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内托不能带鱼雷的bug男人什么时候才能哭修复

&>&&>&&>&正文
战舰少女r维内托改技能属性评测 VV改怎么样
来源:游民星空[原创]
作者:硝子花園
编辑:硝子花園
大小:740.00 MB类型:策略经营
扫一扫直接下载
  战舰少女r维内托改技能属性评测,VV改怎么样?经过几个版本的黑暗时期,VV的意大利炮终于通过了海关到了VV手里,维内托改造终于实装了。
  战舰少女rU96立绘图鉴 U96怎么获得?又是一个沙爹的女儿,也是一如既往的超难获得,而且有不少玩家因为捞不到这个孩子而爆炸,当然,U艇也确实对得起这个待遇。(对了,这里拉个票啊~舰萌3请投U96一票啊~每天都有亲爹的图看啊!)
  传说每一个玩战舰少女r的玩家都有一个日常任务,那就是黑VV,其实我很不理解,这么萌的一个小学生,有什么可黑的,不就是航速在驱逐里面偏低,没有鱼雷,不能反潜,至少人家还有炮击的啊!虽然吃得是其他小学生的好几倍,但是完全不会胖好么!特别是胸前,而且时刻保持着自己的优雅,绝对不会破坏东西最近的胸尺除外。可以说维内托现在作为意舰联的大姐头,威严就和她的胸部一样伟岸。
  (另外VV的比基尼估计也就只有她能穿了,其他主力舰完全穿不上的。)
  满级效果:火力+20,命中-6,战斗中免疫第一次被攻击时受到的伤害(无论是否命中)
  怎么说呢,这个看似是有副作用的强力攻击技能,在小编我个人看来,这个-6命中基本上可以完全无视掉,现在的活动对于舰船的要求就是两点:1.可以尽量绿血进入夜战2.有足够的火力。对于命中这个东西来说满级200好感度,这个6点命中的影响并不算大。
  那么VV改造后的能力就很逆天了,如图所示,在有穿甲弹的情况下,满强完全体拥有高达218的火力,虽然看上去非常夸张,但是如果你了解过历史的话,你就知道,维内托当时嗑药炮就是有这么恐怖的威力。80血中破保护,104超厚护甲,61超高闪避(毕竟驱逐舰)72合格的防空并且免疫一次攻击,虽然免疫攻击这个基本上都用在确保免疫深海开幕空袭上了。但是这个怎么看都是超一线的主力舰啊。
  (这个技能也是非常符合实际,免疫攻击由于被弹面积小尤其是侧面,火力强劲是因为常年累月的怨念,打不中自然就是愤怒上头了啊~只是这个舰装设计有点问题,每次上下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忙)
  PS:其实VV改后也是有个小宠物的,用原始状态的话,Q版小人旁边也会有的。
维内托改立绘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攻略:
开发:幻萌网络
类型:策略经营
新游排行榜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9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65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62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61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58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5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07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084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101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并回复密令领取
密令:10018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451|回复: 26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241精华0UID帖子金钱14826 威望0
Lv.7, 积分 72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36 草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NC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一直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NZ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制,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Bismarck)和提尔皮茨号(Tirpitz)。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o冯o俾斯麦(1815年-1898年)命名,人称“铁血宰相”。
珍贵的俾斯麦号彩照
【外部图片】
【一】俾斯麦号主要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 41,637吨;满载排水量: 49,136吨
尺度:长251米/宽36米/吃水9.99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分3组),3台蒸汽轮机,设计功率136,000马力(最大150,000马力)
最高航速:30.12节;载油7400吨,续航力:8,525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 && && && && && && & 俾斯麦号线图
【外部图片】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7倍口径)主炮,主炮塔舰首舰尾各2座;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SK-C/34型47倍口径380毫米双联装主炮,由德国克虏伯公司于1934年设计,1939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每座主炮塔重约1100吨,单门火炮全重110700千克,总长度19.63米。俾斯麦级的身管制.造采用了与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相同的三节套管结构工艺,保证火炮的制.造精度(但成本过于高昂,且制.造工艺复杂,不便于身管的大批量生产)。身管内刻有90条深4.5毫米,宽7.76毫米的膛线,膛线长度为15982毫米,身管长17.86米,膛室容积为31.9升,发射药为212千克,最大发射膛压为3200千克/平方厘米,身管寿命约为180~210发。可发射重800千克的被帽穿甲弹和高爆弹,穿甲弹和高爆弹的长度均为1.672米,最大射速为2.3~3发/分,最大射程为36520米/30度,炮口初速为820米/秒,在射程为35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170毫米的德制水平表面硬化装甲。主炮俯仰角度为-5.5~+30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5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6度/秒,射击时的火炮后座距离为1.05米。装填角度为+2.5度,装填机构采用的是半自动装填方式装填。
& && && && &&&俾斯麦号主炮塔
【外部图片】
装甲:侧舷装甲(最大)320毫米,防雷隔壁45毫米;主炮炮塔150-360(正面)毫米,炮座342毫米;指挥塔360毫米;上甲板50毫米,主甲板80-120毫米。舷侧可抵御250公斤TNT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占舰艇全重的40%。
舰载飞机: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 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二】战斗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所面临的最大对手就是英国,最主要的战略意图就是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英国是个岛国,其经济完全依赖海上贸易和运输,英国每年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声的英国运输船多达2500艘!只要击沉尽可能多的英国运输船,使英国运输船的吨位损失超过其新建船舶的吨位,就能最有效地打击英国的战时经济。为此,德国海军不仅投入了庞大的潜艇部队和伪装成商船的辅助巡洋舰,还出动了大型水面舰艇执行这一使命。如1939年8月,“斯佩尔伯爵”号战列巡洋舰在三个月中,共击沉9艘运输船,总吨位达5万吨。再如1941年1月,“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2艘战列巡洋舰杀入大西洋,开始代号为“四轮车”的海上破袭战役,两舰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上活动了两个多月,共击沉英国22艘运输船,总吨位达11。5万余吨。
进入1941年5月,英国所面临的局势更加险恶,大西洋上猖獗的“海狼”几乎就要掐断了维系大英帝国命脉的大西洋航线;南欧德军的铁蹄已经踏上了南斯拉夫和希腊;隆美尔的沙漠军团正席卷北非……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决心在这有利时机,再次派出大型水面舰艇突入大西洋,给英国捉襟见肘的海上运输再插上一刀!
德军计划将停泊在波罗的海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调往法国,与“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会合,组成实力空前强大的舰队杀入大西洋,作战代号“莱茵演习”。作为此次大规模海上破袭战的前期准备,雷德尔向大西洋先派出了2艘补给舰、5艘油船,并将德国运输船伪装成中立国船只在大西洋航线上搜集情报。可惜,“沙恩霍斯特”号在破袭战中的损伤还没有修复,“格奈森瑙”号则在4月的空袭中被英机炸伤,原定四舰联手出击的计划无法实现,雷德尔只好将计划稍作调整,仅投入“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两舰先驶往挪威的卑尔根,再利用大雾掩护从冰岛以北杀入大西洋。好在这两舰实力也不弱,尤其是“俾斯麦”号战列舰,作为第四艘以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命名的军舰,更是德国海军的骄傲——标准排水量4.2万吨,航速30节,武备惊人,4座双联380毫米主炮,6座双联150毫米副炮,8座双联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37毫米高炮,2座四联20毫米高炮,2座单管20毫米高炮,4架舰载水上飞机,还装有德国最新科技结晶“海上节拍”雷达、雷达告警仪、无线电测向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并秉承德国军舰一贯重视防护的传统,舷侧水线达320毫米厚的优质装甲,加上水密舱设计精巧周密,称得上是“不沉的海上堡垒”!
& && && & Bismarck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担任海上指挥的就是曾指挥“四轮车”作战的冈瑟o吕黔安斯海军上将,作为精通海军战术的专家,他仔细研究了双方的情况,认为尽管从全局看英国处于下风,但皇家海军实力远远要超过德国海军,特别在北大西洋上,皇家海军占有绝对优势,单凭“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两舰,势单力孤,贸然出击极有可能会遭皇家海军优势兵力的围攻,因此建议推迟作战,等“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修复后再一起出动。但雷德尔认为一方面目前正是英国处在艰难困苦中的关键时刻,机不可失;另一方面XTL也希望海军能尽早有所建树,对海军压力颇大,所以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
& && && && & 莱茵演习出航航线
【外部图片】
5月19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从格丁尼亚港悄然出航,出航前XTL还亲自赶到军港为官兵壮行,德舰出波罗的海经卡特加特海峡,沿挪威海岸北上,于5月21日驶入卑尔根东南的科尔斯峡湾。就在德舰穿越卡特加特海峡时,被瑞典海军的一艘巡洋舰发现,并立即通报了英国。
早在5月初,格陵兰岛和扬马延岛之间德军侦察机频频出现,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海军上将约翰o托维爵士就敏锐地判断出,这一罕见情况必定是德军大型军舰企图杀入大西洋的前兆!随即加强了对冰岛附近海域的监视。
5月21日,接到瑞典的通报后,英国海空军出动了所有的空中侦察力量对挪威海岸进行侦察,当天下午,英国空军飞行员米切尔。塞克林中尉驾驶的“喷火”式战斗机在挪威卑尔根终于发现了目标,并拍下了清晰的航空照片。情报军官从照片上准确判读出这是一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一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
& && && && &
& && && & 喷火战斗机拍到的照片
【外部图片】
皇家海军深知如果这两艘军舰突入大西洋,将给大西洋的海上运输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决定不惜一切,务必击沉这两舰!
5月22日一早,皇家海军侦察机冒着德军密集的防空火力,再次光临卑尔根,经验丰富的老牌观察员罗瑟拉姆海军中校透过浓重的雾色,惊讶地发现港湾里空空荡荡,德舰不见了!
