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觉寻龙诀的地宫和孤岛惊魂43一毛一样

寻龙诀地宫场景的不足简析_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33,027贴子:
寻龙诀地宫场景的不足简析收藏
今晚二刷了寻龙诀,可以比昨天更好地评价这部电影了。总体来说,比第一次看的时候观感更好,槽点也更加清晰。我不得不承认,本片总体是应该赞的,观影效果是出类拔萃的。虽然可能是为了契合贺岁的气氛,少了些惊悚气氛,剧情也相对偏平淡,但是,有原作者把关,本片确实将小说的味道还原了六七分,尤其是日军要塞那一段,可以说达到九分。二刷之后,我要对昨天的评价做些修改。昨天我说对于鬼吹灯这类题材改编,我最在乎的是场景还原。地宫场景过于玄幻,不符合我的想象。今天看了之后,得调整一下,在吊桥之前,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基本国内特效也就那样了,不管是西游降魔,神都龙王,还是威虎山,山石也就那样了,哥也不吹毛求疵。吊桥周边玄幻了点,我依然这么认为。但是整个地宫的场景问题在我看来还是很突出。没办法,撞到我专业了,希望以后的作品能更加合理,更加完美。声明一下,一部电影我愿意不止看一次,看完还着重吐槽一些点,代表这部电影很有趣,这是爱之深责之切,典型的如前几个月吐槽烈日灼心的结局。下面,元哥哥课堂开课了。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第一、整个地宫的冷色调处理。冷色调可以比较好地传达出阴森的氛围,比如暗夜下的草原。但是地宫里面冷色调用得太多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那么大的空间,那么明亮,我居然没看到火把!电筒也是偶尔才出现!!!作为倒斗的必备工具,电筒或者火把出现得太少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木乃伊里面金字塔里的探险,基本都是暖色调,都能见到火把。本片缺少光照的说服力,直接导致色调偏冷,因为有光照的小范围内基本都该是暖色调的,就算是岩浆岩地层本身比较容易呈现冷色调,也不能将那么大范围的地宫弄得那么冷那么明亮。本片对地宫的处理,给人感觉不像盗墓场景,倒像是在月光下露天办事,甚至比月光下更明亮。在这一点上,日军要塞甩地宫十条街。
而我们一侧的烛龙就比较狼狈了
第二、地质上的不科学。大家都知道,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多米,本片通过杨小姐之口设定地宫周围是岩浆岩地质条件,且地下河标高肯定低于海拔-7米。那么问题就来了,在那种地质条件之下是否能形成地下河?1、众所周知,喀斯特地貌区是地下暗河最容易发育的地区,而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岩层是可溶岩类,如灰岩、白云岩等。而这些岩石都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是完全不同的,死火山地区主要是岩浆岩。好,我就算深部有沉积岩层,那么喀斯特溶洞的特征就与本片场景完全不符合,最起码,洞顶只会是钟乳石,甚至是方解石结晶,不可能是水晶。所以说本片那个地下空洞只能是火山活动或者断裂构造形成的,而这种非喀斯特的情况下,形成地下河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2、我假设即使没有可溶岩含水层也能由地表水通过裂隙入渗补给地下河(这个补给源太小了,我觉得不合理,但是我假定满足形成地下河的水源条件),那么地下水应该要形成一个补给、径流,排泄的系统,现在有了补给,那么径流和排泄条件呢?有一个朴素的原则,叫水往低处流,只要补给和排泄区存在高度差,理论上讲这个地下水系统就是成立的,但是,我们要在此了解另一个专业词叫侵蚀基准面。简单点说,地球上最低的侵蚀基准面就是海平面,排泄区最低不可能低于这个面。所以如果说地下河的河面标高低于海平面,这个地下水就是无法排泄的,是流不出去的,这样的地下水系统是不存在的。理论上说,可能会存在密闭的空间存储古代的水由于地质作用沉入地底,导致地下水面低于海平面,但是那一定是封闭的,而地下河,是动态流动的,低于海平面七米的地下河是不可能流出去的。因为水不可能在重力作用下往上流的,所以,这样的地下河根本不可能存在。
3、顺便解释一下承压水。大家都知道温泉,温泉就是由补给区的水进入深部地下,通过地下热源加热之后再在排泄出来形成的。这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补给区的地势必须比排泄区高,径流区比排泄区低,想象以下右边略低的U型管道。二是径流区必须上面有岩层覆盖,给径流区的地下水通道施加压力。这种情况下,假设我们从地上往U的凹处打一口井,这个通道的水就会冒出来。为什么要说一下承压水呢?因为只有这一种情况,地下水才可能在海平面以下还能流动。但是问题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上部有岩石给它压力让它承压,而显然,本片的地下河是不存在上部压力的。在排泄区海拔必然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地下水不承压其水面就不可能低于海平面。而地下水如果承压,那么在某开口处有自由水面的情况下则那个水面必然高于海平面。综上,本片中杨小姐所说的&海拔-7米&、&火山口堰塞湖&等与地宫及地下河场景严重冲突。
其实这些大可不必弄成台词的,多此一举还反而违背科学规律。鬼吹灯小说里出现过好多次地下暗河,但是都合情合理,不至于像电影里面这么大漏洞。当初迷恋这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霸唱描写的地底奇观一定程度上让我感到亲切。我心目中的鬼吹灯,人工墓室应该要尽量用暖色调,类似木乃伊。如果一定要用冷色调处理天然洞穴和地下河,可以参考夺命深渊。期待国内电影人多学习国外的同行如何拍摄这种黑暗条件下的探险火求生过程,为鬼吹灯系列锦上添花完
感恩,楼主好用心啊
晚安么么哒——啦啦啦!欣儿来给你送分了!十五字十五
天元哥还不睡
CGWANG影视后期包装培训 专业培训机构
太长只简单看了楼主的简介,确实我觉得日军要塞是整个片子里最刺激好看的片段
太认真啦。
楼主提的意见很中肯。我个人觉得这种带有古墓探险又带有中国特色的片子,我们现在可以借鉴的模板还是太少了,听说寻龙诀剧组也确实都是他们自己首次摸索,所以我还是挺支持寻龙这部电影的。第一次嘛,希望下一部越来越好。
哈哈,毕竟没有拍的太乱七八糟,有这样的电影看,还是3d,已经很给力了
我草,楼主学识渊博呀,我看好你能挖走一部分想稼胡八一的女众徒!
