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占领了南斯拉夫电影桥完整版全部地区,为什么还没符合要求??

[流言板]德约科维奇:我代表的是前南斯拉夫人民
世界第一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在周三表示自己代表的是所有在90年代因为一系列战争而分裂的前南斯拉夫联盟。
“我想要在这,在巴尼亚卢卡说,我觉得我代表的是前南斯拉夫所有的人民。”
“运动连接着人们,波斯尼亚的公民已经展现出了他对于运动的热爱以及对运动员所取得成功的尊重。”24岁的德约科维奇表示。
德约科维奇当天在巴尼西卢卡出席了由一vsk纸读者票选出的年度人物时说道。据当地媒体报道许多年轻人逃课就为了一睹德约科维奇的风采。
德约科维奇今年拥有了一个伟大的赛季,他一举拿下了澳网、温网、美网以及五个大师赛的冠军,他还取代了纳达尔成为世界第一。来源:
这家伙,颇有铁托的赶脚
“英雄”雕塑遍布大街小巷
抗争精神充满悲剧色彩
  如果有人问塞尔维亚盛产什么,除了盛产“英雄”外,《环球时报》记者一下子还真说不出什么其他的。你走在塞尔维亚任何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尊尊或全身或半身的英雄雕像。他们中有君主时代的王者,有反法西斯的游击将领,也有各个时期的无名“烈士”。塞尔维亚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国家,它的国民心目中的“英雄”,不是胜者为王的那种,而是不畏强敌、顽强抵抗的那种。
  “逞英雄”往往都以悲剧告终
  前南斯拉夫地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什么都不怕,就怕塞尔维亚逞英雄,克罗地亚讲文明。”在外界看来,塞尔维亚人的抗争意志很难理解,只能用“逞英雄”来解释。1999年,塞尔维亚人民奋起抗击北约19国长达78天的轰炸,当时记者亲眼目睹塞尔维亚人的抗争。日,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第三天,塞军最年轻的战斗机飞行员主动请缨,自杀性地驾单机冲向北约机群,捍卫塞尔维亚飞行员的荣誉。这位舍生取义的英雄,正是记者一位好友的教父,当时年仅34岁,正在攻读机械专业的博士学位。牺牲前一天,母亲曾哀求他不要飞,他说:“妈妈,我必须飞。人如果没有了祖国还有什么意思?敌人得先过了我们飞行员这第一关。”
 与塞尔维亚人相处多了,你不时会为他们这种在刹那间迸发的大无畏精神感到震撼。塞尔维亚人的抗争精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本能。
  关于“天上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代代相传的英雄传统深深根植于神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关于科索沃和一个“天上塞尔维亚”的神话。1389年,奥斯曼帝国的铁蹄已踏上欧洲,塞尔维亚在国力极为簙弱的情况下仍出兵抵抗,历史证明这无疑是集体自杀行为。科索沃一战,塞尔维亚军队及其首领拉扎尔王全部牺牲,拉扎尔王带着子民去了“天上的塞尔维亚”。后人赋予这次悲壮而绝望的抵抗的精神意义远远超过了战役本身的历史影响。科索沃神话变成塞尔维亚人的世界观———宁可英勇牺牲,也不愿fnk且偷生。他们在历史舞台上一次次重复演绎着悲剧英雄的角色:抵抗强敌,牺牲和复仇,变换的只是时代背景。
  科索沃神话与欧洲童话
  遗憾的是,如今是一个不再流行神话,不再颂扬英雄的时代。从2000年起,塞尔维亚就将融入欧洲大家庭和入盟视为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接受欧洲的标准,包括政治标准,即准备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与周边合作的环境里。而科索沃神话,这个关于杀戮、牺牲、复仇、精神救赎、歌颂天上之国的故事,在精神上激发塞尔维亚人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强调民族复兴,便显得与眼下的政治气候格格不入。如今的欧洲不主张宣扬富有浓厚民族主义精神的神话,因为神话深深根植于本民族传统中,带着深深的文化和民族烙印,代表着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因此,欧洲惧怕这种神话,欧洲早落入了“一体化”的程式。
  塞尔维亚需要在科索沃神话和欧洲童话之间做出抉择。一个失去了神话的民族,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梦想。塞尔维亚街头的英雄雕像透过厚厚的历史尘烟,默默无言地注视着自己的后人……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货会不会被
极端分子暗杀
真有点担心啊........
引用3楼 @ 发表的:
这货会不会被
极端分子暗杀
真有点担心啊........
