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记者,没有真相,这个世界的真相 pdf会怎样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4|回复: 10
如果没有记者世界会是怎样—写在记者节
& && & 我向来对记者这个职业是肃然起敬的,有记者就会有发声,世界上每一天发生的新鲜事,哪一件也离不开记者的报道,若是没有记者世界会是怎样 ?世界将变成无声的哑巴世界。于是借中国记者节,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记者同志致敬!
09485.jpg (60.49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图片来自网络
& && & 在我国提及记者,若是在香港人们大多会联想成“狗仔队”,但在内地,记者是有精细分工的。比如新闻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等等,如今还有娱乐记者,人们对他们简称:“娱记 ”。
228204.jpg (23.53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图片来自网络
& && &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娱乐记者颇有微词,我觉得在舆论导向上,娱乐记者没有去大力弘扬文艺工作者的正能量,而是动不动就是哪个明星全家出动了,到马尔代夫度假去了,哪个明星离婚了,结婚了,怀孕了,胖了瘦了,哪个明星豪宅曝光了。除开老艺术家,当下成为明星的,都是富豪大款,类似这些内容充斥报纸网络,甚至上头条。
183069.jpg (30.76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图片来自网络
& && & 牵扯到明星私生活的报道铺天盖地,于是吸引了多少年青人做着明星梦,吸引了多少家庭为培养孩子成为未来之星不遗余力。
548621.jpg (49.05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图片来自网络
& &&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的。为此我们过多地去宣传报道明星的私生活,传达给社会的是什么?
754226.jpg (66.09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图片来自网络
& && & 当然,如果没有娱乐记者,我们的生活也会没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娱乐。人人都不能拒绝的,娱乐新闻也一样,带给人们的是快乐,这无可非议。所以这个世界普遍欢迎娱乐,哪怕你的娱乐本身没有太多进步价值,哪怕你所提供的是芙蓉姐姐式的出丑,也会被人识别出来,由此,也能产生某种娱乐快感。但是,明星私生活的报道有必要如此最大化吗?这一点有待商榷。
作者:丝墨
明星的事多人关注,特别是八卦的事,所以。。。。。。
明显才有爆炸性新闻
虽说娱记也是记,但还是反感没有真实性的所谓新闻
记者节快乐
记者,节日快乐
不怕,还有很多所谓的自媒体记者
记者,节日快乐!
Powered by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也同样无法保护公众权益。如果权力能进一步学会与媒体良性互动,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记者在坚持新闻操守时也将更好地免予恐惧与孤独
这年头,跨省抓捕记者的现象已经不算新鲜了。与此相呼应,记者在行使正常采访权利时遭遇阻挠、恐吓乃至殴打的事例也并不少见。
昨日被各大新闻网站转载的一起就是,一名自称为福建“龙海华南汽贸有限公司”老板的女子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怒抢记者摄像机,称“我是法院的,我拿法院证给你看,我要把你们打死!”
多年前就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是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行当。“打死你”也好,“拍死你”也好,不加掩饰地传递出了对舆论监督的极度蔑视。一起起记者挨打事件,更是让舆论监督所面临的困境一览无余。为什么会这样?
