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青州黑老大杨进的老婆的老婆应该叫炼狱什么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今天輪到我,時間還早。這裡真的是你我交流最好的媒介了。隱私。神秘。性感。我倆的領地。無人知曉的樂園。從19號開始的華麗盛宴。只屬於LT和LX。如此地美好。
&&&&&&&& 沒有你的日子有些無趣。和第二位偶爾見面。平淡如水般的感情。是不是LX的終點呢?肯定不是。但又舍不得就這樣丟棄。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感情的確可以培養。昨晚短信約舊人見面,他又是沒了音信。我直接發去那既然如此就有緣再見吧。保重。LX真的累了。不是找不到更佳。只是念舊情罷了。本以為舊人就會這樣消失在LX的世界里。誰知魔王今早發來:今天一天的課。。。在此瞬間。LX頓悟。再這樣糾纏不休對誰都沒利益。斷了念想。也許才是王道。有些時候真的可以對某人突然就沒了感覺。就象你講,刻骨銘心的愛情不是好愛情。不會有好結果。
&&&&&&&& 我亦相信LX和LT的真愛在未來里等待我們。向我們招手,也許不是騎著白馬。大象或骆驼或许有点创意。因为我们需要我们的另一半足够幽默足够智慧足够爱我们。首當其沖我們必須充實自己,愛自己,使得自己更加的魅力與自信。才能夠吸引更優秀的男士。TY里有句話說的好。要想男人送你10W的手錶,自己必須已經戴著5W的。古語說門當戶對絕不是荒謬言論。我倆必須先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才能真正抓住幸福。自己才能夠拯救自己。誰也靠不住,尤其男人。甜言蜜語聽聽就好,當真就是真愚蠢。
&&&&&&& 我希望在人生的煉獄中你我能夠共同扶持,最終幸運的幸存下來。一同走向未來。并永遠快樂。昨夜夢到你我一同去到HK.瘋狂玩耍,盡情的叫喊。我居然笑出了聲以至於再也不眠。猜想你的溫度已經下降。因為有我在為你祈禱。一定很快就能好起來的。對吧。傻瓜。
努力过好每一天
说些什么?
模板设计 by&&&&您所在的位置:
& 大陆网游厂商新闻 & 正文
台湾美女主持人进驻《炼狱》贴身相陪
日18:10  
想要最快速度了解《炼狱》最新信息请加《炼狱》官方QQ机器人:提到台湾数位游戏王,大陆的玩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是对于台湾的游戏玩家来说,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因为这个公司旗下拥有一大批美女玩家,对游戏非常熟悉的那种玩家,拥有明星面孔的游戏玩家。她们是台湾电视节目“数位游戏王”的主持人,身为玩家她们与普通玩家兴趣相同,身为节目主持人她们样子漂亮知书识礼,她们是台湾游戏宅男公认的梦中情人。自《炼狱》与台湾数位游戏王展开合作之后,这些游戏宅男的梦中情人便开始成为了《炼狱》的专属美女,为《炼狱》玩家带来无数专属福利,不管是写真或者是短片,又或者是其它活动,都只为《炼狱》玩家而制作。而最近,台湾电玩美少女们更是开始进驻到《炼狱》中,与《炼狱》玩家展开最亲密的。这些台湾电玩美少女、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中,首批进驻《炼狱》的更是风头最强劲的君君、小百、Honey三位:君君是最受玩家喜爱的甜美美少女,因而早已经做过不少在台湾运营的代言人如《》等等;小百则是一手接过瑶瑶主持棒的人,不管是对游戏的熟悉还是善解人意的物质,都深受欢迎;而Honey更是具有天使面孔与魔鬼身材,拍过的广告与做过的模特数不胜数。这3人进入《炼狱》中,第一件事便是在服务器“妖媚森林”建立了美少女的专属公会,暂时只允许角色不超过30级的女性加入公会。而加入的好处,则是这3位真正的游戏节目支持人将会上线与大家一起互动,组织并主持游戏内的各种活动,并会拿出大量官方提供的VIP道具进行发放。有玩还有拿,更能与台湾的大美女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最贴身的亲密接触,唯有《炼狱》美少女公会计划,详细情况请点击这里查看。爽.暗黑式的游戏模式 集合了各种神秘元素文化罪.神学的思想角度 庞大的故事架构新.独特的角色职业 吸血鬼、堕落天使纷纷登场音.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 天堂地狱的完美划分更多精彩请查看: 《炼狱》中国运营团队1月4日[责任编辑:pennyhan]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新网游视频
新网游画廊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图书馆
炼狱之路  每一个行业的精英都有一个成长周期,军事天才也是一样。身为军事天才的林彪,也有成长周期。只不过那个周期短了一些。共军高级将领中,林彪和粟裕最相似。二人同龄,从军时间差不多。从身材相貌,到思想行为方式,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长周期上,林彪比粟裕要快。粟裕到抗日战争后期,六次负伤之后,才渐渐站稳脚跟,才展露出逼人的光芒。而林彪要早熟很多,早熟十年。当然中间,有林彪在黄埔军校接受过训练,而粟裕一个人摸索;林彪很早就得到毛泽东的信任和支持。但是也不得不说,在中共第一代将领中,年龄最小的林彪成熟得相当快。尽管如此,他仍然有一个成熟周期,仍然要经历炼狱之路。  在那条路上,他要经历挫折和屈辱。  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等了蒋介石几个月未果,在教官聂荣臻的帮助下,去了叶挺的独立团就业。蒋介石安身立命的北伐战争中,独立团作为第四军前锋,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那个团里,上至团长叶挺,下到基层官兵,都是积极的革命分子。正因如此,那支队伍才会成为后来南昌起义时的主力,成为共军的源头。因为林彪是共产党员,两个哥哥是共产党中的骨干,政治成分可靠。所以林彪在独立团混到了连长。南昌起义时,林彪以连长的身份参加。当然在整个南昌起义的过程中,作为小连长的林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是在南昌起义之后,林彪变了。  然而那段时间对林彪本人来讲,绝对必不可少。因为那是林彪的炼狱之路。所谓炼狱,就是要脱一层皮。对一般人而言,脱一层皮,那是一生难以忘却的痛楚。对非凡人物而言,脱一层皮,仍然是一生难以忘却的痛楚。对一般人而言,痛楚就是痛楚。对非凡人物而言,痛楚是腾飞的前奏。  说起林彪,大家更愿意说林彪如何神奇。仿佛林彪天生就很神奇。其实这些观点本身就很神奇,神奇得难以置信。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是神奇的。所有那些关于天生就很神奇的言语都是忽悠人的。但是后天可以变得很神奇。从不神奇到神奇,有人需要几十年,有人只需要几十天,这就是差别,一般人和天才的差别。