我草,楼主学识渊博呀,顶你
觉得各方面都比九层妖塔好
没想到你也喜欢鬼吹灯,顶一下
后面的几点没什么好说的,电影而已。。不过电影效果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巨洞内的颜色我也觉得怪怪的,带点蓝绿的感觉,不习惯,丢失了真实感,像看动画片。 还有就是觉得剧情有些平淡,我喜欢看九层妖塔,虽然剧情不咋地,不过有两个地方不错,前半短比较惊险刺激,也衔接紧密。中间想睡觉,后面 打怪兽特效不错,比较喜欢那打斗场景。
mark======================== ~~~ 佟心协丽 花满枝娅 ~~~========================
2楼那点值得赞,希望续集注意。后面太专业,估计为了反映斗里面机关、构造的奇巧,很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地点吧
电影勉强及格 甚至有点烂片的味道了
最好的可能就是日军要塞那段了吧,剧情上没有亮点,剧本太硬了
专业帖帮顶
看了第二条 不敢发表意见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转载自国观:  一位90后说出了真相:为什么说《寻龙诀》是一部极其政治正确的电影?  前几天看完了《寻龙诀》,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不是因为特效,而是电影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以及高深而明显的政治隐喻。  我出生于1992年,是个标准的90后,《寻龙诀》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我的时代,但故事里的明显隐喻却让人不寒而栗。然而意外的是,在电影上映后的几乎所有评论场合,大家对寻龙诀的评价居然出奇一致:特效突出但没有内涵。这简直五雷轰顶,一个如此有内涵的故事,居然被整个舆论场裹挟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于是我渐渐意识到,我们这个时代正面临一头房间里的大象,很多人都看到了它,但没有人谈论它。  比《寻龙诀》的政治隐喻更让人不寒而栗的,不是隐喻本身,而是根本就没有人拆穿这个隐喻。沉默了好几天,终于决定在毛泽东同志诞辰的这一天,我,一个标准的90后,要向大家揭露《寻龙诀》背后所隐喻的中美之间,以及中国内部的历史政治博弈大戏。  我没有看过原著,但从其他评论中得知,电影版《寻龙诀》的故事与原著《鬼吹灯》相比还是有较大改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可以被视为讲述了一个脱离于原著的全新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与相关影射,不应该与原著有任何瓜葛,所以对寻龙诀的分析,仅仅将电影本身作为分析对象,而不考虑原著相关的种种设定。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寻龙诀》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过去一百多年,我们中华文明,面对西方文明的欺骗与诱惑,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的故事。  首先我们分析故事时间,《寻龙诀》故事的时间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89年,这是故事主线,另一个是1969年,通过回忆来呈现。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这两个年份无动于衷。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人物,《寻龙诀》的人物林林总总,大致如下:胡八一,王凯旋,杨雪莉,丁思甜,应彩虹,大金牙,外国男,日本兵等。问题在于,他们到底分别代表什么人?我们一一分析。  首先是胡八一,从年龄上看,约50年代初出生,1969年作为一个来到内蒙古的下乡知青,在破四旧过程中误入地宫,死里逃生,后来去了美国。20年后,彼岸花再现,为了帮助好队友王凯旋,再次重返古墓,寻找并砸碎了彼岸花,逃出地宫。  其次是王凯旋,50年代初出生,1969年也是下乡知青,在地宫答应初恋丁思甜寻找彼岸花。逃离地宫20年后,在美国意外得知彼岸花再现,为了完成初恋遗愿,重回地宫探险。  杨雪梨,胡八一的现任女友,摸金三人组之一,为了帮助胡八一,离开美国,进入地宫探险。  丁思甜,50年代初出生,1969年作为女知青来到内蒙古,在地宫中,无意间向王凯旋表达了对彼岸花的喜爱,但在逃出地宫时,为了救同伴而葬身火海。20年后,王凯旋为了完成丁思甜的遗愿,违背金盆洗手的誓言,重回地宫。  应彩虹,环球矿业公司董事长,喜欢练习气功,相信彼岸花的神奇魔力能给世人带来更美好的世界,为了所谓拯救世界,不惜重金聘请摸金校尉,最后彼岸花盛开,整个团队葬身于地宫。  大金牙,身在美国的华裔商人,只为钱财,为了赚钱不惜一切,将彼岸花再现的消息透露给了王凯旋,最后彼岸花破碎,与摸金校尉三人组一起逃出地宫。  外国男,应彩虹的翻译与助理,作为外国人,熟悉中文,进入地宫后被僵尸杀死。  日本兵,电影中只是一群僵尸,但在彼岸花盛开时,彼岸花发出的光会让人产生幻觉,日本兵会在人们的幻觉中复活,让人误以为被对方攻击。  这是电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的行为选择是取决于其目的与意识。如果重新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之所以会有1989年的再入地宫,杨雪莉是为了帮胡八一,胡八一是为了帮王凯旋,王凯旋是为了帮初恋丁思甜完成遗愿,而丁思甜,只是因为迷恋彼岸花盛开时的各种美好。  