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长远战略眼光的诗句(1999:不战而胜)书评

赵景芳:《美国战略思维与霸权战略选择》 载《太平洋学报》
美国战略思维与霸权战略选择
【原文出处】《》京年期第~页【英文标题】【作者简介】赵景芳,男,河北安国人,国防大学危机管理中心副教授,军事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军事外交、国际战略,国防大学,北京 
【内容提要】
作为最基本的战略要素之一,战略思维反映着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安全与利益需求,构成了国家安全观念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并以潜在的、复杂的方式决定着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行为。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事件以来,美国在力量不断膨胀以及外部威胁突然刺激的情况下,逐渐选取了单极世界霸权的大战略。事实上,美国单极霸权的战略选择深深植根于美国战略思维的特性。通过对美国战略思维缺陷的分析,我们看到,美国单极霸权的战略选择不仅不会更好地护持美国的霸权,反而将会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修订日期:。
自冷战结束以来,战略文化研究日益成为国际战略研究的新兴领域和重要方向,而战略文化的核心要素就是战略思维。笔者以为,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一套由国家战略决策体系内成员共同享有的、以稳定的战略价值观为基础的特定思维方式。从作用机理看,战略思维根源于战略价值观,形成于具体的战略实践和经验当中,左右着战略行为及其走向。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压力来源。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深入了解美国战略思维内涵及其对美国战略选择的影响,能够有效帮助我们管窥美国霸权发展的未来走向。一、美国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一般而言,战略思维具有全局性、稳定性、民族性、主体性等特征。具体来看,美国战略思维,是指美国在思考安全、利益、目标、力量、手段、途径等问题过程中的习惯性判断、推理以及态度与信念。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零和博弈的国家安全观美国国家安全观的哲学根基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与二元对立思维,在发展过程中被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存观所强化,因此具有很强的对立性和竞争性,其本质常表现出零和博弈的特征。这种安全观对美国战略选择的影响表现在:一是存在强烈的危机感。美国人时刻感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即便在它取得绝对优势的地位后,仍然会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的威胁。二是到处寻找敌人。敌人是美国民族身份、国家利益建构的前提,也是美国认识世界的基础。历史上,美国的认同与利益获取一直是由存在着的敌人所确定的,而敌人的丧失则会导致美国自我认同的失落。三是过分关注威胁。美国人总是过分关注威胁而非利益,甚至误把威胁当成利益。这是美国冲突性和对立性战略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四是看待问题倾向简单化、零和化。你死我活、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国家安全观,使美国在认识和评价外部世界时,将对与错、黑与白、善与恶截然分开。因此,美国人看问题缺乏相对化思维,容易绝对化、脸谱化。 世界领袖的目标观美国争当世界领袖的战略总目标,包括重商主义的经济利益观、自由民主的和平繁荣观和绝对优势的军事安全观等三大核心支柱和次级目标。首先,重商主义的经济利益观对美国战略的影响体现在:①商业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核心。谁妨碍美国获取商业利益,谁就会被认定是最大威胁。②充足稳定的资源供给是美国实现商业利益的重要保障。历史上,美国的经济繁荣是以资源土地、矿产、市场等的无限丰腴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源是美国谋求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世纪年代以来,石油输入则成为美国商业利益的重要方面。③重视海权争夺与海军力量建设。海洋是进入海外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进行海外商业贸易活动的必经之地,控制海上交通、获取海上航行自由,一直被美国视作国家核心利益的一部分,也是建设强大进攻性海军的意义所在。①其次,自由民主的和平繁荣观,是指自由与民主观念的扩展对美国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自立国以来,输出美式价值观、民主制度和政府模式一直就是美国的追求。其原因除了价值观的冲动外还在于,美国人认为,自由民主国家之间很少诉诸武力,且大都倾向于经济合作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因此,对于美国来说,扩展民主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动因,还有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再者,绝对军事优势与安全的目标观的内涵是,美国把获取对其他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作为目标,以此慑止这些国家在军事上赶超和威胁美国,从而实现自身绝对安全。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追求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同时严防他国获得相匹敌的高新军事技术;二是追求绝对作战优势;三是维持高额军费投入和加强其全球前沿军事存在与部署。 崇尚实力的力量观西方国家崇尚武力,而美国尤甚。这源于美国人根深蒂固的竞争性世界观、政治哲学和独特的社会经历。美国实力型力量观对其战略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国家安全与战争胜利均系于国家实力。