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部落冲突10本阵型高清这面旗帜的高清图,请给我一张

禁不住想全文引用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一书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名是《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b&文章比较长&/b&,但很好的回答了题主的问题。&br&&br&另外,向任何对编程感兴趣的人推荐《黑客与画家》。&br&&br&补注:题主提到历史文化或社会心理上的根源,这两方面原文都有详细讨论,在文章的后半部分。&br&&br&==========================&br&下面是原文&br&==========================&br&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转载)&br&&br&【作者:保罗.格雷厄姆,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ner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Nerds are Unpopular&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lockquote&初中时,我和好友里奇画了一张学校食堂的餐桌分布图,每张桌子都标上了人气指数。这件事的难度并不高,因为选择坐在一起吃午饭的人,受瞩目程度往往都很接近。我们把所有桌子从A到E分成五等。坐在A桌的人不是校足球队的成员,就是啦啦队的成员。而E桌的人好像都有一点轻微的唐氏综合征,那时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弱智”。&br&&br&  我和里奇在D桌。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外貌猥琐,这就是你能分到的最低档次的桌子了。我们把自己的桌子列为D桌,倒不是故意谦虚,而是无法自欺欺人。因为学校里每个人的级別都是明摆着的,我们想骗自己也骗不了。&br&&br&  我后来认识很多人,读书的时候都被称为书呆子。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书呆子”与“高智商”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而这些人在中学里都是不受欢迎的学生,&b&你越喜欢读书,就越不受别人的欢迎,因此“书呆子”和“受欢迎”之间,有一种更强烈的负相关关系。&/b&这样看来,“髙智商”似乎导致了你不受欢迎。&br&&br&  为什么会这样?要是你眼下还在读中学,你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很蠢。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除了这样以外,似乎很难想象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但是,的确会出现别样的情况。比如,在小学里,聪明的学生就没有受到排挤。再比如,毕业后踏上社会,聪明也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据我所知,&b&在大多数国家,事情也没有如此严重。只有在典型的美国中学,做一个聪明的学生才是一件麻烦事,你的日子会很不好过。&/b&这究竟为什么?&br&&br&  解开这个谜的关键是把问题换一种提法。为什么聪明的小孩没有让自己变得受欢迎?如果他们真的很聪明,为什么找不到受欢迎的诀窍呢?他们在标准化测试中表现得这么好,为什么就不能在这方面也大获成功呢?&br&&br&  有一种观点认为,其他小孩妒忌聪明学生,所以聪明的学生不可能受到欢迎。我倒希望这种解释是对的。回想起来,要是初中里真的有人妒忌我,那么他们一定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这种妒忌隐藏得无法发现。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聪明真的令他人妒忌,这反而会招来女生。因为女生喜欢被其他男生妒忌的男生。&br&&br&  在我就读过的学校,&b&聪明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一样东西&/b&。同学们既不看重它,也不唾弃它。如果别的事情都相同,那么大家还是愿意自己变得聪明一点,因为这总比做个笨人好。但是总的来说,&b&智力在大家心里的分量远远不如相貌、魅力和运动能力的分量重。&/b&&br&&br&  所以,如果智力本身与“受欢迎”无关,为什么聪明的小孩一直不受同龄人的欢迎呢?我认为,答案就是他们真的不想让自己受欢迎。&br&&br&  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这个答案,我一定会嘲笑他。在学校里不受欢迎,你的日子就很难过,有人甚至因此自杀。所以,要是你跟我说,是我本人不想受欢迎,那就好比你在说,我在沙漠里快渴死了,却又不想喝水。别搞错了,让自己更受欢迎,这才是我要的。&br&&br&  但是事实上,我并不是那么强烈地渴望这个。我更想追求的是另一件事情——聪明。这不仅仅意味着在学校得到好成绩(虽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挺重要)。我真正想要的是,能够设计奇妙的火箭、写出漂亮的文章、理解编程原理。一句话,我想要做伟大的事情。&br&&br&  那时,我从没试过将梦想分门别类、一一排序。要是我真做了,就会一眼看出聪明是排在最前面的。如果有人许诺,使我一举成为全校最受瞩目的学生,代价是从此智力平庸(请允许我在这里自命不凡),我是绝不会答应的。&br&&br&  虽然“书呆子”饱尝不受欢迎之苦,但是为了解除痛苦而让他们放弃“聪明”,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愿意的。对他们来说,平庸的智力是不可忍受的。不过,要是换了别的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多数人会接受这笔交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反而是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即使是那些智力排名在前20%的学生(我在这里假设智力可以测量,那时的人们似乎都相信这一点),谁不愿意用30分的成绩换来别人的友爱和钦佩?&br&&br&  我认为,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书呆子”的目标具有两重性。他们毫无疑问想让自己受欢迎,但是他们更愿意让自己聪明。&b&“受欢迎”并不是你在课后时间随便做一做就能实现的,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学中,在这里,所有人为了个人魅力都会进行激烈竞争。&/b&&br&&br&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阿尔伯蒂有一句名言:“任何一种艺术,不管是否重要,如果你想要在该领域出类拔萃,就必须全身心投入。”我很想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人比美国的中学生在塑造个人魅力方面更加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相比之下,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Navy SEALS)成员和神经外科的住院医生都成了懒汉。他们至少还有假期,有些人甚至还有业余爱好。但是,&b&一个美国的青少年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在琢磨怎样才能更受欢迎,一年365天,天天如此。&/b&&br&&br&  我并不是说这些青少年有意这样做。某些人确实是,小小年纪就成为了权谋家,但是大多数人不是。我在这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b&青少年每时每刻都想融入群体之中。&/b&&br&&br&  举例来说,青少年往往很关注服饰。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让自己赢得大众,他们的目的只是要穿得好看。但是穿给谁看呢?无非就是其他小孩。同伴的意见成为他们判别事物的表示标准,这不仅体现在衣着上,还体现在他们做的几乎每一件事情上,就连走路的姿势也不例外。所以,他们为了把所有事情“做对”,所付出的任何努力,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实际上都等同于努力在使自己变得更受欢迎。&br&&br&  书呆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认识到“受欢迎”需要付出如此之多的努力。一般来说,对于那些高度困难的领域,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意识到成功需要不间断(虽然未必是自觉的)付出。举例来说,大多数人似乎认为,绘画能力与生俱来,画家就像髙个子一样,是天生的。事实上,大多数“会画”的人,本身就很喜欢画画,将许许多多时间投入其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擅长画画的原因。同样的,受欢迎也不是天生的,而是要你自己做出来的。&br&&br&  书呆子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读书或者观察世界上面,而不是放在穿衣打扮、开晚会上面。他们就像头顶一杯水来踢足球,一边踢球,一边拼命保持不让水洒出来。其他人都在一门心思玩足球,遇到这样的对手,自然能够毫不费力地击败,并且心里还奇怪,对方怎么如此无能。&br&&br&  就算书呆子心里想着变得与其他小孩一样受欢迎,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因为那些受欢迎的小孩从小就在琢磨如何受欢迎,打心底里追求这个。但是,书呆子从小琢磨的却是如何更聪明,心底里也是这样追求的。这都是受父母的影响,书呆子被教导追求正确答案,而受欢迎的小孩被教导讨人喜欢。&br&&br&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把“聪明的学生”和“书呆子”当作同义词,好像它们完全可以换着用。事实上,只有在我上面谈到的这种环境中才能这样使用。所谓“书呆子”,其实只是指这个人的社交技能不够强。但是,你到底需要多“强”的社交技能,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b&在普通的美国学校中,成为“强人”的标准高得吓人(或者至少是十分特别),即使你不是很“呆”的人,相比之下,也只能算是呆子了。&/b&&br&&br&  仅有很少的聪明小孩,能够分配出足够的心思,去关心如何让自己受欢迎。他们往往碰巧还具有俊俏的外表、运动员的体格,或者受人瞩目的兄弟姐妹。不然的话,你就别无选择,只能成为书呆子了。&b&这就是为什么聪明的小孩在青少年时期,比如11岁到17岁,有着一生中最糟的人生经历。人生的这个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更多地受到你的受欢迎程度的影响。&/b&&br&&br&  11岁以前,小孩的生活由家长主导,其他孩子的影响有限。孩子们不是不关心小学里其他同学的想法,但是后者不具有决定性影响。小学毕业以后,这种情形开始发生变化。&br&&br&&b&到了11岁左右,孩子们逐渐把家庭生活当作寻常事了。他们在同伴中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并认为那个世界才是重要的,比家里的世界更重要。实际上,如果他们在家里与父母发生冲突,反而能在那个新的世界中挣得面子,而他们也确实更在乎那个世界。&/b&&br&&br&  但是,问题在于,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世界。如果你听任一群11岁的孩子自行其是,最后就会发生小说《蝇王》中的情景。我同许多美国孩子一样,在学校里就被要求阅读此书。这可能不是巧合,有人可能希望借此向我们指出,我们这些孩子就是“野蛮人”,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残酷和愚蠢的世界。对当时的我来说,领会这些意思有点太难了。虽然这本书读起来让人觉得完全可信,但是我一点儿没有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当年,他们还不如直截了当告诉我们,我们这些孩子就是“野蛮人”,我们的世界愚不可及。&br&&br&  要是不受欢迎仅仅意味着不受到关注,书呆子们可能觉得还能忍受。不幸的是,在学校里不受欢迎等同于被歧视和被欺负。&br&&br&  为什么会被歧视和欺负?所有现在还在学校里读书的人可能会又一次觉得,怎么会有人问出这么蠢的问题。怎么可能会有其他结果呢?当然会有其他结果。一般来说,成年人就不会去欺负书呆子。为什么小孩子会这样做呢?