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到之前,问一下,这代是不是也有物理机迁移到虚拟机引擎

|  
|  
|  
|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2|回复: 65
意思就是说用A卡玩这游戏 就没有布条和玻璃的物理效果了呗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2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5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2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5 积分
也就是说场景中的东西会变少???? 原来有布条的地方 用A卡玩就因为不支持物理加速被取消???
看那个对比视频看出来的&&那4850岂不是很不爽[em60]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CUDA PhysX其实是两回事......当然,本质上原理是差不多的,CUDA对应的是AMD的stream技术,而对于Stream和物理加速,A卡4000系列从硬件上已经支持,就等驱动,stream的4000系列驱动已经出了,另外,3000系列也未来可能支持,但性能就可能一般般了。物理加速的话,Havok,AMD很久以前就推出过通过两块显卡,一个渲染,一个加速的模式.....当然,鉴于成本问题,好像没有推广开,目前借着4000系列的性能,在未来不长一段时间里应该有所动作......就像当初N卡等驱动一样,A卡用户也到等驱动的时候了,不可否认,AMD的动作慢了点,但是,相信会给用户一个惊喜...[em01]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7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9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7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9 积分
我用N卡,嘿嘿~[em61]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2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2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em61] 不会呀!ATI的显卡一样有同样的特效,可能得更新一下驱动吧!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原帖由 飞花走月 于
12:37:00 发表
说真的 要是这样的话 N卡应该很快倒闭了!
LZ你就等着吧
不明白你的逻辑[em1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0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0 积分
期待两位继续从技术方面说说,我这方面知识跟高手差太多,正好学习学习。还有就是学术交流就够了,别伤和气[em54] [em54]
主题帖子积分
游戏精英, 积分 85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1 积分
游戏精英, 积分 85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1 积分
[em25] 好东西好东西。。。。看来有位不知道何谓“加速&的人在这里和人辩论啊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quote]至于你提出CUDA,更越发凸显你的无知,什么叫“只有NV的基于CUDA的解决方案”???我估计你根本不知道有个东西叫Stream。你吧物理加速跟流处理器加速这个技术放在一起谈本来就是个笑话,对于PhysX仅仅是CUDA的衍生品,或者叫副产品,本身CUDA根本就不是给游戏用的,更和现在的图形物理加速无关了。再要么难道你又有突发奇想制作了个支持CUDA的游戏?那你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奇才了,真难为你还在这里打字,抱歉抱歉。 em60] [/quote]
看你这番高论,我应经认输了。[em09]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就一句:目前,N卡优于A卡,讲完![em24] [em24]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看你們說了半天。。。其實沒看明白。。。。。我就知道N卡的物理效果,A卡沒有。那個什麽havok物理不知道什麽遊戲能表現出來。。。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原帖由 HuaErZ 于
13:28:00 发表
跟你讨论这问题都是有失水平。
我自用的i+n平台,2中物理引擎都支持。懒得和你废话了。 我反倒觉得你水准很高才是,为什么到现在改口不提物理加速了?又说起物理引擎了?
你的N卡支持havok的理论我一直没见你有辩解,难道就这么吞掉了?你水平真的很高哦。[em60]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跟你讨论这问题都是有失水平。
我自用的i+n平台,2中物理引擎都支持。懒得和你废话了。
主题帖子积分
游戏亡灵,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游戏亡灵,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原帖由 天书左半页 于
14:00:00 发表
就算A卡玩此游戏物理效果上差点,但A卡也有自己阵营的havok物理引擎的~~[em61]&&havok物理引擎是INTER的,而且是用CPU来运算。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原帖由 HuaErZ 于
12:04:00 发表
你到底没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拥有档次不算太低的intel(AMD) 的CPU就可以完整的支持havok物理技术,这本身和显卡没关系。havok游戏再多,我目前只要有个性能不错的intel CPU就足够,根本无需什么AMD显卡。
而目前的PhysX出除了已经淘汰的物理加速卡,就只有NV的基于CUDA的解决方案。
你自己无知就算了,还出来装就不对了。[em24]&&所以说你在扯淡,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Inter自己还说要出显卡支持havok?而在现阶段是与AMD来推havok?CPU自身是可以起到物理运算的效果,但那完全不等同于物理加速,明白么?havok和physx在没有PPU的时代就有,但那是物理引擎,所以使用CPU支持,从而产生物理效果。物理加速一直到AGEIA公司在GDC2005游戏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物理处理器才被独立出提出,你连物理加速和物理效果都分不清楚还在这里争论。
至于你提出CUDA,更越发凸显你的无知,什么叫“只有NV的基于CUDA的解决方案”???我估计你根本不知道有个东西叫Stream。你吧物理加速跟流处理器加速这个技术放在一起谈本来就是个笑话,对于PhysX仅仅是CUDA的衍生品,或者叫副产品,本身CUDA根本就不是给游戏用的,更和现在的图形物理加速无关了。再要么难道你又有突发奇想制作了个支持CUDA的游戏?那你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奇才了,真难为你还在这里打字,抱歉抱歉。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回复 52# poisonet 的帖子
你到底没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拥有档次不算太低的intel(AMD) 的CPU就可以完整的支持havok物理技术,这本身和显卡没关系。havok游戏再多,我目前只要有个性能不错的intel CPU就足够,根本无需什么AMD显卡。
而目前的PhysX出除了已经淘汰的物理加速卡,就只有NV的基于CUDA的解决方案。
你自己无知就算了,还出来装就不对了。[em24]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原帖由 HuaErZ 于
11:26:00 发表
AGEIA PhysX已经不存在,还拿出来说什么事。
“AGEIA PhysX就是独立的,甚至华硕还推出了其独立产品,和CPU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更扯了,物理加速卡最早只有AGEIA一家有,后来授权ASUS和BFG生产,这玩意根本就没市场基础,用户很少的说。那时的物理卡算是协处理卡的一种,完整的处理过程依然需要CPU。
现在就是GeForce PhysX。将PhysX简称为PX也不算是个很冷门 晕了,想给你留点面子你都不要。我刚才不问了你吗?你是不是认为Havok没有游戏?打比方HL2,为什么NV强烈鼓吹HL2支持PhysX?因为HL2主要支持的是Havok!而NV不支持Havok,所以避而不谈,明白?Havok的游戏要比PhysX多好几倍,难道你现在还在认为只有PhysX支持物理加速?或者你根本就不知道“物理效果”与“物理加速”两个词的区别????????????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原帖由 poisonet 于
10:49:00 发表
哦& &对了&&你是不是认为Havok现在根本没有游戏??????????????????? 我前都说了,失落星球中的物理特效就是基于havok的。不过这游戏用同档次N更快吧。
AMD的显卡现在处理纯图形运算,性能很强这无可非议,但在通用计算能力方面,比NV差的不是一班。当然在通用计算方面一般游戏玩家能用到的也就是PhysX物理加速了。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2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2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能在游戏中开Physx的人 上个图 物理加速这种东西完全可以交给U来完成
让显卡去做 完全是小马拉大车 不看好Physx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 积分
我要买块N卡 不要A卡了 哈哈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AGEIA PhysX已经不存在,还拿出来说什么事。
“AGEIA PhysX就是独立的,甚至华硕还推出了其独立产品,和CPU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更扯了,物理加速卡最早只有AGEIA一家有,后来授权ASUS和BFG生产,这玩意根本就没市场基础,用户很少的说。那时的物理卡算是协处理卡的一种,完整的处理过程依然需要CPU。
现在就是GeForce PhysX。将PhysX简称为PX也不算是个很冷门的说法。那个havok FX是那年的说法了,早没人谈论了。
“havok在RV770没有诞生以前可以说是完全依赖CPU的,但也正是去年9月改写了这个历史。”不要只说,找个例子才有说服力。[em25] 我只需要一个实例,就一个[em61]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4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4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準備1塊N卡和1快A卡...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havok在RV770没有诞生以前可以说是完全依赖CPU的,但也正是去年9月改写了这个历史。PX是什么东西?我根本没听说过,我只知道物理加速有FX。难道是physx你的简称?但也不对啊,AGEIA PhysX就是独立的,甚至华硕还推出了其独立产品,和CPU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又何来“PX绝对需要CPU协助才能在GPU上实现”一说?
