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学生在学校里用集换式卡牌对战手游召唤兽对战的是啥?

为什么大学一开学会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校?
【首先,孩子既然已经上大学了,说明基本已经是成人了,应该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种事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其次,让孩子一个人独自或者和同学一起去新学校,也是一种锻炼。最后,每年开学看到学校如此多来送孩子的父母家人,感觉他们来回奔波也感到他们的不易。】
让家人送送吧,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宿舍”,他们才能想象出你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玩耍,才能放心。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食堂吃饭”,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坐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吃着什么样的饭菜,才能放心。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去教学楼的路上”,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才能放心。而不再是想你的时候,只能想象一张脸庞而已。—————9.5 分割线—————谢谢大家的赞同。这个回答可以随意转载,不需要征得我的同意。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答案,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回答。祝全天下的父母都长命百岁,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附上一段大致的翻译:请明天来报道的新生注意一下:一个小小的请求…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所有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因为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他们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把你当个小宝宝吧。 ?
人家就旅个游,你就这么多意见。。。。
因为他们18岁时候要么在工地上流血流汗,要么骑着拉货的三轮车穿梭于集贸市场。有时候身边会走过白衣飘飘的女生,像一阵带着花香的风拂过。心神不定,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那里柳絮飘飘,衣着干净整洁的学生依偎着闲庭漫步。后来有了你。生活还是那样的忙碌。因为没文化,被合伙人耍字眼欺骗,与人争辩时被人讽刺暴发户,大老粗,饭局上看他人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你渐渐的长大,从蹒跚学步到亭亭玉立。习惯了每天中午看着你狼吞虎咽,晚上看着你在台灯下写写划划,又欣慰又心疼。时光飞逝。当孩子攥着录取通知书欢呼雀跃跟你说被某某大学录取了,你很高兴,忽然感觉到心里某个结不着痕迹的解开,但隐隐然有一点点失落。傍晚躺在床上,老婆跟你抱怨忙了一辈子,你动了心思。开学那天,全家动员,你觉得开车居然能这么快乐。终于见识到了大学,比自己居住的小县城还要壮观。你和爱人忙前忙后,女儿怯生生的跟着后面想帮忙,你一把拉过去,不用,有爸爸呢!到了宿舍,爱人和孩子铺着床铺,没过多久看着满头大汗的你喘着气说:“刚才我去食堂看了!菜还不错,然后我就办了饭卡,给你拿着!还有这是生活费,不够用了给家里打电话,别屈着自己!”这时候一个人磕着瓜子从对面慢悠悠踱过来“哟,都大学生了,还这么大阵仗啊?”你强忍着一巴掌呼死她的冲动,赔笑着:“我们家这孩子没出过远门,以后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多多体谅体谅,在一起要团结。”那人翻了一个白眼算是回应了。到了傍晚,陪孩子吃完饭。老婆说学校这边宾馆人满为患,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在宿舍楼下,你有些不安说,我走了?女孩攥了攥手,说,你回去吧!你又说,我真走了?女孩故作不耐烦,你回去吧!你一狠心踩下油门绝尘而去,却在小路拐角处停了下来。回过头看夕阳余晖下那个百般爱怜的小身影低着头,双肩耸动,越走越远,直至拐弯不见。一路无言。开门进屋,毫无生气,冷冷清清。眼前像倒映似的,从孩子小时候穿着碎花裙抱着气球咿咿呀呀,到她玩着电脑你厉声斥责。爱人早已泣不成声,又忽然想起了什么,抹去眼泪给孩子打电话:“喂,我和你爸到家啦,那边的床睡的习惯吗?有啥事就给家里打电话…你怎么哭了呀?别哭,在那好好学习,跟室友搞好团结…”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
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对父母来说,那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谢邀。我本科四年的一大遗憾并且现在已无法弥补的,就是大一来学校报道的时候,是一个人去的。当年计划一家三口自驾从家出发,边开边玩到武汉,送我到学校报道,然后父母再慢慢开回来。不过后来父亲的单位遇到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医闹,这个自驾的计划毁掉了。我当时觉得,“没关系啊,今年不去明年可以再去,明年不行,后年还可以的嘛。”哪知此后几年暑假,却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而依然未能如愿,直到我读完了本科,父母都没有机会来到这号称有着“全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的地方看一眼。终身遗憾。即使我读研的时候他们一起去了,我读博的时候他们一起去了,又能如何?这种事情,过了就是过了,补做一次,你都未必有当初的感觉和心情,朋友。朋友,其实我非常理解你的想法。18岁是法律上的成人标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后都不会再管你一分,成人需要独立长大,应该独当一面,所以,考上大学后去学校报道这种事情,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让父母帮着打点好一切,怎么看都像一个还在父母庇佑下的温室花朵,不应该,对么?可是朋友,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寒窗苦读12年,历经艰难走过高考独木桥,P掉无数对手,有了一个相对好的成绩,被相对好的学校相对好的专业录取,对于孩子而言是多么值得开心的一件事情,对于父母而言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客观条件所限,哪个家庭不想把喜悦放大,把骄傲延续呢?