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将主宰多久 epub久

老丹兄的书摊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开&&&&&&本:16开页&&&&&&数:字&&&&&&数:I&&S&&B&&N:5售&&&&&&价:40.00元
原书售价:69元品&&&&&&相:运&&&&&&费:北京东城
至快递:10.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品相描述:塑料塑封&中信样书详细描述:基本信息&书名: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原价:69元&作者:伊恩&莫里斯&著,钱峰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5&字数:600000&页码:472&版次:2&装帧:精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编辑推荐&全景再现人类5万年沧桑巨变的史诗巨著未来的世界将由谁来统治?轰动世界的人类发展预言书&内容提要&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  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  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  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  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  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  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  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  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  但本书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本书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录&前言艾伯特亲王在北京从圆明园中抢走的京巴狗苏格拉底和孔子:西方的优势是长期注定的吗?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一切都是偶然吗?从历史的形态中把握未来懒惰、恐惧和贪婪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地理因素也会如此重要洞悉世界进程的脉络第一部分第一章溯源:东方和西方之前的漫长岁月西方是什么元初之时东西之始?最早的东方人:北京人最早的西方人:尼安德特人欧洲人的祖先和亚洲人的祖先我们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史前毕加索们第二章西方领先的世纪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伊甸园懒惰、贪婪创造了西方特色的生活方式失乐园变化的天堂: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变前进和繁殖:农业的延伸猜测与预言:东西方的生产活动对比伊甸园之东:中国最早期的农业文化和西方有多大差别?烧煮和烘烤,头颅和坟墓:东西方的其他不同之处第三章测量过去,验证未来考古学的进化人类学的退化我们需要测量什么如何进行测量测量的时间和地点英国工业革命:三分靠判断,七分靠运气?斯克鲁奇的疑问:未来依然扑朔迷离第四章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盲人摸象:长期注定论和短期偶然论的片面之处伊拉克地区:逝去的辉煌埃及的法老为什么如此成功荒野西部:核心地区的分裂和斗争越过国界线:由贸易和战争塑造的时代天下万国: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从二里头文化到甲骨文的发掘国家开始分裂:连外星人都会感到吃惊战车:商朝上层人士的陪葬品五大天启骑士第二部分第五章东方的周朝、秦朝,西方的亚述帝国和罗马帝国东方和西方并驾齐驱周朝国王和西方的君主们叛乱的诸侯西方的亚述帝国与东方的战国七雄思想经典:从孔子、墨子和庄子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秦国和罗马帝国成功的秘诀秦始皇建长城与东西方的第一次接触第六章金戈铁马:东西方帝国与外来入侵者的斗争最美好的归宿:东西方社会发展的衰退秦汉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汉武帝抗击匈奴与东西方的交流王莽、董卓和曹操:天命已尽的汉朝罗马帝国与汉朝统治的不同之处更小的世界:东晋和拜占庭帝国对比佛教与基督教:东西方宗教的盛行第七章大唐盛世:世界开始向东方倾斜东方引领世界为什么东方的社会发展能够迅速恢复武则天统治下的唐朝最后的后裔: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衰败先知的预言:阿拉伯人的征服核心的转移:东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的陨落宋朝是盛世的延续还是衰败的开始第八章走向世界:元、明两个朝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马可波罗眼里的中国成吉思汗的铁骑征服欧洲枪炮、病菌和钢铁: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塑造力不同的河流:攻陷君士坦丁堡与朱元璋起义郑和下西洋的“奇特经历”伟大人物和愚笨之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而西方越来越愿意冒险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为什么是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中国人第九章西方的赶超:大清王朝为什么出不了牛顿和伽利略涨潮:西方超过了东方张居正、戚继光:他们挽救不了明朝的颓势帝国的皇冠暴动、革命、农民起义:风雨飘摇的东西方帝国草原时代的终结:沙俄和清朝的边疆政策海洋时代的开端:西欧国家对财富的追逐世界就像钟表一样,但中国的时间却是静止的康熙,伟大的傻瓜: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1773年:乾隆时期西方超越了东方第十章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世界180度大转变蒸汽机:改变了一个时代巨大的差距: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西方世界轰隆隆地前进,而东方世界却沉寂异常“复仇”号旗舰:西方对东方的压榨与欺凌东方的战争:日本冲到了前面世界大战: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西方的竞争: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在颠簸中前行:中国的发展转入快车道刮东风还是刮西风第三部分第十一章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西方统治的必然性帖木儿摧毁了意大利: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夜归:如果希特勒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基地第十二章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2103年,西方统治的时代才会结束中美共同体崩溃之后拥有1.4亿人口的城市:未来的社会发展速度会让你瞠目结舌最糟糕的情形:什么可以让世界毁灭接下来的40年非常重要: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未来该怎样:如何看待我们当前面临的威胁东西交汇:如果没有了东西之分附录社会发展指数: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的基本轮廓社会发展指数的四大异议能量获取组织能力作战能力信息技术存在的误差结论致谢&作者介绍&伊恩&莫里斯: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已出版12部著作。现在居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摘&序言
配送说明快递:
北京起价10元 天津12元 新疆 西藏 青海 广西 广东起价18元 其它省起价15元
挂号印刷品:
挂号印刷品6.00元起,(包括北京100克0.2元,外埠100克0.4元;北京邮寄每增加100克0.2元,外埠每增加100克0.4元。挂号费3元、信封2元),多套书和路途店主推荐30.00元650.00元28.00元54.00元28.00元28.00元14.00元30.00元23.00元36.00元15.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西方是什么?西方是谁?《西方将主宰多久》书中,把现在属于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伊朗、埃及等等“中东”地区的古文明,都归在“西方”的名下,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西方人一直把我们中国这个区域叫“远东”,而这个“跨越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约旦河谷的弧形带”的“侧翼丘陵区”,西方人一直叫它“中东”!“中东”,“远东”,都属于“东方”么!尤其是,“中东”的“阿拉伯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文明”根本不是一回事么!所以希望有一个权威的答案。历史系的专家学者教授更好。以下摘录自该书:“在考古学家称为侧翼丘陵区的地方,我们能够最清楚地看出早期人类的群居和定居生活。侧翼丘陵区是南亚一个跨越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约旦河谷的弧形带。本章节我会花大量的笔墨讨论这个区域,因为这个地区见证了人类首次摆脱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与此同时,还见证了西方的诞生。”(P40.)“把西方和东方具体定义为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和侧翼丘陵区的原始东西方农业革命的社会。”(P91)“西方的核心地区的地理位置,从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1400年期间是很稳定的,基本保持在地中海东岸。在公元前250年到公元250年左右,罗马帝国向西扩张,吞并了意大利。除此之外,核心地区一直在如今伊拉克、埃及和希腊组成的三角形区域里。从1400年起,核心区域不断向西北移动,首先在意大利北部,然后到西班牙和法国,再扩大到囊括英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到1900年,核心区域横跨大西洋,2000年,固定在了北美。”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西方是谁?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看得十分清楚,说得也十分准确:“创立近现代科学”“着了先鞭”的,是 “欧洲人”。 ——“欧洲人”就包括了移民到了美洲、非洲、澳洲的“美国”等国家的“欧洲人”。为什么相对说来人数不多、原有地域不大的“欧洲人”,能够做到这些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究深思!因为,人们现在日常使用的各种器具,几乎都是“欧洲人”创造的。蒸汽机,内燃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等都是“欧洲人”创造的。连自行车也是“欧洲人”创造的。