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里面风怪啥样好的月宫在那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
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受到人天恭敬供养。尊者久来患眼疾不癒,若逢托钵需渡恒河,行动甚为不便,於是常会对恒河水神大喊一声:「小婢,住!莫流!」河神就会赶紧将河水分流,让尊者过河。久而久之,河神的心中愈来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这麽发心,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肯定,还屡屡被唤作「小婢」,便决定向世尊申诉。
  河神向世尊顶礼後,将自己心中的烦恼倾吐而出:「世尊,您的弟子毕陵伽婆蹉实在太傲慢、太无理了。我尊重他是位圣人,每次都帮他开路,他却目中无人,轻贱於我!」佛陀听完,立刻唤来毕陵伽婆蹉尊者问明原委,当下告诉尊者:「是你的不对,你应当向恒河神忏悔。」尊者随即合掌,向河神说:「小婢,我向你忏悔,请不要生气!」话语甫落,四周人众顿时哄堂而笑,河神的脸瞬间涨红,正待发作,佛陀即开口说道:「河神,你有看到毕陵伽婆蹉向你合掌忏悔吗?」河神回答:「看到了!」佛言:「他是真心诚意地希望你能原谅,可是却仍唤你『小婢』,可见这是习气,并没有看轻你的意思。毕陵伽婆蹉尊者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因为富贵而性情憍慢,常不把他人放在眼中。现在虽然藉由修行化除了种种烦恼,仍因习气难尽,一时改不了口,所以才横生这种种的误会!」舍卫城内的大长者家,近来喜气洋洋,好事连连:长者的商队入海采宝满载而归;国王封赐土地;夫妻喜获麟儿;而且恰逢比丘僧前来应供。
  比丘用斋毕,上座长老舍利弗如法祝愿功德主,高声唱诵道 :
  今日良时得好报财利乐事一切集
  踊跃欢喜心悦乐信心踊发念十力
  如似今日後常然
  长者听舍利弗诵出如此吉祥的偈子,欢欢喜喜供养了两张上等毛毡。一旁的摩诃罗瞧着羡慕不已,回到寺里就哀求舍利弗把咒偈教给他。舍利弗表示,这咒愿不能常用,也不见得适用於任何场合;但摩诃罗执意要学,舍利弗只好传授给他。学了咒偈,摩诃罗每天勤加练习,准备一旦轮到自己担任上座时,立刻派上用场。
  很快地,机会来了。大长者连逢祸事--商队遇难失宝,妻子被卷入诉讼;儿子意外身亡,哀痛不已的长者斋僧以消灾植福。这时,身为上座的摩诃罗如法炮制,诵出学来的咒偈。结果,悲愤交加的长者大受刺激,不但没有供养,还连骂带打将摩诃罗赶出宅门。
  颓丧懊恼的摩诃罗,不知不觉走入胡麻地,一路践踏,满园狼籍。看守的人见状不由分说,挥鞭就打。摩诃罗拔腿飞跑,撞上麦田里一陇陇的麦屯(割麦之後积聚如小丘状的麦堆),以逆时针方向绕行而过,气喘如牛。说时迟那时快,麦田主人棒棍如雨点般,纷纷落在摩诃罗早已乌青黑紫的皮肉上。原来,此地风俗,应该顺时针绕行麦屯,并口诵:「多多益善!」才能祈求年年丰收。麦田主人训斥一番,放走了摩诃罗。
  远远的,一行送葬的队伍缓缓迎面而来。「多多益善!」摩诃罗咬着牙、忍着痛以顺时钟方向绕棺。下场可想而知,丧主又哭又骂,捉住摩诃罗拳打脚踢,强迫他说:「希望再也不要发生这种不幸,真令人同情!」
  全身伤痕累累的摩诃罗一心赶路,只想赶快回到寺院,见到前面一行迎娶的队伍,不分青红皂白就依样画葫芦:「希望再也不要发生这种不幸,真令人同情!」
新郎一听火冒三丈,打得摩诃罗头破血流,落荒而逃。不料一脚踩上猎人的陷阱,惊散了猎物。猎人瞋心一起,又痛打摩诃罗,警告他应该静悄悄地匍匐前进。
  「那麽只好爬行了!」为脱险境,摩诃罗已经六神无主,竟爬到妇人洗衣服的地方,被误认作偷衣贼,结果又是一场好打,十分凄惨。
  屋漏偏逢连夜雨,鼻青脸肿、体无完肤、死里逃生的摩诃罗,在接二连三的磨难後,跌跌撞撞地回到寺里,终日烦恼忧愁,心想:「都是舍利弗教的偈子惹的祸!」比丘们怜愍他,将他扶到佛陀身边,详细报告事情的始末。
  佛陀慈祥地安慰身心受创的摩诃罗:「如果想说法咒愿,应该细心观察因缘时节,合适的才说出口。好好用功,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表现忧悲喜乐要视时机恰不恰当,以後别再轻率说话了。」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们刚从城里乞食回来,各人在寮房里整理衣物,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面无端地摇动起来。接着,听到外面有人传说佛陀受伤。大家不由一怔,急忙放下工作,相继赶到佛陀的住处。
  佛陀端坐在房中,伤口在脚上,阿难尊者正细心地为他敷药包扎,一根沾有鲜血的木棍横卧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一定是被木棍所伤。可是就不明白,为什么一支木棍能伤及佛陀的身体,佛陀不是有无边的神通法力吗?
