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森林堡森林战役怎么过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日耳曼人的立国之战。公元9年秋季,日耳曼切鲁西部落(Cherusci)首领海尔曼(Hermann, 拉丁文名为Arminius),在条顿堡森林伏击罗马军团3个军团,共两万余罗马士兵中,只有不足百人生还。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立国之战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战争起因
公元9年,大帝继承了他的先辈大帝的丰厚历史遗产,统治着当时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罗马。在他的统治下,撕下了最后的民主遮羞布,正式走向。共和国时代陨落了,帝国时代来临了。在这位罗马人的伟大的统治下,罗马迎来了新的辉煌。西尽,尽收高卢、;东至,犹太、臣服;南控北非,努米比亚、埃及屈膝;北窥,、诸部授首。大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马之臣民”之势,国内繁荣富庶、歌舞升平;国外纳币输贡、万邦来朝,好一派的景象。但是,就是在这一片盛世辉煌的背后,潜伏着一股汹涌的暗流,也为日后帝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战争的爆发
公元9年的一天,罗马帝国和往常一样,到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七十岁的罗马皇帝有点厌倦地将御案上堆积如山的羊皮纸公文推到一旁。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塔”(Augustus)这个称号,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已经有三十八年了。那个曾经叫做,跟随凯撒南征北战,在阿克图海战中指挥若定,一举击溃政敌的翩翩少年,如今已经垂垂老矣。在他的治理下,罗马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天下太平,四海归一。虽然时不时有远方被征服的蛮族反叛,他的罗马将军们总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荡平。
前不久,省的土著起来造反,奥古斯塔不得不把他的养子,罗马名将提贝留(Tiberius)从日尔曼尼亚调去镇压,这样日尔曼尼亚总督的位置就出现了空缺。奥古斯塔为新总督的人选颇费了一番心思。他素来知道日尔曼人的桀骜不驯,提贝留以征服者的身份建立铁腕统治,才震慑住了那些野蛮人。奥古斯塔突然觉得提贝留在日尔曼尼亚过于严苛,也许该是怀柔的时候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嘛。这时他想起了他的内侄,现任总督瓦卢斯(Varus)。瓦卢斯是罗马上流社会的典型产物。他饱读诗书,博闻强识,喜欢辩论哲学问题和处理法律纠纷。也许这样一个人,能够给日尔曼尼亚的蛮荒之地带去一些文明的风气。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战事结局
瓦卢斯上任几个月来,一直安然无事。几个星期前,奥古斯塔接到报告,说日尔曼尼亚北方一个部落反叛,瓦卢斯正率领三个罗马军团前往弹压。奥古斯塔隐隐有些担心,因为瓦卢斯没有多少打仗的经验。他随即宽慰自己,心想无论再麻烦的局面,三个罗马军团总能应付得了。没想到噩耗很快传来,瓦卢斯大军在森林(Teutoburg Forest)遭到伏击,全军覆没。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历史背景
在以东,以北的广袤土地上,居住着一个以游牧,捕猎为生的日尔曼民族。两千多年前的欧洲中北部,气候比21世纪寒冷得多。在严酷的气候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磨砺出来的日尔曼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他们意志坚强,耐力惊人,是天生的猎手和战士。和罗马的文明世界相比,日尔曼人的社会非常原始。日尔曼人没有文字,没有历史,他们穿兽皮制成的袍子,妇女能织一些粗糙的。在整个日尔曼尼亚,只有不足九十个定居点可以勉强称作是城镇。日尔曼人住的是名副其实的草房,由原木搭建,干草敷顶,见不到一块石头,砖块或瓦片。日尔曼人通常是家徒四壁,唯一值得一提财产的是他们数目庞大的。
日尔曼男人性情暴烈如火,在和平时期,除了打打猎以外,他们基本不事劳作,整天酗酒解闷,而由妇女和老人承担起所有的生产活动。一有战事,他们立刻复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仿佛冲锋的号角是世上最悦耳的音乐。日尔曼人原始的生产方式无法供养这么多游手好闲的人,于是很多人加入罗马军团当雇佣兵。每到饥馑的年份,日尔曼人就必须大规模迁徙逃荒,因而定期和周边民族发生冲突。
日尔曼人虽然是典型的蛮族,但却拥有非常刻板的道德观。日尔曼人的社会非常尊重妇女,遇到大事妇女都要参与意见。日尔曼人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很注重夫妻之间的忠贞不渝,这和罗马人放浪不羁的男女关系形成鲜明对比。日尔曼妇女有不输于男子的坚毅和强悍。她们通常随军出征,在营地里为男人们缝衣做饭;无论战况多么危急,她们都镇定自若,倘若战败,她们会毫不犹豫地自杀以保贞操。罗马史学家塔西提(Tacitus)评论日尔曼妇女,说她们非常可敬,但一点不可爱。
罗马名将提贝留,也是未来的罗马第二位皇帝 - 征服了莱茵河到的广大地区,作为日尔曼尼亚省并入帝国。罗马在日尔曼尼亚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对各个部落的贵族加以笼络,授予罗马,而杰出者甚至被吸收进罗马(Equestrian Order),这是相当高的荣誉。许多日尔曼部落首领就这么被收买,积极和罗马统治者合作.
