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款qq找回很久以前的好友游戏大概05年左右,挺恐怖的,里面有一种怪物很类似

&ul&&li&&b&恐怖游戏史上的一座巅峰 —— 《寂静岭2》&/b&&/li&&/ul&&p&&br&&/p&&p&  《寂静岭2》是由日本Konami制作的动作冒险类游戏《寂静岭》的第二部。这款游戏几乎就是佛洛伊德心理学说的恐怖游戏版,游戏中对人物内心的探索是迄今为止所有恐怖游戏做的最好,也是最成功的一个。&/p&&p&  本作把玩家放在了一个交错的二元世界中,一个世界是在现实的小镇中,这里终日被谜雾笼罩,另外一个世界则是在虚幻中,这里漆黑如夜,生活着非常多的外形极端恐怖,足以让人精神崩溃的生物。这两个世界在整个游戏中时有交替,让人无法真正分清楚哪是现实,哪是虚幻,而正是这有深度的剧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让本作变得更有吸引力。&/p&&p&  《寂静岭2》是《寂静岭》游戏系列中剧情最具深度的一部,下面为大家带来“心师明宇”相当透彻的《寂静岭2》主要人物心理及结局、怪物含义分析,一起来感受这深奥的剧情吧。&/p&&p&  恐怕再没有任何一款游戏能够像寂静岭系列游戏一样激起心理学和神秘学爱好者的研究热情。而在多款寂静岭游戏中,又以寂静岭2最为侧重于对人类心理学和潜意识世界的探索(1和3则更侧重于神秘学和邪教)。这款游戏中的人物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意义,他们被闭锁在自己的潜意识空间里,不断的跟他们心中的魔鬼奋斗。&/p&&p&  在以下的人物心理学分析中,我会综合现有的多种理论仔细探讨寂静岭2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并分析游戏中各种怪物所代表的隐含寓意。需要事先说明的是,我本人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分析师,而此文也仅作为自娱自乐的业余研究而已,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见谅。另外,我没有玩过寂静岭第一代(可惜),所以对寂静岭的宗教背景只能说泛泛的略知一二,这篇文章将集中在心理学分析上,略有涉及邪教和神秘学的影响,而不会使用Samaul或者Claudia作为解释人物心理和行为的依据。&/p&&p&  注意:本文涉及大量情节描述,没有玩过寂静岭2的朋友在阅读之前请慎重考虑。&/p&&p&&br&&/p&&p&&b&剧情简介:&/b&&/p&&p&  寂静岭2虽然是寂静岭系列游戏的第二代,但是故事却发生在1和3之后。游戏的主人公James Sunderland是一个普通的出纳员,三十多岁左右,性格内向,总是带着忧郁表情。在游戏开头詹姆斯的自言自语中,我们得知詹姆斯的爱妻玛丽Mary在三年前生病去世(我们并不清楚是什么病,但是玛丽似乎在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才最终过世)。失去妻子的詹姆斯也失去了自己生存的动力,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他已故妻子的信:&/p&&p&  “In my restless dreams, I see that town. Silent Hill. You promised you'd take me there again someday... but you never did. Well I'm alone there now. In our 'special place'... Waiting for you” (在我无尽的梦中,我看到了那个城镇,寂静岭。你答应我有一天会带我去的。。。但是你没有。。。好啦,现在我一个人在这里,在我们的‘特别的地方’等着你。。。)虽然詹姆斯明白死人是无法写信的,但是思念亡妻的他还是决定去寂静岭看一看。&/p&&p&  詹姆斯在到达寂静岭之后才发现原来平静的小镇已经变得破败荒废,而且有一些很恐怖的怪物在街道各处游荡。詹姆斯为了那一丝似有若无的希望却不放弃自己追寻亡妻的旅程。他在寂静岭除了怪物之外也碰到一些正常的人,但是他们和他一样也在寻找着什么,逃避着什么。詹姆斯在湖边碰到了一位自称玛丽娅的女性,她虽然和玛丽长的一模一样,但是发型,衣着和性格却完全不同。玛丽亚因为害怕城镇上的怪物,所以决定和詹姆斯同行。但是,她却一次又一次的寂静岭最恐怖的怪物金字塔铁头杀死,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死而复生,出现在詹姆斯面前。&/p&&p&  詹姆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他和玛丽的“特别的地方”――湖边旅馆那间他们曾经住过的套房。詹姆斯在那里找到了一盘录像带,看完录像带之后,詹姆斯才意识到玛丽并不是因病而死。詹姆斯因为无法忍受爱妻的痛苦(或者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在一天晚上用枕头把玛丽闷死了。詹姆斯在意识到自己的罪行之后,选择自己最终的结局。&/p&&p&&br&&/p&&img src=&/v2-ac856f978cd189f5ca1ba9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ac856f978cd189f5ca1ba94_r.jpg&&&p&&br&&/p&&p&&b&主要人物心理分析&/b&&/p&&p&&b&I,James Sunderland. 詹姆斯·桑德兰&/b&&/p&&p&  詹姆斯是那种每天都会碰到,在人群里很不起眼的普通人。他沉默忧郁,不苟言笑,但是却以他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妻子玛丽。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到最后都在试图缓解玛丽的痛苦,每天去医院探望她,买鲜花让她高兴。但是詹姆斯的举动非但无法拯救玛丽,连让妻子心情舒畅都做不到。他自我压抑的性格渐渐积累下巨大的无力感,认为是自己的无能才让妻子变成这个样子。但是同时,他也潜意识中憎恨着玛丽的病痛,如果玛丽没有生病,他或许还在过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样的心情到了最后变成了他对玛丽的憎恨,如果没有玛丽他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这样种种压力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他最后杀妻的动力,也给他带来无尽的心理折磨。詹姆斯并不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他逃避,他忘记,他甚至编出各种谎话来欺骗自己。但是在面对自己心中的魔鬼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坚韧与顽强。如果我有一天陷入了那样的寂静岭,肯定是缩在墙角吓得发抖,但是詹姆斯却不停的在寻找玛丽。恐怖的医院,漆黑的地下监狱,什么地方都敢去;那么多深坑也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的跳……真的是很勇敢啊。&/p&&p&  关于詹姆斯的争论很多,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p&&p&  1,首先是他杀妻的动机。他到底是个不忍心看自己爱妻受罪的好丈夫,还是嫌弃自己生病妻子的谋杀者。很多人带着同情的眼光看待詹姆斯,玛丽接受治疗的三年对于詹姆斯来说也是一种折磨,玛丽性格变得很糟糕,不停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在丈夫身上。而詹姆斯面对这些却只有无助的忍受。最后到底是詹姆斯给了已经病入膏肓的玛丽一个安乐死,还是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用枕头把妻子闷死了?不管动机如何,詹姆斯因为杀妻的罪行深深地陷入负罪感中。&/p&&p&&br&&/p&&img src=&/v2-a9fd074dfbca5bf5f4372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a9fd074dfbca5bf5f43729_r.jpg&&&p&&br&&/p&&p&  2,游戏中詹姆斯所探索奋战的寂静岭到底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地方,还是詹姆斯脑海中的潜意识世界?如果是真实存在地方,抛开Samaul的影响不谈,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正常的美国小镇会充满了怪物。。。(难道日本人脑海中的美国小城镇都像浣熊镇那么恐怖吗?)如果是詹姆斯为了惩罚自己而创造出来的潜意识世界,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在自己脑海中的世界里碰到像安吉拉或者艾迪这样的真实人物呢?比较折衷的看法则认为寂静岭是真实存在的,作为一个城镇他的隐含寓意则是认识自我和赎罪的地方,所以它在每个人的眼中都各不相同。詹姆斯来到寂静岭是因为他无法面对自己杀妻的罪行,于是编造出来一个自我安慰的谎话,认为玛丽死于疾病。他的寂静岭是一个自我惩罚,自我折磨的炼狱。詹姆斯的寂静岭是一个大雾弥漫,充满各种危险怪物的荒废小镇,而安吉拉的寂静岭则是到处燃烧着地狱的烈火。而在小女孩劳拉的眼中则很可能就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平常小镇而已(当然前提是劳拉是真实存在的人物)。&/p&&p&  寂静岭的大雾代表詹姆斯无法清楚的认清自己的真实面目。而怪物则代表他的各种欲望和随之而来的负罪感。我会在怪物分析一章中仔细分析每一种怪物的隐含意义。到处封死的道路和不断出现的各种笼子,铁索,铁门则象征了詹姆斯的主要心理暗示――“被禁锢,监狱,铁笼”,从而代表他无法逃离自己罪恶的潜在心理。&/p&&p&  举例来说,在Woodside Apartment(林边公寓)小女孩劳拉(Laura)把钥匙踢开,詹姆斯因为身处铁门的另外一边而无法拿到钥匙。请注意,这里的铁门只存在于詹姆斯的脑海中,劳拉却看不见这扇铁门。所以劳拉才会认为詹姆斯是不是眼睛瞎了。&/p&&p&  于是可怜的詹姆斯在寂静岭不断地被各种怪物追杀,被大铁头纠缠,眼看着和自己爱妻面容一样的玛丽亚一遍一遍的被残忍的杀掉。直到最后他在湖边旅馆的录像带中得知真相。他坐在电视机前,在认清自己的罪行之后也失去的生活的最后勇气。还记得公寓里有一个坐在电视机前的死尸吗?如果你仔细看,那个死尸其实就是詹姆斯,这个安排预示了詹姆斯心灵最终的死亡。但是,他突然间又听到玛丽在叫他,于是詹姆斯再一次鼓起勇气,爬上屋顶和自己的罪行作最终的斗争。&/p&&p&&br&&/p&&img src=&/v2-8b82d9d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8b82d9d8_r.jpg&&&p&&br&&/p&&p&  3,性压抑的詹姆斯。一种很有趣的理论则认为,杀妻的罪行和寂静岭的一切都是詹姆斯性压抑的结果。这么说其实不无道理。我们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永远的弗洛伊德,和他那些古旧的“男人都有恋母情结”的理论(笑。。。)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出,人在性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向暴力。这一点已经被无数犯罪心理分析证实过了,大部分连环杀人犯都有严重的性心理问题。我们来假设内向的詹姆斯在他循规蹈矩的老婆身上恐怕从来也没有得到过他真正想要的那种狂野的性爱,而后因为玛丽生病住院使得詹姆斯过了三年的禁欲生活。他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他杀掉了自己的妻子以获得自由。但是杀妻给詹姆斯带来的心理压力要远远大于他的预期,本性善良的他无法接受自己的行为,于是臆造出来妻子病死的假想。这种理论的主要证据来自于玛丽亚,詹姆斯心目中的“完美女性”。