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自行火箭炮炮最多能打多远

当前位置: > 朝鲜或将于2016年底部署新型300毫米MLRS多管火箭炮(图)
朝鲜或将于2016年底部署新型300毫米MLRS多管火箭炮(图)时间:日15:49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原标题:朝鲜或将于2016年底部署新型300毫米MLRS多管火箭炮(图)
  [据美国《陆军公认》日报道]4月6日,韩国国防部长韩民求指出,朝鲜已经做好了在2016年底部署新型300毫米MLRS多管火箭炮的准备工作。  韩国和美国在三年前便开始关注朝鲜新型火箭炮的研制进展,并称,朝鲜自2013年起便开展实弹射击试验,2016年3月便已进行了三次试射。  新型MLRS火箭炮于2015年10月首次在70周年阅兵上披露。根据估计,该炮的最大射程达200公里,可打击韩国中部的陆、海、空三军司令部及西部地区的美军基地。(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齐梦晓)
本文相关推荐
16-02-1616-02-1916-04-0616-04-0716-04-0716-04-07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今日热点新闻网所有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老式汽枪能打多远
14:08:21综合南方日报等报道
老式汽枪能打多远,【如遇到网站打不开,请直接加Q:★看货,送货免定金放心订货】定货送全套配件,Q:★免定金,送货上门
  “这家伙,太妖孽了。”星璇美艳的脸蛋上,也是露出一丝无奈表情:“当初我虽然知道他的实力很强横,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恐怖的实力了,可是也没想到,居然变态到这种地步了,简直……简直……”
  “也就是说,在突破之前,这个人达到的实力越强,他突破之后的实力,就越是强大。就像辰儿你,你现在还只是阴阳境,就有了地丹境的实力,若是现在突破金丹境的话,说不定就能够拥有媲美天丹境的实力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地丹境和天丹境实力差距很大,你即便是突破,也最多达到地丹境极限,想拥有天丹境的实力,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是我现在,也勉强能算个地丹境而已,想要恢复当年的实力,还要一段时间修炼才行。”
290章 星雷洞
  “这是……剑意?易天行居然领悟了剑意,难怪他如此的强势,人家有强势的资本啊。”
  “不一定吧,你们没听刚才何长老前面报了飞龙殿殿主向天歌的名字么,多半他们是一起过来的。”
  “星痕宗主,不知道那星雷洞是什么?”苏辰好奇的问道。
新闻中心重点栏目
新闻中心创新实验室
南方网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当前位置:&>&&>&&>&
席亚洲:为何解放军火箭炮打过海峡的传说刚刚成真
  上周,土耳其在叙利亚边境部署了仿制我国WS-1的TR-300火箭炮,有媒体称,这能让俄罗斯&掂量掂量&;随后,我国新型火箭炮正式列装第一集团军,具备同时精确打击多目标能力的官方消息传出;越南也不甘寂寞,声称已经部署了从以色列购买的300毫米制导火箭炮,要用来&保卫&南沙。这几条新闻让远程火箭炮再次成为网络议论的热点。然而关于中国火箭炮&丧心病狂&&威力巨大&之类的说法看多了,就会觉得这显然是有了夸大不实的成分。
  土耳其TR-300火箭炮,外形上看似乎比原产WS-1&洋气&多了,主要是因为采用了MAN公司的卡车底盘和北约三色迷彩的缘故
  越南的&短程导弹&,国际市场上大概再也买不到比这更便宜的远程精确制导火箭系统了&&得等到中国推出类似的&超低配置&火箭弹吧&&
  2015年9月,42军火箭炮旅发射新型远程制导火箭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江湖上出现了&解放军火箭炮可以越过台湾海峡直接打击台独分子&的传说,传说的主角最常见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WS系列火箭炮;后来随着航天科技集团的另一种火箭炮A-100及后续型火箭炮宣传力度加大,它也加入了这个传说;再后来航天科工的SY-400火箭炮又因为外形&高大上&,成为最新一代传说主角。
  解放军目前大量列装的仍然是PHL-03火箭炮,由于它基本是参考苏联1983年服役的BM-30火箭炮研制的,所以让看惯了国际防务展上各种天花乱坠宣传的网民们觉得&不够酷炫&,关于我军要换装新型火箭炮的传说也就不胫而走。但不论网民们如何&不待见&这种代号&沙尘暴&的火箭炮,它依然是我军的主力兵器。而且,最近真正实现了&一炮轰过海峡去&传闻的,依然是装备了新型火箭弹的PHL-03A型火箭炮。
  国际上射程超过100公里的火箭炮目前已经有不少型号,然而它真正开始列装却是最近几年的事。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还请大家耐心看完笔者下面这篇文章。
  一次决定命运的选型
  二战中,&喀秋莎&火箭炮因为制造简便,成为苏军最重要的炮兵武器。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苏军的&飓风&(BM-27)、&冰雹&(BM-21)、&月球&(蛙-7)等型号的火箭炮系统已经不再像二战中的前辈一样简陋,其精度和射程都上了一个档次,具备了更强的战斗力。