& && &俾斯麦号,下水后不久
【外部图片】
皇家海军立即意识到德舰必定已经出航,其意图毫无疑问是杀入大西洋,便将大西洋上所有军舰都交给托维指挥,组织海上围歼战。当时皇家海军在大西洋上主要舰艇有:斯卡帕湾的“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英格兰的“胜利”号航母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直布罗陀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和“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哈利法克斯的“复仇”号战列舰;还有在大西洋上执行护航任务的“罗德尼”号和“拉米伊”号战列舰。托维对所有进入北大西洋的航道都投入力量进行监视,以确保万无一失,奥克尼群岛与法罗群岛之间航道情况最差,托维只派了飞机进行监视;在法罗群岛与冰岛之间海域部署了3艘轻巡洋舰,托维亲自指挥“英王乔治五世”号、“胜利”号和“反击”号为后援;在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部署了“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2艘重巡洋舰监视,由霍兰海军中将率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作为后援。
德舰是在5月21日二十时从卑尔根出航,准备经丹麦海峡突入大西洋,原计划在驶入丹麦海峡前进行海上加油,但吕黔安斯认为皇家海军对此次作战已经有所察觉,必须争分夺秒才能抢在皇家海军完成应对部署前突入大西洋,所以取消了海上加油兼程赶路。
托维在“乔治五世”号上升起了他的将旗,亲率本土舰队的主力1艘航母、1艘战列舰、5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于5月22日午夜出航,他还同时指挥着大西洋上其他舰只参加围歼“俾斯麦”的战斗。
5月23日凌晨,德舰驶入丹麦海峡,这是北极圈里的航道,虽已是5月,航道上还是有不少流冰,加上皇家海军在冰岛一侧还布有水雷,原来300多千米宽的航道只有80多千米还能航行,在雨雪交加中德舰小心翼翼地行驶。
十九时二十二分,皇家海军“萨福克”号巡洋舰的雷达发现了目标,一面紧紧尾随,一面向托维报告。托维命令霍兰率“胡德”号、“威尔士亲王”号及4艘驱逐舰迅速前去拦截,其他舰艇也全速靠拢,形成合围之势。二十时三十分,皇家海军在丹麦海峡的另一艘巡洋舰“诺福克”号也闻讯赶到,与“萨福克”号一起跟踪德舰,德舰雷达同样发现尾随在后的英舰,并试图回头寻战,英巡洋舰施放烟雾全力避战,不即不离地跟在后面,不断通报德舰的航向和位置。霍兰接到托维的命令,指挥编队以27节的高速冒着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直扑冰岛西南海域。
5月24日清晨,德舰顺利驶出丹麦海峡。
二时四十七分,“萨福克”号雷达确认了“俾斯麦”号的位置,此时德舰航向220度,皇家海军霍兰编队航向240度,几乎是并列航行,而且距离只有50千米。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五时许,霍兰下令准备战斗,一时间英舰上警报大作,炮弹上膛炮手就位。不久吕黔安斯也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他万万没有想到碰上的竟然会是英国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最新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因此于五时三十九分下令转向,准备避开英舰。几乎是在同时,英舰也在转向,舰首直指德舰,猛扑过来!
& && && &&&皇家海军胡德号(hood)
【外部图片】
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五时四十七分,英舰再次转为300度航向,以对准德舰。
五时五十二分,双方距离25000米,“胡德”号前主炮首先开火!
五时五十四分,德舰见战斗已无法避免,便转为200度航向,对英舰形成炮战最为有利的“T”字阵形!这样一来,英舰只能用前主炮开火,而德舰却能用全部主炮射击,英舰原本火炮上的数量优势全被不利的临战态势所抵消!加之英舰虽是抢先开火,却因为两艘德舰外型相似,霍兰根据常规认为领头的一定是“俾斯麦”号,所以将射击目标错误地指向了“欧根亲王”号!“威尔士亲王”号也没能及时分辨出来,跟着向“欧根亲王”号射击。英舰直到两次齐射后,才发现这一致命错误,急忙掉转炮口。德国人怎么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五时五十五分,“俾斯麦”号的主炮开始了第一次齐射!炮战中“胡德”号几次齐射都没有命中目标,反倒是主炮雷达尚未调试完毕只能使用光学测距仪进行火控的新舰“威尔士亲王”号偶有命中。德舰射击远比英舰准确,“俾斯麦”号第二次齐射就命中了“胡德”号的高炮彈藥箱,甲板上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 && && &&&
& && && & 主炮射击
【外部图片】
五时五十七分,霍兰下令左转20度,以便发挥全部主炮威力。英舰刚开始转向,“俾斯麦”号的重磅炮弹就飞了过来,第三次齐射准确地命中了“胡德”号的要害——穿透六层甲板,在主炮彈藥舱里爆炸!300吨炮弹顿时被引爆,剧烈的爆炸将“胡德”号中部彻底炸开,甚至连沉重的主炮塔都被爆炸抛上了天,海水从破口汹涌而入,舰体顷刻间断为两半,迅速下沉。透过爆炸的硝烟,“威尔士亲王”号上的水兵目瞪口呆的看到皇家海军中最大、航速最快、成本最高的主力舰“胡德”号在不到三分钟里就沉入大海!全舰1419人,仅3人生还,死难者中包括霍兰中将和舰长科尔上校。(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击沉“胡德”号的是“欧根亲王”号,因为当时能命中“胡德”号彈藥舱的炮弹只能来自“欧根亲王”号。但不管是哪艘德舰的战功,大英帝国航速最高火力最强声名最显赫的战舰,就此终结。)
“威尔士亲王”号目睹了“胡德”号的悲惨下场,还没回过神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全部火力就倾泻而下!此时双方距离仅16000米,德舰的射击更加准确凶猛,而“威尔士亲王”号因为刚下水不久,还有一些设备没有完成调试检修,甚至舰上还带着维修工程师和工人,现在一座四联主炮又被弹链堵塞,无法开火,火力大减!所以哪是德舰对手,连中七弹,万幸的是只有三弹爆炸,其中击中舰桥的一发381毫米炮弹,致使舰桥上除了舰长利奇和一名信号兵外其余人员非死即伤,但“威尔士亲王”号战斗力未受大的影响,大难不死的利奇舰长继续指挥战斗,第六次齐射命中“俾斯麦”号两发356毫米炮弹,一发击中二号锅炉舱,一发击穿舰首燃料舱。(这发炮弹造成了该舱1000吨燃料的外流,不仅使燃料本已紧张的“俾斯麦”号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外流燃料在海面上形成了明显的油迹,为英军舰及飞机以后的追踪创造了条件,也是德舰败亡的起因。)利奇舰长因为己舰火力明显不及对手,又多处中弹进水,于六时零五分下令舰队施放烟雾,全速撤退。
& && && && && && && && && &
& && &&&击沉“胡德”号
【外部图片】
当“胡德”号被击沉的消息传到皇家海军部时,作战室里的气氛异常压抑,这里工作的高级军官和参谋大都曾在“胡德”号上服过役,对这艘战舰有着很深的感情,此时他们抑制住心头的悲痛,只有一个念头,全力以赴制订围歼计划,为“胡德”号报仇!
双方主力舰只的首次交手,“俾斯麦”号就击沉了皇家海军王牌战舰“胡德”号,吕黔安斯认为现在“俾斯麦”已经成为一艘威名远扬的功勋战舰,即使停在港口,同样也能吸引牵制大量皇家海军,如果再作为海上破袭舰,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而且由于在进入丹麦海峡前没有进行预定的海上加油,加上舰首燃料舱被击中,流失了大量燃料,眼下也没有足够的燃料能继续执行海上破袭,因此原本对“莱茵演习”计划就有异议的吕黔安斯,于八时决定放弃这一计划,“俾斯麦”号返回法国圣纳泽尔,“欧根亲王”号则继续执行海上破袭。(可是令人疑惑的是,吕黔安斯为什么不选择返回距离比较近,航线上也没有英舰的挪威,却选择了距离长又有英舰活动的法国?同时又让“欧根亲王”号离开受伤的“俾斯麦”号?这至少说明吕黔安斯是过于迷信“俾斯麦”号单舰的实力了。这一选择实际就已经将“俾斯麦”号送上了不归路!)
确定行动计划后,5月24日十八时“俾斯麦”号突然掉头向尾随的英舰扑去,英舰手忙脚乱地准备战斗,“欧根亲王”号趁乱和“俾斯麦”号分手,在大雾掩护下继续向南进发,英舰竟毫无察觉。“俾斯麦”号成功掩护“欧根亲王”号撤离后,一头驶入暴风海区,准备借助恶劣天气的掩护甩掉尾随的英舰,再在潜艇和岸基飞机的掩护下返回法国。但航行数小时后,舰长林德曼上校报告由于连续高速航行,耗油量较大,返回圣纳泽尔恐怕燃料不够。吕黔安斯只好下令改航距离稍近的布勒斯特。
就在“俾斯麦”号冒着狂风暴雨匆匆返航时,皇家海军的大网正在逐渐收紧!托维亲率“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胜利”号航母、“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以及4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在后紧紧追赶;而“俾斯麦”号东有“罗德尼”号战列舰;南有“拉米伊”号战列舰;西有“复仇”号战列舰;北有3艘重巡洋舰;此外萨默维尔上将指挥包括“皇家方舟”航母、“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在内的H舰队,也正从直布罗陀兼程北上参战。
& && && && &
& &皇家海军包围战术示意图
【外部图片】
皇家海军H舰队,从下至上依次是:“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皇家方舟”号航母和“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由于德舰最高航速有28节,超过大多数英舰的航速,托维很清楚光靠这样穷追不舍,肯定会让“俾斯麦”号逃脱,要想追上德舰,只有想办法使它减速!因此他果断命令“胜利”号航母在4艘巡洋舰掩护下高速前行,出动舰载机攻击德舰,尽量要将其击伤。
二十二时十分,“胜利”号赶到距离“俾斯麦”号约220千米海域,转向逆风起飞舰载机。在“诺福克”号的无线电引导下,9架“箭鱼”鱼雷机于二十三时二十七分发现了“俾斯麦”号,领队长机埃斯蒙德海军少校立即命令攻击!德舰高炮猛烈开火,英机冒着密集炮火英勇逼近德舰,直到1000米距离上才投雷!由于皇家海军飞行员多是缺乏实战经验的“菜鸟”,加之天气恶劣,能见度又低,只有4架英机投下了鱼雷,其中一雷命中德舰右舷中部,但对于盔坚甲厚的“俾斯麦”号而言,并无大碍。吕黔安斯深知皇家海军舰载机的攻击表明皇家海军航母就在不远,实力强劲的本土舰队肯定正从几个方向全速赶来,而“俾斯麦”燃料匮乏,无法长时间高速航行,形势相当不利。唯一摆脱困境的方法就是甩掉尾随在后的两艘英舰,使皇家海军失去目标。吕黔安斯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由于已经进入德军潜艇活动海域,跟踪的两艘英舰不得不进行Z字反潜曲折航行,当两舰行至Z字航线的顶端时,正是雷达工作盲区,吕黔安斯就是要利用这一良机,演出一场金蝉脱壳的好戏,当然这需要准确的时机把握和高超的操舰技术。
“俾斯麦”号雷达紧紧盯住两舰,吕黔安斯凝神屏息密切注视着雷达屏幕上两舰的信号回波,5月25日凌晨三时零六分,两舰行至航线顶端,“诺福克”号首先转向,屏幕上只剩下“萨福克”号的回波,当“萨福克”号刚开始转向,吕黔安斯立即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下令全速右转,在英舰雷达工作范围以外,全速绕过两舰的尾部,折向东行。——一时间,两艘英舰雷达屏幕上一片空白!托维接到失去雷达接触的报告,他知道原因不外三种,一是信号干扰,二是雷达操作失误,三是德舰突然转向,而第三种可能最大,同时鉴于德舰流失大量燃料的情况,极可能返回德国或与海上补给舰会合接受补给,因此他立即命令全力向北搜索,以尽快重新发现德舰!这简直是大海捞针!何况皇家海军的搜索方向还是错的,皇家海军采取了可能的一切侦察措施和手段,还是一无所获!