让我们简单的来看看玛丽娅,一个脱衣舞夜总会的舞女,穿着很暴露的短裙和很性感的靴子,不断的诱惑詹姆斯,不断地向他指出“我是你的,我是为你而存在的,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不断的被大铁头以各种残忍的方式杀掉。这最后一条是不是暗示詹姆斯潜意识中暴虐的一面呢?他会不会从看到玛丽亚被杀的情景得到快感呢?&/p&&p&  4,自我毁灭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最基本的欲望:生存的欲望和死亡的欲望。而生存的欲望则派生出弗洛伊德著名的人类四种基本需求:吃饱的需求,睡觉/休息的需求,避难所(山洞,房屋等等)的需求和性的需求。第四种基本需求则成为我们刚刚提到“性压抑”的理论基础。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则是詹姆斯本性中和“生存的欲望”对立的“自我毁灭”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自我毁灭的欲望,除了那些自杀的画家和作家之外,我崇拜的X档案中的偏执狂联邦探员Fox Mulder也是充满自毁欲望的一个典型人格。自我毁灭的欲望往往伴随着“无价值感”。有这种强烈欲望的人,大多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生活中的种种幸福。而就詹姆斯的例子来说,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玛丽,不配得到那些幸福的日子。玛丽曾经提到“詹姆斯不太喜欢笑”,他忧郁的个性是一直存在的。他在杀掉玛丽之后,我想他大概是很想自杀的,但是詹姆斯在杀妻之后,既没有勇气活下来,也没有勇气去自杀。但是他的自我毁灭欲望却明显的在潜意识中表现出来。就这种理论来说,大铁头就是詹姆斯自我毁灭欲望具象化的结果。如果我们说大铁头就是詹姆斯自己的话,那么他在整个游戏中不断被这个恐怖的形象追击则是他想要逃离自我毁灭的一种努力。&/p&&p&  5,多重人格的詹姆斯。这个标题并不准确,因为我下面将要对詹姆斯心理所作的解释更倾向于妄想症或者精神分裂,而不是典型意义的多重人格。但是我认为这种不准确的概括能够让那些对心理学并不很熟悉的读者理解我的意思。&/p&&p&  这是我个人对寂静岭2的一种心理分析。首先这个理论的前提是詹姆斯根本就没去寂静岭。他可能在家里躺着,也可能在医院里因为某种事故而处于昏迷状态。这个游戏发生的一切,所有的人都是詹姆斯的臆造。所以我才会说这应该算是妄想症或者精神分裂。詹姆斯在妻子病重的三年里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生活方面,经济方面可能都有。而詹姆斯的个性又使他无法自由的宣泄解脱压力。他无望的在潜意识中塑造自己“完美的女性”玛丽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面对挚爱的但却一天天在死去的妻子玛丽。而他缓解这种心理压力的最终办法却是饮鸠止渴的杀掉了玛丽,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这些压力。但是谋杀给他带来却是更加无法承受的负罪感。于是詹姆斯的神经终于崩溃。我想他可能在杀掉玛丽之后为了逃避这个现实进入了某种休克或者昏迷状态,编造出一种谎言,完全把自己隔绝在以昔日乐园寂静岭为背景的潜意识世界。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与现实脱离,还以为玛丽在三年前病故,而他的负罪感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他的潜意识世界中以具象的各种人,怪物折磨他。&/p&&p&&br&&/p&&img src=&/v2-f0bff8abca82b45f53773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0bff8abca82b45f537736_r.jpg&&&p&&br&&/p&&p&游戏中的所有人都是詹姆斯本人人格或者他记忆中玛丽形象的反射。&/p&&p&  安吉拉(Angela)代表詹姆斯的自杀/自毁倾向。詹姆斯数次和安吉拉见面都明显的带有各种自杀暗示。&/p&&p&  艾迪( Eddie) 是詹姆斯作为残忍的谋杀者的一种反射。他最后杀掉了艾迪表示他对自己谋杀行为的悔过与反抗。&/p&&p&  玛丽亚( Maria)是玛丽在詹姆斯心目中作为性偶像的反射。玛丽亚是詹姆斯希望中的玛丽,性感迷人,充满野性。玛丽亚是詹姆斯潜意识中的性幻想对象。&/p&&p&  劳拉( Laura)是玛丽在詹姆斯心目中纯真一面的反射。但是很明显詹姆斯不喜欢玛丽纯真,孩子气的一面。这使他的潜意识中把劳拉塑造成一个令人讨厌,老是把詹姆斯陷入困境的孩子。而詹姆斯对劳拉(玛丽纯真的一面)的厌恶到最后由劳拉嘴里说了出来:“詹姆斯,我恨你,我恨你!”&/p&&p&  俄内斯特·鲍德温(Ernest Baldwin) 则是一个很奇怪的具象化人物。詹姆斯跟俄内斯特没有任何直接接触。但是让我们来分析玛丽亚和俄内斯特的关系。玛丽亚自始至终也没见到俄内斯特,但是她却一直很热心的帮助他。俄内斯特和詹姆斯一样失去了一个挚爱的亲人(俄内斯特失去了女儿艾米),而他也和詹姆斯一样不顾一切的希望能够和失去的亲人在一起。而玛丽亚帮助俄内斯特找到了可以让他女儿重生的物品。这样明显的暗示都说明俄内斯特代表詹姆斯对玛丽的哀悼,而他通过俄内斯特和玛丽娅的接触表达了自己希望玛丽亚能够让亡妻玛丽死而复生,就好像玛丽亚帮助俄内斯特让他女儿艾米死而复生一样。但是这样的希望却是渺茫的。因为俄内斯特(詹姆斯)非常明白艾米(玛丽)已经死掉不会再复活了。&/p&&p&故事中的怪物也代表詹姆斯心目中的各种邪恶念头。&/p&&p&  金字塔铁头(Pyramid Head)是詹姆斯对自己罪恶的反射。大铁头的形象原自于古老的刽子手形象,头戴三角形的帽子,并不显露自己真实的样子。大铁头代表詹姆斯对自己罪行的最终审判与惩罚。显然他对自己塑造的性偶像怀有负罪感,于是大铁头就一次又一次的杀掉玛丽娅。詹姆斯永远无法对大铁头造成任何伤害,那是源于他面对自己罪行的无力感,每次遇到大铁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直到最后他面对自己的罪行,也就不需要大铁头来审判他,而大铁头的任务也就完成了。&/p&&p&  病人怪物(Demon Patient),穿着束缚衣的怪物。病人怪物代表詹姆斯对他妻子疾病的憎恨。&/p&&p&  人体模型怪物(The Mannequins),我们从人体模型怪物的样子上就可以推断出他所代表的含义。人体模型怪物上半身是两条腿,下半身还是两条腿。而且我们可以看出都是女人的腿。。。我想我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人体模型怪物没有任何个性,甚至没有脸没有上半身,他们是詹姆斯罪恶性幻想的结果,出自他作为一个男人最纯粹的性要求。&/p&&p&  护士怪物(The Nurse Demon),我从来无法理解为什么护士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性幻想偶像。&/p&&p&  Mandarin: 我不知道如何翻译这个怪物,詹姆斯在通过隧道的时候,他们挂在铁栅栏上企图从地下袭击詹姆斯。他们被限制在地表以下,而他们的目的却是要追逐地表以上的詹姆斯。这种怪物代表詹姆斯的无力感,永远达不到的目标。&/p&&p&  门怪( Door Man) : 很多人从安吉拉的角度来解释门怪,因为他们最先是伴随安吉拉出现的,而他们要袭击的也是安吉拉。门在心理学中代表阻隔但同时也代表过渡。伴随安吉拉出现的门怪则代表詹姆斯对自杀倾向的恐惧与向往。&/p&&p&  我将在怪物一章分别详细讨论每一种怪物所代表的意义。&/p&&p&  所以,我认为詹姆斯在杀死玛丽之后根本就没去寂静岭,游戏中一切都发生在他脑海中。他最后的选择则代表他对自己负罪感的态度。选择在水中的结尾詹姆斯以自杀赎罪。选择劳伦,则代表他最终接受了他妻子令人讨厌的一面,正视自己的罪行并希望能够赎罪。选择玛丽亚则代表他彻底陷入自己的潜意识世界,永远被困在了寂静岭。&/p&&p&  6,詹姆斯的结尾。詹姆斯到最后到底会做成什么选择?如果选择自我毁灭,那么就会得到“in the water”,选择性欲则是永远的跟玛丽亚一起被困在自己的幻觉之中,选择认清自己的罪行并祈求宽恕,则会得到和劳拉一起离开的结尾(前提是劳伦是真实存在的人物)。重生的结尾是对寂静岭第一代中的神秘主义的呼应。我很难严肃地对待飞碟结尾和狗结尾。。。。&/p&&p&  詹姆斯的隐喻是:“被困在负罪感的牢笼和幻觉之中。”他的象征是:笼子。我个人很喜欢James,沉默的温柔和隐忍的外表下面潜藏着一个恐怖的秘密。一般来说,游戏电影或者小说的主人公都很苍白无聊,作者往往为了照顾广大读者的美好期待,为了讨好各种读者的需求,不断的牺牲主人公的人物个性与内涵。于是到最后,我们往往得到一个乏味不堪,不好不坏的主人公。但是詹姆斯作为一个主人公却充满了邪恶的魅力,他自己给自己设计的牢笼里垂死挣扎,这使他的奋斗与痛苦同样令人着迷。&/p&&p&&b&James Sunderland名字分析:&/b&&/p&&p&  James 据游戏设计者说来自于开膛手杰克的嫌疑人之一,然而开膛手杰克的主要嫌疑人中有三个名为James的:James Kelly, James Maybrick和James Kenneth Stephen。我个人认为这很可能指的是James Kelly,他在1883年因为跟妻子吵架,在狂怒中用一把小刀把妻子杀死,他为此受到起诉,虽然被判无罪,但是却进入疯人院。这可能暗示詹姆斯杀妻的罪行和他心理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James Maybrick, 这个因为Maybrick日记而在95年红极一时的开膛手杰克嫌疑人很可能因为较高的知名度而引起游戏设计者的注意。而James Kenneth Stephen的可能性最小,因为他被公认是个同性恋。&/p&&p&  Sunderland则有很多种解释方法。Sunderland可以认为来自于词根 Sun(太阳),Sunderland则可解释为Sun above the land(地面以上的太阳),隐喻: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Sunderland 也可以解释来自词根Sunder,取自德文的Sinner(罪人),其寓意不言自明。结合起来的话,则是永远也无法达到目标的罪人。的确很符合詹姆斯的心理状态。&/p&&p&&br&&/p&&img src=&/v2-67bb7a4f7a5e5d7eac788ff3dc17d68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7bb7a4f7a5e5d7eac788ff3dc17d68f_r.jpg&&&p&&b&II,Maria 玛丽亚&/b&&/p&&p&  詹姆斯在湖边公园遇到一位长相和亡妻一模一样的女性。她自称玛丽娅,是一个在天堂之夜夜总会工作的脱衣舞女。她长着一头金发,脸上永远带着温柔而富于挑衅性的微笑,她穿着小短裙和皮靴,腰上还露出蝴蝶的纹身。她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接近詹姆斯,引诱他,并不断的被大铁头杀死,之后一次次的死而复生,再次出现在詹姆斯面前。玛丽亚只存在于詹姆斯的幻想中,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怀疑。玛丽亚是詹姆斯脑海中的“完美女性”,只为他而存在,永远让他感到快乐。为什么詹姆斯脑海中的“完美女性”会是一个脱衣舞女郎呢?难道詹姆斯真的是欲求不满吗?这么多年来,玛丽在医院中不断地用病痛和坏脾气折磨詹姆斯,于是他在自己的脑海中就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女性”,“完美的玛丽”。她和玛丽长的一模一样,但却具有玛丽就是在生病之前也没有的享乐主义个性。她充满了野性和生气,和医院里气息奄奄的玛丽形成对比。她像玛丽一样温柔,但却带点玛丽所没有的娇气与俏皮。这个形象在詹姆斯的脑海里一点一点的积累,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具象化。于是终于有一天,玛丽亚走在寂静岭的街道上,成为詹姆斯对生活美好回忆的一部分。&/p&&p&  詹姆斯在拥有玛丽亚之后会不会把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和现实生活中在病床上了妻子相比较呢?