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出过f1方程式赛车中文版吗 f1方程式赛车中文版什么意思

韩寒畅谈赛车之路 三点原因放弃宝马方程式(图)_赛车-中国赛车_NIKE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韩寒畅谈赛车之路 三点原因放弃宝马方程式(图)
能与车迷见面,韩寒非常高兴。
  新浪体育讯 11月29日,一场“与韩寒面对面”的活动在FCACA车队基地“橙堡”如期举行,参加该活动的FCACA俱乐部成员们不但有幸与自己的偶像近距离接触,获得韩寒亲笔签名的纪念品,更难得的是他们还能与韩寒如朋友般畅所欲言,如对手般PK赛车模拟器技巧。
  见面会上部分互动问答内容摘录如下,让没有来到现场的车迷们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FCACA车手韩寒。
  车迷:首先,我想祝贺韩寒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FCACA车队获得冠军。然后我想问的是,比如有一个赛段部分,你的领航告诉你,100公里/时可以通过,然后你自己觉得120公里/时也可以通过,那你会不会选择用120公里/时通过?
  韩寒:是这样的,一般来说,我的领航从来不会告诉我用多少公里可以通过,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我就应该坐在他旁边了(笑)。在拉力赛里的一般情况是,领航会告诉我这个弯的刻度是左四,虽然我看不到这个弯,但是我知道左四是什么样的刻度,是怎样一个形状的转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所有的左四都是可以用一样的技术点进去的,有的可能可以以每小时六十公里过,有的也许每小时两百公里也可以过,每个左四都是不同的,因为路的宽窄不一样,有的地方就三米宽,那个左四就只能慢,有的地方有三十米宽,这个左四就可以全油通过,这些都是要靠车手自己去判断,领航提供给你的信息只是路的路形还有前面的弯的大小,他不会告诉你应该用多少公里过去。而且我的水平还不足以在比赛的时候时刻看着时速表(笑),因为一般我从来不会看这个表。
  车迷:我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回顾这几年你的赛车之路,觉得自己走过的哪段是弯路、冤枉路?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当时参加宝马方程式,那后来为什么没有继续往这条路走,而是选择了拉力?
  韩寒:我觉得你的问题很好。是这样的,弯路,可能有一些。比如一开始用自己改装的四驱车一点竞争力也没有,导致很多车队觉得你开不快,不过事实是那时的车子老是坏。不过,只要一个人到最后结果还不算太差的话,事后想想这些弯路也许就不算是弯路了,因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话说圆了嘛,也可以说这是种历练。
  你问的关于宝马方程式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好。为什么我后来没有选择参加方程式呢,第一是因为我比较现实,因为我觉得往上面开是没有底的,宝马方程式完了以后,你再去开F3,F3以后各种各样的,但即使你最后开到GP2又怎么样呢,你花了很多钱,你还要去找几千万的赞助,甚至可能要花掉几千万人民币,但到了最后你又开不了F1,而且,就算你开了F1,你也到不了一个特别好的车队,得不到好的席位。
  国外那些车手是在六、七岁的时候就接受室外的卡丁车训练,到十多岁时,已经积累了十年的经验和基础,而这个基础是我所没有的,是我必须得要去弥补的。这个基础也可能是导致好车手和一般车手区别的原因。我之前也没有开过方程式,我第一次开宝马方程式的时候,第一年在新手杯里还可以经常拿到第一名;但是在整个大组别里就只能拿到第六、第七,那时你就会发现无论怎么开,总是差那些经常开方程式、开排位赛的车手0.2秒、0.3秒。也许有人会说他们用十年时间换来了这0.2秒,但一共三、四十圈的比赛,每圈差0.2秒,整个下来就有将近十秒钟的差距。
  所以我觉得那种比赛不是特别适合我,最关键的是我看不到出路。但是回到国内以后我就看到了出路,因为我发现大家都没有卡丁车基础(笑),所以我还算这些车手中比较有基础的。我并不是说国内的车手开得不好,但场地赛和拉力赛相对卡丁车来说基础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如果你要开方程式,那你肯定要有非常非常非常扎实的卡丁车基础才可以。
  第二是因为在国内开比赛可以挣钱,在国外开比赛你却要花钱。并不是我缺我要挣的这些钱,这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挣钱是说明你是一个职业车手,没有挣钱就说明你还是一个,怎么形容呢,反正我形容不清楚,但意义上是肯定不同的。
  第三个原因呢是因为在国内可以说普通话嘛,然后大家都是好朋友,比赛也开心。你想我在国内比赛的时候,这么多年,我一本书都没有写出来;在国外比赛的时候,两三个月我就写出了两本书,这就证明在国外比赛有多无聊了,只能在那写书(笑)。所以相比较,我还是更喜欢在国内比赛。再说,到后来你会发现,这也不光光是为了争气,有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玩,还可以胡说八道,时不时的还能出出气。你在国外比赛的话,就做不到这些事情,因为我的英语还不到能去骂国际汽联的水平。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要认清楚自己的方向,你觉得做什么事情你会开心,就去做;如果很痛苦的话,还是不要去做了。
  车迷:你当时先是玩卡丁车,你玩卡丁车的经济来源是怎么得来的,是光靠写书吗?还是家庭给予的经济支持?