要理解一个故事的主旨思想,就必须首先搞清楚故事的核心冲突。所以,电影《寻龙诀》故事的核心冲突与核心人物分别是什么?答案是,胡八一与丁思甜,针对彼岸花的不同态度。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些天,舆论场上的很多人误以为《寻龙诀》是一部纯粹的盗墓历险故事,所以核心人物自然就是摸金校尉三人组,三人组之外,则是大金牙,然后各种僵尸,道具,蒙古小胖,等等,至于丁思甜,很多人的诠释只有两个字,女神,或者再加上,辽代奥古公主,颜值担当。当然,如果把《寻龙诀》看做一场莫名其妙的盗墓故事,这样理解似乎没有错,但如果只是这样,那就是完全中了导演与编剧们的圈套了。这样的故事,似乎除了特效确实什么也没有,没有价值观,没有内涵。而可笑又不可思议的是,电影上映后的这些天来,大家似乎真的都只有这一个方向,这就有点可怕的味道了。  简单来说,电影《寻龙诀》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如上所述,这是导演给大家设计的圈套,很多人都陷进去了,而且还挺舒服。另一条是暗线,偌大的评论界,无数种声音,对这条暗线的解读却几乎绝迹。我们说这条暗线,才是《寻龙诀》故事组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这内涵,简直让人毛骨悚然,拍案叫绝。  如前所述,《寻龙诀》的核心冲突就是胡八一与丁思甜针对彼岸花的对立态度。为什么是他们俩,尤其是丁思甜,戏份那么少,怎么会是主角?只是因为,胡八一与丁思甜,在电影与现实中,他们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生选择,以及,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  所有人物的冲突,本质上都是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冲突,而电影《寻龙诀》,则是针对彼岸花,分成了两派的尖锐对立。为了分析这种对立冲突,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彼岸花到底是什么?  其实电影主创的暗示已经非常明显,仅仅从字面即可理解,彼岸花,彼岸的花,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魅力鲜花。所以彼岸花的寓意,狭义而通俗的解释,即:中国人民脑海中对于美国西方的美好想象。  于是,针对这朵“彼岸的花”,胡八一与丁思甜分别作出了何种选择?首先是丁思甜,自始至终,她对“彼岸的花”充满各种美好憧憬,认为彼岸花盛开时特别美丽鲜艳,非常希望得到一朵彼岸花,对彼岸花与“彼岸的花”是一种完全地憧憬,欢迎,拥抱,期盼的价值观。而胡八一,从一开始进入地宫之前,凭借对阴阳八卦知识的深刻理解,希望制止大家破四旧,最后无奈与众人躲进地宫。此时的胡八一对彼岸花没有明确态度,但我们知道,20年后,彼岸花再次盛开,是胡八一毅然选择砸烂彼岸花。所以胡八一对彼岸花,没有憧憬与拥抱,而且在彼岸花投射的幻觉中,依然保持绝对清醒。  接下来就是二人的结局。丁思甜,在表达了对彼岸花的美好期待之后,彼岸花盛开,彼岸花投射的幻觉让日本兵复活,日本兵对众人疯狂屠杀,地宫被引爆,几乎全队牺牲。而丁思甜本人,最后为了救两位队友,掉下电梯,葬身火海。胡八一,在20年后的1989年,再入地宫,彼岸花再次盛开,在面对幻觉中复活的丁思甜,毅然选择砸烂彼岸花,并最终逃离地宫,获得重生。  电影《寻龙诀》的故事,从狭义上看,其影射的就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所有人,在面对美国这朵来自彼岸的花,所作出的各种不同选择与相对应的不同结局的故事。这是一整个浩大时代的故事,一整个民族国家的故事,是亿亿万万无数个体关于人生选择的故事,而所有的选择,最后都投射在电影中两个完全对立的艺术形象:你是选择成为胡八一,还是选择成为丁思甜?  如果这还不够直白,那还可以更加直接:新中国成立以来,此岸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只有一个伟大而遥远的梦想;而彼岸的美国,看似花团锦簇,鲜艳美丽,让人产生无限美好想象,那么作为生活在此岸的中国人,你是选择坚守此岸,拒绝彼岸,还是选择离开此岸,拥抱彼岸?  如果还不够?也可以这样: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美国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的种种诱惑,你是选择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西方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迷思,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还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虚伪而邪恶的包装宣传,选择背叛自己的祖国与人民,选择背叛本民族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在愚昧与无知中,选择成为别人的棋子,站在本民族价值观与核心利益的对立面,成为本民族国家与人民的叛徒?  你们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们说,这样的内涵够不够深刻?你们说,这样的内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故事讲述?你们说,寻龙诀的故事,是否足够惊艳地讲述了这样的深刻内涵?
