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和生物圈生命物质共同的生存基础

当前位置: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____..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______、______等基本条件,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保护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水、空气、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故答案为:生物圈;水;营养物质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____..”主要考查你对&&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的概念: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是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定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半径为6370km的球体,从地心到地表可划分为三个圈层:地核(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地壳表层是土壤岩石层,地球温度随深度而升高,地表温度为常温,到地壳下沿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地幔温度高达摄氏度,地核温度高达摄氏度,最高不超过5000摄氏度。 生物圈的基本厚度: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易错点:误认为整个地球都属于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将这一簿层叫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存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事物存在的。
&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①阳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②温度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特别提醒: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混淆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仙人掌叶变为刺的主要是水分:在东北地区的林区。出现山脚下是落叶阔叶林、山腰处是红松林、山顶处是冷杉林的现象,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混淆生物因素中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辨析:&&&& 要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必须弄清它们的概念。保护色的概念有三个要点:(1)是为了适应柄息环境;(2)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3)有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警戒色的概念也有三个要点:(1)动物本身具自恶臭或毒刺,能对敌害构成威胁;(2)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纹,易于被敌害识别;(3)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拟态的概念有两个要点:(1)是在进化中形成的;(2)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对照概念的要点进行印证、区别。例如,无毒蛇的鲜艳体色不会是保护色.但是不是警戒色呢?我们根据概念,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本身应具自“恶臭或毒刺”等对敌害构成伤害的能力,显然无毒蛇不具备。无毒蛇的这一体色与拟态的概念相符:无毒蛇的体色是一种“色泽斑”,这种“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毒蛇)非常相似,因此这种现象是拟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①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②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图l-2-2)(2)动物对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即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采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2. 生物的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分布等。(1)影响大气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某些植物的叶可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3)影响土壤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界。
发现相似题
与“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018716667316726912953414982813510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水等基本条件B.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ycycedc5601
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圈这个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见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为您推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据此答题.
本题考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
考点点评:
生物圈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掌握,难度一般.
扫描下载二维码与人类所处的依靠氧气和光合作用的生物圈不同,深海的“黑暗生物圈”的生存并不依赖阳光,而是以地热能为基础,通过化合作用将硫细菌转化为有机质。潜入深海,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常识以外的世界,这表明A.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B.人们的认识受到实践的制约C.在未知世界里存在着不可认识之物D.我们要站在世界之外观察世界B河北冀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答案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这个家园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据此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答案为:生物圈点评:生物圈是人和其它生物共同的家园需要识记.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生物
(2013?长沙县模拟)我国从1953年至今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下面是我国6次人口普查的一组数据.
时间(年)
总人数(亿)
13.39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调查、实验、模拟实验).(2)下列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人口数量越少,人口的素质就越高B.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C.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资源(3)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男女比例大致为1:1.人的性别不同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它在男性体细胞中为XY,在女性体细胞中为XX.(4)上表中的数据表明,当今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B.A.急剧增长&&&&&&B.增速变缓&&&&&&&C.无明显改变&&&&&&&D.数量逐渐减少.
科目:初中生物
题型:阅读理解
(1)躯体运动的形成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2)人体骨的生长包括:骨的长长与骨的长粗两个方面,骨的长长是由于骨骺端的软骨细胞产生新的细胞,使骨长长;骨的长粗是由于骨膜内成骨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骨加粗.(3)幼年时,人的骨髓呈红,具有造血功能.(4)小明傍晚带小狗出去散步,小狗沿途撒尿,这属于领域行为.(5)运动系统是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三部分共同组成的.(6)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内部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7)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时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8)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9)一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10)腐生性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意义是维持生物圈中的社群或取食循环.(1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13)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为球形、杆形、螺旋形.(1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有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
科目:初中生物
题型:阅读理解
亲爱的同学,请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回答问题.“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讲述着一代代人美好的愿望,继日“嫦娥一号”卫星飞向月球之后,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又一次带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梦想飞向月球,去揭开月球那美丽的面纱.近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上人口、粮食、水、能源等危机日益上升,于是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宇宙空间,地球的近邻--月球,成为我们探索的首选.1959年10月,苏联完成首次绕月飞行,人类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10年后的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用自己的一小步,实现了人类的一大步.我国也在2003年启动了自己“嫦娥探月工程”.然而,月球并不像我们肉眼见到的那样洁白光莹,而是一个没有空气、极度寒冷,表面起伏凹凸、峰峦叠起、月坑密布,既没有青山绿水也没有生命的荒芜世界.(1)就目前的月球条件,能否适合人类长期居住?不能.(2)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一定的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假如嫦娥姑娘真的可以在月球上生存,那么月球上至少还需要的生物因素是植物、人(至少写出两项)、非生物因素是水、空气(至少写出两项).(3)通过上述资料,结合你已了解的“生物圈 II号”实验失败的例子,你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最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长沙县模拟
题型:解答题
我国从1953年至今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下面是我国6次人口普查的一组数据.
时间(年)
总人数(亿)
13.39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调查、实验、模拟实验).(2)下列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人口数量越少,人口的素质就越高B.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C.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资源(3)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男女比例大致为1:1.人的性别不同主要是由______决定的,它在男性体细胞中为XY,在女性体细胞中为______.(4)上表中的数据表明,当今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A.急剧增长&&&&&&B.增速变缓&&&&&&&C.无明显改变&&&&&&&D.数量逐渐减少.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中考生物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我国从1953年至今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下面是我国6次人口普查的一组数据.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时间(年)195319641982199020002010总人数(亿)6.197.2310.3211.6012.9513.39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调查、实验、模拟实验).(2)下列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数量越少,人口的素质就越高B.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C.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资源(3)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男女比例大致为1:1.人的性别不同主要是由&&& 决定的,它在男性体细胞中为XY,在女性体细胞中为&&& .(4)上表中的数据表明,当今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急剧增长&&&&&&B.增速变缓&&&&&&&C.无明显改变&&&&&&&D.数量逐渐减少.什么是(微生物圈)?谢谢回答!
生物圈  生物圈(biosphere)  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 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如果愚蠢的人类一定要逆转这个自然规律,是会受到命运的惩罚的.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关心爱护你身边的生态环境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一、水质微生物及指示菌 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以及人类的动物的排泄物及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 一般认为,水中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有较大优势。与其他水体相比,河水及溪水中革兰氏阳性菌相对较多,这是因为陆地微生物冲洗污染的缘...
微生物圈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
名称名称: 微生物工程 主题词或关键词: 微生物 生命科学 蛋白质 内容内容微生物工程又叫发酵工程。发酵是微生物特有的作用,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认识了,并且用来制造酒、面包。微生物工程,是大规模发酵生产工艺的总称,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来生产有用物质,或者把微生物直接应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它是在发酵工艺基础上吸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的成果而形成的。 发酵工程...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