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问题 英文V1 V2导弹问题

希特勒的V1还是V2导弹,精度不高啊_抗战之红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55贴子:
希特勒的V1还是V2导弹,精度不高啊
的V1还是,精度不高啊
IKEA宜家家居-冬季大减价开始啦,快来添加购物车,抢购先人一步!
有两点,一负责v2的科学家是以卫星为目标这在他投降美国后可以看出2,造v2的全是尤太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转】V2导弹计划
在20世纪初,有线通信和测绘技术的发展使陆军火炮成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超视距打击武器。也就是说,现在炮兵射手可以准确地攻击通过肉眼或光学设备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目标。从射程角度来看,德国在一战末期使用的&巴黎大炮&已达到了当时身管武器的极致&&它能把1 20千克的弹丸发射到130千米远的地方。但这种火炮过于笨重(全重375吨)所以只能依靠铁路机动,而且为了防止其长达39米的炮管在重力下变形,发射时身管需用钢架支撑。从这方面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炮兵在增加打击范围方面似乎已经无能为力了。&&&& &巴黎大炮&能够达到超远射程的关键在于,炮弹在击中目标之前主要是在空气稀薄的平流层中飞行的,这似乎与&太空旅行&有了某种程度上的联系。&&&& 从1 9&0&世纪中后期开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就从科幻文学的角度阐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被誉为&近代火箭之父 之一&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则提出了火箭在外层空间飞行的基本理论和液体运载火箭的基本结构原理。之后,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1 882~1945):将前者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6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并在空中飞行了2 .5秒。~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尽管魏玛共和时期的德国始终处于内外交困的局势之中,但这并未妨碍德国学术界对包括火箭在内的新科技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1 922年,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一位年轻物理学博士生赫尔曼&奥伯特(1 894~1 989)发表了博士论文《使用火箭进入行星系空间》。这篇论文与他后来的著作《空间航行的途径》,奠定了他在德国火箭理论界无可辩驳的地位。曰,一个由业余火箭爱好者成丅立的小团体&&德国宇航协会成丅立。它的会员包括:克劳斯&瑞德尔、鲁道夫、内贝尔、瓦尔特&瑞德尔、阿瑟&鲁道夫和瓦尔特&提尔博士等后来在世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史上耀眼的明星人物。大名鼎鼎的维尔纳。冯&布劳恩也在1 93()年(他当时正在柏林技术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加入协会。1931年,这个协会发射了会员自行制造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军方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具有潜在军事价值的火箭技术上来。1 930年春,德国陆军装备局成丅立了以炮兵中校卡尔-贝克为首的秘密进行军用火箭研究的弹道学委员会。贝克的副手霍普特曼&瓦尔特&多恩伯 格上尉负责项目的具体工作,当时他还刚刚获得柏林大学的工程学硕士学位。1 932年1 0月,在他的大力引荐下,火箭天才冯&布劳恩成为陆军装备局的正式雇员。