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醉里挑灯看剑by眉如黛,老剑犹有余威,断锋亦可杀敌是什么意思

11729被浏览3793477分享邀请回答1.9K1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K1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揉,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梁启超  先把梁先生的话放在前面,就当做挡箭牌吧,这样我就可以狐假虎威,聊慰虚心。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揉,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梁启超  先把梁先生的话放在前面,就当做挡箭牌吧,这样我就可以狐假虎威,聊慰虚心。  有言在先  我从一场梦中醒来。  梦里惠风轻和,万物欣畅。我醒来,在繁荫的浓郁里呼吸清凉,远山淡抹,白云出岫,鸟迹慵闲,这是哪里?  这里就是《诗经》。一个声音从山谷最清澈的地方飘来。  《诗经》?我只发现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大树和它抖落的一身斜阳,细碎而金亮。淙淙清流漫无目的地到远方歌唱,树隙的白云时而交还蓝天的模样。我明白了,《诗经》给我的不是字词,不是说教,而是体验,畅快自然的体验,身归自然的纯粹体验。想到这里,我才后怕,后怕我曾经的阅读经验,那是怎样一种冒险。儒家的舍己掘进,道家的睥睨人世,佛家的因果轮转,搅扰得中国文学史裂帛碎锦,中国地域有南北上下,中国人分君子小人,中国道德分境界高低。像桃花源那样的“绝境”,“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现在何处寻呢?没有人为的刻意侵略,没有道德的强制加压,人们反而生活得从容优越,精神上绝对是真正的帝王!  中国文人从陶渊明以来,就像开了闸门,许多人发现除了“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生命还有一种可能,在世俗的强硬的青山周遭,还能流淌着脉脉柔情的碧水,它可以浸润疲惫的灵魂。  那么是什么打开了陶氏的灵魂的闸门呢?美丽纯净的大自然,美丽纯净的个人情操。而更美丽的纯净的大自然,更美丽纯净的个人情操在哪里?在我苏醒的《诗经》里。看孔子是怎样推荐这本书的——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三百,皆弦而歌之。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孔子的意思很简单,《诗经》是什么?是无尽的可能!但是为什么还要老先生苦口婆心地劝学呢?《诗经》很简单,也很流行,在那个时代,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就像现在大街上商店为招徕眼球而噪音污染,这内容肯定是时尚之上。羽泉风行时,到处是“你送的十二朵玫瑰,每一朵都像你那样美”,刀郎热火时,到处都是“停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到处都在下“2002年的第一场雪”,汪峰巅峰时,到处都是“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那些追求“品味”的人,把生命活在未来的人,眼里哪有这些“流星”?他们是不屑于做向日葵的。但是,他们或许没有想到,有些东西,不仅活在当下,更活在未来。于是时间告诉我们,先生之言不差!那种殷殷之情,如父如兄,小子啊,小伙子啊,干嘛不多学学《诗经》啊,《诗经》的思想多纯粹啊!你们不知道,为师我每一首诗都自弹自唱过。《诗经》是要多体验的。借它,你可以随意发挥,可以感知整个世界,可以一吐心中不快,在家做人,在外为臣,想开拓事业,都离不开它。甚至,哪怕只是认识认识这个大自然草木虫鱼鸟兽,它也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生活智慧。  还有一次,孔子有个学生,一直对老师抱有怀疑,因为孔子先生的儿子孔鲤也在班里学习,但从来没有见老师给自己的儿子多些提问,特殊辅导什么的。他有次就私下里问孔鲤,哎,那个,咱们老师有没有在课下,家里给你什么辅导?这话,问出去,让孔鲤怎么回答呢?有吗?孔鲤说,有这么一次,有一天,我从院子里经过,看见父亲一个人站着,我就快步经过,被他叫住了,他说,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个典故,王子安在《滕王阁序》里说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就是这个事情。孔子有没有对这个唯一的儿子着意栽培?看来,要不好意思的是那个心有芥蒂的学生了。不过,我们从这则对话里可以推测出,先生对《诗经》的推崇已经无以复加。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朴素的天书?它那么亲民,又那么超越世俗?难道真的是这个世界上的真理都是朴素的?我们该怎么亲近它?  我轻起木屐,穿过三月的雨丝,微润的空气中,清淡的自然沁人心脾。雨雾渐远渐薄,一扇柴门似隐似现,门额是斑驳的“诗经”二字,门面上各有“风”“雅”二字。门里关着的是什么?不是糟糕的空气,不是拥堵的交通,不是攀比的焦头烂额,不是冰冷的打卡机,不是上司冰霜的假面,不是同事的勾心斗角,不是,不是,一切都不是,它是另一种存在。它是忘我的地方,它是心灵的家园,它带我们跟花草树木一样呼吸,这种呼吸不会有尘肺病之忧,它带我们饮山泉解乏,这种水不会曾漂过黄浦江的猪,它可以带我们流连山果野菜,这种野味绝对没有有机化肥。……
我来了,我想停下来,让脚步停下,让世界停下。  我轻叩柴扉,即使巧而不遇,没事,那一枝探视的红杏,正用端详的眼睛打量我这个匆匆过客,它会不会在想,我何德何能,能走进《诗经》的内心,能叩开这扇柴门?  我只想轻叩自己的心扉,用一瓣红杏的落英,在心间,写下,我来过,春天真美。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穿越千年的风雅  我的手已经在键盘上停留了第N次了,我也犹豫了第N次了。  我明白横亘在我眼前的不是小小的太行王屋,也不是三山五岳,它是喜马拉雅山,而我的终极脚印要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因为我要寻找的东西就在峰顶。这座山,就是《诗经》,它的标志性的主峰就是《关雎》。  据说,普通人攀登珠峰,除了几十万的经济储备外,还要有3~4年的准备期。这是典型的有钱和有闲有魄力有毅力“四有”人玩的奢华游戏,幸好,我是“四无”人。从1953年5月到2013年5月,虽有4000多名登山者攀上珠峰峰顶,也有240人命丧于攀登途中。这是典型的巅峰刺激与巅峰风险同在的冒险。  但如果说有一个80岁的老人冒险成功,你会信吗?我肯定不信。直到今年5月23日,80岁的日本老翁三浦雄一郎竟然成功登顶,我信了。原来,生命能有这么巨大的潜能!对着采访镜头,他说了句普通的话,如果你的愿望足够强烈,就能有勇气和耐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我为什么不能对钟爱的梦想再多一度的热爱?谁一不是天生都是“四有”人,我为什么不可以用勇气和耐力试试?何况八十岁离我还是航空距离?  敲到这里,我的手温暖了许多,笃定了许多,我的心还庆幸了许多,因为,我这个“登峰”的梦想不需要我经济上的准备,也没有时间限制,道不远人,随进随学,不能竟学也没有意外之险,尽吾志而不至,也无悔,对不对?  万事开头难,原谅我的暖场太久。  看看我们都熟悉的《关雎》真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貌似在西方——据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此生尚无缘出国一见——,男人见了绝世美女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边在胸前画十字,边喊他最亲爱的上帝,OH MY GOD!然后,就扑向他的“GOD”去了。而在中国,男人见了绝世美女则是痴痴地立定,遥遥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后打听这是谁家闺秀,拟托良媒,谋生辰八字,结秦晋之好。  这是中国式的爱情。  这是“风天下而正夫妇”的千古爱情典范。  我们简单读读。  关关;关关。一对翩翩的鱼鹰落在了黄河的沙洲上,它们在喁喁情话吗?美丽贤淑的姑娘,正好是君子们追求的好对象。是她,她来了,不早也不晚,恰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好逑”,一个“好”字,任千年以来的读者驻足,徜徉,神往,好,非但关乎漂亮,更关乎心灵。