没有那么乱吧,出了这么个英雄保护还来不及
波黑战争又称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kbc6n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其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黑三族展开大规模领土争夺战(94.1)战争最初在以穆、克族为一方和塞族为另一方之间展开,不久穆、克族关系破裂,彼此间也发生激战。各方先是抢占本族居民占多数的地区,继而塞、穆族之间在东部的塞尔维亚与波黑边界一线、西北地区及首府萨拉热窝,塞、克族之间在北部靠近克罗地亚边界地区争夺地盘。各派武装不断开辟新战场,战火迅速在波黑3/4的土地上蔓延。三族共有20多万人参战,其中穆族11万、塞族8万、克族5万。塞族由于得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由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支持,加之其参战部队中有4万是前南人民军1992年5月撤离时留下的波黑籍塞族官兵,装备有坦克、大炮、飞机等重武器(穆、克两族在战争初期基本无重武器),在军事上占有明显优势。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为制止波黑战争,联合国安理会自1992年5月起先后通过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在波黑建立“禁飞区”、为穆族设立“安全区”等一系列决议。北约对波黑实施全面封锁并对“安全区”提供空中保护。联合国和欧共体还曾多次进行调解,但均无结果。
  第二阶段,西方加强对波黑干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95.)北约对波黑的干预从对塞族进行军事威胁升级到实施有限空中打击,于1994年2月上旬向塞族发出限期从萨拉热窝周围撤走所有重武器的最后通牒,下旬以“违禁”为由击落塞族飞机4架。3月在美国敦促下,穆、克两族签署建立联邦和联邦军队的协议,使波黑战场再度形成穆、克族联合对付塞族的新态势。4月,穆族发动春季攻势,从“安全区”主动出击,试图收复失地,打通各控制区的联系。塞族予以反击,并围困“安全区”之一的戈拉日代。北约迅即作出反应,对戈拉日代的塞族阵地进行首次空袭,遏制了塞族的攻势。同年8月,南联盟为摆脱国际社会制裁,在塞族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后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使塞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事优势受到削弱,但仍掌握战场主动权。10月,穆族发动秋季攻势,攻占“安全区”比哈奇周围塞族大片土地。塞族实行全民军事总动员,并得到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军队的支援,于11月中旬夺回全部失地并包围比哈奇。11月下旬,北约对克拉伊纳塞族控制的乌德比纳机场和波黑塞族的奥托卡导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但并未改变战场态势。年底,穆、塞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995年3月,战事又起。7月,塞族相继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和热帕两个“安全区”,并继续围困比哈奇。
  第三阶段,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妥协()8月上旬,克罗地亚出动10万军队攻占克拉伊纳地区后,美国提出和平解决波黑冲突的新建议。8月30日~9月14日,北约以萨拉热窝遭炮击为由,出动3400余架次飞机对波黑塞族阵地实施空中突击,并发射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使波黑塞族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完全陷入瘫痪。穆、克族军队在克罗地亚军队配合下,乘机在波黑西部向塞族发动进攻。到9月下旬,穆克联邦和塞族实际控制的领土已接近五国联络小组为双方确定的比例。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同意由南联盟代表其参加由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11月21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达成《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并于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其余由塞族控制。
  斯雷布雷尼察位于波黑东部,是穆斯林聚居的一块“飞地”,当地原有居民3万多人。
  1993年6月,波黑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宣布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以及斯雷布雷尼察等地划为“安全区”,并规定这些“安全区”为“非军事区”,不应受到任何一方的武装攻击和发生任何敌对行动。然而,这些规定并未得到有关各方的遵守。1995年7月11日,波黑塞族武装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并宣布建立地方政权。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决议,要求塞军撤出该地区,无条件释放被扣押的维和人员,并在那里重建联合国安全区,但遭到塞族方面拒绝。
  波黑战争结束后,波黑穆斯林失踪人口委员会在斯雷布雷尼察发现许多埋尸坑,并掘出数千具尸体。
