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系将领将领熊顺义在抗战中获得哪些国府颁发的勋章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详细数据】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详细数据】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
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在1925年师法当时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也是在后到前的国家,为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和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创设的所加以培养训练。国民政府发动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1928年北伐完成后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等对内对外之。至1947年《》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
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为此,1924年在支持下,孙中山在创立。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军长。“”为,“”改为,“”为,为。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的“”及吴铁城的“”、并和广东的“”等合组为,军长。3月,收编广西新桂系军队为,军长。6月,湖南的因败于吴佩孚因而加入国民政府,部队改编为。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号称八个军,总兵力约十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为参谋长,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为政治部主任,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二军)/;(三军)/;(四军)/;(五军)/;(六军)程潜/;(七军)/;(八军)/。
以上部队序列如下:
(原黄埔党军)
必须一提的是此时的在广州整编国民革命军的军级单位因为没有旅编制,因此团级以上直接跳师,导致一个军实际满编人员在一万人左右,约等同日后改编时的步兵师。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二、三、六军进攻最初受挫,1927年1月调整战略,七军从江左,二、六军从江右,分兵向及地区挺进,三、一军合击浙江,挺进,至4月军阀主力被击溃。
日发生,清除内的,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分子,一度中断。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开展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及右派的两个。以蒋中正为首的右派在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后的国民革命军开始被称为,中共指责已成为“新军阀”蒋中正的工具。至7月,;蒋中正于8月辞去总司令职。乘机发动的反攻被、、在南京击败。
1928年1月,蒋中正复出。支持北伐的手下的,及手下的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中正、、及任司令;蒋中正为总司令。至6月,退出外时被在炸死。国军亦进至。12月,在,北伐宣布成功。
一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1926年8月,国民政府以所属右路军、中路军、独立旅等部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日,国民政府以第2师(下辖三个旅,由原黔军第2混成旅扩编)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辖第28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29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30师(由黔籍新兵组成)、教导师(由黔籍新兵组成)。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以所属第十师为基础在扩编为第十一军。
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北伐时期的扩编
北伐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
国民政府军(84个军)
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及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国民革命军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国民党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参看)、等多场国民党,加上对共产党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
