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范中cf是什么是填筑土意思

轻质土设计说明-土地公文库
轻质土设计说明
轻质土设计说明
气泡混合轻质土设计说明一、设计要点 1、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堤加宽 气泡混合轻质土...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组织... 21页 5下载券桥头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 18页...
气泡混合轻质土设计说明一、设计要点1、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堤加宽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基加宽方案分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设计:(1)主体部分设计 1)断面设计:本项目根据路基边坡情况,路基横向、纵向开挖必须设置台阶。2)容重设计:路槽以下80cm以内湿容重等级不大于W6,其余区域湿容重等级不大于W5。3)强度设计:路槽以下80cm以内强度等级不小于CF1.0,其余区域强度等级不小于CF0.8。(2)气泡混合轻质土配合比选择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目标配合比应根据强度等级、容重等级、流动性等要求进行选择。施工时应参考《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5.2.1条表5常用参考配合比中对应强度等级的参考配合比,再结合施工现场所用材料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施工配合比。 (3)辅助部分设计:为了更好的保证气泡混合轻质土耐久、美观、安全,需要增加辅助部分,具体设计如下:1)气泡混合轻质土补强设计:为加强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稳定性,在轻质土填筑路基底部、中部、顶部等部位应力集中位置分别设计了2层?3.2-100mmх100mm钢丝网。2)气泡混合轻质土侧面用水泥面板防护,面板为预制面板,由角钢进行加固。3)气泡混合轻质土底部设置一层30cm碎石垫层,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挡板基础设置于垫层上方。2、路基开挖路基开挖顺序从上至下开挖,开挖坡率及平台宽度按设计图纸实施。路基开挖完成后对地基土进行机械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3%。3、防护设计(1)面板与面板之间勾凹缝处理。(2)临时防护:临时防护主要是指施工期间遇到雨天时的防护,要求对所有施工作业面和易受水损坏的部位,均需用不透水帆布或彩条布遮盖牢靠。二、检测1、基底承载力及压实度检测气泡混合轻质土基底承载力应大于150kpa,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需进行地基处理,碎石垫层压实度要达到93%。2、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质量管理(1)设备设备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进场的成套施工设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全文分12页阅读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绪论.doc免费全文阅读 6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 语 2
2.2 符 号 3
3. 材料及性能 4
3.1 原材料 4
3.2 气泡混合轻质土 4
4. 工程设计 6
一般规定 6
4.2 性能设计 7
4.3构造设计 8
4.4设计计算 9
4.5辅助工程设计 11
5. 配合比 13
5.1 一般规定 13
5.2 配合比设计 13
6. 工程施工 14
6.1 施工准备 14
6.2 辅助工程施工 14
6.3 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 15
6.4 季节性施工 16
6.5 养 护 16
7. 质量检查与验收 17
7.1 一般规定 17
7.2 填筑前检查 17
7.3 填筑质量检验 18
7.4 固化后质量检验 18
7.5 质量评定与验收 19
发泡剂性能试验 21
湿容重试验 23
流动度试验 24
消泡试验 25
表干容重、饱水容重试验 26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用表 27
本规程用词说明 37
引用标准名录 38
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规范气泡混合轻质土技术,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以减少荷重或土压力,解决施工或用地受限为目的的填筑工程。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和符号
2.1.1 气泡混合轻质土 Foamed mixture lightweight soil
采用水泥、水、气泡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凝固成型的一种现浇类气泡混合轻质土及其制品。
2.1.2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 Foamed mixture lightweight soil banking
利用现浇气泡混合轻质土及其制品进行的填筑工程。
2.1.3 发泡剂 foaming agent
通过发泡装置能产生泡的。2.1.4 发泡液
发泡剂加水稀释后的液体。
2.1.5 稀释倍率 multiple of dilution
发泡液与发泡剂的质量比。
2.1.6 发泡倍率 multiple of foaming
发泡液产生的气泡与发泡液的体积比。
2.1.7 流动度 flow value
表征气泡混合轻质土流动性能的指标。
2.1.8 气泡密度 density of foam
气泡的单位体积质量。
2.1.9 沉降高度
sedimentation distance
标准气泡柱1小时的沉陷高度。
2.1.10 泌水量
标准气泡柱1小时所分泌的水量。
2.1.11 湿容重 wet density
气泡与水泥基浆料新拌混合物的单位体积重量。
2.1.12 表干容重 air-dry density
气泡混合轻质土在自然环境中密封养护28d的单位体积重量。
2.1.13 饱水容重 saturated density
气泡混合轻质土在自然环境中密封养护28d,经饱和吸水后的单位体积重量。
2.1.14 饱水抗压强度 saturated compressive strength
气泡混合轻质土在自然环境中密封养护28d,经饱和吸水后的抗压强度。
2.1.15 面板 panel
由挡板和构造材料构成。填筑时用作模板,固化后起到防风化和美观作用。
Ec—— 弹性模量(MPa);
qu ——抗压强度(MPa);
qs—— 饱水抗压强度(MPa);
ρf ——气泡密度(kg/m3);
γ —— 湿容重(kN/m3);
γa ——表干容重(kN/m3);
γs ——饱水容重(kN/m3);
——流动度(mm)。
材料及性能
3.1 原材料
3.1.1 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为42.5级及以上,不同等级、厂家、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硫铝酸盐水泥应符合《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的规定。
3.1.2 发泡剂应无明显沉淀物,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宜采用表面活性类发泡剂,发泡剂经发泡产生的气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气泡应均匀、细密,气泡密度为48kg/m3~52kg/m3;
2 标准气泡柱1小时的沉降高度不大于6mm;
3 标准气泡柱1小时的泌水量不大于20ml;
4 经消泡试验确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7.1(正文)_甜梦文库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7.1(正文)
目1 2次34567总 则................................................................... 3 术语和符号............................................................... 4 2.1 术 语 .............................................................. 4 2.2 符 号 .............................................................. 5 材料及性能............................................................... 6 3.1 原材料 ............................................................. 6 3.2 性 能 ............................................................ 6 设 计................................................................... 8 4.1 一般规定 .......................................................... 8 4.2 性能设计 ........................................................... 