  同时期我国的远程火箭炮武器要落后得多,基本还停留在喀秋莎火箭炮的基础上放大并略加改良的水平。1959年第一次开始的&远程火箭炮大会战&因为技术储备不足,没有得到什么真正值得一提的成果。70年代初定型的71式180毫米火箭炮,射程也不过10公里,只有少量装备部队。
  鲜为人知的71式火箭炮,从58年第一次&远程火箭炮大会战&开始研制,1971年才定型,采购数量极少,射程只有10公里
  光看外形就知道71式和苏联的BM-27是不可能相提并论的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是为游击战量身定制的武器系统,甚至不必使用定向管也能发射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军使用的130毫米火箭炮,其原理实际上和107毫米火箭炮相近,与俄制122毫米火箭炮相比,发展潜力不足
  因而我国只得把火箭炮廉价简单的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水平,以适应我国的国情,于是就有了火箭炮中的传奇,63式107毫米火箭炮。
  我军装备的真正算得上比较先进的火箭炮,可能要从81式122毫米火箭炮算起,这种仿制苏联&冰雹&的火箭炮发展至今,并且今后也仍将是我军重要的师旅级火力投射手段。
  但是这种火箭炮并未满足我军对远程火箭炮的要求,它的射程只有20公里(后来改进的火箭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60公里乃至更远,不过这是后话了)。
  为了对抗苏联滚滚的坦克洪流,此时西方国家也开始重视能够迅速向大面积范围内投射大量反坦克集束弹药的火箭炮武器系统,美国的M270火箭炮在海湾战争中被用来打击伊军坦克,它的M26火箭弹每发能携带644发M77型双用途子弹药(重150公斤左右),射程35公里,在海湾战争中被它炸得尸横遍野的伊拉克军队将其称为&钢雨&。
  而苏联80年代末开始装备的BM-30&龙卷风&比此前的220毫米&飓风&更具威力,其火箭弹射程达到了70公里。为了应对这种新装备,美军也装备了降低弹头重量,加长火箭药柱的M26A1、A2和M31型火箭弹,射程相应提高到45公里、60公里和70公里。
  苏联BM-30火箭炮当时在射程方面独步天下
  美制M270火箭炮则把重点放在快速大范围投射反装甲子弹药、覆盖苏军坦克进攻队形方面
  与上面两种火箭炮相比,我们的83式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了
  受到美苏新型火箭炮的刺激,我国第一种跟得上时代潮流的远程火箭炮WM-80也正是诞生在冷战高峰的80年代。
  这种火箭炮的身世比较坎坷,要追溯到1974年第二次&远程火箭炮大会战&。那次&大会战&的成果就是83式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口径为273毫米,火箭弹基本性能参考了美国M26火箭弹,射程40公里,战斗部为集束式。不过,由于当时该型火箭炮的研制方齐齐哈尔127厂选择了较轻型的60式履带牵引车底盘,结果只能采用4联装方式,火力密度比起美国M270火箭炮的12联装差得远了,最终部队只采购了很少几辆此型火箭炮进行试验。
  这种武器此后被我国兵工集团(北方工业集团)推向国际市场。为了满足用户国家的要求,要增加单车载弹量,于是该型火箭炮采用了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泰安特种车辆制造厂生产的TA580型8*8越野卡车底盘。
  亚美尼亚装备的WM-80火箭炮,在这个国家,它属于&战略威慑武器&,用来与土耳其的TR-300(WS-1)&叫板&
  约旦2009年购买的WM-120系统装备有与PLZ-45自行火炮系统同源的指挥控制系统,作战效能比亚美尼亚的同型火箭炮高得多
  这种底盘可不简单,它也是我国东风-15导弹所采用的发射车底盘。
  当时,我国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集团都在研制8*8重型运载底盘,用来作为短程战术导弹发射车的底盘。航天科工集团的万山特车选择仿制苏联MAZ-543底盘,产品代号万山2400,它被作为东风-11导弹的运载发射车。而航天科技集团方面,则由泰安特车研制了TA580型,这种车的越野性能与MAZ-543这种&怪物&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却足以在一般的公路和越野环境下发挥作用,而价格则只有前者的几分之一。(后来泰安特车也引进了MAZ-543的制造技术,不过这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发射车价格的差距甚至影响了当时我军采购东风-11和15的数量,我军一度只少量装备东风-11,而选择大量购买东风-15,不仅是因为今天大家传说的东风-11当时射程无法覆盖台湾全岛,更重要的是东风-11的底盘太贵,当时二炮部队买不起&&
  话题拉回来,83式火箭炮(也称WM-40)在被搬上TA580底盘后,由于底盘承载能力大幅度增加,它也终于可以采用8联装方式,火力密度大大提高。应用户的要求,火箭弹射程提高了一倍,达到了80公里。不过,大幅度提高射程后的WM80火箭炮仍然属于无控火箭,该型火箭炮与同时期的卫士-1火箭炮相比,精度要好一些,但还是达不到解放军当时对于远程火箭炮精度性能的要求,因此属于外贸专用型。
  这种火箭炮系统在1994年成功出口到了亚美尼亚。亚美尼亚购买了4-8辆WM-80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在该国至少服役到了2010年,当时亚美尼亚在国庆阅兵活动中展示了它。据称,后来这种火箭炮经过改进成为WM-120型火箭炮,射程提高到120公里,并且采用了简易的惯性制导装置,命中精度也大大提高。
