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游戏都是邀请好友得装备什么的 有没有互相帮助的图片微信群

很抱歉,页面访问失败,需要重新选择目的地。
访问就爱阅读网首页
15秒钟后自动带您进入首页有人觉得微信群很实用,有人却觉得烦不胜烦你在“群”里吗?(视窗.透视微信群(上))本报记者 杜海涛 林丽鹂《 人民日报 》( 日 & 18 版)  人民视觉  今天,很多人都加入了微信群。这种通过微信在网上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的虚拟社群,正在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和生活。交流信息、沟通联络,微信群很方便;而无用信息多、无关人员杂,又容易给个人造成干扰。一些人利用微信群开展商业推销,发布产品广告,更违背了建立微信群的初衷。  那么,该不该加入微信群?能不能用好微信群?怎样处理好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关系?近日,我们走访了部分微信用户和专家学者。    从方便到干扰――  ●单位群、部门群、客户群、同学群、家长群……微信群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时空界限,很多人感觉被微信群“绑架”,每时每刻都处于社交状态  看到手机屏幕上接连蹦出十几条消息,张卓说:“一定又是被拉进了某个微信群。”果然,当他拿起手机,发现自己又被拉入了一个投资交流群。  37岁的张卓是沈阳某电器公司销售经理,起初,为了便于工作,他和几个同事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分享经验、交流信息,带来了很多方便:“比如,以前发通知要给每个人发信息,现在直接发到群里,大家都能看到。通过微信群可以同时参与几个销售小组的讨论,效率大大提高。”  尝到甜头后,张卓对微信群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不仅自己主动建群,也愿意被别人拉入不同的群。可是,随着微信群越建越多、人越来越杂,张卓的烦恼随之而来:  “现在感觉被微信群绑架了。工作群就有几个,比如总公司群、部门群、小组群、客户群;生活群就更多了,有家庭群、同学群、校友群,还有各种因兴趣结缘的投资理财群、生活窍门群、健身跑步群……打开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有安排工作、分享体验的,有交流感情、卖弄文采的,还有絮叨琐事、发泄牢骚的,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我已经招架不住了。”  有人分析,微信群信息的狂轰滥炸,至少给人们带来了三大压力:  ――微信群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时空界限,随时在线增加工作压力。  “过去使用电脑QQ群,只是白天工作时间在线;现在用手机微信群,就是24小时在线,晚上或者周末休息时,单位领导也有可能在微信群里布置工作、客户也可能在群里提出要求。现在,我晚上也不敢关机,工作生活分不开,周末也感觉不到放松,压力实在太大了。”&张卓说。  ――微信群把各种信息“晒”在公共空间,容易侵犯个人隐私,增加生活压力。  楼芸是北京某出版社编辑,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班里老师、家长建立了微信群,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楼芸觉得很实用。“直到今年暑假前,儿子因为淘气,在教室的墙上画了一幅画,弄脏了墙面,被老师批评,我本以为这事就到此为止,没想到,班主任把这事‘公告’在群里,全班家长都知道了。”  “我觉得这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楼芸说,涉及孩子的问题,应单独与家长沟通,不该随意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在群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传统的“管道式”变成了“广场式”。在微信群里发言,就相当于在广场上喊话,这种有意无意侵犯隐私、伤害感情的状况并不少见。  ――微信群面对的是网络空间和虚拟对象,容易放大社会焦虑,增加交际压力。  张卓说:“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起手机看看,生怕错过了群里的消息。过去半个小时看一次,现在几分钟就想看一下,去卫生间不带手机都觉得少点什么。感觉自己患上了微信群依赖症。”  在车上、在路上,在睡前、在醒后,人们争分夺秒刷着手机,沉浸在各种虚拟的“群”里,甚至面对面坐在一起也宁愿拨弄手机,不肯直接交流,这种对“群”的依赖,反而加剧了人们内心的孤独。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认为,人们的社交圈是一个包括内核圈、外层圈的分层结构。