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刘备传攻略人物刘备哪里人

帖子主题:三国刘备打天下时的直系亲人都在哪
共&21510&个阅读者&
军号:2606574 工分:143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三国刘备打天下时的直系亲人都在哪
文章提交者:岳龙少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里面虽然手下人才很多个人认为他还是太孤单了 身边虽然有两个结义的兄弟和等死忠 但我发现他身边一个姓刘的亲人都没有 虽然刘封姓刘可也是个义子而已 刘禅这个亲儿子又太小了 感觉真的好孤独
反观身边早期有
曹仁 曹昂 后来又有... 孙氏政权也是有很多姓孙的人 的弟弟孙匡孙郎不管厉害不厉害都为自己的势力出过力啊
而的直系亲人却没见到过 我想刘备如果当时也有一帮跟自己有直系亲属的人帮助觉对不会像现在的三国里那样地盘最少 实力最弱了 在有些时候一些亲人的帮助实在是那些外姓的人才猛将无法比的
延伸阅读:
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三国刘备打天下时的直系亲人都在哪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292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梦未醒
在第7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白小闺女
在第73楼的发言:这个,记得袁绍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他不曾听说天下有刘备这号人。根据这句话可估计,刘备这个皇叔在当时也不咋被认同。
故,刘备可能没有大家族,搞不好就是光杆司令。。。
看了很多回复,所有人都没有看出问题的关键,想想刘备是以什么身份而受人欢迎的,皇叔啊,皇叔是怎么样来的,还不是皇室之人,要是皇叔带了家族的人,那些人又是什么身份,还不是也是和刘备一样是皇家后代,那跟刘备在一起,谁是正宗皇叔,要是大家一叫刘皇叔,所有姓刘的都一齐答在,岂不把刘备气死了精屁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雪白小闺女
在第73楼的发言:这个,记得袁绍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他不曾听说天下有刘备这号人。根据这句话可估计,刘备这个皇叔在当时也不咋被认同。
故,刘备可能没有大家族,搞不好就是光杆司令。。。看了很多回复,所有人都没有看出问题的关键,想想刘备是以什么身份而受人欢迎的,皇叔啊,皇叔是怎么样来的,还不是皇室之人,要是皇叔带了家族的人,那些人又是什么身份,还不是也是和刘备一样是皇家后代,那跟刘备在一起,谁是正宗皇叔,要是大家一叫刘皇叔,所有姓刘的都一齐答在,岂不把刘备气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08667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记得袁绍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他不曾听说天下有刘备这号人。根据这句话可估计,刘备这个皇叔在当时也不咋被认同。故,刘备可能没有大家族,搞不好就是光杆司令。。。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big_bigsword
在第7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黄杨树
在第8楼的发言:三国中,蜀国不治史
也就是说,蜀国自己不记录自己的文字历史,
关于蜀国的历史,一出于魏,吴两国,一出于时人的记录,但估计多有散佚,并不全面。
或许刘备身边带着亲族,但是亲族功名不著,因此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正常的
另一可能性:刘备幼年丧父,家贫,只依靠了族叔刘元起的资助才得读书的,他们这一支刘姓家族早已经衰落,可能族中也无什么出色的人了,不像曹,孙,袁等家族一般。
三国并不是属国不治史,而是蜀从来以汉自居,魏篡汉,晋篡魏,结果蜀汉书写史书变成了由魏晋书写了!倒是,那么蜀国自己的历史记录呢?莫非自己都吃了不成?倒是陈寿,还真是蜀遗民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5286 工分:221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黄杨树
在第8楼的发言:三国中,蜀国不治史
也就是说,蜀国自己不记录自己的文字历史,
关于蜀国的历史,一出于魏,吴两国,一出于时人的记录,但估计多有散佚,并不全面。
或许刘备身边带着亲族,但是亲族功名不著,因此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正常的
另一可能性:刘备幼年丧父,家贫,只依靠了族叔刘元起的资助才得读书的,他们这一支刘姓家族早已经衰落,可能族中也无什么出色的人了,不像曹,孙,袁等家族一般。
三国并不是属国不治史,而是蜀从来以汉自居,魏篡汉,晋篡魏,结果蜀汉书写史书变成了由魏晋书写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4340 工分:32125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没有靠山,只有两个结义兄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74681 工分:5898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看刘阿斗就知道,家族遗传脑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57025 工分:1850
左箭头-小图标
三国败因“关羽失荆州”,因为荆州的丢失才导致川蜀之国成为孤岛,自保不足何以北伐?诸葛亮比较明智,即使不可为仍为之乃实属无奈,只是期待奇迹而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25609 工分:62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igerastin