  2010年,约旦也购买了WM-120型火箭炮,不过作为海湾国家,约旦比亚美尼亚出手大方得多,他们直接购买了具备完整的数字化营级指挥系统的型号。
  亚美尼亚在2011年俄罗斯向阿塞拜疆提供BM-30火箭炮后,随即宣布将采购中国的AR-1A火箭炮,这种火箭炮的射程达到130公里。关于它的故事,我们后面会讲到。
  我军从80年代开始就寻求新型火箭炮,并对继83式和WM-80之后出现的几款国产火箭炮进行过对比研究。
  接下来就是今天已经很著名的&火箭炮方案竞争&,参加竞争的有四个方案:四川航天科技七院的WS-1、北方工业长春弹箭所提出仿改俄制BM-30火箭炮方案(后来的PHL-03)、航天科技一院则提出在仿改BM-30火箭炮基础上加装更高级的惯性制导元件以实现大幅度增加射程的方案(后来的A-100),以及北方工业齐齐哈尔127厂的WM-80。
  这其中,WS-1和WM-80属于无控火箭。WM-80由于设计年代最早,精度、火力密度、射程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很快落选。航天科技七院的WS-1虽然射程高达100公里以上,然而精度比WM-80还差,在打靶试验中甚至摧毁了远离靶区的测量仪器,也没能入围。而航天科技的方案则是低估了将航天级别的惯性元件装入300毫米火箭弹的难度,结果无法实现,因此射程虽然上去了,精度却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增加出来的射程没有实战意义,因此最后也没有得到青睐。
  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出厂的PHL-03火箭炮是那场横跨80-90年代的远火大竞争中的胜利者
  相比之下,苏联1983年开始研制的BM-30火箭炮由于采用简单的加速度计作为惯性元件进行弹道修正,反而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较好的命中精度,也适合当时我国的基础技术水平。同时,当时国内仿制MAZ-543重型越野卡车的工作也已经成功,加上93年从俄罗斯引进BM-30火箭炮进行技术摸底,基本扫清了生产的主要障碍。2003年,在方案入选之后7年,我军的第一种远程火箭炮PHL-03定型,次年装备部队。不过,PHL-03并不是仿制BM-30火箭炮,两者间并不能通用弹药。
  其他3种落选的方案也并没有停止发展,而是演变成了把世界火箭炮市场搅和得天翻地覆的&中国火箭炮军团&&&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出口型火箭炮庞大家族
  在中国的外贸火箭炮家族中,宣传上最热闹,改型也最多的,非航天科技七院的&卫士&系列莫属。
  至今,很多军迷还对当年珠海航展上出现的WS-1B火箭炮射程180公里,WS-2火箭炮射程超过200公里的报道记忆犹新。这也是关于&火箭炮直接打到台湾&说法的最初源头。
  只不过,当时的WS火箭炮由于射击精度实在不高,空有惊人的射程,并不具备真正良好的作战效能,解放军在90年代那次炸烂了靶场观测设备的测试过后就没有动过采购的念头了。
  想象力最丰富的WS系列火箭炮的一个型号,反潜火箭炮,问你怕不怕
  WS火箭反潜作战过程示意图
  早期的WS-1火箭炮在靶场测试中直接击中靶场观测设备,此后解放军对于这种射程超远的无控火箭就没啥兴趣了
  不过,对于那些重视火箭炮射程超过精度的国家,WS系列的射程是个诱人的数据,陆续有几个国家购买了WS系列火箭炮。
  土耳其是WS系列火箭的第一个买家。他们在1996年购买了5门WS-1火箭炮,此后就开始了&山寨&,制造出了TR-300型火箭炮,而且号称通过加装惯性导航系统把精度提高到了50米&&(原装WS-1精度为射程的1/100,也就是说100公里射程时圆概率误差CEP为1000米左右)。
  出口土耳其并被仿制的是WS-1B火箭炮,改进型射程可以达到180公里
  此后,又有泰国购买了WS-1B火箭炮,并根据许可证生产,称为DTI-1式。
  另一个传统的中国军火买主&&苏丹在2009年后购买了WS-2,此前他们购买了WS-1B。
  早期的卫士2火箭炮,采用6联装,口径从302毫米增加到406毫米
  卫士2火箭炮发展到后来具备了惯性+卫星制导,精度射程都大有提高,发射车也改成了较为先进的8*8底盘,不过相应地,价格也飙升上去,很多国家就消费不起了
  再后来,WS系列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展示了可以攻击移动目标的、带巡飞弹的,甚至能用来反舰、反潜的各种&卫士&火箭炮改型。
  不夸张地说,航天科技七院和他们的WS系列,绝对是中国火箭炮家族中想象力最丰富的成员&&
  新的WS系列在市场上也已经小有斩获,目前孟加拉、泰国都购买了WS-32火箭炮,它的射程为150公里,精度40米,而且可以采用各种商用卡车底盘,泰国还仿制了此型火箭炮,称为DTI-1G型。此外,孟加拉据传还订购了WS-64反舰火箭弹,该弹采用雷达末端制导,射程高达280公里,是一种很前卫的武器。
  总结一下,WS-1火箭原型作为无控火箭,在最大射程上的CEP高达1公里,基本也就能拿来轰城市、大规模部队集结地、后勤补给中心之类的面积大而又脆弱的目标,没有精确打击能力。但这一系列火箭炮发展到后来成为了价格最低廉,性能也可以接受的国产最廉价远程火箭炮,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一些客户的。
  为了迎合许多国家的需要,在WS-2口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WS-32就&亲民&得多,可以装在各种商用底盘上
  出口泰国的WS-32火箭炮就选用了商用4轴卡车底盘,价格较为实惠
  七院在WS系列身上体现了巨大的想象力,图为WS-43巡飞弹火箭炮
