孩子沉迷王者荣耀防沉迷,是家长的错还是社会的错

家长必读!孩子沉迷王者荣耀,容易沦为社会底层!令人深思
我的图书馆
家长必读!孩子沉迷王者荣耀,容易沦为社会底层!令人深思
家长必读!孩子沉迷王者荣耀,容易沦为社会底层!令人深思
每7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在玩,日活跃用户8000万,累计用户高达2个亿!没错它就是风靡华夏大地的手游王者荣耀!
据第三方调查显示,王者荣耀17岁以下的用户超过20%,小孩沉迷王者荣耀,而做出的极端行为不下十例!
案例一、小女孩玩王者荣耀,3个月花光父母全部积蓄11万元
案例二、江西13岁女孩转5万见网友,独自坐火车去温州玩王者荣耀
案例三、杭州13岁男孩沉迷王者荣耀被家长骂一言不合,跳楼摔断腿
案例四、海口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打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
我们不难看出这4个家庭的共同特征
这几个家庭并不富裕,都是进城务工人员。买游戏皮肤花掉父母11万元买房款。打赏游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数年积蓄。窘迫的家庭环境和小孩玩游戏的豪爽手笔形成巨大的反差。
越穷的人越忙!每天为生计而奔波,没时间管理孩子,以至于小孩盗刷卡很久也没察觉到。
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社会、政府和黑心商人。他们会经常要求老师孩子不听话你随便打。这句话有个潜台词教育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玩游戏充钱的孩子,家长知道后第一个动作是希望游戏方能把钱退回来,打赏主播的孩子,父亲知道后同样是希望主播能把钱退回来。而很少想一想自己少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这些家长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束手无策的。而更加令人困惑的是,在这些报道里没有见到一个家长愿意去买几本教科书,或者上网看看相关的课程,哪怕是免费。
因为贫穷而忙于生计奔波,没时间维护亲子关系,如同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孩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沉迷游戏。武侠小说等,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荒废学业。为自己人生穷、忙、累、埋下伏笔,形成恶性循环!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王者荣耀——孩子过度沉迷,都是游戏的错吗王者荣耀——孩子过度沉迷,都是游戏的错吗龙树龙老师百家号随着王者荣耀的越来越火,玩的人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其中。最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笔者仅仅是把这个游戏当做一个纯粹消遣的方式来玩,但是玩着玩着,那种畅快的杀戮感,以及好不容易的胜利充实了虚荣心,也一天花掉好几个小时来玩。现在在中小学校放学的公交站前,总是看到一群小“低头族”,表情十分丰富,有时候出其不意的大喊一声,甚至能吓到路人,走近一看——果然是在玩王者,三五成群,比比皆是。游戏的大火,伴随着许多负面新闻也来了:“11岁男孩用妈妈手机玩“王者荣耀”被骗近5000元,原因因游戏中与玩家交易皮肤被骗”、“学生为了学技术,看直播打赏主播一个月近4万元”,‘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就连《人民日报》也批评王者荣耀正毁掉小学生历史观,“只有耻辱,不见荣耀”。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无疑是成功的,但面向社会,它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是很大的,据统计,目前注册的用户已经超过2亿,每日活跃度超过了8000万,也就是说,每7个人就有1个在玩,这种负面效果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一是虚构历史(但人家开始就说是虚构的了),二是过度的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被过度消耗。家长总在抱怨孩子的不懂事,为孩子的不良游戏行为而苦恼,在抱怨的同时,也把主要矛头指向了腾讯游戏公司天美工作室,认为罪魁祸首就是他们制造的。我认为这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天美开出了最严游戏管理平台的措施,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1小时后将强制下线,而12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限玩2小时,超过时长同样强制下线;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帐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可见天美也是比较关心孩子成长的,也做出相当不错的努力,这也是值得称赞的,所以家长应该试着找找自身原因,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任何游戏,都有沉迷过度的可能,否则就不叫游戏了,许多家长呼吁禁游,其实这没道理的,严格地说,从儿童心理学上讲,不会游戏的孩子,人格是有缺陷的。就像有孩子迷上了足球,难道把这项运动禁了,对网游这样的苛刻,也是全然没有道理的。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和电子产品,指引正确的兴趣方向,避免沉迷游戏,不要让所谓的“王者荣耀”游戏变成毒害孩子身心的“农药”。而《王者荣耀》的未来也需要更好的完善,而且应当更好的陪养孩子的历史观世界观,努力成为对孩子有用的游戏。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龙树龙老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推荐国内外优秀的手机游戏,欢迎关注。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沉迷王者荣耀的中学生,将轻易沦为社会底层!发人深省,家长必读
来源:童书妈妈
作者:三川玲
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王者荣耀不能自拔,他同样会轻易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和其他游戏,甚至会沉迷更坏的事物。过度沉迷于王者荣耀的孩子,肯定是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孩子的沉迷行为就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总和。
累计用户超2亿,日活用户超8000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玩,体量庞大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已然成为中国游戏的王者。不过这款游戏近日处于风口浪尖,引发《人民日报》三度讨伐,市值一夜蒸发1000多亿,却不是因为漂亮的业绩,而是因为太多太多小孩子喜欢这款游戏,有一些孩子还出现了极端行为。
现在,人们的讨论焦点是这款游戏是否为了商业利益而不知节制伸手到未成年人中间,而作为教育研究者,我的关注焦点却在于:为什么同样的游戏,同样的社会环境,有些孩子连玩都不玩这款游戏,有些孩子玩了这款游戏但不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为什么有些孩子却会连续打40小时游戏以至于脑梗差点没命,有些孩子要偷偷刷父母数万元去给游戏主播送礼物?有些孩子会因为不给打游戏跳楼自杀?……
后面这些孩子行为底下滋生的土壤究竟是什么?
