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游戏成为孩子的基本活动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教育活动
&&&热&&&&&★★★【字体: 】
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教育活动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4389&&&&更新时间:
&&& [摘要]& 随着幼儿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改进,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学前儿童的游戏研究,实现对幼儿游戏的科学指导,成为幼教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游戏是一种以主动、愉快为特征的活动,它是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游戏与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活动。相反,游戏的过程正是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因此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 [关键词] 游戏  幼儿园  教育  基础 &&& &[正文]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时间活动。狭义的教育仅指学校教育,而广义的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是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后一阶段,前与0~3岁婴儿教育衔接,是婴儿教育的继续;后与初等教育衔接,为幼儿上小学以及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随着幼儿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改进,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学前儿童的游戏研究,实现对幼儿游戏的科学指导,成为幼教界普遍关注的课题。研究早期教育的专家们更多的认为游戏是学校,是许多方式的学习中最为有效、最好的一种学习。因为儿童在游戏中能培养注意力,锻炼想象力,能表达思想,能效仿成人的行为举止,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是一种以主动、愉快为特征的活动,游戏作为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活动,正如克鲁斯卡娅所指出的那样:“游戏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严肃的教育形式。”游戏是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价值。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力,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愉快地游戏。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认知活动具有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特点。形象性的特点,使幼儿不可能主要依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对于感性知识少、直接经验缺乏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无意性的特点则使幼儿不可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于某一项单调的,缺乏趣味性、生动性、活动性和变化性的学习任务;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幼儿园应当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这一点改变了幼儿园传统的“上课型”教育方式,强调幼儿在玩中学,强调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保护他们爱玩、爱动、爱探索的过程,不只注重幼儿接受知识的结果,更加注重幼儿探究、学习、发现的过程,把幼儿园的教育范围扩展到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之中,把“课程”的概念从“上课”扩展为一日生活中的所有活动。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身为教师必须要掌握自己班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班幼儿的游戏,游戏难度的选择要适中,做到使幼儿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为宜。 (一)&&&&& 游戏的基本特征及作为幼儿教育基本活动的必然性&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形成这样的共识:游戏具有教育的价值。在幼儿园众多的活动中,很多游戏都贯穿于语言、音乐、计算、美术、体育和日常生活等之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知识,受到教育&这首先基于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游戏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 1. 自发性&&&& 从游戏的动机分析,儿童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如:有的幼儿园进大门有些弯弯曲曲的、凸出地面的小路,幼儿在每天来园、离园的时候,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在小路上扭来扭去地走,感到非常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平衡了得到发展没身体得到锻炼。只有幼儿积极、主动投入游戏,就会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实现某些方面的发展目标。这被公认为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的体现,也是游戏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 2. 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本身,很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例如,在我现在所教的大班,每天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我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我班的几位男孩子,非常喜欢发现区的沉浮活动,他们经常自由进入固定在后阳台的发现区,在长时间反复操作、相互交流中,他们不仅发现哪些物体沉在水底,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物体沉浮与自身重量有关,还通过牙膏皮团起来一下就沉到底,展开折叠成小盒状就能浮在水面上的实验,发现物体沉浮与受力面有关。对于大班孩子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大班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游戏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进程。也就是说,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由儿童自行决定的,在游戏中体现出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3. 虚幻性&&&&& 从游戏的内容分析,儿童的游戏是虚构性的,是充满想象的。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以诗一般的逻辑构画自己的活动空间。&&&& &一个布娃娃,幼儿会给它赋予生命,当成真的,和它说话,给它喂东西等。把自己扮演成这个娃娃的父母。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允许的,似乎没有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我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蓝精灵”时,幼儿会快乐地建构想象的虚幻的世界。他们在"聪明的蓝精灵"音乐伴奏下,边唱边表演,把自己想象成森林里的蓝精灵……在绘画"小青蛙"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穿着绿衣裳爱捉害虫的青蛙……&&&&& 4. 体验性&&&&& 从游戏的氛围分析,作为自发、自主的活动主体,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即游戏性体验。一个游戏玩下来,有的幼儿会玩的很开心,有的幼儿会觉得这个游戏不好玩。&大多数女孩子爱玩音乐区,在这个区域中会自我陶醉,能歌善舞,自我表现;而男孩子却很少进入该区,一般都玩结构区,百玩不厌。这种游戏性体验是游戏不可缺的心理成分和构成要素,也是判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的重要标志之一。