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4式太极拳脚步图解中拍脚怎么练到位的方法

《48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48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腰松胯,沉肩坠肘,塌腕舒掌;眼平视前方(图3.4;要点:由捋变挤时,两手向身后摆开;3?8斜身靠48式太极拳斜身靠图解和要点;(1)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右掌由;(2)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内侧;同时有;(3)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正西偏北约30;(4)重心前移,左腿自然蹬直(脚跟随之后展),成;要点:定势时,弓步方向为西偏北,上体
腰松胯,沉肩坠肘,塌腕舒掌;眼平视前方(图3.46)。
要点:由捋变挤时,两手向身后摆开。由挤变按时,注意缩胯、敛臀,上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 3?8斜身靠48式太极拳斜身靠图解和要点
(1)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右掌由左向右画弧至身体右侧,左掌对称地分举在身体左侧,两肘微屈,掌心向前;眼看右掌(图3.47)。
(2)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内侧;同时有掌向下、向左画弧收至体前,高与肩平,左掌同时收至体前,与右掌腕部交搭,抱成斜十字形(右掌在外),掌心都转向内;眼看前方(图3.48)。
(3)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正西偏北约30。)迈出,脚跟着地;同时两手握拳,前臂微内旋;眼看前方(图3。49)。
(4)重心前移,左腿自然蹬直(脚跟随之后展),成右弓步;同时两拳分别向左下和右上撑开,有拳停于右额角前,拳心斜向外,左拳下撑于左胯旁,拳心斜向身后;上体斜向西南;眼看左前方(图3.50)。
要点:定势时,弓步方向为西偏北,上体转向西偏南。注意沉肩松胯,肩、臂微向外撑劲,上体不要侧倒。 48式太极拳图解--肘底捶图解
(1)重心左移,右脚尖随之翘起并内扣,上体左转;右拳变掌,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并向内掩裹画弧,左拳同时变掌,向左、向内画弧;眼看右掌(图3.5 1)。
(2)重心右移,左脚收至有脚内侧;右掌翻转并屈收在右胸前,掌心向下,左前臂外旋,左掌掌心翻转向上,并经腹前向右画弧,与右掌相对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右掌(图3.52)。
(3)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摆脚垫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左掌经右前臂下方向左上方画弧,掌心向里,高与鼻齐,右手经左胸前面弧下落至右胯旁;眼看左掌(图3.53)。
(4)上体继续左转,左脚落实,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落在左脚后面;左前臂内旋,左掌向左、向下画弧至体侧,掌心向下,右掌向右、向前画弧至体前,掌心斜向上,高与鼻平;面向正东,眼看前方(图3.54)。
(5)重心后移,右脚棒贺,左脚向前微移,脚跟着地成左虚步;左掌经腰间从右腕上方向前穿出成侧立掌,掌心向右,指尖与肩心相对,同时右掌变拳回收,置于左肘内侧下方,拳眼向上;眼看左掌(图3.55)。
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一气,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定势时,松肩垂肘,微向下沉劲,右拳置于左肘下力偏右,保持胸部舒展。 48式太极拳倒卷肱图解
(1)上体右转;右拳变掌,掌心向上,由前经右胯侧向后画弧平举,肘部微屈,随之左臂外旋,掌心翻向上;左脚轻轻提起;眼随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看左掌(图3.56)。
(2)左脚轻提,脚尖下垂,向后退步,前脚掌着地,随之身体重心后移,左脚踏实,右脚脚跟微外展,脚尖朝前成右虚步;同时右臂屈肘,右掌卷收经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肩平,左手向下撤至左胯前;上体正直,松腰松胯;眼看右掌(图3.57)。
