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一下共享充电宝宝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吗?或是一场巨头和资本的游戏

“花式共享”来了?共享雨伞会是下一个风口? 中商情报网文章
“花式共享”来了?共享雨伞会是下一个风口?
内容概要:
1. 在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也各不相同。
2. 4.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
3. 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弄得措手不及,心疼自己变成一只落汤鸡。
共享单车的出现及走红刮起一阵“共享旋风”,人们看到了共享的前景,紧接着共享KTV、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等都来了,现在最新的风口是共享雨伞。仅以共享充电宝为例,短短40天时间就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介入,融资金额约12亿元人民币。
共享充电宝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吗?或是一场巨头和资本的游戏?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用户规模逐渐扩大,对充电宝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对于手机耗电快或长时间户外工作的用户而言,充电宝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共享用户规模或将增长225%
2016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达到236亿元,较2015年增长7.3%。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的风口从共享单车转移到共享充电宝上。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人。随着各大投资方的入局,中国共享充电器用户规模将呈现大幅度的增长,预计2017年市场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人,爆炸式增长225%。
2.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
模式一: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模式二: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模式三: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主流三种共享充电宝模式比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共享充电宝领域融资
2017年3月底以来,小电科技、来电科技、Hi电等相关企业相继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行业火热的势头不亚于共享单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已有十余家创业公司入场。在投资层面,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鼎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超20家资本巨鳄机构入局。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到共享充电宝领域。
2017年共享充电宝获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
伴随着共享充电宝市场火热,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是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也各不相同。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的排行中,来电科技以7.8的评分位居榜首,小电科技和街电科技则分别以7.2及6.8的评分位列第二、三名。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共享充电宝市场通过投入成本低、回本速度快等特点,吸引了投资方的青睐,但共享充电宝市场处于初步阶段,市场尚未成熟,盈利模式仍不明确,大量的资本投可能陷入与共享单车相同的状态,引发厂商之前的烧钱大战。
520深圳街头出现晴雨伞,是下一个风口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下雨天出门忘记带伞咋办?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弄得措手不及,心疼自己变成一只落汤鸡?或者刚出门却发现下雨了,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去拿伞?别担心,以后这样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发生了,有网友爆料,5月20日,深圳街头出现了共享雨伞的身影!据说只要扫一扫解锁,免费带走,你遇到过了吗?
1.共享雨伞已经得到资本的认可
是的,就是那个下雨能挡雨,晴天遮太阳的雨伞。别以为这只是个跟风,现在可是得到资本认可了。5月21日,共享雨伞“春笋”宣布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成为继共享充电宝之后的又一新兴共享经济体。虽然已经炒得火热,事实上这款产品尚未落地。
实际上,除了这次获得500万融资的春笋,目前已有3-4家有产品投入市场的共享雨伞公司,全国则有几十家宣称要进入共享雨伞行业的公司或团队。而另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现在除了春笋,深圳的共享e伞应该也得到了一轮投资。
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处透露,近日,共享e伞已经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四野创投会(深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共享雨伞主要代表企业
据了解,春笋共享雨伞是一家主打雨伞租赁服务的共享经济模式创业公司,以晴雨伞和桩机匹配为主,准备以商超和酒店为线下投放点,用户通过小程序或公众号押金59元,即可享受24小时内免费,之后每日一元的雨伞使用权。
春笋表示,首批10万件产品将于6月份正式入驻上海和北京。
而春笋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将于7月份在杭州投放第一批设备,考察具体情况之后,再探索可行的方式。
共享e伞于5月20日正式落地深圳,由深圳市一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据创始人赵书平介绍,e伞雨天能遮风雨,晴天可遮阳,亦可给中老年人充当拐杖。e伞的开发和运营成本达到了90元一把,但目前收取的押金仅需19元,租金是0.5元每半小时。截至目前,e伞投放量已达3万支,注册用户达7万人。未来e伞也将结合共享经济环境,与当下发展迅猛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滴滴打车、出租车进行无缝对接。
一种只要用手机刷一下就能解锁完成租伞、用完了搜下附近伞点即可还伞的雨伞租赁产品,在广州地铁悄然上线,免费租赁雨伞15天,日后租用的价格是每24小时2元,此举将效调动存量市场,提升闲置雨伞使用效率。
这款产品叫做“魔力伞”,是由上海艺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共享雨伞,据了解,魔力伞以‘身边总有一把’为理念,致力于解决人们遮阳挡雨的问题。目前,魔力伞与芝麻信用达成合作,凡是芝麻信用评分65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免除押金使用魔力伞。魔力伞已经在广州地铁投入使用,并且准备走进校园,预计短期内魔力伞将在广州大规模铺张。作为与广州临近的深圳,则很可能成为魔力伞下一个进军的城市。“不过目前,我们还是会先在广州试点,预计今年将在广州投放50-100万把魔力伞”,魔力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近几个月来,魔力伞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试运营,下一步,将计划在本月内于广州、深圳、福州、杭州等地增设150台雨伞租借设备。
街借伞是国内首创的智能雨伞共享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秉承随借随还的共享经济理念,提供雨伞租赁服务,满足人们的雨季出行需求。以技术驱动和模式创新,实现社会资源最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公共出行体验,为构建智慧城市贡献力量。
扫一扫,关注街借伞公众号,支付押金,马上取伞还伞时插入卡槽,自动上锁并结算费用的街借伞,目前,已在深圳地区与200余家大型商场、写字楼、科技园区、医院、酒店、KTV、影院等达成合作,并与深圳地铁集团积极接洽,未来将完成对深圳地铁线路所有重要站点的铺设。
随着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能分享的东西越来越多,共享雨伞的出现是市场的推动,未来的发展还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希望不要成为雷声大雨点小。
结语:对于共享类项目而言,依靠资本烧钱、在线下快速扩大规模似乎成了“通病”。尽管共享单车缔造了近百亿融资规模、共享充电宝撰写了40天内获得近12亿融资神话,但是盈利模式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作为刚刚起步的共享雨伞项目,在缺乏使用频次和丢失、损毁率、线下运营成本等具体数据的情况下,是否能覆盖成本值得商榷。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可能就是看资本是否愿意买单了。
本文「“花式共享”来了?共享雨伞会是下一个风口?」转载自网络,作者中商情报网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盈利模式不清晰 本身是个伪需求 共享充电宝不过是场资本游戏
日前,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一场纠纷,让共享充电宝和该领域的市场争夺战进入人们的视野。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点评:一夜之间共享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似乎只要带上“共享”这两个字,就不需要解释,就一定能火起来。乍一看,共享充电宝的逻辑也没啥毛病:成本比单车低,损耗比单车小,使用场景丰富,政策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来做共享,似乎是一笔好生意。然而,与最后一公里这个实实在在的痛点相比,共享充电更像是个伪需求。现在每家至少有1—2个充电宝,绝大多数手机的续航都足够撑到下班,能用来为手机充电的固定电源也随处可见。在外面充电,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需求。随着电池和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甚至连这部分需要也会随之萎缩。共享充电宝不过是另一场资本的游戏,其背后是焦虑的投资者和迫不及待地要增值的资本。
盈利模式不清晰 本身是个伪需求 共享充电宝不过是场资本游戏
日前,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点评:一夜之间共享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似乎只要带上“共享”这两个字,就不需要解释,就一定能火起来。共享充电宝不过是另一场资本的游戏,其背后是焦虑的投资者和迫不及待地要增值的资本。
日前,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一场纠纷,让共享充电宝和该领域的市场争夺战进入人们的视野。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点评:一夜之间共享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似乎只要带上“共享”这两个字,就不需要解释,就一定能火起来。乍一看,共享充电宝的逻辑也没啥毛病:成本比单车低,损耗比单车小,使用场景丰富,政策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来做共享,似乎是一笔好生意。然而,与最后一公里这个实实在在的痛点相比,共享充电更像是个伪需求。现在每家至少有1—2个充电宝,绝大多数手机的续航都足够撑到下班,能用来为手机充电的固定电源也随处可见。在外面充电,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需求。随着电池和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甚至连这部分需要也会随之萎缩。共享充电宝不过是另一场资本的游戏,其背后是焦虑的投资者和迫不及待地要增值的资本。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共享充电宝是风口还是噱头
  共享单车热潮尚未消退,共享充电宝又急剧升温。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底到4月初短短10余天时间,共享充电宝领域共完成5起融资,金额近3亿元,吸引20余家投资机构入局,其中不乏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公司身影。
  在支持者看来,共享充电宝甚至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首先,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差成为痛点,充电宝体积普遍较大携带不便,但充电是刚性、高频需求。其次,充电宝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使用场景在商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损耗程度低,维护成本小。再者,共享充电宝获取流量简单、异地复制容易,在资本助推下能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
  目前至少近20家创业公司入局共享充电宝,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这3家的最新一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在BAT三巨头中,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科技战略投资方,接着是蚂蚁金服和来电科技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业内人士指出,线下高频的支付场景、用户大数据以及征信体系,是互联网巨头争夺的重点,共享充电宝满足了这些需求。
  在反对者看来,共享充电宝技术门槛较低、壁垒较弱、可替代性强。最大隐患来自电池技术进步。大容量高密度电池研发一旦取得突破性进展,用户将失去随时随地充电的需求。此外,电池快充、无线充电等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共享充电宝的前景。
  安全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另一道槛。一是共享充电宝的质量安全,近年来因充电宝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爆炸、失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二是用户的数据安全,央视曝光过有充电宝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盗取用户的手机信息,包括照片、视频,甚至是短信等所有记录。
  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刚刚兴起,共享的密度远远不够,只有其达到一定覆盖率、成为基础设施的时候,用户的消费行为才会发生改变。目前各路资本疯狂涌入、跑马圈地,但激烈竞争会不会造成充电宝产能畸高?如何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会不会因为收取押金而变成另一轮金融游戏?如何解决收入结构单一、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从业者认真思考的。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花式共享”来了?共享雨伞会是下一个风口?
