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脊椎炎是什么病强化是什么

动机理论-强化论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67807字,被19人关注,获得了42个喜欢
动机理论-强化论
人类学习的特点
对动物来说,学习仅是一种有生物意义的活动,而对于人类来讲,学习就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的活动,而具有其社会意义,这是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不同,因此,人类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
人类除了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以外,还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自有人类文化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社会传递保存下来,而个体从出生以来,就是通过与成人的交往,通过在学校里与教师的交往,进行学习,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经验;还通过与同代人的交往而获得大量的社会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学习,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动物学习中所不可能的。(二)以语言为中介
人类是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学习的。由于有了语言,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性;有了语言,使人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有可能掌握概括、抽象的经验,因为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用巴甫洛夫学说来讲,由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给人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机制,而且使人的第一信号系统也具有了与动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儿童掌握了语言,以此为中介,才可能由低级的以知觉过程为主的心理功能,转为高级的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功能。(三)积极主动性
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因此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人不仅要认识世界也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积极地作用于环境,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学习。由于人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们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动物学习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总之,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共同点,但其不同点是根本的。用动物学习来说明人类学习,将会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所以接下去,会详细说说一些学说。
动机理论体系
先说说流派。行为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作为行为派的代表学说。
J.B.Waston(行为主义学习观)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集中条件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联结)而形成的。(华生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做了一个婴儿恐惧形成的实验以证明他的观点。实验的对象是原来对兔子无任何恐惧的婴儿。在实验中,当兔子在婴儿面前出现时,同时呈现一种可怕的声音,经多次重复后,婴儿见到兔子就会感到害怕,甚至会泛化到对任何有毛的东西感到恐惧)。)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的学习观。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学习的联结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桑代克用不同的动物进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由此,他认为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练习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减弱。效果律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桑代克提出的副律包括:①选择反应律;②多重反应律;③定势律;④类化反应律;⑤联想转移律。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1930年以后,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他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可简单定义为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使用强化消除任何对行为这一概念的主观解释,像斯金纳的其他概念一样,这个概念要根据可观察和测量的事件来加以讨论。“我们奖励人,但强化行为。”他称他的方法为“行为的实验分析”。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把一切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种。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有两种,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是应答性(或刺激性)条件反射过程,是先由已知刺激物引起的反应,是强化物和刺激物相结合的过程,强化是为了加强刺激物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型条件反射的过程,没有已知的刺激,是有有机体本身自发出现的反应,是强化物和反应相结合的过程,强化是为了增强反应的。
(2)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操作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则这个操作的强度(反应发生的概率)就增加。认为学习和行为的变化是强化的结果,控制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的关键。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只要安排好强化程序,就可以随意地塑造人和动物的行为。
(3)斯金纳学习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程序教学。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原则):(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2)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否认 “虽然没有表现出反应,但是,的确明白”的观点;(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5)低的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循序渐进;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循序渐进;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即使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程序学习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它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个体化学习方式,因此,人们对它的非议主要有三个方面:使学生学习比较刻板的知识;缺少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强化物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