&&&&& 5. 非功利性&&&& 从游戏的目的分析,幼儿关注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最终结果或目的。&&&&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在玩中幼儿扮演老狼的很开心,被老狼抓住的也开心,没有被抓的也开心,每个幼儿只在乎玩的过程。游戏的目的与意义就是存在于游戏中的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感悟。&根据儿童游戏上述的基本特征及其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游戏实质上是幼儿能动地创造、驾驭活动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的活动。进一步讲,游戏就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从幼儿身心成长的特征和规律看,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有着其内在的必然性:&& &(1)游戏是幼儿幼稚心理的表现。幼儿所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一个他们难以适应的由成人规范组织起来的成人世界,其社会关系中充斥着他们不能理解的规则,其自然环境中又有许多他们渴望了解的问号。幼儿既不能像成人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又做不了成人会做的事。因此,他们必须有一个能以自己的能力与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世界。& &&& 各种角色游戏的开展,满足了幼儿的幼稚心理。例如:《理发店》,在投放了各种理发道具(洗发水空瓶、吹风机、梳子、剪子、推子等)幼儿就会模仿理发员的洗、剪、推、吹等基本动作,而顾客在享受到这种服务后,不但会说谢谢,还知道要付钱等。&&&& 幼儿在模仿成人的生活中获得了各种生活体验。这类游戏就是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世界,在那儿他们不会受到成人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所有的方式都是与他们身心发展水平同步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永远是积极的参与和大胆的尝试,并从中获取经验,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2)游戏是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 幼儿天生就有不断重复刚刚获得的动作技能、知识经验的活动倾向。如刚会爬楼梯的幼儿,一见楼梯便要不断地上上下下;刚会用积木垒高,便会不停地推倒重来。这种出自婴幼儿内部发展需要,使幼儿感到开心和满足的重复行为,就是游戏。&&&& 正是这种重复活动,使刚获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当他们满足了某一发展需要,不再重复这种活动时,说明这一发展层次基本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的新的重复又将开始。这样,游戏体现了自发练习功能。&&&&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看、要摸、要问,幼儿这种自发探究倾向也是一种由内部发展需要而引起的活动。游戏能使幼儿获得经验和满足。这样,游戏又体现了一种自发探索的功能,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 && (二)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1. 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如餐后各种区域的自由游戏;户外的各种体育游戏;餐前的手指游戏、口头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的内容、空间、强度等也可以随时变化,比较适合幼儿生理活动的要求。&&&& 2. 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著名学者如杜威、皮亚杰等,都是提倡幼儿从游戏中学习。游戏时,幼儿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由于游戏往往重复地反映幼儿经历过的某一事件,因此它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有由于幼儿在游戏中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记忆某些游戏规则或追忆事件等情节,所以游戏能帮助幼儿发展有意记忆。在游戏中,儿童与客体、他人、环境相互作用,借助于不断发展的语言的中介,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又满足着他们探求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如在《蔬菜》主题中,老师先放了青菜和菠菜,结果发现幼儿不感兴趣,有的将这两种菜分开,有的问老师这是什么菜。第二天老师准备了更多的青菜和菠菜,让幼儿捡菜,来捡菜的幼儿多了,边捡边问,听说是帮厨房的忙,可来劲了。还问要不要洗一洗。在进餐中还问,这些菜是不是今天大家捡的,吃得可香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认识了青菜和菠菜,知道了厨房工作人员的辛苦,品尝了青菜和菠菜不同味道。&&&& 因此,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动力,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3. 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行为包括自我认识、认识别人、与别人建立关系等。幼儿通过游戏接触到其他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幼儿,从别人的行为和说话中可以增强自我了解。此外在游戏的情景中,儿童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选择、组织游戏,共同制订游戏规则,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断地监督、评价自己与同伴的游戏行为,这样又可使他们学习到顾忌他人的权利,学会如何分工和适应群体生活。游戏中,幼儿还可以体会到分析、公证、自律、诚实等道德行为和态度,从而从小就培养起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 &&& 如在音乐区中,幼儿无形中会自己分配角色。有的敲打击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地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解除活动的自我中心,学会公正地评价伙伴和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步形成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建立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识和观念。&&&& 可以这样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断社会化的过程。&&4. 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游戏是幼儿得到情绪平衡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能遇到不高兴或不顺利的事情,或者感到受束缚,未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意愿。但在游戏中,幼儿表达个人的内心情绪是社会所能接受的。他们在游戏中可以发泄剩余的精力,无拘无束地玩,尽情地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情绪,从而忘掉烦恼,心情舒畅。这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性格。&&&& 在游戏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游戏中的玩具、语言、动作等,也都是幼儿自由选择的,印象最深刻的,最感兴趣的,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的情绪情感得意自由地抒发出来,而且真挚、积极、稳定,这样积极的情绪情感就得到了巩固、深化。由此观之,游戏是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5. 促进儿童创新意识与潜能的萌发&&& 在游戏、特别是假象性游戏之中,儿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有,自由驰骋于假象与现实之间。在这一游戏氛围中,易于在一些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一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这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一旦遇到日后现实可能性的催生,就会有所创新。逼真的电视机、电冰箱、娃娃床铺、桌椅,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娃娃家。