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性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一、填空题:1.双唇、浊、鼻音的国际音标是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 。2.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 ,齿间、浊、擦音的国际音标是__________,双唇、不送气、浊、塞音的国际音标是__________,舌尖中、送气、清、塞音的国际音标是 。3.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 。4.汉语的七大方言是 、 、 、 、 、 、 ,其中 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5.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 语素,而把词尾叫作 语素。6.世界上的语言从语法结构角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 、 、 和复综语,汉语属于 。 7.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8. 和 是语言发展的两个突出的特点。9.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 ,词以下的规则叫 。10.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 和 。11.语言符号的 和 是它的两大特点。12.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前后 ,嘴唇的圆展13.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 ,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 。14.一般说来,地域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上。1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 充当的。16.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17.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 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18.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 。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 。19.语音的 、 、 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20.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 。二、单项选择题: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 )字母为基础制订的。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3.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4.下列说法,只有( )正确。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7.( )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8.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 )。A.领导 大街 reader B.国家 月球 railwayC.老师 刷子 unlike D.考虑 作家 classmate9.下列词组中,全都属于述宾结构的一组是( )。A.太阳红 月儿明 I read the bookB.吃干净 放在一边 the sun risesC.看电影 种庄稼 to play footballD.金色的年华 红五月 to leave a good memory10.下列词组只有( )没有歧义。A.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C.看打球的小女孩 D.折断了猎人的枪11.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变化。A.性 B.数 C.格 D.体12.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 )。A.阳光的温暖 B.马上开始 C.the sun rise D.worker and peasant13.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14.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 )文字。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15.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 )是形声字。A.赶 妈 想 视 B.赵 看 部 路 C.汉 地 使 爨 D.庙 春 鸡 叹16.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语言内部的因素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17.语言成分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是( )。A.层级关系 B.组合关系 C.聚合关系 D.主谓关系18.下列说法中,只有( )不正确。A.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B.文字和旗语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C.语言是其它所有交际工具的基础。D.语言符号不可以拆卸拼装,不具有生成能力。19.下列说法中,只有( )是正确的。A.动物也和人一样是具有语言能力的,能学会语言。B.鹦鹉、八哥等的这类说话,只是对人类语言的一种机械模仿。C.动物也能象人一样能自由地使用语言。D.语言不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20.下列词组中,只有( )没有歧义。A.两个朋友送的箱子 B.发现了敌人的伏兵 C.找到了叔叔的孩子 D.折断了果树的枝干2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表语义的助词,这属于( )。A.异化 B.类化 C.新语法范畴的形成 D.实词虚化22.下列词的词义,属于词义缩小的是( )。A.“皮”原指兽皮 B.“涕”原指眼泪C.“瓦”原指一切烧好的上器 D.“江”原指“长江”23.人类几种古老文字的原始字形,都是( )。A.象形的 B.会意的 C.表音的 D.形声的24.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25.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26.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 )。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27.“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2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 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 D.仿译词2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基本语汇 D.专用语汇3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3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 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 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3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33.