&br&&br&  一部分原因是,青少年在心理上还没有摆脱儿童状态,许多人都会残忍地对待他人。他们折磨书呆子的原因就像拔掉一条蜘蛛腿一样,觉得很好玩。在一个人产生良知之前,折磨就是一种娱乐。&br&&br&  孩子们欺负书呆子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好受一些。当你踩水的时候,你把水踩下去,你的身体就会被托起来。同样,在任何社会等级制度中,那些对自己没自信的人就会通过虐待他们眼中的下等人来突显自己的身份。我已经意识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国社会中底层白人是对待黑人最残酷的群体。&br&&br&  但是我认为,孩子们欺负书呆子的主要原因也与追求“受欢迎”的心理有关。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受欢迎?个人魅力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你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结盟。秘诀就是不停地设法使自己与其他受欢迎的人变得关系更密切。没有什么比一个共同的敌人更能使得人们团结起来了。&br&&br&  这就好比一个政客,他想让选民忘记糟糕的国内局势,方法就是为国家找出一个敌人,哪怕敌人并不真的存在,他也可以创造一个出来。一群人在一起,挑出一个书呆子,居高临下地欺负他,就会把彼此联系起来。一起攻击一个外人,所有人因此就都成了自己人。这就是为什么最恶劣的以强凌弱的事件都与团体有关的原因。随便找一个书呆子,他都会告诉你,一群人的虐待比一个人的虐待残酷得多。&br&&br&  如果说其中还有一丝安慰,那就是书呆子不妨记住,这种虐待不是针对个人的。一群孩子成群结伙地欺负你,那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一伙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一起干,这就好像一群人成群结伙地去打猎一样。他们实际上并不恨你,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br&&br&  因为书呆子是不受欢迎的,处在学校的底层,所以全校学生都把书呆子当作一个可供欺负的安全目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受欢迎的孩子并不欺负书呆子,他们不需要靠踩在书呆子身上来垫髙自己。大部分的欺负来自处于下一等级的学生,那些焦虑的中间层。&br&&br&  麻烦的是,这样的人数量庞大。受欢迎的学生的分布并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像一个倒放的梨子,底部逐渐收窄。最不受欢迎的人数相当少。(我相信,在我们画的餐桌分布图中,称得上D桌的,只有我所在的那一桌。)所以,想要欺负书呆子的人比被欺负的书呆子多得多。&br&&br&  与不受欢迎的小孩保持距离,可以为你加分;那么与他们关系密切,就会为你减分。我认识的一位女性说,她在髙中时对书呆子有好感,但是害怕被人看到她与书呆子说话,因为其他女孩会因此取笑她。不受欢迎是一种传染病,虽然善良的孩子不会去欺负书呆子,但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依然会与书呆子保持距离。&br&&br&&b&难怪聪明的小孩读中学时往往是不快乐的。他们有其他的兴趣,没有多余的精力用来使自己更受欢迎。你在其他地方有所得,就会在这个地方有所失。不受欢迎使得书呆子成为全校攻击的目标。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噩梦般的情景并非出自任何有预谋的恶意,而仅仅因为这个特殊的环境。&/b&&br&&br&  对我而言,最糟糕的日子是初中。孩子们内部的世界刚刚形成,一切都很严酷,聪明的孩子与普通的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慢慢开始显露。几乎每一个和我讨论过的人都同意,人生的最糟糕时期是在11岁到14岁。&br&&br&  在我读的学校,八年级的时候(也就是我12~13岁的那一年)曾经发生过一件引起轰动的事情。有一个老师在等校车的时候,偶然听到一群女生在议论某个书呆子如何被欺负,她深感震惊,第二天就向全班发表了言词恳切的呼吁,请大家不要如此残忍地对待同学。&br&&br&  她的呼吁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那时,最触动我的是,她居然对这件事感到震惊。这是不是意味着她以前对此一无所闻?她觉得这一切是不正常的?&br&&br&  没错,成年人不知道孩子们内部发生的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在抽象意义上,成年人知道孩子的行为有时是极端残酷的,这正如我们在抽象意义上知道贫穷国家的人民生活极端艰难。但是,像所有人一样,成年人不喜欢揪住不放这种令人不快的事实。你不去埋头探寻,就不会发现具体的证据,就会永远以为这件事是抽象的。&br&&br&&b&公立学校的老师很像监狱的狱卒。看管监狱的人主要关心的是犯人都待在自己应该待的位置。然后,让犯人有东西吃,尽可能不要发生斗殴和伤害事件,这就可以了。除此以外,他们一件事也不愿多管,没必要自找麻烦。所以,他们就听任犯人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小集团。根据我读到的材料,犯人内部的关系是扭曲、野蛮、无孔不入的。处在这种人际关系的最底层可不是好玩的事。&/b&&br&&br&&br&&b&  总体上看,我就读的学校与上面说的监狱差不多。校方最重视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待在自己应该待的位置。与此同时,让学生有东西吃,避免公然的暴力行为,接下来才是尝试教给学生一些东西。除此以外,校方并不愿意在学生身上多费心思。就像监狱的狱卒,老师们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是放任自流的。结果,学生就像犯人一样,发展出了野蛮的内部文化。&/b&&br&&br&&br&  可是,为什么离开学校以后,真实的世界却能友好地对待书呆子呢?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那是成年人的世界,他们都成熟了,不会把书呆子挑出来欺负。不过,我觉得这不是主要答案。监狱里的成年人不也照样以强凌弱吗?而且很显然,上层社会的阔太太之间也是如此,在曼哈顿的某些地方,女性之间的交往听来就像高中时代的延续,同样充满了各种算计和勾心斗角。&br&&br&  我认为,真实世界的关键并非在于它是由成年人组成的,而在于它的庞大规模使得你做的每件事都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效果。学校、监狱、上流社会的女士午餐会,都做不到这一点。这些场合的成员都好像关在封闭的泡沫之中,所作所为只对泡沫内部有影响,对外部没有影响。那么很自然地,这些场合就会产生野蛮的做法。因为它们不具备实际功能,所以也就无所谓采用的形式^。&br&&br&  当你所做的事情能产生真实的效果,那就不仅仅是好玩而已了,发现正确的答案就开始变得重要了,这正是书呆子的优势所在。你马上就能联想到比尔·盖茨。他不善于社交是出了名的,但是他发现了正确的答案,至少从收入上看是如此。&br&&br&  真实世界的特点是,它极其庞大。如果总体足够大,即使是人数最少的少数派,只要聚集在一起,也能产生可观的力量。在真实世界中,书呆子在某些地方聚集起来,形成自己的社区,智力因素成为那里最被看重的东西。有时,这种因素甚至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大学的数理学系,书呆子甚至会夸大笨拙,以显示自己的聪明。约翰·纳什^非常钦佩诺伯特·维纳^^就学维纳的样子,经过走廊的时候都用手扶着墙走路。&br&&br&  我13岁的那一年,对世界的全部认识,就是身边看到的一切。我以为,我所经历的种种扭曲的事件就是世界的样子。看上去,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也是一个乏味的世界,我不太肯定哪一个更糟一些。&br&&br&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中过得并不好,我觉得一定是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我没有意识到,作为书呆子,我不适应周围环境,某种程度上正说明我领先了一步。书呆子已经在思考的东西,正是真实世界看重的东西。他们与别人不一样,不把所有时间用来玩一种耗尽全力但又亳无意义的游戏。&br&&br&  我们的感受,有点像一个被重新塞进中学的成年人。他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听什么音乐,用什么暗语。在别的孩子眼里,他就像一个彻头彻尾的外星人。不过,成年人很清楚不用在乎别人怎么想,我们就没有这种自信了。&br&&br&  许多人似乎认为,聪明的小孩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应该与“正常的”小孩待在一起。也许吧。但是,至少在某些情况中,书呆子感到不适应的真正原因是其他人都是疯子。我记得读髙中的时候,有一次在体育馆观看校运动队的出征大会,啦啦队把对手的模拟像扔到看台上,观众一哄而起,把它撕成碎片。我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探险家,正在目睹某种奇特的部落仪式。&br&&br&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会向13岁的我提供一些建议,主要告诉他要昂起头看世界。我在那个年纪根本不知道这一点,而我身边的世界又虚假得像奶油夹心蛋糕一样。不仅是学校,整个小镇都很虚假,不像真实的世界。为什么人们要搬到郊区去住?为了养育下一代!难怪郊区生活是如此地乏味和贫瘠。整个镇子就像一个巨大的幼儿园,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而有意识地造出来的。&br&&br&  在我生长的这个地方,感觉整个世界就是这么大,你根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郊区就是故意这样设计的,与外部世界隔离,不让儿童沾染到外界有害的东西。&br&&br&  至于学校,不过是这个虚假环境中关住牲口的围栏。表面上,学校的使命是教育儿童。事实上,学校的真正目的是把儿童都关在同一个地方,以便大人们白天可以腾出手来把事情做完。我对这一点没有意见,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对孩子不加管束,让他们四处乱跑,无疑是一场灾难。&br&&br&&b&让我困扰的,不是把孩子关在监狱里,而是(a)不告诉他们这一点,(b)把这监狱的大部分交给犯人来管理。&/b&孩子们被送进来,花6年时间,记住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实,还要身处在一个由四肢发达的小巨人管理的世界,那些巨人们只知道追逐一个椭圆形的、棕色的球,好像这是全世界最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简直就像一场超现实的鸡尾酒化妆晚会,如果孩子畏缩不前、瑟瑟发抖,他们就会被视为怪人。&/blockquote&&br&=============================&br&忍不住的评论分割线,见谅。。&br&=============================&br&&br&感谢你看到这里~&br&忍不住加几句私货。。&br&&br&这里不考虑中美教育制度的优劣,只谈论学生的感受。&br&美国学生的感受Paul的文章里讲的很多(还有 &a data-hash=&9881fadcdbbc1& href=&///people/9881fadcdbbc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吴湘& data-tip=&p$b$9881fadcdbbc1& data-hovercard=&p$b$9881fadcdbbc1&&@吴湘&/a&&a data-hash=&d21b6b4c1c47bbb4e65286& href=&///people/d21b6b4c1c47bbb4e6528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方仁野& data-tip=&p$b$d21b6b4c1c47bbb4e65286& data-hovercard=&p$b$d21b6b4c1c47bbb4e65286&&@方仁野&/a& 的答案),我只评论自己过去一直痛恨的中国中学。&br&&br&中国的中学显然比美国中学更像监狱。然而,在Paul所描述的两个方面上,中国的这个监狱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br&(a)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从一开始就承认这一点,并且反复强调......每个学生从进入中学开始就明白,前面等着的是漫长的苦役,因此早有心理准备......&br&(b)中国的这个监狱不由犯人管理,或者说,在这个监狱里,认同感和成就感不是由其他犯人提供的。获取认同感和成就感的唯一方式来自于不间断的考试,就像一次次的智力试炼。