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千骑长是弓骑兵还是蒙古重骑兵兵

汉武帝反击匈奴 彪炳千古 - 帝国史谭 - 汗青网_国学_传统文化_儒家_历史_文学_汉服_中医_武术_曲艺_民俗
汗青网——中国最纯正的传统文化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公告:
汗青网欢迎您的优质投稿,且向作者支付稿酬。征稿范围:国学、文学、哲学、礼俗、历史、情感、时评、红楼、佛学、考据、杂谈等,文体可恣意汪洋不限,内容须求真向善无瑕。投稿斧正,编读往来,请加汗青网征稿QQ群:
传统王道政治
君主向士人与清议负责,宪政就建立起来了
土地自由流转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天人合一,仁民爱物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墨医民杂,百家争呜
回望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帝国史谭 您现在所在位置:
汉武帝反击匈奴 彪炳千古
来源:汗青网 & 作者:刘晓 &
浏览人数 :846 & 发表时间: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名刘彻,16岁登基,在位54年,称帝期间削弱相权,推举儒学,创设察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开疆拓土,奠定中国疆域版图,将中华帝国推上空前高峰。此外亦因攘四夷而致国民负担加重,晚年下诏罪己改过,重归文景时期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薨,谥孝武,庙号世宗。
汉武帝破格提拔无实战经验的卫青,在公元前129年的战役中大败匈奴。
“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历史公认的汉武帝彪炳千古的一大功绩就是击退了盘踞在北方、时常侵扰汉朝百姓的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其谥号“武”字,正彰显了其辉煌的“武功”。
匈奴之祸与汉初政策
秦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一度为大将军蒙恬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灭亡后,匈奴趁楚汉相争之际,再度崛起,并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汉王朝建立后,匈奴“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汉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安定北方,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北征,但以失败告终,自己也差点丧命。此后,汉政权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以减少匈奴的侵扰。在军事上也是消极防御。在强调无为而治的文帝和景帝时期,上述政策得以持续,但这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匈奴仍然常常侵扰汉朝北部边疆,杀人越货。
不过,和亲政策也给了汉王朝修养生息的机会。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国库充盈,百姓生活富足,这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打造精锐骑兵
汉武帝在即位前,就不断听闻匈奴暴行,即位后,他一直做攻打匈奴的准备。军事上,汉武帝改革兵制,加强了骑兵的发展。以往西汉王朝的兵种主要有车兵、步兵、弓弩兵、骑兵、水师等,但威胁汉朝的匈奴则多是骑兵。汉武帝意识到,若想打败匈奴,必须是骑兵对骑兵,而汉朝的骑兵必须战马优良、骑士勇猛、武器精锐、训练有素、统帅杰出。
这些汉武帝都一一做到了。他首先将官养苑马扩充到45万匹,同时选拔忠诚勇敢、武艺高超、擅长骑射的勇士,组成两支精锐的侍卫军,一曰“期门郎”,一曰“羽林骑”,使中国历史上“天子始有亲军”。
汉武帝还大力扩充京城常备军——“北军”的力量,创设“八校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中垒),其中一半都是骑兵。为了让骑兵拥有精良的武器,他下令皇家兵器库(“武库”)大批量生产铁剑、铁刀、铁矛、铁戟、铁甲和弓弩,其中汉军骑兵最流行的兵器就是劲弩、长戟和战刀。
劲弩即“铜弩机”,和秦弩一样,也是威力巨大的远射兵器。有种叫“大黄”的劲弩甚牛,历史上有名的 “飞将军”李广曾使用它射倒好几个匈奴将领。长戟,则是汉军士兵手中最主要的长兵器。
一支威猛雄壮的骑兵军团被汉武帝打造出来,而这一点奠定了汉武帝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蓄势待发的汉武帝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对匈奴的反击。
卫青初露锋芒
公元前133年,三十万汉军埋伏在马邑 一带,企图引诱匈奴单于入侵,一举歼灭。但计谋被单于识破,未等汉军合围就撤走了。从此匈奴更加剧了侵扰,汉朝北部从今陕西北部至辽宁西部一线无不受到骚扰掳掠。汉武帝选择了隐忍不发,积极备战。
时隔四年后,即公元前129年,匈奴再度大举侵扰汉朝,一直深入到今天河北张家口一带,他们一路烧杀抢掠,汉朝百姓苦不堪言。一封封十万火急的奏章被送到汉武帝手中。龙颜大怒的汉武帝对身边的近侍大吼道:“朕正准备讨伐匈奴,他们竟自己找上门了!”
