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老不练拳,少不练丹,为什么

【丹田气】*1、董英杰之孙谈学拳经历2、速成打通气脉3、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_牛宝宝文章网【丹田气】*1、董英杰之孙谈学拳经历2、速成打通气脉3、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专题:董英杰之孙谈学拳经历(习读者按:这是一篇真实感人纪实性体会,值得每1个习拳者阅读。从中看到1个从初习拳到成长为杨氏太极拳大师的过程,真实可信,坦诚直白,是位值得永远尊敬的杨氏太极拳大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身边围绕着一群把生命奉献给武术的人。我祖籍河北省(左图:董英杰)刑台地区任县,那里历代都以武术家众多而闻名中国,每一条村都有武术班,传授各派武术。平常这些门派各自修练,但到了农历新年就会聚首一堂庆祝。他们互相演练本门武艺,偶然有的门派吹嘘自己胜过别派,结果以比武告终。参与这些比试的内家外家都有。外家门派以刀、枪、棍对打。有的时候场面会一发不可收拾而殃及观众,情况就像今天的橄榄球赛一样。通常不会死人,但伤的人就很多。这种比武在1949年解放以后仍然存在。董家的太极拳历史始于我的爷爷董英杰,他是杨澄甫的首徒,随杨澄甫于中国各地游历十载,代表杨氏太极拳传技和跟人比试。当年,教拳是很正式的,师父很受尊敬。当爷爷自立门户授徒时,也受到同样的尊敬。他教拳时,弟子是不准交谈的,必须垂首听教,师父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得发问。杨澄甫教拳时,会把沉甸甸的绸大衣交给我爷爷拿着。在杨宗师教拳的2个小时中,董英杰就以掤的姿势把大衣搁在臂上,像个衣帽架般站着。多年以后,他练得一身惊人的掤劲。家父董虎岭和叔叔董俊岭是在河北老家随我爷爷学拳的。1948年,家父和3个兄弟为了逃避内战而离开河北到香港去。1950解放以后,叔叔回到河北,家父却仍然留在香港。 在我正式被传授太极拳之前,我已随家父的弟子练习的。我所有朋友莫不如此,他们的爸爸多半亦是大师。1956年我九岁之时,叔叔开始教我拳,或者应该说重新教我。当时我已学会整套慢架,不过没有被正式纠正过。叔叔教了我们没多久,就去家父董虎岭居住的地方——香港。年间,我在爷爷的一位弟子吴宝音指导下练习太极拳的。跟叔叔学过一点点后,我的太极拳还不到家,我不大满意。叔叔离开时吩咐我随吴先生学习。 我的村子里大多数人是从小就开始练拳的,吴先生却迟至30岁才开始学习太极拳。但他的劲非常柔,柔得很强壮的人都推不倒他。当推他时,他像是消失了,没有东西存在似的,他这股柔劲很有效。 我参加的训练班有10个人。我们每天晚饭后练两、3个小时,除非下雪或天气很坏才取消。我们在月亮出来后到田间练习,即使在隆冬,只要有月亮我们就到户外练习。如果没有月色,我们就到室内去,在以烛光照明的院子里练,当时我们的镇里还没有电力。屋内的房间很狭小,几乎是难以挺直身子。吴家那间给我们练拳的房间只有十二尺乘三十尺,根本没有地方容纳10个人练习。我第一次在冬天的户外练太极拳时,天气很冷。但练了没多久我(WWW.nIubb.NeT]就看见水蒸气从双手冒出,即使在最冷的夜里也不例外。我们一班从晚上六、七点开始,有的时候会一直练到十一、二点,时间没有一定,视大家的兴致。有的人会早点离开,回家里练,其它人就留下来。吴先生会在练拳时跟我们讲故事,这可令我们这群小伙子兴致勃勃。那时候没有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听,连书没几本,没有别的娱乐可以做。那些故事激发我们的兴趣。要是一天不去练拳,就会错过故事的一部份。就这样,太极拳成为我们的娱乐,我们在学习当中同时找到乐趣。1959年冬天,叔叔董俊岭开始认真教导我们,那年我十二岁。叔叔对于择徒是很挑剔的,他一生中总共只教过10个学生,只有1个是入门弟子。他只选择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人来教,不喜欢教镇里的权贵富人。说话多的,也不愿意教。他还认为徒弟应该把所学到的东西秘技自珍,我的想法却不一样,我相信应该把所学所得广泛流传,这样技艺才不会失传。 在我跟他学拳的日子里,他只教我和他的儿子。我们大多在家中院落的三合土地上练习,因为屋子里人太多,地方又不够。我们通常在晚上练习,偶尔亦会在日间。现在叔叔回来了,所以吴先生开始来我们家里练拳。 起初,叔叔只是纠正我的动作,我试着改正,发觉改过后这些动作做得更加好。