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玄秘塔碑技法于什么相提并论

127 199 263 35 117 33 7 621
304 193 24 98 8 1
28 2 8 24 40 10 28 33 13 0 0
2 1 43 4 8 0 1 1 1 2 0 8 5 5 1
查看: 68433|回复: 282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0:45 编辑
一、四大楷书及中国书法史1—5
6、四大楷书的主要区别
<font color="#、中国书法史
二、行书5-10
三、草书8-15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
这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的一段话,极其扼要地总结了篆、隶、草、章四种书体的主要特点。
篆书,特别是小篆,是用首尾藏锋、行笔中锋、均匀一致的圆线条书写的。圆线条具有柔和、婉媚、抒情的性格,所以转弯的地方宜圆曲,形体宜修长,这样线条才能贯通流畅,充分体现出婉柔流通的艺术特色。所以说“篆尚婉而通”。
隶书改篆书的圆笔画为方笔画,方笔画挺直有力,转角的地方也改圆转为方折,结体必然以严整代替“婉而通”,变长方为横宽,这样才能协调一致。所以孙过庭强调指出“隶欲精而密”。隶书是以方直为特点的,但过于方直严整便会显得呆板,所以隶书增加了“波”(楷书撇的前身)“磔”(楷书捺的前身),或者把一个主要的横画作“蚕头燕尾”之状,这些笔画常常探出字体之外,目的是增加笔画的变化,使方整严谨的隶书显出飞动活脱之气。但不可多用,多则失去了“精而密”的特点。
草书是快速书写的产物,要快就要删简合并一些笔画,并且把一些笔画连通起来一鼓作气写出来。其结果,方折的棱角便在 快速书写中变成了弯转的圆角,出现了许多摆动而流畅的曲线,如同奔流的河溪一样,弯弯曲曲一泻向前。所以流畅也就成为草书的主要特色了。
章草是隶书的草体字,和今草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相同处就是删简、相连和圆转;不同处就是字字独立,并且保留了隶书的“捺”。“捺”的保留,固然充分显示了隶书的特征,但却使运笔的速度大为减慢,也使笔画的连绵大为减少。因此,章草虽名曰草,实际上倒很像行书。既然章草不像今草那样具有连绵不断奔跑向前的特色,所具有的也就只有“简而便”了。
我们知道了篆、隶、草、章的主要特点,在书写这些书体时便能够自觉地追求和掌握了。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06:49 编辑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馆阁体书法图片,大家看看好不好?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1:52 编辑 ]
(28.21 KB, 下载次数: 4)
15: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28.52 KB, 下载次数: 3)
15: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1.19 KB, 下载次数: 3)
15: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75.87 KB, 下载次数: 2)
15: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00.01 KB, 下载次数: 8)
15: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77.96 KB, 下载次数: 2)
15: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67.7 KB, 下载次数: 2)
15:0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42.05 KB, 下载次数: 1)
15:0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22.53 KB, 下载次数: 1)
15:0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一、馆阁体
& && & 一、馆阁体的由来及背景   
& && &清代之“馆阁体”实由明代之“台阁体”演化而来。明朝永乐年间的沈度长于楷书,其书清秀婉丽,雍容华贵。凡朝廷一切金册玉简,鸿文巨制,必命其书写,为“台阁体”之典型。号称三杨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久处台阁,为皇帝起草诏告,号称“博大昌明体”,亦即“台阁体”。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康熙好董其昌,乾隆喜赵孟頫,于是学董学赵之习尚风靡全国,朝中士大夫更是趋之若鹜,临摹不辍,以希邀宠。明代之台阁体,至此又演变为以黑、大、圆、光为特征的馆阁体。其代表人物有张照、梁同书、翁方纲等。
  任何书体的演变或流派的形成总是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的,馆阁体的形成也不例外。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后,四库馆开,而其风益盛。然此体唐、宁已有之: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内载有官楷手书。沈括《笔谈》云: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窃以为比种楷法在书手则可,士大夫亦从而效之,何耶?”