八时许,就在皇家海军一筹莫展之机,吕黔安斯却以为已经摆脱了皇家海军的追击,可以松一口气,便向德国海军司令部报告了击沉“胡德”号,击伤“威尔士亲王”号的经过和己舰的损伤情况,并汇报了取消“莱茵演习”准备返回法国的计划,整个电报足足发了半小时。这可是皇家海军求之不得的一份厚礼!设在爱尔兰和直布罗陀的皇家海军无线电测向站都截获了这一电报,并通过三角定位法准确测出了德舰的位置,托维随即判断出德舰正企图驶往法国的布勒斯特,然而此时由于皇家海军舰队已在海上活动了四天,“胜利”号航母和“反击”号已经因燃料耗尽返回斯卡帕湾,受伤的“威尔士亲王”号也已向英格兰返航,很多驱逐舰燃料即将耗尽,不得不返回基地,这样剩下的大型军舰将因缺乏驱逐舰的掩护,大大增加遭到潜艇攻击的危险,于是皇家海军从护航运输船队和海岸巡逻队中抽调5艘驱逐舰,由维安上校指挥,前来支援。所有英舰都朝着德舰可能的方向疾驶。
至5月26日晨,皇家海军一直再没德舰的确切消息,眼看围歼行动就要功亏一篑,十时三十分,一架属于英国空军的PBY“卡塔林那”水上飞机(由美国驾驶员史密斯海军少尉和布里格斯中尉驾驶,也有资料称是秘密助战的美军)在布勒斯特以西约700海里处(约合1300千米)发现“俾斯麦”号正以20节航速驶向法国!此时托维所率的舰队已与“罗德尼”号会合,但在德舰西北130海里(约合240千米),如果没有奇迹发生很难追上,其他方向的军舰也大都距离很远,鞭长莫及!唯一的希望就是萨默维尔指挥的H舰队了,萨默维尔清楚地意识到,他的舰队已经从跑龙套的偏师成为绝对主力,因此一接到托维的命令,就立刻命令“皇家方舟”号航母起飞两架侦察机前去监视德舰,这两架侦察机赶到德舰上空正是时候,那架“卡塔林那”水上飞机已被德舰高炮击伤,刚刚返航。萨默维尔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担心侦察机会受恶劣天气影响而失去目标,接着又派“谢菲尔德”号巡洋舰全速先行,用雷达牢牢盯住德舰。他知道H舰队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火力弱装甲薄,如果进行炮战,肯定不是“俾斯麦”的对手,而托维指挥的“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距离又远,一时半刻赶不到,只有靠“皇家方舟”号航母的舰载机迟滞“俾斯麦”号,以争取时间等待主力赶到。
十四时五十分,“皇家方舟”号冒着大风起飞14架“箭鱼”,四十分钟后,机群发现了目标,兴奋的飞行员来不及细看就投入了攻击,8架飞机投下了鱼雷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谢菲尔德”号巡洋舰,好在这些鱼雷不是被军舰规避,就是因磁性引信被海浪引爆,没有对军舰造成损失,避免了一场误击悲剧。鱼雷机只好悻悻返回航母。
此时,德国海军也没闲着,正全力调集附近海域的潜艇前来支援,其中U-556号最先赶到,并成功逼近到距离“皇家方舟”号仅400米处,清楚看到航母正在进行起飞准备,可惜U-556号已在先前的巡航作战中用完了所有鱼雷,只能束手无策地作壁上观!
十九时,“皇家方舟”号航母再次起飞15架“箭鱼”,此时“俾斯麦”号距离法国海岸越来越近,如果此次攻击再告失手,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俾斯麦”号逃脱围歼了!因此出战的皇家海军飞行员都清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此后皇家海军还吸取了刚才攻击“谢菲尔德”号时磁性引信被海浪引爆的教训,全部鱼雷都换成了触发引信。
“箭鱼”在“谢菲尔德”号引导下,准确地找到了在暴风雨中航行的“俾斯麦”号,立即冒着德舰猛烈的对空火力开始攻击,德舰所有炮火疯狂开火,空中遍布高炮爆炸的黑云,一架英机被击中后拖着浓烟坠海,还有五架中弹起火,但皇家海军这些老式的双翼机全都玩了命,全然不顾德舰灼烈的对空炮火,利用云层掩护从左右两舷同时攻击,先后投下十三条鱼雷,“俾斯麦”号在舰长林德曼上校的指挥下,不时急转回旋,规避英机投下的鱼雷,但还是有两雷命中,一雷命中装甲防护严密的中部,损伤轻微。而另一枚鱼雷则是不偏不倚正中最薄弱的舰尾,炸毁了螺旋桨,碎片又卡住了舵机,舵机舱进水。这样一来,“俾斯麦”号只能用一侧轮机增速一侧轮机减速的方法来制止军舰原地打转,而且由于舵机舱舱壁很薄,出现破口后顺风航行将加剧进水,德舰只能忽左忽右地扭动着逆风向北航行,再无法取最近的航线返回法国,更要命的是在北面,托维的主力舰队正在兼程赶来!萨默维尔成功实现了迟滞德舰的目的,为最后歼灭“俾斯麦”号立下头功!
& && && &&&
& & 皇家海军“剑鱼”式鱼雷机
【外部图片】
维安上校得知发现“俾斯麦”号后果断决定不再赶去与托维舰队会合,而是直接取最近航线拦截“俾斯麦”号。二十二时三十分,维安率领驱逐舰与“谢菲尔德”号会合,随即全速驶向德舰,开始鱼雷攻击。维安先用一艘驱逐舰吸引德舰火力,其余四艘奋勇冲上前发射鱼雷,在林德曼的出色指挥下,舵机失灵的“俾斯麦”号居然成功地避开了所有鱼雷!
维安再改变战术,四艘驱逐舰兵分四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同时攻击,但在德舰准确猛烈的火力轰击下,驱逐舰无法占领有利发射阵位,攻击一再落空。维安发扬皇家海军顽强坚韧的传统,指挥着驱逐舰紧盯不舍,一有机会就实施鱼雷攻击,直到5月27日凌晨,维安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收获,两条鱼雷击中德舰,一中舰体中部,一中舰首,引燃了舰首燃料舱泄露的燃料,甲板上一片火海,并加剧了舰尾伤势,使其航速进一步降低。
焦头烂额的吕黔安斯向海军司令部发报,要求火速出动飞机和潜艇接应,但德国的岸基飞机“腿太短”,此时“俾斯麦”号尚在其作战半径之外,而附近的潜艇也赶不及,得到的只有德国最高统帅部和海军司令部发来的鼓气电,XTL也亲自发电表彰吕黔安斯和林德曼以及全体官兵。午夜前后彻底绝望的吕黔安斯发出诀别电:“我舰已无法操纵,……将战至最后一弹!”
5月27日七时许,日出云开,“俾斯麦”号在布勒斯特西北740千米,正缓慢地以10节航速向北航行,离布勒斯特越来越远,已无可能返回法国,吕黔安斯知道皇家海军舰队正在步步逼近,“俾斯麦”号处境岌岌可危!
八时二十分,托维的主力舰队终于赶来了!“英王乔治五世”号拥有六门356毫米主炮,“罗德尼”号外观比较奇特,九门406毫米主炮全部集中在舰首,但火力强劲,这两舰的实力足以对抗“俾斯麦”号!