  韩寒:我当时开的都是室内的,所以花费还不算特别大,一共加起来也就四、五万块钱,这笔钱对于我来说承担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主要靠当时赚的版税,因为我当时就开始出书了嘛,而且我第一本书也卖得很好。室内的卡丁车在花费方面虽然不高,但是不快,对于我来说,它对于人的锻炼还是有限的,因为它的加速啊,它的离心力啊,还是太差了点,而且当时我去训练场,基本上马上都能开到那里最快的。后来突然之间发现冒出来个人开的比我快0.1秒,我就又在那里花钱,然后又比那个人快0.1秒,然后这个人过了一个礼拜又比我快0.1秒,然后我就又不断地花钱,又不断在那里开,到后来我发现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我就意识到可能根本没有这个人(笑),所以我觉得还是室外的卡丁车更专业一些。我自己打算买一台最好的室外卡丁车,今年增加一些室外卡丁车的训练。
  车迷:我想请问你,如果我跑拉力的话,练习卡丁车有没有帮助?
  韩寒:这帮助不是说直接的帮助,但是呢,肯定是有帮助的,室外的卡丁车对于任何赛事都会有帮助,要不然的话,舒马赫不会到现在还在不停地玩卡丁车,而且它的花费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包括越野摩托车,四人KTV沙滩车都会对拉力有帮助,甚至我觉得骑自行车的时候练习下漂移对拉力也会有帮助,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拉力赛还真的要在拉力赛场上训练才会有最直接的帮助,还是要不断地参加比赛,去比赛路段中开,因为拉力赛和场地赛真的很不一样,它对于车手的有一点要求就是你要经历过很多种不同的路面。
  车迷:我想问一下,上次你跑ROC的时候,你觉得那个KTM x-bow车怎么样?
  韩寒:KTM x-bow我觉得不好,虽然样子蛮好看,但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高尔夫2.0T的,它的变速箱的行程非常长,换挡行程非常长。虽然它的操控比起街上的那些车当然是要好多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太重了,而且我开的那台状态不是特别好,在比赛中点推头,前轮有点侧滑。可能我对它的要求太苛刻了,如果放到街上的话,比普通的超级跑车还是要好的。因为真正的赛车的操控和街上的那些车的操控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些超跑可能在街上开得很好,但上赛道就不行了,完全没有抓地力。
  车迷:我想问一下,上次ROC有很多明星参加,比如舒马赫、巴顿等等,你与他们有什么交流吗?
  韩寒:我们只有眼神交流。其实,没有什么交流,因为对于我本人来说,我最喜欢的车手是罗西和勒布,我对舒马赫和巴顿没有什么感觉,所以没有什么交流。当然我发现那些方程式车手的确是开场地开得非常好,尤其是F1车手,还有那些WTCC和DTM车手,我想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有非常踏实的卡丁车基础。
  车迷:我想问一下你的杂志什么时候推出?
