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都至拉萨轻过球球大作战有几个段位大战

以拉萨为首的六大国内城市攻略――每个都是流连忘返之城
以拉萨为首的六大国内城市攻略――每个都是流连忘返之城
以为首的六大国内城市攻略&&每个都是流连忘返之城
& & & & 拉萨是西藏的首府,是西藏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条件最发达的地方。拉萨是座厚重和开放的城市,可以浮光掠影,可以深入探究。它在保有自己神秘魅力的同时,迅速吸收着世界各地五彩斑斓的文化。可以说拉萨是最适合自助旅行的城市,无论对于什么地方来的人,这浓浓的异域风情都会马上击中你,让你在一段时间里神情恍惚,如入梦境。而聚集了世界各地游人的旅馆聚集区,又时常让你忘了身在何处。对于这片高原净土,以及那里蓝得令人久久无法忘怀的天空,大概谁都没有办法拒绝,每个人心中,也许都有着走一趟拉萨的梦想,去看看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听听弥漫在风中的真言,洗净自己的灵魂。
& & & & 旅游时间:6-9月:是拉萨气候最好、氧气浓度最高、自然风景最美的时间
& & & & 交通:各地乘飞机或火车前往
& & & &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的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州首府为伊宁市,边境线长2000多公里。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有草原明珠赛里木湖;还有可爱的大眼睛维族孩子,包裹头纱的神秘女人,买买提大叔,这里仿佛令你置身另一个国度,他们没有传说中的敌意,他们的微笑让你放掉戒备。最重要的是,每年6月份这里还能看到大片的田。伊犁的薰衣草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农四师的65团、70团、71团、73团和67团、68团和霍城县三宫乡。其中65团和三宫乡是国家命名的&中国薰衣草之乡&,上万亩薰衣草田汇成一片紫色海洋。另外,这里的薰衣草是以&户&为单位种植的,所以很难见到很特别大片的薰衣草。而且大多去别人院子里参观还需要交一些钱。从塞里木湖到伊宁的路上,都会不断看到薰衣草农场。
& & & & 旅游时间:每年6月中下旬是薰衣草盛开的时候,不过观赏的时间较短,只有一两周左右。
& & & & 交通:自驾包车或者乘坐飞机到乌鲁木齐,再转机或搭乘火车、汽车抵达。
& & & & 张掖是古时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正所谓&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来到张掖,你会发现粗犷的大西北也有柔美的一面。张掖出名缘于丹霞地貌,张掖丹霞论色彩为中国一等,雨后欣赏尤为浪漫,而张艺谋在此拍摄的一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更是让张掖丹霞名声大噪;除丹霞外,张掖必游的另一个景点是祁连山脚下的马蹄寺,马蹄寺有着开阔的森林草甸,自然风光优美,生活着能歌善舞的裕固族人。
& & & & 旅游时间:6-9月,早晚在丹霞景区看日出和日落也不是很冷,若赶上雨后,能欣赏到非常艳丽的丹霞美景。
& & & & 交通:各地乘坐火车或者飞机前往张掖,再从张掖市包车自驾或搭乘汽车游览景区
& & & &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为厦门的魅力锦上添花。踏上宁静的鼓浪屿,蜿蜒小路串联起一家家文艺范儿十足的店铺;各国建筑在这里互相辉映;走进百年香火缭绕的南普陀寺,耳边传来呢喃的诵经声;摩登与古朴仅一墙之隔,旁边有&中国最美校园&之称的厦门大学人潮涌动,艺术气息浓厚;厦门的美是多元的,是宁静质朴的,是明媚生动的,需要你用脚步一寸一寸去丈量的。
& & & & 旅游时间:初夏最佳,气候适宜,人较少,可以戏水,又不会过热。
& & & & 交通:各地乘飞机或火车前往
& & & &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活动中,涠洲岛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海岛&,位列第二。岛上经火山多次喷发而成,据考证最近一次喷发距今3万年前,涠洲岛与火山喷发堆积的珊瑚沉积融为一体,使岛南部的高峻险奇与北部的开阔平缓形成鲜明对比,沿海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岛上植被茂密,风光秀美,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让人称绝。
& & & & 门票:涠洲岛为国家地质公园,上岛时需购买门票,115元/人次。
& & & & 旅游时间:5、6月,阳光好,适合游泳,且能避开人潮
& & & & 交通:各地到达北海,然后再从北海国际客运港乘船上涠洲岛