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皇家海军“罗德尼”号战列舰八时五十分,“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拉开约2000米距离,以分散德舰火力。在2。3万米距离上“罗德尼”号406毫米主炮首先开火,困兽犹斗的“俾斯麦”号毫不示弱立刻还击,在舵机失灵的情况下极其困难地缓缓右转,将战舰侧面面对英舰,以便发扬全部主炮火力。开始时德舰炮火还相当准确,第三次齐射还击中过“罗德尼”号,但随着德舰主炮射击指挥仪被毁,射击精度大幅下降,英舰一边逼近“俾斯麦”号,一边用主炮猛烈射击。皇家海军“诺福克”号、“萨福克”号和“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迂回至德舰右侧,与战列舰形成倚角之势。皇家海军战列舰和巡洋舰从几个方向开火,并不断调整位置以取得最佳阵位。因重伤而行动笨拙的“俾斯麦”号根本无法应对,不断被大口径炮弹命中,炮塔接连被毁,仅仅三十分钟,四座主炮炮塔全部被打哑,而德舰只有几发近失弹给英舰造成了轻微损伤。见“俾斯麦”号火力趋弱,托维下令两艘战列舰抵近射击。九时四十分,“罗德尼”号竟然在距离“俾斯麦”号仅仅3600米处来回穿行,九门主炮连连齐射弹如雨下,“俾斯麦”号上层建筑烈焰翻滚,浓烟四起,面目全非,船舱内蒸汽管道被炸断,气雾弥漫,海水大量涌入舱室,舰体开始急剧左倾。曾几何时不可一世的“俾斯麦”号上如今已是血流成河,甲板上到处在爆炸燃烧,到处是尸体,主炮已全部被摧毁,只有个别副炮还在顽抗。
十时许,“俾斯麦”号开始下沉,“英国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毫不手软,凶猛的炮火继续倾泻。十时十五分,德舰所有炮火全被打哑,只能听任皇家海军宰割。托维见德舰沉没已是时间问题,而“英国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燃料消耗即将尽,便命令“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和“毛利人”号驱逐舰留下来实施最后一击,其他军舰开始返航。
十时三十分,“多塞特郡”号驶至“俾斯麦”号右舷,在近距离上连射两条鱼雷全部命中。然后一边开炮一边绕到德舰左舷再发射一条鱼雷,“俾斯麦”号甲板上数百名水兵不等舰长下令就纷纷跳海逃生。
总评分:&金钱 + 100&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241精华0UID帖子金钱14826 威望0
Lv.7, 积分 72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36 草
正在下沉的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十时三十六分,“俾斯麦”号永远地沉入了大西洋,海面上数百名水兵挣扎待救,出于人道Z義,“多塞特郡”号丢下绳索,救起大约80名德军水兵,“毛利人”号也救起来25人,但救生工作刚刚开始,就发现德军潜艇,“多塞特郡”号和“毛利人”号立即终止救援撤离现场。海中挣扎的数百名德军水兵最后只有5人后被德国气象船“萨克森沃尔德”号和一艘潜艇救起。“俾斯麦”号的编制人员多达2000人,幸存者总共只有118人,吕黔安斯和林德曼都未在其中。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虽已沉没,但战斗还未结束。5月28日晨,德军轰炸机在其作战半径的极限海域攻击了返航中的英国舰队驱逐舰编队中的“马绍纳人”号和“鞑靼人”号驱逐舰。英舰由于燃料不足只能以低速航行,加之火力又弱,“马绍纳人”号被击沉。
6月1日,德军“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逃过皇家海军的尾追堵截,安全回到布勒斯特。
皇家海军根据破译的德军密码,对“莱茵演习”中预先出海的补给舰和油船展开围捕,至6月23日,2艘补给舰和5艘油船五沉两俘,无一幸免,至此宣告了“莱茵演习”计划彻底破产,也宣告了德军使用大型水面舰只破坏大西洋航线的结束,自此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再无大的作为。
【三】丘吉尔的话
邱吉尔写道:这段插曲使我们对有关海战的许多重要问题看得格外清晰,它表明这艘德国战舰在结构方面的巨大力量,也表明它的出击使我们的许多舰只遇到多么巨大的困难与危险。如果它这次脱逃了的话,它的继续存在所产生的精神上影响,以及它可能给我们的船舶造成物质上的损害,都是灾难性的。人们会对于我们控制海洋的能力疑虑重重,而且这些疑虑将被传播到全世界,给我们造成莫大的损害和不安。一切有关方面都曾经为获得这次成功的战果而作出努力。开始追踪的是巡洋舰,这次追踪引起了第一次不幸的交锋。接着,当失去了敌舰的踪迹时,是飞机发现了它,并指引巡洋舰回到追踪航线上去。其后引导舰载飞机进行决定性打击的是一艘巡洋舰,最后是几艘驱逐舰在漫漫长夜中死死缠住敌舰,使我战列舰得以赶到最后消灭它的战场。虽然大家都有功劳,我们却不可忘记,这次旷日持久的战斗,是以“威尔士亲王”号的大炮重创“俾斯麦”号为转折点的。所以战列舰和大炮在开头和结尾都是起主要作用的。大西洋上的交通继续平安无事。我于28日致电总统:我以后再告诉你关于同“俾斯麦”号战斗的秘密情况。它是一艘威力强大的战舰,是军舰建造史上的一项杰作。击沉这艘敌舰,使我们的战列舰的紧张状况得到缓和,不然,我们就不得不把“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和那两艘“纳尔逊”式战舰都拴在斯卡帕湾,以防“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的出击,因为它们可以选择时机,而我们又必须空出一艘战列舰来重新装备。现在,情形就不同了。这對日本人将起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非常有利于我方的。我预料他们正在对形势重作估计。
& && && && &
俾斯麦号1:75模型
【外部图片】
【四】结论
在这次战役中,我认为皇家海军能够击沉“俾斯麦”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围歼“俾斯麦”号的作战中,电子战已初露端倪,吕黔安斯5月25日发出的长篇电报,无疑是最大失误,如果皇家海军不是依靠此次电报定位,测出德舰基本方位,要想凭军舰、飞机的搜索,在不知道目标范围的情况下,绝对是大海捞针一般的困难!对“俾斯麦”号造成致命打击的“箭鱼”式飞机鱼雷攻击,也是在军舰无线电引导下才取得成功的,而“俾斯麦”号巧妙摆脱皇家海军巡洋舰跟踪的,更是电子战中的神来之笔!由此可见,制电磁权在六十年前战争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不用说今天的现代化战争了。
2.而飞机在此次作战中所表现出的作用,更是充分说明制空权对于制海权的巨大影响。皇家海军22日首先发现德舰离开卑尔根的是飞机,26日在搜索毫无收效的情况下发现德舰踪迹的又是飞机,而给予德舰致命损伤的,最终导致其沉没的还是飞机!可以说,在整个海上围歼战中,每到关键时刻,总是飞机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反观德军,因为没有远洋航空力量,威风八面的“俾斯麦”号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成为皇家海军的案上鱼肉。
3.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燃料问题,即使德军出现上述漏着,如果“俾斯麦”号燃料充足,绝对可以凭借其高速航行,在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到来之前,进入岸基飞机保护圈。仔细算一算,“俾斯麦”号燃油装载量为8000吨左右,可以供军舰以最高航速航行八天,由于出发后为节约时间没有在挪威卑尔根停泊时补充燃料,出丹麦海峡时又没有按计划进行海上加油,此时已消耗了2000吨,加上后来被“威尔士亲王”号击中舰首燃料舱,又白白损失了1000吨燃料。再经过三天两夜的高速航行,燃料所剩无几。在最后阶段“俾斯麦”号一直不敢开到28节以上的高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燃料!否则早在26日下午就能进入德军岸基飞机作战半径之内了,那样的话,胜负就很难说了。吕黔安斯对于海军战术确实精通,但对于后勤,想来是轻视的,对于突发事件的估计也明显不足,在挪威卑尔根和丹麦海峡两次放弃补给之时,就已经埋下了“俾斯麦”号被击沉的伏笔!因此完全可以说,“俾斯麦”号的失败,不但是德国海军战术的失误,同样是后勤供应的失败!
& && && && && && && &
海底的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Bismarck)航海日志:
日:与汉堡的Blohm & Voss造船厂签定建造合同,建造编号:BV 509。
日:龙骨放置在造船厂9号滑道。
日:下水,由Dorothea von Loewenfeld命名(Otto von Bismarck的孙女)。
& && && && && && && && && && &&&
俾斯麦号线图
【外部图片】
1940年4月:第一次全体人员集体出海。
日:进入第5和6号干船坞三周,安装三个螺旋桨推进器和磁性机械系统。
日:离开干船坞。
& && && && && && && && &
俾斯麦号下水仪式
【外部图片】
日:经历了一系列测试;俾斯麦号全舰重42500吨。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舰徽
【外部图片】
德国海军战旗
日:在12点30分俾斯麦号在Blohm & Voss造船厂由舰长Ernst Lindemann代表海军正式接收,并升起战旗,编入海军序列。
【外部图片】
日:空袭警报。俾斯麦号上的防空炮火射击,37mmX52发,20mmX400发,没有战果。
日:空袭警报。俾斯麦号上的防空炮火射击,37mmX72发,20mmX65发,没有战果。
日:空袭警报。俾斯麦号上的防空炮火射击,37mmX6发,没有战果。
日:俾斯麦号首次离开汉堡。16点58分,在沿易北河行驶时与Atlantik号发生碰撞,但是两船都没有受损。19点02分,俾斯麦号抛锚在Brunsbütte锚地,在9月15日和16日的夜晚,在锚地有两次防空警报,防空炮火射击,105mmX13发,37mmX136发,20mmX191发,没有战果。
日-17日:在一艘拖船的引导下,军舰通过了基尔海峡。在17日14点48分俾斯麦号通过基尔-Holtenau水闸,离开基尔,停靠在基尔的Scheerhafen。
日-24日:停靠在基尔的Scheerhafen。
在基尔军港停泊的俾斯麦 。
【外部图片】
日:空袭警报。俾斯麦号上的防空炮火射击,37mmX52发,20mmX400发,没有战果。
日:空袭警报。俾斯麦号上的防空炮火射击,37mmX72发,20mmX65发,没有战果。
日:空袭警报。俾斯麦号上的防空炮火射击,37mmX6发,没有战果。
日:俾斯麦号首次离开汉堡。16点58分,在沿易北河行驶时与Atlantik号发生碰撞,但是两船都没有受损。19点02分,俾斯麦号抛锚在Brunsbütte锚地,在9月15日和16日的夜晚,在锚地有两次防空警报,防空炮火射击,105mmX13发,37mmX136发,20mmX191发,没有战果。
日-17日:在一艘拖船的引导下,军舰通过了基尔海峡。在17日14点48分俾斯麦号通过基尔-Holtenau水闸,离开基尔,停靠在基尔的Scheerhafen。
日-24日:停靠在基尔的Scheerhafen。
在基尔军港停泊的俾斯麦
【外部图片】
日-28日:快速驶往A12号浮标(基尔)。
日:俾斯麦号在一艘扫雷艇的护送下离开了基尔直到Cape Arkona,然后单独驶往哥腾哈芬(位于东普鲁士)。
1940年10月-11月:在波罗的海上进行耐用性测试。当到达哥腾哈芬,在得到命令后两坐10.5米实体测距装置安装在了舰体前端的顶部。
日:离开波罗的海,返回汉堡,完善整舰的装备。
日-8日:穿过基尔海峡。
日:到达汉堡。
日-31日:在舰长Lindemann 因圣诞节离开期间Korvettenkapit&n Adalbert Schneider担任代理舰长。
日:准备再次航行。
日:离开汉堡驶回哥腾哈芬。
日-8日:最后一次穿过基尔海峡。
日-17日:在Scheerhafen,基尔进行了补给(彈藥,油料,水……),装备了总共四架中的两架Arado 196 (T3+IH and T3+AK)。
日:离开基尔到达哥腾哈芬。
-4月:在波罗的海上进行训练。
训练中的俾斯麦号 。
【外部图片】
日:装备了最后两架Arado 196 (T3+IH and T3+AK)。
1941年4月末:两门新型Flak C/38四联装防空跑被安装在船体两侧的探照灯甲板之上。
日:元首参观了俾斯麦号,并且在舰上停留了四个小时。
日:与欧根亲王号进行海上油料补给演习。
日:与轻巡洋舰Leipzig号演习,造成舰体左侧12吨起重机损坏。
日:修理起重机。
日(星期日):莱茵河行动开始
12:00 离开在哥腾哈芬的停泊处,在港湾抛锚补给物资和油料
参加莱茵演习的俾斯麦号 。
【外部图片】
日(星期一):
02:00 俾斯麦号离开哥腾哈芬开始向东航行
12:00 位置北纬 54 & 45' 东经13 & 20' 。俾斯麦号会同欧根亲王号、Z-16 Friedrich Eckoldt号和Z-23号驱逐舰离开Rügen岛。
