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真是乐毅伐齐的徒弟吗

武神赵子龙里乐毅为什么要救高则_百度知道乐毅是否著有《乐毅百战术》一书?_百度知道(图)《三国》的剧照
《隆中对》中说:“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要说管仲,齐国一代名相,帮助齐国开疆拓土,九合诸侯,成就齐桓公一番霸业,被尊称为相父,诸葛亮以之自比,倒也不错。不过,乐毅何许人也?他到底有何德能,让诸葛亮以之自比呢?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谈谈乐毅。
先说说乐毅的丰功伟绩吧。
乐毅的先祖是魏国的名将乐羊,所以他也是名人之后。因为燕国要找齐国报仇,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乐毅就去了燕国。与燕昭王一见如故,被封为亚卿。
咱们简段截说,燕昭王终于等来了机会,但觉得一个国家的力量不够攻打齐国,于是要去找点帮手。就派乐毅亲自去赵国游说。恰好,秦国的使者也在赵国。乐毅就一起顺带把秦使者也游说了。于是,赵国、秦国答应,与燕国一起伐齐。
与此同时,燕昭王又派人去魏国,这时候魏国的相国是孟尝君。有人也许问,孟尝君不是齐国的吗?对啊。正是因为齐湣王无道,孟尝君才投到魏国去了啊。听说伐齐,孟尝君马上表示一定派兵支持。
就这样,一只伐齐的大军组成了。带队的分别是:燕国的乐毅,赵国的廉颇,秦国的白起,魏国的晋鄙,韩国的暴鸢。除了这个韩国将领没什么名气,剩下的那几位,都是春秋中赫赫有名的杀神战将。既然是合纵攻齐,就要有一个首领,乐毅就成了这支合纵军的合纵长。大家看,白起、廉颇都曾经受乐毅的差遣呢。
五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齐国。齐国也是大国,齐缗王亲征,以韩聂为帅。就在济水之西与合纵军摆开战场。
好汉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况且说,谁是虎谁是狼啊?在杀神白起、名将廉颇面前,谁人敢称自己为虎?正是,杀鸡焉用宰牛刀,齐国大帅韩聂被乐毅的弟弟乐乘斩首。合纵军势如破竹,齐国军队尸横遍野。
济西之战,齐国元气大伤。合纵军一分为五,秦、赵、魏、韩攻取齐国边境之地捞取实惠。乐毅与燕昭王独自率领着燕军直破中腹奔齐国国都临淄而来。
很快,燕军直下齐国七十余城,并拿下了临淄。齐国就剩下即墨和莒州两座城市了。战争也快接近尾声了,燕昭王带着众多战利品先行回国,留下乐毅在临淄处理善后。
偏偏这剩下的两座城市,因为各种原因呢,乐毅一时半会也没有攻下来。时间一长,远在燕国的太子因为听了一些关于乐毅的闲话,就跑来跟燕昭王说了。
(图)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
燕昭王是个明白人,他一听,非常生气,不但申斥了太子,还杖责二十。本来,要说太子挨揍,是因为你听谗言又进谗言说是非,跟乐毅没有关系啊。可是太子呢,就把这笔账记到乐毅头上了。他心说,好小子乐毅,你等着,等老子当了王,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来事情就这么巧,就在同一年,燕昭王因病死了。太子即位,也就是燕惠王。
因为燕惠王这个人呢,他是一个喜欢听闲话的人,他了解这个国家不是自己去看然后去分析,而是靠着听汇报。说汇报是好听,其实许多就是是非闲话。
于是,有喜欢听是非的呢,就有喜欢说是非的。
俗话说的好,一贤在朝,而群贤毕至;一奸在朝,则群丑蜂拥。
燕惠王喜欢听是非,于是周围就聚集了许多的奸馋小人。有人知道他对乐毅有怨恨,就投其所好,专说乐毅坏话。那么,既然乐毅有这么多的问题,燕惠王就要堂而皇之地换掉他了。于是,他派了一个叫做骑劫的去临淄替掉乐毅,然后让乐毅回国述职。
乐毅是个明白人,所以他也就没有回燕国,而是直接去了赵国。
乐毅一走,齐国人抓住机会,田单用火牛阵破了燕军,又把燕国攻陷的七十多座城池收复了。
这个时候,燕惠王又想起乐毅了。于是,他就给远在赵国的乐毅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说自己不该听信小人谗言,希望乐毅大局为重云云。那么,乐毅回了一封信。这封信非常有名,在《战国策》中名叫《报燕惠王书》。
书信比较长,乐毅文采非常好,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全文翻译资料网上也能找到,我们在这里就只解读最后一小段。
书中说,“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自古君子,即使绝交之后,也不会到处去说对方的不好。一个忠臣,如果离开了国家,那么他也不会刻意去宣扬自己的名声。
我觉得乐毅这段话说的非常坦荡,非常有正能量。一个君子,不会到处去宣扬自己多么多么好,去说别人多么多么不好。自己的好,要让别人去说;自己的不好,要经常去内省检视。孔子不说了嘛,君子要三省吾身啊。
前面两句,说的是自己。那么,后面几句,就是说给燕惠王听的了。大意是:大王啊,您看您身边,都是喜欢说闲话的人。我如果回到您身边,一来自己不想靠说闲话博得您的信任;二来自己也不是擅长说闲话的人。所以我到你身边,去做什么呢?