拜托请整理一下你自己的逻辑。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跳的时候谁还主意一个小布条~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原帖由 HuaErZ 于
10:4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poisonet 于
10:41:00 发表
你的根本误区是以为物理加速是靠要么NV的GPU运算,要么靠CPU运算。其实根本不是的,前者对了,后者实际上是CPU+GPU运算,才有了Havok。就跟DX一样,插槽驱动撇开不谈,即便是上i7装windows7,带块MX440也支持不了DX10。 PX绝对需要CPU协助才能在 [/quote]
我反问你一句,那为什么NV的显卡就不能支持havok?或者你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IU+N卡可以用havok的???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哦& &对了&&你是不是认为Havok现在根本没有游戏???????????????????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原帖由 poisonet 于
10:41:00 发表
你的根本误区是以为物理加速是靠要么NV的GPU运算,要么靠CPU运算。其实根本不是的,前者对了,后者实际上是CPU+GPU运算,才有了Havok。就跟DX一样,插槽驱动撇开不谈,即便是上i7装windows7,带块MX440也支持不了DX10。 PX绝对需要CPU协助才能在GPU上实现,如果CPU够劲直接支持PX也不是不行。而havok可以说目前全部靠CPU,没听说有支持显卡的先例。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原帖由 HuaErZ 于
10:40:00 发表
你说的4800系列显卡有物理加速能力,找个实例让大家见识见识 。是个新闻就全信,我看你也够 你真的不认为你的话很可笑吗?这个问题我要是真回答了都觉得可笑。抱歉请你随便找个人问一下。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回复 36# HuaErZ 的帖子
你的根本误区是以为物理加速是靠要么NV的GPU运算,要么靠CPU运算。其实根本不是的,前者对了,后者实际上是CPU+GPU运算,才有了Havok。就跟DX一样,插槽驱动撇开不谈,即便是上i7装windows7,带块MX440也支持不了DX10。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原帖由 poisonet 于
10:3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uaErZ 于
10: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poisonet 于
16:3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uaErZ 于
15:53:00 发表
havok是intel旗下公司,是通过CPU运算的,和AMD的显卡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使用i 我看不要拿你的无知认为全人类都是白痴
你说的4800系列显卡有物理加速能力,ATI从1900系列时就在鼓吹,显卡物理加速,到现在有什么丰硕成果找个实例让大家见识见识[em09] 。是个新闻就全信,我看你也够[em25]。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原帖由 HuaErZ 于
10: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poisonet 于
16:3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uaErZ 于
15:53:00 发表
havok是intel旗下公司,是通过CPU运算的,和AMD的显卡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使用intel ... 胡说八道!你到底知道不知道这段IT历史成因就在这里乱掰?
ha [/quote]
不要拿你的无知认为全人类都是白痴AMD携手Havok进行游戏物理技术开发&&
小熊在线新闻中心
北京 日期:日
  在物理技术方面,Intel买下了Havok,NVIDIA收购了Ageia,那么AMD又会何去何从呢?尽管NVIDIA表示自己的技术是开放的,但AMD最终选择了Intel旗下的Havok。双方今日宣布将联合使用AMD处理器、显卡优化游戏物理效果。
  AMD称,Havok Physics在整个AMD处理器家族上都表现非常出色,包括最新的Phenom X4。作为合作的一部分,Havok和AMD计划在AMD x86处理器上针对Havok技术进行全面优化。
  另外,双方还会在今后考虑让ATI Radeon显示核心承担部分物理模拟效果,但没有确认RV770系列中的“游戏物理处理能力”是否就来自Havok。
  可以看出,在物理技术发展方面AMD和Intel的观点颇有些类似,即主要还是得靠处理器来实现,而没有自主通用处理器的NVIDIA选择显卡也是很自然的。AMD还指出,当今游戏体验需要一个平衡的平台,要综合利用处理器和显卡的双方面性能,其中有些对处理器要求比较高,而游戏需要最新的显卡。
  接下来就看各自能发展到什么水准了,只有带来更好的效果、获得更多的游戏支持、实现代价又无需太高才会赢得玩家和市场。
  Havok于1998年成立于都柏林,为游戏、影视产业提供交互式软件和服务,并在物理、动画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与索尼、任天堂、微软、EA、育碧、Pandemic Studios等大型游戏厂商都有合作,其技术被广泛用于PS2、PS3、PSP、Xbox、Xbox 360、Wii、GC、PC等各种平台,以及150多款游戏,比如《BioShock》、《光晕3》、《枪神》、《摩托风暴》、《镇压》、《帝国时代3》、《汽车总动员》等等。2007年9月,Intel出资1.1亿美元收购了Havok。蓝字部分为早期合作初始项目,人尽皆知。红字部分在这篇新闻仅仅不到一个月时间后就被确认,而且AMD也在非正式场合表示过没有Havok很可能就根本没有HD4800。
如果还有疑问,不妨直接翻百度百科,里面说的更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Powered by谢谢 &a data-hash=&21b9b3befd37d& href=&///people/21b9b3befd37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金城七& data-hovercard=&p$b$21b9b3befd37d&&@金城七&/a&邀请。&br&&br&我同意 &a data-hash=&66cc62984acdce& href=&///people/66cc62984acdc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onti Nuum& data-hovercard=&p$b$66cc62984acdce&&@Conti Nuum&/a&的说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搞物理的人如果真的想赚钱的话不会太贫穷,转行就好了。事实上搞学术的人大都如此,包括人们总是黑的生物。&br&&br&不管在哪,做的研究越基础,就越离工业上的应用远,政府给的经济支持就越少。曾经上超导物理课,老师说他们那一年同班同学里只有他一个人还做物理,其他人大都经商赚大钱去了,有同学开了半导体方面的公司,一个人就有六个别墅。&br&&br&反倒是越把学术当做追求的人,越喜欢研究基础的东西,越在经济上拖这个群体的后腿。而且很多人想搞,还因为位置太少,竞争不过别人,只好转行。&br&&br&穷酸这个词可能还不止是说经济上的,也是个人气质和性格上的。穷酸在&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PxhpB3a0P69zCyYGTObPKI4miEp781E_HAX7kfTjKACtjD9uXV-0tvfI9kO_Hm_7a_8RIRfSLTzAzdtNrePRX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穷酸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解释是:穷困而迂腐(旧时用来讥讽读书人)。&br&&br&这个...nerdy不能算迂腐……nerdy!……读书人的事,能算迂腐么?&br&&br&言归正传,当学物理的人看到当官的、有钱的人油头粉面、开着豪车、伴着美女,谈生意、谈“高贵的生活品质”,说赚的少都是愚蠢+不努力的时候,他们真的会想:“眼前的人对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广义相对论、Kerr黑洞、中微子振荡等毫无概念,没意识到人类只是宇宙之中微不足道的存在,这辈子可能都没想过要放下人类的高傲、跳出世俗,谦卑的去探一探这个世界的奥秘...”
谢谢 邀请。 我同意 的说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搞物理的人如果真的想赚钱的话不会太贫穷,转行就好了。事实上搞学术的人大都如此,包括人们总是黑的生物。 不管在哪,做的研究越基础,就越离工业上的应用远,政府给的经济支持就越…
&b&&u&严正声明:本答案和《三体》、科幻小说没有任何关系,想讨论科幻小说的请出门左转寻找科幻tag。&/u&&/b&&br&&br&&b&&u&另外,谢绝不切实际的幻想。发表评论前请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区分幻想和现实。&/u&&/b&&br&&br&我认为主要的瓶颈在实验做不下去了。类似系统论的思想我认为是从物理诞生开始就伴随着物理发展的,实践这种想法恐怕并不会给物理学家带来太大的障碍……&br&&br&但对于基本物理来说,因为无法在实验室中观测到量子尺度的引力效应,所以研究极其困难。&br&&br&比如发现Higgs粒子就已经用到了周长27公里的加速器,75亿欧元的开销,几千名科学家和4年的时间。尺度更小能量更高的实验怎么做?所以也无怪乎弦论花了30年时间还没找到可观测的实验依据。&br&&br&对于凝聚态物理,可能实验的问题要小一点。这个我不是特别清楚,不过一般实验室能实现的条件也是有限的,诸如理论物理学家欺骗实验物理学家感情(&a href=&///?target=http%3A///blog-30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科学网—理论物理都是耍流氓?&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样的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很频繁……&br&&br&化学家开始大批涌入生物,近些年能看到的化学工作大多和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br&&br&生物,更是被实验条件所困……细胞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接近黑箱子的状态,我们很想打开这箱子,但技术条件还是少得很。我们几乎没法一边观察活的细胞一边准确测量它内部的变化,荧光标记成像不但受限于成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而且也只能同时观察1-2种蛋白质的变化,细胞内部蛋白质上千种呢……甚至做某些精确测量会不可避免地改变细胞的状态,比如你fix细胞后去染色,蛋白质的分布是可以看到了,但细胞也死了。再比如你可以做RNA测序去了解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但RNA不稳定不说,测序特别贵不说,细胞也还是死了……如果你需要同时做动态观察、3D结构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简直是噩梦……&br&&br&P.S.现在基础物理的突破速度并不是减慢了,而是越来越远离大众了。事实上可以说20世纪后半物理学的进展速度,是要快过20世纪前半的,但大多数进展不为大众所知。比如,我进入大学才知道标准模型这回事,但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标准模型都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西了(虽然它的完整证据是在去年确证的)。
