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八岁的孩子给他钱上学孩子早餐食谱大全他用三十块钱控制不住去抓游戏机币的玩具遇到这种事

帮助孩子从小认识钱币
帮助孩子从小认识钱币
&&&&亲子理财个案
&&&&强强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钱不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怕孩子过早沾染上“铜臭味”,因此一直没有教孩子学过认钱,也没有让孩子摸过钱。这样强强6岁时还不知道识别钞票。
&&&&有一次妈妈领着强强逛街,她准备为儿子买一双凉鞋,付钱的时候,因为都是一元的纸币,她一下子给了售货员十来张。强强在一边看着急了,出口叫道:“妈,你怎么给他那么多张钱,上一次给我买衣服你才给别人一张啊。”
&&&&售货员看了看强强,又望了望强强的妈妈,哑然失笑,强强的妈妈尴尬得满面通红,心里想着回家后就教孩子学认钱的大小与多少。
&&&&理财教育专家分析
&&&&教孩子理财,首先就要教孩子认识钱币,这是教孩子学理财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孩子最初对金钱的记忆最为深刻,父母只有正当的教育、引导,孩子才不会被金钱的一些负面信息误导,从而使孩子不但能够认识金钱,还能够帮助孩子将来用正当的手段去赚取金钱和科学地运用金钱,最终使孩子的“钱途”无量。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一部分家长像强强的父母那样,不想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金钱,怕孩子沾染上“铜臭味”而不教孩子认识钱币,导致孩子如强强一样很大了还不认识钱币面值的多少而让别人看不起。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理财观念不能建立,理财能力也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到孩子一生的“钱途”。
&&&&其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随处都有金钱的交易,即便父母严格控制着避免孩子过早地接触金钱,孩子也不可能接触不到金钱,与其害怕孩子受到金钱方面不良的影响,不如尽早教孩子认识钱币,让孩子正确地运用金钱,这才是唯一的正确途径。
&&&&现在的社会,理财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财能力高的孩子将来就会拥有更多的金钱,从而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有与强强父母一样观念的家长,应该把观念转变过来,主动教孩子学理财。
&&&&父母应该这样做
&&&&方法一:教孩子认识各种钱币的面值
&&&&孩子认识了钱币上的数字,就会知道钱币的大小,所以父母有必要先教孩子学认钱币上的大小写数字,还要让孩子学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人民币上的大字,并要让孩子理解元、角、分的概念与换算。给孩子讲解不同面值钱币上的图案
&&&&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背面都会有不同的图案,以领袖人物和著名景点为主。父母要分别给孩子讲解不同钱币上的图案人物是谁,曾做过什么样的贡献;景点在哪里,有什么特色等等。除此之外,父母还要让孩子认识国徽,告诉孩子国徽由哪些东西组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等,以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
&&&&方法三:让孩子认清真假钱的各种区别
&&&&现在的假币越来越多,开始时是一些大面值一百元、五十元的假币,现在二十元,十元甚至硬币都有假。教孩子学会通过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等辨别真假钱币的方式,避免孩子独立消费时被一些使用假币的人所欺骗。
&&&&方法四:教孩子认识钱币多种使用价值
&&&&父母除了给孩子讲明金钱可以购物之外,还要让孩子明白钱可以让自己接受教育,可以更好地休闲娱乐,做一些慈善的事情等。孩子对钱的使用价值有了更多的认识,才能更加清楚钱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才会想去学理财。
&&&&○财○智○教○育○金○言
&&&&无论是培养孩子的财商,还是教孩子学会理财,父母帮助孩子认识钱币都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父母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让孩子明白金钱和劳动的关系
&&&&亲子理财个案
&&&&七岁的丽丽虽然年龄不大,但却知道金钱是劳动的报酬,应该珍惜,她还知道劳动分很多种,每种的报酬也不相同。而丽丽之所以明白这些,是因为妈妈每个月带她到银行取钱时,都会告诉丽丽说这是自己一个月工作的报酬,是通过劳动换取的金钱,并给孩子介绍,是公司老板把自己每月的工资打到银行卡上,所以才能在银行里取到钱。
&&&&同时,丽丽的妈妈还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不同的劳动,比如带着孩子在大街上行走时,她会让孩子注意交警指挥交通、小贩叫卖东西、司机开车等劳动形式,并告诉孩子这些人都是在为社会工作,因此会有金钱的报酬。
&&&&因此,年龄虽小的丽丽却懂得了金钱和劳动的关系。
&&&&理财教育专家分析
&&&&很多孩子不知道勤俭节约,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告诉孩子金钱需要靠劳动获得的道理。
&&&&父母没有告诉孩子金钱是通过劳动换取的报酬,又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过于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花销过于放任自流,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
&&&&孩子花钱随便,父母再不及时控制引导,结果孩子很容易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孩子大把大把挥霍金钱,不但会增加家庭的负担,还将直接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因此,父母要学习丽丽的妈妈,尽早让孩子知道金钱是靠劳动得来,告诉孩子挣每一分钱都不容易,让孩子学着节俭,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各种不同的劳动,给孩子讲工作不同,金钱报酬也不一样的道理。
&&&&这样孩子就会像丽丽一样,知道了金钱应该用劳动换取.明白了父母挣钱的不易,孩子就会在不自觉中节约花钱,这样不但会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还能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
&&&&父母应该这样做
&&&&方法一:教孩子明白:金钱是劳动的报酬
&&&&金钱用途很广,好处也很多,但每一分钱都需要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赚取。孩子小时候花钱,想买什么东西不管是否实用花钱就买,钱花完了只知道去找父母要。
&&&&因此,父母要想避免孩子随便花钱,就需要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源,让孩子明白金钱是劳动的报酬。
&&&&方法二:让孩子体验通过劳动挣钱
&&&&父母让孩子知道金钱是劳动的报酬,最好还要让孩子亲自劳动体验一下挣钱的滋味。比如父母在家里给孩子分配一些有报酬的家务劳动,或者在寒暑假期间,给孩子找一个零工去做。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不但明白了金钱是劳动的报酬,同时还会知道挣钱的辛苦,从而学会节俭,能够帮助孩子提高理财能力。
帮助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劳动都会存在,而劳动的人也最光荣。父母只有尽早帮助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孩子才会崇拜劳动者,同时自己也才能学会勤劳。
&&&&方法四:拒绝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
&&&&孩子的事情,父母要尽早教孩子亲自动手,比如穿衣、吃饭、收拾书包等等,不会的地方父母要耐心引导,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学着独立。否则,如果父母一看见孩子什么做不好就上前帮忙,孩子很可能就会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
&&&&方法五:告诉孩子:懒惰的人是寄生虫
&&&&有些父母有钱,家里金钱万贯,孩子无需劳动就能生活得很好,这样孩子很容易就会懒惰,像一个寄生虫一样让父母养活自己,但有朝一日把父母的金钱花光,孩子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不管家里穷富,父母都要教孩子勤于劳动,避免孩子成为一个懒惰的寄生虫。
&&&&○财○智○教○育○金○言
&&&&孩子从小不知道金钱从何而来,就会花钱毫无顾虑,喜欢与人攀比。因此父母应尽早让孩子知道,金钱需要通过辛勤劳动换取,这样不但减少孩子胡乱花钱,还可能使孩子热爱上劳动。教孩子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亲子理财个案
&&&&源源自从知道金钱可以购买物品之后,就把钱看得很重,金钱只要到了她的手里,能不花她就不花,因此不到一年的时间,源源就有将近两千元的现金节余。这些钱有父母给她的零花钱,有她做家务父母所给的报酬,有过春节时亲戚给的压岁钱等。
&&&&父母给源源的零花钱,她尽可能地少花,吃饭挑拣最差的,学习用具也挑最便宜的,因此零花钱每月会剩下不少,而父母给的做家务的报酬以及别人给压岁钱,她几乎一分都不花,并且为了从父母那获取更多的钱,她与父母争着做家务,有时候为此还耽误了学习。
&&&&源源的父母看着孩子越来越像个守财奴,知道这样下去孩子会被金钱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但却无计可施。
&&&&理财教育专家分析
&&&&金钱能保障人们的温饱,能提高生活的质量,能使人更加自信充实等等。无论什么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阶层,都需要钱,没有金钱几乎寸步难行。不可否认,钱在人们生活当中的确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像源源的这样小的孩子就明白金钱的重要,并且很小就开始积攒零花钱,为此宁愿吃最差的饭菜,用质量最次的物品。
&&&&成年人更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很多人牺牲了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东西去换取金钱,把时间都花费在了挣钱上,为此可以不休息,可以不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可以不陪父母妻女,甚至为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钱本身是人们高质量生活的工具,应该为人们服务,可是一些人把钱看得太重,金钱积累了很多,但身体却为此累垮了,并且为人子没有尽到孝道、为人父却没有尽到责任、为人夫却冷落了妻子,或者走进了监狱,这样为赚取金钱丢失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因此,父母需从小教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学会用正当的手段赚取金钱,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去驾驭金钱,让金钱为孩子服务,而不能像源源那样,把零花钱都集中起来,把自己变成一个保险箱,只进不出,那样所积攒的金钱就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孩子的理财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父母应该这样做
&&&&方法一:帮孩子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避免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首先需要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明白金钱的重要性,同时告诉孩子通过正当的手段去挣钱;告诉孩子金钱的来之不易,以使孩子计划节约着花费;教孩子学会节省,学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等等。
&&&&但同时,父母也要教孩子学会用金钱享受更优质的生活。这样孩子有了正确的金钱观,才能正确使用金钱。
&&&&方法二:教孩子用正当的方式去挣钱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金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教孩子用正当的方式去挣得,让孩子通过诚实合法的劳动去获得金钱上的报酬,而不能因为金钱做不义的事情,或者去偷抢出现犯罪的行为;同时父母还要告诫孩子,挣钱时要注意休息与照顾家人等等,否则,孩子就会被金钱所累,屈服于金钱。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花钱消费
&&&&父母使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还要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花钱消费,比如花钱买东西要让孩子知道货比三家,与人还价,使物有所值;告诉孩子把钱用在正地方,杜绝孩子拿钱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方法四:教孩子学会储蓄和正确投资
&&&&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储蓄和正确投资。储蓄金钱以备不时之需,避免用到钱时没处去借,可解燃眉之急;正确投资能够帮助孩子积攒起更多的金钱,从而使孩子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和更好地享受生活。
&&&&方法五:不要让孩子过分崇尚金钱
&&&&父母在孩子如何挣钱、怎样消费、怎么积累金钱等等各个方面给孩子做好引导,一一教孩子正确地去做,这样不但金钱能够增多,还能够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从而教孩子做金钱的主人。
&&&&○财○智○教○育○金○言
&&&&父母教孩子做金钱的主人,就要让孩子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挣钱,并享受金钱带给自己的快乐,而不是牺牲很多美好的东西去积攒金钱,成为金钱的奴隶。
告诉孩子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亲子理财个案
&&&&当当是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有很强的金钱意识。有一天妈妈加班回家晚了,当当就问妈妈:“老板给您加班费了没有?”当当的妈妈诧异地回答说:“要什么加班费啊,这都是我自愿的!”,当当不理解地看着妈妈说:“妈,您傻啦,不多给钱您主动加班?”
