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拳管理的真谛是什么么

[转载]《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61-70&轩辕凌霄
<img NAME="image_operate_128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00/002YQf4Rzy6RnNcqeXqac&690" WLDTH="467" HELGHT="700"
ALT="[转载]《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61-70&轩辕凌霄"
TITLE="[转载]《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61-70&轩辕凌霄" />
&不知不觉想起了幼年练剑的情景,可爱可憎的劈拳打了十四个月。那时候少年轻狂不知内家真谛,甚是觉得枯燥无味,当老师教五行剑的时候,那是非常的喜悦,可以摸兵刃了。那时候少年情怀,大侠总是和剑连在一起,那些评书中哪个大侠没有兵刃呢?祖师爷岳飞的沥泉枪、程咬金梦中的三板斧,那个年代《七剑下天山》大侠杨云聪的“断玉剑”,他师弟的“游龙剑”等,无不使人神往。我最先得到的是父亲亲手做的一对木剑。历经辗转搬迁已经遗失,然那森然剑意犹在我心。什么是剑?按照今日的说法,剑是武术的第二次大发展的信物,那是研究武术历史的人的事情,在此不玩那个。剑为“百刃之君”,此言犹在耳也。这个君字是君子君王的意思,练剑要有剑意。无剑意则百炼不成也。孔孟之道多次提到浩然之正气,剑可以走偏锋,但剑意绝对是“王者之气”也,反之和“耍菜刀”无异。我的剑法不是从劈剑开始,乃是由崩剑入门,在此略为记述一些。木剑有一个好处,冬天练着手不凉且对练时能有效的保护自己,我至今怀念那一对木剑。今天有人问“剑法怎么练能入道?”我毫不犹豫的会告诉他,练双手剑就行了。这个单手、双手也是形意拳门的诀窍之一。那时候经常和父亲练的一个式子就是崩剑,我出剑父亲招架,因为那时候很喜欢崩剑和崩拳,功夫下的最大,我经常用双手及单手做崩剑式向父亲刺出,但是每次父亲都是简单的一圈,然后回刺或刺前胸或刺手腕,屡屡不能得手。父亲说这就是形意剑的奥妙。崩拳有个前手拳,然后才是换手崩打。形意剑的奥妙就在这个崩剑的换式当中。崩拳有进步崩和退步崩,剑也一样,得此奥妙者当能得形意全盘之妙也。父亲给我一把剑端视良久而不得其意。
父:这是什么?
父:剑有什么
子:剑格、剑脊、剑尖、剑袍、剑鞘
父:剑为什么有鞘?
子:因为要把锋刃藏起来
父:这是养君子之气,神不外泄、敛藏其锋、静如处子、动若雷鸣,剑乃君子之“刃”,君子之“心”,合为君子之“忍”也
父:如何拔剑?
父:心为统帅、眼为先锋、心神合一、才能拔剑,扬眉剑出鞘。为什么扬眉?那是周身剑意
子:周身剑意怎么体现?
父:拳要六合,剑也要六合!
子:从何开始?
父:崩剑始!
&我今日回想当年父亲的话句句真理也,此时不予那时同,那时天真尚不能悟道也。练剑练的是“神”,也是意。比剑之时如古代君王指点江山,凡我目视之地,皆我王土也。呵呵!有此气势即不怕强敌。敌人也许可以用剑杀进你的意所画的圈子,这个圈子是意画出来的,大小方圆看自己的功夫了,敌人也许会踏进你的国土,但他保证出不去。崩剑的一式是就是打顾兼备。如敌一剑刺来,不可不避、不可不接之时,则稍稍小画一圆,稍微一碰即可,只要敌人的剑尖,刺不到自己即可,随之一剑直出,直捣黄龙府。练这个剑要有人配合练习为最妙,敌人单手一剑刺来,你双手使剑来格挡然后出剑。为什么要求双手呢?这个就是形意的独到之处了,单手接的时候,如果你功夫不深,你会只用胳膊。但是双手握剑就不同了,双手剑的格挡动作必须用腰,必须用全身的力量去完成这个动作,无形中符合了形意拳的大原则。慢慢的就会出功夫,有了功夫就不分单双手了。在练剑初期,双手是速成法。其实不是只有剑法,刀法也是一样。一个双手握刀的人和一个单手握刀的人,挥刀砍在一起会是啥情况呢?那就是单手拼不过双手。就这么简单一磕一碰,单手刀就飞了,或者就偏离了进攻的轨道和路线。放眼望去如今天下练刀剑人不知凡几,真练过双手刀剑的又有几人?形意拳讲“搏狮虎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能双手劈砍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这不合形意的大道理,也不合兵法。
形意拳是讲“七拳十四打”,但是还讲“三节”、讲“四稍”。形意最佳的用法,是七个拳头共进,哪个打击最得力就用哪个,而不是象棋中的“单车乏炮单过河”,过去了也没啥作为。大势作对了,小节可以忽略。大势不明就不是练拳、练剑,是瞎耽误功夫。
对剑如高手之博弈,乃中华武学的高境界。我纵观世界武术,虽千姿百态,但难逃一个:“技”字。说白了再好的东西,也是野蛮其体魄的东西。唯我中华武学“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肉体、精神都会有质的变化。唯我中华武学才能谈到“武道”二字。望学我中华武功的人得之、珍之、宝之、爱之,盼其能生根、开花、结硕果!华夏几千年,华夏人种没有灭绝,华夏武功也传承至今,足证华夏武功之不凡,盼之延延绵绵、广传天下……
62一理通之 百理融之
形意拳需要艰苦的练习才能进入内家拳境,在此期间最好不兼练其他拳术。任何一个门派对初学都有自己的要求。贪多嚼不烂是今人的通病。许多人练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杂学唱了,可惜他只是记住了繁杂的姿势拳法,而没有提高自己的功力。许多号称习武者,其实一个直拳也打不好的,一个劈掌根本没有劲力,不信你和电视上的排球运动员比比,很多武者打不出扣球的劲力。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你博他精,你会的多练不过来,他就练这一下,每天无数次的重复,自然就比你强了。不只是拳法练武啊!修道的那些书,还是少看的好。本来就不是你那一门的,没什么借鉴的作用,武术的法则啊,跟你的想法其实不一样的。“武道可通天道”这是我最常用的一句话。你啥时摸到了根须,才算了解了武术一门,世界上的树这么多树叶千姿百态,你采的叶子再多,也是枝叶上的东西。想学武功就要挖根,从一棵树找到了根,那么天下的树和植物你就明白了大半。为什么书不能瞎看呢?因为你看经络运行的书,你的经络不自觉的会跟着走,看的越多越乱,这是内家的真理。有人不信吧?不管男女吧,只要你的生理正常,你看到黄色电影的时候,你的生理啊、心理啊,产生没产生变化呢?肯定产生了。你看到一部最最感人的电影,你会流泪,你的心情会随着剧情变化,你的生理和心理都随着电影在变化。