不管这些考试有多少真正价值,考试成绩至少是跟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成正相关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nerd只要会背书会计算,就能在中国的中学里过得很好。&br&&br&这是不是好事,我不知道,自由的缺失当然会限制创造力,而且,中国的教育制度把那些不能量化的聪明忽略掉了;这里是否真正体现了对智力的重视,我无法判断。但是,这种我以前从未想过的思路,能够解释我一直以来的一些困惑。&br&从我个人的回忆来看,中国的中学制度,是有一点像中世纪的修道院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在一段时期内,中国中学以它特有的方式,给某种特定思考类型的年轻人提供了保护伞和安逸的环境,让他们得以回避现实世界的诸多干扰,将精力专注在纯粹的智力活动上。&br&&br&================================&br&继续Paul的文章,下一部分会讨论题主提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的根源。&br&================================&br&&blockquote&  生活在这个扭曲的世界,不仅仅对书呆子,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充满压力的。就像任何一场战争,胜利方也是要付出代价的。&br&&br&  成年人肯定不可避免地看到了孩子们在受苦受难。他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那是青春期在作祟。成年人对自己说,孩子们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身体内部新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物质——激素。激素在血液中奔流,把所有事情都搞得一团糟。整个社会系统一点问题也没有,孩子们到了这个年纪,不可避免地会感觉很糟糕。&br&&br&  这种看法无所不在,甚至孩子们自己都相信了。但是相信这种话可能一点帮助也没有。你告诉一个人,他的脚天生就是坏的,并不能阻止他去怀疑他可能穿错了鞋子。&br&&br&  我就不太相信这种理论,凭什么说13岁的小孩自己有问题。如果这是激素过多的生理问题,那就应该普遍存在。可是,蒙古的游牧民族在13岁时难道也是这么空虚吗?我读过许多历史资料,找不到任何一条20世纪之前的历史事实支持这个理论上应该普遍存在的现象。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青少年学徒看上去过得很开心很投入。当然,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争斗和阴谋诡计(米开朗基罗小时候就曾经被其他小孩打断过鼻子),但是他们并不疯狂。&br&&br&  就我所知,青少年因为激素而行为失常的理论与美国中产阶级迁至郊区的进程是同步出现的。我认为这不是巧合,青少年是被迫去过这种生活的,他们是被逼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徒是整天劳碌的牧羊狗,而今天的青少年则是神经兮兮、供人玩耍的哈巴狗。他们的疯狂源于到处都是一片可怕的无聊。&br&&br&  我读中学的时候,自杀是聪明学生中永恒的话题。虽然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真的自杀,但是不少人有这样的设想,其中一些人可能还真的尝试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杀只是一个姿态。就像其他青少年一样,我们都喜欢有戏剧效果,而自杀看上去就非常富有戏剧性。但是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有时真的是非常悲惨。&br&&br&  被其他小孩欺负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有别的问题存在,甚至可能是更糟糕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工作,没能发挥我们的才能。人类喜欢工作,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你的工作就是你的身份证明。但是,我们那时做的所有事情根本就是无意义的,至少那时看来是这样。&br&&br&  最好的情况下,那些事情也不过是遥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的练习。它所面向的目标是如此遥远,以至于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练习这些到底是为了干什么。更常见的情况是,那些事情不过是一系列随意设置的绳圈,你被要求一个个跳过去。你在学习中遇到的文字都是专为考试而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出题,而不是为了讲清楚问题。(南北战争的三个主要原因是……等到考试的时候,就会有一道题:请列出南北战争的三个主要原因。)&br&&br&  而且,没有办法回避那些事情。成年人已经达成共识,认定通往大学的途径就是这样的。逃离这种空虚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它屈服。&br&&br&  过去的社会中,青少年扮演着一个更积极的角色。工业化时代到来前,青少年都是某种形式的学徒,不是在某个作坊,就是在某个农庄,甚至在某艘军舰上。他们不会被扔到一旁,创造自己的小社会。他们是成年人社会的低级成员。&br&&br&  以前的青少年似乎也更尊敬成年人,因为成年人都是看得见的专家,会传授他们所要学习的技能。如今的大多数青少年,对他们的家长在遥远的办公室所从事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看不到学校作业与未来走上社会后从事的工作有何联系(实际上,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联系)。&br&&br&  如果青少年更尊重成年人,那么成年人也会更接受青少年。经过几年的训练,学徒就能担当重要的职责。即使是那些刚招收进来的学徒,也能用来送信或打扫场地。&br&&br&  如今的成年人根本不接受青少年。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在办公室工作,所以就在上班的路上,顺路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关着,这有点像他们周末外出度假时,把狗送到寄养的地方。&br&&br&  与此同时,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被迫面对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它与当前的其他许多难题有着共同的起因,那就是“专业化”(specialization)。当工作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时,我们就必须接受更长时间的训练。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前,儿童最晚大约在14岁就要参加工作,如果是在农庄(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参加工作的时间就更早。如今,只要一个青少年读大学,他就要等到21岁或22岁才开始全职工作。如果再读更髙的学位,比如医学博士或哲学博士,可能要拖到30岁才能完成学业。&br&&br&  当今的青少年在生产活动中,根本就是毫无用处的。他们只能在诸如快餐店这样的地方充当廉价劳动力,而快餐店也看出来了,充分利用了这个事实。对于除此以外的几乎所有行业,青少年都会带来净损失。但是,他们又太年轻,不能放任不管,必须有人看着他们。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地方,用几个成年人看守所有小孩。&br&&br&  如果事情只发展到这一步,那么我们就是在描述一个监狱,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监狱不是全日制的。问题在于,许多学校实际上真的停留在这一步。学校的使命据称是教育儿童,佴是并没有外在的压力监督他们把这件事做好。所以,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很糟糕,孩子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就连认真读书的孩子也是如此。许多时候,我们所有人——包括学生和老师——都只是做做样子,走过场而已。&br&&br&  我在髙中上法语课的时候,课程内容包括阅读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我觉得,学生中不可能有人的法语水平高到可以自己读懂这本巨著。所以,像班上的其他人一样,我参考了Cliff's Notes的导读本。后来,学校有一次专门针对《悲惨世界》的测验,我发现里面的问题都很奇怪,到处都是很长的单词,老师上课时从没有用过这些词。这些题目是从哪里来的?原来也是出自Cliff's Notes。老师们也在使用这个导读本,我们双方都是在敷衍了事。&br&&br&  公立学校肯定也有很优秀的老师。我读四年级时遇到的Mihalko老师就是一个精力充沛、充满想象力的老师。他使得那个学年如此令人难忘,以至于三十年后,他的学生依然在谈论这段往事。但是,像他这样的老师只是个别现象,无法改变整个体系。&br&&br&  几乎在任何团体中都存在等级关系。成年人在真实世界中形成的团体,一般来说,都存在某个共同目标,团体的领导者往往由最善于实现目标的人担任。学校就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内部形成的团体没有一个共同目标。但是,等级关系却不会缺席,所以孩子们的等级是凭空创造出来的。&br&&br&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短语描述这种情况,即在没有任何严肃标准的前提下,产生排名的情况。我们会说情况&b&“倒退至人缘比赛”(degenerates into a popularity contest)&/b&。这正是大多数美国学校中发生的事情。某个人的排名不是根据他的真正能力,而主要根据他专攻排名的能力。这就像路易十四的宫廷。没有外在的对手,孩子们就互相把对方当作对手。&br&&br&  如果存在对于真正能力的外部测试,待在等级关系的底层也不会那么痛苦。球队的新人并不会怨恨老队员的球技,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如此,所以很髙兴有机会向老队员求教。老队员可能也会因此产生一种传帮带的光荣感(noblesse oblige)。最重要的是,老队员的地位是通过他们本身出色的能力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排挤他人获得的。&br&&br&  宫廷中的等级关系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种类型的团体贬低了每一个成员的人格。底层成员对上层成员毫无敬意,而上层成员也没有传帮带的光荣感。这里的一切就是杀与被杀的关系。&br&&br&  美国中学的学生内部,就是这种关系的社会。因为除了每天把小孩聚集在某个地方,关上几个小时以外,学校并没有其他的真实目的,所以学生内部形成这种关系也就很自然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直到不久以前才恍然大悟,校园生活的两大恐怖之处——残忍和无聊——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br&&br&  美国公立学校的平庸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度过了不快乐的六年,还带来了严重后果。这种平庸直接导致学生的叛逆心理,使他们远离那些原本应该要学习的东西。&br&&br&  许多书呆子可能都与我一样,直到高中毕业多年后,才去读中学里的指定读物。但是,我错过的绝不仅仅只是几本书而已。我对许多美好的字眼都嗤之以鼻,比如“人格”、“正直”,因为成年人贬低了这些词。在他们嘴里,这些词似乎都是同一个意思——“听话”。一些孩子因为具备所谓的“人格”和“正直”,而受到夸奖,可是他们不是呆得像一头大笨牛,就是轻浮得像一个不动脑筋的吹牛者。如果人格”和“正直”就是这种样子,我宁愿不要它们。&br&&br&  我误解最深的一个词是“老成”(tact)。成年人使用这个词,含义似乎就是“闭上嘴巴,不要说话”。我以为它与“缄默”(tacit)和“不苟言笑”(taciturn)有着相同的词根,字面意思就是安静。我就对自己发誓,我绝不要变成“老成”的人,没有人能够让我闭上嘴巴。可是事实上,这个词的词根与“触觉”(tactile)相同,它真正的意思是熟练的碰触。“老成”的反义词是“笨拙”(clumsy)。进入大学以后,我才搞明白了这个词。&br&&br&  在这场激烈的人缘争斗中,书呆子并不是唯一输家。他们不受欢迎,只是因为他们分心去干别的事了。还有一些孩子则是主动放弃,因为他们对这个过程感到厌恶。