8 4.3 结构设计 ......................................................... 9 4.4 附属工程设计 ...................................................... 10 4.5 设计计算 .......................................................... 10 配合比.................................................................. 13 5.1 一般规定 .......................................................... 13 5.2 配合比计算 ........................................................ 13 5.3 配合比试配 ........................................................ 14 5.4 配合比调整 ........................................................ 14 工程施工................................................................ 15 6.1 浇筑准备 .......................................................... 15 6.2 浇 筑 ............................................................ 15 6.3 附属工程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养 护 ............................................................. 16 质量检验与验收.......................................................... 17 7.1 一般规定 .......................................................... 17 7.2 质量检验 .......................................................... 17 7.3 质量验收 .......................................................... 18 附录 A 发泡剂性能试验 ................................................. 20 附录 B 湿容重试验 ..................................................... 22 附录 C 适应性试验 ..................................................... 22 附录 D 流动度试验 ..................................................... 24 附录 E 干容重、饱水容重试验 .......................................... 25 附录 F 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试验 ..................................... 27 附录 G 工程质量检验验收用表 ........................................... 28 本规程用词说明 ........................................................ 35 引用标准名录 .......................................................... 36 条文说明................................................................ 371 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3 2.Terms and symbols......................................................................................................................4 2.1 Terms ...................................................................................................................................4 2.2 Symbols................................................................................................................................5 3. Materials and properties......................................................................................................6 3.1 Materials............................................................................................................................6 3.2 properties..........................................................................................................................6 4. Design ........................................................................................................................................8 4.1 General provisions..........................................................................................................8 4.2 Performance design..........................................................................................................8 4.3 Structure design..............................................................................................................9 4.4 Subsidiary engineering design.....................................................................................9 4.5 Design calculation..........................................................................................................10 5. Mix proportion.........................................................................................................................13 5.1 General provisions ........................................................................................................13 5.2 Mix proportion calculation.........................................................................................13 5.3 Mix proportion trial mix...............................................................................................14 5.4 Mix proportion adjustment.............................................................................................14 6.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15 6.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15 6.2 Pouring .............................................................. ..............................................................15 6.3 Subsidiar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16 6.4 Maintenance.......................................................................................................................17 7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8 7.1 General provisions.........................................................................................................18 7.2 Quality evaluate..............................................................................................................18 7.3 Quality acceptance.........................................................................................................19 Appendix A Test of foaming agent performance................................................................... 