“花式共享”来了?共享雨伞会是下一个风口?
中商情报网
共享单车的出现及走红刮起一阵“共享旋风”,人们看到了共享的前景,紧接着共享KTV、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等都来了,现在最新的风口是共享雨伞。仅以共享充电宝为例,短短40天时间就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介入,融资金额约12亿元人民币。共享充电宝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吗?或是一场巨头和资本的游戏?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用户规模逐渐扩大,对充电宝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对于手机耗电快或长时间户外工作的用户而言,充电宝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共享用户规模或将增长225%2016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达到236亿元,较2015年增长7.3%。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的风口从共享单车转移到共享充电宝上。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人。随着各大投资方的入局,中国共享充电器用户规模将呈现大幅度的增长,预计2017年市场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人,爆炸式增长22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模式一: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模式二: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模式三: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主流三种共享充电宝模式比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共享充电宝领域融资2017年3月底以来,小电科技、来电科技、Hi电等相关企业相继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行业火热的势头不亚于共享单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已有十余家创业公司入场。在投资层面,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鼎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超20家资本巨鳄机构入局。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到共享充电宝领域。2017年共享充电宝获融资情况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伴随着共享充电宝市场火热,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是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也各不相同。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的排行中,来电科技以7.8的评分位居榜首,小电科技和街电科技则分别以7.2及6.8的评分位列第二、三名。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共享充电宝市场通过投入成本低、回本速度快等特点,吸引了投资方的青睐,但共享充电宝市场处于初步阶段,市场尚未成熟,盈利模式仍不明确,大量的资本投可能陷入与共享单车相同的状态,引发厂商之前的烧钱大战。520深圳街头出现晴雨伞,是下一个风口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下雨天出门忘记带伞咋办?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弄得措手不及,心疼自己变成一只落汤鸡?或者刚出门却发现下雨了,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去拿伞?别担心,以后这样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发生了,有网友爆料,5月20日,深圳街头出现了共享雨伞的身影!据说只要扫一扫解锁,免费带走,你遇到过了吗?1.共享雨伞已经得到资本的认可是的,就是那个下雨能挡雨,晴天遮太阳的雨伞。别以为这只是个跟风,现在可是得到资本认可了。5月21日,共享雨伞“春笋”宣布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成为继共享充电宝之后的又一新兴共享经济体。虽然已经炒得火热,事实上这款产品尚未落地。实际上,除了这次获得500万融资的春笋,目前已有3-4家有产品投入市场的共享雨伞公司,全国则有几十家宣称要进入共享雨伞行业的公司或团队。而另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现在除了春笋,深圳的共享e伞应该也得到了一轮投资。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处透露,近日,共享e伞已经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四野创投会(深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共享雨伞主要代表企业春笋据了解,春笋共享雨伞是一家主打雨伞租赁服务的共享经济模式创业公司,以晴雨伞和桩机匹配为主,准备以商超和酒店为线下投放点,用户通过小程序或公众号押金59元,即可享受24小时内免费,之后每日一元的雨伞使用权。春笋表示,首批10万件产品将于6月份正式入驻上海和北京。而春笋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将于7月份在杭州投放第一批设备,考察具体情况之后,再探索可行的方式。共享e伞共享e伞于5月20日正式落地深圳,由深圳市一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据创始人赵书平介绍,e伞雨天能遮风雨,晴天可遮阳,亦可给中老年人充当拐杖。e伞的开发和运营成本达到了90元一把,但目前收取的押金仅需19元,租金是0.5元每半小时。截至目前,e伞投放量已达3万支,注册用户达7万人。未来e伞也将结合共享经济环境,与当下发展迅猛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滴滴打车、出租车进行无缝对接。魔力伞一种只要用手机刷一下就能解锁完成租伞、用完了搜下附近伞点即可还伞的雨伞租赁产品,在广州地铁悄然上线,免费租赁雨伞15天,日后租用的价格是每24小时2元,此举将效调动存量市场,提升闲置雨伞使用效率。这款产品叫做“魔力伞”,是由上海艺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共享雨伞,据了解,魔力伞以‘身边总有一把’为理念,致力于解决人们遮阳挡雨的问题。目前,魔力伞与芝麻信用达成合作,凡是芝麻信用评分65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免除押金使用魔力伞。魔力伞已经在广州地铁投入使用,并且准备走进校园,预计短期内魔力伞将在广州大规模铺张。作为与广州临近的深圳,则很可能成为魔力伞下一个进军的城市。“不过目前,我们还是会先在广州试点,预计今年将在广州投放50-100万把魔力伞”,魔力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悉,近几个月来,魔力伞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试运营,下一步,将计划在本月内于广州、深圳、福州、杭州等地增设150台雨伞租借设备。jj伞街借伞是国内首创的智能雨伞共享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秉承随借随还的共享经济理念,提供雨伞租赁服务,满足人们的雨季出行需求。以技术驱动和模式创新,实现社会资源最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公共出行体验,为构建智慧城市贡献力量。扫一扫,关注街借伞公众号,支付押金,马上取伞还伞时插入卡槽,自动上锁并结算费用的街借伞,目前,已在深圳地区与200余家大型商场、写字楼、科技园区、医院、酒店、KTV、影院等达成合作,并与深圳地铁集团积极接洽,未来将完成对深圳地铁线路所有重要站点的铺设。随着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能分享的东西越来越多,共享雨伞的出现是市场的推动,未来的发展还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希望不要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结语:对于共享类项目而言,依靠资本烧钱、在线下快速扩大规模似乎成了“通病”。尽管共享单车缔造了近百亿融资规模、共享充电宝撰写了40天内获得近12亿融资神话,但是盈利模式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作为刚刚起步的共享雨伞项目,在缺乏使用频次和丢失、损毁率、线下运营成本等具体数据的情况下,是否能覆盖成本值得商榷。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可能就是看资本是否愿意买单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商情报网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专注产经大数据,挖掘数据的价值
作者最新文章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精选一半个月前,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跟在网上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赌局”。陈欧出资3亿,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拿下60%的股权,并出任董事长,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对这一举动,王思聪则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虽然这只是创投圈一次小小的嘴仗,但背后关于“”的融资故事却庞大得多——比如现在满大街都已经是共享单车,早已集齐彩虹色,摩拜已进入E轮融资,总额3.55亿,ofo的D轮融资融到了5.8亿;而“共享充电宝”的三家公司小电科技、街电科技、Hi电科技,则总计获得融资7.5亿元人民币;更早一点挂上“共享经济”标签的滴滴,最新一轮的融资规模更达到55亿美元。融资金额看上去很大?估值更大。单车领域,ofo和摩拜的估值均达到10亿美元;成立5年的滴滴出行,估值更是达到500亿美金——而这一切,是在实体经济仍待提振、大量资金被严格调控、加强监管、、收紧资金出海通道等大背景下实现的。500亿美金的估值是什么概念呢?百年历史的美国巨头通用汽车,市值500亿美元;特斯拉,市值510亿美元;京东,575亿美元;百度,663亿美元。A股市场上达到3000亿人民币市值的,你可以去看看都有谁。为什么“共享经济”标签下的公司们,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如此青睐?这么高的估值有价值吗?这其中到底真的是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方向,还是一场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估 值估值,顾名思义,就是你觉得这公司值多少钱,评价这公司能达到的价值。传统的估值方法有很多,比如考虑一个公司的现金流之后折算资产价值,或者运用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等指标对比同行业其他公司,看看大体这个行业什么水准,等等。