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角色,角色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角色知觉,角色

第2页/共4页
力、价值观改变的压力、政府法令政策的改变、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出现。44. 个体对变革的阻力:经济利益、安全性、求稳性、求全性、依赖性、保守性、习惯性、恐惧性。45. 管理者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开创变革的局面:增大变革压力的强度、降低阻力的强度或稳定性,把阻力转移;改变力量的方向,也就是说把变革的阻力变为变革的压力。46. 组织成长阶段示意图:创立阶段、方向发展阶段、分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合作阶段。47. 组织老化的标志:机构臃肿、反应迟钝、文山会海、模式僵化。48. 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从所涉及部门方面的改革、在整体组织规划方面进行改革、其他方面的政策。49. 克利程序分为诊断——执行——评估。50. 根据下级参与变革的程度分为命令式、参与式和分权式。51. 共同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52. 组织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 年代兴起的组织管理科学。53. 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目标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约束功能、效率功能。54. 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阻碍组织的变革、消弱个体优势、组织合并的障碍。55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目标原则、价值原则、卓越原则、激励原则、环境原则、个性原则、相对稳定原则。
组织就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案例分析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
面谈法是指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笔试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包括:选择法,是否法,计分法,等级排列法。
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两类。
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
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决策分析就是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关系指标和对比关系指标两种。
相关分析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相关分析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
因素分析法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现象。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对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得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价值观和
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是一种个人或组织对前途的展望,有效的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是指事业生涯将沿着纵向,横向和向核心的方向变动。
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放型(培训,教育)活动。
29. 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30. 事业生涯的纵向变动:就是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
31. 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就是组织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
32. 事业生涯的向核心变动:就是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
3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4.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35. 角色知觉: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36.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
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在一个特定的情节中应该作出心理基础。 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17.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37.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中的程度。凝聚力的高低,很映。 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18.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率和效果。 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38. 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由认知,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情感,意向这三个因素构成。 提高。换言之,群体助长效应19. 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
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39.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的实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现的重要程度。 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20.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40.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的有机结合。 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21. 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41. 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22.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力是不同的。在群体压力的作23.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态度和习惯化得行为方式。 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24.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某种从众行为。
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4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因控制的看法。 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25.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综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合。
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4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备社会价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体。(命令型和任务型)
26. 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44.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既没生所连续地负担的工作职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27. 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利益型和友谊型)
45. 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 46. 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个人能力和性格能力。
47. 群体促进效应: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效应。换言之,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
48. 群体思维是群体对于出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49.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50. 人际反映特质: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际反映特质。(包容,控制,感情的需求)。霍曼斯
51. 犯错误效应:小的差错能够增强能力超群的人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犯错误效应”。 52.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属于:冲突,反对,分裂)。 53.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惊醒的协同活动。分工和互助是合同的两种主要形式。
54. 互惠说的是喜欢导致喜欢。 55. 社会测量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若1934年在其所著《谁将生存》一书提出来的。 56.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组织群体的桥梁。两种方式: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 57. 冲突是一种过程,它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的消极影响。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工作绩效。冲突的过程:潜在对立-认知的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
58. 行为意向:为冲突情境中的各方提供总体的行为指南。 59. 群体规模越大,任务越专门化,则越可能出现冲突,另外,有人发现任职时间和冲突成负相关。
1正式领导: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非正式领导: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3权利: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等级观念和意识,权利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 4奖惩权:是领导强化下属行为调动下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5有效领导行为: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6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各种资源或投入恰当结合的程度
