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电子战主要有雷达电子战原理、通信电子战、()和水声对抗四

简述中国现代战争中的电子战
导读:本文出自:新浪博客“上海证券会馆”
运8是参照前苏联安-12军用战术运输机的技术标准,自行研制的中程多用途运输机,为中型四发涡轮螺桨多用途运输机,该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也是我国自行制造的载重能力最大的战术运输机。截止目前,运-8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多种专业机型的庞大家族,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运-8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多型电子战机,已经成为海空军的空中力量倍增器,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上警
本文出自:新浪博客“上海证券会馆”运8是参照前苏联安-12军用战术运输机的技术标准,自行研制的中程多用途运输机,为中型四发涡轮螺桨多用途运输机,该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也是我国自行制造的载重能力最大的战术运输机。截止目前,运-8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多种专业机型的庞大家族,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运-8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多型电子战机,已经成为海空军的空中力量倍增器,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上警戒机运-8海上警戒机是中国利用上世纪末期从英国引进的电子技术,改装国产专用电子战机的一次成功尝试。1996年,中国从英国雷卡尔 (Racal)电子公司购买了6~8套“空中霸王”机载雷达系统(又译为“搜水”-2000)。该系统是雷卡尔公司研制的水面搜索雷达的一种改进型号,属于远程,可以在强杂波背景下对100海里范围内的海面舰艇进行检测、跟踪和分类。该雷达总重172公斤,采用风冷散热,是一种高性能、全相参、脉冲压缩、频率捷变的雷达,具有支持反潜与反舰功能的模式,能够与敌我识别器组合使用,同时完成搜索、救援、气象回避的辅助功能。这项采购案是中国对各国参与竞争的雷达进行长期评估后做出的。由于“空中霸王”型号较新而且附属设备齐全,因此很容易安装在运-8运输机上。“空中霸王”雷达工作在I波段,采用频率捷变和脉冲多普勒技术,可进行360°搜索和自动扇形区域扫描,雷达仰视时采用脉冲方式可以探测高空空中目标,俯视时则采用多普勒技术,探测陆地和海上低飞目标、舰船和处于通气管状态航行的潜艇。当飞机在米高度飞行时,仰视对空探测距离为85公里,俯视对空探测距离为110公里,对海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则能达到240公里。该雷达系统能够同时储存及更新100个空中目标和30个海上目标的资料。该系统共有2个控制台,一个用于探测,另一个用于攻击控制。每个控制台都装有全数字信号处理设备、40厘米彩色显示器、表格显示器、触屏式显示控制板和跟踪球控制光标,可选用电子支援、数据线路、敌我识别等工作模式。雷达能同时显示2组选取目标的跟踪数据和位置,系统采用智能微处理器,同时装备有 1553B数据链。中国在引进“空中霸王”机载雷达系统后,将其安装在国产运-8上,研制成功运-8雷达警戒机。该机近年在中国海军组织的各种演习中频频露面。该机的典型特征正如大家给它起的绰号一样,机头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大鼻子”,里面安装了从英国进口的雷达,主要用来对海上目标进行搜索监控。为了容纳雷达主机,机身内部也进行了重新布置,能够容纳控制设备和人员的休息设施。中国海军也在该机上装备了自行研制的数据链,使之能够畅通地和其他兵种进行*互享。该机能够在舰载雷达作用距离之外探测到水面目标,并且可以通过数据链将搜得的*传送到其他空中、水面及水下作战平台上。该机的续航时间增加到了11小时,在运-8的实用升限高度上,“空中霸王”雷达系统具有纵深320公里、宽640公里的探测范围。据称,如果中国拥有8架运-8警,就可以至少在2个搜索区域内保持24小时不间断空中侦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国在空中预警能力上的不足。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中,该机首次公开亮相,成功引导我方战机、舰船和潜艇对海上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此外,该机也可以为己方水面战斗平台,提供一定条件下的战斗预警和*互动,以帮助这些舰艇在更远的距离上掌控战场态势。目前,中国的新闻多次报道022级艇在运-8 警的数据链引导下装定目标数据,发射命中“目标”。该*显示,在中小型水面舰艇自身所载探测雷达搜索距离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运8警通过实时数据链传来的引导*,发动远程攻击。不过,在作战用途上运一8警过于单一,其任务区间介于早期预警机和多用途远程巡逻机之间。考虑到我海军之前一直没有装备预警机和巡逻机,该机可以说是一种应急装备,填补了我军的空白。随着未来中国海防线不断拓展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海军必将装备先进的预警机和远程巡逻机,以更好的满足新时期国防需求。预警机“空警”-200(KJ-200)预警机采用了运-8运输机的升级型号——运-9的机体,采用某雷达所研发的平板天线,又被称为高新5号工程,属于早期(见题图)。该机的平板雷达酷似瑞典爱立信公司研制的“爱立眼”机载,俗称为“平衡木”。由于平板雷达特有的性能,KJ-200探测海上目标的性能将非常突出。该机可以通过数据链和“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进行情报互享和交换。