22:30 Z-10 Hans Lody号驱逐舰加入舰队。
日(星期二):
02:00-06:00 与欧根亲王号和Z-10、Z-16和Z-23号驱逐舰穿过Great Belt。
13:00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在卡特加特海峡(在瑞典和丹麦之间)被瑞典巡洋舰Gotland号发现。
日(星期三):
08:00-09:00 德国舰队进入在卑尔根(挪威西南部港市)附近的Korsfjord港。
11:00 俾斯麦号在Grimstadfjord抛锚,位置:北纬60 & 19’48”东经05 & 14’48”。
13:15 被一名英国岸防军官发现并拍照。
20:00 整个舰队离开Korsfjord。
23:40 航向0o。
& && && && && & 航行中的俾斯麦号(根据舰首浪花估计航速10到12节)
【外部图片】
日(星期四):
04:20 航向0o,驱逐舰离开舰队,俾斯麦号领航。
12:00 位置:北纬65&53’东经03&38’。航向0 &,速度24节。
12:37-13:07 潜艇和空袭警报,急速调转航向。
13:10 航向大致325 &。
18:00 新航向311 &。
21:25 大致航向295 &
23:22 航向266 &。
日(星期五):
04:00 新航向250 &,速度27节。
12:00 位置:北纬67 & 28’,东经19 & 28’。航向250 &,平均速度24节。
14:20 航向270 &。
18:11-18:22 误报警,将水面船只误认为冰山。
18:21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到达冰限。新航向240 &。
19:22 在7英里外观察到Suffolk号停在港口。
20:30 俾斯麦号发现“诺福克”号,5门主炮开炮射击,没有命中。前雷达装置(FuMO 23)因为主炮塔开火的剧烈震动失灵。欧根亲王号代替俾斯麦号开始领航。
22:00 调整到先前的航向并且试图攻击已经发现俾斯麦号意图并且撤退的Suffolk号。
日(星期六):
05:43 航向220 &。速度28节。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在舰队左侧发现两艘舰艇。
05:52 胡德号开火,丹麦海峡之战开始。俾斯麦号向北方集群报告“与两艘重型舰艇发生战斗”。
05:55 俾斯麦号向胡德号第一次齐射,欧根亲王号随后进行了齐射。
05:55-06:01 俾斯麦号舰体左侧被三发威尔士亲王发射的356mm炮弹击中。第一发击中装甲带下方(XIV区),第二发炮弹击中弧形装甲(XXI区),第三发炮弹穿了一艘救生艇。
06:01 胡德号进水,并且在北纬63 & 22’西经32 & 17’。
06:02-06:09 俾斯麦号四次命中威尔士亲王号。
06:09 继续对威尔士亲王号开炮。威尔士亲王号甲板起火,并且开始漏油,最高速度降为28节,2000吨水进入前部船体。
06:32 俾斯麦号向北方集群报告:“战列舰,可能是胡德号,击沉。另外一艘战舰King George号或者 Renown号,击伤。我方两艘战舰正在观察。
07:05 俾斯麦号向北方集群报告:“我们在大约北纬63 & 10’ 西经32 & 00’处击沉敌舰一艘。
08:01 俾斯麦号向北方集群报告:
1、损失4号电力设备。
2、2号锅炉房进水,已经控制。进水位置为前部舰体。
3、最大速度28节。
4、丹麦海峡50英里处有水雷,敌人有雷达装置。
5、计划:在St. Nazaire靠岸,没有人员伤亡。
12:00 位置:北纬60 & 50’ 西经37 & 50’ 。
12:40 新航向180 & ,速度24节。
18:14 收到欧根亲王号消息后向右舷转动180 & 。
18:40-18:56 向Suffolk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开炮,没有命中。
19:14 俾斯麦号向海军司令部报告:“与King George号发生短暂交火,没有结果。欧根亲王号离开加油,对手仍在监视。
20:56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和海军司令部报告:“由于敌方雷达的追踪不可能脱离,由于燃料不足将直接开往圣纳泽尔(法国)。
23:00 被美军海岸警卫站Modoc发现。
侦察机拍到的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午夜,俾斯麦号被八架来自“胜利”航空母舰的第825飞行中队剑鱼攻击机攻击。俾斯麦号速度27节,舰体被一枚18英寸MK XII型炸彈命中右舷,造成的破坏无关紧要。
日(星期日):
00:28 俾斯麦号报告:“被舰载飞机攻击鱼雷命中右舷!”
00:37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预计将会再受到攻击!”
01:31 对威尔士亲王号两次齐射,没有命中。
01:53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被鱼雷命中,没有大碍!”
03:10 向右舷方向转向,英国人失去了目标!
大约05:00 新航向130 。
07:27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07:00四分仪AK55,一艘战舰,两艘重巡洋舰正在尾随监视。”
09:12-09:48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和海军司令部报告:“对方拥有的雷达装置,使有效射程在35000米以上,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在大西洋上的行动变的很不利。舰队在丹麦海峡的浓雾中被发现并被持续的跟踪,甚至在有利的天气状况下也不能摆脱。如果不能在很高的速度下脱离对手的追踪,油料补给已不再可能。战斗在20800米到18000米的距离上展开,胡德号精确的向俾斯麦号射击,大概在五分钟之后,胡德被一次爆炸摧毁;紧接着,目标转向借助炮火产成的浓烟逃离的King George号,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当中其始终在视线之外。目前所有的军需品有93轮。然后King George号只在非常远的的距离上与我方开战。俾斯麦号被King George号命中两次,一发命中在装甲带下方区域(XII-XIV),一发命中区域(XX-XXI)使水密箱受损并导致部分油料损失。欧根亲王号借助敌舰原理和大雾的掩护和俾斯麦号分开。我方所装备的EM-2(雷达)装备非常失败,尤其在射击过程中。
日(星期一):
10:30 被Catalina Z/209水上飞机发现,位置:北纬49 & 20’ 西经21 & 50’ 。
17:40 被Sheffield发现。
20:47-21:15 被15架“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剑鱼飞机攻击,俾斯麦号被两发(或者三发)MK XII型鱼雷命中,一发(或者两发)命中左舷,另外一发命中右舷船尾处。由于本次攻击,舵被卡在左12 上。
20:54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我舰被舰载飞机攻击!”
21:05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我舰被鱼雷命中!”
21:15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鱼雷命中我舰中部!”
21:15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我舰已无法再做机动!”
21:30-21:55 开炮六次对抗Sheffield号,距离9英里,没有命中。
21:40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和海军司令部报告:“我舰已无法操纵,我们将战至最后一弹!元首**!”
22:38 被波兰驱逐舰Piorun号发现。
22:42 向Piorun号开火。
23:25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我们被Renown号和其他轻型舰支包围。”
23:58 俾斯麦号报告:“向德意志的元首阿道夫,XTL致敬,我们将在您的信心和鼓励下战斗到最后一人,我的元首,我们坚信德国将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23:59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我舰已没有武器彈藥,发动机也没有办法操控。”
日(星期二):
02:17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和海军司令部报告:“提交授予勋章报告:授予 Korvettenkapit?n Schneider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击沉了胡德号!”
06:25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报告:“形势已经没有改变的可能!”
07:10 俾斯麦号向西部集群最后一次报告:“派出潜艇保留我们的战斗日志!”
08:44 被“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观察到,速度7节。
08:47 最后的战斗打响,“罗德尼”开火。
08:49 Anton和Bruno炮塔向Rodney号开火。
09:02 俾斯麦号被击中,舰桥指挥塔失灵。
09:08 前部指挥塔失灵, Anton 和 Bruno炮塔失灵。
09:13 后部指挥塔失灵,C&sar和Dora炮塔继续射击。
09:21 Dora炮塔失灵。
09:27 Anton 和 Bruno炮塔最后一次开火。
09:31 C&sar发射最后一发炮弹后被击毁,所有主炮全部停止射击。
09:58 鱼雷击中右舷。
09:36-10:16 受到来自2500米到4000米远的不明攻击,但是仍然没有下沉。
时间不明 涡轮机房爆炸。
10:22 右舷被从3000米(3280码)以外的Dorsetshire号发射的两枚21英寸MK VII鱼雷击中。
10:37 右舷被从2200米(2400码)以外的Dorsetshire号发射的第三发21英寸MK VII鱼雷击中。
10:39 俾斯麦号最终沉没在北纬48 & 10’西经16&12’。 118人获救。
借用几张图片
【外部图片】
【外部图片】
【外部图片】
海底的俾斯麦
【外部图片】
海底的俾斯麦
【外部图片】
海底的俾斯麦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241精华0UID帖子金钱14826 威望0
Lv.7, 积分 72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36 草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1:50精美模型图片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241精华0UID帖子金钱14826 威望0
Lv.7, 积分 72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5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36 草
补充一些图片:
建造阶段的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在汉堡Blohm Voss造船厂9号滑道建造
【外部图片】
1938年9月俾斯麦号在汉堡Blohm & Voss造船厂
【外部图片】
日俾斯麦号的船体建造完成
【外部图片】
日俾斯麦号首次下水并开始建造直线艏柱
【外部图片】
1939年12月俾斯麦号停泊在汉堡的武器安装码头,很快适合大西洋海况的舰首也安装完毕
【外部图片】
1939年12月俾斯麦号在汉堡拍摄的船尾的照片
【外部图片】
1939年12月俾斯麦号在汉堡拍摄的船尾的照片
【外部图片】
月俾斯麦号在第5和第6号干船坞
【外部图片】
1940年夏从前甲板拍摄的两座前炮塔“Anton”和“Bruno
【外部图片】
从码头拍摄的炮塔“Anton
【外部图片】
从右弦拍摄的炮塔“Bruno
【外部图片】
测试阶段的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前部上层建筑细节,1940年9月中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驶向基尔(德国北部港口城市),1940年9月
【外部图片】
基尔,1940年9月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第一次航海到哥腾哈芬(位于东普鲁士)
【外部图片】
1940年12月在易北河
【外部图片】
1941年3月在基尔,舰首已经涂上了NC的标志
【外部图片】
1941年3月在基尔,全舰人员为俾斯麦号涂上伪装色
【外部图片】
覆盖舰船吃水线长度70%的320毫米主装甲带的厚度在这里一目了然,1941年3月基尔
【外部图片】
波罗的海航行,1941年3月或4月
【外部图片】
1941年4月在波罗的海航行的俾斯麦号,能清楚的看到主桅杆上的战旗,拍摄于欧根亲王号
