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君龙vs永川龙vs高棘龙

永川龙_侏罗纪_肉食恐龙_中华恐龙网
永川龙_中国的侏罗纪肉食恐龙Yangchuanosaurus永川龙知识点:
[永川龙复原图]永川龙,中国的侏罗纪晚期肉食恐龙,身长8-10米,体重3.5-4吨[永川龙与人类的大小比例]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肉食恐龙,永川龙化石于1978年被人们发现。这种恐龙行动迅速,生性残暴,和异特龙有点类似。[永川龙化石]它有着如钢铁般的下颈,甚至可以轻松地把骨头咬碎,口中还生有如同锯齿般的利牙。永川龙的后肢修长,而且强壮有力,前肢与后肢比起来略显短小。[永川龙想象图]尾巴几乎占据了永川龙身长的一半,在捕猎时甚至可以将猎物抽打致昏,真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恐龙呀!
与永川龙生活在同一片大陆的恐龙
与永川龙相同食性的恐龙
如果你喜欢永川龙,记得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哦!
永川龙的评论区:(来自百度贴吧)
Squibbon捷树鱿
大型的食肉恐龙貌视只有,异特龙,特暴龙,永川龙,中华盗龙,还有吗
想求一些恐龙的图片做些明信片,自己百度觉得能做成明信片的很少,所以来吧里求助各位大神。要以下几种恐龙的图片:棘鼻青岛龙重庆永川龙四川华阳龙巨盗龙小盗龙中华龙鸟马门溪龙提供帮助的采纳后将赠送我做的这几种恐龙的明信片一套。感谢各位帮忙,谢谢。
还有新发现的阿尔伯塔龙是可以算最大的了吗北美同品种只有一般脆弱异特龙或者永川龙大小吧 总感觉这里的特暴生存要比北美的老暴之流要难多了 亚成年或者幼体会被驰龙类 新猎龙鲨齿龙攻击吃掉 成年又有躲着点巨型阿伯塔龙亲戚 鲨齿龙不是一般吃蜥脚类吗晚白垩纪东北这块不都是鸭子吗是进化的特殊品种?
姓周的蚊子
前些天去了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在特展厅有“世界恐龙艺术大展”,主要是赵闯和杨杨的作品展。感觉相当不错,看点是1:1的沧龙复原模型以及重庆龙与永川龙对峙的模型,此外还有不少小比例模型,都是中国的著名恐龙。
说句题外话,经常看见不少人赞叹山东龙装架在眼前时多么的大,但似乎还没见过一个人说国内的蜥脚类装架赞叹很大的
将军单脊龙
为即将到来的永夜异变预热一下吧比例图发一下?
hanLiangREX
转摘《集邮》2016.12期。表现种类:棘鼻青岛龙,永川龙,华阳龙,二连巨盗龙,小盗龙,中华鸟龙,汝阳龙。
求哪位大神帮助一下
苦瓜甜死我
这货到底是集群活动还是独行侠?如果是单独行动的话有没有能力单吃大型蜥脚类?假设一头10米4吨饥肠
好多年前中恐的一个老ID了,印象中叫永川龙,有人认识吗?
请大神们指教~~哪些地方要整改~上游永川龙
永川龙长10米,高4米, 艾伯塔龙长9米重3.5吨,两者体型不限,一般个体对一般个体,最大个体对最大个体
上游永川龙
暴虐龙虽然没有鼻角,但是鼻骨上倒是有类似于永川龙的凸起物啊
中棘龙是中棘龙科(中华盗龙科),和棘龙没有关系。中棘龙科是异特龙超科的一个分支,成员有中棘龙,中华盗龙,永川龙,暹罗暴龙等等
woshizhu475
中华盗龙,永川龙,中棘龙。角鼻龙,异特龙,食蜥王龙,伊蟠龙,蛮龙,斑龙。
江氏小盗龙
很早之前就已经推过蘑菇君的这款永川龙模型,当时带着他拜见董老爷子,得到了老爷子的好评。那时只
Thanatos无悔
以前在书上见过,网上找不到大图,要是谁有请发过来,在书上拍的也行,在此谢谢
还有和上游和巨型永川龙的差异?谢谢
科铁布莱恩吹
如果永川龙和异特龙调换“国籍”,异特龙还能不能这么火?