美国认定,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是国家实力的最核心内容,是国家安全与军事胜利的最可靠保障,同时也是美国受到威胁的最根本来源。二是制胜方式上重力轻谋。美国人信奉实力原则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解决困难问题时第一反应是使用武力,认为这样最简单、方便、高效,而且还可以避免外部世界的各种肮脏的算计。三是以实力作为判定威胁来源的标准,忽视对战略意图的判定。美国判定敌人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对手的实力、其增长速度以及国家间兵力兵器对比,而非其意图。美国人固执地认为,一国强大后必将倾向于对外扩张,挑战现存主导大国的既得利益与地位。国家意图可以随时改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对外宣称的善意政策并不可靠。这就是目前美国看待正在崛起的中国时所持的心态。四是作为手段的实力往往超越目标而成为利益本身。在实力充足的情况下,美国往往不注意手段的选择,这不仅导致其滥用国家力量,而且还造成美国战略中常出现为行动而行动的现象。 软硬兼施的手段观自开国伊始,美国为达成战略目标就竭尽所能,充分运用着自身丰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资源。美国运用硬实力的内涵包括,武力使用与威慑、经济援助与制裁、技术援助与垄断等。软实力是一个新近的概念,但并不等于它是新生事物。综合来看,美国认识到的软实力资源包括: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对国际制度和机制的主导权、信息优势与霸权以及广泛的联盟体系。美国运用硬实力有三个特点:第一,高度重视甚至过分强调军事力量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在一战之前,美国人强调军事力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重视海军力量建设;冷战期间,则是重视核力量建设;冷战后,则转向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整体力量建设。第二,重视科技研发和经济实力对军事实力的转化作用。世纪中期,富尔顿蒸汽动力轮船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美国海军力量崛起产生了重大作用。二战后期,原子弹的试验与其在日本的投放,更是给美国带来了巨大战略效益:不仅迅速结束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战争,而且在冷战之初与苏联对抗中获取了绝对优势。因此,重视科研开发和技术应用一直是美国厚植国力的根本所在。第三,注重硬实力的软性运用。当前,美国实力运用出现了一个显著动向,即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直接动用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参与国际抢险救灾等人道主义援助,从而大幅提升国际形象。比如,年月印度洋海啸之后,美国动用大量海军力量实施紧急救援,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影响。美国运用软实力的主要战略思维模式包括:一是注重价值观渗透和意识形态输出。立国之初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美国主要宣称以模范的民主体制来引领别国人民。随着国力的增长,美国则不断在国外采取主动行动来促进美式民主的扩展。二是利用国际制度的主导权来控制国际社会生活议程。这是一战以后美国运用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二战后,根据《大西洋宪章》精神,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一整套关于世界政治、贸易与金融治理的国际制度,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作为这些国际机构的发起者,美国一直利用它们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国家实力带来的加权功能。这是战后特别是冷战后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速,美国拓展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思路包括:信息技术力量正成为国家实力最为基本和关键性的要素;信息革命对美国军事和经济力量产生重大驱动和加权作用,信息力正成为国家硬实力的倍增器;信息革命大大拓展了精神和文化产品传播的范围和空间,同时带来国家软实力的增殖。四是建立与维护广泛的联盟体系。战后美国建立的广泛的同盟体系构成其霸权的重要依托。但同时,一旦涉及本国关键利益时,美国会摆脱国际机制和盟国的牵制,采取单边行动。美国软实力运用的根本在于美国战略行动合法性和由此带来的国际威望的塑造,目标在于软霸权。在努力运用软实力的同时,美国并没有忽略硬实力。事实上,从美国民族本性和国力充盈度讲,美国人更倾向于运用硬实力。特别是在软实力功效不足的情况下,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武力或经济制裁手段。 实用主义的途径观途径观是指如何达成目标的思维观念。美国实现目标的特点是讲实际、重效率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途径观对美国战略思维的影响体现在:一是战略目标选择上功利性强。对美国人来说,功利与道义最好能合二为一,若不能统一的话,则为功利而不计道德。二是战略手段上软硬兼施,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讲究功效、追求利益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使美国人时而表现为理想主义,时而表现为现实主义,但不管哪种观念占支配地位,其目的都是对功利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理想主义也只是实现现实利益的一种手段。三是战略方针上灵活多变。美国人信奉杜威有用即真理的格言。为了现实利益,美国可以不顾自己的道德宣传而改变自己以往的路线和对一国政府的态度。四是高度关注行动的实际效果,并以此为最终标准。如果美国对外军事行动的代价过高,得不偿失,它则会退出战争。进入世纪,美军还提出了基于效果的作战理论,这也是实用主义途径观的一个表现。二、美国战略思维下的霸权战略选择冷战后,关于美国安全战略选择,美国的学者和战略思想家们都积极建言献策,为护持美国新世纪的霸权地位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②总体来看,在美国学界和战略界,可供美国选择的较有代表性的安全战略主要有四种:新孤立主义战略、合作安全战略、选择性介入战略和首位优势战略。