在第4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mw760li11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ingchan88
在第40楼的发言: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
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
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
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
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
诸葛亮最拿手的不是治军而是治国,治军说实话还真比不过周郎和司马,但治国/治民的手段还真没人能比!没有他的那些政治手段,刘备下面的三大集团刘备也许只能统领其一
兄弟,你这句和易x天之流一样不厚道。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的评语说:“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都是说无论治军还是治国都是天下无双,符合儒家“以正合”的思想;他历来行事谨慎,作战一般是大兵团以堂堂之阵迎敌,是典型的优秀军校毕业生。且手下精锐的野战能力极强,当世无敌。但由于生产力条件的原因,攻坚能力却不足,常不能持久,在辩证法来看也是合理的,否则就逆天了。能以野战正面击败孔明亲自指挥的军阵在那时恐怕无人能做到,也就成就了他长达数百年神一般的传说。为什么时常提到幼常的杯具?因为深受孔明器重的他在街亭犯了致命错误,直接导致北伐失败。而此后孔明再不敢轻易将大军交付他人,故有魏文长才不致用的嗟叹。而仲达这样的阴谋达人却是不敢在孔明面前剑走偏锋,以他的性格与之结阵相持很说明问题。他在借孔明之手除掉庙堂最大对手张颌之后,再不出战,就是要用国力的优势拖垮蜀汉。毕竟论行军打仗,这人在孔明面前没有一点自信。而敢以全军性命为赌注做“奇谋”的,我看就只有本朝太祖的长征西南战略了。诸葛孔明当引你为知音,蜀的根基薄弱,不像魏挟天子可以伪正统,凡事都可以占理;其时又不是天下大乱,诸葛有心无力,也无可奈何。他没干掉阿斗,已是楷模了。毕竟没想过要面南而坐,又或者如项羽般有妇人之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4210 工分:206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梦未醒
在第6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
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这话说得没错,诸葛亮死后,蜀国一反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政策,全面防守。结果经过三十年发展,魏国拉大了和蜀国的差距,等姜维后来主政想打的时候,几乎无法象诸葛亮时代一样对魏国产生威胁。结果,魏国一战而功成。对比诸葛亮以攻为守的前十年和与诸葛亮作法相反的全面防守的后三十年的态势。可见诸葛亮当时的作法是正确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7584 工分:46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
我也不清楚有没有必要,不过军事上有句话叫“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估计孔明这么做有他的当时的实际意义吧。
你们都错了,蜀国之所以进攻,那是因为蜀地少民稀,而魏地广民多,魏的耕地面积是蜀的三倍,魏一年的收成是蜀的三倍,每一年都比蜀国多出二倍,想想和平生产的时间越来越久,魏国就会相对于蜀国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战争去破坏魏国的生产,只有和平,用不了20年,到魏国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蜀国就会被魏国一战而灭,这就是为何诸葛亮和姜唯要经常进攻魏国的原因了,名为攻实是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1061 工分:549037
/ 排名:68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弑血の剑
在第4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15楼的发言:......
刘备还真不如刘邦呢。
流氓能把楚霸王打败。。。能当上皇帝的是一般人吗能当皇帝就不能是流氓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6868 工分:257
左箭头-小图标
忍不住再多说两句:不善奇兵不等于不会用兵。自孔明之后再无人能守住巴蜀之地。我说他当世无双并不过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4045 工分:21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我也不清楚有没有必要,不过军事上有句话叫“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估计孔明这么做有他的当时的实际意义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6868 工分:25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bmw760li11
在第5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tigerastin
在第44楼的发言:......