  很多人可能表示不服,你凭什么这样解读?你有什么证据么?你这脑洞是开太大了吧。好吧,我们不急,慢慢来,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旦我们推开了第一扇大门,电影里无数被忽视或无法解释的细节,全部都有了无穷无限的生命力。这就如同解一道纷乱复杂的奥数证明题,只有作出了正确的假设,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方向,才有可能做出正确证明。我之所以相信这才是《寻龙诀》的故事本质,是因为电影中早已有无数个细节可以佐证。  首先我们再来分析丁思甜这个角色,坦白说,这是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也是我认为塑造地最成功的角色。简言之,丁思甜是《寻龙诀》电影故事中最典型的反面角色,是错误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是电影最深刻批判的对象。  丁思甜出场不多,而仅有的几场戏,就把她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有几个细节,请大家再回忆:  第一,丁思甜在车上弹奏的是手风琴,她是唯一的演奏者,手风琴是19世纪起源于欧洲奥地利,上世纪50年代初经苏联传入我国,刚开始发展缓慢,直到70年代末改开之后才开始较大发展。在丁思甜的1969年,在手风琴还处于启蒙阶段,她已经熟练使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她较早接触西方思想与器物,并选择了“拥抱”;  第二,地宫里,红卫兵热火朝天地破四旧,只有她注意到彼岸花,并且充满向往,正是那个细节,才有王凯旋与胡八一20年后重返地宫的故事。而在那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时代,她的思想已经“与众不同”,出现与大众思想背离倾向;  第三,电影结尾处,彼岸花再次盛开,在胡八一的幻觉里,胡八一拉着丁思甜逃离地宫,却发现丁思甜的袖章反戴,而此时的丁思甜,眼里只有旁边盛开的彼岸花。这种近乎明示的表达,当然不会是主创无意为之,或者只是恶作剧,而是主创在暗示观众:丁思甜是个叛徒;  第四,虽然刚刚回到地面,但在彼岸花的吸引之下,丁思甜没有任何犹豫,选择转身离开胡八一,满脸微笑走向相反方向,走向彼岸。无论胡八一如何呼唤,丁思甜不再回头。丁思甜最终是选择了“彼岸的花”。  所以看到这里,你的脑海里想起了谁,大家是不是觉得丁思甜这个人似曾相识,你是不是在哪过见过,听过,看过丁思甜,那个谁,谁,谁谁谁和谁谁,好像很像,越来越像,简直就是一模一样。是的,你们想的都没错,电影里的丁思甜,在改开之后80年代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阶层中,简直千千万万。  80年代的中国社会,国门初开,一批生长在红旗之下的年轻人,一块红包被掀开,突然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那样令人目眩的发达,原来彼岸的花可以如此灿烂精彩,再看看此岸,那种前所未有的落差所带来的心灵冲击,那种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惊异与恐慌,今天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我们不难想象,那个年代整整一代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彼岸花。  丁思甜说,彼岸花盛开的时候特别美。王凯旋说,我要带你找到彼岸花。胡八一问,砸不砸,王凯旋说,彼岸花是小丁的,谁都不许砸。  简单翻译一下:丁思甜说:美国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特别美好,当自由民主能够在中国实现的时候,中国将会变得特别美好。王凯旋说:我要为你实现中国的自由化和民主化。胡八一问,中国要不要拒绝美国西方的自由民主化道路?王凯旋说,中国的自由民主化是小丁的理想,谁都不能阻止中国的自由与民主。  这是曾经一代人的故事,是最真实真切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关于此岸与彼岸的人生选择的故事。如果故事就这样进行下去,如果彼岸花如想象中完美盛开,如果80年代就在一块红布的歌声中安然度过,如果歌声依旧,如果幸福可以像花儿一样,如果一切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故事与现实也许可以继续完美。但故事最让人唏嘘感叹的地方则在于:不同的选择,带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结局。而现实,却比故事本身还要让人嘘唏感叹。  时光的年轮转到了1989年,那一年,人民日报的新春致辞激情依旧,春晚的大联欢一如既往地精彩满分。几个月后,彼岸花终于再次盛开,带着80年代千千万万中国知识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盼望,彼岸花,在中华大地蛰伏了许多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再次盛开。  再然后,作为90前的你们,当然知道那一年发生了什么,而作为90后的我和我们,当然也不会不知道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放在今天回头看,如果说丁思甜是个恶人,可能有人不同意。但如果说丁思甜是个悲剧,相信大家都认同。丁思甜的悲剧色彩与悲剧本质,电影用了很多极其艺术化的方式作出了表达。比如几个细节:丁思甜每次出场都是完美无瑕,最开始,她是人群中的焦点,她是唯一会弹奏手风琴的最美女知青,她是人群中的女神,她的几乎每个镜头都笑容满面,她的笑容看起来纯洁纯净,如同天空与大草原一般。她在队友们的电梯遇到故障时,根本不思考自己的安危,立刻选择除掉故障,帮助队友离开地宫,而自己,却永远地葬身地宫火海。为了彼岸花盛开的美艳,她在草原上,面带笑容毫无愧疚地转身离开胡八一,最终选择了“彼岸”。  这就是电影《寻龙诀》艺术手法处理方式的绝妙之处。何为悲剧,就是把最好的花朵撕碎了给你看。导演用极其精练简洁的画面与镜头,向我们勾勒出一朵近乎完美的鲜花一样的美丽人生。只可惜她还不够完美,而她的结局,更是富有深意——葬身火海。  极致化的反差手法,导演为何如此处理?其目的,只为揭示《寻龙诀》想要表达的根本内涵之一:  叛徒必须死。  丁思甜,以及丁思甜们,她和他们无限接近于完美,但唯一的不完美,成为了她和他们最终只能被彻底毁灭的唯一且充分理由:选择背叛,即选择灭亡。  无须解释,这是故事,更是现实。此处的言语是一种多余,你懂得的一切敏感现实,都是对这个故事的绝佳阐释。而这个故事所要阐明的真理,正是对你懂得的一切的完美解释。  如此深邃的主题,如果你是导演和编剧,你将如何表达?而《寻龙诀》,不仅成功做到了,而且,成功地向很多人隐藏了“真相”。  