客观条件允许的话,在孩子报道的时候,父母把孩子送到他即将呆四年的地方,看看那座城市,看看那所校园,看看他要住的寝室,甚至是看看他要相处的室友、他要面对的老师, 对父母而言不仅更放心,而且更开心。这是一种心里有谱的踏实,一种陪伴的见证。与子女共同见证大一入学报道时候的喜悦,一份喜悦能变成几份;与子女共同解决大一入学报道时候的麻烦,一份麻烦只剩一点。那种心情,我们没有经历过为人父母,不能体会、无法言说。后来我只能从那些来送孩子的家长的脸上和眼神中读出一二。我能理解,很多同学来上大学之前,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生活在故乡的那座城市里从未离开,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充满未知,高考成绩高仅代表考试这方面还不错,但很多东西孩子们压根没经历过,对他们来说可能毫无头绪。进宿舍了怎么打扫卫生?床上用品一大堆怎么套被子怎么铺床?带来的一大箱子衣物如何整理?面对扫楼的推销的坑比的闲杂人等怎么应对?……这些玩意儿,会的人觉得说来简单,没经历过的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要领。以前我送新生到寝室的时候,有见过虎背熊腰的男生面对一堆床上用品毫无头绪坐着生闷气到痛哭的场景。这还只是每年九月新生开学季,每一位大一新生遇到各种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细细究起来,刚到学校报道的那几天,新生们可以碰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情:有轻信推销人员被诈骗了1万多生活费的,有刚搬东西到寝室忘了锁门被洗劫一空的,有刚办好校园卡就弄掉身份证的,有搞丢了录取通知书急哭的……堪称“毕竟图样”的闷声作大死集锦,这种时候,有一位以上具备丰富人生经验的长者向晚辈介绍一些知识水平就显得很关键了。基于以上,我从不去苛责那些刚到经历过高考、刚跨过成人门槛、刚到那所大学报道的大一新生能有什么特别强大的生活能力,也不会因为某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把他送到学校、安排好报道、打点好宿舍,就会取笑他不独立、弱爆了。不是这样的,我反而可能会开心地接过相机,帮他们全家在正门口的牌坊下面合个影,要知道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辈子只能做一次的事情,多么美好。其实我羡慕他们。因为要让18岁的小孩子们学会独立,太简单了。要不了多久,被社团大佬们下达任务的大二的同学们将会拿着各种招新宣传单攻占那些新生们的宿舍,用各种稀奇古怪的个人经历告诉新生们:“加入大学一定要参加几个社团,才让你的大学生活不留遗憾。”要不了多久,班干部、年级学生会、院学生会、校学生会的各种竞选将会打得人仰马翻,他们在18年前自信又脆弱的玻璃心马上要被草碎得无以复加。要不了多久,上课、社团、开会、集体活动可能再加个谈恋爱马上会各种割裂他的时间,多点一线的生活可能打败一些人,又会重塑一些人,也会告诉他“这个世界不是四海之内皆他妈”,不会长大就他妈滚。以上这些个玩意儿,他要想玩,不出半年,可以玩得贼溜,但是那又怎样?我至今没有机会和父母在“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下拍一张照片,没有机会向他们介绍我们全国闻名的“樱花大道”、“珞珈山”、“樱顶”,他们的儿子已经保研了但他们连我实验室的大楼在哪都没看过,我还想带他们吃一下我们这里清真食堂顶好吃的“新疆大盘鸡”、菜市场的糯米包油条、樱顶煎饺。这些个玩意儿,当年都无法完成,即使后来补做了,又怎样?我再也不可能回到1字打头的年纪,他们也比以前老了。有父母送去大学的孩子,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事情,尽管你觉得你自己可以,尽管你可能想要独立,尽管你会嫌他们唠叨。但最好抱紧他们,多抱紧一点,最好多拍点照片。你需要被爱的。我也一样。那是美好。感谢阅读。
看了好多温暖的答案,鼻子都有些酸酸的。日,我去烟台上大学,爷爷执意去送我,这是他孙辈里的第二个大学生。我和他面对面坐在人不算多的硬座上,看着第一次见到的丘陵,享受四个小时的旅程。到了烟台火车站,我们在一家牛肉拉面店每人五元吃午饭。下午到了学校,他坐在雕塑旁的草地边上帮我看着行李,我自己办理各种手续,之后随着学生会的学长去了宿舍。晚饭在一餐他很高兴地要喝一瓶啤酒,说饭菜还不贵,一块钱的西葫芦炒鸡蛋。其他同学当天还没有来报到,爷爷晚上睡在我对面的下铺上。我铺着床垫,他铺着褥子,我枕着几件衣服,他枕着我的枕头。后来直到我结婚后,妈妈告诉我,你爷爷从烟台送你回来都掉眼泪了,说你长大了,什么事自己都能做好,他什么忙也帮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大家那么多赞!最近我的弟弟准备结婚,父母需要回老家一段时间帮着筹备婚礼。我的爷爷又担心谁来接送我的儿子去幼儿园。我妈说,你爷爷好像有想来北京帮你接送孩子的想法,或许81岁的他还是想看看我们过得好不好吧。
前面答案都好复杂,难道没有人跟我一样只是因为东西太多拎不动嘛( ̄^ ̄)ゞ
你们大概是没见过我大一室友,她家人载了她的五六只狗来送她,整个客厅充满了欢乐的气息。学期中另一个室友和男朋友吵架,两家所有亲戚出马,大概十来个人吧,在我们客厅里面劝他俩复合。我觉得操心孩子这事儿大概是没有国界的。
虫虫虫虫虫:
因为是大事,仪式感。在很多地方考上大学是大事,值得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重要程度可以比肩娶媳妇,生孩子的。对于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来说去孩子要呆好几年的城市去看看,心里就放心了。回来和亲戚朋友邻居也有话聊。然后再顺道全家旅旅游逛一逛,简直开心死了。中国是人情社会,血脉感情深厚,如果父母长辈有意向去送,自己直愣愣非要独自去报道会让人伤心,作为第一次长期离家的前奏曲,“孩子是真的不需要我了。”我知道题主想说什么,只是没问到点子上。大二我做大一护理系的辅导员助理,在校园报道点迎接新生。新生找到自己系的驻扎点先签到,然后出示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证件让我们确认不是冒名上大学。再然后告诉他们去哪里宿舍报道,哪里领被子,哪里领白大衣,哪里体检,哪里领校园一卡通。有的学生全程两手空空自己玩手机,或者躲在后面不上前,让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上来问上来记。我那时岁数小,也爱装逼。我说叔叔/阿姨,你让他自己来问,流程很多很麻烦,您到时候走了,他自己就不知道了。其实我只是看不惯他们甩手掌柜。但是大多数同学一提醒就能接过东西自己办。特别不能自理我当时没见到。现在想想这也没什么可喷的。只是他们一时还不适应责任交接。都会长大的。送就送了,一辈子也就那一次了。不要24岁的你嘲笑18岁的你,40岁的你再苦笑24岁的你。没什么用。