电视用来观看,冰箱在家用来放水果,床铺用来给娃娃睡觉,无形中老师的定势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玩出单一枯燥的游戏,更谈不上趣味了。&&&& 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车上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因此,游戏是创新意识与潜能的发源地,是其成长的根基。& && (三)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幼儿游戏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途径是游戏,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游戏虽然不是以获得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但对儿童的培养却是举足轻重的。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为此,幼儿园教育必须努力使游戏与教育相结合。&&&& 1. 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1)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是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2)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①从游戏与教育的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可以说囊括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教育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只不过游戏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教育的结果都是儿童的发展。&&&& ②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在游戏的自发探索过程中所涉及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创造表现过程中所涉及的想象、构思操作,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动作技能、大小肌肉的平衡协调力,游戏规则的内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规则的理解、遵守和用规则进行的同伴协作交往等等,正是体、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对应于教育领域的游戏形式:从美育出发,更多体现造型想象的结构游戏;从体育出发,更多体现大肌肉动作技能的运动性游戏;从德育出发,更多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从智育出发,更多体现手脑并用和解题能力的智力游戏。&&&& ③正是游戏内容与教育目的的这种一致性,才有游戏服务于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据游戏的特点设计的教案。&&&& &2. 实现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虽然游戏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育与游戏这两种过程的心理氛围是不一样的。&&&& 儿童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儿童要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则在于教师和儿童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也能转化为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那就是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必须在实践中推进游戏教育化和教育游戏化。&&& (1)推进游戏的教育化,就是要改变自然状态下的游戏的放任状态,扭转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2)推进教育的游戏化,就是要改变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的现象,防止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因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必须指出的是,推进游戏教育化和教育游戏化,要防止将教育的功利性、严肃性带入游戏,真正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育。教育的游戏化是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认识的,教育的方法、过程、氛围以及儿童的活动体验应当具有游戏的特征。&&&& 为此,在实践中必须对游戏的客观条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比如:由教师创设游戏的环境,谋求教师对游戏的支持和指导,并不是在游戏过程中引进由教育规范带来的教育的严肃性,而应保持游戏的性质不变,避免把教师指导游戏变成教师导演游戏,把幼儿自主的活动变成教师控制的活动。&&&&& 3. 让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经常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 为了使幼儿能在教学中更多地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活动的组织结构应是偏向开放的低结构,并应体现游戏的如下特征:目标对幼儿是隐蔽的,教师的心中是清楚的,教师的要求尽可能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内容是幼儿感兴趣并是力所能及的,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诱导幼儿自己去发现知识,不急功近利和过于追求结果,应重在过程体验。&&&& 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活动,能让幼儿学到我们要求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压力给幼儿造成的心理损害,在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 由于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控制程度不同,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被允许的自由程度和所获得的游戏体验的强弱不同,所以活动过程从开放到封闭、从低结构到高结构,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 在这种控制方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化为隐性状态,教师仅仅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活动的伙伴和环境的创设者,只是间接地调控活动过程,诱导着幼儿向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幼儿则有更多的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这是一种偏向于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幼儿更多地是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来内化教育影响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游戏的这种关系,那就不能使幼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游戏本身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结&论&&& 实践证明,游戏之所以最适宜儿童发展,是因为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而且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还会使儿童产生新的需要,生成新的心理机能。游戏构成了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最佳状态。游戏统整了儿童的各种活动。只要是儿童自主选择的活动,儿童总是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它,就连吃饭、睡眠也都富有游戏的韵味。越是偏向封闭、高结构的活动过程,教育目标越鲜明,教师对活动的控制越直接;越是偏向开放、低结构的活动过程,教育目标越隐蔽,教师对活动的控制越间接。根据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当更多地采取间接控制的方式,即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