严正声明:本答案和《三体》、科幻小说没有任何关系,想讨论科幻小说的请出门左转寻找科幻tag。 另外,谢绝不切实际的幻想。发表评论前请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区分幻想和现实。 我认为主要的瓶颈在实验做不下去了。类似系统论的思想我认为是从物理诞生开始就伴…
在目前最正统的宇宙学课程里面。奇点是时空的开始,讨论它之外的都没有意义。&br&&br&有的答案提及宇宙大爆炸理论不一定完全正确,诚然,任何物理理论都有局限,但是目前而言,大爆炸理论目前还是被普遍承认的,并不是说因为星系之间相互远离就是大爆炸理论的唯一基础,CMB和原初核合成也是大爆炸理论最为坚实的后盾。简简单单的认为大爆炸是人造理论,有点低估了现在宇宙学的深度和广度了。至少,目前的宇宙学家自己不会质疑宇宙大爆炸理论,而是把它当作基本事实,注重于测量各项基本常数,以及恼人的暗物质暗能量去了。&br&&br&还有的答案里面有些概念就不能苟同了。诚然,确实有可观测宇宙和真实宇宙之分,但是“真实宇宙”的大小有多大,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目前及可见的未来还是会不断有争论的(虽然普朗克卫星的最新结果支持一个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认为就是平直的宇宙)。此外,如果认为在宇宙诞生开始,宇宙在奇点之外也是无穷大的,那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问题。现代宇宙学里面有一个最基本假设,那就是宇宙学原理,认为宇宙是处处相同的。我们不能认为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就是宇宙中一个特殊的点。相反,对于宇宙中任意一个点,现代宇宙学也认为它们的可观测宇宙和我们一样大,同时演化。问题在于,第一,宇宙既然在奇点之外也无穷无尽,那么这部分之外的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可观测宇宙诞生之前还是之后?如果它们在一开始就存在,那么它们会不会和我们宇宙一起膨胀?第二,诚然,在一个无穷大的空间里面,时空在自己内部膨胀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是很显然,时空如果是统一的,那就不可能在自己内部膨胀了。&br&&br&因此题主的问题在目前宇宙学观点看来就是有问题的。现有的理论认为大爆炸是时空的开始,在这之前谈论时间和空间这两个东西如同讨论南极点之南一样没有意义。就算现有理论是错的,对于题主关心奇点起源和之外,现有的已被证实的理论对此也无法回答。而有可能回答的其他理论比如弦理论 和圈量子理论都还没有被完全认同。而更为发散的比如平行宇宙理论,子母宇宙理论,循环宇宙理论,高维坍缩,膜碰撞(……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比宗教那些单调的创世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它们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相应的解答,但是目前我们只能称它们为猜想,离被承认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还有着遥远的距离…可见的未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也会一直进行下去。&br&&br&————————————————————————&br&连接一:&br&&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4173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爆炸之前:宇宙是否永恒存在&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连接二:&br&霍金对宇宙起源的叙述。他认为宇宙如同沸水中的气泡一样,起源于量子涨落的虚无,终止于无数的黑洞。&br&&br&&a href=&///?target=http%3A//www.hawking.org.uk/the-origin-of-the-univers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霍金「宇宙的起源」讲座全文&/b&&br&&br&&i&史蒂芬.霍金&/i&&br&&br&按﹕着名物理学家、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霍金首度访港,并于日下午在香港科技大学以「宇宙的起源」为题发表英文演说,以下为演辞的中译全文。翻译者是霍金的「徒弟」吴忠超,他于1984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亦是霍金《时间简史》中译本的译者。&br&&br&&i&(Boshongo人有个传说﹕世界太初只有黑暗、水和伟大的Bumba上帝。某天,Bumba胃痛发作,呕吐出太阳。水有部分被太阳蒸发,留下土地。他的胃痛未止,又陆续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后吐出动物,例如豹、鳄鱼、乌龟,最后是人。)&/i&&br&&br&&b&宇宙从何而来﹖由神创论到自在永有&/b&&br&&br&这个创世记式的神话和其他神话一样,都试图回答大家的诘问﹕为何我们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一般的答桉是,人类起源应是比较近期的事﹕人类正在知识上和技术上不断地取得进步,因此,它不可能存在了很久,否则,人类的进步应该更大一些。这一点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应该很清楚了。&br&&br&例如,按照Usher主教的说法,《创世记》把世界创生定于公元前日上午9时。另一方面,诸如山岳和河流的自然环境,在人的生命周期里改变甚微。所以人们通常把它们当作不变的背景。要麽作为空洞的风景已经存在了无限久,要麽是和人类在相同的时刻被创生出来。&br&&br&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例如,希腊最着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某种永恆的东西比某种创生的东西更完美。他提出我们之所以看到发展处于这个情形,那是因为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不断重複令文明回复到萌芽阶段。&br&&br&信仰永恆宇宙的动机是想避免求助于神意的干涉,以创生宇宙并启始运行。相反地,那些相信宇宙具有开端的人,将开端当作上帝存在的论据,把上帝当作宇宙的第一原因或者原动力。&br&&br&如果人们相信宇宙有一个开端,那麽很明显的问题是,在开端之前发生了什麽﹖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前,有何事可做﹖是否在为问些这类问题的人准备地狱﹖德国哲学家康德十分关心宇宙有没有开端。他觉得,不管宇宙有无开端,都会引起逻辑矛盾或者二律背反。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为何在它起始之前要等待无限久﹖他将此称为正题﹔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已经存在无限久,为什麽它要花费无限长的时间才达到现在这个阶段。他把此称为反题。无论正题还是反题,康德,甚至几乎所有人,都是基于「时间是绝对」的假设。也就是说,时间从无限的过去向无限的将来流逝。时间独立于宇宙,在这个背景中,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br&&br&&b&追问「宇宙开端前的时间」无意义&/b&&br&&br&直至今天,在许多科学家的心中,仍然保持这样的图景。然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广义相对论。在该理论中,空间和时间不再是绝对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相反地,它们是动力量,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确定其形状。它们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够定义。这样,谈论宇宙开端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这有点儿像去寻找比南极还南的一点没有意义一样。它是没有定义的。&br&&br&如果宇宙随时间本质上不变,正如20世纪20年代之前一般认为的那样,就没有理由阻止在过去任意早的时刻定义时间。人们总可以将历史往更早的时刻延展,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所谓的宇宙开端都是人为的。于是,情形可以是这样,这个宇宙是去年创生的,但是所有记忆和物理证据都显得它要古老得多。这就产生了有关存在意义的高深哲学问题。&br&&br&我将採用所谓的实证主义方法来对付这些问题。在这个方法中,其思想是,我们按照我们构造世界的模型来解释自己感官的输入。人们不能询问这个模型是否代表实在,只能问它能否行得通。首先,如果按照一个简单而优雅的模型可以解释大量的观测﹔其次,如果这个模型作出可被观察检验,也可能被证伪,这个模型就是一个好模型。&br&&br&根据实证主义方法,人们可以比较宇宙的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宇宙是去年创生的,而另一个是宇宙已经存在了远为长久的时间。一对孪生子在比一年前更早的时刻诞生,已经存在了久于一年的宇宙的模型能够解释像孪生子这样的事物。&br&&br&另一方面,宇宙去年创生的模型不能解释这类事件,因此第二个模型更好。人们不能诘问宇宙是否在一年前确实存在过,或者仅仅显得是那样。在实证主义的方法中,它们没有区别。&br&&br&&b&哈勃发现星系远离 宇宙正在膨胀&/b&&br&&br&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不存在一个自然的起始之点。然而,20世纪20年代当哈勃在威尔逊山上开始利用100英寸的望远镜观测时,情形发生了根本的改变。&br&&br&哈勃发现,恆星并非均匀地分佈于整个空间,而是大量地聚集在称为星系的集团之中。&br&&br&哈勃测量来自星系的光,进而能够确定它们的速度。他预料向我们飞来的星系和离我们飞去的星系一样多。这是在一个随时间不变的宇宙中应有的。但是令哈勃惊讶的是,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星系都飞离我们而去。此外,星系离开我们愈远,则飞离得愈快。宇宙不随时间不变,不像原先所有人以为的那样。它正在膨胀。星系之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大。&br&&br&宇宙膨胀是20世纪或者任何世纪最重要的智力发现之一。它转变了宇宙是否有一个开端的争论。如果星系现在正分开运动,那麽,它们在过去一定更加靠近。如果它们过去的速度一直不变,则大约在150亿年之前,所有星系应该一个落在另一个上。这时刻是宇宙的开端吗﹖&br&&br&许多科学家仍然不喜欢宇宙具有开端。因为这似乎意味物理学崩溃了。人们就不得不去求助于外界的作用,为方便起见,可以把它称作上帝,去确定宇宙如何起始。因此他们提出一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宇宙此刻正在膨胀,但是没有开端。其中之一便是邦迪、高尔德和霍伊尔于1948年提出的稳恆态理论。&br&&br&在稳恆态理论中,其思想是,随星系离开,由假设中的在整个空间连续创生的物质形成新的星系。宇宙会永远存在,而且在所有时间中都显得一样。这最后的性质从实证主义的观点来看,作为一个可以用观测来检验的明确预言,具有巨大的优点。在马丁.赖尔领导下的剑桥射电观测天文小组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调查了弱射电源。这些源在天空分佈得相当均匀,表明大部分源位于银河系之外。平均而言,较弱的源离得较远。&br&&br&稳恆态理论预言了源的数目对应于源强度的图的形状。但是观测表明,微弱的源比预言的更多,这表明在过去源的密度较高。这就和稳恆态理论的任何东西在时间中都是不变的基本假设相冲突。由于这个,也由于其他原因,稳恆态理论被抛弃了。&br&&br&还有另一种避免宇宙有一开端的企图是,建议存在一个早先的收缩相,但是由于旋转和局部的无规性,物质不会落到同一点。相反,物质的不同部分会相互错开,宇宙会重新膨胀,这时密度保持有限。&br&&br&两位俄国人利弗席兹和哈拉尼科夫实际上声称,他们证明了,没有严格对称的一般收缩总会引起反弹,而密度保持有限。这个结果对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十分便利,因为它避免了有关宇宙创生的难以应付的问题。