你看书其实也是一样的,都会引起生理、心理的变化,你有全世界所有门派的武林秘籍,你也都练过,我可以保证你武功不高。你的身体不能承受那么多。古代人出功夫啊,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古人的生活范围很小,一个人方圆几十里也许就能遇到一个武馆、一个师傅。学了三招两式如获至宝啊,朝夕苦练怎么能不出功夫呢?返观今人,全国的武馆都去过,全国著名的武术家他都认识,那合影照的一本本的相册啊,全市、全区各个把式场没有不认识他的。你再看看他的拳脚,真的连个武校的少年学员都不如的。拜遍了天下名山,也不如心中有佛。佛在心中莫外求啊!寻师访友那是武林高手做的事情,是武功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多亏了今天四海升平,没这么多的强盗草寇,要不这样的武人出门连命都保不住的。难听的话未必不是真理。实话就要实说,要不写这多文字耽误读者的时间,本身就是犯罪!再说说网络吧,现在的网络影视高科技,对武术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打开那个“潘多拉魔盒”,全世界的武林高手都在眼前这是好事,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问题是你会选择吗?你知道这些东西,怎么能融入你的武功中吗?你根本不懂的,尤其是初学者。没有明示,或者没有明师的指点,你是看不出来什么的。眼力和武功成正比的。练中学、学中练,明师在旁是最好的方法。
看多了你的脑袋就乱了,视频还好一些,不会的是练不出来的人。但那些书呢?写的人未必会武术。许多东西都是抄袭,他自己都说不明白的东西,你看了顶啥用?一个跟明师学艺的人,和一个网络自学成才的武术爱好者,为期一年。一年以后他们的水平会差很多,吾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习武修身武功这个东西“心静”为上,且来不得半点虚假。你不练形意拳也好,练别的门派也行,关键是要把你那一门的东西吃进去,吃透了它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再去学其他门派的东西。天下没有无敌的门派。只有无敌的功夫。功夫认的是精纯。武术和相声不同,武术不需要杂学唱,你能唱好一个门派甚至一个门派的一出戏,你就得道了。一张白纸好做文章,一个踢腿、一个劈掌,其实就是武术,武术不神秘,千百次的重复形成了正确的自然反应而已。掌握了一千种踢的人,不如就会一个踢腿,一天做一千次的人。这是真理的真理。一理能通百理能融,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这个“化”字最为巧妙,万事万物都有化,且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不离其道也。拳来脚往,拳为什么来?脚为什么去?万事都怕一个“真”字,功夫练的真才能用的巧,东西在肚子里,不用的时候就是一团气,写出来就是书,唱出来就是戏,练出来就是武,剖析出来就是术,意念一动,神意自来,与天合道,拳掌俱妙与道合真,神在吾心,动若雷霆,罢似江海,虎搏于山,狮扑于兔,灵机一动,神鬼难逃,此武中之大丈夫也!
63拳剑之理
到了今天突然想讲讲形意拳剑之理。形意剑是个宝贝,五行剑也是宝贝,这个练通了也就成就了。最起码形意的东西你明白了七成。最起码是个大成的境界。说五行剑其实又回到了五行拳,回到了五行拳的实战。为什么这么说呢?敌人打出一拳踢出一腿,其实也是个形也是个形象,你用什么形象去破解它?比如敌人的当胸一拳,其实就是个崩拳,劈能克崩嘛,你出个劈拳就是了。但是这个劈要符合拳理,符合当时交手的状况。与敌人交手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包括环境、温度、战场人数、你所持的兵刃等等,这时候大脑就是个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把一切都涵盖在内。敌人如果是一人,他的身材、相貌、眼神及功力在厮杀的战场上的气势,一眼就可以判断。如果不能判断在战场上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有可能就丢了性命也未可知。幼年听师门及家族的叙述,古代的徒手肉搏称之为“白打”,也就是空手对打,在武艺当中不占很重要的地方,在古战场上手持兵器对战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也是最高的,在今天依然如此。一个未经任何训练的普通人,手持尖刀可以杀害好几个警察。一把尖刀使他的武力指数瞬间提升了不少,这个我用的是电脑游戏的语言了。在古代,一个久经训练的武士如果有兵刃在手,武力值也是成倍的增加,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比如美国拳王麦克泰森,在街头遇到一个手持半个酒瓶的行凶者,能不能全身而退还是个疑问呢?古中国的武功,其实重视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强的武士,而不是擂台赛的冠军。在实战中冠军没什么大作用,武林有它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大侠不是谁都能做的。古代别说是武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杀鸡宰羊都不在话下,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是武术的大课堂。国术是在古代中国那个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打造出来的国粹,不只是磨练人的肉体,更洗涤人的精神,达到那令人向往的侠之大者的境界,才是国术的根本。形意剑不是很神秘,形意剑也没有今天的表演武术那种空中转体720度的高难度表演,那些在战场上使用几率几乎为零的、找死率百分之百的花招,在形意拳门中是没有的。武术今天我们称之为“国术”,还是返璞归真的好,刀越练越薄,枪越练越细,武功越来越花哨,非国术之福也。古人有个雕弓的故事。当年形意拳门的前辈也用它来勉励后学。一位古人有一把“宝弓”百发百中,视为珍宝啊,这位古人找了很多能工巧匠,在弓背上雕刻了许多漂亮的花纹美观至极,然而这把弓在使用中一拉就断了,今天的武术就是那把带花纹的弓也。国术到了今天,该是返璞归真的时候了。许多人都叫嚷着国术的统一,一个门派的一个拳,南七北六一十三省,要打的一模一样才好。要有国家规定的套路和动作。其实这个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在武学高手的眼中这根本就不能称其为一个问题,一个好的拳师,知道怎么去教自己的徒弟,按照他的身架个性给徒弟点东西,练习下去很快就出功夫了,很难想象一个矮人和一个姚明,把拳打成一模一样的滑稽样子。