大自然7893
首先,已经没有巨型永川龙了,那就是大个体的上游永川龙。
& 2017 中华恐龙网
&&沪ICP备号查看: 23862|回复: 173
水能载舟,亦可赛艇
求败者, 积分 210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47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105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囧字神珠 于
20:07 编辑
虽然说不知道现在还有没人有爱这个,但是还是要搞一篇这个玩玩 童年最爱,偶像食肉恐龙 按照各个亚科分类
暴龙又名霸王龙,模式种与目前唯一的有效种是雷克斯暴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13米,体重约7公吨,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最後300万年,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
最经典的暴龙场景,侏罗纪公园的恐龙称霸地球
暴龙是二足、肉食性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并借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相对于它们大而强壮的后肢,暴龙的前肢非常小。长久以来,暴龙被认为只有两根手指,但在2007年发现的一个完整的暴龙化石,显示它们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暴龙可能是种顶级掠食动物,以鸭嘴龙类与角龙下目恐龙为食,但有科学家认为暴龙是种食腐动物。
暴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型肉食性动物之一。根据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暴龙化石“苏”(编号FMNH PR2081)可以了解其体型。“苏”身长12.8米,臀部高达4米;这个数据仅次于更大型的棘龙与南方巨兽龙(可能还有鲨齿龙与马普龙)。在过去几年,暴龙的体重估计值的变化很大,从超过7.2公吨到少于4.5公吨,而目前的估计值多在5.4到6.8公吨之间。
目前已知最大型的暴龙头颅骨长达1.5米。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相比,暴龙的头颅骨非常大。暴龙的头颅骨后方宽广,口鼻部狭窄。暴龙的眼睛朝向前面,使双眼的视觉重叠区比较大,可以看到更广的立体影像,具有颇佳的立体视觉。
头颅骨的部分骨头是固定的,例如鼻骨,可防止骨头间的滑动。颅骨上有大型洞孔,可减轻头部重量,并提供肌肉附着点。颅骨的许多骨头内有微小的空间,可使头部较轻、更为灵活。这与其它的头部特征,使暴龙科具有强大的咬合力,并超越其他的非暴龙科兽脚类恐龙。虽然大部分暴龙科动物的下颌前端为V字型,暴龙的下颌前端呈U字型,这增加了单次咬合时所能撕咬下的肉块体积,却也增加了前段牙齿所遭受的压强。暴龙的颌部由多个骨头组成,可用来吸收猎物挣扎时的震动力,防止颌部受损。
17:27 上传
侏罗纪公园3里暴龙开战后第一口不能咬断棘龙的脖子,不符合逻辑啊
惧龙又名恶霸龙,是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西部,距今7700万-7400万年前。强健惧龙(D. torosus)是目前的唯一被命名物种,化石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中被发现,而在艾伯塔省、美国蒙大拿州及新墨西哥州发现的其他化石,还没有被正式研究、命名。若包括这些未命名的物种,惧龙是暴龙科中具有最多种的属。
惧龙猎食角龙类的想像图
惧龙与年代较晚期的暴龙是近亲,并且拥有很多解剖学上的相同特征。就像其他已知的暴龙科,惧龙是重达数吨的双足猎食动物,有着很多尖锐的大型牙齿。它有着小型的前肢,但与其他暴龙科的属相比则较长。成年的惧龙的身长可达8-9米长。平均体重估计约为2.5吨,误差在为1.8吨至3.8吨之间。
特暴龙意为“令人害怕的蜥蜴”,是种兽脚亚目恐龙,属于暴龙科。特暴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亚洲地区,约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特暴龙的化石是在蒙古发现,而在中国发现了更多破碎骨头。过去曾经有过许多的种,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种为勇士特暴龙(T. bataar),又译勇猛特暴龙。
特暴龙过去生存于潮湿的泛滥平原,布满者河道。特暴龙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是一种顶级掠食动物,可能以大型恐龙为食,例如鸭嘴龙类的栉龙,或是蜥脚类的纳摩盖吐龙。特暴龙是最大型的暴龙科动物之一,但略小于暴龙。已知最大型的个体身长10到12米,头部离地面约5米。目前还没有完全成长个体的体重数值,但它们一般被认为略轻于暴龙。
矮暴龙意为“小型暴君”,是种暴龙科恐龙,可能是暴龙的未成年体。矮暴龙的化石为一个小型头颅骨(编号CMN 7541),是在1942年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发现,并在1946年被叙述、命名为兰斯蛇发女怪龙;蛇发女怪龙现在可能为艾伯塔龙的一种。矮暴龙最初的标本被估计身长约5.2米,生态区位约和非洲草原上的花豹相似,而霸王龙毋庸置疑可以顶替非洲狮的位置。现在的掠食动物大多会杀死对方以相互竞争,想必矮暴龙也是如此。但是据推测霸王龙是一种群居动物,而矮暴龙又没有可能杀死成年霸王龙,因此经常趁成年霸王龙出外猎食时偷袭小霸王龙。即使如此也不太会成功,小霸王龙体型与矮暴龙相仿,而且矮暴龙必须在成年霸王龙回来前撤退,否则一定会有性命之忧。
与人类体型的比较
艾伯塔龙科
艾伯塔龙又名阿尔伯脱龙、阿尔伯它龙,是暴龙科艾伯塔龙亚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西部,距今超过70百万年前。模式种的肉食艾伯塔龙(A. sarcophagus)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省立恐龙公园发现,并以此省作为该属的名字。它是一种早期霸王龙类。比我们熟悉的霸王龙要早八百万年就横行于天下,由于它身材比较小一些,身长约8~9米,身高3米,体重4吨,腿部又长,因此应该是霸王龙类里跑得最快的品种。科学家们对于艾伯塔龙有几个种,有者不同的意见,有些科学家将蛇发女怪龙列为第二个种。
