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闹东海在东海耍棍怎么耍棍怎么耍的

话说孙悟空到东海游玩,东海龙王送给孙悟空29……百度知道_百度知道
话说孙悟空到东海游玩,东海龙王送给孙悟空29……百度知道
话说孙悟空到东海游玩,东海龙王送给孙悟空29颗大小一样的珍珠。孙悟空机灵一动,变出一个从外表看不出、但实际比真珍珠轻的假珍珠混在里面,对猪八戒说,如果你用天平称4次就能把假珍珠找出来,我就把这些珍珠都送给你。八戒一听高兴了,可它抓耳挠腮怎么也想...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一样重,取较轻一组再从上面较轻一组的7个珍珠里拿出6个分为两组。进行第三次称量,若一样重,若两组一样重,则剩余那个是假的。进行第二次称量,选取较轻的那份再从15个里面,拿出14个,分为两组先分两份每份15个,称第一次,剩余那个是假的
采纳率:35%
龙王会被打死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东海龙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春光灿烂猪八戒剧情介绍27-38 每次看到小龙女消失那段就泪奔春光灿烂猪八戒剧情介绍27-38 每次看到小龙女消失那段就泪奔怀兮亦伤百家号天兵巡逻抓住了八戒关其入天牢。孙悟空在天庭要求找玉帝算帐,王母出面想封孙悟空为天蓬大元帅。王母喜欢小龙女认她作干女儿并答应小龙女放了八戒,王母还想将嫦娥许配给天蓬元帅。天庭之上八戒发现玉帝竟然是和他一起守侯广寒宫的那人。为了得到嫦娥八戒与孙悟空比武,在小龙女的帮助下八戒险胜孙,被封为天蓬元帅。
八戒在庆功宴上和月老喝得烂醉如泥把姻缘线全部弄乱。月老把小龙女的红线与八戒接在了一起。从此八戒开始喜欢上了小龙女。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后闷闷不乐,众猴为了大王高兴勤练武艺,玉帝以为孙悟空要造反,命八戒讨伐。八戒不想与猴哥作战,找到太白金星帮忙出谋画策,决定招安猴子。 太白金星用小龙女的一颗珍珠去买了一个官,让招安的孙悟空做管天马的小官。
孙悟空不知自己只是一个小官,只知道每天玩耍。小龙女带八戒去神医馆看病。八戒心里清楚他本不是小龙女要找的朱书生,神医馆的乾坤镜使小龙女明白了一切。八戒爱上小龙女,但又不敢告诉她,心里很是矛盾。玉帝阅兵时,发现天马园给孙悟空搞得一塌糊涂下令缉拿孙悟空,众天兵天将均不是孙悟空的对手。
小龙女离开了八戒,八戒很是伤心。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降服压在五指山下。八戒为救孙悟空找到太白金星,从太白金星口中得知二郎神的神鬼斧可以劈开大山,八戒不顾生命危险偷出神鬼斧,但也无法救出孙悟空。孙悟空故意数落八戒三次骗他,并表示自己再也不想见到八戒
小龙女回花果山的途中遇见已成五毒的小俊。小龙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错手杀死了小俊。小俊在死前讲的一席话,深深感动了小龙女,小龙女为了解脱,决定永远离开八戒。而八戒却已深深地爱上小龙女。八戒的诚心感动了小龙女,小龙女发现八戒也是她的真爱。 八戒给孙悟空喝了药王的忘情水后,他只记得自己是齐天大圣。
小龙女与八戒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携手共赴生命中的另一段旅程。在年兽肆虐的山村里,八戒以猪屁功将其击败,成为了村民的大救星。在山村里,八戒结识了小放及研制出炮仗的小放爹。 所谓年兽竟然是发疯了的东海龙王,龙母为救小龙女被龙王一起关到千年珠蚌中,准备押到东海。
性情大变的东海龙王,逼迫小龙女嫁给南海龙太子。八戒要入东海去救回自己的心上人。东海戒备森严,八戒屡次失败。小放拿出庆功的&二脚踢&让八戒炸海,却炸出一个海龙王派出没有人性的绝地武士,龟丞相让小龙女逃离东海,小龙女大惑不解:决意追查真相,解救东海的危机。
南海派出吹、打龙女来东海迎亲,路上遇见八戒一起的绝地武士。绝地武士执行北海龙王命令,抢南海龙女的彩礼,哪知南海龙女早有防备。 小龙女用纸仙鹤找到被父王软禁起来的二龙女,得知东海泉眼即将枯竭,面临着灭顶之灾时,小龙女毅然决定随南海的龙女而去,痴情的八戒紧随而至。小龙女无奈只能离开八戒。
八戒在前往南海的途中救起南海好赌的二龙女。小龙女决意嫁到南海,因为她明白东海龙王的装疯的苦心。南海龙太子原来是弱智的,要娶东海小龙女也只是南海龙王的遗嘱,北龙王和西龙母密谋想一统四海。成亲之后南海答应将东南二海泉眼合一,东海就有救了
八戒买了新郎的衣服,准备去找小龙女成亲。八戒找到了小龙女,谁知小龙女竟变了主意。八戒与南海龙太子用移魂大法换了身份,八戒终于又跟小龙女在一起,小龙女说出了只有和南海联姻才能借水救东海的真相,而南海龙太子却被当作八戒关在大牢里。
假太子(八戒)与小龙女逃出南海,众龙女带上假八戒(南海太子)去追,这些行动一直被北海龙后和西海龙王派的密探绝地武士监视着,八戒与小龙女到孙悟空处借定海神针,想探出第四只泉眼的下落。这样小龙女就不必嫁给南海龙太子了。假八戒与假太子又一次相遇,身份又被换了回来,绝地武士接到指示要杀掉众人,被东海龙王所救。北海龙王点破东海龙王嫁女儿的原因,南海众人恍然大悟。
八戒与小龙女发誓要找到第四只泉眼,在海里四处寻找。八戒见东海龙王心情不好,一再追问之下得知小龙女就是第四只泉眼。龙母与二龙女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众人都很伤心。八戒想带小龙女走,可小龙女不知情,一心想着东海千千万万条生命。南海大龙女与龙太子把南海的泉眼抬到东海合用却不起作用,小龙女终于知道自己就是泉眼,与八戒快乐地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后,毅然化身为泉眼……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怀兮亦伤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天坚持发布原创内容,拭目以待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如意金箍棒:
如意金箍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书中说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针,放在东海,当系作者杜撰,史籍中并未见有任何记载。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在平常所见的各种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两头各有一段黄色,中间为红色的棍子。
中文名称:&&&&
如意金箍棒
主人:&&&&&
大禹、孙悟空
制造者:& 太上老君
别名:&&&&&
定海神珍铁
重量:&&&&&
一万三千五百斤
原藏地:& 东海龙宫
根据《西游记》的记载,金箍棒似乎注定就是孙悟空的。孙悟空去东海龙王处索要兵器时得到的。
书中第三回说道“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最初作为定海神针的金箍棒“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孙悟空得到后,
& 孙悟空金箍棒
能随心意随意变化大小,而且似乎它只听孙悟空的。在书中金箍棒被夺走多次,但除了如来佛祖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神仙或者妖怪能够让金箍棒随意变化。平时孙悟空将金箍棒变成绣花针大小,藏在耳内,临敌时,从耳内取出,马上变成碗口粗细的一根铁棒。它还能随身体大小变化而按比例改变大小,孙悟空变成昆虫,金箍棒同样还是能藏在耳内,而不会无法随身携带。这也是取名“如意”金箍棒的含义。金箍棒的威力很大,连神仙都敌不过它。由于非常重,书中说“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筋儿伤!”而且金箍棒还能被孙悟空随意变化,变成其他的物体,或者很多的数量,而它本身的性质仍然保留。书中也说,“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孙悟空也说自己的棍子“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
昔,华夏神州水患年年,民不聊生;乃有禹帝治水,其时,为测江河深浅,取一铁棒,可随心长短,入江河湖海,深浅立现。
水患平定后,禹帝将此铁丢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被东海龙君所得,供奉起来,称为“定海神珍铁”。俗语有云: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此铁正是那架海金梁的具象化体现。
后,天产灵猴孙氏悟空道成归山,龙宫借宝;神器应主,璀璨生光,正可谓宝剑英雄,相见恨晚。此后便一直伴随这位齐天大圣美猴王,上闹三十三天,下砸十八地狱。乃是神器榜上天下第一棒。
此物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紧挨箍内,镌刻着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若要小时,盈盈不足一握;要大时,顷满天地之间。
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知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爨五色霞光现。古老孙得道取归山,无穷变化多经验。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斋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主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降龙伏虎谨随身,天涯海角都游遍。知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吒对敌难交战。古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雷霆众将护灵霄,飞身打上通明殿。斋掌朝天使尽皆惊,护驾仙卿俱搅乱。举棒掀翻北斗宫,回首振开南极院。主金阙天皇见棍凶,特请如来与我见。兵家胜负自如然,困苦灾危无可辨。知整整挨排五百年,亏了南海菩萨劝。大唐有个出家僧,对天发下洪誓愿。古枉死城中度鬼魂,灵山会上求经卷。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斋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主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知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半空丢下振山川,胜如太岁新华剑。古全凭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毫无疑问,此物本不是兵器,仅仅是一件工具;完成使命之后,被深埋海藏,埋没了几千年。对于此物,虽然东海龙王敬之为上古之物,却并未当做一回事。