而一个心灵都美好的女子样貌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一个人的内心可以养成他的外貌,尤其是神韵。  男子的心就在一瞬间给消融。到底这是怎样一个女子?她拥有燕的瘦和环的肥吗?诗歌里竟然摒弃任何描绘!女孩子啊,你要知道,只有在你最无暇顾及你的美丽的时候,你才是最美的!就像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你根本找不到对她的外貌的描写,她给人留下的,是一种风神,一种格调。美丽是永恒于相貌之外的。  有这般气度的女子笃定不会为男子的求爱而轻易动心。不勾她都倒贴的那是跳楼价清仓甩卖,一勾她就魂不守舍的那是冒牌卖不出去的地摊货,唯有这种女子,明明已经被丘比特射中了,还要拔出来看看这箭的成色。这是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唯有内心丰富的人,外表会更淡定,她不是路边娇艳的玫瑰,是男人相伴终生的爱人。  但是女孩子内心越平静,男孩子心里波涛越汹涌。他追求,求之不得;他思念,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溢出纸外的是痴迷,是魔怔,是忘我。采荇菜,是为了看她一眼;夜不眠,是思念她成灾;弹琴瑟,是对她表达挚爱;鸣钟鼓,是让她心情愉快。友之,乐之,都因为爱。当一个男子满身心都是对一个女子诚挚的朝拜,全世界都会为他喝彩。  但求之不得。爱情就是这样,轻易获得的就不会珍惜,你越去抓住它越神秘。痴情的人,你为她迷醉的时候,可能想到,也痴及了三千年以来诗外的男女读者,魔怔了千年以来的诗外的女性读者。  《红楼梦》就有这么一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本就是情痴的呆宝玉看到蔷薇花架下的女孩儿蹲在地上划蔷,一笔一划,那么专注,那么痴迷,忽然而至的大雨,让他格外为这个女孩儿担心,劝她不要写了身上都湿了,可是女孩却笑着说他自己身上淋湿了却浑然不觉。宝玉方才觉得浑身冰凉,都一口气跑回怡红院了,还惦记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宝玉因龄官的痴情而情痴,而浑身冰凉的宝玉不知又痴倒了多少读者?而深闺中的杜丽娘正是因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才萌生爱情的向往,她肯定是预见了必然有一个多情男子对她寤寐求之,对她辗转反侧,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正是这种朦胧的痴情,让她有了勇气,这勇气,让她可以为爱而死,这美好,让她可以因爱而重生。这就是《诗经》传递的正能量,可以千百年地风咏,可以千百年地传唱。  诗歌在鱼鹰的关关歌唱中开篇,在男子的琴瑟钟鼓声中终结。  这是典型的浪漫歌剧。加上采荇菜的舞蹈,就是歌舞剧。中国的爱情有如此美丽的渊源,实为国人幸事。但是历史从来就是爱开玩笑的,偏偏几千年以来的都是男尊女卑。历史直面现实,文学弘扬美好。能这么理解?  得找个理由说服自己。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们都向往这样的一直被崇拜的爱情。每个男人都有王子情结,每个女孩都有公主情怀。但更有人说,爱情一开始就是盲目的,所有深陷爱情的人都是瞎子,看不清对方更看不清自己。就像方鸿渐说的爱情压根就是生殖冲动。或许爱情更多的不是对方,而是唤醒内心的渴望?但这种渴望是向善的能量,它一出发就是光明的方向。就像手电筒,黑夜里只要一打开就是光明和温暖。这种温暖给黑夜的行者多少温暖的慰藉!  爱情不是《上邪》里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歇斯底里,也不是泰戈尔笔下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的凄凉无奈,爱情本质上就是一种温暖的力量,就像柏拉图说的,当爱情轻敲肩膀时,连平日对诗情画意都不屑一顾的男人,都会变成诗人!爱情是诗意的温暖。而《关雎》就是温暖千年冰冷历史的那抹暖阳。  当杨振宁和翁帆以82和28的悬殊年龄而高调结婚时,国人大哗,这其中除了有对爱情的质疑,多少也能唤醒了自己内心美丽的旋律。爱情有时候似乎跟肉体和物质允许有点游离。  看看那个终身独身的逐“林”而居的被戏称为“游牧民族”的金岳霖吧。当林徽因哭泣着跟丈夫梁思成坦言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时,梁思成很镇静地说他可以祝他们幸福。金岳霖知道后说,梁思成是真的爱你的,我选择退出。之后的有生之年,金岳霖一直是他们家的近邻,至交。金先生终身未婚,他的晚年和后事都是梁林的孩子们包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这样的爱情,这样的真情,至纯至爱至真,或许可以和《关雎》相媲美!我们相信,爱情不只是伤害,更多是美好!它给我们许多期许,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真爱可以穿越前年的风雨,永恒到现在,风雅到现在。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刘若英的歌声,绵中带刚,几千年了,还有几人可以为爱痴狂?  行文到此,我觉得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已经登到我的“顶峰”,但让朋友们失望的是,我挥舞的不是振奋人心的国旗,是一块普通的手帕。  我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寒酸而自卑,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在意大利人伦霍尔德?米什尼成功登顶后,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你向世人挥舞一块普通的手帕?他说,我想告诉大家,人登上世界屋脊像所有人爬上自己家屋顶那么普通。我不带国旗,就是告诉世人,不仅仅是意大利人才能登上这个高度!
  《关雎》所兴都不明白,居然当爱情诗来看。这水平也敢谈《诗》?  
  @hyt_yc 2楼
10:02:45  《关雎》所兴都不明白,居然当爱情诗来看。这水平也敢谈《诗》?  -----------------------------  兄台,高台贵手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前排顶起!  
  2.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关雎》里中国式爱情的美丽动人,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看美丽风景,我们不惜代价爬到山顶,可到了顶峰却发现山顶不适合长久居住。于是我们不得不下山。于是有人选择在半山腰住下,过着半梦半俗的日子;有人选择在山脚安家,过着董永七仙女的童话;还有人因为不甘于现实的庸常平淡,还要再爬另外一座山,这山望着那山高啊,于是,就会有分离,于是就有了我的犹豫不决。  我犹豫不决的原因是,实在不忍心排列出下面的诗歌,因为它是《氓》,因为它是爱情的剧终,是具有非常意义的中国式离婚——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我把它概括为,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我们用慢镜头来看看段中国式的不幸婚姻。  雾——爱情第一部曲   幕布拉开:上场的是一个憨憨的小伙子,他抱着一匹丝,嘴角微微上扬,可胸膛里跳跃着心事。这哪里是集市,又何来的换丝,这分明是你约会的幌子。  看,背景不断地变换,你们手牵手,山一程水一程。夕阳下的淇水脸羞红,投影着相爱的身影。如果是徐志摩,他会说,哦,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然后,还有荡桨放歌。可他们不是徐林,他们是我们的远古先民,他们的恋爱只奔着结婚。  别急,等秋天,请来好媒人就嫁给你。  爱他就嫁给他。“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你看,她昏头了不?  俗话说得好,女大不中留,嘿,看看吧,这位小姑娘已完全迷失了自己!郊外有段破城墙,她又去眺望。看不到他,她泣涕涟涟;他来了,她载笑载言。吉日良辰反复占卜好,快马来车接嫁妆。  雨——爱情第二部曲  大幕拉开:淇水浩浩汤汤风波扬,已不是旧时模样。  斑鸠啊,多吃鲜美的桑叶会昏醉不醒,姑娘啊,贪恋男子的温柔会心痛泪流!轻易去爱本身就是祸。尾生抱柱而死世间能有几个?痴情的文君夜奔相如还挡不住小三来抢夺!多年的风雨共担,含辛茹苦,我为家付出了那么多,你那边朝三暮四太缺德!  你这该死的温柔,让我的心在痛泪在流!  淇水啊,你为什么这么波涛滚滚,打湿我回家的车幔?是你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又是你见证了我的伤心。今非昨,人成各,泪雨滂沱!