起义队伍撤出南昌城南下之时,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没有前途的。天气炎热,四周都是敌人,缺乏补给,队伍没有具体的目的。好人生病,病人掉队,队伍减员。等到九月二十四号占领潮汕,分兵,然后潮汕被攻占。这个时候,就连策划起义的大人物们都没有信心继续打下去了,所以他们都转移了。到那个时候,整个南昌起义队伍,只剩下朱德指挥的一部分人马留在三河坝,那是周四弟残留下的二十五师。他们原本打狙击的,结果主力部队散了,他们成了孤军。林彪也在那支孤军里面,为七十三团一营三连连长。年轻的林彪十分迷茫,他看见领导们都在转移,看见中上层军官离队,就是看不见前途。在那种情况下,所有的宏图大志都没了,只希望找个地方歇歇,找点东西吃。  三河坝狙击打的非常残酷,除了残酷的战争场面,还有同门相残。双方很多是黄埔军校同名师兄弟。近距离射击、面对面拼刺刀时还喊着对方的名字。  “陈赓,林彪,你们快过来吧,校长会原谅你们的。你们不要造反哪!”   “我们不是造反,是革命。你们为什么要当蒋介石的走狗?”   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战斗非常惨烈。林彪的七连定在最中间,对方枪炮刀枪之下,损失异常惨重。没有办法,谁让你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呢。平时顶着光环,关键时候就要顶上去,当英雄还是炮灰就看个人造化了。  再打下去,全军覆灭的危险。眼看自己慢慢成为光杆连长,林彪有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想法,慢慢撤出这该死的地方。站在七连角度看,没有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林彪日后独当一面,行踪飘忽,诡异不定,不到情非得已绝不打攻坚战,怕是也和此次经历有关。然而三河坝上的林彪只是一个小连长,根本没有话语权。如果他从中间撤退的话,整个部队就会被敌人从中间锲入,后果不堪设想。
2  应该说此时的林彪并没显示高人一等的地方,相反还是旧军队小军官的派头,为了自己不顾大局。林彪后撤时遇到了师兄陈赓。陈赓当时是营长,有伤在身。陈赓看见七连后撤就喊“林连长”。林彪跑过来报告。  陈赓说:“七连是怎么回事?”  林彪说:“我们连牺牲太大,有生力量仅存三分之一,撤吧?”  陈赓说:“不行!没有总部的命令不许撤退,你给我往上冲,填补阵地缺口。”   林彪说:“陈营长,不行,我们的人太少!”   陈赓发狠说:“你再说我枪毙你!”没办法,战场之上,官大一级压死人。林彪看了看脸红脖子粗的陈赓,和滚滚硝烟,再次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做个光棍连长也比死了强啊。林彪操起枪,拉起喉咙吼了一声,“冲啊!”又率七连投入了战斗最激烈的中央阵地。  当然这番对话是有背景音乐和镜像的。音乐嘛,就是枪炮声。景象嘛,就是炮弹掀起的烟雾和血淋淋的尸体。后来有人用这个插曲证明陈赓优于林彪,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因为陈赓黄埔一期毕业之后,跟随蒋介石东征,还救国蒋介石的命,经历过战场考验。林彪还是个刚上战场的生瓜蛋子。而且从后来共军战法成熟之后看,显然不应该硬拼。就连陈赓自己带领的太岳兵团,也是惜兵如命。但这并不是说林彪当时做得就对。  部队打了一天还是撤了,开入了赣南山区,要吃的没吃的,要住的地方没住的地方,伤员没得医治,日子更加没法过了。所以有人开小差。对七连连长林彪而言,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遭致军人生涯中最大的一劫,因为他把全连的军饷给丢了。当时的军饷本来就不多,而且全部是银元,是整个队伍的生命线。林彪也很重视,就找一个信得过的人——他表弟——保管军饷。林氏一家的男人,各个好汉。估计林彪也以林家男人的标准衡量他表弟。然而他错了,他表弟不是林家的男人,就背着银元脚底抹油了。
这下可苦了林彪,当时兵荒马乱,朝不保夕,整个连的人都饿的嗷嗷乱叫呢。如果他们知道银元没了,一生气请连长吃子弹也是有可能的。向来冷静的林彪脑门上也出了冷汗。如此危急时刻出了这么大事,被就地正法都是有可能的。  果然,群情激愤。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声闻讯大怒:“林彪,你这是给革命犯下了大罪呀,你要死个明白。你表弟携款逃跑,你是他的长官,又是他的兄长,该当何罪?治军不严,纵弟逃跑,罪大恶极。来人,把林彪捆起来!”   林彪吓得脸色苍白,不知所措。眼看未来的大元帅就要陨落,朱德和陈毅赶到了。了解前因后果之后,考虑到用人之际,朱德决定原谅林彪:“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丢了军饷,就等于丢了部队的粮草,弄得不好,士兵们是要造反的。你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重要文件、军饷细软一定要亲自收藏,不要随便交给别人。记住了没有?”  林彪表示感激朱军长救命之恩,并发誓今后若是碰上表弟,一定亲手干掉他。后来行军,林连长要亲自背着银元赶路。困难时期,领导不好当啊。劫难虽然躲过了,前途并不光明。不光明的前途中,林彪又遭遇军人生涯中最大的污点:当逃兵而未果。  队伍的处境继续恶化。敌人、环境、伤病环伺在队伍左右。队伍减员在继续。理由五花八门:有人投敌叛变了,有人上山当土匪了收过路费了,有人回家种田养老婆了。到了江西南段的大庾县时,只剩下几百人了。  林彪和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中下级军官找到陈毅,表示要离开部队,劝陈毅也和他们一起走。林彪对陈毅说:“你是一个知识分子,没有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我们是搞过队伍的,现在部队不行了,碰不得,一碰就垮。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  陈毅则一贯的豪放坚定:“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他严肃地对林彪等人说,“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能存在,我们也能存在。拖枪逃跑最可耻。”
2  林彪要走可以理解,绝望嘛,看不见希望嘛,为啥要托陈毅走。这点很有趣。这个应该理解为一种“补偿心理”。和林彪一同去见陈毅的,都是一些黄埔出身的下级军官。他们一起走的结果,既不会回家种地,也不会落草为寇,可能会组团回到校长身边。从感情角度看,没有任何问题。从军人角度看,反正要干革命,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不成,回去跟着校长继续干。从事业角度看,与其跟着一支看不见光明的孤军,还不如回去跟着校长有前途。黄埔毕业生,大多数都跟着校长了嘛。他们也明白,这么一走,肯定被视为逃兵,如果真的回到校长那里,肯定被共产党视为叛徒。把陈毅也拉走,可以增加逃走的合理性。而且陈毅能说会道,能写文章,可以帮他们代言。就算不回校长那里,他日在跟着共产党重新干,也好说啊。  然而他们没想到陈毅如此坚定。走人的计划暂时搁浅。  大庾县整顿,朱德宣布这支部队今后由他和陈毅领导,并大义凛然地说:“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再干的可以回家,来去两便,绝不勉强。”   陈毅也是慷慨陈词:“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南昌起义的失败并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我们大伙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就是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从此朱德和陈毅成为队伍领导。朱德和陈毅的话鼓舞了不少人,但是没能鼓舞林彪。林彪是个军人,从军事角度看,就看不到队伍的前途所在。走还是不走,是个问题。若走,可能被视为懦夫和叛徒。若不走,可能丢了性命。走,选择生存。
