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国基是广州广州市荣誉市民谭焕容吗?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石排·国际公馆
&&&&项目10&&&&地址:东莞石排大道和锦绣路交汇处&&&&开发商:东莞市世纪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介:&&&&项目占地13万平方米,建面30万平方米,容积率1.86,绿化路30%,规划有26栋10F—26F的小高层、高层洋房,产品为79—166平方米3到4房,灵动性强,设有入户花园设计、户户瞰景;动静、干湿分区明显,居住舒适,是大石龙片区首个国际化滨江大盘。&&&&项目紧邻东江,南北两侧紧邻石排大道、东江大道,地处石排镇中心区,路网交汇,融城珠三角,15分钟连接石龙、企石等周边八镇。5分钟车程直达东莞新火车站枢纽,R2轻轨接驳点,20分钟到达东莞CBD,30分钟畅达广、深、港。&&&&该项目的特色是artdeco建筑风格,整体立面色彩明快,独具一格体现高雅气质。项目配有五星级生活配套,一站式便捷居住,配有1.2万平方米商业风情街、儿童游乐场、中心休闲广场、篮球场等。另外,该项目配有一级物业管理,365天24小时管家服务,为各位业主量身定制五星级贴心物管服务。&&&&在教育方面,项目周边有卓越幼儿园和育康幼儿园,还有按照省级标准建造的市一级公办学校——石排中学;在商超方面,项目附近有润升商业中心等,可满足业主的日常需求。&&&&颁奖词:&&&&一线江景,谁能hold得住?国际公馆坐拥沿江有近1.3公里长、60米宽的江岸景观带,令人艳羡。作为世纪城地产旗下的国际公馆,秉承其优秀的传统,集聚了最优秀的基因和最成功的经验,被誉为又一经典巨作。在东莞众多楼盘中,国际公馆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耀眼迷人。&&&&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叶永茵&摄影:南方日报记者&胡国球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石家两代“文化书使”的赤诚坚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走进这座博物馆,石家两代“文化书使”的事迹一一呈现在眼前:石景宜怀着“赠书报国”的志向,先后向两岸图书馆赠送图书300多万册,价值超过2亿港元;石汉基、石国基秉承父志,又向内地捐赠140多万册图书……如此善行赢得了人们的景仰和尊重,石景宜、石汉基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石景宜刘紫英伉俪铜像
刘紫英(左二)、石汉基(左一)、石国基(右一)出席石景宜博士博物馆开幕典礼。本报记者
文/图3月28日,位于广东佛山南海区的石景宜博士博物馆开门迎客。当天,各界知名人士致信表示祝贺,言辞中无不盛赞石家父子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来自两岸三地的近200位艺术家亲往捧场,挥毫泼墨,共叙情谊,他们大多是石景宜先生的老友,也不乏慕名而来的年轻书画家。走进这座博物馆,石家两代“文化书使”的事迹一一呈现在眼前:石景宜怀着“赠书报国”的志向,先后向两岸图书馆赠送图书300多万册,价值超过2亿港元;石汉基、石国基秉承父志,又向内地捐赠140多万册图书……如此善行赢得了人们的景仰和尊重,石景宜、石汉基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文化书使”的赤子之心翻看石景宜生前的相册,很少看到他的笑容。不过,在一张身穿博士服的照片中,老先生笑得格外灿烂——那是1988年,石景宜因捐赠大批图书的突出贡献,成为北京大学荣誉博士。石景宜将之视为人生中最骄傲的时刻,此后每逢生日,他都会穿上那套珍藏的博士服。实际上,因为常年赠书并致力于推动两岸交流,石景宜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除了北京大学荣誉博士,他还是广州市、佛山市、南海市、韶关市、湛江市、敦煌市及宜春市“荣誉市民”,被人们称为“开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第一人”“文化书使”。石景宜生于1916年,年少时于南海、广州两地辗转读书,高中没上完便以卖书为生。1958年,石景宜前往香港,置身于香港这个国际都市,许多生财之道摆在面前,但他选择从摆地摊做起,直到成立汉荣书局,继而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教科书供应商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石景宜回到广东,发现内地的书籍十分匮乏,书架上几乎看不到文化书籍。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向祖国捐书。捐书并不是件容易事,从选书、购书、包装到托运、交赠,过程繁冗劳累。而且,当时能看懂英文书籍的内地人并不多,香港的中文书又少,石景宜便从台湾购买了一批中文图书。但问题又来了:石景宜想捐,内地机构却不敢随便接收。好在后来得到了邓颖超的大力支持。1985年,石景宜赠送了一大批书籍给全国政协,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亲自接收,还鼓励石景宜多为两岸关系做些事。自此,石景宜开始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化交流。1988年,石家出资举办了两岸书画展,又将大批简体中文书捐予台湾。擅长结交朋友的石景宜很快结识了一大批艺术家。据说,90岁高龄之时,老先生还能记起5000多位艺术家的名字。2007年,石景宜在香港去世。季羡林评价他:“像石老这样成功的企业家,在香港为数颇多,资产大于他的也不在少数。