  佛陀的脚伤并不轻,众弟子都守侍在旁边,有不少人竟躲在人后啜泣。佛陀看着,内心很感动,微笑着安慰他们道:
  “大家不必担忧,些微的疮伤很快就会好的。”
  “佛陀金刚不坏的身体,为什么一根木棍能伤害呢?”有几个弟子齐声问道。
  “这就是业缘。凡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众生,都有这样的苦受。说起来已经是很多世前的事了……”
  说到这里,阿阇世王也闻讯带了名医耆婆赶到,国王满面焦急,边跑边喘来至佛陀面前。
  “佛陀!伤势可要紧吗?”阿阇世王的声音在颤抖,显然地,他的内心非常焦急。
  “没什么,你放心!”佛陀笑答道,一边叫他坐下,继续说道:“当时我是个商人,有一次和朋友合伙渡海到外埠经商,我们的计划很周到,也进行得很顺利,所以不多久就赚得一大笔钱。归途中,我们的船停靠在一处港口,那是个很繁华都市。一上岸,就忘记回家,尤其是那儿的美女,我的朋友被迷惑得六神无主。这时,有个好心的船夫告诉我们,再不离开此地,危险就要降身了。原因是,这个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啸的袭击。海啸的季节就将到来,不走,将会人财两亡。我的朋友全无动于衷,我劝他,吓他都没有用。他完全失去了理智,一味迷恋那城市和女人。船只有一只,我不能忘却道义,抛弃他,独自先走。一天晚上,我们为此争吵起来。在生命存亡的关头,我急昏了,怒火上升,顾不了许多,抓起身边的木棍向他挥打过去,他的脚被我打伤。
  “现在,你们不难知道我受伤的理由了吧?如你们说,佛陀还会受伤吗?应该知道,不会受伤的,那是佛陀的法身和报身。佛陀的应身和众生一样,有生老病死。佛陀的神通法力虽然不可思议,但敌不过业力。种如是因,就应承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违背因果法则。
  “四大假合的肉身,本来就不真实,成住坏空在所必然。一切事物的法性原是这样,顺应法性才能称佛陀。
  “不错,我已经证得真如法性成为佛陀,但现在我也是人,我由父母生养,和你们一样具有人相。所以我必须顺应人性,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我都具有。佛陀的应身除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和众生没有两样,没有什么玄奥。”
  大家听佛陀这么一说,才了解业力因果最胜的道理。晚年受张同谨启示,潜心学佛,虽不能登堂入室,亦颇有所得。唯对天堂地狱之说,素食禁欲之说,转世轮回之说,不能完全认同。
许多信士弟子之信佛,实出于有求于佛,希望借助于神佛保佑能顺遂夙愿,心想事成。此皆出于私心,与佛道相去甚远。特别是对于一些人通过烧香叩头,上供许愿,求神拜佛,以求保佑富贵平安,升官发财,婚姻如意,子孙昌盛之做法,有类于行贿受贿之嫌,更不能认同。
我认为,释枷牟尼不是是宗教教主,不是救世主,佛经不是圣经,佛法也不是教人得福升天之法。释枷牟尼是思想家,教育家,他教人皈依佛门,修习佛法,不是为了得道升天成佛成仙,而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完善,精神的解脱,从痛苦中的完全解放。但是,为求得自身灵魂的超脱,不在于求佛而在于修己。
世间没有救世主,没有大救星,只有能够拯救人们灵魂的思想理论,这就是佛法。  
修已者,当在修功,修德,修善,养气,养心,完善自己,净化灵魂。即修已之心,修已之口,修已之行。作到“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善其身”。
修已者,首在修心。只要心存善念,即为佛在心中;只要身有善行,即为佛在身上。善心即是佛心,只要身心俱善,广结善缘,与人为善,即可立地成佛,获取正果。