下列关于“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组合规则关注的是线性搭配问题,聚合规则研究同功能的替换问题。B.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结构主义语法学提出的。D.组合规则、聚合规则各自独立。34.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 )。A.表示性范畴 B.表示格范畴 C.表示人称范畴 D.什么语法范畴都不表示35.下面关于语义模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B.词义的中心是明确的。C.有不少词的词义是精确的。D.模糊性影响了人们的交际,所以要多造一些专有名词。36.“连老王都打了”是一个歧义结构,歧义的原因是( )。A.词汇意义不同造成歧义。 B.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C.句法结构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D.语义结构不同造成歧义。3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3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3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 复合词 D.简缩词4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三、判断题:1.因为语言符号音义结合是任意的,所以我们可以任意改变这种音义关系。 [ ]2.发辅音时声带是不振动的。 [ ]3.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 [ ]4.语音作为一种物质材料,同自然界的其它声音有相同的一面,也具有物理属性。 [ ]5.在语法的诸种性质中,稳定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 ]6.“软件”这个计算机词汇,现在使用得越来越普遍了。 [ ]35357.普通话中,[e]与[ε]是两个元音音素,但将“梅”[mei]读成[mεi],并没有影响词义的表达,只是不很标准,因此,我们说,[e]与[ε]属条件变体。 [ ]8.在同一语言的诸方言中,究竟哪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某个方言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 ]9.音长不能区别词义。 [ ]10.语言中没有完全等义词。 [ ]11.汉语是汉藏语系。一般认为汉藏语系包括侗台、苗瑶和藏缅三个语族。 [ ]12.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一定存在着对应关系。 [ ]1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 ]1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 ]1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 ]1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 ]17.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 ]18.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 ]19.“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 ]20.“小鞋”本义指“大小小于脚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刁难”,这是隐喻。 [ ]四、分析题:(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语言单位,歧义结构须作多种分析。1.他 的 哥 哥 和 妹 妹 的 三 位 朋 友2.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3.河 南 和 河 北 的 大 部 分 地 区4.他 要 出 租 汽 车(2)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① m和b② m和n③ u和o④ ts和s(3)根据发音状态的描述,在括号中填入对应的国际音标。①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② 舌尖中、浊、鼻音。[ ]③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④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五、问答题:1.语法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3.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海洋宽阔”和“宽阔海洋”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5.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也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活”,这是为什么?6.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7.人类语言与所谓动物“语言”有何本质区别?8.语言是怎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9.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10.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11.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2.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3.论述语言发展的特点。14.什么是音质?哪些因素造成语音音质的不同?15.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哪些?16.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m],[y],[e] ,[o] 2.[o],[?],[b],[t‘] 3.o,a,i4.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湘方言,客家话,北方方言 5.构词,变词6.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7.合成词8.渐变性,不平衡性 9.句法,词法10.聚合关系,组合关系 11.任意性,线条性12.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前后 ,嘴唇的圆展 13.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 14.语音15.元音,辅音,辅音 16.约定俗成 17.左,直观思维18.句法同义,句法多义 19.发音,传递,感知 20.陈述句 二、单项选择题:三、判断题: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语言单位,歧义结构须作多种分析。 1. ①他 的 哥 哥 和 妹 妹 的 三 位 朋 友__| |_定中 | _||_ 定中 _|②他 的 哥 哥 和 妹 妹 的 三 位 朋 友 __||_ 并列 _|③他 的 哥 哥 和 妹 妹 的 三 位 朋 友__||_定中 _|2. ①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_|②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3. ①河 南 和 河 北 的 大 部 分 地 区_||||_②河 南 和 河 北 的 大 部 分 地 区||_4. ①他 要 出 租 汽 车|___||②他 要 出 租 汽 车|___|(2)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①相同点:都是浊音、双唇音。不同点:m是鼻音,b是口音。②相同点:都是浊音、鼻音。不同点:m是双唇音,n是舌尖前音。③相同点:都是舌面后、圆唇。不同点:u是高元音,o是半高元音。④相同点:都是舌尖前音、清音。