&br&&br&  青少年都不喜欢孤独一人,即使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也是如此。所以,当他们选择退出这个系统时,他们往往会一群人一起退出。在我读过的学校,叛逆心理的主要焦点在于毒品的使用,尤其是大麻。这帮孩子穿着黑色的演唱会T恤,被称为“怪人”(freak)。&br&&br&  怪人和书呆子属于同一个联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虽然在怪人的群体中,绝不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至少看上去如此),但是从整体上看,怪人还是比其他孩子聪明。我本人更多地属于书呆子阵营,但是我有很多怪人朋友。&br&&br&  怪人使用毒品,是为了建立他们之间的社交纽带,至少一开始如此。因为毒品是非法的,所以一起使用的话,就创造出了一种共同反叛的标志。&br&&br&  我在这里并不是说糟糕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使用毒品的唯一原因。只要你碰过毒品,一段时间以后,毒品就会自行推动你的行为。而且毫无疑问,有些怪人使用毒品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逃避其他问题,比如家庭问题。但是,至少在我的学校,大部分孩子使用毒品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叛逆心理。14岁的孩子开始抽大麻,并不是因为他们听说这样有助于忘记烦恼,而是因为他们想要加入一个不同的团体。&br&&br&  不当的管制导致叛逆,这并不是新鲜事。即使毒品本身就是麻烦的来源,学校本身依然无法推卸主要责任。&br&&br&  校园生活的真正问题是空虚。除非成年人意识到这一点,否则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成年人,是那些读书时就是书呆子的人。你想让你的孩子读八年级的时候和你一样不快乐吗?我可不想。那好,有什么事是我们可以做的?肯定有的。现行体系中没有什么事是必然的。它是现在这个样子,大部分是因为没人去改变它。^你也许会说,成年人很忙。观看孩子在学校的文艺表演是一回事,着手改革教育制度又是另一回事。可能只有少数人有精力从事改革工作。那么我要说,我觉得最难的部分,其实是能否意识到你该做什么。&br&&br&  还在学校里读书的书呆子不应该屏息凝神,等着全副武装的成年人某一天乘直升飞机从天而降来拯救你。也许会有这么一天,但是肯定不会很快到来。任何对生活立竿见影的改变,可能还是来自于书呆子自己。&br&&br&  哪怕你什么也改变不了,但是仅仅是理解自己的处境,也能使得痛苦减轻一些。书呆子并不是失败者。他们只是在玩一个不同的游戏,一个更接近于真实世界状况的游戏。成年人明白这一点。成功的成年人,几乎都声称自己在高中属于书呆子。&br&&br&  对于书呆子来说,意识到学校并非全部的人生,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学校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为设计出来的体系,一半像是无菌室,一半像是野蛮洪荒之地。它就像人生一样,里面无所不包,但又不是事物的真实样子。它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只要你向前看,你就能超越它,哪怕现在你还是身处其中。&br&&br&  如果你觉得人生糟透了,那不是因为体内激素分泌失调(你父母相信这种说法),也不是因为人生真的糟透了(你本人相信这种说法)。那是因为你对成年人不再具有经济价值(与工业社会以前的时期相比),所以他们把你扔在学校里,一关就是好几年,根本没有真正的事情可做。任何这种类型的组织都是可怕的生存环境。你根本不需要寻找其他的原因就能解释为什么青少年是不快乐的。&br&&br&  我在这篇文章中发表了一些刺耳的意见,但是我对未来是乐观的。我们认定无法解决的难题,事实上完全可以解决。青少年并不是洪水猛兽,也并非天生就不快乐。这一点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应该都是令人鼓舞的消息。&/blockquote&
禁不住想全文引用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一书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名是《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文章比较长,但很好的回答了题主的问题。 另外,向任何对编程感兴趣的人推荐《黑客与画家》。 补注:题主提到历史文化或社会心理上的根源,这两方面原文…
图片只是时光的凝固,让图片引领我们管窥那个时代,体会那个瞬间人物背后的悲欢和历史的声音。&br&&br&PS:&b&本回答没有任何鼓动民族情绪的意愿和倾向,我自身也坚决反对仇恨和对立,&/b&只是在离我们不远的那段历史里,有那么一群人,不论是将军,士兵,平民还是第一夫人,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国际友人,每个人都被历史洪流裹挟着前进,不管是“一将功成”还是“万骨枯”,他们的悲欢离合,都不应该被忘记。&br&&br&而留下的这些照片,就是我们&b&回望历史,反思战争&/b&最好的窗口。&br&&br&==================================================================&br&&b&1,&/b&&b&最美抗日少女&/b&&br&1938年4月,日军占领安徽和县,抓到国军女战士成本华。&br&&blockquote&日军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妇女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她负责指挥这次抵抗。日军叫她投降,她却轻蔑地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当时,一名日本随军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随后,日军就将成本华等人关押起来,日本兵等人轮奸了成本华。&br&几天后,日军在撤退时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将她捆绑着带到和城大西门外的刑场,让她观看他们枪杀被抓到的中国人。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兵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当时日本兵的刽子手们实在太累了,就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大西门城根的碉堡旁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这时,日本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成本华知道要杀她了,但&b&她毫不畏惧地轻轻活动一下麻木的双臂,理了理凌乱的头发,然后面朝太阳,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并让记者给她又拍了一张照片。&/b&拍完后,几个日本鬼子就用刺刀发疯般地刺杀了成本华。&/blockquote&&img src=&/6e5fbf335c4b7801339aea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6e5fbf335c4b7801339aea_r.jpg&&&br&&br&&b&2,日,浙江前线受伤的中国军人。&/b&&br&&img src=&/cca2cfb9e82c6c1578d0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ca2cfb9e82c6c1578d01_r.jpg&&&br&&b&3,美籍华裔陈瑞钿,“九·一八”事变后归国效力。&/b&&br&年,他共击落敌机8架。在空战中,他的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幸运生还。最后一次被击中时,由于油箱起火,这位空军中著名的混血儿帅哥被大面积烧伤后毁容,送往美国医治。伤愈,仍旧回国参加艰险的“驼峰飞行”,至抗战胜利。&br&&img src=&/d73c323ffd7fd132f790add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6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b&4,国破山河在。&/b&&br&这张照片是日~本人拍摄的,前面是严阵以待的日本士兵,所有的枪和炮都对准了一辆孤零零的国军战车,这辆孤零零的中国战车,正在冲向日军的阵地……旅日作家萨苏看到后第一反应是:&国破山河在&!一张令人潸然泪下的旧照,让我们想到国家危难时,那种视死如归的豪情!历史的星空里有他们的灵魂在闪耀。&br&&img src=&/2c94b53bdeb1f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b&5,大名鼎鼎的“死字旗”&/b&&br&四川,请缨出征的王建堂,得到父亲王者成的嘱托,竟然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br&“死”字右边写着:&br&&b&“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b&&br&左边写道:&br&&b&“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b&&b&!”&/b&&br& 短短数字,抵得上雄文万丈。寥寥点墨,淌开了血泊中的生路。带着死字旗的王建堂,出生入死,几次负伤,都用这面旗帜裹缚。&br&&img src=&/762d43c361ab5c4fb218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762d43c361ab5c4fb218_r.jpg&&&br&&br&&br&&b&6,宋美龄亲自为伤兵包扎&/b&&p&当年的10月22日,宋美龄亲自从南京赶往上海抗战前沿慰问,当时上海的抗日军队大多都集中在淞沪前线,而日本军用飞机每天仍然还在不停地向前线投弹,对抗战军队进行狂轰滥炸。宋美龄来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决定亲自去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当天下午,宋美龄微服轻装,打扮成普通民众模样,然后在外籍顾问端纳和几位女侍和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在战火中驰往前线,这时突然几架日本飞机从天而降,然后对宋美龄乘坐的小轿车开始疯狂地扫射,小轿车在乱箭似的弹雨中突然失控,不慎在战地跌进了一个弹坑里,她的腰部受到了扭伤。&br&&/p&&img src=&/a05b7e8a2a7d009eb1de61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05b7e8a2a7d009eb1de617_r.jpg&&&br&&p&&b&7,笑容。&/b&&/p&&br&《兵器》有过专门的文章 照片是西方记者在根据地拍的。&br&三人分别是左齐(独臂者),陈再道,刘转连,机枪是掳获的日军机枪。&img src=&/a023f7d72aaa5fedbc8a2339111cfdb7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a023f7d72aaa5fedbc8a2339111cfdb7_r.jpg&&&br&&p&&b&8,七七卢沟桥开战。&/b&&/p&管窥当时守桥国军的装备之简陋。&br&&img src=&/6ab5fdb80fd43f9756ca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ab5fdb80fd43f9756cad_r.jpg&&&br&&b&9,赴东北援马抗日团&/b&&br&上海青年300多人组成的“赴东北援马抗日团”。张少杰团长在火车站向欢送人群致诀别词:“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注意旁边的棺材)&br&&img src=&/af6ffcd5511152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br&&b&10,新兵朱文海。&/b&&br&朱文海是一位参军仅半年的新兵,被日军侦察兵击中(1939年),当你我还为脸上的痘痘和隔壁的姑娘而担心的时候,他已经走上战场,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了生命,历史凝固了他牺牲的一瞬间和他的名字。&br&&br&&img src=&/e395faf881aa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br&&br&&b&11,重庆大轰炸&/b&&br&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日起至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br&&img src=&/43ac9add70da5ae3cf618ec752bbf6bd_b.