然而石景宜毕竟是石景宜。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用自己所掌握、所拥有的文化载体书籍,来表达自己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二代“书使”坚守一种纯粹年少时,石汉基、石国基兄弟便被父亲赋予了传播文化的使命。2007年后,两兄弟接任为第二代“文化书使”。石汉基说,父亲生前在两岸三地的知名度很高,继任“文化书使”之初,自己压力不小。“父亲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北京大学荣誉博士,而我当时年纪还比较轻,怕没人认得。”石国基则说:“只要用心,用最大的力,做到最好,便已足够。”2009年,为履行父亲生前的承诺,石汉基一家偕同港台书画名家一行22人,专程从香港护送《贝叶经》赴江苏五大千年古刹。《贝叶经》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经文,极其名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此后,汉荣书局又先后向广东省、中国红十字巴蜀力量基金分别捐赠港台版图书共计40余万册。同时,石家兄弟在继承捐书事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2010年,首届“石景宜博士杯华夏书画创作大赛”举办,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艺术家的8000多幅作品参与,获奖作品被集结成册,并在北京、台北、香港、澳门、佛山等地巡回展出。目前正在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举办的“精英集书画作品联展”则是这一书画雅集活动的延续。该展展出的近百件艺术作品出自46位书画家之手。其中既有来自北京、陕西、江苏、山东、河北、福建等地的艺术家,也有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业内友人,既有颜泉、胡维荣等在海内外颇有声誉的名家,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80后”年轻新锐画家。书画家们在展览上寒暄拥抱、热切交谈、切磋技艺,令艺术馆瞬间成为两岸三地交流的生动平台。今后,石景宜博士博物馆将主要展出石景宜收藏的书法作品,而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则主要展出石景宜收藏的绘画作品,二者形成互补,均免费向公众开放。“父亲告诉我们,不能做教育、文化行业以外的生意。”如今,石家兄弟仍然坚守着父亲对待事业的那般纯粹,要求自己不夹带半点私利。传承家风 崇简克己除了捐书和推动两岸交流方面的成就,石家崇简克己的家风也极其为人称道。“如果我把钱拿来摆丰盛的宴席,请众多亲朋高高兴兴吃上一顿,到明天便消化了;赠书则不然,书籍是无价之宝,可以代代相传,其中知识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这一代人受益不浅,还可以造福后代。”这就是石景宜的赠书理念。在佛山,一位老画家告诉记者,为了向国家多捐书,石景宜从来不乱花一分钱。到内地捐书,他总是选择比较便宜的联航飞机。为了节省运费,能自己携带的图书,老人总是随身带着。据跟随石景宜多年的助手施汉云回忆,石老先生在世时,出行只坐公交车,每天的午饭不外乎简单的盒饭,有时出门办事往往还忘了吃饭。如今,这一生活习惯也被石汉基继承下来。多年来,石汉基都是乘坐小巴到工作,中午就叫个盒饭吃,下班再坐小巴回家,全家人一起吃晚饭——晚上聚餐是家规。石国基说,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笔钱,曾嘱咐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动用。这笔钱必须用于他没有完成的事——购买书籍,捐给内地。在石家兄弟看来,父亲没有完成的事,即使在他们这代,都不一定能完成。为了事业,他们都已花白了头发。因而,石家的期望落在第三代的身上:“孩子们有各自的工作,但如果哪天书局需要,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来帮忙。”现在,石汉基的大女儿石颖芝已经回来了,在书局帮忙打理事务的她备受期待——两岸“文化书使”的荣誉和家风都要传承下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104876
播放数:134802
播放数:225903
播放数:102542
48小时点击排行佛山电台新闻中心
第四批荣誉市民明日授荣 将颁金钥匙
&& 09:19:15
群贤毕至 造福桑梓
第四批荣誉市民明日授荣,佛山发展再添各类国际性顶尖人才
Neil Barr Porteous
  明晚,我市将举行第四批佛山荣誉市民评选授荣仪式。届时,新当选的荣誉市民将接过象征打开“佛山之门”的“金钥匙”。   荣誉市民是对为佛山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授予的光荣称号。时隔7年,我市启动第四批荣誉市民评选,经过推荐、审核与公示,彭炽辉等43人成为佛山新一批荣誉市民。第四批荣誉市民分为捐资、投资、特殊贡献等三类,他们的捐资额达1.3亿港元,投资额达32亿美元。
  名流云集星光璀璨
  与历届荣誉市民一样,第四批荣誉市民遴选条件严格,聚集了佛山7年来最“璀璨”的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友人、华侨。