因此,这对于苏联科学家而言成为一篇信仰的文章。&br&&br&&b&奇点 时间开端&/b&&br&&br&当利弗席兹和哈拉尼科夫发表其断言时,我是一名21岁的研究生,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我正在寻找一个问题。我不相信他们所谓的证明,于是就着手和罗杰.彭罗斯一起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证明了宇宙不能反弹。如果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就存在一个奇点,这是具有无限密度和无限时空曲率的点,时间在那里有一个开端。&br&&br&在我得到第一个奇点结果数月之后,即1965年10月,人们得到了确认宇宙有一个非常密集开端的思想的观察证据,那是发现了贯穿整个空间的微弱的微波背景。这些微波和你使用的微波炉的微波是一样的,但是比它微弱多了。它们只能将薄饼加热到摄氏负270.4度,甚至无法将薄饼解冻,更不用说烤熟它。实际上你自己就可以观察到这些微波。把你的电视调到一个空的频道去,在荧幕上看到的雪花的百分之几就归因于这个微波背景。早期非常热和密集状态遗留下的辐射是对这个背景的仅有的合理解释。随着宇宙膨胀,辐射一直冷却下来,直至我们今天观察到它的微弱的残馀。&br&&br&虽然彭罗斯和我自己的奇性定理预言,宇宙有一个开端,这些定理并没有告诉宇宙如何起始。广义相对论方程在奇点处崩溃了。这样,爱因斯坦理论不能预言宇宙如何起始,它只能预言一旦起始后如何演化。人们对彭罗斯和我的结果可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上帝以我们不能理解的原因选择宇宙的启始方式。这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观点。在梵蒂冈的一次宇宙论会议上,这位教宗告诉代表,宇宙起始之后,研究它是可以的。但是他们不应该探究起始的本身,因为这是创生的时刻,这是上帝的事体。我暗自庆幸,他没有意识到,我在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刚好提出宇宙如何起始。我可不想像伽利略那样被递交给宗教裁判厅。&br&&br&&b&微观尺度还看量子理论&/b&&br&&br&对我们结果的另外解释,这也是得到大多数科学家赞同的解释。这个结果显示,在早期宇宙中的非常强大的引力场中,广义相对论崩溃了,必须用一个更完备的理论来取代它。因为广义相对论没有注意到物质小尺度结构,而后者是由量子理论制约的,所以人们预料总要进行这种取代。在通常情况下,因为宇宙的尺度和量子理论的微观尺度相比较极为巨大,所以是否取代无所谓。但是当宇宙处于普朗克尺度,也就是一千兆兆兆兆兆微米时,这两个尺度变成相同,必须考虑量子理论。&br&&br&为了理解宇宙的起源,我们必须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相结合。里察.费曼对历史求和的思想似乎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法。费曼是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他在帕沙迪那的脱衣舞酒吧里敲小鼓,又是加州理工学院卓越的物理学家。他提议一个系统从状态A到状态B经过所有可能的路径或历史。&br&&br&每个路径或者历史都有一定的振幅和强度。而系统从A到B的概率是将每个路径的振幅加起来。存在一个由兰乾酪製成月亮的历史。但是其振幅很低。这对于老鼠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br&&br&宇宙现在状态的概率可将结局为这个状态的所有历史叠加得到。但是这些历史如何起始的呢﹖这是一个改头换面的起源问题。是否需要一个造物主下达命令,宇宙如此这般起始呢﹖还是由科学定律来确定宇宙的初始条件呢﹖&br&&br&事实上,即便宇宙的历史回到无限的过去,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但是如果宇宙只在150亿年前起始,这个问题就更加急切。询问在时间的开端会发生什麽,有点像当人们认为世界是平坦的,询问在世界的边缘会发生什麽一样。世界是一块平板吗﹖海洋从它边缘上倾泻下去吗﹖我已经用实验对此验证过。我环球旅行过,我并没有掉下去。&br&&br&正如大家知道的,当人们意识到世界不是一块平板,而是一个弯曲的面时,在宇宙的边缘发生什麽的问题就被解决了。然而,时间似乎不同。它显得和空间相分离。像是一个铁轨模型。如果它有一个开端,就必须有人去启动火车运行。&br&&br&&b&摆脱时间开端的问题&/b&&br&&br&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将时间和空间统一成时空。但是时间仍然和空间不同,它正像一个通道,要麽有开端和终结,要麽无限地伸展出去。然而,詹姆.哈特尔和我意识到,当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结合时,在极端情形下,时间可以像空间中另一方向那样行为。这意味着,和我们摆脱世界边缘的方法类似,可以摆脱时间具有开端的问题。&br&&br&假定宇宙的开端正如地球的南极,纬度取代时间的角色。宇宙就在南极作为一个起始点。随着往北运动,代表宇宙尺度的常纬度的圆就膨胀。诘问在宇宙开端之前发生了什麽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在南极的南边没有任何东西。&br&&br&时间,用纬度来测量,在南极处有一个开端。但是南极和其他的点非常相像。至少我听别人这麽讲的。我去过南极洲,没有去过南极。&br&&br&同样的自然定律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在南极成立。长期以来,人们说宇宙的开端是正常定律失效之处,所以宇宙不应该有开端。而现在,宇宙的开端由科学定律来制约,所以反对宇宙有开端的论证不再成立。&br&&br&詹姆.哈特尔和我发展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br&&br&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塌缩。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恆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br&&br&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归一战以后的德国。在18月期间价格增大了1000万倍。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胀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10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匀的。在对历史求和中,稍微具有无规性的历史和完全均匀和规则历史的概率几乎相同。因此,理论预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这些无规性在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背景强度上引起小的变化。利用MAP(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微波各向异性)卫星已经观察到微波背景,发现了和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这样,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br&&br&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在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他地方的稍高。这些额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恆星。请仔细看这张微波天图。它是宇宙中一切结构的蓝图。我们是极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产物。上帝的确在掷骰子。&br&&br&&b&始于爆炸止于黑洞&/b&&br&&br&在过去的百年间,我们在宇宙学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取而代之,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它还预言时间在黑洞里终结。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支持这些结论。这是我们的宇宙图像和实在本身的一个深刻的改变。&br&&br&虽然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这样,广义相对论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为何宇宙如此这般。然而,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合併,就可能预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它开始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这两个理论的结合预言,在这个称作暴胀的时期,微小的起伏会发展,导致星系、恆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对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预言的性质。这样,我们似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儘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我们通过精密测量太空船之间距离,进而能够检测到引力波,就会打开极早期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从最早的时刻自由地向我们传播,所有介入的物质都无法阻碍它。与此相比较,自由电子多次地散射光。这种散射一直进行到30万年后电子被凝结之前。&br&&br&儘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功,并非一切都已解决。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对此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缺乏这种理解,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塌缩吗﹖新的观测结果,理论的进步正迅速涌来。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在目前最正统的宇宙学课程里面。奇点是时空的开始,讨论它之外的都没有意义。 有的答案提及宇宙大爆炸理论不一定完全正确,诚然,任何物理理论都有局限,但是目前而言,大爆炸理论目前还是被普遍承认的,并不是说因为星系之间相互远离就是大爆炸理论的唯一…