但在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中,传统的理论一般都不太适用。一般来说,项目早期肯定没有盈利,估值更多看市销率;如果再早一些,就看行业空间、看创业团队和商业模式,估值几乎可以是行为艺术,用业内的话说,“不是拍脑袋,就是拍大腿”。那么,拿滴滴或者共享单车来说,这么高的估值,有道理吗?从基本面上看,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移动互联网普及,为互联网创业提供的庞大的潜在用户和待激活的市场,加之国人高频次的出行需求,和打车难、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滴滴和共享单车的高估值有其合理性。用“风投教父”阎焱的话说,“如果你是一个线下公司,估值不可能非常高。因为你的成长,只是一个传统的商业模式的成长速度。只有当你把所有业务都在网上完成,你的成长性才有可能飞快,估值的可测量性才会这么高。”在国际上,Uber的市值也超过了通用、福特、本田等诸多汽车制造商。但要维系天量的估值,让们看到盈利预期,却不是太容易。要么,你有高高增长的业务和盈利支撑,要么,你就得给资本市场讲出新的故事。否则,高估值只是空中楼阁,泡沫总会破——这样的例子,在创投圈屡见不鲜。以滴滴为例,在垄断后的补贴取消和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下,滴滴丧失了价格优势,流失了注册司机数量,数据显示,滴滴的活跃用户呈现下滑。新一轮融资中,滴滴的新故事是,要依技术优势,已具备条件“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看上去,这一故事的兑现还需较长时间检验。时下最火的共享单车也不是没有风险。一是巨额的押金池如何监管;二是无桩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管理部门还没有明确的态度。这种政策风险不会不来,只会迟来。因此,站在的角度,逻辑就很明确:要么想办法呵护好这些的天价估值;要么做出更高的估值卖给下家;要么等待上市,让公众投资者来买。嗯,看上去很像一个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每个人都在等人接盘,也深信有人接盘。接 盘谁来接盘?理论上说,一个创投项目完整的投资基本路径是:种子——VC()—PE()—(或并购)。随着用户数增长、营收及利润的逐步实现,每一轮新的融资,早先一轮的投资人都要求合理的投资增值倍数退出,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家。换句话说,创业者的盘天使接,天使的盘VC接,VC的盘PE接,PE的盘谁来接?上市后“大妈”接——俗称“割韭菜”。“大妈”走过的路叫做套路。当年红极一时的P2P、、虚拟现实、在线教育、大娱乐生态圈……如今怎样了?2015年,新贵P2P炙手可热,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原主营地产和建材)摇身一变互联网金融公司,更名“匹凸匹”(P2P的谐音),资本市场立马回报8个涨停!这成为后来上市公司纷纷效仿者的万世师表;2015年,发行价7.14元的“暴风科技”凭借VR(虚拟现实)概念,上市连续29个涨停,调整了一天后,又拉8个涨停,最高价327元,真让人仿若活在虚拟现实中;更不用提曾经的“股王”全通教育,凭着在线教育的名头,上市发行价30块,一年时间,冲到最高价467元,超越百年茅台,成为当时A股最高价股。然而,从山顶跌倒山脚,也就是那么一瞬间。2017年一季度财报,暴风科技净利润增长率 -585.3%,股价28元左右;全通教育净利润增长率 -148.97%,股价只剩13元左右,一地鸡毛。曾几何时,无数P2P公司讲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承诺你年化12%、18%、24%的高,经不住高息诱惑的投资者掏出一生积蓄,P2P公司用新还旧,早期能按时兑付利息,一切看似正常,更有学者站台、明星站台、地方政府站台……突然有一天,利息停止,公司,庞氏骗局落幕。正应了那句话:“在这个浮华喧嚣的金融盛世,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风 口所以,那些曾经被媒体追捧、被资本爆炒的“风口”,真的就是值得远大前程、是高估值得以成立的原因吗?投资圈有这么个说法:“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从“百团大战”(团购)、网约车大战到共享单车大战,市场似乎觉得,如果不撕起来,不打个嘴炮,故事就不够激动人心,估值就炒不上去,就进不来。经过炒作,有硅谷的风口吹着,有大佬站台加持、有BAT的入场,投资的逻辑似乎就正确了。高估值的背后,除了非理性的繁荣,还有现实的经济金融环境。这是一个投资人走下“神坛”的年代。遥想早期互联网创业时,融资很难,马云、刘强东创业找钱,屡屡碰壁。现在,“30分钟敲定投资”“在洗手间里就拍板”已不是神话,还为创业者提供了全套服务,包括硬件、技术、公关等。市场的转变,是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市场资金供给的充裕。数据显示,总投资达7449亿元、9124笔——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151.85亿元、453笔。与此同时,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全民VC”“全民PE”的现象,娱乐明星不也纷纷转型,尽管范冰冰们也得去考金融从业资格证。这确实是一场来钱比较快的游戏——资深的资本玩家,可以流水线似的打造一家“独角兽”企业,十倍、百倍地加速资本的翻倍。故事总是动听。陌生人社交、垂直电商、直播、VR、人工智能、共享经济……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的“风口”。但这些“风口”,到底是行业发展的自然逻辑呢,还是人造的产物?年,政府推动双创和的传到一级市场,基金疯狂抢项目,投项目,各种故事满天飞,但是,随着2015年6月以后的漫漫熊市,创业板绵绵阴跌,一出现倒挂的现象,面临一上市就亏损的可能。大洋彼岸,上个月,硅谷标杆企业Cloudera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估值为19亿美元——但其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久已达41亿美元,上市后的估值反而出现腰斩,让最后一轮融资进入的英特尔做了冤大头。就算是一切顺利、在市,就能高枕无忧吗?面对更加严格的和监管,如果业绩不达预期,故事证伪,公众投资人质疑,市值难免下跌。虽然目前创投和资金充沛,扎堆独角兽企业,估值看涨,,短期之内根本不需要上市融资。但最终来看,创业者、财务投资人是要获得的,谁不想套现呢?质 疑可能有人说,创投市场跟不是一回事。一级市场和、估值方法、投资者群体不同。那么我们回到创投市场——由于融资项目往往有3-5年的锁定期,甚至更长。这种情况下,资本“骗局”更难短期被证伪。大家知道有一位讲PPT著称的创业者,有一个市值千亿的PPT企业。他的PPT上有一句名言:“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在网上曝光的Pre-A轮融资方案中,老板提供无限责任,融资票面利率12%;若企业无法在18个月内进行A轮融资,投资人可以要求老板赎回。另一家子公司,则承诺3-5年上市,若无法上市,投资人可以要求老板以8%的价格赎回股权等等。融资项目多、成本高、金额大,资金链绷得非常紧。终于在2016年的冬天,故事说不动了,现金流转不动了,跌破质押平仓线,这只创业板的明星股、权重股,一头砸下,拖累指数。那句名言则一语成谶——众多投资人,本来怀揣着快速回本翻倍的梦想,现在,则可以窒息了。虽然不能凭一个事件,放大对创业企业的质疑,然而,创投市场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创业者,不是以工匠精神打磨一个产品,解决用户真实需求,而是在孵化器包装简历,打磨精美商业计划书,构思故事,上门融资。面对互联网创业闪电融资和一夜暴富,埋头干实业的人怎么能坐得住?国内又怎么能出现苹果和特斯拉这样的“改变世界”的产品?当然,愿打愿挨,很多时候外人也无从置喙。但浪潮退去沙滩上都会出现裸泳者的身影,泡沫碎后也会让你想不起光影绚烂的模样。打着新经济旗号、重重迷雾的资本局中局,也许也终将会传导风险——而这一切,也不过是急功近利的市场缩影。来源:侠客岛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公众号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作者的知识成果。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 。新沃集团,是一家以综合性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下设金融、投资、实业三大业务板块和八家全资平台公司,控股新沃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同时参股数十家企业。包括金融以及大健康、大消费、TMT等多个实业领域。截至目前,新沃集团规模已超过300亿元。《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精选二金评媒() 编者按:浪潮退去沙滩上都会出现裸泳者的身影,泡沫碎后也会让你想不起光影绚烂的模样。打着新经济旗号、重重迷雾的资本局中局,也许也终将会传导风险——而这一切,也不过是急功近利的市场缩影。半个月前,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跟王思聪在网上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赌局”。陈欧出资3亿,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拿下60%的股权,并出任董事长,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对这一举动,王思聪则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虽然这只是创投圈一次小小的嘴仗,但背后关于“共享经济”的融资故事却庞大得多——比如现在满大街都已经是共享单车,早已集齐彩虹色,摩拜已进入E轮融资,总额3.55亿,ofo的D轮融资融到了5.8亿;而“共享充电宝”的三家公司小电科技、街电科技、Hi电科技,则总计获得融资7.5亿元人民币;更早一点挂上“共享经济”标签的滴滴,最新一轮的融资规模更达到55亿美元。融资金额看上去很大?估值更大。单车领域,ofo和摩拜的估值均达到10亿美元;成立5年的滴滴出行,估值更是达到500亿美金——而这一切,是在实体经济仍待提振、大量投机资金被严格调控、金融加强监管、去杠杆、收紧资金出海通道等大背景下实现的。500亿美金的估值是什么概念呢?百年历史的美国巨头通用汽车,市值500亿美元;特斯拉,市值510亿美元;京东,575亿美元;百度,663亿美元。A股市场上达到3000亿人民币市值的,你可以去看看都有谁。为什么“共享经济”标签下的公司们,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如此青睐?这么高的估值有价值吗?这其中到底真的是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方向,还是一场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估值估值,顾名思义,就是你觉得这公司值多少钱,评价这公司能达到的预期价值。传统的估值方法有很多,比如考虑一个公司的现金流之后折算资产价值,或者运用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等指标对比同行业其他公司,看看大体这个行业什么水准,等等。但在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中,传统的理论一般都不太适用。一般来说,项目早期肯定没有盈利,估值更多看市销率;如果再早一些,就看行业空间、看创业团队和商业模式,估值几乎可以是行为艺术,用业内的话说,“不是拍脑袋,就是拍大腿”。那么,拿滴滴或者共享单车来说,这么高的估值,有道理吗?从基本面上看,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移动互联网普及,为互联网创业提供的庞大的潜在用户和待激活的市场,加之国人高频次的出行需求,和打车难、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滴滴和共享单车的高估值有其合理性。