所具备的长航时、强大机载情报功能,搭配KJ-200可以直接指挥空中兵团级作战,高低搭配可以大大提高发现空中目标的距离和作战效能。目前,KJ-200已经进入战备值班,成为中国空防体系中重要一员。电子干扰机运-8电子干扰机的外形比较独特,机头脖颈两侧部位是两个鼓出的雷达整流罩,俗称“腮腺炎”,据推测其天线罩内为大功率天线。该机安装的是与其配套的KZ800大型机载电子侦察系统,这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的电子侦察系统,主要用于搜索、截获地面和水面雷达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工作频率约为 1~18千兆赫,并能对信号进行精确测量分析,显示和记录截获的信号特征。同时可以对发射信号的雷达进行定位,具备灵活的人机界面。该机具备高精度的辐射源被动定位能力,可以分辨雷达的型号和进行威胁评估,自动化程度高,容易操作和保养。从披露的照片来看,其载机应属于运-8F400,在垂尾顶部增设了大型整流罩,估计是能够全向接收电子信号的天线,机体周围布置有大型刀状天线,估计是用于通信系统的接收与分析,与AN/ALD-9相近。此外,在机体后部原尾舱部位已改进成电子设备整流罩,估计主要用于电子信号接收。该机的主要任务是实时侦测空中各种电磁*,对辐射源目标进行定位、分析、记录和*处理。机载雷达侦察系统可以收集预警、制导和引导雷达的频率等技术参数,并对其进行定位。世界上各种雷达参数都在其测量范围内,其测量精度相当高。机上通信信号侦察系统可侦察到音频、电传、电报等信号。据称,该机如果在1万米高度飞行,可侦测到600~800公里距离的电台。自动记录所侦测到的电子信号,并通过压缩通信传给地面站或返回基地进行处理。对特别重要的*,它可以通过监听手段直接形成情报,及时报告给地面指挥官。机上还有红外探测器和前视雷达,探测距离达300公里,可在一定距离内分辨出数米长的物体。更重要的是,该机在精确分析定位敌方的各类电子设备参数以后,就可以根据战场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相同频率相同波段的干扰。如果需要,还可以放大其所发射的信号,使得敌方的电子设备被烧毁或者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也可以对其发送大批虚假信号,以干扰或迷茫其正常工作。我国在运-8的基础上研制了运-8,其典型特征就是机头下方拥有运-8特种机系列里最大的下颚整流罩和机身背部与垂直尾翼过渡连接处的圆柱状大型整流罩,两者一上一下,再加上机身背部的多个大型刀状电子天线,很明显能看出其电子侦察特征。该机机头下颚处可容纳较大型号的电子天线,机身背部的柱状整流罩里面装备的是卫星数据链设备。该机主要用于探测跟踪雷达、无线电及其他电子通讯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截获、监听、收集和破译,为我军提供战场态势分析所需的战术情报。获得的*资料在机内经过机载主电脑进行分析处理后,可以通过设在机身后上部的卫星数据链通讯设备,经过数据中继卫星传送给基地指挥官。据分析,该机在机腹下装有跳频搜索雷达天线,在机腹、机背、机翼末梢也布置了许多整流天线罩和刀型、号角型天线,它们主要是通讯截收,分析系统、电子干扰器、自动化电子支持措施、敌我识别器干扰器、红外线干扰器、自发式频率测量装备、红外线侦测器等装备,全系统由一台中央高速处理计算机来统一管理。该机独自或与其他飞机一起执行任务,为己方的战场指挥官提供有关敌方战术态势的实时*。该机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在确认敌方的雷达信号源之后,通过发送具有阻塞性质的电子信号,达到干扰敌方通讯的目的。如果需要,也可以自动形成假目标电子信号,以欺骗和迷惑敌方雷达系统。该机的主要任务和功能与美军EP-3类似,主要供海军使用。战场指挥机该战场指挥机的显著特征就是浑身上下布满刀型和鼓包电子天线,俗称“刺儿头”。该机与其他机型不同的是,在机身后部有一个较大型的天线罩(可能是卫星通信天线),原来机体后面的炮手舱被另一个可能容纳电子设备的大型雷达罩代替。估计这是一种先进的远距空地监视飞机,它装备高性能雷达及其他先进设备,主要用于全天候对地面静止或活动目标进行定位、探测与跟踪,其纵深距离可达数百公里。该机作为现代空地一体战的重要装备,对监视冲突和突发事件中的地面情况,控制空地都具有重要作用。布满机身的各类天线,使它可以接收各种频率各种波段的电子信号,经过机载大型中央处理器的处理后,通过实时数据链传递给各级战场指挥员以供战术决策之用。该机的雷达天线可从飞机的任何一侧对战场进行监视,在水平方位采用电子扫描,扫描范围可达到±60°,且雷达探测距离大。该机的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指示模式是其基本工作模式,可对地面机动目标和直升机等慢速移动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通过对地面小范围的监视可使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成像更加清晰,可用于对地面移动目标进行监视。对于地面固定目标的监视使用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固定目标指示模式,这种模式可获得高分辨率的敌方阵地和地面固定目标的图像和照片,如桥梁、港口、机场和静止的车辆,以及诸如地地、地空等导弹发射架等。该机还配备有先进的数字处理器和高分辨率彩色图形监视器、键盘和通信终端等,处理机可迅速显示与更新地图、雷达数据及各种指示符号等。它是我军建设中的空地一体化作战网络系统的神经中枢,除控制雷达外,它还可对航空部队和远程导弹部队进行有效指挥,其功用类似美军的E-8“联合星”。上世纪70年代,由于国产水上反潜巡逻轰炸机迟迟不能设计定型交付部队,而海军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反潜压力。因此,开始了运-8改装为海上巡逻,反潜飞机的先期研究。运-8海上反潜巡逻机主要是在运-8运输机原型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加拿大AN/APS-504(V)3水面搜索雷达、 LN-72惯导系统、LTN-211欧米加导航系统,国内配套的设备包括声呐浮标及音响接收处理系统、红外搜索系统、侦察照相机、红外照相机等。