内核圈是由强关系组成的紧密圈,外层圈是体现弱关系的一般圈。对微信群来说,因为不见面、不认识的人也能形成社群,这就可能使外层圈的交流冲淡了内核圈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多了,关系却变淡了。”  从主动到被动――  ●在微信群里被要求点赞、投票、发红包,人情债没完没了,也缺少面对面交流的真诚和快乐  “每天的工作从起床后处理‘群’消息开始。”这是微信团队《微信生活白皮书》中描述的一个典型微信用户行为习惯。截至目前,微信全国活跃用户已达5.5亿,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被拉进了各种“群”。  然而,人们在主动使用微信群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一种“被动”:  “请群里好友帮忙给1号宝宝投票……”  “请大家帮忙转发……”  “我要集齐××个赞、请大家帮忙……”  “过节发个红包呗……”  你只要用过微信群,就一定对这类信息不陌生:求点赞的、拉票的、讨红包的、求关注的……“最初,看到朋友们在群里刷屏,要求帮忙给孩子投票,我都帮着投。后来类似邀请越来越多,操作起来实在很累,可碍于面子,也无法视而不见。为应付这些事情,真是烦不胜烦。”&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的周超说,“最上镜宝宝、颜值最高家庭,这样靠拉票评选出的奖项,有什么意义?”  周超说:“朋友拉票求赞,不搭理显得不礼貌,但每个都搭理确实没那闲工夫。感觉在群里,人情债没完没了。”  微信群不仅让人们被面子“绑架”,被人情“绑架”,也被信息过载“绑架”。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研究发现,每个人最紧密的交际圈子其实只有三五个人,然后是12到15人,再然后是50人,个人能支配的最大的稳定社交人数也不过是150人左右。这就是有名的邓巴理论。现在,微信群动辄一两百人,甚至是好几百人,从联系的人数来讲,已经超过了人们能稳定联系的上限。同时,由于微信群无法按照主题或发言人查看信息、分时段或分发言人保存信息等,当群里成员过多就会造成信息过载。  “有些人爱在群里秀照片甚至语音秀歌喉,有些人明明可以私聊却偏偏在群里说。过去我还会爬楼看看群里说了什么,现在我越来越发现信息含金量很低,就算错过了,也不想再理会,实在是太多、太烦了。”周超说。  有人说,看似微信群里的好友越来越多,真正的朋友还是原来那几个;看似大家分享的内容丰富,其实浏览之后很少能记住。进入微信群,无异于给自己戴上一个枷锁,虽然“群”里信息发得热闹,却少了面对面交流的真诚和快乐。  然而,即使微信群占据了大部分闲暇生活,多数人仍在退与不退之间纠结,有些人宁愿当群里的“活化石”。  “有些群感觉没什么用,但我也没退,怕万一哪天能用上,扩展个新客户什么的。”张卓坦言,很多群都是一时活跃,慢慢全成了不活跃的“僵尸群”。  从信任到担心――  ●微信群里人与人的信任关系建得“仓促”,商业诈骗、隐私窥探可能更加有机可乘  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轻轻一点手机,拉到一个群里聊天。微信在提高社交便利的同时,也让很多人从中嗅到了商机。  比如,作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之一,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凭借内容聚集了大量的粉丝,其创始人罗振宇就认为《罗辑思维》是一场互联网社群商业化试验,目前估值已经几亿元。有市场人士据此宣称,社群经济的春天已经来了。  微信团队也乐见微信群的商业化探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微信官方公布了微信群升级的新规则:人数允许超100人,但被邀请加入超过100人群的微信好友必须是已开通微信支付的用户,其商业化策略十分明显。  然而,伴随着微信群商业化的探索,群营销中出现了不少坑蒙拐骗的案例。在一些微信群里,不时有人发来某某产品的促销信息、某某产品的使用报告等,有可能就是销售陷阱。  山东师范大学的张媛说:“我曾经在一个公号的群里买过瘦腿袜,号称‘德国制造、每双298元’,必须两双起订,群主说亲自试穿效果特好。我当时觉得公号以前推荐的信息都挺好的,以为这次也会比较靠谱,结果买来后穿了一天就脱丝了。”  罗家德说:“微信群让外围的弱关系圈层进入核心圈层的速度比以往加快了,人们彼此间信任的建立也在加快,但这种信任并不是在真实关系中通过高频互动建立起来的信任,这无疑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据报道,湖北荆州的邹女士被邀请进一个微信群,接到了“好友”送来的祝福红包。让她感到诧异的是,往常都是直接拆红包收钱,但这次却需要补充个人信息。看到微信红包内有100元,她按照提示补充了个人信息,并输入了微信钱包密码。谁知没多久,邹女士接到信息:微信钱包内非但没有转进100元,反而少了100元,直到此时邹女士才意识到被骗了。