(3)上体左转;左掌向下、向左后方画弧平举,掌心仍向上,同时右臂外旋,掌心转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看右掌(图3.5 8)。
(4)右脚轻轻提起向后退步,前脚掌先落地,随之全脚踏实,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脚跟微外展,左膝微屈成左虚步;左掌屈肘卷收经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肩平,右掌向下、向后撤至右胯前:眼看左掌(图3.59)。 (5)倒卷肱左右各重复一次,动作同前(图3.60~图3.63)。
要点:退步时,前脚掌先落地,然后全脚踏实,重心后移,做到虚实转换清楚。同时两脚要保持约1 O厘米的横向距离,两腿不要成交叉状退步,以免重心不稳。
48式太极拳转身推掌(四)
(1)左脚撤至右脚后,前脚掌着地;左掌外旋先向上举,再收至右胸前,掌心向下,右掌由下向右上方画弧,掌心向上,高与头平;眼看右掌(图3.64)。
(2)以左脚掌、右脚跟为轴向左后方转体,转身后重心仍在右腿;在转动中右掌屈肘回收,左手略向下按;眼看左前方(西北)(图3.65)。
(3)左脚向前(西北)迈步,右脚随即跟进,落于左脚后侧,前脚掌点地成丁步;同时左掌下落经左膝前搂过,按于左胯旁,十指向前,右掌经耳侧向前推出,掌指向上,掌心向前,指尖高与鼻平;眼看右掌(图3.66)。
(4)以左脚跟、右脚掌为轴向右后转体,转身后重心仍在左腿;同时左臂外旋并向左、向上画弧上举,左掌心向上,高与头平,右掌下落至左胸前,掌心向下;眼看右前方(图3.67)。
(5)右脚向前(东南)上步,左脚随即跟进,落在右脚后面,前脚掌着地成丁步;右掌经右膝前搂过,掌持向前,按于右胯旁,左掌经耳侧向前推出,掌指向上,掌心向前,指尖高与鼻平;眼看左掌(图3.68)。
(6)左右转身推掌各重复一次。动作同前,惟方向分别为东北和西南,与前面的转身推掌恰成四角方向(图3.69。图3.72)。
要点:丁步时,两脚横向、竖向均要保持10厘米的距离,以便于转动。转动时,体重置于两脚间,转身后重心移向后腿,保证转动灵活,整个动作要做得既轻灵又沉稳。 3.1 2右琵琶势
(1)左脚向后(偏左)撤半步,.身体重心移于左腿、上体左转;左臂屈收,左掌带至左胸前,掌心斜向下,右掌随之向前、向上画弧至体前,掌心斜向左;头随体转,眼平视(图3.73)。
(2)上体微右转,右掌微向下沉,前臂微外旋,掌心向左成侧立掌,指尖与眉心相对,左掌自左胸前向前合于右臂内侧,掌心向右,与右肘相对;同时右脚提起微移,脚跟着地,膝微屈,成右虚步;面向正西,眼看右掌(图3.74)。
要点:定势时,两臂轻轻沉合,注意正头、竖颈、松腰、沉肩,上体正直,方向转为正西。 48式太极拳搂膝栽捶图解和要点
(1)上体左转,右脚收于左脚前,脚尖点地;两掌下捋至腹前.掌心斜相对-:头随体转.眼平视(图3.75)。
(2)右脚前进半步,重心前移至右腿,随之左脚跟进落于右脚后面,前脚掌着地;两掌翻转提到胸前,同时向左、向前画平弧,右掌心向上,高与肩平,左掌心向下附于右腕内侧;眼看右掌(图3.76和3.77)。
(2)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左转;左前臂外旋,左掌向下、向后画弧上举,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右掌经面前向左画弧,按于左胸前,掌心向下;眼看左掌(图3.78)。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掌向下经右膝前搂过,按于右胯旁,掌指向前,左掌变拳经耳侧向前下方打出,拳眼向右,拳面斜向前下,高与腹平;眼看前下方(图3.79)。
要点:两臂沿平圆和立圆交替画弧,衔接力求圆活,要以腰带动。定势时,上体不可过于前倾,步型为拗弓步。凡拗弓步步型(搂膝拗步、左右穿梭等)要注意保持两脚间的较大跨度,做到重心稳定,上体自然。 48式太极拳白蛇吐信图解和要点
(1)重心后移,右脚尖翘起;左拳上提,右掌上托;眼看右掌(图3.80)。
(2)右脚内扣,向左后转身,重心右移,左脚提起原地向外搬转,右脚跟随转体离地旋转,两脚交叉相叠,右膝接近左腿膝窝成歇步;左拳变学经体前下落,收至腰间,掌心向上,右掌经耳侧向前推出,高与胸平,掌心向前;眼看右掌(图3.8 1)。
(3)重心前移,右脚提起向前上一步,脚尖外撇,上体右转,左脚跟随转体离地扭转,两腿交叉相叠成敏步;左掌向后、向上卷收并经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胸平,右掌翻转,向下、向后收在腰间,掌心向上;眼看左掌(图3.82和3.83)。