日尔曼切鲁西部落(Cherusci)首领(Hermann, 拉丁文名为Arminius)和他的兄弟就是被罗马人挑中的少数精英之一。海尔曼年仅二十七岁,通晓拉丁文,曾经加入罗马军队在作战,因而对罗马军事机器的优缺点一清二楚。他的兄弟被罗马生活方式的豪华与精致所征服,对罗马忠心耿耿。海尔曼丝毫不为所动,视罗马的荣华富贵如同粪土。他心中充满爱国主义的使命感,苦思冥想寻求一个挣脱罗马枷锁的良方。机会终于来了,提贝留突然调离日尔曼尼亚。提贝留精明强干,对日尔曼人的习性了如指掌。他对日尔曼人的监控滴水不漏,让海尔曼不敢越雷池半步。他的离去使很多日尔曼人松了一口气,而新任总督瓦卢斯的疏旷给了他们不少活动空间。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兵不厌诈
新总督继任了,此公饱读诗书,博闻强识,喜欢辩论哲学问题和处理法律纠纷,是罗马上层人物的典型代表。但也有罗马贵族的通病:骄奢淫逸。上任之后,军营里便武备废弛,妓女成群结队,整天莺声燕语,淫乱不堪。日耳曼人认为自己神圣的土地被罗马人弄得污秽不堪,觉得是奇耻大辱,个个心怀愤恨。海尔曼乘机四处合纵连横,逐渐统一了各个部落的共识,准备起事。但是起事并非易事,因为瓦卢斯虽然是个公子,可他下属的三个军团共计两万多人的部队可是前任总督一手调教出来的雄师,不可小觑。海尔曼思前想后,硬碰硬肯定不行了,只有用诡计了。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取得瓦卢斯的信任。于是海尔曼和其他部落首领经常前来拜见瓦卢斯,表示臣服。他们投其所好,请瓦卢斯仲裁各部落的纠纷。瓦卢斯果然中计,兴致勃勃地按照的惯例一一决断,炫耀他的学识和口才。瓦卢斯心想:“尔等蛮夷,也倾心教化,也还算也。”他逐渐对海尔曼产生信任,时机慢慢成熟了。
秋季到来了,瓦卢斯像平常一样在大营里左拥右抱、乐不可支。突然,伺侯来报:“禀大帅,北方的日耳曼蛮夷反了!”瓦卢斯勃然大怒:“大胆蛮夷,吾来此广施恩德,让蛮荒之地共沐皇恩,居然还有化外之民胆敢犯上作乱。吾即刻发兵,让彼等鸡犬不留!”当然怒归怒,他毕竟刚到任,花在女人身上的时间又比其他事情多,所以对日耳曼地区的地形道路很不熟悉。于是他便去请教他最为信任的日耳曼人海尔曼,海尔曼理所当然地为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其实这次叛乱压根就是海尔曼所导演的)。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条顿森林之战
罗马大军在秋季连绵的大雨中迈上了海尔曼为瓦卢斯所指明的“捷径”。罗马人的行军路线起初还都是平原,但渐渐地势开始起伏,泥沼开始遍布,让罗马人每前进一步都要费尽力气。当然,最后他们还是踏进了海尔曼为他们圈定的死亡之谷――条顿堡森林(Teutonburg Forest)。条顿堡森林是一块高地,它位于今德国州和交界处,介于和这两座后来兴建的大学城之间。其中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林,灌木很少,人马可以在林中穿行无阻。进入条顿森林以后,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泥泞。瓦卢斯大军的队伍渐渐越拉越长。就在大军疲惫不堪之际,随着一声雄浑的号角,日耳曼人的攻击开始了。无数的弓箭和弹子从道路两旁的树林里射出,毫无防备的罗马士兵纷纷倒下。受到突然袭击的罗马士兵没有慌乱,他们迅速竖起盾牌,收缩队形,企图组成方阵迎敌,但是这里根本没有空间给他们组成任何惯常的战斗队形。罗马大军且战且行,终于到达一块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方,瓦卢斯下令扎营。于是罗马士兵冒着箭雨迅速修建起一座标准的罗马营垒,据垒坚守。入夜,日耳曼人退了回去。第二天清晨,在大营外组成战斗队形,想和日耳曼人决战。海尔曼约束部下,决不出战。不得已,瓦卢斯只好下令撤营,继续前进。这回日耳曼人没有再袭击他们。瓦卢斯大军蹒跚而行,来到一座峡谷之前。海尔曼事先让人砍倒了几十棵大树,挡住了罗马人的去路。罗马工兵忙碌半天,勉强清理出一条小径,虽然能容罗马士兵通过,但那些马车就只能舍弃了。得到丢弃马车的命令,罗马士兵立刻离开自己的队列,争先恐后地爬到马车上去取自己的贵重物品,完全不顾长官的呵斥,片刻之间罗马大军乱成一团。