他会不会暗自希望玛丽会像玛丽亚一样充满乐趣呢?他会不会因为玛丽亚而怨恨自己的妻子?他会不会在幻觉中认为只有杀掉玛丽才能更玛丽亚在一起呢?他是不是因为自己为了玛丽亚而杀死妻子而带有负罪感,所以才在游戏中不断的拒绝玛丽娅的诱惑呢?&/p&&p&  1,玛丽亚存在的意义。玛丽亚的存在只有一个意义,那就是詹姆斯的快乐。她的支线故事标题Born with a Wish(为了一个希望而诞生)恰恰说明了玛丽亚存在的本质。她是詹姆斯脑海中爱妻形象的升华,在爱妻死后则代表重生。詹姆斯把玛丽亚创造出来完全是为了安抚自己受伤的心灵。詹姆斯在玛丽亚身上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玛丽,她的存在缓和了詹姆斯杀妻的负罪感,缓和了他的压力。玛丽亚代表詹姆斯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一面,对生存的欲望。但是,玛丽亚在故事中不断的被大铁头杀死。它表现了詹姆斯内心生与死的欲望在作斗争。玛丽亚对于詹姆斯来说是用来解渴的毒药,詹姆斯无法离开玛丽娅,但是却不得不看着她一次又一次的被杀,重复詹姆斯杀妻的罪行。&/p&&p&  2,玛丽亚作为玛丽对詹姆斯的复仇。玛丽是否知道詹姆斯在脑海中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另外一个女性?如果说玛丽的潜意识和詹姆斯的潜意识重叠的话,玛丽是不是利用玛丽亚的形象引导自我欺骗的詹姆斯面对真相呢?在游戏中,玛丽亚一次一次的被杀,是否也是玛丽在詹姆斯潜意识中留下的怨恨而导致的结果?每次因为詹姆斯无力保护玛丽亚而导致她被大铁头杀死,到底是玛丽在詹姆斯潜意识里的嫉妒,还是詹姆斯自己“无价值感”和自我毁灭的一种表现?这时候,玛丽亚或者因为玛丽在詹姆斯潜意识中留下的怨恨,或者因为詹姆斯本身对亡妻的负罪感,由一个驯服的“完美女性”形象变成一个折磨詹姆斯的复仇天使。&/p&&p&  3,如果玛丽亚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那么她怎么会在Born with a Wish 支线任务中和俄内斯特·鲍德温交谈,并给他取东西?这里的解释则很牵强。玛丽亚自己并没有记忆,她是詹姆斯的创造物。她一直存在于詹姆斯脑海中,只是因为玛丽的病情加重而渐渐变得清晰。她很可能在玛丽死去的那一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格。她可能在詹姆斯到达寂静岭的一刻脱离詹姆斯的表层意识,完全进入詹姆斯在潜意识中构造的世界,在詹姆斯眼中成为一个具象化的女性。那么我们可以很牵强的推测詹姆斯强大的潜意识世界和俄内斯特的潜意识世界在这一刻重叠,使得玛丽亚能够进入俄内斯特的世界中去。值得注意的是,俄内斯特当时已经自杀死掉了。那么Burn with a Wish的支线任务到底真实发生了,还是跟寂静岭大部分奇怪的事件一样,是詹姆斯潜意识的创造物?如果是这样,在支线任务中玛丽亚帮助俄内斯特拿到白色的神油来让俄内斯特的女儿艾米复活,对于詹姆斯来说,是否意味着玛丽亚可以帮助詹姆斯让爱妻玛丽重生呢?&/p&&p&  4,玛丽娅的疾病。在医院里,玛丽亚因为身体不舒服需要躺下来休息,在玛丽亚结尾中,她在跟詹姆斯上车的时候,咳嗽了几声,而詹姆斯则说要带她去看医生。这里的暗示很明显,玛丽亚也会渐渐患上和玛丽一样的疾病,最终死亡。如果詹姆斯选择了玛丽亚结尾,那么说明詹姆斯对自己杀妻的罪行并不悔恨,他并不愿意为此赎罪。所以他才会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玛丽娅,并永远被困在虚幻的寂静岭。詹姆斯心中的负罪感只是被虚幻的快乐压制,但却并没有消失。玛丽亚会像玛丽一样生病,詹姆斯会像对待玛丽一样束手无策,最后杀死她。而寂静岭的那些怪物又会来折磨他,詹姆斯就这样被永远的困在一个恶性循环里直到他做成正确的选择。&/p&&p&  玛丽亚的隐喻是:“蜕变或者重生”,她的象征是:“蝴蝶”。她的名字来自于圣母玛丽娅,代表重生与救赎。她没有姓氏,因为她不是真实的人物。&/p&&p&&br&&/p&&p&&b&结尾分析&/b&&/p&&p&  Xbox和PC版的寂静岭2 一共有6个不同的结尾。在玩家第一次玩的时候,却只能从其中的3个中选择一个。在玩家通关一次之后,再次开始新游戏,如果找到必要的物品或者达到要求,就可以看到其他三个结尾。但是,最初的三个结尾却是设计最巧妙,最符合整个游戏气氛和风格设定的结尾。&/p&&p&  有多个结尾的游戏都会让你在游戏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或者找齐某些物品,这些选择和物品会决定你得到什么样的结尾。绝大多数RPG游戏都有至少两种不同结尾,一种“正义”结尾,一种“邪恶”结尾,比如Neverwinter Nights(无冬之夜),Baldur's Gate (PC版博德之门系列),Star Wars: 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 1,2(星战:旧共和国的武士),Jade Empire (翡翠帝国),Fable(寓言)……等等。但是,一般RPG因为鼓吹明显的善恶观念,所以给玩家提供的选择往往带有及其明显的偏向性,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是“正义”的选项,哪个是“邪恶”的选项。这样下来,往往把“正义”或者“邪恶”之路变得极其公式化,只要照本宣科般做出相应的选择,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种选择和个人性格无关,只是一种“角色扮演”。少数一些动作类游戏也会让你作出一些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结尾,比如suffering,但是这样的选择和RPG游戏类似,也是非正即反,明明白白的选择。&/p&&p&  寂静岭的三个主要结尾设计却并非如此泾渭分明,一目了然。整个游戏中,所有的对话都是通过CG动画来完成的,玩家对人物的对话没有任何控制,我们只是顺应着自己的感觉行事。粗略看来玩家似乎只是被动的跟随线性的故事一步步的前进。即使如此,我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举动还是会影响到游戏的结局,寂静岭的结尾设计的是如此巧妙,以至于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而导致了你最终得到的结尾。玩家的选择是细微的,往往被人忽略的,但却能够体现玩家内心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潜意识选择。试问,到底还有哪一个游戏能够如此娴熟的构造这样一个结构,像一个精妙设计的心理测试一样,不知不觉中就激发玩家的潜意识。(当然,我们以上的这些分析都是基于玩家在不依靠攻略的情况下)。&/p&&p&&br&&/p&&p&&b&总结&/b&&/p&&p&  寂静岭2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恐怖生存类游戏。很多人在玩寂静岭的时候,由于当今快餐文化风潮的结果,往往认识就停留在“噢,原来闹了半天是詹姆斯杀掉了自己的老婆”这样肤浅的层面上。然后就丢掉这个游戏去寻找新的刺激。而寂静岭2中很多隐含的东西却往往无法意识到。我曾经嘲笑过日本人,画出来一个EVA,结果谁也看不懂,还要写出“如何看懂EVA”之类的手册跟着动画片一起卖。但是我现在写出这样一个“寂静岭2 的人物心理分析”不也落入了自己曾经嘲笑的范围吗?&/p&&p&  我当时在嘲笑EVA手册的时候,曾经说过,当今社会的观众不需要一个必须查阅圣经和相关神学资料才能看懂的动画片。那么面对这样复杂晦涩,含义深邃的寂静岭2, 我也还是要问: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一个不得不查阅相关心理学著作才能彻底明白的游戏?毕竟,游戏是一种比电影和通俗小说含义更浅的娱乐类别。虽然电影已经很大程度上商业化了,但是主流观众在很多时候还把电影当成一种艺术形式,期望它能够反映真实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小说就更是如此。但是,有多少人会指望电子游戏能够反映什么社会现象,这听上去几乎是可笑的。&/p&&p&  由于电子游戏所针对的低龄消费群体,绝大多数成功的电子游戏并不需要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和深厚的内涵,有能够自圆其说的情节就足够了。游戏和其他娱乐类型都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它的互动性,而这一点则体现在图像,操纵,视角等等这些与情节无关的设计上。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尤其是动作类游戏),主要的体验也是武器如何使用,怪物要怎么打才能迅速解决掉。游戏的故事情节说来说去不过是一个把主人公陷入各种艰难困境的借口而已。即使是像细胞分裂(Splinter Cell)系列这样的游戏,根本不知道故事情节完全不影响游戏过程。我们不需要知道Sam 为什么要潜入这个不知所谓的军事基地/银行/货船,只需要一步步走到地图上标明的红色地点而不被发现就行了。&/p&&p&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很难想象电子游戏能够变成一种和电影,小说平起平坐的“艺术类别”,而不仅仅是像现在这样的“娱乐形式”。在电子游戏的消费群体中还不存在这样的要求,当然开发商也就不会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像寂静岭2这样的游戏只能是一个特例,一个不受到重视,甚至不讨人喜欢的特例。毕竟,玩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放松,快乐,即使是像需要动脑筋的解谜类型的游戏,也是以解谜之后得到的成就感为动力。谁会去玩一个环境压抑,游戏过程中需要刺激玩家不断思考体会,游戏之后让人久久无法释怀,继续感到压抑的游戏呢?&/p&&p&  我个人喜欢寂静岭2完全是因为阴郁晦涩的个性使然,而在这之后写了将近3万字的心理学分析也不过是自娱自乐。但是,在玩过这许多游戏之后,如果我面前又出现了类似于寂静岭2这样内涵深刻但是压抑不堪的游戏,我不敢肯定我是不是还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它。我宁可再去玩一遍Splinter Cell 3或者Rainbow Six这样节奏紧张,成就感比较强的游戏。但是,寂静岭2作为一款视角特殊,心理内涵厚重,出类拔萃的优秀游戏,它在整个游戏史上的地位是不应该被忽视的。&/p&
恐怖游戏史上的一座巅峰 —— 《寂静岭2》 《寂静岭2》是由日本Konami制作的动作冒险类游戏《寂静岭》的第二部。这款游戏几乎就是佛洛伊德心理学说的恐怖游戏版,游戏中对人物内心的探索是迄今为止所有恐怖游戏做的最好,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本作把玩家放在…
&p&越南战争。越共几乎败了所有战役,却赢得了整个战争。&img data-rawwidth=&788& data-rawheight=&834& src=&/v2-7bcdb19c7cc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8& data-original=&/v2-7bcdb19c7cc_r.png&&&/p&&br&来自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的美国人难以适应作战地区的气候和地形:茂密的森林,具有不祥之兆的沼泽和稻田,崎岖的山脉,难以忍受的湿热。&br&&p&
美国人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永远无法真正抹平他们与越南之间的文化鸿沟。由于不懂越南的语言和文化,美国人有时候无法分清敌友。&/p&&p&
更重要的是,越战是没有固定形式、明确战线和固定目标的战争,传统意义上的胜利和失败概念也是模糊的。这种类型的战争对于受到像二战和朝鲜战争这种传统战争训练的美国人来说是十分艰难的。&/p&&p&