  电——爱情第三部曲  糊涂和清醒都在一瞬间,这一瞬间就是闪电。  多年来没日没夜的操劳就这么一笔勾销了,三句话不说你就这么动粗动武了!哥哥弟弟们哪里知道,还把我来嘲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糊涂自己愁。原来还想着能白头到老,真是可笑啊!淇水漯河都有两岸,而人的良心怎么能没有底线?这个家的现在没有我的一半?!  遥想青梅竹马的幼年时期,一起欢饮一起笑谈,还有那些信誓旦旦赌咒指天,今天都成了东流之水,滚烫在心间!  变心就算啦,不必再提从前!不要再来伤害我!自由自在的日子才快乐!  幕落。  当初那么美,后来那么苦,但是很幸福,结果那么痛。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爱情悲剧,不幸的婚姻。  恋爱时,男人一点点的示好,女人就可以一往情深而不顾一切,爱情是甜蜜的,可遇又是可求的,于是彼此珍惜。后来啊,后来,生活的艰难,日子的琐碎平淡,落在半山腰的爱情也风景可观,那就是相濡以沫的甜。最后啊,苦尽甘来,兴尽悲来,女人的付出烟消云散,他可以另谋新欢!可共担风雨,不能同享阳光。  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陈世美!  而中国这样的陈世美还代代不绝!网上一搜就知道,有多少名利场官场和娱乐圈的名人,自己有钱有名有利有权的“富有”人了,就抛弃当初贫贱时不离不弃的妻子的,多了去了,如果抛弃,离婚,还好说,如果要升官发财死老婆那就太禽兽不如了,更悲凉的是莫言的调侃,现在的“富有”的的男人都是坚持“四个基本”,烟酒基本靠送,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夜里基本做噩梦。也就是,不抛弃你,也不死你,而是晾着,打入冷宫。这更是婚姻的女人最大的悲凉。  在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妻子真的就是衣服,喜欢了就穿,需要了就穿,不喜欢了就丢掉.奴隶社会里的这位女子不必说她的地位,封建社会里女子的地位大家心知肚明,当今社会,陈世美有多少你我心照不宣!于是有些具有严重歧视的词语就更加具有中国风了,“徐娘半老”“拖油瓶”之类,不说别的,社会舆论首先就把她们打入十八层地狱了,不说普通百姓,就说那些名利场的星们,腕们,她们的前夫啊婚史啊,不都是无聊的网民巴拉的谈资?好像这些东西一出来,她此生就难逃“破鞋”的命运,要受千人踏万人踩一样,这,这些副产品,就是来自于中国式的离婚。  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说的那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是个离婚率高达50%的国家,但75%的美国离婚是由妻子提出的。中国式离婚常是男甩女,而美国是女甩男!为什么,因为美国离婚法一是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二是财产分割的天平较倾斜向女性,三是惩罚出轨搞婚外情的男性。  美国人常调侃自己,男人离一次婚,家就被大水冲过一次;离两次婚的,那家就等于刚刮过台风!怪不得人说美国男人一怕死,二怕离婚呢。所以美国女人不怕离婚,美国男人都愿意找离异的女子,那是个金银窝啊。你看,疯狂英语李阳的美国前妻那么高调打离婚官司。  我们来简单看看美国男人要付出什么代价。  离婚官司。纽约的离婚律师一小时收费大约在300美金,而如果妻子没钱付律师费,法官会指定丈夫支付。还有漫长的离婚程序,最少一年,长则五年以上,有的夫妇办离婚手续的时间,甚至比整个婚姻时间还要长!  财产分割。美国离婚法实行公平或平分原则,即使妻子是全职妈妈,没有收入,但婚后购买的任何不动产、流动财产(股票、基金、退休金、存款等),就算只登记在丈夫一人名下,也是夫妻共同财产,另外用婚后的钱继续去做婚前的投资,离婚也要进行公平或平等分割。看吧,离婚的男人岂不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孩子抚养。只要女人没有大的过错如酗酒、吸毒、家暴等,小孩一般都是共同抚养,或者单独判给女方,男人每月支付小孩抚养费。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离婚母亲,带着孩子住着大房子,开着大车周末去血拼;而离婚的父亲只能租个一居室,开辆二手小车。  赡养前妻。什么?有没有搞错?没有!如果前妻没工作,养活不了自己,男人还需要支付她一段时间的赡养费。赡养费标准是保证她离婚后,仍保持结婚时的生活水准。有的赡养费,要一直要支付到女方再婚或和他人同居为止。有些美国女人,为了不失去前夫的赡养费,只约会恋爱,不同居或不结婚。因为美国的法律太过于保护妇女的利益,以至于把某些倒霉男人逼上绝路,做出狗急跳墙、杀人放火的事情来。著名的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森,大概就是气不过其白人前妻拿着他辛辛苦苦赚来的大把银子,离婚后和别的男人只约会享乐,却迟迟不愿再婚,于是愤怒之下把这对“奸夫淫妇”双双杀了。  在和妮可基德曼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前三天,汤姆克鲁斯赶着和她办了离婚手续。有报道说,保守估计,阿汤哥此举令他省下一亿多英镑的赡养费。因为据加州法律,婚姻满十年的夫妇,有能力一方在离婚后须终身赡养配偶。天,阿汤哥,您真英才!  而中国的离婚官司,对无过错方的赔偿分三种:经济赔偿、经济补偿、经济帮助。但哪一种都不是离婚后的扶养。也就是说,无论谁对谁错,只要离婚了,就不存在对对方的扶养义务了,哪怕一方没有任何劳动能力。天,阿汤哥,你不选择中国籍,您真糊涂!  相比之下,中国男人多么幸福啊,美国男人越离越穷,而中国男人是越离越富!中国人,你干嘛要移民到美国,美国有什么好,想找小三都要偷偷摸摸。  言归正传。反过来再想啊,中国女人地位太低了,而中国女人地位低的原因除了经济不独立,更重要的是身后没有强力的法律保护。天不覆我,地又不载我,面对婚姻的终结,又要被扫地出门的时候,她能怎么办?理智清醒的她,先选择义无反顾的离开。  不纠缠,不懊悔,不回忆,就此了断。我曾爱过,与你何关?
  @北狼正 5楼
15:21:41  前排顶起!  -----------------------------  路过的都是朋友!
  不错,楼主继续啊  
  非常喜欢楼主的行文,竖起耳朵听课:)  
  @萌湘雪梦 8楼
15:45:39  不错,楼主继续啊  -----------------------------  小小一片方塘,上帝无心酝酿。能得天光云影,欣喜而又彷徨。  感谢朋友。
  @清光永照 9楼
18:47:26  非常喜欢楼主的行文,竖起耳朵听课:)  -----------------------------  非常非常感谢。  多年不磨墨,笔砚已生苔。得友深慰望,虚心不敢怠。
  3. 中国的黄昏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这句话是说那些书痴的。因为太认真,所以很“入戏”,人的心情跟着戏走。可惜啊,现在,这句话早就没了出场的机会了,因为读书的人太少,不是说,知道周迅的人多,知道鲁迅的人少嘛。就是百年不遇露一下脸,说不定看的是影视剧“三国”。但我们的心境相同。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用心回味,经过眼前是一个个的记忆犹新的片段,是那些你曾经悲喜铭心的艺术空间。  这篇诗文,就是这么一个缭绕在中国人心头的片段,它是一个长篇的艺术切片,薄薄的,朦胧的,但是你的心却是慢慢的。在艺术创作上,这叫不叫事半功倍呢?就像行军打仗,以少胜多;就像一叶飘零,便知秋意;就像一滴水里,见出世界。我们把它请到聚光灯下——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皙皙。  就这么多,完了。  我本想把它排成两行,但看着更显瘦弱,就这么楞充一下大条,给一个完整的印象。就这么多字,仔细瞧瞧,还能再切分成两片,只是这两片字换意不变,所以还可以把内容压缩一半,这不就是唐代的绝句吗?可唐绝句还最少五言的呢,这竟然是四言。  钱钟书先生在《论中国诗》一文里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钱先生的后一句话是我们要说道说道的。说到短诗,这不是最。中国古代最短的诗歌只有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这首诗用最朴素的四个词神奇再现了狩猎场面的紧张激烈还有收获的兴奋。  那么这四句话写什么呢?得用高倍镜头,放大——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安宁的时刻,黄昏。俊美挺拔的杨树,把繁盛的叶在黄昏的光线里筛出斜斜的微黄,这是东门,一个无意有意的地方。哦,长庚星已经闪亮在西边天际,它温柔地凝视着这片多情的土地。  从此以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便有了“黄昏”的地位。从此以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黄昏”便成了一个永恒的背景。它让人安静,它给人温情。它在陶渊明的笔下让倦飞的鸟知返,它在王维的大漠里雄阔瑰丽,它在李商隐的笔下无限美好。就像我们读《红楼梦》,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林妹妹,而林妹妹不会因众人的喜厌而动容,她就那么地定格在潇湘馆。我们看“黄昏”是怎么“定格”在后人的诗词里的。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的元宵夜,花灯似海,夜如白昼,万众狂欢。我们却选择黄昏的郊外,柳枝轻摇,月隐树梢,喜上眉梢。