3  当部队离开大庾县城的时候,林彪和几个动摇者找到一个机会,朝梅关方向跑去。正如陈毅预料一样,他们遭到地主组成的反动民团的搜捕追杀,一番折腾下来,林彪成了孤家寡人。在那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一个人不管有天大的能耐,要生存都很难。路上有山民告诉他,梅关一带的关口被把守得水泄不通,只要碰到可疑份子或操外地口音的人,轻则搜去财物痛打一顿,重则砍头杀身。林彪明白,好汉是当不得的。好吧,走投无路只能原路返回了。就这样,林彪又成了那队伍中的一员。虽然看不见前途,好歹能保命,比什么都重要。他还是比较走运的,那大概是共军历史上唯一可以来去自由的时段。当然,那也是林彪一生中,唯一对军事前途失去信心的时段。  短短一段时间里,林彪把军人生涯中能经历的耻辱和磨难尝了一遍。在很多人心目中,林彪是战无不胜的。如此功勋赫赫之人,不应该有临阵怯弱,不应该丢过军饷,不应该当过逃兵。这些是英雄情结么。可以理解。  但是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人生干了那些事。比方说邓稼先,大家都知道他很牛。但是牛人如邓稼先,在每一次敲定核武器实验签名时,他的手是颤抖的。不是因为他没有自信,而是责任重大,意外是有可能发生的。一九七九年那次意外,间接导致了邓稼先丧命。再比方说斯大林,够铁血的一个人吧,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全面溃败的情况下,也是恐惧的。因为战争方式和战争结果超过了斯大林预料范围。  刚刚走上战场的林彪,对战争并不熟悉。磨难是必须的历程。对高傲而敏感的林彪而言,中间的酸甜苦辣更胜常人。在那个过程中,林彪参与了战争、了解了战争,体验了战场残酷和人世艰辛,那些都是衣食无忧环境下长大的人必须经历的。他明白了乱世生存的意义:逃避和退让是没有用的。  他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开始和现实接轨,方式则是战争。  他那浓浓的眉毛下的眼睛开始闪现犀利逼人的光。  当时林彪只有二十岁,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了成长周期。
锋芒  共军的源头追溯到南昌起义。可是在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之后,到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二号湘南起义,前后一百多天时间里,人员减少十之八九。而且最高指挥官如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斗争路上转移了,中层如周四第,也转移了。下层军官大多数逃散。就连林彪也是逃散未成。也就是说,那段时间,大概是共军减员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比长征还严重。那一系列的减员之后,领导班子只剩下朱德、陈毅、王尔琢三人。朱德,并不是南昌起义初期的主要领导人;陈毅,当时还是书生。  朱德和陈毅带领的难点人,就成了日后共军的火种。日后朱德和陈毅也都成了共和国元帅。王尔琢如果不死,至少也是大将。  一九二八年来了,队伍辗转到湖南南部,处境依然困难。朱德意识到不能这么下去了,必须再搞一次起义,弄点吃的,然后去井冈山。于是有了湘南起义,攻克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二月二十九号,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后勤辎重从永兴去耒阳,走到耒阳东南一个叫小水铺地方时,已经是深夜。四周一片漆黑,又下起了小雨,崎岖的山间小路是又黑又滑。正是一个见鬼的好环境。  然后鬼就来了:突然间,枪声大作,数百名民团团丁从暗处杀出,将后勤部队分割包围。若干年之后,林彪在平型关也搞了这一手,加强版的。林彪命令部队收缩,拼死抵抗,将敌人击退,但运送的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  耒阳城的朱德看见两手空空的林彪,气不打一处来:“你护送的物资呢?你带的部队呢?你在黄埔军校学的本领呢?”   林彪本来话就不多,打了败仗更无话可说。朱德说了一阵不得不面对现实:“你打算怎样善后?”朱德发现林彪并不沮丧。因为林彪并没有推脱责任,也没有灰心丧气,他已经想好了复仇计划。林彪告诉朱德:“我已查明袭击我部的是耒阳县民团谭孜生部,我要他血债血偿。”林彪把自己的计划如此这般说了一遍。朱德眼睛亮了。  谭孜生袭击了林彪之后依然驻扎在小水铺三公庙,正洋洋得意,准备去政府那领奖状。  四天之后,林彪带人化装成十九路军前来剿匪。  谭孜生很高兴,立即率队出迎。他还洋洋得意地汇报如何剿杀起义军后勤部队的功劳。林彪眯着眼听完汇报,大加赞扬:“谭团总足智多谋,为党国立下奇功,一定报李宜煊师长嘉奖。这样吧,下午就先开一个庆功宴会,我要代师长先行犒赏,务必请那天参加战斗的有功人员参加。”
下午,三公庙里里外外摆了几十桌酒宴,谭孜生带着众兄弟,进入庙内宴饮。一番客套之后,谭孜生请国军长官致词。林彪不动声色走到大厅中央。他没说话,手中的酒杯落地了,然后端坐在大厅的二十余名“国军”军官掏出腰中的驳壳枪,把谭孜生和他的兄弟打成血筛。没有怜悯,没有人道主义,没有罗嗦,只有死亡,一击毙命,没有任何多余动作。谭孜生临死时才发现自己也玩了一把鸿门宴。庙外喝得半醉的团丁们听见枪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惊慌中成了俘虏。林彪不仅夺回了被抢的全部辎重,还俘虏了数百名团丁。   又过六天,三月九号,一个叫李宜煊的国民党老将带着一个师的人马把朱德驱逐出耒阳。晚上,军部讨论对策。多数人主张避敌锋芒,最高领导朱德没有表态。这时传来了敲门声,小连长林彪前来请战:愿立军令状,只需一个连,即可击溃李师,收复耒阳。   军部领导差异的看着林彪,看看那小子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朱德也觉得意外:“好一个林彪,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不是写诗,是打仗。你有什么法宝?”   林彪说:“现在敌人不明我军虚实,误以为我军已被击溃。耒阳城内,敌人多半是在领功请赏,戒备必定松懈,他们绝对想不到,我军会连夜逆袭。我军应该趁敌不备,大举反攻。”   大家冷静思忖,觉得有道理,决定让他试一试,反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朱德亲自指挥林彪的第七连和第六连两个排潜至耒阳西门外,出其不意攻发起攻击,突入城内,大获全胜。林彪更是冲锋在前,建立头功。李宜煊被打蒙了,带领残部逃走。  此战不但夺回了耒阳,还缴获了李宜煊丢下的五百条枪。大家很开心。但林彪没有随大家一起开心,而是找到最高领导人朱德,提出我军应一鼓作气,风卷残云,将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再次采纳了林彪的建议,又取得了喜人战果。
大家冷静思忖,觉得有道理,决定让他试一试,反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朱德亲自指挥林彪的第七连和第六连两个排潜至耒阳西门外,出其不意攻发起攻击,突入城内,大获全胜。林彪更是冲锋在前,建立头功。李宜煊被打蒙了,带领残部逃走。  此战不但夺回了耒阳,还缴获了李宜煊丢下的五百条枪。大家很开心。但林彪没有随大家一起开心,而是找到最高领导人朱德,提出我军应一鼓作气,风卷残云,将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再次采纳了林彪的建议,又取得了喜人战果。  经过这一系列的表演,朱德发现沉默寡言的林彪非同一般。这个曾经丢掉军饷,曾经打过败仗,曾经开过小差的年轻人有着国人才华:聪明绝顶,临危不惧,遇乱不慌;而且机警、敏锐,善于思考,常有出人意料之举。总之,是个干大事的好材料。  于是在三月十二号,朱德决定奖赏林彪:提拔林彪为营长。  和所有的剧本一样,每一次重大人事调动总会惹很多人不满。军中比林彪经验多、资历深的干部有的是,军中冷言冷语满天飞。和所有剧本一样,所有闲言碎语都将在战绩面前消失无踪。所有传言之存在了四天。  四天之后,李宜煊的师长李力率领两个团向耒阳杀来。当时朱德、陈毅等人正在小水铺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军主力分散到全县各个乡镇配合地方工作,耒阳城区只有林彪统领的三个连,人员不满,一共不到三百人。