金属的近现代步枪,重机枪,轻机枪,金属的近现代大炮,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金属的近现代军舰炮舰,潜艇,坦克,原子弹,氢弹,火箭,导弹等等也是“欧洲人”创造的。望远镜,显微镜,雷达,热红外线探测器,声纳探测器等等也是“欧洲人”创造的。电话,电报,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影,电灯,蓄电池,电动机,发电机,电厂,电线,变电器,电热器,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计算器,电脑,互联网等等也是“欧洲人”创造的。化学药品,西医医疗器械,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化肥,化学农药,化学化妆品,等等多种人造化学制品也是“欧洲人”创造的。不仅是物质器具,所有重大的近现代科学理论和学说,也都是“欧洲人”创立的。现代生物学,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现代哲学,现代遗传学,现代地球科学,现代天文学,现代西医学等等现代科学,都是“欧洲人”创立的。所有重大的学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和力学理论,达尔文的人类起源的“生物进化论”,魏格纳等的地球构造的“大陆漂移说”及“板块构造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也都是“欧洲人”创立的。而真正主宰近现代和当今世界的,事实上也就是“欧洲人”!所以“西方”完全可以用“欧洲族群”这个名称来替代,这样简洁明了。那么,为什么“中东”地区的“中东人”“中东族群”不能包括在“西方”的范畴内呢?这关系到“李约瑟难题”的另一半。许多年以来,许许多多的哲人思索探寻“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但是都不能令所有人信服。其根本原因是:“李约瑟难题”本来就只讲了问题的一半,而没有想到问题的总体和另一半。——完整的问题应该是:总题:以往人类的文明是怎样发展的?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今后将怎样发展?分题一:为什么远古文明会诞生在由“中东”, 为什么人类最早的文明之火会由“中东族群”首先点燃?分题二:为什么近代和现代科技会由“欧洲族群”首先创造出来?把“中东族群”同“欧洲族群”区分开来,问题就变得十分清楚:辉煌的“现代文明”、“工业文明”和“近现代科学”,都是“欧洲族群”首创的,没有“中东族群”什么事!而辉煌的“远古文明”——最早的房屋、最早的罐盆、最早的人工栽培植物、最早的人工饲养动物、最早的精神文化、最早的宗教信仰,尤其是,最早的“文字”,都是“中东族群”首创的,没有“欧洲族群”什么事!只有把“中东族群”同“欧洲族群”区分开来,才能找出“李约瑟难题”的真正的解,完整的解!(“李约瑟难题”的全真解我们到后面再暂缓揭示)还有,地球人都知道:16-17世纪,西方国家的欧洲殖民者开始向东方殖民扩张时,根据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和“远东”。西方人把亚洲最东部地区叫“远东”——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等。西方人把地中海东部地区叫“近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把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叫“中东”。 “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也门和尚未建国的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自身认为属于欧洲,但是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总而言之,“近东”“中东”“远东”,都是“东”,都属于“东方”!这是其一。其二:西方人、欧洲人的主体信奉的是“基督教”;而中东人、阿拉伯人的主体信奉的是“伊斯兰教”。其三:西方人、欧洲人现在是世界的“主宰者”;而现在世界上的中东人、阿拉伯人是“被主宰者”。所以,“中东族群”同“欧洲族群”是两个具有重大区别的群体。
为您推荐:
现在这个西方已经不完全是地理位置上的西方,把一些地方分为中东或者远东是以欧美的角度来观察的。有时候西方是指具有西方文明特征的国家和地区。
阿拉伯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向欧洲进行战争 才让他们主宰天下 现在大局已定
其实这要从古希腊时候说起来,当时希腊人将巴尔干半岛作为世界的中心,巴尔干半岛以西,也就是西方,巴尔干半岛以东就是东方。当时科学不发达,加上道路可没有现在好,从希腊到巴比伦走上半年都是正常。因为距离的关系,便将现在土耳其所在地,称之为近东,现在中东一带认为是中东。到了近代,这种错误的观念才被发现。但这种观念都沿用了两千多年,也很难扭转,就仿佛中国的勾践,其实是叫句践,不过是后来明...
扫描下载二维码西方将主宰多久
——归结于地理是难有说服力的
由中信书院主办的“2014中信书院前沿论坛”于11月15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对话21世纪:回望与瞻顾》。上图为《新历史论坛:西方将主宰多久》现场。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中信书院举办的对话21世纪回望与瞻顾论坛。
  今天下午我们坐在新历史论坛的现场,我是这次分论坛的主持人,东方历史评论的主持人方曌,今天谈的话题是西方将主宰多久。
  另外两个会场,一是关于教育,一是关于环境,我是你,我可能更关心那两场论坛,为什么呢?因为那两场论坛都是关于下一代的问题。我们这个会场是上一代人关心的问题,是30年前、25年前就应该被解决的问题。那时候中国和西方进入了一个蜜月或者是初恋一样的时期,我们非常关心西方在发生什么,我们带着初恋一样的激情去重新认识,重新追逐西方。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争论东西之争的必要。可是很快20多年前事情又发生了变化,我们好象觉得西方没有那么有吸引力,它只是一种被撩拨以后才能产生的吸引,我们也有欲迎还拒的羞涩。最近10年来情况好象又发生了变化,一个作为美人或者作为帅哥的西方已经不复存在,似乎它只是一个雾化的形象,或像财富权力一样被客观的谈论。
  西方并没有那么快人老珠黄,东方相对崛起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迅速和庞大,毕竟GDP的增长有一点像快速增长的腰围,好象并没有直接代表一个人健康的体魄。今天我们在很多指数依然落后于西方。我们今天宣传这么一个相对有点挑衅意味的话题,它可能是上一代的话题,也可能成为我们这一代的话题,更应当成为下一代的话题。
  我们有幸请到三位老师。首先是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已出版《西方将主宰多久》等多部著作,《西方将主宰多久》和《文明的度量》已经被中信出版社翻译并出版了,下一部的著作也由中信翻译引进。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他研究政治理论和比较政治学,对世界政治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发展结论有独到的见解,非常期待他在这个议题上的声音。最后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授,他一直关心中心思想界的问题,对存在主义的研究,西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基本著作的意见和独特的研究。近20年出版各种的作品。我知道何老师在80年代中期用了三年的时间自学过拉丁语、德语和法语,可以说那时候真是一个和西方有蜜月期的阶段。今天也想听听何老师回顾30年来对西方思想的认识演进的过程。
  先把话筒交给伊恩·莫里斯教授做主题演讲。
  伊恩·莫里斯:
  非常感谢主持人热情洋溢的介绍,非常感谢每个人参加下午的讨论,感谢中信出版社翻译我的书籍,我被邀请来到这里,很高兴再次回到北京,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到北京。上一次来的时候时间比较长,我的太太和我作为游客来了,我见了北京所有的景点,非常累,但是非常开心。再次来到北京感到非常高兴。
  一般来讲,我不会读我的发言,我只是自然的讲,但是我提前发现翻译是需要有一个版本的,所以我就读一下我的版本,这样让大家都比较轻松一些。
  为什么西方会统治世界呢?欧洲人自从18世纪以来就在提这个问题,亚洲人19世纪提出这个疑问,作为答案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而西方人觉得他们的生理上更优越,欧洲人觉得他们的文化、体制非常优秀,西方有更优秀的领导人,超过于世界其他地方。其他人就放弃和批判这些所有观点,他们认为西方统治是一个偶然,过去几年当中,一种新的理论开始获得一些注意,开始成为重要的理论。它认为人实际上无论来自世界上哪个地方都是非常相似的。一些群体都是狩猎和采集,有些群体就可以建立帝国,进行工业革命,唯一的解释就是地理。为什么西方统治?就是回顾过去1.5万年,地理规定了只有少数地方可以农耕,只有那些地方有合适的气候和地形,将野生的植物和动物驯化。拥有这些多的植物和动物就是欧亚西端,就是西南亚约旦河。正是因为这一点,公元前9000年开始农耕,沿着整个欧洲向西进行传播。当然来自中国一直到墨西哥很多的地方独立发展他们的农耕,但是那些地方能够驯化的动植物无论是中国还是墨西哥,和西方相比种类很少,所以他们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达到这样的程度。地理限制了他们。
  其他比较复杂的农业社会地区得到了扩展,就像西方的扩展一样。但是在很长时间内西方一直在这种发展方面保持他们先发的优势,产生出世界最早的城市、国家、帝国。上一次冰期结束之后,西方人自然成为领导者。
  这个故事如果结束,就没有必要争论西方为什么统治,就很简单了。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会看到实际上情况复杂的多,地理决定社会是如何发展的,但是社会发展的方式同时也决定了地理的意义是什么,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一开始农耕的年代,最早的农业有合适的气候、温度和降水是最重要的。随着这些乡村变成城市,变得更大,这些地理的事实重要性就不那么大了,你在尼罗河旁边或者黄河旁边会有更大的优势,使得农耕灌溉成为可能。随着一开始诸侯国变成大的帝国,现在挨着大河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像西方的地中海,如果临近它,可以进行航海,就更为重要了。通过地中海,罗马人可以移动他们的食物、军队和税负等等。
  随着古代世界帝国进一步扩大规模,他们改变了地理的意义。从蒙古一直到匈牙利漫长的草原地带,后来变成一个高速公路,使得游牧民族可以自由移动,极大的破坏了这些帝国统治基础,改变了地理的意义。草原的地理就成为这些帝国的破坏力量和威胁力量。公元后前五个世纪当中这些大帝国从罗马帝国到汉代全都瓦解了,政治再次改变了地理。中国重新创造的统一帝国是六世纪,西方没有重建。
  超过一千年里面来,中国是世界最强大,最有发明创新能力的地方。东亚的发明者一个接一个带来发现,中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1300年中国航海海员已经在全球海洋上航行,他们有一些原始的枪支可以去杀人,但是那时候就像人类历史上所有悖论一样,东方技术突破再次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西欧在大西洋(14.25, 0.08,
0.56%)深出的一块地方,远离世界的中心,到这个时间点以来一直都是一块死水,但是英国人开始采取航行海洋的船只,以及中国人所发明的枪支之后,他们完全改变了大西洋的地理,大西洋对他们原来是一个障碍,现在变成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公元后500年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办法穿越海洋,地理不是那么重要。欧洲离美洲的距离比中国离美洲的距离少一半,那时候这个并不重要,现在人们可以穿越大洋,突然我们距离远近变得如此重要。