后来,警方查明,邹女士收到的微信红包实际上是木马程序,用来盗取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等账户和密码。最近,一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多起微信红包诈骗案件。  罗家德认为,微信群是真实关系与虚拟关系的融合,并有将弱关系催化为强关系的巨大作用。由此,商业诈骗、隐私窥探都可能更加“便利”,这些潜在风险值得每个微信用户警惕。    链接  网友谈微信群――  “群”里人挺多,能谈心的少  @北方的小狮子:我的微信里面有几十个微信群、几百个“好友”,但奇怪的是,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却难找到一个可以好好聊聊的人。  @时光慢些走:有时真不愿意在微信群里发信息,一方面担心自己成为话题终结者,另一方面也怕打扰别人的生活。  @后知后觉:每晚躺在床上盯微信群、看朋友圈,一下子就过了12点,非常影响休息。第二天想想,其实没刷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北漂的南方人:微信群里人越多,说话的人越少,一个几十甚至几百人的群,最后往往只有几个人聊天了。  @那一朵茶花:微信群、朋友圈,看得多了有些焦躁。有的时候,索性把这些都丢开,反而能寻得一刻清静。  @流水咖啡馆:在微信群里认识新朋友是一件开心事,但被人在微信群里八卦隐私又是一件烦心事。微信群可以用,但要巧用。&是整天沉迷于微信群的虚拟空间?还是更注重现实中的人际交流?请看――&我能离“群”吗?(视窗.透视微信群(下))本报记者&成&慧&&&&来源:& &&
  人民视觉  微信群终究是一种技术工具,不是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最佳载体,它取代不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随着群组过多、信息泛滥,网络空间里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思考和感受越来越浅层化,对微信群的利用面临边界问题。遇到狂轰滥炸的微信群、半死不活的“僵尸群”等,没必要过于留恋             该退就坚决退――  网络世界需要“断舍离”  ●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被莫名其妙拉到某个群里的经历,但“朋友的朋友”不见得是我们想要结识的朋友。“工作群”与“朋友群”的界限也不能混淆   早上被闹钟叫醒后,王欣欣总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点开微信,数十个微信群的右上方显示着“小红点”――这一夜,大家又没少聊。   王欣欣是广州某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工作5年来,由于要经常去拓展新客户,交际圈越来越广。   “以前大家见面认识总是先递名片,现在成了互加微信。没多长时间,我就被生拉硬拽进了五花八门的微信群,粗略一算竟然有60多个群。”王欣欣说,微信是个人的网络名片,微信群让不熟悉的陌生人也能聊得火热。“工作本来就忙,还要抽出时间来应对各色‘群’,再遇上个别较真的群友,那简直不是群聊,完全变成‘群架’了!”  王欣欣说:“虽然设置了群消息免打扰,但只要打开手机,看见微信群右上代表未阅读信息的红点,总得打开吧?如果遇上乘坐飞机或开会,几个小时不看手机,就担心漏掉了重要消息。还有,因为在微信群里的留言2分钟后就不能收回,在群里说什么话,总要小心翼翼,一旦说错话,心理负担特别重。”  在王欣欣看来,微信群数量过度膨胀,主要是因为建群的“门槛”实在不高:且不说同学群、工作群等这些“理由充分”的群,去参加会议很可能临时拉个群,出差到外地也可能建个交流群,有时候甚至是和朋友吃个饭,就被朋友的朋友拉进他的群……群里的人越来越多,但相识相知的很少。   “有人说,一个人在微信群里有多活跃,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多无聊。”王欣欣认为,在微信群里的活跃不应过头,否则会给他人带来烦恼。比如单位群、部门群的建立本是出于工作需要,对这类工作群,不能“全天候”没完没了,一些人喜欢下班时间仍在群里跟同事谈论工作情况、向下属询问工作进展甚至分派任务,无疑会增加别人的压力。还有一些“群友”,喜欢在工作群里谈私事、晒私照,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日,有人总爱在工作群里撩拨一些不相干的话题,其实是混淆了工作群和朋友群的界限,也会给群里的其他同事产生干扰。“有了单位群、部门群,大家上班在一起,下班回到群里,还是在一起,都‘审美疲劳’了。”  “我就纳闷了,他们有这闲工夫泡微信群,为什么不利用休息时间多陪陪亲友、多享受生活?难道待在微信群里晒着聊着就是他们唯一的乐趣?”王欣欣说。   