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关于英雄的地方

黄歇故里光州城,一篇文章带你了解超过4000年历史的潢川...黄歇故里光州城&一水隔两城的潢川,有考古实物可佐证,有文字记载可查寻的历史超过了4000年,黄国弋阳光州潢川,一脉相承今天,这里不但保留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黄国故城遗址;还保存有始建于西汉初年的弋阳古镇弋阳古镇是目前中原地区特别是信阳市范围内比较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街古城社区这里不但历史悠久,也是英雄辈出之地,更是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的人文荟萃之地&图1:一水隔两城的潢川(左峰拍摄)一 :引子& & & & 现在架桥技术发达,跨江跨河发展的城市越来越多,而在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一条河一条江往往就是一条天堑,一水隔两城的城市并不多见,而潢川就是其中之一& & & & 一水隔两城的城市在古代或许还可以再找到几个,但潢川这南北二城却又分别出了两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北城古称春申镇,正是因为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的故宅,有黄歇的墓地而得名而另一位在东南沿海港台以及海外华人中被尊为圣王的陈元光恰恰又出生在被称为弋阳的南城,光州志记载: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光州弋阳人,弋阳,就是今天潢川南城的古称& & & & 更神奇的是,这一水隔两城并不是天然就有的!&二:走进潢川,品味光州&&&&&&&&黄国弋阳光州潢川,一脉相承,这里承载着超过四千年的悠久历史&&&&&&&&这里古为黄国,是中华黄姓发源地从考古实物和历史典籍记载可知,黄国存在的时间是1400年左右鲁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楚灭黄,黄地入楚&&&&&&&&西汉初置弋阳县,东汉初改弋阳为弋阳侯国,三国黄初元年置弋阳郡,弋阳县为郡治;北齐武平元年更名定城县,陈宣帝十一年北周攻占定城,改弋阳郡为淮南郡,省定城为郡治;隋开皇元年废淮南郡,复置定城县,仍隶弋阳郡唐武德三年改弋阳郡为光州,属淮南道唐太极元年光州州治由光山迁至定城两宋时期光州均隶属淮南西路元至元三十年光州改隶汝宁府,至清雍正二年升为光州直隶州,直隶河南布政使司,领光山固始息县商城4县&&&&&&&&民国二年,废州设县,更名潢川,设河南第九行政公署,辖固始商城等七县1952年,潢川及其辖县并入信阳地区&&&&&&&&潢川最早出现的城池距今已4000余年,黄国故城在今城西约6公里,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春秋时期诸侯国都城城址呈长方形,城墙周长6720米城门遗迹3处,城墙系夯土筑成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图2:&黄国青铜器:叔单鼎&&&&&&&&&今天的潢川南城在两千多年前已形成从西汉初年到盛唐设州,南城经历近千年的建设,已颇具规模光州志载后唐朱全忠以军四十万围光州,时刺史柴再用严守备,城得免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光州城池之坚固进入五代十国,各执政者仍在不断地加速扩建后周显德二年,周世宗亲下诏书,明文规定:农闲与板筑,农忙则罢役之后宋高宗绍兴十年,岳飞为河南北路招讨使,为抵御金人侵犯,亦令牛皋等相度修城&图3:顺治光州志上一水隔两城之光州(潢川)地图&&&&&&&&今天潢川一水隔两城的城市局面并不是天然就有的,这个变化始于南宋时期1195年,时光州知州梁季泌扩建南城,城市始扩至今北城的部分地区,当时还是一条小沙沟的小潢河此时才成为城市内河但城市的大致格局,这时依然是一方形土城&&&&&&&&在顺治光州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的:今镇潢桥河,原止一支流小沟,古志土城四门洪武初,河至沙沟转而东,郡兵部尚书张安仁以形家言,议改今河,人文遂盛,河流始大,遂筑北城五门,南城六门,甃以砖石这北城五门是:来运门永和门迎恩门清晏门大顺门南城六门是:东门西门宁安门康济门小南门大南门这个议改今河,在乾隆光绪光州志中均有类似的记载透过这个记载,可以肯定的知道,今天穿城而过的小潢河,过去仅仅只是一支流小沟,在明时,因形家言,始得小潢河改道,不断扩展,而成为今天的模样(更多请微信关注黄氏大家族)可以想见的是,在生产力低下的过去,这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了&&&&&&&&明正德六年(1511),兵燹城陷,知州李镗加固城