7效益:是收益与投入费用之比,是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而领导有效性是效益的深刻内涵
8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9企业家的决策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上即企业家在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能力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和准确而有预见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发展目标,选择经营方针和制定经营策略的能力
10企业家的组织能力:指企业家设计组织结构配备组织成员以及确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11企业家的协调能力:指企业家的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关系,解决各方面矛盾的能力
12企业家的应变能力:指企业家不断调整既定的目标 方针 策略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发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13集权型领导方式: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
14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 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
15途径——目标理论: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属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领导应指明达成目标的途径
16领导的进程如同生命一样,逐步发展变化,求的领导方式的权变统一,创造了三度空间领导效率模型,这就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也叫领导行为权变理论
17. 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8. 一个人的动机结构: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成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19.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去实现目标。
20. 激励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为满意因素。
21. 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为保健因素。 22. 内酬:得之于工作本身的报酬称为内酬,是指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 同步。
第2页/共4页
寻找更多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三章群体行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自考 组织行为 名词解释题.doc 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自考 组织行为 名词解释题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四、名词解释题目录
1.2.组织行为学
1.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1.2.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更具体地讲,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一些学科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1.3.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本书就是按照狭义的行为来理解的。人的行为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2.3.案例研究法
2.4.心理测验法
2.1.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2.2.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否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2.3.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的观察员。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对话,记录与档案中去搜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4.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3.3.社会知觉
3.4.自我知觉
3.5.价值观
3.7.工作态度
3.10.能力
3.11.性格
3.12.组织认同感
3.13.工作参与度
3.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知觉是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比感觉更全面更深刻。
3.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3.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3.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3.6.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一般说来,态度由三种因素所构成:其一,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其三,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3.7.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与对工作评价的高低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认知因素相联系的。对工作的行为倾向,表现为对工作的需要、动机。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目标导向性等,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情感与意向因素相联系的。总之,工作态度作为内在的心理动力,引发相应的工作行为。
3.8.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3.9.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就是行为特征。
3.10.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一般总是用工作绩效来衡量能力的强弱。
3.11.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动部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全国2008年7月高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全国2008年7月高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A.霍桑试验 B.莱维特的研究
C.维卡的研究 D.马斯洛的研究
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韦伯
C.勒温 D.明兹伯格
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称做(
A.实验室实验 B.现场实验
D.心理测验
5.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
C.恩格尔系数 D.区分度
6.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
A.态度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7.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方差关系 D.无相关关系
8.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其体系 B.人生观
C.世界观 D.态度
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0.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A.能力类型 B.个性类型
C.气质类型 D.外貌类型
11.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
A.绩效 B.合作关系
C.规范 D.绩效规范
12.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是(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
13.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
A.信息 B.资源
C.财富 D.规范
14.鼓励和支持群体成员行为一致性的群体,比较容易引发(
A.群体促进效应 B.协同效应
C.从众效应 D.社会惰化效应
15.群体互动表现为建设性的时候,群体之间的状况是(
A.冲突 B.迁就
C.合作 D.依从
16.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是(
A.凝聚力强弱 B.出勤率高低
C.工作绩效水平高低 D.员工满意度高低
17.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
A.积极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18.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弗鲁姆 D.奥德弗
19.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是(
A.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B.组织监控的有效性
C.组织授权行为的合理性 D.组织沟通的灵敏性
20.以下组织变革内容中,属于技术方面变革的是(
A.管理跨度改革 B.工作进度改革
C.绩效评价系统改革 D.信息系统更新
21.下面哪一项不是领导资源控制权?(
A.决策权 B.财务审批权
C.专长权 D.物资分配权
22.日本的自主管理(JK)活动的理论依据是(
A.需要层次理论 B.公平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期望理论
23.全方位激励的理论基础是(
A.过程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C.公平型激励理论 D.内容型激励理论
24.由领导做出变革的决策,自上而下发布命令,说明所要进行变革的内容和下级在贯彻这些变革中的职责。这种组织变革策略是(
A.命令式策略 B.改良式策略
C.参与式策略 D.分权式策略
25.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作风与传统习惯 B.组织目标与宗旨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共同的价值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人的行为特点具有(
A.适应性 B.系统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27.依据归因论,人们一般可作出的归因内容包括(
A.努力程度 B.能力大小
C.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D.任务难度
E.运气与机会
28.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个群体最常见的原因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2页56页43页47页32页38页74页33页42页15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色知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