  卫士-64反舰火箭炮,射程高达270公里,使用末制导引导头,命中精度10米以内
  与七院的卫士系列相比,航天科技一院出品的A-100火箭在研制初期曾计划做成一种高端的型号,其射程从一开始就高于PHL-03,且计划采用陀螺仪来提高远距离上的精度。可惜,由于低估了高级的惯性导航系统与火箭弹整合的难度,最后还是用了精度较低的加速度计来做惯性元件,结果反而变成了我国&高档&火箭炮系统家族中最早开始走&低端&路线的型号。连航天科技集团自己官方网页上也声明这种火箭炮属于&简控火箭炮&。
  据航天科技集团自己提供的数据,A-100火箭的圆概率误差为1/300射程。也就是说,在A-100-311型火箭弹最大射程120公里上,其圆概率误差达到400米(其实,A-100在70公里上CEP为230米,并不比PHL-03低),基本上就是&天女散花&了。实际上,A-100的尴尬就在这里,它的设计射程远高于PHL-03,但却没用上精度更高的惯性元件,结果在最大射程上精度明显低于竞争对手,也只有到外贸市场上碰碰运气了。
  为了适应外贸需要,A-100火箭炮走上&轻奢路线&,采用了相对廉价的泰安8*8卡车,这种卡车比较便宜,但越野能力较弱。由于泰安底盘载重能力的限制,A-100只能采用10管,火力也不如PHL-03及其出口型AR-2的12管。不过这倒是对降低成本有帮助。
  这熟悉的场景,还记得&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5对负重轮&不?没错,这就是坦桑尼亚国庆阅兵式,图为该国装备的A-100火箭炮
  巴基斯坦早年也装备了A-100火箭炮,便宜倒是够便宜了,但它在最大射程上的精度&&巴铁表示遭不住
  不过对于一些经济比较拮据的国家来说,光是便宜,射程远就很有诱惑力了。我们熟悉的坦桑尼亚就购买了A-100型火箭炮,曾和59式改进型坦克一起展示。某种程度上,坦桑尼亚军的建军方略和他们购买的59改进型坦克一样:&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嘛。A-100开出来的时候也是让人一惊,这不是&龙卷风&吗?还加长了!仔细一看,唉?不是高大上的MAZ-543底盘,而是比较便宜的泰安;再一看,不是12管,而是10管&&
  可A-100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有心人会注意到&巴铁&采购的也是&A-100&火箭炮。只不过,仔细看不同时期巴基斯坦军队的火箭炮就会发现,后期巴基斯坦的A-100火箭炮定向管上附件盒位置改在了靠近炮口处,而不是发射管中前部(实际上是发射管变短了)。
  巴基斯坦A-100E火箭炮,虽然写作A-100,实际已经是AR-1系列&&&坑死西方记者&&&
  实际上,这表明巴基斯坦的后期装备的这种A-100火箭炮,已经改用了中国PHL-03/AR-2火箭炮的火箭弹和发射器,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运载车仍用泰安5450C型,且保留10个发射管设计。这种火箭炮被叫做A-100E,但其实它已经是AR系列火箭炮了。只不过,其外形极具迷惑力,至今西方国家大多数资料仍称巴基斯坦因为太穷只能买得起A-100,而用不起高档货&&但其实,A-100原版的价格反而可能高于A-100E,且射程更远,只不过多出来的几十公里射程上它的精度属于&天女散花&而已。
  类似的火箭炮在出售给亚美尼亚的时候,就改名叫AR-1A了,大概是为了彰显其属于&高大上&的AR系列火箭吧&&
  不过航天科技一院当然不会在A-100这棵阴差阳错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典范的&歪脖树&上吊死,他们的技术实力还是很雄厚的。近年来,A-100系列家族里也出现了新成员,A-200火箭炮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种火箭炮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成了国内出口型火箭炮中&高端型号&的代表。
  正如其型号名称所暗示的,A-200火箭炮的射程达到了200公里,同时采用GPS+惯性制导提高命中精度,CEP可以控制在30-45米。而白俄罗斯购买的A-200系统被与明斯克车辆厂的新一代MZKT-越野卡车结合在一起,并按白俄罗斯要求研制了新的火控和指挥系统。这种火箭炮被称为&波罗乃兹&,2015年开始在中国进行定型试验,预计2016年装备。
  A-200火箭炮
  白俄罗斯&波罗乃兹&火箭炮,采用A-200的火箭弹
  此外,航天科技还进一步研制了射程更远的A-300型,射程可达290公里,它的战斗部重量降低了一些,精度不变。
  A-200和A-300型与其前身A-100,或者国内其他出口型火箭弹的重要区别在于采用了头体分离设计。A-200的火箭助推器在把弹头送到特定高度速度后就会脱落,其&第二级&带有滑翔弹翼,因此能大幅度增加射程,而精度则依靠惯性导航+GPS卫星制导来保证。
  而A-300型火箭更进一步,安装了&第二级火箭发动机&,这让它的滑翔距离进一步延长,实际上它的射程应该是可以超过300公里的。
  应该说,A-300已经是游走在国际军备交易相关规定边缘地带的武器系统,它具备了&头体分离&、&射程可能超过300公里&等&弹道导弹&的定义要素。不过A-200和300成为高端产品后,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目前国际上也只有白俄罗斯购买了这种火箭炮,因为白俄罗斯可以通过使用自制的底盘来控制全系统成本,还算&消费&得起。
  A-200火箭样弹,明显可以看到两级结构(专门&送人上天&的单位思路果然比较精奇)
  航天科技集团的火箭炮如此热闹,那个和它&相爱相杀&的同行航天科工如何呢?