艾伯塔龙捕食   
艾伯塔龙是双足的捕猎恐龙,有著很大的头,有很多大牙齿的颚骨及两只手指的细少前肢。它可能是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部。虽然在兽脚亚目中体型较大,艾伯塔龙比其著名的亲属暴龙更细小,重量与现今的黑犀差不多。
艾伯塔龙与人类体形比较
蛇发女怪龙
蛇发女怪龙又名魔鬼龙或戈尔冈龙,是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八千万至七千三百万年前,上白垩纪的北美洲西部。蛇发女怪龙是双足的肉食性恐龙,有很多锋利的牙齿。它的细小前肢有两指。在兽脚亚目中它算是巨大的,但相较暴龙它则显得很细小。成年的蛇发女怪龙可达8到9米长,体型比特暴龙及暴龙小,接近艾伯塔龙与惧龙。古动物学家估计成年蛇发女怪龙的体重达2.4吨。
与其他暴龙科相比,蛇发女怪龙与近亲的艾伯塔龙最为相似。蛇发女怪龙具有大的头部,连接至短、S型的颈部。前肢非常小,有两指,某些标本被发现有第三掌骨,部份兽脚类恐龙也发现类似的痕迹器官。蛇发女怪龙的后肢则很强壮,有四个脚趾;第一个脚趾最小,属于后趾,无法接触地面。就身体与后肢的比例而言,蛇发女怪龙的后肢比许多兽脚类恐龙长。已知最大的股骨有1.05米长。在数个较小的标本中,胫骨长于股骨,这是善奔动物的特征。在最大的蛇发女怪龙标本中,胫骨与股骨的长度相近。尾巴长而重,可平衡头部与胸部的重量,使重心维持在动物的臀部。
异特龙又称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米,最长可达12到13米。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至提通阶,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异特龙是该时期北美洲莫里逊组最常见的大型掠食动物,并位在食物链的顶层。它们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鸟脚下目、剑龙科、蜥脚下目恐龙。它们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颌来撞击猎物,异特龙经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但很少证据显示异特龙具有共同攻击的社会行为。
食蜥王龙意为“以蜥蜴为食的专家”,是种异特龙科恐龙,发现于北美洲的莫里逊组,该地年代属于侏罗纪。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食蜥王龙是异特龙的一个种,巨异特龙(A. maximus)。在莫里逊地区,食蜥王龙是种非常巨大的异特龙科恐龙,身长可能有15米,其特征是背部神经棘的基部(横突的上方)有垂直的椎板,以及如绞肉机般外形的人字形骨。
食蜥王龙想象图
中华盗龙科
,中华盗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侏罗纪的中国。中华盗龙的身长经测量大约有7.6米,高度接近3米,主要特征是:颧骨发育成大的气腔,腭骨也气腔化,颞颥间骨较长,并包含眶后骨。目前已有两个被命名种,董氏中华盗龙以及和平中华盗龙。
董氏中华盗龙发掘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而和平中华盗龙则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和平乡,说明中华盗龙曾经分布较广。它比异龙更原始,与在四川发现的永川龙比较接近,但头骨比永川龙更长更低。研究者提出,把在四川自贡发现的和平永川龙并入中华盗龙属,作为这个属的第一个种,即和平中华盗龙。
中华盗龙的颅骨
永川龙是一种生活于晚侏罗世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一起标本首先在重庆永川区发现而得名。有一个近1米长、略呈三角形的大脑袋,两侧有六对大孔,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头部的重量。在这六对大孔中有一对是眼孔,这表明它的视力极佳,其他孔是附着于头部用于撕咬和咀嚼的强大肌肉群。永川龙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加上他粗短的脖子使得永川龙拥有巨大的咬力。永川龙的尾巴很长,可以在它奔跑时作为平衡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它的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用这对利爪可以牢牢的抓住猎物。永川龙的后肢又长又粗壮,生有3趾,像今天的涉禽那样用三趾着地,奔跑非常快速。有这样的后肢,永川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追捕到猎物。
作为一种大型的肉食性动物,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与今天的虎、豹类似,性格冷僻,喜欢单独活动。一些性情温和的植食性恐龙常常是永川龙捕猎的对象,一旦被它盯上,就很难逃脱。永川龙的模式为上游永川龙,体长大约7米,头骨长82厘米,高50厘米,这个属有两个种,包括上游永川龙与和平永川龙,后者超过9米长。
小时候去帝都自然博物馆看见有永川龙完整化石,现在就不知道了
鲨齿龙又名望齿龙、噬齿龙、噬人鲨龙,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以牙齿类似噬人鲨的牙齿而得名。生活于白垩纪的阿尔比阶晚期到森诺曼阶早期,约1亿到9300万年前。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比暴龙更大,根据不同科学家的估计值,撒哈拉鲨齿龙的身长约在12到13米之间,体重约在6到15公吨之间。伊吉迪鲨齿龙的身长可能超过13米。
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是所有发现肉食恐龙化石证据支持的“体长”第二1, 南方巨兽龙也是证据支持的“体重”第三的肉食恐龙。体长: 12.5-13.5米,体重: 7—11.5吨,体重仅次于雷克斯霸王龙和**棘龙。