海尔曼看到时机已到,下令总攻。在雷鸣般的呐喊声中,日耳曼人象山洪爆发一般从森林里冲了出来,海尔曼带领一批勇士挥舞着宽刃重剑冲在最前面。被金银细软压弯了腰的罗马士兵被一片一片地砍倒。瓦卢斯看到事情不妙,下令撤退,但来时容易去时难,罗马军队此时被分割成几部分,罗马士兵仅仅是靠着常年艰苦训练形成的本能,组成形状各异的密集队形,且战且退。 日耳曼人的冲击一波接一波,渐渐越来越多的罗马士兵倒在泥淖里,罗马军团的队形变得越来越松散。落单的罗马士兵根本不是日耳曼人的对手,几乎全部被屠杀,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绝望的瓦卢斯害怕被日耳曼人俘虏,自杀身亡。剩余的罗马士兵依然相当顽强的战斗,一帮老兵在一个小山丘上组成一个环行防线,打退了日耳曼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直坚持到天黑。这些人挖的防御工事和堑壕,到今天还依稀可见。到傍晚时分,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了。两万余罗马士兵中,只有不足百人生还。两万多个头颅被悬挂在条顿堡森林大道两侧的树梢上,直到离战场50千米外的地方,都能发现他们被剥得精光的尸体,其状惨不忍睹。自公元前216年的以来,罗马军团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直到今天,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比如“胜利场”(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杀戮谷”( der Mordkessel),都还能让人回想起当初那场可怕的杀戮。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划河而治
是役,罗马三个精锐军团全军尽墨、震动天下。无坚不摧的罗马雄师居然被北方蛮夷成建制地歼灭。边关急报传到京城罗马,奥古斯都大帝,这个当之无愧的失态了。他扯烂自己的长袍,以头撞墙,撕心裂肺地喊出了西洋军事史上的千古名言:“Varus! Give me back my legions!”(瓦卢斯,把我的军团还给我!)丧师辱国已是可恨之至,更让奥古斯都感到恐惧的是,在罗马和北方日耳曼人之间的屏藩已经毁灭。如果日耳曼人乘胜追击,那么他的手上将无兵可调,万国之都的罗马将再次面临过去另一个蛮族高卢人兵临城下的窘境。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海尔曼也不是那种“既得陇,复望蜀”的人,因此日耳曼人并没有打过来。此后罗马军队为了复仇几次渡过莱茵河,入侵日耳曼尼亚,和海尔曼的联军互有胜负,但始终未能重新征服这个桀骜不驯的民族。从此罗马帝国同日耳曼人划河而治。罗马帝国北部的领土扩张到此为止,以后的四百年都是在努力守城而已。
条顿堡森林伏击战历史影响
经过这次历史性的战役,日耳曼人赢得了独立,日耳曼人也因此被人称作(Teutons)。他们避免了和希腊、、埃及一样的命运,免遭了罗马的同化。所以称此战为日耳曼的立国之战一点也不过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腐化堕落,日耳曼人的实力越来越强,攻守易形了。后来竟发展到罗马帝国需要依靠日耳曼人的雇佣军来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的地步,终于导致了帝国的衰亡。而日耳曼这个充满野性而又生机勃勃的民族,终于在历史舞台上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人民不会忘记英雄,1875年,一座巨大的海尔曼雕像在条顿森林竖立起来,这座雕像至今仍然完好,供无数后人凭吊。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德国历史开端第一战:条顿堡森林战役_慢慢地走过欧洲:欧洲的人文博物发现之旅_百度阅读
扫描二维码查看精彩文章
德国历史开端第一战:条顿堡森林战役
慢慢地走过欧洲:欧洲的人文博物发现之旅
文章内容加载中...