用“风投教父”阎焱的话说,“如果你是一个线下公司,估值不可能非常高。因为你的成长,只是一个传统的商业模式的成长速度。只有当你把所有业务都在网上完成,你的成长性才有可能飞快,估值的可测量性才会这么高。”在国际上,Uber的市值也超过了通用、福特、本田等诸多汽车制造商。但要维系天量的估值,让投资人们看到盈利预期,却不是太容易。要么,你有高高增长的业务和盈利支撑,要么,你就得给资本市场讲出新的故事。否则,高估值只是空中楼阁,泡沫总会破——这样的例子,在创投圈屡见不鲜。以滴滴为例,在垄断后的补贴取消和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下,滴滴丧失了价格优势,流失了注册司机数量,数据显示,滴滴的活跃用户呈现下滑。新一轮融资中,滴滴的新故事是,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已具备条件“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看上去,这一故事的兑现还需较长时间检验。时下最火的共享单车也不是没有风险。一是巨额的押金池如何监管;二是无桩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管理部门还没有明确的态度。这种政策风险不会不来,只会迟来。因此,站在投资者的角度,逻辑就很明确:要么想办法呵护好这些独角兽的天价估值;要么做出更高的估值卖给下家;要么等待上市,让公众投资者来买。嗯,看上去很像一个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每个人都在等人接盘,也深信有人接盘。接盘谁来接盘?理论上说,一个创投项目完整的投资基本路径是:种子—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PE(投资)—IPO(或并购)。随着用户数增长、营收及利润的逐步实现,每一轮新的融资,早先一轮的投资人都要求合理的投资增值倍数退出,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家。换句话说,创业者的盘天使接,天使的盘VC接,VC的盘PE接,PE的盘谁来接?上市后“大妈”接——俗称“割韭菜”。“大妈”走过的路叫做套路。当年红极一时的P2P、O2O、虚拟现实、在线教育、大娱乐生态圈……如今怎样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新贵P2P炙手可热,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原主营地产和建材)摇身一变互联网金融公司,股票名称更名“匹凸匹”(P2P的谐音),资本市场立马回报8个涨停!这成为后来上市公司纷纷效仿者的万世师表;2015年,发行价7.14元的“暴风科技”凭借VR(虚拟现实)概念,上市连续29个涨停,调整了一天后,又拉8个涨停,最高价327元,真让人仿若活在虚拟现实中;更不用提曾经的“股王”全通教育,凭着在线教育的名头,上市发行价30块,一年时间,冲到最高价467元,超越百年茅台,成为当时A股最高价股。然而,从山顶跌倒山脚,也就是那么一瞬间。2017年一季度财报,暴风科技净利润增长率 -585.3%,股价28元左右;全通教育净利润增长率 -148.97%,股价只剩13元左右,一地鸡毛。曾几何时,无数P2P公司讲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承诺你年化12%、18%、24%的高利率,经不住高息诱惑的投资者掏出一生积蓄,P2P公司用新还旧,早期能按时兑付利息,一切看似正常,更有学者站台、明星站台、地方政府站台……突然有一天,利息停止,公司跑路,庞氏骗局落幕。正应了那句话:“在这个浮华喧嚣的金融盛世,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风口?所以,那些曾经被媒体追捧、被资本爆炒的“风口”,真的就是值得投资的远大前程、是高估值得以成立的原因吗?投资圈有这么个说法:“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风险控制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从“百团大战”(团购)、网约车大战到共享单车大战,市场似乎觉得,如果不撕起来,不打个嘴炮,故事就不够激动人心,估值就炒不上去,接盘侠就进不来。经过炒作,有硅谷的风口吹着,有大佬站台加持、有BAT的入场,投资的逻辑似乎就正确了。高估值的背后,除了非理性的繁荣,还有现实的经济金融环境。这是一个投资人走下“神坛”的年代。遥想早期互联网创业时,融资很难,马云、刘强东(微博) 创业找钱,屡屡碰壁。现在,“30分钟敲定投资”“在洗手间里就拍板”已不是神话,投资方还为创业者提供了全套服务,包括硬件、技术、公关等。市场的转变,是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市场资金供给的充裕。数据显示,2016年总投资达7449亿元、9124笔——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151.85亿元、453笔。与此同时,投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全民VC”“全民PE”的现象,娱乐明星不也纷纷转型做投资,尽管范冰冰们也得去考金融从业资格证。这确实是一场来钱比较快的游戏——资深的资本玩家,可以流水线似的打造一家“独角兽”企业,十倍、百倍地加速资本的翻倍。故事总是动听。陌生人社交、垂直电商、直播、VR、人工智能、共享经济……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的“风口”。但这些“风口”,到底是行业发展的自然逻辑呢,还是人造的产物?年,政府推动双创和股票的大牛市传到一级市场,基金疯狂抢项目,投项目,各种故事满天飞,但是,随着2015年6月以后的漫漫熊市,创业板绵绵阴跌,一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倒挂的现象,面临一上市就亏损的可能。大洋彼岸,上个月,硅谷大数据标杆企业Cloudera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估值为19亿美元——但其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久已达41亿美元,上市后的估值反而出现腰斩,让最后一轮融资进入的战略投资人英特尔做了冤大头。就算是一切顺利、在二级市场上市,就能高枕无忧吗?面对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如果业绩不达预期,故事证伪,公众投资人质疑,市值难免下跌。虽然目前创投和私募资金充沛,扎堆独角兽企业,估值看涨,不差钱,短期之内根本不需要上市融资。但最终来看,创业者、财务投资人是要获得流动性的,谁不想套现呢?质疑可能有人说,创投市场跟二级不是一回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逻辑、估值方法、投资者群体不同。那么我们回到创投市场——由于融资项目往往有3-5年的锁定期,甚至更长。这种情况下,资本“骗局”更难短期被证伪。大家知道有一位讲PPT著称的创业者,有一个市值千亿的PPT企业。他的PPT上有一句名言:“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在网上曝光的Pre-A轮融资方案中,老板提供无限责任连带担保,融资票面利率12%;若企业无法在18个月内进行A轮融资,投资人可以要求老板赎回。另一家子公司,则承诺3-5年上市,若无法上市,投资人可以要求老板以年化8%的价格赎回股权等等。融资项目多、成本高、金额大,资金链绷得非常紧。终于在2016年的冬天,故事说不动了,现金流转不动了,价跌破质押平仓线,这只创业板的明星股、权重股,一头砸下,拖累指数。那句名言则一语成谶——众多投资人,本来怀揣着快速回本翻倍的梦想,现在,则可以窒息了。虽然不能凭一个事件,放大对创业企业的质疑,然而,创投市场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创业者,不是以工匠精神打磨一个产品,解决用户真实需求,而是在孵化器包装简历,打磨精美商业计划书,构思故事,上门融资。面对互联网创业闪电融资和一夜暴富,埋头干实业的人怎么能坐得住?国内又怎么能出现苹果和特斯拉这样的“改变世界”的产品?当然,愿打愿挨,很多时候外人也无从置喙。但浪潮退去沙滩上都会出现裸泳者的身影,泡沫碎后也会让你想不起光影绚烂的模样。打着新经济旗号、重重迷雾的资本局中局,也许也终将会传导风险——而这一切,也不过是急功近利的市场缩影。(编辑:田跃清)来源: 侠客岛《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精选三来源:侠客岛半个月前,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跟王思聪在网上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赌局”。陈欧出资3亿,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拿下60%的股权,并出任董事长,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对这一举动,王思聪则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虽然这只是创投圈一次小小的嘴仗,但背后关于“共享经济”的融资故事却庞大得多——比如现在满大街都已经是共享单车,早已集齐彩虹色,摩拜已进入E轮融资,总额3.55亿,ofo的D轮融资融到了5.8亿;而“共享充电宝”的三家公司小电科技、街电科技、Hi电科技,则总计获得融资7.5亿元人民币;更早一点挂上“共享经济”标签的滴滴,最新一轮的融资规模更达到55亿美元。融资金额看上去很大?估值更大。单车领域,ofo和摩拜的估值均达到10亿美元;成立5年的滴滴出行,估值更是达到500亿美金——而这一切,是在实体经济仍待提振、大量投机资金被严格调控、金融加强监管、去杠杆、收紧资金出海通道等大背景下实现的。500亿美金的估值是什么概念呢?百年历史的美国巨头通用汽车,市值500亿美元;特斯拉,市值510亿美元;京东,575亿美元;百度,663亿美元。A股市场上达到3000亿人民币市值的,你可以去看看都有谁。为什么“共享经济”标签下的公司们,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如此青睐?这么高的估值有价值吗?这其中到底真的是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方向,还是一场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估值估值,顾名思义,就是你觉得这公司值多少钱,评价这公司能达到的预期价值。传统的估值方法有很多,比如考虑一个公司的现金流之后折算资产价值,或者运用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等指标对比同行业其他公司,看看大体这个行业什么水准,等等。但在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中,传统的理论一般都不太适用。一般来说,项目早期肯定没有盈利,估值更多看市销率;如果再早一些,就看行业空间、看创业团队和商业模式,估值几乎可以是行为艺术,用业内的话说,“不是拍脑袋,就是拍大腿”。那么,拿滴滴或者共享单车来说,这么高的估值,有道理吗?从基本面上看,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移动互联网普及,为互联网创业提供的庞大的潜在用户和待激活的市场,加之国人高频次的出行需求,和打车难、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滴滴和共享单车的高估值有其合理性。用“风投教父”阎焱的话说,“如果你是一个线下公司,估值不可能非常高。因为你的成长,只是一个传统的商业模式的成长速度。只有当你把所有业务都在网上完成,你的成长性才有可能飞快,估值的可测量性才会这么高。”在国际上,Uber的市值也超过了通用、福特、本田等诸多汽车制造商。但要维系天量的估值,让投资人们看到盈利预期,却不是太容易。要么,你有高高增长的业务和盈利支撑,要么,你就得给资本市场讲出新的故事。否则,高估值只是空中楼阁,泡沫总会破——这样的例子,在创投圈屡见不鲜。以滴滴为例,在垄断后的补贴取消和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下,滴滴丧失了价格优势,流失了注册司机数量,数据显示,滴滴的活跃用户呈现下滑。