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进化史神兽进化史,是进步还是悲哀

李天飞的个人展示页
5位订阅读者
联系我们&nbsp:&nbspsohump@sohu-inc.com关于我们&nbsp-&nbsp运营规范&nbsp-&nbsp服务协议&nbsp-&nbsp侵权投诉&nbsp-&nbsp反馈建议李天飞VS十驎|中国神兽进化史,是进步还是悲哀?
我的图书馆
李天飞VS十驎|中国神兽进化史,是进步还是悲哀?
十驎(刘力文)绘本《山海兽》Q1:神兽是什么?A1:“神兽”这个概念,是今天人喜欢谈的。其实最早的“神兽”叫“物”,就是事物的“物”。《左传·宣公三年》:“铸鼎象物。”这个“物”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怪物。夏禹把各种怪物的形象铸在九鼎上。所以“怪物”又叫“物怪”。今天出土的很多青铜器上的神兽造型,都能和《山海经》神兽找到对应。涿鹿倒拉嘴墓春秋时期独角马铜饰,引自付琳《独角马造型的考辨》上面这个图,和《山海经》里记载的“驳马”、“驩疏”等独角马可以互相验证。Q2:神兽是怎么演化的?A2: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原始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对应春秋到魏晋,神兽带有非常强烈的自然特征,是人们害怕、崇拜的对象。当时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畏兽”,郭璞注《山海经》经常提到一种《畏兽图》,《山海经》里的怪物,同时也出现在《畏兽图》中,“畏兽”,表示这是人们害怕的东西。庄子说:“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怪兽。汉代帛画十二神第二是杂糅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对应南北朝到唐宋。神兽开始演化为政治含义浓厚的“瑞兽”。人们对神兽开始失去恐惧感,学会加以利用。很多原始怪兽消失了,还有一些被人类“驯化”,比如成了镇墓兽,或者蹲在门口看门。上古“四凶”,被抓来当镇墓的保安了第三是没落阶段,这个阶段对应宋以后,神兽完全失去了神的意义,沦为装饰品和宗教神佛的坐骑。《西游记》里的神兽,甚至能变人,如文殊菩萨的狮子,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Q3:神兽的演化史说明了什么呢?A3:说明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达,未开发领域的不断缩小,神兽逐渐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政治化。Q4:这个变革有什么关键转折点呢?A4:在唐宋之交,或者是中唐之后。正好与史学上常说的“唐宋变革论”吻合。我的一位朋友浙江大学孙英刚先生说:“唐宋之交,人们的思想从关注神学到关注人学,从天上的关注拉回到人间。宋代的新儒家更是把政治的天命观拉回到君主仁政。事实上,这种变化,从古文运动的柳宗元等人就开始了,把宗教谶纬等神学内容从儒学中剔除了出去。”安利下孙英刚兄著作《神文时代》事实上,我们发现,古代帝王非常喜欢用神兽做年号,比如五凤、青龙、赤乌、神龙、龙朔、神龟。然而最后一个用神兽做年号的帝王,是后梁元年921年的“龙德”。正好是“唐宋变革”之际。此后宋元明清,什么嘉靖、永乐、绍兴、元丰……再也没有一个神兽的影子,完全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乐”“丰”“嘉”“庆”“隆”以及世俗化道德的“德”“治”“和”等。Q5:《山海经》的神兽都有哪些种类?A5:大致可以分为“人兽组合”与“兽兽组合”。有的人头兽身,可以称为“人兽”。有的是马头、虎身、豹尾等零件拼起来的,可以叫“兽兽”(和翟凌没有关系)。一般来说,人兽较多神性,兽兽令人恐怖。但也不绝对。马王堆帛画里的人面蛇身大神Q6:《山海经》中的神兽真的有吗?A6:当然是有原型的。比如狌狌,其实就是猩猩。但是根据离作者的远近,有一个“近则实,远则虚”的原则。很多稀奇古怪的动物,未必是真有,而是一种“异域想象”,就像我小时候以为松花江上漂满了松花蛋一样。我一个湖南怀化的朋友,在北京工作,遇到人就被问:“你会不会赶尸。”古人对异域国度的想象Q7:《山海经》的神兽为什么后来都消失了?神兽是不是越来越少?A7:也不是,实际上,被很多其他后起之秀取代了。比如中古时代,那些穷奇啦、陆吾啦,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妖精:狐狸精、老鼠精等。如果可以的话,我乐意称之为“妖兽”。