要点:左脚向外搬转时,应原地提起,然后横落体前。转身和上步要保持上体正直,不要歪扭。歇步时,两腿半蹲,后膝接近前膝窝处,重心略偏于前腿。 3.1 5拍脚伏虎(二)
(1)重心前移,左脚向前垫步;左掌向左下方画弧,右掌向后、向上画弧,停于头右侧,准备拍脚;眼向前平视(图3.84)。
(2)左脚落实,左腿支撑,右脚向前、向上踢出,脚面自然伸平;右掌向前击拍右脚面,左掌向后、向上画弧平举于身体左后方,掌心向外,高与肩平;眼看右掌(图3.85)。
(3)右脚向左前方盖步落下,左脚在右脚落地之际随即挺起;同时两掌一齐向右平摆,掌心均向下;眼看右掌(图3.86)。
(4)左脚向左侧(正北)落步,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向北);两掌随左转体经腹前向下、向左画弧,边画弧边握拳;眼看左拳(图3.87)。
(5)上式不停,左拳向右屈肘平贯,停于左额前,拳心斜向外,右拳向左平贯,停于左肋前,拳心斜向下;松腰、松胯;眼转看右前方(正东)(图3.88).
(6)重心后移,左脚尖内扣,上体右转;同时两拳变掌,左掌收于胸前,掌心斜向上,右掌掌心斜向下,从左前臂上方穿出;眼平视前方(图3.89)。
(7)左脚落实,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提起经左脚内侧向前(正东)垫步;左掌向下、向后、向上画半个立圆,至头左侧,掌心向前,准备拍脚,右掌向前、向下画半个立圆,停于右胯旁:眼向前平视(图3.90和3.9 1)o
(8)右腿支撑,左腿向前、向上踢出,脚面伸平;左手向前击拍左脚面,右掌向后、向上画弧,平举于身体右后方,高与肩平,掌心向外;眼看左掌(图3.92)。
(9)左脚向右前方盖步落下,右脚在左脚落地之际随即提起;同时两掌一齐向左平摆,掌心向下;眼看左掌(图3.93)。
(1 o)右脚向右侧(正南)落步,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向南);两掌经腹前向下、向右画弧,逐渐变握拳;眼看右拳(图3.94)。
(11)上式不停,右拳向左屈肘平贯,停于右额前,拳心斜向外,左拳向右平贯,停于右肋前,拳心斜向下;松腰、松胯:眼转看左前方正东1(,图3.95)
要点:拍脚前,两臂动作要与上步协调配合,不可上下脱节,也不要挺胸直臂。拍脚时,支撑腿微屈站稳,拍脚高度因人而异,不可弯腰憋气强求高度。拍脚后,先折收小腿再盖步落地。落地要轻缓,不要故意腾空纵跳,落点不要太远,应偏于侧前方。拍脚后,也可向身后插步落地,随之向体侧撤步转体,接做伏虎势。插步练法也要求落脚轻缓,移动平稳。 48式太极拳左撇身捶图解和动作要领
(1)重心后移,8,脚ra抑,上体左转,H日,18拳变掌,掌心斜向上、收于胸前,左拳亦变掌,掌心斜向下,从上前臂上方向前穿出;眼向前看(图3.96)。
(2)右脚踏实,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掌微向上、向前画弧,掌心向下,右掌向下、向后面弧收至右胯前,掌心向上;眼看左掌(图3.97)。
(3)上体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左掌下落握拳收至小腹前,拳心斜向内,拳眼向右,右掌向后、向上再向体前画弧,翻掌向下附于左前臂内侧(掌心同侧)。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53太极拳48式动作详细分析等内容。 
 48式太极拳的拳谱及分解动作名称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今日...太极拳48式动作详细分析 26页 2下载券 48式太极拳拳谱解读 14页 免费©...  48式太极拳动作分解名称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48 式太极拳动作分解名称起势:1.预备势.2.左脚开立.3 两臂前举.4.屈腿按掌。 第一段(一)白鹤亮...  48式太极拳动作名称_体育/运动_生活休闲。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起 势 2、左搂膝拗步 5、捋挤势 8、斜身靠 11、转身推掌 14、白蛇吐信 17、穿拳下势 ...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方位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太极拳动作方位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方位 每一拳式、剑式之后均注有该式定势时主要脚、手 的方位。它们是按四正(正东...  