  长期以来,波黑政府一直否认发生在斯雷布雷尼察的大屠杀事件,直到2004年6月才首次承认。同年10月14日,波黑政府调查委员会公布调查报告承认,波黑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1995年7月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市后,放走了妇女和儿童,但杀害了7000余名穆族男子。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波黑内战自1992年3月爆发持续了40个月,成为二战后在欧洲延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约20万人死于战乱,近200万人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给前南斯拉夫地区和巴尔干邻国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995年12月,解决波黑危机的《波黑和平协议》在巴黎正式签字,这场骨肉相煎的战争终于结束。然而,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还需要波黑冲突各方和国际社会继续作出努力。有关波黑内战详见马细谱《巴尔干纷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368~412页。
  内战爆发和迅速蔓延
  波黑内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在一场婚礼上引起的。日至3月1日,波黑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脱离南斯拉夫联邦独立。这次有634%的选民参加全民投票,投票的结果是:近63%的人赞成独立。穆斯林族民主行动dang和克罗地亚族民主共同体获胜,而塞尔维亚族民主dang抵制公决,塞族人没有参加投票。在投票处于高潮的3月1日,一对塞族夫妇在萨拉热窝东正教堂为儿子举行婚礼时遭穆族袭击,新郎父亲当场丧命,塞族旗帜被焚。这一消息引起塞族人的愤怒。当晚,塞族和穆族的武装居民在萨拉热窝市各自构筑街垒,设置路障。3月5日,两族居民发生武装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3月26日,南联邦人民军驻波黑部队出面干预,穆族武装同其交火,出现伤亡。4月5日,波黑进行总动员,指控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侵略"波黑,并邀请克罗地亚正规军支援。克族武装站在穆族一边向塞族发起进攻。从此,武装冲突开始蔓延,成为一场以争夺领土为目标的内战。
  波黑暴力事件演变为武装冲突,又迅速升级为旷日持久的内战,是诸多因素造成的,既有历史积怨,也有现实矛盾;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影响。
  第一,民族和宗教矛盾是波黑发生内战的根本原因。波黑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全国共有435万人。其中,穆族1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37%),塞族13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13%),克族7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3%)~23日〔南〕《战斗报》。,还有若干其他民族。
  穆族是15世纪以来被伊斯兰化了的斯拉夫人,他们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塞族信仰东正教;克族信奉天主教。在历史上,穆、克、塞三族居民都先后遭受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王国的统治,他们依次既当过"优等民族",也曾沦为"二等公民",又同是外来势力的受害者。5个多世纪的共处和恩怨的历史,为这三个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留下了深刻的矛盾。
  图14-1波黑冲突中被炸毁的家园
  穆、克、塞三族争论的实质是"波黑的归属问题"。塞族认为,"波黑早就是塞尔维亚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波黑居住的本来是塞族居民,后来将他们人为地分裂为塞族、克族和穆族。克族强调,自古以来"波黑就是克罗地亚的一部分",波黑境内的斯拉夫人就是克罗地亚人,并称这可以从波黑行政区域的名称和考古出土文物得到证明。穆族则认为,既然塞族和克族都有自己的"母国",那穆族作为波黑的主要居民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
  第二,波黑独立问题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波黑三族在关于波黑独立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根本对立。1990年底,南斯拉夫联邦开始解体,1991年波黑境内的穆、克、塞三族及其政dang就独立问题举行了多次会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塞族因担心波黑独立后会沦为少数民族而受制于穆族,因而主张波黑独立后应由三个彼此主权独立的国家结成邦联;或者留在南斯拉夫境内,同塞尔维亚一起组成新南斯拉夫;克族基本上同意维持现存地域的三族国家的邦联,但担心受控于穆族和塞族,更反对加入新南斯拉夫,故倾向于独立;穆族对事态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穆斯林民族"起主导作用的伊斯兰国家。穆族反对形成由三族国家形成的邦联,并于1992年2月底就独立问题强行举行全民公决,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
  塞族抵制全民公决,为了牵制和反对穆、克两族脱离南斯拉夫联邦的独立活动,塞族遂宣布建立自己的议会和在波黑境内各塞族聚居区实行自治;接着,又成立了"波黑塞族共和国",占据波黑60%的地域。克族组建了"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族共同体",拥有波黑20%以上的土地。穆族控制各大城市,占波黑国土的15%左右。这样,独立后的波黑实际上处于"三分天下"、三族鼎立的局面。三族都采取以武力手段抢占和固守各自的地盘,内战进一步扩大。