神的领域一步步被侵占,留给人类的只能是妖了。而且,狐狸、老鼠等信仰,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大型神兽,除了被神佛“驯养”之外,基本都消失了,只有这些狐(狐狸)黄(黄鼠狼)白(刺猬)柳(蛇)灰(老鼠)“五大仙”这种中小型神兽顽强生存了下来,而且在民间信仰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这正和真实动物的进化历程非常巧合。完全人化了的狐黄白柳灰五大仙(康笑菲《说狐》)究其原因,是那些占据自然界的神兽,因为自然领域的不断变狭窄,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失去了神性。一个典型例子是虎。上古的神兽,很多以老虎为原型,出现在《山海经》里。以老虎为原型的神兽陆吾,刘力文先生绘《太平广记》作为中古的故事,里面大量老虎吃人需要上天批准的故事,说明在唐代,老虎还具有相当的神性。与此同时,秦岭等大型山脉中的老虎数量,也保持着相当的规模。而宋代之后,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而华南虎也几乎灭绝了。所以,动物如果想获得神性,必须学会和人相处。狐黄白柳灰就是因为进入到人类社会中,与人类共生,才能获得人类赋予的神性。Q8:那么,是不是神兽消失,妖怪兴起呢?A8:是的,神兽的没落史,对应着一部妖怪的勃兴史。上古的“妖”,只是一种“变怪”,如一口钟忽然自己响起来。而你看《西游记》《聊斋志异》里的妖,简直和人类没有什么差别。牛魔王,有老婆,有孩子,还有小三。很多神兽,也转职做了妖怪。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神兽的悲哀 - 在线观看 - 娱乐 - 乐视视频
& 神兽的悲哀
收藏成功!同时能自动追剧。
下载到电脑
缓存至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转存到云盘
方式B免费发短信到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C下载APP到本机
乐家族猜你喜欢-->英雄,快来抢沙发!加载中...英雄,快来抢沙发!
乐视集团旗下网站
乐视网频道
乐视网旗下产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乐视视频(le.com)All rights reserved.李天飞VS十驎|中国神兽进化史,是进步还是悲哀?
今天和著名画家十驎(刘力文)兄做了一场对谈,内容就是古代的神兽,在腾讯视频上有直播。贫道把自己直播的内容要点记录了一下。刘力文兄的谈话,大家尽可直接看视频:
十驎(刘力文)绘本《山海兽》
Q1:神兽是什么?
A1:“神兽”这个概念,是今天人喜欢谈的。其实最早的“神兽”叫“物”,就是事物的“物”。
《左传·宣公三年》:“铸鼎象物。”这个“物”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怪物。
夏禹把各种怪物的形象铸在九鼎上。所以“怪物”又叫“物怪”。今天出土的很多青铜器上的神兽造型,都能和《山海经》神兽找到对应。
涿鹿倒拉嘴墓春秋时期独角马铜饰,引自付琳《独角马造型的考辨》
上面这个图,和《山海经》里记载的“驳马”、“驩疏”等独角马可以互相验证。
Q2:神兽是怎么演化的?
A2: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原始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对应春秋到魏晋,神兽带有非常强烈的自然特征,是人们害怕、崇拜的对象。
当时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畏兽”,郭璞注《山海经》经常提到一种《畏兽图》,《山海经》里的怪物,同时也出现在《畏兽图》中,“畏兽”,表示这是人们害怕的东西。
庄子说:“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怪兽。
汉代帛画十二神
第二是杂糅阶段,这个阶段大概对应南北朝到唐宋。神兽开始演化为政治含义浓厚的“瑞兽”。
人们对神兽开始失去恐惧感,学会加以利用。很多原始怪兽消失了,还有一些被人类“驯化”,比如成了镇墓兽,或者蹲在门口看门。
上古“四凶”,被抓来当镇墓的保安了
第三是没落阶段,这个阶段对应宋以后,神兽完全失去了神的意义,沦为装饰品和宗教神佛的坐骑。
《西游记》里的神兽,甚至能变人,如文殊菩萨的狮子,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
Q3:神兽的演化史说明了什么呢?