美国所扶持的南越政权力量虚弱也是美国失败的重要原因。越南的经济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已经被摧毁。法国破坏了传统的政治秩序,他们的离开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南越政权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政治组织,没有地方精英愿意与美国合作,而且缺乏实际有效的领导人。南越政府面临着大量种族、宗教和政治力量冲突的困扰。&/p&&p&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做得越多,南越的依赖也越重。一直到1975年西贡政权倒台,南越领导人还在期望美国把他们从失败中拯救出来。考虑到南越的历史和它在1954年的处境,由外部力量建立一个能独立存在的国家是不可能的。&/p&&p&
最后,美国从始至终都完全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决心和耐力。美国政策制定者想当然地认为:越南人像他们一样理性,应该知道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着干没什么好处。就像约翰逊在国会所推测的:最初会进行激烈的抵抗,然后抵抗逐渐削弱,胡志明最终会草草收尾。&/p&&p&
然而,胡志明曾说:“你杀了我们十个人,但我们只要杀你们一个人,最终筋疲力尽的会是你们。”这话是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前夕说的,但同样适用于第二次。他们十分擅长运用经过对法战争检验过的战略,他们认为美国人跟法国人一样没有耐心,只要流血牺牲过多,就会产生厌战情绪。&/p&&p&
多年以后,基辛格承认,他对北越对手的狂热感到吃惊。因为美国人的目标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敌军从不屈服的精神和为了达到目的甘冒一切风险的意志力。
&/p&&p&这场“从未结束的战争”,对美国而言,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各种“边界”的模糊性:战场上平民与游击战士难以区分;战争的前线和后方互相渗透;没有明确的宣战,战争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期间很少有决定性的战斗,而只是不断升级,到最后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将它称为“战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误导人的,当时在越南的数十万美军士兵中有大部分从未投入战斗(据估计在任何一次战斗中,很少有5%以上的美军士兵实际参战),倒不如说它是由无数“打了就跑”的遭遇战组成的一个政治行动。曾有评论说,越战中“美国军队并没有打一场十年之久的战争以保卫南越;然而,它却接连打了十次一年长的战争”。&/p&&p&
事实证明,这种模糊性极大地影响了越战的成败。作战一方的越共游击队有着极其明确的目标,即驱逐美国人、击败南越并统一全国;但对美方而言却不那么明确。John K. Galbraith在回忆录《我们时代的生活》中说,在越战之前,“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大国,在一场战争尚在进行的时候,就对那场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或打赢战争的可能性提出质疑。”作家Norman Mailer的著名问题道出了当时许多人的心声:“我们为什么到越南?”——这个问题迄今仍不时回荡在伊拉克、利比亚和阿富汗的上空。&/p&&br&&p&&br&&/p&&p&轰炸&/p&&img data-rawheight=&1558& src=&/v2-8ab961cc0faf0c63e6447d2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8ab961cc0faf0c63e6447d2_r.jpg&&&p&&br&&/p&&img data-rawheight=&853& src=&/v2-9f1ebb132ef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9f1ebb132ef_r.jpg&&&p&&br&&/p&&p&作战&/p&&img data-rawheight=&367& src=&/v2-66adc1605bd92dbe948ab_b.jpg& data-rawwidth=&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v2-66adc1605bd92dbe948ab_r.jpg&&&p&&br&&/p&&img data-rawheight=&897& src=&/v2-58faff91c20a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8faff91c20a_r.jpg&&&p&&br&&/p&&p&落叶剂&/p&&img data-rawheight=&1279& src=&/v2-edd6dfc20c282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edd6dfc20c282_r.jpg&&&p&&br&&/p&&p&最后,反战&/p&&img data-rawheight=&1260& src=&/v2-cf5dff8100738ccd3ad40b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f5dff8100738ccd3ad40b_r.jpg&&&p&&br&&/p&&img data-rawheight=&394& src=&/v2-b85627caf0cad869e505f36ccc2123fe_b.jp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85627caf0cad869e505f36ccc2123fe_r.jpg&&&p&&br&&/p&&img data-rawheight=&1847& src=&/v2-88d298ae89a08d09bde4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88d298ae89a08d09bde4_r.jpg&&&p&&br&&/p&&img data-rawheight=&864& src=&/v2-88ef92a3088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88ef92a3088_r.jpg&&&p&&br&&/p&&p&西贡陷落&/p&&img data-rawheight=&255& src=&/v2-984ce83aa3840bbfd6ba9397_b.jpg& data-rawwidth=&3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
越南战争。越共几乎败了所有战役,却赢得了整个战争。 来自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的美国人难以适应作战地区的气候和地形:茂密的森林,具有不祥之兆的沼泽和稻田,崎岖的山脉,难以忍受的湿热。 美国人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永远无法真正抹平他们…
&img src=&/50/89cb037e50db9fd3bd4f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89cb037e50db9fd3bd4fa_r.jpg&&&p&&b&本文适合认真看过《&/b&&b&EVA&/b&&b&》的新观众,不适合已经深入分析的大神。&/b&&/p&&p&&b&本文含有宗教、情色、哲学等内容,不喜勿进。&/b&&/p&&p&&b&本文较长,大概有&/b&&b&5&/b&&b&万&/b&&b&3&/b&&b&千字、&/b&&b&230&/b&&b&张图片左右,自备零食。&/b&&/p&&p&&b&本文的创作过程参考了很多知乎答案,豆瓣影评,各大贴吧论坛,能想起来的引用部分已标注,其他部分为原创,如有侵权还望告知。&/b&&/p&&p&&b&本文多为鄙人愚见,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谅解。&/b&&/p&&p&&b&-----------------------------&/b&&b&正文开始&/b&&b&-----------------------------------&/b&&/p&&p&&b&【目录】&/b&&/p&&p&&b&0.&/b&&b&写在前面的话&/b&&/p&&p&一&b&0.1&/b&&b&《EVA&/b&&b&》的各种版本&/b&&/p&&br&&p&一&b&0.2&/b&&b&观看《EVA&/b&&b&》的正确顺序和姿势&/b&&/p&&p&&b&1.&/b&&b&制作背景&/b&&/p&&br&&p&一&b&1.1&/b&&b&动漫的变革&/b&&/p&&br&&p&一&b&1.2&/b&&b&庵野秀明如是说&/b&&/p&&p&&b&2.&/b&&b&剧情分析&/b&&/p&&br&&p&一&b&2.1&/b&&b&世界观&/b&&/p&&br&&p&一&b&2.2&/b&&b&时间线&/b&&/p&&br&&p&一&b&2.3&/b&&b&庵野秀明如是说&/b&&/p&&br&&p&一&b&2.4&/b&&b&各方势力的较量&/b&&/p&&br&&p&一一&b&2.4.1&/b&&b&最终目的&/b&&/p&&br&&p&一一&b&2.4.2&/b&&b&群雄博弈&/b&&/p&&br&&p&一一&b&2.4.3 EOE&/b&&/p&&br&&p&一一&b&2.4.4&/b&&b&漫画版EOE&/b&&/p&&p&&b&3.&/b&&b&人物分析&/b&&/p&&br&&p&一&b&3.1&/b&&b&碇真嗣&/b&&/p&&br&&p&一一&b&3.1.1&/b&&b&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碇真嗣&/b&&/p&&br&&p&一一&b&3.1.2&/b&&b&真嗣为什么对着明日香手淫&/b&&/p&&br&&p&一一&b&3.1.3&/b&&b&真嗣为什么要掐死明日香&/b&&/p&&br&&p&一一&b&3.1.4&/b&&b&如此碇真嗣人设的意义&/b&&/p&&br&&p&一一&b&3.1.5&/b&&b&贞本义行的碇真嗣&/b&&/p&&br&&p&一&b&3.2&/b&&b&明日香&/b&&/p&&br&&p&一一&b&3.2.1&/b&&b&并不傲娇的明日香&/b&&/p&&br&&p&一一&b&3.2.2&/b&&b&可怜的悲剧&/b&&/p&&br&&p&一一&b&3.2.3&/b&&b&孤独的战士&/b&&/p&&br&&p&一一&b&3.2.4&/b&&b&既定的宿命&/b&&/p&&br&&p&一一&b&3.2.5&/b&&b&宫村优子的明日香&/b&&/p&&br&&p&一&b&3.3&/b&&b&绫波丽&/b&&/p&&br&&p&一一&b&3.3.1&/b&&b&二号绫波丽的成”&/b&&b&人”&/b&&b&之路&/b&&/p&&br&&p&一一&b&3.3.2&/b&&b&三号绫波丽的成&/b&&b&”&/b&&b&神&/b&&b&”&/b&&b&之路&/b&&/p&&br&&p&一一&b&3.3.3&/b&&b&大白绫波丽的真&/b&&b&”&/b&&b&心&/b&&b&”&/b&&b&为你&/b&&/p&&br&&p&一一&b&3.3.4&/b&&b&林原惠美的绫波丽&/b&&/p&&br&&p&一一&b&3.3.5&/b&&b&绫波丽的影响&/b&&/p&&br&&p&一&b&3.4&/b&&b&葛城美里&/b&&/p&&br&&p&一一&b&3.4.1&/b&&b&美里与加持&/b&&/p&&br&&p&一一&b&3.4.2&/b&&b&美里与真嗣&/b&&/p&&br&&p&一&b&3.5&/b&&b&碇源渡&/b&&/p&&br&&p&一&b&3.6&/b&&b&赤木律子&/b&&/p&&br&&p&一&b&3.7&/b&&b&加持良介&/b&&/p&&br&&p&一&b&3.8&/b&&b&渚熏&/b&&/p&&p&&b&4.