第三,外部干预给内战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波黑位于前南斯拉夫联邦心脏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是前南斯拉夫主要军工基地,有许多军事设施。
  波黑邻国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首先卷入波黑内战。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时,塞、克两国都力图把波黑境内的塞族和克族聚居区分别纳入自己的版图。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曾提出,前南斯拉夫联邦境内"所有塞族人有权生活在一个塞尔维亚国度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则声称,瓜分波黑是"解决前南斯拉夫联邦危机的最佳方案"。为此,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从波黑撤军后,波黑塞族士兵就地改编成波黑塞族共和国正规军。克罗地亚为帮助波黑克族作战,派出了数万名正规部队。穆族政府军则得到伊斯兰世界"*河蟹*者"和西方军火商的支持。仅在战争的头两年,波斯尼亚就从沙特阿拉伯得到了价值16亿美元的武器;年又从沙特阿拉伯获得了3亿美元的军火援助,还有5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这种外界的干预和支持为波黑境内三族进行内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西方国家从政治上承认波黑独立导致了全面内战。西方大国承认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三国独立后,波黑境内三族在独立问题上的争吵越来越激烈。正当波黑境内三族谈判取得某些进展而尚无结果时,欧共体/欧盟和美国建议波黑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并于~7日相继匆忙承认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被此举激怒的波黑塞族决心加速军事行动,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所以,西方国家的直接插手对波黑内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致使这场内战蔓延到波黑全境。
  波黑宗教团体相互为敌
  波黑在历史上形成了三种宗教并存的局面: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政治生活及宗教文化的变化,逐渐在波黑的不同地域内发展为相对较为单一的宗教和单一文化的区域;而且,三个民族、三种宗教、三种文明在多数情况下能够和谐相处。但是,在外部势力的挑唆下,他们又极容易相互仇视,彼此对立,发生冲突。
  塞尔维亚族信仰的东正教在波黑冲突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一直认为它是国教,扼守着东正教在欧洲的西部边界,既面临西方强大天主教的挤压,又受到伊斯兰教的蚕食。东正教领导人感到塞尔维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出卖,肉体上被消灭,精神上被禁锢。现在在波黑冲突中又遭到失败,失去的太多。所以,他们称要高举十字架,同"受苦受难"的人民站在一起,主张前南斯拉夫联邦境内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和东正教徒都应该生活在一个国家里。
  塞族东正教高层人士称其信徒是受到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打击的牺牲品,因而支持塞族领导人拉多万·卡拉季奇对"异教徒"的清冼和屠杀活动。他们甚至反对国际联络小组关于停止战争的和平谈判协议,拒绝接受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对他们的批评。他们的座右铭是:"教会同塞尔维亚人在一起"。但是,一旦波黑的塞族控制区被穆族或克族的武装力量占领,教会却将所有的主教和神职人员撤走,使教堂和修道院空无一人。塞族东正教并没有履行它向人民和信徒作出的承诺。
  克罗地亚天主教及其主教们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一直有一种优越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里,克罗地亚天主教曾合法存在。所谓"克罗地亚独立国"同样把天主教视为国教。梵蒂冈教廷和萨格勒布大主教斯特皮纳茨都对杀害波黑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信徒无动于衷,甚至认为这是战后天主教在波黑大发展的"好时机"。克罗地亚天主教会的主教们总是把克罗地亚民族跟天主教等同起来,认为他们被东正教包围,面临塞族和穆斯林族信徒数量上占据优势的威胁。所以,他们提出"教会存在于所有克罗地亚人中",全力支持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及其民族主义领导人对波黑境内塞族和穆族的迫害。天主教神父也同波黑其他两种宗教的神职人员一样,在部队训练和作战中充当"保护人",祈祷平安和胜利。
  波黑穆斯林认为,他们受到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全面夹击,是真正的受害者。穆斯林在波黑几乎占一半的人口,认为伊斯兰教是他们的生命。当波黑内战爆发时,伊斯兰教号召信徒们向东正教和天主教徒发动"*河蟹*",还指责"基督教欧洲"对他们的生存漠不关心。
  波黑穆斯林得到穆斯林世界提供的资金和武器,组建了自己的精锐部队,抗击"*河蟹*"行动。国外的伊斯兰*河蟹*分子为帮助波黑的穆斯林兄弟,还组织成千上万的"志愿兵"参加讨伐其他宗教徒。对穆斯林来说,他们认为这就是一场种族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宗教战争。