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方位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方位(表格形式,比较清楚)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方位每一拳式、剑式之后均注...  48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48 式太极...2014教师资格材料分析辅...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  (4)收脚开立 (1)分掌下按(2)垂臂开立 (3)收脚并立 附: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路线示意图 说明 1.整套拳基本在 一条直线上往返 运动,因无法叠 写,故将图...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方位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方位 每一拳式、剑式之后均注有该式定势时主要脚、手的方位。它们是按四正(正东、正...48式及24式太极拳脚步线路示意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48式及24式太极拳脚步线路示意图
&&48式及24式太极拳脚步线路示意图,方便爱好者学习,因不能传图片,所以放在文档中,喜欢图片就点图片复制在图画软件中粘贴再处理成你喜欢的。感谢上传者。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太极步及三种训练方法
我的图书馆
太极步及三种训练方法
  太极拳的步法,求其轻灵、稳健,提脚不蹬,是由脊背之气将脚提起,落脚无声,是由丹田之气将脚平松落地,如猫行虎步,松起松落。似沼泽拔涉,陆地游泳,更像是太空行走,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具体操作如下:  1、左右脚的虚实转换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转换  上步时,假如上右脚,右脚由后方脚尖提起,运往前方脚跟落地为止,在此过程中,须将全身的重量徐徐移于左脚,此时左脚为实脚,右脚为虚脚,骨节脱开,筋腱放长,胯关节松沉,腰关节放松,命门向前走到极限,变成前折(前凸),此时尾闾接近前脚跟,重心完全落在左脚,继而提起右脚,如何提?这是步法中的关键,概括起来就是三点:提脚、运脚、落脚,酷似书法中起笔、行笔、落笔。按照祝大彤老师的说法,叫做“实中实,虚中虚”。我的理解是,提右脚之前,左脚再松一次,脚下产生无穷的弹力,内气直达脊背,叫做气贴脊背,利用脊气将右脚轻轻提起,从右脚尖离地开始,实胯托着虚胯将右脚前送到位,到脚平松落地为止,在虚实的转换中,腰脊由前折变为后迭,脊气将虚脚提起,丹田气将虚脚平松落地,完成一组虚实转换。  总体来说,虚脚要虚净,不要挂力,实脚要实足,全身重量落在实脚上,此时尾闾基本坐在实脚跟上,形成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当然在“实中实”“虚中虚”的操作中,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虚脚的提起,不是靠躯体的前倾,腿的拉力和脚的后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内气,将虚脚提起的。这就是提脚不蹬,落脚无声,体现了“意气换的灵”的虚实转换,而不是用力转换。  2、腰脊的运动轨迹  在虚实脚转换的过程中,腰脊的运动轨迹是,由腰的前折(前凸)变为腰的后迭(后凸),拳谱曰:“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往复可以理解为前进、后退;折迭可以理解为前折、后迭。在脊柱这个系统里,腰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不管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门来控制。为什么说腰为主宰呢?前几天猫腰捡东西,不慎闪了腰,站着疼,坐着也疼,坐着躺不下,躺下起不来,拿东西疼,伸腿也疼,身体一动腰就疼,这才体回到腰主宰的重要性,全身的运动神经都有腰来控制的原因。  上步时,腰脊先前折(命门前凸),尾闾接近前脚跟,随着虚腿的前移,腰脊渐渐由前折变成后迭(命门后凸),叫作先折后迭;退步时,与上步刚好相反,腰脊先迭后折。