  所谓“台阁”,本指尚书,引伸为官府之代称。清周星莲《临池管见》:“自帖括之习成,字法送别为一体,土龙木偶,毫无意趣”,故“台阁体”是书法品评时的一个贬词。
  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把书法当作艺术看待,而是把她认定为是文化。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待于讨论,于此暂不做论述。现在能看到的故宫、颐和园里的字迹,多数都是馆阁体,只是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至于清人写的小楷,基本都属于馆阁体一类,但也不尽然。如清末状元刘春霖的小楷,则更偏重唐人小楷的风格,但受时代的局限,也仍有馆阁体的风貌。在我看来,一味地贬斥或褒扬馆阁体都有偏激之嫌。馆阁体作为官方使用的一种书体,强调共性,强调规范,本是无可厚非的,以批评馆阁体缺乏个性为由而借机兜售今人丑怪的书风,显然暴露了不健康的心理;而从欣赏美的角度出发,缺乏个性的东西也是不完美的。从书法的大前提看,她必须具备共性和个性的双重美,因此单从欣赏美的角度看,馆阁体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弊病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因此常常流于俗。馆阁体是以欧、赵两种风格渐渐演变而形成的,因为欧与赵实在是太强大了,历代统治者都视此为正宗,遂成学书必经之路。又是为了规范,而削减了欧、赵的个性。我们今天看到报刊上的楷体字,也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很近似馆阁体。总之今天攻击馆阁体的人,其特征多是写不好楷书的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过分钟爱馆阁体的人,又多是楷书成就不高的人
& && & 馆阁体要求具备“乌、光、方”的三个特点。有人认为:馆阁体日益泛滥,走向工整化、程式化的极致,成为书法发展的桎梏。分析原因有三条:
& && & 1、书法内部孕育了退化基因。帖学自二王已经走过高峰期,盛极而衰,自身再难有立足之地。同时阁帖自宋王朝翻刻后一翻再翻,名虽羲献,其实早已面目全非。元代赵孟頫虽然师法晋唐,但历史永远不会再是晋唐的历史,不会有晋人充满哲思的超脱和唐人的雄浑大度、自信刚健的精神状态,书法也永远达不到晋唐的高度。明代是文艺绝望的时代,市民艺术的繁荣,世俗趣味的增加,诗有台阁体,书法亦变成“馆阁体”。
& && &2、柳公权后,唐楷发展至极致,风格成熟定型后进一步发展必然走向对立面。“法”一旦变成无前提、无限度的规矩,书法便会走上刻板的歧途。强调笔法,激烈地批判“任笔为体”,迷恋和崇拜“永字八法”,使得后继者不越雷池一步,认为只要功夫精熟,池水尽墨,便足可名世,不需要性情的提领和心灵的参与,无视个性,轻视个人的创造力,崇尚通俗、实用和精到的技法,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艺术内在的干瘪和贫乏,注重个性的创造变成趋之若鹜的模仿和追求。
& && &3、“馆阁体”作为一种既定历史过程中的特定现象,康熙和乾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康熙帝笃好董书,竭力搜寻,一些人便趋炎附势,投其所好,甘做二、三流的贩卖者。乾隆推崇赵孟頫,风气也愈演愈烈,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中指出:“因得棲翰墨,纵意浏览,唯每至一处,便作诗记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益倣松雪,唯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将书法引入歧途。
& & 二、如何理解“方光乌”
& && &这个词,很有意思,居然用方、光、乌三个形容词组成了一个名词。其实这在中国的造词法中是很常见的,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不习惯抽象思维,很多抽象的感念都用具体的概念来表达,比如“体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就用“大小”来表达,长度这个概念就用“长短”来表示,数量这个数量就用“多少”来表示。我想方光乌这个词,也是这种思维习惯的体现。方光乌是一种书法的体,就是把字写得方正、光洁、乌黑,这样的字体,后来就称为方光乌。
& & 理论上的馆阁体标准是乌、方、光。乌即乌黑,不讲究墨色变化;方是方方正正,大小一致;光是边沿光滑,没有涩势
& &有的学者把方光乌称为馆阁体,馆阁体在明代称为台阁体,清代称为馆阁体。又称“干禄书”、“院体”,狭义地讲,专指用于抄书或殿试的小楷书册,追求“乌、方、光”,端正齐整;广义地解释,则不限于小楷,举凡缺乏个性,平、板、圆、匀的行楷书体,均可归于馆阁体之属,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经常流于平正刻板,缺乏个人风貌。 但近年来,在书法理论方面人们站在了新的高度上审视传统,一个时期内,多有批评的清代馆阁体书法再受重视。因馆阁体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此派书法家们的学识、涵养深厚,书风含蓄、凝重、醇雅、平和,弥漫着庙堂气息,确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特别是“馆阁”体系中一些优秀人物,如清后期几位大名鼎鼎的状元翁同和、陆润庠、曹鸿勋、刘春霖等,书法精妙,各具特色,为艺林所推崇。馆阁体虽缺乏个性和生动变化,但其所包涵的雍容、平和、中庸、大度的气局,却是不可抹煞的,事实上,在当时和后世颇受典藏家的青睐。
& & 我想如果从广义上讲,方光乌和馆阁体不是完全对应的,方光乌是馆阁体中的楷书。
& & 有很多的书法界人士对方光乌不屑一顾,认为太过于死板,没有天趣。其实追求天趣一直是中国艺术思维中的一个至高的标准。追求天趣是不错的,但是可以的单一的把天趣作为单一的追求,成为一种到处乱套的概念,那就有失偏颇了。
& & 方光乌是楷书的最高境界,是楷书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楷书的本质标准。楷书的“楷”字,就是楷模的意思,标准的意思,那么,方光乌的确做到了。
& &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受戒》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村民们都夸明子的字写得好,很黑。这似乎是个笑话,其实透过这个笑话来看,这里竟然包含着书法的“接受美学”的东西在里面。村民们不懂书法,甚至可能不识字,他们靠着自发的原始的对书法美的感受,说出了“很黑”这样的评价,其实,这里的黑,不光是颜色,而是也包含了光洁、方正、醒目的美学价值在里面。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很黑”这样的评价,其实,村民们也不傻,知道黑不是夸字好的标准,黑的东西很多,不是越黑越美。
& & 方光乌之所以很自然的成为书法的一种标准,其实就和人们的审美要求是一致的。人们对书法的美的感受,就是要从方正、光洁、黑亮醒目等方面来要求的。可以说,方光乌是楷书发展的必然。
& & 以前科举考试要求要方光乌,于是很多人把对科举考试的那种死板的文章模式的反感也移加到了方光乌字体上,其实,就像现在交论文或者正式的文书要用规范的打印体一样,考试或者正式文书要求用规整的方光乌那时必然的,就像现在要当公务员起码要回打字,那时考科举,不会写一手规整的馆阁体怎么能行呢。而且这种馆阁体的训练,并没有影响书法家的产生,我见过林则徐的书法,的确很有方光乌的痕迹,漂亮得很。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在反对科举考试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对方光乌有所反对,当然,他们的着眼点不同。
& & 现在的很多书法家不事楷书,在行书草书上下功夫。现代书法也有很多的追求表现色彩,而不重视功底。反而回过来认为方光乌不好,其实,倒真的应该好好的练好方光乌。
& & 不知道方光乌对我们现在印刷体的楷书的影响有多大,我想现在的印刷体的楷书,很可能受到了方光乌的润泽,没有方光乌的发展,可能我们的印刷体的正规楷书,还没有这么漂亮,这么标准。我见过在版本上以精良而备受推崇的宋版本,其上面的楷书确实不如后世的如清代印的书上的字规整,这可能就是因为清代的方光乌字体进一步发展而润泽的印刷字体吧。
& &三、小楷是不是就是馆阁体
& && &首先,小楷并不是馆阁体,比如魏晋时期的钟繇的小楷,以及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等,都不属于馆阁体。
& & 其次,简要介绍一下馆阁体。馆阁体是一种清时期盛行,尤其是乾隆后期盛行,盛行原因在于康熙皇帝本人爱好书法,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及风格,以致于上行下效,在科举考试中使用董其昌,赵孟頫一派书法风格的,录取几率就会增大,在这种急求功利的背景下,一时间董其昌一派的书风盛行于社会的读书人之间。所以可以这么定义,馆阁体,是专用于科举考试中或者馆阁笔瀚的小楷,追求的“乌黑,方正”,千人一面,毫无变化可讲,广义上面,馆阁体也不仅仅指小楷,大凡缺乏个性,一味追求平正,均匀的行楷字体,皆可成为馆阁体。综上,可以说馆阁体是小楷的一种,是小楷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为了适应统治者以及社会风气而产生的一种功能文字,主要适用于科举考试及官方抄写书录上。
& & 然后,说明一下馆阁体对于艺术的问题。馆阁体的特点是缺乏变化,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而这正是与艺术背道而驰的,艺术追求的正是变化的丰富,个性的发展,所以论及书法艺术,一般馆阁体是没有什么地位的,然而也不可以全盘否认馆阁体,其中蕴含的雍容华贵,平和方正的感觉,是要予以肯定的,其形成初期也是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秀书家,如张照,陈奕禧等。
