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国铁制马铠蜀汉传铁制马铠有什么好处

您的位置:
→ 圣三国蜀汉传内购破解版 v1.3.7301 安卓修改版
圣三国蜀汉传内购破解版 v1.3.7301 安卓修改版圣三国蜀汉传破解版下载|
网友评分:8
软件大小:214.2M
软件语言:中文
软件类型:国产软件
软件类别:免费软件 / 策略塔防
更新时间:
软件等级:
官方网站:
运行环境:Android
软件厂商:
顶好评:50%
同类相关软件
9.9M/中文/10.0430KB/中文/5.060KB/中文/10.02.3M/中文/7.296.6M/中文/7.1
圣三国蜀汉传破解版是一款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手机策略对战游戏。游戏高度还原了三国历史人物和知名战役,让你充分感受到了三国战役的宏大。游戏中,你可以组建组建的军队,还有丰富的宝物系统,还原了三国著名的兵器、马屁,如:青龙偃月到、丈八蛇矛、双股剑、青G剑、赤兔、的卢等。赶快下载体验吧!游戏介绍圣三国蜀汉传是一个三国历史题材的策略类战棋游戏,玩家将扮演刘备征战疆场。圣三国蜀汉传原名圣三国志英杰传,又被称为圣三国志蜀汉传。圣三国蜀汉传原名《圣三国志英杰传》,是当年PC上红极一时的游戏。当前版本优化了更多内容,继续为玩家提供硝烟四起的战场。东汉末年,诸侯四起。北有枭雄曹操。南有霸王孙策。就是这么一个战乱不休的年代,却孕育了不朽的传奇。玩家将扮演刘备进入群雄相争的年代,点将布阵,强攻智取,收集重宝,培养神将。游戏特色1.圣三国蜀汉传玩的是心跳庞大的敌军来袭是否可以以少胜多?看似必胜的袭击是否按藏埋伏?2.圣三国蜀汉传玩的是策略是步步为营,还是突击冲锋?是倚重主力,还是全军配合?尽在你运筹帷幄中。3.圣三国蜀汉传玩的是创意一千个玩家就有一千种玩法,脱掉装备裸奔三国战场更显霸气!4.圣三国蜀汉传玩的是胆识凶多吉少,是逃跑还是浴血奋战?三国战场欢迎勇者!5.圣三国蜀汉传玩的是成就更多三国将领等你培养,上百道具武器宝物等你收集,、强化,攻防搭配各有千秋!宝物介绍剑类雌雄双剑 反击后反击古锭刀 破甲攻击(改为固定伤害,一级40点,以后每级增加20点)倚天剑 主动连击七星剑 辅助妨碍策略30%锟宝剑 节约MP50%弩类诸葛连弩 加强攻击30%刀类青龙偃月刀 致命一击攻击大斧 75%混乱攻击枪类丈八蛇矛穿透攻击两格龙胆涯角枪 无限引导铁脊蛇矛 随机属性攻击方天画戟突破攻击双铁戟 辅助爆发力35+没羽箭中山靖王之后弓类养由基弓 禁咒攻击+攻击绝对命中李广之弓 麻痹攻击扇类凤羽扇 辅助火风策略30%白羽扇 辅助策略命中50%铠甲类龙鳞铠 防御MP+每回合恢复MP1黄金铠 辅助攻击防御20%烂银铠 减轻策略损伤50%兽面连环铠 减轻物理伤害50%青龙战袍 辅助防御力40+每回合恢复状态柳叶甲 防御特殊攻击+八向攻击雁翎甲 防御远距攻击衣服类鹤氅 每回合恢复MP8漆黑道服 辅助MP50凤凰羽衣 吸血攻击白虎斗袍 辅助HP80辅助类白银盾 辅助策略防御30%穿云矢 穿透攻击(十字)(弓兵专用)马铠 减轻远距损伤75%(骑马部队专用)爪黄飞电 二次移动 (咒术士、补给士、策士、智士禁用)绝影 辅助移动力1+恶路移动+辅助地形状态赤兔马 突击移动+先手攻击的卢 恶路移动+辅助水战+凌波微步狮子盔 辅助HP100(刀兵专用)诸葛巾 辅助MP80孙子兵法 策略模仿兵书二十四篇 辅助精神力35+策略绝对命中青囊书 每回合恢复HP20%太平要术 每回合恢复MP10孟德新书 辅助获得Exp遁甲天书 辅助水土策略30%吴子兵法 辅助攻击命中100%春秋左传 每回合获得装备Exp3酒壶 辅助士气+集气加倍青G剑 无反击攻击+破攻铁鞭 辅助攻击力35+破防(刀兵、武斗兵、枪兵、水军、山贼可用)风神盾 辅助全防御20%木牛流马 自动使用豆有一个传说其他普通宝物:飞刀 远距攻击皮盾 辅助攻击防御15%铜盾 辅助攻击防御25%布手套 辅助攻击命中10%皮手套辅助攻击命中25%熟铜盔 辅助HP30(刀兵专用)镔铁盔 辅助HP50(刀兵专用)护心镜 减轻远距损伤25%方巾 辅助MP20纶巾 辅助MP40内容更新1、更新蜀汉传41――50关卡;;2、修复已知BUG;3、更新游戏操作UI界面。