由于微信群对拉人入群没有特定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当群主、随时建群,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被莫名其妙拉到某个群里的经历。然而,“朋友的朋友”却不见得是我们想要结识的朋友,对这样的群,该不该退出?   最开始,如果退出微信群会在群中提示“×××已经退出了群聊”,碍于面子,很多微信用户不好意思退群。想到有些群实在太烦人,王欣欣还在网上求到攻略,把自己在群里的昵称改成“有人”,这样退群时显示“‘有人’已经退出了群聊”,就显得没那么尴尬。   今年初,微信更新了功能,退群后群内不会显示任何提示,解决了退群者的顾虑。“我马上清理了几十个不太熟悉的群。”王欣欣说。   最近,王欣欣在网上看到一个很火的词叫“断舍离”。这一概念原意为鼓励人们舍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她立即想到了每天早上数百条消息的微信群。   “网络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带来了各种繁杂的信息压力,也需要‘断舍离’。”&王欣欣说,狂轰滥炸的微信群要坚决退出,半死不活的“僵尸群”也别留恋,“一口气退了几十个群后,我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失落,反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不越界不相扰――  群里发声注意别人感受   ●微信群有没有用,关键看自己对群里的内容有没有需求,人与人的交情不是刷“存在感”就能刷出来的   说起微信群,在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钟楠真是“既爱又恨”,但如果说要彻底离开微信群,钟楠坦言还下不了决心。   “互联网让我们的交往方式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如果没有微信群,还会用别的联络群;即使离开了微信,也会有易信、来往、陌陌等其他社交工具,既然已经回不到书信往来的时代,不如顺应技术变化,在微信群中做好甄别和挑选。”  钟楠说:“对于大大小小的工作群,由于涉及工作信息,只要有空,我都会点开未读消息看看聊天记录,而对于其他兴趣群、朋友群,我只是偶尔翻一翻,对不感兴趣的话题一律不‘深聊’。”  “群到底重不重要,关键看自己对微信群里的内容有没有需求。”钟楠说,有些微信群主题性很强,有兴趣相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群可重点关注;有些微信群是临时性的,比如会议群、出差群,一旦会议结束、出差回来,就顺手退出了。   最近,人到中年的北京建筑工程师冯赫被拉进了小学同学群:&“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还能和这些同学取得联系,真是太意外了。”冯赫感慨地说,有些同学名字既熟悉又陌生,但说起儿时打闹趣事,又让他重新找回了尘封的记忆。   网上重逢,自然欣喜万分,但冯赫发现,简单地介绍和分享有限的记忆之后,群里就变成了另一番嘈杂景象:晒走路吃饭、上班下班路上见闻的,转载各类心灵鸡汤、说教论道的,还有吐槽论战、卖弄调侃的,同学群很快变了味,总有一些人天天在群里刷存在感。   思虑再三,冯赫没有退群,他主动担当起微信群“管理者”和话题“引导者”的角色:他在群里提出了“不跑题、不越界、不相扰”三项原则,还经常通过私信对“滥发”信息的同学提出善意劝告。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群里虽然热度降了,但话题集中度高了,大家也愿意进群来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王水雄认为,微信群是让人因为某个共同的属性而聚集在一起,是对现实关系的转移。微信群能把熟人关系网织得更密,也加快了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在群里说话,要注意把握节奏和分寸,这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回归面对面交流――  控制时间避免沉溺“群”中   ●微信群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工具。如果过分依赖网络、热衷发言,忽视了现实生活,那就得不偿失了   南京某游戏公司的网页设计人员朱汉文曾是一个典型的“低头族”。上班时间他和电脑形影不离,业余时间他是各个微信群里的活跃分子:“每天早上给各个群里发天气预报,晚上发当天新闻资讯,看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晒’给群友,感觉自己神气得不得了。”朱汉文说。   直到今年“十一”,朱汉文对微信群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当时,朱汉文带家人去泰国旅游。一路上,他忙着把吃穿用住行等旅游信息晒到了各个群里。有一次,因为只顾着发微信而忽略了时间,差点耽误了预订好的行程。   