  航天科工集团在国内80年代的远程火箭炮竞争中似乎缺席,他们真正进入外贸远程火箭炮市场已经是近几年的事情了。
  2008年,航天科工集团首次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SY400火箭炮,这种火箭炮一经展出就引起了相当的轰动。
  原因无他,这玩意看起来太&高大上&了。&神鹰400&采用了垂直发射,口径400毫米,射程200公里左右,CEP30米。该火箭还能和BP-12A地地弹道导弹共架发射,后者射程可达280公里。
  因为这种火箭炮采用垂直发射,并且外形看起来接近于美国&标准&导弹,而美国&标准4&导弹就是用退役的&标准2&导弹改装的舰地弹道导弹,这引起了不少联想。有人认为它或许是一种与航天科工八院&红旗-16&导弹竞争失败的空空导弹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地地导弹。
  SY-400、BP-12A和B-611M都是由科工九院研制的,其基本技术如出一辙
  不过如果熟悉航天科工九院历史上其他产品的话,就应该不会产生这种联想了。9院研制了我国的第一种战术地地导弹东风-11,同时也是我国飞航式反舰导弹的主要研制厂商,他们的产品还有上游、海鹰、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和长剑-10系列巡航导弹,这样的一个企业应该不会贸然去发展地空导弹的。
  实际上SY-400更像是一个&微缩版&B-611弹道导弹,采用惯性+GPS制导,射程相应缩小。而与之共架使用的BP-12A导弹似乎也基本可以视为B611系列导弹的改进型,由此也可看出这一系统是专门针对外贸市场的。
  SY-400的发射车看起来非常高大上,其价格自然也不会低,对于大部分穷国来说看看就行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SY-400过于先进昂贵,推出市场至今尚未成功外销。2014年珠海航展上,科工集团又推出了SY-300火箭炮,这种火箭炮着重强调廉价性,展会上出现的是采用万山公司6*6自卸卡车为底盘,装载6枚火箭弹的型号,其成本或许可以和国产低成本火箭炮的典范WS-32一较高下。相比之下,它在没有卫星制导的情况下,用纯惯性制导在130公里射程上的圆概率误差为250米,比航天科技集团的A-100好很多&&实际上是实现了A-100最初设计时的要求。这样一比较,SY-300或许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会有所斩获。
  SY300火箭炮系统,6联装,火箭弹本身结构也更简单,价格可能接近WS-32,某种意义上,这款火箭炮接近航天科技A-100当初设计时的原意,体现了航天科工在战术火箭武器方面的深厚功力(毕竟是专业&送人上西天&的&&)
  除了上面这些,近年来我国122毫米火箭炮也有很多故事可讲,不管是老树发新芽的90B式火箭炮,还是异军突起的兵工集团202所研制的SR-5火箭炮,还有神秘的我军自用型第二代122毫米履带式火箭炮&&不过这些中口径火箭炮是另一个故事,我们以后再讲。
  任由东西南北风 我自岿然不动
  虽然上面提到的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兵工集团所研制的各种火箭炮琳琅满目,各自都有性能上的优长,但人民解放军正式大批量列装的,就只有参考苏联BM-30研制的PHL-03&沙尘暴&,而中国出口型火箭炮中名声最响的,也是在PHL-03基础上开发的AR-1/2/3系列火箭炮。
  PHL-03在竞争中获胜的理由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在上世纪80-90年代初的技术条件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要想在成本、精度、射程、威力几个方面取得平衡,是很费一番功夫的,而就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苏联BM-30在这方面已经很接近最优解。我国能用在300毫米远火上的固体火箭技术、惯性制导技术,与当年苏联能够运用的相比已有很大提高,在参考BM-30的基础上研制新型火箭炮显然会更加强大,且研制风险小,周期短,费用省。
  虽然设计方案参考了BM-30火箭炮,但实际上PHL-03和BM-30并不能通用弹药,两者的区别还是较大的
  有这些好处,基本参考BM-30的技术方案研制PHL-03自然也是当时对我国最合理的方案,在这一点上,兵工集团长春弹箭武器研究所是很脚踏实地的,可以说是&一切以尽快满足部队需求为宗旨&。
  正是因为如此,PHL-03火箭炮2004年服役后,就开始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至今,大多数解放军集团军都有了一个军属火箭炮营装备03式火箭炮,而担负重点战备任务的一些集团军还成立了军属火箭炮旅,例如原南京军区的第一集团军和原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这两个军也是担负攻台任务的重点部队。
  2015年,1、42、31三个担负对台战备任务的集团军先后换装&新型火箭炮&,然而从报道中提到的换装部队当时演训的照片看,新型火箭炮与PHL-03火箭炮并没有什么外型上的变化。
  这并不奇怪,回顾新闻,可以发现上述部队是在2011年前后陆续装备上03式火箭炮的,刚刚列装4年的新型火箭炮就全部换装,显然不大可能。
  从近年来的珠海航展来看,PHL-03型可用的300毫米新型火箭弹也已经涌现出不少。例如火龙140型、火龙150型等,其射程已经远超出当初从俄罗斯引进BM-30时70公里的水平,通过使用惯性制导+卫星制导方式也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
  不过,熟悉我国军工行业的读者都知道,中国用于出口的武器大部分都和自用型没什么关系,甚至偶尔还发生过出口型武器比原定的自用型武器更实用,而被&出口转内销&的事情,例如我军的主力96式坦克,就是从出口巴基斯坦的85IIAP坦克发展而来的。
  当然,这一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军技术装备迅速的更新换代,已经逐渐消失,现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和国际接轨,对外销售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不会超过自用型,偶尔有些装备单项性能看似比自用型装备还好,但整体上肯定不如自用型。