  韩寒:是这样的,现在离下一场印刷可能要再过一段时间。这是一本文艺类的杂志,但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等很多年以后,这些杂志做完了以后,我可能想去做一本和汽车有关的杂志,并不完全是赛车的那种。我为什么想去做一本汽车杂志呢?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汽车杂志做得实在太烂了,很多汽车杂志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良心,拿了钱,就拼命地说好话,你看下来以后发现,所有的车都是一样的,所有的车都是一样好。我希望未来有一本更好的,更公正的汽车杂志的出现。
  结束了与车迷们语言上的互动,韩寒也在盛情邀约之下接受了部分车迷的PK请求,坐入FCACA吧内的赛车模拟器座舱,来一场电子F1大赛。
  (卡卡)
相关专题:专题 |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方程式赛车
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简称“国际汽联”或“FIA”,1904年成立,总部原设在法国巴黎,2009年将移至瑞士苏黎世,以推动汽车工业发展为宗旨。最高权力机构是世界汽车旅游理事会和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两个理事会的主席均由国际汽联主席担任,分别另设一名执行主席。两个理事会的成员各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来自不同国家的21名委员组成,现有协会会员117个。属于国际奥委会临时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中国汽车运动协会于1983年加入国际汽联。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负责与汽车比赛有关的一切事宜,如道路安全、环境、弯道、机动性及车辆使用人员的保护等。所谓“方程式”赛车是按照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规定标准制造的赛车。这些标准对“方程式”赛车的车长、车宽、车重、发动机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压器以及轮胎的尺寸等技术参数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大赛的统筹工作,均由FIA安排。他们负责制订车赛的规则,拟定比赛时间表和选择赛车的场地等。
诞生/方程式赛车
早期的赛车1900年在法国的莫伦首次在赛车场举办了比赛,当时的比赛没有任何限制和标准,参赛者可以驾驶任何赛车比赛。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汽车比赛中出现了专为比赛而改装的单座赛车,为了安全和规范赛车运动发展的需要,国际汽车联合会对单座位赛车制订了一系列规则,即车体结构、长度和宽度、最低重量,发动机、汽缸容量及型式、油箱容积、电子设备、轴距和轮距的尺寸等,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式制造,国际汽联把特别制造的单座赛车命名为“一级方程式赛车”,并在随后举办了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日,在由旧飞机场改造的英国银石赛道举办了首场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阿尔法·罗密欧车队的意大利车手法连纳获得了首场比赛的冠军,装配了1.5升机械式增压器的阿尔法·罗米欧发动机的赛车在第一届F1大赛上出尽了风头,囊括了当年全部的锦标,F1历史上第一个分站赛冠军法连纳也因此成为F1第一个世界冠军。1952年和1953年,意大利车手阿斯加里驾驶费拉里赛车两度夺冠,成为F1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卫冕的世界冠军。70年代,莲花车队把烟草公司的资金带入赛事。突破了以往车赛赞助商都是汽车公司的作法,此后,其它商业广告源源不断地进入F1,各车队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下,更加促进了赛事的发展。1977年法国雷诺车厂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使赛车功率大大提高,年,使用这种新型发动机的法拉利车队击败所有使用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车队,两度夺取了冠军,1986年国际赛车联盟统一了发动机的规格,只准涡轮增压式发动机参赛,1987年FISA(国际汽车运动委员会)以涡轮发动机速度太快为由,再次准许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参赛,并把这种发动机的容积增大,和涡轮增压发动机对抗,并规定涡轮增压发动机只准用到1988年。
简介/方程式赛车