③但是,以美国战略思维内涵为线索,世纪前半叶美国战略选择表现出以下四大基本特征。 以实力为核心的利益观:美国战略的永恒主线美国是崇尚实力的民族。如前所述,在当代美国人视野中,实力的内涵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际机制的主导、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和信息优势等方面,但其核心是财富和武力。美国奉行以实力为核心的利益观主要表现在:首先,以促进国家经济繁荣为战略重心,强调能源争夺、全球贸易主导和国际金融控制。美国是当代典型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而垄断资本的本性就是为追逐垄断利润而无限扩张,这是美国重商主义的重要根源。重商主义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确保能源获取。年月,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提出了所谓的卡特主义:外部势力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利坚合众国根本利益的侵犯,这一侵犯必将遭到反击,包括使用军事力量等一切必要手段。在海湾危机时期,老布什曾宣称:我们决不能容许任何暴君实施经济敲诈,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准备行动。④冷战后,美国在外高加索和中亚里海地区积极渗透的背后,都有石油利益的影子。关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动因,有的美国学者则直言,小布什政府是为了中东的石油。同时,美国还通过高技术垄断与壁垒、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倾销与反倾销措施、关税壁垒以及超级条款等方式来主导全球贸易规则、谈判标准和贸易的流向,以保证全球资本和利润的顺利回流并大量聚集到美国。此外,美国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工具,控制国际金融命脉,来达到其自身的政治或经济目的,有时甚至不惜通过制造危机、战争的恐慌来确保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其次,加强军事实力,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冷战后,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裁员与减少军费后,美国政府又开始大幅度重整军备建设。未来,美国加强军备的趋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主要包括:第一,继续加大军费投入,更新武器装备。为了保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首要地位,从克林顿政府后期开始,美国就不断加大军费投入,大幅增加新型军事装备的采购与研发。第二,加快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体系,增强攻防兼备的战略能力,确保本土绝对安全。第三,强化进攻性的核战略。年小布什政府提出了新三位一体的核战略,核战略态势由冷战时期的以威慑为主逐渐偏向于实战。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突出。第四,加快实施军队信息化转型,谋求信息作战优势。保持军力真正关键的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冷战后,美国在军事领域率先掀起了咄咄逼人的新军事革命,以此打造部队应对各种威胁的全频谱信息化战争的能力。美军未来的理想作战模式是网络中心战,所依靠的主要作战力就是信息能力。具体而言,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信息力建设包含个层面:一是信息战能力,包括军事战略层次上的战略信息战和联合战役层次上的网络中心战的能力。二是信息威慑。由于战略信息攻击造成的破坏与核突击相似,可使受到攻击的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陷于瘫痪,因而拥有强大信息攻击能力的国家可以实施有效的信息威慑。三是信息保护伞。在信息时代,美国要想保持军事优势,防止信息军备竞赛,关键是与其盟国分享信息资源,为它们提供信息保护伞,从而使它们放弃与美国的竞争、加强与美国的国际协作。⑤第五,调整全球战略部署,强化前沿防御态势。从年起,美国开始进行二战以来最大一次规模的全球军事部署调整。在欧洲,美国军事部署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化并巩固北约东扩的成果,加强对欧洲的控制和对俄罗斯的遏制,防范俄罗斯再次崛起后对外扩张。在亚太地区,通过调整驻日、韩以及关岛的军力配置,应急方向南移;通过加固西太平洋区域内两条岛屿链条,加强对东、南太平洋海上通道的控制,同时形成对中国的巨大挤压之势,并紧急应对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的可能突发事态。此外,加强对欧亚大陆自西向东存在的不稳定弧的渗透与控制,从南翼对欧亚心脏地带形成包围。再次,强化美国软实力,延伸美国霸权的侧翼。软实力突出表现在对国际机制的主导和文化价值观的吸引上。美国是二战后国际权力结构的主导国家,因而自然成为战后大部分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国际议题的设计者。在加速到来的信息时代,美国正试图凭借其自认为超强的制度优势,向第三世界国家推销、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美国还通过确立与强化国际制度,来主导国际活动的议题设置权和话语权,以期能在国际社会中处处牵着别国的鼻子走。虽然冷战带来对峙,但美国政府依旧致力于一些争夺性的工作,包括资助美国国家情报局、美国之音与富布赖特学生交换项目等。但是,大量的软权力却形成于政府控制的力量之外。冷战之前,美国公司和广告的负责人,以及好莱坞制作室的管理者,他们不只是向世界其他各地出售他们的新产品,而且输出美国的文化与价值及其成功的秘诀。⑥冷战后,信息时代到来极大强化了全球一体化和国际交流扩大化的趋势,使得美国政府不仅可以依靠便捷的互联网络传播思想,而且还可充分依靠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及个人渗透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去,自下而上地改变其社会主流价值观。美国的这种公众外交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美国争取非政府组织并与之结成牢固联盟的能力。