十个手指不一样长,强求本身就是错。国术的误区还有很多,成百上千年武术传承到了今天,现在称之为“国粹”。你不用去支持它,也不用去反对它,它会一直传承下去的,武术的真理永远存在。站在禁之巅的人和掉在井里的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谈什么统一呢?他的思想武功根本就和你不在一个高度上。我小时候曾天真的问过那些练剑的人:“请问你的剑里边有对练吗?”呵呵!许多会很多剑法的人在他的门派中,本就没有剑术的对练,有些会很多剑法的人从没有拆招,从没有找过兵刃相对的感觉。虽然他的剑法很漂亮,也只是漂亮而已。没逮到过活物的老虎其实不是老虎的,因为它身上没有虎威,没有老虎那生杀予夺、虎啸山冈的气势。一个素有成就的武师,在平常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有与之对垒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他从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气质,这也是国术至今迷人之所在也。能得此神韵者足慰平生也。刀、枪、剑、棍,是各个门派中最常用的兵器,形意拳门也不例外。形意剑更是兵器中的君王,当年练剑之时,曾经使用很多伎俩,今日简要叙述一个。我们都用过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锁头,把大些的锁头锁死,套在剑尖上,让锁头的“圆”,在剑身上慢慢的滑动,去体会剑锋上传来的力道,剑可平可立,只要锁头够大就好,慢慢的学会了控制自己手上腕子上的力道。剑不是刀,也不是斧子,这个“方”最容易体会剑意。形意如果没有“意”,就不叫拳。形意剑没有“剑意”,也不成为剑术。若用宝剑当板斧,笑死三丰老剑仙。剑就是剑,你拿它当什么也不对。这个基础有了,做个弓步刺剑的动作,让锁头滑倒剑尖而不能掉落,难度就提高很多了。慢慢来,形意剑练的就是那个剑意。有了这个“意”,万法万式都能生化出来。否则你学的再多也是别人的。八仙剑是八仙的,纯阳剑是吕洞宾的。你现在练的剑,是你师爷编的,你师父改的剑法,哪些是你自己的东西呢?只有剑意是自己的。这里边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在实战过程中,其实你出的招式,都是你先天的本能,平时练的东西,形成了大脑正确的条件反射,这才叫练成功了。除此都是假功夫。许多传统武术爱好者,在实战中一摆架子,他练的拳一招也想不起来,这不叫成就,最起码不叫大成就。文思如泉涌,武思也如泉涌。在擂台在战场受到那个气氛的感应,什么都出来了。这才叫功夫,这才是武术。拳剑都是此理,按照哲学观点,真理具有唯一性,国术不是统一招式与门派,武侠小说中哪个武林盟主、哪个皇帝也没做成这件事情,国术要统一的是思想,是武中具有唯一性的真理。了解什么是武?什么是侠?让世间多一文武兼修的德者,少一个好勇斗狠的莽夫,锄强扶弱匡扶正义,此为国为家之大福也。
64谁家新燕啄春泥
2011年已经过去了,因红尘俗务太多,我没有完成100章的写作任务,在此向翘首待续的读者表示歉意。今年会加倍努力完成,做人和练拳一样要有始终。关于剑法我想先说到这一步,我只讲了些练剑的基础东西,剑法剑诀还没有涉及。形意的剑法太过深奥,我个人以为,江湖中大量的剑法都是“形剑”,也就是练的“身形合一”耳。然形意剑法却是“骨剑”,“有勇在骨、切齿则发!”讲的是骨力。剑有风骨才是大家。如此才能谈到剑之道也。6岁顽童虽也能提笔写字,远观也字迹工整,然明白人一看,字没有风骨,缺少内在的东西。吾不懂书法,乃是假借书法说剑耳。如此练拳习剑,才能得上乘武功之趣也。今日开始说燕子吧,在形意拳门的十二大形象中,这又是一种飞禽,是我喜爱的一形。此形象式子较多,可以称其为一路短拳了。习练的难度也较大,该是习练形意拳一段时间再接触为好。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习练形意首重意境,中华上国从南到北,哪里没有乳燕低飞?认真观察哪怕是《动物世界》节目看在武者的眼中,也是别有意境、别有深意的。燕子钻天、燕子回头、燕子衔泥、燕子超水,这些个动作“意中空”。练习燕形首先身法要轻灵,这个轻灵和猴性不同,猴是纵山之灵,是灵巧之意。燕有超水之妙,这个轻灵是身形的平行移动,而不是蹦跳。在鸟类中“燕子超水”绝无仅有。
燕子不喝低头水
单翅超水抬头饮
君见燕子取水巧
才合男儿高士风
侧身取势、抬头饮水,取法为拳乃形意燕形也。各个支系习练燕形大不一样,然万变不离其宗。得其神髓者,睡觉都是形意,未得其神髓者,咋练都是体操耳。燕形现在也可以整个三才式,然后来个燕子钻天之势,这个没啥特别的。内家拳没有直的,四肢要微曲才合道艺,脚不要和少林拳一样,把脚立起来,要平些,这里有些技击意义在里边。然后换腿再做一个燕子回头,这个要扭颈,在人一腿独立的时候,脖子有大作用,初学的时候,式子多慢也不为错,劲力齐整呼吸顺畅为高妙。我们初练健美,我们的健美教练会给我们开方子,胳膊练几组、大腿练几组,那时候你就是初学,什么也不懂,慢慢的随着你的进步,有一天你做教练了,能给别人开方子了,这时候才叫你会了。那时候你对肌肉训练的把握才为合格。形意拳门也是这道理,当你知道自己哪里有欠缺,自己能挑自己的毛病的时候,你已经懂了形意。你自己会安排自己的练习步骤了,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你已经懂了这一门的东西,慢慢的你带师兄弟了,开始带弟子了。人与人差别很大,你怎么把他带入你的境界?你要考虑并且尝试很多的方法,在教别人的时候,你也能提高自己,温故而知新。不是师父三年前说的话和今天不一样就不对了,师父也在慢慢的提高自己。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关门弟子总是出山最晚武功最高的,这是正确的,师父晚年的境界,只有关门弟子能得到啊,因为大师兄早就下山去了。接着做个燕子展翅,这个展翅是模仿燕子的单手超水的前式,因此这个展翅是略微侧身的。下边的动作是整个燕形的核心,就是燕子的超水之势,这个式子要求跳的高、纵的远落地无声,腰胯合劲,下式要快,起身要稳,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体味这个式子,吾得到的传授更难些,要做燕子三超水。呵呵!就是连续做三个超水的动作。接着做“乳燕衔泥”就简单多了。单手撩阴后变拳,两拳交互“撕摞”,就算做一个完整的燕形了。此形说来简单,其实形意任意一个单式都不复杂,复杂的不是形而是意。