& & 最后做一个总结,馆阁体的形成是因为统治者推崇董其昌,赵孟頫等人的秀美的风格,以及当时国内统一局势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官方书写的字体,是小楷的一种,其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印刷体,是一种很漂亮但是缺乏变化的字体,只是为了卷面整齐好看的以及迎合统治者喜欢的。
& &&&如果是书法爱好者想学习小楷,不建议馆阁体,还是建议学习一些魏晋时期的如钟繇的《荐季直表》王羲之小楷《乐毅论》等,魏晋时期的小楷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时期,而此时社会并不统一稳定,所以书风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书风不是那种宫廷的庙堂气,而有一种民间的古朴气息,这正是此时小楷同馆阁体的最大不同 
& &&& 四、写好馆阁体绝非易事
& &&& 馆阁体说白了就是工整的楷书。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楷书是初学者的字体。练楷书的人就等于是初学者。这是大错特错的。历史上的颜、柳、欧、赵等大书法家不都是以楷书为主吗?馆阁体(楷书)是五大书体中最难的一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楷书在用笔上最复杂,也就是说,楷书的基本笔画种类最多(有横、竖、撇、捺、点、折、勾、提八大类,近百种变化)。其它书体则不是这样,例如篆书,用笔单调,基本无提、按变化;再如隶书,没折,没勾,(比楷书少两大类);再说草书,称为不定体,有些使转大点儿、小点儿、长点儿、短点儿都可以,相对自由;行书是从楷书派生出来的,比楷书省略了不少。之所以说楷书最难,是因为楷书一点儿毛病不担待,特别严谨。为什么现在练馆阁体(楷书)的人少?难,是主要原因。其实很多人都练过,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半途而废罢了
& & 下图:钟繇的《荐季直表》,看看与馆阁体的区别。茫父的字是不是有点魏晋小楷加隶书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6:18 编辑 ]
(20.85 KB, 下载次数: 2)
16: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677主题精华12粟米835.16 石信誉15 点阅读权限200
刻铜艺术版贵宾
信誉 15 / 粟米 835.1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677 / 精华 12 / 在线 1564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530主题精华0粟米5.97 石信誉4 点阅读权限90
正八品下.诸卫司戈, 积分 5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信誉 4 / 粟米 5.9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529 / 精华 0 / 在线 632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8857主题精华0粟米2414.52 石信誉111 点阅读权限180
正六品上.太学博士, 积分 88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2 积分
信誉 111 / 粟米 2414.52 / 恶评 0 / 不满 1 / 帖子 8857 / 精华 0 / 在线 593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3083主题精华64粟米11056.97 石信誉65 点阅读权限200
刻铜文房版
信誉 65 / 粟米 11056.9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3083 / 精华 64 / 在线 6772 小时 / 注册
支持这样的学术探讨。
【怀莲斋】在追寻美的历程中感悟人生...QQ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447主题精华5粟米1268.06 石信誉17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17 / 粟米 1268.0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447 / 精华 5 / 在线 1145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5052主题精华13粟米3707.73 石信誉136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50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8 积分
信誉 136 / 粟米 3707.73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5051 / 精华 13 / 在线 4961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205主题精华0粟米96.70 石信誉15 点阅读权限140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 积分 32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5 积分
信誉 15 / 粟米 96.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204 / 精华 0 / 在线 332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4617主题精华4粟米1980.34 石信誉161 点阅读权限150
从六品下.侍御史, 积分 46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3 积分
信誉 161 / 粟米 1980.34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4616 / 精华 4 / 在线 8351 小时 / 注册
个人看法:细看每一个人的“馆阁体”书法,都不尽相同,每个人在书写和练习过程中都会有创作和发挥的余地,写得一手方正,美观的馆阁体小楷,方便别人的阅读,不是对阅读者的尊重吗?总比现在的好多人,写的字很多都需要他人或亲自“翻译”才可读,练习书法,馆阁体值得临摹,有一大书法家的父亲要求他在小楷没有写好之前,不能书写其他书体字
广西南宁:农行8400117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60主题精华0粟米4.26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130
正七品下.内寺伯, 积分 27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0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4.2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40 / 精华 0 / 在线 77 小时 / 注册
好贴。。。。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 &二、欧体
前贴说到:馆阁体脱胎于欧体,只是少了些欧体的个性。那么,欧体字又是什么样呢?
下面,就温习一下欧体字:
&&一、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长沙)人,(欧阳询、、柳公权、)之一。隋时官,唐时封为,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褚遂良、),并称。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二、欧体特点。
& &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稍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 & 藏锋笔:有两类,即藏锋起笔和藏锋收笔。藏锋起笔讲求:“逆人”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等,起出笔处含蓄饱满,其效果有“方”有“圆”两种,一种是因折而方、一种是因转而圆而成。藏锋收笔是收笔时笔锋又回到点画内,然后再离开纸面。即锋芒不外露。如侧点不出笔写法、反捺不出锋的写法。古人称之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一般藏锋在篆书中用得最多,在楷隶书中次之,行草书中基本不使用。
  关于藏锋古人还有一种解释,即不是表面上的“起”和“收”的藏,而是点画线条书写过程中边缘效果的特殊反映。
&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
& && &&&欧体&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 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 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 让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 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 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 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 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如:葡、萄、蜀、葛