腾讯在舆论压力之下推出的防沉迷系统是否真正让那些沉迷的孩子能够摆脱沉迷?
要改变这些孩子的行为,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那些沉迷王者荣耀不能自拔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模式有何共同点?
苹果应用商店将王者荣耀评为17+,意为适合17岁以上用户,但据第三方调查显示,王者荣耀17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超过20%。
厦门一位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谢美兰调查,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另一位叫绥绥的知乎网友也是一名班主任,她的调研结果是:“我班一共四十四个孩子,打荣耀的十五六个,但是基本都知道这个游戏。”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未成年人,已经可以根据玩王者荣耀的程度分成三类人:
1、不玩王者荣耀的小孩;
2、玩王者荣耀但不至于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小孩;
3、玩王者荣耀且沉迷不能自拔,后果非常严重的小孩。
可以说,如果小学生里面只有第一、第二种孩子,那么王者荣耀也不会成为此次舆论风暴的风口浪尖,真正引发民众反感、人民日报怒火的,是王者荣耀让社会上大批出现了第三种孩子,那就是玩王者荣耀不能自拔,做出极端行为,后果非常严重的小孩。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关注第三种孩子。
我顺着对王者荣耀口诛笔伐的新闻报道,找到了不下十个极端案例,很遗憾的是,大部分报道,比如那个连打40小时王者荣耀以至于脑梗的案例,都没有谈及孩子成长的环境,能够找到相关背景的,只有四个,在分析之前,我简单概述一下这四个案例。
案例一、海口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打赏游戏主播 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
案例二、江西13岁女孩转5万见网友 独自坐火车去温州玩王者荣耀
案例三、杭州13岁男孩痴迷王者荣耀被爸爸骂 ,一言不合跳楼摔断腿
案例四、小女孩玩王者荣耀三个月消费11万!父母积蓄全无!
我们从四个案例,不难看出这些家庭的共性:
共性一:穷
四个家庭都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家境都不富裕,挣的每分钱都来之不易,都可以称为血汗钱。
孩子打赏游戏主播的4万元是环卫女工的数年积蓄,买游戏皮肤的11万元是夫妻积蓄多年打算买房子的存款——孩子玩游戏的豪爽手笔跟窘迫的家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使人不仅要问,为什么越是贫穷的家庭越容易出产败家小孩?为什么越艰难赚回来的钱孩子越不懂得珍惜?
共性二:忙
四个家庭的家长显然都忙于生计,在这四个案例中,其中有一个是单亲家庭,父亲一个人带孩子,另外一个是丈夫长期在外打工,靠妻子一人“拉扯”孩子,另外两个家庭的夫妻状况不明,但无一例外很忙。
杭州跳楼男孩张父直接承认了“太忙了,没有时间管孩子”,其他家庭的钱被孩子盗刷了很久都察觉不到,说明他们既不了解孩子在做什么,也不了解孩子所作所为的风险。他们也许跟孩子天各一方;也许跟孩子天天在一起,但都缺乏真正意义的心灵沟通交融,彼此就像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而且,特别悖论的是,越是穷的人越需要忙,越为生计奔波的人越没有时间维护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这又为进一步的忙、累、穷埋下伏笔。穷和忙形成了生活的恶性循环。
共性三:乏
他们对教育孩子可谓是束手无策,孩子可以在他们面前肆意撒谎直到记者帮忙找到证据,可以坐或火车离家出走最后还要跟母亲谈条件,可以一言不合就跳楼……而他们的要求极低“孩子愿意认错就好了”。
尤其让人困惑的是,这些极度缺乏家庭教育技能的人,没有一个有学习知识的需求,在十几篇报道里面,我没有看见一个家长愿意为此去网上上一个家长课(哪怕是免费的),去买几本家教书来看看,损失掉数年的血汗钱也不足以让他们意识到这点。
那个得知女儿转出5万元的妈妈,第一个动作是打电话给警察,强烈要求把女儿“抓”起来;那位儿子打赏游戏主播4万元的父亲,最立即的诉求是要求游戏平台把钱退回来……出生于小县城的我,很熟悉这样的人群,他们甚至离婚了会要求有文化有见识的亲戚给他带孩子——理由是自己带不好,亲戚带得好;他们也会经常要求学校和老师“打”自己的孩子——老师,孩子不听话你随便打。但潜台词是教育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自然,人民日报三度讨伐王者荣耀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大快人心;腾讯推出防沉迷三板斧的时候,他们觉得游戏公司担起责任管好小孩;他们恨不得因为自己没用管好小孩能够得到救灾补贴。
他们习惯了把所有责任都归因于社会、政府、可恶的黑心商人,很少想一想自己少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如何让孩子不沦为社会底层?