佛在人间,佛在心中,不在天上。反之,恶念缠身,邪心充盈,恶言秽语,罪行累累,恶贯满盈,为害人间即为魔鬼。鬼在人间,鬼在心中,不在地狱。所谓天堂地狱,神佛鬼怪,皆在人世中间。
修习佛法,普渡众生,便是教人存善念、为善行,做善事,结善缘。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教人克已制欲,改恶向善,从善如流,变恶人为善人。所以,求佛不如求己。
善恶之别,即神鬼之分。修习佛法,不是求得神佛保佑,不是求得死后进入天堂极乐世界,而是修炼自己,克己制欲,复礼归仁,言行为善,具有好心、善心、真心、佛心,成为好人、善人、真人,从而修成正果心定和尚开示:抄经与修行
  抄经结法缘
  抄经增
  抄经获吉祥
  抄经得安乐
  抄经与修行有很密切的关系,与参禅修定亦有相通之处。古时印刷术没有当今这么进步,佛经要广泛流通必须一字一字慢慢抄写,渐渐演变至刻经,先刻于木板再拓印出来,如韩国高丽藏,份量那么多,实非易事!
  在佛教史上有人书写法华经、华严经,一字一拜,甚至刺血抄经,令人敬佩!因为他们了解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开示之后,弟子们结集下来,最初几百年还是口口相传,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代,印度才有文字。阿育王为佛教大护法,将佛陀法语刻在石柱上,其子摩哂陀出家后将佛法流传到斯里兰卡。再经贝叶、油墨过程处理,把贝叶经保存下来。在中国有些人抄经非常虔诚用心,甚至抄到笔尖掉出舍利子。古代印刷术不发达,因此抄经对于经典的流传与流通,确实发挥了相当大的功用。
  最近,韩僧元应大师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他抄写的华严经,第一部是以宣纸笔墨抄写,费时十年。抄至第五年时眼睛剧痛几乎瞎掉,仍坚持写下去,之后眼睛不药而愈,恢复光明。在佛教的历史上,拜经、抄经、受持经典有很多的灵异事迹。元应大师继续以金泥书写第二部华严经。金泥在深蓝底的纸上抄写很损眼力,据说整部八十华严经六十万字抄写下来没有漏字、错字,令我敬佩赞叹不已。另外又有一些作品写在扇子上,如般若心经、金刚宝塔、弥陀宝塔,都非常的工整。
  弘一大师把金刚经、华严经里前后相应偈诵,结集抄写下来成为对联。对得非常工整有2-3百首深受后来佛教徒喜爱,广为印刷流通。
  星云大师因十五、六年前想办西来大学,但是没有钱,藉由写字感谢信众之发心,最后筹得千万美金购地办学。大师说,写书法,是为了众生欢喜,圆满有情众生的心愿,书写时,无不希望获得者能自我勉励、心生欢喜,这就是菩萨慈心悲愿的另一种展现。
  抄经我个人没有用心学习,当了佛光山住持,有信徒、贵宾请签名、要墨宝、题字是常有的事,我不敢自称之为墨宝。到中国大陆参访,每至一寺院,拜完佛常受邀至客堂坐,临离开前书房已准备好文房四宝,要我留个墨宝,实在见不得人。今年一月底去光孝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佛教协会会长将自己所写的般若心经,放大后做为围墙看板,有如大书法家之作,他谦虚不敢称自己所写,我很敬佩!在中国大陆认识几位法师,书法造诣都很好,如:镇江金山禅寺兼任焦山定慧寺住持心长和尚。看到大陆这些法师所写的字,个个都下过相当的功夫,或许中国佛教佛学院读书时有较足够的时间练书法。佛光山自开山以来,不是工程就是弘法,法会活动亦多,少有时间静下来好好练习,书法在佛门是不可欠缺的。
  现代人几乎都用电脑,任何字体都可以列印,多大多小应用自如。所以,有些大学毕业生写出来的字甚至比从前小学生差。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下笔即被看出有否真材实料?做为一个出家人,琴、棋、书、画不一定样样皆通,书法写得好,确实能令人欢喜。