&&&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跃明.保教知识与能力.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3.&&&& 王小英,蔡珂馨.国内外幼儿教育改革动态与趋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2009 6.&&&& 张燕、邢利娅.学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文章录入:周周&&&&责任编辑:周美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专题栏目
TianDong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西田东县教育局
信息维护:田东县教育网站
制作管理:周周
通讯员QQ群:
建议使用Chrome、IE8.0 浏览器 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浅谈幼儿园如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论文)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浅谈幼儿园如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8:49: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浅谈幼儿园如何以游戏为基
官方公共微信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绝对精品】-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游戏引擎栏目提醒】: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 录中文摘要............................................................1关键词..............................................................1一、亲子游戏的特点..................................................2二、在家庭内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2三、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5参考文献:...........................................................9 精品毕业论文 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中文摘要:家庭是学前儿童成长和活动的重要空间和场所。&&&&1学前儿童游戏的发生和发展首先始于家庭教养过程中的成人主要是父母等与儿童之间的亲子交往,亲子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特殊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具有特殊意义。&&&&家长要重视亲子游戏,并且通过亲子游戏活动,为学前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关键词:亲子游戏,父母,子女Abstract: The family is the pre-school childrens growth and activities of the importantspace and place. 1 the occurre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development of thefirst game begins the process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adults mainly parents etc. andchildren between th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parent-child game is a special form ofchildrens gam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 Conducted inthe family parent-child game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o improve to improve thequality of family education have a special significance. Par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to parent-child game and through the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games for pre-schoolchildren to create a good family atmosphe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milyeducation.Keys: parent-child games parents children 精品毕业论文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亲子游戏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家长和儿童共同游戏为形式的一种活动。&&&&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父母在自然的情景下与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好亲子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著名的幼教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幼小的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和父母一起玩。&&&&开展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的需要是完成幼儿教育使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亲子游戏的特点一情感性 为了共同游戏的娱乐需要,成人与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结成了横向的、对等的玩伴关系,又以共同生活积累的亲子感情作为纽带,因此这种感情带有明显的亲情性质。&&&&这个使得亲子游戏不同于其他的游戏。&&&&二发展性 成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影响孩子,因此成人与儿童游戏过程中还结成了纵向的、不对等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亲子游戏又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特点。&&&& 二、在家庭内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 一亲子游戏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 2005 年 8 月光明日报载文《情感交流要从婴儿开始》介绍了婴儿时期的早期情感、判断力的发展对未来身心健康的影响。&&&&2指出人们只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孩子的思维活动家长不能只在孩子的房间里摆满智力玩具还要同他们进行早期交流。&&&&父母与儿童的亲密程度是婴幼儿保教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今社会,年轻父母,大多是上班族,工作、学习、 家务、社会活动 精品毕业论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亲子游戏是父母双亲与儿童交往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家长在家里利用休闲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家庭氛围中可以增强亲子之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着骨肉亲情。&&&&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家长与孩子就能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实践表明这些有益的活动可以使儿童体会到亲人的温暖体会到亲人的关爱和支持对于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发展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二亲子游戏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卢梭说:“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所获得的智能百倍于教育中的正是学习”.因此,游戏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孩子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亲子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 丁海东在其《学前游戏论》中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儿童的生活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生活需要是生理性的。