破解说明游戏已内购破解,点击购买出现“请稍后”联网界面直接返回即可购买成功!首次进入游戏直接提示返回即可直接购买!建议在飞行模式下进行!
其他版本下载
圣三国蜀汉传内购破解版 v1.3.7301 安卓修改版
软件无法下载或下载后无法使用,请点击报错,谢谢!
请描述您所遇到的错误,我们将尽快予以修正,谢谢!
*必填项,请输入内容
本类下载排行
2.11 10.02 10.03 5.24 .05 10.06 5.07 10.08 5.09 1.610 10.011 10.012 10.013 10.014 5.015
本类精品软件
83.4M/中文/6.619.6M/中文/10.072M/中文/10.023.3M/中文/10.0110.0M/中文/10.0
装机必备软件
本类集合软件三国时代将军与士兵们的盔甲是怎样的?三国早期群雄争霸,以及后期三足鼎立的盔甲造型风格等有怎样的发展?
经常看各类三国影视作品,我觉得应该不可能是那样的。甚至央视版三国演义,唐国强演的那版,我也觉得盔甲不应该是里面那样的。具体是怎样的呢?
按投票排序
1.要转载的公众号必须经我本人同意才可。2.本文不仅列出真实历史的三国盔甲,而且推理出关羽、张飞、马超、赵云、曹操等人在历史上可能穿戴的盔甲,顺便纠正《三国志》陈寿记载的一个细节差错。(本文最精彩之处在推理出赵云在长坂坡保护阿斗时穿的铠甲,在介绍两当铠的地方,持续更新中,未完待填坑)3.已更新了盆领铁铠的补充解释和对典韦、凌统、董袭的盔甲推测。说到大气磅礴、烽火四起的三国时代,你们都不会陌生。说到三国里那些驰骋沙场、攻城略地的将军,也许你们对他们会冒出如下的想象:亲,这种带着袍肚和捍腰的披裹式盔甲其实是属于五代宋朝时期的……
又比如这种,老版《三国》亲,这里关羽和周瑜的头盔是模仿日本平安时期后的前立,护耳是模仿日本的吹返,周瑜身上两条白带长条有模仿日本大铠的栴檀板与鸠尾板的嫌疑。再比如下面这种,电视剧《盖世英雄曹操》高希希版《三国》这种类型的盔甲其实混杂了游戏、欧洲盔甲的风格,并非传统的中国盔甲。以及最雷人的穿越《铜雀台》周润发版曹操《铜雀台》周润发版曹操《铜雀台》曹丕《铜雀台》曹丕这特么是魔戒或者欧洲版的同人志穿越吗?国内一些影视作品对盔甲的考究远远不够,导致我们对三国的盔甲风格认知出现偏差。但其实也有一部电影比较客观地反映真实历史上的三国盔甲,即吴宇森的《赤壁》(虽说里面有些台词较雷)赤壁的舞美由叶锦添设计,里面其实不仅盔甲,军营,居室等都比较符合汉朝三国时期的风格。赤壁的舞美由叶锦添设计,里面其实不仅盔甲,军营,居室等都比较符合汉朝三国时期的风格。那么问题来了,真正三国时期的盔甲真的是这样的吗?有何依据?待我细细道来。证据通常一靠实物出土,二靠雕塑图像,三靠文献资料。三国由于时代较远,战乱频仍,以及提倡薄葬,导致其留下的出土实物不多,这时需要从时空上拓展联系寻找实物,时间上从两汉到南北朝,空间上必须联系同时期的高句丽和倭国的实物。也许有人产生疑问,需要那么麻烦?有毛线关系?时间上选择两汉到南北朝,是因为三国其实仅是这段时期中间的一小过渡,其盔甲风格上承两汉,下接两晋南北朝。这么长的时段难道不会出现大的误差?答曰,有误差,但不会过于偏离,因为盔甲的变革如果没有生产技术上和武器上的变革推动,一般不会有太大波动。