国军编遣计划(60个师)
1935年之后,在下遭到重创,各地军阀在多次冲突失败后大多服从国民政府的指挥,中国局势暂时处于平息的状态;为了应对逐步上升的威胁,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预定将体制混乱、编制五花八门的各类师团进行统一化调整并配发新式武器装备及德国军事训练来强化战斗力。整编目标计划将当时全国正规军力缩减成60个师约70万人,这项工作以中央军优先进行,到1937年对日抗战前已完成20个师的整编行动。最后因对日抗战爆发而被迫中断,不过这项调整师编制仍成功推广到各系军队之中,抗战以后的师团都是以这套调整师体制进行整补与战力规划。
战区(行营)& 北翼方面军(前后左右中东西南北)(辖2~5兵团)& 兵团(辖2~5集团军)& 集团军(辖3~5军以上)& 军团(辖2军)& 军(辖3~5师)& 路军(辖2师)
抗战扩编(120个军,354个师)
1937年,爆发后,国军大幅扩编。至1945年,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据统计,八年抗战中,国军中陆军伤亡将士三百万人以上,当中将级军官阵亡已超过二百名,中下级军官更大幅伤亡。此外,抗战期间国军亦首次离开中国,组成,到与军共同作战,且亦屡有胜果。
抗战期间,中国被划为多个。
其序列大致如下:
所辖地区(1937年8月底)
司令长官(1937年8月底)
所辖地区(1939年初)
司令长官(1939年初)
所辖地区(1945年2月)
司令长官(1945年2月)
河南、安徽北部
、陕西北部
浙江、、江苏及安徽南部
安徽、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绥远、、、
(后由代理)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上将(追授)
29军副军长
上将(追授)
空军少将(追授)
空军驱逐机司令
172师副师长
75师副师长
上将(追授)
宪兵副司令
156师参谋长
160师参谋长
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上将(追授)
124师参谋长
122师参谋长
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骑兵第六师师长
173师副师长
23师参谋长
鲁北游击司令
152师副师长
军训部辎重总监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79军参谋处长
东北游击司令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上将(追授)
33集团军总司令
33集团军高参
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新27师师长
新27师副师长
新27师参谋长
17军参谋长
190师副师长
新3师副师长
57师步兵指挥官
暂30师师长
暂30师副师长
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
暂45师师长
96师副师长
鲁苏战区高参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13师参谋长
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14师参谋长
中将(追授)
预10师师长
骑8师副师长
36集团军总司令
104师步兵指挥官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中将(追授)
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少将(追授)
31军参谋长
38师副师长
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内战与迁台
在斡旋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在1946年2月在签署《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方案规定全12个月内将中国的军队减为108个师,90个师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18个师为共产党。之后再在六个月缩编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50个师,共产党10个师。但是整军尚在开始阶段时,同年6月国共内战再次爆发。1947年起,各地共产党军队放弃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称谓,改称“”。随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在大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国民革命军余部随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撤往,国民革命军在大陆的历史亦告一段落。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参战部队序列
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155.5万人)辽沈战役(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47.2万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卫立煌副总司令 杜聿明 郑洞国 范汉杰 梁华盛 孙渡 万福麟 张作相 马占山 陈 铁参谋长 赵家骧锦州指挥所主 任 范汉杰(被俘)副主任 贺 奎(被俘)&
傅作义将军
