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孩子迷恋王者荣耀手机游戏

专家指导:孩子沉迷玩手机游戏怎么办?|孩子|游戏|家长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专家指导:孩子沉迷玩手机游戏怎么办?
  孩子还在读小学,但是对手机游戏非常痴迷。老公换了新手机后,儿子开始用他的手机玩汤姆猫,很快学会了下载游戏,最多时手机里竟装了二十几种会说话的小动物。老公偷偷把游戏删了,儿子就会不依不饶地重新下载。我骗他说,手机坏了,玩不了游戏。他就大吵大闹,有时候我们也会产生冲突。
  请教专家:孩子为何这么爱玩手机游戏?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玩游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洁指出,贪玩是人的天性,玩游戏存在于世界的大多数物种之中。游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科学研究表明,低自尊和社交能力较弱的人能够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相对于暴力游戏,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其社交与心理都是有利的热身。
  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整天打游戏”的表现,把孩子的问题看得很严重,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语气严厉,如果孩子态度不好,家长就很容易生气,冲突就这样爆发了。为了游戏问题发生冲突争吵,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受伤,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会觉得家长烦,结果往往是冲突升级,孩子更不听话,家长更生气。
  张洁建议说,其实,如果孩子玩得过头了,必须批评管教,家长可以采用温和理性一点的方式,这样更能打动孩子,更有效。可以说“我发现你一整天都在玩游戏。我很担心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你这样的表现让我很生气。你是一个可以管好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你明天能少玩两个小时,你觉得哪个时间可以不玩?”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一起制定使用规则,如大家都同意每天某一时间可以玩,玩多少分钟,由谁来监控,到时间一定要关闭。如没有遵守规则,则第二天不能再玩等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尝试将电子游戏生活化,比如在家里进行真人的游戏或角色扮演,如植物大战僵尸,可以由家庭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游戏。信息时报记者 周月 卫静雯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166人已测试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爸爸砸了六部手机 读初三的女儿依然痴迷游戏_凤凰游戏
爸爸砸了六部手机 读初三的女儿依然痴迷游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她爸说只要见一次就砸一次,为的就是让孩子对手机死心……”老人无奈地说,“根本没用,孩子仍然痴迷,唉!”
日前,华商报刊发《手游的困扰》系列报道,不少家长对此产生共鸣,从对孩子玩游戏的无奈到对使用手机的反感,一个孩子脱离正常轨道后,反映出的是祖孙三代的焦虑&&爷爷求助:手机被砸后孙女自己去买昨日,家住西安城东的张老先生打进热线诉说,15岁的孙女读初三,从初二孙女开始玩手机至今,儿子已砸了孙女6部手机。&最新一部是19日早上砸的。&老人说,头一晚她爸布置了作业,孩子一个字没写,她爸想着孩子肯定是玩手机了,一气之下又把手机砸了。老人说,孙女刚上初一时成绩还不错,每门功课都90多分。从初二开始,她跟她爸要手机,说老师会在手机上布置作业,就给配了部手机。&刚配手机的那半个学期,成绩下滑得厉害,一次家长会后,她爸没收了手机。&老人说,孩子趁大人熟睡后起来到处翻腾找手机,&儿子为了让孩子死心,就砸了手机。&但孩子用自己的钱又买了手机,&光我知道她买了至少4部手机,每一部也就五六百元,这些钱都是亲戚们给孩子的。&老人说,有一次买的手机根本不值五百元,她爸知道后找到那家卖手机的,指责对方怎能欺骗小孩。但没过多久,那手机还是砸了。&她爸说只要见一次就砸一次,为的就是让孩子对手机死心&&&老人无奈地说,&根本没用,孩子仍然痴迷,唉!&家长诉苦:女儿背着家长改iPad密码雷先生的女儿今年9岁。雷先生说,他对女儿玩游戏一直管得比较严,&完全不让孩子玩也不可能,只能限定时间玩。&但孩子的好奇心已经驱使她停不下来了,雷先生是这么发现孩子的变化的:&我手机用的时候她是玩不成的,后来说在iPad上玩,每次给她玩时,我都要把机子举得高高的输密码,她总是探着脚尖看。&雷先生不怎么用ipad,有一次使用时发现密码错误,问妻子,妻子说她也好久没用了。问孩子才知道她看到大人输的密码后,把原来的密码改了。&后来我又把密码换了,可有一次却发现弹出对话框说被暂时停用。&雷先生想肯定孩子不一止一次地输密码,因为密码错误,系统把机子锁了。孩子说她把家里能知道的密码全输了一遍,也没能打开。雷先生说,有时候女儿正写着作业,就会提要求,说能不能写完作业让她玩游戏,有时候会要求增加玩游戏的时间。&孩子的心都没在作业上。&爸爸苦恼:女儿玩游戏两年花3.5万刘先生则更苦恼,和妻子离婚后,他独自带着女儿生活。每月工资两三千元的刘先生9月25日去银行取钱时,意外发现卡上余额只有三千多元,查了流水发现有1.8万元被转到女儿的支付宝账户上。刘先生说,在他盘问下女儿才说了游戏名称,有三个,他记住了其中两款,一款是&QQ飞车&,一个叫&枪神纪&,他登录进去也看不懂,就跑到网吧请网管帮忙看,网管说孩子玩的游戏里面买的装备大都是永久性装备,不需要续费,所以都不便宜。刘先生发现,这1.8万元是在今年6月到9月花掉的,&网管帮我统计了下,加上这1.8万元,还有之前买的装备,孩子两年花了3.5万元。&刘先生说,这1.8万是孩子通过他手机微信转账到支付宝的,其余的钱都是她自己攒的零花钱,要么就是跟爷爷奶奶要的钱。&我挣钱不容易,可孩子不懂得珍惜,白天玩游戏,晚上还玩到后半夜,你说她上课能有精神吗?&意见:游戏开发不能只追求新鲜西安市民邓先生说,游戏开发者和监管部门究竟有没有为孩子考虑,花钱没上限不说,游戏内容尺度也太大,游戏里可以结婚,孩子们留言都很兴奋。家长高女士说,游戏研发者也算是绞尽脑汁,投孩子们所好,知道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给孩子养宠物,就在网上养宠物,这宠物也不白养,给它洗澡、喂食、买衣服,都要花钱,这钱当然都不多,但也吸引孩子,成天想着上网&养宠物&,一天到晚担心饿着它、渴着它,弄的跟真的一样&&家长聂女士说,现在就连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老师都在手机上布置,她认为现在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太依赖手机。建议先从学校和家长着手,口头布置,让孩子们抄写,养成不用手机的习惯&&&