  大西洋是5000公里长,这个距离非常刚好,可让我们当时在欧洲以及非洲、美洲各种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各种交换。但是它也足够小,可以说到1600年的时候欧洲船只可以非常容易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太广大了,不能轻易去跨越,要从中国到美国的西岸,适应的海洋的潮流,到中国是8000英里。500年中国的海员没有办法航行到美洲,他们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他觉得那么远的不能赚钱,所以是西欧人去了。中国航海人和西班牙的海员一样大胆,他们也和英国人无畏,但是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抢劫了英国大陆。
  欧洲人17世纪进一步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经济,整个围绕北大西洋进行组织,在各个大洲之间利用比较优势,创造了欧洲人各种各样的问题,欧洲的思想家必须要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关于整个的世界机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天空中星座运行的原理,风是如何吹的,洋流是怎样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没有任何限制了。所以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这是过去人类没有做过。
  这些科技的突破以后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就有新的突破。这就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掀开的一场科学革命。18世纪利用了新革命的成果在这个社会上,这就是所谓的启蒙,努力了解社会本身是怎样运作的。
  到了19世纪,科技的发展,以及跨西洋的市场经济促成了西欧人利用矿物质燃料巨大的力量,并且进行生产。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英国人比其他地方的人勤劳,而是因为他们只有这个地理的优势。1900年前已经学会用蒸汽引擎和煤炭的力量把自己的力量传输到全世界了。地理翻天覆地的力量并没有停止。1900年英国主宰全球经济,把北美的经济吸引进去,1900年前美国才是比较边缘的一个地带。1900年后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英国开始让步,这个过程又没有停止。20世纪以美国为主宰力量的全球经济开始利用亚洲的资源,有了货柜船和喷气式飞机以后,巨大的大西洋变成了小湖泊,中国、印度不再是边缘地带,而是新的经济核心。有了这些新的发明,货柜船和喷气式飞机改变了东方这些国家的命运。东方的崛起让很多西方人很差异,但是只要你了解地理,就完全不出乎意料,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社会发展同时决定地理因素的意义,一切变得非常清楚。
  20世纪中叶财富和权力从欧洲走过大西洋走到美洲,这是一个非常暴力的过程,造成两次世界大战。21世纪中叶有同样一个转折,财富和权力正在从美国再跨过一个大太平洋走到中国。下一代的大挑战不是改变这个转型,而是保证它没有暴力,因此我下一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谈这个话题的。
  主持人:
  演讲结束的时候,基于伊恩·莫里斯教授演讲的主题,先给两位老师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认同,伊恩·莫里斯教授讲的基于地理,西方1500年或者1700年左右发生这么大的区别的观点吗?您认为西方是否在那个时间点以后一边出现了停滞,一边出现了飞速发展。
  潘维:
  我在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给我讲过这个道理,你要想知道人类的未来,历史知道的越远,就知道人类的历史越多、越远。考古学家最知道人类的未来了,所以伊恩·莫里斯是考古学家,他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先知。
  至于说到地理决定因素,很多人都看到了地理因素的作用,地理因素塑造了很多的作用,今天经济很大程度也是地理因素塑造的。至于说到别人停滞了没有,我认为这个话主要是定义的问题。我们通常说停滞的社会是特别好的社会,天天革命、改革的社会反倒是有问题的。
  主持人:
  何怀宏:
  刚才因为和伊恩·莫里斯教授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简单说一下。我认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如果长时段来说,地理环境是起比较决定的因素。但是比较短的时间来看,其他的因素像政治、文化、个人、领袖都会起一些扭转性的作用。我这里想特别强调一下价值观的作用,就是志向。
  最近30多年中国的巨变就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发生了巨变,还是这样的山,这样的人,地理环境没有改变,为什么发生如此的巨变?就是它的志向改变了,不再是古代那种儒家的,也不是现代革命的那种,而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像严复所说,三千多年中国为什么比较稳定,比较停滞,因为志不在此,志向变了就会发生改变,这个志向改变会是短时间。中国作为首发国家,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市场经济,可能这30年不会有多大变成。一般后面国家看到世界上有这样一个路,走上了这条路,就发生了巨变,包括最新的硅谷技术,他们刚出现,我们过几天就山寨过来了。所以志向价值观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
  伊恩·莫里斯教授,您在《西方将主宰多久》和《文明的度量》当中使用的是所谓社会发展指数的一套体系,包含四个不同的方面,衡量一个文明或者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您为什么选择这四个方面?这显然是有争议的,因为这四个方面并不完全。
  潘老师,何老师,如果你需要用一个量化的方式去度量文明会采用什么方式?您认为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吗?
  伊恩·莫里斯:
  非常感谢,刚才提了很有意思的问题,感谢两位教授的评论,两位教授都同意我,这是很少发生的。刚才你讲我的作品当中怎么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我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读了一大堆书籍,研究为什么西方主宰了世界,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什么时候不再主宰,但是对关键词没有统一的定义,没有共同的理论框架和参考点,根本没有希望达成共识。我想做的就是让大家对这些定义有一些统一的认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一种量化的指标体系。很多人都在谈论西方主宰历史是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几十年的历史,还是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各个社会发展的程度是多少呢?如果这个问题达成共识,就很好谈论。所以我就试图设计一个长达1.5万年历史的指标体系,包括东方和西方。我这样做说起来很容易,要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最后参考了联合国[微博]的一些做法。
  众所周知联合国每年发表一个人类发展指数,80年代末设计的一套体系。他们当时的初衷是想让捐款的机构能够以比较简单的图表的方式来决定哪些国家最需要发展援助。联合国邀请了一些经济学家,问他们能不能开发一个人类发展的指数,主要指政府有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公民承认,那些经济学家觉得说的过于抽象,联合国就说找几个差不多的简单指标,一辈子实际工资指标就成为这个指标的核心,虽然出发点不一样,这是社会的发展,而不是人的发展,我同样想要尽量少的维度来衡量社会的发展程度,我最后就确定出四个维度,基本上能够包含我对社会发展的定义。一是人均资源使用率,包括能源和食品,二是社会组织程度,这个怎样表现呢?我又参照这些经济学家的地方,就是那个地区城市最大规模是什么,作为代表组织程度的指标,三是信息技术,包括有没有数学计算的技术,这些知识普及率怎么样,有没有收音机、电视、电脑,四是打仗的能力,所有四个因素加在块,基本上就能代表我对这个社会发展的定义。衡量又是更复杂的问题,所以我才写了《文明的度量》这本书来解释历史上怎么样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的估算和处理。
  我在书中强调说衡量的指标误差范围应该把握在10%左右,没有20%,想了解更多请到中信出版社购买我的书。
  潘维:
  对于可量化的数据,伊恩·莫里斯教授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他提出了四个要素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从卡路里的摄入,到社会组织、战争的能力,到信息的获得。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数据是非常着迷的,特别是大数据。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似乎不能量化的东西就不能被证明,就不是科学。但是我首先得承认,对于数据的着迷,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有创意、非常有共享的事情。
  另外数据迷信也要不得,作为人类社会来讲,有些东西可以数据化,有些东西未必。我们从卡路里摄入来说,以肉奶为主食,农耕的地方以粮菜为主食,热量的摄入就不一样,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区别,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很重要的不同?有时候我认为苹果和梨不太好比较。
  刚才何教授讲的观念,观念能不能被量化呢?我基本的感觉是这样的,关于人类的知识永远是不可以证明的,它只能展示。即便你有数据,也不敢声称我证明了这件事情。关于观念更是这样,能够量化一个观念吗?比如你对上帝信仰的坚定程度,我来发展一套指标体系,可不可以呢?以及你陷入爱情,你的爱情程度弄一套指标系统来衡量,你突然开始不爱了,那又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承认量化指标的重要性,但是不迷信量化指标,更不承认量化的指标能够证明。
  何怀宏:
  我一方面非常赞成尽量使我们的历史精细化,能量化尽量量化,包括艰苦的寻找原始的数据,尤其在有些领域,在社会、经济甚至包括战争,比如说南京大屠杀有30万人遇难,与其大家全都表示愤怒,不如把死者一点点调查出来,有名有姓,到底多少人,这个工作是更扎实的。另一方面同意潘维教授的说法,有些东西是很难量化的,至少有两种不容易量化,一是确实远古的时候找不到原始数据,你只能等,哪天出土文物出现了,要不然没有办法,二是观念的东西其实不容易量化,当然有一个侧面的办法,比如调查民主的概念、科学的概念,到底在当时的刊物报刊上出现多少次,这还是很值得做的工作,有一些确实没有办法,比如说信仰的坚定程度,还有一些政治家的个人决定改变了历史的,比如说恺撒决定渡过那条路回罗马,列宁决定坐那个火车回莫斯科,这个很难量化,当然可以做各种解释。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去努力。
  主持人:
  循着各位的回答,我们暂且采用这四个方面来衡量的框架,放到20世纪身上,20世纪是人类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世纪,我们的能量迅速增长,起码西方如此,日本也是如此。在信息沟通能力上,我们也在飞速发展,同时我们也有很好的社会组织出现了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伟大城市,最后人类还特别擅长在20世纪发动残酷血腥的战争。如果说我们这一套系统得到的发展指数很好,但是20世纪却被认为是一个不那么光彩,有点极端,或者是有点失败的世纪,我们这套指数是不是只抓住了历史一小部分,却忽略了更大的关于正义、善恶的问题呢?