20 Appendix B Wet density test.....................................................................................................22 Appendix C Adaptability test.................................................................................................23 Appendix D Flow value test.................................................................................. ....................24 Appendix E Air-dry density and saturated density test..................................................25 Appendix 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aturat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27 Appendix G Table of evaluate and acceptance for quality..............................................2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35 Normative standard .....................................................................................................................36 Descriptive provision.................................................................................................................372 1总则1.0.1 为规范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设计、施工,统一质量检验标准,保证气泡混合轻质土填 筑工程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道路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设计、施工及检验。 1.0.3 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设计、施工及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3 2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气泡混合轻质土 foamed mixture lightweight soil 将制备的气泡群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由水泥、 水及可选添加材料制成的浆料中, 经混合搅 拌、现浇成型的一种微孔类轻质材料。 2.1.2 气泡群 foamed group 发泡液产生的气泡群体。 2.1.3 发泡液 foaming liquid 发泡剂稀释后的液体。 2.1.4 发泡剂 foaming agent 能产生气泡群的表面活性材料。 2.1.5 稀释倍率 dilution multiple 发泡液与发泡剂的质量比。 2.1.6 发泡倍率 foaming multiple 气泡群与发泡液的体积比。 2.1.7 气泡群密度 foamed group density 气泡群的单位体积质量。 2.1.8 标准气泡柱 standard foamed group 高径比为 1:1、体积为 1L 的标准气泡群。 2.1.9 流动度 flow value 表征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流动性指标。 2.1.10 湿容重 wet density 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单位体积重量。 2.1.11 干容重 dry density 标准试件的单位体积重量。 2.1.12 饱水容重 saturated density 标准试件浸水 72h 的单位体积重量。 2.1.13 抗压强度 compressive strength 标准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1.14 饱水抗压强度 saturated compressive strength 标准试件浸水 72h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4 2.2 符 号; Ec ―― 弹性模量(MPa) ; qu ―― 抗压强度(MPa) ; qs ―― 饱水抗压强度(MPa)3 ; ? f ――气泡群密度(kg/m )? ―― 湿容重(kN/m3) ;; ? d ――干容重(kN/m3) ; ? s ―― 饱水容重(kN/m3)? ――流动度(mm) 。5 3材料及性能3.1 原材料3.1.1 水泥宜采用 42.5 级及以上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应符 合现行 《通用硅酸盐水泥》 175 的规定, GB 硫铝酸盐水泥应符合现行 《硫铝酸盐水泥》 20472 GB 的规定。 3.1.2 水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的规定。 3.1.3 发泡剂应对环境无影响。发泡剂性能试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经稀释发泡 后产生的气泡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泡群密度应为 50kg/m ±2kg/m ; 2 标准气泡柱的沉降距应小于 5mm; 3 标准气泡柱的泌水量应小于 25ml。 3.1.4 添加材料包括细集料、掺合料、外加剂等,其粒径不宜大于 4.75mm。 3.1.5 原材料适应性试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C 的规定,测定的湿容重增加值应小于 0.6kN/m 。3 3 33.2 性能3.2.1 容重等级按湿容重大小划分,采用符号W与湿容重标准值表示。表3.2.1 容重等级 湿容重 ? (kN/m )3容重等级 标准值 W3 W4 W5 W6 W7 W8 W9 W10 W11 W12 W13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允许变化范围 2.5< ? ≤3.5 3.5< ? ≤4.5 4.5< ? ≤5.5 5.5< ? ≤6.5 6.5< ? ≤7.5 7.5< ? ≤8.5 8.5< ? ≤9.5 9.5< ? ≤10.5 10.5< ? ≤11.5 11.5< ? ≤12.5 12.5< ? ≤13.56 W14 W1514.0 15.013.5< ? ≤14.5 14.5< ? ≤15.53.2.2 强度等级按抗压强度大小划分, 采用符号CF与抗压强度标准值表示, 抗压强度的单组 平均值和单块最小值应大于表3.2.2的规定值。表3.2.2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 qu (MPa) 每组平均值 CF0.3 CF0.4 CF0.5 CF0.6 CF0.7 CF0.8 CF0.9 CF1.0 CF1.2 CF1.5 CF2.5 CF5.0 CF7.5 CF1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1.20 1.50 2.50 5.00 7.50 10.00 单块最小值 0.26 0.34 0.42 0.51 0.59 0.68 0.76 0.85 1.02 1.27 2.12 4.25 6.37 8.50强度等级7 4设4.1 一般规定计4.1.1 设计应遵循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4.1.2 设计项目应包括性能设计、 结构设计和附属工程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与设计指标应按 表4.1.2执行。表4.1.2 设计目标 设计项目 性能设计 减少荷重或土压力 结构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空洞填充或管线回填 性能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与设计指标 主要设计内容 确定物理力学指标 断面设计和衔接设计 面板、抗滑锚固、补强 确定物理力学指标 主要设计指标 湿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 强度验算,抗滑动、抗倾覆稳 定性验算,抗浮稳定性验算 ― 湿容重、抗压强度4.2 性能设计4.2.1 用于路基填筑时,最小强度等级、最小容重等级应根据填筑部位按表 4.2.1 确定。