& & & &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四川毗邻,属于安多藏区,首府为合作市。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南州不仅有着广阔美丽的高原风光,还拥有着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风情,可以说景色和人文两者兼具。在圣境天堂般的甘南,草原上弥散着沁入心脾的酥油香,拉卜楞寺的辩经声随着炊烟一同升起,郎木寺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白龙江源头传来久远的召唤。转经廊外默念着六字真言、充满信仰的人们和匍匐在路上、磕着长头的老者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
& & & & 旅游时间:6-8月,此时的甘南平均气温为10-20℃,是全年中最暖和的时候,绿草如茵,野花遍布,草场茂盛,色彩斑斓,最能欣赏到高原美景。
& & & & 交通:自驾或者是各地先到兰州,再从兰州汽车南站乘坐开往甘南合作、夏河(拉卜楞寺)、郎木寺镇(郎木寺)、迭部(扎尕那)等地的汽车
& & & & 贴士:夏季参观也建议要带一件外套,早晚穿。此外,围巾或帽子是必不可少的,起防晒作用。
& & & & 色达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这里有宽广的草原、纵横的河曲、密布的湖沼、巍峨的雪山。然而,多数人是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五明佛学院而来。佛学院在距离色达县城20km左右的山谷里。在喇荣沟沟口,路边的两排佛塔围着一条土公路,那便是通往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的必经之路。进沟以后,转过一面山坡,映入视野的便是连绵蔓延的绛红色僧舍,直震心灵。间或,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氛。
& & & & 色达值得千里奔赴的理由有很多,也许是为了那震撼人心的风景;又或是到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来场修习,净化心灵;或者简单的只为绕着最高处的坛城拨动转经筒,让疲惫暴躁的心绪回归恬淡与泰然&&
& & & & 旅游时间:5-10月,气温适合
& & & & 交通:除却自驾,一般游客到色达的交通略为麻烦,时间也较长。可乘坐飞机到成都,从成都乘坐汽车前往(路上要1整天),或是乘飞机到康定,再从康定包车或乘坐汽车前往(路上也需要1-2天时间)。
以拉萨为首的六大国内城市攻略&&每个都是流连忘返之城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大连海岛旅游网 | 万维国旅
工作时间:08:00-20:30
微博也精彩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拉萨的别称是日光城.
位于“世界屋脊”的我国西藏拉萨城,海拔3658米,那里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尘埃会计师少,天空中的去量也很少。拉萨城每年的平均日照时...
花城--广州
水城--苏州
江城--武汉
泉城--济南
榕城--福州
蓉城--成都
山城--重庆
冰城--哈尔滨
春城--昆明 ...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王阳明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小部分在刚果共和国境内。面积为33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以南,阿尔金山...
二楼的回答不是原因,那只是现象!
原因应该是:
自然原因:四川盆地的地形,海拔与同纬度的其它地域有差异.
人为原因:四川盆地内主要发展一些工业...
大家还关注拉萨:圣城与都市之间(组图)_新浪城市_新浪网
拉萨:圣城与都市之间(组图)
霍康先生清楚地记得老拉萨城内,一应设施一概完备。摄影/高晓涛
团结新村是拉萨最早的小区之一,这一片社区正面临新的改造,娱乐设施也渐渐多了起来,图为路边的台球厅。摄影/高晓涛
正在建设中的柳梧新区,作为“东延西扩”的“西扩”的主题项目,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现代化行政区域。摄影/隋雪松
在拉萨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械,与内地城市小区中的设施别无二致。摄影/扎堆
  一个关于布达拉宫的数据是,青藏铁路开通以前,布达拉宫每天限制游客不越过850人,青藏铁路开通后,限客数猛涨到2300人。不少旅行者初来拉萨时会问:“怎么跟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
