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中国是不是准备什么英语对西方说“游戏结束”了

当前位置: &
09:10:48 & & &
在中非关系迅速深化的同时,却引来西方媒体持续的猜测与攻击。美国《纽约时报》5月曾连发4篇长文,以“中国式新殖民主义?”为总标题,给中国企业集体扣帽子。16日,英国《金融时报》又发一篇题为《:中国雄心的试验场》的文章,依然带着老眼光将中国的投资标签为“不平等”、“机会主义”,不过,作者也不得不大篇幅承认中非合作成果,指出中国为给非洲带来了而选择权,这些国家已经受够了前殖民强国关于人权或民主的说教。文章指出,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非洲之际,中非关系正在改变非洲大陆的商业和政治重心。外界往往容易忽视,非洲在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5月31日,中国建设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建成通车,这条由中国设计、提供贷款并建造的铁路在运行之后,透露出满满的国铁范儿。很多西方政府几乎放弃非洲中国看到机会文章称,在肯尼亚北部海岸的帕泰岛上,有一些肤色较浅、有着中国人相貌特征的非洲人,那里还有古代中国瓷器的碎片,甚至还有一个名为“新尚加”的地方。这些似乎都印证了当地的一个故事,15世纪的中国探险家郑和的船队中遭遇事故的水手们在这个岛上定居下来,比哥伦布登上美国土地要早很多年。不管在肯尼亚是否存在这位中国伟大航海家的船员的后裔,有记录显示,500多年前,曾有大型船只抵达非洲东海岸,用中国的珍宝交换了象牙、鸵鸟和斑马等异域奇珍。实际上,中非交往可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通过反殖民团结和工程建设,中非关系得以巩固,特别是长达1860公里的连接赞比亚与坦桑尼亚海岸的坦赞铁路。然而,过去15年,中国与非洲接触的程度,让之前中非几百年的关系相形见绌。文章称,中非关系正改变整个非洲大陆的商业和地缘政治重心。很多西方政府几乎放弃了这块大陆。欧洲和美国把非洲视为一个令人担忧的不稳定、移民和恐怖主义的来源——当然这里还有宝贵的矿产。而中国看到了机会。非洲拥有石油、铜、钴和铁矿石。它为中国制造商和建筑公司提供了市场。文章还称,或许人们最没有领悟到的是,它是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一个未来可能很有用的工具。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郡的崛起力量及全球发展中心主任顾静(音,Jing Gu)表示,中国与非洲的交往比外界通常看到的更加多层次。顾静说,中国已把非洲几乎当成了其不断壮大的国际雄心的试验场——无论是通过维和行动,还是公路、港口、铁路的建设,后者旨在通过一条新丝绸之路将大片发展中世界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中国的第二块大陆》一书的作者傅好文(Howard French)也赞同上述看法。该书记录了定居非洲的约100万中国创业者的经历。“非洲是中国可在非常低风险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尝试的一片天地。”他说,“非洲一直是各种理念的试验场,只是现在具有了大得多的规模和战略意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这种转变。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有区区100亿美元。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非研究倡议”的数据,截至2014年,这一数字已扩大20倍,达2200亿美元。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非洲获得的全部贷款中,约六分之一来自中国。文章称,不断发展的中非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宗商品交易。埃塞俄比亚是中国在非洲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这个拥有1亿人口但资源贫乏的国家正在推行中国式国家主导的发展道路。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和潜力巨大的市场令中国感兴趣。图表来自英国《金融时报》,观察者网汉化,下同文章称,中非关系在其他领域也发展迅猛。北京方面在非洲各国首都设有52个外交代表机构,而华盛顿只有49个。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中国在非洲的维和部队最多,在刚果(金)、利比里亚、马里、苏丹及南苏丹部署了2000多名维和人员。中国给非洲带来了选择权文章称,从非洲的角度来看,中方在资金和工程师方面给非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中国给非洲带来了选择权。这受到了非洲各国政府的欢迎,因为几十年来,非洲国家一直被卡在与外部捐赠国之间好处不多的关系中,后者虽然带来了数十亿美元援助,但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带来了被许多非洲国家视为颐指气使的华盛顿共识——一套基于市场的发展和改革主张。“中国的到来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这种捐助国与接收国的叙事。”赞比亚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说。他在2009年出版的《致命援助》一书中对非洲与欧洲和美国之间以援助为基础的关系提出了质疑。“非洲各国需要贸易,也需要投资。