德国宇航协会在1933年由于资金问题而解散,协会中有能力的技术人才也纷纷加入到弹道学委员会之中。&位于柏林市西南40千米的库莫斯多夫炮兵靶场是弹道学委员会的第一个临时基地。1932年底第一次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之后,冯&布劳恩等人于1933年6月完成了绰号&欧文&的第二枚火箭。它采用全铝合金外壳,长1 4米,全重150千克,装有一台推力2940牛顿、可工作16秒的火箭发动机,但未安装稳定尾翼和火箭首部配重。然而这次发射再次以失败告终,按照冯&布劳恩的说法&我们制造这枚火箭花费了半年时间,但它在升空后爆炸只用了1.5秒。&尽管如此,它却是德国陆军火箭计划正式启动的标志,因为&欧文&火箭获得了陆军的一个正式编号A一1(德文&Aggreqat的首字母,含义是军队的&集结号&)。 &&& 位于柏林地区的海兰德工厂(正式名称是&工业气体制造设备公司&)也曾为德国早期的液体火箭研究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奥地利籍火箭先驱麦克斯&瓦里尔、瓦尔特&瑞德尔和阿瑟&鲁道夫等人都曾在此工作过。这个厂的主打产品是液氧生产设备,为他们进行的业余火箭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瓦里尔在1 93 C)年5月的一次酒精爆炸事故中丧生后,厂主保卢斯&海兰德博士禁止了进一步的火箭研究。最后,鲁道夫等人转而通过冯&布劳恩介绍加入了陆军装备局的火箭研究小组。鲁道夫加入后的第一个成果是A~2火箭使用的发动机,推力1254 .4牛顿,可工作50秒。1934年年底,两枚A一2火箭从德国北海沿岸的博库姆岛发射成功并到达2200米的高度。德国在火箭研究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 &&& 纳粹党上台后,由于希特勒对于液体火箭的军事潜力很感兴趣,为此陆军装备局得到了上千万马克的专项财政预算。随着试验规模的不断扩大,库斯莫多夫靶场显然不能满足进一步的需要了。从1935年起,军方决定;降波美尼西亚地区的滨海小镇佩内明德建设&陆军装备试验中心&(HVP),为包括A系列火箭在内的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发、制造和测试提供场地。1 937年5月基地初具规模后,多恩伯格和他的&90人小组&来到了佩内明德。他本人被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任命为佩内明德基地的i总指挥,全权负责A系列火箭I的研发工作&德国火箭天才冯&布劳恩年轻时身穿军服的照片。虽然布劳恩一再声明自己只是一名研究者,但其所服务的机构表 明他是一名军人。&军用火箭的验证阶段是非常漫长的,因为这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在HVP建设期间,装有可正常工作45秒、14. 7千牛推力发动机的A一3火箭开始送入发射场试验。这种火箭全长7 6米,重740千克,重新设计了弹体的稳定尾翼,而且还第一次加装了由陀螺仪控制的可以调整后喷气体方向的燃气舵,弹体中还安装了温度计、气压计和用于回收弹体的降落伞和导航设备等。从1937年12月份开始,A一3火箭在佩内明德东北20千米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岛进行了4次发射。 但试验结果却完全否定了前期火箭的导航与空气动力学设计。 &&& 当1936年A一3火箭尚未完成最冬设计时,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布劳恩和瓦尔特&瑞德尔等人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安装245千牛推力发动机&的大型火箭发展计划。为了向陆军将领们兜售这种方案,多恩伯格又进一步提出这种火箭(导弹)最基本性能指标&&携带1吨重的负载发射到270千米以外的地万,并许诺这种武器可以在1943年投入实战。很快,这种处于蓝图阶段的火箭就获得了&A一4&的新编号。 &&& 但是,A一3火箭的失败使已经正式提出的A一4导弹计划面临尴尬的局面。无奈,他们只能发展主要用于解决飞行控制与制导系统问题的A一5火箭(它具有和A~3相似的外形和结构)。从1938年夏起,A一5开始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岛进行发射。