兄弟,你这句和易x天之流一样不厚道。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的评语说:“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都是说无论治军还是治国都是天下无双,符合儒家“以正合”的思想;他历来行事谨慎,作战一般是大兵团以堂堂之阵迎敌,是典型的优秀军校毕业生。且手下精锐的野战能力极强,当世无敌。但由于生产力条件的原因,攻坚能力却不足,常不能持久,在辩证法来看也是合理的,否则就逆天了。能以野战正面击败孔明亲自指挥的军阵在那时恐怕无人能做到,也就成就了他长达数百年神一般的传说。为什么时常提到幼常的杯具?因为深受孔明器重的他在街亭犯了致命错误,直接导致北伐失败。而此后孔明再不敢轻易将大军交付他人,故有魏文长才不致用的嗟叹。而仲达这样的阴谋达人却是不敢在孔明面前剑走偏锋,以他的性格与之结阵相持很说明问题。他在借孔明之手除掉庙堂最大对手张颌之后,再不出战,就是要用国力的优势拖垮蜀汉。毕竟论行军打仗,这人在孔明面前没有一点自信。而敢以全军性命为赌注做“奇谋”的,我看就只有本朝太祖的长征西南战略了。
朋友,首先谢你文明答辫! 我认为三国书中描述诸葛亮用兵只有2个字----谨慎! 正因为谨慎,他才不敢用文长之谋,让文长带五千人奇袭长安.他如用了魏文长之谋,长安十有八九以拿下,这也正说明他的用兵太过谨慎,不敢用奇兵,孙子有云:出奇至胜!蜀国原本在三国中是最没发展前途的,是诸葛亮的治国养民之才才让蜀国国富民强,夜不闭户的,三大集团也是在他的统治之下相互平安相处的.三国中唯一没出内乱的,所以我认为他洽国长于领兵,---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这句话正好说明了这一点问题!
欢迎你文明答辫,朋友! 不对的地方请指教,谢谢楼上有兄弟说我 不懂古文,本人自是略知,当然不懂。“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当然也不是我说的那个意思,三国志中后面还有更难听的。可我为什么要把它拿出来还要做点曲解呢?且听我道来,三国志中资料对人物性格刻画是非常简略的,但从一些小细节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人物特点的蛛丝马迹,孔明用兵和他的性格吻合:稳重。他不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在现在看是非常沉稳的指挥官。蜀汉的国祚大半在孔明手中,应对北方之变。梓潼以东军团则防备江北宛方面(曹魏荆州军团)和江东势力(孙氏可是让蜀汉吃尽苦头的)局势如此,恐怕任何人但不敢拿社稷生死来赌博吧。在险恶环境中,无天时地利,亦逊人和;集中所有兵力正面推进,希望通过以野战方式的战略决战消灭曹魏重兵集团来打通中原的门户只能是惟一选择。文长奇袭长安的策略看似可行,却无战略意义---长安久废且易限入重围,而且魏国有广大的战略纵深,此计若实行则与德国斯大林格勒的下场非常相似。政治意义大于战略意义;处弱势而分兵,是指挥者大忌;寻机决战,尚有一线胜机;如若决战不成,则采取蚕食战略。注意这是国家的战争而不是游击队作战,一步棋错就可能生死国灭。虽然引发后世无数猜想,但我认为“行正道”还是最好的选择。三国志中对曹魏势力偏袒很多,常讳败夸胜;例如,为何无人对张文远逍遥津一役的战果做出质疑?陈寿对孔明这个前朝(伪朝?)重臣的评价也必定有所贬抑,谁敢说皇帝他爷爷是乌龟呢?当今社会对传统价值的毁弃,纵容很多人打着让某某走下神坛的旗号来否定英雄前贤。其心可诛,这也是我要反对这些言论的根本。诸葛孔明一生充满经典杯具英雄的要素,符合人们同情弱者的美好心愿。后人对他的事迹夸大,也是民间正义或是主流价值的肯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94052 工分:162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igerastin
在第4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mw760li11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ingchan88
在第40楼的发言: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
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
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
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
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
诸葛亮最拿手的不是治军而是治国,治军说实话还真比不过周郎和司马,但治国/治民的手段还真没人能比!没有他的那些政治手段,刘备下面的三大集团刘备也许只能统领其一
兄弟,你这句和易x天之流一样不厚道。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的评语说:“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都是说无论治军还是治国都是天下无双,符合儒家“以正合”的思想;他历来行事谨慎,作战一般是大兵团以堂堂之阵迎敌,是典型的优秀军校毕业生。且手下精锐的野战能力极强,当世无敌。但由于生产力条件的原因,攻坚能力却不足,常不能持久,在辩证法来看也是合理的,否则就逆天了。能以野战正面击败孔明亲自指挥的军阵在那时恐怕无人能做到,也就成就了他长达数百年神一般的传说。为什么时常提到幼常的杯具?因为深受孔明器重的他在街亭犯了致命错误,直接导致北伐失败。而此后孔明再不敢轻易将大军交付他人,故有魏文长才不致用的嗟叹。而仲达这样的阴谋达人却是不敢在孔明面前剑走偏锋,以他的性格与之结阵相持很说明问题。他在借孔明之手除掉庙堂最大对手张颌之后,再不出战,就是要用国力的优势拖垮蜀汉。毕竟论行军打仗,这人在孔明面前没有一点自信。而敢以全军性命为赌注做“奇谋”的,我看就只有本朝太祖的长征西南战略了。朋友,首先谢你文明答辫! 我认为三国书中描述诸葛亮用兵只有2个字----谨慎! 正因为谨慎,他才不敢用文长之谋,让文长带五千人奇袭长安.他如用了魏文长之谋,长安十有八九以拿下,这也正说明他的用兵太过谨慎,不敢用奇兵,孙子有云:出奇至胜!蜀国原本在三国中是最没发展前途的,是诸葛亮的治国养民之才才让蜀国国富民强,夜不闭户的,三大集团也是在他的统治之下相互平安相处的.三国中唯一没出内乱的,所以我认为他洽国长于领兵,---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这句话正好说明了这一点问题!欢迎你文明答辫,朋友! 不对的地方请指教,谢谢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26205 工分:527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w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蜀国的四面的地形最利于防守,只需少量兵力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就可以为成都平原留得宝贵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有利的地形对进攻一方简直就是噩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肖海舟