汉武帝随即召见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任命他们为出征匈奴的将军,并申明此次的战略意图,即采取分兵突袭策略,在边境要塞教训匈奴人,让他们领教大汉的军威,但不要深入敌境,等做好充分准备后再给予重击。四位将军各领一万人马赶赴边境。
这四位将军中卫青和公孙敖都是破格提拔的,此前并无实战经验。卫青曾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其姐姐卫子夫为汉武帝宠幸,后被立为皇后。但汉武帝并非是因此而提拔卫青的,而是因为他精于骑射,为人谦虚谨慎,行事果敢。公孙敖最初是汉武帝的骑郎,因救下被当时的皇后陷害而要被处死的卫青,而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对于汉武帝任用两个新人,百官多有质疑。汉武帝则认为卫青此役取得的战果不会比名将李广差。果不其然,卫青出发后,不拘泥于预定的方案,直捣匈奴人每年祭祀祖先、鬼神的政治文化中心龙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俘虏了七百名措手不及的匈奴人。
另外三路大军,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与匈奴交战,致七千名骑兵阵亡,因此被判死罪,后缴纳赎金,免罪为民;而最为大家看好的李广将军则遭遇了匈奴的伏击,侥幸逃回,亦被贬为庶人。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让汉武帝很痛心,但另一方面,亲手提拔的卫青所取得的胜利,不啻是对匈奴人的沉重打击,这又让汉武帝很高兴,他当即封卫青为关内侯。
第二年,匈奴人疯狂报复,突袭了汉朝守边军队,杀死了辽西太守。汉武帝决定再次发动针对匈奴的战役。而这一年,卫子夫生下了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刘据,随后被立为皇后。汉武帝更加重用卫青,交给他三万精锐骑兵,北出雁门,集中兵力歼灭匈奴军队;同时派将军李息率军牵制匈奴人,配合卫青作战。二人不负众望,杀死匈奴数千人,取得了胜利。
这是汉武帝反击匈奴以来的第一次真正的胜利,朝廷上下大受鼓舞。汉武帝也是喜不自禁。
教训完匈奴,汉武帝本打算先进行政治改革,但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和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匈奴的再度进犯使汉武帝决定更大规模地发兵,反击匈奴,消除边患,于是有了河南反击战为序幕的一系列反击战。
考虑到匈奴游走迅速的特点,汉武帝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战略。他派遣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古称“河南地”,因为这里距离国都长安较近,匈奴骑兵一两天就可以抵达,对汉朝威胁非常大。
卫青率大军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了突袭,歼灭匈奴人五千多,缴获牛羊上百万头,最终收复了“河南地”。汉武帝随即采取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
,并筑造朔方城,迁徙内地十多万百姓屯田。此外,还修缮了蒙恬所筑的城塞,使边界又恢复到了阴山山脉一线。
汉武帝收复“河南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不仅通过加强黄河边防,解除了对长安的威胁,而且为汉军建立了反击匈奴的基地。事实上,汉武帝之举的确给了匈奴沉重的打击,匈奴单于听说后,一病不起,第二年死去,其弟弟伊稚斜即位,他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
汉武帝本想反击,但恰逢皇太后去世。为了守孝,汉武帝压抑住怒火,没有出兵。这让匈奴单于误以为汉朝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其作战,因此派兵攻占了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并酝酿更多大规模的进攻。
公元前125年,匈奴伊稚斜出动九万骑兵分三路进攻代郡(今河北境内)、定襄(今内蒙古境内)、上郡(今陕西境内),匈奴的右贤王也趁机攻打朔方城,汉朝北部边境多处告急。汉军虽然竭力抵抗,但依然损失重大,数千人口被掠走。
面对着一封封奏报,汉武帝忍无可忍,在与朝臣的会议上,提出了由“防胡到灭胡”的战略目标。汉武帝认为,单纯的防卫,祸根难除,匈奴不灭,将贻害百年,而拔除祸根,则造福万代,即便倾尽全国的力量也是值得的。汉武帝的气魄,也鼓舞了汉朝将士的士气。
汉武帝画像
第二年春,汉武帝发起了漠南之战。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卫青被任命为统帅,率领六位将军和十万精锐骑兵北击匈奴。一路由将军李息率领,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的行动,并取得了胜利。卫青则率一路人马出朔方,进入漠南,突袭匈奴右贤王驻地。右贤王做梦都没想到汉军会从天而降,仓促中只能在数百亲兵掩护下逃跑,而裨王(匈奴小王)十余人,一万五千名匈奴人、上百万牲畜,都成了卫青的战利品。