南方巨兽龙毫无疑问是地球史上最厉害的掠食者之一, 不过它们要对付的猎物也绝非容易应付的小型食草恐龙。在差不多时期生活和同一地点(阿根廷)生活的有阿根廷龙——地球史上最庞大的食草恐龙。这个原因也可以解释南方巨兽龙演化到如此庞大的原因。同样地, 南方巨兽龙的头骨长达1.8公尺, 颚部长满10-12厘米长的锋利牙齿。南方巨兽龙的体重达8公吨, 所以它们发展出强大的骨骼及肌肉网络来支撑沈重的身躯, 同时保证它们在捕食猎物的时候有可接受的速度。长长的尾巴则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起了平衡的作用和快速转向的能力
恐龙危机2里那只秒杀暴龙,被卫星才能打死的超级恐龙原型就是南方巨兽龙
四种最大型的食肉恐龙与人类的比较,从左到右为:棘龙、南方巨兽龙、鲨齿龙、暴龙
马普龙意为“大地蜥蜴”,是种巨型肉食龙下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阿根廷。马普龙与它们的近亲南方巨兽龙非常类似,它们的身长超过12.2米,重量超过3公吨。马普龙的化石是在年期间,由一群阿根廷与加拿大共同组成的团队,在阿根廷的Canadon de Gato所挖掘出来;该地属于Rio Limay群的乌因库尔组(Huincul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森诺曼阶。在2006年,罗多尔夫·科里亚(Rodolfo Coria)与菲力·柯尔(Phil Currie)将这些化石正式叙述、命名。
阿贝力龙科
阿贝力龙科是阿贝力龙科恐龙的一属,名字意思是“阿贝力的蜥蜴”,为了纪念发现该标本的罗伯特·阿贝力(Robeto Abel),他同时也是摆放该标本的阿根廷的西波列蒂省立博物馆的前馆长。生活在白垩纪末现今的南美洲。它是两足的肉食性恐龙,虽然只有一部分的头颅骨标本,但估计身高可达7-9米。
目前已发现很多其他阿贝力龙科的动物,包括极度完整标本的奥卡龙、食肉牛龙、玛君龙及新发现的塔哈斯科龙的零散骨骼。有些科学家将阿贝力龙属分类为基础阿贝力龙科恐龙,而非属于食肉牛龙亚科之下。其他的科学家则指它的分类不明。阿贝力龙属与无关的鲨齿龙科都有着相同特征的头颅,而由于阿贝力龙只有头颅骨,若有进一步的发现,可能会将它分类为鲨齿龙科。但是,这种想法却仍有反对声音。
奥卡龙(学名:Aucasaurus)是中型体型的兽脚亚目恐龙,是阿贝力龙科食肉牛龙亚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阿根廷的Anacleto地层,地质年代为上白垩纪的桑托阶。它们约有4米长,臀部约有1米高,体重约700公斤。体型较近亲食肉牛龙小型,但手臂较长。它是食肉牛龙族中最小型的。
模式种是加里多氏奥卡龙(A. garridoi),是由罗多尔夫·科里亚、路易斯·齐亚比、与Lowell Dingus等人在2002年命名,化石相当完整,包含第13节尾椎前的大部分骨骼,是已知阿贝力龙科内最完整的恐龙,对它的所知也较多。但是,它的头颅骨有损伤,令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它在死亡前正进行打斗。
食肉牛龙(属名:Carnotaurus)又名牛龙,属于兽脚亚目阿贝力龙科,是一类中型的肉食性恐龙。食肉牛龙生活于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由发现很多南美洲恐龙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所描述及命名。
食肉牛龙是种中型的兽脚亚目恐龙,约有9米长,臀部高3米,体重约1,500公斤。与其他体型相似的兽脚类恐龙相比,食肉牛龙的头较小,长60厘米,牙齿长度接近4厘米。 食肉牛龙最特别的地方,是在眼睛上方的两只短而粗厚的角,以及非常短小的前肢,上有四指。它的头颅骨小而厚实,具有许多洞孔,可减轻重量。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相比,颈部较长。胸部厚壮,而尾巴则很细。食肉牛龙的眼睛向着前方,它可能有着双眼视觉及深度知觉。口鼻部大,可能具有大的嗅觉器官。食肉牛龙的头颅骨高而粗壮,但下颌扁而修长,牙齿长而细弱,可能无法应付大型猎物的挣扎动作。这显示食肉牛龙可能有未知的特殊猎食方式。
食肉牛龙的前肢极为短小,可与暴龙科相比。前肢有四指,第四指仅由掌骨构成,被认为用来固定猎物。大多数兽脚类恐龙的前肢掌心是朝向身体,而食肉牛龙的前肢掌心是略朝后上方,科学家仍不清楚其功用为何。
2000年迪士尼CG动画电影《恐龙》里那两只食肉龙就是食肉牛龙 不过尺寸被夸大几乎接近暴龙了
16:54 上传
角鼻龙又名刺龙或角冠龙,是晚侏罗纪的大型掠食性恐龙,化石在北美洲的莫里逊组(Morrison Formation)、坦桑尼亚、葡萄牙被发现。它的特征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齿、鼻端的一个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对小角。
角鼻龙与异特龙、蛮龙、迷惑龙、梁龙及剑龙生存在相同的时代与地区。它的体型较异特龙为小,角鼻龙的身长只有约6-8米长,2.5米高,体重约500公斤到1公吨;而异特龙身长约9米,最多可成长至12米。角鼻龙可能有着与异特龙完全不同的生态位。角鼻龙有着比例较长及更灵活的身体,尾巴左右较扁,形状像鳄鱼。这显示它比异特龙更适合游泳。在2004年,一项研究指出角鼻龙一般是狩猎水中猎物,如鱼类及鳄鱼,不过它亦可能猎食大型的恐龙。这项研究亦指出,有时成年的角鼻龙及幼龙会同时觅食。当然这个论点仍有争议的地方,而在陆地的大型恐龙上常发现角鼻龙的牙齿痕迹,因为它很有可能也以尸体为食。
侏罗纪公园3里众人在河岸棘龙大便里寻找卫星电话时,乱入的那只红色恐龙就是角鼻龙 后来闻到棘龙大便的气味吓跑了
16:43 上传
含义为胜王瑜珈。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头上长角,身长8至10米,身体沉重而健壮,前肢短小,用后肢行走。
1983年,印度古生物学家在纳尔默达河地区发现了一些恐龙的骨骼化石。由于研究条件所限,这些珍贵的化石一直被堆放在办公室里,无人问津。2001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开始对这些杂乱、零散的骨骼化石进行整理和研究。在对恐龙头骨进行复员后,研究人员判定这是一只兽脚亚目食肉恐龙。这种恐龙前肢短小,而作为主要行走工具的后肢则粗壮有力,它们大多生活在恐龙灭绝前的白垩纪,靠捕食大型食草恐龙为生,此后发现的纳巴达胜王龙粪便化石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然而,接下来的发现让研究人员们兴奋不已。