时光飞逝,今年的元夜,跟去年没有二致。什么都在,月在,灯在,柳影在,浪漫的黄昏在,只有相约的人不见了踪影。物是人非,便纵有千中风情,也只能泪湿衣襟。  故事非常完整,没有任何悬念,甚至时间跨度都是长长的两年,人物形象也很丰满,是深情相约,意趣相投,但却无缘再见,怅惘,失意,伤怀。  而《东门之杨》则不同,它没有人物,没有故事,它只是一个时间的薄薄切片,只是脑海的一迹灵现,没有前因后果,没有前传续集。它美,美丽得像蒙娜丽莎,存在每个人的深深脑海里,但微笑的印象却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可以说,与《诗经》的黄昏相比看,《生查子》等诗词的演绎填满了读者的大脑,有点像西方的绘画,充斥了画面的每一寸细微的呼吸,不像中国绘画的留白,能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再创作的空间。  一种艺术是就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艺术能衍生出很多艺术。《东门之杨》就是后一种。  这样的艺术作品很多。阿芙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成为了法国卢浮宫的镇宫之宝,正是因为她没有双臂才给了她无数双美丽的双臂。《红楼梦》也正是遗失了后四十回的结局才引得无数人为之续笔猜测遐想。感谢这些作品的不完满,让我们的艺术世界更辽阔,更自由。  现代科技的发展之无孔不入,甚至于精子卵子从受精的第一刻起都可以“现场直播”,人,生命,仿佛已经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月球,在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没有人知道那个只在夜晚出现的神秘“嫦娥”“望舒”“月华”上面是没有生命没有水源没有氧气的坑坑洼洼的星球。之后,当我们再仰望万里长空,遥想亲友,“千里共婵娟”时,想到月球的“本质”,那种神秘的美感已经荡然无存。  科学给让我们认识世界,而艺术能让我们享受这个世界。  雷抒雁有一首小诗《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还是回到《诗经》中的“黄昏”来吧,它是最尊重读者的诗歌。它的黄昏最单薄而厚重,它的黄昏最纯净而丰富,它的黄昏是道家的“一”,给我们更多的“二”和“三”。它跟你在一起是你,跟他在一起是他,跟我们在一起是我们。它就是我们的中国的黄昏。  (草稿待修改)
  4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  您可别吓着了,我没有那么血腥,要讲述历史,但说不定会有点关系,因为我们都是现在,  都会成为历史。在我请出这首诗之前要说两句,如果是把它当做纯粹的历史剧来看,那么就要配上嘈杂喧嚣和凌厉的背景音乐。若果是当纯文学的剧本来看,那么就要配上滑稽调侃和无厘头式的背景音乐。人最怕的不是表演拿手好戏,而是众人面前献丑,真正的献丑。我没有天生的音乐细胞,也没有后天的触电机会,就这么憨胆大地遇事就拿来做比方,献丑了。刚才的那个两个背景音乐是我胡诌的,具体如何,且看诗歌《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嘿,比上一篇诗歌的还少一个字!但这篇不是切片,是有好戏上演——  干嘛都到株林里去啊?  嗨,哪里是到株林呐,那是去找夏南!  驾着我的四匹骏马拉的车,早上在株林吃点东西,就到株野去逍遥!  看,这最后一句就是乘车人的神态举止和行为。是用第一人称,我。这气势,这招摇,光天化日,我行我素!  是谁肆无忌惮招摇过市开豪车找美女?是谁给你的豪车是哪里来的美女?是什么让他们此行的前面有那么多的议论?是什么让他们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如儿常?你看看他们一个个猖狂样!不好,我已经漏短了,这么多的问句,是不是应该配上鼓声,由缓而急,由轻而重?  这不是真的吧?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讽刺诗,直指作为一国之君的陈灵公。这个荒于朝事国君,与臣子孔宁、仪行父一起私通大夫御叔之妻夏姬,国人尽知,他却能无视。即是诗中的“从夏南”“驾我乘马”。  这首诗更像剧本。有问有答,形象生动,两次出现“从夏南”,两次出现“株林”,但人尽皆知的是株林只是找夏南的一个幌子。就像聋子的耳朵瞎子的眼睛。  只看那出行的车马队伍就一目了然了。乘马,乘驹,这都是宝马良驹,四匹马拉的大车浩浩荡荡开路,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吵闹嬉笑,大车队后面是一片黄尘,久久不散。谁家百姓会有这么大的派头?开玩笑!  于是,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行者避路旁,来归相怨怒。于是他们有了上面的评论歌唱。逍遥者自去逍遥,耕者犁者自去耕耘。当小老百姓在挥汗如雨的时候,那些人,正在一个神秘的地方,跟一美丽女子花好月圆。株野,这片山林,这片原野,本清净无尘,奈何要蒙羞挂耻?  牛人自有牛事,你个小老百姓能怎的!即使是偷情不轨,还可以明目张胆地用公车!估计那顿早饭,不知道够多少百姓起死回生的,也不知道他们开不开发票,这荒山野岭的!   灵公是和夏姬去私会的,但诗中却用夏南二字,夏南是夏姬的儿子,这似乎有所不通啊,哪里跟他母亲行不轨,说是去找儿子?乱了套啦。史书上记载,陈灵公先生不久即被夏姬的儿子夏南于宫门外埋伏暗杀。难道这是说者有心?多行不义必自毙啊。  我们来看看这个雷人的故事。  夏姬只是个“美好无匹”的女子,生得漂亮不是她的错,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婚姻。于是,好色荒淫的陈灵公“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看吧,这个人有多么龌龊,这是什么,混乱啊!陈灵公对自己的行为不仅不以为耻,还与孔宁、仪行父各自穿着夏姬的内衣, 在朝廷上开起了轻薄的玩笑。大臣实在看不下去,就对陈灵公加以规谏,反而惹来杀身之祸。 有道是恶有恶报,公元前599年的一天,陈灵公三人又来到夏姬家,当着夏姬儿子的面戏谑说他是他们三个人的儿子。可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恶搞了,不知不觉中,没想到,夏姬的儿子,当时的夏南夏徵舒已经长大成人,且身为卿士。他听了这番话以后,非常羞愤,遂将陈灵公射杀,自立为陈侯;孔宁、仪行父逃到了楚国。后来更有了《列女传》里说的“殆误楚庄, 败乱巫臣,子反悔惧,申公族分”的传奇故事。  古人常常认为美女误国,把她们斥为红颜祸水,如把西周的灭亡归罪于褒姒,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吴三桂降清,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等等,在现代人看来,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这是几度变态的心理。就好比是你看到一朵花美丽异常,你上前摘下,种花人当然会骂你,你不能说不是我的错,都是花太美了,她诱使我犯错,错在花等等之类的言辞。明明是自己的错,还要栽赃给别人,你长得太漂亮了。可是我漂亮你不招惹我不就没事了?看来,不是她们美不美的事,是权势地位下的男人的奢欲难填,不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所以,都有了陈灵公一样的命运。这就是历史。  但我们的历史总在开这种玩笑。  这就是《诗经》,一种从土里生土里长得诗歌,它朴实得让你忘记它是诗歌,它还讲述了一个一个的故事,读故事的人各人有自己的收获。《诗经》里这样的诗作还有不少,我们来看看。  《墙有茨》“所可读也,(能把它都说出来吗?) 言之辱也。(说出来是非常耻辱的。)”写出了老百姓对这事情的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  《桑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写出了百姓求告无门,寄希望与苍天。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看,这两句最直截了当。殷朝的灭亡还不远,它就在夏之后啊!  《陈风》里有更清晰的表达,更加口语化,这就是《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看,这意思多明摆:  墓门之前长棘枣,用斧将它来砍掉。此人不是善良辈,国人大众都知道。知道却不制止他,由来已久真糟糕。  墓门之旁有棵梅,大小鸮鸟上面栖。这人不是好东西,作歌将他来警喻。警告他都没有用,身败名裂才想起。  想到那位睿智的老人在《中国人史纲》第十五章开头所说的话。——  中国历史一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盘旋:  一、旧王朝统治阶级腐败灭亡。  二、军阀或变民集团乘机夺取政权,发生混战,杀人如麻。  三、混战的最后胜利者建立新的王朝,组织新的政府,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四、经过一段安定或繁荣的时间。  五、又回到第一:统治阶级腐败灭亡。──如此这般,像走马灯一样,循环不已。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让悲剧不断重复上演。晚唐诗人杜牧就有《泊秦淮》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代的商女还唱着过去的故事,今人且莫再唱前人的故事啊!