&&&&当当的妈妈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笑着回答说:“我收获的比加班费要多得多。”然后她告诉儿子,那天是被老板刚提拔上去,因为接触到新的工作内容,向上级请教学习,才回家晚了。上级提拔自己而没有提拔别人,是因为自己平常工作卖力,不为金钱工作才换来的。
&&&&当当听完妈妈的话,虽然似懂非懂,但他隐约感觉到妈妈做的应该是正确的,不为金钱而工作可能收获的会更多。
&&&&理财教育专家分析
&&&&金钱,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东西,金钱是人们劳动的报酬。一般随着劳动时间与劳动量的增加,大部分职员都会要求老板增加工资,连上例的孩子当当都有如此想法,感觉延长工作时间没有增加报酬很吃亏,还让妈妈向老板索取加班的报酬。
&&&&这种为金钱而工作的人很多,因此有很多人都很平庸,多少年工作之后还只是一个普通职员,能力没有提高报酬也没有增加;像当当的妈妈那样不为金钱而工作的人比较少,所以这些人成为了精英,能力提高了、职位高升了、工资也随之增多。前一种行为的大部人都好像很聪明,当时看似一点都不吃亏,但却吃了大亏;后一种行为的少数人看似不知计较得失的傻子,却收益颇多。
&&&&之所以有差距,是因为那些为钱而工作的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而且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眼光;而与当当的妈妈类似的人看得比较远,乐在工作中,尽可能地抓住时间多学一些东西,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计较眼前的得失。结果,为钱而工作的人工资少得可怜,不为钱工作的人却报酬丰厚。
&&&&因此,父母要尽早告诉孩子,虽然工作是为了挣钱,但不能光为钱而工作,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应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将来不是自己去找钱,而是让钱来找自己。
父母应该这样做
&&&&方法一:教孩子不要斤斤计较工作的酬劳
&&&&虽然说一定量的劳动应该获取相等的报酬,但是在很多特殊情况下,临时延长一下工作时间,或者因开会讨论问题下班晚了些等,这时候就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工作时间与酬劳的不相等,否则会引起老板的反感。
&&&&社会中本身人多职位少,有可能还会因这样的小事丢掉工作。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不去为金钱而工作。
&&&&方法二:让孩子明白工作不仅只是为了金钱
&&&&金钱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财富,每个人工作主要都是为了获得金钱。但工作又不只是为了金钱,因为工作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自己爱好的工作还能乐在其中。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工作不只是为了金钱,使孩子去体验金钱以外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能够避免孩子把眼光总盯在劳动与报酬上。
&&&&方法三:教孩子学会找工作酬劳以外的价值
&&&&工作虽然是为了取得报酬,但不能应付,更不能偷懒,那样看似对自己有益,反而会害了自己。
&&&&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去找工作酬劳以外的价值,让孩子利用工作时间用心去学习业务技能,做一个出色的员工,这样看似付出多了一些,孩子的能力却提高了。不仅如此,老板也会重用这样的员工。
&&&&方法四:告诉孩子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把工作看成挣钱的手段,就会感觉工作很辛苦,但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把工作当成学习的机会,孩子就不会感觉到工作的劳累,同时也就不会计较工作在金钱方面的报酬。而这样不为金钱而工作,相反会使自己的物质方面更加丰富。
&&&&方法五:让孩子改变工作的态度
&&&&为工作而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工作态度永远难以提高自己,因此报酬也会很低。父母让孩子明白仅靠工作积累不起来财富,有利于改变孩子为金钱而工作的态度,从而帮助孩子从本质上提高自己,也让财富主动去找孩子。
&&&&○财○智○教○育○金○言
&&&&不为金钱而工作,乍听有些不合情理,但细想却存在着很高的智慧,这样能更好地工作。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多去寻找工作以外的价值,不要斤斤计较工作报酬上的得失,孩子才能得到更多。
家庭中的财商训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要培养一个心智成熟、全面发展的孩子,应该从12个方面来挖掘孩子的潜能,这12个方面被称为12种商数,它们分别是:
&&&&CQ(创意)、EQ(情绪)、IQ(智力)、JQ(判断)、LQ(逻辑)、AQ(逆境)、SQ(精神)、DQ(发展)、NQ(网络)、BQ(亲子)、HQ(健康)、FQ(理财)。
&&&&其中的FQ即FinancialQuotient(财商)便是最重要的商数之一。这一商数表明:不同的人有不同追逐财富、运作财富的方式,他们也因此而彰显不同的财富智慧,收获不同的人生,所以财商就是指一个人创造、使用财富的智慧。
&&&&财商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认识金钱的本质、掌握财富规律的能力;二是如何正确使用金钱的能力。
&&&&和其他许多潜能一样,财商不能指望天生赋予,也不能靠几天的训练一蹴而就,而是从小耳濡目染、慢慢熏陶的结果。这个时候,父母们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财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金钱,是能让我们到达除了天堂以外任何地方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查尔斯·兰姆
&&&&我们每个人要想过上理想中的生活,都离不开金钱的帮助。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会聪明地赚钱和花钱却会使一个人无往而不利。一个人的财商有多高,不取决于先天遗传,而是与后的教育和熏陶分不开的。由此得出结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商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急迫的。
&&&&人人都要学会聪明地花钱
&&&&可以很肯定地说: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聪明地花钱,也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保值并成功地进行投资。
&&&&那些不会花钱的人经常会犯的毛病就是:平常总是大把大把地花钱,关键的时候却捉襟见肘,四处告贷;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攥在自己手里的钱有一天会不翼而飞,终日患得患失;当然,也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投资项目,到头来却总是血本无归。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大把地赚钱并能聪明地花钱呢?也许在我所做的调查问卷中,你会找到清晰的答案。
&&&&我曾问过一些人这样的问题:“你小时候学过有关理财的知识吗?”我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没有”。
&&&&如果我接着问下去:“那么,你曾经给你的孩子讲过有关理财的知识吗?”许多为人父母的受调查者给出的回答仍然是“没有”。
&&&&如果我们再拿这同样的问题去问学校的老师,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是:他们要么用有关数学的教学来搪塞我,要么就滔滔不绝地和我谈论学校在教育孩子储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等等。但是听上去更像是花哨的政绩演说,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
&&&&当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实发现有些人在这方面的确做了一些事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关于理财的知识。但是这类人的比例却是相当地少,也许只有十分之一还不到。也就是说,在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可能真正思考过,如何让孩子接受财商教育的问题,至于考虑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不同的财商教育的家长或老师,则少之又少。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的一些调查志愿者们看到以下这些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在救济院里,一个刚刚领了救济金的女人,她的家人还在挨饿受冻,她却把得来的钱全部买了龙虾罐头;而另外一个和她的家境差不多的女人,却把这些钱都花在了拍照片上面。
&&&&不单是穷人如此,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花钱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有的是钱,在消费方面不计后果、随心所欲,结果到头来还是吃了大苦头。
&&&&如果我们在攒钱和花钱方面的经验丰富一些,不必交出高额的“学费”就知道怎么聪明地花钱,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很多,如果我们通过财商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聪明地打理钱财,那么,孩子会因此而得到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作为家长也会大大地受益其中。
&&&&钱都能用来做些什么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钱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了。甚至连刚刚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没有钱,他就不能买好吃的食物和好看的衣服。而只有有了钱,我们才可以自由地去我们想去的地方旅游;有了钱,我们国家的文学和艺术才能繁荣发展,人民才能有时间、有心情去欣赏那些艺术作品;有了钱,我们才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娱乐活动……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钱可以决定我们都能拥有些什么。
从赚钱的方面来看,人们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钱,一个人才能给自己买到生活必须的东西,才能给自己购买或者修建能遮风避雨的住所,才能去一些美丽的地方旅行,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生活……这些,都要有钱参与其中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甚至在世界上的有些地方,新鲜的空气、阳光、温暖、娱乐、知识和权力都要靠金钱来换取。
&&&&当然,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些东西,例如:爱心、友谊和尊严都不是能用钱直接买来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没有钱,我们也许就没有机会和我们欣赏的人做朋友,或是和我们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是否能得到理想中的生活,还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有钱。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各种政治、宗教的团体,文化、教育和娱乐机构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水、电、公路、邮政等能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资源和生活资料也只有用钱才能买到,只不过这些钱都是通过税收或是捐赠的方式上缴的。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对公共安全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出意见,但只有那些精通财务的人才能明白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所以人们都应当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以监督政府的不合理税收和财政资源滥用的问题,否则就会使少数利益集团受益,而普通纳税人则遭受损失。