[责任编辑:邢爽 PG001]
责任编辑:邢爽 PG0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儿子寄宿沉迷50款手机游戏
父亲找到戒瘾良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新网4月15日电孩子过分依赖手机,家长真的束手无策?西安一位IT父亲,花3个月帮助儿子增强自控力,戒掉手机游戏瘾。
  董阳是一位IT从业者,定居西安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12岁,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由于儿子上寄宿学校,董阳为了与儿子保持联系,便给儿子购买了智能手机。但最近,董阳发现儿子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放假在家时,甚至片刻不离手机。董阳注意到儿子一直在玩游戏,而且不止玩一种,最后他数了数儿子手机上游戏软件,竟高达50余款。
  “儿子刚上寄宿小学时,我们担心他会想家,就给他买了手机。直到小学五年级,我们都能保证每天通电话。后来,我们以为他长大了,不恋家才不常给家里打电话,也就没在意。一到周末放假在家,孩子整天窝在自己的房间,让他帮忙做家务或者陪弟弟玩,也像听不到一样,后来发现他一直在玩手机游戏。一直以为他是学习负担重,用眼过度才近视的,没想到是玩手机导致的。配备手机本是为了与孩子保持联系,现在看反而坑了孩子”,董阳说道。
  董阳自我反省后,认为儿子以前玩手机时他和妻子没有管,孩子自控力差才会对手机游戏上瘾,现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帮助儿子戒掉游戏瘾。
  但过了十几天,他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董阳在央视上看到一个关于学生使用手机和学习成绩关系的节目,这才了解到学习成绩与手机使用的关系,教育部对1万多名中学生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排名靠前2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不超过1小时,而排名越靠后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越长。而且,专家强烈建议在学习时不要使用社交工具,否则,碎片化的使用行为会打扰孩子的深度思维,降低专注力。节目同时公布了一款手机有效的管控工具“袋鼠家”,只需要在家长和孩子的手机上分别安装这款应用,家长就可以远程管控孩子手机里的游戏和各种应用了。
  董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儿子商量后在各自的手机上下载了袋鼠家APP。使用中,他发现在自己的手机上可以看到孩子手机中下载的游戏软件,对这些软件的使用时间进行限制,在禁止玩游戏的时间内,游戏软件是打不开的。如果孩子试图卸载软件,在董阳的APP上会弹出提醒,有效解决了董阳之前遇到的问题。
  3个月后,董阳的大儿子终于能够做到每天只玩手机一小时,与之前相比,他更加愿意走出室内,参加室外运动。
  大儿子的经历使董阳意识到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的重要性,他现在也会向身边的其他家长宣传,为保证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尽量保证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不要超过1小时,尤其是学习时不要使用社交工具。孩子沉迷玩手机游戏 怎么办?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正文
孩子沉迷玩手机游戏 怎么办?
  孩子还在读小学,但是对手机游戏非常痴迷。老公换了新手机后,儿子开始用他的手机玩汤姆猫,很快学会了下载游戏,最多时手机里竟装了二十几种会说话的小动物。老公偷偷把游戏删了,儿子就会不依不饶地重新下载。我骗他说,手机坏了,玩不了游戏。他就大吵大闹,有时候我们也会产生冲突。
  请教专家:孩子为何这么爱玩手机游戏?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玩游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洁指出,贪玩是人的天性,玩游戏存在于世界的大多数物种之中。游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科学研究表明,低自尊和社交能力较弱的人能够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相对于暴力游戏,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其社交与心理都是有利的热身。
  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整天打游戏”的表现,把孩子的问题看得很严重,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语气严厉,如果孩子态度不好,家长就很容易生气,冲突就这样爆发了。为了游戏问题发生冲突争吵,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受伤,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会觉得家长烦,结果往往是冲突升级,孩子更不听话,家长更生气。
  张洁建议说,其实,如果孩子玩得过头了,必须批评管教,家长可以采用温和理性一点的方式,这样更能打动孩子,更有效。可以说“我发现你一整天都在玩游戏。我很担心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你这样的表现让我很生气。你是一个可以管好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你明天能少玩两个小时,你觉得哪个时间可以不玩?”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一起制定使用规则,如大家都同意每天某一时间可以玩,玩多少分钟,由谁来监控,到时间一定要关闭。如没有遵守规则,则第二天不能再玩等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尝试将电子游戏生活化,比如在家里进行真人的游戏或角色扮演,如植物大战僵尸,可以由家庭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游戏。信息时报记者 周月 卫静雯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迷恋手机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