感谢阅读我的专栏文章,喜欢就打赏吧
打赏0.00元读全文
慢慢地走过欧洲:欧洲的人文博物发现之旅
谢谢 好知识条顿森林堡战役之后罗马报复过吗_百度知道
条顿森林堡战役之后罗马报复过吗
条顿森林距离罗马如此之近,放任日耳曼壮大的后果别说当局看不到,为什么往后的几百年罗马没有重新组织军队征服日耳曼呢?为什么日耳曼到了几百年后才来灭西罗马?这么多年在干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日尔曼尼库斯所做的可不单单是“报了一部分仇”了……他从进入日耳曼境内就是一路杀过去的,而代价则是,一路上遭到他屠杀的布路克提里人、图邦提斯人和乌西皮提斯人都加入了针对他的战斗中,封死了他的军团退路。并且在森林中对他的部队展开了伏击。不过因为日尔曼尼库斯的鼓舞,左翼的第二十一军团成功抵御了日耳曼人的冲击,而随着第一军团成功通过森林建立营地,日耳曼人选择了撤退。而后,春季的时候,日尔曼尼库斯屠虐了卡提伊人的部落……嗯……这个是顺带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吧吧阿米尼乌斯(就是条顿森林战役里的那位日耳曼指挥官啦)全家都给抓了……并宣告阿米尼乌斯还没出生的儿子将沦为奴隶。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赦免了日耳曼部落二把手塞盖司特的罪孽。挑起而日耳曼民族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随后,日耳曼尼库斯将自己的军团分成了三部分。凯奇纳率领四十个罗马步兵中队通过布路克提里人的地区到埃姆斯河去,以便牵制敌人。指挥官佩多则率领着骑兵沿着弗里喜人地区的边境前进。日耳曼尼库斯本人则和四个军团乘船穿过湖区。其中凯奇纳在靠近条顿森林的途中夺回了第十九军团的鹰旗。双方在森林边缘展开了一次小规模的接触过后,因为罗马人主力抵达的缘故,双方最终都选择了撤退。而撤退途中,日耳曼人将附近山上的河流中的水给引入的平原,并在水流的帮助下对罗马人展开了攻击。两翼的第五、第二十一军团在第一天夜晚过后选择了退缩。最后在第一军团的帮助下,凯奇纳才成功将残余的部队带领到了一处开敞的干地上进行扎营。在凌晨时分通过一次突袭击退了日耳曼人。不过最后第二和第十四军团在搭乘船只撤退时遭遇天灾,不得不退回本土进行休整。第五次战斗:休整过后的罗马人重新组成了八个军团和数目不详的高卢辅助军,以及两个近卫军中队,于日耳曼尼库斯将巴塔维亚岛(即莱茵河口的三角洲)登陆。并最终击败了联合起来的日耳曼主战派部落,使日耳曼部落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塔西陀编年史中这里全都是些搞得和小说一样的战斗细节,还偏偏是那种专注个人英雄事迹的类型的OTZ,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条顿森林之战中的另外两面鹰旗也在此战中夺回)而后来的日耳曼部落……直到三世纪危机之前,基本都变成了罗马人刷资历的地方,履历上没一条“在对日耳曼作战中有优良表现”都不好意思当将领。总而言之,日尔曼尼库斯在21年里,吧条顿堡森林出头的那几家子基本上都被这家伙给杀得干干净净……如果这样都不算报复的话,实在是不知道什么样才能算是报复。之所以没有统治日耳曼部落,纯粹是因为那帮子丝毫没有从事生产的习俗,收入来源基本靠抢的日耳曼人根本一点油水都挤不出来……这和汉族锤死了北方游牧无数次,但是游牧依旧春风吹又生一样……真要说的话,条顿堡森林对于罗马人的损失根本不痛不痒,屋大维那货在那里哭纯粹是在作秀。罗马历史上损失的军团多了去了,他和安东尼内战玩掉的就不止三个军团了。罗马帝国时期经过了马略军改过后的罗马军团不是共和国时期的公民军,根本不缺乏兵源。