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白话文里面的汤药说的升和斗是怎样计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发布时间:
  陈明,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央电视台&中华中医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主讲专家。
  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潜心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主张中医临证与科研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传统特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证。著有《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丛书等学术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研究科研课题5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编者按&《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其六经辨证体系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理法方药一直被后世视为中医临证之圭臬。为了更好地理解《伤寒论》要旨,我们特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通俗易懂地系统讲解《伤寒论》,带读者欣赏和学习《伤寒论》防病治病的智慧,敬请关注。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因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不朽著作《伤寒杂病论》,流传于世,济世惠民,至今仍是学习中医必读的书籍,书中所记载的方剂精当灵验,近二千年来一直被广泛有效地用于中医临床。
  张仲景的诊病技术
  先介绍一个张仲景给&建安七子&之一王仲宣诊病的故事。在东汉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张仲景在荆州的首府襄阳见到了来投靠刘表的王仲宣,刘表当时是荆州的最高长官&刺史&,因治理有方,全国各地来投奔刘表的贤达成百上千。当时王仲宣年方二十一岁,张仲景一见到他就说:你看起来有病,可能在你四十岁时眉毛先脱落,眉落半年后会有性命之忧。我给你一个方子叫&五石汤&,服了这个方子就可以免除你将来的疾病。王仲宣嫌张仲景的话不好听,勉强接过汤药,但并没有服用。又过了三天,二人又见了面,张仲景就问王仲宣:我给你的方子服用了吗?王仲宣故意说:已服。张仲景说:我看你的气色不像是喝过了我给你的药,你怎么拿自己的命不当一回事?王仲宣虽心里不高兴,但不便说话。就这样过了20年,到了公元217年春,王仲宣的眉毛果然开始脱落,之后100多天死亡,真是让张仲景说中了。这个故事记载见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里,在宋代《太平御览》卷722&方术部&和卷739&疾病部&也有记载,可见张仲景望诊以断死生的技术是何等的高超精确!
  张仲景的学医之道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为东汉荆州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大约活了70岁,这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少见的高龄了,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那么张仲景是怎样走上学医道路的呢?
  主观愿望:张仲景自幼就喜欢读医学典故、医林逸事,特别是人相传颂的大医学家的故事,更是反复诵读,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这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原序》中有记载,他很崇尚古代大医学家扁鹊,反复阅读扁鹊给虢国太子、齐桓公诊病的故事。
  客观事实:东汉末年有两个历史背景,①战争频仍:中央集权名存实亡,诸侯割据,你争我夺,战争频发,人民生活颠簸流离,疾病丛生。②天灾不断:在张仲景生活年代,发生大的天灾就有20多起,如水灾、旱灾、瘟疫、地震、台风、蝗虫、海水倒灌、泥石流等,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疾病丛生。尤其是瘟疫,死人无数。建安七子之一王仲宣《七哀》描述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啼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所往,何能两相完。&据史料载:从公元171~185年间,流行5次大的瘟疫。鉴于此,张仲景立志学医。
  名家启蒙:促使张仲景走上学医道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少年时代与何的一席谈。何,为张仲景的同乡,官拜司空等职。据说何看人很准,料事如神。《太平御览&何别传》评价为:&先识独觉,言无虚发。&很早的时候,他曾当着众人指着曹操说:现在天下大乱,汉朝将要灭亡,能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后果如其言。所以少年的张仲景有一次慕名去拜访何,经过一番交谈,何对张仲景作出评价:&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张仲景善于思考,深思熟虑,处事稳重,言不张狂,这样性格将来一定能成为名医。何J的评价更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决心和信心。
  拜师学艺:于是,张仲景就拜同郡名医张伯祖学习医学。张伯祖也是当时的名医,和张仲景是同乡。张仲景拜师后,因天资聪颖,又肯刻苦学习,医术很快超过了他的老师。后来,张仲景客游洛阳时,又一次与何见面,何大赞其医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襄阳府志》说:&少时与同郡何客游洛阳,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张仲景著书《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一共16卷,其中伤寒病10卷、杂病6卷。《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5年以前,此时张仲景已50多岁了。张仲景在世时,《伤寒杂病论》保存完整,而在他逝世后的几年间,即开始散乱,但并没有丢失。因竹简容易散乱,不易保存。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但由于造纸技术及产量的限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在《伤寒杂病论》散乱四、五年之后,由魏晋的一个太医令叫王叔和的人,对张仲景遗著的伤寒部分进行&撰次&整理,改名为《伤寒论》,后又流落到民间。至北宋时,经国家&校正医书局&的校正,整理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史称宋版《伤寒论》。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1.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医药成就,将医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2.创立了&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中医的一个主要辨证方法)的理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论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
  3.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先河,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且作为中医特色之一沿用至今。
  4.创制与保存了诸多精当灵验的方剂及剂型。有汤、丸、散、含咽、灌肠、肛门栓剂等不同剂型,共有112方。
  总之,《伤寒论》的问世为中医临床医学树立了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医方剂学》、《中医药剂学》、《中医护理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基础。
  什么是伤寒和六经
  伤,是&感受&的意思;寒,统指外邪,也就是一切外来的邪气统可称为&寒&,当然也包括外来的&寒&邪本身。所以&伤寒&就是&感邪&的意思。&伤寒论&就是论述感受邪气后所发的疾病及其并发的疾病,比如我们通常得的感冒,在《伤寒论》中称作&太阳病&,如果太阳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有可能转化为心脏病、肾脏病、脾胃病等诸多疾病,这些都是《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伤寒&与西医所说的&伤寒&、&副伤寒&传染病不是一个概念。
  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统称,每一经又分手、足二经,所以实际上是十二条经脉,称为&十二正经&。六经辨证就是根据六经以及它们所配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对临床上所出现的疾病进行定位、定性的过程,从而判断出某种疾病是属于哪一经、哪一脏或哪一腑,从而采取相应的治法和方药。
  值得一提的是,《伤寒论》的六经是经脉、脏腑、气化的统一体,既包括十二经脉,又内涵十二脏腑。所谓的六经病,既有十二经脉经气不利的病症,也包含十二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所出现的病症。
责任编辑:
胸腔位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呈封闭型腔隙。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与脏层...
中年是女性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阶段,本该过得更自信、更优雅。然后更年...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伤...《伤寒杂病论》原创辨证论治思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伤寒杂病论》原创辨证论治思想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系统限时,请您过1秒后再试! 0 220.177.198.53《伤寒杂病论》中半夏用量探讨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伤寒杂病论》中半夏用量探讨
|0|0|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伤寒杂病论原文及译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