按说东海龙王乃是一个行家耆老,修行了几千年,没啥嗜好,就好这口珍宝收藏,俗话说哪愁龙王没宝呢。——即使是作为这样一个老前辈,对这件上古海藏,依然是走了眼的。君不见猴子来龙宫那会,龙王送叉送戟,送到手软,猴子也不称心;龙婆献计,龙王依然觉得“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可见老龙从未将其放在心头。
到那玉华洲时,狮子精把师兄弟三件兵器都偷将去,要做什么“庆功会”,把猪八戒那耙子奉若上宝,却把金箍棒丢在一边,也可以看出凡间大众对于这件宝物的认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字:不识货也。沙和尚和猪八戒的武器,均重“五千零四十八斤”,两位在西行路上,也是一路夸着夸过来的,也确实均是天上地下,举世无双之宝,可能也是天庭高级将领才能拥有的标准装备。猴子耍宝那会,三个小王子就问:“猪师、沙师之兵,俱随身带在衣下,即可取之。孙师为何自耳中取出?见风即长,何也?”无心一问,宝物与众不同,便脱颖而出。
再看美猴王借宝。龙王奉叉,曰“三千六百斤”,猴子不要;奉戟,曰“七千二百斤”,猴子还不要,龙王已经傻了,因为这个等级的装备,凡间千年也不得一件,就是他龙宫,也“委实”找不出更强的来。这猴子居然还看不在眼里,这心比天高,眼光也比天还高啊。直到这时,才有那龙婆献计,才请出这“天河镇底的神珍”,这一万三千五百斤、完全超越凡圣认知的超级神器。
可惜可喜,惜的是这样一件罕世奇珍就这样躺在海藏千百年,喜的是真主出世,终于可以重见天光,再创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就仿佛那千里马卧槽,终遇伯乐也。
九齿钉耙:
九齿钉耙,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主要角色猪八戒所使用的武器。全名称为上宝沁金钯,乃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方五帝、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重量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
中文名称: 九齿钉耙
别名: 锻炼神冰铁
正式名称: 上宝逊金钯
制造者:&&&
主人: 猪八戒
功能: 降妖除魔
--摘自《西游记》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此是锻炼神冰铁,磨琢成工光皎洁。
老君自己动钤锤,荧惑亲身添炭屑。
五方五帝用心机,六丁六甲费周折。
造成九齿玉垂牙,铸就双环金坠叶。
身妆六曜排五星,体按四时依八节。
短长上下定乾坤,左右阴阳分日月。
六爻神将按天条,八卦星辰依斗列。
名为上宝逊金钯,进与玉皇镇丹阙。
因我修成大罗仙,为吾养就长生客。
勅封元帅号天蓬,钦赐钉钯为御节。
举起烈焰并毫光,落下猛风飘瑞雪。
天曹神将尽皆惊,地府阎罗心胆怯。
人间那有这般兵,世上更无此等铁。
随身变化可心怀,任意翻腾依口诀。
相携数载未曾离,伴我几年无日别。
日食三餐并不丢,夜眠一宿浑无撇。
也曾佩去赴蟠桃,也曾带他朝帝阙。
皆因仗酒却行凶,只为倚强便撒泼。
上天贬我降凡尘,下世尽我作罪孽。
石洞心邪曾吃人,高庄情喜婚姻结。
这钯下海掀翻龙鼍窝,上山抓碎虎狼穴。
诸般兵刃且休题,惟有吾当钯最切。
相持取胜有何难,赌斗求功不用说。
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摘自《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巨齿铸就如龙爪,逊金妆来似蟒形。
若逢对敌寒风洒,但遇相持火焰生。
能与圣僧除怪物,西方路上捉妖精。
轮动烟云遮日月,使开霞彩照分明。
筑倒太山千虎怕,掀翻大海万龙惊。
饶你威灵有手段,一筑须教九窟窿!
--摘自《西游记》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一宵晚景题过,明早,那老王父子,又来相见这长老。昨日相见,还是王礼,今日就行师礼。那三个小王子对行者、八戒、沙僧当面叩头,拜问道:“尊师之兵器,还借出与弟子们看看。”
八戒闻言,欣然取出钉钯,抛在地下。沙僧将宝杖抛出,倚在墙边。二王子与
三王子跳起去便拿,就如蜻蜓撼石柱,一个个挣得红头赤脸,莫想拿动半分毫。大
王子见了,叫道:“兄弟,莫费力了。师父的兵器,俱是神兵,不知有多少重哩!”
八戒笑道:“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
降魔宝杖:
降妖宝杖是《西游记》中沙悟净的兵器,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如擀面杖样的乌油黑棒子,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全名降妖真宝杖,也称降妖宝杖,降妖杖。沙僧官拜卷帘大将军时由玉帝赐给,随身携带,大小如意,善能降妖,沙僧被贬流沙河后,宝杖也随身携带,后在唐僧西行取经路上,降妖宝杖多次建功立威。
中文名称: 降妖宝杖
别名: 降妖杖、降妖真宝杖
重量: 五千零四十八斤
制造者:&&&
主人: 沙僧
原料: 月宫梭罗仙木
降妖宝杖是《西游记》中沙悟净的兵器,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如擀面杖样的乌油黑棒子,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全名降妖真宝杖,也称降妖宝杖,降妖杖。沙僧官拜卷帘大将军时由玉帝赐给,随身携带,大小如意,善能降妖,沙僧被贬流沙河后,宝杖也随身携带,后在唐僧西行取经路上,降妖宝杖多次建功立威。
沙悟净在流沙河自己介绍过宝杖的来历:
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
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
里边一条金趁心,外边万道珠丝玠。
名称宝杖善降妖,永镇灵霄能伏怪。
只因官拜大将军,玉皇赐我随身带。
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
也曾护驾宴蟠桃,也曾随朝居上界。
值殿曾经众圣参,卷帘曾见诸仙拜。
养成灵性一神兵,不是人间凡器械。
自从遭贬下天门,任意纵横游海外。
不当大胆自称夸,天下枪刀难比赛。
沙僧在通天河时也介绍过自己的宝杖来历:
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
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
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
先日也曾陪御宴,今朝秉正保唐僧。
西方路上无知识,上界宫中有大名。
唤做降妖真宝杖,管教一下碎天灵!
灵感大王说过沙僧的宝杖像赶面杖。
妖邪道:“你这个模样,象一个磨博士出身。”沙僧道:“如何认得我象个磨博士?”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赶面杖?”
另外,玉华州的三个王子的兵器和悟空八戒沙僧的兵器是类似的。
二王子掣开步,双手舞钯,便要打八戒。八戒嘻嘻笑道:“你那钯只好与我这钯做孙子罢了!”
行者见大的个使一条齐眉棍,跳阿跳的,即耳朵里取出金箍棒来。
& 降妖宝杖
第三个撒起莽性,乌油杆棒来打,被沙僧一手劈开,取出降妖宝杖,拈一拈,艳艳光生。
从这里就能看出,沙僧的兵器是一根梭罗木棍,而不是月牙铲。
九环锡杖:
九环锡杖,《西游记》中的宝物。如来佛祖命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临行时交给观音五件宝贝,分别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佛祖吩咐金、紧、禁三个箍用来降伏神通广大的妖魔,袈裟与锡杖则送与取经人使用;这锡杖,上有九环,持在手中,不遭毒害。
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斋,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禅杖:为可“持”之物,“九环”则是“九转还丹”(丹经学说)之简称(只能是九环,不能是三环四环)。“佛衣禅杖”,代表的是“信解受持”,依于佛为信解,行不倦为受持。
“禅杖”是禅门之中,在坐禅时用以警睡之具。释氏要览中说:“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用这种“禅杖”触击禅者,不会感受痛楚,但能苏醒精神,防止座中入睡。禅杖:以竹苇作之。以物包一头,坐禅有昏睡者。则以软头突之。十诵律曰:“若故睡不止。佛言:听用禅杖。取禅杖时应生敬心。云何生敬心?言:以两手捉杖,戴顶上,应起看余睡者以禅杖筑。”资持记下二之三曰:“禅杖竹苇为之,长八肘。下座手执巡行,有睡者点起付之。”以泛称僧所用之杖也。
锡杖:僧人携带的道具,比丘乞食时,只能用此杖击地出声,请人出来,故又名声杖。此杖原有三个目的。1、为驱逐野兽害虫用。2、为年老人用。3、为保卫自己。此杖头部用锡,中部用木,下部用牙或角制成。僧人持杖往外云游时叫做‘飞锡’,住下某处叫做‘留锡’或‘挂锡’,外出布教时叫做‘巡锡’。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有时也用短锡杖,一面挥动此杖,一面口唱梵呗。在锡杖上以后又加添各种装饰,变得更庄严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东海龙宫借神针,西天取经护唐僧_百度知道
东海龙宫借神针,西天取经护唐僧
东海龙宫借神针,西天取经护唐僧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东海龙宫借神针,西天取经护唐僧,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把定海神针给借来了,能增大能缩小,叫金箍棒,是孙悟空的武器,护守卫唐僧去往西天取经。