&&&&它的满足确立着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最初信任主要包括基本生存需要、身体活动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第二层次的生活需要是心理的。&&&&主要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其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当外部环境刺激的新异水平上升或刺激信息的过于贫乏或单一就会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厌烦等消极、不稳定反应导致心理觉醒水平出现过高或过低于是作为主体的儿童就会在兴趣或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或理解环境或以想象、创造的冲动去控制与影响环境从而使心理觉醒水平保持最佳的活需要是高级的精神性或社会性需要。&&&&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包括社会交往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需要。&&&&在幼儿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已开始显示出表现自我、获得成功和得到他人好评与认可的明显预期。&&&&3人类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其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游戏成为在儿童世界里频频发生的基本活动或行为表现其更为根本的、 精品毕业论文内在的理由在于儿童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儿童个体的具体游戏行为动机发生的根源和基础。&&&&从儿童是生活的主体这一角度出发就可发现游戏的发生根源于儿童生活需要的整体结构性的驱动和支持。&&&&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内容的主要部分在他们眼里什么都可以成为一种游戏如果家长善于掌握时机引导得当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运用在游戏活动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材料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就能促进孩子在身体、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以传统的“翻绳”游戏为例:“翻绳”游戏是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一起“翻绳”材料只是一根细绳也不用多大的活动空间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轮流翻动就能变出各种图案和样式。&&&&在这个游戏中亲子双方既动手又动脑大小肌肉都受到锻炼空间知觉、形象思维、数学概念等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轮流动手的方式可以加强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对其社会性发展十分有利。&&&&这种近距离的活动,不仅亲子面对面,而且手眼合作、协调,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平衡发展。&&&&三 亲子游戏还有利于亲子双方的身心健康。&&&& 人是促使孩子运动最好的良方,有感情的动作可影响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对父母来说,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的良好情绪往往会冲淡自己在工作等方面原因而造成的不良情绪,也从中体味到童年的回忆和亲子之情,并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特点,就此更好地引导孩子潜能的发挥,增强其亲情感、安全感和沟通欲。&&&& 与孩子一起游戏有如下目的: 1与其交流 2注意他的自主性 3给其足够的时间玩耍 4全身心的关注他 5了解孩子的需求 6鼓励他尝试新的游戏 7向孩子表达您的感情,并让孩子感觉到您的这种感情 8自发的、恰当的行为 “不是年轻而游戏,而是游戏而年轻” 心家格罗斯曾说过: 。&&&&当今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做“孙子疗法”。&&&&祖辈与小孙儿在一起 ,享受到天伦之乐,气氛活跃,老人心里高兴,因而身心疾病得到非药物治疗,且疗效好同样,小孩子 精品论文也避免了因为缺少与成人交往、沟通而产生内向、冷漠孤独感。&&&&四亲子游戏有益于幼儿把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皮亚杰的理论》1970一书中提出了儿童任何知识的构建都要通过儿童的操作活动来获得活动在儿童的智力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他提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只是观察别人的活动并不能形成儿童的新的认知结构。&&&&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亲子游戏就是这样一种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得出答案为儿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儿童重新组合与思考的活动。&&&&在游戏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后要将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玩了的玩,更不能为了玩望了吃饭和睡觉等等以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为今后健康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情景的设计和语言的刺激能帮助幼儿构建外部世界的知识在潜意识的层面上让儿童获得经验让他们了解别人的想法也从别人的言谈中感受到别人对言谈中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获得知识。&&&& 三、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一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百年中国幼教纪念大会上向广大学前教育者提出了“把素质教育的视线延伸到儿童出生的那一刻”的新目标为了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当着眼于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做好亲子游戏实践及社会意义的宣传工作。&&&&对于 0~3 岁儿童的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教育中心或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家长讲坛向家长讲解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4对于 3~6 岁儿童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家庭联系栏开设亲子游戏专题版块介绍各种亲子游戏内容帮助家长了解丰富的游戏内容资源可以制作“亲子游戏单”进行分阶段发放回家参照玩法和孩子试着玩也可以通过举办家教讲座和现场研讨活动以亲子问题为素材 精品毕业论文展开讨论帮助家长研究亲子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方案寻找解决方法使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需要重新认识更好地进行亲子游戏。&&&&二更新观念改变方式精心设计亲子游戏的活动内容提供整套、更多的方案帮助家长懂得怎样进行亲子游戏。&&&& 黄琼在《上海市 0~3 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 》中将其教育理念概括为“亲爱儿童满足需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因人而异开潜能”。&&&&并且提出处于生命早期的婴幼儿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发展是其它一切领域发展的基础。&&&&婴幼儿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根据许多心理品质是在养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而许多教育过程也都是在养育活动中自然而然进行的心理特点亲子游戏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要注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让他们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实现大脑与环境有效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以达到“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的目的让环境、教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在的设计上应当注意以下: 11 尽量使游戏内容多样化亲子活动选择空间大。