关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独立的问题,我有话说~我在国内不好好上学,初二14岁,期末英语考了23分,同年就和妈妈去北京面签。美国移民的政策很实用主义,14岁或以下的孩子比较容易过签,因为比较容易无缝对接美国社会。家长则不同,很可能就过不了。当时移民官和翻译笑眯眯地问我离开了妈妈一个人去美国行不行,我说行。然后老外就说让我妈签份东西,我在飞美国的这段时间由航空公司代为监护。我妈当着我什么也没说。出了房间我要去厕所,我妈在窗口等文件。等我从厕所回来才发现我妈哭了,我妈说这小子才14,你让他一个人从北京坐动车回青岛还可以,但他自己去美国怎么行。窗口打开,翻译笑着说,别哭了,也准你一起去。然后到了美国,我妈开始搞笑。注册高中的时候,除了父母必须出面提供信息的手续,我妈基本就消失了。连什么家长可以陪同的分班考试都是我一个人去,我妈压根不管。第一天去高中连课表都看不懂,在学校里像个傻子。放学回家我妈啥也没问,只说了一句“男孩子就好好干,之前落下的现在努力补”。美国高中就是这样,不管你需要什么想要什么,都是你去跟你的guidance交流,跟你想要的老师去谈。internship也是这样,volunteer也是这样,任何club活动都是这样,很少有家长操心。=
=在ESL真见过奇葩的同学,不会填免费午餐表就一直花钱充卡。其实那个是纯粹的福利,不管家境如何只要填了就免。回忆起来,那几年我妈除了管我地方住,给我提供饭,就什么都没管过。后来我夜不归宿,我妈眼睛都不眨一下……到了我高三的时候,家里的日常网电账单,车险人险零零碎碎,每年报税找会计师就都推给我了。包括后来进marine做财务审核,这工作需要security clearance,得美国国籍。于是自己填交N400,指模,然后面试宣誓。四月份的时候老爸出车祸,早上八点多,我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你爹出车祸了,警察给我打电话,你去处理一下。我一听我妈的口气就知道人没大碍,打我爸手机,警察接起来告诉我救护车往哪个医院送,我联系了律师中午再赶过去。我妈就完全不过问了。因为这些仍然都是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怎么处理不是问题,谁去处理,第一次去处理,这个很重要。后来她说,我和你爸是你成长过程中的拐棍,你习惯依赖我们,我们就会离开,让你自己去走你自己有能力走的路。这时,你需要的是自己。当你自己能走了,你才会重新需要我们,不是作为拐棍,而是纯粹的家人。这是我妈觉得我应该独立了,很多时候她故意不帮忙不出现。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遇到的绝大多数事情,只要自己出头就完全可以办妥,用小事树立独立意识最为重要。后来大学搬寝室时,我妈穿着去参加我高中毕业典礼时的旗袍来送我。marine的recruiter来家接我时,我妈坚持要陪我去征兵处。中士以为我妈会和大部分华人家长一样,各种问各种劝。但是我妈说她就是来听听,绝不干涉我的决定。至于我爸,former PLA,他觉得儿子进军队里搞几年财务预算压根不是事。这是我妈已经知道我足够独立了,她反而参与进来,就想在儿子离开自己之前能多和儿子相处一会。已经和孩子独立与否没什么关系了。所以说家长陪孩子去大学也好,啥也好,未必就意味着孩子不独立。就算孩子独立了,也不意味着家长不能在孩子前进道路上的一个节点送他一程。在独立之后能让父母在自己的人生中多参与一部分是一部分,双方都不至于留下遗憾。 我猜想,妈妈生命中最快乐的那一天,是我去上大学的那天。至少,在那一天开始的时候,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的专长,大学给了我一笔棒球奖学金,相当于一半的学费。妈妈告诉亲朋好友的时候,只说我拿到了“奖学金”,她喜欢这个词,虽然大学招收我,更多的可能是为了让我给校队打棒球,而不是为了让我读书。
我还记得妈妈开车带我去大学的那一天。天还没有亮,她就起床了,等我下楼的时候,餐桌上已经有满满一桌子好吃的在等着我了,煎饼,培根,鸡蛋——就算家里有六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吕贝塔想和我们一起去,但我的回答是绝对不行——我的意思是,有妈妈陪我去,已经够让人尴尬的了——所以她只好用撒满糖浆的法式土司安慰自己。我们出发前,先把吕贝塔托付给一户邻居照顾,然后,开始了我们四个小时的车程。
因为这对妈妈来说是件大事,所以她穿得很隆重:紫色的套装,一条围巾,高跟鞋和太阳眼镜。她坚持要我穿衬衫,打领带。“你是去上大学,不是去钓鱼,”她说。我们两个穿成这样,在镇上就很引人注目了,更不要说是在六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那时候,越是嬉皮的打扮越入流。所以,当我们终于开车到了大学校园,走出我们的雪佛兰车的时候,发现周围的
女孩都穿着凉鞋和乡村风格的长裙,而男生们都套着汗衫,头发留得长长的,遮住了耳朵。我和妈妈站在那里,领带和紫色套装,我再一次感到,妈妈所招引来的目光,连带落在了我身上,让我感到无比难堪。
妈妈问了一个路人,学校的图书馆在哪里。我们走进图书馆大厅的时候,她激动地对我说:“查理,看看,都是书啊。你就是把大学四年的时间都花在这里,也看不完一个角落啊。”
她不停的指指点点 ——“看,那是书桌,你可以在这里看书”,“看,那是餐厅的桌子,你可以在那里吃饭”——我忍受着,盼着她快快离开。我们穿过草地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涂着白色唇膏,嚼着口香糖,留着前刘海的漂亮女孩。我的肌肉顿时绷紧了,说不准她会成为我大学里的第一个女朋友,谁知道呢?但就在那一刻,妈妈在边上问:“你没有忘记带上盥洗用品吧?”
问题该怎么回答呢?有?没有?或者“上帝啊,妈妈!”女孩从我们身边走过,好像听到了妈妈的问题,忍不住要掩口而笑;或许,那可能只是我的想象。其实,我和她的世界还完全不搭界。我看着她袅娜地走近横躺在一棵大树下的两个男子。她嘴对嘴吻了其中一个,然后在他们旁边躺了下来,而我还在妈妈边上,接受她关于盥洗用品的询问。
一个小时后,我把行李箱提到了宿舍的楼梯口。妈妈替我拿着两个棒球棍,它们是我的幸运棍,我靠着这两根球棒打出了不少本垒打,赢得了椒谷县的比赛。
“给我吧,”我伸出手说,“我来拿吧。”
“我和你一起上去。”
“算了,不用了吧。”
“但我想看看你的宿舍。”
“妈妈。”
“怎么了?”
“算了吧。”
“为什么?”
“你明白的,算了吧。”
我实在想不出应该怎么说,才能不伤害她的感情,所以我只是把手伸得更长一些。妈妈的脸沉了下来。那个时候,我已经比妈妈足足高了六英寸。她把球棍递给我。我把棍子放在箱子上面。
“查理,那给妈妈一个吻吧,”妈妈说。她的声音一下子温和了许多,听起来和往常不同。
我把箱子放下,箱子着地时发出轻轻的“咚”一声。我朝她靠了过去。就在这时,两个年长的学生正好从楼梯上下来,他们边走边大声说笑着。我条件反射似的往后退去,和妈妈保持一定的距离。
“借过,”两个学生中的一个说,从我们身旁绕了出去。
等他们走开后,我再次向妈妈靠去,我想在妈妈的脸颊上轻轻啄一口,但她用双臂抱住了我的脖子,把我搂得很近很近。我可以闻到她的香水、发蜡、润肤露、以及其他各种为了这个特殊的日子而使用的化妆品的味道。
我从她的怀里挣扎出来,提起箱子,转过身,走上楼去,留下妈妈独自一人站在楼梯口。就在那个楼梯口,妈妈站在了这辈子离大学殿堂最近的地方。——米奇·阿尔博姆《一日重生》“你知道吗,罗丝?”妈妈突然开口说。“查理从来没有让我给他剪过头发。你能相信吗?他坚持要去理发店剪。”
“为什么,亲爱的?”
“噢,你知道,他们长到一定的年纪,突然之间就会摆出:‘走开,妈妈,走开’的架势来。”
“孩子们常常因为父母的缘故而感到尴尬,”她说。
“孩子们常常因为父母的缘故而感到尴尬,”妈妈重复了一遍。
是这样的。青少年时期的我,常常拒妈妈于三千里外。我拒绝在看电影的时候坐在她边上。她的吻让我感到浑身难受。妈妈的好身材让我感到不舒服;她是我生活中唯一一个离了婚的女人,我为此感到愤怒。我希望她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穿着便服,剪剪报纸,烤烤布朗尼蛋糕。
“有时候,孩子的话最伤人,是不是,罗丝?你忍不住要问,‘这究竟是谁的孩子?’”