第1兵团司令官 郑洞国(兼)(投诚)新7军 军长 李 鸿(投诚)新38师 师长 陈鸣人(投诚)暂56师 师长 张炳言(投诚)暂61师 师长 邓士富(投诚)第60军 军长 曾泽生(起义)暂21师 师长 陇 耀(起义)暂52师 师长 李 嵩(起义)第182师 师长 白肇学(起义)第6兵团司令官 卢浚泉(被俘)第93军 军长 盛家兴(被俘)暂18师 师长 景 阳(被俘)暂20师 师长 王世高(被俘)暂22师 师长 李长雄(被俘)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逃脱)第5军 军长 刘云瀚(逃脱)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逃脱)暂50师 师长 罗先之(逃脱)暂60师 师长 陈膺华(逃脱)新8军 军长 沈向奎(逃脱)暂54师 师长 黄建镛(被俘)暂55师 师长 安守仁(投诚)第88师 师长 黄文徽(被俘)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逃脱)第8师 师长 周文韬(逃脱)暂57师 师长朱茂榛(逃脱)廖定藩(逃脱)第198师 师长 张 纯(逃脱)第8兵团司令官 周福成(投诚)第53军 军长 周福成(兼)暂30师 师长 张儒彬(投诚)第116师 师长 刘德裕(投诚)第130师 师长 王理寰(起义)第207师 师长 戴 朴(逃脱)第1旅 旅长 李定一(被俘)第2旅 旅长 王启瑞( )第3旅 旅长 许万寿( )
第9兵团司令官 廖耀湘(被俘)新3军 军长 龙天武(逃脱)第14师 师长 许 颖(被俘)第54师 师长 宋邦纬(被俘)暂59师 师长 梁铁豹(投诚)新6军 军长 李 涛(被俘)新22师 师长 罗 英(被俘)暂62师 师长 刘梓皋(逃脱)第169师 师长 张羽仙(被俘)新1军 军长 潘裕昆(逃脱)新30师 师长 文小山(被俘)第50师 师长 杨 温(被俘)暂53师 师长 许赓扬(投诚)第49军 军长 郑庭笈(被俘)第79师 师长 陈 衡(逃脱)第105师 师长 邹玉桢(被俘)第195师 师长 罗莘求(被俘)第52军 军长 刘玉章(逃脱)第2师 师长 平尔鸣 尹先甲 郭永和(逃脱)第25师 师长 李运成(逃脱)第71军 军长 向凤武(被俘)第87师 师长 黄 炎(被俘)第91师 师长 戴海容( )第17兵团司令官 侯镜如(逃脱)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第151师 师长 陈 植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第92军第21师 师长 李荻秋、张伯权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剿总”直辖骑兵司令部司令官 徐 梁( )骑1旅 旅长 关邦杰( )骑2旅 旅长 张志恒( )骑3旅 旅长 李荣春( )淮海战役(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55.5万人)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 司 令 刘 峙副总司令 杜聿明 孙 震 刘汝明 冯治安 韩德勤 李延年参 谋 长 李树正前进指挥部主 任 杜聿明(被俘)副 主 任 孙元良 赵家骧参 谋 长 舒适存副参谋长 文 强(被俘)第2兵团司令官 邱清泉(阵亡)第5军 军长 熊笑三(逃脱)第45师 师长 郭吉谦(被俘)、贤文(投降)第46师 师长 黄宗颜、 陈辅汉、 郭方平(投降)第200师 师长 周 朗(被俘)
第70军 军长 高吉人(逃脱)、邓军林(被俘)第32师 师长 龚时英(被俘)第96师 师长 邓军林、刘志道(被俘)第139师 师长 唐化南(逃脱)第72军 军长 余锦源(投降)第34师 师长 陈渔浦(投降)第122师 师长 熊顺义(逃脱)第233师 师长 徐华(投降)第74军 军长 邱维达(被俘)第51师 师长 王梦庚(阵亡)第57师 师长 冯寄异(后方,未参战)第58师 师长 王奎昌(被俘)第12军 军长 舒 荣(逃脱)第112师 师长 于一凡(被俘)第238师 师长 徐有成( )新44师 师长 王屏南(被俘) 耿文哲( )第116军 军长 谭 心(投诚)(战中新建)第287师 师长 李 芝(阵亡)第288师 师长 陈元良骑一旅(兵团直属)旅长 陈 陶、张荣甲( )第6兵团 (逃脱)司令官 李延年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
在中华民族抗战中,戴安澜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身殉国,堪称“域外死忠第一人”。
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第8师 师长 周文韬、施有仁第198师 师长 张 纯第291师 师长 廖定藩第96军 军长 于兆龙第141师 师长 肖续武、甫紹武第282师 师长 章毓金第99军 军长 胡长青第92师 师长 艾 瑗第99师 师长 杨 达第268师 师长 李慎言第7兵团司令官 黄百韬(阵亡)第25军 军长 陈士章(逃脱)第40师 师长 曾正我(逃脱)第108师 师长 李世镜(逃脱)第148师 师长 刘清昶( )第44军 军长 王泽浚(被俘)第150师 师长 赵璧光(投诚)第162师 师长 何葆恒、杨自立(被俘)第63军 军长 林 湛、陈 章(阵亡)第152师 师长 雷秀民(被俘)黎天荣(代,被俘)第186师 师长 张泽琛(被俘)第64军 军长 刘镇湘(被俘)第156师 师长 刘镇湘(兼)、 陈庆斌(代)(被俘)第159师 师长 刘绍武 、 钟世谦(投降)王耀武第100军 军长 周志道(逃脱)第44师 师长 刘声鹤(阵亡)第63师 师长 盛 超(被俘)第8兵团(逃脱)司令官 刘汝明第55军 军长 曹福林第29师 师长 荣光兴第74师 师长 李益智第181师 师长 米文和(被俘)、 刘兴远(该师后方重建中)第68军 军长 刘汝珍第81师 师长 葛开祥第119师 师长 刘广信、 张勋亭、 刘铁钧第143师 师长 崔贡琛、 阎尚元、 王保谦、 李金玉第12兵团司令官 黄 维(被俘)第10军 军长 覃道善(被俘)第18师 师长 尹 俊(逃脱)第75师 师长 王靖之(被俘)第114师 师长 夏建勣(被俘)第14军 