尽管纳巴达胜王龙与大多数食肉恐龙一样,头上长有一个角,但它的角却显得格外矮小和浑圆。古生物学家们意识到,他们很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事实上越来越多解剖学上的细节证实了科学家们的猜想。经过长时间的修复和取证工作,证明纳巴达胜王龙头骨模型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任何一种恐龙。
棘龙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阿尔比阶到早森诺曼阶)的非洲,约为1亿600年前到9350万年前。目前仍不确定棘龙属有一个种还是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S. aegyptiacus),而第二个种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发现于摩洛哥。棘龙是在1910年代,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加以叙述。最初的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但最近几年发现了其他的头颅骨。
埃。及棘龙的骨骼化石
棘龙背上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脊突延长而成,长度可达2米,长棘之间可能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帆状物;然而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数种看法,包括调节体温、视觉展示物。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推测棘龙是半水生动物,可在陆地、水域中生存,类似现代鳄鱼。根据最近的估计,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甚至大于暴龙、南方巨兽龙。这些推算显示棘龙身长16到18米,高度约为7米,体重为7到9公吨,但不是所有人员都接受这些数据。
在侏罗纪公园3中,成年棘龙仗着身高体重优势打败亚成年暴龙。不过现实里这两只生活时间跟地区相差都很远,这种关公战秦琼的战斗是不会发生的
16:45 上传
重爪龙,原意属名为坚实的利爪,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沃克氏重爪龙的爪子比较其体躯而言真是庞大。重爪龙生存在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重爪龙约为8-10米长,约3.6米高及体重为2000公斤。化石完整的标本并非完全成长,所以重爪龙可以会更为大型。重爪龙的每只手掌的拇指上有大爪,经量度为31厘米。
重爪龙吃鱼
重爪龙发现于英国南部,于其它的是肉恐龙有很大差别,除了前肢有大的爪而不象其它大型兽脚类恐龙那样前肢非常退化外,嘴和牙齿也类似于鳄鱼而不似其它大型兽脚类恐龙,可能也是象鳄鱼一样以鱼为食,因为在其胸膛发现了大型鳞齿鱼(Lepidotes)的鳞片化石,它们的长而低矮口鼻部、狭窄颚部、锯齿状牙齿、以及像钩子般的爪,适合捕食鱼类估计重爪龙是坐在河岸上栖息,并且用它那强壮的颚骨捕鱼。这种方式就像现今的灰熊。它那长及向下倾斜的头部支持了这个说法。在发现似鳄龙前,重爪龙一直都是被认为是唯一的吃鱼的恐龙。另一方面,一只年轻禽龙的骨头亦与重爪龙的骨骼一同被发现。虽然没有确定的证据,但都可能显示重爪龙在寻找另外的食物。
30多厘米的大爪子
似鳄龙意为“鳄鱼模仿者” ,是种大型棘龙科恐龙,拥有类似鳄鱼的嘴部,生存于中白垩纪的非洲,约为1亿2000年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
似鳄龙的脊椎有高大的延伸物,最高处位于臀部,它们可能撑者由皮肤构成的帆状物或背脊,类似棘龙,但没有棘龙那样高大。详细研究显示似鳄龙的标本接近成年,身长约11米;科学家们认为似鳄龙成长至成年时,体型将跟暴龙一样大,身长约12米。它们的前肢强壮,手部有三指,拇指上有大型镰刀状指爪。综合以上几点,似鳄龙是种巨大且强壮的动物,以鱼类为食,生存于1亿年前的撒哈拉地区,当时该地区为多水、类似沼泽的环境。
似鳄龙被分类于棘龙科,棘龙科是一群掠食者,适合猎食鱼类,但与其它大型兽脚类恐龙相比,骨骼结构较不结实,尤其是头部,使某些科学家怀疑棘龙科能否猎杀大型的猎物。除了背脊以外,似鳄龙非常类似重爪龙,重爪龙也有强壮的前肢,以及巨大的镰刀状拇指指爪。似鳄龙与重爪龙的指爪都是古生物学家首先注意到的化石部位。似鳄龙的体型大于重爪龙,少数古生物学家认为重爪龙可能是似鳄龙的未成年体。
激龙是兽脚亚目棘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存于下白垩纪的巴西,约1亿1千万年前。激龙是种双足、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估计约有8米,背部高度为3米。激龙的颚部与牙齿型态类似现代鳄鱼,头顶则有个形状独特的头冠。激龙是棘龙、似鳄龙的近亲,这群动物可能以鱼类为食。
蛮龙是肉食性恐龙,可能以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剑龙类或蜥脚类恐龙。
蛮龙以强壮的后肢行走。它们拥有强壮的短前肢,前臂的长度是上臂的一半。它们还拥有巨大的拇指尖爪,以及大型、锐利的牙齿。蛮龙身长9到13.4米,高度为2.5-4米,体重约为3-9.8公吨,这让最大蛮龙体形超过了依潘龙(Epanterias),是该时代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而依潘龙可能是只大型异特龙。蛮龙是莫里逊组所发现的最大型掠食者,但可能不是顶级掠食者,该地的顶级掠食者是类似大小、更为常见的异特龙。而身长8米的角鼻龙也与它们一同竞争猎物,但角鼻龙可能是种以小群体生活的生物,而且数量没有蛮龙普及。
数种大型掠食动物的体型比较图。 分别为:棘龙(绿)、南方巨兽龙(黄)、暴龙(红)、依潘龙(紫)、蛮龙(深蓝)、北极熊(蓝)、安氏中兽(橘)
巨齿龙又名斑龙,巨龙,是最早发现的恐龙,但生活的时期却是在侏罗纪。早在1677年,就有一位英国牧师对它的零星骨骼进行了描述,可惜那位牧师并不知道何种动物会有如此之大的骨骼,便把它说成是“巨人”的遗骨。直到1823年又发现了同一动物的颌骨及牙齿,才由英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对它作了科学的记述,命名为“巨齿龙”。