  在投资类一项,经济界风云人物赫然在列。上海兴申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长荣引进佛山首个国际性五星级大酒店――恒安瑞士大酒店,盘活了令佛山人纠结的楼盘“四通大厦”;南海奇美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镇华带领奇美电子乘风破浪,促使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电显示产业迅速崛起;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2007年进军佛山开发“岭南天地”项目,让佛山这座千年古城核心地带焕发青春色彩。
  除投资类经济大腕,特殊贡献类和捐资类荣誉市民也毫不逊色。
  其中,功夫巨星叶问之子叶准成为今年媒体、坊间津津乐道的人物。致力于传承春拳术,叶准近年来纵横武林,以武宣传佛山,官方评价他“为宣传佛山,促进佛山与海内外文化交流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佛山教育界鼎鼎大名的外教尼尔,贵为牛津大学高材生,却远渡重洋来到南海区石门中学担任英语教师。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支教”故事,成为佛山乃至广东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黄炳介绍,每批佛山荣誉市民都会遴选部分名人入围,这是为表彰名人为佛山作出的特殊贡献。
  逾亿捐资造福桑梓
  佛山荣誉市民的另一身份是慈善明星。
  市委统战部港澳科科长徐彦林介绍,第四批荣誉市民共43名,其中捐资类18人、投资类22人、特殊贡献3人。
  在名单公示伊始,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佛山市民的好奇:顺德伍尚丰、伍尚匡、伍尚敦、伍尚宗、伍尚修等伍姓人氏悉数入围荣誉市民。这么多伍姓,他们是一家人吗?
  伍步刚祖籍顺德,现任香港心脏基金会主席、伍e宜慈善基金董事,多年来共捐赠家乡顺德的慈善公益事业500万港元。受伍步刚感染,家人、族人争相投入家乡公益慈善事业。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会员伍尚丰为伍蒋惠芳中学易地重建和改建古朗小学等福利项目捐资500万港元;香港仁爱堂总理伍尚敦肩负起发展仁爱堂各项慈善服务,捐款达500万港元……
  伍氏慈善全家总动员,不过为荣誉市民投身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公示材料显示,有18名捐资类荣誉市民。香港百老汇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应恒为佛山教育和公益慈善事业捐资1705万元,澳门大邦发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柱邦为家乡慈善福利事业捐资超过540万元……在父老乡亲面前,荣誉市民出手阔绰,慈善捐款素来大手笔。
  实际上,捐资与投资之间并没有截然分野。例如,苏长荣以公司和个人名义向佛山市慈善福利事业捐赠巨款1070万元。新加坡丰树产业私人有限公司、中国联塑集团、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广东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等一些享誉业界的知名公司选择佛山这片热土投资创业,推动佛山经济发展。
  精英铸造城市品牌
  自2004年授予第三批荣誉市民后,佛山时隔7年重启荣誉市民评选授荣活动,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考量和意义?仅仅为了鼓励荣誉市民捐资、投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自4月启动第四批荣誉市民授荣工作以来,我市社会各界纷纷表示,相比 “开眼看世界”的上世纪90年代,佛山需要一批港澳台同胞激活改革因子和经济脉搏,即使在今日我市迈向“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的征程上,荣誉市民的角色作用依然不可或缺。
  市委统战部负责人直言,第四批荣誉市民评选授荣活动,是我市适应国际化形势需要、增强发展动力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意味着,荣誉市民的评选与“四化佛山”中的国际化不无关系。
  “荣誉市民的设置体现了三个理由,一是遵循国际惯例,二是人才配置,三是铸造城市品牌。”在佛山科技学院教授张喜平看来,荣誉市民的意义远远超出物质层面。
  发达地区和城市设置荣誉市民是一种国际惯例,像香港、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授予全球性名人荣誉称号,借此表彰他们为城市所作的贡献。对佛山而言,张喜平认为,荣誉市民的另一大作用在于吸纳科技、教育、文化、经济类的领军人物,为佛山发展配置各类国际性顶尖人才。
  “当然,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张喜平表示,一个个具有知名度的人物,本身就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因为荣誉市民的称号,一批批国际级、全国性精英与佛山产生关联,这对城市的形象、品牌和实力势必产生积极影响。
  荣誉市民典型
  海外侨领,教育使者,武术传人,商界巨子……第四批荣誉市民精英荟萃,他们的故事和业绩其实早已融于佛山这座城市的血脉。
  海外侨领吴国宝:
  十大愿望打动全场
  人物档案:
  三藩市大太平洋实业公司总裁、中国侨联海外顾问、佛山海外交流会理事。
  荣誉事迹:
  高大的身材,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祖籍顺德容桂的吴国宝给人一种东北人的爽朗风格。
  吴国宝最近一次露面佛山,是参加海外理事座谈会。当日,吴国宝压轴发言,面对乡亲父老难抑激动之情,一口气说出“十大愿望”:我希望佛山人民共同致富,希望佛山成为绿色环保城市……