军长 熊绶春(阵亡)第10师 师长 潘 琦(被俘)第85师 师长 吴宗远(被俘)第18军 军长 杨伯涛(被俘)第11师 师长 王元直(被俘,后被遣返)第49师 师长 何竹本(逃脱)第118师 师长 尹钟岳(被俘)第85军 军长 吴绍周(被俘)第23师 师长 黄子华(投降)第110师 师长 廖运周(起义)第216师 师长 谷允怀(后方,未参战)第13兵团司令官 李 弥(逃脱)第8军 军长 李 弥(兼)、 周开成(被俘)第42师 师长 石建中(逃脱)、伍子敬第170师 师长 杨绪钊(被俘)第237师 师长 孙进贤(逃脱)第9军 军长 黄 淑(被俘)第3师 师长 周 藩(投降)第166师 师长 萧超伍(被俘)第253师 师长 王青云(被俘)第115军 军长 司元恺(被俘)第39师 师长 韩肇琏( )第180师 师长 陈芳芝(被俘) (该师由收容残部组成)第64军 军长 李荩萱(被俘)(战中新建)第156师 师长 吴家钰(被俘)第159师 师长 黄志坚(被俘)第16兵团司令官 孙元良(逃脱)第41军 军长 胡临聪(被俘)第122师 师长 张宣武(逃脱)第124师 师长 严 翊(逃脱)第47军 军长 汪匣锋(被俘)第125师 师长 陈 玲(被俘)第127师 师长 李家英(被俘) 张光汉(被俘)
&第3绥靖区司令官 冯治安(逃脱)第59军 军长 刘振三(逃脱)第38师 师长 杨干三(起义)第180师 师长 崔振伦(起义)第77军 军长 王长海(逃脱)第37师 师长 李宝善(被俘)第132师 师长 过家芳(起义)第1绥靖区(逃脱)司令官 周 喦第4军 军长 汪作华第59师 师长 林方策第90师 师长 薛仲述 唐 连第21军 军长 王克俊第145师 师长 李志熙第146师 师长 李前荣第51军 军长 王 炎(王秉钺?)第41师 师长 刘 卫第113师 师长 李 楚第66军 军长 罗贤达第13师 师长 罗有经 王炽生第185师 师长 袁越人第107军 军长 孙良诚(投降)第260师 师长 王清瀚(投降)第261师 师长 孙玉田(被俘)战役预备队第28军 军长 李 渤、刘秉哲(逃脱)第52师 师长 朱 丰第90师 师长 李西开第20军 军长 杨干才(逃脱)第133师 师长 景家模第134师 师长 李介立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阵亡,终年44岁。
平津战役(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52万多人)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傅作义副总司令 陈继承 刘多荃 上官云相 宋肯堂 邓宝珊 吴奇伟 冯钦哉 郭宗汾
第4兵团司令官 李 文(逃脱)第16军 军长 袁 朴(逃脱)刘裕经(起义)第22师 师长 黄剑夫(逃脱)梁诗传(起义)第94师 师长 周士瀛(逃脱)李启南(起义)第109师 师长 严映皋(逃脱)张鹏翱(起义)第94军 军长 郑挺锋(逃脱)、朱敬民(逃脱)第5师 师长 杨培德(逃脱)刘文英(起义)第43师 师长 王治熙(被俘)、饶启尧(逃脱)第121师 师长 韩 悌(起义)第305师 师长 姚葛民(逃脱)第9兵团司令官 石 觉(逃脱)葛晏春(代理)(起义)第13军 军长 骆振韶(逃脱)邓邦捷(起义)第4师 师长邓邦捷(起义)第89师 师长 胡冠天(逃脱)潘如涵(逃脱)倪晋培(起义)第155师 师长 杨 齐(逃脱)第297师 师长 欧孝全(逃脱)第299师 师长 巫剑峰(逃脱)
第31军 军长 廖 慷(逃脱)孙子仁(起义)第205师 师长 邓文禧(逃脱)第35军 军长 郭景云(阵亡)朱大纯(起义)第101师 师长 冯 梓(被俘)梁泮池(起义)第262师 师长朱大纯(起义)唐文左(起义)第267师 师长温汉民(被俘)刘一平(起义)第101军 军长 李士林(起义)第271师 师长 栾乐山(起义)(重建师,即原独立318师)第272师 师长 刘化南(起义)第273师 师长 郑海楼(起义)第104军 军长 安春山(起义)第250师 师长 王建业(起义)第258师 师长 张惠源(被俘)第269师 师长 慕新亚(起义)新骑4师 师长 刘春方(起义)第309师(原第258师) 师长 赵树桥(起义)第310师 师长 张副元(起义)第311师 师长 孙英年(起义)第11兵团司令官 孙兰峰(逃脱)第105军 军长 袁庆荣(被俘)第210师 师长 李思温(被俘)第251师 师长 韩天春(被俘)第259师 师长 郭济堂(被俘)独318师 师长 张进修(被俘) (原101军271师)整骑5旅 旅长 卫景林( )整骑11旅 旅长 胡逢泰(起义)整骑12旅 旅长 鄂友三(起义)第17兵团司令官 侯镜如(逃脱)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被俘)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被俘)第151师 师长 陈 植(被俘)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起义)第317师 师长 ( )第92军 军长 黄 翔(起义)第21师 师长 张伯权(起义)第56师 师长 周中砥(起义)第142师 师长 王凤岐(起义)第318师 师长 刘元伯(逃脱)第86军 军长 刘云瀚(被俘)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被俘)第284师 师长 罗先之(被俘)第293师 师长 陈膺华(被俘)
第87军 军长 段 沄(逃脱)第220师 师长 路静澄(逃脱)第221师 师长 王永树(逃脱)第222师 师长 周雨震(逃脱)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逃脱)交警第3旅 旅长 杨遇春( )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 陈长捷(被俘)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被俘)第326师 师长 柴玉峰(被俘)第333师 师长宋海潮(被俘)、王殿臣(代)&&&&&&&&&&&&&&&&