池,以砖石重修,最终城周长14里,城墙高3丈,城壕深9尺至顺治时,潢川城已是今天的格局了北城自建成后,官府多迁在北城,南城多为商铺民居据志**载,清时,潢川城池有街道19条,其中10条在南城民国时,街道25条,其中南城占14条&&&&&&&&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曾写道:光州襟带长淮,控扼颍蔡,自古戍守重地也但,光州更是人文荟萃之地&&&&&&&&春申君黄歇,楚属黄国后裔,战国四君子之一曾凭一书而退强秦百万雄师为后世留下千古佳话后领封于今上海一带,成为上海及吴越之地的开山鼻祖&&&&&&&&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亦埋骨光州,留下光州十景之七的伯伦古冢任人凭吊&&&&&&&&&在大唐,光州对东南在福建用兵,变夷用夏到闽漳,光州弋阳人陈元光由此被尊为闽祖,开漳圣王尔后对东北方用兵,直到韩国,韩国光州之名,与此深有渊源&&&&&&&&及元,有赞美家乡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被文宗皇帝赞为中原硕儒唯祖常的马祖常延佑二年马祖常马祖孝兄弟二人同时进士,更是传为千古佳话与此类似的还有明时父子皆进士的刘绘刘黄裳&&&&&&&&&明时州人张安仁仕至兵部尚书,熊翀为户部尚书,喻时芦士杰为明清两位漕运总督&&&&&&&&&今天南城尚存的弋阳古镇建筑古朴,街巷纵横,素有九曲十八巷之美称从石板铺路的小巷到三山夹一井的围墙,从青砖灰瓦的屋舍到木柱挑梁的门店,从雕窗的阁楼到合围的厢房,勾画出一幅江南古城特有的明清建筑景观,依稀可寻长久历史记忆的明清建筑遗风&&&&&&&&在小南海周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依湖而建的南海观音禅寺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道教三义观五大宗教活动场所,呈现出五教和睦共生共荣的独特景象,己成为潢川南城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古老光州悠久辉煌且包容的历史与文化的象征&&&&&&&&知名作家叶楠把潢川和中国当今最美的凤凰古城相提并论:一条大河把县城分为两个城......叶楠说:潢川城很美丽我离开潢川后,曾到过很多县城,感到都没有像潢川城那样美丽当时城里的小潢河上,有座镇潢桥,桥上有铁水牛,一条河把潢川分成了南北两个城城里还有清真寺,三山夹一井,一步三空桥,小南海,铁旗杆和那一个个夏季满池荷花的池塘潢川的景色真是美极了,小苏州的名号名不虚传,这里是很能陶冶情操的三:三个历史片段告诉您光州是一座英雄的城不屈的城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对西汉初年开始建设的光州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再累述,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光州城市建设中的三个历史片段吧&&&&&&&&南城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年已经形成,从西汉初年到盛唐设州,南城经历近千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唐时已经成为当时豫东南的第一大城光州志中:后唐朱全忠以军四十万攻淮南,屯光州,筑城十二时刺史柴再用严守备,城得免&&&&&&&&&柴再用担任光州知州,是界于唐五代之间的事情对此记载,弋阳翁汪可先生在其唐宋光州刺史(知州)书稿中有考证:昭宗天佑二年,梁祖(朱全忠)自申州进抵光州,刺史柴再用严设守备,全力防御梁祖使人谓柴再用曰:下,我以汝为蔡州刺史;不下,且屠城!再用严设守备,戎服登城,见全忠,拜伏甚恭,曰:光州城小兵弱,不足以辱王之威怒王苟先下寿州,敢不从命全忠留城东旬日而去十一月,朱全忠攻寿州不拔,渡淮北返,再用抄其后军,斩首三千级,获辎重万计(资治通鉴)&&&&&&&&据说,在今天潢川伞陂寺乡的古城遗址即朱全忠在光州城东所筑的十二连城之一面对四十万大军光州城得免,这充分显示了唐末之时,光州城池的坚固&&&&&&&&第二个历史片段是有关岳飞命牛皋在潢川修城一事,对此,潢川县史志办陈国太主任整理的一篇文章介绍的清楚:宋元时期,光州(今潢川)领定城固始光山仙居等县,是鄂豫皖苏四省军事交通要道和大别山门户金蒙先后大举南侵,反复在此地厮杀争夺在这里,岳飞抗金,牛皋筑城,英勇抗争,展现了汉民族和光州人民团结御辱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节宋高宗绍兴元年,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双方沿大散关淮河一带对峙,并在光州城展开拉锯战州城数易其手,城池屡遭焚毁昔日的军事要塞和堡垒,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