  吴国宝令人动容的赤子情怀,不仅表现在他的“十大愿望”。近年来,吴国宝致力于推动促进美国三藩市与顺德的教育、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合作交流和发展,直接促成顺德与三藩市签署友好备忘录。
  为引进美国先进教育理念,吴国宝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连续多年暑假带领美国英语教育专家回乡培训英语老师,提升老师教学水平。此外,他慷慨捐资修建桂洲中学,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吴国宝的影响力不止于佛山,他的一大“威水史”是力促达成了美国中华总会馆访华的“破冰之旅”,组团访问北京,到广州出席第二届全球广东人恳亲大会。这次访华甚至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接见。
  “佛山应加大海外宣传力度,扩大海外知名度。”近些年,吴国宝一直往返佛山、美国。佛山的海外形象是其苦心经营的一大重点。他说,在国际化路程上,佛山最好能邀请海外传媒人士到访交流,让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佛山。
  教育使者尼尔:
  从牛津到石门
  人物档案:
  英国籍,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自2003年至今任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高中英语教师。
  荣誉事迹:
  “原来跟我一起来南海当老师的朋友都走了,现在就剩我了。”日前,记者在南海石门中学见到这位不满30岁的英国小伙子尼尔时,他已经向学校申请了调课,以便能在6月28日赶去佛山荣誉市民表彰现场。
  尼尔全称为Neil Barr Porteous,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自2003年起任石门中学高中英语教师,多次获得学校和南海区的奖项。在石门中学工作的第三年,尼尔就成为高三班主任。
  2009年,尼尔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英语教学以及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主动申请到黄岐高中教学一年。黄岐高中英语科本来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科目,然而在尼尔任教的那一年里,黄岐高中的英语高考成绩取得骄人的进步。
  尼尔在南海工作已经8年,他对学生的付出以及对教育的热诚感动了全校的师生。“除了上课,尼尔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备课,”他的同事说,尼尔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小时,平时他就靠可乐、咖啡等饮料维持活力。
  “我的生活在这里,我的事业也在这里。”尼尔热爱教育,希望能继续在石门中学工作下去。
  春传人叶准:
  家乡授徒弘扬功夫
  人物档案:
  世界春联会主席,继承其父一代武术宗师叶问的志业,致力推广春拳术。
  荣誉事迹:
  年近87岁高龄的春拳宗师叶准最近有点忙。下月底,他将在家乡南海罗村开班授徒100人。这是叶准连续第三年利用暑假在南海公开授徒。
  叶准,一代春宗师叶问的长子,半生以推广和教授春拳为使命,在香港春体育会、沙田大会堂、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罗村文化中心等地授徒教春拳,致力于向海外推广春拳术,弘扬中国功夫。
  经过两年的时间,叶准在南海招收了130多名来自佛山、广州、珠海、东莞等地的徒弟。去年,叶准更以个人名义捐资50万元用于罗村叶问纪念馆的建设。同时,组织发动春同门支持罗村叶问纪念馆的建设。
  据叶准讲述,其中学就读于南海一中,曾在叠蚝统胬赘谛⊙Ы淌椤T1955年至1957年间,他在南海文化馆工作,后来在报社做过一段时间的摄影记者。
  “烂尾救星”苏长荣:
  让“四通大厦”焕发新生
  人物档案:
  上海兴申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兴建恒安瑞士酒店。
  荣誉事迹:
  佛山国际商业中心早在1992年开始动工,由于开发商资金链断裂,1996年大楼仓促封顶并于一年后停工。由于只有主体结构,四面通风,自此被市民戏称为“四通大厦”。
  2005年6月,祖籍顺德杏坛的苏长荣成立的恒安置业有限公司拍卖取得“四通大厦”所有权。两年后,大厦改造重生,变身为佛山环球国际广场。大楼高208米,共51层。日,佛山首个国际性五星级大酒店――恒安瑞士大酒店正式对外试营业。在51层的咖啡厅喝咖啡看风景成了很多佛山人新的享受。
  苏长荣对佛山的贡献不止于此:他成立的顺德华财企业有限公司是顺德喜来登酒店的开发商,投入资金达1.7亿元;他成立的顺德新天地广场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8000万元建设了一个集球场、饮食、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训练基地。
  禅城区南庄镇的岭南生态园内亦有苏长荣的投资项目。他将投资10亿元,建设一座5星级的旅游度假酒店,同时引进香港环球数码有限公司,打造一个动漫产业园,建成后三年内达到3000分钟动画片的年生产制作能力。
  在推动佛山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苏长荣还慷慨回馈社会。他曾以恒安公司、新天地公司的名义向佛山市有关单位捐赠270万元的善款,又曾以个人名义在佛山市内捐赠共800万元善款。
  商界巨子罗康瑞:
  打造佛山城市地标
  人物档案:
  香港瑞安集团主席,2008年在佛山开发“岭南天地”项目。
  荣誉事迹:
  备受关注的祖庙东华里改造片区,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岭南天地的核心部分商业街区第一期将在今年7月开始试业,预计到明年,全部七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都将交付使用,一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岭南天地”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罗康瑞执掌的香港瑞安集团正是这一项目的开发者。2007年底,瑞安集团以75.1亿元拿下祖庙东华里旧城改造地块,被人称呼为“上海姑爷”的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将把上海新天地为样本的旧城改造开发理念带入禅城。
  “我年轻的时候学过武术,对佛山很有亲切感。”罗康瑞表示,佛山岭南天地项目所在片区,有9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祖庙、东华里等物质文化遗产。在岭南天地,这些佛山的传统文化都将得到很好保留、发展。“我们有信心将佛山岭南天地打造为独一无二的佛山的新名片、新地标。”
  罗康瑞祖籍广东普宁,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商界巨子。如今,63岁的罗康瑞已拥有过百亿身家,他常以一袭改良中山装出现在公众面前,极具个人风格,其成就和为人还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199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金紫荆勋章,1999年获委太平绅士; 曾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香港总商会主席等职,现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工商专业联合会会长。
  除本次当选佛山荣誉市民,罗康瑞还是上海市荣誉市民。
  奇美高管罗镇华:
  力推佛山产业升级
  人物档案:
  南海奇美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海奇美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荣誉事迹:
  2010年3月,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宣布,其旗下面板厂群创光电将与台湾面板大厂奇美电子合并。罗镇华正是在新奇美电子重新组合后担当大任的“十六位高管”之一。
  奇美集团在南海区的投资总额达10.5亿美元,为社会提供超过20000个就业岗位,吸引10多家关联配套企业落户南海,形成了投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是全国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之一。以南海奇美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促使佛山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电显示产业迅速崛起,有力推动了佛山的产业转型升级。
  罗镇华曾经公开对媒体表示,十分赞赏南海区高效的政府服务。 “现在公司很多加急订单,订单变化需求也较快,如果相关手续办理跟不上,肯定会影响我们的产能转移,直接影响订单。”而南海海关为此专门设立的手册备案和变更快办通道。罗镇华说,南海海关特地组织人力加班加点备案工作,保障手册均在当天完成审批,“无论是办理内销征税,还是深加工结转都非常顺畅。”
  据了解,今年1~4月份南海奇美光电项目共承接转移工人6000人,销售金额1.8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含深加工结转)已达到3.48亿美元。
  “龙舟舵手”彭炽辉:
  捐资百万助兴赛事
  人物档案:
  浩辉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向九江医院、九江镇慈善基金、九江龙舟基金等捐资超过750万元。
  荣誉事迹:
  “他们是一支由农民组织的队伍,通过层层选拔,代表中国参赛,拿到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队员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获悉中国男子龙舟队在亚运赛场取得两枚铜牌的好成绩,祖籍南海九江的彭炽辉专程从加拿大回到九江,奖励了龙舟队20万元。
  多年来,彭炽辉一直支持九江龙舟运动的发展。2007年,九江获中国龙舟名镇称号,当年九江举行中国龙舟争霸赛,他就捐了100万元。去年亚运会龙舟比赛的时候,身在加拿大的彭炽辉专门上CCTV的网站,看龙舟队比赛视频。
  “我从小在水乡长大,龙舟文化是九江最有代表的文化标志之一,许多走出去闯荡的侨胞就是龙舟文化的代表。”彭炽辉说,支持九江龙舟事业就是想让这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热心公益的彭炽辉还捐资475万元用于扩建九江医院;2010年捐出善款116万给九江镇慈善基金;捐出善款10万给政协港澳台委员慈善基金。
  九江下北村是彭炽辉的故乡,当年村民出行只能通过一条狭窄的两米宽道路,而且路边一边是臭水沟。彭炽辉回乡后,立即捐资拓宽道路,并在做好绿化。