新一轮融资中,滴滴的新故事是,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已具备条件“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看上去,这一故事的兑现还需较长时间检验。时下最火的共享单车也不是没有风险。一是巨额的押金池如何监管;二是无桩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管理部门还没有明确的态度。这种政策风险不会不来,只会迟来。因此,站在投资者的角度,逻辑就很明确:要么想办法呵护好这些独角兽的天价估值;要么做出更高的估值卖给下家;要么等待上市,让公众投资者来买。嗯,看上去很像一个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每个人都在等人接盘,也深信有人接盘。接盘谁来接盘?理论上说,一个创投项目完整的投资基本路径是:种子—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PE(私募)—IPO(或并购)。随着用户数增长、营收及利润的逐步实现,每一轮新的融资,早先一轮的投资人都要求合理的投资增值倍数退出,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家。换句话说,创业者的盘天使接,天使的盘VC接,VC的盘PE接,PE的盘谁来接?上市后“大妈”接——俗称“割韭菜”。“大妈”走过的路叫做套路。当年红极一时的P2P、O2O、虚拟现实、在线教育、大娱乐生态圈……如今怎样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新贵P2P炙手可热,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原主营地产和建材)摇身一变互联网金融公司,股票名称更名“匹凸匹”(P2P的谐音),资本市场立马回报8个涨停!这成为后来上市公司纷纷效仿者的万世师表;2015年,发行价7.14元的“暴风科技”凭借VR(虚拟现实)概念,上市连续29个涨停,调整了一天后,又拉8个涨停,最高价327元,真让人仿若活在虚拟现实中;更不用提曾经的“股王”全通教育,凭着在线教育的名头,上市发行价30块,一年时间,冲到最高价467元,超越百年茅台,成为当时A股最高价股。然而,从山顶跌倒山脚,也就是那么一瞬间。2017年一季度财报,暴风科技净利润增长率 -585.3%,股价28元左右;全通教育净利润增长率 -148.97%,股价只剩13元左右,一地鸡毛。曾几何时,无数P2P公司讲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承诺你年化12%、18%、24%的高利率,经不住高息诱惑的投资者掏出一生积蓄,P2P公司用新还旧,早期能按时兑付利息,一切看似正常,更有学者站台、明星站台、地方政府站台……突然有一天,利息停止,公司跑路,庞氏骗局落幕。正应了那句话:“在这个浮华喧嚣的金融盛世,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风口?所以,那些曾经被媒体追捧、被资本爆炒的“风口”,真的就是值得投资的远大前程、是高估值得以成立的原因吗?投资圈有这么个说法:“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风险控制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从“百团大战”(团购)、网约车大战到共享单车大战,市场似乎觉得,如果不撕起来,不打个嘴炮,故事就不够激动人心,估值就炒不上去,接盘侠就进不来。经过炒作,有硅谷的风口吹着,有大佬站台加持、有BAT的入场,投资的逻辑似乎就正确了。高估值的背后,除了非理性的繁荣,还有现实的经济金融环境。这是一个投资人走下“神坛”的年代。遥想早期互联网创业时,融资很难,马云、刘强东创业找钱,屡屡碰壁。现在,“30分钟敲定投资”“在洗手间里就拍板”已不是神话,投资方还为创业者提供了全套服务,包括硬件、技术、公关等。市场的转变,是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市场资金供给的充裕。数据显示,2016年股权总投资达7449亿元、9124笔——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151.85亿元、453笔。与此同时,投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全民VC”“全民PE”的现象,娱乐明星不也纷纷转型做投资,尽管范冰冰们也得去考金融从业资格证。这确实是一场来钱比较快的游戏——资深的资本玩家,可以流水线似的打造一家“独角兽”企业,十倍、百倍地加速资本的翻倍。故事总是动听。陌生人社交、垂直电商、直播、VR、人工智能、共享经济……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的“风口”。但这些“风口”,到底是行业发展的自然逻辑呢,还是人造的产物?年,政府推动双创和股票二级市场的大牛市传到一级市场,基金疯狂抢项目,投项目,各种故事满天飞,但是,随着2015年6月以后的漫漫熊市,创业板绵绵阴跌,一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倒挂的现象,面临一上市就亏损的可能。大洋彼岸,上个月,硅谷大数据标杆企业Cloudera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估值为19亿美元——但其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久已达41亿美元,上市后的估值反而出现腰斩,让最后一轮融资进入的战略投资人英特尔做了冤大头。就算是一切顺利、在二级市场上市,就能高枕无忧吗?面对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如果业绩不达预期,故事证伪,公众投资人质疑,市值难免下跌。虽然目前创投和私募股权市场资金充沛,扎堆独角兽企业,估值看涨,不差钱,短期之内根本不需要上市融资。但最终来看,创业者、财务投资人是要获得流动性的,谁不想套现呢?质疑可能有人说,创投市场跟二级股票市场不是一回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逻辑、估值方法、投资者群体不同。那么我们回到创投市场——由于融资项目往往有3-5年的锁定期,甚至更长。这种情况下,资本“骗局”更难短期被证伪。大家知道有一位讲PPT著称的创业者,有一个市值千亿的PPT企业。他的PPT上有一句名言:“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在网上曝光的Pre-A轮融资方案中,老板提供无限责任连带担保,融资票面利率12%;若企业无法在18个月内进行A轮融资,投资人可以要求老板赎回。另一家子公司,则承诺3-5年上市,若无法上市,投资人可以要求老板以年化收益率8%的价格赎回股权等等。融资项目多、成本高、金额大,资金链绷得非常紧。终于在2016年的冬天,故事说不动了,现金流转不动了,二级市场股价跌破质押平仓线,这只创业板的明星股、权重股,一头砸下,拖累指数。那句名言则一语成谶——众多投资人,本来怀揣着快速回本翻倍的梦想,现在,则可以窒息了。虽然不能凭一个事件,放大对创业企业的质疑,然而,创投市场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创业者,不是以工匠精神打磨一个产品,解决用户真实需求,而是在孵化器包装简历,打磨精美商业计划书,构思故事,上门融资。面对互联网创业闪电融资和一夜暴富,埋头干实业的人怎么能坐得住?国内又怎么能出现苹果和特斯拉这样的“改变世界”的产品?当然,愿打愿挨,很多时候外人也无从置喙。但浪潮退去沙滩上都会出现裸泳者的身影,泡沫碎后也会让你想不起光影绚烂的模样。打着新经济旗号、重重迷雾的资本局中局,也许也终将会传导风险——而这一切,也不过是急功近利的市场缩影。《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精选四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日前,硅谷第三方研究机构Pitchbook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6月初,已经有近60亿在24家新,中国公司数量占据三分之一。8家公司来自中国,14家来自美国。前述8家中国独角兽公司中7家总部在北京,包括知乎、今日头条、优客工场、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猿题库、青云,另外一家则是总部在上海的NIO蔚来汽车。目前估值最高的是今日头条,已经达到120亿美元,摩拜单车和NIO蔚来估值位列二、三,分别是30亿和28亿美元。在这些独角兽公司背后,不难发现红杉资本、经纬创投、元璟资本等创投机构的身影。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布局,也成为幕后重要的推手。尤其是腾讯占据了半壁江山,知乎、摩拜单车、猿题库、蔚来汽车四家公司均获得其投资。元璟资本刘毅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其实中国今年新出现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远远不止上述的8家,还有更多的高估值公司。“国内互联网创业的热点还是集中在消费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累积了几亿用户,在此基础上提供用户端的服务,有着巨大的空间。”热钱催生“独角兽”独角兽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罕见的动物,象征着幸运和独特。风险投资行业用它来形容发展迅猛,在独特领域有着超凡竞争力的公司。具体来说,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且尚未上市的企业。刘毅然曾主导参与ofo小黄车、滴滴、小米、大众点评、VIPABC、一起作业、思必驰等。他认为,以往投资机构进行一笔投资时,往往要给出一个标准进行估值,早期以10亿美元作为一个标准。但是,随着行业的飞速剧变,这一标准相对也变得较低。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在与日俱增。科技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生命健康领军企业碳云智能与、小米、阿里云、滴滴、大疆创新等131家企业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2015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只有70家,而到了2016年已达131家,131家独角兽企业4876亿美元估值,企业平均估值37.2亿美元。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为这些企业主要集聚区域,均超过10家。就行业分布来看,PitchBook平台数据显示,最新一轮的融资情况来看,B2C和IT行业公司占据了融资大额,分别高达49%和46%。而在2016年时,IT毫无意外地占据风投的大额,但同样获得达26%融资占比的还有金融服务行业。一位不愿具名创投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如此火爆,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经济的提升,再加上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移动端的仍然还在,使得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很迅速,比一些小的市场成长明显要快。”在他看来,用户基数加上技术变革再加上资金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了足够的生长土壤。“尤其是在服务领域,整个服务行业创新公司成为独角兽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比如教育、信息服务,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借势BAT成必然除了经纬创投、红杉资本、IDG资本、元璟资本等传统机构大举挺进IT行业外,BAT三大巨头也逐渐在扩大自己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纬中国以29笔投融资位列创投机构第一,三巨头中以腾讯投出的21笔融资为最多,百度5笔,阿里巴巴3笔。6月12日,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宣布完成1.455亿美元的。