&b&本文禁止在任何公共平台上的转载,如有意图,请私信联系我(15.6.18更)。&/b&&br&&b&&br&&br&&br&&b&-------------------------------------------------------------------------------------------------------------------------------------------&/b&&br&&br&&br&&br&&br&&br&&br&号&/b&&br&&br&在这一天的下午,张林和全国大多数刚高考完的人一样,跟几个平时玩的好的哥们准备一起去网吧通宵。心情极度开心的他们在大街上蹦蹦跳跳的,见个人都想打招呼,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刚高考完。&br&&br&穿过这个十字路口,右手边就是期待了一年的网吧了,他们迫不及待的等着红绿灯。突然从前方冲出一辆白色的大众车,一头撞在离他们不远的一家商店的围墙上。顿时浓烟四起,车头被撞的粉碎。&br&&br&这群学生被吓得不轻,其中一个人轻声骂道:真他妈的晦气!刚考完试就遇到车祸了!咱们快点离开这儿!张林也正准备离开,突然脑子里像一股电流闪过一样。我好像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他想了想以前没见过车祸啊,摇摇头也跟着走了。&br&&br&&br&&b&号&/b&&br&&br&临近期末考试了,这天下午张林正准备去图书馆复习《原子物理》和第二天的英语六级考试。突然手机响了一下,打开是知乎新问题推送——“如果你的生活其实是每一天循环的,你怎样跳出这个循环”。张林笑了笑,又是一个开脑洞的题,回答的人还不多,就随手填了个“占坑,以后来答”。然后径直走向图书馆。&br&&br&&br&&b&号&/b&&br&&br&“张林啊,咱们物理学院有那么多热门的,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方向,你为什么偏偏选我的课题呢?”&br&&br&“杨老师,我不喜欢那些实用性太强的微电子专业,我喜欢研究最基础的物理问题,比如您的项目《研究质子与中子的内部拓扑结构》就很吸引我。而且国内要新建53公里的大型对撞机,正好符合咱们研究的要求。”张林微笑着对面前身着白色长袍的杨锐老师说道。&br&&br&“好!好!好!来,我给你讲一下咱们这三年的研究目标。”&br&……&br&&br&&br&&b&号&/b&&br&&br&“老师快看!我们成功啦!”张林兴奋地拿着一堆文件跑向杨锐的办公室。&br&&br&已是满头白发的杨锐教授放下手头的工作抬头望向张林“什么?!成功了?!”&br&&br&“对啊,老师您看。这些数据还有这些电脑拟合的图片都说明质子与中子的内部完全符合您的猜测的拓扑结构啊”&br&&br&“唉……终于成功了。”杨锐教授长舒了一口气。&br&&br&“老师,您?您?似乎不怎么开心啊”张林疑惑的问道。&br&&br&杨锐教授沉思了一会,缓缓的望向张林:“张林啊,你可知我的模型有什么含义?”&br&&br&张林笑着说:“怎么会不知道呢,我研究了20多年呢。您的模型是指质子和中子内部不是简单的点状结构,而是四维空间内的拓扑结构,类似于三维空间的莫比乌斯带。所以才会出现‘夸克禁闭’的现象,形象的说就是质子与中子内部的夸克是以一种类似莫比乌斯带的方式运动,所以它们一般情况下脱离不了彼此的束缚。”&br&&br&杨锐教授点了点头:“不错!你说的很对。就像莫比乌斯环带上的蚂蚁一样,夸克在一般情况下永远也别想从核子中脱离出来。可你忘了一件事,微观世界纵使跟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完全不一样,但也是有对应的地方,比如原子模型和行星模型,晶体中分子的规律性排列引起宏观物理量的规律性变化,分子的右旋和动植物的右旋现象等。在某些情况下微观世界的规律性变化也可以引起宏观世界的规律性变化。”&br&&br&张林突然想到了杨锐教授以前研究的课题:“您是说……!”&br&&br&杨锐教授望了望办公室墙上挂着的表:“没错!我以前研究的是时间的拓扑结构,可最后的证明需要质子和中子内部的结构模型,现在最后一步也完成了。来,坐下。我跟你讲一下我的发现吧。”&br&&br&张林咽了咽口水,两眼直期待的望着杨锐。&br&&br&杨锐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装订好的文件,递给了张林:“综合至今所有的成果,我发现时间的拓扑结构类似于核子的拓扑结构,也就是说时间的内部也是一个莫比乌斯带!这是我至今最为重大的发现,也将成为物理学最大的发现,可我情愿一辈子都没有发现它……”&br&&br&张林惊讶的说:“可是这不就像是时间是量子化的一样么,为什么您后悔您的发现呢?”&br&&br&“你先看一下我的文件再说吧”&br&&br&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张林专注的脸庞上突然多出了一颗又一颗的汗珠,他越看下去,脸上的汗就越多,最后直接把文件扔在沙发上,嘴唇颤抖的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br&&br&杨锐递给了他一根烟:“我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可是种种迹象表明时间的拓扑结构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一段一段的时间各自组成一个‘莫比乌斯环’,在每段时间内物体都是在做循环运动。也就是说现实世界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循环往复的播放着。”&br&&br&“这个周期是多少?”&br&&br&“人们总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这么多的数学、物理公式中都有Pi这个字母,现在我终于弄清楚了,周期的大小等于质子与电子的质量之比乘以组合常数乘以Pi,还有一个系数因子42,也就是4772万多秒,552.36天。Pi就是时间周期的关键因素,所以才会体现在空间的周期——圆周率上。”&br&&br&“不可能!我还是不相信!我怎么会是循环的呢,我一直是我啊,从小到大都是我!我是连续的!”&br&&br&“怎么证明?!”杨锐教授看着张林。&br&&br&“我的记忆,我的主观意识,我一直掌控着我的身体!”&br&&br&“错!我问你,两款一模一样的游戏,一样的存档点,玩哪个对后来的发展有区别么?没区别!现在的你继承了以前的你的记忆,所以你认为你还是以前的你。但以前的你可能在他那个时空又去重复做一年前的事情了。把你的人生按此周期分开,就像是一部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每一集都在循环着,连起来看似是连续的,但实则每一集都是独立于其他的!”&br&&br&“我还是不明白”&br&&br&“详细点说,为什么你认为你是以前的你,因为两点。一、你有你从小到大的记忆。二、你能控制你的身体,既你有主观意识。但是如果我把你的记忆完全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他也具有你的记忆,所以他不会怀疑他自己的身份,同时他也具有主观意识,所以他会认为他就是你,而且如果他在的话也会像现在的你一样,大声的想向我证明他是连续的。”&br&&br&张林瘫软的坐在沙发上,头慢慢的低沉了下去,无力的说:“就没有办法打破这个循环么?”&br&&br&“有,不过代价太大了。如果有人想打破莫比乌斯带,就会打破他们所处的时间循环,而这一个个时间循环就像孤岛一样,一旦打破就无法复原,这个循环里的宇宙会崩塌,不复存在。而且即使你打破了你所处的循环,你能到哪里去?其他的地方都是一个个循环组成的,你去了也是陷入另一个循环。对了,这就是霍金当年没有等到时间旅行者的原因。”&br&……&br&&br&&br&张林告别了老师,回到了自己奋斗了十几年买的房子里。哦,对了,不一定是他奋斗的,也可能是另一个自己。&br&&br&晚上,他望着身边熟睡的妻子和孩子,又望向窗户外面依然车水马龙的城市,在号的这个深夜里,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br&&br&--------------------------------------------------------------------------------------------------------------------------------------------&br&&i&&u&(6月15号编辑)&/u&&/i&&br&--------------------------------------------------------------------------------------------------------------------------------------------&br&&br&&br&次日早晨,张林被窗外嘈杂的都市声音吵醒。他伸了个懒腰,低头看了下智能手表,发现已经是早上九点了,朱月现在应该已经把小孩子送到学校了吧。他点亮智能手表回复了一大堆邮件,删除了一些垃圾广告。手表的睡眠监测显示他昨晚只睡了4个小时,而深度睡眠只有46分钟。&br&&br&张林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打开身旁的窗帘,一股明媚的阳光从8分钟之外的太阳出发,穿越无垠的太空照耀到他的身上。生活是这么的美好,张林想,如果昨天发生的一切都是梦的话。可他又清楚地知道这不是梦,导师给他看的文件中的推导严密的证明了昨天谈话的结论。&br&&br&算了,先不想它。张林起身洗漱,20分钟之后他穿着一身蓝色运动衣离开了家。他家在31层,张林在坐电梯的空当里给杨老师发了封请假一天的邮件。&br&&br&电梯在第20层停了一下,进来两个人,是两个25岁左右的年轻情侣,他们刚工作不久,凭着家里的一点积蓄付了这里房子的首付,然而他们还需要努力工作个数年才能摆脱房奴的称谓。中国近年来虽然人口总数有所减少,但由于教育的普及和政府推广所谓的精英政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背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不过似乎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这两位年轻人,他们看起来很乐观,脸上常挂着笑容。&br&&br&“张老师好,又去学校做您的科研了么?”&br&&br&张林笑着回应:“今天不是,我想出去逛逛。”&br&&br&其中的女孩子调皮的眨了眨眼睛:“老师,我想问您个问题。”&br&&br&“说吧。”张林平时经常能跟他们遇到,一来二去已经很熟悉彼此了。&br&&br&“我上学的时候见到很多研究物理的教授都是。。。怎么说呢,发际线一直在撤退。而您的头发一直乌黑浓密,我想知道您有没有头发保养的秘诀。”&br&&br&那个男生无奈的看着她,偷偷地捏了一下她的手,女生反瞪了他一眼。&br&&br&张林忍不住的笑起来:“还真被你问着了,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从事我们这行的不怕别的,就怕掉头发,杨老师正好有一套保养头发的秘诀,并且只传给他的研究生。就因为这个当年有好几个同学跟我争着抢着要做他老人家的研究生呢。”&br&&br&“那太好了!以后您一定要传授一点点秘诀给我哦”,女孩两眼放光的看着张林。&br&&br&“哈哈,一定!一定!”&br&&br&&br&电梯到达地面,张林和他们告别之后就径直走向自己的车库。&br&&br&他开着车行驶在城市的街道上,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和人群。五六年前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驾驶车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完全依赖于电脑。&br&&br&窗外是繁华的城市,蚁群一样的人们每天早上从巢穴里蜂拥而出,为了生存做着各种自己喜欢或者厌恶的工作,然后到晚上又像燕雀一样纷纷归巢,享受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br&&br&白天他们是被剥夺者,为了生活和后代日复一日的劳作,大部分的老板不会在乎他们的感受,也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在高层的人看来那些下属不过是更为高级的工具罢了。&br&&br&只有晚上,美丽的夜晚。人们才会从白天的劳作中清醒过来,或是默默的用唾液清理自己的伤口,或是独自的在深夜里流泪。你为生存做了些什么,别人并不关心。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也没有人会去思考。因为光是有尊严的活下去就耗费了大多数人一生的努力。&br&&br&张林想着想着脱口而出:“什么才是生活呢?”&br&&br&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关键词—生活。智能助手“小月”已自动为您寻找到周边与生活有关的选项:麦声KTV、魅影酒吧、虚拟现实大型游戏场所......“&br&&br&哈!原来这就是生活。张林苦笑了一下。&br&&br&就在这时,车停了下来,到目的地了。&br&&br&&br&&p&张林从车中走出,已经到了郊区。大街两旁不再是快餐店、银行、高级会所,而是一些早晚餐店、一排排的廉租房、还有不知名的中小学。&/p&&br&&p&张林走进一家名为“三味”的书店里,里边的布置与平常的书店完全不同,具体的分为了几个区块:比如文学区、历史区、哲学区等。每个区的中央都有围成环形的沙发供人们看书,如果累了还可以到前台叫来一杯咖啡,边读书边品茗。最妙的是二楼还有专门设计的几间无烟讨论室和一间可抽烟的讨论室,可供一些人在这里开个小型研讨会。&/p&&br&&p&前台的一位男子看到张林立马放下手中的书走了过来:“哎呀!竟然是张林老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p&&br&&p&这位男子和张林岁数相仿,176的身高加上恰到好处的肌肉使得他看起来很是健壮。岁月的痕迹并没有让他苍老,头上的几道若有若无的皱纹反而显得成熟。&/p&&br&&p&“刘夜师兄太客气了!”张林看着这位正向自己走来的男子,笑了笑。&/p&&br&&p&“来,快坐。”这位刘夜师兄拉着张林在前台坐了下来,并叫了两杯咖啡。&/p&&br&&p&“师兄,你在这里开个书店,平时看看书,锻炼锻炼身体,很是悠闲么。