  去年2月,彭炽辉母亲90岁生日,彭炽辉为她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捐赠50万元为其冠名慈善基金。“以前家里很苦,生活艰难,但母亲总是教导我们要行善,有能力时就应多为家乡做贡献。”彭炽辉说。
荣誉责任 相生相长
累计投资超45 亿美元,前三批荣誉市民与佛山共同成长
日,顺德奖教奖学大会在李兆基中学内举行。/资料图片
  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日本书道《尾崎邑鹏展?由源选拔展》,日上午在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隆重开幕。/本报记者甘建华摄(资料图片)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刘允怡,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与职务背后,拥有一个共同头衔:佛山荣誉市民。
  1994年、1996年和2004年,我市先后启动三批荣誉市民评选。17年来,这些荣誉市民投资办厂、热衷公益、造福桑梓,为佛山发展倾注情感和心血。荣誉与责任,让他们与佛山共同成长。明晚,他们将与“新科”荣誉市民迎来第四批荣誉市民授荣盛典。
  投资 项目印证发展轨迹
  自1994年开展第一批荣誉市民评选授荣活动,我市迄今共有360人获该荣誉称号。历数荣誉市民,一批政界要人、科学巨擘、商界名流尽在其中。
  星光熠熠的荣誉市民并不是“挂名将军”,而是真真正正的实干家,致力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李嘉诚曾出资超过1亿港元与佛山的企业合作,成立了“南海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兴办3间发电厂。香港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郑裕彤博士在伦教创办裕顺福首饰公司,为当地数千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三批荣誉市民在我市的累计投资总额超过了45 亿美元,“为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副市长麦洁华曾如此评价道。
  从最初的港澳台侨胞,到现在有外籍人士,佛山荣誉市民的评选印证了经济发展的轨迹。最初,借助港澳地区的“三来一补”,李嘉诚等一批荣誉市民,纷纷在佛山投资建厂。如今,荣誉市民与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环环相扣,例如,高明溢达将成为全国最先进的梭织布生产基地,助推佛山传统产业纺织业迈向高端化、精细化。
  捐资 助学乡里蔚然成风
  除投资设厂,热衷公益事业是荣誉市民回馈佛山的另一种行动。而这之中,助学乡里最为普遍,几乎蔚然成风。
  郑裕彤博士是顺德伦教人,现任香港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他捐资180万港元扩建了顺德华侨中学,1994年捐巨资8000万元兴建独具规模的郑裕彤中学,2000年又捐巨资5000万元助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同样的故事发生李兆基身上。1978年,李兆基率先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1980年捐资310万元兴建顺德医院,1991年捐赠500万元助建顺德体育中心,年捐8000万元兴建李兆基中学,2000年又捐资5000万元助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捐资助学之外,尊老爱幼也是荣誉市民的一大特色行动。首批荣誉市民、澳门佛山联谊会会长梁华20多年来坚持组织慰问团回乡进行敬老爱幼活动,从未间断。2008年,向禅城区祖庙街道办“帮扶中心”捐款港币100万元,作为为期六年的帮扶计划,还每年捐款港币1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三届荣誉市民在佛山捐资已经超过10亿港元,他们带给佛山的不只是经济发展,更是社会事业的进步和文化血脉的延续。
  公益 架起与外界交流桥梁
  在前三批360名荣誉市民中,不乏巨商大贾,他们投资建厂对佛山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些人则为佛山的文化、教育和医疗事业默默耕耘。
  譬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聘为校董,经常在佛科院讲课,因为对佛山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被评为佛山市第二批荣誉市民。
  石景宜、石国基、石汉基父子分获一二三批荣誉市民。他们组成的“荣誉市民家族”,成为受人景仰的“文化书使”。谈起石氏“荣誉市民家族”,佛山图书馆原副馆长梁文炽交口称赞。据其回忆,石景宜父子对佛山的图书馆和高校捐赠的图书从1990年的2万册开始,至今已经难以计数,仅向佛山图书馆捐书就超过4万册,甚至镇街的图书馆都有,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
  佛山医疗技术的进步也离不开外界的交流指导。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允怡早在1980年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学术探讨,以后平均每年回佛山两次,将香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带到佛山。自成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客座教授后,他曾亲自指导肝胆外科成功施行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作为佛山的特殊分子,荣誉市民成为佛山经济、文化、教育对外沟通、交流的一座桥梁,让佛山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责任 携手佛山共同成长