  伊恩·莫里斯:
  我觉得是对的。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设计量化的指标,像我所做的这样的,还有两个发言人所指出的那样,有些可以衡量,有些不可以衡量,如果我们衡量这个东西用数字,要关注哪些可以衡量,而不是把衡量不了的东西加以衡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像社会发展指数并不是解释所有东西,我们看一下20世纪,很多不同方法看20世纪。20世纪是一个最好的人文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看到有四倍的人存活率更高,粮食供给有超过四倍,人们的寿命更长,更富有了,他们的识字率更高了,旅行多了,更多方面体验了这个世界。20世纪是一个成功的金色时代,20世纪至少有100万在战争中死亡,也看到希特勒、纳粹在德国出现,非常残酷的事情也发生了,但是我还想,这些对任何人类历史都是这样的,都是好的和坏的东西组合。现在生活的时代,社会发展指数分数打的非常好,但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的时代,如果我们生活的时代没有这么快的变化,我们会更高兴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记住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工具,社会发展指数能告诉你什么东西,还有就是这个发展的阶段。
  主持人:
  潘老师,何老师,您认为20世纪是西方主宰世纪吗?
  潘维:
  这个话有一点点误解,什么叫主宰,20世纪对我而言,是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世纪,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次世界大战,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的发明。20世纪开初的时候没有飞机,20世纪结束的时候,我们人已经到月球了,我们有了互联网。20世纪是全人类整个连在一起,把地理界限削减到我们已知最小的地步。我很同意伊恩·莫里斯教授讲的战争,战争真的是催化剂。我在秘鲁考古现场也看到,印第安人农耕文明也是很悠久,也非常发达,但是没有文字,没有武器。它的武器两千年没有变,一个木头杆上面多了一个木头球,武器不发达,信息的交流也不需要。我绝对相信中原的文化,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文化是因为战争促使我们发展了武器和文字能力。换句话说我特别注意这个世纪说的与鬼方的战斗,三年肯定能走到新疆,在这个意义上,我相信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后期的时候,核武器发明了,绝对的武器发明的时候,这时候战争就是灾难了,绝对的灾难。它的进步性和消极性到这个时代就出现了,超级大国用核武器打仗,真的就没有文明了。我依然认为20世纪发明一种可能终结人类大战的武器,我依然认为20世纪是一个最伟大的世纪。
  何怀宏:
  20世纪的评论,大家可以看《极端的年代》,作者用极端的年代描述这个世纪的主干,又引了十来个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的言论,我觉得还是比较完整的反映这个世纪的面貌。唯一比较正面的是科学家的评价,科学家觉得这个世纪科学技术有很大的进展,大家有目共睹。这个世界是谁主宰,大家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确实是西方,后来是美国主导,这是一个事实,然后再做价值评判,是好还是坏,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搅动很多皇冠落地,很多古国落地,世界发展加速了,世界文明卷进了科学的过程,经济日新月异,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让我们忧心的东西。我们认识上和体验上是值得庆幸的,生而为20世纪或者世纪之交的人,经历过这些变化,是一个莫大的幸运。但是可能对于很多亲人在战争中死去或者是别的灾难中死去的人,恐怕没有那么乐观。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潘维:
  我插一句,把刚才那个问题忘了,我认为20世纪是不是西方主导的世纪呢?这个观点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如果你认为以俄国苏联为代表的属于西方一部分,20世纪前半期是一个共产主义运动的时期,今天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时期不存在,只有民族战争,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我认为是存在的,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是西方自己跟自己打仗呢,如果我们认为苏联是西方的一部分。
  20世纪后半期看到25年左右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时期,如果你认为这是西方主导的,我们就认为是西方主导的,如果你认为西方帝国主义的运动,我认为这个运动不能被忽略,这是一场巨大的运动,全世界突然冒出来上百个国家。如果你看到20世纪结尾的时候出现了中国的崛起,这件事情是不是西方主导的?如果你认为也是,那么我也就承认了20世纪是西方主导的世纪。这取决于你对历史过程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认识。对有些人是是的,对有些人是不是的,也可能是西方衰落的过程。
  主持人:
  我还有一个问题,潘老师提到核武器,伊恩·莫里斯教授提到新世纪(47.30, -3.53,
-6.94%)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控制核武器进一步扩散。在新世纪我们东西方还面临新的挑战,除了核武器造成的问题之后,还有环境污染的影响,还有世界人口高速增长造成了历史上从未见证过更加拥挤的地球。您三位对东西方21世纪是不是有一些新的思想框架去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想法?目前来看21世纪前十几年算不上思想上有创新多大,尽管我们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伊恩·莫里斯:
  怎么样拯救这个世界,对我来说确实是有很大的威胁,就是核战争,很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担忧,气候变化等等很多的挑战,核战争确实是很大的担忧。气候变化是很不好的情景,全球气温今后100年会涨3到4度,会发生很多灾难性的东西。从人文角度来讲,我们经历过同样的东西,它是灾难,但是不是人类的终结。核武器会把所有的人都杀死,现在我们把核武器下线了95%,但是我们还建立新的核武器,核战争对于人类是第一大的威胁,可以终结人文。怎么预防核战争的发展呢?这是一个悖论,答案是非常明显的,也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在于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尽管你不是一个人才能够看出来怎么预防这个战争的发生,解决方案就是从各个国家争斗之间在全球范围内做相关的决策,让联合国和欧盟有更大的决策权,把决策权从上往下让一些小的机构有更多的权力,这在过去50年当中也发生了,我们还是有原因可以乐观的,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用战争来解决争夺,越来越少使用战争解决矛盾,核战也不是不可能,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一个特别大的超级大国,我们也不确定,我们是不是能够逃离核战争的威胁,核战争是对人类真正的威胁,对于它的答案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很难完成。
  潘维:
  伊恩·莫里斯教授在书中谈到贪婪、懒惰、恐惧是驱动人类社会变迁重要的情感因素。作为我们学习国际关系的人认为核武器的存在保障了以往的和平。恐怖分子会不会搞到一些小型的核武器呢?大概会的,早早晚晚的事情,我们要印售小型核装置的爆炸,难以避免。人类难以避免一些灾难。总体上来说这是一种西方习惯,中国故事说杞人忧天,比如说战争会把我们全杀掉,疾病把我们全杀掉等等,中国人这方面更多敬畏自然的进程,人有这么大作用就把地球给变了。我们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西方有上帝造人创世的说法,中国人没有这种信仰。所以我们跟着命运走,大家都毁灭,我们就毁灭。伊恩·莫里斯教授在书里说今天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的祖先一共6万人,恐龙花了1亿多年,我们6万多年就没了,好象这个有点担心的过早了。我认为中国还是有这样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是健康的,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何怀宏:
  有时候有些东西比如核武器的出现好象是一个灾难,如果不是原子弹出现,大家看到它的威力、威慑,可能美苏就打起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这都是有可能的。后面有了大国之间的和平,才有了这么多年。也许很多事情看上去很坏,但也不那么坏,毕竟这么多核弹能够毁灭地球多少次,悬在我们头疼,还有生态、人口的种种危机。刚才主持人问现在有没有一种新的思想或者新的什么出现,能够改变人们的精神和行为,其实我觉得很遗憾,至少我自己没看到,没有发生比如像西方历史上从罗马帝国到基督教时代那种精神相当彻底的扭转,好象没有。人继续向着这条路走去,前面是什么,未来是个未知数。凯恩斯说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所有的人都将死去,这是一个安慰?还是帮我们卸下善恶是非的重担?我们也可以补充说从短暂的其实也不短,每个人有生之年的观点来看,所有的人都曾经活过,只要是在有生之年,在你的生命几十年里面,可以七八十岁,如何安排好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后代孩子,尽力而为,只要我们行动,我们就有希望。
  主持人:
  谢谢几位老师,下面的时间把话筒交给台下的听众,提问题的时候先说一下自己的姓名和所属的地方,您可以用中文提问,我们这里有现场的同声传译。
  提问:
  伊恩·莫里斯教授,你好,我叫王亮,来自湖南,我一直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也非常关注中国和西方的国际关系,以及以后的发展。我想问一下您对中国的崛起以及从以往的历史文化角度上,怎么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世界和平的展望。
  伊恩·莫里斯:
  非常感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值得考虑,就我看来,我并不是一个中国人,我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过去30到35年之间中国领导人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尤其是邓小平,他们展望了全世界,人口在增加,中国经济却没有增加那么快,未来看起来是非常糟糕,除非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他们很快意识到将中国和整个世界经济进行整合,他们也意识到70年代、80年代所生活的世界,美国在全球经济当中占主导,如果你希望能够成功扩大中国经济,不能和美国对抗,必须和美国合作,和世界经济合作才行,和美国不要形成对抗。80年代、90年代处理这个问题非常出色。
  非常碰巧,你可以反复看到历史的出现,出现一个问题,人们找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带来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问题,中国在新的时代和平崛起解决的问题不是出现新的问题,而是解决旧问题创造出来的问题。中国不再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不像70年代的时候,现在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几亿人脱贫,中国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用不同的计算方式来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某种意义来讲中国领导者的任务更艰巨,比邓小平那时候更难。现在中国发现很多周边的国家是非常怀疑中国的动机,在80年代的时候,总体来讲中国这些睦邻国家还是很高兴看到中国拥抱世界市场,进入世界市场。现在很多的国家尤其是日本,根本不信任中国。还有中国周边的国家,三十年前看到中国崛起很高兴,现在觉得中国是一个新的敌手了。中国怎么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变成一个富有的国家,同时不要导致其他的国家对你的误解。这在于中国的领导者怎么去做,怎么去管理这个过程,就像中国过去三十年做的那样,我们拭目以待。
  提问:
  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我有一个问题给伊恩·莫里斯教授,早些时候我们听到您关于地理的理论,北韩、南韩,东德和西德,地理上他们都处于类似的地方,但是结果不一样,你怎么看的?
  伊恩·莫里斯:
  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问题,美国也有一个城市,就在墨西哥边界处,这个城市南边就是墨西哥,北边是美国,南北的区别和南北韩的区别一样大,他们认为机制驱动一定的核心。我认为这些都取决于你所问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我们看的尺度有多大。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一点东西,地理在驱动着人类的发展,如果我们问的是非常宏大的问题,如果你去问西方为什么主宰了世界,在如此之长的1.5万年,地理能够解释大部分所发生的情况。如果你问到是微观的问题,近期所发生的问题,问题越微观,个人的决定,文化价值观、宗教的影响就非常大了。就像韩国和朝鲜的情况,直到二战结束之前,北韩和南韩区别并不是很大,有一些区别。任何国家各个部分都有点区别,不是那么大,后来直接变成了鸿沟。北朝鲜走了非常与众不同的路,南朝鲜非常紧密和美国方式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这一切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发生的。
  如果你说这种体制是最重要的驱动发展的因素,我认为这意味着你认为北朝鲜由于这些制度的因素永远就和南朝鲜不一样,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你可以创造一个非常奇怪的,像北韩这样的社会,完全隔绝于世界之外,但是不可持续,未来会检验我们说的是还是否,我完全相信北韩的制度会崩溃,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东亚的一部分,很快追赶上来。他们生活很困难,不会无限期这样下去。
  举例,19世纪中叶欧洲人和美洲人一开始展示出来,在西方的这些与众不同之处,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中国和日本也有很相似的体验,欧美的船只带着大炮来到他们的国家,日本和中国领导人的反应不一样,日本觉得做什么东西才能和欧洲人竞争,日本有工业革命,他是非常快的追赶了工业革命的亚洲国家。中国满清怎么说,我们不喜欢那样,我们喜欢自己的现状,保护自己,把国民关闭起来,导致了中国上百年陷入了灾难当中。如果体制真正驱动一切,这样一种情况怎么继续下去。后来地理改变了它的意义,东亚开始成为世界一部分,存在着大量的机会,东亚的国家可以追赶西方国家。领导者非常失败,就不可能做正确的结论,中国也曾经非常糟糕的领导阶段,出现很长时间的内战,后来中国稳定了,非常优秀的领导者,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很快崛起成为一个大国。
  所有例子证明地理驱动很大的一个力量,人类的决策可以使得这个进程放慢或者加速,最终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人类能够所做的,去避免的方向,这是我我学到的很多的东西,研究历史上的时候学到的。
  主持人:
  刚刚伊恩·莫里斯教授回答问题的时候提到有些制度的安排是可持续的,有些制度的安排很快被扭转,是不可持续的。潘老师、何老师分别谈谈当今中国哪些制度安排是可持续的,哪些可能必然要被历史洪流所扭转?
  潘维:
  我不是一个制度主义者,昨天我看到一句话,让愚蠢的人谈论制度,聪明的人谈操作机制。我对制度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我们经常讲一个庞大的政治体制,但是在中国的重要政治体制有几个,一是君宪制,非常重要,自古皆行,二是科举制,三是宪政,有宪法,共和、分权。创立这三个制度的朝代,第一个是秦朝,14年,创科举制度的是隋朝,37年,创民国的是38年。空谈制度是不行的,谁最谈制度的,最抽象概念,经书里面谈制度,照着这个就改制,这就是王莽,这就是一个笑话。
  何怀宏:
  古代有些制度已经没有了,比如说中国的科举制,1985年被废除了,君主制1911年被推翻了,但是他们有着漫长的历史,科举制两千多年,君主制三千多年,有些制度都会消失,所有制度都难免有这样一天。这几个制度已经够漫长了,我们说什么万岁,这两个制度到现在没有万岁,人类真正可信的历史才几千年,走出冰河期也就一两万年,这个时间是很短的,君主制废除让我们肃然起敬,英国还是有一个立宪制。君主制在古人那里应对了当时的挑战,不是复古不化,有些还是承续下来了,但是在异邦开花已过,比如说西方的文官考试结果,一方面我们要平等,另一方面也要选贤,有贤能的人居于一定的位置,今天还有什么制度能延续,还是不能延续,这些需要经过细致的观察。具体的可能不继承,有些抽象也可以继承。
  潘维:
  制度是形成的,不是哪个人设计的,大型制度是一种文化,某一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断运作过程中间逐渐固化出来的一种文明。决定国家的兴衰不是制度,领导人的作用很大,我们这个时代有陷入制度迷信的危险。
  提问:
  我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是甲午年,日本在东京审判的时候说帝国主义无权审判帝国主义,现在我们评论西方是否还有这种理论上的自信。还有一个延续的问题,如何避免一种邪教的问题,学术上说说有易,说无难,说过去很容易,说未来很难。20世纪出现了法西斯,德国、意大利、日本那么疯狂信仰法西斯,斯大林肃反,中国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有一批革命元老死在中间,未来最大的危险是类似邪教的东西,两位教授,社会能否避免这种邪教?