罗丝噗嗤笑了。
“但通常,他们是因为受了伤才这样做。他们想要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她朝我看了一眼。“记住,查理。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让父母和他们一样受伤。”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行在无意间也戳痛了父母,比如使用各种借口将他们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别在不需要与他们道别的时候与他们道别。我一直以这本小说里的情节自勉,为的就是下面这句话永远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爆个照呗,这是去年她回国时拍的,44岁。
shine Shoe:
08年到现在已经七年了。七年前这个时候我开学,我爸妈说你大了,该自理了,自己去就当锻炼自己了。家里面其他长辈也是这么个意思,并且家里面实在也不宽裕。我虽然对自己第一次如此远距离的独自旅行有点露怯,但也没让他们看出来,背地里只是不停地安慰自己。他们最终决定只是送我到火车站。到了火车站,一切都还正常,我虽然第一次坐火车,但很快也就研究了出来大致的流程。快过安检的时候,我妈突然就崩溃了,一个劲的让我爸去看看还能不能买张票跟我一起去。得到否定的答案以后,只是一个人在那里抹眼泪。我依稀记得我当时微笑着安慰我妈说我没事,然后独自提上行李上了火车,向着西安开去,可能头也没回。我清楚地记得我的铺位是十八号下铺。在那个时候,网上刷票还不存在,我三叔动用了很多的关系才托人帮我买到了这张宝贵的卧铺票。可是,我却不知道从哪里看铺位号,憋了老半天才鼓起勇气用一口标准的家乡普通话问列车员十八号在哪里。列车员随手一指方向,说就在那边,然后急匆匆地就走了。可是,我还是不知道在哪里。很惶恐,还好始发站一共就没几个人,也没有人注意到我。我楞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给我爸打了个电话之后随便找了个铺位索性玩起了手机。几分钟后列车员走到我那里看见我以后很惊讶地问我你不去你座位上在这里玩手机干什么。我说,叔叔我还是不知道十八号在哪里。那一刻,一米八五的我恨不得缩成十五公分钻到铺位下面去。列车员打量了我一会,摇了摇头亲自把我带了过去,然后给我指了指铺位号的位置。现在我已经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大的铺位号我当年却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尽管火车当啷当啷响了一路,那一夜我却睡得出奇的踏实。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醒了,看着窗外快速飞过的供电线和时不时出现的窑洞,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不知道火车将要把我带到哪里。那张车票,我还保留了许多年,只是许多年过去了我终于记不起把它遗失到了哪一个角落里。从早上十点下车,到学校已经一点了。没过多久就下起了雨。我一个人提着行李在办各种手续,很是狼狈。周围有迎新的学长,但是我却没有寻求他们的帮助,因为我不认识他们,怕他们不是好人。我那时甚至不知道如果跟他们说话要称呼一声学长,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学会了,但第一次却用在了学姐身上。周围有很多一起报道的同学,基本都是家长陪着。我看到一个我们省会城市的帕萨特停在那里,从他们的聊天当中知道他们从省城一路开了过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抹掉从头发上滑落到脸上的雨水,感慨道有钱真好。后来,四年本科顺利毕业,然后保研继续读。研一暑假我知道第二年毕业后就要出国,可能父母再不来就没有机会来看看这座我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城市了,这个自从我来了之后他们每天看天气预报都会留意的城市。我只是觉得,他们应该来看看,这座城市由于我的存在对他们而言肯定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况且他们也从来没有专门为了旅游出过这么远的门,虽然我那时候一分钱也没有。在我的要求下我两个姐姐凑了点钱,父母自己也掏了一部分,由二姐陪着来到了西安。我陪他们转了三天,逛了钟鼓楼、回民街、城墙、大雁塔、陕博、兵马俑、华清池、翠华山,并且还带他们在雁塔校区的食堂体验了我平日里的早餐。我妈说她觉得大雁塔的音乐喷泉不错,而我爸却比较喜欢翠华山。期间我妈吃肉夹馍和泡沫吃多了之后坚决拒绝再吃任何小吃,最后索性什么也不吃了,告诉我她闻见了餐馆的味道就想吐,只想喝一碗粥。可怜她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在外面连着吃这么长时间,对地沟油反应异常灵敏。我想如果当年他们来送我了,也许我也就不会再让他们来一次。但是我也觉得他们现在来挺好,如果他们当年送我来很有可能我们会一起狼狈。现在至少我已经对这个城市非常熟悉,还学了一口半吊子的西安话,可以做他们的导游。我租了车,从火车北站到咸阳机场,大热的天我没让他们去挤过一次公交,除了中间女朋友带他们去体验了一把刚修好没两年的地铁。他们玩的很舒服,也很有尊严。来去西安的旅程都有我姐姐陪着,我也不担心他们会因为不熟悉各种现代化的流程而陷入窘境。这次旅行,他们第一次体验了软卧、高铁和飞机。回去后我问我妈坐飞机什么感觉,她说挺舒服,还没坐够的就到了。有钱真好。感谢我的两个姐姐,并不宽裕的她们掏了不少的钱。尤其是二姐,辛辛苦苦攒的钱都是老板发的科研补助,平时都不舍的怎么花。为了陪父母来,她还特意跟老板请了三天假。感谢我的女朋友,几乎全程陪同。我爱你。后来,我出国走的时候,直接要求他们要到北京送我。我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儿子要出国这种机会,让他们花钱单独去北京转一转他们是断然不肯的。心疼钱,都想留着给我结婚或者上学用。我带他们逛了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还去王府井看了看,只是他们说王府井也罢了,不像传说中那么富丽堂皇。不管怎么样,至少他们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王府井。我也觉得王府井确实不怎么样,以后有机会还是得带他们去上海外滩以及南京路看看,或者带他们来我现在的这个小岛上一人来两个两斤大的龙虾。在机场托运完行李后并没有椅子之类的可以供人休息,我也担心时间长了我妈情绪再像之前那样突然崩溃,就想打发他们早回去。他们也没反对,于是我就准备去安检。可是当我们到达安检口的时候我妈还是迅速地哭成了个泪人,然后我大姑也在一边流眼泪。我看了一眼我女朋友,一样的哭了起来。我咬着牙勉强绷出一脸微笑,一一安慰他们并做最后的道别。我抱了抱我的女朋友,嘱咐她我走了之后要把我爸爸妈妈好好送到北京南。快进去的时候,我回头看了最后一眼,只有我爸微笑着向我挥手,其他人都只是看着我抹眼泪。爸,你憋得那么使劲,也不容易。不过这么多年我还真没见他哭过,除了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对我极端失望被我气哭过一次。感谢我的大姑,在一个在我看来很高档的地方请我吃了在国内最后一顿饭,然后又开车送我们去机场。终于看不见他们后,我再也没忍住自己的眼泪,真的是泪如雨下。在一群拥挤的陌生人中间安安静静地哭了一路,一直到登机口。也许是因为这一次的目的地实在是太遥远,我第一次体会到离别时的伤感可以来的这么猛烈。这次出国求学,虽然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内心也更加忐忑不安,但是自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又害羞又自卑又没有见识的毛头小子了。这几年的大学时间,我抓住了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游历了祖国南北东西许许多多不同的地方,就连飞机这种在当年看来只应天上有的交通工具我也都记不清楚到底乘坐了多少次。在去加拿大的飞机上,我用蹩脚的英语跟空姐要了一小瓶红酒,喝了下去来平复自己的心情。酒够劲,没多久我就倒下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邻座的大妈把我晃醒,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空姐开始发泡面了。感谢那个北京大妈,要不是她叫我起来,我可能就错过了那顿早饭。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以后我会错过什么。我妈不能陪在我身边,就连旁边的这位善良的北京大妈也不过只是陪我到多伦多而已。而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自己走。我还记得大妈对我说你们年轻真好,想睡就睡,她说她就怎么也睡不着。去一个远离家乡的城市求学,是一个人人生的重大转折,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不妨让父母一起见证这一刻。他们,真的是放不下你,或者真的高兴看见你步入人生中崭新的一页。
Christian-Stark:
你们这些城里人啊!!!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很多同学上大学报道才是第一次坐火车……
庄周字少博:
记得我上大学那年,我爸和我的舅舅执意要送我去。来到学校那天,我爸忙前忙后,替我办好一切手续。我默默看着他俩给我收拾床铺,拖地,打理一切。搞完我看到我爸偷偷哭了,我还见我爸哭过一次,是我小时候摔断腿的时候,当时他趴在我病床边哭边说:爸爸没照顾好你。当时我心里感觉暖暖的。想着他们送我过来都是为了能好好看看我以后生活的地方,我能体会到长辈对我浓浓的爱。。。然后剧情急转。。。第二天,他们从长沙出发,去了广州玩了三天,然后去了佛山,深圳(东莞应该没去。。。),随后又到香港玩了三天,然后折到武汉。。。然后飞回了家。。。回去时两人身上加起来就剩二十五块钱了。。。从我们离家到他俩回去总共十一天,但在长沙只待了两天。。。
1、很多高中毕业生都没有独自旅行过(甚至没出过市),一个人去大学报道可能会不知所措;2、很多父母都没有出去旅游过,趁这机会可以出去看一下;3、考上大学还是一件大事,送去上学算是个仪式吧;4、你一个至亲要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几年了,你要不要去现场看看这个地方?