例子见欧洲十三世纪前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的锁子甲;以及中国元明清600多年的布面甲上图乍一看以为是清朝的,其实是明朝的布面甲,由于热兵器的兴起,布面甲造型从元代延续到清代。而同理可证,三国时期的盔甲肯定有两汉南北朝风格,这一时期军事上影响盔甲的变量主要三个,马镫的使用,内亚骑马民族入侵,与中亚西亚的接触。后两个因素三国具备,则其盔甲风格必定相符。空间上联系同时期的高句丽与倭国,是因为这两国当时属于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军事技术上受中国影响。出土实物已可以证明这一点。根据上述三种盔甲证据,三国时期的盔甲有如下几种:齐腰襦铠,筒袖铠,玄铠,盆领铁铠,明光铠,黑光铠,两当铠,环锁铠、马铠、皮甲。穿戴方式有:右衽式,两当式,套头式,对襟式,后开式。甲片类型有:长条型,方块型,鳞片型,铁环。一、襦铠先说襦铠,襦铠在文献资料上的记载有汉朝时慕容酋长的使用,“《述异记》曰:乾罗者,慕容廆之十一世祖也。著金银襦铠,骑白马,金银鞍勒,自天而坠,鲜卑神之,推为君长。”东晋时期的有车频《秦书》曰:“坚使熊{辶貊}造金银细镂铠,金为线以缧之。'庾翼《与燕王书》曰;”致襦铠一领,兜鍪一副。'襦铠既然在汉朝和晋朝都出现,说明中间的三国也会存在。为何叫襦铠呢?因为其穿戴形式是模仿襦服的形式,即在右肩和右胁系带为了符合周礼右衽的要求。秦兵马俑的盔甲也是右衽式。西汉时期齐王墓金银襦铠,关键地方均在铁片上用金属线缀上金银片作为装饰,属上乘铠甲,多为西汉时期齐王墓金银襦铠,关键地方均在铁片上用金属线缀上金银片作为装饰,属上乘铠甲,多为一军主帅或者一方诸侯所用,可以对金银片的位置分布进行改变,以制造出不同于敌方或者朝代的金银襦铠,刘备,曹操,孙权,袁绍等一方势力领头人均有可能穿此铠甲。这是西汉南越王出土襦铠复原物,可以印证我的甲片编缀纹饰变化以区分敌我的猜想。东汉时期鲜卑墓葬出土襦铠,从其右侧可见系带细节。东汉时期鲜卑墓葬出土襦铠,从其右侧可见系带细节。根据甲片大小可以分成不同等级,我猜想或许可以对应汉朝官制将军、中郎将、校尉,1.2.3.关羽张飞在随刘备入许都被曹操封为中郎将后,有可能身披图2类型襦铠。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也有这个可能性。二、筒袖铠筒袖铠,指铠甲的两袖呈桶形包围上臂,对上臂保护较好,可避免襦铠那种片状护膊举手时,下腋,上臂不幸中箭。在西汉和晋朝都有实物雕塑出土,而《南史·殷孝祖传》中记宋武帝曾经赠送给殷孝祖以名贵的铠甲,就是“诸葛亮筒袖铠、铁帽”,极为牢固,用二十五石的强弩也无法穿透这种制工精良的名甲。在《宋书·王玄谟传》中,同样记有赐给王玄谟以“诸葛亮筒袖铠”的事迹。这证明它在三国时代存在。穿戴方式应为对襟式。西汉筒袖铠西汉筒袖铠根据东晋陶俑复原的筒袖铠,与上图西汉的比较可知形制未出现太大变化,印证我在前面提到的推理。筒袖铠不可套头穿,因为若无开襟,只是套头,铁甲窄得不能撑开,两个桶形袖在套入时会阻碍两手伸入。根据东晋陶俑复原的筒袖铠,与上图西汉的比较可知形制未出现太大变化,印证我在前面提到的推理。筒袖铠不可套头穿,因为若无开襟,只是套头,铁甲窄得不能撑开,两个桶形袖在套入时会阻碍两手伸入。前面提到诸葛亮改良了筒袖铠,估计其属下将领老年赵云、魏延、蒋琬、费祎、马谡、姜维、吴壹、邓芝、王平都有可能穿戴。三、盆领铁铠盆领铁铠,顾名思义就是铁铠的衣领配有铁盆保护脖子,这种铠甲配备的头盔的顿项比较短小。文献资料有孔融《寘刑论》曰:古圣作犀兕革铠,今盆领铁铠,绝圣甚远。孔融死于赤壁大战之前,他的这番评价估计发表于建安初期,很可能暗中针对曹操的军队进行批评,要知道他对曹操的很多举措都明嘲暗讽,盔甲自然难以例外。