所谓“方程式”赛车是按照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SA)规定标准制造的赛车。这些标准对“方程式”赛车的车长、车宽、车重、发动机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压器以及轮胎的尺寸等技术参数都作了严格的规定。F1大赛的统筹工作,均由FISA安排。他们负责制订车赛的规则,拟定比赛时间表和选择赛车的场地等。F1就是Formula One的缩写,中文叫做一级方程式赛车。方程式赛车中等级最高者就属F1。很多人误以为四个轮胎外露的单座位赛车都称为F1,那就误会大了。F1在现今赛车领域所代表的地位就有如"奥运"或是"世界杯足球赛";目前F1共有12支参赛车队,每场比赛最多只有24位车手上场,每年规划有16至17站的比赛,通常约在三月中开跑,十月底结束赛季。每站比赛可吸引超过10亿人次通过电视转播或其它媒体观赏这世界顶级的赛事。比赛画面除了大量的特别是与安全、空气动力学有关的规定外,目前的"方程式"限定是发动机气缸总容积为3升、禁用增压器、最小车重600公斤(包括车手及比赛装备)。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间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格兰披治一级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简称:F1)大奖赛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费用最昂贵、技术最高的比赛,它是赛车运动中等级最高的一种。“方程式”其实就是“规则与限制”的意思,因为F1比赛是在FIA所制订的规格与规则下来制造赛车以及进行比赛的,所有参加的队伍都必须遵守这套如方程式般的准则。除了F1之外,还有其它不同等级的方程式比赛像是F3、F3000、Formula Ford、Formula Renault等等,他们都属于方程式赛车的一种,只是各自的规范不同,而F1是FIA所制订的方程式赛车规范中等级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F1的主办单位是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汽联FIA(法文: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的缩写),主席是莫斯利(Max Mosley)先生。FIA与伯尼(Bernie Ecclestone)所拥有的F1管理公司(FOM : Formula One Management)关系密切,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FOM负责的是F1在世界各个赛站的商业与广告业务。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由FIA在1950年起所举办的The FIA World Championship开始,全世界第一场F1是在英国银石(Silverstone)赛道上举行,车辆规格以1947年所制定的规则为依据,引擎最大排气量为4.5升非增压引擎或是1.5升机械增压引擎。1950年F1全年赛季总共有七场比赛,其中包含一场美国Indianapolis 500大赛,第一场F1比赛冠军由Giuseppe Farina驾驶Alfa Romeo赛车所取得,而他也成为F1使上第一位世界冠军。F1也需要驾照。那是一张由FIA发给的特别驾照,驾照的全称是「FIA super licence」,这张车手执照只发给在F3000,F3或CART系列赛事表现杰出的车手。通常一位车手要花8年的时间从卡丁车(karting)逐步晋级到F1,事实上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有此能力与机会登上这赛车金字塔的顶端。
要求/方程式赛车
FISA要求F1赛车采用排量为3L、12缸以下、不加增压器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F1赛车的底盘采用碳化纤维为制造,重量很轻,很坚固。车赛的底盘很低,最小离地间隙仅有50-70毫米。与普通的汽车相比,F1赛车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它的车身细而长,车身高度很低,宽大的车轮极为显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谓“开式车轮”。每辆F1赛车都是世界著名汽车厂家的精心杰作。一辆这种赛车的价值超过七百万美元,甚至不亚于一架小型飞机的价值。F1汽车大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福特汽车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车大赛比作“高科技奥运会”。在汽车大赛中推出的新型赛车,从设计到制造都凝聚着众多研制者的心血,并代表着一家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车大赛还是各国科技人才素质的较量。据悉,德国约有2000多名专业人才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美国约有1万人;而日本则最多,估计近2万人左右。所有参加F1大赛的车手,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世界车坛的精英。