  兵工集团出口型火箭炮系统作战示意图,在无人机的支援下,各种口径的火箭炮可以实现合同作战
  AR-1火箭炮,采用商用底盘,8管模块化布局,也是为了适应市场上&差钱&的用户们的需求
  在火箭炮方面自然也是如此,从去年8、9月份中央电视台公布的42集团军300毫米远火打靶的画面,以及去年展示出口型AR-3的370毫米火箭炮打靶的画面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军自用型的300毫米远火采用了头体分离技术,而且弹头部分落下时拖着一个减速伞,而出口型的火龙280火箭则是整体一脑袋扎向地面的。当然,不头体分离的火箭弹打靶看起来确实更加威武雄壮,事实上秘鲁就在那次火炮日之后随即宣布要购买AR-3火箭炮。但从技术上来说,头体分离却是大有好处。
  笔者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认为,新型火箭弹采用头体分离技术可能是为了提高精度而采取的设计措施;同时,众所周知,头体分离技术有利于提高射程。
  既然知道了我们自用型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是采用头体分离技术的,那么就可以推断,现在提供出口的火龙140火箭弹,应该就是2013年公开新闻中提到的&射程超过原设计极限&(BM-30射程最远的火箭弹射程为90公里)的那种&新型火箭弹&。原来的PHL-03系统在不进行改进的情况下,也可以&超水平发挥&来使用这种火箭弹。只不过,这可能对火箭炮的观察通讯系统构成较大的压力,实战效率大概要下降一些。
  那么我国新型300毫米远火弹药性能如何?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和瑞典联合研制的GLSDB系统,这一系统将M270火箭炮发射的M26火箭弹和空军的113公斤精确制导炸弹SDB结合在一起,利用滑翔增程。(M26火箭原来的载荷是156千克)
  据称,搭载SDB后,射程从35公里一举提升到150公里,如果使用改进发射药的M26A1火箭,射程可以提高到200公里。
  但我军自用型300毫米增程精确制导火箭的增程可能没有美国的GLSDB那么高。原因很简单,和当年WS系列火箭射程虽远但却不受重视一样&&火箭炮需要打多远是由集团军级部队C4ISR系统的能力决定的,单纯提高火箭炮的射程意义不大。
  当然,PHL-03的新型弹药要继续增加射程也是完全可能的,尤其是以后AR-3型火箭炮如果作为PHL-03B装备部队,它的370毫米火箭可能具有300公里以上的射程,完全可以取代讨论已久的&战术导弹重回陆军集团军&。
  AR-3的370毫米火箭弹其实已经可以和DF-11&抢生意&了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解放军部队可能会首先以全面配发新型300毫米制导火箭弹为提高火箭炮部队打击能力的手段。同时,现役PHL-03也将不引人注目地升级为PHL-03A,升级内容可能主要是指挥车和通讯系统方面,而发射车外形就不会有变化了,改进后的火箭炮系统的前方观察组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更便捷地实现对多个目标的精确定位,并将目标方位信息实时传回指挥车,转化为火控数据,引导火箭弹实施攻击。
  与此类似,日通过天安门广场的PLZ-05A式自行火炮炮车外形上也和PLZ-05自行火炮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但作战效能却很可能大有提高。
  从战术使用角度来讲,PHL-03A的射程提高到150公里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我们终于真的装备上可以跨过台湾海峡,直接支援登陆作战行动的火箭炮了!这个流传了多年的传说,终于进入真实。
  在拥有射程150公里以上的火箭炮之前,其实对台战备集团军的火箭炮旅是有一点尴尬的,虽然PHL-03火箭炮的射程在国际上绝对不算近,但要支援预定中的登陆场:一般认为是新竹附近,却恰好不够。
  随手一搜,到处都是谈解放军用自己从未采购的WS-2火箭炮&覆盖台湾&的网页&&面对这些,对岸&国防部&还是可以自信满满来一句&尽在掌握&滴&&不要慌,只是技术性调整
  对岸曾经担心解放军会把火箭炮部署在船上。我军也确实在退役的护卫舰上试验过带有自动稳定装置的PHL-03火箭炮,但效果却不理想,无法达到在岸上发射时的命中精度。把发射车系留在甲板上发射效果只会更差。
  而有了远程火箭炮,火箭炮旅就可以对滩头附近的战术目标进行&拔点&式摧毁。
  从与新型火箭弹类似的A-200或者美国GLSDB来看,如果减轻战斗部重量,300毫米火箭炮采用头体分离技术后射程要增加到200公里也不难,那就可以从平潭岛阵地发射覆盖到台北了,这样整个战役期间可能都不需要将火箭炮运上台湾岛。以我军此前使用PHL-03打击100公里以上目标的演训来看,改进后的PHL-03A对20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打击不会有什么问题。
  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这次少量装备部队的是AR-3火箭炮,那有一种可能就是用少量的AR-3发射370毫米火箭弹来&客串&短程战术导弹的角色,这种自用型火箭炮武器的射程达到了300公里以上,那已经比最初的东风-11导弹不遑多让了,完全可以作为陆军战术导弹来使用。与弹道导弹相比,由于AR-3火箭炮车载弹量多,利用&单车对多目标作战&能力的话,在执行支援陆军部队作战这个任务层面上,它甚至可能比弹道导弹效率更高。
  现在&海峡西岸&真的列装射程150-200公里的火箭弹了,而且首批列装的就是台湾对面的三个军&&Now you can panic&&
  不过,谈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让人疑惑了。
  从WS-2火箭弹具备200公里射程开始,到如今我军装备PHL-03A火箭炮,中间有近20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多种采用卫星和惯性制导,射程惊人的火箭炮陆续推向国际市场,但我军却从未采购。除了已经大量列装PHL-03,不再采购性能不如它的火箭炮之外,还有什么考虑呢?