某种程度上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某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蛮横乃至“敌意”态度,从中起到了“示范”效应,无形中给社会上一些人暴力对待媒体正常采访壮了胆、撑了腰——比较而言,公权力的“任性”甚至嚣张,才真正让舆论监督感到丝丝寒意。
还是以跨省抓捕记者为例。2008年,因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人》杂志刊登了一篇《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的报道,西丰县多名警察来到杂志社,称文章作者朱文娜涉嫌“诽谤罪”,要将其拘传;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报道上市公司凯恩关联交易内幕遭浙江遂昌县公安局通缉……舆论监督的艰难,捍卫真相的不易,于此可大致领略一二。
记者所行使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由公众赋予、社会让渡。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也同样无法保护公众权益。
难以设想,倘若这个世界没有了记者会怎样?一个不能正常发声的社会,意味着更多的真相与公平可能被遮蔽、被淹没。舆论监督的根本机理是通过公众监督,使公权力的行使变得透明,并为权力筑起藩篱。舆论监督的缺席,对整个社会而言将是一种可怕的倒退。
当然,另一方面,对舆论监督权力也要进行监督,记者并没有天然的正当性和特别的豁免权,他们的报道可能犯错,但这种责任追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先抓后审”。跨省抓捕记者的同时,也往往跨出了法律的框框。如何防止舆论监督倒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拳头下,是一种沉重的现实诘问。
事实上,这些年来,决策层面一再表态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年9月,中央纪委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奢靡浪费等形成有力的舆论震慑——这也再次从侧面印证,舆论监督是权力健康运行的不可或缺的保证力量。
如果权力能进一步学会与媒体良性互动,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类似本文开头那种“打死记者”的场景以及那样的戾气有望逐渐消除,记者在坚持新闻操守时也将更好地免予恐惧与孤独。
来源:晶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记者论坛微信公众号:reporterbbs,猛击关注)
连续两天推送兰州晨报记者被抓,后台很多粉丝留言支持,很让论坛君感慨。有粉丝还转来下面这篇文章声援,正如文中所说,记者所行使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由公众赋予、社会让渡。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也同样无法保护公众权益。
在很多时候,因为体制和民意的较量,记者往往作为报道者被推到风口浪尖,甚至被民众拷问,以至于背负了一些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也无力承担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的多起记者被跨省追捕、被失联事件,更暴露出记者的“弱者”地位。作为舆论监督的代言人,记者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晶报在2版发表题为《没有记者,没有真相,这个世界会怎样?》社论。全文如下:
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也同样无法保护公众权益。如果权力能进一步学会与媒体良性互动,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记者在坚持新闻操守时也将更好地免予恐惧与孤独
这年头,跨省抓捕记者的现象已经不算新鲜了。与此相呼应,记者在行使正常采访权利时遭遇阻挠、恐吓乃至殴打的事例也并不少见。昨日被各大新闻网站转载的一起就是,一名自称为福建“龙海华南汽贸有限公司”老板的女子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怒抢记者摄像机,称“我是法院的,我拿法院证给你看,我要把你们打死!”
多年前就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是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行当。“打死你”也好,“拍死你”也好,不加掩饰地传递出了对舆论监督的极度蔑视。
一起起记者挨打事件,更是让舆论监督所面临的困境一览无余。
为什么会这样?某种程度上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某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蛮横乃至“敌意”态度,从中起到了“示范”效应,无形中给社会上一些人暴力对待媒体正常采访壮了胆、撑了腰——比较而言,公权力的“任性”甚至嚣张,才真正让舆论监督感到丝丝寒意。
还是以跨省抓捕记者为例。2008年,因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人》杂志刊登了一篇《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的报道,西丰县多名警察来到杂志社,称文章作者朱文娜涉嫌“诽谤罪”,要将其拘传;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报道上市公司凯恩关联交易内幕遭浙江遂昌县公安局通缉……舆论监督的艰难,捍卫真相的不易,于此可大致领略一二。
记者所行使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由公众赋予、社会让渡。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也同样无法保护公众权益。
难以设想,倘若这个世界没有了记者会怎样?一个不能正常发声的社会,意味着更多的真相与公平可能被遮蔽、被淹没。舆论监督的根本机理是通过公众监督,使公权力的行使变得透明,并为权力筑起藩篱。舆论监督的缺席,对整个社会而言将是一种可怕的倒退。
当然,另一方面,对舆论监督权力也要进行监督,记者并没有天然的正当性和特别的豁免权,他们的报道可能犯错,但这种责任追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先抓后审”。跨省抓捕记者的同时,也往往跨出了法律的框框。如何防止舆论监督倒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拳头下,是一种沉重的现实诘问。
事实上,这些年来,决策层面一再表态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年9月,中央纪委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奢靡浪费等形成有力的舆论震慑——这也再次从侧面印证,舆论监督是权力健康运行的不可或缺的保证力量。
如果权力能进一步学会与媒体良性互动,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类似本文开头那种“打死记者”的场景以及那样的戾气有望逐渐消除,记者在坚持新闻操守时也将更好地免予恐惧与孤独。
点赞是一种鼓励 | 转发传递友谊
随机推荐文章回顾:
&回复3位数字序号,比如,253,自行取阅。&
253.一个人的抗争:记者不可欺!