在第46楼的发言:当阳是带着百姓跑的,所以很快被曹操追上
相比之下比长征的TG有情有意早分析过了,刘备的步兵怎么也跑不过曹操的轻骑,要不是带上些老百姓堵路垫背当阳一战那厮如何逃脱?二战期间,只有德国和日本用过把百姓当人质挡箭牌的,古代就多了,东汉末年董卓刘备都这么干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4045 工分:21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igerastin
在第4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bmw760li11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ingchan88
在第40楼的发言: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
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
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
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
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
诸葛亮最拿手的不是治军而是治国,治军说实话还真比不过周郎和司马,但治国/治民的手段还真没人能比!没有他的那些政治手段,刘备下面的三大集团刘备也许只能统领其一
兄弟,你这句和易x天之流一样不厚道。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的评语说:“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都是说无论治军还是治国都是天下无双,符合儒家“以正合”的思想;他历来行事谨慎,作战一般是大兵团以堂堂之阵迎敌,是典型的优秀军校毕业生。且手下精锐的野战能力极强,当世无敌。但由于生产力条件的原因,攻坚能力却不足,常不能持久,在辩证法来看也是合理的,否则就逆天了。能以野战正面击败孔明亲自指挥的军阵在那时恐怕无人能做到,也就成就了他长达数百年神一般的传说。为什么时常提到幼常的杯具?因为深受孔明器重的他在街亭犯了致命错误,直接导致北伐失败。而此后孔明再不敢轻易将大军交付他人,故有魏文长才不致用的嗟叹。而仲达这样的阴谋达人却是不敢在孔明面前剑走偏锋,以他的性格与之结阵相持很说明问题。他在借孔明之手除掉庙堂最大对手张颌之后,再不出战,就是要用国力的优势拖垮蜀汉。毕竟论行军打仗,这人在孔明面前没有一点自信。而敢以全军性命为赌注做“奇谋”的,我看就只有本朝太祖的长征西南战略了。哥们,不得不说你这古文学的不咋地啊。你从那句话里能得出孔明“无论治军还是治国都是天下无双”的结论?那句话是说孔明长于治军却不善于作战,而且他治国又优于治军,也就是说与其说他是军事家,倒不如说他是政治家。再说,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他不善于用奇兵就正说明他不善于用兵。再说了,你从哪得到的诸葛孔明正面无敌的结论?三国演义?拜托,那是演艺好吧,找证据得到正史中找好吧。哎,不说你了,你完全是凭主观在臆测,而且对古文的分析暴露了你的不学无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4045 工分:21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看过一篇帖子分析,蜀国之所以进攻是一种战术上的攻势,战略上的守势。蜀国地小民少,经不起在其土地上的战争消耗的,所以把战争引到魏的土地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4045 工分:213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让你猜对了,在刘备心目中,诸葛孔明是不如法孝直值得信任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2983 工分:2455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angbayi
在第6楼的发言:刘备此人跟刘邦有的一拼
什么不好比比流氓。
刘备还真不如刘邦呢。流氓能把楚霸王打败。。。能当上皇帝的是一般人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06515 工分:14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人为本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在于此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06515 工分:140
左箭头-小图标
当阳是带着百姓跑的,所以很快被曹操追上相比之下比长征的TG有情有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6868 工分:25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bmw760li11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ingchan88
在第40楼的发言: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
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
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
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
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
诸葛亮最拿手的不是治军而是治国,治军说实话还真比不过周郎和司马,但治国/治民的手段还真没人能比!没有他的那些政治手段,刘备下面的三大集团刘备也许只能统领其一