“绝圣甚远”一个“远”字,说明装备盆领铁铠在当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这反映了在汉末到赤壁前曹操的很多将领都配有盆领铁铠。另外的文献证据《汉书·刑法志》:“ 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 颜师古注:“ 苏林曰:‘兜鍪也,盆领也,髀褌也。’ 如淳曰:‘上身一,髀褌一,踁缴一,凡三属也。’ 如说也。”这则文献很有趣,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当代学者邵碧瑛经过文物与古文献比较研究,在《考工记之函人、画缋考辨》一文中指出,春秋战国时代的属,指的是两排甲片间连缀的那一 排绳子,因此三属之甲指的是四横排甲片编成的身甲,而春秋战国的护甲并未出现独立的腿裙,即髀褌,对于大腿的保护较少,有的是依靠身甲的延伸部分即垂缘来保护。因此,苏林、如淳、颜师古由于没有经历对春秋战国古墓发掘及复原的工作,这里解说错了。但颜师古的这条注即使错了也依旧有史料价值,因为古人对往前时代的事情更青睐于以今度古,即用当时之经验推测前代之事,所以这条史料其实反映的是当时铠甲的情况。苏林、如淳都是汉末曹魏时期的学士,他们的注释反映了汉末三国铠甲具有盆领,髀褌腿裙,胫甲的部件。另一个将军也可能穿过盆领铁铠,此人是马超。《三国志张既传》记载“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阎行高举断折的长矛刃砍到马超的脖子上,”几杀之“说明没砍空、马超没躲得过,但马超得以活下来说明他极有可能穿的是盆领铁铠,铁盆领挡住了矛刃的扫击。实物上可发现东晋陶俑、北魏骑兵陶俑、五胡十六国前燕的铁盆领。从韩国考古可知同时期的高句丽也有相似类型的。当时高句丽与中原北方几个政权有军事冲突,可能借鉴了这种盔甲,这一点著名盔甲考古专家杨泓先生在其论文《日本古坟时代甲胄及其和中国甲胄的关系》已论述,不妨细看。下面实物即为韩国复原的盆领铁铠。这三图均为对襟式穿戴。配对的头盔保护脸颊的顿项较短,因为盆领承当了保护脖子脸颊的功能。这三图均为对襟式穿戴。配对的头盔保护脸颊的顿项较短,因为盆领承当了保护脖子脸颊的功能。此为两当式盆领铁铠,穿戴时先像穿坎肩一样穿上那连着两块披膊的盆领,再在外面穿上两大片身甲,在两肩处以皮带系住。此为两当式盆领铁铠,穿戴时先像穿坎肩一样穿上那连着两块披膊的盆领,再在外面穿上两大片身甲,在两肩处以皮带系住。此为侧襟盆领铁铠,铁盆领与身甲连缀在一起。(未完,待填坑。)此为侧襟盆领铁铠,铁盆领与身甲连缀在一起。(未完,待填坑。)根据东晋陶俑复原的盆领铁铠,属于盆领铁铠与筒袖铠的合体。推测曹魏后期主要将领多穿此种盔甲。四、两当铠三国时期,曹植在魏帝国建立后受当朝皇帝猜忌一直得不到上战场的机会,回想起他和父亲曹操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感慨不已,失望至极后上了《先帝赐臣铠表》,表示退出军国大事的关注,却不知给我们后代考古留下一道珍贵的盔甲资料。“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世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这里一下就提出五种盔甲。这里先说两当铠,为什么?因为它与赵云有关系。本文最大的亮点即将来临。两当铠,顾名思义,其一当胸,其一当背。有点像屠夫在前身围的那种肚兜,只不过同时在后背也加了一块肚兜罢了。前后两大片用皮带在两肩处扣上,左右两肋间可扣也可不扣。其可能起源于周代和秦代的前身甲。