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强化作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口头表扬而受到激励,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在一个多人的班级中,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一个问卷。如“在课堂里你喜欢干什么或玩什么东西?在课堂上你最喜爱干的三件事是什么?如果你去商店,你将买哪三件喜爱的玩具?”这些问题还可针对不同的年级加以修改。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有些活动如帮助老师、做谜题,对小学生而言可能是有力的强化物,但对中学生,和朋友聊天、玩电子游戏、看杂志或听音乐则可能是更合适的强化物。因此,必须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有力的强化刺激和事件。强化程式
强化的程式是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每一种不同的程式都产生相应的反应模式。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间隔式强化又称部分强化,它比起连续程式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未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证明了这一点。定比率式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而变比率式则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
强化的程式
在实际教育中,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地受到了强化。一个教师可能正在作间隔式的强化,一次侥幸就会使学生永远记住这个行为,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直恳求教师,教师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
下面是一些强化程式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之行为的学习
(一)塑造—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例如,训练鸽子或老鼠的头抬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当其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1.链式塑造
当学生迅速从成功迈向成功时,使用塑造非常有效。这就要求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予强化。这一过程称之为链式塑造,其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越具体越好。(终点行为);(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起点行为);(3)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他们目前状态迈向新的目标。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4)对学生的每一进步都予以反馈,材料越新,学生要求的反馈就越多。(即时反馈)。2.逆向链式塑造
应用于教学中的另一种塑造形式是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教授复杂的技能,我们还是以作文的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没有总括句的段落,要求学生补充,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段落。然后,我们可以提供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要求学生加上一个佐证材料和总括性句子。再后,只提供一个主题句,要求学生写出几个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这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每一次练习的成果都是一段完好的文字,以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看见全貌,并且强化的路线较短。(二)消退与维持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应用业余时间完成额外的数学和阅读作业。几周后他发现学生只做了数学作业,没有完成阅读任务。于是教师改变了规则,只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其结果,学生很快就少做数学而多看语文了。在这里,教师应用消退取消对完成数学作业的强化。再如,在二年级课堂,有些过分焦急的学生不举手就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时老师可以不理会他们,点那些举了手的学生起来回答,并且提醒全班学生“××举了手在等待回答”,“××也举了手”等。教师很快就会发现全班举手行为明显增加,并且那些并不参与班上讨论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参与讨论的机会增多了。要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并且,应结合消退使用其他方法,如强化适当的行为。最后,某些错误行为在密度和频率上一开始会上升,这种上升如果还属于你能容忍的范围,就从这种情景中选择准备消退的行为。
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消退的原则表明,一旦消除了对过去所学行为的强化,这个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必须不时地强化学生的行为,否则它们将会消失呢,不必!人类生活在一个比较复杂的世界里,对于大多数在学校中学到的技能和行为,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自然的强化,例如,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要求经常强化他们的阅读行为,但是一旦他们会阅读了,他们就具备了解开整个世界的技能,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世界就具有高度强化作用,到了某一时候,不再需要对阅读的强化,因为书的内容本身就维持了这一行为。当某些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内在强化时维持也会发生。这就是说参与这一行为本身就愉快。例如,许多儿童喜欢绘画、解决问题或学习事物,即使他们从来没因此而得到强化。
抵制消退对维持行为也是很重要的,一旦形成某一个行为,对正确反应的强化应变得不那么频繁或不大可预测(变化间隔式和变化比率式强化)。其原因是变化的强化程式在给出一个强化之前要求有许多行为,这比固定程式的强化更能抵制消退。例如,当一个学生每次解数学题之后都给以表扬,但是一旦停止表扬,这个学生就可能停止解数学题。相反,如果逐渐增加所需做题的数目才得到表扬,并且是随机的间隔表扬,那么学生就可能在老师没有给以强化或强化很小的情况仍能长时间做数学题。(三)先前刺激
我们已经看到,行为的结果强烈影响行为,但是,不仅仅是跟在行为之后的刺激有影响,在行为之前的刺激——行为的先前物也能起重要的作用。先前物就是在行为之前的事件。先前刺激也就是线索,因为它告知我们什么行为将受到强化,什么行为将受到惩罚。线索表现为许多形式,它暗示我们,什么时候应当改变我们的行为、什么时间不应当改变。例如,在数学课里,教师强化那些做题的学生,惩罚那些无所事事的学生。但是当老师宣布下课时正是午饭时间,后果就改变了。这种当某一种刺激(这是数学课时间)存在时表现为一种行为,当另一刺激(这是课间操时间)出现时表现为另一种行为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刺激分化。
分化就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分化就是利用一些线索、信号和信息,这些线索、信号和信息暗示什么时候行为更容易得到强化。公司的财政状况、老板的心情和你最近的成绩是关系到你的加薪要求是否能成功的分化刺激。学习大都是掌握越来越复杂的分化。所有的字母、数字、词和数学符号都要分化。例如,一个小孩学会字母“b”和“”间的分化,一个大一点的学生学会、 "effective"”efficient”的分化;你们刚刚学会了“消极强化”和“惩罚”之间的分化。
将分化刺激的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管理是不难的。教师应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将受到强化,在理论上,教师可以等学生做出有价值的行为后给予强化,但这样做效率太低了。相反,教师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要想得到强化,你就必须这样做”,这样做可使学生避免在错误的活动上花一些无谓的时间和努力,如果学生知道他们正在做的行为将能得到奖励时,他们将学得格外起劲。学生要学习分化,就必须对他们的反应的正确或错误提供反馈。分化学习的实验研究表明,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时间他们的反应是正确的。只表扬学生的正确答案,而对他们的不正确答案则不提供反馈,就不是一个有效的反馈策略。PS:概括化
如果学生学会在数学课堂里坐在座位上仔细做作业,他们是否也能在语文课堂上也做出这种行为呢?一个学生能用7个苹果减去3个苹果,是否能用7个桔子减3个桔子呢?