表4.2.1 用于路基填筑的性能指标路面底面以 下深度(m) 0.0~0.8 0.8~1.5 >1.5最小强度等级 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主干路 CF0.8 CF0.5 CF0.4 CF0.4 其他等级公路 CF0.6最小容重等级 W5 W34.2.2 用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时,容重等级、强度等级应按表 4.2.2 确定。表4.2.2 计算水位以下(m) ≤3 >3 用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的性能指标 最小容重等级 W6 W8 最小强度等级 CF0.8 CF1.08 4.2.3 用于空洞填充、管线回填时,应按工程要求确定强度等级、容重等级。 4.2.4 用于冻融环境中填筑时, 抗冻性指标可按 《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11969 试验确定。 4.2.5 弹性模量可按《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 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 时,可按下式计算取值。Ec ? 250qu式中: Ec ――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弹性模量(MPa) ; 。 qu ――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压强度(MPa)(4.2.5)4.3结构设计4.3.1 结构设计应包括断面设计和衔接设计。断面设计包括填筑高度、填筑宽度,衔接设计 包括衔接形式和细部尺寸。一般断面设计宜按表 4.3.1 确定。表 4.3.1 一般断面设计设计内容 填筑高度H 底面宽度BL 台阶宽度BT 预留宽度BF范围备注0.5m~15.0m ≥2.0m ≥0.5m 0.3m~0.8mB BT气泡混合轻质土空洞填充、管线回填工程除外 填筑高度超过2m设置 填筑高度超过5m或背面为山体时设置BF一般断面衔接体BT BL注:B 为填筑体顶面宽度。4.3.2 填筑体与路基或斜坡体间的衔接宜采用台阶形式。 4.3.3 当填筑体顶面有坡度要求时,宜在填筑体顶层分级设置台阶。H9 4.4 附属工程设计4.4.1 面板由挡板、基础、拉筋及立柱组成,面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挡板应满足安全、耐久和美观要求,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C25; 2 挡板宜通过拉筋与立柱焊接固定; 3 面板基础应采用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C15; 4 面板应隔一定间距设沉降缝,其位置宜与填筑体沉降缝对应。 4.4.2 填筑体沉降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筑体长度超过 15m 时,应按 10m~15m 间距设置沉降缝,缝宽不宜小于 10mm; 2 填筑体底面有突变时,应在突变位置增设沉降缝; 3 沉降缝填缝材料宜采用 20mm~30mm 厚的聚苯乙烯板或 10mm~20mm 厚的夹板; 4.4.3 填筑体高宽比 (H:BL) 大于 2、 衔接面坡率大于 1:0.75 时, 宜在衔接面设置锚固设施。 4.4.4 应在填筑体底部、顶部及其他有补强要求的部位设置钢丝网补强。 4.4.5 填筑体与相邻结构物间宜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可采用 20mm~30mm 厚的聚苯乙烯板。 4.4.6 宜在填筑体底层设置碎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15cm。 4.4.7 填筑体位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时,其接触面宜采取防水措施。4.5 设计计算4.5.1 荷载分类应按表 4.5.1 确定。表4.5.1 荷载类型 填筑体的自重 永久荷载 填筑体上方的有效永久荷载 填土侧压力 计算水位的浮力及静水压力 基本可变荷载 车辆荷载、车辆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 人群荷载、人群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 水位退落时的动水压力 可变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 流水压力 波浪压力 冻胀压力和冰压力 施工荷载 与施工有关的临时荷载 荷载分类 荷载名称10 偶然荷载注:① 洪水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地震作用力、作用于填筑体顶部护栏的车辆碰撞力② 冻胀力、冰压力与流水压力或波浪压力不同时考虑; ③ 车辆荷载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4.5.2 用于一般地区填筑时, 填筑体顶部的荷载可只计算永久荷载和基本可变荷载。 用于浸 水地区、冻胀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2g 及以上的地区填筑时,还应计算其他可变 荷载和偶然荷载。荷载组合应按表 4.5.2 确定。表 4.5.2 组合 Ⅰ Ⅱ Ⅲ 荷载组合 荷载 填筑体自重、填筑体上方的有效永久荷载、填土侧压力及其他永久荷载组合 组合Ⅰ与基本可变荷载相组合 组合Ⅱ与其他可变荷载、偶然荷载相组合4.5.3 用于软土地基路段填筑时,应进行沉降计算。 4.5.4 除空洞填充、管线回填工程外,应对填筑体进行抗压强度验算和稳定性验算。 4.5.5 抗压强度验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抗压强度验算时,荷载组合 I、Ⅱ作用下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3.0,荷载组合Ⅲ作用 下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0。 2 用于路基填筑的抗压强度 qu1 应按下式计算,其中 CBR 的取值可按《城市道路设计规 范》CJJ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表 3.2.1、表 3.3.1 确定。qu1 ? Fs (100 ? CBR) 3.5(4.5.5-1)式中:qu1――用于路基填筑的抗压强度(kPa) ; Fs ――安全系数; CBR――加州承载比。 3 填筑体自立稳定的抗压强度 qu2 应按下式计算:qu 2 = Fs(0.5 ? H +W)式中: qu 2 ――填筑体自立稳定的抗压强度(kPa) ;(4.5.5-2)? ――湿容重(kN/m3) ;H――填筑体高度(m) ; W――填筑体顶部的荷载(kPa) 。 4 填筑体的设计抗压强度应不小于qu1或 qu2。 4.5.6 稳定性验算包括填筑体的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及包括地基在内的整11 体抗滑动稳定性验算。稳定性验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填筑体抗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 4.5.6 的规定值。表 4.5.6 荷载情况 荷载组合I、Ⅱ 抗滑动、抗倾覆安全系数 验算项目 抗滑动 抗倾覆 抗滑动 抗倾覆 抗滑动 抗倾覆 安全系数 1.3 1.5 1.3 1.3 1.2 1.2荷载组合Ⅲ施工阶段2 包括地基在内的整体抗滑动稳定性验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25。 3 荷载组合 I、Ⅱ作用下的基底合力的偏心距 e 不应小于 BL/6,荷载组合Ⅲ作用下的基 底合力的偏心距 e 不应小于 BL/4。基底压应力不应大于基底的容许承载力[σ 0]。 4.5.7 用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时,应按下式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验算时,容重取干容 重,抗浮安全系数 Fs≥1.2。Fs ?? dV 1+W ≥1.2 ? w gV 2(4.5.7)式中: ? d ――干容重(kN/m3) ? d =0.95 ? s , ? s 为饱水容重(kN/m3) , ; V1――填筑体体积(m3) ; V2――计算水位以下的填筑体体积(m3) ; W――填筑体顶部压力(kN) ;? w ――水的密度,1000kg/m3;g ――常数,取10N/kg。12 5配合比5.1 一般规定5.1.1 配合比设计应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及调整。 5.1.2 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试配前,应对原材料进行适应性检验,检 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3.1.5 条的规定。 5.1.3 配合比设计指标包括湿容重、流动度及抗压强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湿容重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 3.2.1 的规定; 2 流动度应为 180 mm±20mm; 3 试配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抗压强度的 1.05 倍。5.2 配合比计算5.2.1 计算配合比中各种材料用量计算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mc?c?mw?w?mf?f?ms?s?mm?m?1(5.2.1-1) (5.2.1-2)mc ? mw ? mf ? ms ? mm ? 100?