&&&&超链接
&&&&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一般人眼里,一提起纳税就会想到“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中国的纳税人来说,我们所要缴的税可不仅仅是“个税”。有数据显示,在政府的总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只占了其中的7%,其余的93%都是纳税人以其他形式缴给政府的。或者简单点说,只要你吃穿住行的东西是用钱买来的,你就得缴税。比如,我们每天所消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气,里面都包含着税,只不过收据上并不写出来……还有一些税表面上看是企业在缴纳,但是企业往往会把税加到价格里去,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作为纳税人,你应该知道:我们必须要缴的各种税是非常多的,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等。
&&&&我们能找到的工作、能享受的娱乐、能获得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的经济状况。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过恰当的训练,不知道如何解决财务上发生的问题,那么当生活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人面对一伙持枪的强盗一样,只能坐以待毙。&以上种种都在强调一个问题:认识金钱,学会打理财务是人生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这方面的教育开始得越早,人们受益的也就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正式进入社会生活之前就对他们进行有关财务问题的训练,否则他们也许只能用高昂的代价来换取这些经验了。
&&&&用钱越多,对钱的认识却越少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我们是否在进行钱的支付和交易,其实一个家庭很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花钱。家里的电表在走,自来水在流,我们的房租、物业费用、我们出行方式等等都涉及到钱的流失。但不幸的是,现在生活中用钱越多,但对钱的认识却越少。
&&&&在一些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人们在消费的时候往往是通过电话订购,然后用支票付账(现代都市人的消费,不少是通过网络和信用卡进行——译者注),所以这些家庭里的孩子很少能看到父母用钱进行交易的过程。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水、电等生活必需品是要用钱来购买的。孩子们看到的能用钱买的东西往往只局限于车票、电影票、外出就餐和糖果、零食。
&&&&另外,有些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主观意识,很少在孩子面前提起钱和支付的情况,致使孩子们根本不知道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问孩子们钱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多半会说钱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而根本不知道钱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赚来的。他们也不清楚钱的数量往往是有限的,如果把钱花在这个东西上面,也许就不能买另外一些东西了。这一系列的教育误区很难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当然也就谈不上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了。
&&&&虽然有些家长通过和孩子讨论钱,让孩子明白了钱和想要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讨论阶段,而不让孩子进行现实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不通过实践来了解钱的价值和使用方法,那么,孩子还是很难真正了解钱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要呼吁家长们:对孩子进行财商训练就是要让孩子们有机会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观察和体验钱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钱的真正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有一种最为典型的看法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所以,我在这里必须提醒抱有这种观点的人:钱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的意义只在于它能购买我们想要的东西。金钱只是一种媒介,由于所有的人都对它产生了信任,所以,我们才能凭借它来交换某种愿望和满足。这也正是财商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财商训练并不仅仅是关于计算价值或价格的练习,也包括对钱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如何打理我们的财务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它牵涉到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努力,以及要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如果我们不够努力,我们的愿望也就难以达成。当然,如果我们太过于投入,一门心思只想赚钱,那么也许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我们劳动的成果,对于金钱而言,任何太过偏激的做法都是不足可取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人手里一旦有钱就马上花掉,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通常也是非常短暂的。还有一些人则比较有耐心,他们会主动地想办法攒钱,体会那种因为手里有钱而比较踏实和安全的感觉,但有时候他们又会莫名其妙地担心失去这笔钱,更害怕它们被别人骗取或侵占。这种情况下,金钱带给他们的就不再是快乐,而是担心和痛苦了。如果我们存钱是为了实现某个愿望,那么当钱攒够了,我们就可以梦想成真,享受这种喜悦了。但是,我们预期的这种满足与我们的愿望和理想是不同的。只有我们攒下的钱和我们花钱的方式,才能决定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位英国哲学家曾经说过:不要轻薄地对待金钱。如何使用金钱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人性当中一些最美好的品质,比如慷慨、仁慈、正义、诚实和远见,多半缘于人类能正确地使用金钱;而人性中那些恶劣的品质,如贪婪、吝啬、不公正、奢侈和没有远见,则多半源自于滥用金钱。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让自己学会聪明地赚钱和花钱,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钱在道德方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的方面。
&&&&一般来说,有钱人总是比穷人更具有责任感,更珍惜拥有财产的权利。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越有钱,他的道德品质就越高。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那些虽然穷困,但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挣钱换取生活所需的人,往往也是道德高尚的人。而在富人当中,那些不关注于通过正确的方式挣钱和花钱的人,常常也存在品行不端的问题。大多数犯罪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试图不劳而获而受到惩罚。
&&&&正确的财商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把自身的劳动成果转换成现实生活的满足感,这个过程不仅仅是靠单纯的财务知识的支撑的,还涉及到很多社会学、心理学以及道德层面的问题。通过学习如何挣钱和花钱,孩子们将开始面对生活中一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他们接受的财商教育越好,就越能够正确聪明地挣钱和花钱,他们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大,同时,他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快乐和幸福。家长是最好的榜样
&&&&既然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在学校专门开设一门理财课程,或者把孩子送到专门的培训班呢?其实大可不必,事实正好相反,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的非正式、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最好方式。
&&&&家长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在处理家庭生活的财务问题中自然而然地会给孩子创造出旁观和学习大人们挣钱、花钱的机会,这正是财商教育的基础,也是最有用的教育方式之一。
&&&&与之相反,书本上的说教只能帮助孩子们更清楚地理解他们的亲身体验以及他们印象中的东西,但是却不如实际经验来得更有用。
&&&&所以,财商训练的首要问题就是为孩子们提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可能地接触与钱有关的一切事务,从中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资料链接:
&&&&金融危机突显儿童理财教育重要性
&&&&日公布的一项针对500名美国青少年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害怕金融危机将对其家庭造成近在咫尺的负面影响。儿童心理学教授表示,孩子们很容易受到父母因资产缩水甚至资不抵债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和悲观情绪的感染,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极端焦虑的情绪。因此,让孩子们理解科学理财,把投资眼光放长远可能会有助于他们减少这种情绪。
&&&&而欧美国家的儿童理财调查也显示,孩子们接受系列化、长期持续的财商教育是必要的,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美好的金钱也许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罪魁祸首。但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当父母们的理财教育只是一番专业词汇的集结和长篇大论的说教时,没有孩子能很好的理解,也不会理会。
&&&&招商基金的“定投宝宝”计划的儿童财商教育专家指出,没有功利性的孩子们,游戏性和娱乐性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儿童的财商教育应当根据孩子们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设定目标和内容。父母们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游戏,通过儿童语言叙述的故事和孩子们喜欢又看得懂的卡通图画方式来给孩子们说理财。例如,让孩子明确如何运用金钱,父母们可以带他们去超市进行一次超市购物“游戏”,告诉他们今天预备花多少钱买哪几样东西,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有了“长大”的感觉,而且长期、多频次地训练下来,逐渐就会让孩子养成合理收支的好习惯。
&&&&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进行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类聪明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在成人的世界中,钱是人人竞相争夺的宝贝。甚至在有些人眼中,钱就是一切,有了钱就意味着幸福,就意味着天堂般的生活。那么,在孩子的眼中,钱又是什么呢?沾染了铜臭的大人们又应该怎样教孩子认识钱呢?
&&&&关于钱的一项调查
&&&&在孩子的眼中,钱是什么呢?花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在爱荷华州的苏城做了一次问卷,有2706名小学生参与了这项调查,他们都是三至八年级的学生。
&&&&问卷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钱?”