&&8, 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 倾,折角内收。如:句、匀、勿
&&9, 画短撇长 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画长撇短 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画短直长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如:乐、集
&&13,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直长 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 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 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 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两平者,左右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騵
&&22,三合者,中间务正 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突出主笔,协调统一。如:章、意、素、累
&&25,左边小者宜齐上 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边小者齐其下 右偏旁小的字,右边笔画应靠下或与左边下部齐平。如和、知、细
&&27,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 在字的四周出现相同的笔画,应排列整齐,大小相当,形成包围。如:嚣、器
&&28,内四叠者,布置匀密 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 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 乜、此
&&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 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 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如:武、成、或
&&33,横戈不厌曲 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弯曲圆润,切忌细长直挺。如:恩、息、必、志
&&34,伸勾贵抱持 有竖弯钩且呈下包上的字,其竖弯钩要尽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围的部分。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 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呈勾之势,退缩斯宜 左右结构的字中,竖弯钩居左时,应缩小让右。如:鸠、辉
&&37,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注射四点之半。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如:鸟、马
&&38,上平之字,宜齐首 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
&&39,下平之字,宜齐足 笔画靠下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
&&40,重捺者,须有缩有伸 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叠趯者,当或挑或驻 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
&&42,上下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 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 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如;冠、寇、宅
&&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 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 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46,右占者,右不妨独丰 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
&&48,左右占者,中宜逊 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49,中间占者,中独雄 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
&&50,上下占者中小 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1,纵腕宜典劲 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如:风、飞、气
&&52,横腕贵圆隽 竖弯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圆,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53,纵撇恶鼠尾 竖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要避免末端细而无力。如;庭、居、底
&&54,联撇恶排牙 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要有大小变化。如:友、及、反、皮
&&55,三撇法,以下撇首,顶上撇之腹 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依次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
&&56,三点法,一下点提锋与上点驻笔相应 三点的写法,第三点的出锋应与首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7,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 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58,土字直勿偏,与下截左紧正对 老字头中竖是字的中心。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59,错综者,贵迎浪穿插而恶纷纭 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
&&60,缜密者,宜布置安排而嫌挤杂 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
&&61,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 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 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 倾斜型体的字要找准折画和撇画的中心位置,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 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瘦者,其形勿短 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矮者,用笔宜肥 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
&&67,盖下之法,撇捺宜均 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下之势,左右相称 撇捺居中下俯的字,其捺脚双脚齐平,左右对称。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而勿肿 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70,虽宜瘦而勿臞 笔画较少,形体较长的字,笔画要适当加粗,切忌细长无力。如:了、寸、才、卜
&&71,疏而丰之 笔画少的字,就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密者匀之 笔画繁多的字,笔画间要相互迎让,布白均匀。如:赢、鼎
&&73,堆叠者,消纳之 三角同型的字,在笔画的运用上要有变化。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
&&74,积累者,清晰之 由下而上堆积起来的字,笔画要合理安排,伸缩有度,繁而不乱。如:糜、零、靡