&/b&&b&特点分析&/b&&/p&&br&&p&一&b&4.1&/b&&b&细节&/b&&/p&&br&&p&一&b&4.2&/b&&b&配乐&/b&&/p&&br&&p&一&b&4.3&/b&&b&风格&/b&&/p&&br&&p&一&b&4.4&/b&&b&手法&/b&&/p&&br&&p&一一&b&4.4.1&/b&&b&场面描写&/b&&/p&&br&&p&一一&b&4.4.2&/b&&b&对比&/b&&/p&&br&&p&一一&b&4.4.3&/b&&b&平行蒙太奇&/b&&/p&&br&&p&一&b&4.5&/b&&b&镜头与构图&/b&&/p&&br&&p&一&b&4.6&/b&&b&台词&/b&&/p&&p&&b&5.&/b&&b&综合评价&/b&&/p&&br&&p&一&b&5.1&/b&&b&客观评论&/b&&/p&&br&&p&一&b&5.2&/b&&b&个人感受&/b&&/p&&p&&b&--------------------------------------------------------------------------&/b&&/p&&p&&b&【&/b&&b&0.&/b&&b&写在前面的话】&/b&&/p&&p&相信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们对《新世纪福音战士》( 《Neon Genesis Evangelion》,以下简称《EVA》 )一定不陌生,小时候爱看动画片的我们每天放学之后气势汹汹的守在电视机屏幕前等着《EVA》片头曲的出现,带着“一脸懵逼”的表情看着机器人打怪兽,相信当年的光腚总局也是“一脸懵逼”引进《EVA》的,因为剧中很多不和谐内容,所以经过删改之后福音战士被尴尬的山寨成了天鹰战士。&/p&&p&其实我在2011年的时候又看过一遍《EVA》,当时只是纯粹的消遣怀旧,年少无知,浑然不知此坑极深,看完一头雾水,并深知自己智商急需充值。在衣姐推荐我看《穆赫兰道》之后莫名其妙的喜欢上这种“怪异”的作品,为我打开了电影之门,于是就鬼使神差的成了影迷,这陆续几年也认真看了近千部电影(正经电影),而且近1年阴差阳错的迷上了赛博朋克和其他软硬科幻作品,这才突然想起来自己有一部萝卜片(机器人动画)没有看。于是2016年再看《EV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p&&p&所以我突然决定写点什么,本文也并非为了找存在感而“过度解读”,&b&目的是让朋友们更好的理解《&/b&&b&EVA&/b&&b&》&/b&,或许我现在身边的人没人会看这个上世纪的老动画片,或许看了也没什么人会产生和我一样的共鸣,也许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此文就是我为了情怀写给自己看的。也许很久很久以后,我会嘲笑2016年的自己,文笔烂,没内涵,结构差,总结的不到位,观点幼稚而悲观。也许很久很久以后,我也会怀念那个对《EVA》很有激情的自己。&/p&&p&&b&【0.1&/b&&b&《EVA&/b&&b&》的各种版本】&/b&&/p&&p&①1995年的动画片(以下简称TV版)一共26集。其中第1~ 24集为主线剧情,25集和26集因资金不足(其实从16集开始就能看出来缺钱了),通篇都是意识流手法阐述剧情,虽然没有偏离主旨,但大部分观众和粉丝表示看不懂和愤怒。&/p&&p&②1997年的两部剧场版《死于新生》和《Air/真心为你》,也叫旧剧场版。&/p&&p&《死于新生》的剧情和TV版1~24剧情几乎一致,也可以说是重要剧情回顾吧,里面多了一些重要线索的解读,如果看过TV版1~24集,不愿继续纠结,不看也罢。&/p&&p&《Air/真心为你》是《EVA》公认的大结局( 《The End Of Evangelion》 以下简称EOE),剧情接TV版24集,(可以认为Air对应TV25,真心为你对应TV26)是我迄今为止看过最震的电影了,并没有之一。&/p&&blockquote&③1999年出版的《EVA漫画版》,其实1995年2月《EVA漫画版》已经出版,可是出版到第4期停载,1999年复载,由动画版人物设计贞本义行绘画,漫画的创作,实际上是在EVA动画企划后开始的。漫画版的连载时间是早于动画上映的,但是构想与企划则是动画在后。漫画的创作也是基于动画的企划而作的,但并非单纯把动画漫画化,而是贞本义行先生根据自己理解所作的改编作品。(来自百度百科)&/blockquote&&p&漫画剧情和TV版略有不同,但主旨没变,而且多了很多TV版的解答,剧情脉络更为清晰。漫画版的最终结局和《Air/真心为你》的最终结局略有不同,看完《EVA》TV版和旧剧场版强烈推荐来看漫画。&/p&&p&④新剧场版:制作精良,场面酷炫,一大波周边正在接近,有人说是商业圈钱之作,也有人说是良心大作。但是因世界观和一些风格已经偏离原著,本人并不是很推崇(真相就是EVA看的已经非常累了实在没精力分析新剧场版),故文此文不予讨论,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画面确实很好,动作场面很燃,并有新的角色出现。(没准以后我能对新剧场版感冒)&/p&&p&2007年出版的《EVA新剧场版:序》,也叫EVA1.0。&/p&&p&2009年出版的《EVA新剧场版:破》,也叫EVA2.0。&/p&&p&2012年出版的《EVA新剧场版:Q》,也叫EVA3.0。&/p&&p&暂定2018年出版的《EVA新剧场版:|▎》,也叫EVA4.0。&/p&&p&⑤其他版本:比如2003或者2005重制版,换汤不换药,如果不愿继续纠结直接无视即可,其实2003版本加了很多细节的改动,画面也增强了,还是很推荐的。(如果你喜欢《EVA》,那肯定不会只看一遍。)&/p&&p&⑥根据版本的不同有些细节可能会略有不同,请不必过分计较。&/p&&p&&b&【0.2&/b&&b&观看《EVA&/b&&b&》的正确顺序和姿势&/b&】&/p&&p&找一段自己头脑能保持清醒的时间,先看TV版1-26集(25、26确实比较蛋疼),再跪着看完《Air/真心为你》,再看《EVA漫画版》,再看此文,再看各大论坛的解析评论,最后高举双手对着天花板做拥抱状并正式宣布自己成为EVA的终身粉丝。&/p&&p&&b&【1.&/b&&b&制作背景】&/b&&/p&&p&80-90年代的日本大家懂得,经济急速发展,但所谓物极必反,急速发展的代价不只是急速衰落,伴随而来的还有文化的年代错位,社会巨大的精神压力,普通日本人不得不短时间经历多次文化变革。对比当时的日本电影,比如黑泽明,表现的就是这种文化矛盾。经济衰落是一方面,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巨大精神压力是前提。可这跟我们ACG(动画、漫画、游戏相关行业)有何关系呢?&/p&&p&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轰动一时的“宫崎事件”了:宫崎家的少爷宫崎勤采用惨无人道的方式杀害了4名小女孩,而警察发现此人是个标准宅男,家里全是漫画和AV,典型OTAKU(御宅族,热衷于动漫及电脑游戏等次文化的人,在当时多用于贬义)。&/p&&blockquote&放在现在大家可能会感觉没什么,但在当时宫崎勤的状况已经完全偏离了日本人对于正常人类的定义。&/blockquote&&p&喜欢动漫和变态杀人魔被社会舆论和大众精神压力强行画上了等号。&img src=&/a01c746619dafd2d69ba15a1_b.pn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p&&blockquote&而御宅族形象,则被宫崎事件典型化:人际关系及与人沟通出现问题。没法接近女性,是典型的失败者。事件引起社会哗然,之后更有反对御宅及动漫画的一连串示威、声讨行动,对动漫画及同人界的禁制及自我监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伴随着案件的审理期间,整个业界面对长达几年的低潮期:题材倒退、数量减少,倍受各方歧视批判。其中更有多个反对组织行动冒起,包括最激烈的“有害图书运动”。(此段来自百度百科)&/blockquote&&p&说成有史以来ACG被黑的最惨的一次应该也不过分,可以说是ACG的世界末日。&/p&&p&&b&【1.1&/b&&b&动漫的变革】&/b&&/p&&p&在此之前日本的动漫除了《高达》这种大众经典之作,基本上就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而1995年对日本的ACG来说可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跨时代的一年,有两部动漫神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界,一部是鬼才导演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让大家认识到原来动漫也可以这么严肃,和电影的区别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另一部就是痞子导演庵野秀明的《EVA》。&/p&&p&《EVA》的出现可谓给日本民众打了当头一棒:&/p&&blockquote&原来ACG也可以这么高大上?心理学?哲学?神学?意识流?存在主义?后现代?卧槽?首先在档次上立马和小孩子过家家的动画片区分出来,有一种你看“小黄书”,我看“红楼梦”的感觉。&/blockquote&&p&革命性的改变了人们心目中ACG的形象,可谓醍醐灌顶,其次更为重要的是《EVA》承载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数以亿吨的信息量把所有人都吓到了。(后面有剧情解读)&/p&&p&另一方面《EVA》中描绘的末世情节在当时的日本大众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此处引用村上春树的一段话:“一九九五年一月和三月发生的阪神大震灾与地铁沙林事件,是日本战后历史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两大悲剧,是即使说『日本人的意识状态因此而前后截然不同』也不为过的重大事件。有可能作为一对灾难(catastrophe)、作为在讲述我们的精神史方面无可忽视的大型里程碑存续下去。”&/p&&p&至此ACG开始走向成人化。(这里的成人并不是色情的意思)&/p&&p&&b&【1.2&/b&&b&庵野秀明如是说】&/b&&/p&&p&此段来自漫画第一话庵野秀明的《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写在EVA开播之前》:&/p&&blockquote&&p&故事中有个14岁的少年,害怕与别人接触。&/p&&p&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无所谓的,放弃让别人了解自己。&/p&&p&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p&&p&自认自己遭到父亲遗弃,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p&&p&却没有自杀的勇气,是个胆小的少年。&/p&&p&故事中还有一个29岁的女性,与别人接触时尽可能的保持距离,从表面的接触中逃开,以保护自己。&/p&&p&两个人都受到伤害感到极度恐惧。&/p&&p&两个人都欠缺一般主角所具备的积极性,让人觉得不合适。&/p&&p&但是我还是让他们当主角。&/p&&p&有人说”生活就是需要变化”。&/p&&p&我希望在这个故事结束时,不管世界也好,他们也罢,都能有所改变。&/p&&p&所以我创作了这部作品。&/p&&p&这就是我真正的心情。&/p&&p&《EVA》是我在颓废了4年,什么事都不干之后,全心投入的作品。&/p&&p&逃避了4年,就是死不了的我,秉持着唯一信念”不能逃避”!的情况下再度创作的作品。&/p&&p&想要让自己的心情表现在影片中而产生的作品。&/p&&p&我知道这是一个冲动,傲慢而且困难重重的举动。&/p&&p&但却是我的目标。&/p&&p&结果还不晓得。&/p&&p&因为在我心中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p&&p&真嗣,美里,零等人会变成如何,往哪里去,还不清楚。&/p&&p&因为工作人员的想法究竟如何也还不清楚。&/p&&p&感觉上很没有责任感吧。&/p&&p&但这却是我们为了达到和作品[同步]的目标所产生的结果。&/p&&p&“即使如此,也是仿造的。”&/p&&p&虽然背负着这种风险,但现在我们也只能依着这种方法制作。&/p&&p&因为我们的[原创],只出现在那个地方……&/p&&p& 一个阴雨的日子&/p&&/blockquote&&p&&b&【2.