巨齿龙的牙齿确实不小,每枚牙齿都有10厘米长,齿尖向后弯曲,形态就像一把把匕首。深深地口裂,配以如此巨大锋利的牙齿,不难想象它活着时的凶猛。当更多的同类化石发现后,人们对巨齿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巨齿龙及其相近的侏罗纪的肉食龙,是三叠纪肉食恐龙鸟鳄龙的后裔,与其祖先相比,有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体形的增大上。大的巨齿龙已有9米长的躯体,头较大而脖子短粗,足生四趾,内侧第一趾短小,移向后边,第五趾退化,其余三趾和脚掌骨发达。前肢长度约为后脚的二分之一,有三个具利爪的指头,可以帮助捕食。 巨齿龙的身体虽然略显笨重,行动不甚敏捷,但是强壮有力,追捕猎物锲而不舍。这种肉食龙曾游弋于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广大地区。
埃雷拉龙科
埃雷拉龙的第一块骨骼化石是阿根廷一位叫埃雷拉的农民无意中发现的。为了纪念他,这种恐龙就以“埃雷拉龙”命名。
埃雷拉龙是速度相当快的两足肉食性恐龙,大约生活在2.3亿年以前,是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它证明了恐龙来源于同一个祖先。它与后来的肉食性恐龙有许多相同之处: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和强有力的后肢。体长5米,体重180公斤,以其他小型爬行动物为食。
南十字龙是种小型的兽脚亚目恐龙。南十字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的巴西,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之一。
南十字龙的身长约2米,尾巴的长度约80厘米,体重约30公斤。
虽然它的牙齿和姿态显示它是一个肉食类的恐龙,但是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它是属于蜥脚下目类的恐龙,因为南十字龙的骨骸类似原蜥脚下目。南十字龙可能代表蜥臀目的祖先到兽脚亚目和蜥脚形亚目的分岐进化的过渡期。然而一个在亚利桑那州多色沙漠发现的未命名化石,被认为是种典型原蜥脚下目恐龙,似乎原蜥脚下目是在南十字龙出现前已经演化出来。新的研究显示南十字龙与近亲始盗龙、艾雷拉龙属于兽脚亚目,而且是在蜥脚下目与兽脚亚目分开演化后,才演化出来。
始盗龙是保罗·塞雷那、费尔南都·鲁巴以及他们的学生共同发现的,同一个地点还发现了艾雷拉龙,这也是一种颇为原始的恐龙。
在始盗龙的上下颌上,后面的牙齿像带槽的牛排刀一样,与其它的食肉恐龙相似;但是前面的牙齿却是树叶状,与其它的素食恐龙相似。这一特征表明,始盗龙很可能既吃植物又吃肉。始盗龙的一些特征证明,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恐龙之一。例如,它具有5个“手指”,而后来出现的食肉恐龙的“手指”数则趋于减少,到了最后出现的霸王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只剩下两个“手指”了。再如,始盗龙的腰部只有三块脊椎骨支持着它那小巧的腰带,而后来的恐龙当越变越大时,支持腰带的腰部脊椎骨的数目就增加了。不过始盗龙也有一些特征与黑瑞龙以及后来出现的各种食肉恐龙都一样。例如,它的下颌中部没有一些素食恐龙那种额外的连接装置。再如,它的耻骨不是特别地大。始盗龙和黑瑞龙在三叠纪晚期的出现,代表了恐龙时代的黎明。
腔骨龙又名虚形龙,是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双足恐龙,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它首先出现于三叠纪晚期的诺利阶。
腔骨龙是最早发现几副完整骨骼的恐龙,约有2-3米长,臀部高于1米高。是取自它那空心的四肢骨头。   
腔骨龙的体型亦比艾雷拉龙及始盗龙更为衍化。腔骨龙的头部具有着大型洞孔,可帮助减轻头颅骨的重量,而洞孔间的狭窄骨头可以保持头颅骨的结构完整性。长颈部则呈S形。   
腔骨龙的躯体与基本的兽脚亚目体型一致,但肩带则有一些有趣的特征,就是它们有着叉骨,是恐龙中已知最早的例子。腔骨龙的每只手有四指,其中只有三指是有功能的,第四指则藏于手掌的肌肉内。   
腔骨龙的骨盆及后肢与兽脚亚目的体型有少许差别。它因开放的髋臼及笔直的脚跟关节,而被定义为恐龙。后肢脚掌有三趾,而后趾是不接触地面的。   
腔骨龙的长尾巴有不寻常的结构,在其脊椎的前关节突互相交错,形成半疆直的结构,似乎可制止它的尾巴上下摆动。当腔骨龙快速移动时,尾巴就因而成为了舵或平衡物。   
腔骨龙非常纤细,可能是种善于奔跑的动物。腔骨龙的头部长而狭窄,锐利的锯齿状牙齿显示它们为肉食性,可能以小型、类似蜥蜴的动物为食。它们可能以小群体方式集体猎食
意为“接合的跗骨”,是腔骨龙科的一属恐龙。由于它的学名已由一种鞘翅目的昆虫所有,故被一位昆虫学家更名为Megapnosaurus(意为“大头蜥蜴”)。并合踝龙由鼻端至尾巴长约3米,重约32公斤。在津巴布韦的化石层中,就发现了30个合踝龙标本,故古生物学家认为它是群体狩猎的。它生存于2亿至1亿9千4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
修长健壮的身体,尖利的长嘴和锯齿般的细牙,细长的颈部和粗大的尾巴,前后足有三只锋利的尖爪,都给这种恐龙增添了恐怖的气氛。
双脊龙,又名双嵴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脊龙。前肢短小,善于奔跑。是侏罗纪早期的食肉恐龙,鼻嘴前端特别狭窄,柔软而灵活,可以从矮树丛中或石头缝里将那些细小的蜥蜴或其他小型动物衔出来吃掉。与后来的大型食肉恐龙相比,双脊龙的身体显得比较&苗条&,所以它行动敏捷。口中长满利齿,也能捕杀一些大个子的食草恐龙。但是,也有些科学家怀疑它的牙齿功能,说它只是一种食腐肉的恐龙。
侏罗纪公园1里,双脊龙会喷射毒液,这个也是没有依据的
16:48 上传