&&75,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 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76,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 末笔为竖钩的字,竖钩的钩锋稍像左平出,象有萦带下字之势。如:丁、宇、亭 77,之迭中字,宜于上略大而下小 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紧靠左下。如:远、还、逮
&&78,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 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而用反捺(长点)。如:矢、契 、莫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在一个字中,左竖短,则右竖不宜长;如: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 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 宝盖的钩,要写得象鸟低头看自己的胸部一样才好;如:官、空、宰、
&&82,排摹之画,如工之镂物乃佳 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那样才叫精美。如:赫、鹧、鬻(yu)
&&83,从卩之字,准此 带单耳旁的字,横折钩宜短,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如:印、叩、却
&&84,从邑之字准此 带右耳旁的字,弯钩稍大,长竖应为悬针,直挺下垂。如:郊、郑、邻
&&85,从埠之字准此 带左耳旁的字,弯钩稍小,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 如:阪、陔
&&86,从葵之字准此 带登字头的字,撇伸捺展,两脚齐平,舒展盖下。如:登、凳
&&87,从祭之字准此 带祭字头的字,撇直捺伸,左低右略高,宽展盖下;如:祭、蔡、察
&&88,从众之字准此 带乑字底的字,上为短撇,中位垂露竖。如:聚
&&89,从豕之字准此 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
&&90,单人旁字准此 从单人旁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
&&91,双人旁准此 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
&&92,带竖弯钩字准此 带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乳、乱、色、包
三、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 & 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今属陕西)。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 & 尺寸:碑高247厘米,宽120厘米
  碑文24行,每行50字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 &大家先看看图片: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1:02 编辑 ]
(35.5 KB, 下载次数: 0)
09:0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65.84 KB, 下载次数: 0)
09:0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92.24 KB, 下载次数: 0)
09:0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41.59 KB, 下载次数: 1)
09:0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43.37 KB, 下载次数: 1)
09:0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48.9 KB, 下载次数: 0)
09:0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14.7 KB, 下载次数: 2)
09: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14.33 KB, 下载次数: 2)
09: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38.54 KB, 下载次数: 5)
09: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26.28 KB, 下载次数: 2)
09: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79.78 KB, 下载次数: 1)
09: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62.33 KB, 下载次数: 1)
09: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06.58 KB, 下载次数: 0)
09: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55.97 KB, 下载次数: 2)
09: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84.67 KB, 下载次数: 3)
09: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77.05 KB, 下载次数: 0)
09: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82.42 KB, 下载次数: 0)
09: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27.56 KB, 下载次数: 0)
09: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31.8 KB, 下载次数: 1)
09: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19.9 KB, 下载次数: 1)
09: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31.18 KB, 下载次数: 2)
09: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43.43 KB, 下载次数: 1)
09: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78.89 KB, 下载次数: 0)
09: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81.34 KB, 下载次数: 0)
09: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77.49 KB, 下载次数: 1)
09: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28.52 KB, 下载次数: 0)
09: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77.49 KB, 下载次数: 0)
09: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51.2 KB, 下载次数: 1)
09: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62.76 KB, 下载次数: 1)
09: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04.61 KB, 下载次数: 0)
09: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82.21 KB, 下载次数: 3)
09: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19.92 KB, 下载次数: 0)
09: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98.12 KB, 下载次数: 1)
09: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48.39 KB, 下载次数: 1)
09: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07.88 KB, 下载次数: 2)
09: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01.17 KB, 下载次数: 0)
09: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34.55 KB, 下载次数: 0)
09: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87.81 KB, 下载次数: 3)
09: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98.06 KB, 下载次数: 0)
09: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62.66 KB, 下载次数: 2)
09: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71.94 KB, 下载次数: 5)
09: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13.93 KB, 下载次数: 3)