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后来演变成一种宫廷武官与侍卫的礼仪服装。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太多,就不多述。无披膊的两当铠,轻骑兵所着。带披膊的两当铠,防护性更全面,多为将军所穿。带披膊的两当铠,防护性更全面,多为将军所穿。围裙为皮革制的两当铠,多为宫廷侍卫所穿。电影《赤壁》甘宁所着的这身两当铠是我见过的复原与设计兼顾得比较好的,基本形制符合文物,却又在边缘处加上汉代风格的蛟龙纹饰,显示穿者的地位和身份。那么谁穿过两当铠?曹植提到自己有,算他一个。他的两个哥哥曹丕,曹彰在曹操未立太子前地位差不多,所以他们也曾穿过两当铠、明光铠、黑光铠、锁子铠。但我要说赵云在长坂坡保护阿斗时穿的就是两当铠,你信不信?让我们用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史料来推理,而不是演义小说。1、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传》2、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於当阳长阪,于时困偪,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二主妃子传》3、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诸葛亮传》4、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张飞传》5、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赵云传》6、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7、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曹纯传》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命令曹纯与文聘带领精锐骑兵虎豹骑五千追杀刘备,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知道:1、刘备一开始与其家属、部将在一起,在迁徙人群的前列,这些家属有后主阿斗,甘夫人,两个女儿以及徐庶老母。可以推出还有其他宠妾,以及诸葛亮妻子黄氏,张飞妻子夏侯渊之女在这个马车队列里。2、虎豹骑动作迅猛,有部分虎豹骑已杀到刘备这边,他们兵分两路,一部分追杀抛弃家属的刘备和张飞孔明等部将,另一部分开始劫掠抛在后面的家属,而且战绩不错,抓到刘的两个女儿和徐庶老母。3、刘备令张飞断后,并且缓过神后发现赵云失踪。可以推出刘备此时身上应着甲,因为逃得太突然,来不及脱掉铠甲。而且为了防止更大叛变他用扔手戟训斥手下,这种手戟一般装在铠甲背后的负箧上,杨家湾兵马俑有例证。4、虎豹骑与张飞隔着一条河僵持,却被他唬住。问题是,他们大可放冷箭射杀张飞啊,之所以没做,可以推测张飞当时身上也穿有铠甲,虎豹骑担心即使射中张飞也不能杀死他,反而可能激怒对方导致铠甲上带箭的张飞过来报复。5、刘备、张飞二人着甲,那么赵云自不例外。参照合肥逍遥津之战,孙权为车骑将军,凌统为中郎将,两人的职位差别如此之大,却在上同一战场时均披铠,史书有明确记载。刘备当时为左将军,张飞为中郎将,赵云结合其过后的官职牙门将军来看此时应为校尉级别。刘张披甲,则赵云也有披甲。另外,先主传里刘备率军队与百姓迁徙时有如下记载: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有人担心披甲士兵太少,说明刘备士兵有披甲,士兵都披甲了,将领更应该注重保护披甲。