有些功底的人,很快就能学个惟妙惟肖,但得其神髓才是传授。燕形不只是练法多,打法也多,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个不是秘诀的秘诀,就是要读拳决,和看书一样,拳诀就是内容提要,就是画龙点睛,在形意拳门的传授中,燕形的拳诀是最多的,能帮助我们理解拳中的内涵。下面想说说这个“燕子钻天”,这个“燕子钻天”不是简单的一个式子,那是有东西藏在里边的,在形意拳门中,这个式子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桩法“顶天立地乾坤桩”。这是我家自己的叫法,其实这个式子是需要单独站的,单脚独立的桩法,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更快的达到技击的要求,协调阴阳、和谐五脏、抻劲拔力,有无穷的奥妙。十二形象中能当桩站的式子还有,这才是形意拳门的传授。当年父辈的老师傅们集体研讨过这个问题,十二形象中个别的式子的意义,不是单独体会在技击中,当然技击中也有作用,这些式子是需要拿出来单独站桩的,其中重要的目的不是技击,而是抻筋拔骨练功力与周身调和的。近代的形意拳门的传承者把这些东西串编在一起,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形意拳,有些是练功力的桩法,有些是技击的手段,有些二者兼备,如此才是形意。练内家拳需要一个明师,把这些谜语都给你破开了,有些人因为不得法,练了很多年形意拳门的啥拳他都会,就是劈拳放不出人,没练出功力。这些人其实是形意的门外汉,他也教弟子,收徒弟,搞个什么协会之类的弄个会长头衔,但国术就是国术,这些东西终会禁不起历史的检验,禁受不住战场法则的考验。燕形要说的东西太多了,今天只能简单的说一点,打开一下思路,对学拳的诸君有好处。燕子超水是兼顾的艺术,不是只能打人、摔人的东西,也是败中取胜的一式,遇到擒拿高手擒住臂膀,这个式子还能用身法化解擒拿手法,利用身体的协调,破开敌人对关节的制拿之术,这只是这个式子中的一点点用处而已。燕子有翅膀和爪子,人有上肢和下肢,手脚的打法可以互换,练燕形要明白这些个道理。脚可以绊倒人,其实手也可以绊倒人,打开思路,在最简单的式子中,去找那些无穷的变化,如此才是形意。形意拳门的五行拳、十二形、八字功、都串编起来成一路拳法,也不过几十个式子。就是这些式子撑起来一个门派,赫赫有名的内家三拳之一,如果这些式子没有无穷的奥秘和无穷的变化,形意拳门早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也传授不到今天。塌下心来练习,重复这一个个动作,许多大师都是劈拳劈出来的,久而久之必有所得也。燕形灵动活泼入手即是高妙的身法,诸君当勤加习练,以求身形合一,初学诸君当从“燕子不喝低头水”当中去体味身形与劲力。我写的东西要多看几遍,慢慢地去理解,也可以在网络搜出对应的视频对比着看,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的搭配组成自己的立体感官去体悟内家拳独有的韵味,诸君潜心研习定有斩获!
65扶摇试看燕取水才识男儿高士风
内家拳不好练,难在急于求成、难在心意不坚、难在十丈红尘的纷纷诱惑、难在知其形却不明其意,拳拳都想打死人这个意在拳中伤害自身而至体无完肤耳。“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虽然是《笑傲江湖》中的一句戏言,然而在武学中却是绝对的道理。不是说笑而是真实如此。“欲练神功”想练绝世武功,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当然这个“自宫”不是让你喀嚓一下,晋升大清朝宫廷公务员,而是一刀斩去自己的欲望。其实呢,超出人体生存的必须的范畴都是欲望。自古圣贤皆寂寞。武者要在十丈红尘之内,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拳不离手,如此才能成为武中强者。看今日的中国不再招考武状元,但不是说武者就该落魄。许多人讲“练武不能当饭吃了!”。呵呵!吾以为那得看是什么样的武者。如果你能头断钢柱脚碎石碑,一拳能把故宫的墙打个窟窿,那么请你的人有的是,拜你为师的也有的是。哈哈,关键是你有没有真功夫。
我小时候,天津的郊县和市内没有这多的汽车,学生的课业也不如今日的紧张,我有时间仰卧草地,看云卷云舒,听鸟鸣蝉唱,自此我认识到小小的鸟类没一个好惹的。燕子别看身量不大,确是空中的食肉一族,眼尖嘴利,从技击角度来说,如果燕子的身形与雄鹰一般,未必不能与鹰一搏也。燕形是修身之术,练身法的协调,在形意拳门中有双脚离地的动作,即是出自燕形,练形意拳要知道这个,这个超水之式是燕形最大的根本,是身法的身法,武功的武功。起落钻翻横竖,排在最前一个燕子超水起落全占了。这还是只说个身形,没说胳膊呢。起也打、落也打才是真起落也,知理明义啊。形意是内家武功艺出终南,燕子钻天、燕子回头之势,支撑腿略有弯曲为“上妙”也,如此方能顶天立地,不失“稳”字。内家拳中无绝对的“直”,是绝对的“曲”,这个“曲”字是灵魂,掌一门的兴衰成败,一切都从“身意”始也,如此方为内家。综所言之,此形永不失轻盈轻灵之意,不管形意拳哪个支系,这个燕形差别多大,这个意永远是通的。有些支系有上步撩掌及乳燕衔泥之式,练时勿有恶念,恶念伤身是也。各个支系传承至今差别虽大,形意之理同然。这个燕子如展开讲,我觉得要说的全面非五六讲而不可得,我觉得“抛砖引玉”最为高,“画蛇添足”最无趣味。留些思绪要读者自我领悟最为高妙,多读下述拳决,如能通透万物可得也。许多人称赞我文章写的好,其实我就是个“邮差”而已,是形意拳门的列位祖师的拳法好而已,我将这些东西略加剖析端出而已,续写一部成人童话,能懂则懂耳,江湖险恶不懂就撤。呵呵!谁撤谁上当,啰嗦了半天,下面的拳诀才是真的。燕有抄水之巧、钻天之能、跃身之法、回身之灵、飞腾高翔之妙动。转无声之奇练之力,多于臂侧,身后注于手,燕形取其身为肝肺,肝合筋,肺合皮,毛为气之机关,气活神通,百病不生,气有轻清之象,故燕形有轻妙之灵,练之滋肾水降心火,四窍开,精神足,筋络舒展。
抄水敏捷回旋灵
性属阴阳刚柔功
扶摇试看燕取水
才识男儿高士风
66万物生化之意才是王道
看了多年武道兴衰人生百态感悟良多,细嚼那些陈年往事,如陈年老酒颇值得玩味。纵观武道乾坤,修正自己的心态,此为武功成功之基石也。从顽童到苍然老者,任何人的拳法招式对你而言,都有借鉴之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在武功上尤其如此。