瓦砾堆,人民逃亡殆尽,根本没法防守驻屯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奉命节制光州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为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命大将牛皋帅兵驻防光州修复光州城牛皋一边抗击金兵侵扰,一边利用战争空隙修筑城池他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邀请名匠,精心设计,广泛动员官兵市民积极施工,制造转运砖石木料,共同修城他亲自指挥,不分日夜修复城垣缺口,增高加厚城墙,恢复建造瞭望塔楼城楼,开挖拓宽护城河经过军民共同努力,破败不堪的光州城焕然一新,高大坚固的城墙垛口门楼,比以前更坚固岳飞对此给予了肯定嘉奖在后来的战争中,修复的光州城保护了大量军民,囤积了大量粮草兵马,为抵御金兵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间就是一把杀猪的刀&&&&&&&&&再辉煌的往事,经历了时间的打磨,而今幸运的,或许就是还留有一段简单的文字介绍,没有记载的或者说记载了又失散的,或许早就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中了!&&&&&&&&&幸运的是,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为数不多的老照片,一睹我们雄伟的光州城,其中甚至还有航拍的一水隔两城,曾经的光州城的全景照,这个就是1938年日军进攻光州前航拍的光州城街景图:图4:1938年日军攻占光州前航拍的光州城街景图当然,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直观的光州城墙照片,最早的是年基督教信义会美国传教士留下来的图5为基督教徒在光州北城城墙下的合影,时间大约在1915年左右图6为1919年的老照片,背景处就是北城的北面和西北的城墙四幢西式洋房的北面马路就是今天的跃进路,马路北面的空地,就是当时正要兴建新式医院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潢川县人民医院所在地图5:黎立德牧师和乐尔生牧师在光州与教徒合影图6:1919年前老照片,背景处就是北城的北面和西北的城墙而更多的直观的信息,都是来自于1938年日军随军记者所拍下的照片这也是我要介绍的和光州城市有关的第三个历史片段&&&&&&&&在七十九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中,我们潢川,曾经作为武汉会战的北线战场之一,有过激烈的战斗那也是我们潢川近代史上最英勇,最辉煌,最值得记录的英雄岁月1938年日军右路军第3和第10两个师团从固始方向沿公路西进潢川,撞上了国军一代名将张自忠张自忠从9月9日一直打到9月19日,整整守了10天,比原来预定的坚守七天超出三天,最后又在敌人面前安全撤退日军第10师9月16~19日攻击潢川城时,使用毒剂弹筒上千枚,毒云覆盖潢川城(更多请微信关注黄氏大家族)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战斗中,我们的军队最后还是主动的撤退,即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也为武汉会战备战和全国军民工厂学校物资内迁争取了宝贵时间,亦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和必胜信心,也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人妄图消耗我们有生的军事实力的梦想&&&&&&&&在抗战中,河南有九十多个县建立了伪政权,但潢川没有!潢川,有过最激烈的战斗,虽然城市也有过短暂的被占据,但在整个抗战期间它一直都掌握在我们军队的手里在潢川发行的豫南日报一九四七年一月五日文章道潢人疾苦介绍道:在八年抗战中服役纳粮,吾豫当为全国各省冠,九区为全豫冠,潢川又为九区冠这是潢川人民牺牲自我,默默地给予中国八年抗战最重要的后勤支援&&&&&&&&在这个战争中,曾经被日本人用来炫耀战绩的照片与报道,今天亦成为了他们无可抵赖的罪证,也使今天的我们,有了一睹曾经辉煌的光州城的机会光州北城城墙的厚大,在当时日本人炫耀战功的不知沟深几尺,城池壁厚,部队长明察攻下光州报道中就有论及:&17日天不亮开始部队就逐步攻击光州城西门北侧日军已经逼进城门,只等工兵部队爆破城门此时在城西北角侧面掩护西门攻击的部队长考虑只在西门打开突击路的话,那么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害望远镜观城内,烟雨笼罩,城内沟深几尺,城池墙壁多厚,无法作出明确判断部队长作出果断决定,下令进攻图7:1938年日文报道&图8:从南城方向眺望北城图9:光州北面城墙和城门&&&&&&&&还有更多的照片,则展现了当时光州城的城墙城门