民俗风水,择日,居士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东海龙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人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生活在八卦的海洋里:“这孩子长大一定有出息!” “这孩子长命百岁!”其实,全是忽悠,不过,这种忽悠,哪一个孩子的父母、家人都愿意听。  不少人还愿意听、看神话小说,算是跌入了专业八卦的泥潭:基本上谁都逮不住踪影,大家都跟着在忽悠中八卦、在八卦中忽悠,一晌贪欢,回家吃饭。  长篇小说算是阵地化忽悠、阵地化八卦,《西游记》《封神演义》就是典型代表,算是华夏文明神话文学的巅峰,也就是忽悠到顶了、八卦到无人能及的境界了。  人们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生活常识,把神话人物(文学人物)分类,一部分坏蛋,一部分好人,坏蛋和好人死掐,坏蛋死了,好人赢了,比如《西游记》,玉皇、老君、如来、观音、唐僧……都是好人,所有胆敢不归顺这些好人的妖怪都是坏蛋,取经胜利了,妖怪死光了,皆大欢喜。  这当然没错。  说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文学眼光,也当然没错。  试想,万一小说的作者使奸耍滑,跟大家玩儿过山车,把一些我们心坎里坚定不移的“好人”,当“坏人”来忽悠且八卦呢?人心险恶,这种事情,在八卦世界里,是常识,谁敢断定《西游》《封神》的作者,那颗小玻璃心,就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天真纯洁?  “八十老母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尘”。瞧这幅对联,人家给八十岁的老妈妈做寿,他来混口饭吃,却用十四个字连八卦带忽悠,还结结实实地玩儿了一趟过山车,惊得祝寿人群瞠目结舌。  《西游后面的西游》妄图跟着《西游》作者的思路和情趣,扯下西游世界各路英烈的面纱,看清楚西游路上的“八十老母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尘。”算是关于八卦的八卦、关于忽悠的忽悠。  如果看官性子急,请从第四篇《石猴拜天地和玉皇的紧急会议》看起,这里开始说具体事儿,如果看官喜欢提纲挈领,那就从第一篇看起,因为八卦和忽悠的规律,一般都是先玩儿虚的——八十老母不是人——虚的玩儿过了,再玩儿实的——更虚、虚上加虚:九天玄女下凡尘。  如果老夫现在就说,西游世界里的如来是反面人物,看官一定会觉得凭空蹦上了过山车,如果老夫说唐僧死在半道上,根本就没有骑着马到灵山,看官一定觉得老夫反常识、反人类、反文明、反娱乐、反八卦。乖乖,都五反了,独孤求败。  因此,老夫劝那些对《西游》和本话题感兴趣的童鞋,最好耐着性子,从“虚”玩儿起。
楼主发言:77次 发图:0张 | 更多
  原来贴在煮酒,叫《教你用战略眼光读西游》,用心是提示看官站在战略高度,没想到这个题目有伤害性,招来一些不友好言论。求版主改成现在的题目,被不予置理,就背叛煮酒,投靠八卦来了。如果版主觉得本帖是反叛之贴,请删除,我去舞文试试运气。
  @老夫无奈 1
从《西游记》的书名说起(1)  鄙人自以为算个喜欢读四大名著的,有一个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的想法:不管是读《西游》也罢,解《西游》也罢,首先,要明白《西游记》这个书名到底要表达个什么意思,也就是《西游》这本书的全名,实际上表述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弄清楚,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先弄清楚,只怕,难免让自己对全书所有情节和故事的理解,离题万里。甚至,已经离题万里了,还自以为提纲挈领,直击要害。  像这种情况,自得其乐当然人畜无害,出而解读,恐怕就要误导别人了,如果文笔再好一点儿,切入点再奸猾一点儿,炒作手段再狗血一点儿,忽悠得人们只看广告不看疗效,那误人的效果,肯定会更大一些。  我的意思是说:看《西游》,最好是从战略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去品《西游》、《西游》后面的“东游”,谁、什么东东,一再“东游”、反复“东游”、为什么“东游”。  第一回: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是《西游》的开篇诗的后半部分,八句,前四句叙述开天辟地的事儿,就是木本水源的意思。木本水源之后,是第五句的“仰至仁”和第六句的“皆成善”,这应该说的是一个明君,手里没有政权,无法让人“仰至仁”,也没办法鼓捣出“皆成善”的和谐局面,什么“覆载群生”、“发明万物”,也都是白日做梦。  换言之,这两句是说,开天辟地之后,玉皇干得不错,各级各界(自然包括宗教界)都比较满意、都应该比较满意,如果他们还不满意,那就是他们的不对了。自然,人家都“至仁”了,你还不“仰”、不满意,甚至想取而代之,那就不那么好玩儿了。  说句废话:作者已经下绊子了,小心让绊倒,跌进坑里出不来。  先看最后一句“须看西游释厄传”,“须看”是广告,意思是说,一定要看看一本叫《西游释厄传》的小说,换言之,只有看了这《西游释厄传》,才能知道什么是“造化会元功”。  看来,《西游记》是小名、乳名、简称,《西游释厄传》才是官名、正名、全称。也就是说,任何思量,都要从这个正名、全称出发,光看小名儿,难成正果。  西游:观音、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龙六人往西方的灵山有费取佛经,有费就是不免费,就是还要掏钱,不掏钱,拿不走,当然,理解成购买,也错不到哪里去。  也许看官觉得不该这么罗列,不是师徒四人吗?这么罗列的理由,容当另文探讨,不过,有一点肯定不会有异议:无论是四人还是六人,他们都是佛门弟子,都是释家。  释:和尚;六个和尚;六个和尚的上司如来;佛教。  厄:困苦、灾难、阻隔、受困、险厄(险要的地方)——“险厄”属于衍生出来的用法。  以上是“厄”的全部功能,至于“释厄”的“厄”用的是“受困”、“阻隔”还是“险要的地方”,差之毫厘,那肯定要谬以千里。  可以说,谬以千里的人如过江之鲫,归根结底,就是栽在了这个“厄”的手里了。《西游》的最大关键,就是这个“厄”。谁厄?“释”厄。  既然《西游记》的根本是《释厄传》,实际上,东游、西游、南游、北游相差无几,只要“释厄”,就是扼住了“游”的根本。  还得跟这个“厄”较劲。  根据字典的说法,这“厄”上面一个“厂”,像山崖,下面一个“卩”,像人在崖洞下卷曲着身子,不得伸展。其本义是:困厄,遭遇困境。也就是说,如果“释厄”的“厄”用的是本意的话,《释厄传》的主题,就是某些和尚们的“厄之传”,或者,干脆就是佛教教主如来的“厄之传”,再宽泛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整个佛教的“厄之传”。  如果这个“厄”用的是引申意思,就是那个“险厄”,那就是某些释家弟子被弄在什么险恶的所在,难以解脱了。  通观全书,佛教没有处在险厄之中,他们的灵山,尽管也是一个山崖之类,却是满山都是光环,几乎是全世界人民往死里向往、崇拜的圣地,更没有被人包围、攻打,教主如来更是稳坐钓鱼船,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不存在险厄不险厄的问题。至于出场最多的观音,他(她)住在南海,连山崖也谈不上,即使她自己觉得险厄,想伸展伸展,这是他们佛教的家事,不用别人瞎操心,关键是,“险厄”还有一个“险”,观音应该是住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山包上,根本就谈不上一个“险”字。  那么,是唐僧“险厄”?他最后不是成佛了么,这算是他本人最大的成功,此前的险难,转眼即逝,身边还有四个弟子贴身保卫,充其量,是险难,不能说是险厄,因为险厄有困住难以动弹的意思,唐僧不但动弹了,还伸展成了佛,因此,“唐僧险厄论”不成立。  同理,“大圣险厄论”也不成立,他也成佛了,还是个斗战胜佛,能够战而胜之,就毫无“困住难以动弹”的元素,至于说大圣住过五百年大牢,还在老君的火炉子里烤过猴子,这也都让他一一破解了,他弄这两次走麦城的时候,还不是佛门弟子,那就更算不得“释厄”了。  也就是说,这“释厄”的“厄”,用的是“厄”的本意:困厄,遭遇困境;“释厄”就是“释之厄”、释家之厄——一个小和尚遭遇不幸,算不上整个佛教之厄,他没有代表性,哪怕是观音遭遇困境,也应该算不上“释厄”,因为她的代表性也不够,如果如来遭遇了困境,想办什么事儿想尽办法也办不成,弄了个灰头土脸打掉了牙往自己肚子里咽,那才算真的是“释之厄”——释家之厄了。  “厄”就是“困厄”和“遭遇困境”。“遭遇困境”就是厄运,厄运就是“不幸的遭遇”。如来能有什么不幸的遭遇?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打击?他有什么不切实际的理想难以实现而受到掣肘、困厄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这就是《西游释厄传》用一个神话故事提出并回答的文学命题。
  2 从《西游记》的书名说起(2)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要知道什么是“造化会元功”,就必须先看看《西游释厄传》,那里有具体的答案。  关于“造化会元功”,作者解释了一大篇,看得头大,实际上,大概就这么两句话:自然规律无法抗拒,自然法则不能改变,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占取不应有的地位和利益。  自然了,还可以往小里理解:“释”就是“纾解”,唐僧师徒四人,战胜了千难万险,取经成功,都得到了提拔。  第四回: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教:“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   这个“与大王释闷”的“释”,就是纾解、化解的意思。  不能说这样理解不行,关键是,这样理解,至少会产生以下难题:  1,大闹天宫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故事;  2,石猴出世,更是离题万里;  3,花果山那个敏感之地,也就成了无关紧要之地——开篇第一回,老吴反复强调花果山有多敏感,生怕他的读者有所忽略,有点儿死缠烂打的意味,应该说,老吴希望他的读者别只看见“纾解”而要看见那个大大的“释”;  4,师徒四人完全可以在和天庭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取经成功——比如真正的历史事件唐僧取经——天庭不来捣乱,他们肯定走得顺当得多,实际上,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如果是个成功的故事的话,天庭就是个十足的反革命分子,取经路上那么多的妖怪,绝大多数都是天庭释放出来的地富反坏右——我的意思说,把“释”理解成“纾解”,等于把天庭理解成坏蛋,这不符合华夏文明关于正统和非正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老吴开篇就强调“造化会元功”,正是展示了自己正宗的、坚定不移的三观。  老吴告诉我们,你可以不信这“造化会元功”,信不信由你,只要你看过了这本《西游释厄传》,你就应该信了。比如说,天地山川的出现,就是“造化会元功”;花果山所以可以戳在那里,也是“造化会元功”;天地间有人兽花草,绝对是“造化会元功”;人和动物是由父母所生,更是“造化会元功”。  反之,如果人或者某种动物是石头生出来的,那就是违反大道、违反了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就不是“造化会元功”。简单一点,《西游释厄传》里的大圣出世,违反了“造化会元功”。  这首开篇诗,定下了《西游》的性质:这是个失败的故事,这是个企图对抗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而失败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困厄的故事;这是一个政治故事。  至于怎么个困厄,怎么个失败,谁困厄谁失败,怎么个违反和对抗自然规律,只能抓住作者布置的草蛇灰线,慢慢查寻。