&&&&大约96 的学生都能给出比较清晰的答案。三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从钱的外观和质地来描述钱的。例如,他们会说:“钱是金色的”,“钱是纸做的”,等等。而八年级的学生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可以清楚地说出“钱是交换的媒介”,或是“可以用钱来衡量价值”。也有一些学生的回答略显模糊,例如:“钱很有用”,或是“有钱就是富人”,“钱是罪恶之源”,等等。
&&&&当被问到“你能用五美元买些什么”等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们可能会回答“买一只宠物”,“给我的爸爸、妈妈买礼物,再给我自己买几双鞋、袜子,给学校买一面好看的旗子”,或是“买一些好吃的食物和喜欢的玩具”。
&&&&根据这项调查,我们了解到:苏城大约有15%的孩子在三岁前就知道和家长要钱了,一半的孩子在五岁之前才有这个概念,十分之九的孩子在十岁之前会想到这个。
&&&&超链接
&&&&儿童财商训练的一般进程
&&&&教育专家们在总结了美国家庭的亲子财商教育之后,发现了财商训练的一般进程。
&&&&3岁:教孩子学会识别硬币;
&&&&4岁:学会用硬币买小东西,比如糖果、小玩具;
&&&&5岁:让孩子手里留有小额的零花钱并教会他们怎么花,告诉孩子钱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
&&6岁:教孩子认识大面额的纸币并练习简单的零钱找换;
&&&&7岁:教孩子学会认识商品的价格标签并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保证找回的钱数正确无误;
&&&&8岁:知道估算所要购买商品的总成本;知道节约以应对近一个月内的需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
&&&&9岁:学会为每周的开销制订计划,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购物时尽量货比三家;
&&&&10岁:学会小额储蓄,以在未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11岁:了解长期的银行储蓄,学会计算利息,明白复利的原理;
&&&&12岁:了解钱存在银行有可能会变少,知道正确投资的好处;
&&&&13~15岁:尝试一些安全的投资工具和服务,知道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投资;
&&&&16~17岁:学会为近五年或近十年的学习和生活做财务规划,并为了未来的开销做理财方案。
&&&&钱和玩具差不多
&&&&当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着钱时,他会出于好奇向大人们要一张钱并模仿大人的样子来摆弄它。如果大人能够给孩子一枚硬币,那么这个两岁的孩子可能会兴高采烈地玩上很长时间,特别是当这枚硬币很新,闪闪发光的时候,他会对它更加爱不释手。
&&&&这个时候,钱在两岁大的孩子眼中和玩具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玩具”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只是因为看到大人们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所以他们就出于好奇,也要模仿大人们来摆弄钱。
&&&&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比如说三到五岁的小孩子,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以及他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认识到:钱不再是一种好玩的小玩具。它还可以换来很多很多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如果父母能够给三五岁的孩子一点零钱,让他们自己做主去买糖果或零食。那么,这种经验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钱由此在他们眼中一下子成了一种神奇的宝贝,可以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当然,如果家长们不是有意地教导,那么五岁之前的孩子们并不十分清楚一美分究竟能买多少不同的东西,他们也无法区分不同大小的硬币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发现:相比一分钱来说,五分钱和一角钱可以买到更多的糖果或是其他的小玩意儿。由此,他们开始学着数钱,并关注钱数的变化,学会比较一分钱、五分钱、一角钱或是其他面值的钱的不同价值。这个时候,他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钱去买某样东西,渐渐地又会知道每一种东西都有一个特定的价格。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还是搞不清楚一些面值比较大的钞票,例如一美元能买什么东西。他们甚至指望能用一美元去买一匹马或是一辆车,再买一些玩具,等等。在孩子们学会查100个数之前,他们就会知道100比10要大,这时他们认为100就是最大的数了。可是不久之后,当他们又学会了0的时候,那么0又成了他们眼中最大的数。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时会用钱数来衡量一些抽象的事物。比如,他们可能会说:“我爱你有100块钱那么多。”或是“我爱你有1000块钱那么多”。孩子们对不同的数字和价值的比较,最终会帮助他们渐渐理解每种面值的钱究竟能买什么东西。
&&&&以下一些例子反映了孩子们对钱的初步认识过程。
&&&&案例一:关于花钱的最早记忆就是在我三岁的时候向妈妈要了5美分买糖果。那个时候,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枚硬币,它用一种我不知道的办法从其他人那里换来了糖果、洋娃娃还有其他好东西。
&&&&案例二:我小时候从来没想过关于钱的事。当我和大人一起出去的时候,总是由他们给我买东西。所以渐渐地我就认为,钱是只有大人才能用的东西,等有一天我长大了,我才能像他们一样用钱。
&&&&案例三:我关于钱的最早记忆就是钱是用来买东西的,只要人们需要,随时随地都可以用钱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案例四:我记得大概四岁的时候,我宁愿要五分钱的硬币也不要一角钱的硬币,因为五分钱的硬币看起来更大一些,所以我觉得它可能更值钱。相对于一个五分钱的硬币,我更喜欢五个一分钱的硬币,因为我觉得我可以用它们买到更多的东西。
&&&&在下面的两个真实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四、五岁的孩子们对于数字和金钱价值的看法。
&&&&案例一:在我四岁生日那天,爸爸给了我五十美分作为生日礼物,我简直高兴极了,马上跑到哥哥那里向他炫耀。他立刻从兜里掏出五枚闪闪发光的一分钱硬币,让我跟他交换。我对他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把我那枚灰突突的硬币换给了他。我跑到爸爸那里给他看我和哥哥换的钱,结果爸爸告诉我,我的钱比原来少了,这让我非常失望。但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多的旧钱换少的新钱。
&&&&案例二:在我三岁生日时,祖母给了我五美元硬币作为生日礼物。妈妈帮我把它放在架子上的一个盒子里。趁着妈妈转身的时候,我爬上椅子从盒子里拿走了那个‘一分钱’。还没等妈妈转过身来,我就跑出了门,顺着街一路跑下去。当我跑到一家杂货店门口的时候,我发现妈妈在后面追我,她跑到我跟前,让我交出手里的东西。我告诉她我只是拿了‘一分钱’去买糖果。不用说,最后她把钱拿走了,不过我还是得到了我想要的糖果。
通过上述这些例子,也许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钱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超链接
&&&&“犹太式”财商教育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财商很高的民族,他们关于财富的智慧带给当今的人们很多启示。在犹太人的亲子教育中,家长们会经常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这是一种在犹太民族中流传很久的教育理念。
&&&&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是有着很强的科学性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3岁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以及身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阶段,国外的经验也证明:3岁正是对儿童实施财商教育的重要启蒙年龄。
&&&&教会孩子怎么存钱
&&&&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了解钱的面值大小是个难题之外,对于钱的时效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让孩子们认识到,钱不仅可以买他们现在想要的东西,还可以攒下来,在将来的某一天买他们想要的东西。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小孩子在当下没有什么太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多半不会对钱表示出特殊的兴趣。
&&&&我们曾做过试验:假设一个四岁大的孩子想要一个价值五分钱的东西,那么他就不会要一角钱,两个五分钱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他知道将来可能还会用钱买别的东西,但他还是很难想到要把那剩下的五分钱留下来。所以,在五岁之前的这个年龄段,孩子很少会为将来要买的东西而努力攒钱的。
&&&&不必为将来担忧,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然而,如果家长们对这种态度不加以引导和点拨的话,则有可能会使这种态度伴随孩子的一生。一般情况下,那些不关心将来的人同样喜欢花钱,并且他们也总是能够积极地攒钱去买那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对于相对长远的事就没那么大兴趣了。这样的人通常不愿意节制自己短期的日常花费,也很少想到要为将来做点准备。
&&&&还有一些人正好相反,他们总是夸张地认为,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会大量地需要用钱,总是担心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自己会因为没有准备足够多的钱而陷入困境。所以他们总是节衣缩食,一分钱掰着两半花,结果一辈子的生活就这么战战兢兢、清贫困苦地过去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有计划地为将来的某种享受而有意识地努力存钱,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好好享受一番。&一个人是重视当下还是关心将来,往往和他儿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们不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金钱观的引导和训练,就会使孩子们对于金钱的价值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一些家长认为钱本身是有价值的,而没有把它当成是实现愿望的一种手段。他们想尽办法攒钱,却没有想过攒这么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为了模糊的愿望省吃俭用,却不愿意让钱带给他们实现愿望的满足感。这些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往往会让他的孩子们也认为钱本身是有价值的,以至于他们也开始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盲目地把零用钱都攒起来,却从来不知道拿这些钱干什么用。
&&&&钱是怎么来的
&&&&钱是可以用来买东西的。当孩子们对这一点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他们接下来就会考虑“钱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
&&&&许多四岁大的孩子都喜欢问什么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当一个孩子问他的爸爸妈妈“钱是从哪儿来的”时候,父母们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很笼统而含糊的。家长们会告诉孩子:钱是工作换来的,或者是家里某个人赚来的。
&&&&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钱的来之不易。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赚钱,比如让他们帮妈妈洗碗,洗一次碗付五美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通过切身经验体会钱的来之不易。相反,如果孩子想要用钱时就向家里伸手要,而家长们又有求必应,那么孩子们将永远也学不会珍惜金钱。