而且,此人和刘备都意识到了带着拖拉的众人迁徙,有被曹操追上的可能性,必须做好应战的准备,如此一来,刘备与其将领至少会披甲做好应战的准备。6、当时的赵云返回乱军中寻找后主与甘夫人,一个是主公的继承人,一个是主母,其他宠妾其他家眷他抢救不过来,只能选择地位最重要的,历史就是这么残酷。7、赵云当时保护阿斗的姿势是抱在前面,问题是,是像下面一样绑在铠甲的外面吗?答曰,不可能。第一,阿斗要呼吸,即使用襁褓包住他也要露个脸,绑在铠甲外,赵云骑马奔逃动作幅度大,怀里的阿斗会甩动,这时阿斗的脸极易被铠甲上的鳞片刮伤或者撞扁。其二,只要暴露在外,很可能遭受来自前方或者侧面的冷箭射杀。赵云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虎豹骑有放箭的可能,赵云不敢冒这个险。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自吕布,“布恐术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绵缠女身,缚著马上,夜自送女出与术,与太祖守兵相触,格射不得过,复还城。”吕布把自己女儿绑在马上,自己贴在女儿身后共骑一马想突围,结果被乱箭射回突围失败。赵云如果把阿斗绑在铠甲外,面临的是吕布的结果。这决定了他只能把小阿斗先绑好在自己身上,再在外面罩上铠甲。吕布的女儿身量大,要像小阿斗一样塞进铠甲里办不到。所以阿斗被绑在怀里的实际效果是这样,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留有空隙给阿斗呼吸,二是赵云躯体与铠甲形成稳固的夹层防止阿斗甩动,三是赵云胸肌与铠甲内层的皮革都是相对有弹性缓冲作用,阿斗即使撞到也没有大碍,四是外面铁铠可以防箭。那么既然知道赵云把阿斗绑在铠甲内,那么问题来了?什么铠甲可以撑得这么大依然还能围得住?襦铠、筒袖铠、对襟铁铠都不能,因为它们都是像龟甲一样紧紧包住人体,而两当铠却可以撑得这么大,因为两当铠在肩头的系带可以像书包一样调控长度,更何况它的两肋是没有扣上的,可以塞得进一个婴儿。你们联想一下孕妇的吊带裤就可以理解。另外,两当铠由于轻便,当时多为骑兵所穿,赵云那时在军中率领的也是骑兵,本人也极大可能穿两当铠。另外,两当铠由于轻便,当时多为骑兵所穿,赵云那时在军中率领的也是骑兵,本人也极大可能穿两当铠。综上所述,赵云在长坂坡保护阿斗时穿的是两当铠。而从赵云两当铠的启示,我又可以推导出典韦、董袭。凌统等人身披两重铠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现今《剑桥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卷的主编丁爱博教授(Albert e.Dien)在其论文《A Study of
Early Chinese Armor》的第16页提到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他认为:“The kinds of armor
mentioned by Ts'ao Chih recur in the texts. Troops wearing "double armor"
(liang-k'ai rather
liang-tang