  @老夫无奈 3 擎天柱和那块奇怪石头  从大局上说来,整个西游故事,看不到失败和究竟谁失败了,甚至,看不到困厄在哪里,谁困厄了,那你就只能看到《西游》而看不到“西游”后面的“东游”,更不知道里面阐释的“东游”是个什么东东,既然连看都看不到,也就根本无法理解作者对“东游”的态度了;  看不到这些,你就只能进行一些局部的技术性枝节性战术性的解读,根本无法从战略层面俯瞰《西游释厄传》摆出的九曲十八弯并窥知其全貌;  看不到这些,你看的实际上不是作者心里要让你看的《西游释厄传》而是浅层面的让小朋友提高学习兴趣的《西游记》,或者说,你看的只是热闹而根本就没看见门道。  第一回的篇名,叫《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毫无疑问,这是交代源流、出处的意思。  “心性修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认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设和改造,上政治课的时候不交头接耳,都听到心里去了;“大道生”——鄙人就是解析“大道”的,弄了一个《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感觉没人感兴趣,就祸害《封神演义》,以期引起人们去围观一下华夏文明的最高文化感悟,罪恶目的没有达到,贼心不死,拐回头来,又来祸害《西游记》,对“大道”的理解,自以为可以轻松地甩出吴承恩老先生几条街,究竟吴承恩说的“大道”是个什么玩意儿,或者说,吴承恩想让大圣、读者们理解的大道是什么,就不去考校了(顺便做个广告:如果真想知道“大道”是什么,隔壁《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说得很清楚,只要你跟最高明最高端的文化、战略和文明的缘分不是太浅,就可以一目了然)。  “灵根育孕源流出”的“灵根”,指的是花果山——小心,绊子又来了——这花果山:“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更为厉害的是,这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任何生灵,包括玉皇大帝的政权以及他本人在内,都靠这花果山才能继续得瑟下去,这里出了任何哪怕一丝一毫的意外状况,都会惊得玉皇一身冷汗,命根子嘛。再说了,玉皇是政府,是最高权力机构的最大领导人,他如果一不留神,让这个十八层天十八层地的根本折腾完了,那将显得多么没出息?  可以说,花果山有两大使命:  一,擎天柱。天是需要用一个什么东西撑着的,不撑着,说不定就趴下来了——怎么撑着,那是玉皇的事儿,跟咱们平民百姓不怎么相干,咱们肉眼凡夫,也看不到花果山是不是一直就那么撑着蓝天,反正,吴承恩先生这么忽悠,咱们就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二,大地根。大地也是生根的,同时,大地更是有根的,没这根,说不定一眨眼,就散了,大地都没了,就连海外的三座仙山,也得跟着见阎王,一切玩儿完之后,玉皇也就别得瑟了,领导谁呀?  大概可以这么理解:这花果山不是表面看到的四季开花八节结果草长莺飞植被茂密,它还是这个大千世界的命门、根本之地。对一个政权来说,拼死也要守住这个命门,让别人按住或者霸占了这个命门,可能关乎它的生死。还有,如果谁要挑战玉皇的地位,想取而代之或者让玉皇变成自己的小跟班儿,最有效、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这花果山下手。  起码,对玉皇大帝来说,这是根本之地,他可以任何地方都掉以轻心,比如台风刮死人了,大水淹死人了,十个太阳一起出来捣蛋他都懒得理睬,让羿拿着箭出来乱射了,再比如,王莽那样的家伙靠忽悠当皇帝了,美帝国主义到处发动战争了,安倍那小子拜鬼了,乌克兰一群脑残夺权了,他都可以眼睁眼闭,唯独这大地根和擎天柱,他得看好了、看紧了,这是他的命根子,就指着它活着了。  一不留神,让恐怖分子弄个爆炸物塞到命根子上,一声响亮过后,天地又回到一片混沌,玉皇即使还活着,找谁算账去?  可以说,这里发生任何事情,哪怕最小的风吹草动,都会让玉皇和他的所有体制内闻鸡起舞。换言之,这花果山,就是玉皇的眼珠子,容不得丝毫马虎。这花果山,是玉皇的圣物,他最大的历史和现实使命,就是把花果山当眼珠子来爱护。  第一回: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既然这花果山这么紧要而敏感,这一块大石头,怎么可以坐在“正当顶上”?它是花果山的一部分吗?老吴说了,这是一块“仙石”。也就是说,这仙石不是花果山的一部分,因为花果山只是擎天柱和大地根,偏偏不是“仙石”。毛病出来了:谁把这一块仙石放到了擎天柱和大地根的上面?用意何在?玉皇知道吗?玉皇批准了吗?  这仙石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按政历二十四气”,既然有两个“按”,就很难说是自然生成的,说是经过加工改造,应该不算胡乱揣测。  这仙石不但压住了玉皇的擎天柱和大地根,小环境也不错: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在这么个地方白天玩儿太阳,夜里玩儿月亮,那日精月华,岂不是吸收得一塌糊涂?再加上“芝兰相衬”,看来,这仙石姑娘,想不整出出点动静,也不成了。  谁都知道,这仙石,就是大圣的老妈。至于谁“按”了又“按”,谁把大圣的老妈妈安置在这里,想来,最关心这件事儿的,首先应该是玉皇——谁要跟老子我过不去?  可以肯定,这件事,老吴一定会在书中交代。  起码,咱们可以从大圣今生完成了什么核心使命,这个使命对谁最有利,来判断安置这块石头的正主儿。  那么,玉皇为什么不吭声?这不是有点儿犯忌讳吗?这么敏感的部位,这么大的原则性问题,玉皇不可能不知道而听之任之。也许,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大玩家、大手笔本来就不是争一城一地的得失?玉皇想看看后面有什么肢体语言,再定行止?  总的来说,这石头,有点来历不明,这玉皇,有点高深莫测。  不过,老吴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花果山就是“造化会元功”——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的最高代表和集中体现,弄一块石头来“切中要害”,只怕,其结果只能是“释厄传”。  还有,在这里安置一块仙石,肯定是绝顶高手所为,也肯定是有用心的,而且,用心深远,绝不会是觉得好玩儿,就跟玉皇捣蛋。同时,玉皇对这位大高手和他身后的势力,也一定颇为忌惮,否则,说不定早就动刀子了。
  4 石猴拜天地和玉皇的紧急会议(1)  实际上,这仙石,就是如来的杰作,一般人,谁敢在玉皇的头上动土?这仙石所以“仙”,并不是有什么法力和魔力,而是肚子里怀了孩子,这孩子不是一块小石头,而是能说会动的一个石猴子。仙石的孩子出世之后,她就永远地死去了,再也没有引起过任何人的注意,她实际上是被抛弃了。也就是说,这块石头,并不“仙”,“仙”的,是她肚子的那个胎儿。石头怀胎,这石头姑娘,实际上不是仙石,而是一块怪石、不合常理的怪石、不合“造化会元功”的怪石。弄这块怪石的人,出了个怪招。  第一回: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石姑娘终于生孩子了,弄出了很大的动静,不过,她是下蛋——“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下蛋把自己下得粉身碎骨,堪称英雄母亲。起码,她弄这一声响亮,必定惊动玉皇,任务完成得完美无缺,死也值了。以下,就是她的儿子,也就是那位“一石卵”,和玉皇以及天地万物打交道了。  “一石卵”才是“仙”,它妈妈不是。  “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是大圣问世后的第一个非自觉行为,这时候,大圣好像还没有什么意识,只是一阵风吹过来,石卵就自动变成了石猴——没壳子的石卵,这可就又违反了“造化会元功”,算是错上加错了。  大圣问世后的第一个自主性动作,应该是“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看官,“学爬学走”正常,因为大圣现在已经是动物了,问题在那“拜了四方”上。大圣的基因里,有“拜了四方”的元素,或者说,“拜了四方”是安置他出世的人赋予大圣的第一个使命。  咱们先放下大圣,拿哪吒出世和大圣的“拜了四方”对比一下,看看这里面藏了什么玄机:  《封神演义?十二回》:殷夫人后又怀孕在身,已及三年零六个月,尚不生产……“启老爷:夫人生下一个妖精来了!”李靖听说,急忙来至香房,手执宝剑,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圆转如轮。李靖大惊,望肉球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兒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塊红绫,金光射目。  哪吒出世,丫鬟宣布他是个妖精,哪吒不是石卵而是肉球,大圣和哪吒,哥儿俩都是卵生。  大圣出世,是见风而变,有点温文尔雅,绝对人畜无害;哪吒是“滴溜溜圆转如轮”,让他老爸一剑砍开,可以说,生出了一派杀气腾腾,必定引来血雨腥风;大圣是“拜了四方”,直接表明自己是来和大家当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的,绝对没有恶意,如果什么地方礼数不周,尚请见谅;哪吒带着混天绫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世,直接表明是来杀伐征战的,或生或死、我生你死,没有任何商量妥协余地;大圣“拜了四方”之后,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这是告诉玉皇:老倌儿,我是冲着你来的,但是,你刚刚看见了,我人畜无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哪吒“砍开”之后,就“金光射目”,他射的是老爸李靖的目,你瞧,哪吒一辈子认了死理儿了,非杀了李靖不可。  大圣和哪吒都曾经大闹东海,大圣只是抢了一根棍子,还跟东海海洋局局长成了好邻居,这余地留得足够大——两家互相都给对方留下了足够大的余地;哪吒却是恐怖海洋局,杀了海洋局局长的儿子,还抽了筋,只能这么极端了。  大圣和哪吒都曾经大闹天宫,大圣一人不杀,基本上都是虚玩儿;哪吒直接绑架暴打东海海洋局的局长,哪吒和他身后的大高手,没有给玉皇留下任何转圜余地,剩下的,就是谁把谁彻底灭掉了。  转这么一大圈儿,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哪吒是“武斗”,要跟玉皇斗生死,玉皇活着,哪吒和哪吒背后的组织,就得死,哪吒们活着,玉皇和他的政权,就得死,当然了,不死也行,一方成为另一方的俘虏、奴隶、傀儡;  大圣是“文斗”,我们的待遇应该提高,我们的待遇应该高到我们觉得应该有的高度,我们觉得,我们的仙石,就应该居于擎天柱和大地根的上面,我们认为我们的管理能力,可以统帅擎天柱和大地根。  这个理想很灿烂,也很浪漫。咋一看,好像是鄙人的无中生有,那就慢慢考校,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如果是的话,对玉皇来说,应该是既不灿烂也不浪漫。  还好,大圣们是文斗,文斗的性质决定了大家的基本行为规范:不用武力,不搞打砸抢,就靠斗心斗智,用某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动作语言,表达决心、显示实力,然后,实现战略目标。这刚好和哪吒们相反,他们是一上手就杀得血肉模糊。