&&&&钱只是一种衡量价值的标尺,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对于这个问题,就连很多十分聪明的人恐怕也很难真正理解这一点。钱的价值在于它作为一种媒介,可以方便人们在不同的价值之间进行交换。钱的数量代表了付出劳动的多少以及可能获得满足的数量。许多人都看不透这一点,以至于他们认为政府造钱就是在生产价值。还有很多人寄望于不创造价值就能得到钱,换句话说,他们是想不劳而获。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无异于把别人都看成是傻瓜,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别人那里弄到钱。
&&&&一个人的财富观在孩童时期就如一张白纸,成人世界给它什么样的影响,它日后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及时给他们以正确的财商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成人以后更聪明地对待财富,从而好好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资料链接:
&&&&孩子的金钱观
&&&&中国的孩子一向是手上不带钱的,父辈们也觉得孩子就要像个孩子,跟钱扯太多了就不是纯洁的孩子,而且认为有钱在手孩子很容易学坏。但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这种观念还行得通吗?孩子真的手上有钱就会变得挥霍,长大就真的自然会有理财能力吗?新的社会体系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
&&&&随着生活水准日益提高,一面是家长越来越舍得为孩子花钱,而另一面则是多数孩子手上并无现金,也没有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过理财知识。
&&&&8岁前不到一成孩子有零花钱
&&&&广州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但孩子的零花钱并不是家长的焦点所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有3~8岁孩子的家庭中,超过半数的家长从来不给或偶尔给孩子钱,约有30%的家长不定时的给孩子一些零钱,只有不到10%的家长会有意识的给孩子零花钱。而且,有教育孩子认识金钱、懂得消费的家庭不足8%,还有家长把“我们家的孩子从来不带钱”当成荣耀。在未来计划方面,不少家长都直截了当地说“没有想过在孩子多大的时候给他零花钱”。
&&&&传统与现实有矛盾
&&&&孩子的零花钱一向是跟家庭收入、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家长会有更多的钱用在孩子身上。照理,我们的孩子也该有支配钱的机会了吧?但是,在我们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用不着带钱,因为家里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孩子手上持钱不但没什么用,还容易滋生乱花钱的恶习。
&&&&中国的传统是“君子不言财”,家长们也习惯了“小孩子不要跟钱牵扯不清”的传统理念,但社会在进步,就连新教材也开始教导孩子何谓金钱、金钱的价值,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不懂钱为何物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孩子普遍有支配金钱欲望
&&&&在我们的采访中,所接触到的孩子都希望能掌握一些属于自己的金钱。
&&&&他们认为,因为现在是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消费信息、金融资讯会影响、吸引着他们,使他们不期然产生各种消费、支配金钱的欲望。
&&&&而我们家长通常习惯性地漠视孩子渴望自主权的需要,不但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还会遏止孩子尝试独立的机会。给钱的同时教会理财
&&&&其实,在生活变得宽裕的现在,固定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未必导致孩子养成挥霍的习惯。掌握零花钱的数量与去向对于家长非常重要,让孩子掌握金钱,不仅能满足孩子对金钱的支配欲望而且能让孩子从小学习理财的能力。零花钱该如何花,应让孩子自己说了算。不能一味满足其愿望,或否决孩子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理财的愿望得到实现。
&&&&当然,精明的家长给孩子钱的同时也会配合教会孩子理财技巧,譬如让孩子学会记账、比价、讨价还价、量入而出……孩子在自由支配金钱的快乐中,不知不觉学会巧妙理财,家长在指引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的钱花往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另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以劳动的方法取得金钱,令孩子既了解金钱来之不易,也学会对待金钱的态度与科学理财。
用卑鄙手段得来的财富,将像烟消云散一样很快消失。——日本谚语
&&&&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
&&&&——比才
&&&&一件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投入热心和持久的耐力之外,最重要的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当然也是如此。在本章中将给家长们介绍一些普遍适用的财商训练方法,也建议读者朋友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家庭状况,摸索出适用于自己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来。
&&&&财商训练并非限制花钱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们调查小组对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目的是想了解他们接受过哪些财商教育。调查的结果证明,很少有家长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财商教育,或给他们提供应有的训练。即便是有少数父母对孩子进行过一些财商训练,但也只是凭着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偶尔为之。他们很少考虑到,孩子当下的挣钱和花钱方式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多的家长只是象征性地鼓励孩子们存钱,禁止他们乱花钱。
&&&&在调查中,一个年轻人说:“小时候我从来没有过固定的零花钱。我挣的钱很少,花的也不多。我需要的一切,家里都能给我提供。我父母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自己拿着钱。”
&&&&一个女孩说道:“爸爸妈妈从来不给我固定的零花钱。从三岁到六岁我几乎没什么机会花钱。无论我去哪儿玩,都有妈妈或是比我大的人陪着,而我也只是偶尔想买个棒棒糖而已。”
&&&&“在我十二岁到十八岁的时候,我爸爸每隔几天就会给我一点钱,让我买车票、冰淇淋、电影票或是诸如此类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花费,爸爸妈妈都会给我。我也总是告诉他们这些钱是怎么花的,特别是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看球赛或是一些其他娱乐,我更得向他们做详尽的汇报,他们可不想看到我为追求享乐而乱花钱,像其他人一样到处去胡闹。”
&&&&对于那些能够对孩子进行一定财商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是这样回忆的。
&&&&“小时候我的零花钱多半是我自己赚的。嗯,当然是从爸爸妈妈那里赚的。他们会给我一些家务活干干,比如帮他们倒垃圾,我会赚五美分,周日洗一个碗会赚两美分。这些钱由我自己支配,买一些我喜欢的东西,有时爸爸妈妈也会给我一些建议,告诫我不要乱花钱。”“我会向父母要零花钱,但要来的零花钱往往要报告去向,不能算是自由支配。从十二岁以后,我都是通过做家务或给邻居帮忙赚零用钱的。我可以按照我的愿望花这些钱。但一开始爸爸妈妈也会监督我,不让我乱花。”
&&&&由此可见,在家长的心目中,最重要的“财商教育”就是不要让孩子乱花钱。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不能让孩子只认识钱
&&&&除了要教育孩子们认识金钱的价值与意义之外,家长们还要鼓励孩子有仁爱之心等其他品格,不能让他们只知道掉在钱眼儿里,唯利是图。下面这些例子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案例一:我小的时候没有固定的零花钱,但有时候我会给爸爸妈妈跑跑腿,替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会给我一些零花钱作为鼓励。爸爸妈妈从不阻止我买自己要的东西,但他们也会告诉我花钱的时候不能自私,不能只想到自己。所以在学校有募捐活动时,我通常会把零花钱捐出来。
&&&&案例二:在家里我几乎没接受过什么财商训练。当我有钱的时候我就花,没钱的时候就不花。但我十分清楚地记得,父母一再告诉我花钱要诚实,一定不能靠借债度日。
&&&&在下面的这个例子中,这位母亲很显然是在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掌管钱,学习钱的价值,为将来掌管更多的钱做准备,她的做法很成功。
&&&&案例三: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常常把薪水交给妈妈,让她帮我保管,等我要用的时候再和她要。但后来妈妈坚持要我自己管钱,安排自己的支出,我觉得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务经历。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我能花多少钱,或者该怎么安排这些钱。我现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并且有了很大一笔存款,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要感谢妈妈。
&&&&还有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财商教育进行得更早一些。
&&&&案例四:从六岁到十二岁我都没有固定的零花钱。我的衣服以及我想要的东西都是由爸爸妈妈买给我。因为我们住在农场,所以我也没什么机会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去买一些小玩意儿。直到十四岁我才有固定的零用钱。我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衣服和其他的东西,爸爸妈妈会根据我的需要给我钱。我每个月都能得到十美元零用钱。我除了用这笔钱买书和学习用品,剩下的还可以买一些我喜欢的东西,只要我的要求不过分,这些钱绰绰有余了。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对孩子进行财商训练,并不是简单地教孩子如何赚钱、存钱、花钱,而是要让孩子们在与钱打交道的一切事务中培养好的品质和道德。比如不欺诈、不自私、不要举债、要有仁爱之心,等等。
&&&&超链接
&&&&财商教育
&&&&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理财观念、理财能力、创富欲望、事业潜能。家长们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因出版《富爸爸穷爸爸》而享誉世界的罗伯特·清崎说:“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就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比如债主、奸商、警方,甚至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很高的代价。
&&&&金钱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优渥、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那么金钱常常会扮演‘罪恶之手’的角色。”
&&&&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状况
&&&&在那些不怎么富裕的家庭里,因为家长们总是要精打细算地安排每一项生活开销,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在无意识当中教会孩子怎么正确地花钱。有一个出身贫困的受访者这样回忆他的父母。
