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qq自由幻想天魔劫攻略还用点攻修么

为什么大修行人容易遭到天魔的扰乱?|佛教常识|圣严法师_凤凰佛教
为什么大修行人容易遭到天魔的扰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修行人,魔王也会亲自出动,务期留住此人于魔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一般俗人,终日在烦恼中打滚,岂能遭致天魔出击?
编者按:世人常说魔鬼、恶魔、魔王,其实魔、鬼原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当然在世俗意义上魔鬼一词早已连用)。但我们或许有必要了解,佛教所说的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佛教的魔与其他民间宗教的魔考,有何异同?
无视天魔王三个女儿的诱惑(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佛教所说的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的扰乱,必须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种魔都属于人为。纵然是天魔的困扰,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稳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会修行的人或知见不正的人,易染魔扰;如有正确的知见和精进的修行,魔扰是不存在的。 所谓魔扰,是由贪、嗔等自我中心的执著而产生,我执越轻,离魔越远;即使人皆难免面对死魔的降临,但对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来面对死亡,死亡就不是魔。 五蕴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识。第一色蕴是指我们的肉体和肉体所处的环境,其余四蕴则属于心理活动以及流转于生死之间的精神主体。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蕴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于业力的推动。如能去除贪、嗔、疑而出三界,便能脱离五蕴魔的范围。可见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 所谓烦恼魔,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与自主的控制。所谓心不由己,心随境转,事事牵挂,舍不得、放不下、求不得、丢不掉,都是出于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崇;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惭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精绪,烦恼魔便无可奈何。 至于天魔,他在天上,和一神教的宇宙创造神并行,他有无限的大力,他的形象变化多端,可能以狰狞的面目出现,多半则以仁善的形态现身;不过他的目的,不论威胁利诱,都是要你脱离正道而行邪法。 佛法所说的天魔,是在修行者发起出离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时,魔宫震动,魔王发愁,因为即将有人出离三界,魔子魔孙减少而佛法增长,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将来扰乱修行之人。如果是大修行人,魔王也会亲自出动,务期留住此人于魔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例如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过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扰。一般的俗人,终日在烦恼及五蕴之中打滚,也在生死之中流转,岂能遭致天魔的出击? 现在民间却流行着魔考的信仰与传说,信了一般斋教之后的人,如果事业顺利、家庭平安、身体健康,就说是无生老母、明明上帝所赐,是信奉斋教的行为所致,应该全心感谢、全力奉献。如果遇到不如意事,灾难、病障、横祸、鬼扰,就说是魔考,而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由于入了道门、成了道亲,有所谓已在天堂挂号、地狱除名,所以引来魔鬼的妒嫉而给予种种的打击。这不能埋怨无生老母、明明上帝,反而应该感谢、忍受,否则如果经不起魔考而退失信仰,那就又要变成天堂无分、地狱有名。 这种说法实在是愚疑的迷信,否则既有权力使人天堂挂号、地狱除名,为何不能助人消除魔障,还要说是魔考,使得接受魔考的人不敢以人为的方式来捕救、改善他们的遭遇。 当然,佛教也有重罪轻报之说,以及提前受报之论;也就是说,若不修行,恶报尚不会现形,一旦精进修道,发出离心,行菩萨道,就会引来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也可能是宿世的冤亲债主,恐怕你出离三界之后,对你控制无方、需索无门,所以提早讨还你的欠债。不过由于你的修行和发心的善功德力,能将本来是应该多生偿命的变成即生的病离,以此了结无量劫来的债务。所以这是基于因果观点而言,不是无理的迷信。而且,佛教还是主张在灾难降临之时,尽量设法处理改善,以尽人事,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尽折磨。佛法讲因果,也讲因缘,过去的因,如果加上现在的缘,他的结果就会改变。 佛教不是定命论和宿命论,而是努力论。一切的灾难与不幸的遭遇,都是来自过去所造,加上现在未曾努力,不必怨天尤人,当以正常的方式作合理的改善。因此,遇到疾病及困扰便称为魔考的观念,在佛教不能成立也不被承认。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天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求修真神仙道天魔果哪里多门派简介
我要写修真小说
现在缺修真门派和简介
最好在介绍点修真阶段 像元婴、出窍、分神这样的最好介绍下每个阶段需要经历什么。
要从最初到圣人的所有阶段
网友回答:
修真者:闻道期、开光期、灵智期、消融期、神动期、元婴期、出窍期、灵虚期、玄灵期、渡劫成仙。
→→仙:散仙、道仙、天仙、灵仙、神仙。渡劫成神。
修佛者:见佛期、开凡期、灵心期、无谷期、意散期、神心期、魂动期、太虚期、青灵期、渡劫。
→→佛:散佛、金佛、天佛、灵佛、神佛。渡劫成神。
修魔者:开魔期、魔脑期、潜魔期、灵魔期、无魔期、渡劫。
→→魔:散魔、鬼魔、天魔、玄魔、神魔。渡劫成神。
传统修道小说:
引气入体 炼气化神 炼神返虚 在这个阶段要度五次小天劫 四次大天劫 之后 炼虚合道成就天仙之位。
天仙 玄仙 金仙 真仙 太乙玄仙 太乙金仙
大罗金仙 准圣 圣人 鸿钧(天道)
奇幻修真小说:
一说: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每种都有上下之别。
天仙 罗天上仙,大罗金仙,九天玄仙,仙君,仙帝
神人 天神 神王 天尊 鸿蒙掌控者
二说:开光、灵虚、辟谷、心动、元化、元婴、出窍、分神、离合、空冥、寂灭、大成、渡劫。每一期又分初、中、后三个阶段。
灵仙 幻仙 真仙 罗天上仙 大罗金仙
九天玄仙 天仙 极仙 绝仙
神人 天神 神王 神尊
历史上的今天:为什么大修行人容易遭到天魔的扰乱?
佛教所说的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的扰乱,必须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种魔都属于人为。纵然是天魔的困扰,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稳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会修行的人或知见不正的人,易染魔扰;如有正确的知见和精进的修行,魔扰是不存在的。
所谓魔扰,是由贪、嗔等自我中心的执著而产生,我执越轻,离魔越远;即使人皆难免面对死魔的降临,但对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来面对死亡,死亡就不是魔。
五蕴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识。第一色蕴是指我们的肉体和肉体所处的环境,其余四蕴则属于心理活动以及流转于生死之间的精神主体。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蕴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于业力的推动。如能去除贪、嗔、疑而出三界,便能脱离五蕴魔的范围。可见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
所谓烦恼魔,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与自主的控制。所谓心不由己,心随境转,事事牵挂,舍不得、放不下、求不得、丢不掉,都是出于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崇;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惭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精绪,烦恼魔便无可奈何。
至于天魔,他在天上,和一神教的宇宙创造神并行,他有无限的大力,他的形象变化多端,可能以狰狞的面目出现,多半则以仁善的形态现身;不过他的目的,不论威胁利诱,都是要你脱离正道而行邪法。
佛法所说的天魔,是在修行者发起出离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时,魔宫震动,魔王发愁,因为即将有人出离三界,魔子魔孙减少而佛法增长,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将来扰乱修行之人。如果是大修行人,魔王也会亲自出动,务期留住此人于魔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例如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过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扰。一般的俗人,终日在烦恼及五蕴之中打滚,也在生死之中流转,岂能遭致天魔的出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魔之争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