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用户,百亿人次看,但移动电竞 用户 年龄怎样打破盈利瓶颈

坐拥2亿用户和百亿观看人次,电竞行业该如何盈利?
互联网新视线
在当今游戏行业的诸多戏份方向当中,电子竞技算是近几年来始终保持高热度的一个了。前不久,企鹅智库和腾讯电竞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电竞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了,在受追捧的风口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圈子里,电子竞技的受关注成都始终处在一个上升的道路上。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受欢迎的概念,在短期内被热炒后最终回归冷却。电竞的火热如果一个不关注电竞的人,到了一个电竞赛事场馆,肯定会发出“座无虚席”的感慨。9月22日在武汉举行的《英雄联盟》S7全球总决赛,中国战队WE的第一场小组赛,价值100元的内场票很早就被黄牛炒到了800块,最终场馆外的价格已经破千。用一组更具体的数据来展现电竞行业的火热,根据几家重量级数据调研公司的统计来看,2017年中国电子竞技的用户总量将达到2.2亿,预计2018年将达到2.8亿的规模。上半年,国内游戏用户总量为5.07亿人,电子竞技用户占到游戏用户总量的50%左右。此外,还有一个数据显示,国内电子竞技比赛的观看人次已经达到了百亿级别。可以说,在电竞这条看得见的黄金赛道上,无论是赛事、直播还是俱乐部,都拥有巨大的变现潜力。电竞盈利之路虽然电子竞技展现出来的变现潜力极大,但一方面,在电竞相关产业体系逐渐趋向完善的同时,它的商业潜力仍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最赚钱的当然是赛事了,拥有一款爆款电竞游戏的开发商或者运营商永远处在这个行业的上游。作用赛事IP版权和内容制作的地方,捆绑住了厂商、俱乐部、直播、用户,掌控了大批流量,而互联网行业的变现,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流量展开的。比如暴雪《守望先锋》联赛席位的售价就高达千万美元,但首批城市队中仍然有包括上海、洛杉矶等全球7个大城市在列,到9月,全球共有12个城市加入。其次是电竞俱乐部。这也是这条赛道上稍微简单一些的方向了,大家都能做,但是在明星选手身家动辄上千万的现在,做俱乐部也需要大笔资金来支撑。今年的LPL赛事上,电商企业京东和苏宁全部入局。电竞俱乐部是一笔长线买卖,考验的是长期的资金和运营能力。最接地气的变现之路是电竞馆加地产的模式。随着电竞的火热,由传统网卡改造而成的电竞馆仿佛在一夜间开遍全国,目前已经有了上百上千所。但赢利点少、赛事不沾边、手游不沾边,这是电竞馆们面临的三大变现难题。电竞行业风起 第三方赛事探路盈利模式_网易财经
电竞行业风起 第三方赛事探路盈利模式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电竞行业风起 第三方赛事探路盈利模式)
本报记者&&綦宇&&银川报道近日,在银川举办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A2016全球总决赛落下帷幕。这一世界上目前最高奖金池(2亿元人民币)的综合电竞,从12月中旬开始连续十天决出了多项竞技项目的冠军。据悉,十天的总决赛吸引了2亿人次观看,加上WCA全年三大赛季观看人次已达17亿。在今年初的网络直播大战结束之后,下半年开始资本角逐的战场转向了电竞赛事。10月份,由英雄互娱、熊猫TV等17家公司宣布成立移动电竞联盟;腾讯互娱不久前成立腾讯电竞事业部,发力电竞赛事行业。2015年,全球电子竞技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据统计,目前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25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67.4%。全年全世界在册的电竞比赛为4291个、活跃选手12312人、总奖金额6455万美元。而在全球的电竞市场中,中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贡献了全球市场15%的份额。“中国的电竞赛事可能是全球最多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的。”WCA副总裁李燕飞告诉记者,“韩国对电竞赛事的掌控能力更好,欧美赛事对运营IP更加擅长,但中国赛事目前还处于个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同时,中国电竞的群众和官方认知程度并不高,就在近期,中国劳伦斯奖项的网络评选中,获得DOTA2第六届世界邀请赛冠军的中国战队Wings得票率遥遥领先,但最终没有获得评委的青睐,错失了这一奖项。最大的市场份额,再加上竞相涌入的资金,中国或将在2017年迎来变局。反向渗透做“生态”与传统互联网思路相反,电竞赛事由于其本身是线下活动,运营成本极高,一旦在商业运营方面没有作为,面临的结果只有死亡。