我们说,波黑内战不休,宗教不是首要的或直接的原因,但它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持续几年的战乱中,无论是联合国派往波黑的特使还是新闻记者的报道,都认为宗教在加剧冲突中"起了破坏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宗教分歧被内部和外部势力所利用"波尔·莫伊泽斯:"波黑的宗教与战争",载伊娜·梅尔贾诺娃编译《巴尔干地区的宗教与政治》,锡里斯特拉:"德莫斯"基金会,2004,第39页。。在战火中,波黑三大宗教拒绝进行合作,而是支持和鼓励各自信徒发生冲突。对这三种宗教在整个波黑危机中的作用和影响,确实值得认真思考。
  国际社会调解的多种方案未果
  波黑内战爆发后,为了防止战火波及被称为"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进而威胁欧洲的安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进行了大量的调解工作,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解决波黑境内三族冲突的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
  (1)欧洲共同体/欧盟的方案。1992年3月,欧共体调停人、葡萄牙外交官库蒂莱罗提出解决波黑冲突的第一个和平方案。该方案的实质是将波黑按民族分成三大区域,依瑞士模式组成新的邦联式国家。塞族和克族表示同意,但穆族感到"三国分治"模式对本族不利,主张维护波黑领土的完整性。三驾马车南辕北辙使欧共体调停人提出的方案搁浅。
  1992年10月,前南斯拉夫联邦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万斯(代表联合国)和欧文(代表欧共体)提出了解决波黑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即著名的"万斯-欧文计划"。该计划打算让波黑成为一个统一的分权制国家,各省实行高度自治。全国版图划分为10个省,其中3个省划归穆族,占波黑总面积的27%;3个省划归塞族管辖区,占波黑总面积的43%;2个省为克族控制省,占波黑总面积的15%。此外,第10个省为穆、克两族共管区;第7省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事区,由三方共管。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穆、克两族接受这项计划,但塞族认为已控制全国70%的领土,让出的地盘太多,以全民公决的形式拒绝了该项议和计划。于是,这一计划也功亏一篑。
  1993年8月,欧文和斯托尔藤贝格(当年4月取代万斯)就波黑问题再次制定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即"三分模式"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波黑按民族划分为3个"共和国",各自具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但不具有国际法地位。3个实体组成共和国联盟,波黑版图也按民族一分为三,塞族占国土面积的52%,穆族占31%,克族占17%。实际上,这一新方案是根据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联合提出的"三分方案"制定的。所以,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谈判,塞族和克族接受了《欧文-斯托尔藤贝格计划》,但是穆族因要求40%以上的领土未得到满足而拒绝了该计划。国际调停再次受挫。
  为了打破波黑境内三方和谈的僵局,欧盟于1993年11月底又提出分阶段解决波黑境内三族冲突的办法:第一阶段,通过逐步解除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制裁,换取波黑塞族对穆族做出领土让步,以达成版图划分协议;第二阶段,召开前南斯拉夫联邦问题国际和平会议,采取国际监督措施和制定前南斯拉夫联邦地区安全机制,以保证协议实施。在欧盟的压力下,波黑冲突三方在日内瓦恢复谈判。塞、克两方向穆族做出让步,同意穆族可拥有波黑1/3的领土,并获得亚得里亚海出海口。但穆族要求再增加1%的领土,遭到塞、克两族的拒绝。
  (2)五国和平计划。早在1993年5月,在俄罗斯的推动下,美、俄、英、法、西班牙5国推出了以建立穆斯林安全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合行动计划"。该计划意在"扑灭波斯尼亚战火",而未触及波黑制宪原则和版图划分等实质问题,它只能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没有引起国际社会重视。
  1994年4月,美、俄、欧盟和联合国四方代表在伦敦协调在波黑问题上的立场。这种做法是波黑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一次。5月中旬,美、俄、英、法、德5国倡议成立关于波黑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并就政治解决达成如下共识:(1)要求波黑交战各方停火4个月;(2)波黑版图应以欧盟的计划为基础,即穆、克两族将获得全国领土的51%,波黑塞族将得到49%的领土。12月,5国联络小组对和平方案又做了修改,增加了以下内容:尊重波黑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允许波黑塞族将来同塞尔维亚组建邦联,波黑边界和领土划分比例不变,但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相互交换领土。波黑塞族对此持赞成态度,但穆族反对修改和平计划,强调只有塞族愿意接受5国和平计划才能恢复谈判。
  1995年2月初,在征得5国联络小组同意后,法国提议波黑、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三国总统会晤,以讨论下面四个基本问题:(1)前南斯拉夫联邦各共和国在国际承认的边界范围内相互承认;(2)3国首脑确认接受由5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计划;(3)讨论解决克罗地亚境内克拉伊纳塞族控制区问题;(4)取消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国际经济制裁问题。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但波黑的伊泽特贝戈维奇总统和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总统则以对此建议需要进行研究为由,采取拖延策略。