【外部图片】
欧根亲王号上的旗语,1941年4月或5月
【外部图片】
欧根亲王号在波罗的海的演习中为俾斯麦号进行燃料补给
【外部图片】
从欧根亲王号上拍摄的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日在哥腾哈芬全体官兵在舰上列队,元首当日参观了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停泊在哥腾哈芬,在莱茵河行动开始前夕,1941年5月
【外部图片】
日俾斯麦号在驶往挪威的途中,拍摄于第5舰队的一艘扫雷艇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即将到达挪威海岸
【外部图片】
日早晨俾斯麦号在Korsfjord
【外部图片】
日欧根亲王号利用探照灯在薄雾中跟随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日清晨在冰岛战役中两枚来自胡德号的381mm口径火炮的炮弹落在欧根亲王号附近
【外部图片】
从欧根亲王号上拍摄的俾斯麦号开火还击胡德号
【外部图片】
6点01分胡德号爆炸,威尔士亲王号仍在开火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向威尔士亲王号开火还击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向威尔士亲王号开火
【外部图片】
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二战照片,6点02分到6点09分在欧根亲王号拍摄,胡德号已经开始沉没,俾斯麦号继续用副炮进行射击
【外部图片】
日炮战结束后在欧根亲王号拍摄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船尾
【外部图片】
日冰岛战役结束后在欧根亲王号拍摄的俾斯麦号
【外部图片】
日早晨最后的战斗开始,一发英国炮弹击中俾斯麦号尾部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即将侧倾沉没
【外部图片】
俾斯麦号即将侧倾沉没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0积分25681精华0UID帖子金钱44657 威望0
Lv.9, 积分 256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784 草
一看到德国那可惜的二联装就有种蛋蛋的。。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339精华0UID帖子金钱10779 威望0
Lv.5, 积分 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6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50 草
猛虎架不住群狼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3299精华0UID帖子金钱10202 威望0
Lv.6, 积分 32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58 草
俾斯麦级很可能舵机处的设计和防护有很大缺陷。而且再一次证明情报和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
好久不来,猫都是实习版主了。
刹那≧▽≦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4095精华0UID帖子金钱19859 威望0
ID:as瑞希 【南区】
Lv.6, 积分 40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5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0 草
战舰啊 好详细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2470精华0UID帖子金钱3388 威望0
Lv.5, 积分 24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5 草
俾斯麥本身就是以一戰老設計,加上當時先進技術造出來,老瓶裝新酒的東西。燃料庫,彈藥庫等重點機構的設置位置靠近甲板的設計完全趕不上潮流。(因為凡爾賽公約的限制,當時德國設計大型艦艇的設計經驗斷層)。
不過因為當時德國人製造工藝的確很好,一定程度上補足了設計的不足。但是實戰中在遠距離被打穿油庫,一炮卡死兩個砲塔之類的情況也暴露了俾斯麥級本身設計上的局限。
LZ所引的文章中有一些觀點,自己是看到過不同看法的文獻,而且自己也覺得相對這篇文章來說更加合理。
最重要一點,歐根親王和俾斯麥分兵兩路是這次作戰中最成功的一個決定。
本身,面對皇家海軍主力的圍剿(真的是能動的都拿出來了,所有商船護航的艦艇也都撇下商船參加了),被抓到就是死,多一艘重巡戰況並不會有本質變化。
相反,分兵兩路,哪怕俾斯麥被抓到,至少歐根親王能夠繼續執行海上破襲任務,哪怕被發現皇家海軍當時已經沒有餘力去管它了。而且事實上,返航途中歐根親王的確還打掉了一些商船。
同時,前往法國,是為了今後的作戰考慮。而且,航線很大範圍都是在U艇的活動範圍之內。事實上也就因為做Z字機動,福利薩才跟丟了俾斯麥,這個應該是當時選擇這條航線時候,就已經考慮到的,而不是文中所述,臨時想到的方案。
更何況,事實上在皇家方舟號放出第二波攻擊之後,U-556發現了皇家方舟號航母和聲望號戰列巡洋艦,7時48分,與本文所述的順序不同,所以一定程度上,即使當時能夠發動攻擊,也無法阻止第二波雷擊機炸卡俾斯麥舵機的現實,更何況U-556當時魚雷耗盡,無法做出攻擊。。
再說,當時俾斯麥之多再由半天就能進入航空兵支援範圍內,說白了就成功逃脫,總的來說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
其他還有一些比次要的東西。
其一,俾斯麥的沉沒最終原因一部分人認為是德國艦員用炸藥自沉的。。。實際探查俾斯麥的殘骸後也取得了一部分證據。
其二,箭魚是搭載了當時最先進的航空雷達以及導航裝置的新銳魚雷轟炸機,根本不是啥老舊的飛機。英國人當時是認為,有著更好低空操縱性的低速雙翼機更適合魚雷攻擊,所以才沿用了比較老設計的機體。實際上注重空中狗鬥性能的意大利還有39年首飛的CR.42雙翼戰鬥機。雙翼機就等於老舊是相當錯誤的看法。
其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被作者忽略了,航海日誌上有,俾斯麥在的第一次齊射震壞了對海雷達,之後的所有砲擊只能靠光學觀測瞄準,這對後來的長距離砲擊以及夜戰是造成了影響的。更何況最終砲擊戰的時候,前後兩座光學測距儀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被破壞,之後的俾斯麥就可以說完全是瞎子,在此之前俾斯麥還是能做出比較準確的還擊的。。
其四,這場海戰中,羅德尼號作為戰列艦還破天荒的發射魚雷並且命中了俾斯麥,可見當時兩艦距離之近。
本身中文文獻對於海戰的描述就從來不夠詳細。。。嘛,本身我們就幾乎沒有打過像樣的海戰,Straddle and Ladder observation method之類的海上砲戰基礎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翻。。。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2625精华3UID帖子金钱9392 威望0
Lv.6, 积分 2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75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03 草
心蕊飛翔 发表于
俾斯麥本身就是以一戰老設計,加上當時先進技術造出來,老瓶裝新酒的東西。燃料庫,彈藥庫等重點機構的設置 ...
中国海军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几乎完全缺失,因此在中文世界里应该也很难找到能够充分理解当时海战战术的文献。可以说我们永远地缺失了这个大炮巨舰主义的时代。
俾斯麦的基础设计确实比较老旧,虽然俾斯麦在军迷中的地位与虎式一样~但不可否认这两个经典武器其实都是落后的设计。除了全面防护的舰体设计以外,高炮无统一指挥系统也是老旧的一个代表,俾斯麦的高炮性能虽好,但没有后来美国海军那种高效的防空火控指挥,结果就是连双翼机都无法有效拦截……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716精华0UID帖子金钱25562 威望0
Lv.7, 积分 77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8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80积分10435精华0UID帖子金钱91948 威望2
Lv.8, 积分 104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65 积分
UID帖子威望2 多玩草600 草
元首的精致做工,让人惊叹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30积分82精华0UID帖子金钱572 威望0
Lv.3,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双联380口径……比起KGV级那火力也弱啊……
看到躺在冰冷海底的战舰残骸,心中确实有些不好受的感觉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2276精华0UID帖子金钱17914 威望3
Lv.5, 积分 22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4 积分
UID帖子威望3 多玩草228 草
心蕊飛翔 发表于
俾斯麥本身就是以一戰老設計,加上當時先進技術造出來,老瓶裝新酒的東西。燃料庫,彈藥庫等重點機構的設置 ...
箭鱼型直到1943年生产的MKIII型才加装对海搜索雷达,打俾斯麦的时候还没有。
箭鱼1936年批量投产,但1年后投产的道格拉斯TBD、2年后投产的中岛九七式就已经在性能上超越了箭鱼。1940年箭鱼已经落后了。它慢吞吞的速度已经不适于低空突防了(大西洋的海空战和太平洋的不是一个档次)。
除了意大利,各大国当时的新型战斗机已经没有双翼的了。对于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而言,双翼机不等于老旧,但已经过时了。
我也听说过罗德尼发射鱼雷并取得命中的事情,但没有找到确凿证据,请兄弟列出参考文献。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2276精华0UID帖子金钱17914 威望3
Lv.5, 积分 22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4 积分
UID帖子威望3 多玩草228 草
我也转载一篇文章,里面很多看法与传统观点不同,仅作参考。
个人认为对于射击精度,抛去人员素质因素,不能仅看火炮本身,还要看配套的火控系统和射击指挥方法。
纳粹德国的武力象征之一的俾斯麦战舰,在它战沉后的六十多年里一直倍受世人赞誉,从作为敌人的英国首相到全世界大多数军迷都折服于它带来的巨大震撼,在多数海军专家心中它也是一艘优秀的战舰,被誉为不沉的海上钢铁城堡。但掌声和欢呼中难免会有夸大,一些军迷把俾斯麦硬推上了世界战列舰的王座(注1),使它在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随即遭到另一部分逆反心理严重的军迷所仇视,他们聚集到一起(注2),书写各种尖酸的文字贬低这艘军舰,称之为全世界性能最糟糕的新式战列舰。这些矫枉过正、非红即黑、极端情绪化对待学术问题的态度贻害深远,现在国内的军史论坛和书籍上,但凡关于俾斯麦战舰的文字不是极度的褒扬就是极度的贬损,竟难以找到一篇适中反映实际的。笔者所以写此文,是希望通过从技术和实效上解析这条战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建造背景及过程
1935年3月德意志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发表重大宣言,宣布废弃凡尔赛条约恢复征兵制,德国再武装正式开始。同年6月,为了表示无意向英国挑战,德国主动向英国提出把德国海军舰艇的总吨位限制在英国海军的35%,英国马上同意并与之签订了《英德海军条约》。这解除了德国海军的最后一道枷锁,德国海军开始大扩军,在建造5只旧战舰代舰中的第4、5艘的同时在年度开工建造代号为“F”级的战舰,一级真正的战列舰,它就是后来闻名遐尔的“俾斯麦”级。
在1934年德意志级装甲舰服役后德国开始对真正的新式战列舰进行设计论证,同年克掳伯公司开始了280mmSKC/34、380mmSKC/34、403mmSKC/34三种新型主力舰炮的设计工作。到了1935年希特勒发表德国再武装宣言时,德国开始正式进行新战舰的建造,首先就是5只老式战舰替代舰中的第4、5艘,预定从1935年开始在1937年-1941年完工,于是从1935年3月开始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工作,这离一战结束相隔16年半时间。同年6月随英德海军条约的签订,德国能够建造3.5万吨级装备406mm主炮的新型战列舰,随即开始了俾斯麦级的建造。