只要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印度、土耳其、俄罗斯或巴西——能为非洲带来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这都是好消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将中国新近对非洲的热情投入称为“非洲在这一代人经历的最重要发展”。他表示,北京可以帮助改变非洲大陆的面貌。“他们知道如何建设大型项目。”他指的是中国企业正在非洲哪怕最鲜为人知的角落修建的水坝、港口、机场、铁路、电信网络及道路。“他们知道如何完成这些工程。”文章还指出,在整个非洲,下至街头民众、上至当权者都有同感——中国政府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官方政策,使其成为对非洲各国领导人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从安哥拉到津巴布韦,这些国家已经受够了前殖民强国关于人权或民主的说教。此次蒙内铁路建设,中国不光输出了建设标准,还为当地提供了一整套运营体系,所有的乘务员都接受了高标准培训。中企比以前更注重社会影响文章称,中国企业比以前更加注意协调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傅好文说,十年前,他们认为只与政府打交道就足够了。现在,他们意识到,还需要在当地技能、环境等问题上与公民社会、国际非政府组织打交道。文章称,中国企业喜欢外界注意到它们在转移技能。华为全球收入的15%来自非洲,该公司在位于安哥拉、刚果(金)、埃及、肯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及南非的中心每年培训1.2万名学生学习电信技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中国投资的工程中,80%的工人是非洲人。“我对中国人非常赞赏。”傅好文说,“他们表现出了很强的快速学习的能力——从几乎一无所知到成为非常高水平的参与者。”顾静表示,中国希望中非关系被看作互惠互利。“中国正在积极推行一项非洲工业化战略。”她说,对于非洲各国政府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要掌控好与西方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这意味着要设定优先顺序,确保技能转移,并根据本国的条件与外国合作伙伴谈判。“这取决于非洲人自己。他们需要弄清楚谁能扮演什么角色。”她说,“这不是局外人能决定的。”西媒的“分裂”:一边攻击中国,一边为美国着急与此同时,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6月14日报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最新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在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翻倍,项目价值为美国投资的10倍。而且,中国商务部最近宣布2017年第一个季度中非贸易同比增长16.8%。报道称,这一切相当于给下面这句话加个感叹号:在美非贸易与投资方面,美国必须加紧了!《福布斯》指出,遗憾地说,美国动作迟缓,尚未拿出一个严肃的对非经贸战略,而美国企业对在该地区做生意的风险总的来说依然估计过高。相比之下,中国一直对该大陆奉行经过深思熟虑的接触和投资政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正在收获令人羡慕的回报。在整个非洲,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年产生的收益约500亿美元,对中国公民来说,这直接和间接变成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福布斯》称,特朗普政府仍然有机会在非洲推进严肃的经贸议程,但是美国到了一个拐点,过了这个拐点,“收复失地”将越来越困难。非洲是一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充满活力的大陆(到2050年其人口和劳动力将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在全球经济中作用将越来越重要。随着美国经济寻找新的全球增长来拉动国内就业,非洲代表着一个重要的经贸前沿领域。然而,能否抓住机会取决于美国企业对在非洲做生意的意愿和能力。外交部此前回应:中国外交实践没有“殖民”这个污点对于“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问题,外交部发言人陆慷3月31日回应时指出两点:第一,中国的外交理念中没有“殖民”这个概念。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殖民政策的好像是欧洲国家。第二,中国的外交实践中没有“殖民”这个污点。翻开非洲的历史,对非洲大陆进行过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好像也是欧洲国家。而非洲大陆今天仍然存在的贫困、动荡、矛盾,追根溯源也是欧洲的殖民主义。陆慷表示,中国对非援助、投资、合作不是始于今天,而是始于新中国诞生之初,始于中国自身还很贫困落后的时候。当时把中非洲人民紧密联系起来的,恰恰就是非洲大陆反欧洲殖民斗争。《环球时报》此前评论《纽约时报》文章时曾指出,一些西方人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国进入他们的“传统地盘”开展经济合作,对出现在非洲的中国公司和中国人,他们怎么看怎么别扭。他们宁肯非洲继续穷着,认为那里再穷也是他们的后院,中国与非洲国家绕开西方搞合作,就是“大逆不道”。