驰龙(学名Dromaeosaurus)又名奔龙, 是一类兽脚亚目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坎帕阶的加拿大艾伯塔省与美国西部,约7,600万到7,200万年前。与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相比,驰龙似乎是种少见的动物。驰龙是最早发现较完整颅骨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之一。巴纳姆·布郎等人最初根据类似的颅骨比例,将驰龙归类于恐齿龙科(现为暴龙科的异名)。在1969年,约翰·奥斯特伦姆发现驰龙与迅猛龙、新发现的恐爪龙有数个共同特征,将它们归类于新建立的驰龙科[5]。自此之后,有更多的驰龙类化石被发现。
驰龙的样子古怪——只有1米长,两条腿很细,中间靠内的脚趾上长着镰刀形的爪,尾很长,有成束的棒状骨,使尾巴变得僵硬。但是,真正让这个生物不同寻常的不是它的身体框架,而是外覆的东西:它从头到脚都覆盖着松软的绒毛和原始羽毛。驰龙与大部份其他驰龙科不同的是它的头颅骨较短及大,下颌较深,及牙齿较坚固。较它的近亲蜥鸟盗龙相比,它们的牙齿的磨损状况较明显,这显示它的颌部是用来压碎及撕开猎物,而非单纯地撕开尸体。在2005年,有研究人员推算驰龙的咬石力是迅猛龙的三倍。驰龙有可能是吃腐尸的动物,或是以它的颌部来捕捉猎物。它可能较蜥鸟盗龙更为适合捕捉大型的猎物。
恐爪龙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身长约3.4米,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中期至阿尔布阶早期,距今约1亿1500万-1亿800万年前。因为它的后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认为恐爪龙会用其镰刀爪来割伤猎物,但近年就迅猛龙重建模型的测试显示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划。
模式种为平衡恐爪龙(D. antirrhopus),种名antirrhopus意为“平衡”,取自于奥斯特伦姆对于尾巴功能的假设。就像其他的驰龙科,恐爪龙的尾巴有者一连串的长骨突与骨化肌腱。这种结构使恐爪龙的尾巴硬挺,可提供更好的平衡及转弯能力。但是一个蒙古迅猛龙的标本(编号IGM 100/986),尾巴是往后弯曲、呈S状,而且关节未脱落。这个发现显示尾巴可以侧弯,并有一定的灵活性。就像其他的驰龙科,恐爪龙有大型手掌与三根手指。第一指最短,而第二指最长。每只后肢的第二趾都有镰刀状的趾爪,长度约12厘米,有可能是作为捕猎动物。它可以先向前戳刺,并向下割来撕破猎物。相对于恐爪龙的体型,这些趾爪来的相当地大。恐爪龙的身体是靠尾椎及人字骨,在高速转向时来维持稳定及平衡。
侏罗纪公园系列里的迅猛龙实为无毛版的恐爪龙
17:02 上传
又译迅猛龙、速龙,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一种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大约生活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化石发现于蒙古及中国内蒙古等地。第二个种为奥氏伶盗龙(V. osmolskae),是在2008年命名,化石是一个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头骨。过去曾经有其他的种,但多已不承认。
伶盗龙的体型接近火鸡的大小,小于其他的大型驰龙科恐龙,例如恐爪龙与阿基里斯龙,但它们之间仍有许多相同的生理特征。伶盗龙是种二足、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龙,具有长而坚挺的尾巴,双脚的第二脚趾具有大型的镰刀状趾爪,这些趾爪被认为用来杀死它们的猎物。伶盗龙与其他驰龙科的差别在于长而低矮的头颅骨,以及朝上微翘的口鼻部。
伶盗龙是最广受一般大众熟悉的恐龙之一,它们在麦克·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的小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以及同名电影中的抢眼表现,但小说与电影版本对于伶盗龙的描述有误,电影版中真正应属于恐爪龙。因为导演的设定,电影中的伶盗龙比其实际尺寸大得多。此外,已知的化石的解剖学结构也与伶盗龙在电影中的形象相矛盾,它们的前肢结构与姿势并非电影中的描述,而且电影将它们的尾巴描述得太短、太灵活。电影中的伶盗龙覆盖着鳞片,但大部分的手盗龙类身体应该覆盖者羽毛。
16:46 上传
在续集《侏罗纪公园3》(Jurassic Park III)中,伶盗龙的头后方与颈部则新增了类似羽毛管的物体,但驰龙科在生前应该是覆盖者绒羽才对。同样地在《侏罗纪公园3》中,伶盗龙甚至被设定比海豚、鲸鱼和灵长目动物更聪明,这更是毫无可能性,伶盗龙的智力虽然高于一般的恐龙,但仍比不上现代的猫科动物。无论如何,从《侏罗纪公园》的成功开始,伶盗龙已成为大众文化中恐龙和代表。 同样也是恐龙危机系列的主角
虚骨龙(学名Coelurus)又名空尾龙,是虚骨龙科下的一属,生活于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至提通阶,距今约1亿5300万到1亿5000万年前。
目前对于虚骨龙的知识,多来自于其中一副骨骸化石,这个化石发现于怀俄明州的科莫崖,包含众多脊椎、部分骨盆、肩带、以及四肢的大部分。但直到80年代,才将该骨骼完整的拼凑出来,而目前存放于皮巴第自然历史博物馆。另外,在犹他州的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发现的两个前肢骨头,有可能属于虚骨龙。虚骨龙是种中小型恐龙,重量被估计为13到20公斤,身长约2.4米,臀部高度为0.7米。从重建的骨架模型来看,虚骨龙的脊椎骨长,而有长的颈部与身体,蹠骨长,因此后肢修长。颅骨小而长。前掌有3指,有锐利、弯曲的爪。
在莫里逊组,发现了三种外表相似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分别为:虚骨龙、嗜鸟龙、长臂猎龙,都属于虚骨龙类,三个属过去曾被互相混淆过。虚骨龙与嗜鸟龙目前已有较完整的叙述,可从许多生理特征区别它们。例如:虚骨龙的颈部、背部较长,腿部与足部也较长。虚骨龙与长臂猎龙则较为类似,但也有许多不同点。例如:上臂与前臂及股骨的形状、股骨的肌肉附着处、较长的背部脊椎、以及较长的蹠骨。
嗜鸟龙意为“偷鸟类者”,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劳亚大陆西部,约为现在的北美洲。
嗜鸟龙是肉食性动物,拥有小型、锐利的牙齿,但古生物学界对它们以何种动物为食产生争议。
嗜鸟龙抓捕始祖鸟