  克里斯·安德森: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一个文明有没有权力评判别的文明,做大规模历史的时候,往往要牢记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受价值观过多的影响,去分析别的文明过多的受这个影响,这个价值观并不是普示的价值观,而是一个地方的,有些价值观还是普示,何教授可能比我更懂。我们这几年从生理学学到这些,我们比较人类的发展,大行星、黑猩猩,他们也有价值体系,大猩猩还是伸张正义的,主张公平的。你做一个实验,让大猩猩按一个按钮,就受到奖励,两个大猩猩按这个按钮得到两个香蕉就很满意,如果得到一个半香蕉就不满意,尤其是亏了半个香蕉的大猩猩很满意。人类公平的价值观,就像大猩猩和黑猩猩一样,是通过我们演变而形成的普示价值,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普姐价值评判所有人的行为,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杀人是错的,大部分人觉得自我保卫是可以允许杀人,这只是一个例外,原则上不应该杀人,斯大林统治下的俄罗斯和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杀了很多自己人和外面的人,现在的社会杀人没那么高,有些标准是可以评判别的文明,别的社会,基本上我们有理由感到很乐观,虽然现在有这些话题因素整体存在,世界还是变得越来越好。
  何怀宏:
  我理解刚才的问题是如何避免20世纪的灾难,20世纪中叶有很多灾难,世界有两次世界大战,也有很多灾难。在21世纪如何避免这些灾难,当然今天的政治,中国因为制度关系,几千年甚至五千年一贯制没有太变化的,权力本位或者是官本位,这个是比较强,你不能不承认高层政治很有力的杠杆作用,希望高层决策不要有误。最近领导人不要犯颠覆性的错误,这是一个方面,顶层设计、顶层把握不要有误。另一方面要建立坚强的从下至上的自治体是比较好的。过去中国是宗法社会,是很坚强的,没有现在国家的功能,上个世纪初胡适从安徽走到上海一千多里地看不到一个警察,秩序怎么维持?靠社会的秩序,乡村的秩序。中国如果能够放手,让一些社区各种各样的组织自然而然的生长,就是利莫大焉。总之各个方面的结合,上下努力,如果建立比较坚强稳定的社会秩序、良好的政治秩序,至少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负起大国的责任,不仅仅是自己得到一种长治久安,也对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提问:
  我是来自北京《生活方式》杂志的编辑,因为工作接触到很多西方的品牌,包括美食,大家觉得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比东方来说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人要主宰中国人生活方式有多久,这是我看到这个标题首要的影响,请几位老师关于这个怎么看?
  克里斯·安德森:
  问的好,这个问题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历史,我第一反应是很多像你讲过的现象,比如2000年前罗马帝国,也是中国的汉代,两个帝国在不断的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大,除了征服越来越多的人纳入这些帝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征服过程。欧洲有一个说法是罗马化,罗马帝国境外的人就开始罗马化,穿白色披衣,喝葡萄酒,学西方的方式。在中国同样的现象也发生,汉代以外的更多的人汉化。19世纪当时英国是主宰世界的大国,世界各地的人开始穿上英国人设计的西装,像英国人那样喝茶,茶叶来自印度,喝茶也会加奶,这种生活方式蔓延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或者20世纪末,他们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像美国人说话,但是没比遏止这种新的趋势。
  世界哪个地方权力最大,财富最多,其他地方就会学他们的生活方式,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但是有这个现象。如果这个现象延续下去,今后二三十年之间,中国文化会不断增强他们的影响力。我有个朋友在非洲待过很长时间,很多小村的人都在听韩国、日本、中国的流行音乐,而不是欧美的,中国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潘维:
  有一个美国学生到中国来感觉很好,到处都是麦当劳[微博]、肯德基[微博]等等,这个世界已经美国化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使你筷子了,如果你看到每块区都有一个美国餐馆,如果你到了世界其他地方每个街区都有一个中餐馆,那是不一样的,跟中国的经营方式也不一样的。伊恩·莫里斯教授在书里最后说我们指望不是西方化、西方化,而是世界闻名在地理障碍克服之后的混合,一个世界闻名的崛起。在这个意义上,我相当同意,你看到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深入,过去我们的观点就是希腊化,后来到英国化,今天又谈到美国化,另一方面很多西方人在谈论中国化,感觉到很恐惧的一种事情,可是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混合了的世界闻名正在崛起。
  提问:
  我两年前曾经到斯坦福大学留学过,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再次看到伊恩·莫里斯教授,听这个讲座受益匪浅,伊恩·莫里斯做的研究对我非常有帮助,我的工作跟世界贸易组织[微博]有关。我对今天讲的问题了解不是很深,我还没有看过您的书。我想问一下,您认为西方会主宰世界多长时间,还会主宰多长时间?有没有必要由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来主宰世界,还是不用由任何地方来主宰?能不能想象到一种没有主宰力量的世界,如果有这种可能性,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
  伊恩·莫里斯: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回答第二个问题,会不会有一个没有主宰力量的世界?我觉得会,会有没有主宰力量的世界存在。1850年没有一个单一的主宰力,然后就爆发了工业革命,英国开始主宰全世界,然后让位给美国。东方开始富起来了,你可能想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中国以后将要主宰世界,但是其实这个过程影响更多,包括进一步促成世界一体化,另外两位嘉宾已经讲到了。我个人感觉100多年后要谈一下到底是西方主宰世界,还是东方主宰世界,这个意义已经不大了。
  主持人:
  三位嘉宾在聚光灯下感觉压力非常,面对近期的历史,在面对远期历史判断的时候,也许这些酷热和压力变得非常淡薄,希望今天我们谈论的温和的,谈论的有一点点冲突,但是没有争吵的一种温度,能够成为我们以后讨论所有问题的温度,而不是聚光灯下的压力非常。
  谢谢跟大家跟我们共度这两个小时时间。
-------------------
这是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全球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呈现给人类的一个全景式的历史反思之作。也可以说是关于东西方人类比较发展史的扛鼎之作。其观点之穿透力可与大历史学家汤因比相提并论,而其所涉及历史的跨度与浩繁程度令保罗·肯尼迪的著作显得狭窄。
康熙,伟大的傻瓜: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1937年,三位年轻的科学家从中国的首都南京坐船来到了英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从他们热闹、混乱的家乡(因其炎热闷湿的气候而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火炉”之一)来到有着安静的修道院、淅沥的小雨和刺骨的寒风的剑桥都是非常艰难的。但是那年夏天的境况尤其艰难,这三个人不知道他们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一支日本军队正在向南京进逼—那一年12月他们将屠杀多达30万的南京市民,其残忍程度连经历这场灾难的一位德国纳粹军官也感到震撼。
这三个难民也不可能指望他们到达的时候会受到多少欢迎。时至今日,剑桥的科学实验室里到处是中国学生的身影,但是在1937年的时候休谟和康德的影响仍然很大。这三个人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而李约瑟,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后起之秀,比任何人受到的触动都要大。这三名学生之一的鲁桂珍写道:“他越是了解我们,越是发现我们在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见解方面和他是多么相像,这一切促使他那充满好奇的头脑发问,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李约瑟在汉语言或者历史方面没有受过任何的正规教育,但是他确实有着最为敏锐、最为怪异的思维,而这两者正是这所大学素来闻名的。鲁桂珍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帮助他掌握中国的语言以及古代历史。李约瑟倾心热爱着鲁桂珍的祖国,1942年他放弃了剑桥大学安全舒适的生活,接受了英国外交部驻重庆办事处的一个职位,帮助中国的大学在与日本的灾难性战争中生存发展。英国广播公司曾写信给他,请他记录自己在中国旅居的印象,但是李约瑟做的比这些要多得多。在信的边缘他随手写下了一句将改变他一生的疑问:“中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向前发展?”