繁华落尽见真纯  先说点小料。古人很讲究名。做皇帝的说自己是天之子,所以替天行道,管理万民,我们知道这是托词。打仗是讲究师出有名,否则是不义之师,理论上站不住脚。就连造反也要打着匡扶正义或清君侧的名号,东汉七王之乱不就是这样。还有古代的帝王死后都有所谓的“名号”,这“名号”就是对他的盖棺定论,当然是褒扬的多。你知道“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是谁吗,不知道,我也是搜了之后才知道的,他是康熙。“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是谁?看得出来,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她的谥号是后妃中最长的,当然也是收获民间骂名最多的。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说的古人讲究名,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面子,格调高点叫尊严。似乎有了尊严面子名号之后,我们一切都名正言顺了天佑地载了。但恰恰相反,历史记住的不是这些名号。  中国的诗歌也是。小学时的记忆一般是比较恒久的,因为那是人生白纸上的第一笔。我记得清清楚楚的是,老师父母邻人常常考问,丫头啊,背一下“离离原上草”吧,背一下“锄禾日当午”吧,但是从没有人说,你背一下《赋得古原草送别》或者《悯农》吧。中国诗歌给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它的内涵而不是什么名目。曾经,读《红楼梦》时,北静王爷夸赞宝玉的一句:雏凤清于老凤声。当时觉得此话清新明亮,搜了一下,才知道是大才子李商隐的诗歌,可是,我道现在还记不得它的题目。为什么呢?那么请允许我复制一下它的题目: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别怀疑,上面这段话就是题目。呵呵,可惜我背不来这个题目,但我记得诗歌内容。像这样的诗题古诗中很多,想开眼界的可以搜搜看,绝对会让你开眼。  我以为这样的冗长的名称在现在肯定会少见,谁干嘛没事找事搞得神乎其神,结果适得其反?没想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把这个名称给大家开开眼: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神农溪旅游景区国家5A级新旅游项目开发区景区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景区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先喘口气,喘口气。有什么感觉?直接的是呼吸急促,然后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真是受累。你说房子往豪华里装,车子往豪华里配,可以理解,那是往脸上贴金嘛,但是人名地名的讲究似乎就没那必要了,尤其是诗歌,本来就简短精炼的内容,配上一个老长老大的题目,这叫姚明的身子配潘长江的腿,那不是怪胎怎的?  但远古的诗歌就不是这样。以《诗经》为例。《诗经》原本是没有题目的,现在看到的是写定整理以后,才加上题名的。而题名则多半是从诗句中摘取的,有的选取诗第一句里一个字作题目的,如《氓》,有的选取二字的,如《关雎》,有的选取第一章全句的,如《东门之杨》,有的从一章中摘取二字的,如《株林》,还有的是摘取诗中不相关的两个字为题的等等。但是《诗经》不会因为这些诗歌没有题目而影响流传。这应该可以叫做实至而名归吧。这就是名实之辩么?出去浮华的外部修饰,留下的都是精华。  还是《诗经》最朴实无华,在题目这么重要的部位——题目是一首诗歌的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是最能传神达意的地方——那些远古的诗人或编者就这么看得淡看得开!你看看现在名利场里的女人有多少大眼睛长睫毛先天的?当然不止这些。为了美,我们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但她们忘记了最永恒的东西,心灵。  《诗经》就是给我们留下了心灵的东西,隐去了外表的奢华。所以,它永恒。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首“繁华落尽的真纯”的诗歌,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衡门”,即是横门,就是门是一根木头,横着堵那儿。对,贫民之家。那这应当叫奢华落尽。如果我要说,他是韩信陈平刘备朱元璋的家呢?韩信曾食不果腹,寄人篱下。陈平曾家徒四壁,无钱娶妻。刘备曾是那个寒风中卖草鞋的小男孩。朱元璋曾是在父母饿死后出家了的和尚。看来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来头”就武断他的未来。往往最朴素最接近本质的地方住着最真纯的思想和最广远的未来。  诗歌里说,即使是再简陋的房子也可以栖息,哪怕是清清泉水,也可以暂时充饥。  看看陶渊明逃离了华冠长袍的官场,归到田园的呼喊: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说得多好,“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房子能容下双膝就好,关键是要有一颗可以随时“倚南窗”而“寄傲”的情怀。  而《衡门》就是这种情怀的肇始。  诗歌又说,吃鱼难道一定要黄河鱼?娶妻一定要是美女?  这得好好掂量掂量。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没有最高标准的,但是有最低标准。最低标准就是果腹。生存很简单,生活很复杂。颜回曾被孔子夸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固然可喜,但得能够让人乐在其中才有意义。  娶妻?天下美女多,未必适合我。登徒子的妻子奇丑无比,而好色的他却非常喜爱她。诸葛亮的妻子是黄承彦的千金,据说丑不可见人,可据说诸葛亮的许多计谋都是这位丑夫人一手策划,像著名的木牛流马。妻子是什么?不是刘备口里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衣服,她是伴侣。她是能够同甘共苦的伴侣。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傅雷背后有朱梅馥,钱钟书背后有杨绛,史铁生背后有陈希米,李安背后有林嘉惠。  最后我们看看另外一个经典案例。  东汉太学生梁鸿,家贫而博学有品节,势家大族多有欲嫁女于梁的,梁全不动心。同县孟家有一“肥丑而黑”的女儿,年三十不嫁,宣称“要嫁人就嫁贤能如梁伯鸾(梁鸿字)的”。梁鸿听说,就聘娶了孟女。孟姑娘盛妆入门,梁鸿却连续七天不理睬她。孟姑娘请问原因,梁说:我想娶个一同隐居深山的妻子,你这打扮离我的愿望太远了啊。孟姑娘容貌不佳,眼界心胸却丝毫不逊于梁鸿,更兼体格健壮,能举得起舂米的石臼。遂回答丈夫说:我不过是试探一下你的志向罢了,隐居之服早就备好了。立即卸了钗环,将长发随手挽起(当时叫“椎髻”),换了布衣,操持起家务来。梁鸿大喜:这真是我的妻子!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夫妻入霸陵山中,过起耕织、读书、弹琴的自在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梁鸿因事到洛阳,登上芒山,看着京城宫室宏丽,满目繁华,想起普通百姓的辛劳愁苦,悲从中来,作《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此时是汉章帝时期,号称盛世,梁鸿这首“政治方向不正确”的诗惹恼了皇帝,下令搜捕。梁鸿只好改名换姓,携了妻子逃亡,先到齐鲁,再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在富人皋伯通家当佣工。尽管沦为奴仆,住在下房,夫妻间的礼节依然一丝不乱。每到吃饭时,孟光总是将粗陋的食物放在木托盘里,举到眉毛的高度,低着头,端端正正地捧给梁鸿。这恭敬有加的举止被主人皋伯通偶然撞见,识破了梁鸿身份,将他们夫妻当宾客供养起来,梁鸿从此在皋的庇护下闭门著书,直到病逝。  “举案齐眉”是梁鸿夫妻的日常仪节,他二人若始终隐居山中,该仪节日日上演也无人知晓。变姓名藏到皋家,仆人身份的低贱与仪节的庄重高贵形成了巨大反差,由此引起注意,而被皋伯通识破行藏,“举案齐眉”的佳话也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恐怕是一心避世的梁鸿孟光始料未及的吧。这也恐怕就是名实之辩的最好注脚吧。  读《诗经》就是回到最真纯,回到最简单,回到最平静的心灵。在俗世的风尘里,借你一双慧眼,让你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你发什么牢骚?  说实话,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肯定有人会误解。这句话往往会出现在这样的对话中,当一个人叨叨不休骂骂咧咧,身边的人会看着有火,听着有气儿,于是像一个打火机一样点着了,啪,你发什么牢骚?!  但不好意思,我今天的话,不是在这个场合出现的,我是问,你,我的朋友们,你们平时要是发牢骚的的话,都是什么样的牢骚?其实我这话是问我自己的。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下面两首元曲。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呵呵,好一箩筐的牢骚啊。不过,这怎么像不像元代的话?但它们就是是元曲,看来,我们的生活跟历史相比,似乎没有什么本质变化?这种共鸣是可以理解的,生命有限,可欲望无涯,于是我们就在现实和梦想中挣扎,这所有的得与失,一出口,就是牢骚。有关这种认识,韩愈早在《孟东野序》里说得明白,我们看看。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简单理解一下,就是说,万物都会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像草木风水,金属石器等等。而人也是,歌也好苦也罢,都是心里有不平静。好的音乐,是选择最适合的东西来演奏的,好的言辞,是人们选择最善于表达的人来传达的。而这些传达的东西,就是牢骚。  《尚书?尧典》有言,诗言志,歌咏言。《诗大序》也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么说来,那么所有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扩大到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外化自己心志的东西,那么都是一些高品质的牢骚了。我们看编订《诗经》的中华编辑第一人,孔子是怎么说的。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那意思是,小子们啊,为什么不多学学诗啊?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老师一连串说了这么多学习《诗经》的好处,反正不管怎样,就是可以借此发挥你的一切想法上至为国为家,下至认识大自然,一切都在诗歌里。  不过,还是司马迁说得彻底,他在《报任安书》里发挥说——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这是很有名的励志片段,高中时都背得滚瓜烂熟。不过我们不是拿来励志,而是说牢骚,你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什么意思,就是《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都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也就是,都是有所发泄有所不平有所郁愤有所寄托的言辞,是有格调的牢骚。那么照此来推,我们小民是不是也可以时不时发点牢骚,说不准什么时候也一不小心而名传千古永垂不朽了呢!那我们就要来看看怎么个名扬后世千古流芳法儿,这牢骚该怎么发,这牢骚分几等。  先看屈原,千古牢骚,屈原为鼻祖。他所处的楚国,是主昏臣聩,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他的一腔报国的热血,换来的是两次流放,他抑郁成疾,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最后抱石沉江,以身殉国。屈原已逝,可是吟诵的《离骚》传诵不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等等令人热血沸腾的诗句还在,鼓舞了后世的一代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亦能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甫,历朝历代,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都是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  还有,为了更好生存生活而发的牢骚,宋俞文豹《清夜录》里记载,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范仲淹发现他是个人才,能用这么委婉的牢骚说自己的委屈,便擢升他的官职。  还有著名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名句,这是毛泽东在看到友人柳亚子的“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的牢骚之后,而委婉规劝之语。后来,柳亚子没有去不但没有“钓鱼”,而是去了中央。彼时领导的胸怀之宽广可见一斑。而像孟浩然就没有那么幸运,在玄宗面前发牢骚读了诗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后,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然后我们的孟大诗人就被放还了,再也没有了出仕的机会。这也是领导人的胸怀。  然后我们看两首小诗。《小星》和《东方未明》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这两首诗比较简单,前一首是说,天不亮,这位公务在身的人就要起床,他感慨,人同命不同。后一首也是,天不亮,外面的着急的公差就在哪儿催促了,有公务,赶快起床,于是,忙乱中,把衣服都穿颠倒了。看看,为了公事,连个囫囵觉都没有!那么别人都是什么日子呢,我们简单引用《北山》的诗句来看看,“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翻译一下,就是,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这叫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总有比较,总有不一样,总有不公平,就像那两首元曲里说的,读书干什么?到头来我还不如无知的人混的好,他们吃香的喝辣的!  这牢骚,叫第三等的牢骚。这是普通人的牢骚。对,普通人就是在这种自我安慰的发泄中来寻找平衡的。这就是真实的生活。透过他,我们看到鲜活的生命。《诗经》不虚伪,不做作,不粉饰,不屏蔽。所以我们感到生命的力量。对,这只是牢骚,等过了嘴瘾之后,生活还得继续。  而作为忧国忧民的上等牢骚,还有为了美好生活的中等牢骚,《诗经》之外,太多太多。  让我们回到远古的自由吧,有牢骚是正常的,老百姓都不发声了才可怕,君不见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喏,你发什么牢骚啊?