为了写这篇文章,一向不玩游戏的我,还专门去玩了玩王者荣耀,也找了很多玩家的文章来读。我可以比较公正地说,王者荣耀是一款在国家法律和道德框架以内的游戏,它提倡的平等,不以经济能力碾压他人,不论个人英雄讲究团队配合的游戏伦理甚至是健康和积极的,也是它深受欢迎的原因。
要说王者荣耀有什么错,抛开是否山寨抄袭不谈,主要是它太受欢迎了,甚至受到了小孩子的欢迎。但是它的杀伤力,我认为跟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麻将、斗地主……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王者荣耀不能自拔,他同样会轻易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和其他游戏,甚至会沉迷更坏的事物。
孩子能够着迷一个游戏到如此地步,肯定是价值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杭州跳楼的那个男孩,就是因为转学无法融入集体,才玩王者荣耀。
孩子着迷一款游戏能够到耗光全家积蓄,到跳楼,那说明孩子自控力的严重缺乏。
内驱力和自控力是一个孩子要赢得幸福人生最重要的两个能力,这两个能力的缺乏,能够确信无疑地将孩子送入社会底层。
新西兰达尼丁追踪研究是一项长达40多年以1037个孩子为对象的追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的80%的社会福利被22%的固定人群给领走了,这些领取社会福利(也就是我们说的吃低保的)的人,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有很相似的原生家庭。
这些注定要成为领低保的原生家庭就是:单亲家庭、缺乏爱和关怀,缺乏优质的教育。
这些注定要成为社会底层的孩子的共同特征是缺乏内驱力和自控力。
“如果给我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的3岁孩子,我将给你一个上瘾的成年赌徒 ”,我们不应该责备一个3岁、11岁、13岁的孩子故意成长纳税人的负担。我们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给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帮助他们不要成为这22%的社会底层。
这些家庭最缺乏的,不是防沉迷系统,而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
腾讯的防沉迷系统我看了,其本质其实就是游戏分级制,跟我们一直呼吁的电影电视分级并不二致,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款游戏的出品方,能够推出游戏分级制,已经尽了本分,也是对自己的制约,就像烟草商要在烟盒上印刷“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商店不出售酒精饮料给未成年人一样。
但这个防沉迷系统并不能真正让孩子们不沉迷。因为它实行的是他控,而不是自控。孩子们要成为诱惑的主人而不是仆人的真正核心方法,是培养自控力。
各位家长如果有时间愿意花钱,我强烈建议你们看《孩子:挑战》《无条件养育》《非暴力沟通》这三本书,从理念到方法都有涉及,加起来不到100元的书,你真正去阅读了、实践了,你一定能够省下那些数万元的巨款,也能够有亲密的亲子关系,还会有一个内心强大,对自己、家庭,乃至国家都有责任感的孩子。
我重点写几个要点在下面:
1、陪伴孩子,跟孩子高高兴兴在一起,比赚钱和考试重要。
给孩子花钱,那不算爱;为孩子赚钱,那也不算爱。
不花钱陪伴孩子,就是给孩子的爱。爱就是在一起,一起吃精心准备的晚餐,一起读一本好书,一起看一场电影,一起去野外散步、爬山,野餐露营看星星,一起去旅行,见识大千世界。
孩子跟你有了快乐相处的时光,自然就爱你信任你,愿意跟你讲心里话;孩子跟你有快乐相处的时光,自然就没有时间打游戏。
每天只有一刻钟跟孩子在一起,就给孩子读故事,意大利大作家罗大里的《电话里的童话》适合你,每个故事都是打电话的爸爸给孩子读的短故事,15分钟可以读三个;每天只要用心投入一刻钟,就能让你节约很多可能被孩子用掉的钱,就能有个听你话的孩子,你一定要投入这一刻钟。记得,这一刻钟忍住不催逼孩子学习,不自己去刷手机,不去接应酬电话。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每天三小时。
2、要学会无条件地爱孩子
无条件爱孩子,就是孩子考试考得好也爱,考得不好也爱,优秀也爱,犯错误也爱。孩子得到你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是天生就该有的。
这样,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知道有个温暖的家在等待他,他因此会信任你,愿意把所有的心里话都讲给你听,他也因此不会去跟坏孩子在一起,不会把游戏当作寄托。
3、要尽量了解并且喜欢孩子的爱好
你一定要理解孩子。孩子喜欢什么,你一定要试图去了解他喜欢的原因,你甚至可以跟他一起喜欢一个东西,比如王者荣耀。
因为你了解孩子,你才能懂得他为什么要做,你才能提前预测,他可能会做什么。