WCA之前,运作最成功的第三方综合性国际电竞赛事是WCG,开始于2000年,自2006年由微软和三星两家厂商提供赞助,商业化运营的时间只有七年。作为彼时全球玩家最为关注的电竞赛事,每年WCG举办都会获得很高的关注度,2009年这一赛事在中国成都举办,吸引了65个国家的600名电竞选手参赛,规模空前。但这一赛事因收不抵支,最终在2013年被取消。“与足球篮球不同,电子竞技是发端于室内和线上,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线上才能实现盈利,”一位长期观察电竞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对于第三方赛事而言,本就是赛事中的劣势地位,单纯通过线下运作结果必死无疑。”“今年以来我们将赛事进行平台化运作,研发了自有的棋牌游戏,并且在开发直营和加盟的网吧门店,同时向国外输出WCA的品牌和平台。”李燕飞透露。在调整了其运营战略之后,尽管没有具体公开数据,不过他还是向记者表示,举办到第三届的WCA整体达到了收支平衡。而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也为第三方赛事未来的盈利模式提供了一种方向。专业人才稀缺制约国内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专业化人才的稀缺。“直播行业和电子竞技明星的眼球效应,让许多人盯着在台前最光鲜的那一批人,但是作为电子竞技行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包括转播、解说、营销等方面。”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受制于人才紧缺的限制,许多电竞赛事在举办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2016年的NEST英雄联盟比赛,许多观众就因解说的不专业而发表负面评论。
“电竞人才的培养需要周期,尽管已经在大学中开设电竞专业,但等待这一批人成长的周期相对较慢,”李燕飞说,“所以我们目前也在探索一些职业化的电竞行业培训,用相对较短的周期培养可以立即从业的人才。比如今年5月我们举办了第一期WCA大学,挑选了全球12个国家的裁判进行专业培训,而这批国际裁判班也都沿用了到后续WCA的一系列比赛中。”电竞人才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远非一家公司可以独立完成,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真正关注到这方面的人并不多。“在各主体争相涌入电竞行业的情况下,从人才培养开始重视才是行业长期发展的保证。”上述人士表示。(编辑:贾红辉,邮箱:)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从摩拜到优拜,看“百拜大战”如何打破共享单车的盈利瓶颈
稿源:站长之家用户
2016 年的创业明星属于共享单车,但回首过去的一年,“共享单车盈利了吗?”这个问题始终如魔音绕耳一般回响在所有关注这个行业的人心头。过去人们将摆地摊等露天讨生活的行业笑称为“刮风减半,下雨全完”,而自行车骑行同样如此。靠天吃饭的属性,再加上低廉的客单价(市场定价均在0. 5 元- 1 元/半小时),实在难以让人形成这是一门好生意的印象。也难怪从共享单车火爆的第一天起,所有看不清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押金上。但随着各大品牌落实押金监管,靠押金盈利的流言也不攻自破。但问题仍未解决,一方面是火热的行业发展势头,出海开城并不停歇;另一方面是始终模糊的盈利模式,究竟何时才能“拨云见日”?一问现状:广告盈利是否可行?其实对押金的用途产生疑虑很容易理解,虽然这个行业的现金流规模属于空前绝后级别——按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的估计,目前共享单车用户超过 1 亿人次,作为一个高频使用场景,行业中第一、第二梯队的品牌流水基本都能过百万。但是共享单车单车本身的造价+重运营模式摆在这里,仅靠如此微薄的客单价如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我们可以同比参照在美国,福特的GoBike骑行价格为单次骑行 30 分钟以内收费 3 美元(约 20 元人民币),超出部分每 15 分钟按 3 美元计费。相比国内价格实在不算亲民,但其这更符合多数人心中的收费预期。(也难怪摩拜、ofo、优拜等竞相宣布出海战略。)如此巨额的成本投入,企业该如何分摊运营风险?广告收入——这可能是所有互联网风口行业利润的第一顺位来源了。但在共享单车行业,目前被尝试过的广告模式只有IP植入。ofo的小黄人单车、摩拜的《悟空传》、优拜的《异形》电影宣传合作等,虽然有开先河之感,但细究植入形式,多为偏向于流量互换的形式,广告属性不算强,也不具备普适性。真正可以算作广告投入的案例仍未出现,原因或在于可落脚的广告载体尚未成型。传统的车身广告在目前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容易引起用户反感,而且会破坏单车本身在品牌传播环中的作用,让它无法清晰传递“我是XX单车”这一认知。但除了车身广告之外,还能怎么投?其实在 5 月份小蓝单车曾推出一款概念车,车上增加了一块电子屏幕作为用户延伸服务,可提供导航、搜索等功能,更重要的是为小蓝单车提供广告植入的可能性,但可惜的是, 3 个月后的今天它依然只是一款概念车。