我越练得好就越起劲。练过太极拳后,我跳得更远、跑得更快、而且精神更好了。这种感觉好极了,所以我一直练下去,当时没有打算将来要做什么,也不曾想过有一天要当师父。叔叔和我经常练拳,早晚都在练。在冬季,学校在午饭后有一段很长的休息时间,从十一点一直到一点。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在家里练拳,我从不睡午觉,晚上也睡得很少,因为练太极拳令我精神饱满,不必睡太多。我们这地区夏天热得不得了,因为太热了,人们都不愿意练拳。夏天时学校的午休延长至下午三点,我被指导应该于气温最高的时间、在最炎热的地方练拳,我坚信这一套,所以我在夏天的中午练习。刚开始时实在觉得很热,热得难以在大太阳下站几分钟,但练起太极拳我就觉得凉快。我可以在烈日下练一2个小时功夫,不过一停下来,就热得不能站在那里。以前的人相信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所以师父尝试把你推至极限。他们不会强迫你去做什么,只会跟你解释下苦功有什么好处,我们毫不怀疑,所以我们这样练。 在我九岁至十二岁时,我精力充沛得很,可以从十二尺高的屋顶上跳到地面。 我家里开的酒家有些一公尺高的桌子,酒家打烊后,我就从地面跳到桌上,然后又跳下来,再跳上另一张桌上,一直跳遍整个酒家。我们还把一碗水放到桌上,目的是要在跳上桌时不溅出一滴水。如果你把水溅出了,就输掉这游戏。你必须跳得高而又能轻灵落下。刚开始时,我以双足蹬地起跳,后来用单足就行了。我们即使在游戏时也旨在磨练功夫。 跟叔叔练拳是很艰苦的,他按步就班地教,每次只练1个动作,有的时候实在痛苦不堪。我们钻研每1个动作的极细微部份,讨论每一细节和它们怎样互相贯串起来,每1个动作几乎都包含一百个步骤。然后他所有细部接笋无迹地串连起来,直至流水行云。有的时候我们会练七、8个小时,有的时候则只练三十分钟。这期间,我几乎三年来没有一天不练拳。吴先生从来没有这样巨细无遗地教导我们,随叔叔这样练拳感受完全不同。 他们教导家族成员时,是严厉得多,更加一丝不苟的;教外人就比较客气。对待家族成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一旦你成为入室弟子,就会受家族成员般对待,师父的要求会大为严格。爷爷董英杰在教了吴先生后就长期离开村子,他的学生就开始各自教拳。爷爷回来后就考验他们的推手技术。有1个学生花了很大的劲都站不稳,爷爷粘连粘随着,那个学生一次又一次被拔根跌出。每次学生推他,董英杰就顺势后退走化,就像倒退着下楼梯般。每次你跨出1步,就不得不继续。吴先生和那个学生说:「你为什么这么笨?为什么要跟着他?」爷爷听到吴先生这样说就和他推起手来,他抓着吴先生的手,把他发到2个中国酒坛中间,这种陶制酒坛很大,上下两端窄小而中间宽。爷爷把他发到2个酒坛底部间的空隙中,他的头穿了过去但两肩却卡在那里,要找人把他拉出来。如是者,爷爷三次把吴先生发出,每次都把他发到那空隙中。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1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丹田气】*1、董英杰之孙谈学拳经历2、速成打通气脉3、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由“细雨微醺”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少不练丹,回复:老不练拳,怎么的_体育百科_品学百科网
少不练丹,回复:老不练拳,怎么的
&&&来源:用户发布&&&发布时间:&&&查看次数:27
少不练丹,回复:老不练拳天呀,怎么的,晕晕。网友回答首先强行练习
练定程度熟烂于 练
体育百科相关
更多相关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网友发布,本站无法保证其部分内容的正确性,请用户一定仔细辨别。
[] &&[联系QQ:885&971&98] &
沪ICP备号&相关养生小常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1110095',
container: s,
size: '300,50',
display: 'inlay-fix'
微信扫码送养生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怎样气沉丹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