式中:mc―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水泥用量(kg) ; ,可取 3100 kg/m3; ?c ― 水泥密度(kg/m3)mw―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用水量(kg) ;,可取 1000 kg/m3; ?w ― 水的密度(kg/m3)mf―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气泡群用量(kg) ; ms―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细集料用量(kg) ;?s ― 细集料密度(kg/m3) ,采用细砂时,可取 2600kg/m3;mm―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掺合料用量(kg) ;?m ― 掺合料密度(kg/m3) 。5.2.2 当掺有细集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添加材料时,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细集料、掺 合料及外加剂等掺量应按设计指标、水胶比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5.2.3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水泥用量应按设计指标和添加材料用量综合确定。13 5.2.4 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水胶比W B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未掺外加剂时,水胶比应按 0.55~0.65 选取; 2 掺入外加剂时,水胶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宜按 0.20~0.55 选取。 5.2.5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用水量应按下式计算:mw ?WW (mc ? mm ) B(5.2.5)式中: B ―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水胶比。 5.2.6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气泡群体积量应按下式计算:V f ? 1000(1 ? mc?c?mw?w?ms?s?mm?m)(5.2.6)式中:Vf ― 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气泡群体积量(L) 。 5.3 配合比试配5.3.1 配合比试配应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宜通过试配调整计算配合比中的各种材料 用量,直到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5.3.2 宜采用试验用搅拌机拌制试样,每次试配搅拌量不宜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 1/4。 5.3.3 标准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样应略高于试模顶面。试样装满试模后,应轻轻抖动试模,并采用保鲜膜覆盖; 2 拆模前,应先采用平口刀沿试模顶面刮平试件。 5.3.4 试拌配合比的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确 定的试拌配合比, 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泥用量宜在试拌配合比基础上分别增加和减少 10 kg; 2 应保持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应检验其湿容重、流动度, 作为相应配合比的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性能指标; 3 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标准试件,并在 20℃±2℃条件下密封养生至 28d 试压。5.4 配合比调整5.4.1 应根据本规程第 5.3.2 条的强度试验结果,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 确 定设计配合比。 5.4.2 施工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常用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14 6工程施工6.1 浇筑准备6.1.1 施工前,应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6.1.2 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设备进场,并做好安装、调试及标定工作。 6.1.3 应按原材料使用计划,组织原材料进场、检验。 6.1.4 发泡剂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验频率为 1 次/5000L,每批次产品或每个施工项目应至少检验 1 次; 2 检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执行; 3 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3.1.3 条的规定。 6.1.5 应对基坑底部进行清理、 压实, 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基坑底部位于计算水位以下时, 应采取降水措施。6.2 浇 筑6.2.1 浇筑设备包括发泡设备、搅拌设备和泵送设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浇筑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性能应满足连续作业要求; 2 搅拌设备应具备水泥、水及添加材料的配料和计量功能; 3 搅拌设备的计量偏差应符合表 6.2.1 的规定。表 6.2.1 原材料 水泥、掺合料 细集料 水、外加剂 搅拌设备的计量偏差(%) 计量偏差?2 ?3?26.2.2 气泡群应采用发泡设备预先制作,不宜采用搅拌方式制作气泡群。 6.2.3 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宜采用配管泵送。 6.2.4 气泡群应及时与水泥基浆料混合均匀, 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在泵送设备及泵送管道中 停置时间不宜超过 1h。 6.2.5 单级配管泵送范围应根据配合比、 泵送距离及泵送高度确定。 水平泵送距离及垂直泵 送高度宜按表 6.2.5 的规定执行。泵送范围超过表 6.2.5 的规定时,可增加中继泵。15 表 6.2.5水平泵送距离与垂直泵送高度 垂直泵送高度(m) 20 ~ 30 10 ~ 20 0 ~ 10s/c0 1 2 3 4 5水平泵送距离(m) 400 ~ 500 300 ~ 400 100 ~ 200注:s/c 表示细集料与水泥质量之比。如同时存在泵送距离和泵送高度时,泵送范围由泵送距离与泵送高度综合确定。6.2.6 应采用分层分块方式进行浇筑作业。 6.2.7 除空洞充填、管线回填工程外,单层浇筑厚度宜按 0.3m~0.8m 控制。上一层浇筑作业 应在下浇筑层终凝后进行。 6.2.8 浇筑过程中,泵送管出口应与浇筑面保持水平,不宜采用喷射方式浇筑。 6.2.9 浇筑时,遇大雨或持续小雨天气时,应对未硬化的填筑体表层进行覆盖。 6.2.10 夏季高温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 6.2.11 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6.2.12 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表 6.2.12 的规定。表 6.2.12项 次 1 2 3 检验项目 气泡群密度(kg/m ) 湿容重(kN/m ) 流动度(mm)3 3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允许偏差 ±2 ±0.5 ±20 检验方法 附录 A 附录 C 附录 D 检验方法和检验频率 每班开工前自检 1 次 连续浇筑每 100m3 自检 1 次 连续浇筑每 100m3 自检 1 次设计值/标准值 50 设计值 1806.3 养 护6.3.1 不应在未达到设计抗压强度的填筑体表面进行机械或车辆作业。 6.3.2 除空洞充填、管线回填工程外,在浇筑完填筑体顶层后,应立即对填筑体表面覆盖塑 料薄膜或土工布保湿养生,养生时间不宜少于 7d。16 7质量检验与验收7.1 一般规定7.1.1 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的规定。 7.1.2 质量检验与验收应以填筑体为构造单元,按单个或若干个构造单元划分为检验批。7.2 质量检验7.2.1 试样应在浇筑管管口制取, 并测定记录试样的湿容重。 试件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构造单元应至少制取二组试件; 2 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少于 400m 时,应按每 200m 制取一组试件; 3 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大于 400m 时,应按每 400m 制取一组试件。 7.2.2 试件脱模后,应置于塑料袋中密封养生,养生温度应为 20℃±2℃。 7.2.3 填筑工程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干容重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组平均值应小于相应等级湿容重标准值; 2)单块最大值应小于相应等级湿容重变化范围的上限值。 检查频率:应按本规程第 7.2.1 条的规定执行。 检查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 E 的规定执行。 