这就涉及在某一种条件下学会的行为向另一情景概括化的问题,所谓概括化就是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景移到另一情景或任务中。很明显,概括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景或概念中发生,一个新的行为从语文课上更容易概括化到常识课,而不是课余或家庭情景,但是,概括化并不能想当然就能发生。通常,在某一情景下成功地引入某一种行为管理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行为就能自动地在另一情景中发生。相反,学生学会了对不同环境的分化,甚至幼儿们在幼儿园里虽然学会了什么行为是受鼓励的、什么行为是受禁止的;在家做什么、在不同的朋友家做什么;但是,在各种环境下根据不同的规则和期望,他们的行为可能大不相同。即使在似乎最相似的环境中,概括化有可能不会出现。例如,学生有可能完全掌握了拼写或语言机制,但不会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他们自己的作文,教师不要因学生能在一种情景下做某些事、而以为他们也能在其他环境下也能做这些事。学生可能不会识别这两种情景相似的线索,或者能识别这些线索,但没有动力作出反应。对斯金纳学习理论的评价(1)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是在对动物大量实验研究和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及其规律,把学习的理论研究推进了一步,贡献较大,他的学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上,他设计的程序学习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对于提高人的学习效率、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教学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程序学习中,强调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学习者的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原则,体现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在动物训练、行为塑造和心理治疗等方面亦有重要应用。(2)斯金纳的理论具有行为主义的特点,忽视人的意识和思维 在学习中的作用,将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地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没有反映出人类学习的本质,表现出明显的机械主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一个派别,创立于1977年。班杜拉认为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是通过对他们生活中他人行为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所谓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一、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交互决定观
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三、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一)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二)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三)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四)动机过程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除了这种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1.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情绪反应的唤起。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2.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例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于是他们将根据对他成绩的评价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班杜拉假设,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干得不错并因此而自我欣赏,无视别人说了些什么,同样有时我们也知道自己做得并不是最好。要作出这些判断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期望。例如,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学生可能得了分而沾沾自喜,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感到大失所望。在课堂中,最明显的教学莫过于新技能的教学。当然,教师本身也可当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的榜样,如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好奇心、情绪控制、对其他人的尊重和兴趣、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等,这些行为可引导学生具有相同的品质。相反,教师也可能以消极的社会行为误导学生。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因此,班社拉的社会学习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司法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及答案解析(4)
来源:  11:16:19 【】 
2015年司法考试备考已经开始,特整理了“2015《经济法》强化练习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点击查看:
  1.某市政府所属有关部门的下列哪一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A.市卫生局成立的儿童保健专家组受某生产厂家委托,对其婴儿保健产品提供质量认证标志并收取赞助费
  B.市工商局和市电视台联合举办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中违反公平程序而使当选的前八名全部为本市产品
  C.市交管局规定,全市货运车辆必须在指定的两种品牌中选择安装一款车辆运行记录器,否则不予年检;其指定品牌为本地的“波浪”牌和法国的NJK牌
  D.市政府决定对市酒厂减免地方税以提供财政支持
  答案:C
  解析:认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要件包括:第一,行为主体限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第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实施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限制竞争行为,亦即客观上有滥用行政权力的事实;第三,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实施限制竞争的行为,其目的在于保护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从而损害外地经营者和本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ABD项中,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所实施的行为没有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也没有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所以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C项中市交管局利用其行政权力限定本市的货运车辆必须购买指定的运行记录器,属于限制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因此C为当选项。
  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乙厂的矿泉水使用“清凉”商标,而“清凉矿泉水厂”是本地一知名矿泉水厂的企业名称
  C.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复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上
  答案:B
  解析: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段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混淆行为包括以下4种:(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只有B项是混淆行为。A项的行为是虚假宣传行为;C项的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D项是正当的经营销售行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甲创办了销售电脑的个人独资企业。至2007年8月,该企业欠缴税款近8000元。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采取的下列哪一强制措施是合法的?