做个聪明的女子  那是一则爆炸性的新闻。那是日。  那时的上海是人间仙境啊,有傲然矗立的高楼洋房,有海阔天空的文艺沙龙,有鲜活多变的巴黎时装,有妖艳勾人的红唇美腿,有张狂野性的雪茄和恨天高,有销金锅儿的赌场,有潮涨潮退的证券交易所,还有娱乐天堂“大世界”,还有大世界门口扭曲众生的哈哈镜——这是一个让人目眩魂销的上海。  夜里两点,写好遗书后,她吃了一碗面,里面放了大量安眠药。她年方25。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登时全国震惊,各大报纸街头巷尾都在谈论一个名字:阮玲玉。她只给世界留下了四个字:人言可畏。14日的葬礼,有约20万民众到场吊唁,送葬队伍长达3里。  这就是“人言”引发的命案。  后来,鲁迅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杂文《论“人言可畏”》。  先生说,阮玲玉之流,就成了发扬余威的好材料了,因为她颇有名,却无力。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上海的街头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但如果对她讲甘肃的谁在偷汉,新疆的谁在再嫁,她就不要听了。阮玲玉正在现身银幕,是一个大家认识的人,因此她更是给报章凑热闹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点销场。读者看了这些,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化几个铜元就发见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但靠演艺为生的人,一遇到公众发生了上述的前两种的感想,她就够走到末路了。所以我们且不要高谈什么连自己也并不了然的社会组织或意志强弱的滥调,先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罢,那么,大概就会知道阮玲玉的以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为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   斯言道出国人的自欺欺人的麻木的看客心态,他们无聊、自私、扭曲、报复,这些东西不杀人,但间接杀人。  我有证据,熟语为证:指指点点,道听途说,三人成虎,蜚短流长,说三道四,流言蜚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唾沫星子淹死人,人言可畏,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等等。还有挖井得人和曾子杀人的故事。到近代,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痛彻心扉地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先生字字皆血泪,让人不忍卒读。  当个人自由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当流言蜚语满天飞的时候,当我们怎么还能淡定地生活若无其事地恋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最轻松的他慰。这话好说,管不了别人的嘴,我们就管好自己的脚嘛。或者解气地说,走自己的路,让狗去咬吧。可是行吗?周公恐惧流言日,不也被迫躲到乡下去了吗?屈原执着己见,不被谗言逼上绝路了吗?爱情不是这样啊,你要说了,我知道你要说的例子。我们来看看。  韩寿偷香贾充女,成就浪漫佳缘;裴少俊私会李千金;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中,崔莺莺主动约张生翻墙私会的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最后二人成绝配。更大胆的有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  因为诗歌里说嘛——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汤显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我们太熟悉这些诗句了,尤其是第一句,自从《还珠格格》风靡大江南北,这首诗被编成现代版的《当》传唱开来。歌词里的为爱痴狂都黄河决了堤了。  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
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让我们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让我们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让我们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 当地球不再转动 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化
当花草树木全不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
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爱情是什么?古乐府和《当》说了,让人疯狂;李商隐说了,到死思才尽;元好问说了,教人生死相许;汤显祖说了,不知所起,但可生死不惧。  刨去这些冠冕堂皇,他们这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像王宝钏,像卓文君。好听点,是执着是真爱不渝,不好听点,叫犯傻。打住,打住!我说完这句话就感觉会有千万盆水向我泼来,刚才还沙哈拉沙漠,这下我就印度洋海啸了,这都!我承认,这是爱情,但只是爱情中的一种,而且是美好的浪漫故事,但要到了现实,那就是事故!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薛平贵这样痴情的汉和卓王孙那样有钱的爹。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1928年2月,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杭州三美”之一王映霞,他们也成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被诗人柳亚子誉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由于年龄、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郁、王之间渐生罅隙,还曾大闹风波,最后反目,凄然协议离婚。俨然鲁迅的小说《伤逝》。  这就是激情的浪漫故事和悲催的现实事故。  我们来看看《诗经》里的女孩子,在浪漫爱情和流言蜚语中,是怎么做的。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反复吟咏,三段只有个别字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或相近。内容也不隐晦,意思也不遮掩。
  求你了,小二哥啊,别爬到我家来了!不要来了!不是怕你弄折了树,树算什么,只是,爹妈哥哥邻居们见了,那闲言碎语我害怕啊!  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刚开始是防范相对宽松,《周礼》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还为男女青年的恋爱、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但一过“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则要被斥为“淫奔”的。  春秋战国时,男女之防就严格了。《孟子》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贱骂,可见社会舆论已何其严厉。  女孩子到底怕什么?仅仅是流言蜚语吗?还是两家有世仇,像罗密欧和朱丽叶?还是两家有门第的差别,像张君瑞和崔莺莺?还是男子无房无车无存款,让女子的家人都替她担忧而阻拦?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每个男女爱情中共同的心理。但爱情啊,是一部电影,分上下集,上集是爱情,下集就是婚姻了。爱情需要冲动,婚姻需要理性。只有哪半部都是不完美。  曾经有个倔强的女孩唱着“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我愿意天涯海角都随你去……爱真的需要勇气 来面对流言蜚语……”后来,还是那个女子,她又推出了一首歌,“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谁能理解歌词的变化?  小二哥哥啊,如果你真的动了情,若果你真的想明白,如果你真的可以有未来,为什么要不光明正大走正门,而要偷偷摸摸地翻墙跳窗?害得我四周流言蜚语密不透风?这是你给的真爱?  缪塞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那首诗剧里说了一句精妙的话: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但是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我觉得应当这样理解会好点儿:翻窗翻墙进来的都不是主人,都是暂时的窃得快乐,“快”乐是短暂的,而大门进来的是买了阳光保险的,是终生相依的幸福。此话有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故事为证。当冰心被甜蜜求婚时,说:“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我不能最后决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后定下来”。爱情让人冲动,而智慧会让人冷静。要想打开女孩子的爱情之门,先打开她们家的大门。不给流言滋生的温床,不给人嚼舌根的油头。让爱无牵无挂,让爱正大光明,让爱经得住永恒。  想带上你私奔,奔向最遥远城镇,想去做最幸福的人。郑钧在《私奔》里这样狂想。  美丽故事的开始,悲剧就在倒计时。这是韩寒的《私奔》。冷酷而悲催。   还是《诗经》中的女子最聪明。
  好,潜水支持,  谢谢楼主
  @ffanfanfan 18楼
13:55:03  好,潜水支持,  谢谢楼主  -----------------------------  感谢你的支持!偷闲的练笔,还烦请多多指教!
  马克下
最美“相”思意  为什么会打双引号?对,我也会问自己。很有意思,这标点符号。点号里有些很有意思。顿号(、),就像一滴水一样,一个人从出生走向成长,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东西什么时候跟出生时完全颠倒了,就说明你长大了,这就是逗号(,)。什么时候才一辈子结束呢?对,到了句号(。)。什么意思?句号是圆满的,但是是中空的。我们自以为自己很不得了,此生功德圆满,其实外强中干。还有的人生充满传奇,那是感叹号(!)。还有的人充满开拓欲,那是问号(?)。还有的人充满神秘,那是省略号(……)。那些标号里,像双引号和书名号最好玩。双引号是什么?那是聚光灯啊,瞧,都对准你了,你是舞台的核心,是特殊人士,要特殊待遇了。书名号最臭。瞧那一副坚硬的面孔,书都白读了,还不会像小括号那样左后逢源,不过也是,人家最有原则了,不会随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性灵。好,我这题目里没有臭知识分子,咱都大老粗一个。对,也没有神秘的传奇的圆满的东西来故弄玄虚,也没有aoe到元素周期表的成长史,我们有了特殊人士——“相”。  来看它怎么自我介绍。只说跟我们有关的,无关的高高挂起。  一个意思是,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一个意思是,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意思很明确了吧?说白点儿,一个是互相吸引,两情相悦的甜蜜,一个是孔雀开屏,自作多情的愁苦。这可是两个不同的境界。单相思肯定不好,味道太苦,还是互相思念好,这才是幸福甜蜜。所以,我的意思是什么呢?对,味道好的那个。  我们看看好不好。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儡,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采呀采呀采卷耳,就是采不满一筐。想着我的出门的人,把筐放在大路旁。自从一别后,音信两渺茫。小小的卷耳,叶子青青,若待成熟,结成籽,小小的倒刺钩在你身上,看你还能不能离开我去远方。  远方的人是什么样呢?  攀了一座山,翻过了一道岗,马儿眼花腿软直摇晃,快快斟满酒,痛饮,这样就不会想家乡。喝酒,喝酒,这样不再忧伤。路远山高,哎呀,思念怎么驱赶?  诗歌是粘掇意象的,看谁组合得巧妙,看谁最懂得意象之间的化学反应。就像政治家一样,其实治国就是管理人,人本相同,但相互联系就会发生不同的反应。所以,老子才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都是菜,就看谁会烹饪调味。这首诗有两大意象,也就是有两样菜,就是女子和男子。他们各在各自的时空里给对方发去思念的信号,经过读者我们的想象的烹调,这就是一道幸福甜蜜的晚餐。分离虽有苦,但“相”思,互相的牵挂让这份思念之苦分外甜蜜,守候便有了价值。  来比较一下蔡伸的一首词——《长相思》:  我心坚,你心坚,各自心坚石也穿,谁言相见难?