回国后,朱汉文想回忆一下这趟旅游,才发现自己的时间被切割得很碎,根本没有体会到旅游之乐,家人也对他整日找WiFi刷屏的行为表示不满。“故事和风景都发在群里,而群里的人好多都没见过面,群友根本无心欣赏,我每天在群里唱独角戏又是为了什么呢?”  “微信群本身是为了拉近距离,但如果过分依赖网络、热衷微信群,忽略了现实关系中的亲朋好友,那就得不偿失了。”朱汉文说,人的精力有限,必须有所取舍,这次旅行让他意识到,真实生活远比虚拟群里的面子更重要。   不再随意刷朋友圈、不再滥转微友们的微信……朱汉文说,慢慢地,他发现时间比以前多了,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约上好友聚会聊天,生活多姿多彩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串串微信群的文字和图片上。   “无论社交形式怎么变,人总是需要独处时间。”王水雄说,微信群里的消息庞杂而零碎,一些图片感知类、调侃吐槽类的东西更易传播,而有深度的、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则难以实现。如果要形成对社会的全面认识、对专业的深度研究,微信和微信群并不是最合适的载体。   那么,该如何处理虚拟网络社交和现实往来的关系?王水雄认为,微信群终究是一种技术工具,取代不了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交流。随着群组过多、信息泛滥,网络空间里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思考和感受越来越浅层化,对微信群的利用也面临边界问题,过度使用就会造成与现实脱节。为平衡个人空间和群组喧嚣的关系,建议尽量控制上“群”时间,适度使用微信群,不要沉溺其中。          延伸阅读  专家“号脉”――  微信群依赖症能否克服   ■电话的即时沟通效率更高   离开微信群,让我们有机会反思对媒介和信息的依赖。不用微信,打个电话,或许会发现电话即时沟通效率更高;不用微信,面对面交谈,会发现彼此之间更亲近了。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   ■交流信息不只靠虚拟网络   沟通情感不能只靠虚拟社交网络。有研究表明,信息沟通效果=7%的言词+38%的语音语调+55%的表情动作。由此可见,面对面促膝而谈的表情动作,对于提升沟通效果来说是多么重要。   ――中国民航大学心理学教师&鲁春晓   ■现实交往提高接纳度   过分沉溺社交网络,主要是为了刷存在感,归根到底是“虚荣心”在作祟。对待社交网络需要保持良好心态,更加积极平和地融入社会。通过加强现实中的交往,逐步满足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等心理需要。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郝新民   ■完成工作,尽快回归   避免微信群的困惑,首先要明确使用微信群的需要,假若是工作需要,工作完成后应尽快回归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若是兴趣交流需要的,达到身心满足后应“见好就收”。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春河   (尚&茂整理)&  《 人民日报 》( 日 18 版)我能离“群”吗?(视窗.透视微信群(下))--社会--人民网 &
发表于:16-03-10 14:58
被系统删除于: 15:13:51
发表于:16-03-10 15:34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以前和好友一般都用QQ联系,现在突然发现大家都用微信,用QQ的倒是少数了,为啥啊。  微信的群聊啊语音啊视频啊发红包啊,用QQ也一样可以呀。  几乎微信所有的功能QQ都有,为什么大家都选择微信了?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 更多
  微信登录注册加人方便
  我就喜欢qq。以前也问过同事这个问题,同事说微信更私密。  
  @wutong120
19:10:12  微信登录注册加人方便  -----------------------------  可是申请QQ号也挺简单的吧,加人也没有什么不便的,不都要对方同意么?而且我觉得通过QQ号码找人方便准确得很。
  坚持用QQ,不想抛弃!腾讯开发微信自己搞死自己。
  微信有一个就是比如你三个好友回复你朋友圈,但是这三个好友没互相加好友的话,是看不到互相回复的哦,这点qq就不行,都能看到。只有都互加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回复什么  
  我以前也是随大流,因为都用微信,qq都不联系了,现在只有上班用,其余都是微信。  
  用过微信支付,没用过QQ支付  
  群聊qq更好,微信群聊现在不能私聊,好讨厌那些微信群根本没有交情的群友申请加好友,天南地北的有啥意义呢?