&&&&“爸爸妈妈总是定期存钱,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最使我受触动的还是妈妈。她只买她真正需要的东西,从来不乱花钱,不像别的女人经常要买点小玩意儿。另外,她从来不买便宜货,只挑那些质量好而且耐用的东西买。用她的话来说,这样既省钱又不降低生活品质。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精明消费的习惯。遇到喜欢的东西,我不会立马冲上去买下来,而是要等上一个星期。往往是只消三两天的时间,我就会发现自己心血来潮喜欢的那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用途,也就打消了购买的念头。这样的策略帮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还有一个受访者是这样回忆自己的早年生活的:“因为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所以我很少向爸爸妈妈要钱。如果实在需要钱用,我会仔细地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以确定我要的这些钱不会对家里产生太大的影响。在我们家,钱不是什么秘密,爸爸妈妈允许我自由支配自己的钱,他们相信我不会做蠢事。我也只把钱花在必需品上。很小的时候偶尔也会买几颗糖果和哥哥姐姐们分着吃。贫穷的生活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使我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甚至到了有点吝啬的地步,但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贫穷虽然并不受欢迎,但它却是一位进行财商训练的好老师。在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中,孩子们往往很早就对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了解,通过观察父母的日常活动,他们得到了很好的财商训练。
&&&&“每次爸爸妈妈采购回来总会教我们一些东西,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讨价还价的。还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会买这件东西而没有买另一件。父母还会教我们兄弟几个农场里的东西都有什么特点,哪些东西可以卖上好价钱,为什么其他的东西不能卖这么多钱。我现在是个商人,很少做亏本的生意,想想这和我小时候受到的熏陶有很大关系。”
&&&&还有人说:“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告诉我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什么样的。这让我很早就意识到不能乱花钱,为了以后的日子更稳妥,就要把挣到的钱攒起来。我还在暗中常常把穷人和富人作比较,每做一项决策的时候都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这种思考方式使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帮我更有效地使用手中的钱。”
&&&&还有一些聪明的家长,虽然他们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在提高孩子理财能力的实践当中,他们会通过赋予孩子们一种“主人翁”精神来训练他们打理财富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例子中,这位父亲就是以这种方式悄悄地影响着他的孩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尽管他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在我13岁的时候,爸爸给了我一头猪,就是那种小猪仔,然后告诉我怎么把它养大。这头猪给我增添了很多乐趣。三年之后,我把这头猪养得膘肥体壮,并用它换了一头公牛和一头小母牛。我感觉自己立马就是个富人了。自从那时起,我的零花钱就没缺过。我想这可能是爸爸不想让我去城市打工想出的小花招。那个时候,为了让男孩子留在农场里,很多家长都想办法让孩子们做自己的‘小生意’,自己赚钱自己支配。这种主人翁的精神虽然没有让我发大财,但却让我感到:努力工作,使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另外一个相似的例子中,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这样说道:“在我小的时候,父母给了我一匹小马、几只羊、几头小牛犊,还有一块耕地,他们教我自己种地、养牲畜。通过种地、卖粮食和养牲畜,我学到了很多生活技能和理财的把式。我想这是我所受到的最好的财商教育。”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男孩从一开始对钱一无所知,但是由父母和成年的哥哥、姐姐们在处理家庭事务时,经常带他旁观和学习,耳濡目染之下,他开始对理财产生了兴趣,并自己找到了一份卖报纸的工作,不但使自己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接济家用。&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不论你的家境如何,作为家长,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示范和教育。比如,如果家长们能够做到会理财、有计划地用钱、有节制地安排家庭的开销,那么无形当中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如果相反,家长在超市里限制孩子花钱,自己却在商场里一掷千金,这样的家长是很难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的。关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会在这本书后面的内容里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财商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
&&&&财商训练正如学校的教育一样,它的效果会因人而异,有心的家长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摸索,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以下几个典型的财商教育例子,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搜集整理而成,仅供朋友们参考,不必把它们当作万能公式来套用。
&&&&案例一: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固定的零用钱。我只有通过给邻居干点零活,比如拉煤、扫院子、刷墙挣点小钱。在家里我也必须做这些事,但是没有任何报酬。父母很少干涉我怎么花钱,他们只是鼓励我要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我通常要攒好几周的钱才能买一个渴望已久的玩具。这使我懂得挣钱很难,所以我总是很小心地有计划地花钱,花自己挣的钱会格外的珍惜。
&&&&很多家长只知道提醒孩子不要乱花钱,却不知道如何教孩子该怎样正确地花钱。
&&&&案例二:我获得零用钱的方式只有一种。一开始爸爸妈妈就教我,如果要钱的话就要告诉他们,但他们从来没告诉我应该攒钱,我也不记得他们曾给过我什么特殊的零用钱。我必须告诉父母我要用钱干什么,如果他们觉得没问题,就会给我钱。
&&&&有时候,父母们财商教育的计划虽然明确,但却不能够坚持。下面的例子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案例三:从六岁到十二岁,我都是有想要的东西时才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十二岁以后,爸爸妈妈改变了方法,每周给我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但是我不喜欢这样,还是喜欢原来的方法。所以爸爸妈妈只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又像从前一样给我零花钱了。
&&&&良好的环境以及父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使孩子受到更好的财商教育。下面的例子将各种财商教育的方法综合到一起,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案例四:我记得小时候当我想买糖果或是冰淇淋时,就会向妈妈要钱,妈妈每次都会给我一点钱,但最多不超过五美分。后来我通过给妈妈跑腿,或是把邻居家的婴儿推出去晒太阳等也能赚一点零花钱,根据时间的长短和路途的远近,钱数从五美分到十美分不等。在我大约十岁的时候,妈妈开始每个星期给我五分钱,并且她从来不会问我用那些钱干什么。&&在我十二岁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乡下的一个农场,我开始有了更多的赚钱路子,例如:摘浆果、蔬菜和水果。我还可以自己开辟一个菜园种蔬菜和水果,然后把它们拿到市场上去卖,挣的钱都归我自己。从此,妈妈就不再给我零花钱了。我记得搬到乡下的第一个夏天,光卖浆果我就挣了十美元,我对此非常满意。虽然别的孩子得到的零花钱可能比我多,但我却因为花自己赚的钱而有更大的自由度,不必向家长报告我的钱都是怎么花的,我很享受这份自由。我小时候的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钱的价值,在我成人以后会很轻松地计划各项开支,知道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案例五: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并没有固定的零花钱。当我想买东西的时候,我会向爸爸妈妈要。那时候,我非常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做零活赚属于自己的钱。在我十四岁时,妈妈开始每周给我固定的零花钱。另外,我也能时不时地挣点零花钱,或是帮人看小孩,或是帮我哥哥在信封上写地址(他当时正做这样的小生意),有时候还帮别人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我很高兴能这么赚钱。
&&&&我永远都记得我是怎么赚到第一笔钱的。我接替了哥哥已经做了几年的一份工作——帮人去图书馆借书或者还书。我那时大概十岁,每个星期六或者星期三,我都会去几家固定的‘客户’那儿取书,替他们把书还回图书馆,同时再帮他们把要借的书带回来。还一本书是两分钱,每次我都能挣二十到二十五美分。
&&&&案例六:我在上文法学校的时候,学校和银行联合开办了一个储蓄银行,我也开了一个账户,存了一些钱,有三分的、五分的,过生日的时候还能我通常收到二十五美分,加上另外一些特殊场合收到的钱也被我存了起来。这让我很快在伙伴中间成了一个‘小富翁’。
&&&&案例七:上小学的时候,我非常喜欢5月份的“五朔节游乐会”。许多家长们没有时间帮孩子做过节用的纸王冠、头盔和花篮,所以我会买很多棉纸帮他们做这些东西。这让我赚了很多钱,甚至我的哥哥们缺钱花的时候都会向我借钱,有时会借十美分或者更多,而我则会向他们收取一分钱作为利息。
&&&&案例八:从孩提时候起,我的父母就鼓励我自己买东西,所以我总是想着怎么才能用最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当我和姐姐们长大一点的时候,妈妈就让我们管理家里的餐费开销,每个人负责一年。我们的任务就是计划每天家里人的饮食开销,要把花销控制在预算之内。从这样的经历中,我又学会了应该怎么节俭、怎么合理安排财务和计划开支。下面的这个例子很有趣,让我们看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结果又会是怎样的。这位女士存不下钱是因为她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不会节制自己的花销吗?他的父母不给她零花钱是因为他们认为她不会把钱用到正当的地方吗?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都认为这位女士应该接受财商训练。
&&&&案例九:从六岁到十八岁,我的零花钱都是向父母要的。当然,在这中间我也会干点零活挣点小钱,但是非常有限,根本就不够我花。现在我知道,过去父母给我超出我用度的零用钱可能是他们想让我安心学习,不去想别的事情。这种情况一直到我成人以后。以至于到现在,我的收入也算不错,但我从来都攒不下钱,不管有多少我都会花得一分不剩。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财商训练的方法是很多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看似不经意中进行的。家长们虽然并没有什么精细的规划,孩子们也是在无意当中学到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事实证明,如果家长们在这方面想得更多一些,言传身教的多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
&&&&资料链接:
&&&&如何教孩子认识金钱
&&&&只要刷卡就OK?你告诉过孩子信用卡和付现钞的区别吗?
&&&&已经好多年了,我习惯用信用卡结账,既方便又安全。那天我在商场里看中一条精美的钻石项链,试戴了一下,果然光彩照人,可是价格不菲,正当我“依依不舍”地将项链还给营业员时,6岁的女儿仰起小脸说:“妈妈,真好看,你买吧!”
&&&&我说:“太贵了,妈妈没有那么多钱。”“你可以刷卡呀!”女儿说。是呀,我可以刷卡,可以先透支!我心动了,让营业员开了票。女儿高兴地拉着我去了款台,她看我掏出卡,兴奋地说:“妈妈的卡什么都能买,我以后也要一张,买好多的东西。”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我传达给女儿的消费观?那条项链我没有买,我对女儿说:“卡里没钱了。”她不相信,“卡里不是永远都有钱吗?”