09: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49.7 KB, 下载次数: 3)
09: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31.84 KB, 下载次数: 0)
09: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00.98 KB, 下载次数: 0)
09: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53.01 KB, 下载次数: 2)
09: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56.1 KB, 下载次数: 0)
09: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022.49 KB, 下载次数: 2)
09:1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圆笔与方笔,露峰与藏峰
示例: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缀法》:“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方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3:59 编辑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9:22 编辑 ]
(649.7 KB, 下载次数: 1)
09: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31.84 KB, 下载次数: 0)
09: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00.98 KB, 下载次数: 0)
09: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53.01 KB, 下载次数: 0)
09: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56.1 KB, 下载次数: 1)
09: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022.49 KB, 下载次数: 1)
09: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 && & 馆阁体被称为“欧底赵面”,前边说了“欧底”,那么“赵面”又是什么呢?赵面即为赵体字。
  一、赵孟頫--赵体简介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人。官至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 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赵孟頫是宋太祖十世孙。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清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除书法外,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不仅如此,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艺术名人:他的妻子管道升、他的儿子赵雍都精通书画,他的外甥王蒙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
&&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赤壁二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等。他作品最主要的特点,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很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主要特色。虽然他对晋人书法下过很深的工夫,但晋人书法中精妙的用笔,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体现;或者说,他将晋人笔法的精微之处大大加以简化了。尽管如此,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这完全是他深厚的学问、修养所致。
&& 他的书法成就和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不仅同时代的一些名家如邓文原、鲜于枢纷纷以他为榜样,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清代的刘墉、乾隆帝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整个元朝书法,几乎都笼罩在赵孟頫的庇荫之中。可以说,他是个上承晋唐,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物。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再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师
  二、赵体字的特点
  赵体字的运笔特点
  1、藏露结合。楷书的笔画书写一般要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将锋芒藏住,极重含蓄。赵体字敢讲逆入回锋,但是赵体字笔画的起笔之处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势,从空际逆入,并没有完全把锋芒藏住。收笔时有回锋的意思,但是也不刻意顿挫回锋。强求圆润。这种写法不但无损于含畜之美反而增添了一种生气和自然轻松感。
  2、笔道停匀。赵体字的笔画自有轻重的变化,但较颜体。柳体来说,明显地匀净多了。而且也无那种横轻竖重的固定程式。到底那一个笔画该重,哪一个笔画该轻,完全是依据字的需要随机而定的。
  3、腾挪起伏。赵体的捺画。横画多起伏,有曲折之美。
  4、点画呼应。赵体楷书借鉴了行书的写法,有行书笔意,点画之间多前后呼应,笔意相连。有的甚至干脆就用行书的写法,笔画与笔画之间有牵丝映带。
  赵字的结构特点:
  1、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不象欧体或者柳体那样高长。赵体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
& & 2、端庄流动,赵体字横直相安,重心平稳,结体严谨端庄,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因而以显得流美动人。
  赵体楷书的特点概括有四:
  第一,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第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第四,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 &&&三、赵体字代表作《胆巴碑》《汲黯传》
& && &&胆&卷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 166厘米,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胆巴是元代前期僧人,西番突甘斯旦麻人,世宗时被封为国师,仁宗皇庆间,追号大觉普慈广照无上胆巴帝师。此卷书于延三年(1316),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为晚年碑书之笔。
& &赵孟頫小楷。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 ),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1:15 编辑 ]
(5.65 KB, 下载次数: 0)
10: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12 KB, 下载次数: 0)
10: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49 KB, 下载次数: 0)
10: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84 KB, 下载次数: 0)
10: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83 KB, 下载次数: 1)
10: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33 KB, 下载次数: 1)
10: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02.86 KB, 下载次数: 4)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80.2 KB, 下载次数: 2)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3.9 KB, 下载次数: 1)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2.95 KB, 下载次数: 1)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2.62 KB, 下载次数: 0)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7.2 KB, 下载次数: 3)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2.74 KB, 下载次数: 0)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4.27 KB, 下载次数: 1)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8.58 KB, 下载次数: 1)