为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还加装了全向雷达告警系统和干扰物投放架。从该机的外观来看,与原型差别不大,最大区别就是机尾后部的货舱门被取消并被一个大的任务设备窗孔代替,主要用于声呐浮标支架和垂直照相机的安装。后面的尾炮舱也取消了,被声呐操作员座位代替。1984年首架运-8试飞成功,交付使用,填补了国内装备的空白。在该机服役以后,担负了许多海军训练任务,曾经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地区等进行巡逻飞行,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情报。但该机采用非气密机体,工作条件受到限制,其探测系统也各自分离,没有通过数据总线进行交联,没有实现数据的综合处理和显示,另外也缺少主动攻潜武器(当时仅装备反潜深弹)。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又开展新一代海上巡逻,反潜机的研制,其配备的航电系统更先进,包括改进的无线电设备、惯性导航系统、欧米加全球导航系统,并装载多种武器(包括机载和反潜鱼雷等)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结语中电子战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作战形式之一,通过电子战可以有效的阻止对方利用电磁频谱,让对方不能有效获得、传输和利用电子*,干扰其指挥控制体系和精确的使用,并为己方军队的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我国已经成系列开发以运-8为基础的电子战飞机,这些飞机的批量装备部队必将大大提高我军战场制电磁权争夺的能力。但是,运-8毕竟是一种基于二战后技术研发的运输机,其总体技术水平十分有限。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新大飞机项目研发后,必将很快获得更大的飞行平台,更新一代的大型电子战飞机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空袭战中的&排头兵&;联合作战的&主力军&;导弹战中的&新克星&;特种战中的&......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参考答案
(1)增大雷达的发射频率;
(2)改变雷达的工作频率;
(3)扩展雷达的工作频率;
(4)提高雷......2.填空题 参考答案战略侦察机;预警机;无人侦察机3.填空题 参考答案主要组织形式4.填空题 参考答案有源干扰与无源干扰5.问答题 参考答案
当干扰信号的频率与通信信号相同或接近时,接收设备就会同时收到干扰与通信信号,从而扰乱接收设备对正常信号的接收。现代电子战及对电子战的思考-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兵器/核科学
现代电子战及对电子战的思考
现代电子战及对电子战的思考摘要:关键词:电子战,历史,干扰与反干扰,思考正文:1. 综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经过现代科技的百年的发展,现代战争中已和以往的战争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仅仅是兵力的战争,现代战争从根本来说就是一场科技的战争,人力不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电子战正在渐渐的走上对战舞台。那么究竟什么是电子战呢?简单的说就是交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围绕争夺制电磁权而进行的斗争。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电子支援三大要素。从通信对抗、雷达对抗、水声对抗发展到反辐射对抗、光电对抗、隐身对抗,以及卫星和强辐射对抗等等。电子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手段。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就在 《孙子兵法》中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兵者,诡道也”,说明了信息对抗的重要性。而电子战是现代战争中信息对抗的重要手段。通过近期对电子战的进一步了解,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国家电子战的水平可能决定着现代战争的胜负。如今在世界和平的大背景下,暴露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不仅国家要时刻做好战争的准备,我们大学生也应该关心军事。也许我们以后很少接触电子对抗技术,但在如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电子战与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联系,有些人将来会投身于相关事业。军事乃国家大事,而电子对抗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许许多多的现代战例表明,只有掌握最先进的电子对抗技术,才能避免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局势。2.电子战的来源电子战是在20世纪初的日俄海战中偶然出现的。1904年,日本与俄国围绕争夺中国重要港口旅顺发生大规模海战。3月8日,日本海军派了一艘小型侦察船,潜入靠岸的有利位置上,通过无线电通信指挥日舰炮击,但恰巧一名俄国报务员盲目地按下了火花式发报机的按键,对日本的无线电通信形成了电磁干扰,结果日本的电台就出现了很大的杂音,无法进行正常联络,只好撤退。从此,打开了战争史上电子战之门,开创了电子干扰的元年。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电子战只限于通信干扰、通信欺骗等比较简单的手段,所以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电子战发展的序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和无线电导航设备先后应用于战场,无线电通信也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这个时候的电子战在战争当中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起来,并逐步成为了战役、战斗的重要保障手段。1