我可是很羡慕的啊,哈哈。”&/p&&br&&p&“瞧你说的,干哪一行不容易。我在这里每天都得6点起床,查查书单,整理整理书架,每周都要根据客人的情况更新一些书目,劳心的事也不少呢。对了,杨老最近可好,你们的研究有进展么?”&/p&&p&“嗯,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件事。”&/p&&br&&p&“有进展了?!”刘夜放下了手中的马克杯。&/p&&br&&p&张林一五一十的将昨天和杨锐教授讨论的东西告诉了刘夜。&/p&&br&&p&刘夜听着听着脸上的眉毛慢慢皱了起来:“这个理论决不能扩散出去!”&/p&&br&&p&“嗯,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将理论扩散出去,虽然在物理学界老师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明真相的群众得知了这套理论,他们一定会崩溃,全世界定会陷入巨大的恐慌中,我们就是罪人了。可惜了杨老啊,一辈子致力于时间的研究,最后却不能将他最伟大的的成果说出去。”&/p&&br&&p&刘夜也叹了一口气:“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当理论的力量超出学术本身时,对于学术界甚至世界都是一个灾难。比如当年原子弹的诞生和前苏联的科学界,一旦当政治的力量介入学术时,必定会大乱!曾经有人相传爱因斯坦在晚年有了重大发现,但由于他的发现太过重大,远非当时的时代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他从未发表,而是写在了绝密的手稿上由专人保管,等到合适的时代再公之于众。”&/p&&br&&br&张林突然意识到一个重大的问题,表情严肃起来:“师兄,我想问一下,这个循环理论是不是印证了宿命论!”&br&&br&刘夜沉思了起来,一杯咖啡的功夫后,他缓缓的说:&br&&br&“现有对历史的发展解释大致有两种:一、自由意志论。即人们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一切未发生的事情都是不可预测的,可以改变的。在这个理论下有“多重宇宙学说”或者“多重历史分支说”等,它们的核心观点就是人类或者历史是可以由人们选择的。二、宿命论。就是人们没有自由意志,你的一切行为和结果都是确定好了的。在你未出生前,你的一生所遇到的人,所说的话,所到的地方,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命中注定的。我觉得时间循环理论证实了宿命论。但是,我想说的宿命论和现有的悲观的宿命论不一样,我觉得时间循环理论下的宿命论应该这样解释:你的人生好比一本书,而你是下笔的人,当然这个故事是完全按照你的意志来写的,等你写完这本书的时候,出版商要出版,最后成千上万本一模一样的书便被复制出来。好了,你应该理解了,出版商就是时间循环,而成千上万本书就是你循环的人生,每读完一本书你的人生就循环一次,你当然不能因为书上的内容每次都一模一样就说你没有自由意志,这书不是你写的。恰恰相反,你的人生就如同你自由创作的文字一样,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你写出来的,只不过还有个出版商帮你复制一下罢了。所以现有人生的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成功、先踏左脚还是先踏右脚,都是完全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这就是我想说的宿命论。”&br&&br&张林点点头,但马上又摇了摇头:“还是有一点不一样,你说的是每一本书是一次循环,而我们的理论怕是要我们每一个章节都要来一次循环咯。”&br&&br&“对,是这个意思。你今天来,应该不是完全为了说这个的吧。”&br&&br&“还是师兄厉害,我给你说这个只是个引子。我想问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片段式人生有何价值。”&br&&br&刘夜笑了笑:“人生的意义啊,我这些年可是一直在思考呢。当年我跟着杨老师一起做研究的时候,就发现物理学虽然是我的爱好和特长,但我却不愿意把它当成我终身的职业。后来上完博士我就离开了学术界,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开了一间书店。现在我虽然赚得钱不多,也没取得世人所谓的“成功”,但我尊重自己的心愿,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偏居一隅,思考人生和哲学,偶尔看看物理学,这样就够了。人们总是谈意义,谈意义,可是脱离了生活的意义都是毫无价值的。在道德上,全世界可能有普世价值;在全人类的生活中,意义就是让人类繁衍下去并且不断地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就个人的生命,我觉得不能够谈意义,至少不是能用文字概括的意义。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决定不能够以一条普世的价值去评价一个人。现在社会上的成功学都是一堆胡扯,他们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估他人的价值,以自己的眼光去定性别人的人生。所以人生本就是没有意义的,要你去创造,而且不要被别人的价值观所评价,你要学会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人。正所谓,听了无数的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听到的道理都是他人总结的,那是他们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你要总结自己的道理!”&br&&br&张林突然想到了电梯口遇到的那对年轻人,他们现在并没有被世俗的价值观所污染,所以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并对未来的困难毫不在意,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啊。&br&&br&张林和刘夜交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傍晚回到家中,直接给妻子朱月和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他决定在研究物理之余也要好好陪陪家人。&br&......&br&&br&&br&&b&号&/b&&br&&br&“张林,你真的决定了么?”杨锐教授的头发越发的花白了,皱纹被时间狠狠的凿在了额头上。&br&&br&“嗯,我已经决定好了。”张林不忍心看杨锐教授的表情,这些年他跟着老师做研究,他早已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的人。&br&&br&“唉,我真的不忍心你去啊,那些只是理论的推测,我不确定会发生什么!。”杨锐抬起颤抖的双手,似乎想挽留什么,最终还是放下了。接着看向身后一个庞然大物,它中间是一个平台,上面停了一辆白色大众。&br&&br&张林也看着那辆白色大众,然后坐了进去。&br&&br&“这一切都是注定好的,我全明白了。这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选择!老师,开始吧!”&br&&br&杨锐教授摆了摆手叹息道:“罢了,罢了,你去吧。”然后在庞然大物的一个操作界面输入数据与指令,“你这一走可就是真正的走了啊,你会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没人记得你,之后这个宇宙也会抹去你所有的信息啊。”&br&&br&张林在车里一言不发,那沉默的眼神里边不知道在想什么。&br&&br&随着杨锐教授最后一个指令的输入,庞然大物的各个零件开始运转,平台上白色大众周围出现了耀眼的光芒,等到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漩涡之后,张林启动了汽车,飞驰而入。&br&&br&只留下一句话随风飘到杨锐的耳中。&br&&br&“老师,朝闻道,夕死可矣。”&br&......&br&&br&&br&&b&号&/b&&br&&br&&br&一台白色大众突然出现在马路的一角,撞在了一家商店的围墙上。不远的地方,是一群惊慌失措的刚高考完的学生。&br&&br&在那群学生离去之后,警车和救护车赶来现场,经医生认定,驾驶员当场脑死亡。&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br&未知的年代&/b&&br&&br&张林的意识慢慢的从模糊中变得清醒&br&&br&我,死了么?&br&&br&这里是,哪里?&br&&br&张林想睁开眼睛,却发现他没有眼睛&br&&br&不!不仅没有眼睛,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他都感受不到!&br&&br&他失去了任何的感官,没有听觉,没有触觉,没有视觉&br&&br&他惊慌了,但等待他的只有无穷的黑暗和无垠的寂静&br&&br&导师的推理,错了么?张林苦笑着&br&&br&无,什么都没有&br&&br&张林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即使时间存在,对于他又有什么意义呢&br&&br&他忽然想回去了,回到那个虽然循环但是时间存在的地方&br&&br&他想到了一句话:你是愿做一只快乐的猪还是一个痛苦的知道真相的人&br&&br&自从知道时间循环之后他注定做不回那只快乐的猪了&br&&br&痛苦的活下去或是痛苦的死去&br&&br&他想笑自己,现在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br&&br&又是无,不过这次是无限&br&&br&仿佛过了十年、二十年、还是一个世纪、还是一亿年?张林不知道&br&&br&突然,一道亮光出现在他的“脑海”&br&&br&他觉得他“看到”了一些什么&br&&br&一道声音同时在脑海里响起:&br&&br&“欢迎来到彼岸界”&br&&br&彼岸?他脱口而出,马上有意识到他能说话了,但还是没有嘴巴&br&&br&张林的“面前”不再是一片黑暗了,似乎是无穷远的地方飘来几个透明的,飘渺的物体,发着美丽的蓝色光芒。&br&&br&“你们是上帝么?”张林不信教,他说的是广义上的上帝,而不是地球上的上帝。&br&&br&对面的像水母一样的生命优雅的抬起了一只“手”,仿佛掩面而笑一般:&br&&br&“张林,我们已经了解你的记忆了,你和杨教授研究出来小型时光机想要将你送到高考完那天,那一天你的“似曾相识感”最强烈,也就是你的时间循环最薄弱的一环,然后在那个时候“死去”,你的意识很有可能被车里的仪器传送出去,然后杨教授推测你会有一个普朗克的时间去看到宇宙的全貌。你为了寻找一瞬间完整的生命,不惜永久的牺牲自己,其勇可嘉。但你老师推测错了,尽管每个时间循环之间重合了42个普朗克时间,而上个循环的所有信息也会在这42个普朗克时间里传输到下一个宇宙中。但这是宇宙的方式,你作为一个人类并不能在这短短的一个普朗克时间里得到任何信息。”&br&&br&“对,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张林惊讶的问道。&br&&br&蓝色生命体再一次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br&&br&“这个宇宙中智能生命并不是只有你们人类,而是有无数的智能种族。而智能种族文明的发展阶段都是类似的。大致来说,文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物质文明。比如你们人类,完全由原始的物质组成,这些种族信息交流方式大多低速、失真度高、信息量少,比如你们主要靠声音彼此交流。二、赛博文明。文明发展到这个阶段,有的将自身改造成机器人,有的文明将个体的意识全部上传到一个庞大的超级计算机里,在这个阶段生命体的寿命可以以万年为单位去计算,并且他们的信息交流升级为电磁波,具有高速、失真度小、信息量大的优点。至于第三种文明,我们几个就属于第三类文明,在这个阶段,生命体完全脱离物质的束缚,个体也基本上消失,无数的个体连接成一个庞大的信息体。个体即群体,群体也是一个个体,个体与群体同时达到永恒,同一个种族共享信息与思维。他们信息交流不是靠空气、电磁波等物质来传播,而是一种你无法理解的信息流。这就是为什么你没有身体也可以看到我们和说话的原因。”&br&&br&“哦”,张林突然惊醒了,“什么?!你的意思是我属于第三种文明了?!”&br&&br&“嗯,由于第三类文明高度发达,所以这些超级智慧生物已经脱离了“循环界”,也就是你原来生活的世界,到达了宇宙真正的本体,我们称之为“彼岸界”。而且第三类文明接纳任何一个脱离循环界的生命体。所以当我们检测到你的存在时,就立马把你的思维与我们的思维连接在了一起,所以你才没死。由于时间紧急,我们只读取了你的信息,还未向你共享我们的信息,我们现在就给你传输。”