  用毛笔写书法与禅定是相通的,必须保持一个心念,放下万缘,才能耐性地写半小时、一小时而心不浮动。若是心猿意马,向外攀缘,心静不下来,写出来的字是不一样的!有时为信徒写几个字,因为没有全心全意,心不安定,较差时写至一半,笔画就不一样了。这三天中大家放下外面的工作、事务、万缘,不予理会,死心踏地来抄写,训练心定的目的就在这里。
  修禅定要离五欲,去五盖,眼耳鼻舌身对着五尘境,色声香味触尘全要放弃!去五盖,贪欲盖、瞋恨盖、掉举盖、昏忱盖、疑悔盖都须离开,特别是掉举!可爱境界在内心念念不停一直打转,它涵盖着不满意的事、瞋恨的事。总之掉举着重在可爱境界,修禅定要离五欲,去五盖,抄经要放下万缘,全心全意,提起正念,照顾所缘,一笔一画一钩要很专注!譬如念佛,紧紧抓住一句佛号,以为所缘境!修禅定要照顾呼吸,观鼻吸气、呼气就是修定的所缘境!白骨观则心里扣住一根骨头不再攀缘别物,这就是内心的所缘境,还有慈悲观等…。
  一部经典,一卷经要抄得工整字体优美,须相当的虔诚、恭敬和定力。所以抄经之前应先点香,静坐片刻再开始抄写。抄经从下笔至收笔要非常专注照顾所缘,要有持久性!一支香从始至终提起正念,心有散乱要提醒自己要回观返照,妄想升起笔画就散了!有句话“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照迟”,专心与否,笔画必定不同!过程中提起正念,每个字都是所缘境!妄念起,当下回观返照,这种功夫在禅堂叫做正知正见!
  对于世间有正确的认识,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正知,它是一种高度警觉性!觉醒的力量、觉照的功夫,要能持之以恒与定力有关。禅定之意是善心与静性,在同一所缘境能专注叫做“定”。抄经一笔一画专注一趣,心静性谓之定。有些已抄经很久,也有刚发心开始,总之抄经能使心意净化,从每一笔画到入定的功能。功德也好,修行也好,大家好好用功!
  抄经与印刷经典各异其趣,抄经有很大的功德,可消业障,回向亦可书写上去,例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众生无诸疾病、健康长寿、减缓地球暖化,经济繁荣、社会祥和、安和乐利,回正法久住、佛法兴隆,人间佛教快速普及落实到全世界!回向个人、家中、亲友健康,事业顺利,诸佛菩萨加持让亲友有缘接触三宝!回功德可随个人意愿,抄好的经典可在附近寺院法会功德圆满时,与延生碌位、往生牌位一起火化。如果抄得很多,找一安全处所,功德回向后私下火化亦可。抄经除了练毛笔字,书法更庄严,亦可题字与人结缘,以恭敬心抄写本身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台大校长
李嗣涔教授作了一个实验,将写好的字折叠并用金箔纸包起来,由小孩用手摸,即可知里面写什么字。若写的是圣贤,例如:妈祖、关公、耶稣、菩萨等等,可看到亮光!最亮的是“佛”字!佛字法力无边,这是用科学方法测试出来的。日本江本胜先生试验水结晶纹路,冬天下雪,雪片纷飞,每个结晶体都不相同,就如DNA、指纹,绝不相同。为启发结晶体试验,以玻璃罐装水,一写着感谢,另一瓶写混蛋!经一段时间,在零下5℃冷却,以特殊相机拍摄,写着感恩、感谢的那瓶水纹路很美,写着混蛋那瓶水的纹路奇丑!另以音乐作实验,如莫札特、贝多芬、或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听后再去冷却,纹路亦不同,可见心境与物理有共振的原理,有科学为证。
  抄经就是要一字一字以虔诚恭敬的心、耐心、禅定的心慢慢来抄写,求得心境清净的境界。期望大家在抄经修持法门日日有所增长,也祝福大家抄经结法缘、增、获吉祥、得安乐。
我是佛座下最聪慧的弟子,日日于佛前听经、参禅、普渡众生。那日,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站起,稽首问佛:"什么是苦海?"
  "情,有情就是苦海。"
  "既如此说,那么,无情就是岸了?"
  佛微笑,点头。
  "为何?"
