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充值可以退不知情充值游戏的钱退不回来应该找哪个部门

7岁孩子玩游戏充值消费,家长不知情,希望可以给予退款 -- 聚投诉-21CN
遵照法律法规要求,请绑定您的手机号码
(如提交投诉帖,该号码将供被投诉方联系)
热门关键字:
投诉处理满意度:
1.点击1至5颗星,分别代表您对此投诉的处理结果“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
2.自用户发布投诉帖获得审核通过时间起,投诉人可以开始评分,投诉人可视投诉进展重新进行评分。
3.新的评分将覆盖原先的评分,未评分的投诉帖不计入对被投诉方的综合评分。
4.被投诉方的综合评分 = 所有已评分的投诉帖评分总和 / 已评分的投诉帖总数。
7岁孩子玩游戏充值消费,家长不知情,希望可以给予退款
编号:CN163510 &&|&发表于 22:17:00&|&
0人参与评论
&&&投诉人:郭女士
投诉对象:
苹果公司,腾讯公司网游王者荣耀
投诉要求:
退款,赔偿个人损失,赔偿,
涉诉金额:
投诉进度:
投诉内容:
儿子7岁,用IPad玩王者荣耀,造成连续错误操作充值18次,数额9800多元,并且在充值的时候绑定的手机没有收到苹果商给提示的消费信息提醒,所以才会有连续充值18次的情况,只是在消费几个小时后发来消费信息凭证,可是已经晚了,7岁孩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我要求苹果公司给予退款,并且可以做封号处理,孩子以为下载,根本不知道花钱,并且连续18次消费都没有收到任何提示警示信息,这已经在苹果公司申请,但是苹果公司说申请没有通过。孩子奶奶听说后高血压已经住院了,我们本来就是普通人家,这比钱是一家人几个月的生活费,现在全家人都为这事吃不好,睡不好。希望可以给予解决未成年人充值消费一个说法,下面的充值图片一共18张,连续消费18比,要求游戏供应商给予说法退款,并且可以把充值游戏进行封号处理
&&各方评说
到现在为止,投诉后已有天时分秒,被投诉方苹果公司,腾讯公司网游王者荣耀尚未回复
暂无网友评论
转发 0&&&&评论 0
上传评论图片:
最多可上传3张图片,每张图片不大于5M
【双十一电商投诉指引】new!
1.以#2017双十一#作为投诉标题开头,发起投诉。
2.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网易考拉海购、卷皮、蘑菇街已加入2017电商节“7天内解决投诉承诺”。其投诉帖全部进入7天不公开处理流程。如7天内投诉解决,投诉不公开;如7天未解决,投诉人可以随时选择公开投诉帖。
3.天猫、淘宝、拼多多等未加入承诺的商家投诉全部公开处理。
4.2017年双十一前夕,北京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等多家单位,对京东、天猫、亚马逊等13家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了行政指导,强调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等不合理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
投诉人最新反馈
聚投诉推荐
热线:020-
Email1:jts@(供投诉人使用)
Email2:jtsodr@(供被投诉方及媒体使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聚投诉 公众服务号
选择举报人类型
填写举报内容(必填)news center
海口5岁熊孩子拿妈妈手机玩游戏 一个月充值近2000元
 海口5岁“熊孩子”拿妈妈的手机玩“天天酷跑” 玩了一个月充值近2000元 龙龙在玩“天天酷跑” “这游戏不是害人吗,我儿子才五岁多就已经学会往游戏里充钱了。”6月1日,家住海口金盘路的李女士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收到银行扣款短信后才发现,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儿子竟用她的手机向游戏里充值了近2000元。记者林文星文/图 A收到银行短信才知端倪 据李女士介绍,其儿子龙龙(化名)今年5岁多,还在幼儿园上大班。龙龙十分好动,也有些调皮,平时喜欢跟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在我们家里的沙发上玩手机游戏,我也搞不懂他们在玩什么。”李女士说,儿子玩游戏用的正是她的手机,她平时在附近的修理厂上班,微信和银行卡绑定,没想到儿子竟偷偷“动”了里面的钱。 “如果不是银行发短信,我还不知道钱被儿子花了。”李女士告诉记者,6月1日下午,她正在家里做饭,手机被儿子拿去玩游戏。等李女士拿回手机时才发现,银行发来一条扣款500多元的短信。不明所以的李女士打开手机交易记录一看,上面显示500多元均流向“腾讯充值”。李女士这才反应过来,于是询问儿子,龙龙承认,这笔钱确实被他充到了游戏里。 B一个月充值近2000元 李女士虽然心里责怪儿子,但500多元还在她的心理承受范围内。但是当李女士继续往前翻看手机交易记录时,越看越生气。 “儿子从4月底就开始往游戏里充钱了,加起来差不多有2000元,包括微信上和银行卡上的钱款。”李女士指着手机上的交易记录告诉记者,从4月30日到6月1日,龙龙先后50余次向游戏充值,最低的几毛钱,最高达数百元。仅6月1日当天,龙龙就多次充值,最多的一次是558元。 是什么游戏让龙龙这么着迷,不惜花费这么多钱?“儿子说那款游戏叫‘天天酷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游戏。”李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天天酷跑”是一款手机游戏,玩家可用角色和坐骑与别的玩家对战,角色和坐骑越好的玩家越占优势。