&以下是引用bmw760li11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ingchan88
在第40楼的发言: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
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
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
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
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
诸葛亮最拿手的不是治军而是治国,治军说实话还真比不过周郎和司马,但治国/治民的手段还真没人能比!没有他的那些政治手段,刘备下面的三大集团刘备也许只能统领其一兄弟,你这句和易x天之流一样不厚道。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的评语说:“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都是说无论治军还是治国都是天下无双,符合儒家“以正合”的思想;他历来行事谨慎,作战一般是大兵团以堂堂之阵迎敌,是典型的优秀军校毕业生。且手下精锐的野战能力极强,当世无敌。但由于生产力条件的原因,攻坚能力却不足,常不能持久,在辩证法来看也是合理的,否则就逆天了。能以野战正面击败孔明亲自指挥的军阵在那时恐怕无人能做到,也就成就了他长达数百年神一般的传说。为什么时常提到幼常的杯具?因为深受孔明器重的他在街亭犯了致命错误,直接导致北伐失败。而此后孔明再不敢轻易将大军交付他人,故有魏文长才不致用的嗟叹。而仲达这样的阴谋达人却是不敢在孔明面前剑走偏锋,以他的性格与之结阵相持很说明问题。他在借孔明之手除掉庙堂最大对手张颌之后,再不出战,就是要用国力的优势拖垮蜀汉。毕竟论行军打仗,这人在孔明面前没有一点自信。而敢以全军性命为赌注做“奇谋”的,我看就只有本朝太祖的长征西南战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6868 工分:25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bmw760li11
在第4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ingchan88
在第40楼的发言: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
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
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
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
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
诸葛亮最拿手的不是治军而是治国,治军说实话还真比不过周郎和司马,但治国/治民的手段还真没人能比!没有他的那些政治手段,刘备下面的三大集团刘备也许只能统领其一兄弟,你这句和易x天之流一样不厚道。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的评语说:“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都是说无论治军还是治国都是天下无双,符合儒家“以正合”的思想;他历来行事谨慎,作战一般是大兵团以堂堂之阵迎敌,是典型的优秀军校毕业生。且手下精锐的野战能力极强,当世无敌。但由于生产力条件的原因,攻坚能力却不足,常不能持久,在辩证法来看也是合理的,否则就逆天了。能以野战正面击败孔明亲自指挥的军阵在那时恐怕无人能做到,也就成就了他长达数百年神一般的传说。为什么时常提到幼常的杯具?因为深受孔明器重的他在街亭犯了致命错误,直接导致北伐失败。而此后孔明再不敢轻易将大军交付他人,故有魏文长才不致用的嗟叹。而仲达这样的阴谋达人却是不敢在孔明面前剑走偏锋,以他的性格与之结阵相持很说明问题。他在借孔明之手除掉庙堂最大对手张颌之后,再不出战,就是要用国力的优势拖垮蜀汉。毕竟论行军打仗,这人在孔明面前没有一点自信。而敢以全军性命为赌注做“奇谋”的,我看就只有本朝太祖的长征西南战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94052 工分:162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ingchan88
在第40楼的发言: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
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
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
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
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诸葛亮最拿手的不是治军而是治国,治军说实话还真比不过周郎和司马,但治国/治民的手段还真没人能比!没有他的那些政治手段,刘备下面的三大集团刘备也许只能统领其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6816 工分:2530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问题考察好了,就可以得奖了,历史学大奖啊,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0125 工分:232984
/ 排名:3527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在涿郡应该是有不少亲戚的,不是有个叔叔刘元起一直资助他们母子,要不刘备早饿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35656 工分:486
左箭头-小图标
听你们说的诸葛亮等同于可有可无的废物了。虽然三国演义夸大了孔明的才能,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孔明找刘备这个老板是因为孔明是荆州士族,以汉臣自居,当然会去报效刘备这个好歹占点边的汉室之后。后世诗词和诸葛亮的文章都说明了其能力和三顾茅庐的真实性。诸葛亮的军事可能不是太强,但也算是一个军事家了,否则怎么会有《诸葛亮兵法》和八阵图留存。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的应该是策划能力和政治能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3711 工分:5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体的问题的确深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02056 工分:49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dj305