城市及街道图8就是从今天南城新潢桥南头往北城眺望的景象镇潢桥望河楼驳岸建筑,甚至挽澜门一带尽收眼底图9展示的则是当时光州的北面城墙城门,画面的最左边是当时光州城的水门图10则显示的是日军西大条部队今井队强渡光州城壕向城墙逼近的景象,这个可以直观的看到当时光州城的城壕图10:日军西大条部队今井队强渡光州城壕&图11:攀登像蜂巢的城墙,今井队光州城墙突入图12:日军大部队进入光州城图13:1938年9月光州西关城门处俯览下的城内老街图14:城头高悬欢迎日本旗图15:光州城墙下建造的敌人的掩身处&&&&&&&&111213图可以直观的看到北城城墙西城门以及西门内的街景照片显示西城门应是一个带有瓮城的结构图14城头高悬欢迎日本旗老照片则展示了大顺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山门图15光州城墙下建造的敌人的掩身处,我们看到的就是北城望河楼那儿的景象看了这些老照片可以知道,当日本人占领潢川时,我们的城墙还是比较完整的(更多请微信关注黄氏大家族)但是城墙的拆毁却实实在在是和日本人的侵略有关系的,只不过是毁于我们自己人手里罢了&&&&&&&1938年9月,日本军队占领了潢川城,当年11月,就撤离了潢川1939年,县长李庚白(息县人)组建坼城委员会,征用61个联保民夫万余人,历时两旬,古城墙荡然无存!至于这个拆城的理由,那就是:潢川随时有可能再被日本人占领,那么拆除城墙,不给日本人有险可守同是这个李庚白,在1931年春下令拆除镇潢桥上的廊房据说李庚白擅长魏体书法,光州城里曾经到处可见其墨迹,以书法言,曾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评价而拆除桥廊城垣之举,却遭民谚戏称:为官一任,遭殃一方!图16&&&&&&&&又是几十年过去,2002年秋,潢川对小潢河两岸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治理,至此,昔日光州城沿河两岸古老的景观彻底被毁今天我们遗存的老城墙,也只有2003年县政府在南宋时期老城墙原址上翻建的北城大顺门东至望河楼段了(图16)&&&&&&&&在本节,无论是后唐柴再用严守备的光州城还是岳飞牛皋筑城抗金的光州城,以致近代展现最光辉最英勇,抵抗日本人侵略的光州城,光州都不失是一座英雄的城不屈的城!四:英雄辈出之地&&&&&&&&&不屈的英雄之城,必定会有顶天立地之英雄!&&&&&&&&&潢川人文荟萃,源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曾长期以中原邦国自居,深得厚重中原文化之传承;后又被江南楚国所经营,得江南楚风之浸润,形成了潢川人厚重而不笨倔,轻盈而不轻薄的独立个性&&&&&&&&去年的一部芈月传让黄歇这个人物家喻户晓虽说芈月传中的爱情更多的是戏说,但春申君黄歇这个人物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是楚属黄国后裔,战国四君子之一,我们北城亦叫春申镇,就来源于他他曾凭一书而退强秦百万雄师为后世留下千古之佳话后来领封于今天上海一带,上海后来简称申以及黄浦江之所以叫黄浦江,均来源于此在三部光州志中,都记载有他的故宅及墓地,也收录了他的千古名篇上秦昭王书潢川县史志办陈国太主任整理了上奏疏巧退秦兵的春申君黄歇一文,对黄歇生平及上书均有记载:春申君,姓黄名歇(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38年),楚属黄国后人,原籍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时代,著名政治家,深得楚顷襄王赏识,曾任楚国左徒令尹(相),与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在群雄逐鹿秦楚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不费一兵单凭一书而退强秦雄师为后代留下千古佳话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当初是两个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后来,通过商鞅变法重用人才等举措,秦国实力进一步壮大,楚国则因政治黑暗屈原投江不思进取等因素,逐步衰落公元前298年,秦国大举出兵,攻打楚国,夺下巫郡(今重庆东部)黔中郡(今湖南贵州重庆交界地区)大片疆土公元前278年,秦又攻占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向东直打到竟陵(今湖北潜江)楚国被迫迁都陈州(今河南淮阳),形势岌岌可危顷襄王急派辩才出众的黄歇出使秦国和谈就在黄歇出使前,秦昭王派名将白起发动了对韩国和魏国的战争,打败两国军队,擒获魏国大将芒卯,迫使韩魏臣服和听命于秦此时,秦国势不可挡,昭王遂以败韩之势毁魏之威兵革之强,密令白起随即率领秦国全国精锐及韩魏之师约百万军队一举灭楚楚国兵力衰弱,命悬一线就在白起起兵前夕,黄歇恰巧赶到秦国,得知秦即将大举攻楚黄歇大为震惊,万分焦急,