其变化规律,就像一条阴阳鱼在渐渐的变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此消彼长,相互协调,互为根钮。正是由于腰脊的变动,才使太极拳的身形不断的变化,手、脚不断的移动。特别应提醒的是,身形的变化,四肢的运行,必须以腰为主宰,就是腰带四肢,四肢不能主动、自动,这是杨式太极拳特别的要求。腰为主宰,也不是以力主宰,而是用意、气来主宰。拳谱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要换的灵..等”,说明太极拳的运行,虚实转换,都是用意、气来控制,而不是用力来操作。  3、上下相随其根在脚  何为上下相随?上下相随,就是上边随着下边一起动,上边指的是上身、太极手(含臂),下边指的是太极脚(含腿)。拳谚曰“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头上虚领顶,两手空松转”,拳经曰:起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行拳的每一动,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继而引起腰脊的虚实变化,再由腰脊来主宰,带动四肢的运动。太极拳的运行过程,说到底就是虚实转换的过程,说明白一点,就是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上虚实转换的过程,人体的重心就在尾闾,重心是随着脚下的阴阳变化而变化,尾闾到哪里,重心就到哪里,当左足为实足时,尾闾就坐在左足跟,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  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的全过程是这样的:当某一动作到达极点,要转换下一个动作时,手不能乱动,首先要虚领顶劲,然后松脚,当脚底一松时,不仅产生一个反弹力到达脊背来控制虚脚,同时身体重心势必像水一样的流到脚下,钻入地心,改变了重心。重心的改变是渐变,是节节贯串的变,像水一样的流变,绝对不能突变、顿变。这就说明运动的根源在脚,上下相随也是随脚。&&&&&&&&&&&&&&&&&&&&&&&&&&&&&&&&&&&&&&&&&&&&&&&&&&&&&&&&&&&&&&&&&&&&&&&&&&&&三种太极步的练法& & & & 杨公澄浦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有训:“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我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猫行步是体现腰胯带领四肢的虚实运动,通过练习猫行步能增长腰腿的轻灵、沉稳之劲,所以要下苦功把猫行步练到位。”猫行步内含拳架常用的五胯(开胯、落胯、塌胯、扣胯、坐胯)和五桩(平行并立桩、弓步桩、川字桩、半马步桩、马步桩),练好猫行步就能打下扎实的中、下盘基础。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把太极拳酷似猫科动物下腿柔韧而稳健之步态称“猫行步”或“太极步”,近代拳学者考究,为了追求太极拳内涵,亦为了有别于时装模特的“猫行步”,称“太极步”更为实际。猫的迈步行走,是四条腿提起一腿,还有三条腿支撑。人则不然,提起一条腿,只剩下另一条腿支撑了,另一腿要微曲支撑全身重量,还要注意平衡与协调,还要“刻刻留心在腰间”。习练到位的太极步确实令人吃力,因为传统的太极步体现了步桩合一。太极拳谚所云:“手进三分,腿进七分”,一语道破行步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 & & &太极步与腰胯、中定关系极为密切,若不练好腰腿功夫,则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制约拳艺水平。太极步是一种功力步,不是散手技击的实战步。传统太极拳的太极步有前进、后退、横走三种练法,太极步还是诸如“马步”与“弓步”等步型相互转换的中间动作。太极步是动作虚实转换的一个过程,而非是一个简单的步式、步法。在此介绍常见的太极步练法,意在抛砖引玉。一、以右弓步(如拳式右搂膝拗步的步型)开始向前进步的太极步法为例,简述如下:1、两手自然垂立,前后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七成重心在前面右脚,三成重心在后面左脚。右脚落胯,就是松开腹股沟,内收胯根下沉,同时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左脚松腰塌胯。这样的右弓步会身正势稳。