发表评论: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详细数据】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详细数据】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
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在1925年师法当时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也是在后到前的国家,为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和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创设的所加以培养训练。国民政府发动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1928年北伐完成后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等对内对外之。至1947年《》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
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为此,1924年在支持下,孙中山在创立。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军长。“”为,“”改为,“”为,为。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的“”及吴铁城的“”、并和广东的“”等合组为,军长。3月,收编广西新桂系军队为,军长。6月,湖南的因败于吴佩孚因而加入国民政府,部队改编为。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号称八个军,总兵力约十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为参谋长,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为政治部主任,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二军)/;(三军)/;(四军)/;(五军)/;(六军)程潜/;(七军)/;(八军)/。
以上部队序列如下:
(原黄埔党军)
必须一提的是此时的在广州整编国民革命军的军级单位因为没有旅编制,因此团级以上直接跳师,导致一个军实际满编人员在一万人左右,约等同日后改编时的步兵师。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二、三、六军进攻最初受挫,1927年1月调整战略,七军从江左,二、六军从江右,分兵向及地区挺进,三、一军合击浙江,挺进,至4月军阀主力被击溃。
日发生,清除内的,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分子,一度中断。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开展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及右派的两个。以蒋中正为首的右派在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后的国民革命军开始被称为,中共指责已成为“新军阀”蒋中正的工具。至7月,;蒋中正于8月辞去总司令职。乘机发动的反攻被、、在南京击败。
1928年1月,蒋中正复出。支持北伐的手下的,及手下的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中正、、及任司令;蒋中正为总司令。至6月,退出外时被在炸死。国军亦进至。12月,在,北伐宣布成功。
一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1926年8月,国民政府以所属右路军、中路军、独立旅等部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日,国民政府以第2师(下辖三个旅,由原黔军第2混成旅扩编)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辖第28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29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30师(由黔籍新兵组成)、教导师(由黔籍新兵组成)。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以所属第十师为基础在扩编为第十一军。
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北伐时期的扩编
北伐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
国民政府军(84个军)
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及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国民革命军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国民党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参看)、等多场国民党,加上对共产党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
国军编遣计划(60个师)