k'ai) are reported for the same period.”我的译文如下:曹植提到的这类铠甲在其他文献中重现。同时期的文献记载了军队穿着“重复的铠甲”(‘两铠’而非‘两当铠’)。接着丁爱博教授在下面的注释补充提到三国志的典韦传和董袭传,认为他们穿的就是一层两当铠,两铠就是两当铠的简称。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的,两铠应该是“两层铠甲”之意。我们回到三国志原文。1、“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2、“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第一个战例,吕布用弓弩手袭击曹营,箭矢密集如下,典韦及其部下扔掉盾牌,如果他们穿的是肩部和肋部都露出空隙的两当铠,在没有盾牌的掩护下早就被射成刺猬,无法冒着箭雨上前作战。其次,是关于“重衣两铠”的读音与解释问题。重衣是读成“zhòngyī”呢?还是读成“chóngyì”意思不一样。Zhòngyī即为“沉重的衣服”之意。Chóngyì即为“重复穿上”的意思。结合语境,这里应为“重复穿上两层铠甲”的意思,因为在古文语法下,“皆”字后的一系列短语、词语的结构、词性是保持一致的。此句“重衣两铠”后的弃楯、持长矛撩戟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则其前面的“重衣两铠”也是动宾结构,“衣”字应为动词,表示穿着,“重”字在动词前为副词,表示重复。第二个战例,黄祖以两艘战船作为火力基地用弩箭进行交叉射击,这就增大箭雨的密集度与覆盖度,何况战弩提高了箭矢的破甲能力,董袭与凌统不可能穿着一层露出肩部与两肋的两当铠进攻,只能是穿上两层铠甲增强防护性。再结合上面,赵云两当铠的容纳度较好可以塞进更多衣物的特点,我的推测是,三国时期冒箭雨的敢死部队重披两铠,可能是里面一层紧身的襦铠或筒袖铠,外面再罩上一层两当铠加强防护性。当然,两层铠甲的形式也可能是另外一种。即内穿一层紧身小铠,外披其他铁铠,这在三国志中也有例证:“孚着小铠,于朝服里挟佩刀见卓,欲伺便刺杀之。语阕辞去,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越骑校尉伍孚身披小铠,外罩朝服居然得以瞒过卫士之眼,进而近身刺杀董卓。可见两层铠甲的里层那一件可能为这种紧身小铠。(未完,待填坑。)
对于盔甲,推荐国产游戏《虎豹骑》,制作组的三国甲胄破坏实验搬运如下:链接:
有一点是大部分三国游戏、影视剧都做的很不好的一点,那就是三国时期中国还没有能力做出一体成型的铁制头盔(至少没有实物出图,没有当时的画或文字记载,如果有考古新成果,欢迎打脸),那个东西差不多到唐朝才有。三国时期如果有一体头盔的话一般是皮的或者青铜的,青铜的实用性差。三国时期的头盔多是和盔甲一样的甲片连成的,像这样。
三国时期的盔甲主要有:鱼鳞铠和皮甲。  皮甲由于材质问题,对付铁制刀还有些用处,但对于弓弩和矛等刺穿型武器,几乎没有抵挡作用。但皮甲成本很低,加上三国时期经济大破坏,几乎没有什么能力大规模制造铁铠,故普通士卒也多使用这个。  鱼鳞铠,很像我国的金缕玉衣,就是将钢片或铁片穿缀成铠,里面衬皮甲,防止擦伤。鱼鳞铠对于钢刀等砍杀型武器的防御力很强,但由于每片间都有缝隙,所以在防护弓弩等刺穿型武器时还是有所欠缺,但效果也很不错了。鱼鳞铠制作比较简单,但三国时期经济退步,制造能力大幅下滑,鱼鳞铠也不能像汉朝那样大规模普及使用,只有骑兵和将领可以用得起。  还有几种铠甲,比如黑光铠,明光铠。这两种就是在鱼鳞铠的基础上,在左右胸部有两个类似后代的护心镜的大铁片或钢片,涂上黑漆防锈的叫黑光铠,打磨如镜的叫明光铠。这两种铠,由于是整片防护,中间不像鱼鳞铠有缝隙,故在防护穿刺型攻击武器时效果特别好。这个只有那些著名将领或权贵用得起。  三国后期出现了一种两裆铠,就是胸前一个整片,背后一个整片,两片用布连缀起来。这种铠防护性好,而且制作简单,易于穿着,随着三国末期经济的恢复,这种铠大范围的应用,普通士卒也用这个。