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43ac9add70da5ae3cf618ec752bbf6bd_r.jpg&&&br&&img src=&/c42eb8f00e28c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42eb8f00e28c_r.jpg&&&br&&img src=&/5f30ce8c1e16a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5f30ce8c1e16a_r.jpg&&&br&&b&12,毁家纾难&/b&&br&1938年,“七七”周年前夕,国民政府在武汉发起献金活动,这个孩子把自己的扑满也捐了出来。(扑满,为我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br&&img src=&/a5e1dbe94d2007ea71abbf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5e1dbe94d2007ea71abbf3_r.jpg&&&br&&b&13,坠毁&/b&&br&一架在上海郊外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坠落的中国空军战斗机。&br&&img src=&/baa1a0c793e00dc09a45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aa1a0c793e00dc09a45d_r.jpg&&&br&&b&14,大名鼎鼎的飞虎队。&/b&&br&&br&&img src=&/e23ffd4eefb9d_b.jp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e23ffd4eefb9d_r.jpg&&&img src=&/97f26afba888cd00c25df1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97f26afba888cd00c25df1_r.jpg&&&br&&br&&b&15,躲避&/b&&br& 日军飞机在江阴江面轰炸中国海军平海号巡洋舰,画面中可以看到平海舰在全力加速避开日机投掷的炸弹。&br&&img src=&/bfc1c4db491ebb16bc0fc46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fc1c4db491ebb16bc0fc46_r.jpg&&&br&&b&16,5000头盖骨&/b&&br&&br&&br&&b&湖南,衡阳。&br&&/b&&img src=&/2b7b14cffdbd315cbecbb92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2b7b14cffdbd315cbecbb92_r.jpg&&&br&&br&&b&17,免炸&/b&&br&抗战时期外国机构一度使用纳~粹旗以避免日军飞机的轰炸。&br&&img src=&/6fcc5ee53c5fb2accbdf29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br&&b&18,错位。&/b&&br&杭州,穿中国军装的日军战俘。&br&&img src=&/dac22e1a4269cff0360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ac22e1a4269cff03604_r.jpg&&&br&&br&&b&19,二胡&/b&&br&侵华日军军官和正在拉二胡的中国女孩&br&&img src=&/83a50c341cbb715da78c4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83a50c341cbb715da78c4_r.jpg&&&br&&br&&b&20,骨灰&/b&&br&胸前挂着骨灰盒的日军士兵&br&&img src=&/9c7ca53b9e_b.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9c7ca53b9e_r.jpg&&&br&&b&21,鸠占鹊巢&/b&&br&入侵广州攻占广州民国市政府的日军&br&&img src=&/45beac29d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45beac29d_r.jpg&&&br&&b&22,扫荡&/b&&br&扫荡完中国村庄的日军部队&br&&img src=&/cd512c002b3dc796cdf68f006e8f459b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cd512c002b3dc796cdf68f006e8f459b_r.jpg&&&br&&b&23,万里长城&/b&&br&进攻长城的日军。&br&&img src=&/f76a29223afd270a3bc22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76a29223afd270a3bc22c_r.jpg&&&br&&b&24,生化部队&/b&&br&臭名昭著的日军生化部队&br&&img src=&/953ba2de6b3a5a771dfdf6fcb4d4fba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53ba2de6b3a5a771dfdf6fcb4d4fba8_r.jpg&&&br&&b&25,历史写真?&/b&&br&战争时期日本的杂志&br&&img src=&/9db079aaef44f90d6de8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9db079aaef44f90d6de8_r.jpg&&&br&&b&26,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牺牲现场&/b&&br&&p&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奉命率第109旅夜间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击退日军先头部队,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炸伤。入夜,赵登禹利用日~军警戒疏忽的机会,率3000人自两翼迂回到日军侧后包抄,日~军措手不及,死伤惨众,赵登禹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激战数日,日~军多次进攻未果,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大捷。&/p&&p&1937年,&b&日军起先获得汉奸潘毓桂的出卖和日军收买的参谋周思静的密报,进行埋伏。&/b&当天中午,赵登禹乘轿车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途中,遭遇埋伏在此的日军袭击。赵登禹当场阵亡,享年39岁。&/p&&img src=&/23dbdcc26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br&&br&&p&&b&27,不灭倭寇,誓不生还&/b&&/p&&p&第5军开赴前线支援19路军。这是参战前,第261旅的全体官兵在“不灭倭冠,誓不生还”的誓辞上签名 &br&&/p&&img src=&/3dec32b9be282a18bced8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p&&b&28,战地拍摄&/b&&/p&&p&“一o二八”淞沪抗战中美国电影界到国军作战前线拍摄有声影片 &br&&/p&&img src=&/1ecc5e45c78c941cefdcb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1ecc5e45c78c941cefdcb_r.jpg&&&br&&br&&p&&b&29,来,回。&/b&&/p&&p&一o二八”淞沪抗战中&b&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b&乘舰而来,躺棺材而去。&br&&/p&&img src=&/4d6eeed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d6eeed0_r.jpg&&&br&&br&&b&30,抗日殉国首将——佟麟阁&/b&&br&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br&&img src=&/b24aeaf59c3c45f28e3b9542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b24aeaf59c3c45f28e3b9542_r.jpg&&&br&&b&31,太原会战&/b&&br&1937年10月,中国军队步出太原古城,赴前线杀敌。晨曦里,战士的钢盔泛着寒光,身影凝重而坚毅,苍凉而悲壮。11月初,北路日军进攻大孟、阳曲,东路 日军在鸣谦、鸣李一带阻遏中国援军。7日,两路日军逼近太原城郊,从东北西三面猛攻城垣,并以飞机猛烈 轰炸,中国军队只好向西南突围。9日,太原失守。&br&&img src=&/725a133ad17a73f80c057ea24bb30a1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25a133ad17a73f80c057ea24bb30a1a_r.jpg&&&br&&b&32,精锐&/b&&br&1937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拥有德式武器装备的中央教导师整装待发,准备奔赴前线,与日军精锐部 队一较长短。过去受到日本外交压力的影响,中国始终无法由美、英、法等国取得新式武器,也缺乏技术建 立相应的国防工业,不过由于新崛起的纳粹德国也受困于国际孤立,无法取得战略原料,在此偶然的历史条件下,中德两国同意进行军事合作。中国供应稀有金属原料给德国,德国则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华,协助中国 建立国防工业,提供大量新式武器,装备近二十万的兵力,并协助制定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中长期作战计划。 德式装备的中国精锐部队,在淞沪战役中成功地抵挡了日军的猛烈攻势。&br&&img src=&/acb1c2273eef814bc8b1ab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acb1c2273eef814bc8b1ab_r.jpg&&&br&&b&33,士兵&/b&&br&国民党士兵(老照片)&br&这一张不知道是在什么状态下拍摄的几乎看不清楚,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军人的一种精神。(请注意,当时德式钢盔上耳朵边应该都有青天白日国徽,而我国一些抗~日剧中的钢盔中没有相应标示,不知道是道具失误还是……)&br&&img src=&/2efec6abfcf4910fdfc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2efec6abfcf4910fdfc8_r.jpg&&&br&&b&34,壮烈&/b&&br&照片上的中国军人壮志未酬,死不瞑目,枪犹在怀,弹犹在手。&br&&img src=&/a0ebfd1dfafd786fc44d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a0ebfd1dfafd786fc44d7_r.jpg&&&br&&b&35,国旗&/b&&br&(女童子军杨惠敏)&br&在四行仓库战斗(也就是“八百壮士”的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惠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游过苏州河,把国旗献给八百壮士,其无畏壮举震撼中国。当杨小姐献上浸透了汗水的国旗时,许多壮士激动得热泪盈眶,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br&29日早上,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一面中华民国国旗。由于杨惠敏只带来了国旗但仓库内没有旗杆,因此守军用竹子和草绳临时制作了旗杆。守军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参加了升旗仪式。而苏州河对岸聚集的群众据说超过三万人,他们欢呼“中华民国万岁!”(一说“中华民族万岁!)。日军开始对中華民國国旗发动空袭。由于防空炮火密集,同时顾忌误伤公共租界,日军飞机没能摧毁中国国旗就撤退了。经过两天战斗,四行仓库外防御工事和仓库本身都遭到破坏。