乐毅的话,颇有一番“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味道啊。
图)管仲乐毅
这里,我们也要公正的为燕惠王说句话。接到乐毅的书信之后,燕惠王还是有所感悟。虽然乐毅不打算回来了,但是燕惠王还是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昌国君的封号。
事情到这里,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小结了。诸葛亮自比乐毅比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君子之德,二是智慧之退。乐毅一生受燕昭王的知遇之恩,为燕国也是披肝沥胆;那么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情,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
本来,说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不过,二人都有一个用人失误之处,就跟大家继续聊聊。
说到诸葛亮的失误,大家立刻会想到失街亭。因为诸葛亮重用喜欢“纸上谈兵”的马谡,给蜀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由赵括来的。当年,赵国用赵括为将替换廉颇,才导致的兵败。不过有一个细节或许大家不知道,推荐赵括挂帅的,居然就是乐毅。
乐毅到了赵国之后,被封为望诸君。按照乐毅的战略眼光看,秦国与赵国必有一场大战。而上党这个地方,就是秦赵决战的第一主战场。那么,到底谁来守卫上党这个地方呢?赵王就来征求乐毅的意见。当时的乐毅身体不好,只能躺在病榻上。他给赵王分析了一下赵国的将领。
首先是廉颇。乐毅认为,廉颇最善于平原作战,上党这个地方都是山地,所以限制了廉颇的发挥。况且,廉颇与秦国交战也多有败绩。
然后是蔺相如。乐毅认为,蔺相如是一个辩士,带兵打仗不能靠嘴去说啊。所以说,蔺相如也不行。
事实上,当时的赵国,还有两员大将。一个是著名的李牧。可是赵国北方的匈奴非常凶猛,李牧有抗击匈奴的任务,所以脱不开身;还有一个就是田单。就是用火牛阵破掉燕军的齐国大将,因为受到排挤也投到了赵国。田单虽然有谋略,但他才刚来,还没有取得赵国群臣的信任,所以也不能用他。
我们看,这个时候的赵国跟后来诸葛亮失街亭时候的人马结构非常相似啊。赵云上了年纪比同廉颇;姜维虽然有勇有谋但刚刚投降过来可以比同田单;魏延虽然是宿将但又要防备陇西战事可以比同李牧……看似许多将领,却也是无将可用。
本来,乐毅要是身体健康,他应该领兵挂帅。可他现在卧床不起啊。就是这种情况下,乐毅推荐了赵括。历史上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事实上,他以前与秦国打过仗,而且是胜仗。这也是乐毅推荐赵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能这赵括也是生不逢时,他遇上了秦国的杀神白起,结果他不但悲催了,还被历史永远钉在了“纸上谈兵”的耻辱柱上。后来有史学家分析,即使乐毅亲自挂帅,也未必能战胜白起。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
可以说,乐毅这一生,有过耀眼的辉煌,但也懂得激流勇退。正如他在《报燕惠王书》中写的那样,“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这一点,诸葛亮恰恰展现了另外一种做法,所以他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原标题: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乐毅
*作者:风林秀,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喜欢历史、国学,著有佛教弟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双莲记》。
版权声明:
【本文由风林秀独家授权「鱼羊秘史」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否则视作侵权。】合作联系QQ: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邵乐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