10:3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06.67 KB, 下载次数: 3)
10: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6.01 KB, 下载次数: 2)
10: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5.87 KB, 下载次数: 4)
10: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42.49 KB, 下载次数: 3)
11: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29.54 KB, 下载次数: 4)
11: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17.77 KB, 下载次数: 1)
11: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6:39 编辑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 && & 馆阁体还有一说“颜底赵面”,下面接着说颜体:
& &&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合称为“颜柳”,有“”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而言的,其楷书结体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一、颜体简介
& &&&唐 书法家
的字体风格。其初学 褚遂良 ,后学
笔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世称“颜体”。
《康有为和他的<广艺舟双楫>》:“如果说, 魏 晋 以前‘体’这个字是表示书体的话,在 魏 晋 以后就转向表示个人风格,如‘颜体’、‘’、‘赵体’,并非是三种字体,仅仅表示三种不同风格的书法而已。” 吕更荣 《中国书法简史》第八讲(三):“ 颜真卿 的书法,主要得到了 张旭 的指导,上承 的传统,又习初 唐 四家特点,兼收
书法新鲜营养。学习时有选择,有取舍,是 唐 朝新书体的创造者,称为‘颜体’。”
& &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祖籍琅琊(今临沂)。书史亦称。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行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 &二、书法-特点  
& && &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他的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 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并称“颜柳”,有“”之誉。
  其中年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个人风格尚未形成,结体谨严,清丽俊秀,老年作品首推《》为其代表作,此时外拓开张,刚劲雄强的个人风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则以《仙坛记》等为代表,用笔结体多古拙之趣。
& && & 书法-境界概述
& &&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 &&&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书法禾山石壁“”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草书,虽有隶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 && & 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蜇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772)等等。
  经历了“”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 && & 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 && &三、颜书撷英  
& &&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质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且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杨志之一。
  时代造就了颜书境界,就像时代造就了王羲之的书学境界一样。在这一长期社会动荡的时
颜真卿书法作品-颜氏家庙碑
代,而文化史上却成了光焰万丈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已成了士大夫手中一种自觉地寄托高妙意兴的艺术、本领。他们深入地发现了自然的外在美,又深入地发现了精神的内在美。王羲之就是这一时代造就的“书圣”。然而,唐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帝国政治、经济、军事超越以往,达到鼎盛,文化艺术如百花吐艳;人们以一种新的目光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的巨大进步。笃好王右军书法,亲自为《晋书》本传作赞,且重金购求,锐意临摹,又拓《》以赐朝贵,故士大夫皆宗右军。、欧阳询、褚遂良、,这些初唐大家虽各有成就,却未能真正为唐代创立新书体。
  创立一代新书体,颜真卿是先觉者。他是唐代社稷之臣,又是书艺世家的后裔,对于书法的演变,无不瞩目关注。曾讥“羲之俗书趋姿媚”者,其片面处是未能正确评价王书,而其本意则在于从自己时代出发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审美观。因此、韩文、颜书,无不以新的时代为背景自立风貌。“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书林藻鉴》)。颜书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势、魄力、雄风,都可以从唐代社会中找到时代的折光投影。颜真卿造就了在书法中的盛唐之音,这便是颜书的恢宏境界。
  境界,从其陶铸化育的阔大气象来考察,可见兼收并蓄,以成其高,博采众长,以成其广。
& && & 四、渊源
& && &&&是从颜氏系统而来  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
是从殷氏系统而来  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世家数世联姻,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孤,养育于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家,蒙教笔法。颜真卿从小也由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摄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
是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真传  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地师事张旭,深得其教诲。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神用执笔之理,以及“得齐于古人”的攻书之妙。这对于颜书的成型是极其重要的。
从一代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  前人有颜出于褚之说。《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此说者。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沈尹默论书丛稿》)论者或谓从《麻姑山仙坛记》、《》、《宋广平碑》等笔画较瘦的作品中,更易发现与褚遂良的用笔、结体以及清瘦、圆润相沟通。
从民间书艺中广采博取  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如《多宝塔碑》等可以看到它和民间书风有密切联系。等还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版中出来。沙孟海在他的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后一类型,此一类型继承隶法,保留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著经》、《隽敬碑阴》、《曹植庙碑》等。这又和颜的世族有关,颜氏是旧族,接连几代研究与书法,颜字与保留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