  (3)美国方案。两年多来,国际上政治解决波黑危机的主张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对波黑的军事干预主张遭到欧洲盟国和国际社会的抵制后,开始调整政策,推出了"联邦+邦联方案"。日,波黑的穆、克两族领导人在美国的威胁和撮合下在华盛顿正式签署"联邦+邦联"协议。该协议规定:穆、克两族结成联邦,然后该联邦再与克罗地亚组成邦联,意在孤立波黑塞族;穆、克两族分区而治,混居区建立联合政权;波黑kbc6n政府负责国防、外交、金融等事务。地方政府主管经济、文化、社会治安和市政建设;联邦总统和premier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由穆、克两族轮流担任;波黑政府军和克族民兵将建立联合指挥部。美国要求波黑塞族加入穆克联邦,塞族表示反对,并提出将同塞尔维亚实现"完全统一"。
波黑冲突久拖不决的原因
  国际社会为解决波黑危机和实现和平而提出的方案,一个接一个遭到拒绝。随着危机日益加深,波黑三族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往往是协议的墨迹未干又开始新的厮杀。同时,欧美大国在波黑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也增加了解决波黑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
  (1)波黑3个民族混居的状况复杂,很难按地域和族群划分界线。在波黑这张"斑豹皮"般的分布图上,居住着3个主要民族,他们各有自己的宗教、自己的政dang和武装力量,有不同的支持者,早已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同时,3个民族的分布又不是按各自的民族聚居,而是严重混居,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所以,无论3个小共和国的方案还是10省的计划,都很难公正地解决波黑境内3族之间的地域和民族界线,再合理的方案也难把每个民族的居民都包括进它的管辖区。
  (2)3个民族对解决冲突的方案出尔反尔,对领土要求的欲望难以满足。据统计,尽管波黑穆族人数最多,但因多生活在大中城市,所占面积不到全国总面积的30%,而只占313%人口的塞族却占有50%以上的国土面积,克族所占土地面积跟他们所占17%左右的人口比例基本一致。但是,3个民族在对待国际调解的态度上,主要还是争论领土问题。在谈判中,谁都想攫取更多的土地,可谓"寸步不让",谁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区连成一片。即使他们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不久又以土地比例、居民、土质和资源等问题为由加以拒绝。
  (3)西方国家在解决波黑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存在分歧。波黑危机产生时,西方国家带头匆忙承认了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没有提出解决波黑复杂的*河蟹*的后续措施。接着,便动用欧共体/欧盟、欧安会、北约等国际组织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南斯拉夫联盟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和外交封锁。特别是德国,企图通过克罗地亚南下巴尔干地区,进而抛弃战后禁止它向海外派兵的国际协定。法、英两国在巴尔干地区有着传统的利益关系,竭力阻止德国和俄罗斯"重温旧梦"。
  俄罗斯积极介入,利用波黑冲突重返巴尔干地区,以恢复苏联时期在那里的影响。在北约1994年2月和1995年9月两次大规模空袭塞族阵地时,俄罗斯都是在关键时刻出面干预,才使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得以缓和。
明显是个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所以在美国很不受欢迎...........
德神 &将要饰演的  亚历山大一世
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听到这话会气死的
体育明星还是少说一些跟政治有关的话吧。。。。
这话还是少说的好。。。。。
霸气的言论,怀念南斯拉夫时期的足球和篮球。
引用11楼 @ 发表的:
霸气的言论,怀念南斯拉夫时期的足球和篮球。
塞尔维亚人好勇斗狠啊~~
引用11楼 @ 发表的:
霸气的言论,怀念南斯拉夫时期的足球和篮球。
更怀念苏联时期
引用3楼 @ 发表的:
这货会不会被
极端分子暗杀
真有点担心啊........
太可怕了,这念头
引用6楼 @ 发表的:
小德这货
明显是个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所以在美国很不受欢迎...........
颇有小报记者潜质
小德还是多打球少说政治性话题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52人参加团购438.00元&790.00元
315人参加团购369.00元&599.00元
883人参加团购549.00元&849.00元
148人参加团购558.00元&850.00元
139人参加团购408.00元&1699.00元
83人参加团购299.00元&899.00元
91人参加团购579.00元&899.00元
157人参加团购128.00元&369.00元
325人参加团购221.00元&369.00元
73人参加团购568.00元&1499.00元
228人参加团购249.00元&399.00元
312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斯拉夫电影 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