但很快又沉静下来,拿出对策,迅疾写出800余字的上秦昭王书,及时与秦相应侯范睢等沟通,获得昭王接见在秦廷,黄歇凭三寸之舌和上秦昭王书有理有据的精辟辨析以及其视死如归的英豪气势,终于奇迹般的说服了秦昭王秦昭王不但下令停止进攻楚国,还同意与楚国结为盟国黄歇一纸上秦昭王书,促成秦楚止战结盟,使楚国一场灭顶之灾化险为夷,为楚国百姓和平政权延续获得了几十年的宝贵时间黄歇明智忠信,宽厚爱人,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传为佳话主政前两次出使秦国,主政后援赵灭鲁,均出色完成任务,为楚重新兴盛立下显赫功劳公元前262年,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包括其黄国故园(今潢川县)在内的十二县的封地黄歇热爱家乡,在今潢川北城曾建造家宅在改封地前,黄歇回故园生活了十五年之久后人为了纪念春申君,把潢川北城称为春申镇春申故宅遗址前现有春申君塑像黄国故城有春申君墓及陵园因黄国处于秦楚齐等争战前沿,公元前248年,朝廷又改封黄歇于吴地在吴地,他筚路蓝缕,传播中原文化,开发申浙,声震吴越杜牧春申遗宅: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苏轼评价他: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南北朝刘松时追尊黄歇为忠安王,至宋代累封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现在,世界黄姓寻根问祖等八方游客来潢瞻仰黄歇及其故园陵冢四季不绝&&&&&&&&&距离春申君黄歇近900年之后,在这片土地上,又诞生了一位被尊为圣王的大英雄!&&&&&&&&光州志记载: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光州弋阳人风姿卓异,博览经书年甫十二,领光州乡荐第一,遂从其父政,领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父薨,代领其众,任玉铃卫翊府左郎将,会广寇诸蛮陈谦苗自成等攻陷潮阳,守帅不能救,公轻骑平之,诏进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十年,上疏请建一州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乞驻刺史以主其事时宰相侍从裴炎娄师德等以为非公不可,遂可其请,俾建漳州漳浦郡邑于绥安地,仍世守刺史州自别驾县自簙尉以下,听自注用由是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未几,蛮寇潜抵岳山,公往讨之,步兵后期,为贼所殒,民哭而祀之事闻,诏赠官赐,谥忠毅文惠宋孝宗加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有司春秋祀之三十六世孙陈烨来为光州知州,表扬先德,士民为立广济王祠于学之左&&&&&&&&总的说来,自唐总章初年,以陈元光之父归德将军陈政为开漳先驱以来,经其子元光为之奠定基业,继由其孙珦曾孙酆玄孙谟蝉联刺史虽其一家为戍闽而牺牲者先后共达六人,然自陈政将军以下,五代相继,领袖一州,率众启土,遗爱万民,建设漳州近百余年,这在唐代乃十分罕见的现象惜唐史因陈果仁为降唐之将略而无传,但勋业幸凭口碑犹得以永垂后世&&&&&&&&今天以陈元光为代表的开漳文化广义上可代表闽南文化,从而与妈祖文化闽王文化共同构成了今天福建省最具影响力的三大传统祖根文化,并是维系海峡两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如今,陈姓已成台湾第一大姓,其大多为陈元光后裔在台湾的各民族中,汉族人数约占全省2300万人的98%在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以陈元光在华人世界中的巨大影响,足让我们这些陈将军的家乡人,生活在曾经光州的后来人,以家乡出了陈元光这样的大英雄为荣家乡人民也从来就没有忘记这位变夷用夏到闽漳的大英雄!&&&&&&&&陈元光的事迹传记在今天仅存的顺治乾隆光绪三本光州志中都有大量的记载据志**载,宋孝宗加封陈元光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有司春秋祀之明时,在光州北城儒学东有祭祀陈元光的广济王祠,并有祭田七亩,在南里九甲行粮后元光三十六世孙烨,于万历初为光州守,民感其德,以烨配祀同时,陈元光子孙后世的陈酆陈咏陈章甫陈烨等,在三部光州志里都有明确的大量的记载,这是流传有序而不是偶尔提及的记载&&&&&&&&在这里,还要顺带提及的是,和陈元光同一个时代,大唐朝廷同时用光州军对东北方用兵,直到今天的韩国,至今,大部分人都认为韩国的光州,有大唐光州军的影子,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种高丽王朝学**唐宋制度命名的韩国光州说总之,不管是战争说也好,还是文化影响说也罢,韩国的光州肯定是和我们这个光州脱不了干系的了五:人文的弋阳,百姓的古镇&&&&&&&&公元前648年,楚灭黄,黄地入楚这块土地上的先民经过400多年的流离失所,西汉初,在距离黄国故城东南6公里处的小潢河南岸,再度建立城池,这就是今天的潢川南城,时称弋阳县&&&&&&&&今天的南城,似乎早已被快速发展的北城给边缘化了,似乎也不再那么宜居了,儿时在我们眼中曾经那么高大的建筑也变得低矮破旧,曾经的辉煌历史也越来越不为人所知了面对旧城改造,不断地被蚕食,她还有未来吗?