这种铠不仅对砍杀型武器防御好,而且对刺穿型武器也有一定防护。但由于左右臂和两肋没有防护,所以这两个地方是弱点。  到唐代出现一种山纹铠,这种铠纯粹靠数千片山字形的钢片交叉连缀而成,中间没有任何缝隙,加上采用钢制,可以说是最好的铠甲了,防护效果比西方的桶铠效果要好。  通过对三国铠甲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三国时期弓弩能够发挥巨大威力了。  三国时期,因为防御多为皮甲或鱼鳞铠,所以,箭矢多用青铜制造,也有铁制或钢制,但后者数量特别少,主要就是因为青铜制造工艺相当成熟,而且成本也低,适合大量使用。  当时一壶箭矢有50支,一般士卒作战携带两壶,也就是一个弓箭手需要一百支箭。这样,《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十万支箭,不过是一千士卒的配置而已,对于大规模战争,真可谓杯水车薪。  三国时期箭矢根据用途,有很多种。  根据箭的用途,又明确的规定,分枉矢、絜矢、杀矢、镞矢、矰矢、茀矢、恒矢和痹矢八种,《周礼·夏官》称为“八矢”。枉矢、杀矢、矰矢、恒矢是弓所使用,其余四种是弩所使用。枉矢、絜矢是专供战斗用,又叫兵矢,通常用于攻守城战斗和车战。这两种箭可以在其颈部(箭镞和箭杆连接处)绑火球发射,古时称为“火箭”。杀矢、镞矢是供田野狩猎用的。矰矢、茀矢是弋射飞鸟用的。恒矢、痹矢是供习射用的。  兵矢根据用途,又有很多种箭头和不同的重心。所以,三国时期的弓弩是很强大的武器。  加上,三国时期的弓弩都是复合弓,这样可以做的很短小,但射程却很远。  在三国时期,培养一个合格的弩兵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至少一年。这可能也是蜀国大量使用弩的一个原因吧。  飞斧提到了蜀国的浦元刀,其实这个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武器,只是普通钢刀而已,不过每把刀锻炼次数比较多,达到三十炼至百炼而已。这个吴国和魏国都有。  罗罗嗦嗦说了半天,自己也有点乱了。最后总结下,三国时期之所以弓弩威力强大,主要是因为铠甲防御能力比较差。而铠甲防御能力差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经济破坏严重,钢铁产量严重下滑。  补充一句,汉末我国已经有马铠了,也就是说,重骑兵在汉代我国就有,只是很少使用。大量使用重骑兵是在晋朝了。不过由于我国地形复杂,重骑兵人和马都披铁铠,重量太重,移动速度很缓慢,而且不能长途奔袭,所以用途大大受限,到唐代就被介于重骑兵和轻骑兵间的新型骑兵取代了,李世民就善于使用这种骑兵。这种骑兵人批重铠,马批皮甲。
老三国的盔甲是用了当时拍敦煌留下来的盔甲,那部电影是日本人拍的,所以日本风很浓重。据说当时老三国播出的时候也有人如此批评。
参考骑马与砍杀汉匈全面战争的兵种回去补图片。-----------------------------------------------------------------------------------------------图片来了汉羽林精骑汉期门精骑汉期门郎汉越骑精锐汉陷阵甲士汉射声校尉汉材官蹶张汉材官引强汉持戟锐士汉荆楚勇士汉屯长汉材官今天先这么多,三国时和汉朝差别不大。如果赞多的话我可以把匈奴和西域一起更了。
推荐台湾枫林社出版的 《战略战术兵器事典》 中国历代甲胄编
见游戏《骑马与砍杀汉匈全面战争》里面的城市建筑风格、武器以及盔甲和官职都是很真是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