漠南捷报传入京城,汉武帝异常高兴,除了封卫青为大将军外,还在其原有封邑外再封八千户,其三个儿子也被封侯。这样的封赏自汉朝立国以来,只有汉初萧何得到过,可见汉武帝对匈奴战事的重视。汉武帝还对其他将军和士兵进行了封赏。
有德有才的卫青是当得起这样的封赏的,虽然其推辞不受。史载,在军中,卫青治军号令严明,但非常体恤部下。临阵攻击必身先士卒,皇太后的封赏,他分文不留,全部分给手下;行军途中,安营扎寨,士兵休息后,他才休息;遇到湍急河流,士兵都安全渡过后,他才过去。因此将士们都愿意跟随卫青出征作战。卫青还有识人之才,有宽广的胸襟,而且谦虚有度。
卫青,应该是上天赐予汉武帝的忠义将领,而这也离不开汉武帝的识人、用人之明。
漠南之战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便于汉军分而治之。
不甘失败的匈奴单于不久派出一万余骑兵袭入代郡,杀死代郡都尉朱英,劫掠千余人而去。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命新任大将军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共歼灭匈奴一万九千骑。在这两次战役中,汉军改变了以前临战临时编组军队的做法,建立了中、左、右、前、后诸军,由卫青统一指挥,并直接掌握强弩军,从而提高了诸军协同作战的能力。这是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来,军队编组最为严密的一次。
霍去病画像
值得提及的是,在第二次战役中,另一个将星首次登场,他就是卫青的外甥、嫖姚校尉霍去病。初次参加匈奴作战的霍去病时年仅17岁。在战役中,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数百里,斩获匈奴两千余人,杀死伊稚斜单于大行父(与单于祖父同辈)藉若侯产,俘单于叔父罗姑及匈奴相国、当户等高官,全身而返。汉武帝以其功冠全军,封为冠军侯,赐食邑二千五百户。
汉武帝派军两出定襄,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并迫使匈奴主力暂时退却至漠北一带,远离汉境。这也为汉武帝下一步展开河西之役并取胜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目光远大的汉武帝的引领下,汉朝走上了开拓西域之路。图为汉武帝设置的玉门关遗址。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西汉时指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内地至西域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被称为“河西”,是因为其位于黄河以西。彼时,河西走廊为匈奴控制,这自然也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巩固西部地区,汉武帝展开了河西之役,其再展运筹帷幄之能,亦彰显了他的雄才大略。
河西之战:断匈奴之右臂
在定襄战役中,霍去病首次亮相,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史载他性格刚毅,智勇双全,擅长骑射,18岁入宫成为了汉武帝的亲随,并深得赏识。
善于识人的汉武帝认为霍去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因此不拘一格,任命年仅20岁的霍祛病为骠骑将军,出征河西,寻找匈奴军队决战。骠骑将军与大将军的品级相当,这样的任命让不少大臣很震惊。一些征战多年的将军认为让其孤军深入十分危险,但汉武帝认为对付匈奴就要用奇将出奇兵。
霍去病果然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公元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六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随后,他又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人在皋兰山下激战,连战皆捷,歼敌近九千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连休屠王祭天用的金人也被当作战利品带了回来。
此次战役给了匈奴人沉重的打击。汉武帝也非常高兴,大大封赏霍去病。他还打算为其建一座府邸,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千古流传。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将匈奴人赶出河西走廊,再次命令霍去病率军出击。同时,为了防止东边方向的匈奴左贤王趁机进攻,汉武帝又命将军李广和出使西域回国的卫尉张骞等出兵右北平,攻打左贤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的行动。双方展开激战,因汉军消耗太大,无力扩大战果,只得班师回朝。