在一次南城保护会议上,刘璇县长说了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大意是这样的:南城是未来潢川进一步发展的精髓之地(更多请微信关注黄氏大家族)的确如此!我相信南城不但有未来,而且还是潢川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精髓之地,是文化的根&&&&&&&&据乾隆光州志记载:南城大街一,直亘东西两门东为小十字街,南直亘小南门,北为曾家巷,直亘康济门由曾家巷而西为东后街,西直南,北为宁安门街,直南亘前大街,又西为大十字街,北为贤典街又北折而东为西后街,南直大南门,西亘西门,东亘宁安门,前大街直抵东门宁安门外,西滨河,无有居民,迤东与镇潢桥接由桥而东,护城街一,直抵康济门西,居民稠密西门东门,大南门外各街一,小南门外为菜圃,无居民&&&&&&&据考证,清时,潢川城池有街道19条,其中10条在南城民国时,街道增加到25条,其中南城占了14条民国时期,南城的14条街道是:东关街&&东西&&东岳庙东门&&长约150米&泥土路面东大街&&东西&&东门口小十字街口&&长约300米&中一行石条中大街&&东西&&小十字街口大巷口&&长约400米&中两行石条西街&&东西&&大巷口西门口&&长约300米&泥土路面大巷街&&南北&&大巷口凝安门&&长约230米&碎石块路面大南头&&南北&&大南门大十字街口&&长约600米&中两行石条贤典街&&南北&&大十字街口河岸城墙&&长约150米&中两行石条估衣街&&东西&&大巷北头贤典街北头&&长约100米&碎石块路面后街&&东西&&康济门大巷北头&&长约350米&中两行石条顺河街&&东西&&大王庙镇潢桥南头&&长约350米&中两行石条小南头&&南北&&小南门小十字街口&&长约550米&中两行石条曾家巷&&南北&&小十字街口康济门&&长约180米&中两行石条磨盘街&&东西&&小南门里小南海&&长约150米&泥土路面南国西天&&南北&&小南海中大街&&长约100米&砖路面&&&&&&&&这里面小南头和曾家巷于1994年拆了,估依街,后街,顺河街于2002年拆了,幸运的是,其他的还大致保存着&&&&&&&&弋阳古镇的建筑古朴,街巷纵横,素有九曲十八巷之美称从石板铺路的小巷到三山夹一井的围墙,从青砖灰瓦的屋舍到木柱挑梁的门店,从雕窗的阁楼到合围的厢房,无不勾画出一幅江南古城特有的明清建筑景观,我们从今天依然保存比较完好的大巷街的建筑遗存中,都依稀可寻长久历史记忆的明清建筑遗风大巷街的居民,多为阁楼式的厅堂建筑,既体现了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当年街区兴盛的商业和居民们日常生活的情形&&&&&&&&弋阳古镇主要街道建筑,多类似江南带角楼的两层木楼房宅院多为纵向的二进或三进院落,沿街道两侧分布,宅门面街街区中民居基本上为前店后居下店上居的格局街区北临小潢河,岸边原有青灰色砖瓦居民建筑,形成了特有的河巷空间和传统商业集居区现仍有不少保存较好的临街房屋,门面仍用来经营各种手工制品或生活用品&&&&&&&&据冯新龙先生的潢川县文化遗迹寻珍一书介绍,明清时期是潢川古代建筑体系发展最好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弋阳古代建筑在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更多请微信关注黄氏大家族)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即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的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冯先生特别指出,潢川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今天南城的小南海观音阁清真寺花庙三义观等残存建筑,依然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遗风&&&&&&&&从1938年9月,日本侵略潢川时留下的航拍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到民国时期潢川南城原有的模样:街巷纵横,建筑稠密,小南海与东湖西湖的水面也是很宽阔的&&&&&&&&&据熟悉南城的崔杰女士介绍说:依托南城西高东低的自然条件,夏天涨水时,王八坎那一片水上来了灌入护城河,通过居民家的下水管道直达南城一小门前的湖,再向东流入天主教堂后面的灌湖,灌湖的水转向南通过排涝