由富途此前A、B两轮投资者腾讯、经纬、红杉完成,腾讯继续领投。由此可见,显得十分多元化。既有西山居、Pocket Gems等游戏公司,与腾讯的核心业务高度相关。在游戏之外,腾讯从2014年开始,展开了大手笔投资,58、美团、滴滴等交易型平台先后成为腾讯新势力的一员。另外,腾讯也不愿意错过热门的趋势,如快手、摩拜、特斯拉、蔚来汽车等,都是在追逐新的风口。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投资重点迥异,主要集中在新零售和O2O。无论是苏宁、百联、还是优酷土豆、大麦网、微博、陌陌等,均是围绕这两个核心。据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在年度投资者大会上表示,集团在过去两年一共投入210亿美元用于并购。在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后,百度的投资方向也转向了人工智能。今年2月,百度全资收购智能家居硬件公司渡鸦科技。两个月后,百度又宣布全资收购提供机器视觉软硬件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xPerception。腾讯与阿里两大巨头的不断布局,也使得当下的互联网行业变得尤其泾渭分明。站队,成为创业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前述创投公司高管认为,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每一次淘汰赛都是生存和死亡的考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谁能给创业者资源让他活下去,创业者就会接受谁。“阿里和腾讯毫无疑问拥有最好的资源,某些领域甚至是垄断性的,创业者想得到这些资源就必须有立场。另外,他们拥有大量的数据积累,更加容易发现可能成为独角兽的公司,并能够为创业者背书,以便寻找下一轮的投资。”尤为关键的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威胁在于,如果拒绝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等巨头的投资,它们极有可能转向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才是最大的挑战所在。然而,在刘毅然看来。“接受巨头投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所谓站队问题,而是关于融合借势的判断。新平台达到一定交易量的速度正在越来越快。早年的巨头开荒者用上几年的时间,现在的创业新星可能只用上几个季度。创业者对巨头的借势是资金层面,还有信用体系、技术资源、商业版图、国际眼光,都成了创业者更加看重的因素。”IPO不再是目标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它与中国国情类似的国家,最被看好的市场莫过于东南亚。据CB Insights 数据显示,在亚洲有60多家独角兽企业,其中41%的企业纷纷站队BAT以及蚂蚁金服。一些中国互联网的运营方式,被照搬到了印度、韩国等国家,如、在线购物、外卖O2O、共享单车等。腾讯在海外并购方面,投入的资金是三家公司中最多的,其最大宗并购为86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巨头Supercell。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逐渐探索新的创新,不再只是简单复制和照搬美国模式,中国市场人口密集、规模够大的特点,推动了“中国式”创新。获得巨头青睐的独角兽企业一时风光无限,但是资本市场暂时未接纳它们。目前,已经成长为巨头的蚂蚁金服、小米、滴滴等都未对外透露IPO的具体计划。这一背景下,在近年市场出现了多笔并购和合并。一名圈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创公司采取了A股上市公司的,只不过还需要等待政策的开闸和企业转,并不表示它们不看好A股市场。“即便如此,它们也不愿意贸然去,没有对企业故事可讲时,企业的估值就会变得非常不确定。尤其是一些竞争非常激烈并要持钱的公司,比如美团点评、滴滴打车之类的,都需要长期投入,上市意味着严格的信息披露,以及高速发展的成长性。上市并非是最好的选择。”该人士进一步补充。不过,中国互联网公司多年来遭遇冷眼的状态正在发生改变。近期,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陌陌、微博、新浪、网易等公司的股价频繁创下新高。但是,总体市值和股价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仍然有着极大的距离。刘毅然分析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仍然集中在面向终端用户的消费领域,美国公司仍然在深耕企业服务和创新技术两大板块。“如果说美国公司做到了技术、模式和产品层面的创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做到了模式创新,现在渐渐向产品创新方面迈进,但是技术层面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更多投入和积累。”(《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精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日前,硅谷第三方研究机构Pitchbook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6月初,已经有近60亿美元投资在24家新独角兽公司,中国公司数量占据三分之一。8家公司来自中国,14家来自美国。前述8家中国独角兽公司中7家总部在北京,包括知乎、今日头条、优客工场、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猿题库、青云,另外一家则是总部在上海的NIO蔚来汽车。目前估值最高的是今日头条,已经达到120亿美元,摩拜单车和NIO蔚来估值位列二、三,分别是30亿和28亿美元。在这些独角兽公司背后,不难发现红杉资本、经纬创投、元璟资本等创投机构的身影。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布局,也成为幕后重要的推手。尤其是腾讯占据了半壁江山,知乎、摩拜单车、猿题库、蔚来汽车四家公司均获得其投资。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其实中国今年新出现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远远不止上述的8家,还有更多的高估值公司。“国内互联网创业的热点还是集中在消费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累积了几亿用户,在此基础上提供用户端的服务,有着巨大的空间。”热钱催生“独角兽”独角兽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罕见的动物,象征着幸运和独特。风险投资行业用它来形容发展迅猛,在独特领域有着超凡竞争力的公司。具体来说,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刘毅然曾主导参与ofo小黄车、滴滴、小米、大众点评、VIPABC、一起作业、思必驰等项目投资。他认为,以往投资机构进行一笔投资时,往往要给出一个标准进行估值,早期以10亿美元作为一个标准。但是,随着行业的飞速剧变,这一标准相对也变得较低。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在与日俱增。科技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生命健康领军企业碳云智能与蚂蚁金服、小米、阿里云、滴滴、大疆创新等131家企业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2015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只有70家,而到了2016年已达131家,131家独角兽企业4876亿美元估值,企业平均估值37.2亿美元。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为这些企业主要集聚区域,均超过10家。就行业分布来看,PitchBook平台数据显示,最新一轮的融资情况来看,B2C和IT行业公司占据了融资大额,分别高达49%和46%。而在2016年时,IT毫无意外地占据风投的大额,但同样获得达26%融资占比的还有金融服务行业。一位不愿具名创投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之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如此火爆,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经济的提升,再加上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移动端的人口红利仍然还在,使得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很迅速,比一些小的市场成长明显要快。”在他看来,用户基数加上技术变革再加上资金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了足够的生长土壤。“尤其是在服务领域,整个服务行业创新公司成为独角兽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比如教育、信息服务,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借势BAT成必然除了经纬创投、红杉资本、IDG资本、元璟资本等传统机构大举挺进IT行业外,BAT三大巨头也逐渐在扩大自己的投资图谱。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纬中国以29笔投融资位列创投机构第一,三巨头中以腾讯投出的21笔融资为最多,百度5笔,阿里巴巴3笔。6月12日,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宣布完成1.455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富途此前A、B两轮投资者腾讯、经纬、红杉完成,腾讯继续领投。由此可见,腾讯投资显得十分多元化。既有西山居、Pocket Gems等游戏公司,与腾讯的核心业务高度相关。在游戏之外,腾讯从2014年开始,展开了大手笔投资,58、美团、滴滴等交易型平台先后成为腾讯新势力的一员。另外,腾讯也不愿意错过热门的趋势,如快手、摩拜、特斯拉、蔚来汽车等,都是在追逐新的风口。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投资重点迥异,主要集中在新零售和O2O。无论是苏宁、百联、还是优酷土豆、大麦网、微博、陌陌等,均是围绕这两个核心。据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在年度投资者大会上表示,集团在过去两年一共投入210亿美元用于并购。在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后,百度的投资方向也转向了人工智能。今年2月,百度全资收购智能家居硬件公司渡鸦科技。两个月后,百度又宣布全资收购提供机器视觉软硬件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xPerception.腾讯与阿里两大巨头的不断布局,也使得当下的互联网行业变得尤其泾渭分明。站队,成为创业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前述创投公司高管认为,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每一次淘汰赛都是生存和死亡的考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谁能给创业者资源让他活下去,创业者就会接受谁。“阿里和腾讯毫无疑问拥有最好的资源,某些领域甚至是垄断性的,创业者想得到这些资源就必须有立场。另外,他们拥有大量的数据积累,更加容易发现可能成为独角兽的公司,并能够为创业者背书,以便寻找下一轮的投资。”