这些组织将是正在兴起的全球性公民社会的重要成员,美国政府对公众外交的有效利用将向所有成员传达美国价值观,即所谓的民主、人权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自由主义。可以预见,未来美国将继续拓展以硬实力和软实力为核心的国家利益,这既是美国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系,也是美国单极世界霸权目标的要求所指。 念兹在兹的自由观:美国战略中的幽灵美国对外传播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历史根源在于天定命运的宗教观念。但是,随着战后历史的发展,自由民主国家间和平相处带来繁荣的观念开始根深蒂固并成为当代美国对外扩展民主的现实根源。年,美国政治学家麦克多伊尔在其《康德、自由主义遗产和外交事务》中首次以学术成果的形式提出民主意味着和平的命题:虽然自由国家卷入了无数次与非自由国家的战争,但宪制稳定的自由国家还从没有彼此进行过战争。⑦进入世纪年代,受到冷战突然结束的刺激,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对于东方专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历史已证明西方自由民主主义是人类政府形式演化的最终形式。这种对自由民主信念普遍乐观的情绪对于冷战后以民主国家间不打仗为核心内涵的民主和平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主和平论存在诸多缺陷,从理论逻辑到经验论证无一不存在学理和适用性的漏洞。但是,由于它适应了冷战后美国等西方政府对外扩展民主、推广价值观念的战略设计,所以尽管学者们不断争论民主和平论的有效性问题,但西方政府的官员则越来越接受它的观点。这样无疑将给国际政治带来一个恶劣的后果,即美国等西方国家借促进和平、维护人权的名义在世界各地进行新的干涉,甚至进行新的战争。美国在海地、波黑打着恢复民主与和平名义的行动都可溯源到这种理论依据上。并且,历史的发展似乎还证明,民主的扩展和自由市场经济的推进往往同步而行,在相互依赖日益深化与加强的时代条件下,这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世界市场份额的更大占领以及国内的经济繁荣。在美国政治家们的视野中,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理想主义外交冲动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正在进行调和,二者的鸿沟日渐缩小,甚至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价值观的推广、尊重人权国家的扩展越来越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联系在一起。其实,到世纪年代初,美国应该而且能够输出民主的思想实际上在华盛顿的决策圈已经没有异议。⑧在当选总统前一个月,克林顿曾说:我们要在全世界促进民主的推动,民主的国家是我们的伙伴。它们从不相互战争。它们是我们未来的可靠朋友⑨。在年的国情咨文中,克林顿重申:保证我们安全和建立长期持久和平的最好战略就是支持其他地区的民主的推进。民主国家并不相互攻击对方。⑩年月日,鲍威尔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如果你们希望在世纪取得成功,你们就必须找到通向民主、市场经济和一种解放人才以寻求个人自由的制度的道路。同年月日,小布什在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命名仪式上说:美国本质上是自由的象征,我们必须牢记,自由的扩大就是我们的利益所在,所以我们将同那些走向自由的国家站在一起。我们将同那些拒绝自由并使邻国利益受到威胁的国家作斗争。我们还要强调,未来属于自由国家。传统上,美国促进海外民主的手段包括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对外宣传广播、人权外交、和平演变、人道主义干预、公众外交等形式。小布什上台后,新保守主义思想使美国政府在扩展民主方面更进一步,即在加强和平演变现美其名曰颜色革命的同时,开始奉行以军事手段实现民主目标或以武力推进民主的做法,主要提法是政权变更,典型案例是伊拉克战争。小布什总统在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美国在全世界拥有前所未有和无可比拟的实力和影响,这个国家的强大实力必须用于促进有利于自由的均势的建立。实际上,所谓的自由是美国定义的自由,是美国式的自由。可以预见,未来美国全球民主攻势可能会出现潮涨潮落的态势,但是扩展民主、塑造全球自由民主共同体将一直是美国战略的灵魂。 美国优势主导下的均势观:美国战略谋霸的精髓均势战略是历史上西方大国治理世界经验的精髓。实际上,自建国以来,均势战略就一直被美国人奉为对外战略行动的圭臬。可以预见,未来它仍将是美国世界战略的最重要工具。在西方的政治外交家中,基辛格被认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断定,新世纪国际关系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将由几个力量中心形成,它们是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中国,可能还有印度和巴西。鉴于冷战后的世界更像、世纪的欧洲体系,美国要想以有限的力量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就必须以力量均衡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指导概念,并以此重建新的世界秩序。尽管国内有些学者跟美国人一样,喜欢开口闭口称美国霸权如何如何,但事实上美国的全球霸权并未真正实现过。冷战后,美国虽然拥有无与伦比的综合实力,但还远未达到建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霸主国的程度。客观地讲,它只是在世界权力结构中享有较大的相对优势而已。因此,长期以来,美国全球治理术的核心一直是奉行优势主导下的地区均势战略,即在世界主要战略区,联合区域次强国家牵制区域首要强国,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均势。区域次强国家出于争夺地区战略主导权的目的,也往往乐于为区域外大国充当冲锋陷阵的马前卒,希望借此在对抗区域首要强国成功后分得一勺羹。这种情况在冷战期间如此,在冷战后则更甚。美国均势战略的历史蓝本是英国历史上的光辉孤立及其海上制衡战略。由于海上制衡战略可以算作一种非典型的孤立主义,因此美国的地区均势战略还加入了海外前沿军事存在的内容,目的是维持与地区次强国的联系,以确保美国对联盟的领导以及对潜在威胁的实战性前沿威慑。