  真正的原因在天上
  现在,网民们经常热烈讨论&北斗&卫星的巨大意义,但迄今为止,&北斗&信号覆盖全球尚未实现,虽然已经很近了。
  但对于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解放军来说,天上没有自己的导航卫星确实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且上一代&北斗&确实也无法用来为武器制导。
  有心的读者可以注意一下2012年前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各种卫星制导炸弹和导弹的标注,都写了采用GPS制导或者GNSS制导,同时还有纯惯性制导时的CEP数值。
  正准备发射升空的GPS block II卫星
  大家都知道GPS分民码和军码两套信号,民码的精度较低,容易被干扰,而军码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精度较高,且经过加密。
  但其实早期的GPS是没有军民之分的,完全不向民用领域开放。真正促使美国人开放GPS民码的,是1983年的大韩航空007班机误入苏联领空被击落事件。当时的调查结果认为是飞机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出现了故障导致飞机严重偏航。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下令军方开放GPS系统为民用领域服务。这就促成了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第二代GPS卫星的诞生。
  从此就出现了GPS军码和民码的区别,民码GPS的误差在20-40米(2000年后),这是无法满足武器导航需要的。
  当然,也有一些增强GPS民码精度的方法,如广域GPS增强、差分GPS、相对GPS等,但其效果在武器制导领域也不算理想。
  差分GPS地面站,可以提高周围与之连通的GPS民码接收机的精度,但如你所见,用在武器制导方面就比较麻烦了
  因此,出现了惯性+GPS定位修正的制导方式,即以传统的惯性导航为主,利用GPS修正积累误差的制导方式。
  微机电陀螺仪的出现和普及,大大降低了惯性元件的成本,其精度可以满足在短程武器上使用的需要,这为廉价精确制导弹药走上战场扫清了道路。利用微机电陀螺仪或光纤陀螺仪实现惯性导航,再加上GPS定位来校正积累误差,就可以制造出相当精确而又廉价的卫星+惯性制导火箭炮弹了。
  中国在21世纪头十年中,曾经为了战备需要,购买过几百枚采用GPS和GNSS制导的&雷石6&卫星制导滑翔炸弹。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俄罗斯的GNSS的信号因为卫星数量不足,时有时无,且精度也大受影响;而预定战场的GPS信号随时可能被美国关闭或者大幅度降低精度,难以保证这种射程相当远的滑翔制导炸弹的作战需要,因此我军并没有后续大量采购此型武器。时至今日,我军航空兵部队执行对地攻击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仍以激光、红外、电视制导为主。
  我军21世纪初期采购过一小批&雷石6&卫星制导滑翔炸弹,用来进行试验,主要构想似乎是用歼-7、歼-8等老式战机在台军防空系统射程外发起攻击,然而由于精度方面无法保证,这种炸弹当时的作战效能显然不稳定
  当然,反过来说,从我空军当今承担的主要任务来看,攻击精确度的重要性也确实高于使用&比较精确&的卫星制导炸弹带来的廉价性,所以至少在我们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在预定战区随时有高精度的信号)之前,我空军装备的卫星制导武器仍要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火箭炮和战术导弹来说,很难要求前线部队提供激光照射、目标指示的配合。所以我军目前大量列装的地地导弹仍以单纯的高精度惯性制导为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极少数掌握了高精度机电、光纤和激光陀螺仪制造技术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导弹精度并不低。况且,有些特殊用途的导弹和火箭弹还可以安装末端寻的装置来保证精度,例如东风系列多种精确打击导弹都装有合成孔径雷达。
  但对于需要大量消耗的火箭弹来说,高精度陀螺仪就太贵了。了解相关情况的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做得最便宜的一次性使用的激光陀螺仪成本也在数万元人民币,而且这个成本下做出来的陀螺仪很难耐冲击,也无法用在火箭弹上,而比它性能稍好一点的激光陀螺仪,价格就已经成倍上升了。
  苏-30MKK机腹下挂载KAB-1500电视制导炸弹起飞,近年来我空军实际装备的精确制导弹药仍以激光或电视制导为主
  当然,考虑到目前的300毫米远程精确制导火箭炮价格,据称是一发火箭相当于一辆宝马7系豪华轿车在天上飞(100-300万人民币之间,具体是多少您自己猜),我国自用型火箭炮直接采用价值昂贵的激光陀螺仪,保证射程在150-300公里时的精度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这种可能性相当小就是了&&这么贵的陀螺仪,用在导弹上不更好吗?