A3:说明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达,未开发领域的不断缩小,神兽逐渐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政治化。
Q4:这个变革有什么关键转折点呢?
A4:在唐宋之交,或者是中唐之后。正好与史学上常说的“唐宋变革论”吻合。
我的一位朋友浙江大学孙英刚先生说:“唐宋之交,人们的思想从关注神学到关注人学,从天上的关注拉回到人间。宋代的新儒家更是把政治的天命观拉回到君主仁政。事实上,这种变化,从古文运动的柳宗元等人就开始了,把宗教谶纬等神学内容从儒学中剔除了出去。”
安利下孙英刚兄著作《神文时代》
事实上,我们发现,古代帝王非常喜欢用神兽做年号,比如五凤、青龙、赤乌、神龙、龙朔、神龟。
然而最后一个用神兽做年号的帝王,是后梁元年921年的“龙德”。正好是“唐宋变革”之际。
此后宋元明清,什么嘉靖、永乐、绍兴、元丰……再也没有一个神兽的影子,完全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乐”“丰”“嘉”“庆”“隆”以及世俗化道德的“德”“治”“和”等。
Q5:《山海经》的神兽都有哪些种类?
A5:大致可以分为“人兽组合”与“兽兽组合”。
有的人头兽身,可以称为“人兽”。
有的是马头、虎身、豹尾等零件拼起来的,可以叫“兽兽”(和翟凌没有关系)。
一般来说,人兽较多神性,兽兽令人恐怖。但也不绝对。
马王堆帛画里的人面蛇身大神
Q6:《山海经》中的神兽真的有吗?
A6:当然是有原型的。比如狌狌,其实就是猩猩。但是根据离作者的远近,有一个“近则实,远则虚”的原则。
很多稀奇古怪的动物,未必是真有,而是一种“异域想象”,就像我小时候以为松花江上漂满了松花蛋一样。
我一个湖南怀化的朋友,在北京工作,遇到人就被问:“你会不会赶尸。”
古人对异域国度的想象
Q7:《山海经》的神兽为什么后来都消失了?神兽是不是越来越少?
A7:也不是,实际上,被很多其他后起之秀取代了。
比如中古时代,那些穷奇啦、陆吾啦,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妖精:狐狸精、老鼠精等。
如果可以的话,我乐意称之为“妖兽”。神的领域一步步被侵占,留给人类的只能是妖了。
而且,狐狸、老鼠等信仰,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
大型神兽,除了被神佛“驯养”之外,基本都消失了,只有这些狐(狐狸)黄(黄鼠狼)白(刺猬)柳(蛇)灰(老鼠)“五大仙”这种中小型神兽顽强生存了下来,而且在民间信仰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这正和真实动物的进化历程非常巧合。
完全人化了的狐黄白柳灰五大仙(康笑菲《说狐》)
究其原因,是那些占据自然界的神兽,因为自然领域的不断变狭窄,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失去了神性。
一个典型例子是虎。
上古的神兽,很多以老虎为原型,出现在《山海经》里。
以老虎为原型的神兽陆吾,刘力文先生绘
《太平广记》作为中古的故事,里面大量老虎吃人需要上天批准的故事,说明在唐代,老虎还具有相当的神性。与此同时,秦岭等大型山脉中的老虎数量,也保持着相当的规模。
而宋代之后,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而华南虎也几乎灭绝了。
所以,动物如果想获得神性,必须学会和人相处。狐黄白柳灰就是因为进入到人类社会中,与人类共生,才能获得人类赋予的神性。
Q8:那么,是不是神兽消失,妖怪兴起呢?
A8:是的,神兽的没落史,对应着一部妖怪的勃兴史。
上古的“妖”,只是一种“变怪”,如一口钟忽然自己响起来。
而你看《西游记》《聊斋志异》里的妖,简直和人类没有什么差别。
牛魔王,有老婆,有孩子,还有小三。很多神兽,也转职做了妖怪。
这说明一点,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神兽,还是妖怪,都越来越趋近于人类的样子、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像人。
我们经常讨论自然界物种的减少,实际上,想象世界中的动物也是如此。
它们必须表现得像人,或者被人类驯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类的想象世界中生存下去。
这是人类文明胜利的荣耀,也是想象世界中物种单一化的悲哀。
广告时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网速进化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