游戏内的货币主要是金币和钻石,其中钻石积攒十分缓慢,而购买角色和坐骑的唯一途径就是用钻石,玩家可以充值购买钻石。 “我之前把微信密码告诉过儿子,这个密码跟我的支付密码是一样的。”李女士说,正是因为如此,儿子才“有机可乘”,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了近2000元。 C追回充值钱款面临困难 在李女士家中,记者见到了“闯祸”的龙龙。对于充值的原因,龙龙称主要是为了买新角色。“就是这个‘关羽’。”龙龙打开游戏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游戏中的新角色,但记者发现这个角色的名字叫“赵云”,游戏商店列表里并没有“关羽”。“孩子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就是每天瞎玩游戏。”一旁的李女士显得十分无奈。 在和龙龙的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龙龙对手机上的钱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点两次就能充值了。”龙龙告诉记者,游戏充值十分简单,只要知道密码,点击游戏内的充值按钮,选择微信支付,再输入密码即可完成充值操作。 如今,近2000元钱被儿子花去,李女士想追回这笔钱却十分困难。她询问过腾讯充值的公众号客服,得到的回复是“无法退还”。记者联系腾讯充值客服时却始终占线,无人接听。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健康岛频道推荐
海南美食频道推荐
海南房产频道推荐
海南汽车频道推荐
海南一家推荐
家居装饰频道推荐
城市消费频道推荐扫一扫追踪投诉进度
扫一扫阅读原创消费资讯当前位置: &
熊孩子玩游戏多次充值花万元 最高两笔达1900元(2)
扫描到手机
12:35:53 & & &
延伸阅读:“熊孩子”用父亲手机玩游戏3天花掉1万多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看视频,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孩子们玩手机时缺乏自控能力,乱玩乱按,一不小心就把家长的辛苦钱给花掉了,而忙于工作的家长却毫不知情。浏阳市澄潭江镇的老王靠打零工攒了一些钱,谁料,短短三天他银行账户就少了3万多元。昨日,老王告诉记者说:“我儿子玩手机游戏,把这些钱充值了,真是气人。”专家提醒,手机绑定银行卡,就变成了“钱包”,家长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看管好自己的孩子。1、账户莫名少了3万多元竟是儿子用手机充值了老王是浏阳市澄潭江镇洲田村一位村民,有个12岁的儿子齐齐(化名),平时酷爱玩手机。12月20日,老王去银行取钱时,发现账户上莫名其妙少了3万元,惊出了一身冷汗。“我的银行卡、身份证都随身带着,密码只有自己知道,钱怎么不见了?”老王百思不得其解,立即到银行柜台咨询。工作人员查询后说,这些钱都是通过网络消费的,并提供了详细的消费清单。清单显示,从12月16日到19日的三天内,共支出3万多元,其中最多的一笔达9999元。老王回家问儿子,这才知道是儿子玩手机时把这些钱花掉了。原来,齐齐在爸爸手机上下载了“迷你世界”“王者荣耀”等多款游戏,以及“作业帮”等学习软件,瞒着大人花钱充值、升级会员、购买游戏装备。2、消费的1万多元不能退QQ钱包2万元被追回得知真相,老王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无奈之下,老王带着儿子来到澄潭江派出所求助。民警调查后发现,老王账户转走的3万多元都是被齐齐充到了QQ钱包,其中1万多元已在手机游戏及“作业帮”里消费了。民警说:“老王的手机绑定了银行卡,在游戏账号里输入手机号,确认后就能收到一个验证码。输入金额和验证码后,钱就被转出去了,根本不需要密码。”民警发现,剩下的钱还在齐齐的QQ钱包里,当场帮老王把余下的2万元提现还给了他。老王说,自己家庭比较困难,平常靠打零工赚点钱,齐齐用掉的1万多元相当于他近半年的收入。此后,他多次打电话到相关公司,希望对方退还这笔钱。然而,对方称:“已经消费的钱不能退。”3、邻村男孩6天花1.3万元客服认为责任在于家长老王的遭遇并非个例。今年8月中旬,相邻的大圣村一个小男孩玩手机游戏,仅6天就花了父母13000多元积蓄。大圣村的王女士在浏阳市城区做生意,好不容易存了13077多元。然而短短6天时间,这些钱就只剩下7元钱了。她到银行去查,发现这笔钱以不同数额分55次被划走,扣款从8月6日开始,单笔最低30元,最多时转了648元。交易方户名有7个为“支付宝”,转走了700多元,其余48个均为“财付通”,转走了12000多元。而此事的始作俑者竟是自己8岁半的儿子翔翔(化名)。翔翔以玩游戏为名,拿走爸爸的手机并用妈妈的积蓄偷偷给游戏充值。记者电话联系了某游戏公司。一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此事主要是孩子监护人的责任,消费的钱无法退还,“我们没法判断下载游戏的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其次,通过支付宝购买是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的,孩子肯定是输入了正确的密码,才完成了消费。”派出所民警表示,这类事情都立不了案,毕竟游戏公司并未涉嫌诈骗或偷盗。不过,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建议家长搜集证据后,与游戏运营商协商退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婚后债务 一方不知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