  拉萨作为城市的雏形出现于公元17世纪,当时,在以大昭寺为中心形成的八廓街两旁,陆续建起一大批政府僧俗官员的官邸、府第,以及旅馆、民房、商店等。到1906年,仅在大昭寺附近有一小片居住民房。1935年,布达拉宫前出现了“雪村”居民区。到1950年,拉萨市居民只有3万人,城区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没有下水道设施,道路全是泥土路。
  几十年前,人们乘飞机来到拉萨,会看到河谷中一片锃亮的白铁皮房顶。那时候对飞机的乘客来说,这片白铁皮房顶就是他们对拉萨的主要印象。这些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的铁皮房子,通常门是木门,房顶是日本进口的白色瓦楞铁皮。对铁皮房的记忆,是所有经历了该时代的拉萨人的共同记忆。
  1975年,拉萨市区面积迅速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增长为10万人。1992年,拉萨市放开私人建房,吸引人们由市中心向外围迁移,西郊开阔的河谷地带成为经济技术开发新区。据拉萨市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今天的拉萨市城区面积,比1959年已经扩大了18倍,市区人口25.74万人,(流动人口10.07万人)――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拉萨的实际人口(包括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将这一数字远远抛在后面。拉萨的人均居住面积,也由1959年的7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
  在外来者的一种文化想象里,拉萨是一座东方花园,当他们来到这里时,发现一切并不是这样的,于是就在失望中离开。一位城建工作人员对我们说:“也许会有人得出一个失望的印象,但是他们并不能够像生活在这座老城里的人们一们,不但需要、并且也必须接受现实的变化。”
  在全球商业化的浪潮下,拉萨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将同地球上所有首府城市一样,变成一个庞大的商场与现代化建设的实施地,它也不仅仅是一处古老的景观。人们在对待藏族文化传统、信仰和“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与权衡,仍未得到一个完善的答案,但无论结论是什么,无论是城建工作者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在场者还是旅游者,无论人们怀有怎样不同的对于变化的观念,都不能阻拦变化的步伐。
  在进行现代建设的几十年中,人们不约而同的感受到:“拉萨的性格在变化。”
  告别“领地”
  采访霍康?强巴丹达,把我们带入一个首府的往昔。在说话时,霍康?强巴丹达老人使用一张旧手绢,他那经验,善意与狡黠并存的目光使我们想起文学作品中的贵族遗老。
  66岁的霍康?强巴丹达生于1945年,他微笑着强调,是“二战结束后”。在位于拉萨河坝林的霍康老宅出生不久,他便随年轻的父亲霍?索朗边巴(后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顾问,以及自治区政协委员会副主席,是优秀的学者)前往昌都,当时父亲还在昌都的旧政府任职。昌都和平解放时,霍康?强巴丹达6岁,父亲也成为旧政府的最后一届官员。1951年,父亲带他回到拉萨,霍康?强巴丹达记得,一家人骑马走了两个月。回到拉萨后,儿童的他很快又经历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17条协议”后,解放军和平进入拉萨――尽管当时霍康?强巴丹达还未满8岁,但迄今他脑海中,仍然存留着对那个历史时刻的记忆。
  曾经显赫一时的大贵族“霍尔康萨”(简称霍康)家族,在西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采邑地在今墨竹工卡甲玛乡境内,豪华宅邸曾位于八廓街北侧、清真寺附近。这个家族的血脉可以上溯到14世纪前叶进入西藏的蒙古贵族,一直因拥有权势而影响着这个地区。在藏语中,“霍尔康萨”意为“蒙古人的新房”。一直研究西藏文化与拉萨风俗的霍康?强巴丹达觉得,记住“霍康”这个名字,“算是一种特有文化的继承”。
  处在现代化大门之前的拉萨,人口只有3万人,城市周围都是长满芦苇的湿地。霍康?强巴丹达毫不犹豫地使用“静寂”一词概括他对旧时拉萨的记忆,因为那时“没有车辆,路上只有马蹄声”,除了泥土路在雨季形成泥泞之外,“一切都很好,并不给人脏乱的印象”,他回忆说。霍康家族大院里的生活是由父母、管家、做饭烧茶的男女佣人构成的,在这幅群像中,还包括老宅楼下一层和小院的平民租户们,他们中有裁缝、金银加工匠、回族生意人。此外还有严厉而尽职的私塾先生,不论学生来自贵族、商人、平民家族,都一视同仁。窗外是含有芦苇清香的微风,室内是茶和熏香的气味。
  这幅会令画家们联想到维米尔画作的生活画卷,延续到1959年。在这一年,霍康?强巴丹达觉得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延迟进入现代世界的“静寂”的拉萨,开始出现了一缕缕波纹。其后,又在一个阶段中,维持一种现代化雏形时期的风貌直到1979年。“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霍康?强巴丹达说――他的普通话表达灵活而清晰――“拉萨的变化既是缓慢的,又是急切的”。在时光之流的迷宫里,霍康?强巴丹达的记忆,还定格在1956年青藏公路通车仪式上的一些时刻――“从那个时期,开始有大型汽车连续出现在拉萨街头。现代工业开始进入拉萨”。