朱德派人传信给林彪:立即前往敖山庙设伏,尽量迟滞敌军,为主力集结争取时间。   军情紧急,林彪却非常兴奋:终于得到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在军队上岗以来,都是以虾兵蟹将的身份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一次终于可以号令别人了。机会难得,林彪决心打个漂亮仗。任务越重,对手越强,斗志越旺,这正是名将的特点。这个特点林彪保持了一生。   营部讨论战法时,多数人建议固守待援,林营长则豪气冲天:“任何时间都不要依赖别人,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   营部参谋说:“我们自己的力量只有不到三百人,而敌人是两个团三千余人,怎么依靠自己的力量?”   林彪说:“我们不是有农军吗?”  介绍一下,朱德带的人都是南昌起义正规军。湘南起义之后,组织了农民军,用锄头协助正规军作战。正规军战斗力强,但数量有限。农民军弱,但人数多,有八千多人。所谓强和弱是相对的,要看在谁手中,怎么用。带领农民军的那个头头也不简单,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天佑。李天佑的人,日后成了平型关战斗的主力,在日后成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再日后王牌军三十八军。李天佑也成为四野战将的楷模,林彪的心腹战将。  林彪指挥三百正规军在八千农民军的协助下,通过引诱、设伏、冲锋等一系列战术把李力的三千正规军打倒喇叭花流鼻涕。此战过后,再也没有人关于林彪的流言蜚语。  朱德的眼睛非常准。可以说他是林彪的第一个伯乐。林彪对朱德的知遇之恩也有感激之情。只不过那种感情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不久的将来,林彪遇到另外一个人,毛泽东。朱德不能满足林彪的,毛泽东可以满足。朱德回答不了的问题,毛泽东可以回答。林彪的困惑,将由毛泽东来解答。林彪的人生,将因为毛泽东而改变。因为毛泽东走上巅峰,又因为毛泽东跌入低谷。
毛泽东的功能  井冈山之前的林彪大概就是这样,经历一系列折磨,正走向成熟。在队伍最惨淡的日子里动摇过,但最终活下来。在队伍减员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本事。林彪不仅活下来,还表现了自己,因为表现自己又升了官。因为升官得到了更大的平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营长,但是至少有自己的三分地了。他也在那里展示了自己。但是那些是不够的,他需要更广阔的天空。谁能提供那样一个天空呢?  自古以来的战场上,统帅能获得多少成绩,要看最上边那个领导。比方说长平之战,廉颇和白起对阵于长平。廉颇本来想要把白起的锐气耗尽。结果后方领导不同意,觉得廉颇太窝囊,用赵括代之,以攻代守,结果赵军精锐丢光。安史之乱,高仙芝原本坚守潼关,安绿山没办法。结果后方领导不满意,杀掉高仙芝,用哥舒翰代之,然后以攻代守,结果长安陷落。是廉颇、高仙芝不行么?不,是后面领导不太对路。  天才统帅要展示天才,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背后有一个伟大的领袖。当时的中国,风头最旺的就是蒋介石了。对很多人而言,蒋介石是一个理想的靠山。但是林彪已经离开了蒋介石。还能找到更好的靠山?当然,答案已经揭晓。战争年代,如果有一个人谋略和手腕在蒋介石之上,那就是毛泽东。  林彪很幸运,到了毛泽东身边,所以他的天才得以充分释放。  上世纪的中国是乱哄哄的,毛泽东是基点,其他人围绕着基点转。毛泽东无穷无尽的斗争中,有很多朋友,很多敌人,很多人从朋友变成敌人,也有人从敌人变成朋友。毛泽东好比营盘,立在那里;其他人是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铁打营盘流水的兵。  在众多朋友和敌人彼此转化过程中,林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  毛泽东和林彪是啥关系呢。毛泽东对林彪已经超出了一般同志关系,超出上下级关系。要用一个词描述二人之间关系,那就是父子关系。至少在一九六九年之前是那样。
毛泽东的几个孩子中,寄予毛岸英的希望最大。为了培养毛岸英,毛泽东让他工农兵转了一遍,不幸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然而毛泽东在毛岸英身上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远不及林彪。林彪也有自己的父亲,只从走上战场,就很少见面。早期林彪对父亲的依赖和信任远不及毛泽东。  毛泽东把最好的机会留给林彪。林彪给予毛泽东最大的回报。林彪有错,毛泽东百般解脱。毛泽东需要帮助,刘彪从不含糊。从一九二八年二人初次相见,到一九七零年第三次庐山会议,前后一共四十三年,四十三年如一日。不容易啊!  根据斯诺记载:毛泽东可以当着林彪的面脱下衣服,光着膀子捉衣服夹缝里的虱子,而林彪却有些感觉尴尬。林彪军人作风,从不在别人面前脱下衣服,总是将扣子扣好,领口从来不在众人面前解开,睡觉时候将袜子压在枕头底下,只为起床时候能有条不紊。从个性上看,两个人相差十万八千里。就这样两个个性相异之人,磁石一样走到一起。  前面说过,中共第一代将帅之中,黄埔出身的徐向前和林彪性格有些类似。真正和林彪比较相似的人还是大将粟裕。林彪和粟裕,不仅仅性格相似,两外形都差不多。但是在战场上,林彪比粟裕早熟。粟裕成熟于解放战争,比同龄的林彪整整晚了十几年。林彪早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林彪的黄埔军校经历,另一个则是毛泽东。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号,朱毛两只大手在井冈山相握,从此天下变色。握手之后就要分工干活啊。朱德分工是军长,毛泽东分工为党代表,陈毅分工为政治部主任。至于林彪嘛,还是干他的小营长,中层干部,不上不下,可能一次战斗就挂了,也可能一次一次战斗之后升为高干。在那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林彪是没有机会发表观点的。  六天之后,也就是五月四号,在砻溪河西的沙滩上召开会师庆祝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见到了林彪。其实早在一九二五年,黄埔第四期招生时,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和毛泽东就号召共产党人去头靠黄埔。林彪正是应召而去的人物之一。蒋介石后来说,黄埔四期捣蛋鬼最多。那是因为四期中共产党人最多而已。但当时林彪和毛泽东还没有交集。  那是很平凡的一天,天林彪穿了一件干净的半旧军装,得知毛泽东要来的消息后马上召集部队集合对大家说:“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刚才团部派人来说,毛委员马上要来看我们,又说“毛委员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们红军的重要领导。我们马上要见到毛委员了,请大家把武器擦一擦,衣服整一整,使毛委员对我们部队有个好印象。”