这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的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那么多世纪以后,反而是西欧于17世纪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现在一般被称为“李约瑟难题”。40年后当我结识他的时候(当时我的妻子正在鲁桂珍所在的剑桥大学学习人类学,我们租住了鲁桂珍博士的房子的二楼),李约瑟仍然在研究这一问题。他一直没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得益于他数十年来将中国的科学成就分类编目的辛勤工作,我们现在能够比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科学历史。
正如我们在第七章讨论过的,中国在11世纪社会发展达到顶峰的时候取得了快速的科学技术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崩溃,这些进步随之转向。真正的问题是17~18世纪当社会发展再次达到顶峰的时候,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没有像欧洲人那样创造出自然的机械化模型,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再一次的,答案还是知识分子们只会回答社会发展推至他们面前的问题:每个时代得到其所需要的思想。随着欧洲人一步步扩展大西洋另一端的新边境,他们需要对于标准空间、金钱、时间的精确测算,而且当用两个指针的时钟来计量时间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欧洲人不得不迟钝起来,不去思考究竟自然本身是不是一个机械装置。同样,西方的统治阶级需要变得更加迟钝,不去注意科学思维潜在的可以使那些古怪的、无法预料的思想家们懈怠的优势。就像轴向思想和之前的文艺复兴这前两次社会思想浪潮一样,科技革命和启蒙运动最先应该是西方社会发展上升的结果,而非原因。
当然,东方人也在大草原上开创了新的边境,但是较之大西洋沿岸,这是一种更为传统的边境,因而对于新思想的要求也不那么迫切。东方的自然和社会哲学家们也确实提出了一些和西欧人同样的问题,但是用宇宙的机械模型来重塑思想的要求却不那么明显,而且对于急于把知识分子笼络到新政权下的清朝政府来说,放纵激进思想的危险大大地超过了它可能具有的优点。
清朝统治者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将学者们聚拢到国家行政事务上来,而不是流连于私立学院或者游历四方寻求事实加以考证。清朝政府建立了特别的考试制度,慷慨地付出,大方地表扬。年轻的康熙皇帝以身作则,刻苦钻研儒家学说,特别召集了一群学者和他一起学习,并且于1670年颁布“圣谕”以彰显他对待此事的严肃与郑重。他资助编纂了巨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在他去世后不久出版,厚达80万页)
,但是这些书并没有像同时期法国的百科全书那样在社会上造成触动,他们编纂的目的本身就是什么也不触动,忠实地保存古代文献,为忠于统治者的学者们提供一些闲职。
这项策略的成功非常惊人,随着知识分子们逐渐回归到朝堂之上,他们将考证本身变成了官场的敲门砖。参加科举的考生们必须展示实证研究,但是只有那些能够获取文献资源的学者才能真正掌握考证这一学问,因此也就阻碍了所有非少数精英阶层的考生们取得高分的机会。以传统思想看来,担任政府官员这一利润丰厚的职务是一项巨大的激励。
我会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留到第十章再来仔细讨论—假设有更多时间的话,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能否开创出自己的科学革命?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西方人并没有给予他们这样的时间。自从16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就在通过澳门向中国内地渗透,虽然他们远渡重洋是前来解救人们的灵魂而不是推销他们的科技,但他们却非常明白好礼物能够使客人更加受欢迎。西方的钟表在中国异常受欢迎,眼镜也是如此。一位长期以来视力一直在下降的中国诗人(此处指《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经满怀欣喜地描述道:
西洋白眼镜,市自香山墺。
制镜大如钱,秋水涵双窍。
蔽目目转明,能察毫末妙。
暗窗细读书,犹如在年少。
不过,耶稣会士们带来的最大的礼物还要属天文学。传教士们知道历法在中国是相当重要的,在错误的日子庆祝冬至日可以使整个宇宙陷入混乱,情况之糟糕不亚于基督教世界的人们搞错了复活节的日期。中国的官员们将这件事情看得如此重要,他们甚至可以聘请外国人在天文局任职,只要这个外国人—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对于星象天文比国人懂得更多。
耶稣会士们明智地将此作为他们接近中国统治者的最好途径。16世纪80年代,耶稣会士出身的数学家们曾经深深地卷入了天主教历法的改革中,尽管他们的历法以欧洲西北部地区的标准来看已经过时了(他们顽固地坚持地球中心论的宇宙观),但还是要比中国的任何历法好得多。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到1610年时,好几个朝廷要员因为对耶稣会数学的深刻印象,秘密地改信了基督教。他们公开地宣扬欧洲的学术要优于中国,并且翻译欧洲的教材。一些较传统的学者有时不禁对这种不爱国的态度感到反感,于是在17世纪30年代耶稣会的主要支持者开始采取一种更微妙的策略。“将西方知识的内容融化,”他向他的同胞们保证,“我们可以将它们融入(传统中国)大一统的模子里。”他甚至暗示,可能西方学术只是早期中国智慧的副产品。
当满族人于1644年攻克北京的时候,耶稣会士们成功地预测了日食。他们的声望因此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而且在1656年的几个月中似乎皇帝本人也要改信基督教了。胜利好像已经在望,直到这位十多岁的君主意识到基督教不允许一夫多妻制,因此他转而支持佛教。传统主义者们于是开始了反击,指责耶稣会是间谍组织。
1664年又举行了另一场关于天文望远镜的竞赛,耶稣会士、天文局以及一个穆斯林天文学家分别预测即将到来的日食的准确时间。天文局说,2点15分;穆斯林说,2点30分;耶稣会士说,3点。望远镜被架设起来,以便将太阳的影像投射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2点15分到了,日食没有出现。2点30分,仍然什么也没有出现。几乎刚好就在3点的时候,一片阴影开始慢慢笼罩了这个火红的圆盘。
裁判们裁决道,不够好,就此禁止基督教。
情况看起来就是这样了—除了中国历法仍然是错误的这一让人烦心的事实。因此,当康熙皇帝于1668年掌握大权时,他立即重新安排了一场比赛。耶稣会士再一次获胜。
康熙皇帝因此完全信服了耶稣会士拥有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全心全意投身于他们的教学中,和牧师们数小时地坐在一起讨论,学习他们的算术、几何以及机械学。他甚至学起了大键琴。“我意识到西方数学有其可用之处,”这位帝王这样写道,“在后来南巡途中,我利用西方的方法向官员们展示在规划河工时怎样计算得更为精确。
康熙意识到“算术之‘新方法’使得基本错误不可能出现”,而且“西方历法的基本理论没有丝毫错误”,但是他仍然抵触耶稣会士们宣扬他们的科学和上帝的主张。“即使一些西方研究方法不同于我中国,甚或比我们更加优良,其中新颖创新之处却甚少,”康熙总结道。“数学之原理皆源出于《易经》,西式方法皆源出于中国……毕竟,”他补充道,“他们所知仅为我所掌握其中之一部分。”
1704年,教皇因为担心耶稣会士对天文的推广传播远甚于基督教义,派遣使团到北京来监视他们。而康熙皇帝因为担心他们煽动叛乱,就此冷落了这些传教士。他创建了新的学术机构(类似于法国巴黎的科学院),在这里中国的科学家们可以不受耶稣会士的影响,自由地研究天文和数学。当时耶稣会士们所教授的数学,以及少量的代数和微积分,本来已经落后北欧好几十年了,康熙将这一与西方科学的联系毅然切断后,东西方的学术差距很快变成了深渊。
人们一般很容易将康熙大帝(见图9&3)作为李约瑟难题的答案,谴责他是一个笨拙的傻瓜,本来可以将中国的科学带入先进的18世纪,却没有这么做。
但是在所有这些坐在天朝宝座上的男人(以及一个女人)中,康熙绝对是最不应该获得这一称号的。宣称耶稣会士们知道的只是他所知道的一小部分虽然很不谦虚,但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康熙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个强势的领导者、一个实干家(包括养育了56个子女)。他是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看待西方人的。2
000年以来中国的帝王们意识到游牧民族的作战能力比他们更为优越,而且通常情况下收买这些草原牧民要比与他们作战风险更小。当这一情形改变的时候,康熙第一个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亲自在17世纪90年代关闭了草原通道。但是对于西方人,情形却又相反。从17世纪60年代以来康熙一直和西方人密切接触,但是在1704年以后忽视他们反而看起来风险更小。一些东南亚的统治者们在16世纪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而到1613年时日本的幕府将军也同样效仿起来。日本于1637年爆发的一场剧烈的、受基督教影响的起义只是使统治者更加确信要切断与西方的联系。在这种大环境下,康熙的决定看起来绝不是愚蠢的。
在任何情况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问的。即使假设康熙预见到了西方科学的走向并推动其发展,他能够使东方社会发展在18世纪领先于西方吗?