  霍康?强巴丹达对旧时拉萨风貌的记忆,是目录式的。他拿出厚厚一摞稿纸――在我们到来之前,他已经做了详细的案头工作――他用一个老人的严谨与耐心,为我们点数旧拉萨的一个个城市功能区。我们把霍康?强巴丹达的“拉萨目录”按照其口述,原样列在这里,这份目录像珊瑚礁一样,一点一点为我们搭造出旧时拉萨城的轮廓,勾勒出一幅拉萨版的“清明上河图”。说到这里,必须简要回顾一下旧时拉萨城的构建模式。
  4000年前,曲贡村民已经在拉萨河谷平原上进行生产与定居,开发土地,缔造了拉萨古城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直到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在拉萨河下游的吉雪沃塘建都,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当时这里还是一个牧场――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传说松赞干布驱使山羊背土填塘修建大照寺,人们便以“惹(山羊)萨(沙土)”作为都城的名称,在汉文古籍中称“逻些”。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于是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八廓街。因为佛教的兴盛,于是“拉萨”(意为圣地或佛地)成了这座城市的最终姓名。
  松赞干布制定法律,划分行政区域,于赞普属下设“五商、六匠”。“五商”批茶商、玉商、刀商、帛商、盐商;“六匠”指噶龙铁匠、噶如鞍匠、弓匠、剑匠、铠甲匠、神塑匠等。在这里列举这些商业与工匠类别,是因为商业和手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对旧时拉萨盛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大昭寺的四周陆续出现了旅店、住宅、商店、寺庙等建筑。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政府把甘丹颇章政权改为噶厦政府,在此期间,拉萨修建了大量贵族宅邸、活佛家庙、政府衙门,及噶厦政府设有的不少“勒空”(批局或办事机构),如雪巴勒空、朗孜夏勒空、德细勒空、尼仓勒空等以及商店、作坊、茶楼、民宅等。因此在城市用地功能上,不仅增加了行政建制用地,还增加了贵族住宅用地。当时,拉萨的大多数贵族宅邸都建在林廓路之外,但也有一些贵族的住宅也建在大昭寺附近,比起源先的雪城和老城区,在城市用地功能和规模上又有了较大的变化。
  直到七世达赖喇嘛时期,在布达拉宫以西约2公里处建起了罗布林卡,以后成为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型园林。除罗布林卡之外,近处还有许多世俗贵族用来消夏的林卡,如较有名的林卡有嘎木林卡、尼雪林卡,喜德林卡――这也就是霍康?强巴丹达的拉萨目录中的“4个小型林卡”。由此形成以布达拉宫为中心,辐射八廓街、罗布林卡周围约3公里的拉萨古城。也就是霍康?强巴丹达眷恋的那个旧时拉萨。在霍康?强巴丹达的少年时代,拉萨的旧政府功能停止,而生活功能区还在保持着――在他看来,这个格局保持到1959年以前为截止。
  1959年以后,合作社取代了以上旧功能区,供给制的时代开始,也就是所谓农业合作社与集体所有制的时代。“供销社”则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由各个居委会创办――在霍康?强巴丹达看来,在拉萨,公有制取代旧私有制的代表形式是居委会。此外,以上旧拉萨功能区中的传统商店,还延续了一段时间的生命为私,直到上世纪70年代。霍康?强巴丹达认为:拉萨并不存在一个“城市化”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城市,所以我们的题目应该是拉萨“作为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而不是“城市化”的进程。
  霍康?强巴丹达的拉萨目录,同时也是一份关于旧时拉萨的城市功能区目录,通过它,我们依稀瞥见旧时拉萨的贵族辖地划分。了解这些旧拉萨城市功能区的改变、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兴亡与淘汰,是霍康?强巴丹达的暮年上娱。同时,他的拉萨目录透露出给我们的信息是:尽管是城市、首府功能的体系,但旧拉萨城的基本模式依然是领地(庄园)模式,称为拉萨划局局长石文江也认同这一“领地”模式,称为拉萨的一个“旧块面”。但霍康?强巴丹达认为,那些旧时功能区是为整个城市服务的,是一个城市所需,并不是只为贵族服务,而拉萨也不仅仅只是一个“贵族领地”――尽管霍康?强巴丹达也同意,“领地”模式是其雏形。
  河谷之间,两个版本的拉萨现代城建