  潮流呗,过个几年,微信也会被其他产品取代
  聊天的话感觉qq方便,q群比微信群方便,表情包也容易找,微信就是为了看朋友圈  
  说实在的,虽然申请了微信,但是觉得并不如QQ用来方便。  第一个,好友的分组,倒腾起来太麻烦了,也可能我是新手的问题,反正不如QQ好弄。  第二个,最麻烦的,就是群信息的屏蔽问题,有的群,我只是为了需要的时候用一下,平时他们说了什么根本不想知道,如果用QQ能完全把消息屏蔽住,但是微信却是每天上来好几个群都是上千条的消息。  第三个,微信的记录不小心删了就再没有了,不像QQ可以查看历史记录。
  @草莓的世界
19:16:01  微信有一个就是比如你三个好友回复你朋友圈,但是这三个好友没互相加好友的话,是看不到互相回复的哦,这点qq就不行,都能看到。只有都互加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回复什么  -----------------------------  这也算个双刃剑吧,毕竟有的人在网上秀秀,也想秀好友的评论。
  微信的好处:  1:朋友圈,这个明显完爆QQ空间  2:微信扫码支付等功能,比财付通方便快捷
  @草莓的世界
19:16:01   微信有一个就是比如你三个好友回复你朋友圈,但是这三个好友没互相加好友的话,是看不到互相回复的哦,这点qq就不行,都能看到。只有都互加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回复什么   —————————————————  @梦是前身
19:28:00  这也算个双刃剑吧,毕竟有的人在网上秀秀,也想秀好友的评论。  —————————————————  也是,反正不知道微信怎么火起来了,都弃qq用微信了,没办法,跟随大流,不用。  
  @wutong120
19:10:12  微信登录注册加人方便  -----------------------------  @梦是前身
19:12:45  可是申请QQ号也挺简单的吧,加人也没有什么不便的,不都要对方同意么?而且我觉得通过QQ号码找人方便准确得很。  -----------------------------  微信号可以自己设定,QQ号不行。人家工程师研发的时候肯定考虑过,没用别人不会推广和研发的
  QQ党说不晓得微信哪里好
  我也很疑惑,其实我也更喜欢用扣扣,但是身边几个常联系的好友都用微信,没办法为了方便跟他们联系我也用微信了,但是还是更喜欢扣扣。  
  因为新朋友新工具
  qq党  
  因为都用微信。。。  
  我也喜欢用qq,微信用来看公众号,除了这个,真不觉得微信方便
  家人朋友用微信,网友用qq  
  微信的页面、功能比qq更简洁(*?▽`*)  
  看别人朋友圈的时候,不会有来访记录
  @樱桃大杏子
19:15:00  坚持用QQ,不想抛弃!腾讯开发微信自己搞死自己。  —————————————————  自己搞死自己总比别人搞死好点  
  因为大家都用 其实我喜欢qq  
  微信手机号注册验证,都是日常生活里熟人   用起来比较方便 我更喜欢微信的界面  
  更有隐私  
  QQ感觉功能更强大
  qq界面繁琐,功能太多。
  看朋友圈很方便,比qq空间要方便  
  QQ好友都是熟悉的亲朋好友,微信主要看公众号,其他好友虽然有几百人,但真正熟悉的不多。
  微信好用,朋友圈简单明了,保护隐私,看不到恢复很喜欢这点。 球球基本上就是办公用了。传个文件什么的。  
  微信注册更方便,尤其适合中老年,绑定手机号,功能简洁。qq功能更强大,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容易掌握,对于很多中老年人反而是累赘。年轻人用微信有一部分是迁就父母亲戚和客户,看到他们用智能机,试着上网,用聊天软件,我们内心是激动的。  
  微信删了聊天记录基本什么都没有了啦!QQ比较麻烦  
  简单、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和程序。  
  没觉得比qq好,不能传文件,不方便的!鸡肋的很  
  喜欢qq的路过  
  蛋蛋后们还是用qq,微信适合年龄大的,一进微信就一种压抑感,qq就很明朗。