3. 电子战的历史电子战,亦称电子对抗,是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或用电磁频谱攻击敌方的任何军事行动。20世纪初,随着无线通信的出现及在军事上的应用,通信对抗技术随之而生。二战期间,由于雷达与无线电导航的发展,电子装备广泛运用到武器中,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行动,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时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是雷达对抗和导航对抗。如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成功运用了信息对抗技术,制定“卫士计划”进行电子欺骗和干扰,顺利完成了登陆作战。二战后,由于雷达制导和光电制导武器的发展,电子战向光电对抗进一步拓展,干扰与反干扰逐渐成为作战胜利的关键。越南战争初步体现出这一点。由于美军在飞机上加装了电子干扰设备,越军击落一架美军飞机使用的“萨姆”导弹平均数量迅速增加,1965年为13枚,1966年为33枚,1967年为55枚。据统计,电子对抗使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少损失了500架飞机。70年代后,军事武器向全面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战争双方已从争夺制空权变为争夺制信息权。C3I等指挥系统和信息系统成为军队的耳目、大脑和神经,也成为了电子战的主要目标。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进行了大范围电子支援、电子攻击,采用了侦察、监视卫星,GPS和战术导航卫星,出充分发挥了高技术优势。4. 现代电子战技术随着电子战技术、装备和战术的发展,电子战的内涵不断扩展,囊括内容也越来越多。根据作战目的,电子战分为电子攻击、电子支援、电子防护三部分;根据电子战的形式,电子战分为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和外层空间的电子对抗。通信对抗的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发挥。通信干扰是无线电通信对抗的核心部分,是通信对抗领域最积极、最富有进攻性的一个方面。通信干扰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压制性干扰又分为瞄准式干扰、阻塞式与半瞄准式干扰,其中最常用的是瞄准式干扰。阻塞式干扰虽然能耗较大,同时可能对己方通讯产生干扰,但覆盖范围广,在不清楚敌方通信准确频率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新的应用,甚至于设想中的全频带阻塞干扰,有可能彻底使敌方通信瘫痪。虽然己方通信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但在电子干扰处于劣势时,未尝不是将双方技术拉平的一种方法。雷达对抗,是利用电子干扰、电子欺骗和反辐射导弹攻击等软、硬杀伤手段,扰乱或阻断敌方雷达对己方目标的探测和追踪,同时保障己方雷达的作战行动。自从雷达在二战期间被广泛使用起,世界雷达对抗技术便一直在彼此斗争、发展。主要组成部分有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以及反侦察、反干扰。雷达干扰又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箔条等无源干扰器材价格便宜,适应性强,现在仍然有使用。电子反干扰技术始终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电子干扰和反干扰始终在进行较量,此起彼伏的发展着。掌握最先进的对抗技术,提高电子干扰和反干扰能力,是我们国家在信息战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方面。5.我军电子战技术现状2
我军现有的通信电子战设备,由于起步较晚,及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原因,因此不论在科技含量上、装备质量上,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装备水平甚至仅仅停留在60-70年代的水平,如我军现装备的某型跳频电台功率只有几百瓦,频跳/秒只有20次,类似这样的通信装备并不少见。伴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更重要的是美国军事战略越来越倾向亚洲周边,还有牵涉国家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台海问题的解决。都促使装备的更新,特别是高新技术在新型武器装备上的应用和创新,来有效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增强对国防装备经费的投入。一定会极大改善现有装备的性能、技术、战术水平。6.对电子战的展望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已广泛渗透到各种作战装备和作战行动当中,从侦察、监视到预警,从通信、指挥到控制,从情报处理到作战决策,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设备。