&br&PS:当杨惠敏问及守军的作战计划时,守军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杨惠敏十分感动并向谢晋元索取所有守军的名册,并将其通告全国。但为了迷惑日军同时又不使楊惠敏失望,谢晋元让人根据原五二四团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另据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就医的伤员也被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有多少守军时要回答有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br&&img src=&/b50cf55d60d7d802f6a785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br&&b&37,助威&/b&&br&四行孤军坚守期间,每天都有许多市民不顾危险,挤在苏州河边为我军助威&br&&img src=&/aa44fb7ff7af8921cd9f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a44fb7ff7af8921cd9f_r.jpg&&&br&&b&38,坚毅&/b&&br&闻名于世的中国士兵肖像出自于卡帕之手,并成为当年《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让美国及世界了解了中国抗战的决心,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br&&img src=&/1c95af4cd06fb002fdb5_b.jpg& data-rawwidth=&317& data-rawheight=&4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br&&b&39,军事会议&/b&&br&卡帕回到汉口,到汉口几小时后就与伊文斯和费恩豪特一起参加了蒋介石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样的会议以前从来不向媒体开放的,结果,卡帕拍摄的有关中国抗战统帅的相片在世界各地转载&br&&img src=&/defd4a0ca978e0b1ff7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img src=&/4ecc70de09597efa1e6a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img src=&/defaf1e06d07c14a0a43_b.jpg& data-rawwidth=&38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br&&br&&b&40,武汉会战&/b&&br&国际友人聚集武汉,给中国人民以道义上和物质上的重要支持和支援,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长达数千里。武汉保卫战毙伤日军近4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 &br&&img src=&/a464ca21fcd13b5c6c3dabcf467f083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464ca21fcd13b5c6c3dabcf467f083e_r.jpg&&&br&&img src=&/aefbd3a2df2b5b0a699d9d5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aefbd3a2df2b5b0a699d9d5_r.jpg&&&br&&br&&b&41,英姿&/b&&br&空军第14中队队长徐焕升&br&日夜,中国空军出征日本并投撒下传单100万分,上图为率队远征日本胜利归来的空军第14中队队长徐焕升。&br&(已经能够飞抵日本领空却又不投掷炸弹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是技术问题,弹药、和返程汽油携带之间的矛盾,投掷准确性之类的。第二是政治原因,一旦轰炸日本本土,一定会迎来更加丧心病狂的报复,而中国在空军方面真的非常吃亏。)&br&综合以上原因,徐焕升飞抵日本上空抛洒传单的行为是非常提振国人精神气和具有战略意义的。&br&&img src=&/32dada2182a12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32dada2182a12_r.jpg&&&br&&b&42,中山舰&/b&&br&日,中山舰在湖北金口与敌机激战后沉入江中,舰长萨师俊等24名官兵阵亡‘&br&&img src=&/01dc8c5cd97dbeb979ce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b&43,集结&/b&&br&大批部队源源不断地向台儿庄集结,以完成对日军矶谷师团的包围&br&&br&&img src=&/16b1e887e77a498cfb88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16b1e887e77a498cfb88_r.jpg&&&br&&b&44,敢死队&/b&&br&敢死队员在台儿庄的反复争夺拉锯中,发挥了奇兵的作用,他们的夜袭收复了很多丢失的阵地。&br&&br&从这张图中,我能读出那种平静,不是因为漠视生死,而是有着超越生死的目标。今天的和平,到底是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平静或者悲壮地赴死换来的?&br&&img src=&/72b723a469c4c717a3dc3eb_b.jp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4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br&&br&&b&45,大堤&/b&&br&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在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大堤决口造成惊人的效果,但日军的进攻仅仅停顿了几个星期,然而,数百万中国人却因此而无家可归。(拍摄于罗伯特卡帕)&br&&img src=&/ece730f76a8e9f6bf452f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ce730f76a8e9f6bf452fd_r.jpg&&&br&&b&46,四亿人。&/b&&br&卡帕同意随约里斯·伊文斯前往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四亿人》。与中国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罗伯特卡帕拍摄宋美龄)&br&&img src=&/9e09f13caefbe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br&&br&&b&47,家。&/b&&br&1938年7月-9月的高温与日本战机的轰炸,使汉口如同炼狱一般,一名妇女守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家门前。&br&&img src=&/97a1b3a3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7a1b3a34_r.jpg&&&br&&br&&b&48,乞讨&/b&&br&&img src=&/cdb567dfd527ca6e24a14c0b2f22ec4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db567dfd527ca6e24a14c0b2f22ec4b_r.jpg&&&br&&br&&b&49,轰炸&/b&&br&日军加紧了对重点城市的轰炸,战略重镇武汉成为日机常常光顾的目标。&br&图为武汉市民在看我国空军和日军空军进行的空战——&a href=&///?target=http%3A///view/288822.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武汉空战&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蒋介石及夫人宋美龄为空战牺牲的英烈写挽联:&br&&br&武汉踞天下之中,歼敌太空,百万军民仰战绩;&br&滂沱挥同胞之泪,丧我良士,九霄风雨招英魂。&br&&br&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也送挽联一幅,上面写道:&br&&br&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br&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blockquote&&img src=&/c34c794c4535ace9e3f18aaf973b504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34c794c4535ace9e3f18aaf973b5042_r.jpg&&&br&&img src=&/f71bb89f1b59cfbe48acfde92abcf0d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71bb89f1b59cfbe48acfde92abcf0da_r.jpg&&&br&&br&&b&50,战损&/b&&br&中国军队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图为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战损高达百分之七十&br&&img src=&/51d545d1f5d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51d545d1f5d_r.jpg&&&br&&br&&b&51,战地记者&/b&&br&罗伯特·卡帕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1938年,罗伯特·卡帕来到中国,目睹日寇对中国的侵略,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新闻照片。&br&&img src=&/8ac92edb4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ac92edb4f_r.jpg&&&br&&b&,52,苦守滕县&/b&&br&苦守滕县 五千川军尽亡。&br&&br&&blockquote&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中将,挥军血战,城外堡垒尽毁,即继以守城,城破继以巷战,十荡十功。直至(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午后,王师长以下全师殉城,至为惨烈。城破以后,除有机会跳城归队者外,其中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b&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睢阳之后,一人而已!&/b&&br&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李宗仁&/blockquote&&br&&img src=&/c47cebabf9dbc86ae22ac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47cebabf9dbc86ae22ac_r.jpg&&&br&&br&&b&53,不死!不死!不死!&/b&&br&&br&不死的精神在这一代少年身上扎下了根&br&&img src=&/aa595e9bda60ab6c99b342cc0d87f8d7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b&54,立志&/b&&br&立志当空军,保卫属于自己的蓝天 &br&&img src=&/6c2cc73fe191a6ce06ffd63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6c2cc73fe191a6ce06ffd63_r.jpg&&&br&&b&55,毒气&/b&&br&日军对中国军民使用的日制九三式持久性毒气罐。&br&&img src=&/33b9fabdab7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br&&br&&b&56,哥哥&/b&&br&父亲被日军杀死,哥哥抱着弟弟。&br&&br&无话可说,潸然泪下。&br&&br&&img src=&/e6e35dcd057a77cd22b78343e1fcfa99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br&&br&&b&57,猛张飞——张灵甫&/b&&br&关中将士中的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中,我们不能不提的一位黄埔精英,就是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被视为“常胜将军”的张灵甫。&br&张秀甫的绝笔家信——&b&家书曰:“此次对日之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难卜。家人当认我已死,绝勿似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 &/b&&br&&img src=&/6aecae8ce1f10e58abed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1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6aecae8ce1f10e58abede_r.jpg&&&br&&b&58,渡江&/b&&br&中国士兵用土制的帆布筏子携带着点30口径的机关枪渡江。&br&&img src=&/cbe7fe527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cbe7fe527_r.jpg&&&br&&br&&b&59,孙将军&/b&&br&(日SC