闸排入护城河如遇涨水南门外能淹到小桥上这样的设计,既起到蓄水泄洪净化湖水的作用,也使南城内的几个内湖成为活水据说凡遇到下雨天,内湖的水就能流动说起老光州,说起老南城,五教荟萃是一定要提到的&&&&&&&&在小南海周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依湖建起南海观音禅寺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道教三义观五大宗教活动场所,呈现出五教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景象(更多请微信关注黄氏大家族)小南海周边的宗教活动和五教共存的独特现象,己成为潢川南城特有的文化符号五教荟萃之地&&&&&&&&小南海内所有建筑因为宗教类别不同,兴建的历史时期不同,其建筑风格亦各具特色由于历史的积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小南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现己成为豫东南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聚集地和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其中三义观的铁旗杆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五教中,佛教于唐末宋初(公元900年前后)传入潢川,明清时代为发展盛期,民国时期最盛,现在也是热度不减(小南海后有详细介绍)&&&&&&&&伊斯兰教唐代中期传入潢川,据传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的一支回纥兵,在南湖南岸(今回回营)落户,信奉伊斯兰教,该教也随之传入清真寺古建筑南寺,坐落于南湖西南侧,系清举人马佩玖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捐资修建&&&&&&&&道教的三义观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位于小南海的北岸该观坐北面南,观内大殿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五教中,现今唯有道教不再活动了但是现存有山门(3间),大殿(5间),二殿(5间),三殿(5间),及东西两边的配套边房共计八十多间,总占地面积四千余平方,足能让人窥见这处古建筑当年的宏大规模而今观内大殿前的一对铁旗杆,又为三义观增添了一处气势恢宏的新景观&&&&&&&&天主教据记载是1852&年开始在光州传播的1871&年,天主教堂在光州南城磨盘街开始兴建教堂四周建有附属房屋,大小共计78&间,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现存房屋与教堂共计35&间直到1923年,潢川一直是豫南的天主教传播中心&&&&&&&&在潢川传教的基督教有内地会与信义会两个分支其中1899年在小南海北岸立足的为内地会今天留存下一幢完整的两层西式洋楼,俗称牧师楼它见证了清末民初民国新中国时代的变更;更见证了基督新教内地会在潢川的开拓发展日本军国主义对潢川的侵略,以及新中国初创**危难改革开放迎来大变革的不同时期图17-18: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铁旗杆而今的弋阳古镇还保留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在南城电影院后面,有个俗称金斗湖沿的地方只是那里早已没有了湖,只留下了这个传说:古时候,有个少年从私塾放学路经湖沿,发现路边有个小蜘蛛,全身金黄,十分可爱,少年便把蜘蛛逮住装进纸盒,并天天逮些蚊蝇小虫喂养,少年还把蜘蛛带到学堂,藏进书斗,爱不释手不慎被先生发现,命把蜘蛛扔掉那蜘蛛被少年精心喂养,已长的身体肥硕,满身放光少年放学后把蜘蛛放出道:不是我不要你,是先生之命难违,你长大了,自己找食去吧!后来有人在夜间发现湖沿上空有一大蜘蛛网,蜘蛛爪上有个金斗,可到了跟前,什么也没了消息传到珠宝商的耳朵,为了得到金斗,他想尽办法,最后觉得让少年去取,也许可以夜里,少年只好和珠宝商一块去,蜘蛛一见少年,便挥动爪子,把网丝牵到岸边少年不愿让珠宝商得逞,给蜘蛛使眼色,蜘蛛会意,爪子一松,金斗掉进湖里珠宝商无奈,找人打捞,无论怎样都捞不到以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多少人费劲打捞,都没有金斗的下落,只是把这个湖叫做金斗湖据说,金斗湖中心有个井井很深,四两生丝单丝垂直而下也不着底,所以即使久旱不雨,湖水也不干再后来,湖填平了,兴建了房屋,只留下小巷,叫做金斗湖沿&&&&&&&&还有名气最大的小南海据说清康熙年间,光州知州刘学礼修建南湖中有长埂,埂**置一小亭,曰来雁亭湖南岸有阁,名曰小南海庙门朝北,拾级而上,即是巍峨的大殿殿中供奉观音大士,善男龙女侍立左