1935年之后,在下遭到重创,各地军阀在多次冲突失败后大多服从国民政府的指挥,中国局势暂时处于平息的状态;为了应对逐步上升的威胁,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预定将体制混乱、编制五花八门的各类师团进行统一化调整并配发新式武器装备及德国军事训练来强化战斗力。整编目标计划将当时全国正规军力缩减成60个师约70万人,这项工作以中央军优先进行,到1937年对日抗战前已完成20个师的整编行动。最后因对日抗战爆发而被迫中断,不过这项调整师编制仍成功推广到各系军队之中,抗战以后的师团都是以这套调整师体制进行整补与战力规划。
战区(行营)& 北翼方面军(前后左右中东西南北)(辖2~5兵团)& 兵团(辖2~5集团军)& 集团军(辖3~5军以上)& 军团(辖2军)& 军(辖3~5师)& 路军(辖2师)
抗战扩编(120个军,354个师)
1937年,爆发后,国军大幅扩编。至1945年,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据统计,八年抗战中,国军中陆军伤亡将士三百万人以上,当中将级军官阵亡已超过二百名,中下级军官更大幅伤亡。此外,抗战期间国军亦首次离开中国,组成,到与军共同作战,且亦屡有胜果。
抗战期间,中国被划为多个。
其序列大致如下:
所辖地区(1937年8月底)
司令长官(1937年8月底)
所辖地区(1939年初)
司令长官(1939年初)
所辖地区(1945年2月)
司令长官(1945年2月)
河南、安徽北部
、陕西北部
浙江、、江苏及安徽南部
安徽、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绥远、、、
(后由代理)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上将(追授)
29军副军长
上将(追授)
空军少将(追授)
空军驱逐机司令
172师副师长
75师副师长
上将(追授)
宪兵副司令
156师参谋长
160师参谋长
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上将(追授)
124师参谋长
122师参谋长
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骑兵第六师师长
173师副师长
23师参谋长
鲁北游击司令
152师副师长
军训部辎重总监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79军参谋处长
东北游击司令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上将(追授)
33集团军总司令
33集团军高参
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新27师师长
新27师副师长
新27师参谋长
17军参谋长
190师副师长
新3师副师长
57师步兵指挥官
暂30师师长
暂30师副师长
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
暂45师师长
96师副师长
鲁苏战区高参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13师参谋长
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14师参谋长
中将(追授)
预10师师长
骑8师副师长
36集团军总司令
104师步兵指挥官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中将(追授)
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少将(追授)
31军参谋长
38师副师长
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内战与迁台
在斡旋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在1946年2月在签署《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方案规定全12个月内将中国的军队减为108个师,90个师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18个师为共产党。之后再在六个月缩编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50个师,共产党10个师。但是整军尚在开始阶段时,同年6月国共内战再次爆发。1947年起,各地共产党军队放弃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称谓,改称“”。随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在大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国民革命军余部随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撤往,国民革命军在大陆的历史亦告一段落。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参战部队序列
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155.5万人)辽沈战役(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47.2万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卫立煌副总司令 杜聿明 郑洞国 范汉杰 梁华盛 孙渡 万福麟 张作相 马占山 陈 铁参谋长 赵家骧锦州指挥所主 任 范汉杰(被俘)副主任 贺 奎(被俘)&
傅作义将军