&br&&br&张林眼前的宇宙突然立马变了样子&br&&br&他看到了宇宙大爆炸刚开始的景象&br&&br&他理解了基本粒子的诞生,理解了质量的本源,理解了时间的本源。&br&&br&他目睹了光的诞生,见到了恒星发出第一缕光芒的样子。&br&&br&比太阳还亮千亿倍的超新星在他眼前爆炸,将各种元素抛洒到宇宙各个空间,这是生命的种子。&br&&br&黑洞缓缓的吞噬恒星、行星、以及周围的光。&br&&br&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看到了银河帝国的兴起,先是一个个独立的星球,然后生命不断地发展,哥白尼们不断发现新的星球,或是结盟,或是战争。经过原始的星际战争,银河系慢慢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帝国。“丝绸之路”从南十字悬臂的发达星球一直开拓到英仙座悬臂上的蛮荒星球。直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星际大战的爆发摧毁原有的帝国,新建的联邦国度很快就比原来的专制帝国更加发达与繁荣。&br&&br&他看到一个个飞船穿梭于星系间,货仓里装的是一颗又一颗的资源行星,发动机里燃烧着的是一颗恒星。&br&&br&他直到这一刻才认识到宇宙是多么的大,同时生命是多么的伟大。&br&&br&他认识到第三类文明的威力,举手抬足间湮灭一颗恒星,挥一挥手时间倒转,一个小小的指导就可以免去第一和第二类文明数亿年的发展。&br&&br&突然张林笑了,开心地笑了。&br&&br&因为他看到人类文明虽然在星际探索中步履维艰,但终究将人类文明播撒在宇宙中,伟大的开拓精神使得其他文明纷纷赞赏并被其称为宇宙中的“哥伦布”。两亿年后,人类文明发展到第二阶段。34亿年后,人类文明发展到第三阶段。&br&&br&忽然,张林突然领悟到了什么。&br&&br&他知道眼前的蓝色生命体是谁了。&br&&br&&br&&br&&br&(全文完)&br&&br&&br&&br&&br&&br&&br&&br&--------------------------------------------------------------------------------------------------------------------------------------------&br&--------------------------------------------------------------------------------------------------------------------------------------------&br&&br&谢谢大家的支持!真的没想到我写的这篇短文能够受到大家这么多的关注,受宠若惊!&br&&br&我从小就喜欢科学和科幻,也看过一点点文学,所以就有写科幻小说的冲动,可是限于本人拙劣的文笔和浅陋的科学素养一直不曾下笔。这篇文章也是正好我看到题主提问,灵感瞬间来了写下的。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还请提醒和海涵!&br&&br&&br&有知友觉得文不对题的是因为题主最开始的题目没有要求写剧本,只有一句话:如果你被困在一个循环里,怎样跳出循环。所以我就大开脑洞了。&br&&br&如果有些名词大家不了解的话,可以维基百科一下哦,因为我引用的名词都是取其对我有用的内容,所以会以偏概全,大家想了解还是请参看维基词条。&br&&br&说明一下最后的结局,我想表达的并不是唯心主义,我坚持唯物主义。但当科学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像魔法一样不可思议。比如现在的电磁炉、微波炉、激光武器、网络等等在以前是根本想不到的,古人看到这些科技肯定会认为是魔法或者神迹,也就会产生唯心主义的想法。所以我结局也是想表达对文明的一种敬意。&br&&br&&br&----------------------------------------------------------------------------------------------------------------------------------------------------------------------------------------------------------------------------------------------------------------------------------------&br&&br&号编辑&br&&br&谢谢大家的关注!截至今日的900条评论我每一条都认真的看了,其中有不少批评与建议,都很切中肯綮!那些说我文笔不好的,理科僧的我先默默的在厕所里哭一会儿QAQ,我会努力改进的!&br&&br&由于最近考试周的来临,所以一直忙着复习,就不能一一回复评论区你们的评论了。抱歉!&br&&br&&br&&br&&br&&br&号编辑&br&&br&很多知友一直在疑问最后“蓝色生命体”是谁,我本来是想设一个小小的悬疑的,没想到大家这么感兴趣。&br&&br&对于“蓝色生命体”,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解释是“他们”是未来已经跳出循环的人类,甚至其中之一就有张林本人也说不定。
本文禁止在任何公共平台上的转载,如有意图,请私信联系我(15.6.18更)。
------------------------------------------------------------------------------------------------------------------------------------------- 号 在这一天的下午…
告诉我你们是怎么理解原子核这个概念的?&br&&img src=&/7ca4f955f09d6dc6088a_b.png& data-rawwidth=&166& data-rawheight=&2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6&&&br&是不是像图片中那样,原子核就是一堆质子和一堆中子紧密地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东东?&br&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只能遗憾的通知你:你对原子核有着极大的误解,你脑海中的原子核图像跟真实原子核相去甚远。&br&先写到这,有时间再更新,我想看看有多少人对原子核感兴趣,如果没人的话那就不更了。&br&======================================================================&br&1、既然有人点赞那就更新一些。首先要解释的一个问题是:原子核中是不是只有质子和中子?&br&我们接受的知识一直都是: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br&但是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原子核中还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成分,比方说:介子云。&br&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提出假说,认为核子和核子之间通过交换虚介子来产生强相互作用,并尝试根据该假说计算了了一些原子核结构,发现跟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汤川秀树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br&根据量子场论,两个粒子之间通过交换虚粒子来产生相互作用,所谓的虚粒子是与实粒子相对应的东西,与真实的粒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如果能量足够高,虚粒子可以变成实粒子。当一个核子因为被激发而拥有较高的能量时,它的周围会围绕着幽灵一样的介子云。&br&不只是高能核物理,中低能核物理中往往也要考虑介子本身对核子的影响。总之,在计算原子核内部结构时,介子已经成为有必要考虑的一个成分。&br&另外答一送一,简单说一下核子内部的成分。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质子和中子的内部并不只有夸克。&br&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是900MeV左右,质子由uud夸克构成,中子由udd夸克构成,其中u表示上夸克,d表示下夸克。那么一个合理的猜测是:u夸克和d夸克质量差不多,都是300MeV左右。&br&但是,这个猜想错了,大错特错。实验中经过测量得到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u夸克的质量只有3MeV,d夸克的质量只有4.5MeV,三个夸克的静止质量加在一起只占核子质量非常小的一部分。&br&那核子的质量来自何方?答案是胶子,核子中还有胶子的存在,它们占了核子质量中相当大的一部分。&br&什么是胶子这里就不解释了,请各位自行百度。&br&2、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是不是紧紧的靠在一起,相互之间很少发生相对运动?&br&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假设,人们在一开始就意识到原子核是一个极难被压缩的东西,因为核子和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在是太强了,人们自然就认为核子和核子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相互之间很少运动,并因此提出了液滴模型。什么是液滴模型这里不细说,但液滴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原子核和周围的核子之间有非常强的相互作用,就像水滴一样。&br&但问题是,费米整出来了一个费米气体模型。&br&费米气体模型几乎跟液滴模型完全背道而驰,在费米气体模型中完全不考虑核子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核子在这个模型中自由自在地运动,就像理想气体一样,所以被称为费米气体模型。&br&费米气体模型作为一个理论模型实在太粗糙了,我相信费米当初提出这个模型本身也只是因为它计算简单而已,但奇怪的是,虽然费米气体模型的很多计算结果准确度不高,但它在一些方面却做的不错,描述的结果居然还挺好,这可真是太奇怪了。这说明这个模型一定有什么合理的地方。&br&于是乎,壳层模型问世了。&br&1949年,梅耶夫人和詹森提出了著名的壳层模型,震惊了核物理学界。原子核的壳层模型与原子中核外电子的壳层模型很像,即认为原子核中存在着一定的壳层结构,不同的核子填充在不同的壳层上,如果一个原子核正好处在满壳层上,那么这个原子核就会比较稳定。&br&壳层模型的思想跟费米气体模型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忽视核子和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核子在原子核内独立运动。这简直就是在跟液滴模型过不去,也大大违反了人们之前的对原子核的认识。你能想象一个已经被一大堆足球塞得满满的箱子里面足球却在高速运动吗?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壳层模型,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于是人们必须解释:为什么在原子核内部那种密度极其高、相互作用极其大的区域内,核子竟然能独立运动?&br&善于为实验事实找理论依据的理论家们很快就找到了解释: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核内部的壳层被核子们占据了,由于一个核子周围的能级都被其它核子占据了,所以核子很难通过碰撞来改变自己的状态。因此,原子核内的核子可以独立地运动。&br&今天就更新到这,如果反响不错的话我明天就接着往下更新:壳层模型的缺陷和原子核的转动、振动及其它现象。&br&======================================================================&br&在介绍下一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个知识点:原子核的形状。&br&绝大多数的原子核的形状是一个轴对称椭球,形状如下图所示:&br&&img src=&/1eea2d51d2ca6da988a36c29a144d6e6_b.png& data-rawwidth=&644&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4& data-original=&/1eea2d51d2ca6da988a36c29a144d6e6_r.png&& (摘自卢希庭《原子核物理》)&br&有人可能会问:哪些原子核是球形的呢?