惯性制导技术在当时尚处于幼年期,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大量的试验以暴露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据统计,到1941年年底为止,有超过30枚A一5从这个小岛发射升空&大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也不顺利。用于A一4的火箭发动机主体及冷却系统的设计工作直到1 940年初才由瓦尔特&提尔博士等人完成。到二战爆发前夕,希特勒似乎已对这个迟迟看不到军事应用前景的计划失去了兴趣。只有在不列颠空战以德国空军的惨败而结束后,希特勒和他的幕僚们才开始重新评估A一4计划的价值&&既然德国空军无法使英国屈服,那么不妨让炮兵部队再试一下。日,希特勒下令将A一4远程火箭正式列入陆军现役装备的发展计划当中。 &&& 作为A一4导弹研发部门负责人和佩内明德的首席科学家,冯&布劳恩在导弹设计方面的天赋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是毋须置疑的。他坚持认为&太空计划&将是A系列液体运载火箭的终极目标。他本人不但是纳粹党党员,而且还在1940年5月加入了党卫军,并在几年中晋升到少校军衔。按照冯&布劳恩自己的说法,加入党卫军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是我能继续从事佩内明德研究工作的唯一途径&。从现存的资料照片上看到的冯&布劳恩博&都是身着平民服装的,据说他只在面见希姆莱时才穿过一次SS制服,而且还是在多恩伯格的提醒下才穿的。 &&& 在佩内明德发射的第一枚A一4导弹被称为A4V1(&V&代表实验型),它在日发射失败。同年6月13日的第二枚发射也失败了。日发射的第三枚导弹顺利升空,由于电力供应的问题导致了一连串的子元件故障,但不管怎么说,它在发动机停止工作之前上升到了1 1 7千米的高度。同年1 0月3日发射的A一4导弹在飞行了190千米之后落入波罗的海,其溅落点距离预定目标点只有4千米;这是导航系统的一次了不起的成功。 &&& 这次成功使希特勒欣喜若狂,他要求陆军马上生产5000枚A一4导弹并投入实战。但是1943年的高级论证试验表明这种武器的可靠性仍然存在问题。日,当第10枚A4(即A4V10)发射时,主燃烧室在12号发射台爆炸,试验现场一片狼籍。同年6月30日的发射则更加惊险:导弹升空后出乎意料地失去了控制,坠入附近的机场并砸坏了几架空军战机。尽管如此,导弹生产线的准备和建设仍在紧张进行当中。&当英国皇家空军在1943年8月轰炸了佩内明德基地之后,德军决定在位于哈茨山区诺德豪森的一个用于存储燃油的地下隧道中建设新的导弹工厂,它的正式名称是米特维克国有公司。利用已有的地下建筑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工程量,而且可最大程度上避免盟军空袭的影响。此外,诺德豪森&劳动营&(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下属的子营)源源不断为纳粹提供生产导弹所需的大量廉价劳力。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强调,使用集中营劳工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佩内明德工厂出现的泄密问题。当然在私下里,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的党卫军在这个希特勒高度重视的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他迫不及待的想抓住这个向&元首&邀宠的绝好机会。伴随着这一领先于时代的科技进步而来的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有组织暴行。据不完全统计,到1945年3月为止至少有1. 5万名劳工死于A一4导弹的生产及相关设施的建设中,这比它在实战中杀死的人还要多。&A一4导弹的技术特性 &&& 从1 943年1 2月底第一批A一4导弹正式出厂时开始,它就有了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别称&&V一2。 && &V&是德文&复仇武器&的首字母缩写。显然纳粹决定将其作为一种报复皇家空军轰炸德国城市的手段。V一2导弹采用单级火箭结构,发射全重1 2 52吨,其中包括3.71吨75%的工业酒精(原料B)和4 9&0&吨~1 83℃的液氧(原料A)。两者分装在弹体内的铝镁合金容器中。