2  这就是林彪和毛泽东初次亲密接触。  这是那个沉默寡言、城府极深的林彪吗?不太像耶!要知道林彪面对蒋介石时都是惜墨如金的。蒋介石比林彪年长二十岁,按年龄上看是可以做林彪父辈的人。蒋校长问一句,林彪答一句,绝不多说一个字。搞得蒋校长自己都不舒服。  作为部下,林彪和朱德交流也不多。朱德是慈祥和宽厚的。怎么见到毛泽东就来劲了?除了毛泽东是共产党创建者,另一个原因大概是毛泽东创立了井冈山,给了他们一个落脚点。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队伍,实力远远不如南昌起义的队伍,虽然也损耗不小,但是找到井冈山那样一个支点。这点就比打了败仗的朱德陈毅领着军队到处跑强很多。  军人总是对强者心存好感。  林彪又说:“毛委员曾说过,我们这支队伍,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队伍,但不管是这个军阀,还是那个土匪,只要有枪,就有地盘,就有一块地盘,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这种气魄,林彪从未在别人那里见识过。  说到这儿,毛泽东与朱德、陈毅来了,恰好听到林彪的话尾巴,立刻就来了情绪,就问:“那个娃娃是谁呀?”陈毅说:“他就是在敖山庙、来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  毛泽东最爱能打仗的人,当时最缺能打仗之人。毛泽东拉着林彪的手说:“你的话讲得很好啊!”林彪听到毛委员夸奖。林彪立马行个军礼:“报告毛委员,我叫林彪。”二人初次印象极佳,毛泽东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上的才华,狠狠的夸奖了林彪,狠狠夸奖了林彪的部队。那在淡定的气势和犀利的言辞给林彪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还不算,毛泽东又与林彪的单独谈话。询问家庭背景什么的,搞一点人文关怀。不问不知道,一问不得了。原来林彪名叫林育蓉,林育英、林育南的堂弟。而那时候林育英林育南二人已经是毛泽东老朋友了。有了这层关系更觉十分有缘。
这层关系给林彪带来无穷的好处。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之后就遇到磨合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肯定牵扯到用人。朱德带去的人,职业军人。毛泽东的人,多半是临时招募的,还包括改编的袁文才和王佐的人马。比战斗力,毛泽东的人肯定比不上朱德的人。但是根据地是毛泽东开创的,武装割据思想也是毛泽东的。把井冈山比喻成一个人,相当于是朱德的身体加上毛泽东的思想。以后人事升迁提拔,同等情况下究竟是毛泽东的老井冈山还是朱德的人,就可能造成不愉快。林彪的出现给予了这样一种选择:林彪是跟着朱德上井冈山的,可以看成朱德的人。林彪跟毛泽东也有关系,给毛泽东的印象良好,也可以算毛泽东的人。一旦有机会,把林彪升上去,两边都可以接受。那是林彪的幸运。  机会来自两个月之后,毛泽东和林彪的关系有了实质性进展。当时红军攻打郴州。由红二十九团打先锋,没有攻下。接下来王尔琢又率领二十八团再次强攻,由林彪率领的第一营首先破城。红二十八团是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号称钢铁团,从南昌起义开始就是革命家最强力量。井冈山会师之后,依然战斗力最强。团长王尔琢毕业于黄埔一期,军事素质过硬,深受广大官兵尊重。朱德在大庾县整顿时,朱德任军长,陈毅担任党代表,王尔琢则是参谋长,第三号人物。上井冈山之后。王尔琢也是排在陈毅之后,第四位。林彪对这位顶头上司兼学者也没话说。如果王尔琢一直在,林彪的历史怎么走还真不好说。  历史老人写剧本时,为了突出林彪,牺牲了王尔琢。  二十八团攻下郴州,大家又可以进城打土豪劣绅,吃大米白面,所以很高兴。高兴没有问题。问题是战场上高兴过头是要掉脑袋的。当时负责全城警戒任务的是二十八团二营,营长叫袁崇全,就高兴过了头,放松警卫。敌人组织反击,红军猝不及防,失败撤退。  袁崇全担心领导追击责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率部叛逃。如果是袁崇全一个人私下跑也就罢了,他还引诱了四个连的人。红军本来就缺人手,在把精锐的二十八团带走几个连,日子还怎么过嘛。最高领导朱德当机立断,派林彪带着一营去追,无论如何要把四个连的人给带回来。袁崇全叛逃,直系领导王尔琢也没面子,单枪匹马追赶袁崇全。
3  林彪带着人马很快追上了袁崇全,把他们包围了。袁崇全也不是省油灯,命令部下反包围。双方一场血战即将上演。王尔琢也赶到了。王团长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高声喊话,劝士兵们不要受袁崇全蒙蔽,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红军不打红军等等等。领导的力量是强大的。一番攻心战搞定了士兵。士兵纷纷放下武器,表示听领导的话。此时袁崇全见事已败露,恼羞成怒,举枪对准王尔琢就是一梭子,然后跑了。王尔琢当场牺牲。整个故事就相当于王尔琢用自己的命换回来四个连的士兵。   王尔琢死了,红四军中一片痛哭之声。亲自率部前来接应的毛泽东悲痛异常,连夜赶写了一副挽联曰: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工作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平等便甘心。  王尔琢一路走好。   英雄死了,英雄的位置还在。继任者必须也是个英雄。用谁呢,毛泽东和朱德考虑老半天,决定内部提人顶上,顶上的人正是林彪。几个月之前,他还是一个不坚定的小军官,一转眼就成了红军顶梁柱。人事变迁之快,也只有在那个时代才有了。  王尔琢之死,不仅仅造就林彪升迁,对林彪的性格影响也是难以形容的。二十八团是当时红军中坚。团长王尔琢更是军中顶梁柱。从朱德对南昌起义队伍整编开始,王尔琢就是朱德陈毅之后的第三把手。即使到了井冈山,也就是排在毛泽东、朱德、陈毅之后的前几号人物(当时彭德怀和黄公略还没有到井冈山)。然而王尔琢就那样死了,不明不白死在叛徒手中。接替王尔琢的岗位之后,林彪并没有升迁的喜悦,而是异乎寻常的谨慎。原本沉默寡言的林彪,更为沉默了。原本犀利的眼神更为犀利了。顺便说一句,王尔琢死在叛徒手中,也是井冈山整风、抓AB团原因之一。  一九二八年,林彪二十一岁,毛泽东三十五岁。一个锋芒初露,已经投身乱世,准备寻找依靠;一个准备创业,需要人才。两人都准备打出一片大大的江山。从此毛泽东几经起落,终于深深刻进中国千年历史。林彪也以赫赫战功载入史册。
历史记得毛泽东提拔了林彪。实际上没有朱德点头,林彪不可能上升如此的迅速。二十八团团长,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长,都必须朱德点头。因为当时的井冈山,朱德的威望和实力不次于毛泽东。在用人上,朱德也有过大手笔。上井冈山之前,队伍整顿,陈毅帮助了朱德干不少事。朱德直接宣布队伍是他和陈毅领导。当时的陈毅只不过是个书生而已。朱德让陈毅当党代表,是需要很大魄力的。朱毛会师之后,就很少听见朱德大手笔提拔谁谁谁了。一方面,谋略的运筹帷幄上,毛泽东确实雄才大略。另一方面,也跟后来宣传有关系。在林彪这事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虽然朱德和毛泽东共同提拔了林彪,但林彪本人却彻底倒向毛泽东。  此后的几十年,不管是分雨还是彩虹,林彪都坚定不移的站在毛泽东身后。毛泽东和朱德发生争论,林彪支持毛泽东。毛泽东被排挤了,林彪仍然支持毛泽东。毛泽东要解决彭德怀,林彪支持。毛泽东要解决刘少奇,林彪支持。毛泽东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林彪全力配合。同理,毛泽东对林彪也是无尽的耐心,从红四军开始,到红色军团长,到一一五师师长,到第四野战军司令,到接班人。能给的,毛泽东都给了。这一且却造成了九一三那个死结。那是后话。  先谈谈另外一个问题。林彪为啥舍弃朱德而追随毛泽东。  客观角度上看,朱德对林彪不错。林彪丢了军饷,小命不保,朱德解救了他。林彪开小差,转一圈回来了,朱德收留了他,没有追究。林彪刚刚展露军事才华,朱德冒着别人的闲言冷语提拔他。这些事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使林彪感恩。然而林彪很快倒向毛泽东。毛泽东和林彪有啥关系呢。唯一的关系也就是林彪的堂哥和毛泽东有点交情。就算林彪高升为二十八团长,也是毛泽东和朱德两个人共同决定的。那么林彪为何要紧跟毛泽东呢?为啥?为什么?