之所以是很多人,而不是所有人,是因为我相信,这头房间里的大象,很多人是看得到的,只是那些看到的人,最终选择了集体沉默。令人可怕的不是房间的大象,令人可怕的是房间里所有沉默的大多数。  彼岸花,丁思甜,胡八一,他们是寻龙诀暗线故事的灵魂。一旦解开了这三个核心要素,所有其他人物和形象,也就相应迎刃而解。不同的角度,一切都会被颠覆。  最后,我们抛开彼岸不谈,再次回到我们此岸。  此岸的三类人,胡八一,王凯旋,丁思甜,可以说他们仨是整个此岸世界的全部,也是电影《寻龙诀》所重点剖析的对象。很多人可能不同意,为什么说他们仨是主角,而不是摸金校尉三人组。我说过,首先,电影《寻龙诀》是有两个故事而不是一个故事,明线盗墓,以摸金校尉三人组为核心,最后打败了环球矿业集团,逃离地宫;暗线,则是胡八一大战彼岸花,彼岸花最终被砸碎,胡八一们重获新生。  关于到底谁才是《寻龙诀》的主角,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证明电影故事主创们的态度倾向。这个细节就是:名字。  从年龄我们知道,胡八一,王凯旋和丁思甜大致都出生于50年代初,他们的名字,八一,代表八一建党节,是革命的名字,凯旋,代表胜利归来,暗示志愿军战士从朝鲜战场回来,也是富有浓厚政治色彩;思甜,很多人可能只是认为这个名字很好听,但其实这名字的政治背景同样深厚。50年代初,国家百废待兴,全国大建设大发展,当时为了鼓励大家更有动力从事工农业生产,发明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叫做“忆苦思甜”,即想想过去吃过的苦,憧憬即将到来的幸福甜蜜。思甜,也是一句政治口号。  作者起名字永远都会很慎重,越是重要的人物,名字越不可疏忽。很显然,所有人物名字中,只有这三人最有政治味道,而摸金校尉的杨雪莉的名字,很草率,甚至没有中文名,与胡八一和王凯旋都很格格不入,这样的安排,早已暗示,杨雪莉根本不是故事核心人物,甚至不承载任何价值倾向。当然此处不考虑原著,仅分析电影故事本身。  两次下地宫的经历,尤其是第二次下地宫,面对彼岸花,他们分别作出了差异化明显的选择,代表了不同价值观,同时也直接导向了不同结局。如果影射到现实,仅仅他们仨,就可以代表中国自一百多年前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以来,几乎所有的中国精英阶层所作出的,三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所有人。  这就是电影《寻龙诀》最伟大的地方。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部短短两小时的电影,通过并不十分戏剧化的盗墓情节,影射了过去一百多年亿亿万万中国人民的选择,影射了一个相对较弱的民族国家,在面对更强大文明体系时的,三种不同态度。  反抗?顺从?摇摆?胡八一?丁思甜?王凯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彼岸花,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完全相同的选择。人民内部的分裂,就从胡八一们和丁思甜们的不同选择开始。  我是一个标准的90后,我并没有任何文革经历,也没有80年代经历,但是在我看来,电影《寻龙诀》里的这条暗线其实并不深奥,电影主创在很多地方都做出过暗示,所以原以为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观点和解读,但是自电影上映以来,在各大电影评论区域,所有关于电影《寻龙诀》的评论,基本都仅停留在特效,工业,标杆等技术层面。  何以至此?有果必有因,当我们认真分析这样的舆论现象之后,我想我们可能面临一个比电影故事还要复杂的现实局面。
  市场上看不到对于《寻龙诀》暗线解读的原因,可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80后90后为代表,这类人是目前中国电影观众的绝对主流,占到观影人群的一半以上。而这类人的年龄和成长经历决定了,在1989年,彼岸花盛开又被砸烂之后,这类人便很少再看到丁思甜这个人群的存在。大家都知道,现实中,八九之后的中国,经济上扩大开放,但政治上全面收紧,以前只有在80年代才享有的,90年代之后就销声匿迹。丁思甜们在八十年代末经历了一次集体大逃亡,逃亡的结果,使得此岸派全面占领了此岸,此岸强化对彼岸的提防与封锁,胡八一与丁思甜的斗争竞争,从明转向暗,所以对于彼岸花,80后90后其实已经无法很容易接触到,而像80年代末那样的彼岸花盛开的场景,则是二十多年来再没有过。其根本,用电影场景来解释就是,彼岸花已经被胡八一们砸碎,彼岸花被毁,一切幻觉和魔鬼都已经消失,所以关于此岸与彼岸的争论选择,作为观影人群的主力,80后90后已经无法再有切身感受。对于60后70后创作的《寻龙诀》故事,大多数年轻人能发现精彩的盗墓线,却看不到更多只存在于60后70后心目中的彼岸花。  存在决定意识,80后90后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们这代人,无法感知到80年代的思潮翻涌,无法体会当年的他们,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先进发达,所感觉到的彷徨,恐惧,憧憬和仰望,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当年会有人叫嚣“再殖民三百年”。所以当电影中的彼岸花再次盛开,没有经历过80年代的年轻观众,只看到了炫目的特效和莫名其妙的背景设定,却无法体会主创们精心设计和隐藏的政治隐喻。  彼岸花被砸之前,彼岸花被砸之后,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一年整个中国经历了一次思想洗礼,此岸与彼岸的界限日渐清晰,丁思甜们已经过去,胡八一们迎来新生。  看过以上解读的80后90后,一定会有这样的看法:这脑洞开得太大了吧,哪有那么玄乎?我想依然是存在决定意识,很多人所认为的脑洞大开,只是因为时代走进了新的拐点。而在拐点的前一段,从狭义上讲,出生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的人,却是面临另一个选择。  也就是我想分析的第二类观众,他们是文革的亲历者,是80年代的亲历者,甚至是彼岸花第二次盛开时的亲历者,当他们在电影院看到彼岸花盛开时,他们一定更能领会电影主创们的良苦用心。因为他们,或者他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曾经亲眼见证彼岸花的盛开,而后来,他们和他们曾经的身边人,因为不同的选择,分别成为了现实版的胡八一,王凯旋和丁思甜。  但问题在于,那些看明白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整个偌大的舆论场,居然没有一个见证彼岸花盛开的人,来讲述彼岸花盛开背后的博弈与较量。  果然,这终究是一场无声较量。  