美国均势战略平衡的对象是地区首强国家和潜在全球大国,这些国家的实力是以综合标准考虑的,并非单纯以经济或军事实力标准计算。均势战略实施的基础是分而治之。只要外部对手处于龃龉、争吵甚至敌对状态,美国就能获得插手地区事务的机会和担当全球仲裁者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美国的全球优势是由地区均势战略来支撑的。在欧洲,美国领导下的北约是欧洲安全机制的主导,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等则处于边缘。北约东扩的实质是要形成最有利于美欧地缘优势下的北约与俄罗斯间的均势。年,北约实施了历史上最大一轮东扩,使西方对于北约的再继续东扩仍充满了信心。布热津斯基指出,欧盟和北约的扩大均将继续下去。他认为北约东扩的意义在于,随着东方的退却和西方的扩张,地缘政治上的无人地带的危险就会东移。在亚太,主导性的地区安全机制是以美国双边关系为主导的均势辐辏模式:各轮辐间相分离,同时又保持以美国为轴心。美国人自称,美国一直充当实现亚洲安全与稳定的粘合剂。实际上,这种粘合剂的内涵是以美日同盟关系为主轴,以美韩、美泰、美菲、美澳、美印等双边军事或战略关系为辅助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美国在亚太制衡的首要对象是中国,借助的最重要筹码是日本与印度。年,美国重新定义了与日本的同盟关系,美日军事关系成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基石。近几年来,美国纵容日本重新军事化以及扩大周边事态范围,表面声称针对朝鲜政权,但矛头自指中国。此外,美国近两年来还引人瞩目地提升了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印度牵制中国的意图日益显现。当然,日、印也乘机借美国之船出海,试图搭美国便车而走上地区称霸的道路。此外,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极力维持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分裂、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俄罗斯与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等局面,以在地区强国内部或之间的内讧中实现其主导优势。在中东,美国以美以准同盟关系为主轴,塑造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间的整体均势。自二战以来,美国介入中东事务的基本依托是美以关系,但同时它还积极制造和利用关键地区如海湾地区的国家间均势。比如,世纪年代,美国挑拨两伊战争,利用伊拉克平衡年霍梅尼革命后的伊朗;年,海湾战争后,美国没有乘胜剿灭萨达姆政权,而是趁机将美军留驻沙特、科威特、巴林,与伊拉克形成对峙。但是到了小布什任期,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策略已经图穷匕见,迫不及待地以反恐为名对伊拉克实施政权变更,希望以自由的伊拉克为据点和模版建立一个民主的大中东。换句话说,小布什不想再费气力搞什么均势了,他认为美国有力量解决所有问题,于是就采用直接手段实现美国的地区主导优势。由此可见,凸显地区均势只是美国的手段,而地区主导优势才是它的目标。冷战结束后,中亚、外高加索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的后院,俄罗斯也一直将其视作自身生存的软腹部。但事件后,美国以阿富汗战争为契机,正式驻军中亚并积极向外高加索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渗透,主要目标是要形成美国力量相对于俄罗斯的均势。总之,小布什政府虽然提出建立有利于自由的均势战略,但就其本质而言则是实现有利于美国利益的优势战略。美国在全球主要战略地区的安全态势实际上是美国力量优势下的均势,而美国目标就是要依靠地区内的均势来谋取全球的优势。在美国全球均势战略中,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一直以来是美国实施战略遏制的枢纽地区。可以预见,不论俄中是否是民主自由的国家,俄、中都将是美国遏制的主要对象。美国对核心地区地缘优势的争夺是美国战略谋霸的一条主线。在绝对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日本、印度等区域次强国家就必然成为了美国借助的对象。 以霸权为归依的使命观:美国战略的最终诉求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根源于美国人的利益观、力量感和价值观。首先,美国的经济利益是扩张性和掠夺性的,为了维持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分配秩序,美国需要政治军事霸权的强力护持。从根本上看,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延伸与补充。其次,自世纪初,随着美国实力跃居世界首位,它便开始在世界舞台上谋求政治领导地位。二战后,美国因对胜利的巨大贡献以及超群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自然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战略目标是同势均力敌的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冷战后,随着前苏联的自行崩溃,美国成为独步全球的惟一超级大国,美国战略由此转变为单极称霸。但是,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冷战角力,美国国力相对于战后初期衰损很大。海湾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场自己打仗、别人埋单的战争。因此,在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都极力倡导领导世界的战略,目的在于厚积国力和增强其国际合法性。进入小布什任期后,美国已经历了长达年的两高一低高增长率、高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新经济,小布什政府的实力感极端膨胀,自认为无所不能,因此支配世界的战略成为美国的首选。再者,美国根深蒂固的天定命运的使命观和美国信条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成为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强大精神动力。冷战后期,在美国逐渐兴盛的民主和平论和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对冷战后的国家战略选择发挥了重要影响。