4  解释之一:林彪炼狱之路上那些龌龊事,朱德都知道。小辫子攥在朱德手里,抬不起头,所以要抛弃朱德跟随毛泽东,另寻出路。——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靠谱。朱德可以原谅他那些事,换成别人就不一定。如果是为了那些事,稳妥选择应该继续跟着朱德。因为未来还会犯错误。犯错之后,在朱德那里得到原谅的机会更大。  解释之二:毛泽东挖朱德墙角,同样不靠谱。林彪当时的分量并不大。而毛泽东给予林彪的恩惠不如朱德多。即使毛泽东想要挖墙脚,也得给予更多的好处才可以。实际上不久之后,朱德和毛泽东就前委书记问题发生了争吵,多数人站在朱德一边,沉默寡言的林彪坚定站在毛泽东那一边。  那么究竟是为啥呢。这个要从林彪的性格说起。  前面说过,林彪是那种沉思型的人物,是那种多想多做、敢想敢做之人。那种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果找到一种方式把内心世界释放出来,不管在任何行业内都是天才级别的。生逢乱世的林彪走上了战场。他能找到的唯一释放内心世界的方式就是战争。但是天才人物之所以是天才,必须有一个平台给予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编制梦想。有了平台,他们就能创造很多很多。  那个平台并非多少人马,多么强大的武器装备,而是一种自主权。也就是说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方才出山,为啥那样做?争取主动权而已。比资源,刘备不如操场和孙权。诸葛亮愿意跟着刘备,是因为跟着刘备有主动权,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行事。深思型的人物,多半人中精英,需要的不是多少资源,而是没有羁绊。所以诸葛亮选择刘备。因为刘备给他的条条框框最少。跟曹操,也就是一个谋士,搞不好脑袋掉了。跟孙权,还是谋士。只有跟刘备,才是诸葛亮,才能决策三分天下。  诸葛亮是政治家。一个天才的政治家需要一个相对温和软弱的主,如刘备。如张居正时代的小皇帝。军人不同。天才的军人,背后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背景。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领导,军人难以发挥其特长。
林彪时代一样,军阀割据,天下混乱。军人不愁没人要。但是军阀们也就是要军人当棋子而已。当时最有夺取天下之气象的是蒋介石。在蒋介石眼中,林彪虽然独特,也就是黄埔精英中的一员而已。所以蒋介石出征之时让林彪在家等着。如果蒋介石真的在意林彪,何不在出征之前喊林彪去上班?也就一句话的事嘛。  朱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在蒋介石举刀清党时,朱德参与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失败之后,队伍即将溃散之际,朱德挺身而出。然而纵观天下之势,朱德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才带着残部在福建、江西、湖南到处转悠,春去冬来,转悠了一年,队伍数次濒临险境,最后还是到井冈山才得以落脚。  毛泽东不同,一介书生,参与创建共产党。共产党没办法时,又站出来搞武装割据。为文滔滔不绝,为武翻云覆雨,不论局势多么险恶,他总有办法出牌,总能临危不乱,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毛泽东对他林彪好像有无条件的信任。处于军人的直觉,林彪从毛泽东那里看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气质,高于蒋介石,高于朱德的气质。  那是什么呢,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一个梦想。  林彪从毛泽东那里看到编制自己梦想的可能性。  所以林彪属于毛泽东的。  尽管从蒋介石和朱德身边经过,但是普天之下,能使用他林彪的人只有毛泽东。  自古以来,名将和雄主自己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如韩信和刘邦,如李静和李世民,如徐达和朱元璋。林彪和毛泽东也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就像恋爱一样,就是彼此了。
杀气  在林彪那并不漫长、却相当辉煌的一生中,对共和国而言,那赫赫战功集中在两个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九二八年湘南暴动到一九三七年平型关大捷,前后大约八年;第二阶段则是解放战争中,从东北惨败到横扫半个中国,大约三年多一点。两个阶段加在一起,大约十二年左右。十二年的战争,林彪从一个无名之辈进化称名闻天下的天才统帅。  那十二年,集中了林彪的生命精华。那十二年,身材瘦弱的林彪杀气逼人。  当林彪还是连长的时候,他就在三公庙之战中展示出过人之处。  当林彪还是营长的时候,耒阳前后的表现,已经是展现出名将的潜质,进攻郴州,又立下头功。袁崇全叛乱,是林彪带人追回了那群人马。那么升为团长之后,有了更强大的队伍、有了更强的战斗力、有了更大的军事指挥权,他又该如何表现?当然要表现得更好!  一般来说,新领导出上台,特别是同级晋升,要有一段时间适应期,拉关系、增进感情,最好在一起喝两杯、彼此了解一番。这些林彪都没干,他不擅长搞关系,当时也没时间留给他学习搞关系的技巧,更何况井冈山也没有那个物质基础。林彪整合部队的方式很一般,就是战争。通过他最擅长的业务赢得部下的认可。龙岩一战,虽然磕磕绊绊,不是特别出彩,但是战略战术目的都达到了,而且让原来的平级、乃至稍高一级的同志认可了林彪的领导。  然而此战之后,井冈山高层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在苏联学过军事的刘安恭去了井冈山,在井冈山那残缺不全的队伍中推广苏联的军队的制度,导致朱德和毛泽东发生了争执。双方挣了很久,也没有结果。最后一直争论到龙岩开会解决。大会上,陈毅一番慷慨陈词导致毛泽东第一次下岗。毛泽东下岗之后各项工作没法展开,大家只好再请毛泽东上岗。毛泽东上岗之后,红军扩编,原来的红四军扩编为红一军团。毛泽东和朱德还是最高领导人。此次争论中,林彪旗帜鲜明的支持毛泽东,在毛泽东的推荐下,林彪升为红四军军长,时间是一九三零年,林彪二十三岁。  红四军,那是毛泽东和朱德的家底。在军长的位置上,林彪开始书写自己的神话。
与此同时,曾经把林彪同学晾在一边的蒋校长人生达到顶峰——赢得中原大战。中原大战之后,三十年的军阀混在告一段落,再也没有军阀敢和蒋介石拍桌子。蒋介石的视线终于从党内战友们身上移开,锁定党外对手——红军——身上,开始了反反复复的围剿。刚刚赢得中原大战的蒋介石踌躇满志,不把那点红军放在眼里,就让小弟何应钦去办事。何应钦也是大爷做派,命令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让他们踏平江西革命根据地,去把红军灭了。  张辉瓒,湖南人,湖南讲武堂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国军内部算是高学历。军事实践方面,张辉瓒反对过袁世凯,参加过护法战争,是个老革命党,北伐时已经是师长。张辉瓒生于一八八五年,一九三零年带着十八师去围剿红军时,四十五岁,正是军人黄金年龄。由于他不是嫡系部队,所以摊到一个前锋的活。  按照张辉瓒的资历,如果是嫡系的话,至少也应该是军长了。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二十九号,张辉瓒率领十八师师部及两个旅进至龙岗。他本是来打猎的,却一头扎入猎物的包围。被包围不可怕,可怕的是包围了还不知对手情况。包围他的人是林彪,红军战斗力最强的两只力量。  第二天,红军全线猛攻。张辉瓒的人马很快扛不住了,全线溃败。张辉瓒见大势已去,脱下身上的貂皮大衣,便换一套下级军官制服,躲进了万功山东坡的茅草丛中。不是张辉瓒太烂,实在是对手太过优秀,指挥冲锋的那些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尤其是林彪之后的红四军,埋伏诱惑、穿插、分割、包围、歼灭一条龙全套服务,而且是强制性的,不接受不行。  林彪下令围住万功山,搜山。红四军一战士走运,抢先发现了狐皮大衣,很珍贵,心中一喜,难道中奖了?加紧搜山,在一个山洞前又发现有人影,鸣枪警告。所以说在战场上还是低调一点好,不要穿得过于张扬。那人从洞中钻了出来,高声曰:“不要开枪,我是前敌总指挥张辉瓒,我要找你们的黄公略军长。”黄公略也参加过北伐,估计跟张辉瓒认识。