前年我要开学的时候,我爸提前一礼拜自己开车带上我爷爷奶奶,从老家江西赣州开去广州,打算一路上玩着走,老人家之前都没出过省,可开心了。然后他们忘记了带上我。开到广东韶关了又回来把我捡上。我爸跟我解释说是熟悉一下路况,卧槽这是什么鬼。
当年我妈把我往学校一丢就去华东七日游了。。。所以他们只是终于有机会甩开拖油瓶的,当然要来主动欢送一下啦~
我上大学那年,坚决不让家人送我,自己一个人北上。由于我早到了几天,和几个同样提前到的同学和学长认识了,结果报到那天,很多新同学和家长和我寒暄的内容必定有:「你一个人来的啊?你爸妈不送你呀?」那时候中二的我特别自豪。这些年下来,我渐渐明白了,可能他们并不是在赞扬我,而只是在惊讶我居然忍心拒绝让我父母见证这有纪念性的一刻吧。
穿红衣服的小子弹:
很多时候不是子女离不开父母,是父母离不开子女。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啊。唉,看了一圈答案,我终于明白,穷人家的孩子无童年。从小就被当大人看待的我,当年特别想叫家人送我去读书。可是没钱,所以几乎不用商量,最后还是我一个人奔赴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我爸只送我到火车站。因为我上大学之前从没去过驻马店,他们怕我找不到路。还有,我带了两床厚棉被。虽然录取通知书里写着,所有生活用品都可以在报到时购买,但为了省钱,我妈特地给我做了一床棉被,还专门去集市上买了一床被罩,我第一次可以挑自己的被罩,所以选了一床浅苹果绿的。拿回家才发现,被子做得太长,被罩套上有很大一段被子是窝成一团的。我妈想把被罩拆开,帮补一截,我制止了,说是凑合用吧。我实在太喜欢那床被罩了,不想破坏它。出门前,我妈给我准备了几个油炸发面头,还有两只巨大的铁梨和几只我家田里摘的香瓜,叫我在路上吃。到火车站,我爸看见别人提的塑料袋里都有碗装泡面,他又跑出去给我买了两袋方便面(碗装的贵,没买),我又主动申请要了一个面包和一包饼干。上了火车,我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在硬座上坐着,饿了就吃发面头,啃方便面,渴了就接水喝。面包的味道真让人陶醉啊,奥利奥的夹心吃起来凉凉的……24个小时,等我到站时,腿都肿了。下火车的那一刻,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的是怎样残酷的四年。我把那个装着两床棉被和我所有衣物的硕大无比的蛇皮袋放在脚边,开心地打量着那个陌生城市的一切:高楼大厦、绿树红花、热情的迎新志愿者、写着学校名字的大校车……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如此的美好。怀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我踏上了返校的路程。当时我在想,要是爸爸跟我一起来就好了,他如果知道学校还会派车来接我们,肯定特别骄傲。
对于广大中国农村的家长来说,去外地读大学,不仅仅意味着孩子逐渐离开父母身边,这意味着自己逐渐得适应长年累月的思念子女的生活。上个星期温故了变形金刚2。男主去上大学,他爸妈也非常开心的送他,一家人在大学校园的感觉,好温情!会想起当年也是我爸妈送我来读大学,转眼4年过去了,想想当时带他们走长江大桥,那时候真的好开心,我妈好开心,我爸也好开心,这种感觉,一生可能只有一次!