小窗前,月婵娟,玉困花柔并枕眠,今宵人月圆。  两心同向,欢会何难?这简直就是安慰《卷耳》主人翁的!还有啊,美丽的“人月圆”,就不只是虚幻的期待。  但若论把“相”思写到超凡脱俗的,李清照最有发言权。看她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高标不凡芬芳千年的“相”思词。  开篇即精秀特绝,不食人间烟火,有沁人心脾的凉香。这是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思念萦绕,怎么排遣?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动作轻盈,不扰闲云。云?“云中谁寄锦书来”?谁寄?这一反问,问得好精巧啊,有谁寄书?还能有谁寄书?这相思,这娇嗔,还有对“他”的思念自己的稳操胜券,多么情深意浓,却又被她的锦心化淡了,雁回,信回,西楼月圆满!吕本中《采桑子》里女子这样埋怨——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而李清照心头绝对没有这样的不自信的嗟怨。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这“只愿”,是对对方的情感的不确定,而自己却这么日日思君,李清照的等待不需要诺言,不需要誓言,早已沉淀在心底,铭刻在心间,永不褪色。爱只有深埋于心底才可以萌发生命的芽。  所以,李清照的心里升起的是满月,哪怕西楼月下,还是满月,这月一直是圆满的,不是吗?爱是一个人的事,爱情才是两个人的事。有了心心相印,有了刻骨铭心,有了共同的思念,距离就不是问题。这满,是美满,是满足,爱和被爱的美丽存在。此情无计消除,但却被祝福。因为两处愁,源自一样的思。  所以这首词才这么芳香千古。  亲情也是一样。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登上高高的山岗,远远眺望爹娘和兄长。他们说,哎呦,孩子行役忙,早晚不停太紧张。一定要注意身体啊,赶快回来别留远方!   对,看出来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这样的内容。来看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喏,登高遥望,思念的亲人也在思念自己。天,这是离人多大的安慰!所以我们对这首诗推崇备至,原来是这首诗里有温暖的安慰和幸福的“相”思。  还有更有名的杜甫的《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流下了眼泪,落在了妻子的心中。
  那是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尤其是双方的相思,开拓了诗歌的境界,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捕获了更多的信息。悲切凄婉,但又温暖情切。  同样打动人心的还有白居易的诗歌: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越是开阔诗境,越是有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不知道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是不是受了诗歌这种奇特的组合的启发。  报国之思也是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君明臣贤的时代。唐太宗只有一个,房谋杜断魏征直谏也罕见。  所以我们更加理解了上下求索的屈原的孤独,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这是莫大的悲凉。金戈铁马的辛弃疾的悲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到吹角连营,这是心痛。还有侠骨柔情的陆放翁的悲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是心堵。  我们来看看老陆同志一厢情愿的爱国的悲愤和心堵。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我更想到了《无衣》的慷慨激昂。同仇敌忾,才有希望。但《诗经》以下,能够挺起脊梁爱我中国的人太少,爱我爱国志士的人也太少。鲁迅先生去世后,郁达夫悲愤地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切莫让爱国志士的热血冷却,请允许我们一起擎起英雄的大纛,愤然前行。  梁启超先生有《读陆放翁集》两首。  一,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二,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以此激励那些真的猛士。  然后我们才会有我们想要的是最美“相”思意。
生命如歌 边走边唱  看一首很简单的诗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浓缩一下,用今天的话,七个字:采车前子,收起来。  呵呵,这也叫诗歌?您肯定这么大呼上当了。没办法,现在的骗子太多,搞慈善人说你是作秀,沿街乞讨人说你是工作,合法上访说你是精神病,到手的滨江豪宅前面是一臭水沟,上街吃碗十块钱的面找你九十有五十元是假币。电影《宝莲灯》一开头不就是老道士在唱他的骗人歌嘛——走走走,游游游,不学无术我不发愁,逢人不说真心话,全凭三寸烂舌头,马屁拍得他腿抽筋,老虎嘴上揩点油,东南西北混饭吃,坑蒙拐骗最拿手。  赶快回头,马上都成教唆犯了。我们这哪是这是什么诗歌?我们来看看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复。这诗人也够憨厚实诚的啊,让读者一眼望穿,也不买弄点玄虚,这是什么,这是幼儿园的大字本么不是?不同的就是六个动词,大家都能发现。而这六个动词,又都是近义词!天,这不是穷折腾吗赚稿费吗?估计就找着这么几个近义词了,如果有,还要加。该怎么理解?到底什么是诗歌?到底什么是好诗?《诗经》可是我们的文学之母,是一切文学的渊源,怎么就这么点浅水?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冒昧地这样想,是不是,有一种可能,这首诗歌不是在挑战我们的智商情商,而是在挑战我们今天的世界观?  芣苢,这么生涩的名字,不好读,这些陌生的字词像远古的化石一样,高深得让我们顿觉寒酸,要避之不及。这是一种中草药,现在我们常叫它车前子,当然还有更多的名字,不过以这个最有影响力,就像周树人有过许多笔名,但以鲁迅最有名。它有清热利尿祛痰名目等等多种功。那么采药的人肯定是生存所需,要么是医务工作者,要么自己家药用,当然也可能卖给医务工作者。而这种草,无论远古还是现在,山间路旁随处可见,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但却有这么神奇的名字,这就像我们现在的人名一样。我们家乡中原地区,农民叫它牛舌头草或猪耳朵草,还原了它朴素本真的面目,这种命名是从叶子的形状上考虑的,形似牛舌头,也似猪耳朵看来不怎么美观,但却很地道,不玩虚的。来看采药这件事,如果没有什么异常情况,这就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凡的事情或者说做得多了,就是成了枯燥乏味的琐事或负担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歌者,对这么平凡琐屑的小事都要反复歌唱呢?是什么让他们有这么高涨的热情和这么简单的快乐?  在今天,各类娱乐节目、娱乐场所、娱乐活动已随处可见,还有歌舞晚会充斥电视节目的百花争放的当今,我们可有这么单纯的心,随时想唱就唱呢?可曾有一首诗歌不由自主地流出我们的心田,流出我们的欢乐和幸福?似乎那是演艺圈的事儿,离我们太远。于是我们的所谓的歌唱,有了太多的包装和制作。我们的歌唱,有了太多的名的渴求和利的趋向。而伴随诗歌而来的快乐也逐渐被大打折扣。歌成了艺术,被唱响在舞台;歌成了盆中的花,被栽种在阳台。  而《诗经》不是,它跟这些东西无关。它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是生活,它是自然,它是一种纯然的生命状态,它来自每一个生命的蓬勃的快乐的心灵。所以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可以用来歌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花一草,都是生命之歌。而这生命之歌,正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来源,就像道家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我们的《诗经》,就是一。  顺便说说诗和歌的前世今生。  就像天下大势一样,分分合合。最先,诗和歌是两个概念,虽然都是韵文,但和乐唱的是歌,不能和乐而歌的为诗。但是后来合二为一。统称为诗歌。先秦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孔子就曾经诗三百,皆弦歌之。但之后,诗和歌又分开了,直到唐诗宋词,尤其是宋词,皆是歌词。后来,又分开了。我们现在的诗歌,就是单纯的诗,当然你要谱曲唱也未尝不可,而歌,就是歌词和曲子的统称了,但每一首好歌的歌词,都是很不错的诗。所以,虽然分开,但藕断丝连。我现在所指的诗歌,二者兼有。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而口耳相传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诗经》《离骚》各开现实和浪漫的源头,历经汉乐府和赋,两晋韵文,到南北朝的零落,再到大唐的百花争艳,宋代词,然后元明清的曲艺生长,到民国新旧文化交替的白话诗,到新中国的沉寂,到现代。当然晋朝就衍生出了了笔记体小说,还有后来的极盛的明清小说,虽是小说,但诗意盎然,人物不管身份如何,都能吟诗作对。  而现代诗歌,虽然像中国足球一样备受诟病,“梨花体”“羊羔体”等“口水诗”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是诗?会按回车键就会写诗。话又说回来,现在中国的什么东西不是备受诟病呢?尤其是网络话语权的开放,大家被压抑了几千年的个性自由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激动之余,难免口不择言。  不管怎样,文学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要回归于生活,备受争议就是备受关注,备受关注就是备受期望。我们太需要远古诗歌这样关乎真性灵关乎真生活的艺术品了。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古诗,应该是东汉《吴越春秋》记载的这首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即是“肉”字。