战士说:“我们是红四军的,军长是林彪。”  张辉瓒大叫道:“我不见林彪,我要见毛泽东先生。”   张辉瓒后来供认:“他不见林彪的原因是怕林彪太年轻容易冲动,把他枪毙了。”  张辉瓒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承诺不杀他。国民党也在多方营救。但是后来的事还是超出了所有人意料。张辉瓒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生命定格在四十五岁。  不管怎么说,是林彪的人捉住了张辉瓒,也就是林彪捉住了张辉瓒。张辉瓒当时的军衔是中将师长,是整个反围剿之中活捉的最大的一条鱼。张辉瓒被活捉,国共第一回合以共产党胜利而告终。这是林彪军人生涯中第一笔重要战功。捉住一个张辉瓒在林彪生涯中或许不算啥,但是要明白,那是红军最羸弱的时代。  第二次反围剿出风头的是黄公略,林彪没有特别出彩。经过前两次失败,蒋介石愤怒了,加大了力度。何应钦也没有办法继续当大爷了,亲自出马担任前敌指挥,蒋介石的嫡系也也出动了,陈诚、卫立煌等人带领三十万,杀奔江西。  当时红军主力仅三万人马,装备落后。硬打的话,不用脑子想也知道没有胜算。于是红军开始大范围迂回穿插。迂回过程中,林彪指挥红四军跟着部队前后躲闪的过程中,三战三捷,对得起毛泽东的栽培,对得起红军主力称号。  正是前三次反围剿中的优异表现,一九三二年三月份,年仅二十五岁的林彪再次升职,成为红一军团总指挥,也就鼎鼎大名的红一军团长,级别上追上了独自起家的彭德怀。整个苏区时代,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两个支架。林彪和彭德怀,号称红军之鹰和红军之狮。鹰,迅捷。狮,彪悍。
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对于一个天才军事家而言,责任越大,越能展现出非凡的价值。天才的林彪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展示了自己。一九三二年六月份,也就是林彪成为军团长之后,蒋介石再次调兵遣将。围剿红军已经两年,这个时间中原大战都打完了,损兵折将不说,红军越来越大,蒋校长脸实在是挂不住,于是亲自挂帅,担任总司令,调集八十一个师,六十多万人,分成若干路杀来。此时毛泽东正经历人生第二次起落下岗。负责军事指挥的是朱德和周恩来。具体指挥,还是军团长。  悄无声息之际,林彪带着一军团主力隐蔽集中于黄陂以北,准备中途伏击五十二师和五十九师。林彪不仅仅布置好口袋,亲率战斗力最强的红十一师据守一道山沟,防止敌人逃跑。战斗结果正如剧本写好的:敌五十二师进入共军的伏击圈时,红军冲下去,将敌人分割包围,三小时激战,全歼五十二师,师长李明被击毙;随后,敌五十九师也被共军右翼部队包围,结果还是被全歼。只是写剧本的不是历史老人,而是林彪。  高潮来自陈诚的十一师。国军内部派系林立。有一派叫土木系。土木系的老大就是陈诚。在国军将领中,陈诚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个人,军政双栖,而且为人相对公正,至少贪污腐败的事情没怎么干,而且试图有一番作为。陈诚起于中原大战,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外的新王牌。陈诚的王牌就是十一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陈诚的王牌十一师兔子一样溜到了东坡的草台岗,想要吃几口嫩草,却不知嫩草旁边有猎狗。林彪早已带人在草岗等着了。  林彪指挥红军,以逸待劳,向十一师猛烈冲击。十一师凭借优势装备拼死抵抗。双方战斗异常激烈。在国军增援部队赶上之前,林彪孤注一掷,把预备队给投入战场。十一师师长肖乾在混战中受伤,群龙无首,很快全师被打残。  这是一个标志,即国军精锐部队,在国民党内战上威猛的精锐部队,放在国共战争中,竟然被啃得只剩下骨头。此战之后,陈诚心有余悸,感觉无颜面对蒋校长,最后还是新婚妻子(宋美龄干女儿)涡旋下,才算和蒋介石和解,共同部署第五次围剿。  此战是林彪从军以来打的第一场硬仗,也是整个第四次反围剿的转折点。此战过后,陈诚无心恋战。蒋介石整个战场布局被冲垮。林彪的大名从此飘荡在红军上空,成为善打运动战的代名词。
3  蒋介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中央苏区的地域扩大到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四个省,整个红一方面军发展至十万人左右,赤卫队发展到二十万人。此时中央苏区进入全盛时期,兵强马壮,吃穿不愁。  林彪也成了红一方面军最为闪亮的星星。  这一切说出来或许很容易。还原一下当年场景:对手数量装备占优势的正规军面前,以当地农民武装起来的农民军应战,枪支弹药都要通过缴获,要在适当的地方组织起局部优势力量谈何容易啊!中共历史上有很多次农民闹革命的例子。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闹得你死我活。但是那建立在武器对等的基础之上,都是冷兵器嘛。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们,最差的情况也就是用锄头对抗大刀,差距远没有土枪和坦克大。而且农民军对官兵时,多数时候是农民群殴官兵。  井冈山反围剿那种情况绝对是个例外。从装备上看:国军虽然跟当时军事强国没法比,但是每个师,特别是进入井冈山围剿的每个师,从杂牌的张辉瓒到王牌陈诚,装备还是齐全的,重武器也有一些;反观共军,基本上要啥没啥,武器来源,一个是土方法,自己高,另一个就是私下里贩卖,从军阀手里买。等到蒋介石实施封锁,贩卖就很困难。  参战人员说量:朱毛会师之时,也没有几个人,即使在井冈山发展的顶峰,能占之兵也就十来万人。井冈山那个地方,山沟里,也养不了多少兵。
实践经验:这一栏最有疑惑性质。国军每一次围剿失败,给大家的印象是国军战斗力不行,总是被伏击,总是被消灭,看起来很蠢的样子;共军很聪明很狡猾,国军进入井冈山的那些队伍,能征善战。然后很容易得出结论,共军作战经验远胜国军。实际上钱好相反,国军战斗经验远胜共军。共军进入井冈山的那些人,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就是朱德带去那些老兵。南昌起义那些人,特别是叶挺的人,北伐第四军,前锋独立团,那是威名赫赫的。然而在南昌起义之后,死的死,散的散,到达井冈山时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彭德怀和黄公略带去的人也是正规军,是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的正规军,而且数量不多。不论是朱毛的红一军团,还是彭德怀创建的红三军团,基本上都是从山沟里增添的农民。二十多年之后,那些农民种的一部分,成了新中国的中层军官。  一九五五年第一次授衔,到一九六五年文革前夕取消军衔,从元帅到少将,一共出过一千六百一十四位将军,江西省最多,一共三百二十五人。也就是说第一代将帅之中,差不多五个人就有一个是江西人。但是三百二十五个将军中,军衔最高的也就是上将,一共三人,以肖华为代表;中将三十八位,以梁兴初为代表;其余二百八十四位全部是少将,以丁盛为代表。这个事实可以清楚表明共军形成过程。也从侧面反映出,井冈山时代,共军作战经验并不丰富,基本上是跟着老兵(后来的元帅、大将、上将)有样学样,现学现卖。反观同一时期的国军,北伐结束之后,又是蒋桂战争,又是蒋冯战争,又是中原大战,一直在打仗,一直在实践。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远胜过共军。  在人数、装备、实践经验处于劣势的共军为何可以一次又一次胜利呢?其中的原因到毛泽东篇章里再仔细说。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线指挥者彭德怀、林彪、黄公略等人非常了不起,可惜了黄公略英年早逝。  尤其是林彪,平时不说话,也不和同事搞关系,总是神神秘秘的。但是只要给他战场指挥权,他总是可以在总体的劣势总找到局部的优势。再把一个个局部的优势累积成大的胜利。他的秘诀在哪里?答案是在他脑袋里。能拷贝出来么?拷贝出来的就是那一次次胜仗。除了胜仗之外,还有一个个预备方案,一个个设想,由于没有实施,后人已经无法知晓了。但是在那些备案和设想中,肯定有不少天才杰作,都永远的消失了,任凭后人幻想臆断。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思维方式。那些实施之后的战例也罢,未能实施的备案也罢,都是根据现实世界产生的,产生于山山水水间,产生于繁杂的地图上,产生于日夜不停的思索。林彪不爱说话,不搞同事关系;但是他也没有浪费之间,吃喝玩乐的事情跟他没关系,甚至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环境紧张的时候,他甚至没时间去捉身上的虱子。他干嘛了?他就是在那些山水中实地考察,在对着地图思索军队的调度或武器的摆放。相比去臆断林彪的天才,去猜测那些没有实施的方案,搞清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更为重要。因为所谓天才啥的都是不现实的,行为和思维是现实的。  当我们看见林彪的行为和思维时,不禁又想起那个已经被重复很次的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当然咯,可以像天才一样,付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即使付出那些汗水,也不见得能成为天才,因为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同样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付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最多只能扮演方仲永。但是如果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最终没能成为天才,也不至于挨饿,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充实的人生而不会因为浪费时光而后悔。  就林彪而言,他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具备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所以他是个天才,写下了伟大的故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与众不同,能别人所不能。