彼岸花代表整个80年代中国知识青年对美国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与价值观的美好想象与向往,这就如同一只房间里的大象,一半人确实没看到它,还有一半人真的看到了它,但是那些看到的人,面对这只大象,居然选择了集体沉默。  我作为90后的代表,我们出生长大在一个没有文革,没有80年代的时代。在我们出生前几年,彼岸花盛开,又被砸烂,所以90后这代人,面对彼岸花的政治隐喻,因为没见过,无法做出全面识别,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如果50年代至70年代生人,大家也都保持沉默,这就别有一番味道了。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我渐渐意识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们,是如何面对这头房间里的大象。很多年轻90后们,对文革红卫兵的狂热感到非常不解,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距离文革非常遥远,文革已经被邓小平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但是我们可能忽视了一点:  那些文革的亲历者们,那些80年代的亲历者们,他们当年是像我们一样的中国知识青年,而如今,他们大多40至60多岁,他们掌握了这个国家最多的财富,把持着最多的权力,他们制定了这个国家的游戏规则,他们为这个国家的后代指明了一个又一个正确方向,划出了一条又一条政治红线,如果现实真的如此,谁又能说,文革距离我们很遥远呢?  今天随便一句话就能上头条的那些风云人物,他们活跃在中国政界,商界,媒体界,学术界,他们在政府单位,在学校,医院,电视台,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中央脊梁,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但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忽略的是,他们都曾是文革的亲历者,都是80年代的亲历者,他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曾面对彼岸花盛开的诱惑,都在诱惑面前做出过自己的不同选择,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一朵彼岸花。
  比如刘晓庆,比如任志强,比如马云,比如李彦宏,比如柳传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曾见现实中的彼岸花盛开。  而如今,当他们在电影中看到彼岸花盛开时,居然选择了集体沉默。这背后的集体心理,应该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群体性样本。  记得以前,官方一篇评论性文章就写到,面对80年代末的那场政治风波,20多年来,大家早已心照不宣地选择了沉默。果然,当《寻龙诀》上映,偌大的舆论场,居然没有丝毫解剖的声音,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拉到工业特效层面,而对于“没有内涵”“简单无脑”的来自年轻一代的声声指责,居然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为电影平反。  这意味着什么?宁可被所有人误解,也不愿意为了所谓荣誉而揭开现实中的伤疤。是这样么?  沉默,沉默,沉默的大多数,文革与80年代,成为了我们的这个时代,房间里最大的大象。  就像电影里胡八一所说的:已经过去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而王凯旋的回答则是:这事我过不去。过不去的结果呢?只是让彼岸花再次盛开,灾难再次降临。也许我们这个社会的精英们也很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沉默的大多数来说,他们多少都能明白彼岸花的寓意,多少都能想起自己年轻时面对彼岸花的萌动与摇摆,但历经岁月洗礼,20年后,他们,电影中的胡八一,现实中的张朝阳李彦宏们,他们很明白:已经过去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过不去,只可能会让灾难再次降临。  而电影里,王凯旋选择了过不去,直接导致灾难二次降临。这也许是对现实政策的一种委婉解释与隐晦背书:政府带领大家集体沉默,只是为了不让彼岸花重获新生的机会。  啊,《寻龙诀》,多么政治正确的一部电影!  在这里再次回答下大家的一个普遍误解。很多人看过电影,都认为《寻龙诀》是广电总局的一次伟大宽容,理由是:电影里很多文革镜头,而且对文革与伟人,有很多暗讽与批判味道,更包括日军僵尸等情节,以为这些都是总局的禁忌,能被上映则得感谢总局圣恩。  完全错误。首先,总局的审查底线有没有放宽,我不知道,但仅就电影《寻龙诀》,就判断总局已经放宽,这肯定错误。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能够深刻理解总局的审查模式。都知道广电总局审查电影,但广电总局到底要审什么?很多人没搞清楚。  从不同层次,可以给出很多不同答案,但最关键一点,在于电影必须符合“政治正确”的基本总原则,简言之,电影中的各处细节,必须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路线,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保持基本一致,不可有任何忤逆。  记得导演在采访时说过,《寻龙诀》的过审非常容易,全篇只有几处简单的台词修改,所有大致结构和情节设置,几乎都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很多人不理解,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寻龙诀》是一部明显贬低文革与毛的电影,但他们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政治隐喻,也就是胡八一与彼岸花之间的生死较量。  让我们从总局的角度,分别解析这两个现象。首先是文革,终于谈到了文革。第一次下地宫,导火索是红卫兵破四旧,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确实有批判文革的含义,但,批判文革并不违反任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路线,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恰恰相反,现如今的党中央,恰恰也是文革的批判者而不是赞美者。习上任后第一件事是去莲花山而不是韶山,这是有原因的。因此,对文革的批判立场,不仅不与中央立场相悖,甚至是相向。中央的立场是坚持改革开放,而改开与文革本身存在一定程度对立,政治上如果不打倒文革思潮,文革思潮就可能崛起,进而威胁改开立场。所以批文革,在总局看来,即便不加分,但也不必减分。