  佛闭目不答。
  我还是日日在佛的身边,持着檀香木做的佛珠,念经、打座。
  佛曾经闭了眼问我:"莲花,你寂寞么?"
  我持珠摇头。
  佛说:"莲花,你犯戒了。"
  我哑然,片刻方问:"我犯什么戒了?"
  "佛门第一戒,不妄言,你难道不是,犯了戒了吗?"
  我的脸颊倏地红了。
  佛啊,毕竟是心明如镜的佛。
  佛拿掉我手里的佛珠,长叹一声:"莲花,去滇池边为我取一瓢水。"我答应了一声,摘下背后的葫芦,离殿而去.
  滇池之水,如温润之玉,如冰清之魂,我微微地愣住,取过水之后,遂解开自己的衣衫,撩起点点的水花,让其触碰我的肌肤。
  痒痒的感觉里,我"嗬嗬"地笑了起来,有凤从池上飞过,投下五彩的影。
  我更快乐了,看着池里自己明媚如花的脸,竟忍不住痴嗔起来。
  待我站起身来的时候,却才发现,身后已经站立了一傻痴痴的男子,那样深情的眼眸,一刻不转地看着我,仿佛,比我们面前那深深的滇池,还深。
  我羞红了脸,转过身就飞向天空,他大声地喊:"姑娘,姑娘,留下你的芳名,留下!"
  可是,我没有,因为,我是佛身边的莲花,有着世间最冰清玉洁的品性的莲花。
  佛堂,安静。
  佛问我:"莲花,今日可见什么能入你眼之物?"
  我低头,不语,佛长叹一声,忽然将手朝殿下一指,说:"你看,谁来了?"
  我愕然地转过头,竟然看见他,正长身玉立在阶下,以无限敬畏的目光,看着佛。那一刻我心里的墙轰然倒塌,素日在经书间练得的静谧,竟在这一刻间,掀起轩然大波。佛再长叹:“莲花,他是为你而来的,你就随他而去吧!”我的眼里盈起泪光——佛,你真的,要我随他而去吗?
  佛点头,然后说:"莲花,你只是要记住,在世间的时候,只紧紧地跟着他,可别回头,一回头,就是永绝。"
  我低喃:"记住了。"然后,我在佛前跪下,慎慎重重地,三叩九拜。
  佛看向我的目光里,竟有了,太多太多的不忍,良久,他才挥手说:"去吧,莲花。"
  我稍一愣神,已然是另一番天地,再睁眼时,却见茅屋草舍,处处灰垢,我心智明白,忍不住"哇哇"大哭,却听佛在空中说:"莲花,记住:别回头,别回头!"
  我渐渐长成,容颜绝世,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我本以为,凭我的聪慧与美丽,定能在这茫茫人世,找到他,并与他,相伴一生。不想那日,我与一小姐妹上街游玩,竟撞见一群抬着黄绸暖轿的官兵,一见我,不分清红皂白,一把将我拉进轿里。缚住双手,塞上一块丝绸手帕。
  再下轿时,只见官帏重重,帘幕深深,雕梁画栋,恍若,人间仙境。
  再几日,我已是殿中暖阁里一名在侍的宫妃,一切,均由不得我,那男人爱我甚深,亲自为我轻蹙的眉头点画鬓影,而我依然不乐,日日看着殿前的仙鹤洒泪.
  他为让我一笑,特携我入朝,不想,我的双目,竟穿越重重宫纱,刹那间与他重逢,恍若,如当日在滇池边,遇见他时的痴然。
  那一刻,我傻了——佛嗬,这是你,故意的安排吗?
  可是,佛告诉我,不能回头,一回头,便是永绝。
  于是,自那日回转内宫后,我便茶饭不思,玉容消减,君王眼里的心痛,那样地明明白白,可是,又是那样地无可奈何。一日,有臣下送了一尊佛来,置于我床前,说是祈愿娘娘玉体早康,我一见,竟忍不住泪珠滚滚,一颗心不停地狂呼:"佛啊佛,为什么,要赐予我如此的折磨?"
  佛竟笑,口吐禅语:"莲花,你想回头了么?"
  我倔强地摇头,合上自己的双眼,有宫人大喊:"娘娘仙逝,娘娘仙逝!"