经过蒋委员长反复准备、精心策划,加上井冈山内部一系列因素加在一起,第五次围剿中央成功了。中国共产党经历战略性失败,开始了战略性转移,也就是长征。整个长征途中,就整个共产党而言,是巨大的损失,就林彪个人而言,继续着军事上的辉煌。血战湘江,林彪带着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左右配合,把中央从虎口中捞出来。湘江一战损伤很大,但那不是林彪的错,换成别人,损伤也不会减小。  湘江之后行军路上,更是一路前锋。  林彪第一阶段军事实践中,最后一幕演出是闪亮的,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战斗规模并不大(忻口战役的一部分),干掉鬼子也不多(千余人),为何会有那么重要地位?这个答案并不困难,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因为政治。平型关战斗规模虽然不大,杀掉的鬼子虽然不多,但是因为是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打破了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需要宣传。国共两党都需要宣传。国共分裂之后,双方都想宣传自己的抗战功劳,共军赢得了天下,所以更要宣传平型关战斗。这些都是政治因素,也是事实。  但是在政治因素之外,还有军事因素。除了那句笼统的打破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外,各位神奇的专家学者们竟然没有进一步的挖掘,咄咄怪事。现代人作战电脑旁边一拍脑袋就能想明白的事,当时在战场上混过那么久的国军就想不到?权谋大师蒋介石就想不到?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回顾一下国民党内战。蒋介石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系列中,无往而不利。可以说是靠自己杰出的谋略消灭了陈炯明、吴佩孚、孙传芳,打败了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收服了张学良。那些军阀都是一时人杰,也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半辈子。他们手中也有一些装备精良、训练到位、战斗力极强的王牌(如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的孙连仲在台儿庄的表现)。但是蒋介石搞定了他们。但是蒋介石搞不定鬼子。以至于抗战初期,台儿庄战役之前,国军在正面战场憋足了劲,亮出全部家底,也没能赢得一个战役性质的胜利,这些原因会战蒋介石篇章中讨论。就算鬼子在装备和战斗力上占优势,国军完全有能力赢得一些局部胜利的。归根结底,战略战术上都有失误。  而林彪带着一一五师第一次上战场就能打赢,遇到的麻烦也不会少。那就看看林彪遇到的麻烦,还有他的应对吧。
断其一指  西安事变之后,国共又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终于暂时把恩怨放在一边,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对共产党说,好吧,现在不围剿你们了。共产党对国民党说,行吧,打土豪分田地先停下来,尊你们为老大。  抗日政策制定之后,共产党自己在洛川开了一个会议,讨论一下之后怎么办。会议讨论了两件事:团结的一件和不团结的一件。团结的一件事:一个稳定的中央军委成立了。之前在井冈山,朱德和毛泽东关于军委问题争吵过,导致了毛泽东第一次下岗,闹得毛泽东心中老不痛快。毛泽东当军委主席。朱德和周恩来为副主席。其它人等是委员。  军委虽然稳定下来,观点却发生了分歧。当时红军刚刚改名八路军,正要开赴前线,大家讨论八路军开到前线之后怎么办。军委主席毛泽东发言: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能低估他,轻看他。同日本人作战,不能局限于同国民党作战那套老办法,硬打硬拼是不行的。我们的子弹和武器供应都很困难,打了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因此,我们采用的策略应该是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毛泽东说:我们要充分发动群众,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特别是武装力量,因为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以后,我们还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思很明显,八路军就那么点人,硬拼可能连老本都没了,也起不了作用。军队开出去之后要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发展实力,实力强大了再去打鬼子,要量力而行。
这个想法固然是好,但是遭到高级将领反对,主要是彭德怀和林彪的反对。这二位也是跟国民党打仗最有心得,八路军中最有威望的指挥官。他们从军人视角上看,抗战么,就要打鬼子。打了胜仗,就能提升八路军威望,就能更好发展实力。  彭德怀建议:用我军擅长的运动战打几场歼灭战的建议。彭德怀认为:八路军只要有二十万军队,有国民党嫡系部队那样的装备,再加若干炮兵,凭险防守,机动出击,日本人是攻不进山西的。  红军时代,林彪和彭德怀是竞争关系。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张国焘想要吃掉毛泽东。彭德怀坚决支持毛泽东。林彪的态度很暧昧。长征结束之后,彭德怀成了林彪的领导,级别高于林彪了。在对于日本人,两人看法非常相似,沉默寡言的林彪甚至表现得更为激进。林彪表示:“内战时期我们可以整师整师地歼灭国民党军队,日本人有什么了不起?可以考虑以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  很明显,以八路军实力,彭德怀和林彪的观点都不太现实。除非小日本的战斗力和国军一样。但他们都是军人,从军事角度看问题。不能把政治家那些套路往他们身上套。这个就是洛川会议不团结的一面。  会议开了好几天,因为彭德怀和林彪的坚持,毛泽东把八路军的作战方针规定为:基本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也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什么是有利条件呢?就看彭德怀林彪等人的表现了。如果他们能力够强,抓住战机,那就是有利条件。这是毛泽东对高级将领搞妥协。不是毛泽东喜欢妥协。没办法,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一直呆在前线。林彪的一一五师更是占据八路军一半力量。如果后来政治运动中,毛泽东还有如此胸怀,在原则性问题上适当让步,中国情况应该好很多。从这点可以看出,后来林彪搞出平型关战斗,彭德怀发起百团大战,都是有原因的。  鬼子针对中国的策略就是蒙古人和满清征服中国的结合,第一步搞定东北,然后向华北推进,然后由北向南。卢沟桥枪声响起之后,鬼子正飞机掩护、坦克开道、钢盔钢甲洋洋得意且杀气腾腾的奔山西而来。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中国中心,战略重要,既可以北上也可以南下。国民党也知道山西重要性,决定来一个太原会战。太原会战的核心则是忻口战役。忻口是太原的大门。忻口以北有两个重要关隘,雁门关和平型关。
馆藏&3935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老婆是老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