每一位车手在跻身F1大赛前,都必须经过多个级次的选拔,例如小型车赛、三级方程式(F3)车赛等等,堪称过五关、斩六将,而要成为世界冠军,更非易事。他必须身经百战,集赛车技术、天赋及斗志于一身。根据FISA的有关规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资格驾驶世界F1赛车的车手不超过100名。所有驾驶F1赛车的选手,都必须持有FISA签发的“超级驾驶执照”;每年只有少数的优秀车手有资格参加决赛。F1大赛每年都要选择地理条件迥然不同的16个赛场。他们有的现在高原上,那里空气稀薄,用以考验车手的身体素质非;有的则是街道串成的赛道,那里路面相对狭窄曲折,车手弄不好就会撞车;有的赛车场就显得路面宽阔,但也有上下坡考验车手的技术;还有的赛车场建在树木葱郁的森林中,那里跑道起伏大,车手很难控制赛车。由于赛车经常出现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办国的赛车场必须有足够的草地缓冲区。各赛场的救护人员也必须分布在全场的每一个角落,争取在出事的一刹那,跑进现场,进行抢救。每一赛车都需在车赛前三天进行试车,然后根据试车圈速排列起跑位次。通常在试车的时候,共有28-30辆赛车参加计时,但最终只取前26辆赛车参加比赛。正式比赛开始,各车手按排位从相继不远的起跑位置出发。进入前8名可得分。第一名是10分,第二名是8分,第三到第八分别是6到1分。2010赛季开始国际汽联规定了新的积分制度,在新的积分系统下,获得分站冠军的车手将得到25分,亚军20分,季军15分,四至十名分别获得10-8-6-5-3-2-1分。
计时方法/方程式赛车
其实所谓的“三平衡”系统就是三组独立的计时方法,他们之间互相协调但又统一。第一组系统位于起点处,是一组红外线感光装置,就是在赛道的两侧分别安装红外线发射与接受装置,每当赛车经过的时候,红外线就会被阻挡,这时系统会与第二组测速系统比较,分析是车手还是工作人员经过,以及车手的车号,圈速等等,那么什么是第二套系统呢,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赛道各个计时点的感应器和安装在赛车上面的发射器,是无线电的,赛车每经过计时点,感应器都会记录下车手的速度,通过计时点的时间,因为每辆赛车采用不同的发射频率,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它直接和第一套系统交换数据,得出车手每一刻的成绩,第三套系统是应急系统,是一部高清晰度照相机,位于终点线处,每秒可连拍100张照片,用来解决诸如同时冲线之类的纠纷。这个就是F1计时系统的大概情况,这套系统的正式名称是TPTS(Three Parallel Timekeeping System)
车手进阶/方程式赛车
起步:福特方程式福特方程式赛车在很长时间里,最初级的赛车无疑是福特方程式赛车:无翼、单座。别小看这个级别的赛车,费蒂帕尔迪(F1最年轻车手总冠军纪录保持者)、塞纳、哈基宁和库特哈德都是出身于福特方程式的车手。目前,4缸、排量1.8升、145马力的福特方程式在美国的影响力下降,但在欧洲依然很普及。要想成为更高一筹的车手,车手必须学习如何驾驶由各种定风翼带来巨大下压力的赛车。很多15岁上下的车手开始进入这一赛事。140马力的宝马方程式使用和F1同样的碳纤维制作的底盘和尾翼,在德国和亚洲已很流行的宝马方程式去年在美国落户。成长:雷诺方程式赛车雷诺方程式 这种排量2升、180马力的赛车为了锻炼车手技巧和减少开支,所有赛车采取同样底盘和发动机。莱库宁就是从雷诺方程式直接跳级到F1的。当然,大众方程式、尼桑2000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种类的赛车功能也大致相当。雷诺方程式赛车该项赛事是由法国雷诺集团推广发展起来的,方程式赛车由意大利TATUUS公司制造,该类单座赛车的马力为200HP, 最高时速可达到一小时260公里。全球共有12个国家同时举行雷诺方程式比赛,比赛车辆多达800台。作为未来一级方程车手的台阶,雷诺方程式比赛深受亚欧洲各国欢迎,其商业价值亦同时被亚欧洲各国认同。雷诺方程式挑战赛是目前欧洲最受欢迎的一项方程式赛事,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从芬兰车手Kimi Raikkonen(现为麦凯伦当家车手)和Felipe Massa(现为法拉利主要车手)赢了这项赛事的冠军,跳过F3与F3000、直接进入 F1,雷诺方程式挑战赛也彷佛成为了一个神话。雷诺方程式赛事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举行,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欧洲赛,美国,巴西,墨西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由于欧洲的比赛,尤其是以意大利,德国和英国更为著名。其中以意大利,英国及德国的赛事最具传统和职业化水平高,并以多名年轻优秀的车手的参与而闻名,车队和车手都在这里寻找着履历,成功和名声。众所周知,意大利的雷诺方程式赛事是高水平的及富有挑战性,雷诺方程式2000比赛从2000年揭开战幕以来,在4次欧洲大师杯赛上(EURO MASTER),意大利的车队获得了3次冠军,其中2个车手成功地进入了F1赛场, 他们是索伯车队的马萨和丰田车队的试车手布里斯可。