  以上简略说明了颜真卿书法的几大来源,但并不是说仅有这些来源。颜真卿学王羲之,也学欧阳询、虞世南等等,不再一一细析。他学书多通博贯,不作“奴书”,真正化出雄浑的“自我”来。
& &&&五、代表作《多宝塔》《》
& &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1:26 编辑 ]
(152.33 KB, 下载次数: 4)
17: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85.71 KB, 下载次数: 1)
17: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09 KB, 下载次数: 1)
17: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36 KB, 下载次数: 1)
17: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94 KB, 下载次数: 0)
17: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4517主题精华14粟米1913.15 石信誉144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 积分 145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3 积分
信誉 144 / 粟米 1913.1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4517 / 精华 14 / 在线 8945 小时 / 注册
一、柳体简介
柳公权( 778-865 ),最后一位大,四大家(、、、)之一。京兆华原(今陕西)人。官至,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后来偶然被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长在朝中,通达。他书法初学,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则稍均匀瘦硬,故有「」之称。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十三年(公元778年)——咸通六年(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王献之送梨帖跋》。
& &&&二、柳体特点
一 、博学多识是柳公权书法艺术形成的主要条件
  柳公权大唐王朝状元,一生虽然没有做过宰相,但是他在三个皇帝身边做过侍书近臣,临终之时,官至太子少保。柳的文章做得好,对诗的水平也很高。柳公权热爱书法,他生活于唐王朝的后期,自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穆宗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大唐帝国书法珍品不计其数,这些珍品多存于皇宫之中,供帝王们御览,作为帝王的近臣,尤其是从事于专职书写工作的近臣,他毫无疑义的览尽天下的墨宝。从一般意义上讲,这是柳公权书法艺术成就的基本条件。
二、柳体书法斗形点成因探讨
  研究学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发现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点画,都是古代量谷物的斗形。由于古代的计量谷物的斗,一般都是上大而下小,而汉字的点,也会随着点所在位置的变动而有所变化。不管是横画、竖画、横竖折、以及撇捺的各种变化,我们都能看到斗形点的痕迹,特别是柳公权楷书中的坐车旁最底下那一横笔就是一个典型的扁斗。
  柳体字极其独特的斗形点,源于何处?颜真卿在谈到书写汉字的笔画时,曾说过“折股杈何如屋漏痕”,意思是说,字写得刚健有力不如写得自然随意,如同折断的干树杈不如屋顶上雨水渗下的痕迹自然一样。在这里,颜真卿强调的是用笔的自然性,但是,不论颜真卿如何强调用笔的自然随意,汉字从隶书开始,已由圆折变为方折,加之魏碑体对唐初书法的影响,楷书到了唐代,就变成几乎绝对方正的字体。颜体字的大气与字体的方正截然难分,字的点画分布在一个方框内基本是均匀的。
  柳公权的书法毫无疑问的从颜体书法中吸取营养成分,但是,柳体字的代表作《神策军碑》与《玄秘塔碑》的点画却不像屋漏痕那样的自然,而是刻意追求的结果。柳体字点画折笔棱角十分鲜明,结体呈内紧外松的局面,这显然与大唐以来形成的书法艺术趋势不相吻合。如果把大唐三大楷书一一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以说,欧阳询结体谨严,颜真卿大气磅礴,而柳公权就显得刚健有力,欧体用笔以隶书为重,颜体用笔更显篆书笔意,那么柳公权的雄健笔锋则应渊源于魏碑体书法了,从书法的发展看来,这样说不无道理。
 我们知道,柳体书法最讲骨力,尤其是那个最有力度的方形点。这个点与天空中的北斗星的斗形,几乎完全相同。所以,柳体字这个极其独特的斗形点,应该是柳公权从天的运行之道悟到了人道,更进一步悟出了书法之道。
  元朝时期的赵孟頫,虽然他的书法也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但是,细观赵的书法作品,并不能深刻地震撼人心,这除了赵孟頫在书法上直追二王以外,还可以看出赵体书法的隶书味道,赵孟頫的楷书其结体基本是扁形的,用笔显得圆润,楷书写得极其熟练,后人多称赵孟頫书法媚气十足,骨力不足。我想这种媚气应该与赵孟頫作为大宋王室的后裔,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元朝中,不可能有自己显赫的地位,能够有一个安身之处就已经很不错了。
  楷书在大唐已经走到了极点,这并不是一个纯艺术问题,而是一个书法大师的思想境界问题。相对于柳公权,赵孟頫的学识也一定不会很差,但政治身份根本不可能与柳相比,也不敢在书法中显示出对元朝的不满。中国书法不仅是文字艺术,也是书者人品的体现。虽然柳赵都处于国家动荡的边际,但柳公权的的哥哥是大唐王朝的兵部尚书,而赵孟頫却是南宋八贤王的后代,和大宋王室关系密切。赵孟頫在思想深处与成吉思汗的元朝是格格不入的,在骨子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敌对的。两个人的身份截然不同,处世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在艺术上的体现,自然形成完全相反的风格。
  心静则心正,心正则身正,身正才可以处世方正。颜真卿讲究书法的笔画自然,而柳公权则讲求笔划的刚健有力,这种刚健有力,正是柳公权的处世之道。而这种斗形点,正是柳公权从方正的勺子星中感悟出来的。
& &三、柳体书法的结构成因
  中国汉字是方块字,这种方块特点从隶书到魏碑体再到楷书,其方正特点越来越显著。可以说,唐欧阳询的楷书其规范性已经到了极致。所以,欧阳询以后的颜真卿,其书法追求的是大气,但是其结构特点仍然是上下左右的均衡,我们从中国宋朝最初出现的老宋体美术字上,可以看到颜真卿后期书法的显著特点。
  但是柳公权晚年楷书的结构呈现出内紧外松、上紧下松和一边取势的特点,也就是说,柳体书法并没有直接继承欧阳询、颜真卿书法结构特点,而是对字的结构进行了有意识的变革,在布局上开始追求不均衡。  & &过去,带有隶书特点的楷书,横笔竖笔讲究蚕头燕额。起笔落笔讲究蚕头燕尾。但是,我们看柳公权代表性作品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的特点却是刻意追求点画的方正有力。点的斗形特点几乎在横竖撇捺的任何一笔中都会表现出来。有些横画的结尾处,甚至故意造就出斗形点来。
  内紧外松。中国古代有一种九宫八卦格,其中间的一个格叫做中宫,中国汉字多数属于合体字,只有少数的独体字。即便是独体字,其笔画也可分解出上下左右中。我们发现柳体字只要处于或着接近处于中宫的笔划或者字旁,都处于收紧状态,即写的比较紧凑。
  其次,上紧下松,左收右放。
  如果出现上下结构组合字,例如炎热的“炎”字,上边的笔画一定处于收势,左右结构的字,如朋友的朋字,左边的月一定比右边月略小一些。
  一字突出一长横,或者一字突出一长竖。或着一字突出一长撇或者一长捺,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一侧取势。
  柳体字的刚健方正,主要体现在点与横竖撇捺的笔画上。横竖笔画弯曲度很小,笔画呈直线状态。起笔落笔呈方形,横竖笔画反差极少。不论是横弯钩或着竖弯钩,转折均呈斗形态,弯钩大而硬。如果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点,则点的大小反差极为明显,所以柳体字取其刚健而去其阴柔。柳体楷书一丝不苟,没有任何的行草笔意,这正是柳公权书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柳公权对天地人之道的深刻领悟。
  所以柳体书法讲求中宫收紧,四面宽松即内收外放的原则。
  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重点,所以柳体书法讲求一恻取势。
    &&
三、柳体代表作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书并篆额。《玄秘 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楷书28 行,行54字。
[ 本帖最后由 圣谛 于
16:26 编辑 ]
品藏大赛2010
品藏大赛2011
品藏大赛2014
品藏大赛2009
品藏大赛2012
品藏大赛2013
精华1级勋章
精华2级勋章
精华3级勋章
精彩推荐 /1
盛世收藏网拍卖专场出品人资格采取预约制,每年10月份预约下一年度全部场次,只有预约被审核通过并交纳相关费用后才可以成为场次出品人。
2017年拍卖预约场次于目前正式开始,直至全部场次预约完成为止,本次预约为2017年全部场次。
||服务电话: 400-813-9977
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公权玄秘塔碑技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