纽约时报网站截图评论称,最可悲的是,《纽约时报》等把西方搞出的新殖民主义当模特,来给中国的对非合作画像。由于西方曾在非洲干下大量龌龊的事情,某些西媒认定中国同样会“不怀好意”。由于西方不曾有过大国与小国“合作共赢”的经历,它们一口咬定中国所称的“平等合作”都是骗局。不过,假新闻是绝对斗不过事实的。中非合作的整体表现正在产生越来越强的说服力,《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出来搅局,所能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式微,这样的事态发展已难改变。西方舆论已经塑造不了非洲社会对同中国合作的态度,中非合作逆着这类反对声不断扩大,西媒说什么实际上已被当成耳旁风。初次乘坐蒙内铁路的旅客纷纷掏出手机和火车自拍合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
我认为语言是有魔力的,一说中国该怎么样、中国应该这样、中国应该那样,好像这个事情就全是中国的责任了。从朝鲜“核试”以来,不光联合早报,很多西方的报纸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我想对于安理会新通过的制裁决议,大家也知道,中国是认可的,而且我相信中国会严格地遵守。
我认为语言是有魔力的,一说中国该怎么样、中国应该这样、中国应该那样,好像这个事情就全是中国的责任了。从朝鲜“核试”以来,不光联合早报,很多西方的报纸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我想对于安理会新通过的制裁决议,大家也知道,中国是认可的,而且我相信中国会严格地遵守。
编辑:朱琪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香港《南华早报》7月20日发表文章称,与此同时,人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是在逐步且势头愈演愈烈地削弱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文章说,中国发出的信号很明确:它对自己的治理模式绝对信心满满,并致力于追求另一条发展道路,以取代以西方为首的新自由主义模式。  迄今为止,虽然中国式的集权资本主义在越南和委内瑞拉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中越来越受欢迎,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它仍在很大程度上不具说服力。不过西方需要承认,中国模式在发展中世界的眼中越来越有吸引力,特别是在西方经济体正苦苦挣扎,以求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之时。  当发展中国家将目光投向西方时,它们看到的是公民不断加剧的幻灭感、财政紧缩和日趋严重的不平等。对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西方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感强化甚至是美化了中国的成功经历。如果有更多国家转向中国求教经济发展经验,这一点都不足为奇。  西方迟迟作不出反应。在这场辩论中,西方正败下阵来,而中国模式,尽管存在日趋扩大的贫富差距和侵犯人权的现象,却依旧在赢得信誉。  发展中世界认为,中国领导层不受选举所带来的不便之处的干扰,它可以制订长远的经济计划并不间断地贯彻下去。  在对外开放其经济的同时,中国政府仍保留着对战略性行业的高度控制,如能源、电信和银行业。发展中世界认为此类政府干预的主要好处在于,商业和贸易可以被用来巩固政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文章说,相比之下,贫富差距的扩大正导致许多人对西方模式的正确性产生疑问。许多西方人越来越对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及其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没有把握。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不愿意承认,眼下的不平等程度是损害而非促进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最起码,西方需要承认新自由主义在过去30年中使民主蒙受了巨大损害。  危险的是,西方存在一种经久不衰的神化,即认为中国之所以发展如此神速,是因为它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模式。这绝对是错误的。迄今为止中国获得的成功是因为它按照自己的主张进行了改革,从东亚的发展模式中有选择地借鉴了一些,并对之加以改造,以适应自身的环境。事实上,中国模式旨在成为纠正西方新自由主义的解药。  文章称,因此西方应采取何种措施来对抗中国的非自由主义模式呢?它必须收敛自己的骄傲情绪,承认从长远的经济规划与市场干预的角度讲,它可以从中国汲取经验。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关键是西方选民不答应,世界上当官的都希望像北朝鲜模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媒体再宣传是朝鲜人民自己的选择。
  低工资高税收、高物价可以让西方政府积蓄大堆的资金去建垃各种形象工程,大家家里可以堆满现金
  希特勒的纳粹党、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当时效率最高的政权,但是,都被证明是极端主义的政权,短视、短命的政权。集权专制在欧美等民主国家是罪恶的东西,别自欺欺人了。
  这种文章也写得出来,真是……………
  国民党衰败了吗?  