提高:F3三级方程式赛车(简称F3)是高成本花费和高技术等级的单座位四轮赛车比赛,赛事等级仅次于一级方程式赛车和GP2。三级方程式赛车的赛事由国际汽车联盟(FIA)所举办,三级方程式可以指三级方程式(F3)和三级方程式等级的赛事。许多一级方程式车手在进入一级方程式赛车前都曾参加三级方程式赛车,所以三级方程式赛车一向被视为培育一级方程式车手的摇篮,当中最著名的车手有埃尔顿·塞纳、迈克尔·舒马赫和米卡·哈基宁等。F3赛车三级方程式与一级方程式的跑车外形无异,基本上是同一类型讲求速度和专业的跑车。与一级方程式最大差别在于跑车的马力大小,F1跑车可突破900匹马力,而F3则是230匹。按照国际汽联(FIA)的规则,三级方程式赛车使用的为无坑纹的赛车胎和扰流器。现时,达诺拉Dallara承办了差不多全部三级方程式车队的底盘生产业务,但莱立Lola和SLC都有少量的底盘出产。赛车的引擎则被限制在一个两升,四汽缸的四冲程自然吸气引擎。该引擎须来自一种量产而且合法在道路上行走的汽车,而且只能作有限度的改装。现时,在澳门格兰披治中参赛的车队大部分使用无限本田,丰田和威龙Renault的引擎,但欧洲的品牌如爱快罗密欧、大众和马瑟特斯Mercedes等的品牌在如欧洲三级方程式中是极为常见的。根据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的规定,方程式汽车赛一共有三个级别,按发动机排量和功率的不同来划分:三级方程式(F3):排量2升,功率170马力;二级方程式(F2):排量3升,功率470马力;一级方程式(F1):排量3.5升,功率650马力,1992年改为排量3.5升,功率780马力,1995年又改为排量3升,功率650-700马力。毕业:F3000对于绝大多数车手而言,晋级F1的最后一个台阶是F年由F2改名而来,本赛季又改名为GP2)。澳大利亚的F4000也和F3000很类似,韦伯就是出身F4000。GP2只提供F1一半的动力,有传言GP2赛车会加大马力。F3000赛车在通向F1的道路上,所谓的捷径之于男女选手都是平等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参加F1分站赛前,车手必须通过国际汽联相关考试,拿到上岗必需的超级驾照。目前全世界拥有此超级驾照的不过寥寥数十人。F3000赛车(Formula 3000)是国际汽车联盟(FIA)于1985年制定的一套四轮赛车比赛规格,用以取代二级方程式,其难度比一级方程式稍低,但比三级方程式高,因此F3000是给予有志参加F1的车手一个晋级阶梯,好多知名F1车手都是由F3000晋升而来。名称“F3000”的由来是因为初期使用的科斯沃斯DFV赛车引擎,其容积为三升(3000cc)。首届F年举办,至2005年起停办,改由GP2系列赛取代。终点:F1比赛赛车为四轮外露的单座位纯跑道用方程式赛车,由发动机、变速系统、底盘、空气动力装置和轮胎等构成。赛车发动机程式依不同时期的比赛规则而变化,自1995年开始,规定使用气缸容量为3.0升、V型10缸不加增压器的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最高转速可达19 000转/分以上,最大输出功率超过622千瓦(900马力)。F1赛车最高速度可达320千米/时以上,平均速度是200~230千米/时,由静止加速到100千米/时仅需2.3秒,由0加速到200千米/时再减速到0,所需的时间只要7秒。变速器设有六至七个档位,并采用半自动变速系统,车手利用方向盘上的控制杆来操作换档。赛车的车身呈流线形,在其前、后部设有扰流装置和定风翼,在运动中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下压力,增加轮胎的附着力,提高赛车过弯速度及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赛车底盘以航天飞机的构造科学为基本理论依据,使用碳纤维制造,轻而坚固,离地间隙最小仅有50~70毫米。刹车碟盘由碳纤维制成,超高性能的刹车系统能让赛车在2.5秒内由时速240千米刹到停,所需距离只要80米。比赛轮胎采用特殊合成橡胶制造,分干地与湿地两类轮胎及硬胎和软胎,以便于在不同要求下使用。赛车最小质量不能低于600千克(包括车手及燃料)。
历届冠军/方程式赛车
二十一世纪之后2012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德国-红牛一队2011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德国-红牛一队2010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德国-红牛一队2009巴顿(Jenson Button)英国-布朗GP2008汉密尔顿(Lewis Carl Davidson Hamilton)英国-迈凯轮2007莱科宁(Kimi Matias Raikkonen )芬兰-法拉利2006阿隆索(Fernando Alonso)西班牙-雷诺2005阿隆索(Fernando Alonso)西班牙-雷诺2004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法拉利2003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法拉利2002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法拉利2001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法拉利车王舒马赫2000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法拉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9哈基宁(Mika