第1兵团司令官 郑洞国(兼)(投诚)新7军 军长 李 鸿(投诚)新38师 师长 陈鸣人(投诚)暂56师 师长 张炳言(投诚)暂61师 师长 邓士富(投诚)第60军 军长 曾泽生(起义)暂21师 师长 陇 耀(起义)暂52师 师长 李 嵩(起义)第182师 师长 白肇学(起义)第6兵团司令官 卢浚泉(被俘)第93军 军长 盛家兴(被俘)暂18师 师长 景 阳(被俘)暂20师 师长 王世高(被俘)暂22师 师长 李长雄(被俘)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逃脱)第5军 军长 刘云瀚(逃脱)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逃脱)暂50师 师长 罗先之(逃脱)暂60师 师长 陈膺华(逃脱)新8军 军长 沈向奎(逃脱)暂54师 师长 黄建镛(被俘)暂55师 师长 安守仁(投诚)第88师 师长 黄文徽(被俘)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逃脱)第8师 师长 周文韬(逃脱)暂57师 师长朱茂榛(逃脱)廖定藩(逃脱)第198师 师长 张 纯(逃脱)第8兵团司令官 周福成(投诚)第53军 军长 周福成(兼)暂30师 师长 张儒彬(投诚)第116师 师长 刘德裕(投诚)第130师 师长 王理寰(起义)第207师 师长 戴 朴(逃脱)第1旅 旅长 李定一(被俘)第2旅 旅长 王启瑞( )第3旅 旅长 许万寿( )
第9兵团司令官 廖耀湘(被俘)新3军 军长 龙天武(逃脱)第14师 师长 许 颖(被俘)第54师 师长 宋邦纬(被俘)暂59师 师长 梁铁豹(投诚)新6军 军长 李 涛(被俘)新22师 师长 罗 英(被俘)暂62师 师长 刘梓皋(逃脱)第169师 师长 张羽仙(被俘)新1军 军长 潘裕昆(逃脱)新30师 师长 文小山(被俘)第50师 师长 杨 温(被俘)暂53师 师长 许赓扬(投诚)第49军 军长 郑庭笈(被俘)第79师 师长 陈 衡(逃脱)第105师 师长 邹玉桢(被俘)第195师 师长 罗莘求(被俘)第52军 军长 刘玉章(逃脱)第2师 师长 平尔鸣 尹先甲 郭永和(逃脱)第25师 师长 李运成(逃脱)第71军 军长 向凤武(被俘)第87师 师长 黄 炎(被俘)第91师 师长 戴海容( )第17兵团司令官 侯镜如(逃脱)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第151师 师长 陈 植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第92军第21师 师长 李荻秋、张伯权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剿总”直辖骑兵司令部司令官 徐 梁( )骑1旅 旅长 关邦杰( )骑2旅 旅长 张志恒( )骑3旅 旅长 李荣春( )淮海战役(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55.5万人)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 司 令 刘 峙副总司令 杜聿明 孙 震 刘汝明 冯治安 韩德勤 李延年参 谋 长 李树正前进指挥部主 任 杜聿明(被俘)副 主 任 孙元良 赵家骧参 谋 长 舒适存副参谋长 文 强(被俘)第2兵团司令官 邱清泉(阵亡)第5军 军长 熊笑三(逃脱)第45师 师长 郭吉谦(被俘)、贤文(投降)第46师 师长 黄宗颜、 陈辅汉、 郭方平(投降)第200师 师长 周 朗(被俘)
第70军 军长 高吉人(逃脱)、邓军林(被俘)第32师 师长 龚时英(被俘)第96师 师长 邓军林、刘志道(被俘)第139师 师长 唐化南(逃脱)第72军 军长 余锦源(投降)第34师 师长 陈渔浦(投降)第122师 师长 熊顺义(逃脱)第233师 师长 徐华(投降)第74军 军长 邱维达(被俘)第51师 师长 王梦庚(阵亡)第57师 师长 冯寄异(后方,未参战)第58师 师长 王奎昌(被俘)第12军 军长 舒 荣(逃脱)第112师 师长 于一凡(被俘)第238师 师长 徐有成( )新44师 师长 王屏南(被俘) 耿文哲( )第116军 军长 谭 心(投诚)(战中新建)第287师 师长 李 芝(阵亡)第288师 师长 陈元良骑一旅(兵团直属)旅长 陈 陶、张荣甲( )第6兵团 (逃脱)司令官 李延年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
在中华民族抗战中,戴安澜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身殉国,堪称“域外死忠第一人”。
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第8师 师长 周文韬、施有仁第198师 师长 张 纯第291师 师长 廖定藩第96军 军长 于兆龙第141师 师长 肖续武、甫紹武第282师 师长 章毓金第99军 军长 胡长青第92师 师长 艾 瑗第99师 师长 杨 达第268师 师长 李慎言第7兵团司令官 黄百韬(阵亡)第25军 军长 陈士章(逃脱)第40师 师长 曾正我(逃脱)第108师 师长 李世镜(逃脱)第148师 师长 刘清昶( )第44军 军长 王泽浚(被俘)第150师 师长 赵璧光(投诚)第162师 师长 何葆恒、杨自立(被俘)第63军 军长 林 湛、陈 章(阵亡)第152师 师长 雷秀民(被俘)黎天荣(代,被俘)第186师 师长 张泽琛(被俘)第64军 军长 刘镇湘(被俘)第156师 师长 刘镇湘(兼)、 陈庆斌(代)(被俘)第159师 师长 刘绍武 、 钟世谦(投降)王耀武第100军 军长 周志道(逃脱)第44师 师长 刘声鹤(阵亡)第63师 师长 盛 超(被俘)第8兵团(逃脱)司令官 刘汝明第55军 军长 曹福林第29师 师长 荣光兴第74师 师长 李益智第181师 师长 米文和(被俘)、 刘兴远(该师后方重建中)第68军 军长 刘汝珍第81师 师长 葛开祥第119师 师长 刘广信、 张勋亭、 刘铁钧第143师 师长 崔贡琛、 阎尚元、 王保谦、 李金玉第12兵团司令官 黄 维(被俘)第10军 军长 覃道善(被俘)第18师 师长 尹 俊(逃脱)第75师 师长 王靖之(被俘)第114师 师长 夏建勣(被俘)第14军 军长 熊绶春(阵亡)第10师 师长 潘 琦(被俘)第85师 师长 吴宗远(被俘)第18军 军长 杨伯涛(被俘)第11师 师长 王元直(被俘,后被遣返)第49师 师长 何竹本(逃脱)第118师 