德国主力舰的划分标准与英国不同,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的区别主要在于火力和航速,而装甲以及舰体构造是按照相同的标准设计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舰体设计直接来源于一战末期德国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的增强型约克级战列舰,而俾斯麦的舰体设计是在沙恩霍斯特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而来。这一点从约克级、到沙恩霍斯特级、到俾斯麦级的线形以及舰体结构图的变化上也可以看出来,并不是一些人误传的直接改进自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巴级和俾级在线形、尺度以及装甲布置上相去甚远,最多可以算是俾级的一个鼻祖。
俾斯麦级战列舰随吨位的加大采用了更多的水密隔仓和更厚的隔仓钢板,舱室布置、装甲布置、防雷结构布置以及上层建筑布置则大量参照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注3)。采取以上措施后德国人在沙级开工后不到8个月也就是1935年11月就开始了俾级的建造工作,这离一战结束正好相隔17年时间。
1938年5月德国海军得到指示将于1948年对英开战,1939年1月希特勒选定“Z计划”为德国海军发展计划,随即开始实施。同年4月德国宣布废弃英德海军条约,全力开始了大舰建造,分别于同年7月、8月开始为两艘更强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6.25万吨的“H”级超级战列舰铺设龙骨。从科隆到柯尼斯堡密布的高炉群日夜加温,强大的工业帝国再次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一直下去它们将熔化整个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但在不久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德国石勒苏宜格-霍尔斯坦因号旧式战列舰上11英寸大炮的鸣响而提前爆发,宏伟的Z计划成为浮云,完成大半的两条“H”级超级战列舰被解体去打造苏德战场的滚滚钢铁洪流,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两条俾斯麦级战列舰,它们在战争中成为一代传奇。
日这个光荣的日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完工下水,德国人以创造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伟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命名这艘战舰,希望它能开创德国海军的新篇章。俾斯麦战舰伟岸而优雅的舰体缓缓划下船台,起源于东方古老文明的图腾符号刻画在它的甲板上,其无所畏惧的装甲和所向无敌的炮群即将成为对手心中的梦魇。它是引领电气工业革命的帝国工业技术的展示品,是条顿民族意志、武力与艺术的承载体,内在本质与外部历史都推动着它去书写齐格菲式的悲剧英雄故事,天生如此。
二、基本技术数据和图纸(*为提尔皮茨号)&&
建造公司 Blohm & Voss
建造地点 Hamburg(汉堡)
建造代号 BV 509
开工时间 日
完工时间 日
服役时间 日
官方公布排水量 35000 吨
实际标准排水量 41700 吨
设计满载排水量 49400 吨
实际满载排水量 50900 吨
实际满载排水量 52900 吨 *
舰体长度 250.5 米&&
水线长度 241.55 米&&
舰体宽度 36 米
舰体型深 15 米
实际标准吃水 9.33 米 (at 41700 t)
设计满载吃水 10.2 米 (at 49400 t)
实际满载吃水 10.4 米 (at 51100 t)
实际满载吃水 10.6 米 (at 52900 t) *
舰体次要结构用钢 St42造船钢
舰体主要结构用钢 St52造船钢
防雷装甲用钢 Ww高弹性匀质钢
水平装甲用钢 Wh高强度匀质钢
舷侧、炮座、炮塔立面、指挥塔立面装甲用钢 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
舰底纵向主龙骨17条,高度1.7米,铺设宽度25米,平均间隔1.56米(舯部)
3、动力系统
锅炉 12 个高压锅炉 (压力 55 Kg/cm2 温度 475oC)
主机 3 台涡轮蒸汽轮机&&
推进轴 3&&
螺旋桨 3 (直径 4.7 m)
最大设计稳定马力 138000 shp&&
最大实测稳定马力 150170 shp&&
最大实测极速马力 163026 shp&&
最大设计巡航速度 28 节&&
最大实测巡航速度 30.8 节&&
最大实测航行极速 31.5 节&&
燃料 标准 3200 M3&&
燃料 最大 7400 M3&&
航程 8525 海里/19节&&
航程 6640 海里/24节&&
航程 4500 海里/28节&&
上部舷侧装甲 145mm KCn/A
主舷侧装甲 320mm KCn/A
舰尾水线装甲 80mm Wh
舰首水线装甲 60mm Wh
主防雷装甲 45mm Ww
首尾横向装甲 100-320mm KCn/A
内部横向装甲 20-60mm Wh
内部纵向装甲 30mm Wh
上装甲甲板 50-80mm Wh
主装甲甲板 80-120mm Wh
尾装甲甲板 110mm Wh
弹药库侧壁装甲 30mm Wh
弹药库底部装甲 40mm Ww
主炮座 露天340mm KCn/A 上部舰体内220mm KCn/A 下部座圈50mm Wh
主炮塔 正面360mm KCn/A 侧面220mm KCn/A 顶部130-180mm Wh 背面320mm KCn/A
副炮座 露天80mm Wh 上部舰体内20mm Wh
副炮塔 正面100mm KCn/A 侧面40mm Wh 顶部40mm Wh 背面40mm Wh
高炮塔 正面15mm Wh 侧面15mm Wh 顶部15mm Wh 背面 —
指挥塔 立面350mm KCn/A 顶部220mm Wh 底部70mm Wh
备用指挥塔 立面150mm KCn/A 顶部50mm Wh 底部30mm Wh
装甲了望塔 立面60mm Wh 顶部20mm Wh 底部20mm Wh
舰体侧面装甲总厚度 475-485mm(不考虑倾角的绝对厚度)
舰体水平装甲总厚度 130-200mm
防雷系统抵抗力 300kg hexanite 烈性炸药
主装甲区长171米 占水线全长70%
舷侧装甲高8.4米 占舷侧全高56%
6、武器装备
主炮 8门380mm/L52(4座双联)
副炮 12门150mm/L55(6座双联)
重型高炮 16门105mm/L65(8座双联)
中型高炮 16门37mm/L83(8座双联)
轻型高炮 18门20mm/L65(2座4联、10座单装)&&
轻型高炮 78门20mm/L65(18座4联、6座单装)*
鱼雷 6管533mmG7aT1(2座3联,备雷24枚)*
7、火控设备
10.5 m 基线测距仪 4 (41)&&
7 m 基线测距仪 1&&
6.5 m 基线测距仪 2&&
4 m 基线测距仪 4&&
3.7 cm flak 炮上&&
2 cm flak 炮上&&
8、探测设备
FuMO 23 雷达 3&&
探照灯 7&&
9、航空设备
弹射器 舰体中间1部&&
水上飞机 4 架 Ar196A-3&&
10、辅助装备&&
起重机 2大 2小&&
锚 3 2船首 1船尾&&
11、人员&&
1962水兵+27人&&
12、重量分配:
舰体结构 11691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28%)
装甲 17450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不包含炮塔旋转部分装甲)
动力 2800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6.7%)
辅助装备 1428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3.45%)
武器装备 5973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14.3%,包含炮塔旋转部分装甲,每座主炮塔旋转部分重1052吨)
以上总和为空载排水量,合计 39342 吨
航空设备 83 吨
自卫武器 8 吨
普通装备 369.4 吨
船员居住设备 8.6 吨
桅杆和索具 30 吨
弹药 1510.4 吨 (占标准排水量的3.6%)
自卫武器的弹药 25 吨
一般消耗品 155.4 吨
人员和个人物品 243.6 吨
以上总和为法定标准排水量,合计 41775.4 吨
预备物品 194.2 吨
一般出海任务&&
饮用水 139.2 吨
设备用水 167 吨
锅炉用水 187.5 吨
重油 3226 吨
柴油 96.5 吨
润滑油 80 吨
航空用油 17 吨
长期出海任务(如不携带会注入等重的海水或淡水,以维持军舰的稳性)
锅炉用水 187.5 吨
重油 3226 吨
柴油 96.5 吨
润滑油 80 吨
航空用油 17 吨
以上总和为法定满载排水量,合计 49489.8 吨
预备用水 389.2 吨
俾斯麦在莱因演习时额外加了1000吨燃油,实际满载排水量增大到约50900吨。
三、装甲及舰体构造材料
St42(Schiffbaustahl 42)造船钢,于1931年在传统的二号造船钢基础上改进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上层建筑和非装甲舱段舰体结构。其硬度为140-160HB,抗拉强度为420-510MPa,屈服强度为340-360MPa,弹性形变范围21%,性能不低于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
St52(Schiffbaustahl 52)造船钢,于1935年在著名的三号造船钢基础上改进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装甲舱段和轻装甲舱段舰体结构,是当时最先进的船舶结构材料。其硬度为160-190HB,抗拉强度为520-640MPa,屈服强度为360-380MPa,弹性形变范围21%,同时具有极佳的韧性和延展性,具有很强的抗断裂和撕裂能力。虽然其较软的材质抵抗动能穿甲弹的能力较弱,但它拥有优秀的构造强度保持能力和优良的鱼雷爆破冲击波抵抗能力。St52是二战各国造船钢中性能最优秀的材料,战后被全世界造船界广泛采购,至今仍是德国和奥地利的重要出口钢材。它也被用于U型潜艇的耐压舱壳制造,从当时德国潜艇与其他国家潜艇的潜深差距上,也可以看出St52钢的明显性能优势。
Ww(Krupp Wotan Weich Homogeneous armour steel)高弹性匀质钢,于1925年在传统的KNC装甲基础上发明,用于建造俾斯麦的主防雷装甲。其硬度为190-220HB,抗拉强度为650-750MPa,屈服强度为380-400MPa,弹性形变范围25%,是专职抵抗鱼雷爆破冲击波的优秀材料,同时对速度较慢的动能穿甲弹也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能够有效抵挡从水下射入防雷隔舱的炮弹进入内舱。
Wh(Krupp Wotan Hart Homogeneous armour steel)高强度匀质钢,于1925年在传统的KNC装甲基础上发明,其中的高性能部分(Wotan Starrheit,简称Wsh)被用于建造俾斯麦的所有水平装甲和首尾水线装甲带以及内部纵横向装甲。到二战时代,它们仍然是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抗弹性能最好的舰用匀质装甲。其硬度高达250-280HB,抗拉强度为850-950MPa,屈服强度为500-550MPa,弹性形变范围20%,是同时兼顾对炮弹和航空炸弹的穿甲防御以及抵抗大型弹片和爆破冲击波的最理想材料。与St52造船钢的地位相似,Wh装甲的高性能部分明显超过美国ClassB、英国NCA和意大利NCV(后三者性能基本相等),位于世界最高水平,这在各方面的资料上都没有争议。依靠材料质量优势,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水平装甲以优异的防弹性能给对手留下了深刻印象。