极地阳光说:
对我来说,那是二十多年来我们一家人唯一一次一起出去玩。也是爸爸妈妈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现在回想起他们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穿梭时激动又新奇的眼光,真的是。想哭又想笑。有时候我真想再上一次大学,让我们一家人有一个冠冕堂皇出去玩的理由。有时候我又想赶紧毕业,用自己挣来的钱带爸爸妈妈真正旅游一次。
对于好多家长来说,这是第一次出远门。而且是心里面高兴的充满理由的出去转一圈
因为你不知道的是:他们这次送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大三的时候看《变形金刚2》里,男主角一家送男主上大学的那一段居然有点想哭。
我的妈妈截至目前化妆过两次:一次是见证她儿子的婚礼,一次是送她的女儿去上大学。
9月23更好吧,翻译如下,乃们是因为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所以才不点赞的吗、、、手动翻译,不好求大神指正明日去学新生注意,一点小要求…当你妈想到整理你的衣物和床铺的时候,让她做吧当你爸想要把自己介绍给楼层的人的时候,让他去吧当他们想用相机记录下你这周的点滴的时候,让他们这样做吧如果他们使你难堪或者表现的很疯狂,让他们这样做吧正如你开始你生活的新角色,他们也正在适应他们的新的身份你相信与否,相比你而言,适应新角色或许对他们来说更困难所以,让他们再把你当一次他们的“孩子”吧其他回答,希望你能喜欢
其实…家长陪孩子一起报道的挺幸福的啊…其次难道就我家长完全不担心我么…QUQ我家在河北…大学在福建…关于我的大学报到…我母上大人是这么说的…自己去啊…~你要是连个报道自己都干不了还上什么大学啊…~然后她和我爸只是把我送到自家车站…就回家继续睡觉了QuQ…第一次以及每一次…噢…萌萌的心好痛…难怪别的家长都放心我说我闯荡出去玩儿都让我照顾他们孩子…都特么是这么来的啊…
啊,这个问题必须来分享!这么巧,跟题主一样,我去年也在思考“爸爸妈妈送孩子进大学”这样的现象。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的工作就是在不同大学厮混,和不同大学的小伙伴做点让大学生活更有意思的事儿),每年新生季,我都会琢磨能给这群刚步入大学的小伙伴带点什么惊喜?去年我们的目光就落在了新生报到当天总被忽视但数量很大的一个群体——送孩子进学校的爸爸妈妈。当时和一群已经大二大三的小伙伴一起workshop,脑暴在这个场景下我们能做点什么。大家回忆起自己父母送自己报到时忙乱又辛苦的一天,动情处甚至会忍不住掉眼泪。我相信已经过完大一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共鸣,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一年后才发现报到那一天对整个家庭都意义深重,却往往什么也没留下。为了了解更多真实的故事和场景,去年8月我在知乎提了这个问题:一天之内回答特别火,也会有很多观点上的辩论,“独立派”和“父母派”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我觉着,感受比评判更重要,答案里的很多故事很多情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在开学那天,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给踏入校园的新生和家长送去报到当天原本该有的美好(顺便也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我们把去年新生季的行动称为“带老爸老妈进校园”。在实践这个idea的过程中,跟全国三十多所大学的新生和父母产生了交集,一次一次被打动。分享给题主,你大概就能更好地体会大学开学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要送孩子到学校。我们做了两件事情:1、纪念邮筒报到当天,新生忙着办理各种手续,家长们基本都被甩在一边百无聊赖地等待,所以我们在家长聚集区摆了个纪念邮筒,准备了明信片和笔,让父母写下给孩子的悄悄话,开学一两周后的中秋节帮他们送到孩子手里,给孩子一份窝心的惊喜。我们偶尔拖着邮筒在校园里转悠,偶尔把邮筒默默地摆在旁边,几乎每个经过的家长都会停下来看一看,好奇地问一问。有的家长一看到就特别嗨皮地拿起笔写明信片,有的家长伫立良久心里似乎在犹豫,有父亲拿着明信片找个角落坐下来静静地很认真地写,有妈妈写完投递明信片的时候有点害羞地笑说“孩子又要觉得我矫情了~”,有父亲拿着写满字的卡片跟我们说:“你们要拿信封给我包起来啦,这是悄悄话~” 有爸爸说“我不写了,我一写她妈妈又要哭了。”
有妈妈说:“不写了,我们家是儿子,要是女儿我就写。” 有的家长笑着相互怂恿让对方写。有的家长第一次没写,趁孩子不在自己又偷偷的写一张塞进去。 有妈妈写着写着掉眼泪……还有妈妈笑着让儿子走得远远的自己偷偷地写。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中国的父母们大部分都还不是那么擅长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在即将分别的时候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舍。他们只会不断叮嘱不断叮嘱,有可能孩子听得都不耐烦了。当你给他们一个载体让他们不那么“尴尬”地表达时,他们是那么愿意接受。我们在江南大学的小伙伴当天做了个现场小视频,看得人都要飙泪了:开学后的第一个节日就是中秋,那一天我们把爸爸妈妈的明信片送到他们家宝贝的宿舍,同学们惊喜的笑脸让我们知道,分开后再听爸妈的唠叨是很幸福的!!还有人会特别热切地从宿舍送我们的小伙伴下楼。稍微来几张图片,还感兴趣的可以戳链接2、 给新生和父母的创意合影给新生和父母拍照这事,我们前年就在校园里做过,整体反馈很不错。但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父母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头前仍然会有点不自然,只是拍个合影没有什么情感的交流。所以去年我们创意了很多好玩的互动卡牌,让家长或新生选择适合他们氛围的版本,定格一个有互动关系的鲜活瞬间。最后我们把照片洗出来送给他们,用有血有肉的方式记录下每一个家庭踏入大学的第一天。你明显能感觉到,不管家长是很爽快地还是很忸怩的,但他们都很想跟孩子拍个合影的。看看他们的笑脸~楼上有答主说自己很遗憾没有和爸妈在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下拍合影,来一张我们给别人拍的。想看更多笑脸:想看更多笑脸:所以,放到现在,我都不愿意去思考“为什么家长要送孩子上大学”,或者说越来越不在乎“大学生到底应该独立进大学报到,还是由家长陪同”这样的问题了,因为把它当做判断题来做选择完全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我们都可以让这一天“很独特”地发生在自己的生命里。就好比,和父母一起进学校报到,他们是什么样的角色,有怎样的体验,是你的行动能够决定的。若干年后再回头看,你会发现那天不止是给父母再照顾自己一次的机会,也是在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第一道印记。不留遗憾。我现在都还记着去年夏天,我们不同学校的小伙伴此起彼伏的:8月26日,江南大学启动;8月31日,吉林师范大学启动;9月1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启动;9月2日,北京邮电大学启动;9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启动;9月4日,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启动;9月6日,四川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启动;9月8人,西安体育学院启动,9月10日,武汉大学启动;9月11日,贵州大学启动;9月12日,浙传、江西师大启动;9月13日,潍坊学院、大同大学启动。几乎在每个学校,都有收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几百张明信片,帮100多个家庭留下了创意合影。对我们而言,那些写着明信片落泪的父母,那些新生收到来自父母的惊喜时的笑容,在现场被吸引过来参与的人的肯定,都让这场“弥补当年的遗憾,送去报到当天原本该有的美好”有所实现。最后,送给耐心看到这的小伙伴两期电台:里面有一些很打动我的父母和孩子进大学时的故事,也有我们筹划做点什么时的思考
Ethan Lee:
我大学社团一姑娘跟我学画画,平时喊我师傅,苏州人。大一报到的时候家里来了2车人大概10來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姑姑,表弟表妹...可能大家就是认为家里的小公举上大学了是一件大事也很有意思,大家组团来壮声势怕小公举在陌生环境胆怯,况且一开始好多杂事忙来忙去的,让没有住过校的女生不知所措。况且在校小超市里留学生爸爸妈妈也来送孩子上学啊,完全不会中文,结账时我还想秀下英文帮他们忙,但是收银的小姑娘经验丰富的很,直接在计算器上打出价格总和,有零有整的,灰溜溜...