师长 尹钟岳(被俘)第85军 军长 吴绍周(被俘)第23师 师长 黄子华(投降)第110师 师长 廖运周(起义)第216师 师长 谷允怀(后方,未参战)第13兵团司令官 李 弥(逃脱)第8军 军长 李 弥(兼)、 周开成(被俘)第42师 师长 石建中(逃脱)、伍子敬第170师 师长 杨绪钊(被俘)第237师 师长 孙进贤(逃脱)第9军 军长 黄 淑(被俘)第3师 师长 周 藩(投降)第166师 师长 萧超伍(被俘)第253师 师长 王青云(被俘)第115军 军长 司元恺(被俘)第39师 师长 韩肇琏( )第180师 师长 陈芳芝(被俘) (该师由收容残部组成)第64军 军长 李荩萱(被俘)(战中新建)第156师 师长 吴家钰(被俘)第159师 师长 黄志坚(被俘)第16兵团司令官 孙元良(逃脱)第41军 军长 胡临聪(被俘)第122师 师长 张宣武(逃脱)第124师 师长 严 翊(逃脱)第47军 军长 汪匣锋(被俘)第125师 师长 陈 玲(被俘)第127师 师长 李家英(被俘) 张光汉(被俘)
&第3绥靖区司令官 冯治安(逃脱)第59军 军长 刘振三(逃脱)第38师 师长 杨干三(起义)第180师 师长 崔振伦(起义)第77军 军长 王长海(逃脱)第37师 师长 李宝善(被俘)第132师 师长 过家芳(起义)第1绥靖区(逃脱)司令官 周 喦第4军 军长 汪作华第59师 师长 林方策第90师 师长 薛仲述 唐 连第21军 军长 王克俊第145师 师长 李志熙第146师 师长 李前荣第51军 军长 王 炎(王秉钺?)第41师 师长 刘 卫第113师 师长 李 楚第66军 军长 罗贤达第13师 师长 罗有经 王炽生第185师 师长 袁越人第107军 军长 孙良诚(投降)第260师 师长 王清瀚(投降)第261师 师长 孙玉田(被俘)战役预备队第28军 军长 李 渤、刘秉哲(逃脱)第52师 师长 朱 丰第90师 师长 李西开第20军 军长 杨干才(逃脱)第133师 师长 景家模第134师 师长 李介立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阵亡,终年44岁。
平津战役(日-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52万多人)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傅作义副总司令 陈继承 刘多荃 上官云相 宋肯堂 邓宝珊 吴奇伟 冯钦哉 郭宗汾
第4兵团司令官 李 文(逃脱)第16军 军长 袁 朴(逃脱)刘裕经(起义)第22师 师长 黄剑夫(逃脱)梁诗传(起义)第94师 师长 周士瀛(逃脱)李启南(起义)第109师 师长 严映皋(逃脱)张鹏翱(起义)第94军 军长 郑挺锋(逃脱)、朱敬民(逃脱)第5师 师长 杨培德(逃脱)刘文英(起义)第43师 师长 王治熙(被俘)、饶启尧(逃脱)第121师 师长 韩 悌(起义)第305师 师长 姚葛民(逃脱)第9兵团司令官 石 觉(逃脱)葛晏春(代理)(起义)第13军 军长 骆振韶(逃脱)邓邦捷(起义)第4师 师长邓邦捷(起义)第89师 师长 胡冠天(逃脱)潘如涵(逃脱)倪晋培(起义)第155师 师长 杨 齐(逃脱)第297师 师长 欧孝全(逃脱)第299师 师长 巫剑峰(逃脱)
第31军 军长 廖 慷(逃脱)孙子仁(起义)第205师 师长 邓文禧(逃脱)第35军 军长 郭景云(阵亡)朱大纯(起义)第101师 师长 冯 梓(被俘)梁泮池(起义)第262师 师长朱大纯(起义)唐文左(起义)第267师 师长温汉民(被俘)刘一平(起义)第101军 军长 李士林(起义)第271师 师长 栾乐山(起义)(重建师,即原独立318师)第272师 师长 刘化南(起义)第273师 师长 郑海楼(起义)第104军 军长 安春山(起义)第250师 师长 王建业(起义)第258师 师长 张惠源(被俘)第269师 师长 慕新亚(起义)新骑4师 师长 刘春方(起义)第309师(原第258师) 师长 赵树桥(起义)第310师 师长 张副元(起义)第311师 师长 孙英年(起义)第11兵团司令官 孙兰峰(逃脱)第105军 军长 袁庆荣(被俘)第210师 师长 李思温(被俘)第251师 师长 韩天春(被俘)第259师 师长 郭济堂(被俘)独318师 师长 张进修(被俘) (原101军271师)整骑5旅 旅长 卫景林( )整骑11旅 旅长 胡逢泰(起义)整骑12旅 旅长 鄂友三(起义)第17兵团司令官 侯镜如(逃脱)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被俘)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被俘)第151师 师长 陈 植(被俘)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起义)第317师 师长 ( )第92军 军长 黄 翔(起义)第21师 师长 张伯权(起义)第56师 师长 周中砥(起义)第142师 师长 王凤岐(起义)第318师 师长 刘元伯(逃脱)第86军 军长 刘云瀚(被俘)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被俘)第284师 师长 罗先之(被俘)第293师 师长 陈膺华(被俘)
第87军 军长 段 沄(逃脱)第220师 师长 路静澄(逃脱)第221师 师长 王永树(逃脱)第222师 师长 周雨震(逃脱)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逃脱)交警第3旅 旅长 杨遇春( )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 陈长捷(被俘)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被俘)第326师 师长 柴玉峰(被俘)第333师 师长宋海潮(被俘)、王殿臣(代)&&&&&&&&&&&&&&&&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埔军校各期将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