  而对于第二点,即寻龙诀中胡八一战胜了彼岸花的设计,则不仅不会减分,反而给电影在总局眼里加分不少。总局审意识形态,主要看两点,一,人物什么样的价值观;二,该价值观最后什么结局。根据分析对比结果,原则是:与中央高度一致的价值观必须善终,与中央高度不一致的价值观必须不得善终。  彼岸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投射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的虚伪价值观,最后被胡八一砸烂。在存亡关头,胡八一简直邓小平附身,胡八一说,砸。邓小平说,压。高度一致,完美,通过。  胡八一,坚定拒绝彼岸花,打破了对彼岸花的迷思,重获新生,正确,大红花。  王凯旋,虽然有过犹豫,但最终迷途知返,可以善终。  丁思甜,美丽善良,多才多艺,简直完美女神,但选择了彼岸,即选择背叛,叛徒必须死,绝不姑息,绝不轻饶。葬身火海,不得善终。正确,点赞。  这就是总局的审查逻辑。政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政治,政治大过天。  试想,如果电影里,丁思甜没有死,反而在美国逍遥快活,或者胡八一最后关头没有砸烂彼岸花,没有逃出地宫,哪怕你特效做的再好,总局会如此轻易放行么?  有人不一定理解,再举其他例子,比如《色戒》,有人说被禁是因为裸露镜头,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最核心的,还是因为电影中,特务头子易先生最后杀死了革命党人,正派死去,反派得道,政治极其不正确,哪怕你是李安,也必须毙。  再比如《颐和园》,电影里那些拥抱“彼岸花”的学生们,那些丁思甜们,不仅选择去了欧洲彼岸,而且活的还不错,所以《颐和园》必须毙,而《寻龙诀》里面的价值观则是完全相反。  《寻龙诀》,简直就是一部极其政治正确的电影,你可以想象广电总局对电影中的政治隐喻是有多么满意,几乎没有丝毫反叛内容和故事情节,所有人物命运,都精准切中总局们的痛点。  《寻龙诀》,不仅仅是在批文革,《寻龙诀》最大的棋,是在批美国西方价值观,是在无情揭露西方意识形态与自由民主化道路的虚伪和错误。所以你们看,彼岸花盛开时是丁思甜们所想象中的美好么?不,是血光之灾。  总局表示很满意。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彻底弄明白《寻龙诀》能顺利过审的根本原因。  再讲讲电影台词。一部伟大的电影,一般都有核心台词,这些台词犹如点金之笔,能准确把握故事核心。在电影《寻龙诀》里,我认为的最核心的台词有两句:  第一句,在僵尸不断袭来,面对彼岸花的美丽幻像,胡八一被问到:“砸不砸?”  简单直接三个词,其实就是全部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核心。那一年,胡八一被问到这个问题,邓小平同样被问到这个问题。此后二十多年,我们无数次面临这样的政治拷问。具体到今天的习,场景反复出现。比如关于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法案,面对美国的严重关切与反对,“要不要通过?”,全国人大第三次审议的反恐怖主义法案,面对美国的严重关切与反对,“要不要通过?”全国人大审议国家安全法案,面对美国的严重关切与反对,“要不要通过?”。  这里特别强调一句,现实与电影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电影里彼岸花被砸,地宫塌陷,但在现实,80年代末的彼岸花虽然被毁,但却不是最后一次盛开,后来无数次,彼岸花都以不同形式和规模反复绽放,比如非政府组织,比如暴力恐怖主义,等等。  《寻龙诀》还是简单无脑的么?不夸张地说,《寻龙诀》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上演,而且这不是一两个人的故事,而是千千万万个现实故事,关于选择,关于人生,关于中美国际政治博弈,关于中美权力争霸竞赛,从未停歇。
  第二句,电影的最后一句,是逃出地宫后,新兴商业资本家代表大金牙同志,向所有观众大声询问的一句话,内容大概是:  “这到底是阴曹地府,还是极乐世界啊?”  在所有影评中,这一句似乎都未曾被注意到。如果从盗墓线来看,这句话似乎是疯疯癫癫的搞笑担当,是为了再次表现大金牙的幽默,让故事在一轻松喜剧的气氛中结束。但我们说,《寻龙诀》绝不是一个简单无脑的爆米花大片,而是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内涵与政治隐喻。  把这句话放在暗线的中国命运与中国选择当中,当彼岸花被灭,90年代后,类似于80年代末的大动荡已经不再,政治保守平稳,经济对外开放,整个国家从一穷二白的第三世界丐帮帮主,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国际政治舞台相对边缘的位置,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准中心。当年胡八一们在关键时刻选择果断砸碎了彼岸花,然后从地宫逃出,重见天日,当众人在碧水蓝天下庆祝,这时候的资本阶级代表的质问,恰恰是对于今天,后彼岸花时代的我们的一句赤裸裸的拷问:  拒绝彼岸花之后,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了,还是更糟糕了呢?  拒绝美国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之后,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了,还是更糟糕了呢?  电影中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这个问题,已经抛给了看过电影的数千万中国观众。在现实中,这个问题更是值得深思。我相信每个人都能给出自己答案,打破平均主义之后的贫富分化,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超常财富增长,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人答案也会迥异。  而我个人观点,打破西方迷思后的中国,拒绝了西方化道路的中国,选择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中国,既没有变成阴曹地府,也不是所谓极乐世界,而是一条人间正道,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与西方不断博弈竞争之后,中国人面对祖宗,后代与历史,所走出来的独立自主的沧桑正道。  (完)
  传统文化主流是好的,但传统文化也有糟泊要破,只是大众往往分不清真髓与糟泊。  -----其实文革中要求砸烂的是传统文化的糟泊;保留传统真髓!