答案是:满壳层的原子核。&br&直觉告诉我们,当一个原子核是球形时,由于球形本身的高度对称性,它应该非常稳定才对。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一个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壳层都填满时,它的形状确实是球形,而满壳层核往往也比较稳定,这跟我们的直觉是相符的。&br&这里顺便补充一句: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各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壳层,这与核外电子不一样。&br&本来我打算介绍一下原子核的转动,但考虑到原子核的转动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所以略过不谈,直接谈另一个话题:原子核的振动。&br&根据量子力学,球形核是没有转动的,但是球形核有振动,而且球形核的振动方式还不止一种。&br&&br&&img src=&/4f88ab3e873cf463b711_b.pn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4f88ab3e873cf463b711_r.png&&&br&(球形核的振动方式,摘自杨福家《原子核物理》)&br&上图中给出了球形核的几种振动模式,第一种振动模式中,原子核形状不变,依然是球形,只是时大时小,就像一个气球一样:可以膨胀也可以收缩,就好像....原子核在呼吸一样。&br&第二种振动是相对于质心的平移,没有形状的变化。&br&第三种振动比较诡异,球形核变成长椭球,再变成球形核再变成扁椭球。&br&第四种振动即八极振动,这振动属于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那种,所以我就放弃了描述它的想法。&br&非球形核也有振动,不过没有球形核那么好玩,这里就不说它了。&br&我为什么要介绍原子核的振动?&br&我们前面介绍过原子核的壳层模型,壳层模型中认为核子在原子核中是独立运动,并不受其它核子的影响。壳层模型获得了成功,但这并不等于说壳层模型是完全正确的。壳层模型之前,液滴模型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成功解释了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为人类利用核能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持,但那又如何?液滴模型还是有自身的缺陷,它无法解释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同理,壳层模型也有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处在壳层模型的基础假设上:原子核内的核子,真的不受其它核子的影响吗?&br&原子核的转动、振动现象告诉我们:不是这样。原子核为什么会产生振动?通俗点说,原子核产生振动的根本原因就是原子核内的核子受到了其它核子的影响,单个核子的运动不再是独立的了,于是原子核内部就产生了一群核子集体做运动的现象。这证明了壳层模型存在着缺陷,需要加以修正,于是就诞生了集体模型。&br&事实上,除了振动和转动以外,其它一些现象也证明了原子核内的核子与核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比方说:对关联。&br&人们早就发现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凑成一对的传统,当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偶数时,原子核的基态会更稳定些。人们从凝聚态物理中获得了灵感,把凝聚态物理中的BCS理论拿到核物理中,很好地解释了原子核的成对现象。&br&在系统的学习原子核物理之前,我脑海中的原子核是一个静态的模型:质子和中子被强相互作用牢牢地束缚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移动,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静止的原子核。但是现在呢?静态的模型被动态的模型所代替,核内的核子无时无刻在在做着自由的运动,当核子运动到核力势垒的边界上时被“碰”的一下子反弹了回来,如果势垒非常薄弱或者核子能量足够高,它就会逃离原子核,而原子核本身还在进行振动和转动;核子与核子之间通过交换介子产生核力,而交换的介子本身又会对其它核子产生影响.....这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br&今天就先更新到这里吧,有机会把中子晕和中子皮补上,不过不要有太多指望,这两个现象我也不太懂,就看能不能找到资料解释清楚了。
告诉我你们是怎么理解原子核这个概念的? 是不是像图片中那样,原子核就是一堆质子和一堆中子紧密地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东东?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只能遗憾的通知你:你对原子核有着极大的误解,你脑海中的原子核图像跟真实原子核相去甚远。 先写到这,有…
我们现在知道了可以钻木取火,甚至算出了多少温度能够点燃。&br&但是不知道怎么保存火,不让火烧着我,也不让火熄灭。&br&我们现在刚进入石器时代,所有的木制材料在火面前都撑不住。&br&要研究出”灯芯“才能控制”火“。我们要研究出”玻璃“,才能做出”灯“。需要研究”燃气“,才能发现”煤气“。需要研究”金属“才能做出”阀门“。然后的然后,我们才有方便好用的煤气灯。&br&&br&灯芯需要高温超导。玻璃需要超耐热隔热材料。而这些东西不是天天研究”火“就能发现的,需要各方各面的科学研究,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不是给研究火的团队拨钱就能搞定的,需要推进的是整个科学界的各方各面。&br&以举国之力去研究核聚变,无异于大炼钢铁,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更广阔的科学积累,而不是大投入在一点上的试错。
我们现在知道了可以钻木取火,甚至算出了多少温度能够点燃。 但是不知道怎么保存火,不让火烧着我,也不让火熄灭。 我们现在刚进入石器时代,所有的木制材料在火面前都撑不住。 要研究出”灯芯“才能控制”火“。我们要研究出”玻璃“,才能做出”灯“。需…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具体是哪种类型?《三体》中的曲率驱动装置还是Star Trek中的Warp Drive?&br&&b&一、三体中的曲率驱动&/b&&br&先来看看大刘是怎么描述的。&br&&blockquote&一艘处于太空中的飞船,如果能够用某种方式把它后面的一部分空间熨平,减小其曲率,那么飞船就会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间拉过去,这就是曲率驱动。曲率驱动不可能像空间折叠那样瞬间到达目的地,但却有可能使飞船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blockquote&这个怎么理解呢?有点像是飞船坠入黑洞的过程——前方的时空弯曲得更厉害,后方的时空弯曲的则较少,因此飞船实际上会受到净的向前的引力,进而加速。而由于无论是飞船本身还是上面的乘客都是处于同一个时空当中的,因此它们都会受到同样的引力,加速的时候自然不会产生过载。当然,个人认为这并不是某种拖着空间跑之类的驱动方式,飞船只是通过某种方式持续地“烫平”身后的时空,这样前面的时空就会把它拉过去。而被烫平的空间无法复原,这就形成了曲率航迹。当然,至于航迹内的真空光速是否会下降,我认为应该是不会的。这大概就是科学与科幻的区别了。&br&btw,三体3最后程心和关一帆乘着那艘穿梭机被死线扩散困住那段实在是……太不严谨了……这完全不是违反现实物理学的问题,因为科幻总要创造新的物理定律出来;这完全就是不自洽的问题了……&br&三体中是承认相对论的正确性的,这点我相信大家没有异议。虽然我手边没有书,但我能清晰地记得,程心往死线处扔了一块石头,然后——那块石头居然就飞进去了……进去了……去了……了……&br&有没有搞错啊!死线内光速是0,它的存在就相当于一个绝对刚体,石头肯定会被弹开的好么!&br&还有后来穿梭机被死线扩散给困住那段,穿梭机开始的时候的速度是大于黑域内的光速的,与此同时黑域逐渐扩散并接触穿梭机。然后!穿梭机居然完好无损地进入了黑域!&br&卧槽这么大的应力都没事请问贵舰的外壳是三钛硬铀合金极化抗烧蚀之后还被Q加了个buff的吗?这尼玛币是在逗我吧?你这船壳是什么材料,多少钱一吨,我要买啊!&br&&b&二、ST中的曲速引擎(&/b&&a href=&///?target=http%3A//memory-/wiki/Warp_driv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arp drive - Memory Alpha&i class=&icon-external&&&/i&&/a&&b&)&/b&&br&曲速引擎是ST世界观中一种最原始的超光速航行方式(确实很原始,一般比较吊的种族都分分钟超曲速了),同时也是衡量一个文明是否有资格成为一个星际文明的一条底线。人类的第一次曲速飞行是日早上11点左右,由泽弗兰·科克伦(&a href=&///?target=http%3A//memory-/wiki/Zefram_Cochra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efram Cochrne&i class=&icon-external&&&/i&&/a&)博士和他的凤凰号(&a href=&///?target=http%3A//memory-/wiki/Phoeni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oenix - Memory Alpha&i class=&icon-external&&&/i&&/a&,讽刺的是,这艘传奇的飞船曾经是一颗核导弹,而科克伦博士用她开创了人类和平的新纪元)完成。根据MemoryAlpha,凤凰号的第一次飞行达到了曲速1级(恰好为真空光速)。凤凰号的曲速信号被一艘路过的Vulcan飞船(&a href=&///?target=http%3A//memory-/wiki/T%2527Plana-Hath_%28starship%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Plana-Hath (starship)&i class=&icon-external&&&/i&&/a&)探测到了,这使得当天晚上Vulcan人前来地球与人类进行了第一次接触。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br&现在来讲讲曲速引擎的原理吧。其实曲速引擎的理论早在1994年就被&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Wal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iversity of Wales&i class=&icon-external&&&/i&&/a&的&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Miguel_Alcubierr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guel Alcubierre&i class=&icon-external&&&/i&&/a&提出了。这篇传奇的论文被收录于&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ornell_Univers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rnell University&i class=&icon-external&&&/i&&/a&的&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ArXiv&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Xiv&i class=&icon-external&&&/i&&/a&数据库:&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gr-q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abs/gr-qc/000&/span&&span c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