  5 石猴拜天地和玉皇的紧急会议(2)  大概而言,武斗,玉皇必须接招儿;文斗,玉皇也必须接招儿。因为都是冲着他和他的政权来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圣的第二个自主性行为,是“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拜了四方”和“目运两道金光”,是连贯性动作,第二个动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按一般的道理,玉皇和他的政权的敏感部位出了违反“造化会元功”的事情,尽管是个十分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它毕竟不过是一块石头崩裂了,下出一颗石蛋蛋,并不影响擎天柱和天地根的正常运行,玉皇派两个人看看,然后决断怎么处理,也就是了,但是,有点儿奇怪的是,玉皇的动静似乎比石猴的妈妈来得还要轰轰烈烈,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紧急召开天庭政治局扩大会议:“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  看官,用今天的话说,这是全体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全体宰相及各部部长、海陆空三军首长、全体智库,都聚集起来,全力应对这个突发事件了。  可以说,天庭对花果山上要发生什么意外事件,是有预案的,起码,他们准备好了:只要这个敏感部位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全体动员、全力应对。也就是说,从这块石头“东游”,来到花果山那一刻起,玉皇们就盯死了。  跟天庭玩儿,不易;“释厄”之局,定下了基本盘面。  有一点可以确定,天庭也不是见人就杀,很宽厚,有的同学把仙石姑娘放到敏感部位,天庭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把石姑娘驱逐出境,容忍她呆在这里违反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石姑娘弄出粉身碎骨生儿子这一招横棋,天庭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来一招雷霆万钧,而是稳稳当当地“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这就看出美国政府不如咱们玉皇了,拉登同学不过是在不怎么敏感的部位弄了几声响儿,就追杀人家十年,最后还把尸体扔进大海喂王八。看官,咱们就好好地“仰至仁”吧——这是作者刚刚交代过的。  第一回: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看的真,听的明”,这是“天庭版”的六字真言了,看官一定比我看得明白:人家要文斗不要武斗。这一手儿,跟哪吒所属的那个组织完全不一样。  玉皇的话,也不是一碗白开水:石猴是“下方之物……不足为异”,散了吧,咱们慢慢看他们怎么往下玩儿,究竟会提个什么要求。  一个紧急召集起来的最高政治、军事会议,一个准备全国全军动员,大开杀戒的御前最高会议,就这么虎头蛇尾了。自然,这是大圣那“拜了四方”拜出来的结果。  “一日迸裂”是政治,“拜了四方”也是政治,“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更是政治;玉皇的应对,那就没有一点儿不是政治了。  “下方之物”,这是玉皇同学给这个擎天柱和大地根上发生的石猴出世事件和大圣本人的定性。只怕,也是给大圣背后那位大高手的定性,这本书,不是叫《西游释厄传》么——《释厄传》已经成了定局,就看怎么个“西游”了。  神话小说,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政治小说,《西游记》首先是一部政治小说,其次才是神话小说,神话为表,政治为里。只看到神话而看不到政治,那是眼神儿不大好使;只看到取经队伍那个小局里的政治而看不到天地间这个大局里的政治,也是眼神儿不大好使。眼神儿不好使,跳坑、下陷阱,应该是家常便饭;跳小坑坑,下小陷阱,也许抬抬腿就出来了;一下子直接就跳了大坑、下了大陷阱,很多时候,只能在里面打转转。  不能忘记,大圣出世后的任何行为,都是那位高人给他输进身体里的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大圣是“代圣人立言”,他自己只有在长大之后,智力高度开化,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现在负责这些行为的,另有其人。玉皇是大领导,不会看不出这些浅层次的问题。  只是,有一点惋惜:大圣,你妈妈为了你,都粉身碎骨了,你什么都办了,怎么不回头看一看、拜一拜你那可怜的老妈妈?  大圣在野的时候,混到美猴王这个顶级职位,可谓万人之上,上面没人;大圣在朝的时候,混到齐天大圣的名誉职位,也算万人之上,除了玉皇,无人可比;大圣在教以后,一直进步到斗战胜佛,那也是教中极品了。这期间,胜过败过,赢过输过,得意过难受过,可曾想到过因为自己而七零八碎的老娘?大圣哇,你可真是出家无家、忘本忘得干净彻底了——看来,老吴挺刁的,一不留神,他就骂了人了。  其实,老吴这哪里仅仅是骂人,分明是一招窝心脚。老吴都踹向了哪里,看官一定比我眼睛亮。
  6 从花果山到水帘洞  第一回: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乍一看,这段话温馨宜人,一派风和日丽,大圣真的是人畜无害,跟谁都合得来。起码,一直死死盯准了花果山的那些摄像头,都能把这些和谐局面记载和回报得清清楚楚:“看的真,听的明”。问题在于,这里面又出现了违反“造化会元功”的怪事。  看官试想,咱们大圣既然和“狼虫为伴,虎豹为群”,这一帮吃肉的血腥家伙,会看得上只吃果子的石猴弟弟吗?大圣闻到了血腥味儿,是个什么感受?豺狼虎豹们抓猎物的时候,大圣该怎么表态?既然和这些吃肉的霸道主儿“为伴”、“为群”,成了一伙儿,身上难免沾染一些血腥气儿,还怎么去和獐鹿、猕猿们“为友”、“为亲”?  豺狼虎豹和獐鹿猕猿分属两个生死阵营,不吃獐鹿猕猿,豺狼虎豹就得饿死,见了豺狼虎豹,獐鹿猕猿就得往死里逃命,逃不掉就是死。从政治上说,两家算是不共戴天的生死关系。那么,大圣怎么可能和这两家同时好成一锅黏粥?大圣这个滥好人,几乎当成了伪君子,给人的感觉,太假。  只能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左右着花果山上的动物际关系,掩盖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本来的生存状态,使它们拿出有违常理和自然规律的虚假表现,服务于什么人的某种政治图谋。应该说,用这个办法创造出来的和谐局面,有点儿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味道,糊弄那些缺心眼儿,也许绰绰有余,只怕,不太好糊弄那些真正有眼光的人。  这一点,不管天庭是不是“看的真,听的明”,咱们先来一个不上当,就算是保本经营了。  第一回: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名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  老吴没有交代这只大喊三声的猴子,是不是一个得道高猴,但是,它能够决定谁“钻进去……我等即拜他为王”,可见其号召力之大。老猴子怎么不自己“钻进去”?看来,来到这里的,不光是石姑娘,还有不少指路党、带路党,在关键时候大喊大叫、鸣锣开道。  机会就是给大圣一个人的,因为“连呼了三声”,别猴都没有任何反应,只有大圣勇往直前,不知道别的猴子是不是摄于这位“连呼了三声”的淫威,不敢挪动,反正,除了大圣以外,一山坡的猴子,这时候都显得没有猴性。  第一回: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在水帘洞外面的整个花果山上,大圣创造出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大好和谐局面,这就登堂入室,要就位了。  如果说,花果山顶上的石姑娘,斧凿痕迹还不是太明显的话、花果山下的动物大欢畅局面还不是太惹眼的话,这水帘洞里的景象,可就任谁也不能说这不是提前刻意准备的了:“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原来是座铁板桥”——这桥,是人工建造,那铁板,是要从选矿、炼铁,一路走过来,才能变成建桥的建材的,哪一样,都离不开人力。在大圣眼里,这桥建得还算宏伟巧妙,也就是说,所费力气,一定不小。  “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大圣看了一圈儿,下了这么个结论。可以肯定,这是有人提前给大圣安排下的王府,花了大力气。  换言之,石猴出世,就是来当美猴王的,就是要大闹天宫的,这是安排好的程序。大圣不去祭拜他的老妈妈,是因为没有安排这个程序,咱们不能揪住大圣不放手。  第一回: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生活用具贮备得很周到,房子也大得快抵得上阿房宫了,“容得千百口老小”。别忘了,这是玉皇和他的政权的擎天柱和天地根,在这里搞这么大的建筑工程,玉皇们肯定心里犯嘀咕:哥们儿,你啥意思?在我的命根子上动手脚,到底要开个什么价?这就更进一步解释了石猴出世之后玉皇搞出那么大动静的原因了,有点儿疼嘛。  那副对联很惹眼。  