2 抗压强度应符合本规程表 3.2.2 的规定: 检查频率:应按本规程第 7.2.1 条的规定执行。 检查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 F 的规定执行。 一般项目 3 挡板质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2.3-1 的规定。表 7.2.3-1项次 1 2 3 检验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边长(mm) 两对角线差(mm) 允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值 ±0.5%边长 ±0.7%最大对角线长3 3 3 3挡板质量的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GB/T50081 尺 尺 量 量 检验方法 每班或每 100m3 取一组,每项目至少取一组 长、宽各测 1 次,每 200 块抽查 1 块,每项目至少 5 块 每 200 块检查 1 块,每项目至少 5 块17 4 5 6厚度(mm) 表面平整度(mm) 预埋件位置(mm)+5,-3 ±0.3%边长 10尺 直 尺量 尺 量检查 2 处,每 200 块检查 1 块,每项目至少 5 块 长、宽各测 1 次,每 200 块检查 1 块,每项目至少 5 块 每 200 块抽查 1 块,每项目至少 5 块4 面板质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2.3-2 的规定。表 7.2.3-2项次 1 2 3 4 5 检验项目 基础混凝土强度(MPa) 基础断面尺寸(mm) 面板顶高程(mm) (mm) 轴线偏位(mm) 面板垂直度或坡度 允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50 50 +0,-0.5%面板质量的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GB/T50081 尺量 3 米直尺 检验频率 每班或每 100m3 取一组, 每施工项目至少取一组 每 20m 量测 1 处 每 20m 量测 1 处 每 20m 量测 1 处 每 20m 量测 1 处经纬仪或拉尺、尺量 挂垂线5 填筑体的外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板应光洁平顺、板缝均匀,线形顺适,沉降缝上下贯通顺直; 2)表面出现的非受力贯穿裂缝宽度应小于 5mm; 3)表面蜂窝面积应小于总表面积的 1%。 6 填筑体实测项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2.3-3 的规定。表 7.2.3-3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道路工程 1 2 3 4 5 (mm) 顶面高程(mm) 厚 度(mm) +50,-30 ---50 不小于设计 ±50 水准仪 石质 +50,-200 每个构造单元测 2 点或每 20m 测 1 点 建筑工程 ± 50 ± 100 水准仪 卷 尺 每个构造单元测 2 点或每 20m 测 1 点 每个构造单元测 2 点或每 20m 测 1 点 每个构造单元测 2 点或每 20m 测 1 点 每个构造单元测 2 点或每 20m 测 1 点 检验方法 检验频率填筑体实测项目的允许偏差轴线偏位 (mm) 宽 度 (mm) 土质经纬仪或拉尺、尺量 卷 尺基底高程注:在空洞充填、管线回填工程中,一般项目内容可不检查。7.3 质量验收7.3.1 填筑体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应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经监理 工程师检查认可。 2 浇筑应按本规程规定进行质量控制, 各工序之间应进行自检、 交接检验, 并形成文件。18 3 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2)施工配合比、基坑交接检查、面板施工检查和浇筑检查记录; 3)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数据和质量检验资料; 4)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 5)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 7.3.2 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的质量应检验合格; 2 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 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 差值的 1.5 倍; 3 具有完整的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7.3.3 对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的, 监理单位应责令施工单位进行缺陷修补或返工, 并应重新 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19 附录 A 发泡剂性能试验A.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泡剂性能检测,测定气泡群密度、标准气泡柱的沉降距和泌水量。 A.0.2 仪器设备 A.0.2.1 发泡装置 1 套; A.0.2.2 塑料桶 1 个,容积 15L; A.0.2.3 电子称 1 台,最大量程 2000g,精度 1g; A.0.2.4 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 2 个,内径 108mm,高 108mm,壁厚 2mm,容积 1L; A.0.2.5 平口刀 1 把,刀长 150mm; A.0.2.6 钢直尺 1 把,尺长 150mm,分度值 0.5mm; A.0.2.7 深度游标卡尺 1 把,精度 0.02mm; A.0.2.8 方纸片 1 张,边长 50mm; A.0.2.9 秒表 1 块。 A.0.3 试验材料 A.0.3.1 稀释水 10.0L; A.0.3.2 发泡剂 0.5L。 A.0.4 气泡群制取 A.0.4.1 按稀释倍率计算好稀释水和发泡剂,并将发泡液倒入发泡装置的容器内; A.0.4.2 启动发泡装置,调节阀门,并观察出口气泡群质量; A.0.4.3 用量杯在管口接取气泡群,使气泡群充满整个量杯; A.0.4.4 用平口刀沿量杯杯口平面刮平气泡群。 A.0.5 试验方法 A.0.5.1 气泡群密度试验 1 将电子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2 称取量杯的质量 m0,精确至 1g; 3 按 A.0.4 的试验方法制取气泡群,称取其质量 m1,精确至 1g; 4 按下式计算气泡群密度 ? f (kg/m3) :?f ?m1 ? m0 v0(A.0.5)式中:3 ,精确至 0.1 kg/m3; ? f ―― 气泡群密度(kg/m )m1――量杯加气泡群质量(kg) ;20 m0 ――量杯质量(kg) ; v0 ―― 量杯体积(m3) 。5 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重复试验 2 ~ 4 步骤两次; 6 取 3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气泡群密度(kg/m3) ,精确至 0.1 kg/m3; 7 气泡群密度试验应在每次取样后 5min 内完成。 A.0.5.2 沉降距和泌水量试验 1 称取空量杯 2 质量 m′0,精确至 1g; 2 重复试验 A.0.4 步骤,直到气泡群密度满足 50kg/m3±2kg/m3 时为止; 3 用量杯 1 接取标准气泡群,将装满标准气泡群的量杯 1 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4 将方纸片平放于标准气泡群表面中央,静置时间 1h,用秒表计时,精确至 1min; 5 将钢直尺平放于量杯 1 的杯口中间; 6 用深度游标卡尺量测钢直尺下沿至方纸片的垂直距离, 精确至 0.1mm, 即为标准气 泡住静置(1h)的沉降距 l(mm) ; 7 将量杯 1 中分泌的水倒入量杯 2 中,称其质量 m′1,精确至 1g,计算(m′1- m′0)即为 标准气泡柱静置(1h)的泌水量 m′(g) ; 8 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重复试验 3 ~ 7 步骤两次; 9 取 3 次沉降距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气泡柱的沉降距 (mm) 精确至 0.1mm; l , 10 取 3 次泌水量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气泡柱的泌水量 m′(g),精确至 1g; 11 标准气泡柱的沉降距及泌水量试验应在每次取样后 70min 内完成。21 附录 B 适应性试验B.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定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经静置 1h 的湿容重变化,原材料的适应性应以湿容重 增加值小于 0.6kN/m 为界限。 B.0.2.1 发泡装置 1 套; B.0.2.2 试验用搅拌机 1 台; B.0.2.3 电子称 1 台,最大量程 2000g,精度 1g; B.0.2.4 塑料桶 1 个,容积 15L; B.0.2.5 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 2 个,内径 108mm,净高 108mm,壁厚 2mm,容积 1L; B.0.2.6 平口刀 1 把,刀长 150mm; B.0.2.7 秒表 1 块。 B.0.3 试验材料 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50L。 B.0.4 取样方法 B.0.4.1 现场取样:在泵送管出口处制取; B.0.4.2 室内取样:在搅拌好的拌合物中制取。 