在1903年,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认为嗜鸟龙的手部较长,可以迅速的抓住灵活的动物,而提出嗜鸟龙可能以鸟类为食。在1917年,奥斯本重新研究嗜鸟龙,认为它们的手部不能做出这种动作。
后来,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根据嗜鸟龙的嘴部大小,提出它们可能以小型哺乳类为食。
美颌龙又称细颚龙、细颈龙、新颚龙、秀颚龙,是一属小型的双足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它约有火鸡的大小,生存于晚侏罗纪提通阶早期的欧洲,约1亿5000万年前。古生物学家已发现两个保存良好的化石,一个于1850年代在德国发现,另一个是在将近一个世纪后于法国发现。美颌龙是几类确知其食性的恐龙之一,在两个标本的体内都有小型的蜥蜴化石。在葡萄牙发现的牙齿有可能也属于美颌龙。
美颌龙是一小型、双足的动物,有着长的后肢及尾巴,以在移动时平衡身体。前肢比后肢小,手掌有三指,都有着利爪,用来抓捕猎物。它那细致的头颅骨很窄及长,鼻端呈锥形。头颅骨有五对洞孔,最大的是其眼窝。眼睛在头颅骨的比例很大,下颌修长,但没有主龙类的常见下颌孔(Mandibular fenestrae)。牙齿小而锋利,适合吃小型的脊椎动物及其他动物,如昆虫。除了在前上颌骨的前段牙齿外,其他的牙齿都有着锯齿。科学家们就是用这个特征来辨别美颌龙及它的近亲。
美颌龙曾出现在电影《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以及《侏罗纪公园III》(Jurassic Park III)。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中,美颌龙被误名为始秀颌龙,始秀颌龙是美颌龙的三叠纪远亲,出现在《侏罗纪公园》的原著小说。美颌龙通常在英文中被昵称为“Compys”。它们通常被叙述成小群体动物,这行为来自于《侏罗纪公园》的原著小说。但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美颌龙与始秀颌龙有这种社会行为。
16:46 上传
标志型大小型食肉恐龙先搞这么多了 竟然重新搞了一次 有空再搞其他类别的 先填画坑去鸟
终结者, 积分 96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7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96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小学时···
特别喜欢恐龙···
骑士, 积分 20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2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018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很帅啊养一条?
水能载舟,亦可赛艇
求败者, 积分 210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47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105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Frédéric 发表于
我小学时···
特别喜欢恐龙···
小时候男孩子对古生物都没有抵抗力啊 当时侏罗纪公园就是每天观摩的神片啊
lovelovelovelove
终结者, 积分 82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17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828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养一条???& && && && && &
求败者, 积分 249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48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4952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科普....................
水能载舟,亦可赛艇
求败者, 积分 210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47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105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lessonlai 发表于
养一条???
绝对吃穷你……养它的肉钱……养只细颚龙还差不多
音樂版冥土同好會頭目
精华21帖子威望45 点积分43792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小学时恐龙书没少看.............前段时间还去参观了一下化石...
求败者, 积分 249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48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4952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lessonlai 发表于
养一条???
機關屋方陣好難.......................
真希望 能多玩一会
求败者, 积分 219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9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190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确实,我小学时候超迷这个。为什么呢= =
Powered by
扫描二维码
下载 A9VG 客户端(iOS, Androi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川龙vs高棘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