想来,如果花果山不是天庭的根本之地,那么,它愿意是谁的“福地”就是谁的“福地”,比如,灵山就可以说是如来的“福地”,大明宫,就可以说是武则天的“福地”;如果花果山不是天庭的根本之地,那么,花果山山腰的水帘洞,愿意是谁的“洞天”就可以是谁的“洞天”,天庭一向宽厚,还有好生之德,不会跟别人争这些蝇头小利。  问题是,这花果山刚好是天庭最要紧的地儿,这洞天福地,玉皇敢拱手相让吗?  这个对联是谁镌刻上去的?是修桥的人?那他是什么意思?想占了这花果山——也就是占了玉皇的根本之地?  或者,想代理玉皇管理和使用这根本之地?  那不就是让玉皇让权吗?这也太敏感了吧?  大圣对他的同志们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同学们:吃的喝的,哪一点儿不是拜老天所赐?占住了洞天福地,就是为了“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么说,此前大圣的逍遥自在,都算是在“受老天之气”了?弄到个什么状态,才算是不“受老天之气”?  大圣有“三步走”。  第一步,找到花果山腰的水帘洞,建立一个猴界小朝廷,自称美猴王,“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带别的畜生玩儿了。  第二步,到阎罗殿,找到花名册,把这账本弄残废,先不跟阎罗王纠缠再说。  第三步,到西天找师父,学会“齐天”的能耐,那就可以跟玉皇面对面了。  看官,大圣是“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的时候,才产生出要去阎罗殿捣乱想法的,这些年里,他一定是看到许许多多猴子们的生生死死,那么,他也一定感觉出了自己一直活得得意洋洋。在自己江山稳固的情况下,去跟阎王爷磕,好像并不符合美猴王的实际利益,如果输了,一条猴命连同水帘洞里的王座,可都折了进去。  感觉,这不应该是大圣的意图,而是那个刚刚出世时的时候“拜了四方”的继续——大圣现在还在“跟着感觉走”。
  7 取经路上的老猴和樵夫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经过几百年的历练,大圣的成长,没有受到天庭的任何阻碍,尽管他在这个敏感之地称王称霸,尽管他一再违反“造化会元功”。  毫无疑问,石猴出世和石猴为王,一直都十分成功,那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现在,到了第一次西天取经的时候了——西天取经一共两次,第一次是单打独斗,第二次是特战队为先锋、各路保护神全面服务、观音菩萨精心呵护;两次西天取经,尽管都是取经,目的和背景完全不同,弄清了两次取经各自的背景和目的,就差不多算是看清了《西游释厄传》。  咱们先来关注大圣第一次西天取经——首次西游。  大圣的西天取经,从花果山到灵山(姑且当成灵山,是不是灵山,以后再说)一路上顺顺当当,没有任何人跟他捣蛋——原因很简单,这完全不违背“造化会元功”,至于大圣指望学成以后,就去东海抢一根棍子、就去阎罗殿撕账本儿,那是以后的事情,看来玉皇那里没有“思想犯”,所以,食肉动物吃自己的肉、食草动物吃自己的草,老百姓过自己苦日子,妖魔鬼怪过自己的甜日子,玉皇当自己的大统领,谁都不管大圣的闲事儿。  问题出在首次西游的两头:  大圣有一天大发感慨,告诉他的臣民,活着没什么意思,到头来,还是个死,归阎罗王那个老小子管辖。如果能弄一个长生不老,那就可以永远得瑟了。非常及时,有一个老猴就出来醍醐灌顶: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这位通背猿猴,是从“班部中”蹦了出来,还“厉声高叫”,看来,老家伙憋得时间太久了,早就忍不住了,如果这位“通背猿猴”之所以成为花果山美猴王的大臣,首先就是为了大圣一顿感慨之后的这一段话,而为了这么一段话,竟然憋了几百年(死了再托生,再死又托生,任务不了,生死不了),那也确实有点儿急人。  大圣听出来了,有三种人可以“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请注意老猴的顺序:佛、仙、神圣。这就像网站的小编们对网民的信息霸权:第一第二第三,都排列清楚了,你按照这个顺序思考、行进,就成了。  毫无疑问,大圣选择了佛,人家排第一嘛。  老猴是个通信兵兼“公司新人培训主讲人”,他为谁服务,一目了然,谁在这里下了大本钱,也清清楚楚。  总之,经过老猴的普及教育,大圣取经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了,往西去,那边能逮到大鱼。  大圣一走就是十来年,途径中华这个地方,可惜了,这里一派荒芜,都是些蠢人,只记得升官发财美女娇妻,一个长生不老的机缘也碰不到,于是,只能接着往西走。实际上,大圣无意中替自己的领导考察结实了:这里急需宣扬普度众生的革命理论,自然,从商业的角度看,这里是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弄好了,可以永远盆满钵满。  诸君也许读过拙作《撩开&封神榜&的华丽盖头:暗黑帝国探秘》,《封神演义》把西方教定为“吸血帮”,这边,没有这么激烈,但到此为止,好像也没有多么光明的定位,一招一式,都冲着一个“骂”字展开。鄙人一直怀疑,是《封神演义》接着《西游释厄传》,往狠里整,其最直接的碰撞之处,就是大圣和哪吒的出世和大闹东海——《封神》在有意跟《西游》比狠、比谁对如来同学更不满意。  大圣终于来到了一座山,这山“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老吴提示了:必有高人隐姓名。也就是说,这里的人,可能不止一个高人,但肯定是高人,还肯定不是用的真实姓名。  大圣未见人先听声,是一个樵夫,这樵夫嘴里念叨的,是道教经典《黄庭经》。  看官,这是西方、是佛教根本之地灵山,一个樵夫嘴里不念佛经,倒是东游华夏,鼓捣《黄庭经》,真有点儿不伦不类的架势。要说这樵夫学贯中西,倒不是不可以,问题是,如果真的仅仅是一个樵夫,他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吗?有这个文化程度吗?  起码,这樵夫像个高人,隐姓埋名前来点化大圣的高人,或者说,他很可能是来跟如来同学捣蛋的,尽管,这是个温柔的捣蛋——樵夫告诉大圣:“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我就是神仙,就是世外高人,偏偏不是佛爷,我就是来当头棒喝的;看来,天庭并没有闲着,只是,大家都不把招数使老,留下足够的余地。  大圣觉得这樵夫像个神仙,因为他这十来年阅人无数,那眼光,变得十分犀利。樵夫告诉大圣:我不是神仙,我要照顾我的老妈妈,我“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不能出家,因为出家无家,就要连生身父母也一起抛弃,这有违天理,甚至,有违“造化会元功”。一言以蔽之:我不是畜生,我不能忘本!  这是一个文化提醒,道德提醒。  大圣不醒。  点化失败,或者说,捣乱失败。  樵夫继续捣乱,他告诉大圣:你去吧,前边那个所在,就是须菩提祖师的“家”——你瞧这樵夫多会使坏:你出什么家?你“出”到人家的“家”了。那人叫“须菩提祖师”,自然也是假托之名了,不过那个村子,“叫做灵台方寸山……”,你悟性不是太差的话,就知道“灵台方寸山”简称“灵山”。  大圣不醒。  大圣觉得这个樵夫挺热情,就求他陪自己一起去“出家”的地方。樵夫恼了:  “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樵夫义正词严:你想不起自己的老妈妈,那是你的事情,我对自己的老娘可是时时刻刻挂在心上。大圣这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另一点:一个吟诵《黄庭经》的高人,当一次带路党,不过三五里路程,怎么就会耽误了砍柴卖柴?因为这么几步路,怎么就会耽误了赡养老娘?樵夫这么借机发作,用心何在?  你这汉子,甚不通变;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  假若我与你去了……老母何人奉养?  你自去,自去……  樵夫语带机锋。  老吴下笔,如吴钩乱挥。
  8 大圣学到的真经  大圣在师父那里上了多年大学,连研究生课程,也读得滚瓜烂熟,学成归国之后,手里的本事,自然应该有一个垫背的出来验证,这小子有点儿无名无姓的味道,部下们都叫他魔王,老吴则告诉我们,这老小子“称为混世魔”——就是来“混世”的。这混世魔王住在花果山的北面:  第二回: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  这山也无名,似乎叫做“坎源山”。但是,就山的架势观察,什么左青龙右白虎地排列出来,一看就知道它就是一个“坤”字,而大圣的花果山,就是一个“乾”字。别看扁了那水脏洞,它老人家可是“滋养五行”的唯一载体。大地无所不容,没有这无所不容,连花果山也没有地方戳。  也就是说,这位魔王在玉皇的另一个敏感之地,打家劫舍。不过,除了跟大圣的花果山过不去,好像也没有看到他有过别的违法乱纪行为。  坤方的魔王,动了乾方的魔王的奶酪——这小子趁大圣出国留学的机会,抓走大圣的子孙臣民,到他的水脏洞里去当家奴,还抢了大圣家厨房里的炊具,回来自己使唤。  不杀人、不吃人、不灭族、不放火、不毁坏,这个魔王是个善茬,他的真名大概叫五不魔王。奇了怪了,五不魔王同学,也给大圣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自然了,是给大圣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还是给大圣后面的组织留下了足够的空间,那就看各人的角度了。  大圣可不觉得什么空间不空间,你敢抓我的子民,抢我的锅碗,我就敢灭你全家。  魔王和大圣一交手,原形毕露:  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肋,撞了裆,几下筋节,把他打重了。  五不魔王妄自魁伟雄壮,绣花枕头一个;大圣短小精悍,秤锤虽小压千斤。  大圣最先拿出来的师门绝学,是“掏短肋,撞了裆”,外加几招分筋错骨手。  本门武功,大圣使得顺手;入门功夫,大圣来得畅快。  大圣最大的优点,是不用假装正经,咱就“掏短肋,撞了裆”了,赢了才是硬道理。  往下就简单了,大圣使出了博士后的门道,拔下一把猴毛,一口气吹过来,就变成了无数个大圣,那魔王本来就是个空心萝卜,抵不住众大圣们“把魔王围绕,抱的抱,扯的扯,钻裆的钻裆,扳脚的扳脚,踢打挦毛,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  其实,这一仗的特点,也体现了舆论战的基本特色,一个“善茬”一旦落到让人“抱的抱,扯的扯,钻裆的钻裆……抠眼睛,捻鼻子”的地步,他能干的,也只能是死得很难看了。  看来,大圣不赞成五不魔王的“五不”原则,大伙儿“钻裆的钻裆……抠眼睛,捻鼻子”之后,大圣拿起五不魔王的鬼头刀,“分开小猴,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领众杀进洞中,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  大圣还会使“民主之后杀你全家”。  显然,学成归来的大圣,手段了得,杀气腾腾,已经不再是那个“拜了四方”的吴下阿蒙。  大圣在做,玉皇在看;大圣在做,大圣的师父肯定也在看。  这是开门营业第一战,战场是玉皇的敏感之地坎源山。这实际上是一场验证之战,玉皇出考场、出试卷,大圣和大圣的师父出答案。  大圣是从花果山冲到水脏洞,来解救苦难同胞的,他学到了些什么,学成了什么脾气性格,会怎么往下走,都牵动人心。  大家都会通过这场验证之战,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大圣也用自己的第一战,交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  我喜欢大圣,活得真实、以真面目示人。