在佩内明德生产的最初300枚导弹被命名为A一4A型。对试验反映出来的问题改进之后的量产型被命名为A一4B(注意其子型号的标识均为大写字母)。但是当其投入射程超过300千米的&全程&试验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落入目标区的往往仅是&一堆残骸&且弹头也不毹引爆,这说明导弹在下降段就已经在空中解体了。 &&& 由于德国科研人员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所以他们无法确定导碑出现此种故障的原因。最初他们判断,这可能是在超低温的液氧与再入段产生热量(弹体外壁温度高达805℃!)的综合作用下引起的弹体结构形变所导致的。从1 944年4月开始,在液氧箱外部覆装了玻璃纤维隔热层的A一4C型导弹开始投入生产。虽然这个措施确实降低了导弹的故障率,但是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最后,又在弹头整流罩外壁覆上了~种特殊的烧蚀材科(注:一种固体防热材料,主要用于导弹头部、航天器再入舱外表面和火箭发动机内表面。这种材料在热流作用下能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升华、侵蚀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借材料表面的质量消耗带走大量的热,从而达到阻止飞行器主体结构在高热下损坏的目的)。 &&& 1944年8月底开始的多次试验表明这种设计非常成功。由于这种结构被称之为&tin rousers&.&&&& 所以笔者推断它可能是一种锡合金材料,这与现代弹道导弹所采用的碳基和硅基烧蚀材料是不同的。&发动机 &&& V一2导弹采用泵压式推进剂供应系统。导弹发射时,装在弹体内特殊容器中1 75千克的80%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原料T)与22千克的33%高锰酸钙溶液(原料Z)在压缩空气的驱动下进入涡轮机燃烧室。两者反应后产生385℃的水蒸气推动内置的426.3千瓦涡轮风机以3800转/分的高速运行。涡轮提供的动力每秒钟可以使58千克(压强为2.3兆帕)的酒精和7 2千克(压强为1. 75兆帕)的氧气通过管路进入到发动机主燃烧室顶部的1 8个&预混和室&中初步混合,然后注入主燃烧室,这可以解决燃烧不稳定的问题。据说,主燃烧室的理想工作状态是1.5兆帕压强、250 C℃。燃烧产生的后冲气体将作为导弹在主动段飞行的直接动力。 &&& 火箭发动机的散热采用&再生冷却&的方式。酒精燃料首先通过专门管线注入到燃烧室基部,然后酒精再通过一个围绕在燃烧室外壁的管路进入到混合室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燃烧室的温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酒精的温度以加速燃烧过程。由于这种散热方式效率较低,现代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很少采用这种冷却方式,但这在当时却是易于实现的唯一选择。 &&& V一2的导弹发动机可正常工作65秒左右。当处于320千米的最大射程状态下时,其主动段的最高点可达3.5万米。推进剂和催化剂耗尽之后,导弹的全重;肾减为4 04吨,在惯性作用下它将继续升至9.7万米的弹道最高点,这里就是空气非常稀薄的大气层热层下界。然后导弹在重力作用下弹头偏转,并在无控状态下落入目标区。根据计算,在触地前瞬问的速度高达3240千米/小时!&空气动力学设计&&&&&&& V一2是当时人类所制造的速度最快的飞行器。超音速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对于当时的导弹设计人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况且导弹还要以不同的速度在密度差异很大的介质中飞行。德国在佩内明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批超音速风洞以及世界领先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机构。现有资料表明,当V一2导弹主体工程完成时风洞仍在建设之中。也就是说V一2的气动外形设计主要是以理论计算为基础的。不过令人吃惊的是,这与后来风洞测试中所获得的结论十分吻合。