对于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来说,担当自由世界领袖、大力扩展民主已不仅仅出于道德的优越感,而且还出于美国现实利益的考量。从内容上看,美国的霸权是以政治军事霸权为基础的全方位霸权。在美国的霸权体系设计中,经济、技术和军事实力是美国霸权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础,是硬霸权;而制度主导和文化吸引力则是霸权体系赖以维持的侧翼,是软霸权。在各种霸权要素当中,军事霸权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最突出表征,服务服从于美国的政治霸权,经济霸权是政治霸权的根源,制度霸权是美国霸权的制度保证,文化霸权是美国力量无处不在的延伸。对不服从或试图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或势力,美国的对策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对于软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会毫不犹豫地给予硬实力的无情打击,保证美国对整个国际事务的控制权。因此,美国霸权有两张面孔:一面是善霸仁慈的霸权,另一面是恶霸。它表现在战略选择上就是领导世界战略还是支配世界战略,单极霸权战略还是多极均势战略,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硬手段的运用还是软手段的选择。从美国霸权特质的发展趋势看,美国霸权中的王道与霸道、软霸权与硬霸权成分的强度、力度都将同步显著升级。马克思曾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来摧毁。因此,美国霸权首要的是建立在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下的全球地区力量均势之上的政治军事霸权,这一点在未来不会发生改变。其次,经济实力是美国霸权的血液,是美国霸权护持的营养来源和根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美国经济霸权以能源霸权为核心,以贸易霸权为枢纽,以金融霸权为归依。再者,美国对国际制度和机制的掌控是美国霸权的制度保障。国际社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扩张和世界经济的不断成长,它导致了国际体系越来越以西化为基调的同质性和各国对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的确认。正因如此,西方的自由主义者希望能够通过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扩展来加强这种同一性,通过世界政治的制度化来实现稳固而持久的制度霸权。但是,由于国际制度中有一部分是国际关系社会化的自然结果,特别是随着国际关系中民主化潮流的发展,有些国际制度或机制并非反映或能够再反映美国的霸权利益,因此,这就形成了美国当前及今后对国际制度或机制的多重态度和作法:维持对美国有利的国际机制;改造对美国既有利又有弊的国际机制,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对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机制,则弃置不用或打破;建立新的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美国的战略目标。第四,文化实力或吸引力是美国霸权的软支撑。美国文化霸权的目标是心灵的霸权。冷战后,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美国利用信息话语优势和信息制度优势,向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以最和平有效的方式扩展美国的国家利益。国际互联网络、好莱坞大片、美国流行音乐、电视节目等使美国思想、文化价值的传播在传统传播工具的基础上如虎添翼,不战而屈人之兵越来越成为美国塑造软霸权的目标和核心。此外,美国还大力加强公众外交,加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力度,努力在国外展示和提升美国的国家形象。总之,霸道是美国对外最直接和更具根本意义的手段,而其王道的成分也是美国霸权的重要特征。这表现为随着文化在国际政治中作用的增强,美国霸权有时也会偏向于日益呈现刚性的制度霸权和玲珑精致难以言说的文化霸权。客观上,美国的仁慈霸权虽造就了一些有益于世界上一些国家、一些人民的结果,但美国霸权的主观和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而这些利益中大多是与世界上广大国家和人民的普遍利益相违背的。在这个意义上,美国霸权的特征的实质最终是霸道,或是以王道遮掩的霸道。三、美国单极霸权战略选择的未来国家战略选择决定国家兴衰的命运。美国新世纪以来的战略选择的实质是谋求单极世界霸权,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自己打败自己的战略。从历史经验上看,美国的历史结局摆脱不了绝对霸权必然绝对衰落的历史规律。无限度的地缘政治扩张迟早要达到顶点,这是由霸权主义战略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然而,归根结底,美国霸权的未来衰退则在于其战略思维的缺陷。 大战略思维较弱,表现为有战无略西方向来擅长分析性思维,对事物的整体性判断和认识能力较差。钮先钟指出,美国人缺乏战略思维,计划无长久性。张文木和科林格雷也都曾指出,美国有战无略,缺乏战略性思维,战略筹划缺乏长期性。首先,美国大战略思维较弱主要表现在谋略思维不发达,常常为战而战。并且,美国因军事力量强大,常会不顾其他外交手段的应用和政治收益大小,只要军事力量可以实现目标,就排除其他手段的运用。结果,美国现实战略行动由于不考虑战争中思想、文化因素而往往造成消而不灭、胜而不利、和而不平等结果。其次,美国人工程技术思维、管理思维发达,也往往会超越战略思维。钮先钟认为,美国人代表的是一个急功好利的民族,缺少远大眼光,常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毛病。美国文化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社会的产品,一般美国人都是重技术而不重思想,重管理而不重战略。尼克松指出:传统上,美国人一向不喜欢治国术。培训外交官、军事指挥员和情报分析员的进修学校都不设综合治国术课程。这些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对于细微的小事无所不晓,而对大事则一窍不通。治国本领是指能够将我们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秘密行动能力、宣传和外交等各方面的能力溶进一项符合我们总战略的政策。此外,美国战略思维简单化、理想化倾向严重,也是美国缺乏大战略思维的表现和结果。 