  荣誉市民“落户”佛山,是否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当然不是。荣誉市民与佛山近17年的故事,其实是荣誉市民与佛山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从2003年内地与港澳签署CEPA,到2010年两地签署CEPA补充协议七,CEPA体系不断完善,而《佛山落实CEPA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科技、商务等方面重点与香港开展对接合作。
  第三批荣誉市民、香港森信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岑杰英表示,佛山落实CEPA共制定39项与港澳全面合作的内容,覆盖了包括金融、物流、科技服务、旅游、医疗、卫生、教育、律师和会计等在内的众多行业,成果很大。
  最近,市外事侨务局计划推动侨商会成立,其目的在于给侨商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平台,为他们创造抱团发展的机会。这一计划拟将和黄集团、溢达集团、瑞安集团等知名企业纳入其中,而这些企业恰是佛山荣誉市民执掌。
  荣誉与责任,让荣誉市民与佛山相伴成长。在接受佛山日报记者采访时,首批荣誉市民、香港佛山工商联会秘书长张恭立的一席话说出了全体荣誉市民的集体心声:荣誉之后,更重要的是责任,回馈社会的责任。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与佛山市息息相关,其实是携手进步、共同成长。
回访荣誉市民足迹
佛山市图书馆。/佛山日报记者龙翔摄(资料图片)
  江肇高速高明段将军山隧道群,当年路段大部分已改变。/佛山日报记者蔡闻佳摄(资料图片)
  市一医院肝胆科技术得到了荣誉市民刘允怡的帮助。/本报记者甘建华摄(资料图片)
  历届荣誉市民在佛山留下哪些捐资项目,这些项目的运作情况怎样,普通老百姓受惠几多?昨日,佛山日报记者兵分五路,以教育、医疗、文化、交通、慈善等五大关键词为线索,探访荣誉市民在佛山的故事和痕迹。多年来,荣誉市民的捐资项目和他们的传奇故事,仍然流传在佛山百姓心中。
  专题统筹:佛山日报记者 尹保山
  专题采写:佛山日报记者 杨丽东、尹保山、叶辉丽、谈飞洋、麦志华
  关键词:教育
  回访点:李兆基中学
  15载育人桃李满天下
  昨日是周日,李兆基中学一派宁静。校园内芒果树枝头缀满晒得发红的芒果,饱满得让人想伸手摘下来尝一口。硕果累累、绿树成荫的校园弥漫着夏季丰收的气息。
  李兆基中学建校以来,为顺德培养的人才就如校园内枝头的累累芒果一样,数不胜数。
  这所学校,与佛山首批荣誉市民、香港知名实业家李兆基博士有着密切联系。学校于1994年4月由李兆基斥资8000万元、顺德市人民政府(2002年市改区)投资2000余万元创办,1995年10月竣工使用。继1994年斥资8000万元建校后,1996年李兆基博士再捐资200万元给李兆基中学,新建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池;同年又捐资500万元,成立李兆基中学奖教奖学及维修基金,每年有500名师生受惠。
  在李兆基中学建成后,李兆基亦多次回来学校,并发表讲话。2005年12月李兆基中学建校十周年暨第十届奖教奖学大会上,李兆基博士在会上发言:“我是一个做生意的,我认为投资教育是最具有潜力和回报的。”李兆基对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百姓心声
  顺德事业单位员工陈培玲:我2005年从李兆基中学毕业考入中山大学。读书多年,李兆基中学的3年是我最难忘的人生经历。李兆基中学的老师,对我的人格培养有着极大影响。
  关键词:慈善
  回访点:市外事侨务局
  侨胞港澳同胞30年捐赠逾36亿
  市外事侨务局每年都会安排部分荣誉市民家访。谈起荣誉市民的慈善事业,市外侨局办公室副主任陆君很快找出一组数据: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大侨胞、港澳同胞捐赠我市建设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超过36亿元人民币,而这些侨胞、港澳同胞以荣誉市民居多。
  数字是抽象,项目是具体的。昨日,佛山日报记者登陆市外事侨务局网站发现,外事侨务信息一栏长达50页,慈善捐款的事例比比皆是。日,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出资78万元的汶川水磨“侨心居”竣工,第三批荣誉市民、香港佛山工商联会邓佑才会长,澳门顺德联谊总会叶经纬会长应邀参加了移交活动。日,第四批荣誉市民、顺德区旅港乡亲彭炽辉兄妹在母亲九十大寿时,捐赠50万元给慈善基金,这笔慈善基金将发放给顺德区下北村生活困难的家庭。
  “每一个慈善捐款都有去向,相对应一个援助项目。”陆君介绍,包括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禅城区中心医院等教育、医疗机构,都曾得到荣誉市民的慈善捐助,在荣誉市民的资助下发展壮大。
  ■百姓心声
  禅城区福宁路居民梁强:我姑姑在市福利院,每次我们去看她,她都经常念叨香港乡亲的探亲故事。香港乡亲既给老人、小孩买礼品,又送慰问金,这种尊老爱幼的行为令人感动,值得大家学习。
  关键词:文化
  回访点:市图书馆
  “文化书使”搭桥交流
  在众多荣誉市民中,石景宜、石国基、石汉基父子三人并不算巨擘名流,却是受人景仰的“文化书使”。
