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坦克炮塔会从圆形的T55向方形图片变圆形转变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曾经在若干年前见过这么一篇文章。某军队南方大修部门,在修一台水陆坦克时,由于疏忽将59式坦克的发动机装在里面。(两者采用相同的发动机,但进行了不同的优化...
术语叫'自救木"当坦克陷入泥潭时把它连在履带上,靠自救木与地面产生的巨大摩擦力使坦克脱离险竟.如果陷的太深就玩不转了,要靠坦克抢救车了.
美国人不会生产坦克炮?此言差矣!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M60A2“星舰”主战坦克的XM81坦克炮,MBT-70主战坦克美国版的XM150坦克炮,“雷电”A...
?ZTZ-99式主战坦克是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我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
苏联在二战期间并没有生产甚至是研发单兵火箭筒,而是根据二战期间美国的武器租借法案使用美国提供的5万具巴祖卡火箭筒.不过土法生产的"莫罗托夫鸡尾酒燃烧瓶"倒是对付...
大家还关注坦克的利器(组图)--冰翼新视野--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坦克的利器(组图)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早期的坦克(二战时期),当时的铸造工艺尚不发达,因此大部分坦克的炮塔采用铆接方式,将多块钢板接起来,就是一个矩形,代表是“豹”、以及4型、3型坦克,美国的M4,英国的丘吉尔等#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还有一些坦克是半铸造、半铆接,例如“虎王”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在还是单质装甲结构的时期,半球形的构造防护力最好,因为装甲所受到的水平相作用力会被最大限度的分解
T-34最先采用整体铸造炮塔,但是由于当时的工艺限制,做不出完善的半球形状
战后,随着冶金工艺的发展,战后第一代坦克普遍采用了整体铸造的半球形炮塔
例如T54/55,M48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战后第二代坦克开始采用复合装甲,不过还是比较简单的多层金属复合,因此半球形炮塔仍然继续使用,一般的制造工艺是采取了分别铸造不同金属成分的大小圈炮塔外壳,然后拼合到一起例如T62,M60,AMX-30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到了70年代,各种非金属装甲成分突飞猛进的发展,再加上坦克跑的口径不断扩大,传统的半球形整体铸造炮塔已经不符合西方的塔克发展了,尤其体现在内部有效空间小,相同内部可用空间的箱型炮塔其外部轮廓要比球形小的多,而且,将玻璃纤维和陶瓷铸造进半球炮塔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这些问题再BTM-70的研制过程中体现得非常突出,形状巨大并且制造复杂半球形铸造炮塔也是BTM-70下马的一个原因
后来德国在自己研制豹-2的过程中,就摒弃了半球形铸造炮塔的方向,转而走了平板装甲焊接成箱型炮塔的方向
这主要是依靠当代焊接技术的发展。复合装甲是不能够铆接的,只有铸造和焊接两条路,60年代以前的焊接工艺尚不发达,难以对几十吨的钢板进行高强度焊接
即使当时豹-2问世的时候,很多美国老派专家们也一直在质疑焊接复合装甲炮塔的强度,后来经过无数次试验,才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焊接技术
从此以后,西方坦克就走了豹-2模式
500){this.resized=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
而在苏联,这个问题是通过另一种途径解决的
当时苏联的焊接技术远比西方发达,但是苏联专家认为,豹-2那种垂直的装甲简直是没有任何的集合防护手段,而且巨大的炮塔也是一个很显著的目标
苏联人采取的方法是:缩小半球形炮塔的大小,把弹药装载车内、使用自动装单机,这样整个炮塔需要的空间立刻减小了一大半,同时缩小的炮塔也比较容易铸造,这种思想的产物就是T-64,实际上,T72,80,90本质上都是T-64的某种改进型和发展型,就像M1,90等坦克其本质上也是豹-2的某种变种
其实,一直以来专家对这两种路线都是比较认同并且也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90年的海湾战争使得豹-2模式变成了热门,其中也不乏西方的宣传因素
其实有些问题我们自己都能想得通
我不被发现总比被发现了命中炮弹、但是炮塔不炸飞要好
而且一个弹药箱费掉了的M1跟没有了炮塔的T-72也强不了多少,更何况,就单纯讲弹药容易被击中的概率而言,豹-2模式要比T64模式高得多
其实海湾战争的情况,主要因素并不在于苏制坦克的设计理念,而在于很多非武器因素,以及观测、信息、侦查等方面的“软”因素
这也是我军为什么在8年以后仍然采用T-64模式设计的坦克,中国的坦克设计师们并不是傻子,豹-2模式也并不是没有样车出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另外有两个特例国家
英国:一只一来都坚持箱型炮塔,开始是铆接,后来用焊接。不过其铆接的“百人队长”在中东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怎样
以色列:梅卡瓦系列坦克非常有个性,虽然是焊接炮塔,但是不是箱型而是半球形!尤其是最新的MK-4,炮塔空间也不大,炮弹仍然大部分放在车内。可见以色列人在对与坦克防护性的认识方面,还是更注重于“不被击中”(梅卡瓦坦克在上次巴以冲突中被打的一塌糊涂,号称打不坏的坦克一次被打坏5分之1)我个人比较喜欢豹式坦克,“豹”2的前装甲防护最为强悍,即使是威力巨大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对其也是无可奈何,对“豹”2PS0主战坦克防护改进的目的是为了使该坦克具有全方位360度的防护能力,将来还将安装主动防护系统。但是,这在不增加车辆战斗全重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为了减轻车重,“豹”2PS0坦克正面弧形区域的防护进行了适当简化,并安装了德国迪尔公司的新型轻量化挂胶履带。最主要的我看豹式顺眼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小站已搬家,欢迎兄弟们来我新家转转。
http://by360./
因为在下对新系统不适应,只得忍痛搬了,特别感谢这几个月凤凰博客的陪伴!祝凤凰一切顺利!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