  “三座白塔作为界标,到琉璃桥才算进拉萨城”,但“拉萨城”的概念已今非昔比。半个世纪以来,拉萨的发展是从东往西的。在发展初期,西边作为交通带与农场;东边则仍然作为老拉萨的生活区。东、西之间曾经有一定的空白地带或者待连接带,其填补、连接完成,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直到那时,才形成一个今天我们看到的整体的现代拉萨城。同时,这座在河谷中的城市,要开始把自己的目光看向河谷中更广大的区域,寻找更多的生存扩张空间,而狭长的拉萨河谷并没有为这座亟需扩展的、既古老又崭新的城市提供更多的建设用地。
  拉萨河自东向西散漫而流,“河床北至卧塘湖(即大昭寺址),南至南山坡,随着季节的变化,致使拉萨河两岸沼泽遍地”,每当季节来临,拉萨河横溢,松赞干布认识拉萨河与都城发展建设的关系,于是与大臣们进行谋划,整治拉萨河,并并决定在拉萨河北岸修筑一条大堤,遏水北溢,在南岸挖土溢流。这一方案在历史被称为“挖南填北”,这是拉萨城镇建设史上最早的一次基础设施建设。
  霍康?强巴丹达对旧时拉萨的主要印象,是“纯净”。对于他来说,这种纯净感的主要来源,是对拉萨河的印象。并非千年不变的拉萨河,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两座繁华岛屿:“太阳岛”与“仙足岛”,前者是拉萨第一个新兴商业区,后者的功能则主要是一个居住区。
  我们很好奇,如果邀请霍康?强巴丹达与石文江坐到一起,他们交谈些什么?
  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还没有充分形成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同时,明确的只有“危房改造”的观念。这一时代局限也被石文江所认同。当时,人们还没有明确的“遗产”概念与古建保护理念,而这也是当时全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都遇到的问题。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改善居住环境,城建工作者也担负着前所未有的争议和压力。“当时有各种声音在攻击中国、并非议拉萨的古城改造”,说到当时的情形,石文江曾经接受了一次电视采访,他希望用具体的工作成果与数据,同批评者探讨“什么是文化保护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系”,当时他的演说如下:
  “居住条件恶劣的房屋为什么不能改造?在奴隶制社会里,平民的房子低矮阴湿,这种房子谁来住,你们愿意住吗?我们不能让老百姓继续居住在低矮阴湿的房屋。如果你们真爱西藏,就拿出你们的智慧和力量,实在的做几件事情,不了解历史和现实状况而妄加评论,我的评价就只能是无知。藏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强烈愿望和需要步入现代文明社会,我们不能把形成在封建农奴社会基础上的、满足猎奇心的、类似印第安人生活展示地一样的东西,拿来满足你们的文化想象!”
  ――这段慷慨急亢的演说,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赞扬。但是,在石文江心中,仍然不能完全打消城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带给他的情绪核动力。
  石文江有些兴奋地说:“拉萨的面貌仍然是不确定的,有待完成的。”他肯定地说,他把拉萨放在一个不确定的,开放的位置上:“我希望听到一种有别于外来观看的,更接近于拉萨现状变迁的声音。”
  在拉萨城建工作人员眼中,拉萨呈现为一个另外的,更为现实的面貌,它不仅仅是可以用来徜徉怀古的故地,也不仅仅是古代迷宫式的传奇市井,同时还具有作为一个生活系统的复杂性――它的下水道设施需完善,陈旧的土木房屋时有破损坍塌的危险,紧密狭窄的巷道无法发挥灾难发生时的疏散功能。有成千上万人生活在这里,它并不只是一片风景。人们在风景与现实之间找到的一个折中,是在保持外观的同时力图重建房屋内部的生活设施;电线和供水系统需要更新,不再有居住功能的危房需要拆除;由于拉萨水位比较高,老城区在改造初期缺乏给排水系统;路面需要拓宽,因为如果发生火灾,狭窄的道路没有足够的疏散功能。“这是无法面面俱到的”,一个城建工作人员曾经这样对我们说。
  现代建筑的开始出现,也即拉萨新城市的雏形,则定调于世纪90年代初期,在第一次改造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人们的古建保护意识也在形成。但随后兴起的,则是著名的“43项工程”――西藏的大规模建设高潮。有学者认为,人们今天在拉萨所看见的城市建筑风格混杂的原因,要归于这个时期的建设运动,建设资金的多元化是这个时期的突出现象,因为建设资金大多来自内地各省市的支援。与此同时,政府也投资建设了许多大型设施,并拨巨资维修布达拉宫和各个寺庙。但是,城市规模的过快膨胀,也加大了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工程量,使拉萨一度陷入公用设施缺乏的境地。