  就中国大陆官员们高高在上的姿态,世界第一,连北朝鲜都可能不如,谁敢学习?!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中国是真心帮助我不理会西方说法·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A11版:外眼探粤
A01版 要闻
赞比亚总统鲁皮亚·班达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批评西方质疑中非合作———
中国是真心帮助我不理会西方说法
  本报记者与班达总统(中)。
  鲁皮亚·班达(RupiahBanda),出生于1937年。曾留学瑞典、英国,获经济史学士学位。1964年至1991年,历任赞比亚驻埃及、美国大使,赞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部长和国民议会议员等职。2008年11月,当选赞比亚共和国总统。此为班达总统首次访华。他已婚,有7个子女。爱好足球。  前面的话  提及赞比亚这个南部非洲国家,很多40岁以上的中国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四个字———坦赞铁路。  这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南部非洲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最困难的时候,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援建了联结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坦赞铁路,这条“自由之路”,让数十位中国工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充分诠释了两国“全天候友谊”的含义。  73岁的赞比亚总统鲁皮亚·班达坐在我们面前,谈毛主席、谈中国当年的援建、谈现在的紧密合作,从他睿智而真诚的双眸里,你能读到,赞比亚一直牢记两国情谊。  ●关于中国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支持弥足珍贵  南方日报:这是总统阁下第一次访问中国,对于这个有着45年建交史的全天候友谊国家,首次来访,有何感受?有哪些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班达:印象非常深刻。这次来访,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我和中国领导人包括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都进行了会谈,他们非常重视中非关系。我们十分高兴中方领导人愿意继续与赞比亚共同努力,推进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很感谢中国政府在改善人民生活上对我们的援助。譬如中国提供了很多资金帮助我们建医院,目前就有个耗资7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医院在建设中。此外,我在与胡锦涛主席会谈时了解到,中国愿意继续帮助赞比亚建医院,这样就可以让更多赞比亚人民得到及时的治疗,这是让人民得益的事情。还需要强调的是,去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政府的支持,保障了我们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广东合作  最希望广东企业家投资赞比亚矿产    南方日报:这几年,粤赞间经贸往来发展势头迅猛。在您此次广东之行中,您对广东哪方面的企业最感兴趣?  班达:我们非常希望能吸引更多来自广东的企业到赞比亚投资,尤其是在矿业方面。正如您所知,我们矿产资源丰富,包括铜、镍、金、铀,还有银矿,但我国资金、技术不足,若自行开采,困难很大。所以我们想邀请更多来自广东的企业家到赞比亚投资这个领域。这一方面可以开采更多矿产,另一方面可在当地创造不少就业机会。作为政府,为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是首要任务。  南方日报:您怎么评价华为公司在贵国的投资项目?  班达:华为是全球最大的通讯产品制造商之一,我们非常荣幸华为在我国已设立了办事处,希望能进一步设立企业和厂家,生产产品,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此前,我们双方已有一些培训合作项目,这次来粤我会在深圳和华为总裁座谈,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培训项目的发展,让更多赞比亚技术人员来中国接受培训,让赞中友好关系能继续帮助赞比亚发展。  南方日报:在阁下与黄华华省长的会见中,黄省长谈到,广东地质队已在赞比亚勘探出新的金铜矿,这个项目会如何推进?  班达:我想下一步就是吸引投资,进行矿产开采,此外,我还希望能在赞比亚当地设立企业和矿产加工工厂。广东在金属加工方面有人才,有技术,因此,希望能在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内设立金属初期加工和后期成品加工的企业。  ●铜矿项目  谦比希铜矿是中赞合作的新标志    南方日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坦赞铁路是中赞两国里程碑式的合作项目。  班达:确实,坦赞铁路是中国和赞比亚友谊的象征,但之前还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事件,譬如在我国进行独立斗争时,中国领导人毛主席很支持赞比亚。我和胡锦涛主席会面时说到,坦桑尼亚人民和赞比亚人民非常感谢中国对我们的支持,当时,中国不但在资金上给予支援,还派出了人力,他们在赞比亚作出了卓越贡献。  南方日报:现在,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以谦比希铜矿为代表的双边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请问总统阁下,您怎么评价谦比希铜矿这个合作项目?这是一个双赢项目吗?对赞比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班达:现在的谦比希铜矿和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是我们合作的标志。谦比希铜矿在中国开采前已经停产了13年,那里洪水泛滥,很多人都不愿再开采。