&制导系统 &&& V一2导弹的惯性制导系统主要由两个二自由度陀螺仪(在一个惯性坐标系中,它们可以测量出导弹绕三个坐标轴的角速度)和一个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组成。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弹体上。陀螺仪可测出弹体在三维空间中偏离预定弹道的角度,然后飞行控制系统根据反馈的控制信号,利用安装在喷气发动机尾部的两对燃气舵和安装在尾翼上的飞行控制舵可对弹道进行实时修正。其中前者主要用来调整导弹方位角和俯仰角;后者主要用来控制导弹的滚转角(即弹体相对与运动轴转动的角度),以保证弹体始终在预定弹道上飞行。导航设备的电力来源则是由蓄电池提供的28伏/60安培直流电。 &&& 导弹主动段最大速度是由发动机工作时间所决定的,这也是控制导弹射程的最主要因素。安装在弹体纵轴上的加速度计,利用偏心陀螺的进动性原理,使陀螺设备的不平衡质量在加速度作用下所产生的力矩与陀螺力矩相平衡,最终使陀螺转动的角度正比于加速度的积分(即弹体沿运动方向的线速度值)。然后,将这个线速度与发射前输入的预定值比较。预定值达到后即发出控制信号,关闭发动机。随后导弹将在惯性作用下继续飞行。但是按照现在的标准,V一2导弹还不能称之为精确制导武器,因为它的理论圆概率误差竟然达到了5000米!& (注:国概率偏差(CEP)是以炸点(弹着点)散布中心为圆心,弹着概率为50%的圆域半径,简单的说也就是涵盖50()%弹着散布点的圆半径)。 &&& 从历史照片中可以看出,早期用于试射的V一2大多是黑白格子图案,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地面人员通过目视方式对导弹飞行轨迹进行监测;而后期导弹大多用迷彩伪装。&威&&& 力 &&& V一2导弹的有效负载约1吨,其中战斗部装有738千克由60%硝酸铵和40%TηT混合浇铸而成的&阿莫托&炸丅药。导弹在高速飞行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限制了威力更大的高比例热敏硝胺炸丅药的使用。弹体在触地时产生的巨大动能和弹头爆炸的威力结合在一起,在开阔地上形成~个深约10米,直径12~15米的大弹坑。如果落入人口稠密的城市,其威力足以夷平一个街区。 另外,在遭到V一2袭击的城市中,人们发现其发动机燃烧室是爆炸后唯~保持完整的部件。虽然在大多数时候燃烧室都会半埋在地下,但如果它在爆炸力的作用下弹出的话,这个重达600千克的大家伙就会在人流密集的街道上,杀死不幸位于它&飞行轨道&上的所有人。&导弹部队 &&& 导弹部队的组建工作始于1943年秋。按照军方的预期,Fi103巡航导弹(V一1)和V一2导弹在次年春天即可投入实战。由于这两种武器主要目标都是伦敦,所以在1943年& 12月1日,陆军总参谋部成丅立了一支由陆军和空军人员组成的混合部队&&第65特种军,军长是炮兵中将埃里希?海涅曼,总参谋长是一名空军军官。军司令部位于法国的& 圣日尔曼。 &&& 1943年7月,第444(导弹】训练/试验连在位于佩内明德附近的科斯林成丅立。同年8月这里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大规模轰炸之后,这个连队被转移到了波兰中部布里兹纳一个武装党卫军炮兵靶场中进行实战发射试验。从1943年9月起,陆军第836、485和962(机动)导弹营也开始了组建工作。布里兹纳繁重的试验工作使多恩伯格少将经常在司令部中缺席,因此海涅曼委任又一位资深炮兵军官理查德&梅斯准将接替前者的工作。 &&& 但是当梅斯准将在1 944年3月视察导弹部队的准备情况时,发现这三个导弹营的组织和训练状况非常糟糕。梅斯准将大发雷霆,并在报告中将836营营长描述成一个&无用、懒惰、夸夸其谈、自大的傻瓜&。因此,他命令将第962营的骨干补充到前两个营中。这样,正式参加导弹袭城战的国防军(机动)导弹营只有第485营和第836营而已(第962营的编制在不久即被撤销)。由于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梅斯准将向军长提出辞职,并要求到前线去指挥部队,因为这个烂摊子仍需要多恩伯格去处理。 &&& 几个月后发生的&720&事丅件则完全改变了V~2导弹部队的组织结构。希特勒已不再信任那些控制他的&奇迹武器&的国防军高级军官了。党卫军开始接管V一2导弹部队的指挥权并通过&骷髅队&控制了米特维克工厂。不过希姆莱希望在佩内明德基地获取更多发言权的计划却遭到了失败。1944年8月,曾经参与设计纳粹灭绝营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党卫军中将汉斯&卡姆勒成了负责V一2作战的&特别专员&(实际上的导弹部队总司令)。