有人问顽童黄口孺子练拳有啥看头?呵呵!一个认真打拳的孩子,他的精气神不是你能比的。孩子心地纯净,无忧无虑,当他把练拳当成了玩耍的时候,玩的认真就完出了境界,其实认真的玩就是“道”也。心合道,拳脚才能合辙也。成人呢?念念不忘是功利啊。练拳欲望过强,心情就不能平静,往往还不如孩子。比如睡觉,孩子玩了一天,躺下就着,成人呢?没有比孩子睡的快的。别看你练拳时间长,你真不如他。呵呵!最起码睡觉你比不过他。心不合道,拳架摆的再漂亮,五脏也不帮助你使劲啊。武功就是个下乘耳。放下心中的功利心,看孩子打拳,也会感悟良多。天下纵横几千年,苹果不知道打了多少人的脑袋,只有打在牛顿头上才改变了世界。智慧的武者才能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如云深祖师化简单的一拳为神奇。武功的真理就在不经意间,就在偶一回眸之处也。练武要寻清净之地,应多独处。除对练外,少去武友聚集之地,人多是非多,千言万语贬短论长,不觉日已西斜,大好时光于唾沫飞溅之处、嘴角泛白之间悄然而去。练拳要有只争朝夕之意,想我中华上国武功浩若烟海,看都看不过来哪有时间唠嗑?不与爱贬损他人者为友。观人练武应虚怀若谷,高不攀、低不贬,就算其人拳脚无一是处、毛病多多,数数错误也是好的。“天地无镜”啊,在别人眼中,自己也许好不了多少,“五十步笑百步”才被天下人耻笑。若为至交,善意提醒足矣,人不亲艺亲。如此做德厚君子,少口舌免是非才有时间练武啊。爱贬损他人者,吾谓之“世界第三!”天大地大无法争了,除此外天下武功把式他最大的人只可远离。性格作风先不说,就说武学一道,他肯定“滞住了”没有长进,这也是一个阶段。这个“武坎”老过不去。一个武功有成的德厚君子,怎么能开口就贬损他人武功?贬损他人门派师长?反之此人肝火咋这大呢?见谁都不顺眼,那么他的拳也有问题的。不管到什么程度,他僵在这了过不去,这个坎不会再有寸进。武术练的是功夫不是是非,多少练武的就毁在这了。谨言慎行,早晚习之久必有所得也。
练武功戒骄狂!只有这种不是啥文体的文体才适合内家形意,才适合行文,才能写出东西。到今天形意拳的东西说了很多了,诸位能如数家珍否?龙形是腰之竖劲、虎是肾水之动也、猴为纵山之灵意、心猿带出意马,马不是只有前蹬后刨,要学它的抖毛之威、鼍龙分水之势一出,后必有重手也。鸡形不只是形,还有欺斗之意,以头领身之势,盼诸君细加揣摩。“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小时候我们都玩过吊线玩具蛇,那蛇动起来惟妙惟肖,因为吊线的重心靠后,吊线一动玩具蛇就活了。形意拳也是重心在后啊,你的拳活不活呢?骀形之势裹崩而进,裹物不露化敌形而不显一击而就。燕势自然指上打下,敌无可揣摩。鹞子穿林不损身,出手炮发似雷霆,身法自然攻守两便、龙虎为开鹰熊为合鹰熊更妙也。后文自会续之。形意不是到此结束,是到此方有意味也,到此才入妙境。吾父言之:看疾风劲草、水滴石穿、浪涌波生、云开雾散、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飞蛾扑火之势、泥鳅善化之道,万物之理无一不可入武功,无一不是精妙之势也。鱼抖鳞、牛摆头、兔踢天、犬躲闪,十二形象不能概括天下武功,但天下武功无不出自自然万物生化之道也,如此才是形意,有形有意才合武道也,武者终要以天下万物为师也。余言略之读者自明……
67妄论内家形意
人上了岁数腿脚不好,自从吃了锅盖牌高钙片,腰不酸了,背不痛了,上楼多高也不累,一片顶过去五片。不知是吸引,您瞅瞅蓝天未必治……
如今的社会是养生的社会,别看广告看疗效。一片药真的能像古人说的那样,生死人肉白骨这个恐怕还是未知数也。养生与武功并不相悖,而是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是你没进入那个境界而已。
很早接触一个故事,在新修的柏油路面上,一天突然鼓起一个大鼓包,修路工人使用机械破开路面,发现下面长了一株小小的蘑菇,就是这株小小的植物顶起了坚硬的柏油路面。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但是蕴含着深刻的武功哲理,练武练的是什么?就是这份生机,这就是生长的力量,就是这份“生机盎然”。小蘑菇有了这份生机,就顶起了路面,做到了它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武者有了这份生机,就能超越常情,达到一个你想象不到的高度,这些才是内家心法。通过刺激,那些生机就会回到一个人身上,只要你掌握这个方法。练内家拳也是练这个方法,也是从这个方法中找到自己,提高自己,这是一切武功的中心的中心的中心!把握这个中心就能成就你的武功。下面我就慢慢的阐述这个方法的原理。一群在门外晒太阳的老人,这些大爷大娘目光迟滞,言语无声,在夕阳西下中,对着太阳默默无言,他们经历了一生的冰刀霜剑,一切对他们已经不重要了,对一群什么都经历过的人来说,“生机”对他们是一个遥远的词句,他们在夕阳中默默的把自己交给了夕阳,像一群无主的躯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落魄之中夹杂着伤感,是一幅夕阳西下的人生凄惨画卷。我们能不能焕发他们的青春热情呢?能不能焕发他们的生机?如果我能做到这些,那么在武功中我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我怎么做到呢?我送给这些老人一幅扑克牌。这些老人围坐起来,脸上的表情就变的多姿多彩,就变的青春浪漫。年轻好像又回到了他们身上。慢慢的老人们变得生机盎然,一张臭牌引来一阵哄笑,老人们紧紧按住出错牌的人往回拿牌的手,坚决不允许,出牌没有往回拿的规矩,天真执拗的像一群孩子。拍牌的大爷好像练过铁砂掌一样,把牌拍在桌上狠狠的搓着,忘记自己的心脏里边还安有支架,忘记了他们中的糖尿病,忘记了孙子、孙女的晚饭还没有馒头。
在那个时间,仿佛世界就剩下了牌桌,他们就是那个世界的主宰,认真的玩、玩的认真,这就是忘我,这就是拳中的境界。这就叫生机盎然。这就是天地乾坤之理。这就是武学的最高境界。拿着这个劲、吊住这种感觉去练拳。你就是内家。因为内动了、心动了。除此都是扯淡耳。练拳就能养生,练拳就能长寿,养生与练拳不相悖,要掌握这个度。练拳生活需要刺激,但是刺激要有时有度,偶尔打喷嚏可以锻炼内脏,但我们不能时时处处打喷嚏,那会伤了身体。掌握了这个标准与深度,你就精熟了内家。这个精熟了,你自然就知道怎样去养生了。学佛要修心,练拳也要修心,练的七窍玲珑生机盎然。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都有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李逵之流注定不会是武术的最高境界,因为性格,因为他不想去改变自己,丧失了自己继续提高的机会。张飞的境界永远赶不上关羽、赶不上诸葛武侯。练内家拳要“柔”,这个“柔”不光是指身,还指的是“心”。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如弓弦紧了松,慢了绷,不紧不慢才为功。