但中国的投资团队看中了这个矿产,当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的企业家也都看过,最终还是中国企业家把它盘活,变成了富矿区。而且,中国还在那里建了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目前已有13家企业进驻投产。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中资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到那里投资设厂。另外,我们也向中国的发展模式学习,把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作为一个经济特区,以发展国家经济。后中非时代的中非关系  赞比亚总统班达先生的中国情结,勿需赘述。总统夫人在晚宴上的中国旗袍只是惊鸿一瞥,背后是中非、中赞数十年来坚固的兄弟友谊。  但中非这种兄弟般的友谊,近年来开始遭遇西方媒体的围攻。他们质疑中国在非洲是以“矿产资源换基础设施”,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  总统阁下在采访中非常坚定地回应了西方媒体的这种质疑。在他看来,不少西方的企业也在赞比亚投资开矿,但他们似乎没有中国企业那么坚定,遇到一点风浪,立马退缩。中国企业则越是在困难中越展示了自己雄厚的资金、技术。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企业坚持“不裁员、不减产、不缩投资”,因此,赞比亚人民说,“他们才是真正帮助我们的人”。  对于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世界来说,丰富的矿产资源无疑是一个大大的蛋糕。利益当前,中国始终坚持,与赞比亚的合作绝不仅仅停留在矿产的开发上,而是要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赞比亚这个仍然处于世界贫困国家地位的人民提供更多的福祉,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等。  也许,这是坦赞铁路后中非时代的核心所在。  总统此行安排甚密,他希望号召更多的中国企业前往赞比亚投资,为更多的赞比亚人民提供就业的机会,这是当务之急,但他似乎还有更深远的考虑。去年,班达总统上任没多久,赞比亚就曾组织一批部级高官来深圳访问,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是否适用于赞比亚?”这个问题因时间关系而没有提及。对于曾留学欧洲、历任美国大使、外交部长的总统先生来说,以深圳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作为此次访华的最后一站,显然具有独特意义。●回应质疑中国投资比西方国家更“靠谱”  南方日报:西方媒体一直质疑非洲与中国“以矿产换基础设施”的协议,阁下对这种意见持何态度?  班达:对西方媒体的质疑,我感到非常奇怪。并不只有中国在赞比亚投资矿产,西方国家的企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说中国不具备投资矿产、建基础设施的能力。但事实证明,中国企业的资金和技术都非常雄厚。在铜矿价格下跌时,西方国家都把它们投资的铜矿给关了,了解到中方企业仍在运作时,他们还让我们不要相信这种说法。事实是,中国企业不但支付了他们应该支付的费用和资金,还开了新矿,说明他们的开采速度和投资额在不断增加,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同时,我也相信,赞比亚和中国的友谊历史悠久而牢固,因此,我们欢迎中方到赞比亚进行基础设施兴建。要知道,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阻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大瓶颈,所以,我们很高兴中国在帮助我们建基础设施,如储水设施,电厂,还有联系我国和安哥拉的铁路设施,这促进了赞比亚和安哥拉的贸易。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不但有雄厚的资金,还有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是真心实意地帮助赞比亚发展的。所以,我对中国投资充满信心,不会去理会西方的说法。●投资提示在协议框架内,有大把合作机会  南方日报:现在有不少中国企业希望到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投资,但双方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政策国情等存在巨大差异,对此,总统阁下有何提示?  班达:首先,两国政府已签订一系列协议,这是法律框架,可在框架内寻求合作机会。譬如在矿产方面,我们就有很多详细规定;有关地质勘探的内容也有所规定,可仔细参考。赞比亚政府会为来自中国的企业提供便利的投资服务,比如手续的办理,将会提速。  关于投资的领域,我们尤其希望广东在地质勘探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游客到赞比亚,希望寻找一些合作伙伴建立旅游设施,譬如酒店。在我国有一块非常美丽的土地,正等投资商建旅游酒店。  在农业上,我们希望吸引这边的技术和人员到赞比亚种植更多农作物。这一方面可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同时,还可出口到刚果(金)、安哥拉、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马拉维等国家。  此外,我们的银行业不太发达,希望中国的银行来我国合作投资。同时,我国盛产棉花,听说广东纺织业比较发达,这方面是一个合作机会。我们还鼓励广东的企业家到赞比亚投资,开采铀矿,因为广东的核电是相对发达的。  我们希望广东企业家能尽快到赞比亚投资,越快越好,我们深信他们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采写:南方日报首席记者梅志清记者曹斯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辉  总策划:杨兴锋傅朗王春芙本期统筹:胡伟李坚翻译:杨思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英语报答案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