  再睁眼,却是在清清一小园中,我心里欢喜,忍不住咧开嘴"咯咯"地笑,旁边有人语笑妍妍:"夫人,你看小姐,生得好可爱模样儿!"我越发笑得开心,再转眼,却见一五六岁粉雕玉琢的小孩,竟静立于一旁,深深地注目于我,我心下更加欢然,手舞足蹈起来。
  日子飞逝,我愈发调皮,拉着他无所不为,他宠我甚甚,无论我要什么,都想方设法为我弄来,不惜为此挨我父亲母亲的喝骂。
  后来,我渐知他是父母昔日好友之子,我们两人,原已指腹为婚来着,我听了心喜,自谓这一生,情缘早定,无须我过多忧心。
  不想,十五岁那年,父亲因一件莫名其妙的官司,被捕入狱,母亲倾家荡产,设法营救,为谋生计,他辞别我们娘俩儿,说是外出谋生,待安定下来,必大红花轿来接。我无语泪噎,执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而他,终是去了。
  不想,他走不久,家却再度被抄,我与母亲,同被卖进教坊,坊间女子,哪还有什么自由?母亲为了护我,被打得气息奄奄,而我,因被鸨子做了手脚,不复清白,只得日日以笑饰泪,苟活于坊间。那日,我陪一贵公子路过城楼下,却见楼门处贴一皇榜,才知他已高中为今科状元,遍告天下,寻一个叫"兰妹"的女子,今生今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那一刻,我心胆俱裂,口里吐出血来,于扇子上,斑斑点点,不想,却惹来身边那公子森然的白眼。
  再数日,我于坊间廊上,看他戴金翅帽,骑大红马.沿着楼下的官道禹禹而来,却与我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那一刻,我泣血狂喊:"佛,佛,你在哪里?"
  佛于半空里现身,依然那么安静的看着我:"莲花,你欲回头了么?"
  我咬碎了银牙,将身从楼顶坠下,一片哗然中,我亦,了无牵挂。
  昏昏三界中,我苦苦地寻觅,有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将我和他,牢牢地相系,免了我的苦,也免了他的痛。
  只是可惜,三界太大,我一弱小芳魂,竟无处寻觅。
  那一日,我再次来到滇池边,望着那如玉如碧的池水哭泣,却听他在身后唤我:"莲花,莲花。。。。。。"
  我惶然地站起,却见他满目凄苦地看我,我向他走去,意欲执他的手,可是,无论我怎样地执着,他离我,依然有着数尺的距离。
  我柔弱的身子,再禁不住任何的风雨和别离,我说:"此生,我们是不是,注定有缘,却也注定,无分?"
  此生深深地看我,目光里一片痴然。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生啊,佛啊,人世啊!
  那一刻,滇池竟起了风雨,那一刻,日照竟然昏聩,一阵狂风,把我和此生一同卷起,掷入红尘。这一世,我们是红尘中最普通的夫妻,他日日在一家小店里揉面团做早餐,而我,日日坐在一架缝纫机前,执一把剪刀,为这世间的,红妆男女,做一幸福之衣。
  日子安好的时候,我常常傻笑,想来,这便是自己要的幸福了吧,我竟慢慢地,把佛置于脑后,似乎心里眼里,都是此生,都是此生的眉,此生的眼,此生的爱,此生的恋。
  却不想那日此生从医院回来,便阴了脸,不再同我说一句话,我放下手里的活计,问他为何,此生不答。
  后来的日子,此生开始不再把他的心事说与我听,我百计加以探知,却终不知其底里。
  忽一日,此生告诉我,说是想出门走走,与朋友一起,我想他出去走走也好,于是,便叮嘱他,希望他能照看好自己,此生闷闷地答应一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就那么出门而去。不想,数十日后,一脸惊慌的朋友却来到家里,大声的哭着说:“在下山的路上,他,不慎坠崖身亡!”
  那一刻,天崩地裂,那一刻,神魂俱灭,我终于大声地喊出来:"为什么为什么?"
  后几日,我清理此生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他的钱夹里放着一张医院开出的病历,上面写的很明白"肝硬化,晚期。"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此生眼里所有不快的理由,哦,我的此生,我的此生啊!处理好此生的后事,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了无生趣。
  我再次请回了佛,放在堂前,每日静坐凝思,我回想起那些容颜姣好,侍立于佛旁的日子,那时节,我不明白,为何世间有这么多的苦;那时节,我不明白,何为劫数;那时节,我不明白,为什么世间的人,会如此地敬畏,一向温和笑着的佛。而此刻,我竟然有些悟了——佛还是看着我笑,他说:"莲花,你想回头了么?"