&&&&我们必须教孩子分清信用卡和现金之间的关系。下次当你买100元的衣服时,请拿出10张10元钱的钞票,并告诉孩子付过钱才可以拿走衣服。不要发送错误的信息:我没有钱,所以我用信用卡结账。而是应该向孩子强调使用信用卡是因为方便快捷,而每个月还要向银行还清从信用卡上花掉的钱。&孩子的问题:钱,在孩子眼中具有神奇的力量,它隐含着“我是否安全?”的问题。如何淡化金钱的神秘性呢?最好的方法是认真地聆听孩子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作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如果我们回避问题或是回答“这个问题不好”,孩子不仅会怀疑是不是钱有什么问题,更会担心失去安全感。针对几个典型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你挣多少钱?”——学龄前的孩子提出这个问题,他真正希望知道的是“我们有足够的钱吗?我是安全的吗?”我们不需要给他准确的数字,只需诚实而肯定地回答,可以说:“我们有足够的钱给你舒适的生活,把你照顾好。”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他则更希望知道数字以了解我们的财政状况。专家建议我们采取公开的态度,可以告诉他准确的数字,或者把数量限制在某个合理的范围内。
&&&&“我们富裕吗?”——孩子喜欢和别人比较,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当孩子问这个问题或是类似的“我们很穷吗?”表明他想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按上面的方法回答他,如果我们比邻居或朋友富裕得多,也应该如实相告。孩子将明白他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但还应进一步说明:“我和你父亲挣得比较多,但是金钱买不到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爱情、友情。”
&&&&“我们没钱买吗?”——当你的孩子这样大声地质问你时,你可以回答:“钱不是重点。问题是我们需不需要在这上面花钱,还是把钱花在更恰当的地方”,而不要使用“我们买不起”,因为孩子可能很快就看到你买了其他的东西,暴露了你的谎言。
&&&&为了避免让他成为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者,我们必须传达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在做决定时,钱是被考虑因素之一,而不是根本”。
&&&&如果因为东西不值或预算的原因说“不”,最简单有效的说法是“我认为这件东西太贵了,不值这个价钱。”并借机同他讨论价格和品质。还可以讲讲等待的快乐,例如我们如何等待衣服打折,如何存钱等到休假时去旅游。
&&&&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和他交流价值观,告诉孩子钱是中性的,不分好与坏;钱是一种工具,可以用于提供舒适的生活,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你会失去工作吗?”——孩子可能从各种渠道听到有关失业的话题。如果我们有信心,就应该告诉孩子,让他感到生活是安全的。如果自己同样担忧,请衡量孩子的承受能力,告诉他家里的存款和收入。无论如何请正面回答,遮遮掩掩只能使孩子更担心。
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着两种快乐。——塞·约翰生
&&&&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英国谚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中国谚语
&&&&多数情况下,花钱的过程都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花自己手中的钱。不过,孩子花钱找乐儿的方式和成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大人们在这个方面常常会犯错误:总认为自己在如何花钱方面要比孩子更高明、更正确。事实却并非如此。
&&&&金钱带给孩子的快乐
&&&&很多时候,大人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显得一厢情愿或者自以为是。就拿怎么花钱找乐儿这件事来说吧,虽然相当多的成年人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如何花钱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但他们却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有能耐去教孩子们更快乐地用钱。
&&&&事实上,孩子的愿望往往是不同于成年人的。比如,一个孩子用五分钱买到了他非常想要的东西,虽然当时那种满足感很短暂,但是当他长大成人以后回想起这段经历时,也许仍然会认为当时的那种快乐是现在用五块钱也买不回来的,是无法代替的。但大人们却不这么想。家长们常常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当然地认为把钱花在能带来长久快乐的事情上才是正确的,而把钱花在只能带来瞬间快乐的事情上是不值得的、是愚蠢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把成年人的经历和感情作为一种标准,拿来衡量孩子们的快乐和满足,这会使他们经常低估孩子们喜怒哀乐的价值。
&&&&为了让家长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这一事实,我们对很多中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问他们关于钱的最早记忆是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和伤心的事。下面的这些回答为我们展示了钱带给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案例一:关于钱的最早记忆大概是在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我舅舅和舅妈来我家串门,舅舅给我了一美元钞票,让我和表弟一人一半(表弟和我差不多大)。我和表弟很快就找了一把剪刀把钱剪成两半,我们俩一人一半,一起奔向糖果店。结果伤心地发现糖果店的老板根本不收我们的钱。
&&&&当舅舅听说这个‘噩耗’之后,又给了我们一枚一美元硬币,又帮我们把剪成两半的钞票重新粘好。
&&&&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中的一样,四岁大的孩子理解的“一人一半”就是如此!他们这么做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只是大人们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会像他们一样去理解“一人一半”的真正意思。&&案例二:与钱有关的非常的愉快经历是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去城里买过东西。但是有一天,妈妈终于答应让我去了。我带着崭新的两美元出发了,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逛那些大商场,看到什么都感到惊奇。上上下下那些公共汽车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我曾有过的最愉快的花钱经历。
&&&&一个小伙子的童年经历和上面这个女孩正好相反。
&&&&案例三:关于钱的最深刻记忆是一次非常难过的体验。那时我大概八岁,妈妈认为我不应该把钱用来买糖果,她坚持要我用攒的钱买衣服。我非常不情愿地照做了,当时我甚至认为没有什么比那件事更让我伤心了。
&&&&上面这个例子就十分典型地说明了大人和孩子在用钱上的极大不同。对于大人或者某些孩子来说,能用自己攒的钱去买衣服是一件非常高兴和值得自豪的事。关键这是他们自己十分自愿的,而如果像上面的例子中的那样,被强迫着按照大人的愿望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孩子们当然不会开心了。
&&&&下面的例子表明,家长如果想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就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属于他们的小小快乐。
&&&&案例四:我觉得聪明地花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当我计划每件礼物要花多少钱,都买些什么礼物送亲友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大的,我非常喜欢帮弟弟妹妹们罗列圣诞节购物清单。他们和我一样,认为在圣诞节的时候用自己的钱买礼物送给小伙伴很重要,它意味着努力的工作、计划、估算,一点点牺牲和无尽的乐趣。它让我更加仔细地花钱,平时也不敢浪费。
&&&&案例五:我们在平时有很多挣钱的方法。我们住在乡下,所以每到夏天我就会去摘浆果,然后把它们卖掉;我的祖父还会让我们帮他摘黄瓜,一筐五分钱;大人们还会让我跑跑腿,做点杂活,这样也能挣点小钱。爸爸妈妈经常会给我们钱,但数量都很少,只有加上我们自己挣的钱才够花。不过正是因为花自己挣的钱,才会让我更开心。
&&&&在花钱当中认识钱
&&&&正如学游泳的人一定要下水才能熟悉水性,才能学会游泳一样,要想让孩子们认识金钱学会打理金钱,就必须让他们在花钱的过程中去认识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常常是孩子们被家长在口头上谆谆告诫钱是有用的,却不曾真正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钱的用处到底在哪里。家长们担心过早地让孩子接触钱会造成不良的习惯。其实,这主要是源于家长对自身的无法掌控,源于他们在理财方面的不自信。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直到孩子长大以后,开始自己支配钱的时候他们才知道钱的真正威力在哪里,才会明白获得金钱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事实上,只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学会如何用钱买东西,了解钱可以满足他们的哪些愿望,他们在财商方面的成长往往会给你很大的惊喜。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在了解到用钱可以买东西之后,孩子们才能有动力去赚钱。所以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告诉他们钱的正确用途,并引导他们在实践正确地使用金钱。可以让他们试着自己去买一些小东西,或是让他们去看别人怎么买东西。有些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否则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给孩子花钱的自由
&&&&很多家长都不让孩子乱花钱,即使偶尔一次也不行,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实时监管和绝对的禁令也许能防止孩子们一时乱花钱,但对于他们的财商教育并没多大益处。
&&&&一位女士在回忆有关花钱的经历时提到,她曾经屈服于母亲的威势之下。
&&&&“妈妈有时会给我和弟弟零用钱,并给我们每人一个盒子,希望我们能把钱攒起来。只有在圣诞节或是家里有人过生日时我们才能动用盒子里的钱。但我认为那些钱是属于我的,他们没有权力不让我花。所以我总是偷偷地买我想要的东西,其实我是非常希望和家里人一起分享的。我做的‘坏事’还不止这些。我弟弟总是不舍得用他的钱买东西,所以他攒的钱就比我多。所以,为了不让妈妈发现我在偷偷花钱,我只好暗中‘偷’弟弟的钱。妈妈是个比较粗心的人,所以她一直没发现我的‘秘密’。”
&&&&很明显,如果家长限制孩子花钱,但又不能进行全方位监管的话,其结果可能造成恶劣的影响,就像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那样。所以家长就应该想清楚:对孩子管得越严,最后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相反,如果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度,他们撒谎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出问题的情况也会相对减少。
&&&家长们应该明白:有时候应该让孩子自己学着做选择,自己做决定。家长们能够在一旁给孩子提出建议并帮他们分析购买不同商品的利弊,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家长也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即便是他们做了错误的决定也没什么不好,因为把教训和那些成功的经历作比较,孩子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更有利于他们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简单和生硬的说教无法做到的。
&&&&那么家长何时应该对孩子们的花钱行为进行指导呢?下面的例子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根据一些专家及我个人的一些调查发现:孩子们一旦学会了用钱买糖果之后,他们很快就会在自己的经历和小伙伴的经历之上变得精于此道。比如,他们会慢慢地学会用有限的钱买最多的糖果,尽管糖的质量可能相对要差一些。
&&&&在芝加哥,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每周花在糖果上的钱竟达到10到25美分。这不仅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对他们的财商教育也没什么好处。他们不仅养成了钱一到手就花掉的习惯,而且买东西的经历也只有买糖果这么一种。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们能够聪明地介入,给孩子们一些有益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建议孩子把买糖果的钱攒下来去买一件能让他玩一个星期的小玩意儿,这种改变对孩子来说可能无异于一场革命。由此他就会知道,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花。
&&&&超链接
&&&&教育的禁果效应
&&&&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意思是越被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去做。这种心理效应在孩子的教育当中最容易出现,即越“禁”越“犯”。它与孩子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处于三至八岁的幼儿,家长和老师的禁止其实就意味着鼓励和怂恿,他们会被这种阻止所鼓动,偷偷地做那些大人不让做的事。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引导,而不能粗暴地禁止,否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心理。
&&&&资料链接:
&&&&让你的孩子学会花钱
&&&&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零用钱?给多少才是合适?如何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孩子无节制的消费,如何纠正?经济社会中,作为有经济头脑与时俱进的妈妈们都要进修一门新功课——儿童理财教育。
&&&&在整个理财教育中,要先从意识上进行疏导、然后在概念上进行确认,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加深印象,然后再回到对方法的指导,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随着孩子的长大,在这个循环中,需要在内容上不断跟进、变化,让整个教育一致和完整。让我们看看FQ的高手妈妈与孩子谈钱的经验吧!