&&&&例如游戏内容的种类要多样活动空间要宽松以便使幼儿和家长有选择的余地。&&&&每个游戏区的预设目的都应体现不同的发展方向让幼儿在同一时段获得多重发展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热度。&&&&21 尽量使游戏来源于生活有利于迁移转换。&&&&无论是材料投放还是场地利用尽量选择家中常有的如扑克、靠垫等或者玩法设计是改编于家长儿时的经典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等游戏。&&&&通俗易懂的游戏可以照搬回家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熟悉有趣的游戏则为游戏的转换、创新提供了可能。&&&&31活动方案中应当包含活动的有效引导和现场支持努力实现寓教于乐。&&&&通过方案的设计及活动的实施让家长逐渐明白“在游戏中如何观察孩子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等教育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家长的指导行为也逐步从茫然―尝试―顿悟的状态下逐渐提升。&&&&三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指导家长正确开展亲子游戏。&&&& 在游戏中家长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 具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玩完了要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 精品毕业论文 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玩了忘了吃饭和睡觉。&&&& (2)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的孩子 离不开玩具,家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并注意安 全卫生。&&&&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自造玩具和自找玩具,有助于发挥孩 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 玩游戏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游戏,也要鼓励孩子与小伙 伴一起玩游戏和交往,培养孩子玩游戏的独立能力和兴趣及交往能 力。&&&&也可以玩需要合作性的游戏,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4)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尊重孩子,应民主,平等对待孩子, 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来逗乐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要民主, 平等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这 样才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兴趣。&&&& (5)家长应该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不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 游戏,不要处处“越俎代庖”,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应该让孩子充分 发挥其的独立能力。&&&& 四 良性亲子关系是子女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通过一定的模式形 成良性亲子关系是必要的。&&&&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注意以下方 面 1. 自身的提高: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一言一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修养。&&&&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关系,因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理性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年龄特征,理性地对待孩子问题,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2. 态度改变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异常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所以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这种态度。&&&&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聆听孩子的心声, 精品毕业论文多与孩子沟通,说话做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父母和孩子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3. 亲子沟通(1)定时沟通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是不可缺少一个环节。&&&&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每周二次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二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的。&&&&沟通时,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励孩子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从而形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2)感情发泄 为了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每周让孩子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耐心地听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耐心地接受,不能反驳,但可以做一些解释。&&&&(3)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幼小的心。&&&&不要在外人数落孩子他的不是,说他的缺点。&&&&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你个人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那些在你看来很可笑的想法,问题,收藏的东西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总之开展好早期的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有益于幼儿的发展,而且,对于幼儿游戏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不仅如此,幼儿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会迁移到幼儿同伴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和影响了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家长要重视亲子游戏,以亲子游戏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精品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1 3 丁海东. 学前游戏论M .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2 夏欣.情感交流要从婴儿开始N . 光明日报 2005 -8 - 18.4 吴秀琴. 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摘要 J .上海托幼
- 15.5 邱学青.开放性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J . 幼儿教育1999 9.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网学网 提供大量原创论文 参考论文 论文资料 源代码 管理及投稿 E_mail:
郑重声明: 本网站论文均来自互联网,由本站会员上传或下载,仅供个人交流、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下载完后24小时之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大幅抄录、在期刊上发表或作为商业之用。如涉及版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