不过,霍去病所率军队却是捷报频传。其部由西北向东南出击,纵深一千多公里,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下,霍去病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三万余人,并俘获匈奴名王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其后,匈奴浑邪王杀死了不肯投降的休屠王,率四万部众降汉。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河西之役的胜利,使大臣们目瞪口呆,纷纷赞叹汉武帝的用人之明、用人之胆。年轻的霍去病也取得了与卫青同样的尊荣。
河西之战使匈奴在西部战场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不仅丧失了十分之三的兵力,而且士气低落,很长时间难以恢复。匈奴人曾长期传唱一首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说的就是河西之战给匈奴人的沉重打击。
另一方面,汉朝的统治延伸到了河西地区,汉朝的疆域也扩大到了整个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即今青海湖以东、祁连山东北地区。汉朝先后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和金城五个郡。原来聚居在湟水流域的羌人被驱赶到更西的地区,他们与匈奴的联系被隔断了。中原通向西域的大门开始打开,汉武帝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将来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
优待匈奴人
对于投降的匈奴浑邪王部,汉武帝给予了礼遇。他封浑邪王为万户侯,这可是汉代侯爵中的最高一级,卫青和霍去病就属于此列。其他小王为列侯,还赏赐了数百万的钱财。
汉武帝还把四万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边境五郡,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制度,让他们保持很大的独立性,历史上称为“五属国”。
击垮匈奴帝国的漠北之战
河西之战以及浑邪王的投降,使匈奴已无力侵扰汉朝西部边境。汉武帝于是将西部兵马大批调往东部,对付匈奴主力。此时的匈奴频频在东部发起攻击,抢掠百姓、财产,汉武帝决心与其决一死战。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中国史上最长距离也最辉煌的大规模歼灭式远征——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成为不二的统军将领,老将军李广亦要求参战。卫青率军迎战匈奴左贤王,霍去病则直击匈奴单于。
此次战役,共出动骑兵十万,步兵运输兵几十万,骑兵负责进攻,步兵负责防御。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深入荒无人烟的大漠,后者更是深入两千余里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与设想的相反,卫青遭遇的是匈奴单于,霍去病遭遇的是匈奴左贤王。
老练机智的卫青采用诱敌之计,歼灭单于主力一万九千骑,单于在数百亲兵保护下逃脱,卫青命轻骑兵拚命追赶,但追到天明,也没有追上;而霍去病则消灭左贤王主力,俘获匈奴韩王、将军、相国等八十多人。年轻的将军获胜后,在狼居胥山主峰,修筑高台,刻石记功,又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展示汉朝的威严。
漠北之战,大败匈奴主力,但汉军也损失惨重。一万余名士兵战死沙场,十万多匹马损失,名将李广因迷路未按期到达指定战场,“愤而自杀”。
漠南无王庭
汉武帝时期欧亚大陆形势图
《史记》载,漠北之战后,强大凶猛并几度致命的威胁汉帝国的匈奴帝国被完全击垮,元气大伤的匈奴人,不得不向远方迁徙。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漠南无王庭”,即无论是单于还是匈奴其他各王,都不敢在大漠以南建立政权,威胁汉朝百年的边患基本解除了,而这样的结果没有汉武帝的雄心、胆识、魄力是无法实现的。
此后,汉武帝还想继续打击匈奴,并继续招兵买马做准备。可惜,公元前117年,一代将星霍去病去世,年仅24岁。汉武帝十分悲伤,除追谥为景桓侯外,还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十年后,卫青也去世了。汉武帝在茂陵东北令人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坟墓来埋葬卫青。汉武帝自此再没有找到像他们那样杰出的将领,对匈奴的深入摧毁之战也就没能进行。
然而,不管怎样,漠北之战后的匈奴帝国开始走向了衰落,而汉朝不仅疆域扩大,而且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在目光远大的汉武帝的引领下,汉朝走上了开拓西域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
[][][][][][][][][][]
尊姓大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骑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