我入学的时候,报完道,我妈妈陪我去宿舍整理床铺见识室友,下来看到爸爸坐在宿舍一层大厅的硬木椅子上睡着了。可是我爸说,他开心。那是四年来我爸离我宿舍最近的一次。
这几天西交大开学,堪比豪车展~吓死宝宝了
Jianlong Liu:
我爹都是说你自己搞定,他们不管
你看过变形金刚没有?主角父母打着“小宝贝我们送你到寝室吼不吼啊”的旗号公然去大学欣赏小美女小帅哥去了。人家就是想趁机旅个游啊!还有啊,中国社会现在开车的越来越多,大家也是越发觉得开车的吼处了,事实证明,无论是大学新生开学还是老油条毕业,开车来搬行李,那是坠好的。如果学生能大学前就考了驾照自己开车搬行李去学校,那是想得太美了…
因为东西太多不好拿啊,我报到的时候装了三个行李箱两个双肩包,爸妈纯粹当苦力和司机,报到注册领东西办宿舍是我一个人干的的,他们就拎着东西随我跑
我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爸妈自己开车送我来学校。大学留在省内,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远。路上我玩手机,我妈唠叨,我爸开车。我不耐烦的说,从小学我就开始在外面住宿了,又不是第一次。我妈说了句:“我就唠叨最后一次。”忽然就觉得有点难过,我似乎,莫名其妙地,不经意间,就长大了。我爸妈生意忙,事多。开学前我爸妈给自己和保姆阿姨放假,自己做饭,也让我下厨,一起出去玩,在家看电视。临行的前几天,收拾行李。我妈说她收,我说不用我自己来。她坚持要她收。我爸说,让你妈收吧。我不喝酒,我爸第二天开车也怕睡过头,两个人喝了满肚子可乐。到学校宿舍收拾好之后,我爸妈和我走了几个小时,走完了学校。他们要回家了,我妈说,抱抱。我有点不好意思,还是抱了。我妈指着自己膝盖说,你会走路的时候,才那么点高。我和我爸也抱了一下。还有一件小事也很有感触。我有回车胎爆了,和我妈说不知咋办。我妈想了想说大概在我们生活区什么位置有修车铺,我惊异她居然比我更了解,她说当然啊,毕竟走过。毕竟父母深爱着。
从小到大,没离开过这个城市,大学也不例外。填报志愿,也是父母的意思,我也没想太多。虽然大学离家里很近,骑自行车也就10来分钟。但报到那天,老爸依然坚持开车送我去,一路无话。陪我签到,帮我排队交钱,排队领物品,送我到宿舍,跟一帮女孩子及他们的家长寒暄。我没办法说出让我自己来吧,这样的话,因为只会让他更难受。于是,虽然宿舍都已经全部整理好了。当天,我还是随老爸回家了。当时只想让父母知道,虽然我长大了,但我依然会留他们身边。
十万猛虎下画山:
我大学报道的时候死活不让爸妈送,因为父母岁数大了,我也觉得我自己能行,那年我21,老爸60,老妈58。后来我姐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爸妈一辈子没见过大学什么样,你还不让他们去看看?顿时我就不在坚持了…而且想哭。
我大学四年,在学生会里呆了三年,每年都负责接新生,看到过五个家长送一个孩子的,也看到白发爷爷送孙女的。反正什么样人都有,也有自己来的。
有家长进宿舍铺床扫地的,有帮着孩子拉同学关系的,有给孩子铺路非要请我吃饭以后多照顾的。
我想说,都是一颗父母心,心疼孩子,我能理解,如果想想,我以后有女儿了,我肯定去送她报道,请学院书记导员吃个饭,以后多照顾,找找大学所在城市的人际关系,有突发事件能提供次要的帮助,看看学校附近环境乱不乱,如果乱的话,我估计我还得找一趟附近辖区的派出所所长同志拉拉关系,等等。
可能大家觉的大学生应该自己独立起来,能自己独立生活。那是因为我们是同龄人,如果看到谁家长这个样子,只能说这个孩子和家长真矫情。
可妈妈给我行李打包时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一片父母心,做人子的不忍拒绝。
大学报道前,朋友短信给了我一句话:自从离家念书,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泪如雨下。
我这么大了,好吃的还是紧着我先吃~我这么大了,老爸还是不让我拿沉的~我这么大了,还要让我晚上早点回家~我这么大了,还是想妈妈~我这么大了,还是他们没长大的孩子。
中午要给老妈打个电话,突然又想妈妈了。 中午给妈妈打电话来,妈妈很高兴,老爸接过电话叮嘱了一番,让我好好学习,老爸声音明显苍老了。唉,最怕一句话,我挣钱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重如山!!!
此致,结束。
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当年我妈把我千里迢迢送到学校里的时候(大概的确是1000公里),我和我妈都是第一次见城市。。。交通灯都不会走,打车完全没打过,坐公交都不会,普通话也不会(开学一个周后我才敢开口说话,因为不会说普通话)。那时候应该说我的确还是个孩子,面对这样陌生的环境,很紧张很害怕,我妈其实也挺紧张的,毕竟从来没见过这些市面。入学的时候体检,把我的伤口当成肺结核了,我妈焦急的打车去市医院挂号拍片,全程我都有些紧张,都是我妈在用家乡话处理问题。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吧,年纪越大,责任越大,以前遇到困难,会刻意回避,现在遇到问题,越来越平静。我妈把我送到学校,铺好床铺之后,就坐火车回去了,没有逗留也没有旅游,她的任务完成了,那就是把一个柔弱的乡下孩子从小山沟沟里护送出来,后面的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了。想想,人的变化真的好快。过几天要把我妈接过来玩一个周,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我终于可以把角色跟她颠倒过来了,我来为她解决问题,为她考虑行程,为她消费买单。感恩。
我在本市上的大学,爸妈也还是都去送我了,这像是一种仪式。当初表姐报到时我妈还问爸爸要不要一起去,家父很傲娇的说:“不去!人家闺女当然人家送,到我闺女时这事再考虑。”我报到时他哪里考虑了,都是扛起东西噌噌的跑,爸妈都没去过大学校园,虽说我没上什么好学校,爸妈除了学校周边环境还都是满意的。为什么说是仪式呢,像婚礼一样的,并不是结了婚就见不到了。送去上学也是,报到那天嘱咐了好多事好像会很久不见,但是我啊!当天晚上就擅自做主回家啦!正式上了课也是每周都回家的。父母只是想分享这一段经历,就像上幼儿园第一天牵着你的手,你的眼神怯怯的,他们一直鼓励说去吧;大学报到他们在校园里带着你的行李,你去办各种手续,他们在旁边,眼神和你去幼儿园的第一天无异,等到事情都办完了你会一直催促他们快回去吧。他们也想看看这四年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室友都好不好,孩子吃不吃得惯,会不会受欺负,他们开心、放心就好。顺便说个故事:我一高中同学上的大学离家很近,走路不过半小时,一天她下午没课在宿舍午睡,手机关了,醒来她妈妈就坐在她床边啊!静静的看着她,据她形容充满了母爱的光辉,问他“你介孩子恁么不接我电话呐!”只剩她一个人傻楞在床上,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这个事情基本她们全楼道都知道了。