右大殿后墙有一横石,上刻水面天心该庙长年香火极盛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三个最热闹的庙会之日观音西北端坐,与其宅西南神像不同,左右有副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头&&&&&&&&这里也有个古老传说,刘学礼康熙四十七年任光州知州他在修镇潢桥记中说:役于西藏,历时两载他由内地去西藏,远隔千山万水,历尽艰事,生命几濒危难,遇有人相助,幸免于难当时他误认为系神人搭救于1721年返职光州后,即建庙南湖南岸,供奉观音大士,称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和小南海相关的还有一个美丽的地名,叫南国西天这是从中大街到小南海的一段长约100米的街名小南海周边为五大宗教汇集之地,叫南国西天也是情理之中那里还是几家商界会馆所在地,在古光州,南国西天非常有名气,也是商业繁华之地(图19)图19&&&&&&&&由小南海至小南门里一段长约150米的磨盘街,也是很有故事的据说此街在昔日的弋阳古镇是东南各省商人通往弋阳的重要道路(现今在312国道旁),过去汉口合肥六安麻城等地客商就是从磨盘街直达小南海南国西天以及大巷街商业区解放初期,此街是潢川县委县委党校所在地当时因这条路长年失修,路况很差,交通不便,去党校的学员和去南城的商人都很难行走,为此县委组织群众整修了这条路,当时整修这条路的材料是用征收来的磨盘铺的一条路,磨盘街因此而得名,沿用至今&&&&&&&&几十年过去了,磨盘街经过几次整修,磨盘被石籽压在下面,石籽又被水泥压在下面,虽然磨盘已看不见了,但是磨盘街还一直叫到现在好在留下了这珍贵的老照片,是可以让我们眼见为实的!图20:南城磨盘街老照片(胡国顺提供)&&&&&&&&说起南城比较文艺的地名还有这三山夹一井,是不是很有故事意味?事实上,它就是指这个地方有三个屋山,正中间是一口水井据说那井水的确很不错不过这名字命名很有诗意,潢川文史专家秦英凯校长为这个地名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意思是说,做文章,取个引人遐想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类似的地名还有西湖沿,是不是也很引人遐想?小南海是一片湖泊,它的东边是东湖,西边是西湖湖的周边,就是湖边沿西湖周边理所当然就是西湖沿,俗称西湖沿子&&&&&&&&熟悉的古镇,熟悉的老街,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建筑,都是那么的亲切当年的人流涌动,巷子深处一阵阵悠扬的吆喝声,这些留在人们心灵深处温馨的记忆,就这样一一浮现:叶记永兴的杂货店李家的刻字新生的布店方家的银炉三省斋的笔墨庄等耍猴子玩魔术演杂技拉洋片哈哈镜套圈更是随处可见&&&&&&&&既爱老街的骑楼石雕小巷,还有穿梭其中的商人,更爱她那四处洋溢的人情味:喝茶水打麻将小孩耍玩妇女们攀谈聊天在街上洗衣服做针线活等&&&&&&&&&老街,是潢川人心中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结!&&&&&&&&&&南城从西汉建弋阳县到盛唐设光州至今,经过两千多年的历程,虽然很多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了,但是现有依然有大量明清建筑遗风存在,依然是目前中原地区特别是信阳市范围内比较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街古城社区,在如今历史遗留建筑和社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弋阳古镇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加倍的珍惜,并发扬光大图21:弋阳古镇老照片&图22-23:弋阳古镇老照片七:多余的话说我光州的辉煌,请看此联:&&&&&&北春申南开漳皆出潢川四千年历史闪耀&&&&&&先黄国后弋阳均系光州新世纪未来辉煌唐时,过着漫游生活的张祜写了一首弋阳城古诗:一叶飘然下弋阳,残霞昏日树苍苍葛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好一幅坐着小舟,在残霞的傍晚,在两岸树色苍苍中,不需要宝剑,林中的猿啼声已经把旅者的心肠啼断了的画面是急切归家的游子?还是失意漫游的行者?这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经就要接近目的地弋阳城了而让我魂牵梦萦的古老光州啊,您是否也在归来之路呢?我爱光州,在我的心中,永远会有一个不灭的光州之梦(整理黄氏大家族,来源潢川在线)寻根访祖,推动黄姓兴旺发展与时俱进并继续发扬光大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潢川大保健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