不同点:ts塞擦音,s是擦音。(3)根据发音状态的描述,在括号中填入对应的国际音标。① [u] ② [n] ③ [t‘] ④ [?]五、问答题:1.(1)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2)聚合规则的发展: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3)语法演变中的类推作用:类推是表示同一语法意义的几种不同的语法形式,由于其中的一种形式的影响而统一起来的过程。2.(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3.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4.“海洋宽阔”是主谓结构,“海洋”是主语,“宽阔”是谓语,二者之间构成陈述关系。“宽阔海洋”是偏正结构,“海洋”是中心语,“宽阔”是修饰语,二者之间是修饰关系。造成这种语法意义差别的原因是词序,二者的词序刚刚相反。5.因为尽管语言符号及其组合是任意的,但这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及其组合规则一旦进入交际,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规定性、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个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环境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6.(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全民族的人民日常都在使用的,使用频率很高的。(2)稳固性。这些词大多自古就有,不容易起变化,不是后来新造的。(3)能产性。它们一般都由一个词根构成,这些词根成了词汇中滋生新词的基干,具有比较强的构调能力。7.人类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单位的明晰性。(2)任意性。(3)结构的二层性。(4)开放性。(5)传授性。(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而动物的所谓“语言”不具备这些特点。8.社会的发展对语言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3)语言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4)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发展。9.(1)汉语普通话音节通常可以分成声、韵、调三部分。声母和韵母由音质音位构成,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2)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以开音节占优势,闭音节比较少。(3)汉语音位的组合格局比较简单,分开、齐、合、撮四呼,没有复辅音,能够形成的音节数目比较少。10.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1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12.(1)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没有语言,社会就会解体,不复存在。(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旗语、电报、电话等,但它们都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3)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13.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1)渐变性: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语言的结构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是长期发展的成果,它们不能一下子建立起来,而且,根本不可能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来建立。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2)不平衡性:语言结构各要素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要素中词汇发展的最快,因为词汇对客观现实的变化最敏感。至于语法,它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结果,在语言中根深蒂固,在各个时代都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它发展得很慢。语音的发展跟社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它的演变也很缓慢。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就是在一个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它在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因而产生了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14.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例如,钢琴和手风琴即使用同样的音高、旋律和音强来演奏,人们仍然能够分辨出它们声音的不同品质。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这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具体来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1)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例如英语bin(仓)中的b和pin(别针)中的p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前者b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后p者没有用。(2)发音方法,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例如汉语普通话bu(布)中的b和fei(飞)中的f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二者的发音方法不同。发b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f时使上齿靠近下唇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3)共鸣器的形状,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例如汉语普通话lu(路)中的u和la(拉)中的a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发这两个音时口腔这个共鸣腔的形状不同。15.(1)选词:组合成基本结构的词,不但要在词义上相配,而且在语法上的类也要相配。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里的词来充当。例如“书、电视、月亮、面包”之类一般所说的名词,很少可能充当主谓结构里的谓语。进入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例如,“大”、“爱护”和“眼睛”所属的词类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大眼睛”是偏正结构,而“爱护眼睛”是述宾结构。(2)词序:词选出来以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汉语缺少词形变化,更多地依靠词序来确定结构关系。例如“大眼睛”和“眼睛大”词序不同,语法结构类型也就不同。(3)虚词和词形变化:虚词和词形变化可以标明语法组合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关系,例如汉语“和”、“的”、“得”之类的虚词,分别对形成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和述补结构有重要作用。