当你的孩子沉迷打王者荣耀的时候,你一定要了解之后跟孩子承认:游戏挺好玩的,难怪你那么喜欢。
4、要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控制自己
孩子需要管理,但最好是他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你去管他。任何东西如果有可能影响生活和学习,你应该坦率地跟孩子提出你的担心,并跟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出解决方案。
要记住,只有孩子自己提出的规则,孩子才容易遵守。千万别把你的意图强加给孩子。
一个能够管好自己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会比父母不准他接触王者荣耀的人,更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控力,是孩子能够迈向成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玩王者荣耀的孩子,就是一个有自控力的孩子,也是一个能够管理所有诱惑的孩子,也是一个将来必定有出息的孩子,希望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孩子。
编辑:圆圆
标签:家庭教育
2018西安中考必备
升学政策:
定了,2018中考6月27,28开考▏落户政策▏书法将全面进入中考▏陕西中考阅卷标准▏得语文者得中考
名校资讯:
西安9所百年高中▏西工大附中▏“中国百强中学”西安3所中学强势入选!▏西安21所学校中考入学奖励减免情况
重大改革:
中考体育录取标准▏陕西中考改革:初二就要参加中考,部分科目分值提高▏中考改革“4+4”模式
升学助手:
期中备考方法▏初中生身体健康▏体育训练技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孩子沉迷王者荣耀,是家长的错还是社会的错?
最近的热点新闻真是多,贾跃亭12亿资产冻结闹得全国皆知,乐视成为不少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北京大雨在朋友圈淹了近半个月,韩国明星结婚让我们80.90后妹子又失去了一位全民优质老公,王思聪太子爷分个手也能让新闻媒体报3天,流量时代让我们活的不如“王可可”……
或许,这就是信息时代产生的负效应!
今天我们不谈金融,不谈贷款,就谈谈火的不得了的王者荣耀!因为它能火到需要上线防沉迷系统(王者荣耀健康系统),这在国内游戏发展史上也是头一遭,是无奈的创新。
有人说,防沉迷系统可以绕过去,以此来继续抨击游戏出品方。可是,一套新系统总是有不完备的地方,不完备就需要不断优化,持续完善。这时候,要看运营方是不是真的要把事情做好,是不是能说到做到。
老戴看来,腾讯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公司,应该承担起大公司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但是防沉迷这事儿,只有腾讯自己做,也做不到完全防沉迷。毕竟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有黑产链条的问题,比如账号私下交易,通过电商平台售卖符合资质的用户信息,类似这种,整个产业链都有责任参与进来,腾讯一家肯定不够。
不迷这个游戏,未成年人也还是会沉迷别的游戏。如大家所说,家长的参与对未成年的防沉迷也不可缺,前提是,家长不要太沉迷,更不要家长甩锅,孩子不好好学习了,就是学校错,社会错,影视公司游戏公司错,反正自己没有错!
社会的大环境在这里,孩子们之间交流的焦点已经不是你我的学习如何,已经变成了这个游戏怎么玩,这个关怎么过。如果不让孩子玩游戏,同学间的共同语言也就少了,少了社交的能力也不好。我们小时候下课也交流电视剧剧情什么的。对了,那时候看电视也是不务正业。没有王者荣耀的年代,每个年代也都有每代人沉迷的东西。
我对游戏的兴趣不大,但也不反对别人玩游戏。从游戏中得到乐趣,和读书看电影得到乐趣,没有高下之分。有时候在餐厅等位,看到不少人都在低头玩王者荣耀,其乐融融,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朋友的公司经常借助玩游戏进行团队建设,不在一个地点办公的也可以搞,还挺有新意的,没觉得他们工作之余玩玩游戏放松一下就是不务正业。
有人对游戏有偏见,觉得这东西是洪水猛兽,让人上瘾,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大概是一种误解,用个别有问题的案例来代表一个整体,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倒洗澡水不要把孩子也一并倒掉,担心孩子洗澡烫到就不给孩子洗澡也不太好,总之,一切不要极端。
有些朋友看到腾讯股票跌了下去,大为高兴,倒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因为这是买入的机会。不同的视角,对一件事情的反应还真是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解防沉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