一个月后,V一2导弹部队正式从第65特种军独立出来,称为&第65步兵特种技术部队&,通常简称为&复仇&师。 &&& 早在1 944年春,希姆莱就开始着手组建党卫军自己的v一2导弹部队。这支部队是以原武装党卫军炮兵第500(火箭炮】发射大队为基础的。经过特别挑选的党卫军官兵补充到这支部队中,然后被送往科斯林的国防军导弹训练学校进行培训。据说卡姆勒掌权之后为了保证党卫军导弹部队在作战能力方面超过国防军的导弹部队,在米特维克工厂专门建立了一个临时性的培训辛心。但实战表明他们的战绩并不突出。这支部队实际上只达到连队的规模,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其称为&武装党卫军第500导弹连&。 &&& 在日德国发动导弹袭城战的前夕,卡姆勒将军下达了1号令,V一2发射部队划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集群。在理论上.每个集群应包括5306名人员和1592辆各型机动车辆。但由于作战目标与战术组织的混乱,这两个集群下属部队的番号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从未达到满编状态。 &&& 实际上,在整个战役期间卡姆勒将军手头的V一2机动导弹发射部队只有两个经常不满员的导弹营(第485营和第836营)以及一个需经常到波兰境内参加导弹发射试验的第444连和党卫军第500导弹发射连。根据日颁布的命令,上述V一2导弹部队的兵力得到了扩充。其中:第485营扩充为第902师属炮兵团;第836营扩充为第901师属炮兵团;党卫军第500发射连扩充为党卫军第500发射大队(营级规模);第444训练和试验连则扩充为师属训练和试验大队(营级规模)。但到战争结束为止,这些部队的扩充计划仍停留在纸面上。&v一2导弹发射程序 &&& v一2机动导弹部队以&炮兵连&为基本单位。每个连包括一个连部以及下辖的发射分队(包括3个发射组,每组携带2枚导弹)、无线电分队、技术分队和推进剂分队。 有时还会得到陆军高炮部队的支援。由于发射环境的复杂性,导弹部队的所有人员都配备有轻武器,并被要求在必要时&能像步兵那样作战&。 &&& 每次发射的目标点都是由德国最高统帅部(即希特勒本人)决定的。基于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V一2导弹无法像多数的现代公路机动弹道导弹那样进行随机发射,而只能定点发射。目标确定之后,导弹连下属的无线电分队测量出最佳的发射台位置,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导弹的射击诸元。当然无线电分队也负责平时和战时的部队通信工作,他们还配备有可监控导弹飞行状态的机动雷达设备。 &&& 发射阵地确定之后,未装弹头的导弹运抵发射点附近火车站,等候在此的技术分队人员使用16吨德弗雷斯/斯特拉勃可移动式龙门起重机把导弹从铁路平板车吊装到&维达尔&公路拖车上,再由哈诺玛格ss一100型多功能牵引车拖至技术分队与发射分队的会合区。导弹运抵会合区后,等待在此的技术人员为v一2装好弹头并进行必要的检查,然后再次使用龙门起重机将完整的导弹装到发射...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请教V1 V2导弹问题_钢铁雄心2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348贴子:
请教V1 V2导弹问题
我选的希腊 导弹造好放那1年了 然后对意大利宣战了 V1射程300 V2射程2400 我选择导弹随便对哪里点右键只有待命选项 导弹的任务栏里也只有待命选项 求教各位大大 导弹怎么发射啊???在线等。。。
求解跳的一直很近,手机...
理由如下: 1.小智对波...
我好开心啊哈哈哈哈哈哈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导弹射程太进了···科技没搞好 V1 1500
V2 3000 洲际导弹 8000.....
我会说你要造火箭基地么。。
V1V2不挂核弹头就是渣,我用四个V1轰莫斯科,就掉了两点防空。而且战略转移特别慢,我从美国本土转移到欧洲用了几个月
问一句,你希腊几几年造出的导弹?这么吊?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教别人问题的邮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