16.(1)从语言的服务对象看,语言是不是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的。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在语言面前,完全是人人平等,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贵族贫民,都有自由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利,这可以是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表达你的看法,但它本身没有阶级色彩。(2)从语言自身结构来观察,考察语言到底在哪一方面体现出了阶级色彩还是没有体现。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因为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比如语音中的音素、音位、元音、辅音之类,词汇中的词语、语法中的结构单位、结构规则等等,都谈不上有阶级性,地主资产阶级阶级要使用这些单位和结构,农民和工人阶级同样要使用这些单位和结构。(3)从语言的产生的社会大环境来观察认识。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语言是伴随着人类同时产生的,语言是人类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并在生产劳动中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逐渐地加以完善的。人类的产生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史,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绝大部分时间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从奴隶社会开始才出现阶级,有阶级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充其量不超过一万年,在那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社会都没有阶级性,作为交际的工具语言当然也没有阶级性。同无阶级的社会相比,人类有阶级之分的历史很短很短。
上一篇:下一篇:
"语言"相关文章三、语言的基本属性
/yyxgl/showindex/590/571
语言符号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以至文化工具,具有多种属性,这里介绍的是其基本的几个方面。
3.1任意性
这里的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两个基本方面——声音和意义——而言的,是指声音和借助声音表达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这一属性。如果将符号与指称对象即客观世界、行为以及人的内心感受等放在一起,其关系就更为复杂,下列图示就简明地说明了这种关系:
任意性是符号所具有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的最基本属性。上面关于“脚”的例子就说明了各种语言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相应的声音形式指称同一个对象、表达同一个意义,其间的联系是没有理由的。语言的任意性是造成世界语言多样性的最重要的原因。语言的任意性首先表现在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的约定俗成上,也表现在语言单位组合的方式选择差异上,如汉语言单位组合手段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而西方形态特征明显的语言则主要借助于复杂且规则严格的形态手段,也许个别具体的组合特征可以有认知意义的解释,但总体上看,不同类型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很难有发生学意义上的理由。另外,语言系统中意义单位所产生的附属色彩也只能从民族文化习惯上去解释。
理解语言的任意性要注意两点:首先,任意性是就音义联系的最初阶段而言的,即最初用什么声音表达什么意义没有理据可言,不过一旦两者建立联系并应用开后,音义之间的关系就有很强的强制性了,例如今天汉语里就不能再用“ǒ(狗)”去指称“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工具,能说话的动物——人”这个对象,除非是修辞的需要——骂人,或语言发展的结果——词语更替。其次,再能够独立运用的层面上看,任意性是就语言的最小的能独立的音义单位——单纯词而言的,如“(天)、(美)、(大)”等或“、、”等,但对语言系统中以单纯词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复合词而言,音义之间往往可以解释,如汉语中的“课桌、电脑、手指、向日葵、缝纫机”等,英语中的“、、”等等,就是代表。
3.2线条性
符号的样式有多种,各类符号表意的形式也有差别,如视觉符号中的标记、图案,其中的构成成分就以平面甚至立体图形排列表意。而语言则是通过将组成单位(一般为词)按照线性排列的方式才能传达意义或情感,在口头上表现为语言单位只能以时间先后为序一个挨一个地说出来,无法同时说出两个以上的单位;在书面上则表现为必须按单向线状排列记录语言单位的文字,在中国古代书写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右向左,现代则为从左到右。语言符号所具有的这种必须单向先后排列的特点就是其线性特征。
3.3系统性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大量的语言单位构成的,从最小的音素,到音义结合体语素、词以及由词构成的句子等,无论从结构要素上说,还是从结构关系上看,语言都是一个结构庞大、体系严密的系统。
从结构要素上看,语言系统是由层次分明、单位明晰的各级单位构成的,如最小的单位音位,可以构成最底层系统:绝大多数语言都有到个左右单位,这些音位各有自己的区别性特征,如为辅音,为元音,辅音又有唇音如、齿音等的不同,这些音位根据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聚合系统,同时,它们又可以根据特有的规则形成更大的结合体——音节。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数量庞大,但彼此也会因意义类型、功能特征等形成聚合系统,同样也按一定规则形成高级单位——词。至于最小的构句单位——词则更是数量庞大、功能复杂,但彼此之间也同样各因自己的意义和功能特征而起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因此,总的看来,语言是一个由数量众多且层次分明的单位组合成的复杂体系。各个层面的诸多单位则通过某种属性形成聚合群,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的单位。
从结构关系上看,语言体系的构成单位虽然众多,层次也非常分明,但如果没有一个严密而复杂的组合关系,这些单位也形同散沙,难以运用。就语音层面看,在现代汉语里有个元音,个辅音,但并不是任何两个音位结合都可以构成有效音节;语素构成词时,要受到结构和意义的制约,由词构成句子时,同样受到语义关系和结构关系的制约。可见,各级语言单位在形成有效结构时要受到严密的组合关系的制约。
从这里可以看到,语言符号不仅是一个构成严密的层级系统,而且符号单位之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横向上看,符号与符号之间有复杂而谨严的结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如音素(或音位)可以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合成音节,语素可以组合成词,直至词或词组按照规则组合成句子。纵向上看,在一个复杂的符号链上可以被替换的单位之间构成同功能聚合关系,符号的聚合关系属性也同样存在于任何一级单位中,就音位而言,辅音可以因发音部位构成不同的聚合类,也可以因发音方法构成不同的聚合关系。就词而言,英语里凡是在句子中有“数”的变化形式的词,构成了独立的类——名词。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内最基本的关系,因为它们而使得具有层级特征的语言系统更加完整严密,语言符号也因此能够满足人类复杂的交际需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的根本属性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