KCn/A(Krupp cementite new type A)表面渗碳硬化钢,于1928年在传统的KC装甲基础上发展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舷侧、炮座、炮塔立面、指挥塔立面装甲,是二战时代表面硬度最高,在中等厚度下防弹性能最好的舰用表面硬化装甲。其表面硬度高达670-700HB,递减渗碳深度为40-50%,基材硬度为230-240HB,基材抗拉强度为750-800MPa,基材屈服强度为550-600MPa。大部份人看了《James Cameron’s Expedition Bismarck》、《探索欧洲最大战列舰俾斯麦》上的文字以及考察队发行的画册上的图片加上网站warships1上的火炮穿甲数据以后,都确信俾斯麦的320mmKCn/A主舷侧装甲板抵挡住了绝大部分理论上拥有450-550mm匀质装甲穿深力的盟国战列舰炮弹。克虏伯装甲的领先地位,要追溯到1895年它的发明之时。新生的德国镍铬锰合金表面渗碳硬化钢立即压倒了全世界所有的装甲,它等效于125%厚度的当时最新式的美国哈维装甲,等效于208%厚度的之前普遍使用的英国人基于施奈德钢发明的铁钢复合装甲,成为这一时代装甲领域的最高成就。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克虏伯装甲始终在同时期同类产品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二战时代在更大厚度上性能唯一超过KCn/A的只有英国用于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立面防护,发明于1935年的P1935CA(post-1935 casehardening armor)表面渗碳硬化钢。该装甲钢的表面硬度为600HB,递减渗碳深度为30%,基材硬度为225HB,基材抗拉强度为820MPa,基材屈服强度为550MPa。虽然P1935CA在大部分性能指标上都不如KCn/A,但是它的基材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延展性,结合硬度不高的表面和厚度比例不大的递减硬化层,在厚度大约超过350mm时,P1935CA具有最高的抗弹性能,这是因为在硬化层绝对厚度达到可观水平的前提下,更大厚度的基材的高韧性和高延展性又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厚度约为220-350mm的范围内,则是KCn/A抗弹性能最高,这得益于克虏伯能更精确的调整加工工艺来确保装甲品质的优良与均一。而在厚度更小时,美国同时代的ClassA钢性能出人意料的跃居榜首。该装甲钢的表面硬度为650HB,递减渗碳深度达到55%,基材硬度为220HB,基材抗拉强度为670-780MPa,基材屈服强度为450-610MPa。尽管其基材性能一般,表面硬度也只是中上水平,但它拥有二战时代厚度比例最大的装甲硬化层,对战列舰APC炮弹的破坏能力甚至超过硬度最高的德国KCn/A和意大利引进克虏伯技术生产的P1930KC。这使得在180mm以下的厚度,ClassA拥有最好的防弹能力。但是在战列舰舷侧装甲级别的厚度下,ClassA钢板容易发生碎裂,防弹能力明显不及英国P1935CA和德国KCn/A。美国佛吉尼亚海军基地,战后对各国舰用表面硬化装甲进行综合性能测评,结论是P1935CA位居世界第一,KCn/A以微弱劣势屈居第二,ClassA则明显劣于前两者。《USNI》一书中明确记载乔治五世级战舰的P1935CA钢抗弹能力比同时期美国的ClassA钢高25%左右。介绍俾斯麦战舰的专题网站文章也说KCn/A钢仅略微次于英国的P1935CA钢,远远优于同时期美国的ClassA钢(原文:Post WWII proving ground test indicated that KC was only slightly less resistant than British cemented armour (CA), and markedly superior to US Class A plates)。这些都是基于战列舰舷侧装甲级别的厚度得出的结论。
依照自身装甲的特性,各国舰船设计师都做了所能做的最优选择。英国战列舰选择了349-374mm大厚度的单层垂直装甲;德国战列舰则选择了300-350mm中等厚度的垂直装甲加上一层强有力的Wh水平装甲;意大利战列舰的KC板受技术限制无法做得太厚,就在280mmKC板外面再加上一层70mm的全厚度硬化板,也要力求保证每层钢板的质量;美国人自从1933年发明了新式的ClassA装甲之后,他们的北卡罗来纳级、南达科它级和衣阿华级新式战列舰的舷侧装甲板都恒定在307mm而不越雷池一步。对于装甲抗弹性能,涉及的因素非常多,从各国的实际做法来看,保证装甲质量的意义十分重大。而在保证装甲质量的前提下,并不是想做多厚就能做多厚(注4),这就是很多国家的军舰装甲厚度为什么并不符合军迷的数字感观需要的原因。
造舰冶金材料主要分为结构用钢、匀质装甲钢、表面硬化装甲钢三个类别。综上所述,最好的船舶结构用钢和最好的舰用匀质装甲钢均出自德国。剩下的舰用表面硬化装甲,在战列舰舷侧装甲级别的厚度上由英德两国平分秋色。至此世界造舰冶金材料技术领域颠峰地位的六分之五已被德国独自占据,这是打造不沉之舰的坚强后盾。
二战各国冶金材料的性能水平并非一些人想象或者宁愿的都差不多,而是差别巨大。即使是战列舰舷侧装甲级别的厚度上的美国ClassA钢,其“国际地位”也并不低,同样是美国佛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战后测评,日本1942年生产的信浓留下的备用于舷侧装甲的VH钢,性能只有同时期美国ClassA钢的83.9%。而VH钢是日本最好的舰用表面硬化装甲,日本新式军舰使用得最普遍的不是VH钢而是改进自英国VC钢的NVNC钢(注5),性能比VH钢还要差不少。前面对比的还仅仅只是表面硬化装甲之间的性能差距,即使是其中已知最差的NVNC钢,也是基于扎制匀质合金钢板加工而成的表面热处理硬化装甲,优于普通的扎制匀质装甲,而普通的扎制匀质装甲又优于普通的铸造装甲。在此不妨想想苏联人那些IS2、IS3和T34坦克在极简易条件下由非熟练工人生产的铸钢炮塔的装甲质量如何呢?是不是一些人所说的“都差不多”?如果是,那么苏联铸钢是与MNC、ClassB、ClassA、KCn/A这些性能相差很多的装甲中的谁差不多?这是题外话了。我们回到主题,即使仅以舰用表面硬化装甲为例,在战列舰舷侧装甲级别的厚度上,英德钢的性能比美国钢高出25%左右(注6),日本钢则除了最好的少部分与美国钢相当外,大部分都在美国钢的85%以下,也就是说英德装甲比日本大部分装甲的性能至少高出47%,而二战各国新式战列舰舷侧装甲厚度最低300mm和最高410mm之间仅相差了37%,两者对抗弹能力的影响正好差不多。即使按照这个很保守的估计,评估战列舰装甲的抗弹能力,对比材料质量的重要性也绝不低于对比材料厚度。这一点很多人都因为缺乏相关资料而忽略了,他们去依照几十毫米甚至几毫米的战列舰舷侧装甲厚度差为其防护水平排名,今人啼笑皆非。四、防护和生存力
1、坚固的舰体构造和细密的舱室分割
在纵向俯视图上,俾斯麦的舰体为纺锤形,中间最粗,向首尾两端以抛物线形逐渐变细,这种形态的舰体很容易获得可靠的构造强度。在横向上,由于布置了厚重的上部舷侧装甲和上装甲甲板,该舰在上甲板下方就布置了第一主构造梁,并在第二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二主构造梁,使该舰拥有双层舰体上部主构造梁,而不是象其它多数国家战舰那样在主水平装甲下方布置单一的主构造梁,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利用了15米高36米宽的全部舰体横截面的尺度布置主承力结构,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承力结构的几何力矩从而提高了强度。
各国的军舰上都有把一部分装甲融入构造的做法,而德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广泛,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德意志级装甲舰。借助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成功设计经验,俾斯麦同样把大量的装甲融入了它的舰体构造中。其中独立充当构造构件的有110-120mm的主水平装甲倾斜部分,80-100mm的主水平装甲水平部分,20-60mm的横向内部装甲和30mm的纵向内部装甲。德意志级装甲舰是在保持舰体构造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省舰体结构重量的典范,而俾斯麦在舰体结构重量保持11691吨不变的前提下,把装甲融入构造则大幅的增强了舰体强度。巧妙的构造设计加上优质的造船材料,为俾斯麦战舰打造了一个强度极为可靠的舰体。实战中即使在军舰被毁灭的时候,俾斯麦和提尔皮茨的舰体主体部分也没有发生断裂和明显的扭曲,这一点明显有别于其它国家的多数军舰。
俾斯麦全舰分为22个主水密隔舱段,从第3到第19舱段为主装甲堡区域,舰体主装甲堡长达171米,最宽处36米,保护了70%的水线长度和85%-90%的浮力以及储备浮力空间,这是任何同时期战舰也无法做到的大手笔。在巨大的舰体主装甲堡内,德国人又在纵向和横向上安装了多重装甲和水密隔板。以锅炉舱段下部舰体为例,除了两舷各拥有宽度为5.5米的防雷隔离舱外,内部又被分成三个并排布置的水密隔舱,每个隔舱内安放着两台高压重油锅炉,俾斯麦拥有两个这样的舱段,它们中间被一个副炮弹药库舱段隔开。在这样的布置下,一个锅炉舱进水,战舰只会损失六分之一的动力,来自一个舷侧方向的攻击最多只能让战舰的两个锅炉舱进水,损失三分之一的动力。此外,与其它国家的战列舰不同,依托大量的横向、纵向和水平装甲,该舰在主水平装甲以上的上部舰体内也设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舱。加上下部舰体,俾斯麦全舰被细分成数千个大小不一的独立水密隔舱,就像锅炉一样,该舰每个重要的子系统都被以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原理分隔放置在这些隔舱内,从实战情况来看,英国人很难用单一的常规攻击方式毁灭该级战舰。
2、结构简单但工艺优异的防雷结构
俾斯麦的防雷隔离舱在舯部深5.5米,向舰尾方向逐渐减至5米,向舰首方向逐渐减至4.5米,由22mmSt52船壳—空气舱—18mmSt52油舱壁—油舱—45mmWw主防雷装甲板—8mmSt52防水背板构成,为两舱四层钢板的布置结构。该结构在动力舱段的主防雷装甲后面没有设置完整的过滤舱(注7),而在副炮弹药库和主炮弹药库舱段的主防雷装甲到弹药库壁之间,管线舱和下方的储藏舱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过滤舱。整体上看,除了弹药库舱段的布置相对还算严密以外,与同时期其它国家战列舰的防雷结构相比较,俾斯麦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设计要求也不高,仅仅为抵御250kgTNT的水下爆破。但出人预料的是,它在实战中的表现。
从1940年7月西非达喀尔“黎塞留”号战例,1941年3月马塔潘角“维内托”号战例,1941年12月南中国海“威尔士亲王号”战例来看,这些防雷结构复杂,设计要求为抵御350-454kgTNT水下爆破的战列舰,除了黎塞留以外,没有一艘能抵御150-176kgTNT装药的鱼雷攻击(注8)。而1941年5月大西洋上,“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击中了三枚箭鱼式攻击机投下的170kgTNT装药的机载鱼雷,除了阴错阳差的打坏了无法防御的船舵外,其破坏力均被防雷结构完全抵挡,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损伤,这说明俾斯麦防雷结构的实际抵抗能力远在上述几个国家的同行之上。再根据其它更严峻的受打击情况,国外专题网站上的技术介绍文章明确表示认为其实际能力远远超过设计要求的防御250kgTNT水下爆破(原文:Overall, the torpedo defence system was designed to resist a TNT charge of 250 kg although its resistance actually proved to b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at)。德国海军在日关于提尔皮茨损失的222-45号技术报告上指出它的TDS(Torpedo defence system)能抵挡300kg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的水下爆破,可以认为这是该级战舰防雷系统的实际准确防御水平。
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笔者分析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St52造船钢的高性能得到了发挥,防雷结构内布置稀疏但厚度不低的St52水密隔板兼顾着优良的鱼雷爆破冲击波抵抗能力;另一方面是德国人的种族特性体现在了工作习惯上,是近乎于偏执的慎密、严谨、精确,这使得德国武器系统即使在设计上存在不足,也常常被总是创造奇迹的德国工人弥补回来,虎式坦克和俾斯麦战舰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
3、全面防护
俾斯麦的主装甲堡长达171米,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装甲堡侧壁从水线以下3米多处一直延伸到上装甲甲板,在整个舷侧立面的常见被弹部分都布置了厚重的装甲,是二战时代装甲覆盖面积比例最大的战列舰。其上部2.6米高的舷侧装甲带由厚达145mm的KCn/A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狼2什么时候才能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