&/b&&b&剧情分析】&/b&&/p&&p&&b&【2.1&/b&&b&世界观】&/b&&/p&&p&EVA的动画剧情起源于希伯来圣经,也就是犹太教的《旧约》。《旧约》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纳为《圣经全书》的前部分,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圣经》后一部分称为《新约》。&/p&&p&反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开始生长生命之树,一级一级地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扩散于地球的陆地、海洋与天空,使天地之间充满了生机。生命之树最终生出Adam(亚当)和Lilith(莉莉丝)。这俩就是世界上存在的雄体和雌体的最高形式。&/p&&blockquote&之后生命之树就此瓦解,剩余的部分根须,便化成了朗基奴斯之枪,而在此之中,朗基奴斯之枪也就是后来的“弑神之枪”,(名字是来自《圣经》,根据《圣经》记载,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名百夫长用枪刺伤了他的侧腹。这名百夫长就叫做朗基努斯。)在《EVA》中朗基努斯之枪是唯一可以直接穿过A.T.Field(也被翻译成绝对领域)并有效杀伤使徒的武器。(此段来自百度百科)&/blockquote&&p&亚当被看作为使徒的始祖。亚当之卵,称作“白之月”,也就是使徒的生命之源,埋藏于南极地底,亚当隐藏在其中,人类依靠这个巨大空间建立了南极地下基地。2000年,人类利用存在于白之月之中的亚当进行科学试验,最终引发了第二次冲击。&/p&&p&莉莉丝被看作为人类的始祖,莉莉丝之卵,称作“黑之月”,也就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埋藏于日本箱根,莉莉丝隐藏在其中,并且人类依靠这个巨大空间(就是那个89%被掩埋的地下空间,即NERV本部所在地),建造了人类的新要塞——TOKYO-3(第三新东京市)。Seele计划利用存在于黑之月之中的莉莉丝进行自己的补完计划。黑之月在《The
End Of Evangelion》中被大白绫波丽(莉莉丝)吸引而出,后成为人类灵魂回归的中心。&/p&&p&这个世界一共有18个使徒。第一使徒亚当(Adam),第二使徒莉莉丝(Lilith,也被称作夜妖)。第3~16个使徒就是TV版中出现的各种来袭的怪物,第17个使徒是渚熏(也被成为人造使徒),第18使徒是人类(也就是Lilin,李林)。人类是背叛了上帝的“夜妖”与地狱的老大“撒旦”的后裔,所以也被称作恶魔之子,人类的存在是有罪的。李林这个名字来源是犹太教传说中,莉莉丝与恶魔生下的后代“Lilin”。 (所以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人的生命就是向上帝赎罪的过程,相信对基督教有点了解的小伙伴都不难理解)&/p&&p&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发现了死海文书,内容令人震惊,不但指出人类与使徒的起源,还指出将来某一时刻由Adam与Lilith所生的必将归还本体(可以理解为新的轮回,重启),重新生长出生命之树并产生新形态的生命体(成神)。&/p&&p&就圣经而言,人类是唯一选择了智慧之果的使徒,其他使徒选择的是生命之果(即S2机关,可以不进食生存,自我再生)。人类因为没选择生命之果,故A.T.Field较弱,不足以维持单一个体的状态,而分散为许多小个体,这就是人类。人类补完计划由此而产生。后被完全苏醒的Lilith全数同化吸收,成为一体。&/p&&p&至于亚当和莉莉丝之前的事情,那就在《圣经》里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百度。亚当和莉莉丝还有人类的来历在不同的宗教典籍里可能会有不同版本,这里只讲一下《旧约》,便于大家理解《EVA》的世界观设定。&/p&&p&&b&【2.2&/b&&b&时间线】&/b&&/p&&p&此段内容部分为搬运:&/p&&p&1999年,冬月与碇唯在京都大学相识。不久之后,六分仪源渡(与碇唯结婚后改姓为碇,叫碇源渡)和冬月相识。当时和碇唯已经在交往中。源渡一边接近唯,同时也一边接触她背后的组织Seele。&/p&&p&日,第二次冲击发生。在南极大陆上发生了一起给地球带来巨大浩劫的异变,造成海面水位上升、地轴扭曲。如同恐龙灭绝的传说,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之后灰尘遮盖天空,造成全球性气温下降。经济崩坏、民族纷争、内战……,世界人口急速减少,只剩下原来的一半。南极,成为了宁静的残亡地域。人类,并未象恐龙那样灭绝,但复兴的工作,却无比严峻。&/p&&p&2001年,碇真嗣出生,并且,所有EVA的驾驶员亦在这一年出生。&/p&&p&2002年,源渡和冬月为了调查第二次浩劫的起因前往南极。国联正式发表公告,称 日的世界规模的大灾害,是由于有超光速数倍的大质量陨石,冲击南极大陆所引致,其破害性相当于40亿年前的地球与小行星的撞击。但对于造成第二次浩劫真正的原因,却无人知晓。现实毕竟难以掩盖,在专家圈内,流传着一些保留下来的照片,在冲击造成的光影中,有一个巨人般的影像。也有在南极等地的幸存者称,在冲击波浪的中心,有数对巨大的翅膀。因第二次浩劫受到惊吓而陷入自闭状态的葛城美里,被国联保护。&/p&&p&2003年,国联完成了对南极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立了位于箱根的人工进化研究所(就是后来的NERV)。冬月首次探访人工进化研究所,之后开始协助源堂。在人工进化研究所的地下有个广大的球形巨大空洞,而NERV本部就利用这个空洞而建造。表面上是开始对南极事故(亚当)的研究。实际上则是Seele开始三大计划,即人类补完计划、E计划和Adam计划。&/p&&p&亚当计划:复原原始形态的亚当的计划。虽然也可以说是为了制造EVA(E计划)才复原的亚当,但Seele的赎罪仪式也有使用亚当来进行的计划(用渚熏)。而碇源渡为了自己的计划,也曾利用过亚当。&/p&&p&E 计划:为了消灭使徒并进行仪式,按照计划需要至少12台EVA。在当亚当计划开始之前是使用莉莉丝来制造EVA,但是在亚当再生计划开始后,二号机以后的EVA都是从亚当制造而来。(随二号机来日本的,就是加持所带来的亚当)&/p&&p&这两个计划对于人类补完计划都是必须的,原本亚当计划和E计划是一个概念,但是后来逐渐分开了。&/p&&p&此时,E计划始动,零号机也开始建造了。&/p&&p&2004年,进行了EVA启动实验,在幼小的真嗣面前,发生了事故,真嗣的母亲碇唯在实验中消失,拯救计划失败。同时二号机的实验也失败了,明日香母亲神经错乱。(实际上是,碇唯的灵魂融于初号机,明日香母亲的部分灵魂融入二号机)自从碇唯的事件以后,没多久,源堂决定转移实行自己的“人类补完计划”(在这之前的他们,其目的只是实行E计划而已)。&/p&&p&2005年,葛城美里和赤木律子在长野县第2新东京市的第2东京大学内相识,之后加持良介和美里相识。没多久,加持和美里开始同居。与此同时,第3新东京市开始建设。&/p&&p&2007年,美里和加持分手。&/p&&p&2008年,赤木直子(赤木律子的妈妈)博士完成了MAGI(生物电脑,人工智能计算机,NERV的主系统)的基础理论。跟随着母亲,律子也加入研究所,成为主要执行人。&/p&&p&2009年,葛城美里加入研究所。&/p&&p&2010年,NERV的中枢电脑MAGI完成的当日,开发者赤木直子在掐死第一个绫波丽后自杀。人工进化研究所经过改编,成为了新的秘密组织NERV。&/p&&p&2014年,第二个绫波丽转学进入第3
新东京市第一中学校内。(这个中学实际上是碇源渡暗自安排的EVA驾驶员的候补队,后来真面目被加持调查发现)&/p&&p&2015年,使徒袭来!从第二次浩后经过了15年,人类总算能重新繁荣来。EVA已有3台可以实际使用了,而后也发现了三位14岁的少男少女可以担任EVA的驾驶员,人们不得不把未来的希望寄望在他们身上。面对重现的使徒们,肩上背负着人类存亡如此重大命运的少年们的战争现在开始了。(TV第一集)&/p&&p&&b&【2.3&/b&&b&庵野秀明如是说】&/b&&/p&&p&此段也是来自漫画第一话庵野秀明的《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写在EVA开播之前》:&/p&&blockquote&&p&时间是2015年,过半数的人类在15年前丧生的世界,就像埋在便利商店的架子中,奇迹般的复兴,生产,流通,消费,竞技逐渐复生的世界。&/p&&p&就像看惯了这种景象,封闭,毁灭如同家常便饭般的人类居住的世界。&/p&&p&原来要承担次世代责任的小孩人数剧减的世界。&/p&&p&日本放弃了毁灭的旧东京,迁都长野县,建设了第二新东京市,但这实际是迁都计划的幌子,主要是建设迎敌要塞——第三新东京市的世界。&/p&&p&而这个都市莫名的遭到来路不明的物体“使徒”侵袭的世界。&/p&&p&这就是《新世纪Evangelion福音战士》粗略世界观。&/p&&p&充满了悲观印象色彩的世界观&/p&&p&我们排除了具有乐观气氛的舞台,开始了这个故事。&/p&&/blockquote&&p&&b&【2.4&/b&&b&各方势力的较量】&/b&&/p&&p&&b&【2.4.1&/b&&b&最终目的】&/b&&/p&&p&①Seele(在德语中是“灵魂”之意),迷之宗教组织,NERV的上级,神秘并有很大权利,能调用世界上很多资金,甚至可以干涉联合国事务,手中有”死海文书”,背后操纵整个人类。最终目的是实施“人类补完计划”:(核心理念是“自我赎罪”)&/p&&p&根据人类的起源(恶魔的子嗣),Seele认为现在的人类是罪恶的,让人类都变橙汁(LCL之海,是一个没有AT力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类的意识无分彼此,所有人的灵魂都栖息于由莉莉斯的血构成的巨大海洋之内),这个过程也正是向上帝赎罪。而且人类并不是单纯的灭亡,而是转化成新的形态,所有人合而为一,成为单一生命体。与其说是让人类灭亡,倒不如说是让人类重生。&/p&&p&人类(无论是肉体还是心灵)都是由脆弱的物质构成的,非常容易受到伤害,而在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世界是彼此隔绝的,要使人类向更高的领域进化,就必须使人的心灵摆脱躯体的束缚,重新回到人类的诞生之地“莉莉丝之卵”中。唯有如此,才能最终拆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屏障,使不同的心灵世界能够相互补充,走向进化的终点——引领人类回归原始。人类补完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神圣目的而创立的。不过当然,Seele实施“人类补完计划”的原因并不是想成为神,也不是让人类进化,而是赎罪——向神低头。&/p&&p&这种感觉就像是《三体:死神永生》里的终极神级文明:“归零者”的目的——让整个宇宙重启,恢复10维世界。就像是《玲音》里的物联网终极形态——所有人都是相连的,地球(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会产生意识。就像《攻壳机动队》第二季结尾的意识上传到网络上,完成人类的进化。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想一想补完之后的世界,还有点小激动。&/p&&p&