  所以,我军的PHL-03火箭炮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射程几十公里&的火箭弹为主用弹药,射程更远的火箭弹只有少量装备。
  不过,在国际军火贸易市场上,追求&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国家几乎没有&&少有的几个也不跟中国买东西,只要和大国保持足够亲密的关系,就可以使用他们的卫星制导了嘛,所以对于解放军来说很严重的这个问题在国际买家那里并不算是大问题。因此近几年来我们的外销火箭弹都采用了GPS+GNSS+北斗多种模式自由选择的技术,美国、俄罗斯、中国三家里面,用户随便跟哪一个关系好,未来都能获得较为可靠的卫星引导,这还不够吗?谁要是觉得不够,可以自己去射卫星搞独立的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全球组网后,廉价的精确制导武器终于可以正式实用
  随着美国第三代GPS卫星升空,利用民码GPS来进行武器制导的好日子可能快要结束了,因为这一代的卫星采取了军码和民码完全分开的方式,当美国发现GPS民码信号被利用来进行武器导航,可以将其关闭。同时,军码则更加可靠,耐干扰。这也是俄罗斯最近急急忙忙补射GNSS卫星,中国也决心尽快实现北斗全球组网的重要原因。
  对于解放军而言,随着北斗全球组网,意味着终于可以开始大量采购和装备可靠的卫星制导武器,大大降低精确打击的成本。对于中国武器的用户而言自然也是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精确制导火箭弹从2014年以来真正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大举攻城掠寨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军终于正式列装射程超过100公里的远程火箭弹的主要原因。有了自己掌握的卫星导航,哪怕它的覆盖范围暂时还有限,我们的腰杆子啊,就硬气多了。
  了解了中国火箭炮2014年以后大发展的幕后真相,我们再来说说下一个问题。
  中国远程火箭炮外销的主要困难何在?
  说起来,中国制造的武器总是以&价格便宜量又足&为招牌,但在火箭炮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产品却精确诠释了&一分价钱一分货&&&PHL-03的外贸型AR-2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俄制原版&龙卷风&火箭炮。
  回顾一下中国的火箭炮外销战绩,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国家买得起我们的火箭弹,却买不起我们的运载车&&
  这其实是个老问题了,苏联二战时期就遇到了&喀秋莎&火箭炮产量唯一限制是美援卡车到货数量的问题。即使现代火箭炮结构、材料和二战时代的火箭炮有了天差地别,但一车火箭弹仍然远赶不上万山2400发射车的价格(还记得我说一发火箭弹的价格是一辆宝马7不?一车12发&&)。
  以色列出售给越南的EXTRA火箭最大的优点是&&超级便宜!
  随便往60年代的苏联卡车上一扔,拉着就跑了,多方便&&虽然火力密度啥的就不提了,没有精确制导就成了&辣鸡&
  台湾的雷霆-2000火箭炮就因为长期无法搞到合适的底盘,服役拖延了十多年
  就和当年的二炮部队选择多买东风-15导弹的理由一样,现在很多国家虽然眼馋中国的PHL-03,但最终不得不选择那些不需要WS2400发射车的型号。
  也正是因为这个无奈的原因,兵工集团在推出AR-2火箭炮(PHL-03外销型)的同时,又推出了采用6轮自卸卡车底盘,装载8枚300毫米火箭弹的AR-1火箭炮。航天科技、科工也陆续推出各种各样的&轻量型&火箭炮方案供用户选择。
  连轻型无人机我们都能给装个导弹,以色列人的雕虫小技,学起来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不过,这一切都不如以色列最近卖给越南的&EXTRA&火箭炮来的彻底,它干脆推出了双联装和四联装,用三脚架直接杵在地上发射的方式&&随便你用什么车运都无所谓,哪怕60年代的老嘎斯&&
  这其实有点像当年苏联推出的&单打一&的122毫米火箭炮,越南人很喜欢这玩意。
  其实这也合理,反正越南人买不起以色列的LAR-160火箭炮系统,就干脆买几发制导火箭弹,自我陶醉拿着玩意当导弹玩玩好了。
  这种火箭弹采用GPS制导,虽然美国大概不会掐了越南人的GPS信号,但也不会好心到给越南人美国自用型的军码GPS接收机,因此它的抗干扰性能基本就是摆设。
  如果没有了GPS修正,单纯靠惯性制导的EXTRA火箭在150公里上的散布恐怕会比中国精度最差的WS-1还要糟糕。而它又不能像一般的火箭炮一样依靠大量倾泻弹药的方式来实现毁伤目标的目的,一发两发精度严重不足的火箭炮那和巴勒斯坦人的&卡桑&火箭就真的没区别了。
  但对于越南来说,以色列的&高科技装备&却恰似雪中送炭,全世界恐怕都划拉不到比这更便宜的&高科技武器&了。
  所以说,以色列人的生意经确是值得中国好好学习,相信,今年年底的珠海航展上,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多创意十足的新火箭炮。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自行火箭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