人老了会掉牙,没听说谁老了掉舌头的,借用我弟子的一句话,“柔恒强”,舌头比牙柔软,这个柔方能持久,但人不能靠舌头吃饭,要靠牙,因此要刚柔相济。诸君都有28-32颗牙齿,但诸君只有两颗虎牙,也就是尖利的牙齿。这是上帝他老人家告诉你,每个月30来天,你吃两三次肉就足够了。呵呵!尖利的牙齿是撕咬用的,人与猛兽不同,只有2-3颗啊!其实人的身体要想健康,不能每天大鱼大肉的。今人体质差和胡吃海塞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不练拳,领悟不到人身体构造中这些玄妙。人的嘴的构造也是“道”,是你没从内家拳中练出灵性,体悟不到这些自然生化之理。人的身体内的奥妙无穷,处处都是拳意,都是功夫。练到才能悟道也。人老腿先老,我们看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年到高龄拄着拐杖,一寸寸的向前挪动步子,他的经脉血肉已经慢慢的长死了。因为时光,因为缺乏有效的锻炼,慢慢的迈不开步子了。我们谁也不想做这样的老人。这个在形意拳里很好解决,“槐虫步”就是妙法,持之以恒,老了不会迈不开步子。
世间之人对他人的祝福都是局限于“生日快乐”,因为十丈红尘众人他的目光仅仅局限在他能看到的世界里。佛家的一些高僧们对世人的祝福却是“死日快乐”!在人间走过一生,最后能“一笑西行”,才是一个人最大福份。“顺生人逆修仙!”这句话,不知如今诸君有甚新感悟呢!个人以为形意实乃“与天争命”之法也。对全身系统的锻炼,在拳里“精气神”都练了,并非只练一处一地也。这就是内家拳与竞技体育最大的区别。全国冠军未必能在三体式子上面胜出你是这个道理。“天才”比“人才”就多了个“二”字,这个“二”我理解为“执着”!有了正确的道路,就需要你执着的走下去,胜利就在前面。多做自我按摩,多了解自己的身体,你的穴道自己一按就痛不行,你怎么上战场?哪疼都不对,人不能这么脆弱。多做全方位全身的自我按摩,整体提高身体的触觉和敏感性,综合活动全身的血脉。人的血脉都不通达,吃药有个啥用,虚不受补。反之,身体健康血脉充实,吃点药能管好大的事。形意拳如果不是开武馆不必什么都会,挑自己喜欢的式子钻进去练。拿出老人们摔扑克的劲头,吊住那份生机盎然,天下没有练不成的武功。有形有意,就是形意!
68养战为道 龙精虎猛
骄阳低下见老槐
满树残枝影子歪
身残无奈凌云志
春花依旧满树开
这是吾步入青年时代时写的一首《咏老槐》,以此赞扬那些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还能充满爱心的人们。在本章中吾主要想说,练形意拳没有大小老幼的分别,老年人一样可以练到深遂的境界,照样可以体悟内家拳境。只要找到内家的拳意,就算会了形意拳。在拳里练的生姿勃发,精气神足那就对了,那就是内家。曾有人问年近七旬的武者,你是否打得过泰森?老者笑而答曰:你问问泰森,他到我这个岁数,是否能打得过我?内家拳老而弥坚,延年益寿之功不可小视也。
&&&我们看《动物世界》,也到动物园去看动物。哎呀,同宗同源的动物咋差别这么大呢?看非洲草原的雄狮顾盼生姿一副生杀予夺的豪气,睡觉也是个睡狮的样子,让人不可小视不敢靠近。再看看动物园中的老虎,呵呵!你已经找不出和猫的区别了,吃饱了就是睡,一副打不起精神的样子。真不知道动物园管理员喂饭的时候,加没加鸦片烟。没有虎威的老虎就是大猫而已。我都想伸手去摸一把了,这就是没有精气神的最好阐述。作为一个练武术的,能从中看出些道理否?非洲草原广大而辽阔,不管多大的动物,不动就没有吃的,没有铁笼也没有一日三餐,一切都靠自己。
能养活自己的狮子才是狮子,能吃饱饭的老虎才是老虎,没一日不捕猎,没一日不实战,在伤痕累累中,奠定了狮虎的威风,功夫就是那么练出来的。睡觉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分惊醒,这是生存的法则。对动物来说其实睡觉也是练功。一生生活在食物链当中,一天天的锤炼自己遵循自然的法则,这是草原的狮虎。动物园呢,剥夺了大自然赐予的食物链,一日三餐丰衣足食,慢慢的动物忘记了自己的本能,懒惰了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没有动物园的铁笼,就不能生存的动物,虽然还是狮虎,沦为靠人施舍的牲畜,即靠人施舍,就没有威风,就用不到精气神,慢慢的一切都在退化,最后神没有了只剩下皮囊而已。人的世界就是个大动物园,作为一个武者,要精纯自己的武功,就要走出铁笼,慢慢的恢复自己的本能,反其道而行之。不能让自己活的太幸福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要练拳更要懂得养生之道。养生不是从退休的那天开始,而是要开始于今天。练为养、练为战。是今天学拳练武的两大精神支柱体系,其实都不全面。吾个人以为练为养战。这才是今天学拳的人应抱有的最正确的心态。形意拳乃养战之道也。养在战前这是不移的法则。此举也深合兵法之道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古战场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当兵的不会天天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好好练功保养身体,武者也是如此。“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遇到匪徒生命危险的时候,必然是极少极少数,如果你天天遇到出手打架的事情,那是你自己有问题。养是每天要做的功课,战是绝对偶尔的选择,因此养在战前。没有养,战也未必胜,养大为战也。古谱有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养灵根而动心者,武中之将也!这不是说的两个人啊,是武者自有的心态调和。这就是“养战”的最好阐述。
精养灵根气养神
养功养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
万两黄金不予人。
劈拳就是养肺、崩拳就能养肝,形意处处为“养战”之道,其实武功不是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这个“养”不只是说的调养身体,还有万物”生化孕育之道也。练拳为的什么?就是海纳百川养精蓄锐,战时才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焉。练拳、养生、征战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心”字。练拳练身,练身的目的是为了练“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的是“心”。身心合一方为内家是也!