这里引用结尾的大白绫波丽(莉莉丝)的台词:“没有人痛苦,没有人悲伤,没有战乱,没有纷争,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支配,没有服从,没有了AT field,失去了自身形态的世界,何为自己,何为他人,模棱两可的世界,自己无处不在,同时又不存在于任何地方(类似量子态?),脆弱的世界,一切都不复存在的——幸福的世界。”&/p&&p&②碇源渡的目的:最开始的目的很可能是自己成为神,也可以说是创造神(真是够野心),和碇唯交往只是为了接近她背后的Seele。在形式上,他虽然是受人类补完委员会和Seele的指示在指挥NERV,但是在暗中他有着自己的成神计划。当碇唯的初号机事故发生后,老碇明白了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道理,他发现自己失去碇唯的同时爱上了碇唯,所以老碇最终目的是自己成为神,和碇唯再相会(真是够浪漫)。&/p&&p&③使徒的目的:自己去碰触(回归)亚当引发第三次冲击毁灭罪恶的人类,因为他们是亚当的后代,可以看作拥有亚当的灵魂。使徒不在乎什么人类补完。&/p&&p&④这里有一个隐藏的目的,就是碇唯的目的(也可能是老碇最开始的目的):碇唯看清了Seele,也看清了老碇,她赞成Seele的表面目的——为了防止第三次冲击,但绝不赞成人类补完计划。她加入Seele其实是为了防止第三次冲击的发生,及研究如何用上EVA的技术,让真嗣(也可以说是全人类)活下来,人类得到“永生”,永远在宇宙中生存下去,留下人类在宇宙中活过的证明。冬月最终也没告诉老碇当年碇唯事故的真相——碇唯是以自己的意志留在EVA里的。&/p&&p&⑤普通人类的目的:作为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莫名其妙遭遇天灾(第二次冲击),灾后重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候又遭遇怪物入侵,打到怪物保卫世界和平人人有责。&/p&&p&&b&【2.4.2&/b&&b&群雄博弈】&/b&&/p&&p&这里要说明的是:剧中各方势力的具体计划以及导致的结果还有人类补完计划具体的过程或者触发第三次冲击的前提都没有直接给出,都是被推导出来的,线索还零碎稀少,难免有的地方会和大家的理解有所出入,分析过程枯燥绕口,故在此省略,直接给大家看结果。&/p&&p&先说一下第三次冲击的触发条件,也是各方势力的具体计划:&/p&&p&①使徒的灵魂和亚当的肉体的结合(使徒回归Adam,使徒希望的),有三种不同的使徒灵魂:绫波丽(受控制的莉莉丝灵魂)、使徒(亚当灵魂)和渚薰(受控制的亚当灵魂)。&/p&&p&②量产机型与完整的Lilith举行处死仪式。(人类回归Lilith,Seele希望的)&/p&&p&③量产机型与初号机举行处死仪式。(人类回归Lilith,Seele希望的)&/p&&p&④Adam与完整的Lilith禁忌融合。(人类不灭,EVA成神,老碇造神,老碇希望的)&/p&&blockquote&普遍认为处死仪式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触发第三次冲击的关键。(处死仪式一看就是来自《圣经》中的耶稣之死,耶稣是神之子,真嗣也是。按照基督教的传说,要把人类从原罪中解救出来,需要将神之子钉在生命之树做的十字架上。血流向大地后,人类就可以偿还当初犯下的原罪。所以对应后来真嗣和初号机发动第三次冲击的仪式看出——初号机被刺入隆基努斯枪,化身生命之树。)&/blockquote&&p&剧中的战斗过程不再赘述,有特点的战斗后面有分析,这里说一下比较重要的几点:&/p&&p&在渚熏出现之前,Seele虽然看老碇不爽,而且越来越怀疑他,但是和NERV依然是合作关系,都是为了打倒之前的使徒,不能让使徒的灵魂碰到亚当的肉体。&/p&&p&渚熏是Seele派来的使徒,说明此时Seele已经发现了老碇的背叛,宁可要触发条件①,也不能让老碇成神。因为Seele的核心价值观是”赎罪”,宁可下下策计划①导致人类灭绝也不能让老碇的大逆不道成功。&/p&&p&但是老碇有3件重要的事一直瞒着Seele:&/p&&p&(1)他偷换了亚当的肉体,囚禁在最终教条区的莉莉丝肉体被误认为亚当的肉体(使徒也被忽悠了)。真正的亚当肉体已经被微缩成胚胎被碇源渡移植到右手。(漫画中是老碇吞了亚当,亚当出现在了老碇的左手,这里的左手当然是隐喻恶魔之手)&/p&&p&(2)加持良治是老碇派到Seele的间谍,又被Seele信任派到NERV当间谍,亚当就是加持带给老碇的,对加持良治的利用也是碇源渡能瞒天过海的关键。&/p&&p&(3)他偷偷复制了Adam计划,创造了没有灵魂的EVA零号机。然而没有灵魂同步,EVA便无法使用,没有驾驶员怎么办,老碇的办法是用碇唯的DNA创造了没有灵魂的容器,之后放入莉莉丝的灵魂——绫波丽诞生了。绫波丽存在的目的除了驾驶EVA,还有就是为了以后的禁忌融合。&/p&&p&渚熏到了最终教条区发现原来亚当被换成了莉莉丝,并且由于渚熏的选择自由(也就是选择死亡),所以最后计划①被淘汰掉了。于是Seele决定亲手执行计划,开始进攻NERV基地。&/p&&p&其实Seele最初的计划是用Lilith完成处死仪式,也就是上面的计划②。而仪式需要朗基奴斯之枪,但是老碇利用消灭鸟使徒(就是会精神攻击的那个)的借口由零号机把朗基奴斯之枪扔到了月球轨道上。所以Seele启动了备用方案,利用Lilith的复制品——初号机和搭载S2机关的EVA量产型执行补完仪式,也就是计划③。(后来朗基努斯之枪被Seele回收并造出了复制品)&/p&&p&&b&【2.4.3 EOE&/b&&b&】&/b&&/p&&p&在EOE(即The End Of Evangelion,EVA的结局场景)中,明日香被美里藏在二号机里,关键时刻二号机觉醒,明日香也冲破了心之壁,感受到了妈妈(二号机)的爱,成功顿悟,从精神崩溃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和量产机的战斗。&/p&&p&真嗣被美里所救,搭乘初号机来救明日香,看到明日香的惨状后再次崩溃,真嗣的惨叫召唤了朗基努斯之枪,初号机处死仪式(计划③)正式开始。&/p&&p&与此同时老碇把手中的亚当在获取了绫波丽的核心同时放入了绫波丽的子宫(计划④:禁忌融合),亚当的肉体和莉莉丝的灵魂结合,但可惜的是,绫波丽选择了碇真嗣,于是接着绫波丽回归莉莉丝肉体并且和初号机结合,触发第三次冲击,真嗣成为神。所以实际上计划③和计划④是同时进行的。&/p&&p&而人类补完计划回归莉莉丝的过程也像极了受精过程(成群精子争先恐后的抢着进入卵子),就像基尔最后说的“肇始与终结都在同一个地方”一样,死亡即是重生。&img src=&/92d08e4e4bbbbf7f2e410eb47d2eb053_b.pn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2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p&&br&&p&但是在壮观的仪式即将完成之前,真嗣”最后的决定”使整个计划产生了变化:&/p&&p&之后庵野秀明给了我们一个脑洞大开极其牛B的结局——所有人都变成了橙汁,只剩下碇真嗣和明日香(也就是暗示亚当和夏娃),真嗣要掐死明日香,明日香却抚摸着真嗣的脸,真嗣松开了手,明日香说:“真恶心。”&/p&&p&《EVA》就此戛然而止,剧终。(EOE这部分在后面的人物分析中有详解)&/p&&p&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Seele很郁闷,老碇很郁闷,观众更郁闷,粉丝们更兴奋。&/p&&p&&b&【2.4.4&/b&&b&漫画版EOE&/b&&b&】&/b&&/p&&p&相比较而言,漫画版的结局(贞本义行版)就很正能量:&/p&&p&真嗣在补完过程尾声”最后的决定”中顿悟了,看清了——即使痛苦,即使人和人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哪怕有一瞬间,人和人直接也是可以冲破心之壁的。&/p&&p&爱过,就已足够。(典型的存在主义)&/p&&p&最终凌波丽和真嗣告别,再次又露出了微笑。&/p&&p&真嗣也想起了和母亲的约定——让人类幸福生活下去:&/p&&p&“已经没关系了,一切的生命都有了复原的力量,都有了活下去的力量,亦真亦幻,若实若虚。而真相,就在我们心中,人的形状是又心创造的,如果每个人能想象出自己的形象,每个人都能恢复人形的。”(于是大家都被打回原形)&/p&&p&碇唯也化作神——她与初号机永存于宇宙之中,守望着真嗣,以及全人类,成为人类活过的证据,即使那是孤寂的。“我会注视着你死去,然后再次诞生,今后,不论你诞生多少次,悄悄的,在远方。”&/p&&p&碇唯可谓真o圣母,漫画的结局里只有碇唯的目的成功了。&/p&&p&漫画里最后的场景就是轮回之后的真嗣,去京都上学,朋友来送行,背景音“二号列车即将到站(二号机,明日香)”,和轮回之后的明日香邂逅,剑介也露了个镜头,最后背包上挂着的美里的十字架项链闪烁着象征希望一样的光芒。&img src=&/d9e7ef89ff98d_b.png&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4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6&&&/p&&p&&b&【3.&/b&&b&人物分析】&/b&&/p&&p&先说一下名字吧。&/p&&blockquote&碇真嗣日语原名是碇シンジ,绫波丽日语原名是綾波レイ,碇元渡的原名是碇ゲンドウ,这其中隐藏着如下的含义:シンジ发音Shinji,同日语中“神儿”, レイ发音Rei,同日语中的“灵”,而ゲンドウGendou,同日语中的“言動”——言動即“言叶”(语言),也就是“道”(Word)。在新约圣经·约翰福音(John)第1章第一节中有这样的文字:“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and the Word
was God.”,中文翻译为“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很明显,碇真嗣代表“圣子”,绫波丽代表“圣灵”,而碇元渡就是代表“圣父”了。三人的组合代表着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此段来自百度百科)&/blockquote&&p&《EVA》的人物设计以及对人物的塑造可谓做到了极致,每一个人物都无法简单的以好坏来定义,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背后的故事,每个人都是非常复杂,就算单独把每个人物的故事抽出来都不失为一篇不错的小说,何况各个人物的故事加一起配合庵野秀明独特的表现手法——爆炸了。&/p&&p&首先负责任的说一点——《EVA》的各路主角里没一个正常人。&/p&&p&文艺一点的说就是——剧中角色的一生,尽是悲伤之事。&/p&&p&&b&【3.1&/b&&b&碇真嗣】&img src=&/b5a757a8c8d2ada46a6a_b.png& data-rawwidth=&402&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2&&&/b&&/p&&p&&b&【3.1.1&/b&&b&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碇真嗣】&/b&&/p&&p&如果搞一个动漫中最惨的主角排行榜,碇真嗣不名列前茅我第一个不服。&/p&&p&性格缺陷赖童年,这简直是一定的。亲眼目睹母亲的死,虽然当时很小,不记得了,但是潜意识一直存在的,虽然是官二代,可之后被父亲抛弃,寄养在伯父伯母家也被亲戚疏远,没有朋友。服从别人是真嗣的生活方式,迷茫是真嗣的内心写照。既没有入世的能力和觉悟,还没有出世的资本和理由。性格内向,行为被动,虽然理想很简单也很天真,但是和乱世的时代背景背道而驰。毫无存在感,后来在EVA驾驶中找到些许,来自葛城美里的话:“或许,除了EVA,他已经没有别的容身之处了,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p&&p&引用漫画中真嗣真实的内心独白:“我似乎觉得,我的心灵和身体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每当有悲伤或痛苦的事情发生,我会觉得这并不是自己,会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方式来看,仿佛还有另外一个自己,没事的,我可以撑过去的。如果将“心”封闭在体内的最深处,这么一来,身体的痛,心灵的痛,就连恐怖,也会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过去吧。”&/p&&p&典型的“精神胜利法”,逃避一切的懦弱,无家可归,厌世情节的大结局心态(长期开启贤者模式),类似抑郁症的封闭感觉状态,这也正是那个时代众多OTAKU的缩影,是一个很典型的一类人的形象。(真嗣或许应该叫真·屌丝)&/p&&p&真嗣也直接被形容成小豪猪,当然并不是说真嗣长的萌,而是来自叔本华的“豪猪理论”:“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使它们聚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发生了。经过几番聚散,最后它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p&&p&“爱是一种伤害”,这句话用在真嗣身上再合适不过了。