Hakkinen)芬兰-迈凯轮1998哈基宁(Mika Hakkinen)芬兰-迈凯轮1997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加拿大-威廉姆斯1996D-希尔(Damon Hill)英国-威廉姆斯1995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贝纳通1994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贝纳通1993普罗斯特(Alain Prost)法国-威廉姆斯1992曼塞尔(Nigel Mansell)英国-威廉姆斯1991塞纳(Ayrton Senna)巴西-迈凯轮1990塞纳(Ayrton Senna)巴西-迈凯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9普罗斯特(Alain Prost)法国-迈凯轮塞纳(Ayrton Senna)巴西-迈凯轮1987塞纳(Nelson Piquet)巴西-威廉姆斯1986普罗斯特(Alain Prost)法国-迈凯轮1985普罗斯特(Alain Prost)法国-迈凯轮1984劳达(Niki Lauda)奥地利-迈凯轮1983皮奎特(Nelson Piquet)巴西-布拉汉姆1982罗斯博格(Keke Rosberg)芬兰-威廉姆斯1981皮奎特(Nelson Piquet)巴西-布拉汉姆1980琼斯(Alan Jones)澳大利亚-威廉姆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9施科特(Jody Scheckter)南非-法拉利1978安德里蒂(Mario Andretti)美国-莲花1977劳达(Niki Lauda)奥地利-法拉利1976亨特(James Hunt)英国-迈凯轮1975劳达(Niki Lauda)奥地利-法拉利1974费迪帕尔蒂(Emerson Fittipaldi)巴西-迈凯轮1973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英国-特里尔1972费迪帕尔蒂(Emerson Fittipaldi)巴西-莲花1971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英国-特里尔1970林特(Jochen Rindt)奥地利-莲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9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英国-马特拉1968G-希尔(Graham Hill)英国-莲花1967胡蒙(Denny Hulme)新西兰-布拉汉姆1966格拉汉姆(Jack Brabham)澳大利亚-布拉汉姆1965克拉克(Jim Clark)英国-莲花1964苏堤斯(John Surtees)英国-法拉利1963克拉克(Jim Clark)英国-莲花1962G-希尔(Graham Hill)英国-BRM1961P-希尔(Phil Hill)美国-法拉利1960格拉汉姆(Jack Brabham)澳大利亚-库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9格拉汉姆(Jack Brabham)澳大利亚-库迫1958豪索恩(Mike Hawthorn)英国-法拉利1957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玛莎拉蒂1956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蓝旗亚/法拉利1955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梅塞德斯1954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梅塞德斯/玛莎拉蒂1953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意大利-法拉利1952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意大利-法拉利1951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阿尔法 罗米欧1950法里纳(Giuseppe Farina)意大利-阿尔法 罗米欧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计算机仿真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34:3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智能方程式赛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