  曾经我不喜欢微信只是单纯讨厌微信的头像,绿色的太难看了,慢慢用习惯了感觉比扣扣至少安静,我扣扣群太多了,闹腾  
  我就用QQ,微信注册了没加人  
  大学以前没玩过微信,现在微信加的都是不熟的。
  90后多为qq,微信功能少简洁,隐私保护,适合成年人使用
  刚开始是因为工作需要,现在已经习惯微信了,QQ客户端已经有两年没下载了  
  艾玛看来真是老了,一直用球球微信至今未注册,或许习惯了吧  
  不是说 现在大学生 中学生都转战回QQ空间了吗。因为微信都加了家长的,QQ家长都不怎么用了,so他们可以浪浪
  我是觉得微信比QQ方便  
  微信用手机号搜,是认识人的圈子。  
  喜欢用QQ,可是大家都用微信了。上QQ都找不到人
  微信是即时语音起来的,很多时候比打电话聊天更适合现在人的交流方式,需要用来人际圈子的沟通,据说目前不太赚钱。qq语音上没得到发展和投入,空间,音乐,游戏,会员这些用来赚钱的。  
  朋友圈的功能满足现代人的表演欲,通过分组可以对不同的人展现不同的人生,爱装什么样就装什么样。
  @wutong120
19:10:12   微信登录注册加人方便   —————————————————  @梦是前身
19:12:45   可是申请QQ号也挺简单的吧,加人也没有什么不便的,不都要对方同意么?而且我觉得通过QQ号码找人方便准确得很。   —————————————————  @wutong120
19:40:00  微信号可以自己设定,QQ号不行。人家工程师研发的时候肯定考虑过,没用别人不会推广和研发的  —————————————————  为什么不可以,我的qq号就是我的手机号码  
  自己私下好朋友聊天喜欢微信,可是工作の时候真的不喜欢微信,网页版微信,一关闭聊天记录就没有了,传的文件也找不到,可是现在的同事都喜欢微信,不方便啊!  
  其实我是来求解决办法的,怎么可能既不退群又屏蔽他们的信息啊。
  我也纳闷,我喜欢扣扣  
  微信有的qq都有,qq有的微信未必有!还是喜欢用qq  
  QQ可以看到上线下线,微信不可以,微信不可以看到不是共同好友的点赞评论,没有来访记录,应该说隐私性更好  
  @ty_云中飞舞
23:01:00  QQ可以看到上线下线,微信不可以,微信不可以看到不是共同好友的点赞评论,没有来访记录,应该说隐私性更好  -----------------------------  这个,我用QQ隐身上线有十多年了。
  微信能删除!
  微信界面简单,操作简便,qq过于繁琐,不符合现代成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每次上线看到QQ万花筒一样的界面就头疼
  微信要感谢2013年第一批在朋友圈卖三无面膜赚翻了的那批娘们儿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但现在qq只是我存照片的一个工具了  
  我用微信是因为他的页面更简洁,不像QQ花里胡哨的  
  我还停留在Q时代。。。没有微信。觉得挺好,少了好多麻烦
  微信现在出门能够微信支付比较方便,我儿子班级群是qq群。所以两个我都在用。  
  微信现在是关系社交工具,QQ已经是办公社交工具了。  
  看了看自己的手机容量,才发现微信的好!  QQ1G多的内存占用,果6伤不起,又不得不用  
  很简单,因为精简。。,对于我这种常年聊天都只是跟几个人聊得人的来说,基本不需要别的功能,朋友圈也只是偶尔发发,不喜欢太多人评论我,还是微信最方面。qq用了十几年,之前加了些人,现在都没什么联系了,不如微信,加的都是需要的人。  
  微信就是简洁,电话用起来方便吧  要说功能还是QQ,QQ空间相当于一个小博客了,尤其是文件功能很强大,各种保存传递非常方便。  我家孩子班级现在传文件,老师也习惯传微信,但经常需要打印,家长们总要倒到QQ里一遍才方便弄到电脑上打印。
  @smhym
21:49:00  我一直不晓得微信哪里比QQ好,微信有的功能QQ全有,微信没有的功能,QQ还有……但是大家都用微信,我也就用微信了,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还有一个微信火的原因可能是比起QQ更方便做微商吧,可以自说自话好像卖的很火的样子……  —————————————————  太同意你说的了,朋友圈总会有一些统一回复什么的,弄的人气很高的样子  