69左右翻身舞凤凰
鹞子穿林不损身,入林之巧天下无双。鹞鹰能入选形意十二大形象也非幸致,乃有所学耳。有翅膀的飞禽多了去了,形意拳选了五个。在其他拳种中也有鹞子翻身、鹞子穿林的拳法及剑法。看来此物确有独到之技也。习练鹞子穿林首先炮拳要过关。有了良好的炮拳,再习练五行拳对练,对炮拳的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鹞子穿林才能整出点味道。鹞有束身之术,这个束身是是鹞形拳的“纲”。鹞形里的炮拳叫“鹞形炮”或“鹞子入林”,出手即是“打顾兼备”。先做个劈拳的起式,然后打出个左手的直步炮拳,就是鹞形炮了。也有的支系不出劈拳,做个鹞子背膀的动作,全身拧裹打出一个略低的摞手崩拳,也是很好的拳路。鹞形打法用膀尖,这个鹞子背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练法,已经是打法了。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练习动作,已经有了攻防的拳意。加上这个动作可以“考练”身法的协调,这个动作要合到崩拳的练法与打法中去,练进去再拿出来,回到鹞形也就成了。
既然号称《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那么就得讲出点从来没人讲的东西。就是这个炮拳师门没有这个特殊的练法,我家是有的。父亲当年认为,我那时候的炮拳刚猛有余而韧劲不足,力在皮肉而非筋骨,看似威猛其实并无大用。在家里指导下,我抛弃了炮拳走的虎跳涧的手法,只保留了步伐,从左炮拳直接打右炮拳,加强拳中拧裹旋转的训练。呼吸也随着拳变得短促了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得到了家里的认同。然后再回练“大架”的炮拳,这个所谓的大架就是“枪架”,后手要高举过头而不在头侧。用这个大架再求舒展,这时候呼吸慢慢变得平稳,拳架就比较顺了。在练鹞形之前,又补充了炮掌。就是把炮拳的手型变成掌,以求收放伸展自如,最后才开始练习鹞形。将炮拳带入这个鹞形拳中。
&&&读者诸君如习练形意,该能看明白这个练拳的过程,登山有很多方式,爬山、坐滑杆、骑马、坐轿子,各村有各村的高招。适合自己能到山顶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我说的不过一家之言,在拳理不变的前提下,调整训练的方式与节奏,没准就能进入一个新天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前提是你的收纳能力,兼收并蓄的能力强不强。后边的式子,有的支系加了“循环崩”,这个崩拳和进退连环拳中的一马三箭连环崩拳,还是有区别的,没这么暴力。
呵呵!鸟类在空中的动作与地面动物的捕猎,还是有所区别的。然后就是做钻拳,一个鹞子翻身的动作,回身打出钻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也。进步钻拳、回身钻拳、下式钻拳,定步出炮拳,就构成了鹞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支系都有所区别,但大势还是一致的,细节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支系要求背膀、穿林、翻身,一气呵成。有的要求打出顿挫,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这些东西要合到拳诀上去理解。有条件的支系要摸大枪,形意拳的十二大形象都可以从大枪里边去体悟,也可以在“十二形剑”里边去体悟,练了兵器再放下打拳,慢慢的就合上“枪拳”的意了。在津门确实见过鹞形练的好的,身形圆润而无滞,发力千钧以步带身形神兼备。这个鹞形拳练的好,是形意练出来的,和八卦太极的身法还是有区别的,内家三拳也不完全相同。有些人练的拳,从表面上看也是不错,身形也是“圆转”但是缺少形意的意境,一看就是兼练其他门派的东西,这个拳劲已经不纯了。
在形意拳门中与八卦掌的交流最多,在祖师时代就有交往,太极也有往来。有些高手是三门全通,且将三门武功练到了至高的境界,有些高手直接被称为形意八卦大师,这样的高手绝对是凤毛麟角。作为我辈这些“武林低低手”来说,还是先学一门以求深入,然后再求融会贯通的好。大师绝对是少数的少数,一个武林大师的出现,是多少机缘巧合、多少师缘、多少财力促成的。许多事情是不求而自得,这些事情是不能模仿且无法复制的。李白太白公仗剑出蜀周游天下,李白斗酒诗百篇,至今为人称道念念不忘。我若有钱能走遍天下,只能在景点前留下些摆v字手势的照片而已。人贵有自知之明也。有句古话叫“心明眼亮”。心明是明白自己,明白人生大势。心玲珑而目光即不呆滞灵气自透,学拳愈快、进步方能神速也。
翻身束翅显威风
入林钻天属其能
拳贵贵在形联意
劲力圆整体自衡
鹞有翻身之疾、束翅之威、入林之巧、钻天之勇,鹞形取其身,能收心脏之气,练之缩体舒身、起落盘旋、左右飞腾,拳顺收先天之气,上泥丸、下丹田,束身即起、藏身即落,记之记之!《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写到了69章,敬请诸君收藏!在不耽误诸君的情况下,帮助作者推广一下这本书。和凌霄一起,推广国术,强我国人的体魄,壮我国人的精神。点击、收藏、推荐本书。这样做是没有任何利润可言的,诸位只能得到凌霄对各位拱手致谢,谢谢大家的支持。佛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万事万物都有因缘。诸君能看到这本《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本身就是因缘际会。我这个人惜福惜缘,愿更多的人能喜欢、走进国术,加入到支持、赞扬、喜欢国术的人群中来,练体魄,铸精神!