扩张性十分突出,扩张容易招致力量的滥用美国立国初期国家领土资源的无限广阔,使美国人从一开始在资源占有和使用上没有任何紧缺感,从而形成了美国人无限扩张的性格特质。历史上,美国经历了扩张繁荣再扩张更大繁荣的发展过程,因此扩张一直是与获取利益和拓展价值观互为因果,被美国人看作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扩张一旦超越合适的度,必然会走向增加美国战略收益的反面,即边际战略收益将随着美国扩张程度而递减。当今在美国力量感很强的情况下,无限制扩张的冲动无疑是美国霸权的软肋。保罗肯尼迪在考察近年大国兴衰的历史后认为,大国衰落的根源往往在于过度扩张。很久以来,美国国内很多有识之士就多次警告美国要避免过度膨胀的野心。特别是冷战后,作为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军事和经济大国,美国缺乏任何强有力对手的有效制约,因此帝国扩张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公元前年帕利克里索讲过的话今天仍然适用:我害怕的不是敌人的战略,而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据此,阿特认为,过度的扩张源于权力的傲慢。美国利益也要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确保这一点是避免走上帝国覆灭老路的最好办法。的确,像美国这样一意孤行谋求强大霸权的国家,不免有做太多事情的诱惑。而我们可以说,美国霸权最可能衰落的外部战略原因正是这种野心过度膨胀所造成的致命失策过分扩张。 崇尚实力,倾向于傲慢与纵欲无度美国人迷信与崇拜实力,从而在拥有超强的实力感时容易对外界事物充满傲慢与偏见。法国神学家弗朗西斯费内隆曾指出,不能指望一个拥有超凡权力的国家长期保持彬彬有礼、举止有度。也可以说,过度的权力诱使它们肆意妄为、狂妄自大。首先,从内部角度看,美国人的傲慢源于文化无知及缺乏自省意识。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是盲目自信、高傲自大,最终必将走上刚愎自用的道路。尼克松反复提醒美国,要注意不把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美国要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全球意识形态的十字军东征。从外部来说,美国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得如此粗暴无礼,一个简单而且令人信服的答案是:缺乏外部力量对美国进行有效制约。其次,进攻性强容易导致黩武主义倾向。摩根索对美国的黩武主义以及权力的滥用发出过严重警告。实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黩武主义是有深刻历史根源的:国家的独立靠暴力,获取土地与财富靠暴力,国家的经济发展靠暴力,其结果必然是暴力成为国家战略精英们唯一的战略图腾。第三,进攻性强容易到处树敌,招致多方力量反对。美国的进攻性战略致使它把许多新兴力量都列为攻击对象。长此以往,这必然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制。强进攻性战略还暗含了美国威胁判定的标准过于宽泛的前提。高估威胁不仅会制造外部对手,而且还会将使国家因预防莫须有的威胁而浪费巨大国力。此外,美国军事战略目标又往往游离于政治目标,也单向度强化了美国大战略本身具有的进攻性倾向。 战略思维简单化,往往缺乏历史感首先,美国人对世界事务的复杂性认识程度较低,导致处理问题简单化、理想化。由于美国从未经历过社会革命,发展过程中又运气极佳,缺乏在各种艰难困苦中的磨炼,因此美国虽然十分伟大,但是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很差,美国人在与世界的交流上存在困难。因此,美国人不理解欧洲的社会问题,也不理解亚洲的深层斗争。其次,美国民族对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并未很好地理解,因而在无视战略文化的差异情况下对外行动多致失败。美国人虽充满理想、常夸耀其本身的文化和价值,却认识不到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价值。尽管今天全球互相依赖关系日益发展,但各个民族之间在文化传统价值意识形态上仍然呈现出重大差异。美国人一向有一种自大心理,不仅不重视这些精神因素,而且也不了解他们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缺少战略文化的自觉性,对于其他文化缺乏了解和尊重,而且对努力去了解他者也不感兴趣。科林格雷指出,美国无视文化差异,战争行动往往失败。第三,美国缺乏历史感,容易重犯过去的错误。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国家。这虽然造就了美国人没有历史包袱、天生乐观,思维和眼光一直是向前看的特性,但同时也使美国人形成了容易健忘,不容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了解历史对于其他民族意味着什么。 国外强大,国内软弱尽管美国力量相对任何其他国家都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是美国的对外行为却常会受到国家内部因素制约,国内力量对美国霸权的牵制不容忽视。首先,美国社会分权制衡体制客观上制约了政府行动的效率和效力。托克维尔曾指出,在外交事务方面,民主政府看来肯定不如其他政府,民主国家要对一项大任务的各个细节进行协调、选定某项计划并不顾各种障碍毅然将其推行到底是会感到困难的。其次,美国轮流坐庄的两党制,使总统们很少是靠认同其前任而被造就的。新一任总统必然在对外事务上要同其前任拉开距离。再者,美国公民社会非常强大,普通公民强调福利而非荣耀,强调对外使用力量的经济代价和人员代价而非特定的战略目标。除非生存受到威胁,美国民众一般不会接受大量人员伤亡和国家长期对外干预的代价。因此,国会与民意是制约美国政府对外行动的重要内部因素。二者往往表现为孤立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潮,制约政府对外行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如国联在国内遭到抵制、对华政策的摇摆,并因拒绝承担人员伤亡而使美国的声望受损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索马里行动,以及对外行动的理想化色彩浓重如人道主义干预。当然,在现实中,美国战略思维的这些缺陷则只能通过政府和领导人的具体政策实施来体现出来,而这些政策,往往是来源于不同方向的压力的妥协。总的看,以下情况的出现会直接导致或加速美国霸权衰落:一是黩武主义泛滥,国家过度扩张。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来说,生存的逻辑在于扩张,扩张带来赢利,赢利又刺激下一步扩张。