未来武器系统的先进程度将越来越取决于其电子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未来战争中电磁频谱控制权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对电磁优势的争夺将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制高点。未来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将趋于:1.一体化和通用化:现代战争中,战场上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以往那种彼此分立、功能单一的电子战装备已远远不能适应作战需要了。一体化和通用化已成为当前电子战装备发展的重点和未来电子战装备总的发展方向。2.不断拓宽工作频段,为了更有效地对付现代战争战场上复杂多变的电磁威胁,未来新一代的电子对抗设备,将广泛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大幅度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以具备更好的实时能力、自适应能力和全功率管理能力。3.不断提高处理能力和发射功率:毫米波技术和光电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电子战装备的工作频率不断向更宽的频段发展。而未来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重点则倾向于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反辐射导弹,电子战飞机,计算机病毒及一些新型特殊的电子战技术装备。类似于反卫星的激光武器、高能粒子束武器,以及流星余迹通信、中微子通信等一些&新概念&武器装备正在飞速的发展。其中中微子尤为突出由于中微子是质子或中子发生衰变时的产物,其体积比电子的质量还要小近年10个数量级,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几乎不产生传输衰减,而且这种粒子克服了普通电磁波不能钻地、入海的缺陷,可直接穿透地层、进入深海进行直线传输,并且不容易受到侦察和干扰,保密性很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随着高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中微子通信为代表这类&新概念&电子战装备会越来越多,并将更广泛地其应用于实战。7. 对电子干扰的思考现代电子战中,围绕C3I系统的对抗将使作战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更加激烈。C3I系统和C4ISR系统已经成为军队的灵魂,干扰自动化指挥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作战任务,同时也有很多避免干扰的技术。在这一领域获得对抗的胜利,将使军队获得精确制导武器对抗的先机,减少武器、人员损失,在整体作战方面取得优势。这便是现代电子战的重要因素――技术领先。自从二战出现电子干扰以来,在不同的战争中,不同的国家在电子战中各领风骚,但最领先的干扰技术基本上由发达国家掌握。从电子战的战争了历史可看出,谁取得了技术领先,便往往能攻其不备,取得有利的局势。查阅战争史,反面的教训有很多,一些武器反干扰成功后,就对技术不加改进,这种技3
术被敌方掌握后,下次战斗就要处于失败境地。1967年,埃及海军用苏联研制出的先进技术制导的“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舰艇,震惊了世界。但6年后,它的反干扰技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处于落后状态,数十枚导弹无一命中目标。到了更近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我们已经完全能看出,电子对抗可能主宰某次战役的全局。在电磁频谱的对抗中领先,就可以“制于人”,而反之必“受制于人”。如果因为一次胜利而止步不前,那最终会成为失败者。技术保密是现代电子战必须贯彻的原则,是各个国家在电子战中的重要任务。要进行电子干扰,就要掌握对方干扰的相关参数,反之,如果能保住己方电子装备的秘密,敌人最多只能盲目干扰,自己一方便在电子战中拥有了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军队使用装备和系统很多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外国便很容易掌握该国电子干扰的相关参数,这个国家在现代电子战中将处于不利地位。这也说明了掌握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发展、改进我国电子战设施的软、硬件,将成为我们将来的重要任务。现代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战争是数字化、信息化的战争,尤其是计算机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这与我们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联系。我们需要“武装一颗先进的大脑”,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立于现代电子战争之巅。
参考资料:
1. 赵中强 彭呈仓 《信息战与反信息战怎样打》 中国青年出版社2. 褚良才 《军事学概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3. 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 《电子战和信息战技术与装备》 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兵器工业出版社4. 龚耀寰 李军 等 《信息时代的信息对抗――电子战与信息战》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声对抗图文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