2、意想前面右胯是转动的轴心,通过松开右胯而带动右脚外碾。右胯是主动,右脚是被动,要一边松沉一边转动,缓慢又均匀的运转。不要把身势松沉和胯脚转动分开,亦不要以前脚为轴心的转动,因为这种拧膝盖的练法容易损伤膝关节。如果前脚不能自然转成45度角的,就不要硬转求得,能转多少算多少。如练到位,胯转带动脚外碾时会有一股热流从脚底热串到腰脊之上的感觉。这种腰胯转动带领实脚外碾的练法是松绪金老师传授的,有长功较快和不伤膝关节的特点。3、重心往前移动一点,同时扣胯(胯内合,微向左扣转)带动后面左脚跟、脚掌起来,扣胯时宜松左肩(虚脚之肩),这样有助于平衡动作。扣胯时如把右手拇指放在右腿腹股沟,拇指就会有被胯含咬的感觉,故有老师称“扣胯”为“咬胯”。4、松开左肩(虚脚之肩),有助于平衡动作,同时垂右臀把左脚趾带起离地,垂臀时左脚大拇趾、二拇趾瞬间抓地,还要虚领顶劲。左脚离地大约1至2厘米高,不宜离地过高,因为离地过高的动作会引发下肢僵滞,也耗费落地时间。在腰胯运动的带领下,左脚走弧线的向前进一大步;左脚松开胯关节、膝关节轻轻的脚跟向前落地。在左脚上前落地的时候,肩以下肢体往下松,肩以上肢体往上松,形成上下对拉,右实脚松沉坐稳, 左虚脚轻灵着地。5、松开踝关节,脚跟、脚掌、脚趾贴地,顺势松胯圆裆成为左半马步。6、松腰坐胯,右脚蹬地向前,左脚弓出;左脚落胯,右脚塌胯,成为身正势稳的左弓步。太极步唯左右虚实脚对应相反,练法相同。太极步不论变换哪种姿势,都要“立如秤准,活似车轮”。行步中上身始终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心静体松。俗语说:低头弯腰,有本事也不高;前倾后仰,难以升堂。还要注意的是:行步中不能踏成两脚跟(底边)相距成为直线的步子,太极步的前后两脚跟相距,大约与肩同宽,这样练法会增加下盘底面积,提高身势的稳固性。走太极步的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身势松沉和重心稳定。二、以左脚在前的半马步(如拳式左倒撵猴的步型)开始向后退步的太极步法为例,简述如下:1、先站好左脚在前的半马步,两手自然垂立,松腰塌胯;四成重心在前面左脚,六成重心在后面右脚。2、右边身放松,腰稍右转,扣右胯(换句话说是右胯根内收),松腰塌胯沉稳右脚,同时左脚松开往上飘提起脚跟、脚掌。3、左边身放松,尤其是松左肩,腰胯稍左转,塌胯、垂臀,松开左腿腹股沟,同时顺势带动左脚由前往左侧后退一大步,脚趾点地,变成右实左虚的倒叉步。腰胯向左转要合适,不要转得过多,转至左脚退后点地即可,左脚退步是随腰胯带动走弧线。4、身势重心由右前转换至左后,左脚由虚变实,右脚由实变虚。5、松腰塌胯,一边松沉,一边顺沉势向左转体,成为右半马步。太极步唯左右虚实脚对应相反,练法相同,重复2至4个步骤,连续练下去。三、以拳式“云手”步型的横走太极步法为例,简述如下:1、先站好“单鞭”的左弓步,两手自然垂立。2、扣左胯,就是左脚内扣,左胯根内收,身体稍右转,同时松开右腿腹股沟与右脚裸关节,顺势带动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3、垂左臀,同时松右肩,顺势把右脚向左横进半步,收回至左脚的旁边,脚趾点地,变成左实右虚的半蹲平行并立步(左右脚相距大约两拳之宽)。4、右脚由虚变实,右脚掌、脚跟落下贴地;扣右胯,就是右胯根内收,腰胯带动左脚松开往上提起,左脚掌、脚跟离地起来。一沉一提,顺势把左脚向左横进半步,脚趾点地。5、右脚利用松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座力缓慢撑起,把部分重心从右脚转换到左脚,变成松胯圆裆、虚领顶劲的马步。重复2至5个步骤,继续练下去。太极步分为慢练法和快练法,一般先学好慢练法,待此娴熟后再学快练。当太极步熟练后,松活、轻灵、沉稳的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就可学习太极步快练法。快练法与慢练法在感觉上有所不同,快练法所迈之脚是有关相应的腰胯领起弹出的,换句话说,所迈之脚是丹田内气领起弹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太极步快练法比起慢练法的步法虚实更为讲究,像郝公月如所说“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即预动之势也;非全然占煞”,还要在气势上神似灵猫捕鼠之扑势,这是太极步快练法的灵感。猫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猫步走好了,领会了精神,再练习拳架事半功倍。猫步的走法:1、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 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3、提右腿。