但是当扩张跨越边际收益的顶点后,带来的赢利会越来越小。国家和人一样,只要有赢利就扩张不止,一直到入不敷出。当其再继续扩张,就开始绝对的蚀本。最后,国家内忧外患一齐爆发,帝国崩溃。二是王道成分的蜕变、霸道成分增加,单边主义、利己主义情况严重。不管主观目的如何,美国国际行为上的受益者客观上并非只有它自己,还有其他的国家,有时甚至是美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扶植其他国家的成长壮大。这些成就了美国霸权和历史上霸权的区别,这也是美国霸权为何在当今仍然有较大国际合法性的原因。但是,随着领导人的更迭和国内思潮的变化,美国人也会因拥有超强国力而耽行单边主义,沉迷于一己私利。因此,有学者曾诘问,美国在其国运昌隆,国威和国力都已达到最高顶点之际,实应反躬自省,不可只知重视国家利益而忽视人类利益,不可只顾眼前,而缺乏远见。美国朝野有识之士而应该思考美利坚和平之后是什么,美国应如何领导世界走向繁荣民主的新境界?三是国家战略能力的下降会触发或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美国民族先天很好,且后天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开国先辈的训导和开创的基业加上良好的机遇成就了美国的霸权。但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一样,不会总是赶上好机会的。尼克松曾评论说,一种文明不可能保持长久,黑暗的时代总在角落里等待着。如果你手中的牌玩得太糟,常犯错误,我们就不能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它可能就在我们身上发生。所谓玩牌的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国家战略能力问题。冷战后,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的战略能力在发展美国经济、保持社会稳定和增强军事实力等方面表现不俗,但是小布什上台后的一系列战略举措表明,美国战略能力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下降。这对美国霸权的走向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总之,美国无法逃脱霸权衰落的历史命运。正如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一样,绝对的霸权必然带来绝对衰落。根据战略文化发展变化的机理,战略文化的衰落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内部的原因。可以预想,一旦美国霸权衰落,那必将是内忧外患的结果,正如中国大清王朝覆灭一样。但是,美国可以通过提高国家战略能力来尽量延缓霸权的衰落。这也就是当前美国战略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护持美国的霸权的原因。
注释:①马汉的《海权论》通篇表明的就是这个意思。美马汉著,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年版。②比如,基辛格的均势战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战略,理查德哈斯的规制主义战略,布热津斯基的地缘主导战略等,都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阿特则开列了可供美国选择的八种大战略,包括主导霸权战略,全球集体安全战略,地区性集体安全战略,合作安全战略,遏制战略,孤立主义战略,海上制衡战略以及选择性介入战略,但是他本人倾向于选择性介入战略。参见美罗伯特阿特著,郭树勇译:《美国大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③朱明权著:《领导世界还是支配世界?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④,,⑤⑥⑦⑧张爽著:《美国民族主义: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思想根源》,世界知识出版社,年版,第页。⑨⑩赵刚箴:盘点布什政府天外交,《现代国际关系》,年第期,第页。张文木: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治理世界能力的预备,《战略问题》,年第期,第页。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等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年版,第页。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王振西主译:《大抉择》,新华出版社,年版,第页。美国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指出,在亚太地区打造新的国际计划和机构有助于自由、繁荣和地区安全的扩展,但是这种机构性框架必须以美国与该地区重要国家建立健全的双边关系为基础。钮先钟著:《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钮先钟著:《现代战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年版,第页。美理查德尼克松著,王观声等译:《年: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年版,第页。美罗伯特阿特著,郭树勇译:《美国大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刘庸安等译:《透视新世界》,中国言实出版社,年版,第页。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译:《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英科林格雷:核时代的美国战略,美威廉森默里等编,时殷弘等译:《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年版,第页。美理查德尼克松著,王观声等译:《年: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年版,第页。钮先钟著:《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前瞻》,台北,麦田出版公司,年版,第页。美理查德尼克松著,萧啸等译:《真正的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年版,第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