二问未来:未来场景化的盈利期待?就共享单车目前的发展而言,广告的确方便,但也是最简单粗放的一种形式。在未来共享单车是否会有别的发展?届时是否能形成新的盈利方式?共享单车的未来,目前已经形成的一个认知是——在下一阶段,是骑行生态圈的打造。单车在未来或将作为链接城市各功能的桥梁,让生活、娱乐、工作、休闲等城市功能模块完整串联在一起,提供一个更高效、个人化的城市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下,对共享单车品牌的要求将不仅仅是提供小黄人单车了,品牌方需要对不同的场景进行纵深布局。举个例子,上月在北京自行车展上,优拜单车展示了多款“异形车”:复古气息浓厚的红木车;高碳刚车架+强力避震的公路车;以及能适应雪地条件的雪地车等等。当这些单车正式在娱乐、休闲、生活等场景中投入使用,优拜将摇身一变成为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者,届时占据流量入口的优拜可以操作的空间将远远不止于交通服务——餐饮、娱乐等需要大量流量的行业都是可布局的领域。届时单车品牌自身的角色也将从简单的提供单车租赁转变为提供生活服务,这是一次企业自身定位的升级,盈利点也将从微薄的客单价向外延伸,多个场景组成的生态圈服务将成为营收的重头戏,比起现在累死累活的“收租模式”,也显得体面许多。三问布局:“百拜大战”,谁更占优势?基于上述认知去看目前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其实所有纠结于资本、产品、商业模式分析摩拜、ofo暂时领先、是行业中的第一梯队等结论,置于较长的时间线上来看意义并不大。一旦目前市场中规模在10+城市以上的单车品牌,在自己的核心地区率先整合资源完成角色转变,盈利将会上升数个量级,行业格局很容易被突破。所以笔者试着从单车品牌背后资源矩阵去分析,谁在场景布局上拥有着先天优势。选取第一梯队摩拜与ofo、第二梯队中的两大排头兵优拜与酷骑进行比较:(1)已经成为腾讯系的摩拜此前与京东展开过流量互换合作,未来京东完成新零售布局后,摩拜或将由腾讯牵线完成在零售行业的布局,同时饿了么作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外卖“大户”,在未来可以为摩拜提供餐饮场景的帮助。(2)E轮投资由阿里领投的ofo,背靠支付宝旗下口碑的城市生活服务,虽不是行业第一,但背靠大树好乘凉。同时在投资背景中小米的生态链条也值得注意,一旦ofo参与到涉及多个场景的小米生态中,同时整合阿里在线下的布局,也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3)
第二梯队中的优拜核心团队拥有大众点评背景,尽管腾讯身为美团第一大股东,但此前透露出的腾讯不愿投资美团新一轮融资的讯息,不难看出美团与腾讯之间的嫌隙。而且按照王兴本人意图成为BAT第四的性格,很有可能会选择第二梯队中的排头兵优拜合作,提供美团与大众点评在城市消费领域老大的布局优势。(4)酷骑和诚信贷的连接点为高唯伟和毕言,高唯伟既为诚信贷的创始人兼CEO,又是酷骑单车CEO,毕言既是酷骑股东,同时也是诚信贷首席运营官。但是金融场景下,单车的想象空间过于狭窄,未来需借助金融平台的包容属性导入更多其他资源。宏观来看,各大企业之间的差距其实很小。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摩拜、ofo的发展路线仍把重心放在共享单车最根本的“城市出行”内。那么,“场景化”布局能否成为第二梯队赶超的机会?摩拜和ofo在城市战场酣战已久,
双方也将大量现金流投入在竞对方面,保持争锋相对的态势。例如摩拜最新一波传播Slogan——“天生靠得住”,聚焦在自身科技为骑行这件事带来的靠谱体验,ofo在品牌升级为“ofo小黄车”时提出“骑时可以更轻松”口号,侧重于小黄车骑行体验上的感受。“靠谱”与“轻松”成了二者对城市骑行的宣言。反倒是第二梯队的优拜单车、酷骑单车相比第一梯队,更有想象力一些。从优拜现在布局的状态来看,与新美大的合作、电影周边的开发、优生活概念的提出,可以看出他们正视了共享单车的未来,并着手开始布局场景生态。“探索城市优生活”、“骑乐无比”的品牌口号,隐隐预示着二者对未来生态场景的布局。总结:盈利,永远是新兴行业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如若想不断发展壮大,盈利也是必须的。但成功如亚马逊,在 2015 年实现盈利之前,连续亏损了 20 年,原因在于它不断将营收投入到物流建设、内容投资、AWS云服务研发中,以保证用户购物体验,搭建了互联网基础平台,为电商行业乃至互联网铺设了一个未来,这也正是它成功的原因。坦率而言,共享单车目前发展的格局仍不够大。尽管与 20 年前的亚马逊一样选择暂时忽视盈利,但不同的是共享单车选择将大量的营收投入到造更多车辆,去抢占市场。是否有企业能够潜心切入场景布局,为用户、行业打造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健康未来?要知道场景之间关系的形成,正是BAT帝国形成的开始。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番茄电竞用户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