70束身之技
本章单讲一个字:“束”。这个字先不谈新华字典里的意思,武中这个字要表达的含义只有我心里这本字典有,市面上是没有这个东西的。
&我们先回顾下我青年时代的陈年往事。那个时候我有一个练武的朋友挚爱武术,和我见面之时,他总是说喜欢形意拳练到了痴迷的程度,但是是自学。有时候也跑到公园,去偷看个三招两式的。经常和我说,我练劈拳能打一节课呢,就是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听后暗暗惊讶,用今天的话说“哇塞,真的好厉害!”。我不是赞扬他的毅力,而是佩服他的体力。后来我亲眼看到他老人家练拳,不免大失所望。他的拳架太高了,别的先不说,身势就不对。站的太高练劈拳就是闲庭信步啊,呵呵!我要这样练,打5个小时也行啊,腰胯根本就没有到位。这个劈拳其实和溜达没区别了,比溜达强的是他加上了手臂的动作,能上下身一起活动活动罢了。
习练形意拳的都知道,三体是入道之门,劈拳是移动加定格的三体式。前面的劈拳我已经阐述的很多了,式子没有扎下去,腰胯不能到位,身体不能撑拔对拉,筋骨、血脉就得不到锻炼,功夫就不能进步,打破身势无遮拦,敌人什么最难破?就是身势啊!为什么不说是手势、脚势呢?因为身体局部的力量是不足为惧的。胳膊拧不过大腿,大腿争不过腰劲,只有身势——浑身整体的力才是可怕的。和父亲当年练劈拳,是劈出一掌要略站一会,调整好了再继续劈下一掌,如果身体“拧、裹、撑、拔”到位,拳势不高的话,能练十五分钟已经出大汗了,身体会很疲累。姿势到位练习一个小时,也许比不到位练十天还要管用,式子不到位,你永远练不到那些该练的经络与血脉。这个在老拳师的嘴里叫“塌身子”,身体“塌”下去,功夫才能“上”的来。呵呵!这个“塌”就是身下“束”也。
&&“管理”在古文中不叫管理,它叫“管束”,古文市长也不叫市长叫“牧”,这个就是“放牧人”的意思,放牧就是管束、约束。在拳中这个是同一的,也叫别有风味的“管束”。慢慢的我说到精华的地方了,如果你认真的看,看完了我保证你能想通很多东西。我打个比方吧,你是财主、练武呢,就是管家,身体就是佃户。每年财主发号施令,我要佃户交多少粮食、交多少钱。好了!具体执行这个指令的,就是练武了。这时候管家确定练武的姿势,比如三体式,身体作为佃户,开始执行管家的命令,这就是练武的过程。这里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作为财主你只应该规定你每年要多少租子,你不能规定佃户种什么地,这叫“越权”。作为财主你只能命令管家执行你的指令,有了指令三体式这个管家后,我们摆好了姿势,剩下的问题由身体自主完成。这是内家武学的大道理。
我们拿筷子吃饭,做这个动作,那是手上3000多根神经统一完成的动作,你的大脑只要发出“拿筷子”的指令就够了,你不该去命令那3000根神经,那会累死你的。内家拳也是这个道理,人体的奥秘到了今天,还是不能研究的很清楚,尤其是大脑,那真是太复杂太精密了。我们摆了三体式的造型那就足够了,坚持一下那腿是一阵阵的疼浑身难受,其实在你三体式子到位的情况下,身体自己就在调整,很精密的调整。这个调整就不需要你操心了,经络、血脉各有各的办法,你要做的是克服身体的疲累和那种“百爪挠心”的难受。拳式不变,身体自然就会调整到你需要的阶段,这就是内家锻炼,你现在闭眼想经络全通周天运行,呵呵!想也是白想,你不可能越级指挥的,这个美好的愿望,得通过管家来实现。许多人练了很多年就是没有进步,即是因为想了不该想的,做了不该做的。身体下蹲就是个猴像,身体下蹲且管束自己就是身下束,这个束还有骨骼重新搭配,身体重新组合的变形金刚的意义。内家叫“磨砖对缝、筋骨合槽”。是指你整体的身架,包括五脏及精、气、神等,都为技击和战斗做好了准备,练形意的高手身材、气质是不一样的,那些学拳多年的老师傅和从小练拳的人,说实在话他的身架就是为格斗和技击长出来的。抱拳架的时候,肌肉凸显不像西方健美那样肌肉结成很大的块状,而是肌肉“成丝、成络”是一条条的,肩膀是漂亮的倒三角形,肩膀略微前裹,而绝对不象不穿上衣的流氓,横膀过市的样子,肩膀后展其实不利于技击。前裹最简单的就是增加了手臂的长度,胳膊长在技击中的作用西方也开始意识到了,现在拳王争霸赛都报“臂展”的长度。其实我们内家的老祖宗,几百年前早就这样练了。做到了这些,才能提的到一个“束”。人啊,达尔文说人是猴子变的,即便不是猴子变的,那个猴相也很说明问题了。人身下束,稍微一蹲下去,其实就是个猴相,在这个形象中内家拳做了内家的改动,让生理符合技击的准则。筋骨合槽练什么都有,就是按照技击的法则,重新搭配人的骨骼、血肉、经脉,达到技击最大化,于此同时精气神聚备内家成矣。这个过程需要束,有了这个束,才能谈到展,没有积蓄是谈不到花钱的。这个“展”字在许多支系不这么称呼,都称为“长”。不钻不翻一长为先,许多支系是这么认为的。我说只要合乎形意拳的大法则,这些都可以说是对的。在武林中有一路拳法叫“武松脱铐拳”,我不会这路拳法,只是借这路拳脚说这个内家拳意。武松身体被束缚,然后挣脱爆发了人体许多前所未有的功能,打倒了敌人保护了自己。这个就是先有的“束”,然后才有的展放。其实这个拳名深合内家的拳法,没有约束与制约,人体的各个器官,内脏外部的筋骨血脉,不可能团结一气,爆发出超强的能量,击败对手而保存自己。
&内家拳就是通过约束,达到收放的随心所欲一气呵成。觉得自己形意拳练的不错的武者,我今天要再说点实话,这个实话可能刺激了你的神经,打破了你的傲慢,不要灰心,傲慢和偏见相连,我同时也打破了你的偏见。吾今天教你个秘方!你不用到处找师傅,找不到考察的方法,其实这是外行的办法,在我面前大师如果没有真实的能力绝对露馅的。你就请大师做个形意出式的动作,两腿下蹲两手画弧落在小腹前,这时候你不要看他打拳,你就要求他站这个姿势,然后上下起伏,重心微微靠前脚掌,你看看他能做多少次,你陪着一块做,我估计五分钟一切都明白了,许多大师可能根本做不过你,我不说他的功夫不好,我是说形意的功夫出在下盘,一个还不如你的老师说明什么?就是他练的功夫根本不对路,一个高手一个形意高手,最强的就是胯力。一个久经训练的拳师,如果在本门最基础的东西上比不过你,那么他的拳也不必瞧了,就是个式样而已,绝对谈不到高深。作为一个形意拳人,不能以推手的境界的谈论一个人的武功高下,实话实说我的家门与师门根本就没有推手,连推手这两个字都不存在,形意就是打就是打手。五行拳的对练也是打,而不是摸也不是推,形意要感应的是战场的法则,而不是师兄弟吃饱了没事干的练这玩的东西。许多没有经过战场检验的东西,是上不来战场的。诸君要有清醒的认识。行拳必须要“身下束”也,这是内家的法则,也是战场的法则,在古战场谁的身架高谁死的快啊,敌人的弓箭不长眼。谁站的高,谁死的快。呵呵!拳架一低那就什么都有了,“束展”最为先啊!身都不能合道,那么身体的某个部位能合道,那不是扯淡吗?船都沉了,要个好厨师有啥用!一切都在船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起作用啊,身架是根本,这就是我为什么耗费一章来写这个“束字”。在鹞形中以这个字为根本啊,拳架低了就不是用腿而是用“胯”了,用了胯就知道“身形”了,有了身形就有了“形”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得神髓者得天下。奉劝诸君金钱、名誉、地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得形意一鳞半爪,当虚心钻研以求上进也。功名、富贵如浮云,看到棺材板一切都晚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多少高手就是耐得寂寞,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终成武林之大才也。诸君不可小视于己,天下兴亡匹夫而有其责,愿国术兴旺、国人奋起、则中华幸甚,百姓幸甚,愿我武道乾坤所传弥远经久不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谛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