  "我想回头了么?"我冥神静气,安宁地问自己。不知道,不知道,世间的种种,因,或者由,来,或者去,我都不知道,我,都不明了。那一日,我又在大街上游走,忽听一声音大喊:"莲花,回头,回头,莲花!"
  于是,我真回头了,刹那间,魂魄离体,飞天而去。。。。。。。
  禅唱吟吟,我才发现,自己,又已静立于佛侧,拿着一串,散发着悠悠檀香的佛珠。
  佛笑着问我:"莲花,你可还好?"
  而我不语,转过头去,看着在我们脚下顶礼膜拜的无数人生,拈花微笑。若有若无中,我听见,佛在说:"在这万丈红尘中,要么,你遇不到他,要么,他遇不到你。就算你们能够相遇,那时节,你心中有他,他心中未必有你。你心中全是他,他心中未必全是你。就算,你和他心中全是他和你,以这种心在茫茫人海中行走,又哪里能够长久呢?"
  于是,回头,于是,万念俱灰。
  于是,滚滚红尘在我身后,寂灭。
  于是,我求佛,不要再让我有心,不要再让我拥有和人一样的躯壳。
  于是,佛让我化身成,他身下永世无语,永世无情的,莲台。
  香烟缭绕中,佛音低回,绕梁不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那跪在佛脚下的芸芸众生啊,你们可知,若是想脱离苦海,须是无情,若是心中有情,就永远只能在苦海中徘徊。。。。。。。。
  所以,在红尘中行走的时候,千万别回头,一回头,就是岸,一回头,便须断掉,你心中的千般痴嗔,万般爱恋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这个天神就是天魔,也就是魔王波旬。这魔王等佛将要成道的时候,他先派了很多魔眷属,也就是军队,去想扰乱佛,但佛不被他所转。这第二十六章就是说佛不被魔王所扰乱,还能把魔王化过来,成为佛的一个护法。
天神献玉女于佛:天上的魔王送了三个玉女给佛。什么叫玉女呢?就是生得非常美貌,像玉那么样地可爱。这三个玉女,不但相貌是人间所没有的,天上也没有那么样地美丽。
欲坏佛意:他的用意就是想教佛生淫欲的念头。坏,就是想要破坏佛修道的意志和愿力。
&&& 佛言:佛就说了,
革囊众秽:不论是男人、女人,男人生得相貌俊美的,也是一样,女人也是一样的。这不是单单说女人怎么样怎么样坏,男人就没有那么坏了。所以佛言革囊众秽,是说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皮革之囊。革就是皮革,就是皮包着这么一个bag(袋子),这囊就是一个bag。众秽,里面装着什么东西呢?里面除了屎,就是尿,你说这有什么好?
在外皮上看那男人长得非常俊美,非常好看,再好看也不过像阿难尊者似的,生得相貌那么俊美,摩登伽女一看就爱上了,到佛那儿,佛说:
“你爱他什么?”
“他鼻子也长得好,眼睛也长得好,耳朵也长得好,面孔也长得好。”
“好!你爱他鼻子,我把他的鼻子割下来给你;你爱他耳朵,我把他的耳朵割下来给你;你爱他眼睛,我把他的眼睛挖出来给你,你拿回去啰!”
“啊,那不行!”&
那么男女相爱,究竟有什么意思呢?这个相貌生得再好,里边都是革囊众秽——装的是屎、尿,九孔常流不净,眼睛就有眼眵(屎)出来,耳朵就有耳垢,鼻子又有鼻涕,口又有口水,大小便溺等。你说这究竟哪个是干净的?所以这叫革囊众秽,众秽就是众多邋遢的东西。
尔来何为?去,吾不用:所以佛说,你送这个给我,有什么用呢?这对我没有用的,你们赶快回去,我不要!
当天魔献这些女人给佛的时候,佛一看这三个女人,就观想:“唉呀!你们要是老了的时候,面上的皱纹不知多少啊?那皱纹很难看的,老得那个样子,头发也都白了,什么都是很难看的。”佛这么一想,魔女自然就现出这么个样子来。结果她们一看自己,这真没有什么意思,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所以佛就教她们去了,说:“去!吾不用!我不用你们。”
天神愈敬,因问道意:这时天魔看见佛道心这么坚固,所以他愈发恭敬了,因此请求佛为他说法。
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佛就为他说法,这天魔也就即刻证得初果——须陀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里面托是不是很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