在第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
不是诸葛亮不如法正,而是法正是刘备入蜀的大功臣,归附刘备时间又短,不像关张赵云诸葛这样的老部下,好比亲人劝你你可以耍性子,客人劝你,你就要讲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法正才能劝得住刘备~~~
三国里,曹孙都是大士族子弟,而刘备是真正的草根,所以更让人钦佩,特别是三兄弟功成身死的境遇让人感叹唏嘘~~~看過《三國志》就知道,孔明入蜀後並未得到太大的重用;打下漢中并非孔明,而是法正與劉備親自帶兵。打下漢中,法正是大功臣,加之劉備得以入蜀,所以,法正當時是畢竟被器重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13164 工分:7705
左箭头-小图标
确实有个宗族的人跟着刘备 刘琰
那个打老婆脸蛋被弃市那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66182 工分:38592
左箭头-小图标
华华、翔翔、谦谦不知道会不会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7137 工分:247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诸葛亮相当于后勤部长,而法正是参谋长,如果你是司令的话是听参谋的还是听管后勤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1296 工分:7647
左箭头-小图标
所以当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的孤独更是旁人无法体会的,因为此时他的两个结拜兄弟关于张飞已经先行一步了,刘备的儿子是多么的弱小啊,让刘禅即位,刘备心里能不担心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6774 工分:336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首先对楼主能从这个角度关心刘备深表敬意!刘备本就一布衣,可能还比不上“祖上”刘邦的出身地位稍微高一点。刘邦虽然号称是地痞流氓,但好歹还是个里正,刘备则纯粹是个集市上卖草鞋的。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为了师出有名刘邦弄了条白蛇做道具,刘备则拿刘邦做道具——号称宗室。只是不知道刘备后来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去找到了族谱来证明?这点未见有史书记载。至于直系亲人的问题,那就更好理解了:穷人颠沛流离、四海为家,过了两三代之后再去找老家的直系亲属,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要知道当时已经是东汉末年了,即使真是汉室宗亲,过了几个两三代了还能上哪儿找去?沧海桑田,能记得祖父的祖父是哪儿人就很不错了。反观曹操、孙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有权、有钱、有势,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汇聚在身边的。因此,楼主提到的如果刘备家族也人丁兴旺的话会怎么这么样是个伪命题,相信刘备何尝不想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可这个难度实在是太高了,刘备是有苦难言啊!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83636 工分:66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aintpietro
在第29楼的发言:......
我也这么认为的。我要是刘备身边的幕僚,当时肯定建议想法办尽早弄死刘表大公子。否则刘大耳占了荆州名不正言不顺。
我疑心有诸葛亮参与的痕迹,因为诸葛亮和刘表集团过从甚密,刘琦作为一个军阀子弟自然会防刘备,但是却很可能把姻亲诸葛亮当作自己人。而诸葛亮参与刘备集团,起始不过是个说客,所谓赤壁之战事实上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他不过是刘备的使者罢了。倒是刘琦一死,江夏兵被刘备吞并,诸葛亮的地位立即显得重要起来。
顺便提一句,如果参考刘备当阳之败的惨状,那么屯兵夏口期间刘备所指军力一万当指刘琦的江夏兵而言。从那时起刘备应当就在图谋彻底吞并江夏兵了。当然,赤壁自然全是周郎的功劳。要都像演义上的,那么公瑾根本不是孔明对手。中国大比例以少胜多著名战役就那么几个,周郎只凭此役就在华夏大地连同日本朝鲜都人尽皆知了。我想事实上有如此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未必会心胸如此狭隘。刘备什么人物?谁接纳他谁倒霉。不是曹操当年大意放掉大耳早统一天下了。刘琦算是什么人物,哪里玩的过刘备诸葛亮。总之赤壁之后不到两年不明不白死掉,刘备集团的嫌疑是很大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83636 工分:66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xp2008
在第2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诸葛亮走错了一步棋啊!我倒是认为新三国里这段剧本编的尚可,孔明功高震主,刘备拿下汉中后逐渐由军阀豪强晋升到割据一方自立为王,称了王的人想法就跟诸侯身份时不一样了。如果还是诸事听诸葛亮决断,王威何在?所以大耳提拔重用李严,法正等就是有意冷落并部分削弱亮的实权地位的目的。我估计孔明总是当时顶顶聪明的人物,断不会连这道理也不明白。所以谏过两次不纳后宁可明哲保身也不会傻傻地顶着王的意思干,弄不好危机自身地位。本文内容于 6/6/:51 PM 被saintpietro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aintpietro
在第2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xltqt
在第11楼的发言:劉備認的親戚也不少,漢獻帝在許昌,劉表在荊州,劉璋在益州,不是累贅就是死得早
我总是疑心刘琦死的不明不白,不然一万江夏兵怎么跑刘备帐下了呢?