尤为关键的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威胁在于,如果拒绝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等巨头的投资,它们极有可能转向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才是最大的挑战所在。然而,在刘毅然看来。“接受巨头投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所谓站队问题,而是关于融合借势的判断。新平台达到一定交易量的速度正在越来越快。早年的巨头开荒者用上几年的时间,现在的创业新星可能只用上几个季度。创业者对巨头的借势是资金层面,还有信用体系、技术资源、商业版图、国际眼光,都成了创业者更加看重的因素。”IPO不再是目标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它与中国国情类似的国家,最被看好的市场莫过于东南亚。据CB Insights 数据显示,在亚洲有60多家独角兽企业,其中41%的企业纷纷站队BAT以及蚂蚁金服。一些中国互联网的运营方式,被照搬到了印度、韩国等国家,如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外卖O2O、共享单车等。腾讯在海外并购方面,投入的资金是三家公司中最多的,其最大宗并购为86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巨头Supercell.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逐渐探索新的创新,不再只是简单复制和照搬美国模式,中国市场人口密集、规模够大的特点,推动了“中国式”创新。获得巨头青睐的独角兽企业一时风光无限,但是资本市场暂时未接纳它们。目前,已经成长为巨头的蚂蚁金服、小米、滴滴等都未对外透露IPO的具体计划。这一背景下,在近年市场出现了多笔并购和合并。一名投资圈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创公司采取了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只不过还需要等待政策的开闸和企业盈利好转,并不表示它们不看好A股市场。“即便如此,它们也不愿意贸然去美股上市,没有对标的企业故事可讲时,企业的估值就会变得非常不确定。尤其是一些竞争非常激烈并要持续投钱的公司,比如美团点评、滴滴打车之类的,都需要长期投入,上市意味着严格的信息披露,以及高速发展的成长性。上市并非是最好的选择。”该人士进一步补充。不过,中国互联网公司多年来遭遇冷眼的状态正在发生改变。近期,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陌陌、微博、新浪、网易等公司的股价频繁创下新高。但是,总体市值和股价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仍然有着极大的距离。刘毅然分析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仍然集中在面向终端用户的消费领域,美国公司仍然在深耕企业服务和创新技术两大板块。“如果说美国公司做到了技术、模式和产品层面的创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做到了模式创新,现在渐渐向产品创新方面迈进,但是技术层面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更多投入和积累。”(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长按二维码下载APP《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精选六日,是软银CEO孙正义的60岁生日。“60岁退休”是孙正义在采访中自称19岁就写下的人生规划的一部分。2015年,孙正义为自己选定了接班人,一位印度裔前Google高管。去年 6 月,孙正义突然在财报会议上宣布暂不退休,说“虽然不能握着权力不放,但希望在之后近10年里担任社长。”消息公布后,软银股票大涨。从1996年开始,软银就成为了雅虎。阿里巴巴、雅虎、盛大、Supercell都是孙正义先后投资的公司,回报超过千亿美元。孙正义在上的这一席话,很快就化作一个大动作:软银要在未来五年里筹集一支千亿美元的基金。上周日,软银正式宣布这支基金完成首轮筹资。这一消息是在美国特朗普这个名为“软银愿景”(SoftBank Vision)的基金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相当于四个银湖资本和 15 个红杉资本。虽然是出钱的一方,但并不是有了资本才有新公司。相反,过去四十年里,科技风险投资的规模和形态随着科技公司成长的变化而改变。这笔千亿规模的也不例外。手上的钱多,每一笔也比别家大在今年2月的上,孙正义说成立这样一个巨大的基金是为了下一次科技大爆炸:“我们预见到了个人电脑领域的大爆炸,预见到了互联网领域的大爆炸,我相信,下一次大爆炸会来得更为剧烈,为作好迎接的准备,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平台,也就是软银愿景基金。”1994年,软银在日本上市。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以网络产业为主的控股集团公司。如孙正义所说,软银预见了互联网的大爆发,投资阿里巴巴带来数百亿的回报,之后它作为第三的移动运营商业务靠率先在日本引入iPhone赶超竞争对手。自从去年 10 月宣布Vision Fund的计划之后,孙正义就积极在石油国家奔走、筹集资金。现在,这支基金首轮已经筹集到了930亿美元。孙正义表示,在未来的六个月中,将完成剩余资金的筹集。- 450亿美元,沙特主权基金;- 280亿美元,软银;- 150亿美元,阿布扎比穆巴达拉(Mubadala);- 50亿美元,苹果公司、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高通、富士康、夏普(已被富士康收购)五方各10亿美元。为了千亿的运营,孙正义将软银首席财务官拉吉夫·米斯拉(Rajeev Misra)拉来,担任愿景基金的负责人。在加入软银之前,米斯拉曾担任德意志银行全球信用交易负责人。软银也已经成立了一支80人的团队,软银国际的CFO Alok Sama、深度参与软银收购Sprint交易的董事会成员Ronald Fisher、Linkedin的一位前高管Deep Nishar都参与其中。孙正义本人将在愿景基金中扮演不同寻常的角色。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孙正义将是基金中唯一的“Key man(关键人物)”。根据Preqin的《2017全球报告》,2016年全年,全球的风险投资交易总额也不过是1340亿美元。孙正义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表示,愿景基金将与传统的风投不同,他们将寻求公司的控制权,大部分投资都将占到公司20%-40%的股份。“我们将成为最大的股东,拥有董事会席位,与创始团队讨论公司战略。”他说。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目前愿景基金已经有十几笔交易,单笔金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未来还将进行数百亿美元的交易。未来,软银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都将从愿景基金来完成。已经公开的有这么几笔投资,都很大:芯片生产商ARM。目前所有手机主处理器背后的架构都来自它。去年 7 月,软银以324亿全资收购ARM。2017年3月,软银将价值80亿美元的ARM股份,卖给Visionfund,占股20%,包含在软银在Vision fund出资的250亿美元中。卫星制造商OneWeb。目标是建立卫星通信网络。去年12月,软银宣布投资卫星公司OneWeb 10亿美元,2月,软银宣布将投资 17 亿美元,将OneWeb与另一家卫星公司Intelast合并,这些交易都将被归入新基金。WeWork。共享办公空间。以170亿美元估值,向WeWork投资30亿美元。软银出资3亿美元,Vision Fund 出剩下的27亿美元。滴滴。中国最大的打车服务,正在筹备全球扩张。滴滴近日筹集到一笔55亿美元的融资,其中50亿来自软银。这笔投资是通过愿景基金投资的。具体软银与愿景基金各占多少滴滴股份,还未确定。Nvidia。全球最大的图形处理处理器制造商,正在进入人工智能领域。软银已经持有绘图芯片制造商英伟达的股票达4.9%,价值约40亿美元,成为英伟达第四。愿景基金也可能收购其中的四分之一。已经公布的这几家里,ARM和Nvidia已经上市并盈利;滴滴和WeWork规模很大,但还在大把烧钱;OneWeb在相对早期阶段。它们最明显的共同点是,这些公司都想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孙正义在演讲中多次谈到对ARM的收购,他看好,而今后将由80%的物联网芯片都将来自ARM。“1万亿的物联网芯片就要来了,并且它们都需要网络连接。”他说。Nvidia也是一样,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Nvidia的图形芯片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机器智能的基础。滴滴和WeWork分别瞄准出行和办公空间需求。OneWeb则是Google、Facebook都看好的未来通信方式,有望越过传统光纤铺设,在非洲等地区快速建立互联网。科技公司最早并不像今天这样依赖风险投资这千亿美金要投的是科技公司。今天全世界最大的八个上市科技公司是美国的微软、苹果、亚马逊、Google、Facebook,和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以及百度。它们来自不同时代,最早的微软、苹果都在1970年代中诞生,直接推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亚马逊、阿里巴巴、Google等公司都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出现。Facebook则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诞生的新公司。它们的融资变化,则反映了过去四十年科技公司成长路径的变化。微软、苹果基本和风险投资没有关系科技公司和钱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起家就得靠投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编写了BASIC编译器,获得了第一笔收入。1977年,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找了一份写程序的工作,一边运营着微软公司。除了人员投入之外,微软一直也没有别的开支。从成立到1985年上市,这家后来垄断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数十年的公司,并没有从风险投资那里拿一分钱。成立于1976年的苹果,靠邻里在车库里手工制作的Apple I开始了自己的生意。一年后,苹果正式成立公司,找了原英特尔高管Mike Markkula帮忙写方案、拉投资,筹备Apple II的生产。Markkula自己出钱加上几个投资机构一共融资60万美元。这个金额放到今天的中国,也就是很多送水果上门的创业公司的启动资金。Markkula后来说当时这些投资机构最多还可以给500-800万美元,但苹果不需要,因为Apple II上市当年就卖了270万美元。3年后,苹果上市,募股1亿美元——这个今天看起来不起眼的数字,一度是福特1950年代上市后,规模最大的公开募股。1990年代诞生的巨头都靠风投支持,找到了盈利模式微软和苹果推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为1990年代中期互联网爆发铺平道路。亚马逊(1994)、Google(1998)、阿里巴巴(1998)、腾讯(1998)、百度(2000)都在那个时间段诞生。可以看到,它们大多靠数百上千万美元的投资维持公司运作,找到了商业模式。我们将全球八大科技公司的融资时间、金额整合到一张表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个科技公司从成立到上市,需要的融资和时间都变多了。注:阿里巴巴2007年在香港将一部分业务挂牌上市,后又退市Google和腾讯都曾有过差点卖掉自己的故事。1999年年初,Google两位创始人一度想卖掉公司,开价100万、然后又降到75万但没卖掉。但是很快,它们都找到了盈利模式,2001 年,Google靠广告销售开始盈利。