我觉得来自农村山沟里的我可以出来答题了(这一部分情况你们可以听听,这也许算是被送到学校的第三种答案)你们好,俺说的基本都是节选身边实事,请你们不要喷城里的孩子真的什么都好从小就什么都见过,我今天来比个惨吧手机打字无排版…………割…………主人公我(我可以代表一类人吗?家中第四个孩子第二个男娃从小被爷爷奶奶带着在你们很多人已经知道生理卫生我是怎么来的时候,我每天都是被爷爷奶奶告知我是爷爷赶大集时捡来的因为家里穷从小就面黄饥瘦人送外号“柴火”可是幸亏爷爷还算是个文化人,他在我小的时候教我三字经百家姓,并成功洒下来求知的种子因为小的时候村里已经有计划生育政策一事了,我虽万幸活下来了可上户口还得花钱、亏得村长系族里本家给减免了一部分,可我还是在小的时候每每被关在家里于是你们早就上各幼儿园时我在家里玩泥巴就这样一直到9岁上一年级第一次去本村的小学哦那是我第一次去到村子的中间(哇我们村子真的是世界第一大好大感慨之余我记得第一天放学回家我听到打雷了之后哭着一路滚回家找妈妈就这样一路小学走来哦对了四年级第一照了人生第一张相片(回家还爱了一顿打 小学一二年级被见多识广的同村另一个世界的坏人欺负二年级才认完a-z可我后来竟然小学毕业了还升了初中升初中了OMG要去哪儿?去乡里(这是看世界啊可我偏偏第一天迷路了因为我出村的次数很少,和小伙伴一起骑自行车我跟丢了,也转了向,绝壁找不到北了还好后来有高年级的哥哥带着我到了学校初中就住校了(也许应该叫寄宿)我在三年里没有怎么洗过脸(从来就是早上起床就去排队打饭之后吃好去上课哦这个时候你们应该是去博物馆坐火车飞机的节奏了是吗?你们真好。初中三年虽然成绩貌似不错可依然没有能考上县城高中只能复读初中一年终于考上了啊对了,这一年我终于吃饭有滋味了,于是我长了17cm;同样我已经开始看省里的晚报了,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读物呢,真好无论如何,我考上了高中(哇省重点,用邻居的话我已经半只脚进了大学校门了高中了我终于知道自己应该洗漱、衣服要勤洗一段时间要洗澡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偏偏想看小说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过啊所以高中的那个鼻炎少年一本一本的开始啃金庸斗古龙直到后来用手电在被窝里面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后果嘛我去配眼镜了,近视可是我这个时候不看小说了,也不愿意听课了,因为我觉得听课没有用啊,我已经是我家学历最高的人了啊可后来我觉得外面的世界会更好于是使劲儿追赶终于的终于考上了普通本科因为紧张考英语时发烧了39.5这中间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具体什么样的,因为当我提出我想出本市一趟见见世面的时候我爸爸明确告诉我没钱尝试只能作罢于是,那年的8月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咦,我要出省了,我要坐火车去了我要上大学去了,好开心可是我真的都没有经历过啊,这个世界我好陌生爸爸你带我去吧我爸勒了类裤腰带说“好”!于是,上大学的时候我爸带着我第一出了市第一次出了省第一次坐了火车当然第一次来到大家面前真的不好意思,这就是“我”和我被我爹送去大学的故事。
Vincent Shen:
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送的,我们一家很少出县城,那两天一家人都很兴奋,就像是旅游了一趟。工作后,也是父母送我来上海,我要求他们送的,因为父母还都是20多年没来过上海。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父母的爱,另外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孩子独不独立得看从小的教育。
cycisnotcyc:
互相需要吧,不要忽略了父母想要分享你上大学的喜悦并看一看你将要生活的地方的心情
让他们送吧,因为你即将去一个新的地方住四年他们需要确定那里环境怎样,这样以后才会放心,毕竟离家这么远(我是从河南到广东……)让他们送你他们会放心很多。
这是大事,家里来也没问题。但真的分情况。那些孩子自己一个人能办完全部手续的,才叫家里人来旅游来骄傲来看着。那些办个入学手续这种从头到尾有人带,智力正常都能完成的事情,家里还有一帮子家长非要跟着的。那基本上真就是孩子有点问题。如今毕业两年多,表妹过几天要去南京报到。我还是会想起来当年在学校帮忙办手续接的新生们。可不可以请求各位说着陪孩子来的家长。1.办入学手续真的很简单,就是领几个东西盖几个章,能考上大学的都能完成,您在边上休息看着孩子自己忙,完事儿了帮孩子拎东西去宿舍就行了。给您孩子指路发表格发东西的,几乎都是学生,也就大一岁,都是爹生娘养的孩子,咄咄逼人颐指气使生怕一副谁把您孩子欺负了的样子,有必要么?2.一大家子来,无所谓,但报到当天烦请只选一个(最好是同性)家长陪来。老师,师兄师姐,还有你的同班同学以及室友,看到你那一大家子四五个家长跑前跑后碍手碍脚甚至内讧吵起来的话,尴尬症真的会发作。中国大学生宿舍多数放不下那么多人,咱们安顿好了再来照相成吗?3.请不要让你的家长和其他家长吵起来…扶额…大一新生报到互相吵架的不多,基本上都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和父母保持融洽的关系并管理和照顾父母的表现和情绪,是你从今天开始要学的一课。父母来,是想看到在这里你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那你就拿出点样子来,证明自己是个成年人。爱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我希望他们来看你,是真的其乐融融来陪你完成生命中的大事,而不是给人以年轻一代没自理能力的口实。我们家情况特殊,虽然从小走读,但全家都是大学老师,完全没把报到这事儿的难度放心上。我考自主招生的时候我妈就陪着来北京了(那会还不到18),所以报到不是我第一次来学校。报到当天拎了28公斤从乌鲁木齐自己飞过来的。我挺想让我妈来的,不过我们全家都懒得去…对了,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懂。自主招生,艺考,高考陪考,那是孩子小没问题。考研,考CPACFA司考,孩子二十多了,家长在外面全程等场,出来了还跑到学校食堂给孩子占座的,你们到底是图什么啊?
如果爸妈想送,就让他们送吧,没什么丢人的,没人会说你不独立,依赖父母的。作为父母,看着你从一个婴儿慢慢长大,终于要离开家,上大学,走向社会,他们的爱从来不要回报,他们只想陪伴,只想再看看你,看看你即将生活四年的地方,做儿女的,就应该带着他们好好在校园里逛逛,让他们放心。
高二的时候去新加坡考SAT,同行的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去的,只有我妈妈陪我过去了,当时姥姥生病住院,还是硬要妈妈去新加坡陪我考试,说这样才能安心休息养病当时觉得别人都自己去考,就我是家长带着,好尴尬啊后来一次偶然听到妈妈跟同事聊天,说,真不想送孩子出国,但挡也挡不住,就陪着孩子好好经历这一切,这才是人生啊那之后,我又去香港考过两次SAT,都让妈妈带我去,陪我考试陪我玩特别幸福当然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本科没有出去后来上大学、毕业,直到最近来美国,凡是爸爸妈妈想陪我的,想送我的,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我都让他们陪着,对他们来说,能陪我经历这些他们没机会经历的是快乐幸福,是与我分享,是为我骄傲,也是他们自己经历的人生;对我来说,能让爸妈为我骄傲,是我自己的骄傲
你不知道他们是带着骄傲去的。——————更新—————————————————————————————————突然想起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的一个情节。男主角的妹妹兰香考上了大学,谁都没想到村子里竟然出了个大学生,全村人都来孙家庆祝。后来在村口送走兰香后,兰香半路上自己跑了回来,说要让家人送她上大学,一起分享快乐和光荣。 这个片段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温暖。 ;-)
松本潤之助:
传说外国小孩比较独立早熟 他们上大学家长也是送的 而且还是一群一群的 尤其是美国人 正好这两天NYU今年新生陆陆续续到了 放点照片感受下~行李这么多 全家一起搬咯 带着打印机微波炉电视游戏机沙发床垫愉快的一起上学吧!而且很多大学都会卖自己的校园周边 经常会有XX大学+Mum/Dad这种的Hoddie Tshirt等等
未必就是成年人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牌对战类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