我也这么认为的。我要是刘备身边的幕僚,当时肯定建议想法办尽早弄死刘表大公子。否则刘大耳占了荆州名不正言不顺。我疑心有诸葛亮参与的痕迹,因为诸葛亮和刘表集团过从甚密,刘琦作为一个军阀子弟自然会防刘备,但是却很可能把姻亲诸葛亮当作自己人。而诸葛亮参与刘备集团,起始不过是个说客,所谓赤壁之战事实上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他不过是刘备的使者罢了。倒是刘琦一死,江夏兵被刘备吞并,诸葛亮的地位立即显得重要起来。顺便提一句,如果参考刘备当阳之败的惨状,那么屯兵夏口期间刘备所指军力一万当指刘琦的江夏兵而言。从那时起刘备应当就在图谋彻底吞并江夏兵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83636 工分:669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xltqt
在第11楼的发言:劉備認的親戚也不少,漢獻帝在許昌,劉表在荊州,劉璋在益州,不是累贅就是死得早
我总是疑心刘琦死的不明不白,不然一万江夏兵怎么跑刘备帐下了呢?我也这么认为的。我要是刘备身边的幕僚,当时肯定建议想法办尽早弄死刘表大公子。否则刘大耳占了荆州名不正言不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0053 工分:171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xltqt
在第11楼的发言:劉備認的親戚也不少,漢獻帝在許昌,劉表在荊州,劉璋在益州,不是累贅就是死得早
我总是疑心刘琦死的不明不白,不然一万江夏兵怎么跑刘备帐下了呢?刘琦的死因很明显哦——贪恋酒色。不过也很可疑,不懂是不是刘备故意折腾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04697 工分:365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秦人老韩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
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诸葛亮走错了一步棋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010 工分:3426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ijiangjun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tdj305
在第5楼的发言:......
不是诸葛亮不如法正,而是法正是刘备入蜀的大功臣,归附刘备时间又短,不像关张赵云诸葛这样的老部下,好比亲人劝你你可以耍性子,客人劝你,你就要讲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法正才能劝得住刘备~~~
三国里,曹孙都是大士族子弟,而刘备是真正的草根,所以更让人钦佩,特别是三兄弟功成身死的境遇让人感叹唏嘘~~~
人家刘备可是皇叔,怎么说是草根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有实力你是皇族,没实力顶这个名头,只不过是被嘲笑的对象~~~一个卖草鞋的不是草根是什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ijiangjun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tdj305
在第5楼的发言:......
不是诸葛亮不如法正,而是法正是刘备入蜀的大功臣,归附刘备时间又短,不像关张赵云诸葛这样的老部下,好比亲人劝你你可以耍性子,客人劝你,你就要讲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法正才能劝得住刘备~~~
三国里,曹孙都是大士族子弟,而刘备是真正的草根,所以更让人钦佩,特别是三兄弟功成身死的境遇让人感叹唏嘘~~~
人家刘备可是皇叔,怎么说是草根你见过管重孙子叫叔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45474 工分:65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我认为挺准确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35589 工分:3533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1894 工分:946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黄杨树
在第8楼的发言:三国中,蜀国不治史
也就是说,蜀国自己不记录自己的文字历史,
关于蜀国的历史,一出于魏,吴两国,一出于时人的记录,但估计多有散佚,并不全面。
或许刘备身边带着亲族,但是亲族功名不著,因此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正常的
另一可能性:刘备幼年丧父,家贫,只依靠了族叔刘元起的资助才得读书的,他们这一支刘姓家族早已经衰落,可能族中也无什么出色的人了,不像曹,孙,袁等家族一般。
请问~~~为啥蜀国不治史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46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法正是益州士族集团的代表。当时刘备入川后,原属集团(赵云为首)、荆州集团(诸葛亮为代表)的势力都远不如益州集团。如果法正全力反对刘备东征,益州集团也必定跟着响应一起反对刘备东征。那刘备是是很有可能取消东征行动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57428 工分:3308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06574 工分:1439
左箭头-小图标
可他只是义子 如果是亲儿子刘备会舍得杀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030 工分:3772
左箭头-小图标
貌似刘封是刘备的长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19750 工分:57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dj305
在第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
不是诸葛亮不如法正,而是法正是刘备入蜀的大功臣,归附刘备时间又短,不像关张赵云诸葛这样的老部下,好比亲人劝你你可以耍性子,客人劝你,你就要讲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法正才能劝得住刘备~~~
三国里,曹孙都是大士族子弟,而刘备是真正的草根,所以更让人钦佩,特别是三兄弟功成身死的境遇让人感叹唏嘘~~~人家刘备可是皇叔,怎么说是草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xltqt