&/p&&p&虽然人物表象看似都是缺点,可无论剧情走到哪里,在矛盾逼迫之下,在几次面临抉择的时候,真嗣的本性会自然呈现,虽然结果还是悲惨的(比如冬二事件),但真嗣都没有跨过自己最后的底线——善良。(这里指的是EOE之前的普通剧情,因为我感觉最后真嗣已经被玩坏了,失去了自我,连EVA整个世界观也变成了非道德性,善良也无从说起)&/p&&p&开始时真嗣还幻想着爸爸要见自己定有原因,可惜碇源渡打心底里就对儿子没有爱(漫画版EOE中是老碇从枪口下救下了真嗣,有直接表达)。“原来是打算使唤我,才把我叫来了,就算我不驾驶,别人也会驾驶吧”这样的想法在真嗣的价值观里根深蒂固,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真嗣拒绝驾驶EVA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强迫他,直接把绫波丽叫来了,前后两次离开NERV也都很简单,老碇没有任何挽留之意不说,也丝毫没有感谢之情,反而是一种“不驾驶EVA,你在这里没什么用,滚吧”的态度。&img src=&/616f3db1dc43_b.pn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3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p&&p&存在感又没了,真嗣变得自我否定,更加自卑。对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时代使命”抱着不理解的、逃避的态度。当然,在实际行动上是服从的。心理脆弱,通过妥协来寻找安全感(相信每一个经历过孤独的人都会秒懂,寻找安全感是麻醉寂寞的普遍手段)。不成熟的迷茫决定了内心的软弱。在离开NERV(也就是离别的车站那集)场景中,本已下定决心不再驾驶EVA的真嗣却因为律子一句“善意”的谎言——“你爸爸有话要我转告你:任务达成,辛苦了”,变得动摇。这里为什么善意加了引号,因为律子想借此谎言让真嗣回心转意,充分利用了真嗣服从别人而活彷徨不定的弱点。律子明明自己之前还对老碇说:“最坏的情况是给真嗣洗脑,不过对同步率会产生影响。”真是讽刺。&/p&&p&当然,真嗣毫无悬念的再次上当,TV版中并且和美里有一种“列车驶过,你还在,我也还在”的眼神交流,漫画则是两人真正的内心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冬二同学等人来送行,真嗣也交到了朋友。所以我们的故事也将继续,当时我还天真的以为这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继续:雷天使(八面体使徒)那集,真嗣见证了凌波微笑,鱼天使(海底的那个使徒)那集,真嗣认识了明日香,音乐天使(会分裂的使徒)那集,真嗣和明日香的关系更亲近和微妙,胎天使(岩浆里的使徒)那集,真嗣救了明日香一命,雨天使(蜘蛛使徒)和空天使(炸弹使徒)那集,真嗣和明日香和绫波丽合作更默契,并都在战斗中担任重要角色,屡次拯救世界的又逐渐取得美少女芳心(第二个绫波丽),真可谓走上人生巅峰指日可待。&/p&&p&然而真嗣再次驾驶EVA,悲剧却从未就此停止。&/p&&p&之后就是真嗣的好朋友冬二成为三号机驾驶员,却没想到三号机被使徒附体,真嗣被命令干掉三号机,零号机和二号机一击就被KO,真嗣出场,真嗣知道里面有驾驶员,阻止使徒拯救人类的前提是杀掉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孩子,善良软弱的真嗣肯定是拒绝的。老碇见儿子无用,决定启动“傀儡系统”,之后初号机脱离真嗣的控制,对冬二驾驶的三号机开始了疯狂虐杀,老碇硬生生的让亲生儿子在无助的惨叫中杀死自己的好朋友(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真嗣的声优绪方惠美,真嗣痛苦的惨叫真是让人头皮发麻,心都碎了)。所有人都被残忍的初号机和冷酷的老碇以及血腥的战斗吓尿了,只有老锭嘴角微微一笑,犹如邪神附体。&/p&&p&而真嗣是干掉了三号机才知道里面是冬二,如此虐心的瞬间对真嗣心理产生二次冲击,彻底击垮了真嗣的心理防线(三号机这集漫画版和TV版设定略有不同,此处略)。有时候愤怒的真嗣内心的小宇宙也会爆发一下,任性驾驶初号机“威胁”要毁灭NERV,可惜轻而易举就被拿下,在外人看来就像幼稚的撒娇耍脾气,更是让真嗣自卑到了极点。&/p&&p&被赋予所谓的“使命”的自己不过是他人的一个棋子,自己的三观立刻崩塌。三号机事件的结局就是真嗣心已死,万念俱灰,再次离开NERV。&/p&&p&其实真嗣的三观是在不断崩塌的(冬二事件),之后又重建(力天使那集同步率%400暴走生吃使徒等等),再崩塌(第二个绫波丽为了救自己而死),再重建(和渚熏的二三事),再崩塌(亲手杀死渚熏),再重建(葛城美里为了自己而死),再崩塌(亲眼目睹明日香最后一站的惨状),再重建(补完仪式开始),再崩塌(EOE中拒绝补完要掐死明日香),再重建(明日香抚摸着真嗣的脸庞),真是惨……我他妈都快写不下去了。&/p&&p&总之就是——自己在乎的人,一个一个的都消失了。&/p&&p&然而更惨的是——真嗣无法自杀:因为自杀行为正是肯定了意志本身的显现(参照渚熏),而真嗣明显不是这种人。这里我想引用一下叔本华的观点:“人们对于死亡最大的恐惧在于他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事实:我死了,但这个世界却仍然运行着,而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人们认为死亡代表了自己的表象归于无。”&/p&&p&看着这样的真嗣,如果能把《EVA》的最后一句台词(“真恶心”)前面加上两个字,我希望是:“活着,真恶心。”&/p&&p&&b&【3.1.2&/b&&b&真嗣为什么对着明日香手淫】&/b&&/p&&p&观众可能对这样的情节设定感到很不适,救世主美少年居然对双马尾傲娇妹做出如此下流之事,其实在很多作品中都有类似这种让人不适的“性情节”,比如《美国往事》中的男主面条,在无法和黛博拉在一起的情况下,选择强奸了他的一生所爱。茅盾的《子夜》中,大佬吴荪甫在破产前夕,绝望之下,强奸了送东西的吴妈。其实我们只要稍作分析便不难理解这种让人不适的剧情设定。&/p&&p&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真嗣的心理因为杀掉渚熏而万念俱灰,而病房相对安静而安全,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只剩下真嗣和明日香。而此时的真嗣,愤怒,焦虑,无助,精神濒临崩溃边缘,而懦弱正是真嗣的性格本质,所以真嗣想逃避,绫波丽是第三个,物是人非事事休,渚薰也被自己亲手所杀,美里忙于战斗不见踪影,身边只有明日香,虽然明日香已经被精神污染病床不起,可真嗣还是幻想着明日香会成为自己的避风港,能从明日香那里得到安全感,幻想着明日香醒过来罩着他。当然,无论真嗣怎么疯狂的摇晃着明日香,都没反应,直到不小心把衣服扣子摇掉了,露出了美胸,真嗣再也忍不住了,撸了一管。感到了更大的空虚,悔恨,痛苦,内疚,自卑。(大部分男性撸后会开启贤者模式)&/p&&p&相信大家都懂一个道理:性,是一种普遍的发泄方式(很负责任的插一句:男性撸管并不都是因为来感觉了,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想要发泄)。内在环境可以回想一下当时的剧情,换了一般人都承受不了那么巨大的压力,更何况是懦弱的真嗣。外在环境是明日香卧床不起毫无反抗能力,别说是撸一管了,就算来一发都是可行的。&/p&&p&那么隐藏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手淫,而不是强奸:&/p&&blockquote&手淫,和强奸一样,本质上是性行为的一种,但是手淫在行为上和强奸,有点不同的解释,强奸是对客体实施的行为,手淫是对自己实施的行为,但本质上,强奸者和手淫者,都有懦弱的性格特点,强奸者相对于手淫者,有更多的潜在暴力倾向,换句话说,强奸者将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施加在他人身上,从而获取自信,而手淫者通过将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自我发泄出来,从而逃避压力给自己造成的不适(此段来自知乎)。&/blockquote&&p&真嗣明显属于后者,要知道,救世主不是那么好当的,我相信在那种压力和精神崩溃边缘的情况下,别说是天生丽质明日香了,就算床上躺着的是凤姐,真嗣也撸的出来。而且这可能是真嗣的第一次,他还不懂什么叫做爱。(双关语,是的,中文就是这么博大精深。)&img src=&/24e13eade95bfaecfca0_b.pn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24e13eade95bfaecfca0_r.png&&&/p&&p&所以说,&b&真嗣对明日香手淫,是真嗣性格本质的终极体现。&/b&&/p&&p&另一方面,这也是庵野秀明对广大不成长的观众的愤怒和桀骜,之前的镜头大部分都是第三人称视角,而右手精液的那个镜头,突然变成了第一视角,让屏幕前的观众变成了真嗣。来感受一下这邪恶而熟悉的右手,像不像屏幕前的你我他。&/p&&p&还有一方面,这段剧情也非常巧妙的暗示了EVA的主旋律:第一集真嗣和绫波丽,手上是血,绫波丽代表莉莉丝,代表母性,血液代表血缘关系。最后一集真嗣和明日香,手上是精液,明日香代表夏娃,代表配偶以及未来的母性,精液代表生殖关系。(此部分有人指出说我抄袭&a href=&/?target=https%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EVA中的《会饮》&i class=&icon-external&&&/i&&/a&《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EVA中的会饮》,这里应该说只是巧合吧,因为《EVA》的隐喻和暗示非常多,血与精液这里只是其中一个,相信细心看的观众都会注意到,《会饮》这篇文章我后来也去看了,并且表示完全没看懂……)&/p&&img src=&/a4c76e29ee808fc731e1d5da4e5d02d2_b.pn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1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a4c76e29ee808fc731e1d5da4e5d02d2_r.png&&&p&从这三方面看这样的剧情设定,怎一个”妙”字了得。&/p&&p&&b&【3.1.3&/b&&b&真嗣为什么要掐死明日香】&/b&&/p&&p&这恐怕是个未解之谜了(先吐槽一下这个小节我写的好纠结),这里写一下鄙人愚见还有网上其他的主流意见,仅供参考,便于大家理解即可,剧情进行到EOE这里,几乎都是庵野秀明非道德性的show time,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答案了,一味的追求“正确”答案恐怕会身陷&过度解读&的囹圄。所以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的分析真嗣当时的心理状态和EOE剧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庵野秀明的意图。&/p&&p&好吧让我们从EOE初号机出动之后的剧情开始分析,上一个问题已经说明了当时真嗣的心理状态是濒临崩溃的,在启动补完仪式时彻底崩溃,三观尽毁,对整个世界或者说对”其他人”是充满恐惧的,而同时真嗣的内心也正渴望被”其他人”关怀被”其他人”拯救,这时候突然出现了美里客厅的剧情,真嗣向明日香歇斯底里的求救,导演的用意很明显了,明日香代表的正是“其他人”。在整个补完过程中,本是大家一起看似美好的灵魂合体互相接受的大团圆,所有人都接受真嗣关心真嗣,可唯独明日香唱反调,而且是一反常态的绝情,拒绝接受。(明日香台词“但是,唯独是你,我绝对死都不愿意。”)之后真嗣开始掐住明日香的脖子,意图也表现的直接明了——(“其他人”)都去死吧!&/p&&p&美里客厅里发生的“掐脖子”这一幕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争议比较大,有的认为这是真嗣的思想中的场景,并不是真实发生,更多人认为这是真实场景,是仪式开始时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一款好玩的网络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