  9 大圣在学校见到的真真假假(1)  大圣来到学校的时候,见到了自己的授业恩师。老吴告诉我们,这位私人办学的校长兼老师,“西方妙相祖菩提”。究竟是谁,大圣现在应该不明白,看官心明眼亮,一定明白得一塌糊涂。  第二回: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大圣刚入学的时候,还不能和师兄们在一起休息,只能睡在“廊庑之间”。大概原因就在那句“众仙奉行而出”上面。人家跟随师父多年,都已经成了仙了,大圣现在还是个石头猴子,自然品位低下,不能入仙者之列了。  大圣就这么一直在“廊庑之间”独自睡了七年。可以断言,大圣一定见到了、悟到了很多他事先不曾想到、遇到的事情和道理,一定活明白很多了。  七年后的一天,大圣的师父“唤集诸仙,开讲大道”,大圣也参加了恩师的高级培训。看来,经过七年的耳鬓厮磨,大圣身上,沾了不少仙气儿,不然,他还是只能当清洁工,学点生字、生词、造句之类的基础语文知识,不能去听专业课。  老师的专业课讲得非常好: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鄙人一向愚钝,一般情况下,分不清好赖话儿,比如这“天花乱坠”,一直都当成假话空话大话鬼话来理解,没想到,到了老吴这里,就成了神话、仙话、佛话、妙话。高人呀,怪不得写了一部名著呢,不服不行。  看来大圣也有这个毛病,恩师在讲台上“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他在下边抓耳挠腮、扭屁股掉腰,还嫌不过瘾,这就使出了在花果山上当美猴王时候的丑态:站起身来,“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这不是听课,干脆就是捣乱来了。没让“天花”砸着脑袋,也没让“金莲”拌个猴嘴啃泥,算他运气。  看来,大圣是个可造之材,他用他的“猴的语言”告诉自己的恩师:别弄那些虚的骗我,捞稠的吧,空话没用,我到这里来,不是学习怎么骗吃骗喝的。  其实,自打出生以来,这可能是他的第一个完全自主性动作,那些整天晕头巴脑的仙人们……唉,不说他们也罢。  授业恩师从大圣的肢体语言里,读出了子丑寅卯,于是,不讲专业课了,专门跟大圣一对一谈判。  老师一连列举了四种课程,都让大圣给硬挺挺顶了回来:不学那些没用的玩意儿,咱要的是长生不老。  须菩提教授自己也承认,那些课程就是拿来混饭吃的,没有多大实际用处。  最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混饭吃的专业课里,“释”赫然在列——“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参禅打坐,戒语持斋”。  老师的解释很到位:这些东西,不过是“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  别人的学问,是用来骗吃骗喝的,自己宣扬的理论,也是“月在长空”,老吴这个转弯儿的否定,来得轻巧,也容易让人在不大留意的时候蒙混过关。  在大圣的四大否定喷薄而出之后,老师怒不可遏,也给大圣来了一个“肢体语言”,告诉他什么时候可以学到真正的吃饭和永远吃饭的能耐——大圣的肢体语言在前,须菩提的肢体语言在后,师徒俩都是在用肢体语言交流,这是高人的对话。  如果只看到大圣看懂了老师的肢体语言,那只是看懂了《西游记》,没有看明白《西游释厄传》,原因很简单,老吴明明白白说清楚了须菩提的肢体语言是什么。  老吴肯定没有办法告诉当时也在听课的“仙人”:你们的师父在用肢体语言跟你们的小师弟孙悟空交流,企图夜深人静的时候教授他博士后课程。那些不用睡在“廊庑之间”的“仙人”们,既看不明白大圣的肢体语言,也看不明白恩师的肢体语言,真的“仙”到家了。  老吴用这个笔法,骂“仙人”——所有的“仙人”、在灵山和不在灵山的“仙人”、古往今来的“仙人”,这就是老吴的基本宗教观。
  10 大圣在学校见到的真真假假(2)  大圣学到了真才实学,那些在大圣入学之前就一直在这里的“仙人”,学到了什么?他们前来求学,准备学些什么?大圣来的时候,他们在这里当“仙人”,大圣毕业的时候,他们还在这里当“仙人”,怎么活得这么费劲?  第二回: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  第二回: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  大家都在老师“家”里求学,大家都是那么的诚惶诚恐,大家都付出了汗水,甚至,都交了学费,但是,到头来,大家还是只能在老师的“家”里当“仙人”,那个石头猴子,除了当保洁工抵学费,算是一个大子儿也拿不出来,“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原来,“仙人”们和师父的“缘法”,除了缴学费、跟着傻听讲傻崇拜傻膜拜傻跪拜以外……没以外了,仅此而已。得了,大家还是接着当“仙人”吧。  “仙人”们学不到任何想要学到的实际本领,他们只能跟着瞎哄哄;大圣学到了真才实学,临走,老师露出了另一面:  第二回: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恩师指明了方向:还回那个老地方——大圣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那个地方的价值,也根本不可能知道此番回归故里的意义,他只知道那是自己的老窝,要回就只能回到那里。这一点,师徒不会有任何不一致之处。  问题在于,须菩提老师为什么对自己的身份那么敏感?只要大圣胆敢对自己的身份信息“说出半个字来”,就要“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为什么这么决绝凌厉?  只能说,老师的身份一旦暴露,牵连太大,大圣不过是一个全盘谋划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一旦出了意外,很可能满盘皆输,“释厄”。  不能“释厄”,一旦因为大圣而导致“释厄”,就要怎么惩罚这个棋子儿?  恩师下了断言:剥皮锉骨、神魂贬在九幽、万劫不得翻身。这应该叫无所不用其极了,比惩罚汉奸卖国贼的手段还严厉得多。  这才是老师的真面目。  学校亦真亦假,老师亦真亦假,“仙人”亦真亦假,学问亦真亦假,课程亦真亦假,连学校所在的那座山,也是亦真亦假,大圣来到学校时碰到的那个樵夫,更加亦真亦假。  大圣的学成归国,亦真亦假;站得更高一点看,连大圣本人,也是一个亦真亦假。  小小寰球,裹在红尘万丈中,真真假假、不真不假、亦真亦假、有真有假,有所求者,孜孜以求;或以真求假、或以假求假、或以假求真;或以假乱真以求所求,或以假乱假以求所求,或以真乱假以求所求。  水,深着呢。  鄙人佩服老吴,也佩服许钟琳或陆西星,在真假之中走钢丝,竟然一个个都走得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许多时候,都能让人真假莫辨、是非莫辨。  这才叫高人。
  11 花果山上猴政权  水帘洞前,有个猴子“连呼了三声”,大圣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美猴王;几百年后,一个老猴弄了一招仙人指路,大圣顺理成章,找到了自己的母校、学成归国,成了海外镀金的一号海归;剿灭五不魔王,大圣自己从“拜了四方”的人畜无害,嬗变、成长、茁壮为一个独霸一方的割据政权第一领导人。自然了,大圣不知道自己割据的地方有多敏感,自己动了谁的奶酪——岂止奶酪而已,大圣实际上动了玉皇的命根子。  看官可能不觉得大圣弄了个什么政权,仅仅是小猴子的小把戏儿,也就是蹲在水帘洞,在家里得瑟,美猴王而已。  错了,大错特错。  花果山上美猴王,只是《西游记》的故事,《西游释厄传》的意思,远不止此。老吴告诉我们,大圣弄了一个中央集权、七十二家附庸国“万国来朝”的“大汉”局面。  自从大圣缴获了五不魔王的鬼头刀,就拿它给自己的猴子猴孙们砍竹子、砍棍子,弄成兵刃,让大家“劳武结合”,一边搞生产一边闹革命。练着练着,大圣觉得不对劲儿:这东西怎么能打仗?打仗需要铁家伙儿。  愁。  就在大圣一念愁绪袭上心头的关键时刻,非常及时地出现了四个战略性猴子:  第三回:正说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见容易?”四猴道:“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这是四个特种兵猴子,应该比大圣的那些“仙人”同学们道行深,居然侦察到“二百里水面”之外的傲来国,有武器库。至于这四位猴子是开着航母侦侦察,还是驾驶着武直10侦察,咱们就别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大圣叫“悟空”,大圣的老师说,他是“悟”字辈的,此前,还有很多代弟子,都出去闯荡世界了。不知道这四位老猴里面,有没有前面的“连呼了三声”和那位“仙人指路”,更不知道它们是哪个辈分的,是大圣的师兄还是师弟,反正,这四个老猴,四猴的猴尾巴,一下子甩出了二百里水面。  我不相信玉皇以及玉皇的部下看不出来,我不相信千里眼和顺风耳恰在这个时候“关闭了雷达”,没发现失联飞机。  我不清楚,是老吴在骂大圣的恩师,还是这四只猴子在骂大圣的恩师,反正,四猴不该跳得这么高,换一个隐晦曲折的方式,让大圣发现“‘二百里水面’之外的傲来国,有武器库”,可能更捋顺一些。  咱们都看见了,老吴的文字功底很好,毫无疑问,生硬的地方,就是藏着花招的地方。大概,《封神演义》那些花样百出的骂人招式,有些是从老吴这里批发过去的。  大圣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腾空了傲来国的武器库。  有武器就算是有了正规军,接着,大圣干得有板有眼:  1,悟空会集群猴,计有四万七千馀口。  这叫猴口普查,有多少水活多少泥,大圣有四万多贵族为核心,足够建立一个新政权了。想一想,蒙古人才有多少?人家一口气占到欧洲、南亚;想一想,武王才几万人?人家一仗下来,就占了整个大中华。  2,早惊动满山怪兽……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  怎么个“惊动”法?自然是上刀子了。那些七十二洞妖王,肯定都是奉行的丛林规则,不打得活不下去,谁肯三拜九叩、山呼万岁?不管怎么说,大圣拥有七十二个附庸国,在动物世界,也算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全球性霸权”了。  3,每年献贡,四时点卯。  看官,瞧仔细了,那七十二个附庸国,年年都得给上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干什么?