B.0.5 试验步骤 B.0.5.1 用塑料桶接取试样,试样数量 10L; B.0.5.2 按附录 C 测得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初始湿容重 ? 0 ; B.0.5.3 将塑料桶平放于水平地面上,静置时间 1h,计时精确至 1min; B.0.5.4 将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完全倒入砂浆搅拌机中,连续搅拌 60s±5 s; B.0.5.5 按附录 C 测得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经静置 1h 的湿容重为 ? 。 B.0.5.6 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经静置 1h 的湿容重增加值△ ? (kN/m3)按下式计算:△? =? -?03(B.0.5)22 附录 C 湿容重试验C.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定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单位体积重量。 C.0.2 仪器设备 C.0.2.2 电子称 1 台,最大量程 2000g,精度 1g; C.0.2.3 塑料桶 1 个,容积 15L; C.0.2.4 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 2 个,内径 108mm,净高 108mm,壁厚 2mm,容积 1L; C.0.2.5 平口刀 1 把,刀长 150mm。 C.0.3 试验材料 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10L。 C.0.4 取样方法 C.0.4.1 现场取样:在泵送管出口处制取; C.0.4.2 室内取样:在搅拌好的拌合物中制取。 C.0.5 试验步骤 C.0.5.1 准备好电子称,并将其水平放置; C.0.5.2 将量杯 1 平放于电子称上,测得量杯 1 质量 m0,精确至 1g。 C.0.5.3 用量杯 2 接取试样,并将试样慢慢地倒入量杯 1 中; C.0.5.5 当试样装满量杯 1 时,用平口刀轻敲量杯 1 外壁,使试样充满整个量杯 1; C.0.5.6 用平口刀慢慢地沿量杯 1 端口平面刮平试样; C.0.5.7 将装满试样的量杯 1 平放于电子称上,测得试样加量杯 1 的质量 m1,精确至 1g。 C.0.5.8 湿容重 ? (kN/m3)按下式计算:??式中:10 ? (m1 ? m0 )?0(C.0.5),精确至 0.1 kN/m3; ? ―― 湿容重(kN/m3) m1―― 量杯加试样质量(kg) ; m0―― 量杯质量(kg) ;v0 ―― 量杯体积(m3) 。C.0.5.9 重复试验 C.0.5.1~C.0.5.8 步骤, 3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新拌气泡混合轻 取 质土湿容重 ? (kN/m3) ,精确至 0.1 kN/m3。 C.0.5.10 湿容重试验应在每次试样后 5min 内完成。23 附录 D 流动度试验D.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定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流动性指标。 D.0.2 仪器设备 D.0.2.1 发泡装置 1 套; D.0.2.2 黄铜或其他硬质材料空心圆筒 1 个, 内径 80mm,净高 80mm,内壁光滑; D.0.2.3 光滑硬塑料板 1 块,边长 400mm×400mm; D.0.2.4 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 2 个,内径 108mm,净高 108mm,壁厚 2mm,容积 1L; D.0.2.5 平口刀 1 把,刀长 150mm; D.0.2.6 钢直尺 1 把,尺长 250mm,分度值 0.5mm; D.0.2.7 秒表 1 块。 D.0.3 试验材料 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10L。 D.0.4 取样方法 D.0.4.1 现场取样:在泵送管出口处制取; D.0.4.2 室内取样:在搅拌好的拌合物中制取。 D.0.5 试验步骤(如图 D) D.0.5.1 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 D.0.5.2 将空心圆筒垂直竖于光滑硬质塑料板中间; D.0.5.3 用量杯 1 接取试样,并将试样倒入量杯 2 中; D.0.5.4 慢慢地将量杯 2 中的试样倒入空心圆筒, 并用平口刀轻敲空心圆筒外侧, 使试样充 满整个空心圆筒; D.0.5.6 用平口刀慢慢地沿空心圆筒的端口平面刮平试样; D.0.5.7 慢慢地将空心圆筒垂直向上提起,并使试样自然坍落静置 1min; D.0.5.8 用钢直尺测得坍落体最大水平直径,精确至 1 mm,即为试样的流动度; D.0.5.9 重复试验 D.0.5.1~D.0.5.8 步骤, 3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新拌气泡混合轻 取 质土的流动度(mm) 。图D流动度测定示意图 24 附录 E干容重、饱水容重试验E.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容重检测,测定其干容重和饱水容重。 E.0.2 仪器设备 E.0.2.1 钢模二组,规格 100mm× 100mm× 100mm; E.0.2.2 电子称 1 台,最大量程 2000g,精度 lg; E.0.2.3 钢直尺 1 把,尺长 300 mm,分度值 0.5mm; E.0.2.4 静水压力容器 1 套(型号 SA-10,如图 E) ,容器容积 0.3m3; E.0.2.5 空气压缩机 1 台,含压力调节阀 1 个,排气量 0.36m3/min。 E.0.3 标准试件制作 E.0.3.1 试件成型:在钢模内浇筑成型; E.0.3.2 规格数量:100mm× 100mm× 100mm 的立方体试件,共二组,每组 3 块; E.0.3.3 试件养护:试件由试模中拆出后,按组放入塑料袋内密封养生 28d 龄期,养生温度 为 20℃±2℃。 E.0.4 试验步骤 E.0.4.1 干容重试验 1 取标准试件一组,分别量取试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精确至 1mm; 2 分别计算出 3 块标准试件的体积 v1(cm3)、v2(cm3)、v3(cm3); 3 分别称取 3 块标准试件的重量 md1(g)、md2(g)、md3(g),精确至 1g; 4 分别按下式计算标准试件的干容重 ? d 1 、 ? d 2 、 ? d 3 ,精确至 0.1 kN/m3;?d ?10md?d(E.0.4-1)5 取 3 块标准试件干容重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干容重 ? d 。 E.0.4.2 饱水容重试验 1 接通电源,启动空气压缩机; 2 取标准试件一组,放入静水压力容器内; 3 往压力容器内加水,使其水位高出试件高度 100mm,合上密封盖,并用螺丝拧紧; 4 按试验规定的水头压力,调节好空气出口压力,并打开进气阀门; 5 浸水 72 h 后,先关闭进气阀门、打开排气阀门,再打开排水阀门; 6 拧松螺丝并打开密封盖,从压力容器内取出试件后,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 7 分别量取标准试件长度、宽度、高度,精确至 1mm; 8 分别计算出 3 块试件的体积 v1(cm3)、v2(cm3)、v3(cm3);25 9 立即称取 3 块试件的重量 ms1(g)、ms2(g)、ms3(g) ,精确至 1g; 10 分别按下式计算出 3 块试件的饱水容重 ? s1 、 ? s 2 、 ? s 3 ,精确至 0.1(kN/m3) ;?s ?10ms?s(E.0.4-2)11 取 3 块标准试件饱水容重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气泡混合轻质土的饱水容重 ? s 。1.进水和排气口,2.进水和排气阀门,3.排水口,4.排水阀门,5.进气口,6.进气阀门,7.可开闭密封盖, 8.静水压力容器,9.支座,10.空气压缩机。 图 E 测定饱水容重试验装置(SA-10 型)26 附录 F 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试验F.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强度检测,测定其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 F.0.2 仪器设备 F.0.2.1 材料试验机:除应符合 GB/T 2611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外,精度应不低于±2%,量程 的选择应能使试件的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处在全量程的 20%~80%范围内; F.0.2.2 电子称:最大量程 2000g,精度 lg; F.0.2.3 钢直尺:尺长 300 mm,分度值为 0.5mm。 F.0.3 标准试件制作 F.0.3.1 试件成型:在钢模内浇注成型; F.0.3.2 规格数量:100mm× 100mm× 100mm 的立方体试件,共一组,每组 3 块; F.0.3.3 试件养护:放入塑料袋内密封养生至 28d 龄期,养生温度 20℃±2℃。 F.0.4 试验步骤 F.0.4.1 检查每块试件外观,试件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裂缝或明显缺陷; F.0.4.2 测量每块试件尺寸,精确至 lmm,并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A(mm2) ; F.0.4.3 取 1 块试件放在材料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试件承压面应与成型的顶面垂直; F.0.4.4 开动材料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应调整球座,使试件接触均衡; F.0.4.5 以 土 0.5) (2 kN/s 速度连续均匀地加荷, 直至试件破坏, 并记录破坏荷载 P (N) ; F.0.4.6 重复试验 F.0.4.1~F.0.4.5 步骤,测定并记录试件的承压面积 A(mm2) 、破坏荷 载 P (N) 。 