316951)&br&&p&中国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和他的贴身警卫坐在小船上,由当地土著船夫撑船渡过缅甸的瑞丽江(位于中缅边境),他们注视着日军占领的对岸的南坎,这个小镇现在已经落入中国军队的手中。IBT-45-80396美军通信兵照片美国国防部公共信息部准予公开译者注:1944年8月,密支那战役结束后,驻印军在密支那休整了很长时间,由于在密支那作战的驻印军第14师、第30师和第50师在战斗中损失很大。新一军新38师就成为了驻印军先头部队,沿着八莫-南坎攻击前进。日,新38师在中缅边境九谷与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br&&/p&&img src=&/5b6e2edcb62fa2c281acb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b6e2edcb62fa2c281acb_r.jpg&&&br&&br&&p&&b&60,驼峰路线的经典瞬间&/b&。&/p&&p&抗战时期,中国是相当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急需的重要物资都靠进口。侵华日军看中要害,掐断了中国从海上到陆地的每一条国际交通线。无奈之下,1942年5月,由美军陆军航空兵空运部队与中国民航共同开辟了一条空中补给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过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这条航线,沿途要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运输机载重时仅可飞到3500米,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段路线起伏,驼峰航线由此得名。&/p&&p&作为支援中国战场的一条“空中生命线”,驼峰航线的开辟密切了中、美两国的战略协同和相互支援,为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2年至1945年,1000多架运输机依靠这条航线突破日本的封锁,向中国战场运送了大批人员和物资。&/p&&img src=&/c375ba922d1d5c7a6053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375ba922d1d5c7a6053e_r.jpg&&&img src=&/e137beb2787beca364c51f96a5241cd7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e137beb2787beca364c51f96a5241cd7_r.jpg&&&br&&img src=&/bbfebab507138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bfebab5071381_r.jpg&&&br&&br&&p&&b&61,杨靖宇将军&/b&&/p&&p&1940年初,在金川马皮骨山的一次战斗中,杨靖宇的部队伤亡极大。当时,他身边只剩下十几名战士,饥饿、寒冷、疲劳,还要应付从四面包围上来的敌人。杨靖宇率部与敌周旋,一连奋战五昼夜。最后身边的两名警卫战士也牺牲了。2月23日,他来到吉林濛江县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已经是精疲力竭。下午4时,杨靖宇被跟踪上来的100多名敌人包围在一个高地上,敌我相隔仅50米,绝不投降,他双手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了20多个敌人。4时30分,杨靖宇胸中三枪,手中一枪,仰面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br&&/p&&p&图为日军展示杨靖宇将军的遗体。&br&&img src=&/5df0c5748aab00f6a8e509f8f70bba07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5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br&&/p&&p&&b&62,夜色中的破袭战(44年)&/b&&/p&&p&这张题为《切断敌人供给线》的照片,长年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br&&/p&&p&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兵力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和大中城市,敌后军民的破袭战,就是抓住敌人要害,切断其运输供给线,打破敌人“以战养战”的封锁。据记载,1941年到1945年,仅晋察冀边区群众破袭敌人公路就累计3.7万多公里。&br&&/p&&img src=&/044bd339dd188e680687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044bd339dd188e680687_r.jpg&&&br&&p&&b&63,遣返。&/b&&/p&&p&抗战胜利后,大批日本人被遣返回国。&/p&&p&图为被遣返回国的日本国民等待登船。&/p&&img src=&/793e202c18be_b.jpg& data-rawwidth=&776& data-rawheight=&8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793e202c18be_r.jpg&&&br&&br&&p&中国军官检查被遣返日本人服装寻找违禁品。&br&&/p&&img src=&/2deff1b3af9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8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2deff1b3af9_r.jpg&&
图片只是时光的凝固,让图片引领我们管窥那个时代,体会那个瞬间人物背后的悲欢和历史的声音。 PS:本回答没有任何鼓动民族情绪的意愿和倾向,我自身也坚决反对仇恨和对立,只是在离我们不远的那段历史里,有那么一群人,不论是将军,士兵,平民还是第一夫…
谢邀&br&这个问题太复杂,只能从几方面试答一下= = (很长慎入)&br&&br&首先这首童谣不是80年代的产物,原形是文革时期的,版本太多,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br&&strong&星期天的早上雾茫茫,xxx的队伍排成行,端起机关枪,冲到女茅房,脱衣服脱裤儿耍流氓&/strong&。。。所以这么一对比,现在的版本已经文明很多了orz&br&&br&需要指明的是题主的第三个例子里面,“意大利”那一段是另外一首童谣了,和前面那五句&星期天的早上。。。“大概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混淆了而已。&br&&br&关于童谣的产生和流传,从几个方面来试答一下:&br&&br&1.&strong&古代童谣的政治意味和谶谣文化&/strong&&br&&br&童谣一直到明朝前期都和谶谣文化脱不了关系,&strong&明代杨慎所著的[古今风谣]和清代杜文澜所著的[古谣谚]&/strong&有非常齐全的记载。&br&&br&举几个栗子:&br&&br&晋元帝时预言了桓玄篡位的:&br&&strong&长干巷,巷长干。今年杀郎君,明年杀诸桓&/strong& --- 郎君指司马元显。&br&&br&预言了李后主之死的“后园桃李不生花”。&br&&strong&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 &br&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strong&&br&&br&&br&在[南唐近事]里这么解释:&br&&blockquote&&strong&娘,谓再娶周后。猪狗死,谓尽戌亥年(公元975年)。赤瘕,目病。猫有目病,则不能捕鼠,谓不见丙子之年也。&/strong&&/blockquote&&br&正德时代北京的童谣:&br&&strong&马倒不用喂,鼓破不用张&/strong&&br&&blockquote&马永成、张永、谷大用、魏彬四宦,专权害政,后皆废出。鼓,即谷也。燕京之音,呼谷为鼓云&/blockquote&在正史里面,童谣一般被记载在[五行志]里面,再举个栗子:&br&&blockquote&&strong&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 &br&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strong&。[元史?五行志]&/blockquote&&br&这里前两句说的是元末的乱世,三眼和尚暗指朱元璋,马指马上民族蒙元.&br&&br&那么古人认为谶谣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呢:&strong&荧惑化童&/strong&&br&&br&&p&《晋书?天文志》里如此记载:&br&&/p&&blockquote&&strong&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为荧惑降为儿童,歌谣嬉戏,吉凶之应,随其众告&/strong&&/blockquote&&br&孔颖达在[春秋正义]亦指出:&br&&blockquote&&strong&儿童不解自为文辞,而群聚集会,成此嬉游遨戏之言,其言韵而有理,似若有神凭之者……故书传时有采之者。&/strong&&/blockquote&北魏时期有如此记载&br&&blockquote&&strong&初,姚兴死之前岁也,太史奏:‘荧惑在匏瓜星中,一夜忽然亡失,不知所在。’或谓下入危亡之国,将为童谣妖言。太宗闻之大惊,乃召诸硕儒十余人,令与史官求其所诣。浩对曰:‘案《春秋左氏传》说,神降于莘,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也。请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此日之内。庚之与未,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咸阳,是荧惑入秦矣。诸人皆作色曰:‘天上失星,安能知其所诣?而妄说无征之言!’浩笑而不应。后十余日,荧惑果出于东井,留守盘旋,童谣、讹言国内喧扰。于是诸人皆有曰:‘非所及也&/strong&。[魏书?崔浩传]&/blockquote&在这些观点里面,都认为童谣是预言的一种,&strong&流传之时很少有人能理解,传播的载体“儿童”也并不理解自己所唱为何物,&/strong&只有到事后才知分晓。&br&&br&&b&2,英语/日语/非普通话地区的灰/黑色童谣&/b&&br&&br&暗黑系童谣并非天朝独有,很多童谣实际上反映的是真实的故事,继续高举栗子:&br&&br&&b&[鹅妈妈童谣]里的肢解类黑色童谣&/b&&br&&br&鹅妈妈童谣集总数共有八百多首,在英语系国家广为流传,不同时期的歌谣时间跨度差异几百年(目前主要有17世纪和14世纪就开始流传两种说法),内容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恐怖暗黑之作。&br&比如:&br&&blockquote&&b&Lizzie Borden took an ax &/b&&br&&b&And ga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 &/b&&br&&b&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b&&br&&b&She gave her father forty-one.