254.柴会群:红嘴乌鸦
255.从新华社记者证变色,看传统媒体势微
256.引发枪杀的《查理周刊》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257.习大大的新闻理念:从1数到6,跟上步伐不掉队
259.回首2014,中国舆论场上的国进民退
262.2015第一场最跌宕起伏的庭审
……………………………………
有情怀的新媒体,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我们不仅关注新闻,更关注记者群体,做传媒人的精神家园。
记者论坛,微信公众号:reporterbbs,更多干货,猛击关注,回复"目录"或者"ml"查阅,也可以直接点击页脚的“阅读原文"。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只为分享有价值的内容,与商业利益无关。论坛君会标注来源作者,如有异议,请与平台联系,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看历史文章......你懂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晶报社论:没有记者,没有真相,这个世界会怎样?
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的正当权益,也同样无法保护公众权益。如果权力能进一步学会与媒体良性互动,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记者在坚持新闻操守时也将更好地免予恐惧与孤独
这年头,跨省抓捕记者的现象已经不算新鲜了。与此相呼应,记者在行使正常采访权利时遭遇阻挠、恐吓乃至殴打的事例也并不少见。昨日被各大新闻网站转载的一起就是,一名自称为福建&龙海华南汽贸有限公司&老板的女子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怒抢记者摄像机,称&我是法院的,我拿法院证给你看,我要把你们打死!&
多年前就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是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行当。&打死你&也好,&拍死你&也好,不加掩饰地传递出了对舆论监督的极度蔑视。一起起记者挨打事件,更是让舆论监督所面临的困境一览无余。为什么会这样?某种程度上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某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蛮横乃至&敌意&态度,从中起到了&示范&效应,无形中给社会上一些人暴力对待媒体正常采访壮了胆、撑了腰&&比较而言,公权力的&任性&甚至嚣张,才真正让舆论监督感到丝丝寒意。
还是以跨省抓捕记者为例。2008年,因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人》杂志刊登了一篇《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的报道,西丰县多名警察来到杂志社,称文章作者朱文娜涉嫌&诽谤罪&,要将其拘传;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报道上市公司凯恩关联交易内幕遭浙江遂昌县公安局通缉&&舆论监督的艰难,捍卫的不易,于此可大致领略一二。
记者所行使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由公众赋予、社会让渡。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也同样无法保护公众权益。难以设想,倘若这个世界没有了记者会怎样?一个不能正常发声的社会,意味着更多的真相与公平可能被遮蔽、被淹没。舆论监督的根本机理是通过公众监督,使公权力的行使变得透明,并为权力筑起藩篱。舆论监督的缺席,对整个社会而言将是一种可怕的倒退。
当然,另一方面,对舆论监督权力也要进行监督,记者并没有天然的正当性和特别的豁免权,他们的报道可能犯错,但这种责任追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先抓后审&。跨省抓捕记者的同时,也往往跨出了法律的框框。如何防止舆论监督倒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拳头下,是一种沉重的现实诘问。
事实上,这些年来,决策层面一再表态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年9月,中央纪委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奢靡浪费等形成有力的舆论震慑&&这也再次从侧面印证,舆论监督是权力健康运行的不可或缺的保证力量。
如果权力能进一步学会与媒体良性互动,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类似本文开头那种&打死记者&的场景以及那样的戾气有望逐渐消除,记者在坚持新闻操守时也将更好地免予恐惧与孤独。
(编辑:张欣)
本文来源:财经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世界的真相阿姜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