F.0.4.7 抗压强度 qu、饱水抗压强度 qs 分别按下式计算:qu ? P qs ? P式中:(F.0.4.7-1) (F.0.4.7-2)AAqu ―― 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MPa,精确至0.01MPa; qs ―― 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MPa,精确至0.01MPa;P ―― 破坏荷载,N; A ―― 试件受压面积,mm2。F.0.5.2 取3块标准试件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作为气泡混合轻质土 的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27 附录 G 工程质量检验验收用表附表 G.0.1 发泡剂性能试验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试验日期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试验人员 执行标准名称及 编号 试验环境项目试验主管见证人员试 验 稀释水 条 件发泡剂气温(℃)发泡方式型号类别稀释倍率发泡倍率标准气泡柱气泡群密度 1h 的泌水量(ml) (kg/m )31h 的沉降距(mm)编号 试验成果 1实测值平均值编号实测值平均值编号实测值平均值11222333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签名: 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 检查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28 附表 G.0.2 容重、流动度试验记录表编号: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试 湿容重 编号 (kN/m )3件 养生 条件 龄期 尺寸(mm)干容重(kN/m )3饱水容重(kN/m ))3流动度 (mm)成型 日期测定值平均值测定值平均值(d) 长 宽 高 长 宽 高 长 宽 高 长 宽 高施工配合比试验依据备注试验:记录:审核:批准:日期:29 附表 G.0.3 配合比设计报告表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项目试验人员 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浇筑部位 发泡剂 原 材 料 型 号 厂家 稀释倍率 发泡倍率 种类 标号 厂家 设计湿容重 水泥 设计流动度 细 集 料 设计强度 掺合料 种 类 名 称 掺量 (%) 外加剂 种 类 名 称 掺量 (%) 分项工程名称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试验主管 试验日期 项目经理 见证人员试配 配合 比编号 水泥 细集料每立方原材料用量(kg) 水 气泡群 掺合料 外加剂 其他 湿容重 (kN/m )3理论值 流动度 (mm)成型体积(L) 流动度(mm) 试 编号 1 配 2 3 干容重 □ 果 编号 1 2 3 设计配 合比 水泥(kg/m )3湿容重静置 1h 的增加值(kN/m ) 初始湿容重(kN/m ) 平均值 编号 1 2 3 饱水容重 □(kN/m ) 平均值3 33静置 1h 的湿容重(kN/m ) 平均值 编号 1 2 3 抗压强度 □ 饱水抗压强度 □(kN/m )33实测值实测值实测值平均值结实测值编号 1 2 3实测值平均值细集料(kg/m )3水(kg/m )3气泡群(L/m ) 掺合料(kg/m )33外加剂(kg/m )3其他(kg)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签名: 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 检查意见 签名:注:在对应检验内容中打√。年月日30 附表 G.0.4 气泡混合轻质土面板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现场施工员 执行标准名称 及编号分项工程名称 项目技术负责人 现场检测员验收部位 项目经理 工程数量实测值或偏差值 序号 项目内容 规定值/允许偏差 1 2 3 4 5 6 应检 数量 1 2 挡 板 预 制 5 6 1 2 3 施 工 4 5 轴线偏位(mm) 挡板垂直度或坡度 50 +0,-0.5% 表面平整度(mm) 预制件位置(mm) 基础混凝土强(MPa) 基础断面尺寸(mm) 面板顶高程(mm) 0.3%边长 10 不小于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50 3 4 两对角线差(mm) 厚度(mm) 0.7%最大对角线长 +5,-3 混凝土强度(MPa) 边长(mm) 不小于设计值 ±5 或 0.5%边长 合格 数量 合格率 (%)面 板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签名: 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 检查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31 附表 G.0.5 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过程质量检查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现场施工员 执行标准名称 及编号 气泡现场检测员工程数量湿容重 施工配合比 群密度 (kg/m ) 填筑层 浇筑 序号 浇筑桩号 层序 时间 (m) 1 2 3 4 5 6 7 8 (m) 填筑 底标高 筑厚度 方量 (m )3 3天 气施工 日期(kN/m )3气 温平均填填筑 湿容重 (kN/m )3检查记录 流动度 (mm)组数 湿容重 流动度 (mm)试样制取编号(kN/m ) 制取部位3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签名: 监理(建设) 单位 检查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32 附表 G.0.6 气泡混合轻质土检验批质量评定表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现场施工员 执行标准名 称及编号 实测值或偏差值 序号 项目内容 规定值/允许偏差 1 主 控 项 目 抗压强度 2 (MPa) 底层 顶层 符合表 3.2.2 的规定 1 干容重 (kN/m )3分项工程名称 项目技术负责人 现场检测员验收部位 项目经理 工程数量23456应检 数量合格 数量合格率 (%)底层 符合第 7.2.3 条 顶层 第 1 款的规定3饱水容重(kN/m )饱水抗压强度(MPa) 符合第 7.2.3 条 1 外观质量检验 第 3 款的规定 符合第 7.3.1 条 2 质量保证资料 第 3 款的规定 道 一 般 项 目 实 测 项 目 5 6 轴线偏位(mm) 宽度(mm) 石 7 底面高程(mm) ±50,-200 ±50 50 不小于设计 质 土质 4 厚度(mm) 3 顶面高程(mm) 工 路 程 建 工 筑 程+50, -30 --±50 ±100施工单位 检验结果 签名: 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意见 签名: 注:对单个构造单元内存在不同干容重和抗压强度时,可在表中按填筑部位从底层到顶层分行填写。 年 月 日33 附表 G.0.7 强度检验报告单编号: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桩号及部位委托单位检验单位 干容重□ 饱水容重□ 试 件 龄期 尺寸(mm) 测定值 平均值 (d) 长 宽 高 长 宽 高 长 宽 高 (kg/m )3送样日期 抗压强度□ 饱水抗压强度□ (MPa) 测定值 平均值破 荷坏 载成型 编号 日期养护 条件(N)施工配合比检验依据备注检验:记录:审核:批准:日期:注:在对应检验内容中打√。34 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 反面词采用“严禁” 。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 2 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规程和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35 引用标准名录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 3《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4《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5《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 6《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8《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矿物外加剂》GB/T18736 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1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 15《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 244 16《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18《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36
更多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填筑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