&&&&6岁之前教育原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属于好奇期,家长可以在这个阶段先给孩子关于钱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给孩子提供一些使用钱、衡量价格的机会。比如说在超市中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如何记录自己的花销,为宝宝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和训练孩子:3岁的孩子一起认识钱币,让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让他知道钱是做什么用的;教4岁的孩子了解身边常用商品的价格,知道每枚硬币值多少分;孩子5岁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知道如何到商场、超市购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有自己的小储蓄,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计数大量的硬币。
&&&&7~12岁教育原则:进入学龄的孩子可以适当地自由使用零花钱。比如部分自己使用,部分由父母控制。当发现孩子自己能够处理时,家长可以逐渐减少控制。还可以和孩子去银行,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专业名称。只要经过适度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做到:7岁在超市能看价格标签;到银行参观,知道银行是做什么的;8岁在银行有自己的储蓄户头,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需要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了解自动提款机,了解关于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基本知识;12岁能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初步了解如何计算利率,以及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2岁以上教育原则:孩子开始进入中学,就可以对各种财务工具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实践机会。孩子需要有自己的“小金库”,去使用和管理好自己的财产。家长可以鼓励他进行一些自主赚钱的工作,并且需要鼓励他对于家庭以外的人或者社区进行服务。可以教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投资和保险的知识,挖掘他们的财务潜能。这一时期的孩子应该做到:13~14岁到证券行参观,了解股票和债券的初步知识;开始参与家庭理财的讨论、规划;有相对长期的储蓄目标;15~16岁学习保险的知识;开始参与打工、商务等工作实践;了解网上理财购物17~18岁了解税务的原理;可以自己计划、支付相对大笔的开支。
&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陀思妥耶夫斯基
&&&&金钱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我们应该知道它的领域。并把它限制在那里;当它想进一步发展时,甚至要把它们踢回去。——卡莱尔
&&&&让孩子多经历一些买各种东西的体验,对于他们的财商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然,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如果零用钱过于宽裕的话也不是一件好事,那样就会使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会精挑细选,更不会控制欲望。渐渐地就会养成大手大脚地花钱的坏习惯。
&&&&限制零用钱的数量
&&&&在对一些孩子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芝加哥的中小学生中,当他们被问及“如果你有1000块,你都会买些什么”时,那些穷孩子想要买的东西数量是那些富孩子的四倍。这说明穷孩子因为零用钱的支出有限,所以他们在花钱的过程中会更加精打细算,对一些东西会更有概念,对自己的需求也是心中有数。而富孩子们则因为可以大把地花钱,而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模糊。
&&&&作为一个正常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我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我们也十分清楚,那样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美好的。一个人只有心愿尚未达成,梦想尚未实现,他才会不断努力,积极向上,这时他才是幸福的。这种不满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
&&&&基于这种人之常情,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应该比他们想要的要稍微少一些为妥。对于那些经常和富孩子在一起的穷孩子来说,这种安排尤为必要。因为在富孩子的带动下,他们想要的东西往往超出了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对于那些富孩子来说,家长们也应该监督他们的花销,不要让他们超出了应有的水平。适度地限制零花钱的数量对于孩子的财商训练绝对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家人或朋友挥霍无度,那么这种限制的方法也会是收效甚微,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花钱和挣钱也一直是一个难题。如果孩子的小伙伴们在花钱方面都是大手大脚,那么他也会有样学样跟着走。在同班同学的小圈子中,这种攀比的风气很容易蔓延开来,影响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个孩子都会争相讲述某某是如何“潇洒”地花钱的。结果就是孩子不管家里的实际经济状况如何,都向花钱最大方的孩子看齐,一味向家里要更多的钱。如果他们成功了,就会引发下一轮的攀比风潮。身为家长,又很少有机会在一起讨论有关孩子过度花费的问题,所以对孩子们的这种攀比之风总是觉得独木难支,束手无策。相互攀比的风气在高中学生中最为明显。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因为不能像同学一样自由花钱而感到莫大的耻辱。孩子们认为家长不给他们更多的钱是不合理的,所以很多孩子为了能有更多的钱,他们往往不惜偷家里的钱,多数情况下是拿父母的钱。甚至很多孩子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被发现了也不能算偷,因为拿的是自家的钱。这样的想法如果进一步演化,就会导致孩子们去偷别人的东西或是通过一些非常不光彩的手段赚钱。
&&&&超链接
&&&&中产阶级
&&&&译自英文middleclass一词,本意为中间阶层。意思是“介于高收入阶级(upperclass)和低收入阶级(lowerclass)之间的阶级,特别是指主要由具有共同社会特征和价值观的商人、专业人士、官僚和一些农民技工组成的一个庞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组合”。
&&&&按照经济学教授KathyWilson的定义,依据1999年所有美国家庭年收入由低而高排列,则最低的20%以$17000封顶,最高的20%以$76000开头,而年收入在这两个数值中间的就是middleclass。
&&&&还有另一种计算方法是依据1999年美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取全美国家庭年收入中间值$40800的80%和120%为下限和上限。这样计算的结果把中产阶级的家庭年收入范围定在$33000到$49000之间。另外,除了在收入上达到这个标准之外,中产阶级还要拥有净资产、医疗保险和信用卡;再有就是家里至少有一个人拥有大学毕业文凭。具备了上述条件,基本上就属于“中产”了。
&&&&当手上有了钱之后
&&&&对于孩子们来说,手上有了之后都会面临两种选择:是马上花掉?还是攒到足够多,然后用它买更好的东西或者等需要的时候再花?这种比较,是财商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大多数成年人都会倾向于把钱攒起来,而孩子们多半都希望能够马上用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孩子们会接受家长的建议,但是他们心里并不一定认同这种做法,除非他们有过亲身经历,明白把钱攒下来后买了一件自己更喜欢的东西会更好。所以,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们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并尽可能利用好这个条件。
&&&&一开始的时候,让孩子们攒钱的时间不要太长,用攒的钱买的东西也应该让他们非常满意。如果不是这样,孩子们就会认为爸爸妈妈教的这招根本不管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用非常自然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这么做,否则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如果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任意支配自己的钱,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所买的东西和购买的方式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他们的个性。有的孩子会用钱买糖果,有的买丝带,还有的买电影票或者玩具。就像大人一样,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偏好。极少有孩子会作长期的消费计划。只有少数的孩子会为了一些特殊的需要去攒钱,例如想买一副滑板或是一辆自行车,抑或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孩子是为了某些特殊的时刻才攒钱的,例如圣诞节。
&&&&家长们似乎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本能,不希望孩子把钱都花在一样东西上,也不喜欢孩子买那些没有价值的物件。如果孩子们在买过一些东西后还意犹未尽,总觉得要是再买几样东西才能更过瘾,那么家长也不要干涉他们,尽管让他们尝试去做。但是,如果孩子喜欢的东西可能会和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事情相关,家长就应该进行辅导和纠正了。不管怎样,这种多样化的消费尝试,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在一年里他究竟“浪费”了多少钱。
&&&&花钱与意志训练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仅仅通过强制的命令就能让孩子听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聪明的家长都会想尽各种巧妙的办法对孩子加以引导,以便让他们拥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愿望。或者帮助孩子养成某些良好的习惯。
&&&&无论怎样,做家长的都应该意识到,训练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光有理想或是表现良好还是远远不够。一个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应该做到:即使没有人从旁指点,他也能自己判断出最佳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不仅应该自己找出最好的方法,还应该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把自己的选择坚持下去。
&&&&这种关于选择和坚持的训练对于孩子的财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自由支配,“自负盈亏”,没有什么方法比这更锻炼孩子了。
&&&&案例一:有一个三岁半的孩子,有一天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糖果。在吃完糖之后,他又来到商店想要回他的钱。当他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时,便接受了这个事实。这也使他意识到:钱在花出去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慢慢地,他知道了怎么样花钱不后悔。&案例二:如果孩子们同时有两样东西都想买,但是他们的钱只够买一样。那么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决定可能会对将来产生某种影响,他们有能力决定到底是要A,还是要B。
&&&&有不少家长习惯于替孩子做决定,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并不明白选择之后会带来什么结果。其实,正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他们才会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
&&&&如果他们忍住了每天都买糖果的冲动,那么一周之后,他们可能就买得起能够让他们玩很多天的小玩具。由此他们就会知道,只要对自己的小小愿望加以节制,就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惊喜。而这种体验带给孩子的教益是仅凭说教无法比拟的。&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菲尔丁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泰戈尔
&&&&任何个人财富都不能成为个人最终的生命价值。
&&&&——培根
&&&&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马克.吐温
&&&&在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集体户口孩子上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