答案几乎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中国确实和欧洲西北部地区一样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一些中国的思想家们也确实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例如,在18世纪50年代,戴震(像顾炎武一样,只是一个低级别的官员,从未通过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提出了类似于西方的思想,认为自然是机械化的,它不以任何意图或者目的而运行,可以经受实证的分析和检验。但是作为一名杰出的古文字学家,戴震总是将他的论据建立在古代典籍的基础上,因而到最后,保存过去的辉煌与荣光在中国似乎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而这些问题却是西方人不得不关注并加以解决的。
大西洋边境的挑战使得西方人互相叫嚣、争吵关于新问题的答案。那些像牛顿和莱布尼茨那样做出解答的科学家们赢得了以前的科学家所无法想象的巨大荣誉与财富,而像洛克和伏尔泰这样的新理论家们,则积极探寻这些科学进展的含义以寻求社会秩序。而对比之下,中国的新草原边境构成的挑战却要温和得多。康熙建立的科学机构中的学者们,享受着数目可观的俸禄,感到没有任何必要去发明微积分或者弄清楚地球是不是围着太阳公转,将数学—像医学一样—变成典籍研究的一个分支好像对他们更为有益。
东西方各自得到它们所需要的思想。&
西方将主宰多久
【内容简介】
《西方将主宰多久》精美内封,梳理东西方文明发展重要节点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
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
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
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
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
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
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
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
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
但本书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本书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 I
艾伯特亲王在北京 / I
从圆明园中抢走的京巴狗 / III
苏格拉底和孔子:西方的优势是长期注定的吗 / VII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一切都是偶然吗 / III
从历史的形态中把握未来 / V
懒惰、恐惧和贪婪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 / VIII
地理因素也会如此重要 / I
洞悉世界进程的脉络 / V
第一章 溯源:东方和西方之前的漫长岁月
西方是什么 / 003
元初之时 / 005
东西之始? / 008
最早的东方人:北京人 / 010
最早的西方人:尼安德特人 / 013
欧洲人的祖先和亚洲人的祖先 / 017
我们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吗 / 023
史前毕加索们 / 027
第二章.西方领先的世纪
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 033
伊甸园 / 035
懒惰、贪婪创造了西方特色的生活方式 / 037
失乐园 / 039
变化的天堂: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变 / 044
前进和繁殖:农业的延伸 / 050
猜测与预言:东西方的生产活动对比 / 054
伊甸园之东:中国最早期的农业文化和西方有多大差别 / 059
烧煮和烘烤,头颅和坟墓:东西方的其他不同之处 / 065
第三章.测量过去,验证未来
考古学的进化 / 069
人类学的退化 / 072
我们需要测量什么 / 074
如何进行测量 / 080
测量的时间和地点 / 085
英国工业革命:三分靠判断,七分靠运气? / 086
斯克鲁奇的疑问:未来依然扑朔迷离 / 093
第四章 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
盲人摸象:长期注定论和短期偶然论的片面之处 / 099
伊拉克地区:逝去的辉煌 / 101
埃及的法老为什么如此成功 / 105
荒野西部:核心地区的分裂和斗争 / 110
越过国界线:由贸易和战争塑造的时代 / 114
天下万国: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 / 117
从二里头文化到甲骨文的发掘 / 123
国家开始分裂:连外星人都会感到吃惊 / 127
战车:商朝上层人士的陪葬品 / 131
五大天启骑士 / 133
第五章 东方的周朝、秦朝,西方的亚述帝国和罗马帝国
东方和西方并驾齐驱 / 137
周朝国王和西方的君主们 / 138
叛乱的诸侯 / 143
西方的亚述帝国与东方的战国七雄 / 148
思想经典:从孔子、墨子和庄子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 153
秦国和罗马帝国成功的秘诀 / 159
秦始皇建长城与东西方的第一次接触 / 163
第六章 金戈铁马:东西方帝国与外来入侵者的斗争
最美好的归宿:东西方社会发展的衰退 / 171
秦汉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 / 172
汉武帝抗击匈奴与东西方的交流 / 180
王莽、董卓和曹操:天命已尽的汉朝 / 185
罗马帝国与汉朝统治的不同之处 / 191
更小的世界:东晋和拜占庭帝国对比 / 199
佛教与基督教:东西方宗教的盛行 / 200
第七章 大唐盛世:世界开始向东方倾斜
东方引领世界 / 209
为什么东方的社会发展能够迅速恢复 / 210
武则天统治下的唐朝 / 213
最后的后裔: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衰败 / 217
先知的预言:阿拉伯人的征服 / 222
核心的转移:东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 / 226
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的陨落 / 232
宋朝是盛世的延续还是衰败的开始 / 239
第八章 走向世界:元、明两个朝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马可·波罗眼里的中国 / 247
成吉思汗的铁骑征服欧洲 / 248
枪炮、病菌和钢铁: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塑造力 / 252
不同的河流:攻陷君士坦丁堡与朱元璋起义 / 256
郑和下西洋的“奇特经历” / 262
伟大人物和愚笨之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而西方越来越愿意冒险 / 263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 266
为什么是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中国人 / 272
第九章 西方的赶超:大清王朝为什么出不了牛顿和伽利略
涨潮:西方超过了东方 / 277
张居正、戚继光:他们挽救不了明朝的颓势 / 278
帝国的皇冠 / 284
暴动、革命、农民起义:风雨飘摇的东西方帝国 / 289
草原时代的终结:沙俄和清朝的边疆政策 / 294
海洋时代的开端:西欧国家对财富的追逐 / 296
世界就像钟表一样,但中国的时间却是静止的 / 303
康熙,伟大的傻瓜: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 308
1773年:乾隆时期西方超越了东方 / 314
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世界180度大转变 / 321
蒸汽机:改变了一个时代 / 323
巨大的差距: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 / 326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 / 330
西方世界轰隆隆地前进,而东方世界却沉寂异常 / 334
“复仇”号旗舰:西方对东方的压榨与欺凌 / 339
东方的战争:日本冲到了前面 / 344
世界大战: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348
东西方的竞争: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 / 354
在颠簸中前行:中国的发展转入快车道 / 359
刮东风还是刮西风 / 363
第十一章 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
西方统治的必然性 / 374
帖木儿摧毁了意大利: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 379
夜归:如果希特勒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383
基地 / 385
第十二章 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2103年,西方统治的时代才会结束 / 387
中美共同体崩溃之后 / 389
拥有1.4亿人口的城市:未来的社会发展速度会让你瞠目结舌 / 393
最糟糕的情形:什么可以让世界毁灭 / 398
接下来的40年非常重要: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 / 404
未来该怎样:如何看待我们当前面临的威胁 / 408
东西交汇:如果没有了东西之分 / 412
附录 社会发展指数:
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的基本轮廓
社会发展指数的四大异议 / 415
能量获取 / 417
社会组织 / 421
战争能力 / 422
信息技术 / 425
存在的误差 / 428
结论 / 432
致 谢 / 433&
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恩61莫里斯运用贾雷德61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用的类似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法来解答斯宾格勒提出的问题,西方为什么会没落,东方为什么开始超越西方。他得出的结论和戴蒙德的结论类似,都是地理因素最重要。
伊恩61莫里是斯坦福大学古典文学系和历史考古中心教授,专业是公元前1000年的古地中海研究。他的历史延伸到漫长的史前时期。他说在过去的15个千年里,有14个千年西方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但是从公元550到公元1550年东方领先于西方。但随后近500年来,西方统治东方。
莫里斯说,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是高级动物,像所有的生物一样,我们要生存就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能量。生理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种族优越论是错误的,因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有时候东方落后于西方,有时候超越西方。
社会学则告诉我们人类如何推动社会发展。莫里斯提出了莫里斯定理:社会发展是因为懒惰、贪婪和恐惧的人们想获得更简单、更有益和更安全的生活。但是,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变化,比如农业起源、城市出现以及工业革命,没有一个是因为人们的忙碌而出现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在危机时刻孤注一掷产生的。这一理论让人想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的文明的挑战与应对模式。社会发展过程中挑战总是不断出现,发展与崩溃就会交替进行。当社会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天启五骑士,气候变化、饥荒、国家灭亡、移民和瘟疫就会降临,导致社会停止或倒退几个世纪。
莫里斯说,将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联系起来可以解释历史进程,但是要解释为什么是西方统治着世界,要借助于地理因素。比如,对东方人来说到印度洋航行比到空荡荡的太平洋上要收获大得多。西方商人开辟的新航路推动了新兴市场的发展,并就自然如何运行提出了新的疑问,由于海上路线的刺激开始利用煤炭和蒸汽。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东方人也会可能有同样的发展,也会有自己的工业革命,但是由于地理原因,西方人更容易发现美洲,这也就意味着西方人会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所以英国战舰迫使中国在1842年开放与西方贸易,美国人在11年后迫使日本开放市场。西方霸权时代到来。
但是历史并没有在那里终结,莫里斯说,地理法则继续发挥作用。到了1900年,英国主宰的全球经济已经吸引了北美洲的大部分资源,把美国从非常落后的边缘地带带进全球中心。这个过程在20世纪持续进行,随着美国主宰的全球经济吸引亚洲的资源,首先把日本然后把“亚洲四小龙”最后再把中国和印度变成主要的经济体。
莫里斯认为伟大人物在历史没起什么作用,新的哲学观念也可有可无。文化和自由意志会加快或者延缓我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但是从来不会长久地胜过生物、社会以及地理因素。根据这些历史模式,莫里斯做出预测。如果这个变化过程像在20世纪的速度继续在21世纪运行,东方经济将在2103年超越西方。但如果变化的速度就像15世纪以来持续出现的那样持续加速,可以预料东方称霸全球将在2050年实现。
虽然莫里斯认为过去是必然的,但是未来却变幻莫测,文明有可能再次崩溃,天启五骑士可能再次归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能主宰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