  去年初还常用qq,后来交了新男朋友就转到微信了,微信页面更简洁,更私密,设置方便一点,现在偶尔会上qq,看动态,可是莫名其妙的广告真的受不了  
  随大流呗
  微信较年长的人使用居多,而QQ青少年使用居多。  微信操作方便,实用,所以中年人用起来比较方便。  QQ功能过多,花里胡哨,有很多功能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很多中年人不需要,所以经常接触网络文化的年轻人使用QQ居多。  
  我一直坚持QQ,微信只是用来看看大家的朋友圈发了啥而已  
  Qq像个硬盘,存了岁月念想……只限亲戚,朋友……最亲的朋友……  微信,就是个聊天工具……上面什么人都有……  
  主要是我家上到六七十岁,下到9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亲朋好友都在用微信,微信真是联系全家人的一种沟通交流必需品
  企鹅看得我眼花缭乱
  不发说说不发朋友圈的隐形人
  空间关了就关了,没人说你什么  微信朋友圈你要是关了,所有人都觉得你是故意屏蔽他们。。能闹死你
  以前和同学都用QQ.与同事都用微信  
  qq电脑用更好  微信手机用更好
  都用,微信轻便轻装,家人包括年龄大的都会用,qq他们不会用,传文件用q  
  微信用起来更简单,比较适合年纪大的人和小孩子。我侄子才5岁不到,天天拿个手机微信找我!年纪大的就更多了,亲戚朋友六七十了,一个个微信玩的不亦乐乎!  
  我总结一下上面网友说的,大概就是年龄稍大的人喜欢用微信,因为简洁,除了聊天,也没太多小情绪需要找地方安放。年轻的喜欢扣扣,因为有好多好多东西要保存在空间,照片,说说,日志,甚至情侣空间,并且有的聊天记录舍不得删。我突然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偷菜的日子  
  画面简单操作方便  
  有什么好讨论的,两个都是一个老板  
  我用qq被一个三十多的女人嘲笑说我土……  
  不知道,微信有的功能qq都有,至今坚持挂qq呐  
  功能少简洁能聊个天,一目了然的原因吧。  两个都不用,因为不想到处点赞。
  @梦是前身
19:20:37  说实在的,虽然申请了微信,但是觉得并不如QQ用来方便。  第一个,好友的分组,倒腾起来太麻烦了,也可能我是新手的问题,反正不如QQ好弄。  第二个,最麻烦的,就是群信息的屏蔽问题,有的群,我只是...  -----------------------  我反倒就是觉得qq功能太杂太多而不再用了  qq什么人都能加,玩个游戏什么查找什么的,微信更私密更简洁的  我加的都是熟人,不熟的直接不分享朋友圈或者联系一下就不理了,但是加很少一般  qq加群也是可以随便加,里面的人都不认识也能加,微信必须是好友才能拖进去,这样反倒会慎重点,不会给个群号就乱七八糟加很多群  可能也是上年纪了,喜欢简单点的,我知道很小小孩还是用qq不用微信,所以我也觉得qq是小孩用的啊哈哈哈
  @草莓的世界
19:39:13  @草莓的世界
19:16:01   微信有一个就是比如你三个好友回复你朋友圈,但是这三个好友没互相加好友的话,是看不到互相回复的哦,这点qq就不行,都能看到。只有都互加好友...  -----------------------  微信最开始火的时候是因为语音功能,我算注册早的,那时候的qq是没有这些功能的  微信的语音功能真的很夸时代的,我记得最深的时候那时候在国外,微信有点类似what's up还有韩国的line,但是功能强大太多了,那个语音让很多外国人都惊叹,而且很快捷方便  你们说很多功能qq都有,其实不是的,都是微信之后开发的,最初的qq是没有语音红包qq支付这些的  所以微信作为先驱自然拥有一大批用户,随之而来改善的QQ自然就失去了原来用户啊
  微信建群方便,谁都可以拉,qq只能管理员拉。每个人建的群也有限制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相帮助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