在第11楼的发言:劉備認的親戚也不少,漢獻帝在許昌,劉表在荊州,劉璋在益州,不是累贅就是死得早我总是疑心刘琦死的不明不白,不然一万江夏兵怎么跑刘备帐下了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71291 工分:327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angbayi
在第6楼的发言:刘备此人跟刘邦有的一拼
什么不好比比流氓。
刘备还真不如刘邦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26205 工分:527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在蜀汉初期,刘备更信任法正,可惜法正死得太早,诸葛亮在前期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受刘备倚重。刘备托孤的时候,是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的。当时诸葛亮主外,李严主内,负责供应后勤,像萧何一样,但李严后来犯了事被革职。其后,在蜀汉就只有诸葛亮大权独揽,两年征战,国力消耗。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晋)却一直是采取防守为主,反是蜀吴进攻多。最后蜀吴都是被一战而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14749 头衔:独自逍遥 工分:579784
/ 排名:59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冷血军神
在第12楼的发言:最不喜欢刘备 有事儿都是自己跑 还装的很仁义凡是冲在前的,基本都死了你难道没听说过: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06828 工分:290407
/ 排名:2391
左箭头-小图标
最不喜欢刘备 有事儿都是自己跑 还装的很仁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86770 工分:24682
左箭头-小图标
劉備認的親戚也不少,漢獻帝在許昌,劉表在荊州,劉璋在益州,不是累贅就是死得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43069 工分:633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没有!是太多了吧?天下刘姓皇族宗亲太多了,刘备估计是疑心大,怕篡权,所以不敢任用刘姓家族的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6415 工分:1695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黄杨树
在第8楼的发言:三国中,蜀国不治史
也就是说,蜀国自己不记录自己的文字历史,
关于蜀国的历史,一出于魏,吴两国,一出于时人的记录,但估计多有散佚,并不全面。
或许刘备身边带着亲族,但是亲族功名不著,因此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正常的
另一可能性:刘备幼年丧父,家贫,只依靠了族叔刘元起的资助才得读书的,他们这一支刘姓家族早已经衰落,可能族中也无什么出色的人了,不像曹,孙,袁等家族一般。
的确,但是就算是一个没有出色的人,也应该有家族的人才对,除非已经被人家消灭光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14749 头衔:独自逍遥 工分:579784
/ 排名:591
左箭头-小图标
三国中,蜀国不治史也就是说,蜀国自己不记录自己的文字历史,关于蜀国的历史,一出于魏,吴两国,一出于时人的记录,但估计多有散佚,并不全面。或许刘备身边带着亲族,但是亲族功名不著,因此没有流传下来也是正常的另一可能性:刘备幼年丧父,家贫,只依靠了族叔刘元起的资助才得读书的,他们这一支刘姓家族早已经衰落,可能族中也无什么出色的人了,不像曹,孙,袁等家族一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angbayi
在第6楼的发言:刘备此人跟刘邦有的一拼什么不好比比流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3304 工分:105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此人跟刘邦有的一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010 工分:3426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时之沙漏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不是诸葛亮不如法正,而是法正是刘备入蜀的大功臣,归附刘备时间又短,不像关张赵云诸葛这样的老部下,好比亲人劝你你可以耍性子,客人劝你,你就要讲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法正才能劝得住刘备~~~三国里,曹孙都是大士族子弟,而刘备是真正的草根,所以更让人钦佩,特别是三兄弟功成身死的境遇让人感叹唏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71291 工分:327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yq777
在第3楼的发言: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我怀疑刘备除了他的兄弟外真正信任过的人不知有几个?赵云一直只是个保卫队队长,到后来诸葛亮也似乎不那么信任了,我记得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就说过“如果法正在的时候就能劝得住主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难道诸葛亮连法正都不如?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6070 工分:15079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草根出身,哪里有什么家族可以倚靠!而曹操则不同,不论是曹家,还是夏候家都是当时的大世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4210 工分:2068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的儿子的儿子不错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75条记录]&分页:
&对三国刘备打天下时的直系亲人都在哪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三国当刘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