它大意是,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弹弓,用它把泥制的弹丸发射出去猎获禽兽。传说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无法证明。  虽然我们不知道最早的诗歌是什么,但诗歌的起源是很明白的。它和劳动和原始的宗教活动有关。有两则资料为证。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古乐篇》)  第一则资料,古人抬木头时,有人喊口号,有人应和,这就是诗歌。第二则材料,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不管是什么,诗歌来源于劳动是没有争议的。而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之一。生命本艰辛,而诗歌能带来欢乐。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还有他的传世名句,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前一句意思是诗人职业神圣烛照人世,后一句是说,我们生活是充满苦和累,但是要保有一份诗意的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但拥有一份诗心可以让我们活得更惬意。这些思想认识,不正好呼应我们远古先民们内心的葱茏的诗意吗?那是一个物质极为贫困,生产力极为低下,科技,没有科技的时代,他们拥有快乐而富足的心灵世界。不知道这是他们的幸福呢,还是现在我们的不幸呢?是不是,我们也应该随风歌唱,忘记一切忧伤?  还记得那个每个炎夏聒噪的小生命吗?不知道?对了,现在的树木越来越少了,沙漠倒是越来越多了,温室效应越来越强烈了,物种倒是越来越少了,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谁还知道有一种叫蝉的小生命呢?  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深情地歌颂它: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不知疲倦的歌手。法布尔这样叫它。  隋朝旧臣虞世南笔下的鸣蝉是: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赋予它高标逸韵人格的特点。  而我,更喜欢法布尔的称呼,因为它更接近蝉的生命本质。  想想蝉,就知道在自然界中得到与付出严重失衡的不是我们。这个小小的生命,在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成长中,忽略任何一个小环节就会见不到光明,然而它经历无数生命考验仅仅为了一个月的阳光一个月的歌唱,我们还有什么不平呢? 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歌唱的呢?  每个蝉都是不知疲倦的歌手,每个人也可以成为生命快乐的歌手。    来看看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情况。  自从2004年《超级女声》走进中国,“明星梦”开始疯狂在中国蔓延,“选秀”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快男》、《我型我show》,到《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再到最近的《中华红歌会》《欢乐合唱团》,《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等等,当然节目的繁多竞争的压力,各节目挖空心思使出浑身解数,自然会有不少批评和指责,就像现代诗一样。有人调侃说,什么选秀?就只剩下“秀”了。刨开这些纷纭的东西不说,我们看看为什么歌舞类的选秀节目会这么多。  这个不难理解,除了单纯的为了名和利之外,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对于歌唱的涌动的热情,不是火山爆发,是春天来了。歌唱是天赋人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歌唱?当然,在拂去这些纷乱芜杂的表面的东西之后,我们应当明白,这一次歌唱大潮的来袭,更多的是唤醒我们内心的诗意和欢乐的旋律。成不了诗人和歌手,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如诗如歌的心。  从“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希望”到现在的“爱要大声唱出来,姑娘大声唱”,不是我们解放了歌唱,是歌唱赋予了我们新的生命。从新诗各种流派到“口水诗”的浪潮,不是我们解错了诗歌,是诗歌更加贴近了生活。(当然“口水诗”有它很不可饶恕的地方)  不管怎样,一路走来,从先秦到现在,我们一路有诗歌相伴。不歌唱等什么?  就用下面的歌词结束今天歌唱的旅程。  是谁在唱歌
温暖了寂寞
白云悠悠蓝天依旧
泪水在漂泊在那一片苍茫中
一个人生活
看见远方天国
那璀璨的烟火
  是谁听着歌
遗忘了寂寞
漫漫长夜一路芬芳
岁月曾流过在那人潮人海中
你也在沉默
和我一起漂泊
到天涯的交错
家有父母  我真的无法相信,FAMILY就是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天下还有这么巧合的事?家庭的意思就等于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多少次,我心碎于央视那个催人泪下的公益广告面前。小时候,父母就是我的庇护,长大后,他们渐渐苍老,那个I 也就是我要成为他们的依靠!文化的力量就是这么如润物无声,却又震撼心灵。没有说教,是文化最高的境界。  这也是我遇到《葛覃》之后的第一感觉。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劐,为絺为綌,服之无肄。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粗线条勾勒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葛草茂盛而长长,蔓延到山谷中央,黄鹂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亮。割藤蒸煮织布布,穿在身上多舒服。报告师长我要回去,衣服脏了要浣洗。什么洗衣不洗衣,要回娘家看父母去。  诗人的感情是细腻的,不容许我们这么粗枝大叶地读。细细看,我们能读出什么呢?  这首诗是有“背景”的。嘿,我们祖先给我们创造了多美的一个词,背景,背后的风景。可是,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却赋予了它太多现代化的污染。还好,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别人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因为有背景的人不一定有前景,有背影的人却肯定有光明。  它的大背景是无声的:山青翠,谷清幽,葛麻满山满沟,叠翠密稠。大片大片的绿得滴翠的空气不容商量,直扑身而来,不由得你不进入情境,成为它的一草一木。大背景里有强大的磁场,面前的东西都无处可逃。  它的次背景是温馨的:黄鸟欢快鸣唱,飞飞落落在灌木上。联想到什么了吗?对,我们从不识字的时候就背熟的老杜的小清新的两句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层峦叠翠的山谷里,有欢欣的鸟儿,那一团团嫩黄,在青翠里,翻飞,歌唱。是青翠的山林润泽了它的嫩黄的嗓音,还是它的嫩黄嗓音润泽了青翠的山林?都不是吧,应该是黄鹂的鸣叫唤醒了我们的耳朵,唤醒了我们生命的春天。好一个明丽的清亮的春天!  它的小背景是繁忙的:苍山翠林,黄鸟飞鸣。在我们还沉醉的时候,镜头已经悄悄转向了热火朝天的一处。这镜头切得,不露声色,又别具匠心。这也是《诗经》最惯用的手法,看似无关的文字下面,却关碍着歌唱者最深沉的情愫,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诗歌。看到了:割麻,,打捆,运输,……剥麻,理麻,晾晒……在山石上,在树丛里,在溪流边。这就是一个严格有序的远古的制麻工厂!做制麻工人累吗?当然,尤其是女子,因为这都是体力活啊。想到“咱们这鞋和袜,还有这衣和衫”都是我们的劳作,平凡劳累的工作中就有了些许温暖。  工作总有贵有贱,生活总枯燥简单,但意义都不凡。没有农民,我们无以为食;没有农民工,我们无以为居;没有制衣厂,我们无以蔽体;没有清洁工,我们何来城市美丽?感念一切的劳动,感念所有的劳动者。  镜头一直在拉近,一直在缩小,她出现了。刚才都是她的背景。她穿过忙碌的人群,像一只黄鹂鸟穿过灌木丛,然后,停下了。“经理”,我要请假回去洗衣服。这是她的话。什么洗衣不洗衣,我是要回娘家看望老父母。这是她的心里的话。  背景中,镜头定格在了黄鹂鸟身上。生活中,镜头定格在她的请假回家的一瞬间。诗歌结束时,定格在她的心理活动时。
  原来是一个普通女工人要请假回家看望老父母。一切深情的铺垫,一切紧张的劳作,以一句深情的想法唤醒了我们的记忆,我们对父母亲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两个银行,一个是帮你理财,一个是帮你理情。而现今的社会节奏太快了,我们都更加忙碌了。我们忙得没时间回家,我们忙得没时间陪父母孩子,我们忙得没时间关心自己的心情,我们忙得没时间想忙之外的一切。我们忙忙碌碌。我们在“无情地”积累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于是乎,亲情淡了,眼神冷漠了,脚步麻木了,大脑混沌了。于是我们的节日被法定放假,我们的空巢老人,被强制被看望。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这么底气很足得跟领导请假,回家,看望守候的父母,交汇他们期待的眼神?钱没了,可以再挣,情感的维系不在了,就再也找不回了。是时候该打理打理我们的情感银行了,没有开户的要赶紧。  《韩诗外传》记载这样一件事。  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来源。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仰头对天不觉得内疚,低头对人不觉得惭愧,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不在其中。  这意思很明白,其实所白了,一个人如果没有亲情的滋养,他也就没有了生命的原初能量。没有了生命的原初能量的人,注定没有广阔的生命。  回到诗歌来,这位女子的心理很耐人琢磨。  她说是回家清洗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夜里挑灯看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