  如今,已从城建工作调离、现在负责柳梧新区管委会工作的石文江,由于从事的工作有别,不时感到自己的记忆不连续,在叙述过程中不时感到自己的记忆中断,说:“一言难尽,千头万绪。”来客与电话频繁,迫使他不停转换思路,时而又在电话中大声向人解释:“柳梧是个新区,每年都在发生变化”,语气急切而有些无奈。石文江为我们梳理出来的拉萨城建脉络与沿革是这样的:
  ――和平解放与1959年以后,拉萨人口不足3万,地方3平方公里,现在从3平方公里发展到65平方公里,这是一个脉络;宇拓路,算是拉萨的第一个现代城[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市功能区,区别于旧拉萨功能区。同时,宇拓路也可以理解为拉萨城的第一个现代功能区,也是中央政府进入西藏拉萨现代建设的“第一条街”;
  ――然后的历史重点是“43项工程”,以及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但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模式;
  ――以大昭寺一代为主要样本,这一区域具有一定现代特征的建筑,多半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后才兴起。八廓街周边1点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在第一次改建时面临极大的非议。最极端的评论,是城建工作者们正在对传统建筑进行毁坏。“但是实情绝对不是这样”,石文江说,由于八廓街一代的建筑均为土木结构,城建工作者的改造保护工作,同样也受藏式建筑这种地方建筑材料技术的制约。在对拉萨旧邮局的改造过程中,人们用千斤顶顶住房顶、把主梁换掉,整个过程如同医生的手术,对于部分接近粉碎性的局部,只有用混凝土填补,“而绝对不是把古老建筑混凝土化了”,石文江说。在进行全面土地清理的过程中,石文江“矛盾众多”,并且一度面临极端恶化的人际关系,于是感到“必须形成强硬的工作作风”,“高度紧张了20多年”。土地清理工作刚开始时,石文江“跑现状”(即步行考察)跑了半年,“整个拉萨是用脚走完的。”
  “第一次改造,最紧要落实的是民生问题”,石文江说,由此,也引申出“一次改造”与“二次”、“三次”改造的不同,“我们的缺憾确实是在第一次改造中形成的”,但是他说,他很幸运参与并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过程。早期拉萨城建工作是一个充满矛盾、取舍、尝试和工作积极性的时期,每个城市规划工作者都感到“如履薄冰”,但是,石文江说古城保护尽管不能“返老还童”,却可以延续它主要的信息,即那些可观看、可体会的物质部分,这些也成为保护意图的核心。什么是“改造”?什么是所谓“良性的现代改造”?这些问题仍然是没有确定答案的;
  ――两个版本的拉萨城市总体规划。拉萨总体的交通和城市布局,是实施《1995版拉萨城市总规》工作的时期确定的,现代拉萨的格局基本就此定位。但95版只是第二版总规,之前仍然有第一版《拉萨城市总规》,在建设部主持下形成过一个规划大纲。但是,修编、规范化、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仍公认是1995版。
  石文江个人对新拉萨城的原设想,是“以河为界”,老拉萨城保持原貌,而在拉萨河南岸建设一个拉萨新城――这是石文江个人的拉萨设想。
  狭长河谷中的拉萨,容积率是很低的,城市里还有一条占据极大面积的拉萨河,以及同样面积不菲天然的拉鲁草场,这些情况导致了拉萨和“起步早”的内地城市的差距。拉萨城市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规划期与管理期,都是石文江这一届城建工作者开始实践,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拉萨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1995版规划实施期一直进行到2008年,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新版总规:“东延西扩南跨,一城两岸三区”。石文江说,“同95版的并没有本质区别”。“东延西扩南跨”的说法,原版是“东延西扩、跨河发展”,这个概念也是在1995版总规的基础上提出的。
  对石文江的采访,使我们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一个城市的规划、考察、管理的初始与定调时期,这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我们这些时间仓促的记者肯定不是它的合适作者。石文江计划在退休后撰写自己的著作,在过去的城建规划一线工作中,他积累了大量的手稿与手绘图纸,为了以后用以撰写他头脑中的另一个拉萨城。
更多关于 &的新闻  15:51:33
  10:21:23
  18:06:00
  10:05:20
  10:34:23
  14:00:05
  11:03:15
  12:07:09
  10:25:43
  09:53:38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微感冒能去拉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