  A.扣押甲已出售并交付给刘某、但刘某尚未付款的一幅字画
  B.扣押甲一台价值4800元的电视机
  C.查封甲唯一的一辆家用轿车
  D.查封甲唯一的一套居住用房
  答案:C
  解析:《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0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之内。根据以上规定A项中涉及的字画已不归甲所有,所以不能查封。D项中的住房是被执行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不能被强制执行。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59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所称其他财产,包括纳税人的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和动产。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不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所称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所以B项中的电视机不能被扣押;而C项涉及的机动车是可以被扣押的对象。本题正确答案是C.
  4.李庄和赵庄为相邻一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李庄的村干部就此事请示乡长。乡长的下列哪一答复意见是错误的?
  A.“这件事,乡政府可以出面召集你们双方协商解决。”
  B.“如果你们双方达不成协议,我们乡政府是无权处理的。”
  C.“你们可以去县政府申请处理,也可以直接去县法院起诉。”
  D.“在纠纷解决之前,你们双方必须维持土地利用的现状。”
  答案:C
  解析:土地确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请人民政府做出确权处理。未经人民政府做出确权处理,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由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经过县政府处理,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是不会受理的。
  5.甲小区业主大会通过媒体发布招标公告选聘物业服务公司,乙公司寄送了投标书。经评标,乙公司中标,甲向其发出中标通知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发布招标公告的行为属于要约
  B.乙寄出投标书的行为属于承诺
  C.甲向乙发出中标通知书时合同即成立
  D.甲向乙发出中标通知书的行为属于承诺
  答案:D
  解析:招标公告属于要约邀请,投标书属于要约,中标通知书是招标人对其选中的投标人的承诺,是招标人同意某投标人的要约的意思表示。由此,A、B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选;D的说法是正确的,可以选,为本题应选项。另外,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承诺虽然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在书面合同订立之前,合同尚未成立,所以C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应受到《劳动法》有关限制性规定的约束?
  A.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B.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C.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D.用人单位取得大量订单,为了在短期内完成交货,必须组织突击生产的
  答案:D
  解析:根据《劳动法》第41条和第4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
  7.某建设项目进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赵村的集体土地。用地单位就此向李律师咨询。李律师的下列哪一意见是正确的?
  A.该临时用地应由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B.用地单位应当与赵村的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
  C.用地单位可以在地质勘查中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但应当取得赵村同意并支付相应费用
  D.临时使用土地的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答案:B
  解析:根据《土地管理法》第57条规定,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所以ACD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B.
  8.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A.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D.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
  答案:D
  解析:根据《环境保护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D项正确。第9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所以A项错误。第10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所以B项错误。第11条第2款,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所以C项错误。由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关注"566"官方微信,获取报名、考试试题、精华资料等信息!
【】 | 微信搜索""  相关推荐:
文章责编:luoyuti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1:19:09)?&&( 11:17:55)?&&( 11:14:26)?&&( 11:12:45)?&&( 10:56:12)?&&( 8:52:11)
?智能练习?智能评估
扫描二维码下载
距离2017年考试还有
2017年考试时间预测:
 预计6月开始
 考前15天左右
 预计、24日
 11月下旬开始
 一般于次年2月开始
实用工具 |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化四个意识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