&/b&&/blockquote&大意就是丽姿举起斧头砍了母亲四十下,然后意识到之后又砍了父亲四十一下&br&&br&这首童谣的真实事件背景是:&br&&br&日那天,美国马塞诸萨州的Fall River银行家Andrew Borden被他33 岁的女儿莉兹Lizzie Borden用斧头砍死在屋内,之后又把她继母用斧头砍死在二楼。引起社会哗然。经过一年多的侦讯审判后法官却对莉兹做出了无罪释放结论,再次引起舆论哗然。&br&&br&&b&但此处的关键是,两位被害人并不像童谣唱的被砍了八十多刀,实情是一共砍了29刀。唱成40和41刀也许只是为了押韵而已&/b&。&br&&br&除了这首之外,还有邋遢的男人这首也略恐怖:&br&&br&&blockquote&&b&There was a man, a very untidy man,&/b&&br&&b&Whose fingers could nowhere be found&/b&&br&&b&to put in his tomb.&/b&&br&&b&He had rolled his head fa&/b&&br&&b&He had left legs and arms lying&/b&&br&&b&all over the room&/b&&/blockquote&&br&知更鸟之死和血腥玛丽(右手掏肺左手捞肾)这种太出名就不说了。。。&br&&br&重点说一下这一首“妈妈杀了我,爸爸吃了我”。。。。:&br&&blockquote&&b&My mother has killed me, &/b&&br&&b&My father is eating me, &/b&&br&&b&My brothers and sisters sit under the table, &/b&&br&&b&Picking up my bones, &/b&&br&&b&And they bury them under the cold marble stones. &/b&&/blockquote&&br&原始版本至少可追溯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英格兰,苏格兰和罗马尼亚的不同童话故事:&br&&br&-关于争夺继承权的德国童话杜松子树 &b&Juniper tree&/b&(被收录于格林童话里):继母把前妻的小孩煮了之后给父亲吃:&br&&blockquote&My mother, she killed me,&br&My father, he ate me,&br&My sister Marlene,&br&Gathered all my bones,&/blockquote&-关于疯了的母亲杀子的奥地利童话&b& The girl and the boy&/b&:&br&&br&&blockquote&My mother cut off my head,&br&My sister carried me out,&br&My father gnawed my bones clean&/blockquote&&br&-匈牙利版本&b& The crow's nest&/b& -- 母亲无缘无故的就把亲生儿子给煮了&br&&br&-英格兰版本 &b&The rose tree&/b& 和 &b&The satin frock&/b&(约克郡特有) 前者是继母杀女儿,后者是有洁癖的母亲把弄脏裙子的亲生女儿杀了(隐喻失贞)&br&&br&-苏格兰版本 &b&The milk-white doo &/b&-- 这个非常奇葩,父亲抓了一只野兔给母亲做晚饭,结果她自己给吃光了,于是就把儿子煮成晚饭:&br&&blockquote&My minny me slew,&br&My daddy me chew,&br&My sister gathered by banes,&br&And put them between twa milk-white stanes&/blockquote&&br&-罗马尼亚版本 &b&The Little Boy and the Wicked Stepmother&/b& -- 顾名思义的继母杀子。&br&&br&补充下评论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f72582fd5bbdeefeb83c& data-editable=&true& data-hash=&3f72582fd5bbdeefeb83c& data-title=&@Orange& data-hovercard=&p$b$3f72582fd5bbdeefeb83c&&@Orange&/a&
提出的伦敦桥 这首,最大众的版本是:&br&&strong&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br&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br&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br&My fair lady&/strong&&br&&br&这首童谣的解读目前主流倾向于描述伦敦桥被维京海盗摧毁重建的历史。另外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说法是这是描述了古代的“人柱”现象,即把小孩活埋在建筑物的底部,让他们历经恐惧折磨的灵魂化为守护灵让建筑物得以长久保存。人柱是世界各地都有的一种现象,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伦敦桥里有人骨。&br&&br&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比较冷僻的说法是隐喻了&strong&亨利八世杀妻的历史&/strong&,伦敦桥倒下来暗指被关进伦敦塔之后斩首。鹅妈妈里还有另外的童谣影射了这段历史,比如六便士之歌里的:&br&&br&&blockquote&&strong&The king was in the parlour,counting out his money;&br&The queen was in the kitchen,eating bread and honey;&br&The maid was in the garden, Hanging out the clothes, &br&There came a little blackbird, And snapped off her nose.&/strong&&/blockquote&前面二句暗指国王冷落了第一任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后面的“女佣”则指第二任王后安妮(原来是凯瑟琳的女官),后来被斩首。&br&而三只瞎眼老鼠这首则描写了亨利八世女儿玛丽一世处决三个新教徒贵族的故事:&br&&strong&&blockquote&Three blind mice, three blind mice,&br&See how they run, see how they run,&br&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 wife,&br&Who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br&Did you ever see such a thing in your life,&br&As three blind mice?&/blockquote&&/strong&&br&其中”farmer's wife“指的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玛丽一世。&br&&br&&br&日语方面的暗黑童谣,现在很多都被改编成V家曲了(笑,比较出名的有[笼中鸟][分分合合的罗刹与骨骸]和很出名的[通りゃんせ]&br&&br&笼中鸟出自江户早期的记载,原文是:&br&&br&かごめかごめ    竹笼眼竹笼眼 &br&籠の中の鳥は    笼子里的小鸟&br&いついつ出やる   何时才能出来&br&夜明けの晩に    即将天亮的夜里 &br&鶴と亀が滑った   鹤与龟滑倒了 &br&後ろの正面だあれ? 背后的那个是谁&br&&br&这个童谣是配合一个游戏玩的,一群小孩蹲一圈,然后中间一个蒙上眼睛当鬼,其他人开始唱,唱完中间的小孩猜他背后的人是谁&br&&br&这首童谣的表面重点在于&b&“背后的那个是谁&/b&&,然而背后的深层含义却是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的政权更迭。有一种传说认为秀吉死后家康让天海掘了秀吉的墓,用竹子做了一副棺木,毁了丰国神社,并日夜不停挖土,最后取出秀吉的棺材,重新在殿后庶民的葬地里安葬。(竹笼=棺木,鹤与龟=日光东照宫的装饰=家康,背后=殿后的墓地)&br&&br&也有一说是某家族争夺继承权时把一个孕妇杀了,鬼魂作祟的事情 (かごめ也可理解为笼女,黎明和夜晚=生死之际,象征长寿的鹤与龟滑倒=夭折,背后的那个=背后灵或者婴儿鬼魂)&br&&br&結ンデ開イテ羅刹ト骸(分分合合的罗刹与骨骸)这个不贴歌词了太长ORZ,曾经被各种分析,认为是描写江户时代游女堕胎自杀的悲惨故事,然而后来歌词作者贴了一段博文辟谣,说明是她在回家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子弄死了一只很大的虫子,最后蚂蚁把虫子的尸体搬走了的事情,表达的是“纯真的残酷”。&br&&br&然后说通りゃんせ &br&&br&&blockquote&&b&通りゃんせ 通りゃんせ&/b&&br&&b&ここはどこの 細通じゃ&/b&&br&&b&天神さまの 細道じゃ&/b&&br&&b&ちっと通して 下しゃんせ&/b&&br&&b&御用のないもの 通しゃせぬ&/b&&br&&b&この子の七つの お祝いに&/b&&br&&b&お札を納めに まいります&/b&&br&&b&行きはよいよい 帰りはこわい&/b&&br&&b&こわいながらも&/b&&br&&b&通りゃんせ 通りゃんせ&/b&&br&&br&&br&&b&通りゃんせ 通りゃんせ&/b&&br&&b&ここは冥府の細道じゃ&/b&&br&&b&鬼神様の細道じゃ&/b&&br&&b&ちっと通して 下しゃんせ&/b&&br&&b&贄のないもの通しゃせぬ&/b&&br&&b&この子の七つの弔いに&/b&&br&&b&供養を頼みに参ります&/b&&br&&b&生きはよいよい 還りはこわい&/b&&br&&b&こわいながらも&/b&&br&&b&通りゃんせ 通りゃんせ&/b&&/blockquote&&br&&b&过去吧过去吧&/b&&br&&b&这条小路通往何方&/b&&br&&b&通往天神所在之小径&/b&&br&&b&请让我过去可以吗&/b&&br&&b&没事的人不能通行&/b&&br&&b&我是为了祝贺我儿成长到七岁&/b&&br&&b&准备了供品去祭拜&/b&&br&&b&去时欢喜,回时恐惧&/b&&br&&b&即使感到恐惧也是&/b&&br&&b&过去吧过去吧&/b&&br&&br&&br&&b&过去吧过去吧&/b&&br&&b&通往地府的小径&/b&&br&&b&鬼神所在之处&/b&&br&&b&请让我过去可以吗&/b&&br&&b&不属于此处之人不能通行&/b&&br&&b&我是为了祭拜我儿七岁忌日&/b&&br&&b&特为供养而来&/b&&br&&b&活着很好,归来恐惧&/b&&br&&b&即使感到恐惧也是&/b&&br&&b&过去吧过去吧&/b&&br&&br&这个童谣背后的意味略恐怖,包括:&br&&b&战乱时代贫民把小孩带到深山杀害以减少家庭负担的传说;&/b&&br&&b&人柱的传说(将小孩活埋到建筑物底下祭神 );&/b&&br&&b&神隐的传说(走上天神小道从此失踪)&/b&&br&&br&同样的关于”小孩活不到七岁“的童谣还有“送七子”&br&&br&&blockquote&&b&桜のはなは何时ひらく&/b&&br&&b&山のお里に何时ひらく&/b&&br&&b&桜の花はなは何时におう&/b&&br&&b&笑う七の子游ぶころ&/b&&br&&b&桜のはなは何时おどる&/b&&br&&b&咏う七の子眠るころ&/b&&br&&b&桜のはなは何时くちる&/b&&br&&b&死んだ七の子升るころ&/b&&/blockquote&&br&&b&樱花何时开放&/b&&br&&b&何时在山中小村开放&/b&&br&&b&樱花何时飘香&/b&&br&&b&欢喜的七岁小儿玩耍时&/b&&br&&b&樱花何时飞舞&/b&&br&&b&唱歌的七岁小儿入睡时&/b&&br&&b&樱花何时凋谢&/b&&br&&b&死去的七岁小儿升天时&/b&&br&&br&顺提一下[妹妹背着洋娃娃]不是日本的童谣,是日据时期的台湾童谣。。。&br&&br&最后说下粤语地区的童谣,比较直白的有:&br&&br&&blockquote&你老豆 &br&嫌命長&br&跨到鴨綠江&br&跟風去練鋼&br&&br&阿東東 正衰公&br&搞到家家窮到燶&br&日日夜夜鬥餐懞&br&家陣條褲穿哂窿&br&&br&英雄被困筲箕灣&br&不知何日上中環&br&上到中環重加迫&br&迫到搵唔到嘢食 (好应景2333)&/blockquote&&br&&b&3,童谣传播的途径&/b&&br&&br&一般来讲童谣传播的类型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题主所举的例子来看,是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地区差异,网络时代之前,主要靠口口相传,因这类童谣不太可能以文字形式流传,所以也造成面目各异的现象。另外也要考虑到文革期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落胜利旗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