  万一导演没想那么多呢
  伟大领袖发动文革,却没想到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完全超过了领袖的预期。  于是一个领袖的良好革命愿望,就被伟大的人民延伸演绎到空前的境界。  楼主,那不过是一部电影。你却能解读出这么多内涵,如果在60年代,楼主你一定是个很有创造力的革命小将。  难怪需要广电总局来给电影把关,否则,在我们这个充斥小将的社会,无限上纲是无所不在的。
  哈哈哈!
  70后文哥尾巴都没见着,60后文哥尾时才十几岁黄口小儿。所以,讨论文哥只有50.40之类以上才可以感同身受,其他人都算BB。
  看完了,电影还没看,晚上看一看  
  又在瞎解读  
  电影名就告示,寻"龙决"而不是,寻"宝"好伐?  手风琴→共主义,丶、、  其实就是,政治,文化,的选择问题,以前还有资社,东风还是西风?  东虽未定型,但定了方向定了心,所以是寻而不是护,卫,撼、、、
  我艹,这绝对是篇有深度的好文,我前俩天看完了。 还真没想到这个层面,作者说到胡八一幻想到丁思甜的画面,我当时还纳闷为什么丁思甜的胸章是反着戴的。看完此文,我恍然大悟!
  厉害,不知是不是软文,但我选择欣然接受  
  这脑洞开的有点大。这么有想象力怎么不自己搞创作呐??  
  89年砸碎彼岸花,大家应该懂的。
  原贴地址?  
  有点牵强,但电影里面毛语录确实非常多。
  耐心看完后感觉楼主你想多了
  政治正確無所不在!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畫面!
  国观的那篇已经看不到了,不知是删了还是隐藏了
  扯蛋,这样做人真TM辛苦,看个电影而己,看得爽,过瘾就可以了!
  我觉得解读的不夸张  
  什么垃圾电影,看的你这样感概万千,里面全是废话,让我想起了火影忍者的回忆剧情  
  看了楼主的解读,我就想到读书时那些语文试题,明明简单的几句话,偏要解读出过多的含义,我只能说吃多了,撑的难过。  
  国观的那篇已经看不到了,不知是删了还是隐藏了 ----转过来下。
  楼主你想多了,这纯粹就是一部满足观众探秘、惊险的冒险片,台词是因应故事时代背景的需要,砸碎彼岸花只是导人向善,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楼主发票吧啊,看你会被喷不
  真的这么深?发这一篇文章的人真的很厉害啊,能够发现?  
  别傻了,另外还有一篇解读成纪念胡耀邦的呢。
  很好!雖然是裝13,但這13裝得很有正能量!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要找回龍的尊嚴,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尋龍…… 找回中華民族在這個星球上“高大上”的自我!  
  楼主说的其实都能对号入座。电影太玄幻,虽然特效很好也不是很喜欢。  
  我真的把它當爆米花電影了,哎,說的這麽有道理,弄得我都信了
  该吃药了。  
  @万法唯识123
19:16:00  国观的那篇已经看不到了,不知是删了还是隐藏了 ----转过来下。  -----------------------------  什么国光 ?
  前几天去看,被日本僵尸兵吓得不轻,没想到点开此文,又被惊吓一次。  就电影本身,还是觉得不好看。  
  彼岸花解读应该是生长在阴阳交接处, 而不是什么大洋彼岸, 立意错了, 上面说的都不成立了吧。  更何况民国时代就有太多留学生出国, 接触到所谓乐器风琴什么的, 不觉得有什么突兀的。
  作为90后的年轻一代写的非常好!给赞!
  这个鸟人真能掰,看了一小段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有时候经历多了,每一件小事都能在文学作品里找到感悟,  
  竟然看完了  
  原先的文章已经被天涯给删除了
  好  
  看懂什么
  看着几个中国人带着一群外国人来到我国又凿又崩的盗我国土地挖我国的墓葬然后拿走我国的宝贝   然后一大堆中国人看得很开心???
  解读很合理 bz脑洞真大
  哈哈哈!真能想!有前途·~~
  解读成什么无所谓,作者可能也没想到这么多。不过能引起争议,至少说明这是个好东西。
  所以。。。俺对学文的
尤其是评论的
什么东西都能解读出一大堆东西,明明就是一个休闲娱乐的东西
非得整出及其深刻的内涵。。。。。
  顶  
  昨晚央视6套播了《寻龙诀》,重温此文,更认同楼主观点。
  寻龙决垃圾得要死,乱七八糟的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分析的好  
  前天看了寻龙诀。楼主说的好友道理
  60后70后年轻时代的理想者变成了利益既得者,或者毫无生气的屌丝。
  分析的好----支持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龙诀地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