腾讯则在 2003 年推出了QQ游戏,推出了收费的VIP服务。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都是用互联网颠覆传统零售业的公司。两个公司分别是靠家人和合伙人凑到了启动资金,之后靠风险投资做增长。今天两个公司的市值分别是48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一个公司走向盈利,需要花的钱更多了这个变化是从Facebook开始的。Facebook 是唯一一个在泡沫后出生的公司。那时,恰恰是互联很冷的时候。 2004 年,马克·扎克伯格在宿舍启动了公司。成立不久,Facebook从Peter Thiel那里获得了50万美元的投资。接下来的数年里,Facebook获得的融资总额超过了苹果、微软、亚马逊和Google上市前获得的所有投资加上IPO募资的总额。它在上市前尽可能的扩张,获得更多的用户。上市当日,Facebook的市值达到1040亿美元。但是在那之后,Facebook也度过了一段备受质疑、股价低落的日子,一度跌破发行价。上市两年后,Facebook用广告营收证明了自己,现在,Facebook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值钱的科技公司之一。Facebook上市是美国风险投资的一个转折点,在它之后互联网公司融资明显容易了。Facebook被认为是“独角兽”的鼻祖,一开始不追求盈利,大量融资抓住用户量、抬高估值的公司。在那之后越来越多。资本都不想错过下一个Facebook、也愿意靠砸钱加速创业公司成为独角兽的过程。原本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找到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在资本的推动下快速被催熟。如今这个行业里的现金比1990年代任何时候都要多。今天Uber、滴滴甚至Airbnb的融资额都超过了Facebook当年的融资总额。过去一年,Uber和滴滴各自的融资额也都超过了Facebook当年的融资总额。Facebook在上市之前融资十轮,但是每一轮都是数千万美元,直到上市前三轮的时候才上亿。而Uber和滴滴在中国市场正面竞争的那两年,两家公司的融资都以10亿甚至数十亿美元计。和Facebook不一样的是,它上市前,从高盛和DST拿了一轮5.5亿美元Pre-IPO融资。这笔钱是Facebook未来发展所需,但它并不需要靠投资支持公司运转,——当时Facebook已经在盈利,用户量、收入、利润等所有的数据都在健康增长,唯一的风险是用户正在转向手机,而当时的Facebook更多还是一个PC网站。但是过去一年烧掉28亿美元的Uber和在中国市场因为政策不得不收缩的滴滴,他们拿到一轮几十亿的融资,却是真的需要花掉这么多钱。创业公司纸面上的价值增长的更快知名硅谷投资人Aileen Lee 2013年的一篇《欢迎来到独角兽俱乐部》,让“独角兽”成为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代名词:他们从零起步,还没上市价值就超过10亿美元。后来,1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越来越多,独角兽这个概念已经不够用了,硅谷又造出了“decadecon”的概念,来指代估值在百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公司。2012年滴滴上线,到2016年,Uber和滴滴各自账上都躺了100亿美元。与之相对比,苹果上市时募集了一亿美元,在当时已经是历史上最大的IPO。而今天一个公司拿到一亿美元的融资,可能也烧不了多久。更多钱流向了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公司,而不是新公司值得投的公司在过去几年似乎变少了。硅谷著名风投a16z 2016年一整年的投资笔数只有2013年的一半。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早期项目拿投资越来越难,资本倾向于投中晚期项目,到2016年第四季度,风投笔数的增长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放缓,数量则跌到2014年的水平。而平均每笔风投的金额却在变大,这个趋势从2010年开始,一直保持至今。Cooley的数据则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投资笔数比起去年同期下跌了10%,融资总额则下降了49%。数据来自Cooley走向盈利也需要更长时间Uber的Bill Gurley曾警告称:资本的洪水让好的公司和坏的公司都浮在了水面,是过多的现金让创业者们卷入了不健康的商业行为。美国估值最高的20家创业公司中,有7家在过去两年被持股投资机构下调估值。当中Palantir和WeWork等公司还出现过裁员或者大量员工离职的情况。对于这些融资过十亿美元、估值上百亿美元,还没什么像样利润的公司,上市是唯一的出路。如今,创业公司上市的时间,却被推迟了。通过尽可能久地保持状态,这些公司通常无需在严格的财务和运营监管下运行。创业公司倾向于在上市之前拿更多的钱,而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更多的钱才能变成一个可持续的生意。CB Insigts和PwC联合发布的2017 第一季度MoneyTree报告显示,近两年来,新诞生的“独角兽”公司一直没有恢复到2015年的热闹,欧洲在过去六个季度里只有一家独角兽公司诞生。过去8个季度新诞生独角兽公司数量(数据来源:CB insights)只解决一个需求就能盈利的公司越来越少了滴滴和Uber都是最好的例子。去年金额最高的一轮融资,滴滴一下子就拿了73亿美元。最终滴滴在中国市场赢了Uber。但是在政策的限制之下,滴滴很难再垄断中国的打车市场。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滴滴也很难再停下来。去海外、去做无人驾驶、去研究人工智能,总之,既然短时间没法盈利,就要持续去讲新的故事。融一大笔钱,滴滴可以用来扶持海外的公司、可以拓展金融方面的业务、也可以如他们最近宣布的美国研究院要做的那样,投资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相关研究中去。滴滴从软银等投资方那里拿到的55亿美元,大约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主业不够赚钱。为了维持估值,这些创业公司不得不持续去讲新的故事,滴滴去扩张海外市场,美团做打车和民宿,Uber做无人车,都是同样的道理。相比今天最大的那八个科技公司,现在这些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复杂的多。即使是即将上市、状况最好的Airbnb,也无法像微软、苹果那样,靠着一个业务就上市。Airbnb在短租市场站稳脚跟之后,又宣布要做旅行目的地体验,还收购公司来做奢华独家、做自己的支付,请麦肯锡来帮忙研究长租市场。只解决一个问题的创业公司,现在很难走到最后。要解决更多问题,就需要更多的钱。竞争对手也都不缺钱,打败竞争对手更困难了这些已经很大的科技创业公司已经陷入了竞争的循环。美团和点评合并以后垄断了中国的团购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已经不够挣钱了。靠着外卖,美团又和阿里巴巴、百度正面对上了。中国市场的外卖大战已经持续了至少三年时间。最近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又向饿了么投资了10亿美元,美团点评在这个市场的烧钱也不太可能停下来。全球都是如此,软银的投资也不例外。一方面,亚马逊向印度分公司投入50亿美元,软银投资的一系列印度电商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软银自己投资了东南亚、印度、南美、中国的打车公司。美国的Lyft也得到了汽车企业和海外资本的支持。这些公司使得Uber没法独占任何市场,走向盈利。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已经做了不少年、纸面规模已经很大的科技公司,还需要更多时间、更多钱才有可能进入正常运转,成为下一个Google或者腾讯。而这些变化的出现本身,也和资本的推动脱不开关系。不管最后是不是可以有效地把钱投出去,软银设立的千,迎合的正是这样的新世界。现在已经很难说,究竟是公司决定了资本,还是资本在推动公司了。《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精选七共享单车投资租赁本文共3876字,预计阅读时间1分33秒1.是共享单车定义了“共享经济”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在一次演讲之中把“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做了区别,“分享经济”是盘活闲置资源,“共享经济”是投入增量资源;而在此前这个术语一直在互换使用。Uber、滴滴出行、Airbnb(爱比邻)、小猪短租等都称过自己是“共享经济”,如今投资人为了把当下一波由“共享单车”带来的扎堆的“共享”项目区隔开,把他们归为“分享经济”了,卫哲表示,他看好分享经济,不看好需要增量投入的共享经济。这个划分方法尽管不属于白皮书式的,但是给出一个清晰划分,免去了很多口舌争执。在2016年下半年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参加媒体峰会时一直被问:“摩拜的共享单车究竟是分享经济还是共享经济?”王晓峰直接告诉那位记者,要是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的话他就不会工作了!他只想做造更多车,让更多不开车而骑车。此前ofo在融资之初的对外口径一直讲的是:“我们不生产自行车,我们只连接单车”,ofo一直在回避称自己是做自营,而说自己是“平台”,从而增强投资人信心。在遇到摩拜单车这样的强敌,以及快速崛起的有拜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ofo不得不无限期搁置其“以1换N”计划,而与飞鸽、凤凰等自行车厂商生产单车。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共享单车有能力去盘活存量自行车,那压根就是一个从未落地的故事。创业本身就是这样,设想的是A,做出了B,最后模式跑通的是C,现在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把“共享”理解为“租赁”的学名,以致于本文为了方便媒体老师审核而不得不使用一个错误的名词“共享单车”,准确地讲应该叫做,“民营租赁自行车”或者借助移动互联网运营的智能单车。2.“共享X”妖风四起,但只有共享单车能讲成故事眼下这波共享经济热是受了“共享单车”的刺激,一些创业者怀着阿Q“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的心态,你造出个自行车都能找到融资,我凭什么不能出个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呢?笔者曾在一个咖啡厅试用“共享充电宝”,与“共享”沾边的是要扫码支付才能使用;笔者随即在朋友圈发起了“共享充电宝是不是伪需求”的讨论话题,有人将其视为刚需;有人提出如手机没电停机该如何扫描支付之类的质疑。当笔者携友再次光临这家咖啡店试图尝试共享充电宝时,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充电宝都被搁置角落、耗尽电量!以“共享”之名大抢风头的还有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一个月前就有创业者请人做“共享冰箱”BP,不得不说现在创业者的确是不走心了,连忽悠的融资的BP都不想做了。共享单车风口引爆,让很多投资人开始迷茫,一些直觉上判断“必死”的项目,依赖资本的输血成为炽手可热的“风口”,以致于其他“荒诞”项目冒出来时,让不靠谱的创业者有了希冀,并YY他们的项目对风投们有利用价值。但产品推向市场后,往往一两个产品细节跑不通就容易成为“死穴”。以共享充电宝为例,创业者是否考虑谁为充电宝续航的问题?充电宝、雨伞并没有要求用户身份证号信息,本身也不容易让用户又缴纳押金的冲动!即使商业模式是成立的,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玩,模式再好草台班子也做不出来。摩拜CEO是前Uber上海区总经理,ofo的幕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街电共享充电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