  提起石景宜父子,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馆长王志敏感觉亲切而温馨,“都是老朋友了”。石景宜于1916年出生于南海西樵,香港汉荣书局创办以来,他热心文化事业。1998年他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倡议建立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先后捐赠该馆海内外名家书画作品1万余幅,艺术图书5万余册,珍贵贝叶经130卷。王志敏说,正是得益于艺术馆的建立,10多年间,通过举办高雅艺术展览,为本地市民带来高雅艺术的享受,繁荣了佛山的文化艺术事业。
  几十年间,以“赠书报国”,石景宜父子三人向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捐赠了800多万册书,遍布全国700多个城市和区域、2000个地区图书馆,价值一亿余元。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文化书使”。
  ■百姓心声
  文化艺术迷劳存秋:1998年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刚刚成立,我就经常关注这里的展览讲座。10多年过去了,我最初只是爱好者,在这里看展览学习,现在可以与别人交流,感觉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了不少。虽然没有见过石景宜父子,但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
  关键词:交通
  回访点:江肇高明路段
  改写高明泥路历史
  “门前的道路从泥路变成水泥路,给行车带来的顺畅自不必说,就是给老百姓带来的好环境也让人感到振奋。”昨日,高明区明城镇世塘美村的75岁老人刘继通回忆起1994年门前铺上了水泥路的心情,如此告诉记者。
  刘继通的门前早在1994年铺上水泥路,这得益于台胞邱德亮的帮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高明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他们不仅为高明的经济发展立下了大功,同样在公益事业上作出重要贡献。
  邱德亮就是其中的一位,1994年其投资1200万美元在高明建设江肇高明路段22.1公里一级公路。此路建成后,成为高明第一条水泥路面的一级道路,填补了高明没有水泥路的空白。
  历经17年的发展,当初邱德亮投资兴建的双向两车道水泥路绝大部分已改变,只有部分路段还保留着。昨日上午,记者在高明区明城镇世塘美村附近看到,此前的双向两车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双向六车道的高明大道,路上车来车往,好不热闹。
  泥路变成水泥路,方便了企业运输物资。“水泥路建成后,到外地办事方便多了。”回忆起当初投资兴建水泥路的善举,昨日邱德亮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初高明没有水泥路,让企业对外联系很是不便,于是想到投资兴建道路的善举。
  “正是有了他的投资,高明区才这么快结束没有水泥路的历史。”高明区外事侨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百姓心声
  高明居民刘铭斌:泥路变成水泥路,让咱老百姓受益了!当年泥路时,我家很受这条路的“气”。一到晴天,尘土飞扬,每辆车的疾驰而过,都会卷起黄澄澄的“沙尘暴”,在外面晾晾洗的衣服都不成。如今,门前道路变成水泥路,过往车辆增多,生意火了起来。
  关键词:医疗
  回访点: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医术国际接轨
  市一医院大外科主任甄作均与第三批荣誉市民、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允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年,甄作均到香港中文大学师从刘允怡时,发现刘老师为人热情,教学认真,有问必答。
  “刘允怡是中科院院士,受聘为多家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市一医院的客座教授。”甄作均感慨地说,作为世界顶级的肝胆科专家,刘允怡在学术上是肝胆胰疾病的一部“活字典”,为人却没有架子。
  日,刘允怡带领他的团队共3人,指导市一医院肝胆外科成功施行华南地区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这项技术当时连中山医科大学都没做,中南六省也未开展,但市一医院作为市级医院却做到了,刘院士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甄作均说,在刘允怡的指导和帮助下,市一医院肝胆外科很多方面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甚至与国际接轨,包括肝移植、肝癌切肝技术等。
  遇到需要会诊的疑难重病人,刘允怡接到邀请后,总会很乐意赶到市一医院,“他是市一医院肝胆外科很大的后盾!”
  ■百姓心声
  肝胆患者柯老伯:我今年70岁,患肝病好多年,看过好多医院,病情反反复复,未见根本好转。这两年,我去市一医院看肝病,没碰上院士,不过病情有所好转。如果真是院士指导的功劳,那真要感谢他。
 新闻聚集;;;;;;;;;;;;;;;;;;;;;;;;;;;;;;;;;;;;;;;;;;;;;;;;;;;;;;;;;;;;;;;;;;;;;;;;;;;;;
新闻报料热线:0757-
创建文明城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荣誉市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