后来的五贤帝时期和达西亚开片时直接抓起二十万人甩人家脸上,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帝国前期,甚至可以说帝国黎明期,区区一两万人的损失对于罗马人来说真的什么都不算……所谓“生活安逸不想打仗”的说法纯粹就是想多了,罗马的版图直到一百多年后打到波斯湾才算是最大呢。顺带一提,辛布里战争中的日耳曼前辈们那才叫给力:罗马人前后近20个军团被歼灭,半个元老院死得精光,这损失的不是军改之后的募兵制士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公民军。如果不是摊上马略这位国父强行救场,罗马当年就直接GG了。
事实上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提比略就带着军团前去增援了,但是三个军团的损失实在太大,即使罗马也不可能立刻组织力量反攻,而且罗马正规军团由公民组成,公民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贸然组织反攻,士兵愿不愿意打都是问题,如果失败,将领乃至皇帝的地位都会受到动摇(罗马军团士兵哗变可是传统了)。不过在21年,日尔曼尼库斯率军团打败了日耳曼人阿尔米纽斯,也算报了一部分仇。但就算如此,日耳曼人的独立也基本无法改变了,他们有足够的实力自保,罗马人如果有能力,肯定会征服他们,事实上后来罗马与日耳曼的冲突战争也从未停止,但我们从历史反推过去,应该可以认为,罗马当时无力彻底征服日耳曼人,所以只能保持压制。而且日耳曼尼亚并不像你说的和罗马很近,它还没有近到能成为卧榻之侧的威胁。至于后一个问题,那就有点无厘头了,日耳曼人虽然能独立,不代表他们强到了能征服罗马,日耳曼人毕竟生产力、人口都远不及罗马。老大帝国的实力不是白给的,奥古斯都之后还有五贤帝,经历了相当长的强盛期,罗马帝国是经历了四个多世纪才在内忧外患中被西哥特人一棒打死了,这期间经历了太多动荡,根据我看的一些外国史学家的分析,罗马还没有弱小到会被外族征服,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部胡搞乱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导致罗马军团在条顿堡森林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导致罗马军团在条顿堡森林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何这场战役的胜败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如此深远。
我有更好的答案
罗马军队身着坚固的铠甲,手拿沉重的盾牌,列成紧密的方阵,所以需要较为宽阔的战场,纪律严明,行动迟缓,守强攻弱。日耳曼军队没有铠甲,盾牌又小又轻,在战斗中不习惯排什么阵形,所以也不需要宽阔的战场,喜欢各自为战,行动迅速,强时攻弱时守。因此,对于日耳曼军队来说,围攻罗马军堡垒是最为愚蠢的战术,其次是和对方在广阔的草地上野战,而最佳方案就是在地形狭窄的密林中伏击他们。巨大的罗马盾牌在此很容易被灌木卡住,长矛和弓箭在近距离 格斗中派不上用场,沉重的铠甲更使他们成了日耳曼标枪的活靶子。而公元9年9月9日,条顿堡森林上空的暴风 骤雨,更是帮了日耳曼军队的大忙。不幸的罗马士兵们直到他们杀到眼皮底下,才发现敌人的存在,此时再拿起武器并列阵,已经太晚了。条顿森林战役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所遭到的最惨痛的失败,因为此战役强大的古罗马停止了大规模的扩张,西方文明的版图大致形成。
采纳率:89%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条顿堡森林战役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