大圣要什么、大圣喜欢什么,附庸国就来干什么,大圣是铁扇公主听到老公敲门,牛到家了;光进贡还不成,还要每个季度“进京述职”,跟大圣好好讲一讲自己是怎么管理国家的,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搞得扎实不扎实,反腐活动是不是碰到了大老虎,改开是不是到了深水区,春耕备播是不是化肥短缺,总之,大圣日理万机事必亲躬,三个月就要召开一次国务会议。  “每年献贡”,就是哪一年都得交税,不能隔三差五来一下——言外之意,大圣的猴政权实际上干了至少一年以上,自然,也有可能是干了几百年;“四时点卯”也是一个常态,是说大圣每一年、哪一年都“四时点卯”——这短短八个字,用心深远、玄机绵绵,咱们不能让老吴的小花招给蒙混过关。  4,也有随班操备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  警备司令部、内务部、国防部等等国家暴力机器,高速运转;收税的、征粮的、查路的、封桥的……一应国家管理部门,五脏俱全;最为值得称道的是,大圣的花果山政权,犹如“铁桶金城”,已经固若金汤了。  5,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  大家拥戴大圣,这容易理解,“中华上国”嘛,谁不拥戴、不献宝,大圣就会去“惊动”谁;这“习舞兴师”可就有些味道了,大圣还露出了一些扩大地盘的迹象。  第三回的篇目是《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这是说,大圣已经是大一统的秦始皇了——动物界、妖魔界的“秦始皇”,咱们给大圣弄一个一看就明白的名号:妖界始皇帝——还要继续扩张、升级,那扩张对象是什么?要升级到哪个版本?  大圣的水,其实也挺深。  起码,花果山这个猴政权的国家管理、江山永固、军事霸权、领土扩张……一路走过来,大圣把自己平生所学,都运用出来了,还取得了盛世辉煌。怎么看怎么觉得大圣是个好学生,学能致用么。  别以为大圣上学,只学会了杀五不魔王全家,那是枝节、皮毛,怎么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约束附庸国,才是真功夫、硬功夫;别以为这是大圣天生俱来的本事,他留学以前,当了几百年美猴王,不过跟财狼为伍、与鹿羊同游而已,根本就意识不到建立政权这种高大上。  别以为大圣回花果山,就是回家吃饭,孩子老婆热炕头,那是“仙人”之见。  杀了五不魔王,是大圣交出的第一篇毕业论文,建立花果山猴政权,当上妖界始皇帝,是大圣的第二篇毕业论文。  大圣是个最好的海归。  应该坚决相信,这第二篇论文更震撼、更有嚼头,用时很长、动静也更大,玉皇和他的千里眼、顺风耳,也就更加不会不看得清清楚楚了。这期间玉皇是不是召开过多次国家级军事会议,老吴他拿架子不跟我们交代,让我们自己瞎琢磨,干脆,咱们也来一个不理不睬,盯住大圣,就算不赔不赚。  那么,恩师辛辛苦苦,夜半三更授课,授战力、授韬略、授建政、授扩张,意图何在?  就凭大圣在玉皇的命根子上展示出来的这些功夫,桩桩件件都带着巨大的政治敏感,他的老师要不对自己的身份讳莫如深,那才奇了怪了呢。  大圣用自己的实战,告诉一直关注着花果山的玉皇大帝:瞧,咱的本事够厉害了吧?  当然,大圣自己很可能根本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只是被人利用,他的出世,就是一个被人利用。老师说了,自己惹下的事儿,自己兜着,没人给你擦屁股。  也许,大圣自己很可能完全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因为,他这是建立政权、实现统治,没有相当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感悟,这些事情都干不来,大圣学这些学问的时候,他的恩师一定是系统化教育,以大圣可以跟恩师用“肢体语言”交流的悟性,对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不应该一片懵懂。  事实是,大圣其实净干了些赔本买卖:拿自己的命,替别人玩儿。
  12 东海龙王的奇怪反应  “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之后不知道多少年(老吴,我恨你),大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五不魔王这把鬼头刀,除了砍树枝砍竹子,几乎毫无用处。  不知道大圣在征服七十二个诸侯国的时候,为什么想不起来手里应该有一个趁手的兵刃,现在已经固若金汤了,倒是想起兵刃不合手了。这件事, 大圣应该是露出了自己的猴尾巴:猴政权已经完成了第一个战略时期的历史使命,要进入下一个战略时期了。  第三回:四老猴上前启奏道:“大王乃是仙圣,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里可能去得?”……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趁心?”  又来老猴了:“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有个皇帝闹什么八骏:“马八骏”;咱们大圣的恩师,对大圣也够青眼有加了,妥妥地给大圣也安排了八骏,这就叫“猴八骏”了。猴八骏跟大圣的配合,天衣无缝,露出来的漏洞,广大无边。  “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四位老猴的大尾巴,又一次甩出二百里水面:看来,大圣绝非第一个进入水帘洞的猴子,这四位老猴,不但是这里的常客,而且,还十分清楚铁板桥下有个洞口,从这里钻过去,就是东海龙王的安乐窝,那小子富得流油,准能拿到趁手的兵刃。  大圣来到东海龙王的门前,一个保安拦住了:你谁?  大圣:邻居,爷爷叫“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  大圣,你妈妈喊你去花果山的山上顶上磕头。  那保安报告龙王,也就是玉皇大帝的东海海洋局敖广敖局长:有邻居造访,他说他是“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  第三回: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  要想准确理解上面这段话,必须先弄清楚敖局长和大圣的身份差别:  敖局长是个行政官员,高级干部,玉皇大帝的体制内,他的言行,很多时候,代表了玉皇的态度,他的言行,也必须接受玉皇的指挥和规范,玉皇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不然,撤职、杀头,报应来得迅速而及时。  大圣是个草头王,也就是落草为寇的那一个层级,不管大圣现在把花果山弄得多么霸气,都是无照经营。  敖局长和大圣,分属两个阵营,一个是正统,一个是现行反革命。这二人见面就骂成一团,打得鼻青脸肿,才正常。  不正常的是,一听说大圣造访,傲局长的第一反应是“即忙起身”。联系到此后的举措,大概可以这么理解这个“即忙起身”:有点儿诚惶诚恐,有点儿急不可耐,有点儿成竹在胸。  傲局长的第二个动作,那就十分离谱了。这老小子把自己的儿子和全体海洋局大小干部、战斗员、指挥员们一起喊出来,夹道欢迎一个初次上门的强盗头子。  “上仙请进,请进。”傲局长连用了两个“请”,还口称“上仙”。  可以肯定,傲局长如果不是神经出了毛病,那一定是奉命行事,否则,他一个领导干部,不会也不敢用这种礼仪跟大圣这种政治上极端敏感的人物交流;可以肯定,这件事情,瞒不过玉皇的千里眼顺风耳,玉皇的侦查设备,一直运行良好。  大圣在国家东海海洋局受到的礼遇,节节攀升:“宫里相见,上坐献茶”。傲局长的首句问话,颇含深意:大先生,跟谁学的能耐?  傲局长肯定不是随便问问而已;一见面就问师门承传,有点儿不怀好意。  这里边的道道可大了去了,大圣现在是个“秦始皇”,不可能不想到他学的那些国家管理知识和他现在鼓捣出来的国家管理现实。  大圣弄到的兵刃,也很怪异,从前几天起,它就一直闪闪发光,等着主人前来收编。  这还没完,大圣要完棍子,就要披挂,刚好南、西、北三海龙王过来的时候,带齐了这些物件。大圣不用再进第二家的门儿了。  一切都像是事先安排好的。  问题在于,东海海洋局是个政权机构,那铁棍子——如意金箍棒,是国家财产,凭什么不经请示中央人民政府,就直接送给了一个花果山的寨主?傲局长有这个随意处置国有财产的权力么?如果这如意金箍棒送给了革命阵营的革命战友,倒也罢了,那是国家资产落在了同伙儿的腰包,现在,咱们傲局长这是送给了反动武装、反动政权的总头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强盗,属于明显的资敌,没有上面的红头文件,他敢这么犯上作乱么?  咱们都看到了,傲局长全家,急不可耐地奉献出了铁棍子,还好像一下子卸下了千斤重担。  抢到了兵器和铠甲,大圣回他的花果山,四海龙王一起去天庭汇报工作。东西南北四位海洋局局长,一点儿事儿都不敢耽搁。即使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一起关闭了雷达,也不影响玉皇大帝进行政治决策。  问题是,面对这么大的动静,玉皇好像并没有召开紧急御前会议来应对的想法,他不理不睬——不接见傲局长,就是把大圣的事情挂起来,就是不理睬——就让大圣在花果山“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这一次,玉皇比谁都沉得住气。  这就引出了大圣的第二个更大的闹腾:撕烂阎罗殿的账本,让阴曹地府的政治秩序乱成一锅粥。这是直接打击玉皇的统治了。  从海洋闹到阎罗殿,大圣完成了打砸抢毁这四个造反派的拿手活儿。这连环两招儿,对玉皇的提醒,应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次战略性行动,大圣没杀人。按说,打砸抢毁杀,五毒俱全,才是合格的强盗,大圣给自己留下了巨大的回旋余地。实际上,大圣的妈妈来到花果山,就不是指望儿子当强盗的,大圣本人也根本没准备当强盗,除了消灭五不魔王那一次偶尔露峥嵘以外,其他时候,一律不搞屠杀灭族。一般来说,杀人放火受招安,是强盗的拿手戏,但是,大圣不用这中极端手段,算个温文尔雅的有文化的随时准备加入体制内的强盗。  玉皇的御座下,精英无数,应该看到了这一点。  别忘了大圣几百年前的“拜了四方”。
  13 大圣、玉皇、金星和招安  大圣出国留学前,弄了一个山寨,坚持了几百年,玉皇就看着他得瑟,不吭不动;留学回国以后,弄了个更像正经政权的山寨,玉皇还是冷眼旁观,不吭不动。不清楚大圣到底当了多长时间的“秦始皇”,反正,据千里眼顺风耳回报,大圣在花果山大约干了三百年的强盗头子。  第三回: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  大圣不是来花果山当强盗头子的,他“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不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的墓挖出铁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