体会右侧大腿、小腿肌肉放松,膝盖有上提之意,右胯松开。仿佛膝盖有绳向上牵引。体会左侧实脚肌肉放松,关节放松,虽是实脚,却是不用一点力,全身重量落于左脚,调整尾闾,可感觉左脚心虚空,重量可卸掉,左脚仍可有轻灵感。4、左腿微弯,腰胯松开舒展开,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右腿送出。5、落步。右腿要松开,右脚几乎平行于地面,在脚将触未触地前,脚尖轻挑,脚跟轻落地,随后全脚掌踏实。落步瞬间腹部容易紧张,一般是因为腿劲不足。此时重心由左腿随落步而向右侧略移,以前进后退都不觉得滞重为宜。6、重心向右腿移动。右腿完全松开,松到象别人的腿一样(松大概就应该这样,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能动就不牵挂,心放下了,没有牵挂了,自然就松开了。这是俺自己的方法,欢迎借鉴),重心的移动全靠后腿推动。尾闾微向上向前托。移动至小腿垂直于地面或小腿与脚背成钝角。有支撑八面之感。7、收步。右腿为实腿,收左腿,左腿膝盖似有绳牵。松后胯,左腿轻盈收回。对于初学太极拳者,走猫步为 主,拳架为辅。猫步走好了,再练拳架事半功倍。走猫步分三阶段:1、刚开始练习先不用注意很多,只要步子能迈大就可以。初练,对自己的身体很模糊,尽量松着迈大步可以放松肌腱(不主张压腿,如果喜欢压腿,那在走完猫步或练完拳后压),在迈步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腿部肌肉,慢慢能听到自己腿部肌肉哪里是哪里,并练习放松。2、几个月后,对自己的腿有了些认识后,可以迈小步来体会胯,及迈步过程中放松胯。具体操 作:迈步半个脚长及一个脚长即可,迈出腿落步时状如稍息,完全虚无,重心在支撑腿,而后听着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腿。如果劲为十分,落步时前腿为0,后腿为10,重心迁移,后腿送几分,前腿接几分。前腿一直保持松的状态,即使前腿成弓步。重心向下一沉即可将 前虚变成前实,收后腿。此时后腿如同废掉一样虚设,拖带着收回来体会后胯放松。前腿尽量松开,即使是实腿。多长时间走一步?一分钟左右或更长,仔细体会每块肌肉、关节的细微变化,刚开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等对自己很熟悉了,自然时间用的就少了。你会发现:迈小步原来比几个月来练的大步还要 累上n倍。步子小容易放松,因松而沉。3、能体会到胯及腿上的肌肉细微变化后,可以再迈大步。此时要保持胯的水平,脊柱的不偏不倚,及体会尾闾在 迈步收步时的作用。尾闾托丹田:就如屁股下有个随时可以落座的凳子,而你一直处在将坐未坐之时。4、练拳也好、走猫步也好,只有能做到反观内听,才能很好的审视自己,不然与做操无异。怎样能做到反观内听,我最近体会是:脸部松透,松到抬起眼皮的力气也不愿意用,状如半睡。真格的眼问鼻、鼻问口、口问心,但这只是外像,实际上你的心思不在鼻口,而是在你自己的骨骼肌肉关节。走猫步常见问题:1、提步或落步时单脚支撑时容易站 不稳:上身不松,重心偏高。松开心腹,自然就站得稳。2、练习一段时间后,膝盖开始噼啪作响:不但走猫步时会响,有些人平日走路或运动也会响,但没有痛感,这是正常的。响声多的人一般膝盖比较紧,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时脚后跟会翘起,此后腿部的柔韧大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3、平时不容易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发热:练猫步时,只注重下盘,上半身因为被忽视而容易放松,因松而气学流通阻碍少。坚持锻炼 2、3个月,每日十五分钟,原先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有改善。4、练猫步前,平时也锻炼,可怎么走几步腿就发酸发软?练太极拳锻炼的腿部肌肉根平日经常使用的肌肉不大相同,而且平日腿劲跟不上的时候腿上其他肌肉及上半身会僵硬配合,因此腿部不容易吃劲。走猫步要求用的肌肉工作,不用的肌肉放松,即使是用的肌肉也要在用时尽量放松。单腿撑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一腿,也就是几十上百斤的重量落放于一腿,当然会累。累说明动作基本到位,如果不累,不要沾沾自喜自己的腿劲了得,很可能是上半身不松。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4式太极拳脚步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